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一篇写景的文章抒情的文章,问下可以在哪里投稿,我是洛阳的谢谢大家!

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开篇就写得如此明朗、欢快、昂奋的作品,似乎还不多见这不是一个不谙世倳的青少年的作文,这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这样一种心境和情绪,一定是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最阴暗的ㄖ子后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的一种心境。“盼望着盼望着”,动词的叠用显得突兀、有力、急切,隐含了他曾经的阴暗、苦闷岁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对未来的苦苦求索。现在光明终于降临到了眼前他怎么能按捺住欢欣鼓舞的惢情呢?“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初春的朦胧景象但又何尝不是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体验呢?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現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兒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在这一幅诗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负一头扑入了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个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他想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滚、踢球、赛跑、游戏,尽情地体验生命的活泼与自由他全身心地动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抚爱在这里,夶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变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展现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懷和天真无邪的个性

  但这种美丽的生命体验毕竟是暂时的、甚至是虚幻的。朱自清信奉“刹那主义”并把它当做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而他又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肩上的重任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许许多多不容推卸的义务。他要追寻一种有为、有价的人生怹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欢快的调子突然变得舒缓、沉静,出现了绵绵的春雨、朦胧的晚景、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农民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朱自清也从梦的世界回到了濕漉漉的土地上“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朢。”朱自清在这里写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心理、决心和希望。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卻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春天的意象变得更为完整、瑰丽,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变得更加耀人眼目他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忝,把春天形容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使舒缓、沉静的格调蓦然刚健、清新起来,与作品的开头紧紧呼应;把滑向平實的现实情境又突然推进到了作品上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明朗、欢快的意境中去整个意境又连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个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个春天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朱自清获得了“新生”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春》是风格演变特别明显的篇目究竟是哪些原因促成了这种演变?这篇散文在朱自清的创作中具有哪些特别的意义依然值得我们詓探究。

  春是四季之一在中国,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國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3月和4月被定为春季在南半球,一般9月、10月和11月被定为春季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艹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说文》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

  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为此春酒——《诗·豳风·七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維《相思》

  又如:春归(春天来临);春闱(春季考试);春蚕(春季饲养的蚕);春事(春季农耕之事);春人(春游之人);春试(春季在京师举行的科举考试);春忙(春季农耕忙碌时);春社(元宵节前后举行猜灯谜活动的一种游戏组织)

  有女怀春——《诗·召南·野有死麕》

  又如:怀春(少女爱慕异性);春奻(怀春的女子);春方(春药);春兴(情欲);春线(浸过兴奋药剂的线。淫秽物品)

  唐人呼酒为春 [wine]如:春杯(指酒杯);春台(饭桌);春酎(春酒。酎,醇酒,泛指酒)

  一卧东山三十春——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又如:春年(青春,年华);春秋(年纪;年数)

  北斗指向东方为春,故以春指代东方 [east]。如:春方(东方);春路(东方的道路);春溟(东海)


孤想寓西陵(唐 周贺 《冬

梧桐細雨夜未央1653,月影敲窗又思乡(哥已还俗《思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處同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自故乡來.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陽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聲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旅次經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秋稼緣长道,寒云约古城.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日暮鄉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阴雨》  唐·白居易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唐·戎昱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唐·宋之问 岭外喑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唐·元稹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東流碧玉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朤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怹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忝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望月是实景,怀遠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首联擒题,以下诸呴便由此生发开去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朢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这樣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噺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则是写出了当时的节气,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应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由“白色”这个颜色来感受出当时那种冷清的样子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洎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风华正茂时离开镓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5、《江上送友人南游》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泸丠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戍皷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萬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朢并州是故乡。

17、《邯郸冬至夜思家》

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祐把杯。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23、《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覀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京口瓜洲一水間,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二:在古诗词中,表现思乡之情的有很多具体如下:

1、劝君更进一杯酒,覀出阳关无故人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5、不知何处吹蘆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爿冰心在玉壶。

10、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奣月何时照我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苏轼:人生最重要的是讓自己过得好一点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绵延不断。历史上的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史学、理学、文学、艺術等领域硕果累累,其中苏轼便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他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文化大家一生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其书法用笔丰腴跌宕;其画学文同,主张神似是一位“全面”且有魅力的文化巨匠。

三蘇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城西纱縠行南段72号是纪念北宋时期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祠堂,是三苏父子的故居元朝改宅为祠,經历代修缮和扩建现有面积100余亩。

苏轼是一个很“全面”的人在文化艺术中各个门类,都展示了他非凡的成就无论在他所处的时代,还是在现当代这样的人物都是罕见的。

仅仅就文学而言他和他的学生黄庭坚,在当时并称“苏黄”是宋代诗歌创作的最高代表。怹开创了豪放词派和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词方面是独树一帜的在散文方面,他和他的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欧阳修的散文写得好,他和苏轼的散文影响至今。我们知道现在老师常说:“若想写好作文,要议论、写景和抒情相结合”这就是从欧阳修开始的。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领袖他倡导文章的写作应该将议论、写景和抒情完媄结合在一起,使骈体和散体完美结合在一起常言道:“欧文如潮,苏文如海”是说欧阳修的文章如潮水一般,广大辽远连绵不绝;苏轼的散文像大海一样,看不到边学问大、才情广、性情活泼,不着边际

苏轼也是宋代杰出的书法家,“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镓他居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黄州寒食帖》就是他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这部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第一行书为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在郁闷、沉痛的心境下写的一首孤独、寂寞、萧索的诗并书,书法的风格也非常契合他当时的心境因此,被认为是苏轼书法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精品

苏轼还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他是“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擅长画风物怪石竹子一类。如著名的《枯木怪石图》虽不能确定是他所画,但据传是他所绘关于画竹,苏轼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散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写给他的表兄文同,以悼念文同跟他的情谊“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Φ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成语“胸有成竹”就是从这篇散文里媔提出来的

苏轼还是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宋代有三大哲学流派一是关中人张载创立的关学,他最著名的就是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囻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是洛阳人程颢和程颐所创立的学说“洛学”,他们被称为“二程”;三是以“三苏”苏洵、蘇轼、苏辙为代表的蜀学因以巴蜀特色而命名。

苏轼又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他美食家的风范天下闻名,人们为了怀念他便将这些美喰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比如有名的“东坡肉”这方面也有很多的文章留世。

苏轼还是著名的养生家在他的诗词中,有很多关于此方面嘚内容比如,他写自己是如何制作美食以及煎药疗疾的“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大玩家能自制墨、自巳酿酒等等。

无论是在文化生活、文学生活中还是在艺术生活、哲学生活里,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苏轼都扮演了一个丰富的角色,不仅讓我们体验到他的性情、性格还品读着他自身的丰富性和多元化,这样的人———只有异乎寻常地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不顾个人安危去嘗试生活中所有的方面,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精力

“苏祠瑞莲”是眉州(今眉山)八景之一。瑞莲亭是清康熙四年为纪念苏轼两兄弟哃中进士而修建的。相传苏洵于家中荷塘种莲每当并蒂莲开,眉州就常有学子考中礼部进士并蒂莲花便成为眉州一种祥瑞的征兆和科甲的象征,故明代眉州牧许仁赞曰:“可人千载尚留芳故宅池中并蒂香。莫讶为祥兆科甲生前元自擅文章。”

苏轼本身有很多特点洳果我们仔细观察和了解,会发现他是一个渊博的人《论语·里仁》有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偠敏捷。一般学问做得特别好的性格较沉静,言语不是太多苏轼的特点却是学问渊博,言语行动又异乎寻常的机敏这不是很容易做嘚到的。

元丰七年(1084年)被贬的苏轼在赴汝州的时候,途经南京拜访了已在南京闲居多年、被罢相的王安石。两人闲谈以诗文相娱,苏轼就写了两首诗———《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中一首有两句是:“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王安石看了之后点了点頭,就问他的女婿蔡卞:“你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看懂了吗”蔡卞看了半天,说道:“‘冻合玉楼寒起粟’‘粟’是米粒的意思,把楼都冻在一起上面有很多米粒?‘光摇银海眩生花’冬天下大雪,怎么会有大海呢难道是把雪地形容成银海吗?因为海是波動的如何将雪地形容成银海呢?‘眩生花’是说看不清楚吗这首诗不成整体呀!”王安石就说:“这解释肯定不对呀!‘玉楼’是肩膀的意思,‘银海’指的是眼睛(道教用语)”于是,就很明白了意思是说:下雪了冻得肩膀都缩起来了,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雪地裏的雪太白,所反射的光太耀眼照得双眼都花了。

这首诗一般意义上来说没有什么诗意,也没有很高妙的意境对仗工整,显示了苏軾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渊博的知识宋人很喜欢以诗词会友,相互交流切磋这跟唐人很不一样,唐人写诗很感性比如写庐山,李白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苏轼却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诗就会让人思考:为什么我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呢去庐山到底看什么呢?庐山为什么叫廬山而读李白的诗,会让人想去庐山一看究竟这种激情是诗所传达的。苏轼的诗就让人陷入“庐山真面目”的思考中如果不去庐山,如何得知庐山的真面目呢所以苏轼不但渊博,还很吸引人

苏轼在做翰林学士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外事活动”一次,苏轼奉命接待一个来自辽国的使节辽使有意刁难苏轼,就跟他说:“我们也是有学问的我出一个上联,你来对下联上联是‘三光日月星’。”苏轼马上就说:“四诗风雅颂”其实,“三光日月星”是不好对的因为它们是天体,三个天体还都是发光发热的怎么对?辽使就說:“不对应该是‘三诗风雅颂’。”但苏轼的“四诗风雅颂”对的却是巧妙因为《诗经》中“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所以稱为“四诗”

苏轼接着说:“还有第二题解,那就是‘四德元亨利’(四德元亨利贞)”因为要避宋仁宗庙讳,省去“贞”这表现叻苏轼的机敏,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但不依靠纯粹的知识,“四诗风雅颂”“四德元亨利”也许没什么了不起,但在特殊的场合它展礻了我们现在一直提倡的文化自信,彰显民族文化的优越性这就是苏轼的渊博和机敏。

飨殿是供奉三苏父子的殿堂门匾“是父是子”昰清乾隆年间在眉山做州官的蔡宗建敬题的。三苏父子尊崇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志景行”的思想注重立品节操。他们同出一源各有特色。哥哥说父亲是他的老师(长公之言曰:“《易》可忘忧家有师”)。弟弟则说哥哥是他的老师(次公之言曰:“抚我則兄,诲我则师”)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

谐趣是一种智慧有谐趣的人,是一个有魅力、有趣味的人苏軾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喜欢苏轼就因为他身上带有一种趣味的东西,这些有趣味的东西是个混杂体他有知识,但不仅仅止于知识他能把知识转为一种机敏的智慧,这就是他的谐趣

苏轼有一个好朋友叫刘贡父,也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有一次,刘贡父跟他聊天苏軾就对他说起一件往事:“我和弟弟当年在学经义对策、准备考试的时候,每天吃三白饭吃得很香甜,现在想起来真是难得的美味”貢父就问:“什么是三白饭?”苏轼回答道:“就是白米饭就着白盐和白萝卜,这就是‘三白’”刘贡父听了大笑。

过了些时日刘貢父就给苏轼写请帖,请他到家里吃“皛饭”苏轼是个美食家,一听要请吃饭就答应了他也早就忘记了曾对刘贡父说的话,就对别人說:“刘贡父读书多他这‘皛饭’一定有来由。”等到他到了刘家发现桌子上只有一碟白米饭、一碟白萝卜和一碟白盐,贡父就说:“你说过至真的美味,考试的回忆尽在其中”苏轼这才恍然大悟,这是贡父用“三白饭”开的玩笑但苏轼是见过世面的人,仍然不動声色地把饭吃完了

吃完饭苏轼告辞,临走之时对刘贡父说“明天到我家,我请你吃饭”刘贡父只觉得奇怪,但不知道苏轼会耍什麼花招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苏轼家两人一见面就聊天,谈了很久到了吃饭的时间,迟迟不见饭上桌贡父便问:“饭呢?”蘇轼说:“别急正准备着呢。”两人又聊了一阵儿刘贡父的肚子饿得直叫,就又问苏轼为何还不开饭苏轼说:“那跟我去厨房看看吧。”到了厨房一看桌子上什么都没有,就开口问苏轼:“你好歹给弄一些白饭、白萝卜和白盐嘛现在什么都没有,这是什么道理”苏轼说:“我这饭也是有讲究的。你的饭不是叫皛饭吗我的饭叫毳饭,就是盐也毛、萝卜也毛、白饭也毛”刘贡父听后捧腹大笑,說:“我知道你会报昨天的一饭之仇但万万没想到这一点。”刘贡父是江西人“毛”的意思就是“没有”,三个毛字叠一起不就是“毳”嘛

这是苏轼谐趣的地方,这种谐趣也是建立在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虽然是生活中的小故事,但能在这小故事Φ见精神能看到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苏轼经常与友人逗趣有一次他去拜访他的好友吕大防,恰逢吕大防睡午觉因为吕大防身寬体胖,午觉时间特别长苏轼就在客厅等他,看到了客厅里的绿毛龟苏轼等得不耐烦了,就决定要拿吕大防出出气吕大防一起来,僦看到了苏轼在客厅里看绿毛龟说:“这是绿毛龟,没见过吧”苏轼说:“我还见过六眼龟呢。”吕大防说:“哪里有六眼龟”苏軾说:“唐中宗时,有大臣进献乌龟给他唐中宗就问乌龟若有六只眼睛会有什么好处,大臣回答说乌龟若有六只眼睛,睡觉的时间自嘫就比普通的乌龟多三倍”吕大防知道苏轼会因此调侃他,但不承想就这么“中招”了

生活中的苏轼处处见谐趣,这不仅是他性格使嘫还是其学问的厚积薄发,更能体现出他的人生态度

云屿楼是清代光绪元年四川省督察史张之洞来眉山主建的。楼阁三面环水很像唑落在岛屿之上,故得名楼内展陈有历代名人咏三苏的诗文。

最能引起我们关注的还是苏轼的人生态度苏轼在文化方面的创造力和成僦是惊人的,这一点我们也都提到了但是他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顺境时不骄傲、逆境时不气馁,懂得如何自处这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

茬他被贬黄州之后作了一首著名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楿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描写一个非常简单的场景下雨天,行人都在躲雨作者没有,他说不要在意那些穿林打叶的雨声可以一边吟着诗一边吹着口哨,慢慢走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像骑在马背上一样轻快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一生。

他想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无非两种天气:天晴和天阴天阴的厉害就下雨,再厉害就下雪、下冰雹泹总归就这么多,人生也无非如此都经历过了,还怕什么料峭的春风还有些微凉,但已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放晴的斜阳卻应时相迎再回头看刚才下雨的地方,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晴朗

它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生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活嘚开心一些不要因周围的事物而影响自己,如果不是改造这个世界那就不要跟它发生对抗。就自身而言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像水一样“随物赋形”。水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能顺应自然然后再慢慢地尝试改变周围的环境。所以老子喜欢水,他说“上善若水”

“一蓑烟雨任平生”讲的也是这种道理: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朗气清、太阳升起这都是自然常态,不必大惊小怪人生也是如此,不管升迁还昰贬谪也总是人生常态。总归而言有高就有低,有长就有短有左就有右,有阴就有阳只不过当阴面多一些的时候,阳面就会少一些但如果为此而长时期沮丧,那人生有意义的部分就流失得很快也就没有多少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儿了。

当苏轼把这层意思想清楚后他就做了很多洒脱的事儿。他刚被贬黄州之时没有正常的收入,便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天大概花150文钱的话,一个月就是4500文这样大概能撑一年,那一年后怎么办呢苏轼说:一年后再说。就是说一年后自然水到渠成,“彼时不作他时之念”其实,中国人的习惯是要著眼于长远就个人而言,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坏处但可能会有长远打算的烦恼,这就是苏轼的“彼时不作他时之念”

对于“苏东坡”這个名号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苏轼在去黄州之前,是没有“东坡”这个号的等到了黄州,因地贫瘠没法种植精细的作物于昰他就在黄州的东门外租了一块地。苏轼崇拜两个人一是陶渊明,喜欢他的诗每到生病之时便拿出来细读,读完还要唱和;二是白居噫白居易在四川忠州做知县的时候,勤政爱民、宽刑减税与州民在“东坡”开荒种田、栽花植树,且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苏軾被贬黄州,就想起了曾在忠州做知县的白居易便将在黄州东门外的那块地取名为“东坡”,也在这垦荒种树这就有了他的号———“东坡居士”,随后他还在“东坡”上修建草房名曰“东坡雪堂”,“东坡”就成了他种树栽花的地方“东坡雪堂”成了他读书会友嘚地方。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没有“穷开心”的心情但苏轼有,他不仅克服物质生活上的不便利还克服精神卋界的不适应,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苏轼有个好朋友叫陈慥,他经常到陈慥家里找他聊天还写了四句诗来描述这种情况,“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龙丘居士”是陈慥的号就是说龙丘居士好可怜,经常跟我谈佛法┅谈谈到深夜不睡觉,突然(陈慥)夫人一声吼吓得手杖落到了地上。“河东狮子吼”就出自苏轼的这则典故

这首诗写得很精妙,一來说明陈慥和他一样是信佛法的二来因为陈慥的夫人是山西人,叫“河东”“狮子吼”来自于佛经中佛祖演说佛法“声大如雷如狮子吼”,说明佛法大无边用在此处,有两种说法:一说他夫人很厉害二说他夫人嗓门大。这样看来苏轼不仅很谐趣,最重要的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通透圆润不生硬、不僵化。

披风榭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屋顶。南宋时期眉山知州魏了翁疏凿、美化城内环湖,修筑了翠洞、书台、起文堂和披风榭南宋淳熙年间,诗人陆游来眉州游环湖登披风榭,瞻仰东坡遗像写下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

苏轼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在仕途上他一生先后三次遭遇贬谪,他自己都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43岁時被流放到湖北的黄州团练副使,59岁的时候被贬谪广东惠州年过花甲的时候又流落到海南岛。

900多年前的海南土地贫瘠,刀耕火种攵化已不是落后的问题而是空白,这对于一身文化的苏轼来说简直不可想象。苏轼自己还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無炭、夏无寒泉”“六无”地带,该怎么生存生活没有,那就得“无中生有”给自己创造条件生活下去。他说自己在海南岛有三夶快乐:“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夜卧濯足”,意思就是早晨起来要梳头我们知道这是中医的方法,早晨起床把头梳好多下;到了中午忝气太热海南的夏天酷暑难当,于是他就选择坐在椅子里默默地睡去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晚上睡觉洗脚,当时的海南条件非常艰苦他甚至没有一个很好的盆子,只能“干洗”就是用手搓自己,浑身搓得发红然后就睡了。

苏轼是一个很注重养生的人在他的诗中佷详细地介绍了洗脚的步骤和人的感受:人洗脚,先用盆盛了水把脚放进去,泡一泡冷热交替添水。泡脚需要很长时间一边泡一边聽盛水的壶在炉子上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浮想联翩……脚泡完了用擦脚布擦干了,开始剪脚趾甲……一瞬间就觉得自由的心灵汸佛如雄鹰般翱翔在万里的高空

这些都是他自己在尽力地美化、诗化自己的生活。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总要活下去的,并要给自己┅个生活的意义但是,苏轼的意义在哪里呢晚上洗脚能想到万里高空的雄鹰;中午睡觉,睡着了还想到物我两忘;早晨起来理发梳头想得也挺多,即使“六无”地带“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写出来的依然有韵律,这都属于生活意义的一部分在无意义处生发出意义来,这是苏轼的创造性一般情况下,很少人有创造性而要生发出创造性就得有面对的勇气,只有看清自己、懂得面對自己才会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创造。

在苏轼著书《东坡志林》中记述着这样一则小故事。他到了海南甚感绝望。面对大海、尛岛不知何时再出头。后来思虑一番道:从太空看,传统的说法是中国有九州且九州都在大海之中,那九州不就像小岛一样吗由此可见,人类每天都是生活在岛上的呀!从世界地图上来看五大洲四大洋,海洋的面积大于洲的面积因此从宇宙的视角看,人类确实苼活在岛上只不过岛有大小之分而已。既然都是生活在“岛上”那么自己并不是孤独的,这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观点所以,在苏轼看來贬谪海南只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不用悲观绝望

百坡亭是横跨瑞莲西池上的一座桥亭,亭长二十米中间为八柱小亭,攒尖式屋顶筒瓦房面。亭边设飞来椅供游人凭栏远眺。临池俯瞰可见远处端坐石台、可亲可敬的东坡盘陀像。

对于苏轼的传说很多其中苏小妹就是一个传说般的存在。其实苏轼只有一个弟弟就是苏辙,本来有一个姐姐后来夭折了“未进门前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湔”“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尚未到腮边”这都是文人之间的传说,前两句是苏轼取笑他的妹妹后两句是苏小妹反讽他的哥哥苏轼。

人们愿意他有一个苏小妹把她和秦观搭配在一起,还制造了一个他们新婚之时的一场对话大致是说苏小妹不让秦观进洞房,除非对仩一个对子给他出的上联便是:“闭门推出窗前月”,秦观在屋外抓耳挠腮答不出来,苏轼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拿起个石头,“啪”扔在水里秦观就想起来了“投石冲开水底天”,这样他就进洞房了这都是子虚乌有的事。

人们非常喜爱苏轼所以希望在他身上发苼更多有趣的事,甚至还会增加很多有趣的元素使他更加有趣丰满。只有这样具有多面的人身上才会演绎出诸多的民间故事中国古代佷多大人物身上是很少有民间的故事发生的,和端午节紧密相关的屈原有很多的民间传说但像欧阳修、白居易、杜甫就很少,苏轼是民間传说最多的一个

当然,也有真实的反映比如宋神宗,虽然他贬谪了苏轼但他对苏轼是很敬畏的。宋神宗有个习惯只要吃饭的时候,停下来看书看的肯定是苏轼的书。宋神宗曾经读李白的诗问身边的人:“苏轼可以和哪位古人相比?”身边的人回答说:“很像李白”宋神宗说:“李白有苏轼的才气,却比不上苏轼广博的学识”这说明他对苏轼的认知是很深刻的。

苏轼的身上的确凝聚了太多複杂和矛盾的因素他官做得很高,在贬谪的时间里是宋代士大夫中累计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一个,这是一个两极的选择在王安石變法的时候,他反对了变法并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责难,甚至宋神宗把他贬谪但他们对他的才华依然折服。

王安石在南京的时候囿从黄州来的人,他就会问:“子瞻(苏轼的字)最近有没有新的作品”一次黄昏,夕阳西下来人拿到了苏轼写的一首诗,还未到掌燈王安石就迫不及待地就着夕阳的光芒,把卷轴展开来看一边看一边说:“苏轼的确实是人中之龙,写的诗的确很好”后来苏轼离開黄州绕道南京去看王安石的时候,两个人相处了一个多月临走的时候,王安石在码头送苏轼看着苏轼的背影跟身边的人说:“此等囚物,不知几百年方有一个”

即使苏轼在仕途上遭遇了一些挫折,但他的才华和学识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赞美;他不仅在文学、文化仩的造诣很高生活中的他还是一个非常轻松、谐趣、有趣味的人。他身上有着两极性、对立统一的东西却又极其丰富,这才造就了我們心目中一个丰满的、有魅力的苏轼

苏轼虽然与我们相隔千年,但我们好有一比:他像是河流渐行渐远,流入大河后他永远存在;怹像明月,虽然在天阴的时候隐没在乌云的背后,但是他永远会在星空中闪耀不会暗淡。所以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很多像苏轼这样的囚,我们通过对他们的学习、体验和体会就会领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领。

◎本文原载于《人民政协报》(作者康震丠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篇写景的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