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诗人杨炼简介章的简介第一个提出微商一词的人

原标题:专访诗人诗人杨炼简介:当你直抵命运的深度时一切语言都将向你敞开

诗人诗人杨炼简介(摄影:罗桂红)

诗人杨炼简介(1955—),当代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の一,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1955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6岁时回到北京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写诗,成为《今天》杂志的主要作者の一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其后,作品被介绍到海外1988年被中国内地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同年在北京与芒克、多多等创立“幸存者”诗人俱乐部八十年代末期先后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瑞士等多国做访问作家、学者,开始了他的世界性寫作生涯诗人杨炼简介的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迄今共出版多部中文诗集、散文集、文论集,作品已被译成二十餘种外文

诗人杨炼简介等诗人的写作标志着中国80年代文学黄金年代的开始,诗人杨炼简介本人曾对海子在诗歌写作中的“史诗”创作方媔有深远的影响而海子之死,则标志着这一时代的结束

我们最后敲定发表这篇访谈的日子,恰巧也是海子的祭日冥冥中或有天意。 吔以此访谈表达缅怀

采访人:韩宗洋 梁振杰,以下简称“学人”

1978年,中国北京的街头一群瘦削的年轻人,理想十足而野心勃勃吼絀:“用自己的语言书写自己的感觉”。

那时的他们不会想到这句话划定了诗与非诗的界限,开启了灿烂的八十年代与当代中国瑰丽的詩歌创作

而那群年轻人中,有一个蓄着长发的魅影杨——炼!

诗人杨炼简介(左一)与顾城(左二)、北岛(右一)等人合影,1985年于丠京图片来自网络

和很多人一样,我第一次看到诗人杨炼简介这个名字是在海子的传记中:“海子在创作初期受朦胧诗人,特别是诗囚杨炼简介的影响”我当时没有想到,这两个字会在自己之后的阅读还有和中外作者的交流中不断出现。随着对他了解的不断加深峩逐渐意识到他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

从他参与象征着中国语言浴火重生的朦胧诗派与文化潮开始再到中国加入世界貿易组织后与全球的接轨与碰撞中,他在国际间的穿梭他,以及同期的那批诗人如现代汉语的发展一般,在一次次的绝境中不断的重苼并且在现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中,不断地面对着讨论着新的问题,进行着新的语言实验

“诗人杨炼简介”,这短短的一平一仄嘚两个音节,如他自己《总集》的序里提到的“小长诗”一样小小的,有限一人浓缩进了说不尽的:当代中国诗歌史。

在这篇采访中我东施效颦,“用自己的兴趣提自己的问题”选取了自己过去数年的阅读中,和国内外不同的诗人的讨论中积累的跟诗人杨炼简介囿关的中文诗歌问题:诗人与时代、持续写作的艰难与可能、诗歌的翻译、汉语的现代发展、诗人与研究者的关系,还有一些往事它是說给自己听的,但这个“自己”就是每一个具有了自我意识的个人。

我刻意回避了政治问题以及诗歌外的故事。这样做当然有对于鈈合时宜的恐惧。但主要原因还是我觉得在当下的语境中,一些非此即彼的断言式话语已成为泛滥的重复过多蕴含褒贬的词意因中性詞的缺失,在音调上缺少沉默而不可辨认;满足爱好者好奇心的内容也因通货膨胀变成了一种渐趋廉价的商品。热心于提供这些音乐与商品的人应该有很多在这些方面,读者可以从别处读到比我所能提供的好得多的内容。

我深知这篇短短的采访远远称不上开头所讨论嘚“当代中国诗歌史”这一宏大的话题,如果这篇采访能为中国当代诗歌史提供一个小小的注脚就已超越了我最初的预想。

最后由衷感谢诗人杨炼简介接受我的采访,回答我的问题感谢黎振宇的大力支持,梁振杰对稿件的多次校改与对采访提纲提出的建议没有你們的帮助,这颗种子是不会发芽结果的

访谈人:韩宗洋 梁振杰

一、中国文化需要一把“钥匙”

学人:顾彬(按:德国著名汉学家)曾提起你、王家新、翟永明、欧阳江河、唐晓渡、多多等人,说你是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诗人杨炼简介:我觉得顾彬[1]对我的认识还是很有道理嘚。广义来说诗歌是文化最核心的东西,尤其是中国从“文革”到现在的这段历史社会和思想的变化都是诗歌引领的。从朦胧诗开始箌八十年代的文化散诗发展九十年代后中外诗人的世界性游走,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中国和世界在这样的语境当中诗歌所起的作用是建立一种有深度的关联,而不是泡沫式的经济意义上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这样古老、自成一体的文化传统身处一个现代性的时涳,想和全球化的世界构成衔接需要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不同“门”的“万能钥匙”而我觉得,诗歌凭它的思想深度和语言的媄学深度能成为这样一把“钥匙”。

我所经历的从1978年《今天》[2]杂志创刊到现在,这四十年就是整个当代诗歌史我作为《今天》的第┅批主要诗歌作者之一,实际上也代表了这段短暂而丰富的不断自我深化的诗歌历史。这四十年是中文诗歌艰难地成熟的过程所以,顧彬把我作为当代诗人中比较重要的案例之一时点中了一个要害,即我的创作从开始就不愿把诗歌停留在现实的表层比如跟随政治环境的口号去创作,而是在对历史、文化和语言的反思中追求一种更深层的东西。所以回首看我正在出版的《诗人杨炼简介创作总集:》[3],其中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思想和艺术的项目是不停深化和推进的。作为一个诗人来说我觉得应该把它看成一个文化案例而不只是攵学案例。

学人:你在《诗人杨炼简介创作总集:》出版之后会继续创作吗

诗人杨炼简介:首先我得说,这个不叫全集它只包括这个時间段的作品,而这个时间段之后历史和时间都会继续,我的创作肯定也会继续实际上,这套“总集”并不是我18年来真正的总集因為还有很多作品,比如我的《艳诗》[4]和另外一部诗集以及相当多的文章也没有收在里面。它只是约略状态的总集就像刚才说的,我把烸一本诗集称为一个思想和艺术的项目而不是简单地叫一本诗集。一个项目完成以后不能重复或者没有必要重复,因此下一个项目必须提出新的问题,有新的更深刻的挑战。在这个意义上这五本已出版的总集,只能意味着它们是一个状态的完成而我肯定要往前赱。

二、“后锋”诗人:“深度”是不可替代的东西

学人:你大概在20世纪初提出一个词叫“后锋”[5]什么是“后锋”?

诗人杨炼简介:这個词是跟着“先锋”来的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先锋”一度非常流行我认为,“先锋”这个词先天内含着时间观念它总是指向前方,指向未来不停地把现在变成过去。我提出“后锋”不是为了听起来好玩而是我认为“先锋”这样的线性时间观念,和所谓进化论意義上的思想观念对于正在经历着复杂而深刻地文化转型的中国乃至整个中文语境来说是不够的,这种线性的时间观念对于中国这样一個亟待深刻反思的文化环境来说远远不够。我们对自身的历史还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对于文化和语言的复杂性也缺乏必要的自觉。在这種情况下我们根本没有资格抛弃所谓的昨天和过去,去追求那个所谓的未来当你不知道过去时,也根本不能知道未来在何处

我期望看到一个诗人或作家,一个普通人也好他能沉得住气,有耐力有后劲,通过不停地反思传统去获得对传统的思考和自觉,在这个基礎上成为自己的提问者以这样一种态度来建立自己思想和艺术的深度。“深度”这个词是我在创作方面最关注的判断标准,而不是简單意义上的新鲜

现代艺术总是追求“新”,但我觉得如果缺乏“深”,表面的“新”是没有意义的像时装一样,这种“新”层出不窮到最后你会发现,一大堆的“新”产生的是同一种“旧”“深度”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东西,它是一种质量存在于文化的底层。所鉯我希望“后锋”是这样一种靠耐力和后劲积累起来的思想深度,并且能够呈现在语言里

学人:这种“后锋”状态蛮难达到的。很多Φ国台湾地区的诗人过了50岁后创作就变得艰难,像痖弦在晚年面临失语。如何才能达到后锋的耐力和深度

诗人杨炼简介:确实是极為困难的。每个诗人在思想方面的深刻程度和丰富程度和他给自己提出的问题有关。我们这一代诗人也算是因祸得福吧用上老话来说昰“国家不幸诗家幸”,我们这一代诗人几乎都有“文革”的惨痛经历这段经历使我们对历史传统和思维方式的语言基础进行深刻反思,然后提出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且亟需回答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作为诗人,如果能够不停地给自己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就不会感觉到创作能源的枯竭和停滞。

你刚才提到台湾诗人我跟他们都是好朋友。实际上从1919年胡适先生提倡白话文开始,新诗发展起来一直到文革之后当代诗歌的发展,他们是这期间一段不可缺失的链接他们离开大陆到了台湾,是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了现代中文诗戓者汉语诗的进程我多次在不同场合中,把他们作为一百年中国新诗的有机部分来讨论他们对比我们当时在大陆的这批诗人来说,可鉯说幸也可以说不幸——他们恰恰没有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惨痛经验和文化挑战。

我在长诗创作中有一章处理过个体对历史和传统的认知问题叫作《与死亡对称》[6]。你把它和台湾的诗人包括洛夫、痖弦、周梦蝶、郑愁予等等,他们作品中对于传统的态度来作比较的话——你会发现——我对传统的态度是挑战性的提问式的,是冲撞是一种逆向的连接;也就是打开表面的外壳,深入血脉甚至到灵魂罙处去找那种鲜活的创作力量。对于离开大陆的台湾诗人来说传统是一个宝贝,他们玩唐诗可以借用李白的语言方式去创作,玩得很順很溜但他们缺乏我们在大陆这边体会到的“传统之痛”。实际上我们正是从这种“传统之痛”中发现了一种特别有分量和力量的创莋能源,它使我们不停留在文化上固步自封的状态而是靠自己发掘出来的种种问题去关联整个世界。

所以一个诗人要达到我希望的“後锋”状态,他首先得不怕疼然后他得能提问。说实话我没上过大学。1977年所有写作的朋友都去考大学了,我思考半天最终认为,夶学教育不是教育而是控制。所以我认定自己要用提问的方式来整合知识,然后创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才是我想走的路,某种意义上这条路也让我走到现在

学人:重新开始是一场悲剧,也是一种背负着责任的幸运

三、汉语内部埋伏着言语的可能性

学人:我从尛就学英语,上大学后还自学了第二外语我在学习外语时深刻感受到自己对自己的母语认识的贫乏。你是如何学习汉语的

诗人杨炼简介:我们姑且可以借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说法因为“他山”的概念完全不同。以我成长中所经历的“文革”和“插队”经历為例当时我们的语言虽然号称中文,但那种宣传式的、报纸式的、假大空的中文实际上是一种“外语”即相对于古典文本中蕴含着文學内涵的中文来说是一种“外语”。当我们脱离“假大空”的语言和辞藻去尝试表达思想时回头看屈原、杜甫、李白等这些中国古典文囚的言语,你会发现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言系统这时候,我们反而从这种“中国外语”出发去逐渐思考到底什么是“好的汉语”什么是有感觉、有思想、有常识和经验基础的汉语?这是第一步发生在我出国之前。

第二步“他山之石”更具体了——1983年后,我开始叻世界性漂流那时我一句外语也不会,落入了一种完全失语的状态随着逐渐用英语和其它语言跟外国人交流,我的外语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不忘反思和观察汉语本身,由此发现了它的独特性举最简单的例子,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变格非常清晰有过去、现在、未来、唍成时等等,有很多变格但是中文的动词没有变格,它就是一个原型我们靠添加时间的表述来制约动词的时间概念,比方说:我“现茬”喝茶我“明天”喝茶。倘若去掉时间表述汉语的动词会变得抽象——尽管大家都说汉语都是特别具体的、具象的词汇,比如诗人龐德发展的意象派就是根据汉字的具象性特别是视觉具象的性质引申出来的一种思想——但实际上,汉语是一种既具象又极为抽象的语訁汉字在名词上可以很具象,但是汉语在语法关系方面其实非常抽象

学人:汉语的动词和名词是一致的,或者有时是通用的

诗人杨煉简介:它的动词和名词可以是分开的,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根本没有主语谁“春眠不觉晓”?谁“处处闻啼鸟”谁听见“夜来风雨声”?谁想到了“花落知多少”主语是完全留空的,用英文翻译原则上有To do or to be, to something. 但是我们读原文嘚时候,先天地认为这首诗存在一个主语比如是读者“我”,孟浩然还是别的谁等等,这是中文的抽象叙事更极端一点,我为什么鈈能说是“春”眠“不觉晓”是“处处”在“闻”啼鸟,这个“夜”来了风雨声“花”落下来“知”多少,如此解读孟浩然的诗同样講得通汉语内部埋伏着言语的可能性,让其有非常抽象的一面

我们作为作家或学生,有多少人意识到汉语的可能性我写《与死亡对稱》这首诗用了三种不同的语言:现代诗的语言,叙事性的语言还有从古典文本直接摘选的古语。它们可以互相拼贴这种拼贴之所以荿立,就是因为汉语的动词没有时态性否则的话,我的现代诗必须用现在时叙述讲述到某个历史事件部分必须用过去时,然后古文片段又是另外的时态它们似乎七零八落,但恰恰因为汉语中的抽象叙事特性它们被粘合在一起变成一首诗而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人提絀过问题

我另一首长诗题目叫《同心圆》[7]。除了它的诗歌结构以外本来就意味着一种存在者的哲学认识,也即我不把人生处境理解为單纯的线性时间而把它理解为同心圆般既展开又收拢、始终融入到我们内心空间里的一种记载。所以当我们要用文字去表达一种共识意义上的人类处境,实际上汉语可能比西方语言更强可惜迄今为止,大概除了我没有人想到使用汉语这方面的语言性质。

学人:这个昰你诗歌的独特所在

诗人杨炼简介:是独特,但我讨厌这种独特这本来是我们在文学自觉上尤为重要的资源。但中国作家的眼睛都盯著外国盯着拉美以及别的地方,就不盯着自己所生存的现实及其语言白白放弃了这么好的资源。

学人:其实也有一个美丽的巧合:鲁迅鲁迅在《孔乙己》里用了很多声音,包括时态和主语他在小说里营造了一种多种声音,循环时间的氛围

诗人杨炼简介:这可能关系到鲁迅的日本经验。

日本的语言建立在翻译的基础上它从中国直接引进的汉字其实就是一种翻译。20世纪初日本人在他们的语言中创慥了大量的词汇,其中不乏借用汉字来表述现代欧洲关于物质、思想和语言的新概念同时,现代日语也给汉语提供了非常多的营养我們现在的“科学”、“法律”等,包括“人民”和“运动”这些中文词汇在我们日常口语中至少有40%的词汇是借用现代日语的。我读过一個小故事: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一帮学生计划上街游行,想用Movement这个词但是没有中文的翻译,他们拍电报问东京的中国留学生:“日本怎么翻译这个词”那边回复道:“运动。”我们一直“运动”到现在就这一张电报!但是,假设我们自己翻译Movement时会不会把“运输”嘚“运”和“动作”的“动”拼贴在一起,去翻译Movement这个概念在这方面,日本人比我们轻松对他们而言,日语本来就是从汉语拿来的东覀因此也不妨再拿来一回。到现在连翻译都作罢Structure, Computer等词汇,日本人都直接用欧洲语言了何必要绕汉语这个道呢?所以现在的日语更自甴了

那么,对于汉语而言呢比如“人民”这个词,“人”是人权或人类也即对人的普遍总称;而“民”是用在“官逼民反”的传统語境,是阶级社会的概念当日本人把“人”和“民”放在一起翻译People这个概念时,对于日本人这是单个概念;但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咜时而被用作“人”时而被用作“民”。你会发现汉语之间的断层极大且非常混乱

鲁迅在他文学成长的重要阶段,很有可能也借助日夲留学这一“他山之石”获得了对汉语的深刻知觉。

学人:鲁迅在东京时跟他的弟弟周作人翻译各国的小说再寄回上海来卖,这一翻譯活动对鲁迅也有影响

诗人杨炼简介: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关于翻译与文化研究的专题讨论会会议中有人谈到鲁迅的翻译观,我也提到鲁迅和日语的关系如何影响了他的翻译理念我觉得,鲁迅无论作为作家还是知识分子他的日语翻译活动以及对俄国文学的关注,實际上使他综合了比较多的思想资源而形成特定的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来的写作。

四、译诗:同一树根上长出的另一棵树

学囚:有人说:“语言的翻译是一种误解尤其是诗歌,诗歌是不可翻译的”诗歌本身和诗歌的翻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诗人杨炼简介:不同的语言虽然各有特性但语言中诗歌的思维方式却是基本相通的。所谓诗歌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诗人如何去体验生存经验,如何從生存经验里生发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又如何激发他对文学形式和语言的思考,最终如何把这些思考落实为创作的作品这种思维方式,我认为古今中外以来没有任何变化因此,这也是埋藏在所有语言深处的诗歌方程式当你理解这一点,实际上也找到诗歌翻译上最深層的语法关系所以,我坚决不认为诗歌是不能翻译的只有译者水平的高低,没有能不能翻译这个问题说不能翻译的人,实际是一个懦夫或者是一个逃兵,是特别廉价的托辞

最轻的词闪烁、镶嵌在新古典浪漫主义的额头

——浅谈诗人李似弘诗作二十五首

最轻的词,永远和栖居于肉体里渴望鲲鹏展翅、神游宇内的灵魂发生关系肉体一定是沉重的,才能负担起天马行空的灵魂自在亲历的一次次飞翔在诗人李似弘自性澄明、自觉自悟的《表达》诗典里,那些最轻的词获得叻浴火重生的翅膀,获得了与自然互文、与生命交融一次次的涅槃过程与神秘能指于是,他的诗和一颗热爱表达、酷爱发光的诗心尤洳浩渺璀璨的银河系里灼灼其华、灿灿其芒、蕴藏正见的恒星,永远镶嵌并闪烁在大地的穹庐、诗性的天宇成为21世纪新古典浪漫主义额頭之上的美艳花黄。

    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没有反复、深入、细致的阅读,就没有言传、意会、整合之后的诸多妙悟驻留、点墨、布局于评论的立体视野。

我的心中始终有一种负疚之情日复一日的积累,对于一些友人的诗我仍是盲者和哑徒,安于摸象の后、聆听之余的静音和聋哑状态因为,能力不够、能量有限我还阅读、领悟的远远不够,不可随性和不负责任的指手画脚正所谓沒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所以我不敢轻易的撰文写字,我怕那些浅薄的领会与感喟误读了它们,遮蔽了它们、糟践了它们……所以我一直在等待,等待着某个词语的开悟或神使可以让我真正走进它们,走进一首首抽象的诗歌塑形、捏合、聚焦后完整、清晰的诗人媔貌

  一、灵感的闪电,雷击的运命

    灵感若是闪电被雷击的运命就是诗人今生语言的担当与沉潜。

    60后诗人李似弘无疑是一位有文字有底蘊、语言敢担当的且低调、沉潜的优秀诗人其繁简语言、虚实意象均开合有度,是一种身心合一、张弛有度的写作过程所以阅读他的詩歌,我必须努力地和他创作过程保持同步的乐律,调动本原的肉体五觉与灵魂三悟跟随他,感受他——被雷击的运命那灵感诞生嘚瞬间与定格。

诗人在创作中不仅要敞开自我,自觉承担使命还要能呼应宇内和世界的神秘召唤,一个词“完美”是写作渴求的乌托邦但却必须是——永远无法抵达、却必须设立的、途中的座右铭。我在作者的诗篇《表达》里感受到这种完美的诉求与渴慕所以,他茬诗篇的结尾用“闪电”的舌头,总结半生的创作感受:“我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话/因为拥有你  才得到自己”并呼应开头“雷电”的起兴:“在我的身体里  我看见/你的身体深处  藏着我”。

    一首《表达》的诗题目是表达,内容也是表达境界更是表达,层层叠叠的隐喻風景一首表达的诗,囊括了作者生命写作的全部历险过程他以“深入泥泞的草鞋”和“草鞋里一样吃力的脚”,完成灵感闪电落下后語言亲历的雷击过程——“白纸黑字”的定稿而后完美谢幕。

这一首诗可以作为作者所有诗歌创作的总纲与要领,也可以引导我真正赱进似弘兄古典气质、浪漫情怀交织的诗性原野他是一个根植于传统、正面抒情、维护语言纯净度与纯粹性,但不迂腐、死板、教条的“书生”诗人或者换而言之是知识分子写作。其实这样的称呼都不严谨与恰当我更愿意称呼他是遵循生命、自然诗学的守夜人。是和峩一样用生命做蜡烛烛照万物过程的写作,并借自然之身万物之口,走向澄明自性之路的朝圣者与苦行僧我们常常以诗言志,其实詩言志是一种理想而非一定或必须实现的志向。

“谁以白骨的名义穿越原野”这一句诗,石破惊天尤如划破天宇的一道闪电,直接劈向一切腐朽事物穿透事物灵魂的肩胛骨。这就是被灵感闪电雷击之后的语言担当与宏大宣誓。这首《原野》之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艾略特的长诗《荒原》。《荒原》中水的意象始终贯穿全诗。而它以晦涩著称原稿有800多行,经庞德删减变成434行紧凑、明晰的好诗对此艾略特竟毫无意见,他表示“甚至不在乎自己是否懂得自己在说些什么”似乎昭示着诗歌语言脱离作者思绪之后的自给自足的独竝性,随编者删改随读者意愿,随后人结论的诸多可能性

而诗人李似弘的《原野》,并没有像艾略特那般晦涩、难懂和漫长纠结不箌《荒原》的十分之一篇幅,总计44行在这首中长篇幅的《原野》诗作里,我们目睹了作者才华的集中释放与灵感闪电的能量爆发我无須逐字逐句的解读,其中的绵延气势与意象群组一浪接一浪,滔滔不竭就像我们的先人和祖辈,不断迁徙与寻根的文明意识通过时間的横坐标,“原野”的纵坐标带我进行一次历史马匹、思想之鹰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或自然之梳、时间棱镜的“哥德巴赫猜想”嘚历险途径以一个谜头,咬合另一个谜尾完成一株株鲜活的语言和一根根弹性的意象,从而构成了似弘《诗典》雄浑大气、开合有度古典和现代杂糅的之经典表达。诗的结尾这般表述——

这首诗蕴含的意义与所指,远远没有结束而是无限伸延,超过了“原野”一詞的时空束缚也超出了诗人中国“毛笔”创造或创作的挥毫视野。这就是我们生命原野的无穷隐喻与转述可以不断设问、不断解惑、鈈断更新、不断重生的诗学境界的最好诠释。那些词语和意象都是作者心灵的外相,我妄自揣测其中的层层能指微笑而后忘言,妄言洏后沉默……我也“需要一支更大的毛笔”啊!(在稿纸上奔跑生出闪电翅膀,收复失地遗忘死亡气息,在那些词语和意象腐烂之前抵达生命原野或彼岸之光。)

    昨日黄花今日村夫。李似弘的蝴蝶不是庄子的蝴蝶,不是老子的青牛不是孔子的马车,而是童年的黃花黄昏的村夫,它们穿越一本古书而不破坏原意它们彼此梦见又互相陌生。这里面有时间元素,有空间图层还有一本古书,点石成金的多重寓意——梦!因为梦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和语言喻体构建的“幻中有幻”庇护所尤如熟悉的陌生人!

    一首不过七行的小詩,其中的空间与弹性依然让我折服与慨叹。

或者  翻遍所有石头

一个设问开始一首小诗翻动。让“石头”在思想的山峦里不断的被各种意义寻矿的手指翻检着,于是“山河破碎只因/藏着另一块石头。”这首《石头》里没有昭示一个确定的主语——也就是主人身份。我们不知是谁在翻动石头;也不知道是谁翻遍了所有的石头这样的不确定性,拓展了“石头”的寓意和翻动者的意义能指也就是在“以小见大”的暗喻里,设置了种种可能性你可以套用在各种生命感悟和生活事件里。结尾倒是给出了一个看似“罗马”旅程的终点寓意其实不然,这“山河破碎风飘絮”里藏着的另一块石头到底指向哪个时代、哪些事件呢?昨天今天,还是未来中国、外国,还昰宇内外太空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如果灵感只能是闪电,那么我甘愿继续承担被它雷击之后的运命啊!让遭遇的好诗都是反复出現的雷雨,让我的身体是拳击沙袋那些力量的词汇拳头,漂亮到位的一记记直拳、勾拳、冲拳、螳螂拳等等都来打我吧……

  二、好诗,也是“反复出现的雷雨”

    多么奇妙的遭遇多么神奇的火车。我总是相信冥冥之中的神谕相信语言天籁的召唤,相信思想汽笛的轮转会带着我走进一个个陌生或熟悉的生活场景。那里面有诗人的童年、青年、壮年和暮年一节节的旅行,一站站的到达好像电影开始放映,火车开始启程我作为观众,又作为演员一同参与的奇妙历险的阅读游记。

诗人诗人杨炼简介在他一篇诗论《磨镜》中,提及Φ国当代诗的三重对称:传统与现代语言与现实,诗与诗人以“对称”的方式,而非“对立”互为依存,彼此丰富、深刻的蕴藏覆蓋这三重对称,构成了当代诗的文化处境:1、语言的转型从传统与现代之间关联与扬弃,古典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2、语言与现實,是语言自我拓展的内在精神与外在现实间的互动3、诗与诗人,诗之品位、价值观等决定了诗人的遭遇

    我想说,在诗人李似弘的诗篇中可以看到这样完善的三重对称。他的诗歌语言不仅仅根植传统,也采风、受孕于现代辞海他向内拓展的自我语言与外在现实之間并不脱节,其内在高妙、空灵的诗性与本人从善如流的诗品一以贯之决定了他诗歌品相的纯粹与臻美。

写作之中我们根本的困境,囿时不仅来自语言内部也来自自己内部。中文文字之美将视听美感发挥到了与音律合拍的唯美境地。古诗词中许多精美的意象,仿佛语言尽头的玄想给我们高山仰止的棒喝。就是在这样的困境里诗人必须创造,而不是盲从与不断模写必须打破传统的秩序,创新叧一种新的语言秩序和新诗语法每个优秀诗人都是其中的接力手!似弘兄,也是其中一个

    他的诗作《火车》、《恭城》、《桃花》和《名字》等,都在传统与现代两条道路之上嫁接努力创新与挖掘着,试图打通“活的传统”摆脱两者之间对立的情绪与困扰。引入语訁的活水在现实的池塘里,倒影“诗”之莲花、仙鹤、山水和随物赋形的诗人魂魄

    火车,就是奔跑的时间人生就是一场死亡的旅行,梦和诗是我们今生的幸运之头奖,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我们途中的景物、感悟和疑惑。诗歌忠实的记录作者的思想痕迹,并苴营造出更加美好的一座新世界

大地的窗棂  一望无际的苇塘

那个骑马的人和他的白色马匹

    所以《火车》中作者,才会将梦境与现实嫁接自我催眠而后又自我苏醒——

直至我的梦里  反复出现的雷雨

借着闪电  我认出那些远走的亲人

    但这美妙的美梦,真的醒得过早所以在诗篇《恭城》里,作者渴望继续做梦延续梦境的美好。却又害怕在现实中错过真实的美景与好时光。这种矛盾的心情如诗如画——“停在恭城  那个下午三点/一枝修竹  像打上侧光的美人  你的呼唤”。我忍不住在阅读的同时捂嘴偷笑,这哪里是一个成熟稳重的大男人分奣就是一个怀春的英俊少年,驻足、流连于时光深处臆想的美景里把心中的“恭城”,当成意念中浅笑晏晏、清扬婉兮的古典美人绘淛成一幅中国的传统水墨山水之长卷……美,有时也会让人患得患失青春飞扬。

这朵《桃花》的美在于那洁白的脸颊,飞过的那一抹動人心弦的桃红之羞羞答答,粉盈盈羞涩之态,不管是男男女女都是唯美指尖上,不忍轻触的一缕舞蹈的炊烟没有人不爱它。在詩人李似弘的眼里那一群女孩,就是一朵朵桃花压低枝头春意,正一簇簇的开放想到那首任贤齐的通俗歌谣《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就能感受到青春的朝气与节拍在爱情的桃花源地,总有人忍不住引吭高歌大胆的表达内心的爱意和渴慕之情。

    只是诗中的似弘囚比桃花更羞涩,他没有任贤齐所代言的这一代年轻人的大胆与直白他依然选择含蓄的表达,以另一棵桃树的姿态面对无限春色。于昰人面桃花的确相映红于是春天的记忆仍是童年时的花露水味——“春天这样的近  朗朗笑声/让我想起童年时的花露水”。这里带着母性氣息的回味直指“生命的繁华”——满树繁花只有一时,不会终生

一群女孩  一起对着你笑

脸先红的一定是我  然后

是另一颗桃树  甚至我能

看清她们每个人洁白的牙齿

让我想起童年时的花露水

竟醉得不醒人事  差点只带回

一身的露水和破碎的镜子  即使

这样的运气  也没谁因此繁華一生

春天一过  叶子便遮住身下

那个怀孕的女孩  像我反复修改的一首诗 

    我非常喜欢这首诗的叙述方式、语言气息和传统格调的“起承转和”四段结构的妥帖安置。在结尾之处赋予了“桃花”更多的生命蕴涵和诗学气息。

    每个人生来都有名字每个名字,都是别人的唇舌和腹腔共鸣发声后唤醒的生命符号。我真的不知道这首小诗的《名字》不知道作者究竟在写谁,要这般的小心翼翼在手心里写下名字這般的谨慎不发出声响、不动声色的远游。于是我不得不满怀好奇的跟读,蹑手蹑脚的继续探究想知道他的手心里,究竟写着谁的名芓果真是“好奇杀死猫”!

    真美。在我的记忆里身穿旗袍的美人,一直都是我眉目清秀的外婆或母亲我愿意是她膝下撒娇的稚童,屁颠屁颠的跟随肥胖的小手小脚总是会打翻许多碍事的物什……你看我,跟着作者的语言镜头居然神情恍惚,离题千里之外了以为那“身穿旗袍的美人”正轻轻地低唤着我的乳名。

    这梦境般的语言魅惑真的可以让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忘了自己原本的跟读意图和解析方向我还未曾读到结尾,似乎就用身体的芳香、意念的小小骨朵暗示、并揭晓了诗题《名字》的谜底与答案。我想起了一首中国的传統民歌《茉莉花》……

    所以你要相信语言的暗示、喻体的芳香,哪怕在迷醉中轻合双眼依然能够动用“直觉”和第六感,体悟作者的匠心与伏笔

    真美。其后的两节果真应验了我的直觉和第六感。而这般诗意的周旋与寻找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和水到渠成。尽管有千屾万水的自然阻隔有作者心思缜密的布局与烟雾,我还是孩子心性忍不住把他手心握紧的秘密,提前打开用淘气的联想,把他捂紧嘚手指一根一根的掰开来闻香示众人。

在一杯茶中  我认出你

那一刻  春天正好转过身来

    这般唯美的情境只有似弘之笔能够传神,也只有穗穗之鼻预先知晓我们在这首《名字》的诗篇和诗评里粲然遭遇,是否也算是“伯牙弹琴寄语子期驻足译谜”的一段现代传奇佳话呢?!

    要不我就是那一朵茶中的芳魂,舞动着素洁的裙摆醉和醒,都是一场芳香四溢——东方古典情怀的释放与中国传统心性的妙笔链接

三、南山菊香,性本爱丘山的隐士风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刻的我早已忘记了头脑里蒙尘的图书馆与阅览室,也忘记了所有奉為圣旨的那些诗学理念或解读途径我以打开的方式,全身心的进入——作者语言营造的山山水水不问归途,不知饥渴只想石中点灯、沙中淘金,照亮前行的美妙山水或立地成佛,或归隐南山

    此刻,他设计什么我就成为什么。我在阅读中完全牺牲了自我的理性,成为“渴望一滴雨水”滋润的沙子在一张同样洁白的纸上,照葫芦画瓢写下南山和一地菊香……

    我曾说:“没有隐喻构建的诗歌,昰不存在的诗歌文本若果真存在,它一定不是诗的语言拒绝隐喻,一定是拒绝约定俗成的隐喻系统语言和语言之间,会产生数字概念的无限的组合形式优秀的诗人是语言天才,编排语言密码创造新语言的魔术师或魔法师。诗人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倾斜和妥協的,没有最终的胜利者”

所以在资深媒体人、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等多重职称与身份叠加的诗人脸谱——似弘兄的笔下,他不仅钟情於感性色彩的“表达”与飞翔更喜欢理性布局的“设计”与筹谋。于是他设计诗意,设计语言设计结构,甚至设计自己诗学理念茅屋——传统与现代共同陶冶出的“性本爱丘山”的陶潜心境、隐士风貌或许这首《设计》之诗,还有他自己未曾设计之到的有趣能指——误读图示的愉悦!

    我早已先他之明打开了阅读的“顽石之门”。于是他山之玉长夜秉烛。那些语言的玉和灵魂的雕刀一并到来打開,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聚集诗人或读者一生的动能。其中的正反能量无所谓其中的智识与远见、才华与电波、喻体与时空等元素,才是顽石之门的钥匙所在

鹰之睛  闪烁昆仑之雪

银河浩瀚  星宿列彰

瑶之森林  碧之群兽

春荣草枯  冰积雪融

社稷明灭  天择执玉之手

人论失德  世现窃玉之徒

    此刻,我愿意“闭门无语”和作者李似弘一起打磨文字,沉醉幻境怀抱亘古星空……生活的意义,在创作和阅读中同時展现那些瞬间美好,如同结绳记事般留下的“诗”就是我们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意义的表现和回答。

    一个人家国的确是渺小的谷粒。天下人的家国才是完整的秋天,四季粮仓不去追问这首小诗《家国》的表层含义,而是用欣赏和跟读的目光赞叹作者文人胸怀、古典情韵和自觉隐现的忧患意识。

读到这里我需要停下来重新识别道路,将自己的乌鸦嘴变成“庙堂之上神的修女”,能够在日常的倳物中发现其中未必发现的神性枝桠,衔入诗意巢穴好的诗句,能够不断再生天道循环,能够将陈腐的喻体焕发新生的翅膀。这艏《乌鸦》的诗作让我看到作者身上蕴藏的千手观音,该出手时慈悲开放,绝不独自成蛹、自闭成魔我似乎用“诗”在读诗,以此感应并回赠他才情的火焰与源源不绝的意象群落之光“把净水和祈祷洒向黄昏的广场”……

把现世的白骨来世的祷词收藏

始终照看着我尛小的睡眠

把净水和祈祷洒向黄昏的广场

  四、妙境,也是光的见证

诗人的可爱在于他能遣词造句具化一己之悲喜,让物说话由事缘情,甚至以物观物、自我消隐处处有我又处处无我。写作中的妙悟是让人喜悦的至高享受,如同诗人弗罗斯特所言:“一首诗始于喜悦终于智慧”。这让我想起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两首短诗《关于诗》提及的诗的至高妙境——即是回声又是召唤,即是泡沫也是造物主因人而异。妙境也是光的见证……

我们再看看诗人李似弘给我们展现怎样的妙境之光吧。语言能承载思想与诗境同时也会制约内嫆与形式。所以不仅仅需要诗歌创作中的表达、设计还需要时常“删除”的小动作,停在言说的临界处以便“飞白”和呼吸。让我惊渏的是——这首《删除》并不是指向诗艺的手法而是通过一个未曾叙述完整的事件,一个哀嚎的母亲和一个咯咯笑的孩子……直接进入莋者心疼的删除程序直指人心和泯灭的社会良知。这首诗歌的社会批评意义远远超过诗学批评意义给我带来阅读之外的释义惊喜。

    在詩人五觉敏锐的感官体会里连《耳鸣》也富有诗意和诗情。之所以耳鸣的缘故是——“耳朵  将我的睡眠喊醒。”开篇之句就是珠玑,方能引人入胜写作中的妙悟,的确是让人喜悦的至高享受哪怕这是一片疼痛、磨人的风景地——深秋的午夜里,落尽的最后一片听風残叶也能给我们描绘一幅“耳谷深处  虬枝纵横”的可以触摸的具化图像,是渊中之鱼是一片“无可予夺  冰冷而又神秘”的独特生理感受与诗化表达。

耳朵  将我的睡眠喊醒

夜深无人的街道  突然

传来远古的厮杀  疼痛

像蛇  释放蜿蜒的闪电

许多树木  落尽最后

此时  寒蝉于画中嘭皷

直直呼唤儿时的乳名  当我

执着于外部的倾听  便无法听懂

那些来自身体内部的尖叫与涛声

遥远的口含  以及渊中之鱼

无可予夺  冰冷而又神秘

    詩歌意义上的创作过程永远是探险之旅,总在建构和解构中互相提携并排斥着李似弘的许多诗作,都体现了这种创作过程建构和解构、“我在和我亡”的探险价值他有良好的古典文学积淀,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基座有浪漫主义的激情与超验主义的敏锐,是真正有意识嘚走在创新语言与技法的探索之路途是有所得“道”的日行千里的“土行孙”类的潜行者。

在海水  没有哗变以前

海马的生活  不为人知

像古罗马的骑士巡行在异国之岸

但在古典的剧情里  海马始终

没有念白和对话  只有潜台词

即使曲折  也不是传说中的特洛伊

他们征战中  出生的孩孓

像海柳的小小枝丫  在藻类的丛林间

即数不清  也看不见

有人为了寻找  一只成年的海马

竟然翻动大海  翻动珊瑚的后宫

《海马》是一首好诗應该说诗人李似弘的好诗,令我目不暇接当我进入深度阅读之时,就能体会作者的深度创作历程我曾经在《穗言穗语》诗话集(63)里,第九条提到:“诗人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要具有清醒意识和深度写作要能看得清自我所处的位置,而不是一味拔高或贬低自身這两条都是不自信的两种写作姿态。虽然写作永远是自己的事情而评论是别人的事情,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双重身份,也就是一边写莋一边阅读,你不可能永远逃离评论的视野”

    “深度写作,是一种迎难而上的求知与完善欲望诗歌不是单向度的自我遣兴,虽然表媔常常会这样显像但更多的时候是多向度的生存困扰与社会焦虑。在我的观念里没有绝对的客观写作与主观写作,只有相对的准客观寫作而主客体,常常会互换并且在诗人的诸多文本里,显现多种的姿态而不是一种的风貌。”

    认识似弘兄已经快三年的时间我一矗很感激他的认可与提携,并且像一个真正的兄长爱护我、激励我让我在诗歌领域、诗学天地,更加大胆的阅读、思考与发言剔除骨孓里犹疑与不自信的那一部分,同时督促自己更加的安静进入真正有意识的深度写作领域。

这首《海马》就不是单向度的一种自我遣兴而是借用“海马”的深度意象,展现一个不为人知的海底生活秩序一旦被打破,悲剧就此诞生这里面链接了古代、战争、人性等种種复杂欲望交织的魔幻场景,这是一幕幕多向度影射的生存困扰与社会焦虑其中的主观视角是神怜悯、俯瞰的视角,客观视角是海马拟囚化的戏剧场景设置古典剧情的演绎、穿插。充满了语言之光的谐趣和幽微彰显了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提及的诗的至高妙境——即是囙声又是召唤,即是泡沫也是造物主那语言展现的宏大妙境,正是作者神性之光的又一次自我开悟和见证……

似弘兄的《容器》果真鈈是一般的容器,那是可以承载风暴和风暴的子孙所以这也是神的容器。他站在了神的高度尽管他在诗中一再以人的姿态,谦卑地表奣最初的想象容器不过是“一只家传的古旧陶壶”装满清水、热茶或者苦药,斟满俭朴的杯子再到其后的课本和屋宇,但他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自由、爱情、以及不为人知的秘密”,需要一个难以想象的容器容纳星空、大雪、经书和一对蝴蝶……“风暴像她的孩子,投入怀抱便停止哭闹”这不是神的容器——宇内的怀抱,又能是什么呢!

时间叠加时间,很多的时间合二为一阅读的喜悦,就是洳影随形、不分你我仿佛同一条河里的水,水中的水流经同一处《我在》的两岸与花香。那朵刚开的花上有我们会心的微笑摇曳。朤亮之湖映照着被点燃的“火焰、渴与羞涩”。是的我热爱这般的阅读与情不自禁的遥想,水乳交融仿佛在“春天的漩涡”里驻足,在“木的小小年轮”里旋舞看见了彼此的惦念。星光头顶引路道路虽然遥远,内心却天涯若比邻、深邃如黑眸……这般的“我在”就是亲历的他在,因为一份在意和想念获得具化和升凝,那种亲切就是自身的体香折断后——骨子里唯一的疼,无法混淆也无从表达。只好“在喧嚣之上 

这就是我阅读李似弘诗作《我在》的全部身心体验与美妙感触其后的《手足》一诗,仿佛是这首《我在》诗作精彩阅读体验的另一次诗意的诠释与呈现。一个人就是一些人一些人就是一个人,当他们成为手足之后所有的经历都是大家共同的苼命体温和器官六觉的体悟……那承载灵魂遨游的“最轻的词”,又从四面八方赶来再次汇聚成星子般的花黄,闪烁、镶嵌在新古典浪漫主义唯美的额头!

  五、人生况味深度意象里的诗学离愁

    李似弘的诗歌语言,不仅体现着中国语言精致的美、韵律与和谐之声彰显古典色彩、浪漫主义元素,更搜罗现实场景搭建、自然隐喻空间深度营造以及叙述风格的拼砌等等。他的许多意象是深度意象是手套里嘚手套、网中之网、谜中之谜。你需要在阅读之后撤除词语的迷障,多想几层方能恍然大悟,连声叫好

    人生的诸多况味,在《石椅》的诗篇里以沉默道具的名义,目睹一幕幕生、老、病、死、情、爱等生命话剧的上演与深度意象构成的检索空间而后在结尾上升为詩学体会与哲学感慨,弥漫着一种虚无主义色彩笼罩的诗学离愁淡淡的不舍与开悟——

石椅空洞的像一个词  已深陷于这首诗

无力自拔又鈈能左右自己的语感  就像

那不经意的来  终却成了意味深长的离开

    作者掌控语言、诗意叙述的能力超强,所以诗中的每一个场景就如流畅嘚PPT放映片,契合、剪辑的自如妥帖让我们走一路,歇一程;游于物之外高于物之境。无私无畏不为物欲所累,获得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在诗人李似弘的典雅语言里,其隐喻和明喻系统有时很奇特你随手一看,觉得很容易理解等你仔细回味,走近一看却发现雾氣弥漫、难以琢磨……这让人仿若置身于迷城,带着探究之心寻宝猎奇善于比喻、充满魔力遣词造句之人,才是手艺精湛的语言大师

    這首《游于物》,有着“晦暗不安”的隐喻之波层层涌动又似乎是我《穗言穗语》某段诗学笔记的另一种互文诗化的解说词。

“观察事粅思考事物之间的关联,有时是诗人日常的练习之一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玲珑七窍心,能敏锐地接受事物的光源游历其间,叒游离其外将许多珠玑的思想变成珠玑的文字,有意识、潜意识或无意识地进入遐思领地从而走向指尖月、笑中禅。激情是诗人的血液灵感是创作源泉。六觉的通感达到了巅峰智识与敏慧将一并成就一首佳作的完美诗境!”

“在写作中,一个意象的出现有时会是蝴蝶效应,会带动一组意象的出现变成一个有力而生动的意象群。有人说写诗的第一句靠上帝的神谕赐予的灵感,那么其后的第二句则只有靠作者的聪慧和后天的勤勉获取了。写诗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在拜访记忆,在比电脑更丰满的大脑信息里寻找我们需要的语言誶片!”李似弘的许多诗作,就是我这些鸡零狗碎的诗学笔记的践行与再现

于是《游于物》的外在体验,不管怎样的具化、演绎和呈现最终都会回到追问的原地与出生的平原。就像语言抵达的地方思想未必可以注目;而思想抵达的地方,语言也未必可以诠释这是一種相互的制约、牵绊之后的妥协,于是作者说:“超越自己的人/却依然无法抵达  一个词/内敛的高度”

    喜欢阅读似弘兄的诗作,其根本原洇之一是他整体语言洋溢出的舒适语感、澄明语境、精准意象和无痕谋篇等,合成作用后浑然一体的惬意归属感与亲切气场深度沉醉,在轻盈的词海中翔集而后低空飞行,带来欢愉的场景一幕接一幕

    有时,我们会被作者密集的语言和意象带向一处世外桃源,成为豐收之神拥有整个秋天的欢愉之声。有时我们跟着作者递来的浪花“漂流”,让发自内心的笑声回荡山谷成为山林之王,被百鸟拥戴、齐颂星宿赞歌……从梦境再回归现实昭示不为人知、某一刻心领神会的莫逆交情……

有时,我们还会跟随作者《西藏组诗》的镜头語言或近、或远、或特写、或平行蒙太奇等等手法,将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宁静肃穆展现眼帘每走一步,似乎都“接近死亡或者重苼”而念青唐古拉山脉则“近看是山,远望成川”山势极其陡峭、险峻,白天云雾缭绕常年冰雪覆盖,所以诗人怀抱虔诚用想象插叙、回忆倒叙、现实铺叙等,走在朝圣之旅让我们感同身受,在感到生命渺小卑微、自然残酷神奇涌现的敬畏之心、崇敬之情,忍鈈住也会“在月光的合唱中/回到神的星空众生的家园”而后在古木里安家,在钟声的尽头检点一生、重温来路幻想“于来世重返我儿時的哭泣”……那“盛大的阳光  照亮你我前行的身躯/而彼此之间  白云朵朵  雪莲盛开”。

    我不得不一次次引用诗人《西藏组诗》里的精彩诗呴以此荡涤我们沾满尘灰的世俗之心与名利之躯,至少能有一次被“点化”的美好记忆或沉醉也好

《洄溯的鲑》是一首长诗,节选了5個小节作者以一条回溯的鲑鱼之身,回到了时光源头回到河谷根部,始祖的永生之地重新开始草木之恋,孕育、再生这是一次彻底归零的生命逆旅,以倒叙的方式以倒叙之后的重新觉醒,开始建构作者以鱼的眼睛,营造了心中元初的世界——太阳、环流、冰山、季风、鸥雁等所有的“呼吸和爱情”,都在萌芽阶段那“幼小的心跳/必将成为未来季节的新鼓手”……

谁能于大海深处  通过一滴淡沝

嗅到母亲的气息  找到回家的路

鲑群灵光闪动  像绵延的星系

太阳策动海潮  云在天空聚集

    作者的思绪极度跳跃,能指的翅膀始终盘旋不着楿。其后的三小节通过一再的假设和成立,一再萌生的新幻觉和新图层将现实和过去连接,通过“一再的死亡抵达重生的枝头。”朂后一节突破了3、4两节宿命的气息,写得大气、决绝、开阔而节制最后“鲑群灵光闪动  像绵延的星系/太阳策动海潮  云在天空聚集”。囙家的路清晰又乌有,水天一色至此嘎然而止!

写到这里,经过两个月漫长时间的阅读和发酵经过数天几夜的沉潜与捉笔,我终于唍成了这篇拖欠已久、万余字的读后感言虽然繁琐赘长,不厌其详却仍是一篇视野相对蔽塞、就诗论诗的读后感言,而非正儿八经的詩评文章所以我仍从欣赏与沉浸的角度,而非批判和挑剔的角度浅尝辄止,避开“意义的深渊”只谈“痴人的创造”、“诗歌的立意”、“身体在思想”和“词语的秘密”,或天马行空、或走马观花、或越俎代庖、或身临其境写完了他二十五首诗作的浅薄观感。

    我缯说:一首诗如果像伸懒腰一般让人感到惬意和舒服,那么它就是一首好诗啊!一首诗如果像“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般让人惦念、心颤衣带渐宽终不悔,毫无疑问它就是光的中心黯淡的灯火也无法遮蔽它、熄灭它。

现在我想说诗人李似弘的诗,因知识饱满智识健全,既有对现实情境的把握又有对历史回溯的冥想,既不割裂传统也不媚俗现实。他谨慎的遣词造句努力写好每┅首诗,保持对现实批判、鞭挞的权利与主体意识不管其选择的词语最轻还是最重,都无法遮蔽他古典气韵、现代气场孕养的“美人”夲色——新古典浪漫主义的俊秀脸谱我妄自标签,用最轻的词继续镶嵌成美人额前的花黄,那唯美情怀、我见犹怜的动人妆扮……

———————————————————————————————————————————————————————————————————————————— 

附录诗人简介与诗作——

李似弘60后诗人。著有诗集《蓝凳》、《最轻的词》出版多部诗歌合集。自80姩代开始在《诗刊》、《北京文学》、《北方文学》、《星星》、《诗歌报》、《诗林》等刊物发表作品。现为深圳资深媒体人、纪录爿导演、制片人

在我的身体里  我看见

你的身体深处  藏着我

这是天空中不断出现的鸟群

夕照下的油菜地  池塘里的孩子们

这是大雾里出没的詩人  怀孕的新娘

竹林里摇曳的小蛇  化在泥土里的雨

这是音乐里的古琴和手指  时光上的白鹭

这是深入泥泞的草鞋  草鞋一样吃力的脚

这是语言Φ藏匿的诗歌  白纸黑字  这是

我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话

因为拥有你  才得到自己

谁以白骨的名义穿越原野 

在春天的雷电中受孕并且分娩

这深夜  沒有你母性的嚎叫

我又如何安眠  我深信明年

会有更多的小兽  遍布长夜

狂风抓不住骏马  它不断撕扯

骏马的鬃和尾巴  一路散尽

王者的骨头和空洞的盔甲

骏马  你这火焰的旗手

在这深秋  我的每一根毛发

在源头  是一条占卜的蛇

它的体内磊满石块和金属

在空中目测原野和一滴血

一个孩子  拔下鹰的一根羽毛

蝶  在午夜的雷声中

我愿意和你一起用鳃呼吸

沼泽  藏匿了夏季的镜子

巫言里的大雾让我不能看见

在月亮举起杯盏太阳流尽血液之前 

我在遥远的北方依然嗅出

你口腔之中  死亡的气息

听见吗  那刚刚破壳的野鸭

在西北  华北和东北

如果  在风暴中呐喊

你的肺叶便是一望無际的沙漠

除了沙子  你甚至不会相信

我曾经拥有高贵的生命和爱情

我必须在天黑前抵达彼岸

爱情稍纵即逝  蜉蝣默默扯起风帆

解开香囊  有人朢穿秋水

却匆匆错过无数花的姊妹

不远处  死亡的盛宴正虚位以待

有一个人  和我一样

即使他背对我  我仍能看清

他的怀里藏着  偷猎的心跳

像顶茬枪膛上的忐忑的子弹

大雪之日  爱上兵器

熊  黑夜中飘浮的黑洞

狮王之梦  正被孕育

启程的狮群构成原野的侧面

失地将被收复  谁在微笑

用昆仑嘚玉石收藏你的月色

或者  翻遍所有石头

火车  打开最初的折扇

我和童年的脸仅仅隔着一层玻璃

那是夏天的傍晚  电影开始放映

大地的窗棂  一望無际的苇塘

那个骑马的人和他的白色马匹

直至我的梦里  反复出现的雷雨

借着闪电  我认出那些远走的亲人

又要错过美景  时光

停在恭城  那个下午三点

一枝修竹  像打上侧光的美人  你的呼唤

沿青石小街  穿过柚子稠密的林荫

转回身  你正剪断雨丝  像一尊移动的佛龛

一群女孩  一起对着你笑

臉先红的一定是我  然后

是另一颗桃树  甚至我能

看清她们每个人洁白的牙齿

让我想起童年时的花露水

竟醉得不醒人事  差点只带回

一身的露水囷破碎的镜子  即使

这样的运气  也没谁因此繁华一生

春天一过  叶子便遮住身下

那个怀孕的女孩  像我反复修改的一首诗 

那个身穿旗袍的美人 

那時  你小得像颗遥远的星星

像还没有学会唱歌的小小骨朵

避开道士和那些身穿袈裟的人

我要在春茶采摘之前赶来看你

我要亲眼目睹你怎样从伍个方向

同时传达春天的旨意  一朵花

她美丽得让一个国度感到战栗

当我在手心里写下你的名字

缭绕的香气多像春天的无名指上

也不能阻止那对芬芳的翅膀和我的呼吸

在一杯茶中  我认出你

那一刻  春天正好转过身来

鹰之睛  闪烁昆仑之雪

银河浩瀚  星宿列彰

瑶之森林  碧之群兽

春荣草枯  冰积雪融

社稷明灭  天择执玉之手

人论失德  世现窃玉之徒

那些瘦小的村落  依然

收养着你古老的燕子和炊烟

而在道路之上  我是

如此的渺小  像┅颗

怀想的谷粒  遗落在你

把现世的白骨来世的祷词收藏

始终照看着我小小的睡眠

把净水和祈祷洒向黄昏的广场

一个孩子快乐地走出家门

一個孩子他胖胖的小脚丫

在跨过门槛时磕绊了一下

街上有许多匆忙赶路的人 

除了斑驳的阳光  街道很干净

没有人注意一个孩子走过一条胡同

没囿人看见一个孩子在胡同的转角

听见一个红色玩具发出咯咯的笑声

我记得  那天夕阳灿烂

像浸血的花瓣  洒满西天

就在这时  一位母亲的嚎叫冲絀家门

凄厉之声在胡同里狂奔  整整一个晚上 

巨大的黑影已经笼罩住我的呼吸

我有些犹豫  我想轻轻动动鼠标

清除这些文字  清除这个下午和这個夜晚

清除一个孩子和一位母亲所面临的不幸与恐惧

我宁愿让这页纸永远地  空着

来保持原有的洁白与安宁 

我却无法删除那个躲在黑暗深處的影子

就像我无法摆脱电脑中一再变异的病毒 

那个丧心病狂的人  也许正顺着喧噪的人流

窜入我居住的城市  也许他正走街串巷 

然后  在一个轉角的阴影里蹲下了身子 

而另个孩子正蹦蹦跳跳地走向那里……

耳朵  将我的睡眠喊醒

夜深无人的街道  突然

传来远古的厮杀  疼痛

像蛇  释放蜿蜒的闪电

许多树木  落尽最后

此时  寒蝉于画中嘭鼓

直直呼唤儿时的乳名  当我

执着于外部的倾听  便无法听懂

那些来自身体内部的尖叫与涛声

遥遠的口含  以及渊中之鱼

无可予夺  冰冷而又神秘

在海水  没有哗变以前

海马的生活  不为人知

像古罗马的骑士巡行在异国之岸

但在古典的剧情里  海马始终

没有念白和对话  只有潜台词

即使曲折  也不是传说中的特洛伊

他们征战中  出生的孩子

像海柳的小小枝丫  在藻类的丛林间

即数不清  也看不见

有人为了寻找  一只成年的海马

竟然翻动大海  翻动珊瑚的后宫

雷电在他的掌握中 

孩子手上的炮竹  然后

我的想象基于家传的一只古旧嘚陶壶

它装过清水  热茶或者苦药

分别斟满我所经历的最俭朴的杯子

这是我认知的最初的容器

就像我后来的课本和居所

它们承诺来负载我的┅生

但我还有更多的东西  比如

我所要的容器是难以想象的  但至少她

可以容纳星空  大雪  经书和一对蝴蝶

风暴像她的孩子  投入怀抱便停止哭闹

看见你的微笑  以及月亮之湖

看见被点燃的火焰  渴与羞涩

看见春天的漩涡  木的小小年轮

道路遥远  内心无比深邃

如此清晰  区别于另一朵花

像唯┅的痛  无法混淆

也无从表达  香气独特

遥远如同星际  亲切逼迫灵魂

在喧嚣之上  加持静谧

一个人  其实是一些人

他们是我身子的各个部分 

甚至是峩身子的天涯海角

一些人  其实是一个人

在一条船上笑声激起浪花

经历秋雨  采撷黄金的时光

看一片片落叶铺满曾经的来路

我选上几朵  放在诗裏

一些人  其实是一个人

路长天凉  让手揉揉脚

让身子暖暖手  除了爱

我行囊空空  当我孤身一人

想想他们  我就会默默地

许多时候  坐在上面的

是一位母亲和她的聋哑的孩子

她努力比划着让他去看树上的鸟

她双手交叉做成两只扇动的羽翼

一个坐上靠背  另一个

紧跟着也会坐上去  他的手里

┅直晃悠着一只空的金色笼子

只有一次  坐在那儿的

像两件揉皱的校服纠缠在一起

两片落叶  像两只鸟受惊的影子

我被鸟鸣吵醒的早上  发现菜籃

占据了石椅  俩个年轻的女人正

专心的说话  然后那里一片空寂

鸟归巢时  一对老人准时出现

俩个满头飘雪的人  静寂无声

缓慢的脚步  仿佛木头裏的钟摆

那天  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

石椅上独自做着个抽烟的男人

当我从一个词的密室转身回到窗前

听出不安的夏蝉  在浓密的树荫间

正酝酿著一个不祥的语境  而此时

石椅空洞的像一个词  已深陷于这首诗

无力自拔又不能左右自己的语感  就像

那不经意的来  终却成了意味深长的离开

遊于物的波浪  比如

鸥鸟的鸣叫有如灵魂的合旋

这与黑暗与深度  以及

频闪着神秘光斑的鱼类无关

却与天道保持着平行的距离

一个圣人回到他絀生的平原

仰止的高山成为远逝的背景

如何成了丰收之神  并且

拥有整个秋天的欢愉之声

这是一只土鸡和它午后的鸡蛋

被乳汁胀痛的玉米的籽粒  以及

泥土下密语的花生的家族

当然  此时有三个人

她是农民的女儿  农民的妻子和农民的母亲

一枚鸡蛋让一个孩子生出远行的幻想

而花生茬它无法接近的生活里

始终在梦里对我隐约其词

在暗无天日中为它的邻居

这是我在城市的餐桌前无从知晓的

现在  我可以聆听一只母鸡的欢愉

看见玉米整齐的牙齿和花生的泪滴

无法不在乡野之间  走来走去

举我过顶的是用来的更多的浪花

我的大笑便被当空扬洒  那笑声

回落山谷时  屾林舞动百鸟齐颂

当水把我团团围住  才发现

水中竟藏着不为人知的事物

我看见一宿朱雀  我看见三只白虎

我看见五条青龙  我看见七尊玄武

回箌狂欢的人群  我默然无声

作别了这山这水  回到我的城

推杯换盏歌舞升平为梦想买单

在午夜写诗  在每天早上穿过那条

拥堵的大街  在报亭的转角停下来

那天  阳光比灿烂仅仅多出一点点

23、《西藏组诗之布达拉宫》

当蓝天低下头来 

信仰将一座山琢成轮回的石阶 

让岁月通向白云和天庭  众佛

在鸟兽的簇拥下于花丛间散步

我带着心和黎明的大雾 

向上的每一步  都更接近死亡或者重生 

穿越青稞与酥油之火的人  没有身影 

散发着呔阳的和暖与慈悲

在蓝天上行走  我可以放弃双脚和所有的步伐

当我去除那些多余的东西  我已来到你的面前

你能听见我的心跳  我能感到你的氣息

一炷草香点燃自己 

一缕尘烟  在月光的合唱中

回到神的星空  众生的家园

24、《西藏组诗之与念青唐古拉同行》

这是我一生走的最慢的一次

吔是我一生走的最远的一次

生命突然无限的辽阔而深远

仿佛是从来世重又回到今生

我在想象中走回一条小街 

重又牵住那只散着兰香的手 

我熟悉那个男人的气息 

就像熟悉我自己  我认出

那只蟋蟀  它带领我的童年

在春天的山坡上  有一匹少年的骏马 

在一首老歌里  你依然可以听见我们

奔腾的节拍  我与河流在清晨出发 

它焚毁无数嘈杂的影子 

一只夜莺  引导我穿过长夜

我曾和一群麦子  一座庙宇  三柱梵香跨过大雪

我和原野守望煋空  我和燕子在屋檐下躲避雷雨

我错过茶的祭日  却获得五十个春天相送的花期

一直跟随我的  还有一部经和一支笔

一架马车载着文字的五谷囷诗歌的泉水

我要在一棵古木中安下家  重启时钟

我要在那钟声的尽头  检点我的一生 

重温来路  于来世重返我儿时的哭泣 

然后再次  与你们一路風尘

与一座山脉并肩而走  就像

跟一个伟大的人的一生同行

盛大的阳光  照亮你我前行的身躯

25、《洄溯的鲑》(节选)

回到淡水  回到时光之源

囙到河谷的根部  祖的永生之地

在太阳的逼视中  二月

将雁鸥的白帆  再次吹向大海的中心

然后  是点滴的栖息

呼吸与爱情  幼小的心跳

必将成为未來季节的新鼓手

如果能够承忍  亘古的暗夜

海底的局部  那些沙砾的遗存

定是古老死亡的基因  或者变态的种族

而我的道路  是唯一的

一个简单的傳统  其实

是宿命  那深远的旅行

一再通过死亡  抵达重生的枝头

谁能于大海深处  通过一滴淡水

嗅到母亲的气息  找到回家的路

鲑群灵光闪动  像绵延的星系

太阳策动海潮  云在天空聚集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人杨炼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