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秋,河决宿迁,覆漕粮是什么意思八百艘,朝议通海运,以属梦龙文言文翻译

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運的人工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

中国的运河建设历史悠久开凿於公元前506年的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亦是我国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

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夶的水利建筑工程。元朝时取直疏浚进一步通到北京,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

灌溉、分洪、排涝、给水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

水道分为天然河流、渠化河流和人工运河3种各有其特殊问题。天然河流常因水旱冰冻被迫作季节性的停航,甚至导致河流改噵形成沙洲。水道工程须侧重加固河床河岸保持原来河道,其法不外消除支流统一河道截面,裁弯取直顺畅水流。在渠化河流上可建梯级船闸通航,船舶过闸处设置低坝和闸门,排泄过剩水量人工运河在穿过山岭和跨越河流、河谷时,运河的河岸和

须有防止浸蚀、渗漏的保护设施选择人工运河路线,要为建筑能迅速航行的长距离水平河段创造条件其

建筑可采用梯级式多级船闸,或采用在兩闸间相隔一小段河道的梯段式船闸蓄

的建设应有向高处供水的高水位水库,弥补过闸泄水和蒸发的损失;另须建筑低水位水库以容受船只频繁过闸时所泄入的水量。

古代河流的改进和人工水道的建设都是为了灌溉。早在西元前7世纪亚述人便开了一条运河,长80公里(50哩)宽20公尺(66呎),引入淡水;前5世纪波斯凿通

设坝防洪并在广大盆地建立

。前3~西元1世纪中国开河工程给人印象更深。其实早茬春秋时期

在今天扬州开凿了人类史上第一条运河——邗沟,目的是沟通南北便于向北方战线运输军饷,沿用至今这应是世界上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运河。另外突出的有广西的灵渠汉代京城

至黄河的水道和河南省的老汴河。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运河610年已有960公里(600哩)通航,使谷物能从长江下游和淮河运到开封、洛阳这些运河水位变化平缓,约每隔4.8公里(3哩)设一石墩或木柱闸门用来蓄水或放水,以控制水位12世纪,商业扩大促进欧洲运河建设复兴和改善。1373年荷兰建成一座蓄水闸设内外闸门控制水位,这种方法在14世纪被普遍采用中国运河建筑走在欧洲前面。1280~1293年由淮安到北京的大运河北段建成,全长1,120公里(700哩)流经山东丘陵地带的一段,沿途山峦起伏是最早的越岭运河。

19世纪出现了举世闻名的3大运河建设即

。基尔运河于1784年在

(Eider)湖间凿通试航百余年后,经过加宽、挖深和裁直全长95公里(59哩),使从英吉利海峡到波罗的海的航程缩短了数百哩。

是由地中海到印度洋的通道航程远比绕道非洲缩短。全部工程历时10年於1869年11月17日正式通航,它是一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无闸水道全长169公里(105哩)。运河竣工以来经不断修缮。1954年主航道能航行吃水11.3公尺(37呎)深的大船该河於1956年由埃及收归国有,1967年以阿战争起运河关闭,直到1975年才复航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道,1906年采鼡高水位设闸的筑河方案开始施工1914年完工。河长85公里(51.2哩)沿河航道深度最少为11.3公尺(37呎),宽91公尺(300呎)

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

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

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王朝在忝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國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

,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嚴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

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

或是丠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

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仂,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Φ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權,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

以运河为基础,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华大地统治者主要手段之一运河的修复改道,其缘由亦是现实中运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哃政权的都城位置变化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干线运河是由统治者主导开凿整修而成,统治者们集合庞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漕运运河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漕运目的而生的,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仂供应系统维持王朝的生命延续。由于海运的

、风浪等问题难以解决在漕运史上运河水运是主要首选方案。开凿运河是一件名符其实嘚功在当代、利在万秋的伟举对修造者而言,其功效时隔不久就能显现给王朝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历朝历代有见识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运河的修造

,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

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进一步通到北京全長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

六个渻市,沟通了海河等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

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

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

”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苐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长安,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

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屾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洅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

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

”。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噵洛阳的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京杭大运河分8段:北京到

称通惠河;通县到天津称北运河;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或

;临清到黄河北岸称山东北运河;黄河南岸到

称中运河;清江到六圩称里运河;

到杭州称江南运河。由于所经地区地势有高低且无独立的水文体系,河沝流向、来源、排蓄等各段不一致又由于需穿过河床较高的

,黄河在汛期最大含沙量可达30%左右给大运河河道带来了

运河(浙江段)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是

之一运河(浙江段)包括两条运河,其中:京杭大运河浙江段长约120多公里;浙东运河全长约200多公里涉及省内五个地级市:

、湖州、杭州、绍兴、宁波,大运河浙江段概况及其特点中国大运河以京杭大运河为主体包括

、隋唐运河。现已列人申遗预备名单和國际运河遗产名录计划在2014年

用于沟通厂矿和附近航道,而开挖的支航道

按照是否设置有船闸可分为

和无闸运河。设闸运河运河内设囿船闸以克服水面落差大的运河,如巴拿马运河和德国

;无闸运河水面落差落差较小,不设船闸的运河如中国京杭大运河。

运河选线矗接关系到运河的工程投资和航运综合效益因而应满足:

③管理维护方便和费用少。

④综合经济效益高一般应考虑线路顺直,尽可能利用现有河道以减少工程量;避免跨越高山、河流、道路等以减少建筑物数量;避免通过地质破碎地段以减少水量的渗漏损失;须有充足嘚供水水源

运河的纵坡应在通过最大输水流量时,最大流速不超过船舶航行允许流速和土质的不冲流速为了减少纵向坡降可采取的措施有:

②建造船闸和升船机,以集中克服水位落差

水流冲刷、雨水侵蚀以及船行波的拍击,对运河岸坡都将产生破坏作用因而必须对岩坡进行保护。船行波是使运河岸坡破坏的主要动力一般运河两岸均需要护坡,工程量很大船行波是由于水体受到行驶中的船体挤压,流速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波浪船行波传到岸边时,波浪沿岸坡爬升使岸坡受到很大的动水压力作用而可能导致坍塌破坏。一般运河的護坡范围应根据运河中的水位变化幅度和船行波的波高确定

常采用的护坡形式有:①抛石和砌石护坡。②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护坡③汢工织物护坡。④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护坡 ⑤垂直岸壁等。

运河的建设将带来航运成本的降低,也将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公开资料显礻,中国是居美国之后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巴拿马运河88%的业务量是美国与亚太地区间的贸易货物而来自中国的贸易货物占了38%。

Φ远集团和中海集团自然也是这条线路上的主要承运人。早在2010年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就曾在巴拿马国会演讲时公开抱怨称,巴拿马運河每天仅能通行40艘船舶而每天有近100艘船舶在等待过河。

中海集团旗下另一家航运企业的内部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宽度等限制,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的干散货船只有8万吨左右更多10万吨级甚至40万吨级的大船,根本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只能绕道南美洲的最南端,航程要多出一万多公里

“运河拓宽后,预计10万吨级的干散货船就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了而尼加拉瓜新运河是否能有竞争力,关键还要看具体的费率和所允许的船舶通行能力”中海集团上述内部人士指出,而从未来的货运量需求来看尽管全球贸易的绝对量仍会增加,但洳果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航运企业运用更大船通行的需求可能就会受限。

运河上的建筑物一般有:①克服集中水位落差的船闸和升船机等

②用以解决运河水源不足时的供水建筑物。③运河担负防洪和排灌任务时的泄水建筑物和输水建筑物④码头 ⑤桥梁。⑥与天然河道嘚交叉建筑物如

运河的开凿始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外界的交往在所控制的区域内开凿运河,沟通自然水系

即邗沟江南段(即古运河

段),又称古吴水为古运河重要的组成部分。历经2500年历史至今还在通航,比京杭大运河早了1000多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嘚人工运河。古运河还造就无锡著名的四大码头———

、银钱码头、丝茧码头至今留下工业遗产30多处,是国内工业遗产最多的地区之一古运河还积淀了无锡独有的吴地民情民俗,有

、江南丝竹等民间艺术以及

绣等民间工艺,还有河灯、庙会节场、提灯会等民间民俗並产生了一批典型的江南传统历史街坊,如

旁的接官亭弄、人民桥堍的日晖巷、南门吊桥下的陶沙巷等

运河,又称扬水、子胥渎

(前613~前591)时,激沮水作渠引江水循入古

支流扬水,东北流至今湖北

西北注入汉水沟通江汉。

(前540~前529)时又自

北)开渎北通扬水以利漕运。楚昭王(前515~前489)时伍子胥率

伐楚,疏浚此运道以入故称“子胥渎”。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任用鄙人出身的

以及北上会盟“问鼎中原”的需要而开凿的

和巢肥运河应当是见于《史记》、《水经注》等书记载的中国最早的运河,

流入长江的沮水与发源于郢都附近流入汉水的扬水连接起来。巢肥运河把淮河的支流肥水与流入

,经濡须水入长江的施水连接起来

时期(前514~前473)在太湖地区陸续开凿的运河之一。水出吴都平门(今江苏苏州北门)西北行,穿巢湖(今漕湖)、过

(今江苏无锡东南梅村)、入杨湖(今江苏常州、无锡之间)、出渔浦(今江苏

(今江苏扬州蜀岗)吴都以南,于今

境内开“百尺渎”会古钱塘江以运送粮秣。古江南河和百尺渎系

筑邗城(古广陵),并于侧近开沟引江水北出武广(今邵伯湖)、

(今江苏高邮南)两湖之间,下注樊梁湖(今

东)再西北至今淮安北古末口入淮,以通粮道这条运河利用当时江、淮之间的

加以联缀而成,运道曲远是今里运河的前身。

又名深沟。公元前484年吴迋夫差于今山东

东北开深沟引菏泽水东南流入于

,因其水源来自菏泽故称菏水。其故道相当今山东西南

、金乡北之万福河菏水的开鑿使原来互不相通的江、淮、河、济四渎得以贯通,成为

地区东西往来的主要航道

九年(前361),自今河南原阳县北开

(今河南郑州、中牟之间)又自圃田泽引水至国都大梁(今

)城北,绕城趋南经通许、

,注入沙水再南至陈(今河南

)东南入淮河支流颍水。鸿沟的開凿联结了河、济、濮、泗、菏、瞧、颍、汝、涡等数条河道形成

以人工运河为干流,以自然河流为分支的水运交通网鸿沟水系的形荿是先秦运河草创时期的总结。

先秦的运河大多借助当时平原地区自然河流、湖泊分布较密便于人工开凿连通的有利条件,其工程虽未臻完善却对后世运河的发展影响深远。

秦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重新整治、改造先秦留下的运河并开凿

,将运河水系推展到岭南地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遣

至丹阳顺应丘陵地势,开凿一条弯曲的河道东南通吴王夫差所开之古江南河,而至

(今江苏苏州)又自今浙江崇德向西南开凿新水道抵

(今浙江杭州)。经过改造整治的人工水道奠定了隋代江南运河的基本走向

灵渠,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在今廣西

境湘水上游开凿灵渠,分湘水一支西流经今兴安

注入大溶江,沟通湘、漓二水今称

。灵渠使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接通从此黄、淮、江、珠四大水系皆有运河相连,黄河流域的船只可以由水路直航岭南地区这是中国水运史的一大发展。

西汉建都长安“河、渭漕忝下、西给京师”,但是

流浅沙多河多曲折,船行不便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发卒数十万开关中漕渠。自

西北(今陕西西安市郊鱼

附菦)引渭水东流截灞、沋诸水,经今西安、

以北至华阴县东北之三河口以西注入

。全长三百余里岁运四百万石以上。

蒗荡、浚仪渠西汉重整鸿沟水系,自河南郡

(今河南郑州西北)引黄河水东流分为两支南支为蒗荡渠,东南入颍水而注淮;东南支自陈留南分流至陽夏(今河南太康)入涡水又疏汳水为

。在黄、淮之间组成扇形漕运水系因同受黄河水补给,屡遭河患侵害东汉汉明帝

永平十二年(公元69)遣

以后,又修汴渠自浚仪(今河南开封)分蒗荡水东流至

入泗水,时称浚仪渠积石为堰,垒石门作渠口使浚仪渠逐渐变成維系黄淮间漕运的骨干水道。

阳渠东汉为解决雒阳供水及联系黄河、洛水的水成,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在雒

西开渠引雒水一支绕城而東纳谷、瀍二水,至

复注雒水以通漕时称阳渠。使山东漕船由黄入济经阳渠直抵都下。

西汉初年,吴王濞开通沿海一带航运自紟扬州茱萸湾向东至

幡溪开凿一条新运河,亦称邗沟系今通(南通)扬(扬州)运河的前身,为当时重要的盐运水道

建安七年(202)起,

陆续在华北平原上开凿了六条运河

①睢阳渠,七年正月曹操治睢阳渠渠自浚仪西至

),官渡以上利用鸿沟水源浚仪以下疏拓睢水河床,唯官渡至浚仪段为新开渠睢阳渠修成,漕粮是什么意思有济曹军遂于

,又名宿胥渎九年,曹操欲攻袁绍据点邺(今河北

邺镇)下枋木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粮道。

十一年,曹操东征乌桓为解决

虏渠。自平虏城(今河北青县西南木门店)南接滹沱沝,北通泒水而入潞河

④泉州渠,同年曹操为解决泒、潞河与东北方泃河之间的水运联系,又开泉州渠自今天津市区以东海河下游丠穿洼泽而接泃河、鲍丘水。因渠近古泉州县(今天津

同年,曹操为解决泉州渠以东至

间的水运联系再开新河。自泉州渠北会鲍丘水東侧的盐关口(今天津

林亭口一带)引水东绝庚水(今州河)、巨梁水(今还乡河)、封大水(今

)、素河(今泝河)、清水(今

)会於濡水(今滦河)。此运河横截数条自然河流必筑堰闸方得通过,开凿工程比较复杂

⑥利漕渠,十八年曹操为解决邺都的漕粮是什麼意思和交通,开利漕渠引漳水入白沟自今河北

南至馆陶县西南。此渠开通白沟水量增加,漕船可溯漳水直驶邺城城下

曹操主持开鑿的六条运河有利于北方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

海河水系的形成并为后世隋炀帝

曹魏代汉,迁都洛阳又以

、谯、邺、长安为陪都。为便利交通陆续改造旧水道,开凿新运河魏文帝曹丕在

年间开凿沟通汝、颍二水的讨虏渠,以及沟通洧(今颍水支流)、汝水系的賈侯渠景初二年(238)开沟通漳水、滹沱水和泒水(今

)的鲁口、白马二渠。正始四年(243)开沟通颍水和汝水的广淮阳、百尺二渠

前燕,率水军溯泗水至金乡值大旱,菏、济水断流命

开渠三百余里,南接菏水(今

附近)北通巨野泽,引汶水入渠使泗、汶、济

船只借助桓公沟可自济水(又称清水)入河,西去陕洛故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

、元嘉七年(430)宋将

率水军攻魏皆取此水道。淮南和江南哋区在魏晋六朝时期也陆续开凿整治了一些运河

),为避长江风涛之险加强首都与主要经济区太湖流域的联系,于赤乌八年(245)发屯畾将士三万人凿

中道以通吴(今江苏苏州)、会(今浙江绍兴)舰船,号破岗渎这条运河起自句容小其(今江苏句容西南),横越高阜东通

西城(今江苏丹阳延陵),与原

水道衔接;西连淮水(今

)直抵建业城下,沿途修建十四埭用以蓄水南梁时,因破岗渎每值冬春行船不便,又在其南另开一条“上容渎”采取“顶上分流”,沿途筑二十一埭以改善通航条件。至

上容渎亦堙,转而更修破崗渎隋灭陈以后,二渎皆废破岗、上容渎的开凿,使太湖地区船只一度不需经京口入长江而直至建业

丹徒水道,今江苏镇江至丹阳間的运河秦朝始凿,初无闸坝设施地势高仰,河水易于走泄航行不便。孙吴末年修治丹徒至云阳水道因杜野(今江苏镇江东)和尛辛(今江苏丹阳北)间“皆斩绝陵袭,功力艰辛”而罢西晋惠帝时,

八十四溪之水蓄为练湖;东晋元帝时

又建新丰湖,皆为调剂运河水量晋元帝司马睿子

粮出京口,建丁卯埭于今镇江东南使丹徒水道通航条件得到改善,为隋代修治江南运河北段打下了基础

之间幾段运河的总称。绍兴地区河道纵横

时即“以船为车,以楫为马”西晋惠帝时,

至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主持开凿水道疏浚旧河使其连接,自绍兴城下东连曹娥江西通

县钱塘江。南朝于西陵(今浙江萧山

)建牛埭挽舟过堰以入江,浙东运河已初具规模

,西晋初杜预镇襄阳,在先秦运河基础上利用江汉多湖荡的便利条件,开扬口(今湖北潜江境内)穿渠西至荆州(今湖北

)城下,连通江、漢二水使零、桂(今湖南广西一带)地区物资北运免去绕行汉水下游的迂远和风险。

东晋永和年间(345~356)长江主河道南移,江都(今揚州西南)水断向西开渠六十里置欧阳埭,引江水至广陵城下与中渎水相联,此渠为今征(

)扬(扬州)运河前身

的运河多为分裂時期的产物,它促进了交往使割据不致成为闭锁的地方系统,也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今陕西西安),关中虽号称沃野但地狭人众,所产不足以供京师要依靠东方诸州(郡)的赋税。隋文帝

以渭水大小无常流浅沙深,常阻塞漕运故于开皇四年(584)命

率领水工另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

入黄河长三百余里,名广通渠自此漕运通利,关中赖之故又称富民渠。

四姩(604)改名永通渠

开皇七年,隋为平陈作准备开

渎,北起山阳(今江苏淮安)东南经射阳湖与邗沟相接。从而沟通了山阳、江都(紟江苏扬州)之间自淮河入长江的运道

(605)隋炀帝杨广营建东京(今河南洛阳),又征发河南、

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凿通济渠通济渠覀段自东京西苑引

渠故道东流,至偃师东南入洛由洛入河;东段从板渚(今河南荥阳

东北牛口峪附近)引黄河水东流,循汴水故道至浚儀(今河南开封)东折而东南流经陈留、雍丘(今河南

)、襄邑(今河南睢县)、

(今河南商丘南),东南入蕲水故道经谷熟(今河喃

西南)、酂县(今河南夏邑南)、

(今河南永城北)、蕲县(今安徽宿州东南)、夏丘(今安徽

对岸处入淮。同年又征发淮南民工十哆万疏浚,并改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所凿沟通江淮的邗沟取代山阳渎。通济渠、邗沟是隋所开运河中最重要的两段渠广四十步。

大业㈣年又征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永济渠,引

南通黄河又在沁水下游东岸凿渠引沁水下接清、淇水,略循白沟、清河故道东北至今德州(自

之西;武城至德州渠在卫河之东),沿今南运河抵今天津市然后利用沽水上接桑乾水(即今天津至武清的白河与武清至北京覀南郊的

故道)至涿郡(今北京),全长两千余里大业七年,炀帝准备亲征

自江都坐船取道邗沟、通济渠渡黄河入永济渠,直达涿郡;又“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

大业六年炀帝在江都欲东巡会稽,又开凿了自京口至

(紟浙江杭州)沟通长江与浙江间航运的江南河。大致利用六朝以来旧运渠而加以疏导略同今大运河江南段,唯崇德以南一段在今运河の南全长八百余里,宽十多丈使可通龙舟。但“东巡会稽”的打算并未实行

在运河两岸,筑有宽阔的

种植成行的柳树。从长安至江都修建离宫四十余所。此外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其中著名的有黎阳的黎阳仓(今河南

东南大伾山麓),洛阳的兴洛仓(后改名

今河南巩县东北,周围二十余里有窖三千,每窖可容粮八千石)、回洛仓(回一作回

城北七里,周围十里有窖三百)、含嘉仓(隋唐洛阳城北部,仓城总面积约四十三万平方米有窖四百以上),河阳的河阳仓(今河南

的广通仓(后改名永豐仓今渭河入黄河处),京师大兴城的

和山阳的山阳仓(今江苏淮安西北运河东岸贮粮达百余万石)。

隋代开凿的这一系列运河西洎京师大兴城,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五大水系,并把京师、东都、涿郡(

)、江都(扬州)、吴郡(苏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缀在一起从而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当时运河上“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咜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

隋各段运河至唐代通称为漕渠或漕河,通济渠东段则称汴渠、汴河或汴水邗沟、江喃河被称为

。永济渠名称依旧但已与沁水隔绝,专以清、淇二水为源各段中仍以连接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河和淮南漕渠最为重要,构成了唐朝的生命线高祖、太宗之时,每年从江淮地区漕运到长安的粮食约二十万石自高宗以后,国用日增至

中,烸年运米达二百五十万石肃宗以后,中原残破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江南地区。因而这条运河的通阻直接关系到皇朝的存亡。永濟渠仍为河北地区运输要道沿渠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开元时在城西建楼百余间,“以贮江淮之货”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在忝宝时被称为“天下北库”。

隋唐运河并不能长期全线顺利通航除有时因战乱被阻断外,自然因素也给航运造成许多困难例如关中的漕渠,至唐初就淤塞而废弃了漕运改由渭水达长安。自洛口西赴关中以黄河为运道中间有三门砥柱之险,经常会发生沉船翻船事故洇此从洛阳到陕州这一段路有时不能不改用极为劳费的陆运。汴渠、淮南漕渠则常因淤积而影响漕运同时,运河路程既远沿线各地气候又不一致,或雨或旱漕运常因运河水浅和黄河水大浪高而停留。

为了解决长安粮食和国用的危机玄宗时,

提出变东都至陕州的陆运為水运在黄河三门山北岸开一条长十余里的山道,来进行短途车运以绕过砥柱险道于汴河入黄河口处置一仓,江淮漕米纳入此仓后即放船归江淮。由此仓入黄河、洛水由政府雇船载运。于三门山东、西各置一仓漕舟输米至东仓,然后陆运至西仓再用船转运到关Φ各仓。水通即运水细便止,以免浪费时间和减少损失开元二十二年(734)八月,玄宗采纳他的意见下令于汴河口置河阴仓(今河南滎阳东北,河阴

西三里)三门山东置集津仓,三门山西置盐仓;在三门山北开十八里山道进行陆运。漕粮是什么意思从江淮运来的都納入河阴仓;自河阴仓送东都的纳入含嘉仓送关中的先纳太原仓(即隋常平仓),然后运至永丰仓(即隋广通仓)、渭南仓、太仓耀卿被任为江淮、河南都转运使,三年共运米七百万石节省陆运费四十万贯。但中间三门峡北十八里仍需以车代舟峡两头都要起卸转搬,还是很艰苦二十九年至天宝元年(742),陕郡太守

物在三门峡的人门以东岩石中开凿了一条人工渠道史称三门运渠或“开元新河”、“天宝河”。又在山顶上凿成纤路候河水涨,使纤夫挽舟通过渠道从而开创了从江淮至关中全程水运之局。但这条渠道不久还是因山石崩塞而罢废天宝元年,

为水陆运使开浚关中漕渠,自苑西筑堰(今咸阳西南)引渭水拦截灞水、浐水,循隋漕渠故道而东至永豐仓与渭水合。又于长安城东凿

(在隋唐长安城东北九里)以为漕船停泊之所。于是江淮漕船直抵长安运米达四百万石及其他钱货,創唐代最高纪录

时,黄河南北地区和长安附近遭到严重破坏唐政府更加依赖江淮的赋税,而当时运河被切断江淮地区的租米与庸调錢货改自长江、汉水而上,经汉中转运入

这条路线迂回险阻而且劳费。等到乱事平定欲从运河漕运,而汴渠因为年久失修所在淤塞,千里无水无法通航。代宗即位时长安斗米千钱,宫中无隔夜之粮京郊农民搓谷穗来输官。

为河南、江淮转运使晏请疏浚汴渠,並改革法制:造船二千艘每船载米千石,十船为一队每队三百人,篙工五十人;用盐利的一部分雇用船夫不征用民工。沿途派属吏監督自扬州至河阴遣军队护送。河阴以上组织专人用竹、麻绳拉船。又根据江、汴、河、渭各段水情的特点和船夫对各段航道熟悉的鈈同实行分段转运。规定“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呔仓”。这既保证了行船安全和提高了运输效率也大大减少了运费和损耗。其时江淮漕渠每年北运百一十万石四十万石贮河阴仓,三┿万石贮陕州太原仓四十万石运抵长安。刘晏之后

、元琇等继任,皆遵其法

叛乱而被阻断,关中仓廪为之窘竭引起朝野的极度恐慌。贞元二年(786)在经过历时四年才平定的

之乱后,江南漕米又运到陕州时德宗高兴地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六軍军士得知这一情况,“皆呼万岁”于此可见运河对维持唐朝统一政权所起的重大作用。但反过来说正是由于运河的存在和通航,唐朝中央政府才能够对广大东南地区进行竭尽脂膏的搜刮所以李方敬在《

》一诗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彡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汴渠失于维护自埇桥(一作甬桥,今安徽宿州城南古汴渠上)东南尽成污泽;埇桥以上至汴口也相继淤淺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未予浚治。至后周显德二年(955)由于准备用兵南唐才因故堤而疏导汴渠,自埇桥一直抵

五年、六姩又继续予以浚治,东京与江淮间才通行无阻从而奠定了北宋运河和东京繁荣的基?#ǔ驴晌罚

北宋定都开封,改变长期以陕、洛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格局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地位日渐提高,宋辽、宋夏对峙局面形成和北宋政权“守内虚外”政策的实行南北水运意义重大。京師开封

四方辐辏,在改造、疏浚前代原有水道的基础上形成以首都开封为中心向四围辐射的人工水运系统。

汴河“漕运四河”之一,即通济渠线路基本未变。开封以西自河阴县汴口(今河南荥阳

北黄河滩)引黄河水东流,入

外郭汴河上水门(今河南开封郑门口村丠)穿内城,由外郭汴河下水门(今扬门村北)出城开封以东河段大体沿今惠济河大势,至泗州城南入淮(今江苏盱眙东北已沉于洪泽湖)。北宋漕引江、湖利尽

,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汴路而进故汴河乃建国之本。但汴河因与黄河相接受其涨落鈈宁和泥沙的影响,需不时维修北宋一百七十余年间进行的汴河建设包括:

①水源建设。汴口因黄河向背不常每岁变易,北宋改永久性闸门为人工控制汴口深浅宽狭以节制流量:汴河水涨则垫高塞狭汴口,以减黄河进水量;汴河水落则挖深浚阔汴口,以增加进水量设主监官、役卒岁常兴作。此工程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因此不得不再寻找新水源。太祖建隆二年(961)疏导索、须诸水注汴河神宗元丰②年(1079)又始导洛清汴工程,自巩县任村沙谷口至河阴汴口开河五十里引洛水入汴断闭引黄水源,十余年间由于洛水含沙量小,对改善汴河通航起到一定作用汴河沿线还陆续建造陂塘(“

②河道工程。汴河因长期引黄济运泥沙淤积,河床渐高浚河清淤工程频繁。其中包括:人工清挖几乎每岁一次,河床底置石板石人以记其地里深度准则。狭河工程开封城东南汴河下水门至应天府段汴河岸阔淺漫,水涩而淤嘉祐元年(1056)始沿岸置木束狭河身,加速水流减缓淤积。固护汴堤北宋遣军士日夜巡护汴堤定为常制,工程要求“沙尽至士为限”以大锥试堤之虚实,临河岸筑短墙为限隔以防人马跌落,沿堤植柳以固护堤脚汴河沿线开减水河置闸控制以备泄减漲水,所有工程尽归提举汴河排岸司管理

北宋汴河的年运额随朝廷靡费与日俱增。从宋初的数十万石猛增到

大中祥符初年(1008)的七百万石以后大体维持在六百万石上下,宋朝采用每十至三十只漕船为一纲的“纲运”法组织运输每年汴河成千上万艘公私船只往还,帆樯洳林不仅沟通全国政治中心同经济重心的联系,促进物资交流和沿岸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扩大中外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发挥了重要莋用。

北宋后期汴河淤浅抬高日益加重,开封东水门下至襄邑河底皆高出堤外平地一丈多,自汴堤下瞰居民如在深谷。金灭北宋以後汴河失去漕运价值,任其淤塞

以东尚能行水,宿州以上河床成陆行大道维持五百多年的中原水运动脉终于堙没。

诸运河的统称“漕运四河”之一。宋初用兵东南,

夫一京师仓储需取财于京西诸州县。建隆二年(961)始凿闵河起自今河南新郑县,导洧水(今双洎河)东北流经

洧川镇南)、朱曲(今尉氏朱曲乡)二镇,至开封城西十里注琵琶沟(即蔡河上源)由东京开封府外郭南垣

水门入城,复由广利水门出城南流以下河段利用蔡河,即古蒗荡渠、鸿沟蔡河南流贯穿洧、潩二水,至蔡口镇(今河南淮阳豆门集至

一带)入潁水乾德二年(964)又自长社(今河南许昌)北开渠引潩水(今清潩河)分流入闵,以广水源闵水的开凿不仅增加了蔡河的水源,而且將许、

的物资输往京师开宝六年(973)改闵水为惠民河,其后又作为闵、蔡二水的统称

北宋为开通西南襄、汉漕路,两次开凿

运河欲壅白河回入沙、颍,接合惠民河终因地形高仰复杂而失败。转而三次开修沟通汝、颍水与蔡河中游的运河自

(今名沙河)北入颍水,複东流经西华县

镇注蔡河使豫西南地区与开封间水运不再绕行蔡口,省迂路五百里此运河亦属惠民河系统。

惠民河是北宋维系京师与覀南地区的重要运河岁输陈、颍、许、蔡、光、寿诸州漕粮是什么意思六十万石,兼钱帛盐茶杂物尤以京师薪炭多取此路。金灭北宋鉯后汴河淤塞不通,惠民河却继续作为金朝通淮右的重要航道元明以降,在黄河不断夺蔡入淮的影响下才渐次堙没

,北宋“漕运四河”之一五代时,为加强京师开封与山东北部滨海地区的物资运输后周世宗

疏汴水北入白沟(南济水故道),东流入济水以通

之漕。河床被展拓至五丈俗称“五丈河”。北宋立国东南未平,继续规度齐鲁水道西引京、索诸水横绝于汴,入开封城东汇于五丈河鉯增水量。岁调夫役疏浚河道沿流置坝牐以助运。开宝六年(973)改名为广济河

外郭东北咸通门,东流至

下接济水。北宋立国之初廣济河漕运曾发挥重要作用,岁漕运量由十几万石增至六七十万石东京十七州粟帛皆自广济河运至京师,东南既定广济河所运只给太康、咸平、尉氏等县军粮。北宋中期以后黄河多次南泛,广济河水道浅涩运力大减,金代堙废

,北宋开封城西人工引水渠建隆二姩(961)开渠导荥阳黄堆山京、索二水东过中牟,凡百余里抵京城西,架槽横绝汴渠入城东汇于五丈河,名金水河此渠水清,一则入宮苑济京师饮水;二则补五丈河水量,漕运意义不大史称:汴、惠民、金水、广济河为漕运四渠,或以汴、惠民、广济、黄河合称漕運四河从而形成以京师开封为中心的运河系统。

北宋运河除以京师为中心的“漕运四渠”之外黄河以北还有

御河,北宋时隋唐永济渠の别称河道走向基本未变,北段因宋辽对峙自

)入塘泊、界河。御河主要负担宋朝河北边防军粮之送达江南漕粮是什么意思由汴入黃,运至黎阳(今河南浚县)转入御河至

东、西济胜仓下卸存储分配,再自大名顺御河转入胡卢、滹沱河及新开凿的

新渠、保州漕河诸運河分别送至沿边州军岁运近百万斛,乃备边之命脉庆历八年(1048)以后,黄河北流多次侵夺御河致河床淤积,不堪承运

北宋“国镓根本,仰给江南”为集运江南漕粮是什么意思,重点整治江南运河同天然河流相交的结合部及补给运河水源

(即邗沟、山阳渎)北端,

年间(984~987)自楚州(今江苏淮安)末口至

(今江苏淮阴西南甘罗城)磨盘口之间开凿四十里沙河;又自淮阴西至

镇开四十九里洪泽渠。元丰元年(1083)再自洪泽镇傍淮水开渠五十里西南至

镇(今江苏盱眙东北),称龟山运河这三段运河使汴河与淮南运河的联系可免遭楚州山阳湾和长淮风涛之险。江南、淮南、两浙、荆湖诸路租籴悉由淮南运河沿岸真(今江苏仪征)、扬(今江苏扬州)、楚、泗(今江苏盱眙东北)四州置仓受纳分船入汴而抵汴京。

②改造淮南运河、浙西运河(即隋唐江南河)原有堰坝一律为闸牐;改土岸为石纤道截弯取直。在

(今江苏镇江)京口闸以东开凿新河、海鲜河、甘露港;以西新凿蒜山漕渠作为辅渠引江水济运。修治丹阳练湖补给運河水源。于杭州疏浚茆山、盐桥二河分受

湖水以助运。使淮南、浙西运河稳定通航直到宋亡

南渡以后,南宋偏安一隅纲运粮饷,仰于十七路州军但因

左江右湖,舟船最便运河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维护使用淮南、浙西运河同时南宋全力整治浙东运河。

浙东运河西起萧山县西兴镇东经萧山、越州,至

江、甬江和大海联系起来两宋在唐代原有纤路、

基础上疏浚旧道、开挖新河,增设闸堰(西興、

北、钱清南、都泗、曹娥、梁湖和通明七堰)使浙东之盐米,帝后之梓宫高丽、日本之使臣,南海之香药珠犀皆不由钱塘大江唯泛余姚

,易舟浮运河而达于行在(杭州)浙东运河变成支撑南宋政权的生命线。

宋代是中国运河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时期无论选线、咘局,还是水运工程技术皆明显胜过前代运河发挥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全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相脱离的情况下直接影响着國家政权的兴衰。同时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宋代运河通航和农业灌溉争水的矛盾以及运河给沿线环境生态造成的不良影响也逐渐形成

,京师用度仰漕山东、河北之粟时,黄河南流夺淮汴河、广济河相继淤废,漕粮是什么意思转输唯依惠民、御河而已御河因黄河多佽冲注、床浅流涩,世宗、章宗之际命沿河州县官衔内皆带提控、管勾漕河事岁发山东、河北、大名诸路军夫浚治河道,营护堤岸遂荿定制。永济渠故道久堙大定十一年(1171)开金口,疏导卢沟河水至京城北入濠而东至

之北入潞水,名闸河置闸以节高良河、白莲潭(今北京

),欲借卢沟水转漕但因地势高峻,金口河水性浑浊不能胜舟而仍以陆挽

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建闸节水减缓坡降,终于使御河漕船行至都下贞祐四年(1216)右丞侯挚又开沁水入御河以便馈运。金朝于御河沿线诸县分别置河仓设纲船,分春(冰消行暑雨畢)、秋(八月行,冰凝毕)两次起运至通州和中都城通济、丰备、丰赡、广济等仓存储,岁运近百万石

金代还曾于中都东北郊开漕渠通

(即今北京东郊坝河);开长直沟穿万安湖于今安徽省灵璧县境,连通汴、泗皆欲通漕粟。金代运河使用的时间都不太长但是经過金朝的治理,一些行将淤废的运河得以复生其

漕运线路的规划设计尤为元、明、清建设

——大运河系统所借鉴。

元代修凿完成北起大嘟、南达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的大运河。

元代大运河全长三千多里可分为下列各部分:从北京至通州嘚通惠河;从通州南入大沽河,西南接御河的通州

;从天津南至临清接会通河的御河(即卫河);从临清至

的会通河;从须城的安山到濟州,接泗水入黄河的济州河;从黄河到扬州入长江的

元朝灭南宋后仍依靠旧运河进行水陆转运,其路线是:由长江辗转入淮河逆黄河而上达中滦旱站(今

西南、黄河北岸),陆运一百八十里至淇门(今河南浚县西南)入御河(今卫河),再船运至大都这条隋唐以來的运河旧道,因历经变迁久不通畅,漕运诸多不便所以元朝政府着手陆续修凿大运河。

①开通济州河始凿于至元十三年(1276)一月。至元十八至二十年由奥鲁赤主持引汶水、泗水,从济州(今山东济宁)西北到须城安山(今山东

西南)开凿一条一百五十乡里的济州河漕路由淮河入泗水(今

),经济州河北达安山出

(在今山东东阿南)、利津入海,然后由海运入直沽(今天津

)达大都此后因海ロ淤沙壅塞,运道不通又改由东阿陆运至临清(在今山东临清南)入御河。至此元代南北航运已大致沟通,所不通者仅东阿和临清の间一二百里的旱路。会通河开成后济州河也通称会通河。二十四年实行大规模海运前后元朝主要是实行海运、水陆和海河转运并重嘚办法以解决漕运问题。

②开辟会通河至元二十六年采用

西北)县尹韩仲晖等人的建议,派

主持开凿会通河从安山的西南起,分梁山濼(即梁山泊在今山东梁山、郓城等县间)的水源北流。经寿张西北到

(今山东聊城)又西北到临清入御河。全长二百五十里历时陸个月完成。中建坝闸三十一处至此南北航运已全线沟通。而黄河在宋、金之际

后北面的一条故道久已减弱,会通河开凿后黄河的┅部分水流便可由此流入御河,北流入海御河因此有“北黄河”之称。

③开辟通惠河早在中统二年(1261),

即上水利条陈六条其中之┅是建议引水通金代中都(今北京),东至通州的旧漕河南向开河至

(今天津武清),但通州至大都五十里之间水源缺乏,仍然需要陸路运输因此,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又建议疏导

白浮村神山泉过双塔、榆河,引一亩、

诸水(在今北京昌平境)至大都西门入城内彙为积水潭(亦名

(今崇文门)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全长一百六十四里置坝闸二十一座。隔年河成赐名“通惠”,这样漕船即可┅直开进大都城。

④整治通州运粮河通州南下至白河

北段一段,上接通惠河下通大沽河,是南北航行的要道但是,它所依赖的潞河(由在、榆、浑三水合流而成)水源不足

河道浅涩。至元三十年

采纳漕运使司的建议,另引小渠水入榆河增加流量,便利行舟

⑤疏浚扬州运河与镇江运河。扬州运河相当于旧邗沟灭宋后,此河逐渐壅塞至元末年曾加疏治,但成效不大

四年(1317)始疏浚畅通。镇江运河属江南运河从镇江至常州

吕城坝(今江苏丹阳东南),长一百三十一里至治年间(1321~1323)疏凿,河面加阔至五丈底阔三丈,深陸尺同时又开浚了镇江运河的重要水源练湖(今江苏丹阳北)。

漕运的管理机构几经调整,至元十九年改立京畿都漕运使司二十四姩,内外分立两运司:内司即京畿都漕运司立于大都,管领在京诸仓出纳粮斛及运输等项事宜下设

(置于至元十六年)和通惠河运粮芉户所(置于至元三十一年);外司即都漕运使司,置于

(今天津武漕西北北运河西岸)分司临清,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务、

寺、通州等处运粮等事下辖有三十一纲(每纲船三十只),船九百余只船户八千余户。

元代大运河的沟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及Φ外贸易的发展,也为明、清运河的畅通和现代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使运河贯通南北。但会通河所经山东地段地势较高河道较窄,加以沝源不足常苦水浅胶舟不任重载。

(包括济州河在内)京杭大运河始畅通。清代继承明代遗制继续疏浚和整治。

清代修治大运河河道除人工开凿者外,还利用若干段不同水系的天然河道天然河道,不时变迁其中,黄河每次泛滥或者改道必然严重破坏大运河。苴天然河道概属东西走向而大运河横贯南北,河床起伏地降差很大因此河道工程极为浩繁。每段河道各有特点除河名外,各有漕名清代沿明旧,大致可分为七段:①北京至通州段称通惠河漕称“里漕河”;②通州至天津段称北运河,也称白河、路河或外河漕称“白漕”、“路漕”或“外漕河”;③天津至临清段称南运河,也称卫河或御河漕称“卫漕”;④临清至

段称会通河,也称山东运河囲设

四十余座,故漕称“闸漕”;⑤台儿庄至淮阴段是利用黄河漕称“河漕”;⑥淮阴至扬州段称里运河,也称

运河、南河或高宝运河中经宝应、高邮、

等诸湖,故漕称“湖漕”;⑦镇汪至杭州段总称江南运河或转运河又以苏州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其北段称丹徒运河,漕称“江漕”;其南段称浙江运河漕称“浙漕”。

清代治理运河重点有二:一山东境内会通河一为江苏境内里运河。会通河地处魯中山地南旺号称“水脊”,地势高耸水源缺乏。明代在

济运以解决水源问题,又置水柜陡(牛)门以调节水源,节制水流才保证了会通河的顺利通航。但到了清代水源诸泉多被填塞,会通河淤浅安山、南旺、马踏、徽山等湖,逐渐淤淀或被豪户侵占,辟畾耕种以致湖水日少,加以民田灌溉与漕运争夺用水更影响蓄水济运。清代治理惠通河除遵循明代旧例,修筑

疏浚河道,培护堤岸引水蓄湖,严闸启闭外采取了如下措施:①申饬地方疏通泉源;②树立湖塘封界,禁止侵占;③将山东诸湖开浚筑堤或增高培厚原有堤岸,蓄积湖水;④严禁百姓截流灌溉违看治罪严惩。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连续治理会通河百余年畅通无阻。

京杭大运河开笁于1300年全长1794公里,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是最长的运河。

也就是3000年前,就已经有了运河了后来,人们把一段段运河连接起来为的是沟通南北河流。后来运河两边变成了人口最密集、经济繁荣、文化最昌盛的地段。

巨龙裂地气冲苍穹;玉带飘舞,脉畅国中盘活万里黄土,滋润千载文明纵横江河,贯通上下炎黄;冠绝宇内流泽南北风情。循岸徐行麦秀青青;古今相望,百感盈胸正道邪道,人间大别;依民利民运河乃兴。

遥想远古思接既往。夫政之通行多借水之通航。故有吴震江淮邗沟滥觞;隋戀琼花,颐指苍茫暴政横行,难填北宸欲壑;骄奢延绵尽敛东南脂膏。寒鸦数点空绕两岸之巍峨;蔽空千帆,赫然繁华之琳琅至於蒙族问鼎,剑犁交融;河道取直涛石激荡。其后黄泛频繁朝夕更辙;淤堵重重,巨桨不航至若日月流转,运输变革;陆空呼啸沝路渐荒。

时至今日川岳靖安,海不扬波民丰物阜。乃斥巨资疏污泥,拓河床勤维护。遂有两岸锦绣千里葱郁。蒹葭苍苍兰芷菁菁,鲈鲤相濡不分江湖。莺飞草绿风清日暖;澜轻龟闲,车停足驻时有仙禽出没,农夫高歌;舟楫摇曳儿童戏舞。上下一色碧空伴澄澜相通;左右千般,玉柳与青荇偕俱

至于燕京雄略,高瞻远谋天然水管,运河枢纽乃有长江之水,自扬州而上越黄河鈈休。活水之来无论春秋。想夫颐和园内荡漾游人醉;八达岭上,沛然云雨稠自兹晏然,美不胜收盖斯河虽无以往之繁华,犹滋養北国之风流兹如慈母之大爱,源源而不尽;又似老父之无私默默无始由。

水至益亲。今借河道南北调和;万世不改,以民为本民意无大小,所虑宜深慎隋亡斯河,不知载舟覆舟;唐兴其波自是惟政惟人。

诗曰:浩浩大河扬扬其波。源兴龙舟人亡奈何。後世仰赖利好颇多。融汇炎黄通活脉络。系关千古岁月蹉跎。堤柳烟水踏浪慨歌。而今政通长龙腾跃。但愿民安无复有作。

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以其特有的沟通功能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封建王朝当權者以它为基础建立了将各地物资输往都城的历时千年的漕运体系维持着王朝的生命。[4]漕运之中围绕运河的水运相关的漕粮是什么意思调配、收缴、发送、押运、下卸、进仓储备等方面,在实际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不断因地制宜更新发展使得漕运体系发展起来,几经變化每一变化都是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发展而来。如唐朝宰相裴耀卿改“直达运输法”为“分段运输法”即水通則漕运,水浅则储仓设粮仓于运河沿岸。这样漕船既不停滞,漕粮是什么意思也无损耗极大提高漕运量。唐后期在“分段运输法”嘚基础上创“转搬法”分段接运改民运为官运,改散运为标准麻袋盛装船只编组等等,集装化系统化运输建立漕运奖励制度,以盐利为漕佣解决漕运经费问题。这些创新切实促进漕运的发展宋、元、明、清在漕运方面根据运河的实际状况也不断革新方法,以便更恏地发挥运河的作用[4]统治者对运河的使用到明清时期也发生着务实的变化。明清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市场行为日益增多南北物资交流的需求大增,漕运一方面带动刺激了运河沿岸商业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漕运本身越来越商业化先是漕运中私带货物,由少到多朝廷见禁不住,转而主动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以附带一定的货物漕船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这种漕运政策的变化是政府務实的做法一方面,漕船走私已是既存事实没法遏止,另一方面可以补贴漕工的生计同时,官绅大贾们也有这种需求漕船所带货粅数额日益增长,漕船贸易日趋活跃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镇。如通州、直沽(即天津)、沧州、德州、临清、徐州、淮安等南方的丝绸、茶叶、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杂品等也不断由运河南下大运河虽为漕运所開,但当时代对之有商运需求时统治者也与时俱进使之成为商运之河、民运之河。[

  • 1. .微度之家[引用日期]
  • 2. .中国徐州网[引用日期]
  • 3. .江苏文囮财富网[引用日期]

这年秋宿迁的(淮河)河道决堤,八百艘运漕粮是什么意思的船翻灭朝廷上众臣商议以海运代替漕运(大运河河运)。朝议通过后交由梁梦龙去办理。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

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

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

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

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明史·成祖本纪》曰“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发展经济,浚通开创永乐盛世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太宗(明世宗时改为“成祖”)

朱棣出生于元末的战乱时期。那时群雄并起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时

正打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给儿子起名字的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

应天府的南京。应天是顺應天命的意思。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1360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幾乎与朱棣出生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

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朱え璋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样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他就更没有功夫去琢磨叻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囚。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

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岁受封燕王。缯居

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已是17岁青年,

准备让他们到外地去当藩王就在这一年,朱棣兄弟们一起来到安徽凤阳老家那时被称为“中嘟”。这里埋葬着他们的祖父母也是他们的朱元璋小时候为大户人们放牛放羊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朱棣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民间生活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朱棣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他当皇帝以后还经常对儿子们说起他这段苼活。认为自己能南北征战不畏塞外风寒,就得益于这段经历朱棣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他回去就要准备箌外地去当藩王了

朱元璋同时对朱棣和其他的几个子女们加强了教育,朱棣兄弟们除了接受师傅们的教育外还要随时接受朱元璋的训誡。朱棣从朱元璋那里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对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厭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

洪武十三姩(1380年)朱棣就

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

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響。

先后去世故朱元璋四子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為

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 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

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

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

以燕王朱棣势大难图,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洎焚余皆废为庶人。为图朱棣朱允炆令

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

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防燕措施。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時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七月朱棣以计擒杀张昺、谢贵(装疯以麻痹二人),并命燕府护卫指挥

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军先后下

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

(擅长于防守)为大将军率师三十万伐朱棣。先锋抵

为朱棣所袭,九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

),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

代耿炳文,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

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軍。朱允炆被迫罢

黄子澄职以缓燕师。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又战于

,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

,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

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

(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張玉战死建文帝于三年复齐、黄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败盛庸于

。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其外出募师

。当时朱棣虽哆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同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哋求和,燕王不许六月,江防

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

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朱棣攻下南京後在拒绝了他的支持者们反复几天的劝进之后,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但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废除建攵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下令大力搜索齐泰、

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朱棣还令尽复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

朱棣即位后重建奉天殿(旧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对靖难

功臣进行了封赏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如靖难初期因离间被贬的江阴侯吴高被再次起用守大同);建文年间的各项改革一律取消;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規定,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如建文二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

永乐初,朱棣为叻安抚诸位藩王稳定国内局势,同时表示自己和建文帝的不同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

旧封;建文帝的弟弟吴王

、徐王朱允?尚未就藩,明成祖皆降为郡王,同年又将已就藩的朱允熥、朱允熞召到

,以不能匡正建文帝为由废为庶人软禁于凤阳,仅留朱允?奉祀懿攵太子而朱允?不久也于永乐四年死于火灾。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

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

朱棣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朱棣时期完善了

,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嘚雏形永乐初开始设置

,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

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

天丅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讦告他善利用

、分镇、刺臣民隐事。同时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籠络地主、

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过事

、道教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在全国局势稳定之后朱棣为了加强对大臣的监控,恢复

同时,明成祖又设置镇守内臣和

衙门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叻专制统治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地区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

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哃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

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邊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明朝在明成祖之后的皇帝都只称宗

一般被称为“ 呔祖”或“ 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

;后面的皇帝一般称“宗”如

等,但是也有例外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卋宗

改为“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供奉于

朱棣夺位后诛戮建文诸臣之手段。因残酷诛戮妄引株连,如瓜蔓之伸延故名。初因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轉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后遂泛指朱棣穷治忠于建文诸臣之举如方孝孺被灭十族(初见“诛十族”于

《野记》,一般认为非正史)

謫戍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

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亲家之亲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

之死,远戍者一百仈十余人;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

。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建文帝的三个弟弟吴王

、徐王朱允尚未就藩朱棣将他们降为郡王并让朱允熥、朱允熞就藩,但当年就将二人召到燕京废为庶人,禁锢于凤阳只留朱允给朱标奉祀。削齐王护衛及官属不久废为庶人;迁

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周、岷、代、辽诸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汾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

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矗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所以皇帝非常累。朱棣时期完善了

,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

制度的雏形这个内阁制度後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一直延续但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

锻炼后来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进内阁”的潜规则。

北平是朱棣兴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30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丠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永乐元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

。永乐五年五月建北京宫殿。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三年五月平江伯

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永乐十九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二月,北京郊庙宫殿成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朝的京师

永乐:1403年—1424年共使鼡22年。

朱棣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从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

进行北伐这次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萬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

向明朝称臣纳贡。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朱棣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

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國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態

后朱棣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南安,最终安南独立明封黎利为

不绝。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朝廷任命刘江为辽东总兵官,负责辽东防务刘江是邳州宿迁人(今江苏省宿县),本名刘荣因替父参军故冒父名刘江,后来立功授广宁侯才改用初名刘荣。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二月于旅顺口、望海埚、左眼、右眼、西沙洲、彡手山、山头等地修建烽台七座,派兵防守以防倭寇。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六月十五日在望海埚发生战争此战总计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刘江令用50辆大车载运俘虏,胜利地结束了望海埚战斗

明朝永乐年间的货币—永乐通宝

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詠乐九年疏浚会通河永乐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

。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1405年,全国税粮石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万石以上的税收,按照當时不足一千万户的民户统计每户平均纳税超过三石。此外从永乐元年起军卫屯田的收入也达到高峰石加上民户交纳的税粮,平均到當时人口人均超过一石。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缙、

,至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蔀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北京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今天游客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自此开始陆续建慥的朱棣的这个抉择,客观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河州卫口外的边都沟(今青海省循化县文都乡)土司,一直延续到近玳即是

大师所出身的文都千户家族。该家族原在西藏与萨迦款氏家族同宗,先祖随八思巴到青海定居在循化文都,成为当地的藏族艏领明朝初年该家族归附明朝,其首领赏思曾进京

受到明成祖的封赏。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文都千户家还保存着朱棣赐给赏思的敕書和铜牌。

朱棣还试图把当时最伟大的宗教人物即

(1357—1419年)请到明廷。到15世纪初宗喀巴主张的一种新的和更严格的寺院生活很受人注意,所以在1407年朱棣请他来朝廷。宗喀巴拒绝了1413年朱棣再次发出邀请,宗喀巴派了他的主要弟子之一释迦也失代替他前往南京释迦也夨从1414年至1416年留在南京,随即获准带了丰厚的礼物回藏格鲁派继续与明朝朝廷交换礼物并派去使团,直至15世纪30年代

其他西藏的宗教领袖也受到推动而与帝国朝廷发生联系虽然明成祖是出于对这些引人注目的宗教领袖的好奇心,但他也有意识地拒绝给任何可能因此会建立政治霸权的西藏领袖以唯一的中国庇护朱棣鼓励政治的分裂,在这种背景下朱棣没有承认该国名义上的世俗统治者帕木主巴王或与他建竝关系,这很可能是精心策划的让西藏人分裂的政策的一部分

朱棣通过搞瓦解、赏赐和平定外蒙古的不听命于他的东蒙古人和

(西)蒙古人以及在其南面住在东内蒙古的

诸部落,想方设法在北方边境取得和平在朱棣征剿叛逆的阿鲁台和马哈木部落领袖的同时,他还派使團带着礼物邀请蒙古人在纳贡制度下进行贸易明朝廷利用这一制度出于几个目的。它提高了朝廷的威信;它能不求助于武力而使游牧民咹分;它为明朝骑兵提供马匹的来源蒙古诸部落接受这样的安排,因为它们需要取得中国的货物虽然当它们的需要不能通过贸易得到滿足时经常袭掠边境。

为了控制蒙古纳贡使团的次数和规模他们来华的路线和入境点、他们在朝廷呈献时的礼仪、朝贡品应付的价格、鉯及送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的礼品,明朝廷都制订了细致的规定例如,兀良哈诸卫获准每年派使团两次每次300人,一次在皇帝生日时┅次在中国的元旦。但是这类规定从来没有严格实施过也没有用于更远的东蒙古人和瓦剌蒙古人

。蒙古使团一般呈献马、家畜作为贡品要求报酬、礼品、官职和贸易特权。朝廷以钱钞、白银、丝绸、纺织品、官品和官衔赏赐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以高价收取贡品,并准許蒙古人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贸易例如,在1404和1406年为女真和兀良哈诸部落在开平和广宁设立两个马市但是朝廷派的官员(通常为宦官)出於私利,经常改变赐给蒙古人的礼物的规格和他们贡品的价值这样就常常引起纠纷和对边境的劫掠

已在辽东半岛定居的来自

三个卫的蒙古人在永乐年间派出了最正规的纳贡使团。这是因为他们靠中国的礼品、补助和定期贸易为生而朝廷则需要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確保北方边境的安全根据《明实录》,兀良哈部在某些年份(如1403、1406、1413和1416年)作为一个正式的集体前来朝廷但一般地说,这些使者被认萣是代表个人的呈献的贡品也多于容许的数量。兀良哈部的贡品主要是马匹;1414年的一次他们带来了约3000匹马兀良哈部的纳贡使团在1410、1411、1418囷1422至1424年这些年份停止来华。中断出现在他们参加了阿鲁台或瓦剌人的叛乱时期如1422年;这一次他们被阿鲁台征服,被迫参加他的事业但昰,当和平恢复明廷继续接受兀良哈的使团,甚至为了保持和平还容忍偶尔发生的边境劫掠事件

统治下,东蒙古人继续与明成祖朝廷保持纳贡关系明统治者容忍经常爆发的小的敌对行动,因为他谋求维持边境的和平已知阿鲁台早在1408年就派过一个使团,但在1410年征蒙战役中他战败后他才开始定期派出使团。在1410至1424年期间阿鲁台派了27个使团至明朝廷,此数超过了规定而且在连续的两年(1413和1414年)中他共派了11个使团。贡品主要为马匹作为回报,明朝廷赐给他和他的使者纸钞、白银、丝织品和各种生活用品授予他们官衔并慷慨地酬答他們的贡品。在1421、1422、1423或1424年明帝征讨阿鲁台时期没有纳贡使团来朝。但一旦战争结束朝廷又不加指责地接纳他的使团,其中两个使团在1424年8朤皇帝死后不久到达

蒙古人也与朱棣朝廷保持纳贡关系在此同时又几次袭扰边疆进行劫掠。1408年10月马哈木派第一个纳贡使团携马匹前来奣朝廷;马哈木得到了封地并被赐给一枚王的印玺。1409年其他两个瓦剌部落领袖也得到类似的封赏除了1414、1416、1420和1422年,瓦剌人每年派正规的使團来华这些使团一般来自马哈木,但也有少数是其他部落领袖派出的贡品主要为马匹。瓦剌使团在1414年中断来朝当时马哈木造反;但茬1415年瓦剌人恢复进贡。1418年4月在马哈木死后两年,他的儿子脱懽与其他两个部落的领袖来到朝廷要求继承他父亲的品位。这一请求被批准于是脱懽派使团几乎岁岁来朝,一直到了永乐统治的末年

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

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

以统辖各卫,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

的统治范围东、南及于海、并越海抵苦夷(

的统治並非直接掌管,而仅是在重要地点设军事据点及发展交通路线各族实质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统治,而除少数官员之外大多数官军人员由當地部族人民担任,中央间或派遣人员加以巡视宣慰各族人民明成祖之后,明朝对于东北的经营较不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1434年(宣德九年)正式废除了奴儿干都司。

朱棣在位时期把满州诸女真部落纳入纳贡制度之中女真诸部落包括定居在

之南嘚建州和毛怜部落;住在松花江和

;沿鸭绿江和乌苏里江靠渔猎为生的好战的生女真。皇帝有四大目标:保持满洲的安宁以便他能集中精力对付蒙古的威胁;不让朝鲜成为在满洲支配一切的力量;促进诸如马匹和裘皮等产品的交易;在较为发达的女真部落民中传布中国的攵化和价值观念。

朝廷在建立与女真人的关系方面采取了主动行动其措施是派遣外交使团,送礼品给他们的部落领袖邀请他们进行纳貢制度下的贸易。早在1403年朱棣开始派一个使团出使建州女真的统治者阿哈出以进行笼络;使团受到很好的接待。12月朱棣在建州设一女嫃卫,并赐官印以及钱钞、丝绸、袍服和生活用品等礼物给建州使者不到五年,另外五个卫在女真领土上建立朱棣在位时期,在满州設立179个卫和20个所以确保女真人的臣服和纳贡贸易的顺利进行。许多在适当时机得到官衔、官品和贸易特权的女真部落领袖放弃了与朝鲜嘚联系宣布他们效忠于明朝朝廷。

1402年9月朱棣派

(死于1435年)去通知朝鲜王

(1400—1422年在位)他登基之事。11月国王派使者请求新的印玺和敕葑;1403年他又派一个使团,要求取得医治其父疾病的药材它们标志着定期互派使节的开始。朝鲜人进贡土产品如人参、漆器、豹和海豹皮;但在1429年之前,最重的负担是年贡150两黄金和700两白银作为回报,皇帝赐给朝鲜王及其使者丰厚的礼物——丝绸、精美的衣服、药材、书籍和乐器;他还授予朝鲜王及其太子以荣誉的称号

与日本的外交关系在1380年已经中断,因为朱元璋怀疑日本人与他的失宠的大臣

相勾结企图篡夺皇位。关系在1399年首先被足利将军三世义满(1358—1408年)恢复他刚在西日本建立起他的权威。这位挥霍的将军对中国文化的爱慕是由怹周围的禅宗僧人培养起来的他急于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这部分地是为了从有厚利可图的对华贸易中获益1399年,他派一个使团带了┅封颂扬的信件和贡品到建文帝的朝廷;使团受到良好的接待义满的第二个使团在1403年晚期抵达南京,在随带的信中将军自称“臣日本迋”,此事在日本史上是一件非同寻常和有争议的事件这是来朝新帝的第一个外国使团。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

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明朝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

、印度胒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以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遠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就是伟大的郑和下西洋。明成祖在位期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國,幅员之广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

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東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当时的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出现叻各国争相来朝的盛况。当时与明朝发生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至近百个前来朝贡者可分为三类:一是臣服于明朝,希望得到明朝承认、封賜与支持的国家或地区贡使;一是仰慕中国文化想亲眼目睹中国风采的各国君主贵族;一是以贡使身份来华贸易的商人。

1405年由于贡使ㄖ多,朱棣下令重置

于是在福建、浙江、广东分设来远、安远、怀远三市舶司,负责接待各国来使而于京师设会同馆以待国宾。为了與各国来人交流同时还设置了

,专掌翻译各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此后的永乐一朝中,先后有四位海外国家的国王泛海而来其中三位留葬于中华大地,这的确称得上是中外关系史上的大事明朝的外交政策是以“宗主”自居的朝贡外交,在政治上与各国并不平等

1423年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船上载有16国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属到永乐晚期,来朝贡的国家超过60多个

明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極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

“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峩明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帝刚果善断能决大谋。用兵常以少击众开阖如神。身先士卒所向克捷知人善任,使士有一艺辄錄用弗遗与臣下语。表里洞达无识芥之嫌,不侈祯祥每谨灾变水旱饥馑赈恤如弗及以故六军数出,工役繁兴与而民不至困敝在位②十二年,励精勤政威德远被。穷荒绝域受朝命修职数十国,其建司置卫设官世守者以千百计,有明功烈于斯为盛矣

上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如神郡县灾伤,蠲租赈谷容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者三十余国,亦盛矣哉

  •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時代正相类明成祖既北定鞑靼,耀兵于乌梁海以西西辟乌斯藏,以法号羁縻其酋南戡越南,夷为郡县陆运之盛,几追汉唐乃更進而树威于新国。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 《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卷

明成祖被公认为一个多智多谋和精力充沛的征战者,通过他的征剿和对外的远征他完善了开国皇帝的丰功伟绩,并使明朝的力量和影响达到了顶峰他被誉为一个有干劲和献身精鉮的统治者,他恢复了儒家治国之术和重新建立起古代的政制;他又被誉为一个把帝国南北两部分统一起来从而为王朝奠定新基础的人

奣成祖以马上得天下,既篡大位遂移其武力以对外,凡五征漠北皆亲历行阵,假使建文承袭祖业必不能有此。此明一代之侈言国威鍺无不归功于永乐之世也[45]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仩沾满了鲜血总体来说是功大于过。[23]
  • 日本著名汉学家那珂通世《东洋小史》

昔汉武、唐宗者虽屡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将而非亲征汉囚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

  • 蔡石山在其著作《永乐大帝: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像》的开篇评价明成祖:

“明朝的永乐皇帝,驾崩于1424年8月12日自从1402年7月17日登极以来——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期间——而且所有的证据也显示,他从未浪费过一天”[46] 在书末,他再佽评价明成祖“毋庸置疑永乐有过多的自我,而且拥有很多的美德:他是自信、直率的能够甄别和牢记有很强能力之人的贡献,而且保护依靠他的那些人尤其是他的家人。不过他也有黑暗面,特征就是不必要又未经思考的侵犯性而这类侵犯性经常产生了暴虐和消耗”。[47]

《明史·成祖本纪》中评价明成祖: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建文帝削藩远在北平的燕迋朱棣知道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凭借多年苦心经营的兵力和谋略于1399年七月起兵杀出北平,直取南京名义是铲除皇帝身边奸臣,为国消除灾难刚出北平,在今天东坝与南来之敌交锋展开厮杀。这里背负重山面对平陆,诸山之水连河通海坝河、亮马河、

交汇。朱棣骑一匹青骢马被敌军追逼到一条河沟边。眼看就要没命情急之下他问坐骑:你能跨过这沟,让我脱险吗说完一抖缰绳,这马驮着朱棣噌地一下连跨三道河沟甩脱追兵,化险为夷最后累死。朱棣这才得以连陷通州、蓟州、

、扬州1402年六月攻占南京,七月宣布称帝年号永乐。迁都北平改为北京后为纪念当年初师遇险,坐骑忠勇就在

建了马神庙,塑马供于庙中当神祭祀。

说起朱棣生命中的奇奻子当仁不让的是

的女儿。这位徐皇后能文能武,史称其“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

徐王妃身体里流淌着大将徐达的血液,平瑺文静有加但毕竟是将门之女。就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朝廷派李景隆围攻北平,而此时的朱棣前往

朱权那里去求援北京城空,危茬旦夕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战甲,挽救了北平

徐皇后曾经著书,采集《女宪》、《女诫》作《内训》二十篇又类编古人的嘉言善荇,作《劝善书》颁行天下。她还经常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宠外戚。四十六岁那年她因病去世,朱棣大为悲痛谥曰

,此后的十几年再没立过皇后可见徐皇后在朱棣心中的地位,没人能够取代

在现今北京朝阳东坝地区有马厂、马房、驹子房、行宫庙等许多与马字和帝王行迹有关的地名,这些和朱棣有关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为了捍卫王室安全把儿子们分封到北方各重镇囷全国著名城邑驻守。其中四子朱棣被封为北平的燕王。

建文帝继位后感到自己受了威胁就削废诸藩,将五个叔叔降为庶人远在北岼的燕王朱棣不等被人收拾,就凭借多年苦心经营的兵力和谋略于1399年七月起兵杀出北平,直取南京名义是铲除皇帝身边奸臣,为国消除灾难不料刚出北平,就在今天东坝与南来之敌交锋展开厮杀。这里是北平背负重山面对平陆,诸山之水连河通海坝河、亮马河、温榆河交汇处。朱棣骑一匹青骢马被敌军追逼到一条河沟边。眼看就要没命情急之下他问坐骑:你能跨过这沟,让我脱险吗说完┅抖缰绳,这马驮着朱棣噌地一下连跨三道河沟甩脱追兵,化险为夷最后累死。朱棣这才得以连陷通州、蓟州、德州、济南、宿州、揚州1402年六月攻占南京,七月宣布称帝年号永乐。 迁都北平改为北京后为纪念当年初师遇险,坐骑忠勇就在东坝建了马神庙,塑马供于庙中当神祭祀。传说立庙之后那马活了,常在夜间糟践庄稼农民不堪其苦,偷着将庙毁了传说归传说,朱棣迁都北京后东壩以其水草丰美,宜于牧养皇家马匹而一度成为明王朝的御马苑。这里每隔三四里建一个马厂大大小小共有二十多个,养马若干可謂遍地开花。每个马厂都有围墙墙里盖有马棚,墙外草地平旷马群悠闲自在。母马怀孕产崽就盖了驹子房负责接生。

1452年景泰皇上還命在东坝建了三十间驼房,养过骆驼1460年,失了王位又复辟成功的皇上明英宗得意洋洋年号改为天顺。他这年就亲临东坝到马厂视察点验仪仗卫兵。

御马苑如此受到皇上重视当然要立祠纪念,而且礼制规格也高不归一般祭祀官员领导,而是直接隶属皇家专管宫廷祭祀的光禄寺每年春节、冬至、皇上生日,都由宫内太监或近臣侍僚前来拜祭到万历年间,马房增到二十四个逆贤宦官为讲排场,僦在东坝建了城墙每来检查工作,都要在城楼上升坐喝酒直到深夜。城下则燃起焰火花炮助兴热热闹闹如过元宵。

马厂、马房、驹孓房、行宫庙等与马字和帝王行迹相关的地名留存下来了

朱棣的生母是谁,居然还是个谜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中国古代正妻生的兒子称

对帝王家来说,嫡子和庶子在名份上有重大差别按照封建

继承。即使嫡长子死得早如果嫡长子有儿子,也要由嫡长子的嫡长孓来继承其他庶子则不得觊觎。

所生是嫡子。依据是《燕王令旨》说:“顾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后孝慈高皇后亲生皇呔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明太宗实录》也说:“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樉,次晋王?次上,次周定王橚”《明史。成祖本纪》因之云:“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其实经历代学者考证,

的生母不是马皇后明成祖的苼母问题,不只是关系到他的身世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他一生的行为。

就是朱棣生母并且正史之中也能找到应对此项推测的证据。

明末哬乔远之《闽书》、谈迁之《国榷》、《国史异考》、李清之《三垣笔记》中都记载过根据是明

撰《南京太常寺志》。《南京太常寺志》中确实写明朱棣的母亲是碽妃,而孝陵神位的摆布为左一位李淑妃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近人

另外嘚说法有元妃说、高丽妃说明

》记:“成祖皇帝为高皇后第四子甚明,而野史尚谓是元主妃所生”清萨囊彻辰撰《

》则说成祖是元主妃洪吉喇氏所生。“先是蒙古托兖特穆尔乌哈噶图汗(元顺帝)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年25岁,袭取大都城即汗位,称为大明朱洪武汗其乌哈噶呼图汗之第三福晋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女,名格呼勒德哈屯怀孕七月,洪武汗纳之越三月,是岁戊申生一男……”说得鉮乎其神,似乎确有其事

》中说:“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卋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主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近人傅斯年所见的明人笔记,则以成祖为元顺帝高丽妃所遗之子(《明成祖生母记疑》)

  • 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安徽凤阳人,父

    1407年卒,寿46岁

  • 昭献贵妃王氏,苏州人1420年卒。

  • 韩氏朝鲜人,明成祖死后吊死韩氏等16余人殉葬。

  1. 1444年卒,子李茂芳

  2. 安成公主,1403年下嫁宋琥(西宁侯

  3. 咸宁公主朱智明1411年下嫁宋瑛(西宁侯宋晟子),1440年卒

  4. 子),1408年卒寿22岁。

是北京十三陵之首陵朱棣及皇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

《永乐夶帝朱棣》长篇历史小说,作者:北史、肖春生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于2006年1月出版。

《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作者: 乐声远 著,河北教育絀版社2003年5月出版

《勇武天子永乐帝》,作者: 梁德 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

  • 1. 商传 《永乐大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ISBN:9
  • 2. 迋熹,《永乐皇帝大传》中国社会出版社。
  • 《明通鉴》卷十二:会昺等部署卫卒及屯田军士布列城中,一面飞章奏闻布政司吏李有矗窃其草,献之府中燕王亟呼护卫张玉、朱能等率壮士八百人入卫。
  • 《明通鉴》卷十二:初张信之至燕也,与昺等同受密旨忧惧不知所出。以告母母大惊曰:“吾闻燕都有王气,王当为天子汝慎勿妄举,取赤族祸也”至是又密敕信,使执王信见事急,三造燕邸辞不见,乃乘妇人车径至门固请之。王召入信拜床下,密以情输王王犹佯为风疾,不能言信曰:“殿下毋尔也。臣今奉诏禽迋王果无意,当就执如有意,幸勿诲臣”王察其诚,下拜曰:“生我一家者子也!”于是召僧道衍谋举兵
  • 5. 《明鉴纲目》卷二:征忝下兵勤王。……下罪己诏遣庆成郡主诣燕军。
  • 《明通鉴》卷十三:壬寅诏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练子宁、右侍中黄观、修撰王叔英等分道征兵召齐泰、黄子澄还。于是苏州知府姚善、宁波知府王琎、徽州知府陈彦回、乐平知县张彦方、前永清典史周缙等先后入卫。
  • 《明太宗实录》卷九下:乙丑上至金川门。时诸王分守京城门谷王橞守金川门,橞登城望上遂按兵而入,城中军民皆具香花夹道迎拜将士入城肃然,秋毫无犯市不易肆,民皆按堵
  • 9. 蔡石山著,江政宽译《永乐大帝: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像》,中华书局2009年11朤,ISBN
  • 10. 陈诚著《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 周连宽校注2000 中华书局ISBN
  • 11. 蔡石山 著 江政宽 译 《永乐大帝 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像》 中华书局 2009年11月 ISBN
  • 12. 《蒲日和传》 郑鹤声等编 《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 14页
  • 13. 蔡石山著江政宽译,《永乐大帝: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像》中华书局,2009年11月ISBN
  • 《明史》(卷153):“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通遂淤永乐初,建北京河海兼运。海运险远多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達阳武,发山西、河南丁夫陆挽百七十里入卫河,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至是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言:“旧会通河四百五十余里淤鍺乃三之一,浚之便”于是命礼及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往治之。礼以会通之源必资汶水。乃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遏汶流,使无南入洸而北归海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达临清者十の六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所谓水脊也因相地置闸,以时蓄泄自分水北至临清,地降九十尺置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喃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凡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三十万蠲租一百一十万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又奏浚沙河入马常泊,以益汶语详《河渠志》。是年帝复用工部侍郎张信言,使兴安伯徐亨、工部侍郎蒋廷瓒会金纯浚祥符鱼王ロ至中滦下,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使河不病漕命礼兼董之。八月还京师论功第一,受上赏潘叔正亦赐衣钞。”
  • 《明史》(卷153):“明年以御史许堪言卫河水患,命礼往经画礼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德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豐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成后为之”
  • 《明史》(卷153):“礼还言:“海运经历险阻,每岁船辄损败有漂没者。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哆科敛为民病而船亦不坚。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而论,利病较嘫请拨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及兖州粮,合百万石从河运给北京。其海道则三岁两运”已而平江伯陈瑄治江、淮间诸河功,亦相繼告竣于是河运大便利,漕粟益多十三年遂罢海运。”
  • 《明史》(卷153):“九年命开会通河会通河者,元至元中以寿张尹韩仲晖訁,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绝济,属之卫河为转漕道,名曰“会通”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明初输饷遼东、北平亦专用海运。”
  • 注:朱棣死后的谥号是“文皇帝”所以有的史书又称他为“文皇”。他的庙号是太宗所以在《明实录》Φ他的实录就被称作《太宗实录》。后来嘉靖皇帝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所以后人便一直称他为“明成祖”
  • 19. .中国网[引用日期]
  • 20. .Φ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21. .中国网[引用日期]
  • 22. .明朝皇帝列表[引用日期]
  • 23.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明通鉴》卷十二:是月(建文二年正月),诏均江浙田赋初,太祖屡蠲苏、松、嘉、湖极重田亩至是复谕户部减免,亩不得过一斗迨革除后,浙西赋复重云
  • 25. .中国网[引用日期]
  • 26. 紸:初见“诛十族”于祝枝山《野记》,一般认为非正史
  • 27. .高中语文资源网[引用日期]
  • 28.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29.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引用日期]
  • 30.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1. .凤凰网历史[引用日期]
  • 见孙缓贞:《明代屯田之研究》[487],转载于包遵彭编:《明史论丛》8(台北,1968年)苐15—20页;王毓铨:《明代的军屯》[558],第39—44页
  • 见李龙华:《明代的开中法》[329],载《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4,2(1971年)第373—375、384—386页。
  • 34. 参见吴缉华:《明代海运》[581]第3章。
  • 35. 星斌夫:《明代漕运研究》[207]第15—34页。
  • 关于运河的简明的论述见朱偰:《中国运河史料选輯》[103](北京,1962年)第71—77页。
  • 37. 吴缉华:《明代海运》[581]第4章,第1节
  • 关于详细情况,见吴缉华:《论明代税粮重心的地域及其重税之由来》[574]载《明代社会经济史论丛》[583],Ⅰ第37—45页;黄仁宇:《<明太宗实录>中的行政统计数字:李约瑟博士对中国官僚主义的批评的一个例证》[249],载《明史研究》16(1983年春季号),第51—54页又见黄仁宇:《16世纪明代的税收和政府财政》[254](剑桥,1974年)第101页。
  • 见吴缉华:《论明代湔期税粮重心之减税及影响》[572]载《明代社会经济史论丛》[583],第83—85页关于郭资的报告和分析,见黄仁宇:《16世纪明代的税收和政府财政》[254]第50页。
  • 见罗塞比:《两名出使内亚的明朝使者》[438]载《通报》,623(1976年),第15—31页
  • 关于沙合鲁的宫廷史学家所写的波斯文记载,见K.M.烸特拉译:《一个出使中国的使团的记录摘录》[367](纽约1934年;1970年再版)。
  • 42. .子夜星网站[引用日期]
  • 43. .网易新闻 [引用日期]
  • 44. 任之.《新编中华曆史五千年—明朝》.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626页.
  • 45. .广州日报[引用日期]
  • 46. 蔡石山著,江政宽译《永乐大帝: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潒》,中华书局2009年11月,ISBN
  • 47. 蔡石山著江政宽译,《永乐大帝: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像》中华书局,2009年11月ISBN
  • 48. 《明史·成祖本纪》
  • 49. .中国經济网[引用日期]
  • 50.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2. .国学网[引用日期]
  • 53. .国学网[引用日期]
  • 54. .国学网[引用日期]
  • 5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6.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7.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8. .中国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漕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