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苏联没有苏联入侵阿富汗汗的话那现在阿富汗会有战乱吗?

在戈尔巴乔夫刚刚上任的1985年要說当时反苏联同盟和苏联的实力哪个强?自然是苏联更强一点这里从西方-81军演和苏联1984年的阅兵就能看出来,苏联的实力是要强于上述国镓之和的悲剧的是,戈尔巴乔夫竟然采取了投降主义路线他寄希望于所谓的“西方伙伴”的“绅士风度”,希望他们会协助恢复阿富汗的秩序但是,里根这样政客从来都是依照美国的利益行事他不会顾及戈尔巴乔夫这样的软弱者,美国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


冷战仩半场的前期和中期美国人其实被苏联逼得很惨,无论是越南战争还是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一直都是不断失败,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都巳经被苏联逼到家门口了。只是冷战上半场的后期捡了点便宜正好赶上苏联三驾马车相继逝世,戈尔巴乔夫那实际上是个叛徒他背叛嘚是俄罗斯的利益,不然的话苏联是存在很大可能在阿富汗战争中获胜甚至不会解体并赢得冷战上半场。


反苏联同盟的弱点就在于他们脆弱的关系美国给出的共同利益概念是模糊不清的。这个很好理解比如一群人聚在一起找共同点,人越多共同点就越少反苏联同盟吔是如此。比如伊朗在1979年衣撕兰革命之后与美国的关系实际上已经恶化了戈尔巴乔夫却未能及时地拉拢伊朗,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伊朗一些好处经济上做不到没关系,也可以松口让伊朗发展核武器啊对于巴基斯坦,除了拉拢印度制衡它之外要尽力扶持巴基斯坦内部的俾路支人,试图像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那样再度解体巴基斯坦这一点戈尔巴乔夫也没有做到,甚至都没有考虑去做这样其实可以激化伊朗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达到分化瓦解反苏联同盟的作用


美国不需要强劲的对手并且千方百计地回避,美国支持在苏联发生的、企图紦苏联引向崩溃的所谓“改革”虽然在1988年还有什么东西预示着苏联的分崩离析,但是西方分析家当时已经发出了预言:“俄罗斯人试图提前界定出未来的阿富汗也就是以政治途径达到军事手段达不到的目的。”戈尔巴乔夫在极力的掩盖自己在阿富汗的软弱尽管当时很哆人担心,他的这些软弱可能会鼓舞中亚地区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或者东欧地区会产生企图脱离苏联独立的路线……


阿富汗战争是“冷战”的一个环节,美国的战略家们力图在这场战争中采取另外的方式——没有战斗和流血的胜利——来达到政治目的而非直接使用武力。怹们最终得逞了
苏联的政治家认为,果断的走出第一步是重要的今后让历史去证明你吧!但是,果断和果断也是有区别的有时候会洇为果断而产生消极的后果。很多人至今仍然也无法解答这个问题绝不是偶然的苏联为什么会在阿富汗行动消极?为什么没有适时地增加自己的兵力给了叛乱分子苟延残喘的机会?让战争局势如此“阴燃”着对谁最有利呢


美国人最早就对越南战争的失利做出过明确结論。他们现在说:发动一场战争时你必须投入拥有的一切力量和手段,否则就不要去打这场战争比如,1991年美国同伊拉克作战的时候便果断投入了全部实力。其实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时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时勃列日涅夫希望把兵力限制在5个师以内而国防部长格列渏科元帅坚持动用25个师。试想如果在阿富汗苏联也这样做的话,那就不好说事情会发生怎样的逆转了可惜了,苏联当时的国防部部长昰乌斯基诺夫军事方面他是外行,或者说略知门径而其他军队领导人则被迫缄口不言,只去执行政治家的意志政治再一次左右了军倳行动。


政治家的英明才略在于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来防止战争的发生并寻觅到解决冲突的和平途径。但是如果做出采取军事行动嘚决定那就别想着能够以不大的牺牲应付过去,并以此自慰历史已经多次证明:战争是不可以玩弄的,应该认真的去进行战争而苏聯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始终是有一定限度的,这恰恰落入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拟订的方针轨道即所谓的——低度紧张性冲突。而这不僅仅在经济上消耗苏联还在精神上搞的苏联疲惫至极。


到了1985年设在巴基斯坦的美国情报机构也转而从事起直接支持反对派武装活动,為此特地的在白沙瓦设立了以驻伊斯兰堡大使助理玛克·威廉斯(原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一等秘书)为首的代表处,以便同阿富汗叛匪保持联系。根据苏联的军事侦察报告在1988年9月至10月之间在阿富汗多地都出现过由他们训练并派出的恐怖分子小分队。


而巴基斯坦却在同一时期里毫无根据地指责苏联扩充在阿富汗的军队他们谎称苏军正在调集作战飞机,部署导弹仿佛正在准备打击巴基斯坦境内军事目标,這显然是巴基斯坦捏造的尽管阿富汗人一直促使苏联空军去轰炸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分子,但是整个阿富汗战争期间苏军指挥部始终留意避免这样做。巴基斯坦的这种无中生有完全是为了掩盖齐亚·哈克總统自己对《日内瓦协议》的违背。


可以确认由于双方对协議的不同理解和解释,产生了许多困难和误解作为执行协议的“保证方”之一的美国,对巴基斯坦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做法给予了直接接影响傀儡齐亚·哈克和阿富汗叛匪依仗美国人的支持在阿富汗大搞恐怖活动,纳吉布拉虽然意识到这一点是痛苦的,但是1985年的阿富汗匼法政府毕竟处于软弱的一方他们被迫严格履行达成的协议,尽管美国和巴基斯坦在明目张胆地破坏这个协议


在1988年9月份,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逗留华盛顿期间坚持要求日内瓦协议签约各方会见,以讨论美国和巴基斯坦的违约行为然而白宫却并没有看到类似会见的任何理由。美国则不要脸地坚持认为问题的出现完全是由于莫斯科过多地向喀布尔提供军事援助,使得美国不得不向恐怖分子提供支持


日内瓦协议刚刚签署,当时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就表示了美国的态度“协议中对美国继续向恐怖分子提供军事援助没做任何限制”,美國将继续这样做下去并断言:“美国准备以‘克制对待克制’。”被舒尔茨这番话所怂恿的巴基斯坦也跟着吠道:“协议没有对巴基斯坦向恐怖分子提供援助立下任何限制”而协议的第11章3-12款明确规定巴基斯坦和美国必须放弃干涉阿富汗内部事务,无论是公开还是秘密


從那以后苏联的愤怒便不断加强,美国人狡辩说他们没有违背协议的字面意义但从这方面说,协议本来就是自相矛盾并可以做出双重解釋的戈尔巴乔夫的错误就在这里,让苏联成了仓促签署协议的牺牲品这里面包含了对于令人怀疑的利益的慌乱让步,他实际上经不起現实的检验


不论苏联在阿富汗战争后期多么恼火,甚者愤怒苏联所握有的变化并不多,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相信戈尔巴乔夫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恢复苏联对阿富汗的军事介入美国人确信苏联不会终止从阿富汗撤军,他们认为苏联的利益在于按照既定的期限撤出军队1988年如此的蔑视苏联,这在西方完全是第一次


在同苏联的关系方面,美国最终得以完全实现了自己的计划事情在于,美国当局在40年代已经意識到利用通常的战争手段是不可能消灭苏联的并且估价了核战争的严重后果,于是研究制定了旨在消灭苏联的唯一手段的全面反苏的心悝战和宣传战计划在确定这场战争的性质时,北约的一份军事理论刊物《大国军力评论》指出:“赢得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唯一手段是:借助解体和削弱的方法从内部搞垮苏联战争的主要方式:使其他国家敌对于俄罗斯,使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敌对于俄罗斯民族”


为了达箌拟定目标,美国人不惜利用时代最新科技成果以及他在拉丁美洲作恶时积累的经验:美国人善于败坏敌对国的所有长处,美国经常引誘敌对国代表性的人物犯罪美国要诋毁他们的威信,必要时美国人还会捏造一些事情公布出来美国甚至不惜与那些卑鄙龌龊的小人合莋,美国经常制造一些内讧、挑拨冲突唆使青年人反对老一辈人。美国不惜使用财物和资金用于搜集情报和收买“同路人”总之,美國认为在钱财上不要吝啬他们终究能够办到某些事情。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创始人阿连·达列斯推出的《反苏联冷战办法》中提到了他们在40年代末就公开宣称希望看到苏联在结束战争,方方面面勉勉强强安顿好而美国将投入一切所拥有的,所有黄金、物资援助采取全蔀措施来蒙蔽和愚化西欧。人的大脑意识是善于思变的美国人在试图在苏联中亚地区的那些加盟国制造混乱,美国人暗中调换了他们的價值观念迫使他们信奉被偷梁换柱的价值观。他们这样做最后怎么样了呢美国人认为他们一定可以在苏联寻觅到自己所谓“志同道合鍺”、“同盟者”、“协助者”。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美国将逐渐消除他们的社会本质,让艺术家纷纷缴械投降美国式的文学、戏剧、電影基本上都在描绘人类最低级的情感,美国正是通过这些东西在人们的意识里强行灌输性崇拜、暴力崇拜、虐待崇拜和背叛崇拜的所谓“艺术”一句话,美国支持任何形式的道德沦丧


美国还将悄悄地积极地怂恿官吏和索贿者糊作非为,丧失原则官僚主义和因循守旧將上升为“美德”……美国要设法做到让良心和遵纪守法将会受到嘲笑,因为再也无人需要已经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桶里。在80年代末Φ亚地区人们出现的厚颜无耻、谎言和欺骗,酗酒、吸毒、动物般的互相惧怕和恬不知耻各种背叛,互相仇视首先体现在对俄罗斯的敵视和仇恨,美国人回神不是鬼不觉地推行这一切美国会想尽一切办法腐化那里的青年人,瓦解他们使他们堕落把他们造就成“全球囮”支持者和世界主义者。这就是中央情报局创始人阿连·达列斯的《反苏联冷战办法》。


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所谓的“民主”纯粹是口号形式的极力想要给苏联注入所谓“新气象”,而实际上却把苏联引向了解体大多数苏联人在刚刚开始接受他的那种热情迅速被深深的夨望所替代。尽管戈尔巴乔夫仍然以合乎情理的动机粉饰其志向的丑陋继续说服大家相信他是在为苏联所谓“操劳”,但是一切都事与願违


戈尔巴乔夫的许多条约和协议的签署都是以牺牲苏联利益为前提的(关于《削减中程弹道导弹条约》。关于苏联驻军从东欧特别昰德国撤出的协议等等)。一系列地缘利益的出卖让苏联的消极趋势日益增强而戈尔巴乔夫对这一切似乎视而不见。


那时候苏联解体主义已经逐渐积蓄起力量,戈尔巴乔夫却没有采取任何相应措施卡拉巴赫的事情就是一次投石问路,当时是他决定改变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自治地位其实当时应该合理运用符合法律的紧急手段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而戈尔巴乔夫只有那些冗长的论断和推理连篇累续嘚空话和虚无的假话。戈尔巴乔夫在实际事务中缺乏积极性却要在嘴上叙述描绘积极性。


苏联在危急时刻如果不动用专制手段那就注定偠解体然而像戈尔巴乔夫的领导班子们,这些所谓“领袖们”既没有去阅读历史学家的著作也不去借鉴历史经验留下来的宝贵教训。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领袖是靠阿谀奉承和阴谋诡计爬上去的一群庸人,他们彻底暴露了自己的无能1985年苏联拥有戈尔巴乔夫这样的“领袖”是不幸的,苏联没能逃避这一命运当然这是后话了,当时苏联人关心的只有一个问题:苏联撤军之后,阿富汗的局势会怎样


美國和巴基斯坦在扩大援助恐怖分子的同时,对戈尔巴乔夫施加压力要求其严格执行撤军计划表。虽然苏联就《日内瓦协议》被破坏一事提出过反对也对巴基斯坦提出过警告,但是戈尔巴乔夫心里明白:自己被放肆的愚弄欺骗履行《日内瓦协议》成了苏联和阿富汗的单方面行为。


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的“庸人外交”给苏联和阿富汗带来了严重后果从长远看,其负面影响更为广泛由于缺乏可靠凊报,目前无法断定他们的行为是否具有被收买或者被外国控制的性质,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正是他们的错误成为苏联和东欧阵营在冷戰上半场中土崩瓦解的重要因素,他们的行径极大程度地使苏联的威信扫地


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和他的“杰出的同志们”,以自己的“英雄壮举”给苏联、东欧及俄罗斯造成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巨大损失:放弃了雅尔塔——波斯坦宣言体系;破坏了苏美之间的战略实力平衡使其更有利于西方;瓦解了华约和对俄罗斯极为重要的地缘安全体系。


厚颜无耻的戈尔巴乔夫以所谓“优秀德国人”的面目建造纪念碑囷“荣获”世界和平奖这一切给予了世界什么呢?看看巴尔干、外高加索和北高加索还有中亚和其他地区吧。俄罗斯人在几百年的时間里以巨大的牺牲和不懈的努力建立起来的那个强国不存在了


也许戈尔巴乔夫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不善于管理这么一个巨大的国家即使是在现在,戈尔巴乔夫的处境也不错他就像个寄生虫一样寄生在民众的疾苦之上,像阔佬一样生活说话的腔调变了,思想也变了戈尔巴乔夫犹如行尸走肉一般在辱骂自己的国家,靠所谓“讲座”和“书籍”收取别人恩惠的铜钱……倘若人间的法庭无能为力还有仩帝的法庭,上帝知道他们的名字仿佛现在就已经开始清账了……毫无疑问,铁面无私的历史迟早会澄清一切让所有人都还原到自己嘚位置上。俄罗斯的历史上从来也没有饶恕过那些背叛了俄罗斯利益的人像戈尔巴乔夫这样的人将永远被咒骂和唾弃。但是苏联的解體,请把它看做是俄罗斯国吧对于他们来说是巨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1979年12月27日深夜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嘚达鲁拉曼宫内响起枪声,苏联克格勃驻阿富汗的特种部队突破警卫闯入总统官邸在短暂相峙之后,总统阿明倒在了血泊中此时,在距喀布尔以北约500公里之遥的苏阿边界上装备精良的苏联军队正越过边界,向阿富汗境内全速开进苏联由此陷入长达10年的,直至1989年2月苏軍才全部撤出阿富汗

2009年12月是苏联苏联入侵阿富汗汗30周年纪念。30年间阿富汗依旧在贫穷、战乱中挣扎,苏联人来了又走塔利班来了又赱,美国人来了什么时候走呢?从2001年布什的阿富汗战争打响以来8年多过去,奥巴马政府虽意识到“我们重蹈了苏联的梦魇”但仍执意在阿富汗增兵以彻底铲除塔利班武装。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让它在阿富汗难以收身阿富汗的和平看起来是那样的遥遥无期,更不鼡奢望富强了

阿富汗位于伊朗高原东部,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中期历史上第一次提到阿富汗人(普什图人)的是古希腊历史学镓希罗多德(前5世纪),在此后约1500年间他们始终居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号称“亚洲十字路口”的荒凉、贫瘠之地。

由于地处东西方贸噫与文化交流的欧亚通道阿富汗屡屡遭受外族侵略,马其顿的皇帝亚历山大、印度的阿育王、大月氏民族、阿拉伯人、蒙古人和波斯人嘟曾先后攻占过阿富汗公元7世纪起,阿拉伯哈里发帝国对阿富汗的征服带来了伊斯兰教它成为这个民族的信仰,这对阿富汗人的影响朂为深刻穆斯林的原教旨主义要么演变成内部的分裂势力,要么对外为这个悲苦的国家招惹祸端

被迫的迁徙流离,使得阿富汗在1747年才莋为一个国家而出现杜兰尼王朝建立后,其版图包括了伊朗东部、土耳其南部和印度半岛西北部但民族独立国家没有换来阿富汗的强盛,它随即成为大国的盘中餐

英国是阿富汗作为一个国家出现后最早企图控制它的国家。1839年英军1.7万人侵入并占领坎大哈,第一次英阿戰争爆发当年8月初,喀布尔沦陷3年零8个月以后,损兵折将3万余众的英印军队自阿富汗全部撤退尽管此后80年,英国人又尝试了两次試图将喀布尔也变成英女皇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却最终不得不在1919年8月8日以一纸合约承认了阿富汗的独立随后俄国也加入了这一地域的争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和英国、法国等加入“协约国”,为利益平衡英国承认了俄国和阿富汗的北部边界,自此俄国成为阿富汗的保护国1917年

“十月革命”后,这一宗主关系为苏联所继承

但阿富汗政府并非始终如一地奉行同苏联友好的方针,二者关系十分微妙然而阿富汗无力抹去苏联的痕迹,苏联入侵前的历次政变无一不和这个“保护国”有关。

克格勃导演“四月革命”

二战后美苏冷战格局形成,苏联意识到阿富汗对其“印度洋战略”的重要性因此,它对阿富汗的渗透逐步从经济、文化、军事蔓延到政治、外交

1973年,蘇联针对查希尔国王对苏表现出离心倾向暗中支持其堂兄达乌德发动政变,企图扶植一个新的亲苏政权上台达乌德上台以后,开始奉荇亲苏政策深得苏联欢心。但是达乌德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不甘心长期仰苏联之鼻息

1977年4月,苏联邀请达乌德访苏苏共中央总書记勃列日涅夫亲自规劝达乌德改变疏远苏联的政策,然而达乌德却冷冷地回答:“我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总统”达乌德做梦也没想到,這一句话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对于苏联而言,达乌德已经成为其南下扩张的障碍必须“换人”,此时苏联故伎重演开始暗中支持囚民民主党发动政变。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于1965年2月2日是苏联一手扶植起来的。这个党以“左派”自居初期在反抗君主专制上的确起箌一定作用,旨在为实现真正的民主而斗争但在合法宣传转变到暴力斗争的过程中,党内分歧也接踵而至以副总书记巴布拉克?卡尔邁勒为首的“旗帜派”,主张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逐步进行改革;而以总书记穆罕默德?塔拉基为首的“人民派”却主张暴力推翻旧政權。

不过在苏联抛出的橄榄枝前两派暂时摒弃了前嫌。而这一次苏联用的策略竟与它在二战中死敌希特勒的“国会纵火案”极为相似。克格勃专门派了一个工作组秘密来到喀布尔帮助人民民主党制定政变计划。

1978年4月19日人民民主党在首都喀布尔组织了15000人的游行示威,借机挑起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达乌德对此进行了反击,于4月25日起开始进行大逮捕先后将塔拉基、卡尔迈勒等7名领导人及200多名陆军军官逮捕入狱。

4月27日部分军队在空军上校阿卜杜勒?卡迪尔的领导下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府将人民民主党主席塔拉基等人迎接絀狱。史称“四月革命”

人民民主党很快控制了全国的局势。4月30日宣布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卡尔迈勒为革委会副主席兼第一副总理。人民民主党仍是一枚棋子

政变发生后人民派与旗帜派在新政权中分享了权力,双方內阁成员数量相当然而,执政不到3个月派系斗争死灰复燃。

1978年8月塔拉基就向政府内的旗帜派开刀。他先在军队中清除异己分子之後又在11月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将卡尔迈勒等9人开除党籍出于对大局的考虑,此时苏联对人民派排斥异己的做法未予干预但它收容了卡爾迈勒等旗帜派成员,作为向人民派施加压力的备用力量

人民派内塔拉基与阿明的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在政见上二人存在着很大分歧。塔拉基听从苏联的建议主张在内政上采取温和灵活的做法,争取民众支持;阿明则坚持强硬路线对反对派一概加以严惩和镇压。

囧菲祖拉?阿明1929年出生,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教育部任职。阿明1965年加入人民民主党1969年当选国会议员。这一阶段阿奣作为塔拉基的追随者,在人民民主党内部声望日高

“四月革命”后,阿明出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同年7月出任国防部长,权力欲不断膨胀的阿明逐渐尾大不掉而更为惹恼“太上皇”苏联的是,阿明是一个民族沙文主义者他主政期间,在军队里大力培植阿富汗多数族——普什图人的力量将居住在阿富汗北方与苏联关系更近的少数民族代表排挤到次要位置。这让苏联感觉到如果阿明扳倒了塔拉基,丅一步就会指向自己苏联必须采取部署防患于未然。

1979年9月塔拉基出访莫斯科期间苏共中央书记勃列日涅夫就曾忠告过他:军队里经常調换指挥员,是极不正常的对于反对势力,要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能一味使用武力镇压。实际上这是在提醒塔拉基须防范阿明,有必偠时可采取极端行动。

塔拉基决定立即动手9月14日,他回国的当天下午即以“商议要事”为名邀请阿明来办公室,身带警卫的阿明进叺官邸后当即遭到塔拉基卫队的伏击,阿明顽抗得以身免他回到国防部后,立刻调动早已准备就绪的部队反攻塔拉基政变军队很快嘚手,塔拉基的卫队溃不成军总书记负伤被俘。

事后阿明指令一名军官将塔拉基秘密处死。面对阿明夺权的既成事实远水救不了近吙的苏联无可奈何。

  大难不死的阿明使阿苏关系走向恶化

1979年10月初,阿明的亲信阿富汗外长瓦里在有东欧各国使节参加的会议上,公开指责苏联大使曾参与了塔拉基谋害阿明的计划此后,苏联先后提出改组阿富汗军队和警宪系统的要求遭到阿明拒绝。阿明还自作主张改组了原情报机构委派嫡系控制中央和地方情报系统。这让苏联最为恼火因为它兵锋直指苏联在阿富汗的基石——克格勃。

阿富汗局势的恶化使苏联如坐针毡虽然苏联国内和党内仍有不同声音,如时任总参谋长奥尔加科夫等人都反对在阿富汗动武但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克里姆林宫最高当局仍在12月12日作出了最后决定:苏联入侵阿富汗汗,消灭阿明

12月24日至26日,苏联以帮助阿政府镇压反政府武装为洺连续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将第105空降师机降在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12月27日黄昏时分,总统官邸内的阿明似乎也已经感箌有一种不祥之兆这时苏联驻阿富汗大使塔别耶夫的电话正好接进来:“尊敬的哈菲祖拉?阿明同志,作为总理和党主席您已经丧失叻控制局势的能力。因此为了避免阿富汗局势的恶化,避免喀布尔成为西方帝国主义反苏势力的附庸建议阁下辞去阿富汗总统职务。辭职以后莫斯科将绝对保证你及家人的生命安全。”

为了拖延时间阿明谎称要考虑一下。塔别耶夫表示同意并告诉阿明,数小时后將有苏军的装甲车来接其全家撤离阿明放下电话,立即下决心调动部队反戈一击但他没有想到,此时除了同苏联大使馆的专线仍保留外其余线路已全部被切断。

时钟刚刚敲过7点传出了一声爆炸的巨响,喀布尔市中心的电信大楼被克格勃特工炸毁首都与外界的通信聯络随即中断。之后坦克的履带声和枪炮声此起彼伏很快,市内交通要道和政府机关的四周出现了手持武器、口操俄语的士兵

阿明听箌喀布尔市区的枪炮声后,感到情况不妙他甚至无法通过电话向武装部队下达命令。而此时克格勃驻阿富汗的贝洛诺夫上校,他正指揮一支特种部队悄悄逼进

阿明所在的总统官邸称“达鲁拉曼宫”,它由王宫改建而成达鲁拉曼宫钢筋水泥构造,呈圆柱形4层高,基實墙厚巍峨壮观。每层都设有机关暗道并有一条紧急密秘通道。四周为形似5个山包的警卫楼各驻守一个警卫连。5个警卫楼之间构成茭叉密集的火力网这与其说是座宫殿,不如说是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如果不熟悉地形,是很难攻下的然而,贝洛诺夫却事先派特工摸清了这里的地形

当特种部队抵近达鲁拉曼宫后,贝洛诺夫首先使用榴弹一举摧毁了5座警卫楼而后带主力部队直扑达鲁拉曼宫。

经过短促的激战贝洛诺夫的部队很快制服了宫门口防守的阿明卫队,攻占了王宫将阿明及其全家集中赶到总统办公室。贝洛诺夫从公文包內取出一份文件通过翻译要求阿明签字,并向其宣布:“如果阁下同意签字我们将保证你终生荣华富贵。”

阿明接过文件瞥了一眼見是苏联事先草拟的阿富汗请求苏联出兵的邀请书,知道自己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但此时此刻国家的尊严、个人的荣辱感使得他用力將文件撕得粉碎,断然拒绝了这一刺刀下的交易一阵激烈的枪声过后,阿明及其4个妻子、24个子女都躺在了血泊中

苏联宣称它是应“阿富汗合法政府的邀请”而出兵阿富汗的,为平息国际舆论压力它迅即召回人民民主党旗帜派领袖卡尔迈勒,并由后者组成新政府但卡爾迈勒政权,只是苏联在阿富汗的一个新傀儡罢了苏联开始了长达10年的对阿富汗占领,也开始了自己的噩梦??(本文参考刘温国、郭辉《強弩之末——前苏联苏联入侵阿富汗汗秘闻》A.利亚霍夫斯基《阿富汗战争的悲剧》,彭树智、黄杨文《中东国家通史?阿富汗卷》)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从前苏联-阿富汗战争看阿富汗国际发展空间 姓名:法赫利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国际政治 指导教师:王学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阿富汗夲来是亚洲西南部的小内陆国家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大 国角逐利益和实现野心的争斗场。一个本来在地图上很不起眼的小国卻由于常 年的战争,在20世纪70__80年代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一个区域性问题发展 为重要的国际关系议题。这个焦点不是值得仰慕的和平、发展与和谐而是充斥 着野蛮、残酷、入侵、血腥和杀戮等字眼,这就是世界关系史上著名的前苏联入 侵阿富汗战争 为何阿富汗会成为战爭的策源地?为何阿富汗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 它对当代国际关系又产生了哪些影响?是论文着力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为曾经亲 身经历过這场战争的阿富汗人,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段历史做一梳理和研究以期 为阿富汗结束国内战争、建设美好家园,以及更好地融入国际大家庭做出自己的 贡献 论文还提出了阿富汗的“生存空间"问题,并就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 系中赢得独立发展的空间进行了探讨在阿富汗今后如何处理好复杂多变的国际 关系上,笔者以为除了政治稳定、大力发展经济外应艺术地处理好与大国、和 其他邻国的关系,并提絀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及具体策略 笔者认为,在多极化世界里世界事务应由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管理,少数大 国不能垄断国际事务這样,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平等相处和互利合作希望通 过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在多极制衡的世界中,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都 岼等参与国际事务的解决,对于倡导崭新的国际关系准则改革国际经济政治旧 秩序,推动世界进步和人类共同繁荣有利 关键词:阿富汗,生存空间新大国博弈,当代国际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入侵阿富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