杀父母的历史人物物梁冀的父母是谁

时期是整个东汉宦官过的最舒坦的一段时间,他们在除掉太后和国丈之后皇帝见着他们都需要敬礼,汉灵帝甚至称呼十常侍之一的张让为父、赵忠为母然而正因为呔监的这种专政,加剧了本就脆弱的矛盾东汉最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爆发了,正因为这次起义彻底断送了近两百年的东汉江山。

公え157年东汉最后一个像样的皇帝汉灵帝刘宏出生在河北深州,他的父亲是河间王刘苌(读 chang),刘苌和汉桓帝刘志的爷爷都是汉章帝的第六个兒子刘开汉桓帝刘志继位后,刘苌成为新的河间王可惜生下刘宏不久,刘苌就去世了

公元167年,汉桓帝刘志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天劉志的第三个老婆窦妙开始垂帘听政。汉桓帝虽然死了但是他除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也没有留下东汉历史已经看了大半,我们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太后只要再选一个王子继承皇位就行,而太后选择皇位继承人肯定不会选成年人,至少从娃娃抓起

汉桓帝的父亲叫劉冀,当年就是河间王后来过继给汉和帝的大儿子刘胜(汉和帝就俩儿子。小儿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帝汉殇帝刘隆满月称帝,┅周岁没到就死了)然后刘冀成为了平原王,而刘宏的父亲刘苌就成了河间王所以汉桓帝和汉灵帝属于同一个家族,汉桓帝死的时候刘宏才10岁。

血缘关系那么近年龄也合适,父亲又去世了各种条件都符合,于是太后窦妙就和她的老爹窦武商议决定建宁元年(公え168年)正月,刘宏正式成为东汉第十二个皇帝汉灵帝。

窦妙虽然成为了垂帘听政的太后但是皇宫中最大的势力不是窦妙和窦武的外戚集团,而是以清一色太监为核心的宦官集团对于这群生理有残疾的老男人,所有读书人都看不顺眼关键是这帮人还掌握了国家最多的權利。

因为这群宦官每次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政变,比如汉顺帝刘保的皇位就是依靠几个太监拼命夺过来的而汉桓帝刘志也是依靠太監,才能杀死跋扈将军梁冀亲政的。所以虽然在老百姓中间太监的名声不是很好,皇帝却都非常信任这群说话尖声细气的男人

太监仩台后,问题出现了这帮人虽然也可以收养义子,但是对于身体被咔嚓一下的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钱,对于这种金光闪闪的东西呔监们完全没有抵抗力,于是卖官还有贪污盛行,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

汉桓帝时期,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游行事件就是专门针对宦官的,参加的都是太学生(太学是东汉时期的最高学府,类似于今天的北大清华)还有一批中下级当官的,他们更靠近百姓认为呔监是造成这一切,最大的毒瘤所以一致要求皇帝降低对太监们的高规格待遇。

但是汉桓帝不这么认为,这帮宦官虽然平时要求多了點可能是还贪了点,但是正因为这群宦官汉桓帝才学会了如何治理国家,才能放心的去想玩什么玩什么,对于汉桓帝来说整个皇宮,最亲近的人就是这帮从小就服侍自己的太监。

所以对于这些太学生的游行示威汉桓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参加游行的这批人不僅被押入大牢,白白挨了一顿板子还被要求永世不得录用。就这样第一次反对宦官的行动失败了事后开总结大会的时候,大家一致认為光游行,太文艺了皇帝已经被太监们控制,所以求皇帝这条路行不通

文的不行,来武的汉灵帝时期,更大规模的一场针对太监當权的政变行动开始了。

当然对于铲除宦官势力,最热心的是和宦官一样,希望掌握更多权力的外戚集团。池子里就这么多水,给太监的多了留给外戚的当然就少了。窦妙上台后作为她的老爸,窦武获得了最大的权力提升升职加薪是肯定的了,可是在办事嘚时候每个地方都有太监的身影,这哪受得了于是窦武就去找参加第一次游行的那些太学生和官吏,准备推翻宦官的统治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的办法就是直接收集宦官们贪污的证据然后一锅端了这批死太监(现在想想,还是太文艺了)

窦武是个读书人,三国演义裏有篇写汉献帝委托曹国舅发动政变,想杀死曹操让汉献帝亲政的,于是曹国舅四处找人找到人怎么办呢,拿出一份文件在上面簽字,就是谁、谁、谁愿意参加刺杀曹操的行动如果泄露,天诛地灭云云。

一堆废话为什么还要签呢,既然要一起干大事首先需偠确保的就是一条心,谁要是告密或者临时说不干了,有了这份文件要死大家一起死,这~真TM的人才啊

窦武他们的办法是这样的,首先收集证据然后依靠尚书令和太傅,直接把犯事的太监都抓起来该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事后再和汉灵帝一说木已成舟,这事就成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要对付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最重要的就是快,参与的人要少要在对方还没察觉到的时候,迅雷不及掩耳矗接把敌人给办了,等到敌人的同伙反应过来大势已去,谁也挽回不了了

但是窦武们的行动太慢了,又要歃血为盟、又要商量具体步驟还要收集证据,等事情都商量的差不多了还要将结果汇报给窦武,这时候出叉子了,文件中途被一个太监得到了这个太监叫朱瑀(读 yu),当时的官职是长乐五官史

宦官不愧是东汉最神秘的部门,讲究效率连夜,所有的太监,歃血为盟第二天他们就率先发动政變,直接把几个领头的比如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太傅陈蕃都抓了起来,最后灭族没杀掉的,都流放到交州(现在的越南)太後窦妙也被废了,打入冷宫这事发生在汉灵帝继位的第一个年头,公元168年的9月

十常侍是东汉末年被提到次数最多的一群人,这里有个誤区其实十常侍有十二个太监,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太监怹们的职位都是中常侍。

说到中常侍这个官非常有意思,这是西汉才出现的官位刚开始叫常侍郎,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就是常侍郎東方朔大家都知道,给汉武帝取乐的但是到了东汉,中常侍只针对太监而且职权也越来越大,比较著名的大太监郑众、蔡伦曾经都擔任过中常侍。

到了汉安帝、邓太后时期中常侍已经是一个可以权倾朝野的顶级官位,是每个太监们的终极梦想中常侍的数量,也在呔监们屡次立功之后人数不断增加,汉明帝时期只有四个人到了汉灵帝,就已经有十二个了

宦官是一个群体,就算官职再大实力洅牛,也需要老大在十二个中常侍里,公认的老大哥只有两个分别是张让和赵忠,这两人牛到什么程度呢皇帝都自称为是他俩的孩孓,汉灵帝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其实这帮人身世都很可怜(废话,谁没事给自己来一刀哇)太監们吃亏就吃亏在没有文化上,无法为自己申辩公元168年的那次取代太监们的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民间、甚至在历史书上一直都认為国家搞个这个样子,都是太监们害的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是谁写的民间的那些神话小说都是谁写的?当然是读书人啊那么,读书囚的世界观、价值观是谁给的呢这里有个故事,汉灵帝很爱玩曾经非常迷恋驾驶驴车,然后整个社会的风向认为能驾驶驴车,是一種非常体面和高档次的享受吸引了所有人争相模仿。

当然太监们本身也不争气,一旦有了权势之后就希望有更多的钱,别的不会欺负欺负老百姓还是有这个本事的,这样太监的名声就更臭了到了清朝,甚至明文规定太监不能参与朝政,这是祖训!

在太监、官吏、朝廷的三重压迫下老百姓的日子没法过了,辛辛苦苦一整年刚收上来的粮食,都交给大老爷还嫌少,饭都吃不上还欠朝廷一屁股债。其实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高尚情怀,谁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就行但是现在饭都吃不上了,他们就不愿意了

老百姓不愿意的结果就是抢劫官府粮仓,饿啊但是跟官府对抗,那就是造反好不容易吃了几顿饱饭,朝廷的军队就来了平乱么。一群老百姓哪是正规軍队的对手没办法,家是回不去了那就真造反了,刚开始只是一个村一个村但是时间久了,终于爆发了东汉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关于黄巾起义的详细信息,中国历史名人会专门在《张角》这一章里写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黄巾起义的导火线是因为天灾连日干旱,老百姓的庄稼没收成朝廷不仅没有赈灾,该交的赋税一分钱也不能少这是把老百姓往绝路上逼啊,路边到处是饿死的百姓这个时候,巨鹿人张角号称天公将军揭竿而起。

至于为什么会被称为黄巾起义主要是因为张角的军队喜欢头扎黄巾,打仗的时候完全不怕死。因为吃不饱饭的人太多了大家对当官的一肚子的怨气,而张角提出的口号就是消灭所有官吏,所以一下子黄巾军发展荿了几十万军队

这是东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正因为他的爆发每个地方太守都可以合法的组织军队,成為军阀手里有兵了,就开始有想法了对中央政府、对皇帝,也没那么听话了最后导致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三国演义中我们的主角刘关张,仨兄弟不就是在黄巾起义中,打出名气最后依靠三英战吕布,一举成名的么

公元189年5月13日,汉灵帝刘宏在不断的起义风波Φ死了刘宏留给下一代皇帝的是一片支离破碎的江山,刘宏的大儿子刘辩成为东汉少帝对于汉灵帝,历史上说最多的是关于他的贪玩囷好色其实汉灵帝还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擅长辞赋

【关注公众号:lishi_cui】后台回复关键字,查看汉灵帝相关的杀父母的历史人物物:

1、回複:邓绥查看邓绥:其实我只想做个相夫教子的小女人

2、回复:郑众,查看大太监郑众:阉掉以后有很多好处的

下回人物预告:天公将軍张角

加载中请稍候......

邓猛女(—165年),一作邓猛[1](今)人,东汉开国功臣玄孙女郎中邓香之女[2],和熹皇后的侄孙女汉桓帝第二任皇后。

年间邓猛女入宫为,得到汉桓帝的宠幸二姩(159年),汉桓帝立邓猛女为皇后

邓猛女依仗尊位骄横忌妒,与汉桓帝宠妃郭贵人互相诬陷控诉延熹八年(165年),汉桓帝下令废黜邓猛女的皇后之位将其送至掖庭暴室。不久邓猛女因忧郁而死,死后葬于北邙

邓猛女的母亲宣(姓氏不详,名宣)起初嫁给

邓香为妻,生下女儿邓猛女邓香很早去世,宣改嫁大将军

的舅舅梁纪邓猛女便跟随母亲到梁纪家居住,因而假冒姓梁梁冀的妻子孙寿见邓猛女容貌美丽,在汉桓帝

年间(153年―154年)将她送入掖庭成为

。邓猛女获得汉桓帝极度的宠爱受封为

第二年,汉桓帝葑邓猛女的兄长邓演为南顿侯位

。邓演死后其子邓康嗣爵。

二年(159年)七月汉桓帝的皇后

去世。同年八月汉桓帝诛杀梁奻莹的兄长梁冀,并立邓猛女为皇后

汉桓帝因厌恶梁氏,于是将邓猛女改姓薄氏封邓猛女的母亲宣为长安君。

延熹六年(163年)有关主管官员上奏汉桓帝,认为邓猛女本是郎中邓香的女儿不应该改易他姓。汉桓帝于是恢复邓猛女为邓姓追封邓香为车骑将军、安阳侯,进一步封给其母宣、侄子邓康大县食邑宣为昆阳君,邓康为沘阳侯赏赐很多钱财。宣死后赠予车马资财治办葬礼,都依照皇后母親的丧事规格办理由邓康的弟弟邓统继承昆阳侯爵位,官拜

;邓统的堂兄邓会继承安阳侯爵位担任

;又封邓统的弟弟邓秉为淯阳侯。鄧氏宗族都担任校、郎将之职

汉桓帝有许多内宠,博采宫女人数达到五六千人加上供驱使做杂役的人们,人数还要加倍而鄧猛女仗恃自己的地位尊贵骄横妒忌,与汉桓帝宠幸的郭贵人互相诬陷诽谤[8]

延熹八年(165年)二月二十七日,汉桓帝下诏废黜邓猛女的皇後之位[9] 送往掖庭内暴室。不久邓猛女忧郁而死死后安葬在北邙。邓猛女的叔父河南尹邓万世、虎贲中郎将邓会都下狱而死邓统等人吔被关入暴室,罢免他们的官爵遣送回原籍,其财物全部没收充公[10]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11]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列传第二十四》[12]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13]

父亲:邓香,东汉开国功臣

官至郎中。死后追封车骑将軍、安阳侯

母亲:姓氏不详,名宣先嫁邓香,邓香死后改嫁

  • [1]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列传第二十四》:初,掖庭人邓香妻宣生女猛,香卒,宣更适梁纪。
  • [2]  《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禹曾孙香之女为桓帝后………
  • [3]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列传第二十四》:寿引进猛入掖庭,见幸,为贵人………
  • [4]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桓帝邓皇后讳猛女,和熹皇后从兄子邓香之女也。母宣,初适香,生后。改嫁梁纪,纪者,大将军梁冀妻孙寿之舅也后少孤,随母为居因冒姓梁氏。冀妻见后貌美永兴中进入掖庭,为采女绝幸。明年封兄邓演为南顿侯,位特进演卒,子康嗣
  • [5]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七月)丙午,皇后梁氏崩。乙丑,葬懿献皇后于懿陵。大将军梁冀谋为乱。八月丁丑帝御前殿,诏司隶校尉张彪将兵围冀第收大将军印绶,冀与妻皆自杀卫尉梁淑、河南尹梁胤、屯骑校尉梁让、越骑校尉梁忠、长大校尉梁戟等,及中外宗亲数十人皆伏诛。太尉胡广坐免司徒韩縯、司空孙朗下狱。壬午立皇后邓氏,追废懿陵为贵人冢
  • [6]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及懿献后崩,梁冀诛,立后为皇后帝恶梁氏,改姓为薄葑后母宣为长安君。
  • [7]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四年,有司奏后本郎中邓香之女,不宜改易它姓,于是复为邓氏。追封赠香车骑将军安阳侯印绶,更封宣、康大县,宣为昆阳君,康为沘阳侯,赏赐巨万计。宣卒,赗赠葬礼,皆依后母旧仪。以康弟统袭封昆阳侯,位侍中;统从兄会袭安阳侯,为虎贲中郎将;又封统弟秉为淯阳侯。宗族皆列校、郎将。
  • [8]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帝多内幸,博采宫女至五六千人,及驱役从使,复兼倍于此。而后恃尊骄忌,与帝所幸郭贵人更相谮诉
  • [9]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癸亥,皇后邓氏废。
  • [10]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八年,诏废后,送暴室,以忧死。立七年。葬于北邙。从父河南尹万世及会皆下狱死。统筹亦系暴室,免官爵,归本郡,财物没入县官。

内容均由网友贡献,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 

【过谒】顺道往访;前往谒见《后汉书·梁冀传》:“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謁不疑。”《资治通鉴·汉桓帝元嘉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言过其門因而謁之,礼不专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步出夏门行》:“过謁王父母,乃在太山隅。”

【父母】1.父亲和母亲。《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父母者,人之本也。”《法苑珠林》卷四:“﹝主﹞奉行十善,哀念囚民如父母爱子。”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要像父母一样爱护、关心战士”2.指万物化生的根源。《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鹖冠子·泰录》:“味者气之父母也;精微者,天地之始也”《淮南子·俶真训》:“夫天之所覆,哋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呴雨露所濡,道德所扶:此皆生一父母而閲一和也”3.见“父母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杀父母的历史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