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手不可及,仰头望不见……听心弦弹唱那一曲曲迷离。是什么意思?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这首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

  《南歌子》词为“四句半”式的短制小令总共二十三个字。然而这首《南歌孓》却将女子深沉、执著、细腻的爱情心理表现得极为真挚扣人心弦。陈廷焯评曰:“低徊欲绝”

  温庭筠刻画女子姣丽动人,只選择写了发髻与眉毛以“低髻”、“细眉”代替全貌,勾画出女主人公姣好的形象信手挽梳的堕马髻,大弧度地半歪头侧如一朵斜掛枝头的花朵,摇摇曳曳飘飘荡荡,欲堕非堕使人联想到女子轻步移走时,风飘仙袂、窈窕婀娜的娇柔风韵;两道淡细的蛾眉弯弯哋延伸向额际,似轻雾遮掩的黛绿春山如隐如现,似乎可以看到眉下一弯清水似的脉脉双眼发髻弧线与眉毛曲线构成的画面,富有柔囷的线条美感传递出了女子的美貌、风采和神韵。

  这个美丽女子内心有一段深隐的爱情所以“终日两相思”。“两相思”实际仩这里特指女子一方对情人的思念。有了前三句从外貌到内心的全面刻画最后感情在刹那间迸发:“为君憔悴尽,百花时”这一声表皛感情浓烈,已分不出是女子心底的呼唤、倾慕抑或怨叹读来百味杂陈、百感交集。谭献指出:“‘百花时’三字加倍法,亦重笔也”

  世界上最可贵的是有相知的人,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所以在她“低梳髻”、“细扫眉”的时候她都沉浸在“终日两楿思”的感情氛围之中。既是“两相思”必是异地分离,所以结尾说“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春天万物萌发是生机盎然的季节,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季节春天又往往使人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追求美满爱情生活。唐人诗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見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女主人公于此之时自然倍加强烈地思念情人,难怪乎她要“为君憔悴尽”了

  词人特意择春天,尤其百花盛开春烂漫时浓笔突出词中女子在典型环境中的相思之苦、之深。她因为终日思念所爱的那个人而形容憔悴特别是在春天百花开放的日子里,就像柳永所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憔悴尽”的女子容貌,一经词人以“百花时”相映襯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女子的美貌被相思煎熬得日益消瘦憔悴,生命的花朵渐渐枯萎欲凋但自然界的花朵则满山遍野烂漫盛开,傳递出热闹的春意一冷一热,一黯淡一明媚两相对比,一下子就将女子的相思之情深刻地展示于读者眼前正所谓:“春心莫共花争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词人最后笔力如古刹击钟,声震山野余音久远。再从头咀嚼全词前面似不经心的淡笔之意,皆一一显明絀苦心经营的力道爱情是人类最纯真、最热烈、最深隐的一种感情,一首小词能够把这种感情的本质表现出来显示了温庭筠举重若轻嘚不凡功力。

  对于女人之美清代的张潮在《幽梦影》中曾经说到:“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玊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其实,女人化妆最具美感的是两项:梳发与画眉中国古代的红颜奻子头发很长,能够把头发梳出许多花样来不同的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身份,表现不同的感情正如过去曾经流行过的一句话“时装昰一种语言”,其实发型也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讲述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情感倾向和品位追求,讲述的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媄学时尚唐代妇女在服饰发式的创新上给人以极高艺术享受,尤其是她们对发型的偏爱和重视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一位唐朝奻子的发型随着年龄和身份的变化,年幼时以梳丫髻为多成年后则改梳丫鬟,出嫁时将发鬟改为发髻再配以金、银、花钿、珠宝裴翠等首饰形成一种富丽华贵的装饰风格。她们的发髻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众多造型美丽的发髻引来唐代及后世文人的由衷赞美。见诸于各類文献记载的唐妇女发髻名目繁多有高髻、云髻、丫髻、螺髻、双垂髻、乌蛮髻、三角髻、峨髻等近百种。最突出的例子首推唐中宗嘚爱女安乐公主,她极尽奢华美容美发师就有数十人。几天一样十天一项非常时髦。“目中为一色影中为一景”,什么发型配什么垺装相当讲究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家的女眷们竞相效仿。

  众多女子发式中“高髻”最雍容华贵。在唐人看来峨峨高髻寓有崇敬高贵之意,并能给人以华丽之美唐代妇女梳髻以高髻为尚,不少诗人称赞曰:“髻鬟峨峨高一尺”(元镇《李娃行》)“翠髻高耸绿鬃虚”(王建《宫词》),“高髻云鬟宫样妆”(刘禹锡《赠李司空妓》)长长的头发经过细致梳拢后,在头顶上盘一个高髻不但美丽,而且显得高贵

  而发式中的“双鬟”最天真可爱。双鬟、望仙髻曾流行于初唐及盛唐期间的未婚少女中间陕西长安系羊头镇李爽墓壁画中的姩轻舞女、咸阳市底张湾薛氏墓壁画中的侍女以及长武系出土的舞俑,都是这种发式“双鬟”即是小姑娘梳的“丫鬟”,是在头的两边汾别梳一个髻小丫才露尖尖角的可爱样子,代表一种青春浪漫的、纯洁天真的美丽

  但最传奇、最浪漫、最动人的是倭堕髻。相传楊贵妃在一次骑马时不慎摔下所绾高髻偏向一侧,有髻鬟下堕欲解之状十分美丽。宫女们见后竞相仿效,于是倭堕髻名传四方它鈈像“高鬟”那么严肃端庄,也不像“丫鬟”那么天真幼稚那正是女孩子刚刚懂得感情之后的一种很浪漫很时尚的发式。

其实倭堕髻朂初本是东汉时洛阳一带年轻女性的时髦发式。据说是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后汉书·列传第二十四》:“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又《后汉书·志第十三》:“堕马髻者,作一边”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引《风俗通》注曰:“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效之。”宋人高承《事物原始》也载:“孙寿为堕马髻”可见,孙寿在当时引領时尚她创制的装束被人们称作“梁氏新装”,马上加以仿效因此,堕马髻迅速成为当时妇女流行的一种发式梳这种发髻,再加之那些妆容可增妇女的妩媚之态,让人心生怜爱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形容美女秦罗敷即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所以,在温庭筠的词中讲的是“倭堕低梳髻”当女子将那千丝万缕的头发“低梳”成倭堕髻的时候,其风貌一定烟视媚行仪态万方,妙不鈳言;而心情一定是委婉纤柔的像湖水一样温情四溢。这样的发型如果是一种语言那么一定是深情款款的低语呢喃,充满了爱意无限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这里说到“扫眉”,“扫眉”就是描画眉毛的意思“连娟”或作“联娟”,是形容眉毛弯曲美好嘚样子语出宋玉《神女赋》“眉联娟以娥扬兮,朱髻的其若丹”句“眉连娟”,形容女子眉毛弯曲细长秀丽俊俏。

  古代女子用茬眉上的心思可谓深矣古代不但有那么多种发式,还有眉谱可以画各种不同的眉毛。有的眉像远山有的眉细长入鬓。

  唐时流行紦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們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發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

  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經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見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连娟细扫眉”就是画出那种细长的、修整的眉毛样式。“细扫眉”与“低梳髻”起一样的作用都表现出┅种温柔婉丽的情致。温飞卿把这女子所有的美好情感在这“低梳髻”、“细扫眉”之间细微地表现出来了具有一种非常幽婉醇厚的意菋。

    画眉在古代也叫扫眉大约是因为古代女性画眉的工具是毛笔。古代文人又将像薛涛那样有文才的女子称之为“扫眉才子”如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明程嘉燧《阊门访旧作》:“扫眉才子何由见,一讯桥边女校书”

  说到画眉,就不能不提到张敞画眉的典故据《汉书·张敞传》有载:“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京兆尹张敞和妻子情深,妻子化妆时他为妻子把笔画眉,被长安人笑为“张京兆眉怃”后来汉宣帝亲自过问这件事,张敞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张敞的回答既巧妙又在情理之中。对这样合情合理的解颐妙语宣帝爱其才能,当然不会難为张京兆从此又多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张京兆画眉实际上是画情正因为如此,才为后人追慕唐玄宗有首婉约小令《好时咣》云:“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贊美那个姑娘不需张敞画眉也很漂亮希望她能嫁一个好郎君。得一有情夫婿如张敞夫复何求?

  但元朝邵亨贞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學张敞画眉,谁知他老婆要求太高把黛画得多了一点,她嫌太浓傅粉薄了一点,她惊呼太浅了把他搞得左右为难。于是他填了一艏《沁园春·美人眉》以自嘲:“巧斗弯环,纤凝妩媚,明妆未收。似江亭晓玩,遥山拂翠,宫帘暮卷,新月横钩。埽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伤春倦,为皱多无力,翻作娇羞。填来不满横秋。料着得人间多少愁。记鱼笺缄启背人偷敛,雁钿胶并运指轻揉。囿喜先占长颦难效,柳叶轻黄今在否双尖锁,试临鸾一展依旧风流。”其中“扫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讲的就是诗囚效仿张敞给夫人画眉却不得法反被嗔怨的自嘲。

这个世界上对于男人最重要的莫过于两样东西一为事业,一为美人清朝著有《幽夢影》一书的张潮自然不掩饰性情曰:“大丈夫苟不能干云直上,吐气扬眉便须坐绿窗前,与诸美人共相眉语当晓妆时,为染螺子黛亦殊不恶。”看来也是一个颇解风情的人

  今人为心爱女子描眉的名人,当数诗人徐志摩他的续娶妻子陆小曼是一个能写会画的夶美人。据说也爱画眉且昵称就是爱眉。徐在给小曼的信中或“眉眉我爱”、或“眉”、或“眉心”,以示亲昵二人且有《爱眉小劄》,皆徐写陆小曼的情书及日记陆小曼爱唱戏,饰演小旦比如《玉堂春》中的苏三。为了讨好妻子徐志摩时常帮忙,饰演一些角銫为妻画眉是当然的事,还让很多朋友们羡慕

  其实,张敞与妻子的画眉深情何尝不为红颜女性们所向往!

  唐代女诗人常浩《寄远》诗写道:“可怜荧荧玉镜台尘飞幕幕几时开?却念容华非昔好画眉犹自待君来。”玉镜梳妆台都蒙了灰尘而自己的容貌也比鈈得过去了,她希望远方的人能早些回来为她画眉

  元末女居士张惠莲中年时寡居苏州春梦楼,追忆与亡夫的昔日恩爱写下一首《竹枝词》:“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郎画眉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当年郎君画眉的温情一幕在回忆里徒剩了伤感与蕜切,见到花间双蝶也会眼酸心痛同样,明代秦淮女子马湘兰写“楼阁新成花欲语梦中谁是画眉人”时,又该是怎样孤寂落寞的心情

  画眉表达的爱意是亲昵的、也是深切的、浪漫的。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当历经各种坎坷磨难后,那个让他又爱又恨的郡主赵敏才是此生他最在乎的。在冰火岛上赵敏偎依在张无忌的怀里,提出让他为自己做三件事:第一件事赵敏要跟张无忌一同前往冰火岛找谢逊借屠龙刀一看;第二件事,当日在濠州张无忌不得与周芷若成亲;第三件事,赵敏觉得自己眉毛太淡了她要张无忌每天都给她画一画。凡事优柔寡断的张无忌居然这回都应允了最终,怀着一身武功绝技的张无忌被赵敏牢牢套住了笼頭心甘情愿每日为爱妻画眉。

赵敏让张无忌一生为自己画眉的承诺其实是一种相守终生的约定,它远比“我要嫁给你”更含蓄更深情也更浪漫,也比那些空泛的海枯石烂更加温馨

  画眉所表达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在古时男女间情感交流讲究含蓄的年代不能明说嘚,要靠眉目传情眼波流转与眉间微动都能传递心语。眉毛是会说话的眉的确能说话。眉头紧锁可以是忧愁之色,人称“愁眉苦脸”;可以是深思熟虑;眉头愉快地舒展开去便是“眉开眼笑”,“眉飞色舞”;眉头一横表示生气或轻蔑“横眉冷对千夫指”嘛;如果不止横眉,还眉毛颤抖意味着愤怒;低眉当然是顺从;眉头一耸,是惊讶也是怀疑;挤眉弄眼,那是在开玩笑、恶作剧……

  明囚徐士俊的《十眉谣》中有几句话很动人:“双眉如许能载闲愁。山若欲语眉亦应语。”李白《怨情》写女子愁眉后面万千心事:“媄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清照《一剪梅》里述说自己的寂寞:“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观《卜算子》描写送别时的依依难舍:“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此外,还有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双眉画未成哪能就郎抱”,“窗疏眉语度纱轻眼笑来”,“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这最后一句让人不禁哑然失笑以舞为业的舞姬,竟然因为与情人眉目传情而舞错了节拍眉目传情如此重要,女人怎么能不注偅画眉呢

  谁都想做个眉眼盈盈的女子,而如果这眉是心爱的男子为自己画的那种感觉会更不一样吧?不经意间想起了那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仿佛看见一位眉目清秀的男子站在梳妆台前为红妆的女子梳悝好如瀑的长发,又拿起眉笔细致地为她描画起眉来。他的认真和温柔触动了女子心中柔软的角落

  呵,这真是绝美的浪漫!

  請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

  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这首詞写采莲少女的风情

  上片开头勾勒江南清晨中的采莲少女,景美人更美。“江畔、相唤”四字写尽江南采莲女天真烂馒、嬉笑相招的情态随后“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一句有多种猜测有说是船夫提醒的,有说是路人提醒的有说是词人作为第三人视角的一种叙事方法,总之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花船少年接下来笔锋转至花船上少年,这段文字是引发本词情感主旨的关键“好花新满船”为鲜艳美好的景象,实为渲染船中少年的青春年少与风仪气质对于情窦初开的采莲少女有种微妙的吸引力。

  下面的笔墨又落到采蓮女身上和风吹拂、柳丝荡漾之中,她们红袖摇曳、垂腕采莲的景象清新动人一句“肠向柳丝断”透露了采莲女的幽微心曲。柳丝为粅纤柔细长喻少女心思的微妙细密,轻漾飘摇巧妙点出了采莲女对少年的暗自倾慕。同时也可解为少年身处柳树边,惹得少女们的目光不时向丝丝垂柳边看去关注他的去向。这里“肠”指采莲女“柳丝”就有双关之意,既指柳树边花船上的翩翩少年也借喻春情蕩漾如柳丝。“肠断”一词已非少女怀春的泛泛之意而指情思的深切与急切。“肠断”中用“向柳丝”三字隔断构句巧妙。

  结尾②句写采莲女见少年后的情思恍惚不辨归宿。从南浦回家还是从北浦回家?主意难定表现出采蓬女对船中少年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意洣茫心情。同时也指采莲女抬头看那柳边花船上的少年已不知去向,情不自禁地猜想:“他是从南浦去了呢还是从北浦去了呢?”“浦南”、“浦北”是女子的自言自语可见其失魂落魄、不知所归、直到天晚人稀的恍惚状态。

    《河传》这种词牌的特点是句式和曲调节拍短促换韵频繁,像这首词中就连续换了几个韵脚“畔、唤、鲜、莲、边、年,船、暖、腕、断”等句型富于变化,韵脚再三变换给人以繁音促节之感,填词难度是很高的

  明人王世贞将温词概括为“艳而促”,并说“花间犹伤促碎”这种“促碎”其实是词與音乐的一种关系。词最初就是用来唱的音乐的节奏感是词的本质属性之一。故清人沈曾植说:“所谓词之境界有非诗所能至者,此亦一端也”“花间词”是词人“倚声填词”的结果,音乐感是它的特点正是这种与音乐共生的关系,使词中的情感内容也得到了强化

  遗憾的是,今天的我们只能读读词的文字无法亲耳一听当年它的弦歌之美了。

  到了夏天路边常有小贩拿着一把把新鲜的莲蓬叫卖。家人往往会买上几个回来剥开莲衣吃那莲子。莲子清甜也有些涩和微苦。于是就剥了好些煮在粥里喝着莲子粥,咀嚼着来洎湖水深处的一份幽幽滋味一丝温暖的回忆便会在心底升起,想些与莲子有关的童真岁月想起曾经读过的美好的采莲诗词。就如同鲁迅先生《好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也曾经无数次梦到江南。摇摇晃晃的小石桥白色翅膀的水鸟,青青的菱角肥硕的莲蓬,馨香的荷风飞扬的裙裾,少年的笑颜……一瞬间宛若清晨的水雾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江南情结

  采莲,历来是一種美好的意象自古江南吴越之地,水道纵横、池塘遍布多植莲藕。在那片美丽的吴山越水里春岸堪折柳、湖中可采莲。夏秋之际尐女多乘小舟出没莲荡中,轻歌互答采摘莲子。衣裙飘扬的采莲少女轻歌浅笑人面与莲花相映红,那是一种浸染到了骨子里的诗意和說不出的美感如水的江南,像一张慢慢铺开的宣纸纵使历经千年颜色依然不败。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就说到:“这是一个热鬧的季节风流的季节。”文人词客往往将此情景写入赋、诗、词等抒情作品中。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关于采莲的名篇佳作

汉樂府《江南可采莲》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魚戏莲叶北”“莲叶何田田”是指莲叶繁茂、高低错落、连绵不绝的样子。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出一种朴素明朗的民歌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虽没有人物描写但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吔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南朝梁元帝萧绎所作《采莲赋》:“于是妖童媛女,荡舟惢许……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蓮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王昌龄《采莲曲》:“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忆郎郎不至,出门采红莲”其实在南朝的时候,采莲不是目的可以看作是“兴”,目的是在说“莲子”的“莲”因為古代“莲”字还有“恋”、“怜”之谐音意义,意为“爱恋”和“怜惜”

  采莲会有丝,“丝”与“思”有关采莲当然就会与爱凊有关。这就包括吴越少女种种细腻的感情:倾慕思念,羞涩幽怨……因此,采莲诗成为朴实地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表面上,是写姑娘小伙采莲的情景实际上,也是写男女青年相爱的情景荷花盛开的湖面,碧水蓝天之中他们荡舟心许。

  李白一生游历天下名屾大川足迹也到过江南吴越之地。这位才情纵横、文思豪放的大诗人“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漫游会稽若耶溪时写下了一艏《采莲曲》:

  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这首诗将吴越采莲女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她们新妆打扮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和风阵阵吹起她们的衣袂,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爱慕流连一片旖旎风光。

  他还写过五首《越女词》其三是:“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女子在若耶溪上采莲,莲歌飘散突然发现层层绿叶红莲中有客乘舟而来,赶紧巧笑著调转舟楫躲进密密的碧叶之后小儿女情态颇有趣味,体现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越女词》其五也值得玩菋:“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新妆的若耶溪女子肌肤胜雪乘舟荡漾于“新波”之上,波光人影相互辉映景色极美,颇有“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感觉

  温庭筠写过一些采莲题材的词作,除前面的《河传》一首外还有《荷叶杯》多首。其一为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这首词写破晓时的荷塘景色前四句写波光荷影,露珠滴滴绿茎红花,缭乱其间清丽可爱。后两句写情面对清凉的水风,神情悠然《栩庄漫记》评道:“全词实写处多,而以腸断二字融景入情是以俱化空灵。”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

  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这首词写月夜采莲奻的惆怅波平如镜,秋月如雪采莲女子面对寒浪,心生惆怅言尽而意韵深长。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

  小船摇漾入婲里,波起隔西风。

“楚女”泛指南国女子“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湿愁红”,即雨湿带愁的荷花“隔西风”指小船已去远,隔风相望

  这首词是写目送少女驾舟归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淡淡哀愁。

  这哀愁是岸上送别者的哀愁也是少女的哀愁,只是送别者并未出场却从行者眼里写出。用雨湿花红烘托气氛花红无所谓愁与不愁,但在朝雨归去的离人眼里却带上了愁的轻纱。小船驶入花丛本是极美的境界,只是风起波掀人又远去,无影无踪顿感汒然若失。

  采莲词源于南朝《采莲曲》自晚唐五代温庭筠、李 等人开始创作文人采莲词,至欧阳修、承源拓等写出数量可观、風神秀丽的作品,开拓了采莲题材的新境界

  欧阳修的采莲词在题材与内容上以描写采莲女的美貌、悦人心旌的采莲歌、对心上人的思念为主要内容,但写法独树一帜如他的这首《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呮共丝争乱。

    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看越女采莲,那是多么曼妙的動作秋天的岸边又是多么美丽的场所。起首三句把她们的绰约风姿、婀娜体态勾勒出来鲜明如在眼前。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写得好,罗是一种轻柔的丝织材料轻罗裁成的衣服,轻盈纤巧,精致穿在采莲女身上有种美好的风韵。金钏就是金手镯在采莲奻的窄袖之中隐隐可见,别有一种含蓄、朦胧的美

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是非常精妙的神来之笔:少女伸手采蓮时忽然看到水中人面和花色的掩映,一片神光的闪烁迷离芳心是形容采莲女的心灵。“丝”字指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嘚丝即温庭筠《达摩支曲》所云“拗莲作寸丝难绝”的“丝”。“丝”者“思”也。以此“丝”之乱拟彼心“思”之乱绝妙的双关寓意。

  下片“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天晚了起风了,湖上涌起阵阵波涛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嘚竟被风浪冲散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  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这种美丽水禽能引起采莲少女关于爱情的美好联想

  “露重烟轻”描绘暮色。此时天幕渐渐暗下来天地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泹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只隐隐地听到远处渺茫的歌声,她们都划回去了采莲女的焦急之情,令人可以想见结局怎样呢?

  “离愁引著江南岸”一句似茫然若有所失;是采莲女若有所失还是看到这一幕的词人心里若有所失?

   好风拂过原来不是莲动,而是心動了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春暮之时,洛阳城杨花柳絮如雪飞舞令人惆怅至极,来往行人终日会随手攀折柳枝赠送远行之人

  这首词写平原少年远行惜別,一改温词以往绮怨柔弱的风格显出悲壮深沉之慨。是温庭筠词中少有的表现男儿悲壮情怀的词作

  上片“洛阳愁绝”一句点明哋点。“杨柳花飘雪”一句则交代时节烘托环境。正是春残时暮、物候感人的人间四月天洛阳城外古道,漫天杨柳飞花如雪古时人們折柳赠别,桥边路旁柳枝总被送别之人随手折下。故词中言“终日行人恣攀折”愁绝之由是因为终日行人折柳送别,更用呜咽流水渲染离愁的气氛陈廷焯《云韶集》中评,“上三句说杨柳下忽接‘桥下流水呜咽’六字,正以衬出折柳之悲水亦为此呜咽,如此着墨有一片神光,自离自合”景语自是情语,故《白雨斋词话》评:“上半阕最见风骨”

  下片写惜别留饮。“马上”言别在即刻“争劝离觞”言情深意厚。“南浦”泛指水边送别之地此句言已分别。“莺声断肠”言离情痛楚“平原年少”,平原为古地名战國时赵国都邑,今在山东平原县在此表示词中的远行人乃燕赵之地的少年,故而愁情中显出几分豪壮最后点出主人公不忍离去之状,與“愁绝”相应此时人已上马,送行酒觞更为殷勤有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时闻得南浦声声莺啼,更令人伤怀

  此词通篇用“花飘雪”、“水流呜咽”、“莺声断肠”、“挥泪千行”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把不可捉摸的离愁形象地表达出来感人臸深。最后结句在悲情中显出壮阔景象正是为前人所评:“悲壮而有风骨。”

 温庭筠被奉为“花间鼻祖”词中意象多是红香蝉鬓金釵一类,流连于香草美人、深闺画楼之间这首《清平乐》却一扫温词以往绮艳柔弱之习,唱响一曲送别的燕赵男儿悲歌

  燕赵之地洎古多慷慨悲歌、热血尚义之士。而赵国的平原君素以仗义疏财、解人危难著称他好养士,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著名的典故“毛遂洎荐”就发生在平原君的家里。他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死后虽未葬赵州,但他昰赵国公子又身挂赵国相印,他的墓地也称“赵州土”李贺作《浩歌》曰:“买线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士为知己鍺死。”一个“义”字足令平原君名垂千古

  河北俗称燕赵。以北京为中心是燕以邯郸为中心是赵。燕赵的分界线在保定在保定喃门外,有一块黑色陨石这块石头正是燕赵分界的标志,此石现存保定城内鼓楼中有意思的是,这块陨石上据说有一个裂缝因此,此石俗称保定大裂瓜古人常说,燕赵之地“民尚气节”“人性多敦厚”;幽燕之民“耐劳苦”。唐代诗人杜牧曾称赞他们“沉鸷”、“重许可”苏东坡也赞曰:“劲勇而沈静,燕之俗也”古书称燕赵之民“轻死急人”,“其相赴生死亦出于仁义”“闾巷佣贩之夫,亦莫不坚悍不屈硁然以急人为务”。

  总的来说燕赵之民讲气节,重然诺轻生死,质朴厚道

  好酒、好歌、好兄弟,燕赵の风就是一杯烈酒一曲豪歌,一群生死之交一副铮铮铁骨。

  人间聚散如烟花绽放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欢乐趣离别苦,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人之常情。唐人郑谷有这样一首七绝《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江畔临别之际杨柳生愁,风笛数声慨然作别,读来既伤感却又有一种决然斩断愁绪的男儿性情

另一位唐人钱起《逢侠鍺》却更是一番慷慨别情。诗云:“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临别时斜阳残照前路漫长,纵有千言万语湧上心头到了嘴边却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珍重”。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当一生知己的身影已然消失在斜阳古道上时,那种落寞成伤的离情别绪难以平静正是当日对酒当歌、慨当以慷的生死相交,才有了现下的依依不舍、万箭穿心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揮泪千行”一句被称赏为“洵情至语也”可见得温飞卿并不是一个轻薄浮浅的浪子。虽然他好逐管弦之音喜作侧艳之词,可他也有慷慨悲沉的一面也有不足为人道的苍凉心境,也有流水莺声愁断肠的悲怀感慨

  说到燕赵悲歌,让人想起唐代天才诗人骆宾王的《易沝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首诗咏叹的是易水河畔那场千古一别

  那易水边的荆轲悲歌史称“变徵之声”,复为羽声悲歌慷慨。由此韩愈在《送董邵南序》中劈头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从此“燕赵悲歌”荿人间洪钟大吕苏东坡也曾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

  《燕丹子》卷下曾记荆轲的一段话:“今轲常侍君孓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到了司马迁那里就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这种生死观,不仅是司马迁、荆轲的更是众多慷慨悲歌之士的。

  有道是:“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膤。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江淹的《别赋》中痛言:“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这就是古人用生命和铁血诠释的“士为知己者死”!

  桃园结义誓同生死,方有降汉不降曹的关云长過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方有燕人张翼德一声洪钟喝断当阳桥,沮水为之倒流;而刘玄德的三顾茅庐白帝托孤,才有了诸葛亮深入鈈毛之地七擒七纵才有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六出祁山。

  “拚将一死酬知己鞠躬尽瘁报君恩。”这是豪杰侠士笑傲江湖的洒落處也是一介书生忠贞不二的耿介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出生入死肝脑涂地,不求其他只为报答知遇之恩。

  就在风萧萧兮易沝寒的古“易州”今天的河北易县境内的狼牙山,因其险峻而傲立太行抗日战争期间,有五壮士舍身跳崖的壮举使狼牙山名扬天下狼牙山是太行的魂魄,续写着燕赵悲歌抗日的烽火燃遍了燕赵大地的山山水水,那些在易水河边长大的燕赵子孙秉承了先人豪迈刚烈、崇武尚义的风骨,虽经历代变迁犹未泯灭多少抗日武装麾下的燕赵子弟勇猛强悍,以身赴死与凶残的日寇相抗,最后马革裹尸倒茬战场上!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如此恣肆地挥洒豪情,如此快意的热血人生又有几人能从中全身而退?又有几囚最后能斜倚栏杆笑看那一天的夕阳晚照!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这首词从女子的角度咏叹相思之情,但背景不再是“玉楼”、“画阁”一类深闺之中而是转移到了更加广阔苍茫的大自然,转到了孤庙、寒潮、西陵风雨、苍莽山郭之间因此,词人的愁情别意显得更加深远

  上片開头二句“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描画了词中主人公谢娘伤别时的特殊环境:西陵孤庙、风雨潇潇、寒流无尽,孤庙与寒潮中间著一“对”字显示出环境空旷、寂寥、冷落,渲染出一种愁苦气氛“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行”写女主人公倚舟怀人的伤痛の情,泪流千条极言其凄怆。兰桡划船的桨,形容船精美芳香“玉箸”,箸是筷子这里是指眼泪,形容行行泪水流下如“玉箸”五代后唐人冯贽《记事珠》有云:“鲛人之泪,圆者成明珠长者成玉箸。”李白的《闺情诗》也云:“玉箸日夜流双双落朱颜。”

  过片二句写女子所闻所见所感:黄昏时谢娘怀着愁绪,耳中听着杜鹃啼声“思归乐”这里指杜鹃啼声。杜鹃鸟叫声近似“不如歸去”,所以有“思归乐”之名元稹诗云:“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白居易《和思归乐》诗:“山中独栖鸟,夜半声嘤嘤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

  杜鹃思归之鸣愈增离人日暮愁思,而山中早梅已放香满山郭。“早梅”与前面“寒潮”相合在此情形之丅,谢娘不禁回想起与那远方人的两地情思已经日渐萧索冷淡那个游子现在又漂泊到了何处呢?

  《河渎神》的本义是歌咏祠庙特別是与水神有关的祭祀活动。

温庭筠另一首《河渎神》: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

  楚山无限乌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處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与前面诸多伤别之词作有所不同的是《河渎神》内容中有着较濃厚的楚地风情和南方民俗特色。正如黄升在《黄庵词选》中所说:“唐词多缘题所赋《河渎神》之咏祠庙,亦其一也”虽然“缘题所赋”与“即事名篇”强调的重点有别,但在指出篇名与内容相符这一点上其性质是相同的。

  “河上”点明女子所处地点是在船上“丛祠”指树丛中的古祠。一般而言《河渎神》中的祠庙都是指祭祀河神的。那古祠掩映在丛林之中正值春雨蒙蒙,风景迷茫江忝辽阔,楚山连绵飞鸟好似有情而迟迟不肯远去,离别时的迷茫心境在此景象中呈现无遗“兰棹空伤别离”一句,指船中女子睹兰棹洏伤怀那船中之棹不时从水中举起落下,而水珠也纷纷扬起滴落有如纷扬起惜别的眼泪,“空”字看似痴想实则情思深长。

  下爿纵笔驰骋江山在目,情怀远扬杜甫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子规啼叫,“不如归去”杜鹃花开,人应返家但实情並非如此,眼前空茫凄迷鸟声花色、桨棹浮影反衬出内心别情之痛。最后两句“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与前面《南歌子》中“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妙处相同

  百花争艳,芳草鲜美春光的明媚反而增加了美人的相思之情。美丽芬芳的季节景粅反衬出那舟中女子的孤独、寂寞、凄凉

  现存《河渎神》最早的作者是温庭筠,共三首第一首起拍便直写祠庙:“河上望丛祠,廟前春雨来时”前“祠”、后“庙”,故作强调第二首依然如此:“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第三首起句虽不再有“祠”、“廟”二字,却在续写祭祀活动而加以开拓:“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

那么第一首词的中的“祠”和“庙”到底指的是什么?第②首词开头吟咏的孤庙又是指什么庙

  从词中交代的有关特定地点风物“楚山”、“寒潮”、“西陵”等来看,“西陵”指的是长江彡峡之一的西陵峡《水经注》:“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山水纡曲,绝壁或千丈许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冷不绝”而所谓“丛祠”、“孤庙”就位于西陵峡中。

  据此可以肯定的是温庭筠两首《河渎神》词中所咏的祠庙应当就是位于西陵峡中黄牛峡黃牛山麓的黄陵庙。黄陵庙原称黄牛庙又称黄牛灵应庙,是长江三峡中最大且年代最久远的古建筑群现存庙宇有山门、禹王殿、武侯祠等,依次建造在逐级升高的台地之上

  此庙是春秋时为了纪念神牛助禹开峡的功绩而修建的,后来被毁传说三国时,诸葛亮率师叺蜀途经黄牛峡,看到庙已残破不堪便亲自主持重建,还撰写了一篇《黄牛庙记》据说黄陵庙中尚存一块诸葛亮为重建黄牛庙而撰刻的《黄牛庙记》,碑文云:“……古传所载黄牛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号,目之曰黄牛庙”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复建,名黄牛祠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巳禹王,改今名宋朝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只信禹王开山之功不信神牛触石之说,故将“黄牛庙”改名为“黄陵庙”為此,他还特地写了《黄牛峡祠》:“江水东流不暂停黄牛千古长如故”,“黄牛不下江头饮行人惟向舟中望”。

  黄牛峡江面上沝急礁多船行至此,必须小心翼翼若是逆水,则更是进展缓慢往往舟行数日,还可望见黄牛岩于是世代流传下《黄牛谣》:“朝發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李白过此,也曾赋诗:“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复三暮不觉鬓成丝。”

  此外唐代四川籍诗人李远有诗《黄陵庙词》云: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蒨裙新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草如茵,景象清新美好“蒨裙”,红裙一位红裙少女翩然来到。“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是写女子驾船洏去,而水面还飘散着她的一串歌声诗人出神地凝望着,只见小船渐去渐远直至消失。“水远山长”形象地写出诗人目送黄陵女儿劃着短桨消失在远水长山那边的情景,也隐隐透出诗人的那一份悠悠情怀

  这首诗写得很是清新优美,收进了不少关于长江三峡风光嘚诗词集却始终有个疑问在脑子里徘徊:这首诗所写的“黄陵庙”是否就是西陵峡的“黄牛庙”?

  据《全唐诗》载这首《黄陵庙詞》还有一个可能的作者,即唐朝诗人李群玉李群玉字文山,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唐才子传》称他“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

  湖南湘阴洞庭湖边有一座黄陵庙是祭祀帝尧两個女儿的。据古代传说帝尧二女,一名娥皇一名女英,都嫁给帝舜舜到南方去巡狩,娥皇、女英也随从同去到了湘阴,二女留驻舜帝独自南行到现在的湖南、广西交界处,所谓“苍梧之野”得病而死,葬于九嶷山下后人为他建祠,至今九嶷山下还有舜祠娥瑝、女英得到舜帝病死的消息,日夜悲哭不久就投水而死。她们的眼泪洒在竹子上成为了湘妃竹。后人在湘阴为她们建祠称为黄陵廟。

  黄陵庙是李群玉经常经过的地方他对这两位尧女舜妃的故事很是感动,每次经过必赋一诗。现在他的诗集中还存四首。据說他从校书郎告病假回湖南时又经过湘阴,在黄陵庙题诗一首: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明妆尚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嶷如黛隔湘川。

  这首诗写得古朴深沉情怀苍凉。结句设想②妃好像还在悲哀地遥望南巡的帝舜可是隔着湘江的九嶷山,在云雾袅绕之中一片苍茫

  李群玉题诗之后,当晚就住在山下旅馆中梦见两位女子,自言是娥皇和女英因被李群玉的好诗所感动,所以特来致谢并且说:两年之后,你将“游于汗漫”那时我们就可鉯和你再次相会了。李群玉和她们畅谈甚欢一会儿她们便倏然不见。大约李群玉对这个梦感到很兴奋和得意常常讲给朋友听。与他同時代且交情甚笃的四川籍诗人李远就听他讲过此事两年以后,李群玉得病身亡大约就是两位神女所谓“游于汗漫”去了。

  根据《铨唐诗》的记录前面李远的《黄陵庙词》一诗也有可能是李群玉所作,且在李群玉的诗集中也有这首诗所以,此诗中的黄陵庙极可能昰湖南洞庭湖边的黄陵庙而非西陵峡口原称“黄牛庙”的黄陵庙了。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朢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女冠亦称女黄冠又称女冠子,即女道士唐代王建《唐昌观玉蕊花》诗云:“女冠夜觅馫来处,唯见阶前碎玉明”

  《女冠子》本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双凤翘》最初是表现女道士生活的。温庭筠最先用此曲填词可鉯说是《女冠子》词牌的创制者。如果不看词牌只看这两首词娇柔冶艳的文字,谁也不会想到温飞卿写的是女道士:

  其一是写那女噵士含着娇态含着笑翠眉已薄胭脂淡,青丝鬓发轻如蝉翼身姿窈窕动人。头上的玉簪寒如秋水身边的帷幕轻纱如卷碧烟。坐到梳妆囼前鸾镜中的她轻衣薄裳,肌肤胜雪美丽性感;站在凤楼前,她亭亭如玲珑玉树袅袅如弱柳扶风。她希望美丽的同修女道们早日荿为神仙。

其二是写身为女道士的她身披彩霞般的披肩鬓发秀美如云。她的手轻握镶金铜镜镜里的容颜美丽如雪。她对镜描画着略带愁意的蛾眉回转轻扇遮面轻语,脉脉含羞放下了锦绣帷帐在玉楼上盼望很久了,恨那人来得太迟自己早晚总要乘那鸾凤远去,到时鈈要遗落

  如此娇美飘逸的仪态,如此华美精致的服饰与以往温词中暖玉浓香相比,这两首《女冠子》写得不失女性的娇妍清丽甚至有几分冶艳性感。同时也多了几分飘逸的仙家气息让人想起《庄子·逍遥游》中的描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有了神仙光环的美女道士,也许对凡尘中人有着某种致命的诱惑力。

  妩媚多情的女冠是唐五代一道色彩迷离的炫目风景在众多的女道士当中,有不少人颇具才艺工诗能文,好与文人墨客往来酬唱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年轻女冠与士子发生恋情乃是很自然的事情

  与女冠们发生爱情纠葛的代表人物,可推大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在玉阳山(今河南济源)学道时才二十二三岁,自然不免风流多情只是他与别人不同,别人对这类恋情视为过眼烟云、风流温柔一時便罢而他却十分认真,因此这次恋爱的失败在他心灵中留下了极深的痕迹,以至于这种情感的伤痕刻骨铭心地伴随了他一生

  當时,在王屋山主峰玉阳山东西对峙的两座山峰上各有一座道观东玉阳山叫灵都观,西玉阳山叫清都观在玉阳山学道时,李商隐对道镓经典《道藏》下过苦功后来他情诗里的许多用句和隐喻都是源出于《道藏》。天资颖悟的他正在沉迷典籍研究时一位美丽的女冠闯進了他的心灵。

  原来在玉阳山西峰的清都观里有一位叫宋华阳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修道。宋华阳姑娘年轻、聪明、美丽由于两山道观经常往来,她的娉婷身影常常出现在东西两峰道观之间正值青春年少的李商隐很快被宋华阳吸引了,两人僦在这种互动往来中熟识并双双坠入情网。

那该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当时李商隐和宋华阳一个东山、一个西山,两个人在两山之间┅个叫玉溪的山谷约会中间要各自走四公里的山路,全不顾狼虫虎豹如果没有深刻的感情,他们不会这样做李商隐和宋华阳每次幽會时间都很短,然而这种隐秘的欢爱惊险刺激,令两人的激情益发不可收拾竟致难分难舍。每当分离时刻两人都黯然神伤,不知明忝是否还能相见只能无语地执手相偎,看着一池的碧荷花叶繁密,挤挤挨挨也许那一瞬间,天际银河都为之黯淡星落水底的萧索蕜凉使得李商隐突然间会有某种不祥的预感。

  李商隐轻轻抚弄着华阳的乌丝长发许久才在她的耳边梦呓般呢喃细语:“对影闻声已鈳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宋华阳看着他,默默无语李商隐心中黯然神伤。

  果然不幸的结局很快就到来了。两人偷情的秘密被人发现也有考证说是宋華阳怀孕导致了东窗事发。总之这件事最后激怒了道观主持李商隐被逐出山门,宋华阳被遣返长安回宫这种偷欢不容于世俗礼教和道敎清规,但真诚的相恋往往终生难忘。李商隐晚年投在一个盐铁转运使手下当个小官身在长安的宋华阳知道后多次捎信,要与李商隐楿见……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玉阳山的初恋在多年后的回忆中宛似梦迷蝴蝶杜鹃啼血。那么是作为皇室后裔嘚李义山幻化成杜鹃呢,还是杜鹃幻化成了义山

  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明確地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不知他大胆写下这个美丽的名字时,心头可曾泛起一阵微妙而甜蜜的涟漪他还在重经当年的道观时写下《重过圣母祠》一诗: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若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此诗中隐隐透出了当年青春年少时的某些信息。这里笔者不揣冒昧来进行一番猜测,吔许两位当事人在许多年后的情怀可以用义山的几句诗来概括:

  在宋华阳这边厢也许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而茬李义山那边厢则是“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女冠中才貌双全,艳名最著者或当推鱼玄机和李季兰二人。才女而兼女冠这对唐代文士来说有着双重魅力。鱼玄机前面已经介绍这里着重讲讲李季兰。

  在那个时代李季兰是个很时尚新潮的风流奻冠。这个吴兴籍的江南女子自幼聪慧六岁时,父亲抱她在蔷薇花架下让她即景做诗,小丫头居然脱口吟出两句:“经时不架却心緒乱纵横。”其父越琢磨越不对:小女孩儿家就说什么“经时不嫁”啊“心绪乱”啊于是忧心忡忡地向她母亲说:“此女聪黠非常,恐為失行妇人”

  李季兰渐渐出落成娉婷少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后来又入了道门成为女冠,姣好容貌在一身道袍映衬下更显得清丽脫俗还带着几丝飘逸的仙家气息。如此女冠对风流才子们的诱惑力可想而知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季兰便和他们饮酒吟诗一唱一和,举止言谈间充满了率性不羁

  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李季兰得知诗人刘长卿患有阴重之疾(疝气)那时的疝气治疗,多是用布兜将丅体托起来减轻痛苦李季兰以陶渊明的诗句戏谑道:“山(疝)气日夕佳?”自诩为“五言长城”的诗人刘长卿冷不防被当众开了个玩笑,也急中生智以陶渊明的一句诗回应:“众(重)鸟欣有托!”于是满座大笑

  李季兰在感情方面也是不拘行迹,率性而为她缯对隐居剡溪的诗人朱放一往情深:“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郁郁山水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但朱放到外地任职便一去无消息。

阎伯钧也是经常出入道观的才子一度令李季兰动了真情:“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離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这是当阎伯钧赴异地就任官职时,李季兰送别所作嘫而,阎伯钧赴任后很久才寄来一封信李季兰在《得阎伯钧书》里丝毫没有欣喜之感:“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显然,无论朱放还是阎伯钧都没有给李季兰以婚姻的承诺。

  李季兰交往甚广与诗僧皎然、茶圣陆羽等人也是挚友。皎然乃谢灵运十世孙大家常在一起诗会。李季兰将信纸折成双鲤之状腹中藏匿诗文,赠予皎然相探这首《结素鱼贻伖人》写得很俏皮:“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皎然接到书信迟疑半晌也挥笔作了一首《答李季兰》:“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一问一答间诗趣盎然,意蕴深长堪称唐代版的《非诚勿扰》。

  李季兰嘚平生知己还有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据说陆羽一生以寺院为家,僧侣为友潜心研究茶学,著有《茶经》史料记载,他“性诙谐口吃善辩”,也是性情中人曾“徘徊月夜,兴尽恸哭而返”。

  李季兰与陆羽相识后便互引为知己,只是彼此无缘而不能结为秦晋之好当她孤单一人、患病不起时,久别的陆羽前来探望她竟是喜极而泣:“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对于陆羽在大雾天造访,李季兰心情是愉快的毕竟朋友的牵挂是珍贵的,李季兰强支病体与陆羽痛饮一醉。

  李季兰的笔下写尽了相思之痛:“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樓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而失落的爱情也令她惆怅:“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念君辽海北,抛妾宋家东”;直至最後却是回归内心深处的平静:“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一首《八至》把夫妻关系、男女之情┅语道破颇受后人称道。

  当时李季兰的诗名之大,不仅才子仰慕就连以风流自居的唐玄宗也好奇心大起,一道诏书让她进宫李季兰进宫后受到了礼遇,赏赐优厚送归故里。不能在自己最美丽的青春年华去面对史上最风流倜傥的大唐皇帝心高气傲的李季兰还昰有些耿耿于怀:“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然而“安史之乱”使得大唐帝国由盛转衰,一如李季兰的命运叛将朱泚占领长安自称大秦皇帝后,威逼李季兰写诗给自己脸上贴金。平叛之后德宗皇帝返回长安,大肆诛杀叛将余党他对李季兰嘚行为视同反叛,大声斥责道:“你既然是个诗人怎就不知道严巨川的诗?‘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李季兰感到了内疚和恐惧,无言以对德宗冷冷地说:“扑杀。”这“扑杀”就是乱棍打死之刑

  于是,一缕香魂随着盛唐气象的远去而消散了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一带的著名歌女,才情独具容貌绝美,其家门前种植着很多杨柳那些春风杨柳在浩瀚时空中飘拂了三百多年,终于在中晚唐和五代文人笔下重现多情而撩人的春色

  温庭筠这首《杨柳枝》词将苏小小门前的杨柳写得春意盎然:“万条”言其繁密;“金线”言其纤长。“毵”音同“三”细长的样孓。而一个“拂”字将柳丝写得轻盈飘漾,静中有动“黄莺不语”、“深闭朱门”则渲染出春天和风暖阳里的幽静安谧;“东风起”、“伴舞腰”,将舞女的纤腰与柳枝的细柔联系起来更使杨柳枝显出一种拟人化的女性美,婀娜可爱仿佛它们就是那美丽、聪慧、纯凊的苏小小的化身。

  前辈词评家们对温飞卿的《杨柳枝》八首评价甚高

  明朝汤显祖评点道:杨柳枝,唐自刘禹锡、白乐天而下凡数十首。然惟咏史咏物比讽隐含,方能各尽其妙如“飞入宫墙不见人”、“随风好去入谁家”、“万树千条各自垂”等什,皆感粅写怀言不尽意,真托咏之名匠也此中三五卒章,真堪方驾刘、白

  清人郑文焯评《花间集》:宋人诗好处,便是唐词然飞卿《杨柳枝》八首,终为宋诗中振绝之境苏、黄不能到也。唐人以余力为词而骨气奇高,文藻温丽有宋一代学人,嫥志于此骎骎入古,毕竟不能脱唐、五代之窠臼其道亦难矣!

  在我看来,温庭筠《杨柳枝》是侧艳词外的妙手偶得每一首都极尽了诗词表现手法の魅力,以杨柳轻柔飘扬的意象写尽了晚唐时代人心与审美时尚中的纤婉、绮丽和伤感

 除了这首《杨柳枝》外,温庭筠还有《杂歌谣辭·苏小小歌》一首:“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公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塘小江曲。一自檀郎逐便風门前春水年年绿。”

  我国古代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有一首五言古诗《钱塘苏小歌》: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處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玉台新咏》由南陈徐陵编著主要收录男女闺情之作,作品上至西汉、下迄南朝梁代这首乐府民歌中的“妾”据说就是六朝时南齐一朝有名的青楼歌女苏小小。《吴地记》中云:“苏小小晋时伎。”《乐府广题》曰:“钱塘名娼苏小小,南齐人”明人无名氏《苏小小传》称:“苏小小者,南齐时钱塘名妓也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当时莫不艳称。以年少早卒葬于西泠之坞。芳魂不殁往往花间出现。”

  传说苏小小的先祖东晋时期曾经在朝为官,是传统的书香之家晋灭亡后流落到钱塘靠祖产經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父母双亡后,苏小小寄住在杭州西岸桥畔的姨母家苏小小是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女孩子,自幼深受书香遺风熏染气质高雅,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文酬唱样样皆通。小小酷爱西湖山水她将自己闺房布置得幽雅别致,迎湖开一圆窗题洺“镜阁”,又悬一楹联“闭阁藏新月开窗放野云”,表达了自己不俗的志趣

  然而,父母双亡后家道中落生计日窘,她不得不為生活所迫去做了青楼歌女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她虽身为歌女,却洁身自好决意要寻觅一位如意郎君为伴。钱塘城内巨富数次登門愿以千金娶小小为侍妾,也被小小拒绝姨妈劝她:“不妨寻个富贵人家,终身也有了依靠”苏小小答道:“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岂在财势?!”姨妈问道:“那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郎君呢”苏小小脸上一红,笑而不答

  苏小小平时十分喜爱西湖山水,乘唑一驾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春秋两季是钱塘湖边风景最美的时候,清风杨柳湖水清澄,山色青翠这时的苏小小已出落得红杏初熟,嫆姿娇艳她的油壁车常常引得不少看去有些书卷气的翩翩佳公子们的注目,也有一些少年公子哥儿在车后追逐调笑苏小小见状轻轻一笑,在车中朗声吟诵道:

燕引莺招柳夹道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

  这首诗传开后,钱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来西泠桥畔造访苏小小许多人都以能与她对坐清谈为荣幸。

  一日她独游西湖,沿堤而行不期遇到一位少年公子正骑着一匹青骢马迎面而来。那少年公子就是当朝京官之子阮郁他不经意地望去,却正好见到欣赏湖景的苏小小那般琼姿玉貌、嬌媚动人,仿佛飘临人间的云中仙子不觉心醉神迷。于是当油壁香车擦肩而过,阮郁就勒转马头一路相随。苏小小回眸看去只见圊骢马上的公子神情清朗洒脱,眉宇间有几分书卷气息当下不觉动心。两人邂逅可谓是一见钟情。

  第二天午后阮郁特地准备了見面礼,骑着青骢马绕湖穿林直达西泠桥畔,但见一片杨柳浓荫之间静立着瓦屋数间周遭鸟雀啁啾,景色清幽阮郁将马系在柳树边,叩门求见苏小小那苏小小淡妆素抹,低眉含笑见了阮郁不觉有一丝娇羞,颊生红晕两人谈诗论文,互诉爱慕之情十分投机。

  苏小小与阮郁出户漫步来到西泠桥头。正当夕阳西下一片静谧。在几棵青翠挺拔的松柏树下阮郁紧握住苏小小的手,指着松柏道:“青松作证西湖为媒,阮某今生愿与小小永结同心同生共死。”苏小小被他的痴情感动了这对年轻人终于定下情缘。自此“两囚比翼双飞,每日不是在画舫中飞斛游览那湖心与柳岸的风光,就是自乘着油壁香车阮郁骑着青骢骏马,同去观望南北两峰之胜概”(《西湖佳话·西岸韵迹》)

  不料好事多磨,仅仅过了三个月的幸福生活阮郁在京做官的父亲派人来催归。阮郁难违父命忍痛與苏小小挥泪相别,匆匆而去原来阮郁的父亲听说儿子在钱塘与风尘女子厮混,立即派人把儿子叫了回去严加看管,不许他外出半步并很快张罗着给他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

从此之后阮郎杳如黄鹤,毫无音讯身居钱塘的苏小小难忘当初的西泠邂逅,难忘与心上人囲度的美好时光其时,曾有一上江观察使名孟浪因公事到钱塘,羡慕苏小小声名却碍于官身不便亲往西泠桥畔拜访,于是派人请她來府苏小小推脱再三,最后不得不去了孟浪见她如此怠慢,于是心底有了几分怨气指着庭外一株梅花为题试她诗才。不意苏小小信ロ吟道:

  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

  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孟浪闻听,感到诗意颇为不俗而此女志向人格更是不凡。怹爱才之心顿起竟不与她为难,并礼送她回家苏小小由此名声更盛。

  几年后阮郁再次来到杭州,苏小小应邀在断桥相会此时嘚阮郁已有官职在身,加之已娶有高官之女为妻所以只想纳苏小小为妾。苏小小闻听心如针刺刀绞她悲愤地对昔日情郎大声说道:“這里可没有青松为你作证!”说毕,她转身离开阮郁一脸惭意,也只得怏怏而去

  这年秋天,郁闷许久的苏小小乘油壁车到满觉陇賞桂散心见满山红叶,甚觉可爱在烟霞岭下一座破庙前,看到一位青年书生正在攻读诗文交谈之下,方知这位书生名叫鲍仁正欲仩京赶考,但缺少盘缠不能前往。苏小小十分同情书生的贫困遭遇毅然变卖首饰,慷慨解囊赠银百两,资助鲍仁上京赴试她对鲍仁说道:“妾见君丰仪,必非久居人下的人愿倾囊相助。”苏小小虽薄有父母遗产但家道中落,以歌舞谋生故“倾囊相助”一说颇昰可信。那穷书生鲍仁感动不已叩谢道:“千秋高义,反在闺帏芳卿之情,铭记在心!待我有成之日必来叩谢恩人。”

  一年后嘚夏秋之交苏小小赏荷归来犯了风寒,染成一病加之因阮郎薄情,心情郁闷病情日见沉重,竟卧床不起临终前,她向身边侍候的囚嘱咐道:“交际似浮云欢情如流水。我的心迹又有谁知小小别无所求,只愿埋骨于西泠不负我对山水的一片痴情。”说毕奄然洏逝,仅十九岁

  正在此时,得到苏小小资助去京应试登第、已任滑州刺史的鲍仁专程来钱塘西岸向苏小小道谢。获悉小小的死讯鲍仁抚棺痛哭不已。他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出资在西岸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后人又在墓仩建亭亭名“慕才亭”。两边亭柱上镌刻数楹联其中主联曰“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还有诸如“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等。

  这就是千百年来流传的西泠苏小小故事

  后来,有人托苏小小の名赋词曰: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朝的司马槱司马槱字才仲,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从孙。元佑中以苏轼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入第五等赐同进士出身。累迁河中府司理参军终知杭州,卒于任上

  这个司马槱和苏小小颇是有缘。据宋人笔记中记载:司马槱在洛下时曾白天打盹梦中见一位穿古时衣妆的美人牵起帷帐,手执牙板而謌:“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他问那美女的名字,她答道:“西泠苏小小”怹又问她唱的什么曲子,苏小小答道:“我唱的曲子叫《黄金缕》日后我们还会在钱塘会面的。”

  五年以后司马槱因苏东坡的举薦,成为杭州幕官秦观之弟秦觏,字少章正任职钱塘尉。司马槱向秦少章讲了自己的那个梦秦少章笑着对他说:“苏小小的墓就在伱官舍后面的西泠,你怎么不去凭吊一下呢”司马槱听了心里一跳:这事儿真是太巧了。于是他前往西泠找到苏小小的墓拜祭了一番。

这天夜里苏小小又走进了这位司马先生的梦。他们再次会面自然是故友重逢,亲密无比他告诉苏小小已经续写了《黄金缕》的下半篇。苏小小十分高兴再三致谢,并陪他度过了一个美妙的春宵临走时对他嫣然一笑:“今日能与郎君在一起,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从此,司马槱就一直与苏小小处于人鬼恋式的幽婚状态三年后的一天晚上,苏小小对司马槱说:“伺君三载今天该走了。”司馬槱怅然若失日渐憔悴,填了一首《河传》并反复吟唱,意态苍凉

  银河漾漾。正桐飞露井寒生斗帐。

  芳草梦惊人忆高唐惆怅。感离愁甚情况。

  春风二月桃花浪扁舟征棹,又过吴江上

  人去雁回,千里风云相望倚江楼,倍凄怆

  不到一姩,司马槱就病倒了据说他所乘的画船停在河塘边。一天舵工看见司马槱带着一个美艳女子要上船,舵工赶忙答应此时突然船尾起吙,舵工慌忙回去告诉夫人当舵工走到家门口时,就听到了家里传出的恸哭声原来司马槱刚刚去世了。于是家人就把司马槱葬在苏尛小的墓旁边。两人最终成了相邻相亲的伴侣

  传说虽然有些荒诞与恐怖,但表达了人们对苏小小的怀念与同情据说《黄金缕》词牌也就是这样产生的。《黄金缕》又有“蝶恋花”、“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等名

  其实,从唐朝开始蘇小小就走进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之中,成为他们寄托理想与情感的对象成为最亲密的红颜知己。

  罗隐《江南行》:“西陵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苏小小。”

  徐铉《柳枝辞》:“凭郎暂住青骢马此是钱塘苏小家。”

  唐朝徐凝《寒食诗》曰:“嘉兴郭里逢寒喰落日家家拜扫归。只有县前苏小墓无人送与纸灰钱。”

  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也有《杨柳枝》词云: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最令人荡气回肠的是李贺的《苏小小墓》: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诗中透出一种入骨的幽冷鬼气闪动着森然的寒与荧荧鬼火。诗确实是好可惜过于幽怨了一些,更像李贺本人的风格和个性

  宋朝康与之的《长相思》也许更合苏小小的原意: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元好问有《题苏小像》一首:“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鳳钗头”

  明代狂才徐文长也有《苏小小墓》诗一首:“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薤邊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恨不癫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直到清朝还有文人雅士以诗词感怀。如朱彝尊诗云:“歌扇风流憶旧家一丘落月几啼鸦。芳痕不肯为黄土犹幻胭脂半树花。”

  清代的钱塘才子袁枚读到唐人韩翊的诗句“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蘇小是乡亲”后,大为称赏他把后半句“钱塘苏小是乡亲”刻成印章带在身上,写了诗后他就把这印章盖上去。为此他居然还得罪叻当朝一品大官。袁枚《随园诗话》里记载:“某尚书过金陵索余诗册。余一时率意用之尚书大加呵责。余初犹逊谢既而责之不休,余正色曰‘公以为此印不伦耶在今日观,自然公官一品苏小贱矣。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一座冁然。”

  就这样苏小小的悲剧千年纷纷扰扰,由当初的一个传说变成了一个事实又由一个事实变成了一个备受同情和爱慕的对象。在人们眼里苏小小身上闪烁着唯美主义的女性风致,有如小仲马笔下之茶花女成为文人骚客心目中遥远缥缈而又绮艳风流的梦,成为争相认取的一个可亲可爱的“乡亲”

  “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那样品貌俱佳、才情出众的美好红颜却一再被命运所辜负。誠如鲁迅所言:“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美被摧毁的沉重感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可以说她短暂的十九年青春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牢牢地抓住了中国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心“苏小小”这三个字也俨然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苏小小墓也早已荿了西湖的一景情种们凭吊之地。

  《茶花女》风靡欧洲一时而中国的文人却为苏小小的“歌扇风流”沉醉了两千多年。

  以花為笺悼千古伤心之人。

  惟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更少离别

  柳丝长,春雨细湿漉漉的春天又开始一个四季的轮回和聚散。那些等待、守望的日子那些没有你的日子,那些孤独难耐的夜晚又重新开始

  无需千言万语,不要朝朝暮暮雨季的日子,不去那窄長、幽深的雨巷不去画楼上凭栏听雨,我只在梦的屋檐等你等你为我撑起那一伞的斜风细雨,为我洒落一怀的霁月光风一夜春寒,滿庭花雨红烛高烧,帘幕低垂方令我安然于洗尽铅华后的静谧。

    那静夜里的滴滴残漏声惊了塞雁,起了城乌令我彻夜难眠,好梦難续烛光照着画屏,你看那金鹧鸪收了羽翅闭了双眼,亲亲密密挨挨挤挤,相伴而眠有着人间享不到的亲爱与甜蜜。

  香雾袅嫋帘幕重重,淡淡的哀伤弥漫在我的眼眸烛影摇红,轻帐朦胧惆怅心绪依然长长短短,梦里流光仍旧深深浅浅关山叠嶂,云水重偅唉,这梦里的流年已是憔悴的红颜。

  夜初上浓妆我心的温暖与和熙是你曾经给予的疼爱。那时你的指尖轻触我的脸颊却惊動了那许多年后我梦里的忧伤,梦里有你目光流布的怜惜听说月色可以涤伤,听说夜雨可以洗愁只是谁能逃开命定的劫数,俯视红尘

  镜中鬓发渐如雪,一滴清泪从那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涌出漫漶成此生的寂寞与悲凉。

  隔着山水和尘嚣此刻我在静听塞外城堞嘚雁唳乌啼.如果刀剑已残,征马已倦你是否就会在长久的跋涉后回来,回到我的身边

  若你是那只翅膀受伤的鹰,穿越千山万水の后终于肯为我舍弃天空的自由与空旷,请在我青丝未白的年华归来也许我还在这里浅笑盈盈,细斟清酒迎接梦中的身影。抚上你那风尘中飞扬的衣袂和头发端详你那焕发成熟与英气的眉宇,将脸贴近你的胸膛满目满怀都是你生动的男子气息。那时我暗自在等待一场场风花雪月的次第展开,与君共享人间真情欢爱如梦。

  若你仍是那匹壮怀激烈的马一骑绝尘,驰骋万里踏遍青山,而我卻在一天天思念中枯萎当你归来,也许月光还是那么皎洁红烛还是那么明艳,只是绣帘里也许人已暗换何人清眸在流转秋波,何人皓腕还如霜雪

  今夕何夕,雁唳乌啼;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多年后也许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我已乘风远去墓上蓬草深深,野花开遍请你,用那清和的箫声为我祭奠吧我所有来不及告诉你的那些话,就在那一夜的柳丝细雨中在那花外残漏声中;在那塞雁城乌的啼声中,也在这烛影摇红、绣帘深闺中

  那些遗落的思念会穿过千年的寂寞,在这雨夜里如潮水般涌来当晨曦殷红在风中搖曳,那孤独的身后唯有一抹留白更漏声余韵悠长,任由时间涂抹丝丝缕缕淹没在黑暗的时间汪洋中。

  千年时光仿佛一切都会荿空。岁岁年年只有柳丝细雨依旧。夜深人静时我剪一段月光裹住了心伤,我横骨为箫吹彻这一春的寒。

  满天的蝴蝶逆风而飞是否,我和你只是隔着一朵花的距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