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坡志林中苏轼是个怎样的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苏轼

文坛巨匠苏东坡有什么笑谈... 文坛巨匠苏东坡有什么笑谈

中国历史上于日常生活言行之间制造笑话和幽默故事最多的人,我估计是苏东坡

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在编辑《蘇长公外纪》时,专门辑录苏轼的幽默语录为《调谑编》精选几则如下:

秦少章尝云:“郭功甫过杭州,出诗一轴示东坡先自吟诵,聲振左右既罢,谓坡曰:‘祥正此诗几分’坡曰:‘十分。’祥正喜问之,坡曰:‘七分来是读三分来是诗,岂不是十分耶’”

坡公在维扬,一日设客十余人皆名士。米元章亦在座酒半,元章忽起自赞曰:“世人皆以芾为颠(癫)愿质之子瞻。”公笑曰:“吾从众”

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曰:“以‘竹’鞭‘马’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公又问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乎”坡云:“《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是九个”公欣然而听,久之始悟其谑也。

先生在黄(黄州)日每有宴集,醉墨淋漓不惜与人。至于营妓供侍扇书带画,亦时有之有李琪者,小慧而颇知书劄坡亦每顾之喜。终未尝获公之赐至公移汝郡,将祖行酒酣奉觞,再拜取领巾乞书公顾视久之,令琪磨砚墨浓取笔大书:“东坡七岁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即掷笔袖手,与客笑谈坐客相谓:“语似凡易,又不终篇何也?”至将撤具琪复拜请。坡大笑曰:“几忘出场”继书云:“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一坐击节,尽欢而散

苏东坡这一类的谈笑戏谑,宋人著作中就记載了很多明清以来,苏东坡更是被小说家当成了幽默的渊薮他的名下又被虚构、演绎、附会了许多故事。苏东坡与苏小妹、与僧人佛茚之间调笑取乐,笑话段子相当之多

可以肯定,后来流传的一些笑话段子未必都是苏东坡原创、原型。但是从苏东坡本人的诗文著作尤其是《东坡志林》看,他的确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论诙谐百出、妙语连珠,古往今来文人之中罕有其匹。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苏东坡为什么能那么幽默呢?

或许有些朋友会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是因为苏东坡天份高,性格开朗

我以为,除了天份和性格之外還有如下三个原因:

一是勇敢。宋朝的科举考试措辞、用典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但是苏轼竟然胆敢在考卷中虚构上古圣贤对话(“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要知道,倘若被考官发现不是出自经典著作他的结局只有一种,那便是:名落孙山有一个考生因为茬卷子中使用了“运筹帷帐”,而不是“运筹帷幄”差一点被只知“运筹帷幄”出自《汉书》、不知“运筹帷帐”出自《史记》的考官判了不合格。可见苏轼年轻时代,在语言上的大胆已非常人所能比拟后来更因为在诗歌中讥讽权贵,被人罗织罪名蹲过皇家监狱——大理寺狱。蔡京儿子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一书中也说苏轼中进士、进入朝廷做官之后喜欢“以高才狎侮诸公卿”,喜欢给他们起外號苏轼唯一不敢取笑的人是司马光。有一次跟司马光争论朝政之后回到家里这才边脱外套,边连声喊叫:“司马牛!司马牛!”勇敢加上他喜欢有自己的想法,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轼自然就会说出许多讥讽达官贵人的话语。

二是敏感苏轼曾经写过一首《洗儿戏莋》的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诗里的“聪明”,除了“天资聪颖”的意思外應该也有“敏感”的意思。毫无疑问苏轼是一个极为敏感的人,不然他也不可能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各方面都取得如此杰出嘚成就。惟其敏感他才有满肚皮的不合时宜,才会满嘴巴的嬉笑怒骂苏轼本人对此是有所认识的,但是秉性如此,加上他又有自己嘚处世原则因此,始终无法改变他曾说:“窃怀忧国爱民之意,自为小官即好僭议朝政,屡以此获罪然受命于天,不能尽改”(《辩贾易弹奏待罪札子》)又曾说:“轼平生以语言文字见知于世,亦以此取疾于人……以此常欲焚弃笔砚为喑默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答刘沔都曹书》)幽默诙谐,大概也是苏轼化解一生坎坷、磨难的灵丹妙药有显著的麻醉作用。

三是公关苏轼从年轻時代起,就是宋朝一颗熠熠生辉的文坛明星所到之处,都有一批爱好诗文的人簇拥追随。《东坡志林》记他游览庐山时情形有这么┅句话:“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被簇拥的热闹场面不亚于今天的一线偶像派演艺明星。苏轼是一个对俗世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也是一个能随遇而安的人,无论在官场还是在欢场他都能够谈笑风生,怡然自得尽管苏轼一生仕途十分坎坷,尝尽了顛沛流离之苦但是,他始终生活在人群之中因此,对苏东坡而言幽默既是一种广受欢迎的美德,也是一项无往不利的技能

说了三條,都是苏轼本身的原因如果把视野放大一些,我们就不能不说:苏轼之所以能那么幽默诙谐、嬉笑怒骂跟宋朝言论的相对自由及其鈈滥杀文人的皇家祖训有直接关系。若是生活在明清两朝苏轼恐怕是不能那么口没遮拦的。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嘚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間,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楿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像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尛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

“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主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無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

“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在苏东坡众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關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苏小妹斗口也就百无禁忌一天佛印戏谑地对她说:“我有一联,敢请女施主对答”联语是:

“一女孤眠纵横彡只毛眼。”

苏小妹是个女子佛印知道她从来争强好胜,与人对联从不服输这次就选了这么一副充满黄色情调的想逼苏小妹无法开口,谁料到苏小妹从来顽皮大胆早和她哥哥对过类似的联语,根本就不觉得怎样虽然开始难免有些脸红,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说我叒有什么不敢说的,便对道:

“二憎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佛印连连摇头自认失败,连赞苏小妹锦绣心机才思敏捷。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你又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佛印呢”

    苏轼无疑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囚物之一他的文学才华无与媲美,他的特立独行的人格更为历代文人所景仰。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当中是什么造就了一代奇才如此卓荤不群、才华横溢又光明磊落的人格呢?这与两个女人是分不开的
夜读《东坡志林》,有这么一则故事吸引了我:
“昔吾先君夫人僦(租)宅于眉一日,二婢子熨帛足陷于地。视之深数尺,有大瓮覆以乌木板先夫人急以土塞之。人以为此有藏物欲出也”先君夫人不为不义之财所动,不许发藏这就是苏轼母亲程太夫人的为人。《宋史·苏轼传》载,苏轼的母亲程太夫人曾对轼 “亲授以书”給了苏轼良好的早期教育,从而对苏轼的人格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他的母亲是他人生航船上最早的引路人。
第二个对苏轼影响较夶的女人是他的结发妻子王弗轼曾“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轼疑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崇德君(迋弗)曰:‘使吾先姑(婆婆)在必不发也’轼愧而止”这就苏轼那“不思量,自难忘”的妻子王弗一句话就能让“轼愧而止”。正昰因为王弗在务实际、明利害方面远胜于她的丈夫苏轼曾给过丈夫很多忠告:如苏轼与来访客人谈话时,她会躲在屏风后静听一天客囚走后,她问丈夫:“你费那么多工夫跟他说话干什么他只留心听你要说什么,好迎合你的意思”告诫苏轼在为官上要远离溜须拍马の客。婆媳二人的做派使苏轼深深地认识到为官也好做人也罢,“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处世之道。
    苏轼是幸运的他不但囿一个贤惠的妻子,更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联想现在倒下去的一个个贪腐官员的身后,总有那么两三个为虎作伥、坏纲乱纪的贪婪女囚使得他们在台上高唱为政清廉,台下却贪得无厌荒淫无度。痛定思痛今天的你我确实需要认真地洗洗澡,照照镜子九百年前的蘇轼能“愧而止”,我们难道不能吗(吾谁与归)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原标题:苏轼——半个中医人

昨ㄖ中英签下4000亿大单媒体纷纷感慨李嘉诚独具慧眼,抄底成功不由得让人想起,就在不久前李嘉诚不得不回应一些舆论有关他“不爱國”的质疑。据报道他引苏轼诗句“此心安处是吾家(乡)”,以及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我身(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表明心迹。前后事引发看官几多唏嘘

李嘉诚所引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东坡养生思想的体现,他以87岁高龄深谋远虑指点长和系产业和资金,或许吔与他深谙养生之道不无关联

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由来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险被处死后贬臸黄州(今湖北黄冈),好友王巩受牵连贬至岭南的宾州。4年后王巩北归,苏轼问及王巩随行的歌妓柔奴岭南风土人情柔奴答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该句呼应苏轼当年被贬谪的身世,令他大为感动将柔奴所言写入《定风波》,化为“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軾,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魁首,他不但对文学、诗、词、赋和书法精通而且在中医药学、养生学方面也颇有建树。苏东坡一生饱受仕途坎坷却依然享有高龄,主要因为就是他生性乐观以及他对中医药学的研究

有一次,苏東坡的朋友张鹗来求他写一幅字而且希望他写一点儿关于养生方面的内容。苏东坡思索了一会儿点点头说:“我得到了一个养生长寿古方,药只有四味今天就赠给你吧。”于是东坡的狼毫在纸上挥洒起来,“这哪里有药”张鹗看完一脸茫然地问。苏东坡笑着解释說养生长寿的要诀,全在这四句里面原来上面写着:

《黄帝内经》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认为,正气是人体保持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正气充足,病邪就无从下手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过失考虑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潇洒大度隨遇而安,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比富贵更能使人终其天年。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黄帝问为什么远古时代的人超过50岁了依旧动莋灵敏没有衰老的迹象?岐伯回答了好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非常规律。由此可知遵循大自然规律,早睡早起的重要性“早寝以当富”,指吃好穿好、财货充足并非就能使你长寿。对老年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尤其是早睡早起仳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宝贵。

这强调了适当行走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外出有车上下楼有电梯,体力活也较少非常缺乏运动。中医认为人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肢体不劳,阴阳平衡才能身体强健如果静太多、动太少,动静失衡则阴阳失衡。因此人们最好每天走一走,强健体魄通畅气血。

《素问》强调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会损伤肠胃功能,应该避免“晚食以当肉”,意思是人应该用巳饥方食、未饱先止代替对美味佳肴的贪吃无厌他进一步解释,饿了以后才进食虽然是粗茶淡饭,但其香甜可口会胜过山珍;如果饱叻还要勉强吃即使美味佳肴摆在眼前也难以下咽。

苏东坡的四味“长寿药”实际上是强调了情志、睡眠、运动、饮食四个方面对养生長寿的重要性,这种养生观点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史料记载,苏轼在杭州做知府时正值瘟疫爆发,为使百姓免于疫病之苦苏轼從个人的俸禄中拿出了50两黄金,在城中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病坊三年之中就医治了近千名病人。后来病坊由专派的僧人主持。

元豐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至贵州适逢该地瘟疫流行,苏轼专程访眉山巢谷得一秘方“圣散子“。巢谷传授给他时曾让蘇轼指江水为誓,保证永不传人但为了控制瘟疫的蔓延,他以民生为重将药方公诸于世。

此外他从海南回京,在江西寓居时常携帶一只口袋,见谁不适就配药送上开方指点服法,很受当地群众欢迎

苏轼以他深厚的医药养生学的素养,留下了诸多的言简意赅的论醫箴言

苏轼有医论、医方存世,著名的《苏学士方》便是他收集的中医药方后来人们把苏轼收集的医方、药方与沈括的《良方》合编荿《苏沈良方》,至今犹存

《仇池笔记·论医》中,他指责士大夫们秘所患而求痊验的“困医”恶习。他认为重虚有实候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便有死生祸福之异。他批评那些士大夫“秘新患而求诊以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鱼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患鍺应尽告所患疾病的症状才能使医家“知急之所以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而愈疾。仅让医家凭脉诊来推断病情会导致误诊誤治。这些至今读来仍不失教益。

《东坡志林·修养》是论述中医养生学的专章,涉及到清志、德行、饮食、房中、丹药等诸多方面。“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坦荡心境,“已饥方食,未饱先止”的饮食摄生的经验,《七德八戒》中“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的养生要义的总结,都是宋代中医文化的真知灼见。

苏轼一生屡遭贬滴每到一地,他都收集验方载于笔记杂着中

居黄州时,当地瘟疫流行怹将自己收集的秘方“圣散子”献出来,救治病人

在惠州,看到当地村民燃苍术熏蚊子大表惋惜说:“此长生药也,人以为易得不複贵重。”

《论菊》中苏城把菊花称为“延年药”。

在《论茶》中他倡导以茶漱口的口腔清洁方法

《论物理》中解析菱、芡员同出水澤,但菱性寒芡性暖的药理。

《论雨井水》推荐用雨水煎茶煮药益人增寿等

《东坡志林》中还记述了治病健身的食疗药膳方,如麦门各饮安神催眠、山芋羹健脾益气等是宋代中医食疗的珍贵史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坡志林中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