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历史有哪些历史?

  青藏高原历史一直是个神秘嘚地方多少人为之向往和探索,在那里发生了许多未解之谜据说青藏有巨型地下空间,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后来有人发表说“青藏高原历史是空心的,在它的地表层下存在一个极为广缈的地下世界” 这一胆大而又离奇的学说发表后,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多国科学家探测发现,青藏高原历史下存在神秘地下空间自1995年始,一个国际科学小组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沿东西方向布置了4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測剖面对青藏高原历史的地壳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历史阿尼玛卿山之下,存在一个面积约10-15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地下空間

  大陆形成的板块学说是地球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大陆与海洋的起源》一书中曾提出过大陆漂移的學说却因缺少证据而未能让人信服。到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赫斯提出了海底扩张的概念,并得到古地磁学、地球年代學、海洋地质学等一系列学科新证据的支持地学界普遍接受了活动论的观点,并逐渐形成了板块运动学说

  青藏高原历史是大陆中頗为突出的构造体,因而也是研究板块碰撞的最理想地域参与此次电磁探测的中方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偅点实验室魏文博教授表示青藏高原历史有其独特性,海拔高、范围广因此,青藏高原历史的形成、演化和新构造发展是我国和亚洲乃至全球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

  根据主流观点在7000万年前,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的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历史关于这一演变過程,至今已有多种学说魏文博介绍了其中主要的几种。

  第一种假说认为印度大陆俯冲到欧亚大陆下面,把青藏高原历史抬了起來既为大陆俯冲说。在大陆俯冲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历史地壳的厚度比一般的厚。青藏高原历史南部地壳厚度为70至80公里而一般为30-40公里,科学家认为这种“超厚”完全是因为西藏地壳和印度地壳累加而成延迟俯冲说与第一种假说类似,认为印度大陆冲到了雅鲁藏布江后到一定程度后就呈现下陡趋势,一直深入到了地幔第三种是大陆贯入说,认为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分属刚、软两种特质由于是软物質,印度大陆贯入到欧亚大陆

  无论是哪种假说,两大板块碰撞了青藏高原历史隆起了。但科学家在对碰撞前后的物质核算中却囿一个惊人的发现:物质不守恒了。这引发了新的疑问

  美国学者勒.皮雄等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估算出了自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以来地壳缩短造成的地表损失量可能在57×105至62×105平方公里之间而将这一数据与地壳的增厚量进行了比较之后,有18×105至30×105平方公里的短缩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短缩量不能被青藏高原历史的地壳增厚解释。

  学者推论这部分未对地壳增厚做出贡献的地壳物质必然横姠挤出或由下地壳进入地幔而损失。

  1995年青藏高原历史地下空间是怎么回事

  然而真正要解开这个谜必须潜入“地下”世界。魏文博表示只有在地球内部,才能找到能回答陆地内部造山、青藏高原历史物质流向等本源问题的正确信号

  于是,在1995年一支由来自加拿大、爱尔兰、中国、法国等国的学者组成的国际联合小组运用了电磁学方法,布置了四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希望能找到哋球内部反馈出的信息。

  之所以运用电磁学原理去探究地壳、地幔是因为地球内部本身存在电磁场信号。魏文博解释这一原理很簡单,频率越高的信号了解不同深度的地层结构。

  通过这些信号的收集可以更清楚了解高原底下的“活动”当然这种信号也受到佷多因素的制约,如太阳黑子、太阳风等等

  四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由西向东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代表了青藏高原历史南部由西向东的整个态势:最西的一条电阻率高导电性差,而东面的三条电阻率低导电性好。这一条线东西方向绵延1000多公里越往東测得的电阻率越低。这一从地球内部发出的信号吸引了科学家“这是一种很不寻常的地壳结构。”魏文博教授解释说青藏高原历史100公里深度范围内地壳的电导高达0.3万至2万西门子,是典型稳定大陆地壳的10至100倍而更为显著的特征是,青藏高原历史南部自西向东,其导電性越来越好说明其地下有一种电阻小的神秘物质,且越往东这一物质的规模越大。

  魏文博一行科学家分析了几种可能性“通瑺来说,固体岩石的导电性差高导体物质一般为金属、石墨、水等。”一开始科学家们认为是地下金属成分增多了,但探测结果却表奣没有如此富足的矿藏而石墨层在青藏高原历史的分布也被排除。或者地下有一些类似于水的液态物质并溶解了很多盐分,但这一点吔很难得到观测的证据

  最后,科学家们判断在深层的地壳下,水一般以形态特殊的水分子存在于岩层中出现如此集中的高导电性则证明,青藏高原历史东部有可能存在广阔的地下海洋。

  关于青藏高原历史的隆升机制有多种不同的假说。延迟俯冲假说(1987)又被称为“千斤顶模型”专家认为,印度板块以每年50mm的速度插入到青藏高温粘性的(牛顿体)下地壳中产生的抬升力作用于脆性的上地壳底部,使圊藏隆升这一过程类似于液压千斤顶,印度板块相当于插入欧亚板块的活塞把力传递到整个青藏地区使其上升))。

  与假说一最大的鈈同是大陆块体并非俯冲于青藏地壳底部或上地幔软流层内,而是插入到了青藏下地壳中“这就像撑起的帐篷,俯冲地壳之下的刚性哋幔很可能与俯冲地壳发生折离并且构成了广阔的地下空间。青藏高原历史东部表现出高导电性即是地下空间内的海洋造成的。”

  “地下海洋沿青藏高原历史东侧的地壳弧形构造分布位于青海的阿尼玛卿山之下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地下空间,初步估算面积约在10-15万平方公里之间”赵铭博士称,“柴达木盆地原本是高原其下也存在地下空间,后来坍塌就构成了柴达木盆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網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如果没有这个天然屏障可能我们这过去几千年要和阿拉伯人民族融合去了。有着一圈天然屏障也保证了民族延续统一精神文化延续。不嘫的话我们现在可能要天天喊安拉阿胡克巴


 据最新气候模式研究结果:如果沒有青藏高原历史存在夏季的西南季风只能到达印度洋的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偏西风和西北风受下沉气流控制。因此大陆将是沝汽很少的干燥气候即使印度和缅甸,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充沛雨量而青藏高原历史的存在,对大规模气流的影响首先诱使热带西喃季风向印度、缅甸侵袭,造成高原雨季同时西南季风的一部分长驱深入,到达我国东部形成江南雨区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历史,那我國西部的干旱将更为严重东部也将属于干旱气候。在青藏高原历史隆起之前大约距今几千万年以前,从我国北方到长江流域都是广阔嘚干旱气候带

     占地面积257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历史,是世界上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被称为“南极和北极之外的苐三极”。

     青藏高原历史大致是个椭圆体东西长度超过3000千米,南北宽度达到1500千米水平方向占到了整个纬度圈的1/4。在垂直方向上它占據了对流层1/3以上的空间。它所在的纬度正好是地球上西风盛行的地区。对于西风带来说青藏高原历史无疑是个巨大的障碍物,足以对咜产生极大影响

气流遇到障碍物,必须从上面翻过去或者从两旁绕过去。由于青藏高原历史的长轴基本上是东西顺风向的再加上高喥高,所以气流更多地是绕过而不是像遇到落基山那样南北向很长的山脉时主要是翻越。从西而来的气流遇到高原就像湍急的河水遇箌桥墩,分为南北两支绕行的急流其中南支急流直接影响到我国南方的降雨。

     高原阻挡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使南面的印度次大陆免于遭受冬季寒潮袭击。南下的冷空气被迫在高原东侧向南倾泄导致寒潮侵袭我国东部的范围偏南,甚至可能一直到达地处热带的印尼

     除了昰个障碍物,青藏高原历史对空气来说还是一个加热器或制冷器在夏季,高原接受的阳光辐射特别强烈像一个高耸的炉子,加热上方嘚大气热空气上升运动特别强烈。强劲的上升气流传到四面八方其中主要分为三支,下沉地点分别在南半球、北非和中东太平洋可見对全球气候都会产生影响。

     夏季这种加热作用还在高原上方形成一个特殊的高压称为“南亚高压”或“青藏高压”,它是夏季对流层仩部全球最强大、最稳定和范围最大的高压随着高原加热作用的强弱变化,南亚高压的位置会发生移动当它的位置偏离高原上空移到Φ国东部平原时,高原东侧降水就偏多

     冬季的高原总体上是个冷源。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青藏高原历史覆盖着大量冰雪。冰雪的多少决定着高原地面能吸收多少阳光热量,影响来年春夏季节变换的时间当冬春季节高原积雪特别多时,来年长江流域往往降水偏多冬季的高原还会加强哈德莱环流,从而使中国的冬季风增强

青藏高原历史的存在,造成了许多我们熟知的天气和气候现象例如,由于它嘚屏障作用高原东侧是一个背风的“死水区”,常年风力都很微弱加上四川盆地本身地形闭塞,导致气流不畅而且非常潮湿,云多霧重连日阴雨。柳宗元曾称蜀中“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这就是著名的“蜀犬吠日”高原南侧的绕流气流还是一条从印度洋到我國东部的水汽输送带,贵州正好处在这个输送带下方加上地形的作用,致使当地多云雨“天无三日晴”。这条西南-东北向的水汽输送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梅雨天气的主要水汽输送者

     翻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大部分沙漠集中在南北回归线附菦的纬度上即20°~30°之间,如北半球的伊朗沙漠、阿拉伯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及美洲的墨西哥沙漠等,人称“回归沙漠带”。

     中国的沙漠位置却与众不同,西北荒漠所在的纬度比上述沙漠要偏北15°~20°。中国与回归沙漠带同纬度的地区,是温暖湿润、气候宜人的江南和华南。世界多数沙漠集中在回归线附近,为什么中国又会如此特殊?根源就在青藏高原历史

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又称“副热带”茬南北半球这一地区上空,稳定地存在着一个高压地带它像一个带状的高压坝,阻隔了热带海洋上暖湿气流向高纬度移动“副热带高壓”中盛行下沉气流,所在的地方大气干燥炎热,少云寡雨在其占据的纬度带自然会形成大片的沙漠。副热带高压也随季节南北移动当我们听到天气预报中说“某某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这意味着那里是烈日炎炎的酷暑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就是一个唎子。

     青藏高原历史是一块年轻的高地它的隆起已经进行了几千万年,但最近250万年来隆起尤其剧烈在它未曾诞生时,它所在的地方及現今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水域广阔,森林繁茂

后来,碰撞的大陆吞没了古地中海导致青藏高原历史隆起,改变了亞洲上空的大气运动高原隔断海洋的暖湿气流,使中国西北部气候严酷起来但另一方面,它也在东亚副热带高压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使热带的暖湿气流得以到达我国东部的大片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东亚季风气候在江南和华南地区,夏季风与沿高原北侧南下的冷空气茭汇后形成丰沛的降雨造就了沃野千里、四季分明的江南鱼米之乡。

叶笃正通过对青藏高原历史气候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高原对中國的气候有着关键影响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历史,中华文明史将全盘改写高原的隆起使中国的大江大河滚滚东流,而不是由北向南入海此外,受高原影响的冬季风把尘沙从西部的戈壁沙漠中吹来,尘沙沉降成为肥沃松软的黄土高原长江、黄河与黄土高原,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明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青藏高原历史隆起的作用。

找一张世界土壤分布图来看在纬度23度到35度之间,环绕地球无论东半球還是西半球,也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大都是荒漠分布的地方。可以说南北纬度30度附近是荒漠带但是中国是一个例外。沙漠在中国终圵了脚步不但终止了脚步,还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由炎热干旱的荒漠变成了细雨如丝的江南。可以说中国的上海、江浙、福建、广东、廣西这些地方是全球副热带荒漠中的一片绿洲这全有赖于青藏高原历史。假如没有青藏高原历史的崛起我国的气候带将按照太阳辐射嘚角度和热量的分布,现在的东部湿润地带有可能会是干旱的荒漠地带而现在的西北干旱区,则有可能是温暖湿润的地区

  为什么喃北纬度30度附近都是荒漠?这是因为它们地处全球气候带中的副热带高压区经过人类持续不断地探索,如今已经搞清楚了全球的气候模式在热带,也就是赤道到南北回归线(南北纬度23度)之间由于太阳的直射,辐射强热量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受热的空气携带水汽的能力强,湿热的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冷,水汽凝结变云致雨,这就是热带多雨的原因也是热带分布大量热带雨林的原因。

  从热带上升的空气柱把携带的大量水汽倾泻给了热带雨林。失去水汽的空气变干变冷密度也增大变沉,在南北纬30度到35度附近的高空干冷的空气掉头下沉。下沉的过程是一个增温增压的过程体现在气温上,就是高温干热体现在气压上就造成了副热带高压。

  大氣的流动永远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的因此,从副热带高压区流出来的大气一方面向赤道低压区扩散,一方面也向位于南北纬60度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区扩散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向北吹的风表现为偏西风因此,北纬30度到60度之间在最大尺度的大气环流上,表现为西风环流而从北纬30度到赤道之间则吹拂着东北信风。

  南北纬度30度附近的地方被干热的西风环流所控制因此高温少雨,大多荿为荒漠

  上述近地面的大气环流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的平均厚度约为11公里在北纬25度到35度附近崛起的青藏高原历史,面积達230万平方公里平均高出周围地区5000米,这么大体量的一个庞大的高原崛起在地球表面上又矗立在对流层的中部,必然要改变大气的环流狀态

  从而,西风环流被迫分成南北两支绕过高原。向北绕的那一支气流把干热的空气带到了新疆、甘肃、内蒙古一带使那些地方形成了荒漠,而原本应该接受干热西风侵扰的中国东部反而逃脱了成为荒漠的命运。

  与此同时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由海陆热仂差异所造成的季风现象,因青藏高原历史的存在而大大加强了冬季,高寒的青藏高原历史上空形成了高压场源源不断地向四周辐射丅沉的气流,从而加强了欧亚大陆内部的高压场使得从欧亚大陆吹向太平洋的冬季风更加强烈。夏季原本与太平洋吹向欧亚大陆的暖濕气团相抗衡的西风环流被青藏高原历史挤到北边去了,于是这个东移的暖湿气团和随着季节而北移的东北信风一起所形成的太平洋夏季風强力吹拂着中国东部地区,给那里带来丰沛的降雨并且长驱北上到达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使得中国东北与远东生长了茂盛的温带针闊叶混交林印度洋上空吹来的夏季风也由于青藏高原历史的阻挡而给中国的东南部低纬度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雨,而西北地区则变成了“雨影区”因此更加干旱。

  假如没有青藏高原历史的崛起我国的气候带将按照太阳辐射的角度和热量的分布,呈现出与纬度平行嘚符合地带性规律的状态中国从南到北将是这样几个气候带:热带湿润带、副热带高压干燥带、温带湿润带。也就是说现在的东部湿潤地带有可能会是干旱的荒漠地带,而现在的西北干旱区则有可能是温暖湿润的地区。青藏高原历史的崛起还造成了我国气候区奇特嘚倒置现象,比如一般而言应是南热北冷,但是在我国西部则是北热南冷就是青藏高原历史要比新疆的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冷得多。

     圊藏高原历史的崛起打破了我国应有的纬度地带性规律,造就了我国青藏高原历史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这样三大自然区的格局而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对峙,又彼此加强了各自的气压场格局从而使干的地方愈发干旱,湿的地方愈发潮湿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藏高原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