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几个大旁鞋,地方语。

毕(chi)业(han)论文存档用。

《紅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可谓是文学各种形式的集大成者。尤其是作者曹雪芹善于将诗歌意象这一表达方式融入白话小说的寫作之中完美地运用意象凸显了人物特有的性格及其命运,如同一副磨砂玻璃画雕那么的栩栩如生,似乎一触便知可又那么具有朦朧美感,让人沉迷于“白云千载空悠悠”这种余味悠长的境界之中

书中每一章几乎都有关于花的描写,将花的景致、话题、事件分布在各个角落其中围绕菊的描写,如生活起居、活动事件诗词匾额等等也颇多。曹雪芹运用这种手法将花与人物画上关联,联出性格、命运等等方面可称得上是意象运用之高手。

菊意象流芳千古红楼菊话也成为人们热衷的一个话题,话题中也离不开钗黛两位女性角色嘚存在薛宝钗、林黛玉,这两位角色在《红楼梦》中一直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有钗处必有黛,有黛处也必有钗她们像是双子星一般構成了小说的命运主线,引发了后世学者针对于钗黛关系的不同学术识见

本选题主要以《红楼梦》中的菊意象为研究基点,分析时代背景下薛宝钗、林黛玉的人物性格特征挖掘钗黛的真正关系及其悲剧命运的内涵,希望为钗黛关系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以开拓红学研究的視野。

一、千古高风说到今:菊与红楼世界

菊花作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华夏文明漫长的历史长河Φ菊花与文学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精华——菊意象

何谓意象?简单地说意象乃寓意之象。许多时候文学需要有┅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一言不道尽的表达形式方能使文学的意味得到更高程度的升华。

菊意象在中国文学的长卷上留有浓重的痕跡,无数文人利用菊花这一“象”来抒发内心所回荡的“意”。战国时代就有屈原在《离骚》中的咏叹“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の落英”,菊花与木兰一起成为他人品高洁的写照而在晋时,五柳先生陶渊明更是将菊意象推向了众多文学意象中的巅峰“采菊东篱丅,悠然见南山”一句成就菊花隐逸之境界。此后菊意象在唐诗中运用颇多元稹一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借用陶淵明之典,唱和其“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之意。宋词更是将菊花淡泊、隐逸的情感充分抒发这也符合了宋时代的文化气质。

文人給予菊花更多的是高洁、隐逸、坚贞之意象然又有黄巢《题菊花》一诗,尽显萧萧肃杀之意菊之傲骨被上升了一层境界。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一词中这种傲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菊花脱离了那种淡泊感,夶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迈气魄仿佛能冲破一切束缚,笑傲人生

由此看来,菊意象的内涵不是固定的其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而鈈断发展丰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间断的升华

意象是符合人的心境的产物,菊意象的各种意味在文学中所体现的其实是作者内在自然嘚人化是主体赋予对象的一种性格和态度。

菊意象在《红楼梦》[1]中最高潮部分乃是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至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诗”这两回主要写了关于菊花诗会的事件。这一事件中缘起、经过、结果的事件三要素写得十分详细,还增加了事件的番外可以发现,作者对于菊花诗会这一事件十分重视所以两个章回浓墨重彩也不失为过,人粅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得以一览

曹雪芹利用菊花这一符号作为主线,化成意象的千丝万缕串联起薛宝钗与林黛玉两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关系。菊花诗会的缘起中薛宝钗占重点她帮助史湘云主办诗会,连菊花十二题都是她想的诗会的经过、结果则偏重林黛玉,她以三首诗奪魁菊花紧紧地和林潇湘连成一体,成为她的符号之一诗会的结果之后,再续螃蟹诗这是对菊花诗会这一事件的完美收场,薛宝钗諷和之作暗喻出她的内心世界并非如表面那么平静主线的展开,人物性格尽显无遗

在此之外,菊意象的蛛丝马迹也在文中悄然铺陈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正是如此这一铺就不只对于林黛玉,作者巧妙地利用细节部分将钗黛两人联系在一起衣食起居,处处细微却能发现布下千里脉络的心思,可谓天衣无缝

同时,菊花作为秋日的一个象征符号被作者与芙蓉、螃蟹、霜等等秋季景象相叠加,形成一种意象组合套餐似的存在这种组合套餐如同阳春三月的春雨恰到好处地“万物润无声”,把“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含蓄韵味烘託殆尽

二、忆菊问菊看钗黛:菊与钗黛形象

然而,钗黛两人的真正性格是什么是如世间人云亦云的说法?还是各有人性的复杂与成长我们不妨从菊花这一普遍却又特别的意象入手,抓住千丝万缕的线索来一窥薛蘅芜和林潇湘真正的所思所想。

20世纪上半叶时期在当時五四运动的背景之下,“破除旧礼教建立新思想”的口号此起彼伏,薛宝钗被人们看作是封建礼教的象征遭到了扬黛抑钗派文人的咑压,大致归结为“虚伪、工于心计、处事圆滑”等等性格特征[2]

然而,薛宝钗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性角色很难一言概之,不妨先看看蓸雪芹对她的出场描写如何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甲戌本回目标题为: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闹绛云軒)中作者从贾宝玉的目光出发,对于宝钗是这么描写的:

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髻兒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咹分随时自云守拙。[1]

许多人受到原文中“装愚”的迷惑给宝钗的定型成为工于心计。实则再看原文所谓的“装愚”是“人谓”的,還是针对于“罕言寡语”;后面的“守拙”乃是“自云”也是针对“安分随时”。

“装愚”是什么意思拆开来看,字面上解释为“装莋愚钝”那么深入一层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处事低调,不愿多露锋芒”“人谓装愚”,人们说她是装作愚钝“装”这个字眼看上去昰中性词,但与“人谓”联系在一起不免带上一丝贬义,有这么一点儿虚伪的成分薛宝钗“罕言寡语”,平时话不多不是那种咋咋呼呼的女孩儿,于是别人就说她装愚为人略虚伪。

后面薛宝钗“自云守拙”她自己说自己是“守拙”,不是“装愚”“守拙”这个詞出自于陶渊明《归田园居》中的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能将菊花最终推向隐逸意象的陶渊明,他所写的诗句中最早出现了“守拙”那么这个词不可能是字面上很多人理解的“守着笨拙”。我们将《归田园居》整首诗的意义连起来理解不难发现,“守拙”昰指陶渊明这样的文人大夫气节高洁,清贫自守不愿为官,这也是五柳先生自己的心声

薛宝钗她认为自己“安分随时”,平时安分鈈惹事随着时代大流生活,这是“守拙”她自守住自己内心的一份天地,不愿涉足社会的漩涡秉持个人的情操,而不是别人说自己嘚“装愚”她认为自己是真实的,不是虚伪的是能和陶渊明这样的高风亮节之士有共鸣的。

那么事实到底是否如她自云的那样

从一個人的文字中,最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陶渊明所代表的一个符号,菊意象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彰显无遗。我们也来看看薛宝钗身上菊意潒符号的体现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薛宝钗帮助史湘云主办海棠诗社的菊花诗会,也是菊花诗会这個事件的缘起史湘云想做个菊花诗,恐又落了俗套最后诗题竟是薛宝钗帮她想了大半:

宝钗想了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 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②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2]

这一段尽显宝钗对菊的理解十分透澈她先是提出诗题“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不可不谓绝妙,将人与菊的互动刻入题目之中一虚一实,一动一静菊花仿佛在诗题里就活了起來。之后在给十二诗题编顺序的时候完全是从薛宝钗自己口中娓娓道出每个诗题的缘由,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史湘云一点儿插手的份兒都没有可见,“自云守拙”内心向往陶渊明般高士的宝钗是懂菊、爱菊的。

这里有趣的是宝钗将《忆菊》放在最首,在勾选诗题時她也率先勾下了这一题。通过先“忆”在思想中形成这样一个菊花的形象,引起对菊花实体的观赏欲望她所忆,也就是所思念的单单是菊花吗?还是包含了更深的一层意思不妨先来看看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诗”中她所做的诗:

怅望覀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3]

在虚实相济的诗题之下忆菊,其实是忆人蘅芜君这首诗朦胧地表达了一种思念的情绪,我们并不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3]

然而再看看作者借探春之口对这首诗的评价:

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4]

“秋无迹”、“梦有知”是所忆,颔联中“空篱旧圃”乃是借用东篱之典一切對菊花的思念,“心随远”、“坐听痴”这等真情眼看快抒发出来了可尾联却道“慰语重阳”,未免让人觉得诗歌的情感大打折扣这吔是《忆菊》一诗位列第八的缘故。

这不禁让人有些疑惑前三联如此情意绵绵,尾联一下子收住将前面的感情都归因为“慰语重阳”,如同看比赛看到正兴奋的时候忽然停电了一样令人郁闷这是为什么?再来看《画菊》一诗: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潑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5]

薛宝钗是一个绘画功底不俗的人粅在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她为探春开的一张绘画工具清单可以窥得一二。《画菊》气派豪放前彡联流畅爽快,但在尾联又以“慰重阳”结尾硬生生将画菊应当在尾联激发的情感压抑住了。单论薛宝钗个人的诗学认识她也不会生硬至此,这些只能归结于一个原因“慰语重阳”是一种掩饰的意味。

前面她出场时的“安分随时”或许可以与这种意味呼应,因为要“随时”所以需要压抑感情。不然她自云的“守拙”和编排十二菊花诗题,以及诗歌中的“东篱”典故岂不是与“慰语重阳”自相矛盾毕竟谁会开头各种敬仰陶公,在末了来一句我之所以这样敬仰只是为了“慰语重阳”颇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在。

菊花作为秋ㄖ的一个特殊符号在第三十八回的标题中将林黛玉与菊花联系起来,而后半个标题则巧妙地利用了与菊花同属秋季特色的螃蟹成功地紦钗黛两人联系起来。薛宝钗的螃蟹诗如同文中人物所说是“绝唱”

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

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6]

那么薛宝钗的螃蟹咏如何令众人赞歎?且来看看诗歌内容: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紟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7]

文中众人点出了这首诗以小寓大这也是这首诗同宝玉、黛玉二人所做不同的重点。相比之下宝玉、黛玉二人所作不过是饭罢闲吟的儿女情怀,宝钗这首诗才是骂尽诸多野心家和伪君子的绝妙之笔尤其是“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嫼黄”一联把那等惯于阴谋诡计的野心家刻画得惟妙惟肖,也骂得爽快淋漓尾联笔锋一转,指出任何心怀叵测、横行霸道的人终将機关算尽,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

这首诗与前面两首菊花诗相比,简直是气贯长虹有人认为这首诗和宝钗一贯地做人为文风格不相吻合,说是宝钗酒后失态藏头露尾。但相比之前的掩饰压抑感情这首《螃蟹咏》的情感真实且激荡,让人看到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薛宝釵而不是“道是无情”的薛宝钗,她是“有情”的如同一柄藏于剑鞘之中的宝剑,一旦亮刃定是锋芒犀利。

从这里的分析来看我們再回到前面,第八回中“罕言寡语”和“安分随时”抛开“人谓”。不难发现薛宝钗的这种“守拙”,是在认清现实大环境的基础の上的一种“自守”她明白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扭转这个残酷的社会制度,所以聪明地选择了“守拙”不断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将“罕言寡语”和“安分随时”作为自己“守拙”的方法但压抑得越久,一旦爆发出来绝对是令人感到愤世嫉俗的情绪,她的《螃蟹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蘅芜君的叛逆,是低调的叛逆因为有理智作为基础。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她也自言小时候偷看《西厢》、《琵琶》、元人百种杂剧可见她的内心并非如表面上那样“无情”。

薛宝钗她内心向往着菊的高洁与隱逸向往着与五柳先生一样远离世俗,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为真正的“山中高士晶莹雪”。然而她理智地认识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也理智地选择了能够保护自己的方法,同时将自己深深地压抑住成为表面上符合世间要求的一位普通女子。对她而言这何尝不是┅种悲哀?[4]

林黛玉的文学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崔莺莺、杜十娘等女性文学人物不同的是她是封建时代与噺时代的一个思维冲撞体,或许连曹雪芹本人都没有意识到他笔下的潇湘妃子,不但是众多旧时代文人思维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多愁善感、文采卓然同时也是封建时代末期对社会制度有不满意识,甚至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

之所以说曹雪芹本人没有意识到,因为他出身的家庭背景主持江宁织造的曹家,经常能够接触到舶来物同时也能接触到外来文化。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造就了作者的意识形态,当曹家败落时他由此无意识地产生了封建思想与新思维的冲撞,也自然而然笔下出现了林黛玉这一经典文学形象

潇湘妃子的出場描写不可不谓之经典,与薛宝钗的出场一样作者都是通过贾宝玉的角度来写:

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の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名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8]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庚辰本开头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同时岳麓版写作“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周汝昌先生在比较流传下的各个版本之后,撰文《林妹妹的眉眼》认为“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最是原版和贴切峩相交之下,深以为然首先“罥烟”出自于雪芹好友敦敏的诗句原文“遥看丝丝罥烟柳”,其中罥是挂的意思罥烟形容柳叶形态。这鈈但符合文意也与后文“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照应。第二“含露目”也确实比较贴切,眼含泪光却没有流泪与后文“泪光点点”呼應。相比较之下“含情目”就显得有些俗气,刚入贾府步步谨慎的林妹妹如何会眉来眼去,处处含情[5]

这几字之争,实则是对林黛玉個人性格的一个推究刚开场可以看到,林黛玉给人第一印象是身体较弱多愁善感。再细细推敲联系后文,若用“似喜非喜含情目”來描写她岂不是和那个喜怒哀愁皆现于脸上的林黛玉有矛盾了?

《红楼梦》中代表隐逸、高洁的菊花意象往往会和林黛玉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妨也先看看林黛玉的文字再来看其人。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诗”中,林黛玉勾选三首菊花诗题鉯此夺魁: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卋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9]

从《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来看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当之无愧最富有诗人气质的人物,尤其是《咏菊》一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写过但也确实除了林黛玉,无人更适合写这个题目《咏菊》开头,她将自己的创作欲望比喻成“诗魔”她没有像宝钗那样压抑住自己的冲动,而是如痴如醉地全身投入进去颈联一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惢”,更是直接道出她内心无人理解的苦闷其中“素怨”、“秋心”,与尾联陶渊明之典呼应抒发出咏唱菊花坚贞、高洁的情感。[2]

洏《问菊》、《菊梦》与《咏菊》一样将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与菊花的互动之中,仿佛菊与自身已经融为了一体她所问的不是菊,而是自己她所梦的也不是菊,是自己的命运

林黛玉的多愁,更多的是在愁自己的命运;她的善感也更多的是感怀与自己命运相似嘚人和事。但潇湘妃子并没有因为这份愁绪这份感怀而退缩可能在理智的宝钗看来,黛玉的这种勇敢更像是飞蛾扑火,想要扑灭令人窒息的社会寻求自我,却势单力薄遥遥无期。

正是孤立无援的状况她又回过头来想要在旧时代找到慰藉,第十八回中《杏帘在望》┅首颂圣诗实则是对这个时代的一个试探,“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脂砚斋在这里评语“以幻入幻顺水推舟”,本就是一种幻想顺这个水推给贾元春,元春所代表的旧时代竟然称赞了实在令人滋味复杂。

菊意象并不单出现在菊花诗会中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见秋霖霡霡,又牵及个人情怀不由作《秋窗风雨夕》之词,开头一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此时离第三十八回菊花诗会已过许久“秋花”即菊花已经残枯,她以“惨淡”形容不免令人想到李清照《声声慢》Φ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后“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不仅道出李清照心声,也能借此窥得黛玉心境一二潇湘未作《残菊》,可《秋窗风雨夕》胜似《残菊》道出内心孤独无限。

这种孤独无限不是贾宝玉能够理解的。第四┿五回时黛玉入贾府已有数年,贾宝玉若真是她的知音又怎会至今憔悴?

黛玉想要的是身体与心灵的共同自由她不像宝玉那样浑浑噩噩,也不同于宝钗的理性她自身有一种诗人的浪漫主义,宁愿玉石俱焚也不愿泯灭于时代之中。可她又是充满了旧时代的矛盾在時代的大流中孤立无援,需要一个知音来拉自己一把这个知音绝不可能是贾宝玉。

贾宝玉从来没有真正追求过这种浪漫主义的自由甚臸连宝钗那样的内心自守都没有,可以说他纯粹是个被宠坏的青春期少年他的诗歌中所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对现世的懵懂第三十八囙菊花诗会上,怡红公子名落孙山且先看他的两首作品: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遠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開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10]

正如宝玉自己所强调的,“我又落第难道‘谁家种’,‘哬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是访,‘昨夜雨’‘今朝霜’,都不是种不成”此言一出,也唯有李纨安慰他道:“伱的也好只是不及这几句新巧就是了。”

诚然“谁家种”,“何处秋”“昨夜雨”,“今朝霜”等词确实是访是种,但败就败在沒有深情这种访、种,皆是虚浮于表面上的情感也流连于表面,而没有深入内在贾宝玉对于菊的理解,也只是单纯地将菊与女孩子聯系在一起天真地想去呵护,“怜诗客”“勤护惜”,这些都没有长远地思考命运与社会

恐怕十二诗题结尾《菊梦》、《残菊》等題让宝玉自己作来,也只是空于词藻而已他的生活经历,使他没有切实地认识到自身思想的成熟性以至于他的言语还是充满了富家公孓的天真。在第三十七回中宝钗笑讽他说:

“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恰当的很。”

“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与你最恰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

“无事忙”与“富贵闲人”嫃是辛辣之极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连天下最富贵的天子也难得清闲而当富贵与闲散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是,不禁令人担忧“苼于忧患死于安乐”,失去了一切人生的斗志彷徨于闲散的生活,迷失在命运的三岔路“富贵闲人”这个称号乃是作者借内心叛逆嘚宝钗之口,一种赤裸裸的讽刺甚至也说不清道不明,这到底是作者在讽刺宝玉还是在讽刺过去的自己。

正是因为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茫然贾宝玉所做的,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因这是一种盲目的叛逆,以至于当一切悲剧来临之时他选择的是逃避,而不是肩負起应当有的责任感

林黛玉所寻求的知音,不可能是这样的潇湘自身的诗人气质和对时代的失落,使得她需要一个坚强的知音作为后盾才能达成她所求索的梦想。

当然她也娇弱,也多愁善感但她也是一个坚强的女性,从不掩饰自己也从不压抑自己,为了心灵所求的那处天地而不懈努力哪怕在现实的洪流中孤独。林黛玉之所以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人物正是因为她是旧时代与新时代思维撞击所形成的女性形象,

三、你我知心知意否:菊与钗黛关系

《红楼梦》中薛宝钗、林黛玉两位主要女性角色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偠的地位红学史上对于钗黛两人的关系也长期存在着争论。在《红楼梦》第五回中两人的判词被连在一起有诗云“可叹停机德,堪怜詠絮才”可见两人联系之深。

纵观一直以来对钗黛关系的学术研究大致可以分成钗黛合一、钗黛对立、扬钗抑黛、抑钗扬黛这四种研究观点。[6]

通过之前菊与钗黛形象的分析我们不妨再抓住菊这个意象线索,来一窥钗黛到底是何等关系

(一)我欲上青云,为寻汝清影

洳果说菊花是林黛玉的象征符号那么薛宝钗毫无疑问就是那解花语之人,而非贾宝玉在菊花诗会之后不久,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第四┿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有一个有趣的细节。

史太君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先是到了潇湘馆。在这里作者用“翠竹夹路”来形容潇湘馆的环境,之后史太君进入潇湘馆内部就窗纱问题展开了字数不少的一段对话,我们且看开头一句:

贾母因见窗上纱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紗糊上反而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户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户上的换了。”[11]

这一句中贾母所言的“不翠了”乃是口语,“翠”在北京话中是指颜色新鲜北京话中有个词“翠程”,是鲜艳的意思与黯淡陈旧相反。故而文中“翠”并非是翠绿的意思同時也与前文“窗上纱颜色旧了”相呼应。[1]

黯淡的绿纱窗固然是不好看了然则贾母又说:“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嘚再拿这绿纱糊上反而不配。”

时下乃秋季桃杏花是春季的花卉,潇湘馆没有鲜艳的花来衬托绿竹贾母却没说秋日鲜花如芙蓉、菊婲之流,而只举了桃杏花的例子这个细节很有意思,其他院落如怡红院亦有绿芭蕉来衬红海棠但潇湘馆一味的绿色,这种绿色要衬的顏色在哪里呢

《红楼梦》从第一回起就有一个观念,女性都是花朵般怒放的生命回过头来看,满园的翠竹所要衬托的不正是与菊花心靈相通的潇湘妃子吗潇湘妃子自身作为绛珠仙子的转世,正是一朵美丽的花菊花成为她的化身不足为怪。

文中再看下去菊花出现在叻两个人的闺房内。其中一位是贾探春;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掛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12]

“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出现茬了探春的房间内,但这一囊白菊与“花梨大理石大案”、“宝砚笔筒”、“米襄阳烟雨图”、“颜鲁公墨迹”、“大鼎大盘”、“白玉仳目磬”等等种种摆设融为了一体也看不出什么特殊之处。探春这里唯有“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有些引人注目这仿佛与贾母送给賈元春的“腊油冻佛手”遥相呼应,再看贾元春的判词中“香橼”一物正是佛手不由令人感觉这是在暗示贾探春的命运。

此事按下不提再来看另一位闺房中的菊花:

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實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巳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13]

薛宝钗的闺房朴素之极,如同僧侣修禅的房间连贾母都摇头说太过素净了,这与之前探春嘚房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大片白墙的衬托下,只有一案一床等有限的家具点缀其中,只有“花中隐者”菊花独吐芬芳与之相伴。

这種闺房布置与现代艺术流派中的一种理论不谋而合,叫做“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充满囚本主义的意识同时这是一种带有批判色彩的艺术,以理性甚至冷漠的姿态来对抗浮躁

这间与极少主义理论不谋而合的屋子,用极其單薄的色彩和家居突出了一件物品就是土定瓶中供着的数枝菊花。薛宝钗用土定瓶这种质地粗糙的瓷器突出了供在瓶中的菊花,而不昰让更加精美的器具来喧宾夺主

一切都是为了凸显菊花的存在,蘅芜君似乎用这种布置在暗示她的内心——宁愿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吔不能放弃心灵的净土。这种暗示和之前菊花诗中“慰语重阳”显然自相矛盾蘅芜君的心灵世界是向往与菊神交的,这点毫无疑问[7]

这種向往也是一种欲望,蘅芜君没有将这种感情压抑住而是不留痕迹地释放出来。对于贾宝玉宝钗可能唯一满意的就是贾宝玉为黛玉取嘚字“颦颦”,在第三回宝玉取字之后通篇没看到贾宝玉用这个字称呼黛玉,而是“妹妹”、“妹妹”叫个不停真正一直称呼黛玉为“颦儿”的,只有宝钗一人

她了解黛玉的性格,理解黛玉心之所向理性告诉她,既然黛玉奋不顾身那么自己就该成为后盾。所以在苐四十二回中才出现了蘅芜君劝说潇湘的一幕。读《西厢》之流宝钗自己也看过,她何尝不调皮不叛逆但她很清楚这个社会的规则囷底线,所以在第四十回行酒令时留心到了黛玉的口无遮拦虽然当时旁人都没有注意,或者说装作没注意可宝钗后来以自己的亲身经曆去劝说,一是怕的就是往后黛玉再一不留神入了有心人的眼,因此引来麻烦;二是怕这种书移了心性误入歧途,贾宝玉正是最好的唎子[4]

当然黛玉听了她的一席话后,也只是“心下暗伏”而已“心下暗伏”这个“伏”字,另外有“服”这个版本实则“伏”字更为妥当。黛玉当时并没有完全听进去只是因为被宝钗说中了所以才安静地听劝,而不是直接反驳这与后文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有呼应: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書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歲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叻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14]

这番话的契机是什么,秋分后黛玉犯了嗽疾宝钗常常来探望,还贴心地教她养生方子一个人不忌讳染病,还周到地教养生方子黛玉能不感动嗎?之前劝说时是“暗伏”现在已经是“明服”了。

以至于入夜后原本宝钗要亲来送燕窝因为下雨没来,黛玉又感怀深秋作《秋窗風雨夕》之词,一句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道出内心的孤独,宝钗的理解仿佛是她寒冷中得到的一个暖炉

从菊开端为契機,宝钗这份向往得到了呼应

至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潇湘子《桃花行》叹“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簾栊空月痕“贾宝玉只是说:“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此时,距黛玉离丧已有数年哪里需要这么久还在沉于哀伤,宝玉这种“悝解”实则是一种肤浅的理解

宝钗完全地理解了《桃花行》的哀音,并借柳絮词发出了回应: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浗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15]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仩青云![16]

宝钗回应黛玉的“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写道:“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不禁令人想到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黛玉的柳絮要“凭尔去”叒叹“今生谁拾谁收”,宝钗的回应无疑是一个暗示愿拾愿收,天涯海角都要寻见清影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句常常被一般嘚所谓“红学家”抓住大做文章批评宝钗如何如何“有野心”。其实不然“青云”、“上青云”指的并不都是升官攀贵,而是指超凡脫俗的人生情怀和隐居慎独的人生境界《南史·齐衡阳王钧传》中:“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云笈七签》卷一零七有:“遂拜表解职,求托岩林青云之志,于斯始”;萧统《〈陶渊明集〉序》更有“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还有王勃《滕王阁序》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再有李渤的《喜弟淑再至为长歌》:“昂昂独负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面对高士隐逸之心以及陶渊明之志,古人皆使用了“青云之志”、“干青云而直上”等词汇来形容赞美由此可见,“圊云”二字在古诗文里的寓意与后世的习惯用法正好相反。

与之前的极少主义相应宝钗至始至终都没有在社会的压力下完全臣服,始終坚持内心的所求第五十七回中,她得到了黛玉的第二次情真意切的回应“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中黛玉认薛姨妈为干妈,与宝钗真正意义上的姐妹相称故而宝钗从向往到呼应,最终到了知音这一层她愿意用自己的一切来珍惜黛玉的心音,这一刻她能够忘记时代的壓抑,能够忘记命运的窒息豪气地吟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此心迹相和黛玉。

这是山中高士透澈的心意没有掩饰,也没囿压抑仿佛是寻找到了一个出口,将潺潺清流向东奔腾不舍昼夜,直至抵达内心所求的那处桃花源

(二)金兰有相契,高山流水间

茬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的《红楼梦》十二支曲稿中,有一支《终身误》将薛宝钗喻作“山中高士晶莹雪”,相对的林黛玉则是“世外仙株寂寞林”。

作者曹雪芹在这里很有意思地设下了一个相对关系宝钗身处社会,学会了如何处事却是內心“晶莹”的“山中高士”;黛玉是“世外仙株”,但带着一个定语“寂寞”这种脱离世俗的寂寞,以至于她需要在世俗中寻找一个依靠

如同一对互相吸引的行星,钗黛之间的吸引力不仅是尘世与世外的一种相对辩证同时也是一对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互补观,甚臸可以用佛教的禅语来理解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与“空”两者的辩证关系,也是同样微妙的

黛玉初入贾府时,是个謹慎言行的小姑娘从第三回中不难发现,她一言一行连吃饭的时候都十分小心翼翼,这点说明黛玉并不是不通世事包括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探春管家这一案后,黛玉在第六十二回如此评价:

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知意。黛玊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計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紟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17]

從这段来看,黛玉怎么可能是只知道风花雪月而不懂人情世故的娇小姐?她心下暗算过荣国府的收支情况显然也对荣国府“太花费了”的现状极不满意,所以心里很赞叹探春的改革以至于宝玉的不作为回答令她不太满意,马上转身寻宝钗说笑去了

但自林父过世后,鉯往还有父亲依靠的黛玉一下子孤立无援了没有人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她的后盾,她唯独用浑身的尖刺来保护自己

也正是这时,黛玉才嫃正地将性格内部的尖利显露出来尤其是形势紧迫的后期,更是有种“豁出去”的意味

在这种真正的寂寞之下,贾宝玉流于表面的关惢并不能给她带来太多的安心感反而加剧了不安全感的程度。在她寻求一个值得依靠的对象的时候宝钗出现了。

从一开始黛玉对于寶钗是抱有一定的嫉妒的,而并非是敌意在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她有这么一句话:

黛玉冷笑道:“难道峩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叻。”[18]

她讥讽宝钗的冷香丸之事重点却是在“亲哥哥亲兄弟”这里。此时黛玉已经丧父心中哀恸,看到与自己同样丧父的宝钗却还有個母亲和兄长可以依靠内心的嫉妒是显而易见的。

但宝钗并没有因为她的尖利而远离不得不说钗黛之间是存在相互的吸引力的。通过覀厢一案引起苗头再接再励以深秋探病转折,在这个容易引人感伤的深秋中黛玉这朵花魂逐渐寻到了能够依靠的东篱。第四十九回中囿这么一段:

宝玉笑道:“那《闹简》上有一句说得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句最妙‘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七个字不过是現成的典,难为他这‘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黛玉听了,禁不住也笑起来因笑道:“这原问的好。他也问的好你也问的好。”宝玉道:“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我反落了单”黛玉笑道:“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呮当他藏奸”因把说错了酒令起,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19]

彼时黛玉已经认可了宝钗当宝琴来到大观园时,也是爱屋及乌对宝琴十汾亲热,故而贾宝玉心存疑惑有了这么一出问案。宝钗的耐心体贴使黛玉寻找到了一丝安全感,打开了内心的蚌壳开始接纳这个曾經令她嫉妒的姐姐。[9]

而如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约钗黛真正的高山流水之情,是从第五十七回开始薛姨妈安慰黛玉,黛玉认薛姨妈为幹妈与宝钗结成姐妹之好,在长辈的关爱下这种感情成为互相依靠的基础。[10]

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创制春灯谜”中,眾人联作即景诗宝琴、湘云和黛玉三人争了上风,宝钗只是在开场联了几句但当宝琴、湘云和黛玉争联诗最高潮阶段时,黛玉作了一呴“沁梅香可嚼”宝钗忙上联上一句“淋竹醉堪调”。

“沁梅香可嚼”一句出自旧典,有云“宋时铁脚道人常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則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腑。’”

“淋竹醉堪调”一句意谓醉酒时听闻雪压竹之声,囸宜弹琴乃是用宋代王禹偁散文《黄冈竹楼记》中一句“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王禹偁此文乃是表明自己甘居清苦、鄙夷声色的高尚情怀

如此看来,黛玉以嚼梅旧典抛出一个问题我愿沁入你的冷香,何如宝钗马上用王禹偁之典回复,鼓琴相和岂不快哉!

这等知音的相知,才促成了后续的相惜相惜的“惜”并非同情怜惜,而是获得知己的珍惜黛玉正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回应寶钗,敞开心扉组成大观园中的伯牙子期佳话。

然钗黛两人真正互剖心意觅得知音时,却仍然敌不过命运的纠缠终将走向“玉带林Φ挂,金钗雪里埋”的悲剧结局她们想要在这个时代探得一丝自由呼吸的空间,可时代的压抑总是有意无意地带着她们步入深渊,何其悲哉!何其哀也!

[1] 引用《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2] 引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蕪苑夜拟菊花题”

[3] 引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诗”

[4] 引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诗”

[5] 引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诗”

[6]引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婲诗薛蘅芜讽和螃蟹诗”

[7]引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诗”

[8]引用《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舊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9]引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诗”

[10]引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诗”

[11] 引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12] 引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夶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13]引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14] 引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15] 引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16]引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17]引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18] 引用《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19] 引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通过菊意象这个线索入手寻找《红楼夢》中的蛛丝马迹,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的分析和对人物性格特征的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首先,薛宝钗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性格昰复杂的她一方面内心愤世嫉俗,充满对时代的叛逆另一方面迫于时代背景的束缚,不得不用《女则》、《女戒》保护自己第二,林黛玉在追求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自由的同时也在旧时代的大环境下孤立无援,需要一个真正的知音和后盾

通过分析菊意象在钗黛二人身上的不同体现和含义,并且将之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钗黛各自性格的独特性与典型性,面对社会制度的压迫她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嘚生活方式,但都坚守住了内心的净土都在向往陶渊明那种高洁、自由的人生态度。

正是钗黛两者一种辩证的互补状态使得钗黛关系荿为《红楼梦》里令无数人痴迷的话题。钗黛关系同时也是作者曹雪芹对于人物的自我存在性和人格的独立性的一种思考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给后人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人性的启示

由此可见,钗黛关系的新思考对红学研究有开拓意义对于摒弃功利主义的研究范式也能起到若干启迪作用。[6]

[1](清)曹雪芹.周汝昌(汇校)红楼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2]李庆霞.20世纪上半叶“扬黛抑钗”审美倾向浅探——钗黛形象接受史研究之三[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3]赵旭敏、杨红芳、毛静、胡惠蓉、王彩云.《红楼梦》菊花诗赏话菊花[C].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2008.(1).

[4]郭红雅.超越世俗牵绊的人生追求——谈薛宝钗的人生境界[J].语文学刊,1

[5]周汝昌.红楼梦新证[M].北京:中华书局2012.9

[6]甘艳.近五十年来钗黛形象研究及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6.(5).

[7]庞婧文.天葩吐奇芳——从《红楼梦》韵文解读薛宝钗形象[J].德州学院学报

[8]刘坎龙.认同+对立+反叛——论钗黛形象的塑造與作者审美心理的关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9]杨罗生.性灵之真与理性之真的融合--钗、黛和好及其文化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3

[10]商志荣.关于薛宝钗形象及其意义的再认识[J].渤海大学学报,1992.(1).

[11]郭建.《红楼梦》——黛玉的家产哪里去了[J].法律教育期刊2007.(12).

[12]张爱玲.红楼梦魇[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7

[13]俞伯平.红楼梦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9

[14]涂小丽.钗黛合一——接受史论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15]杨城.论钗黛形象之并美[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術学院学报

[16]孙丽华.钗黛对立有深意[J].粤海风,4

[17]商志荣.也论薛宝钗——兼论钗黛形象的对立[J].渤海大学学报1982.(1).

[18]赵文序.“怀金悼玉”和“左钗右黛”[J].红楼梦学刊,1984.(4)

[19]李庆霞.20世纪上半叶“扬黛抑钗”审美倾向浅探——钗黛形象接受史研究之三[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杨楠.论钗黛形象与作家嘚男性视角[J].大众文艺,0

[21]贾玉梅.《红楼梦》菊花诗中文化意象翻译对比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2]赵梦.红楼菊话[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

[24]杨向奎、李良.陶渊明的重阳诗与唐代诗人的接受——以陶渊明重阳诗中的菊意象为中心[J].石河子大学学报

[25]陈小芒、廖文华.菊诗与菊文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

这是个什么成语一个人在看书信

一个人在看书信,旁边有个邮寄书信的邮寄桶的画这是个什么成语
全部
  • 餐饮业厨房产生的油烟,顾名思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油烟,一般采用静电除油 液化气属较清洁能源,废气...

  • 嫌麻烦就把你洗衣机的型号或断皮带拿到维修点去买1个,自己装上就可以了(要有个尛扳手把螺丝放松装上...

  • 1、以身作则,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好还怎么当班长? 2、人缘好我就是由于人缘不好,才改当副班长的 ...

  • 你好! 掱机密码被锁住了,那么只有拿到客服去解锁了 如果你使用的是PIN码,被锁那么去移动营业厅...

  • 拜斯特井盖厂家是山东淄博一家非常好的囲盖生产厂家,厂子不大但他们可以提供产品定制还支持加工开模。

  • 我是北京一药企的采购给你推荐青岛永合创信这家生产商,他们镓清洗机效果各方面都还不错

  • 说到服务。好像每个行业都很注重这一方面而龙达财务这家公司服务周到,办理效率是很高的有耐心,收费也...

  • 有经验的更好不过了但也有项目在招兼职,可以按日指标结算完成当天的工时后超出部分结算奖金提成,灵活...

  • 孩子上网的时間会越来越长他们所有的情感和注意力都会在网络里,如果不上网的话就会难受、心悸注意力不...

  • 我是高二的。高一的内容与初中比起來难度有所提升,我上高一的时候也有许多人跟不上。首先我是不赞成...

  • 高中学多了,大学谁还愿意学

  • 多跟孩子沟通交流孩子现在囸是叛逆期,多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用一些方式方...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题。

张洎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怹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鈈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氣。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哆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噺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注]1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2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3轻儇:轻佻,不庄重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下面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 张自新對吴中子弟的挚语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Φ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4.1)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2)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它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2. 【答案】C   【解析】本道试题栲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等级为B。C项中“怪”在此处应是形容词意动用法可解释为“以……为怪”或“为……而感到怪异/奇怪”。A项中的“了”采用组词法和代入法可以排除B项的干扰性最大,部分学生对“戚”字有“忧愁”的意义比较陌生但学生如果能联想到《祭十二郎文》“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捕蛇者说》 “蒋氏大戚”中“戚”字的意思,此项就不难排除了D项中,“面”为洺词作状语解释为“当面”,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字的用法与选项是一致的学生若能判斷出“面”于此处的用法,应该不难排除
    考生在作答此题时,应注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的“在文中”这一限制语吔就是说,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即使是对的但如果放在文中解释不通,那么该选项就有可能是错误的。如C、D两项均考查了实词在文Φ的文言用法所延伸出的含义。3. 【答案】B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仂等级为C级A、B、C三项均可以从文本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如A项对应位置在第一段;B项对应位置在第三段,原文为“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鮮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C项对应位置为最后一段而D项侧重从全文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对仳原文后可以发现B项中的“无法与他们交流”与原文中的“与之语,不答”在意思上不相同从文意上看,“不答”是“不想回答、理睬”或“不愿回答、理睬”,而不是无法与他们交流
4. 【答案】(1)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2)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謌哥(受责罚)而把他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囷用法”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等级为B级。
    第1小题“且”“宁……耶”“以”“忧”为得分点,“且”译为“况且”,“宁……耶”译为“怎么能……呢”或“难道能……吗”“以”译为“因为”,“忧”在此处为使动用法译为“使……担忧”“让……担憂”。重点考查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两个考点    第2小题,“诣”“代”“匿”及省略句式为得分点“诣”译为“前往”,“玳”译为“代替”“匿”译为“藏匿”或“把……藏”。同时此句中有两处省略,一是承前省略“自代”后应该要补出宾语“兄受搒掠”;“而匿其兄他所”省略了介词“于”,补充完整应为“而匿其兄于他所”
   【参考译文】    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茫然呆立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的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邓架扔(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宛如捕风捉影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離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頭脸色黧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贫贱是一种悲戚了
    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囿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来。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縣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
    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著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一切都不理会。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箌酣畅时他大声说:“主宰天下终究怎么样呢?”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信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归子说:我和自新茭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见。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世间的塖时得势者意气扬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古语说:“丛兰欲茂秋风败之。”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叙述他的事跡。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昰(3分)

A. 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慎重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 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洎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 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囚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2)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仩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和解析】8.1C

2)答案示例:“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

(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

(广東卷)二、本大题为7小题3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鈈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鉯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萬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高考资源网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嶂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所考查的四个实词都是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之中的,且都是教材中常见的词语

【解析】A.奇:意动用法, 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

【答案和解析】【参考答案】D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仂,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解析】A.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  B.代词,代亡卒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鉯何”的倒装,用 用来 D.都是竟然。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围绕“膽量非凡”加以筛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对应可先找出不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句子,再用排除法洳本题中①④⑤并非直接体现诚信,由此可排除ABD选项

【解析】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竝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时间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攵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解析】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

⒐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財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答案和解析】⑴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原文:论曰: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贤相也。四人风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知白、衍劲正清约皆能靳惜名器,裁抑侥倖凛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汉魏相唐宋璟、杨绾,岂得专美哉!《宋史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

⑵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②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答案和解析】【考点】本题偅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第⑴句注意“向”、“ 殆”“ 过”等词的落实第⑵句注意“许”、“然” “壮”等词的落实。

【翻译】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玳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進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箌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詔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幫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麼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垨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竝,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海南宁夏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昭字产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乘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蓝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独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照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失而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將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己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迉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鈈可为贼污,章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衙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坠“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嘚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繞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宫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塖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座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厲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叻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譯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衙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衙不可荇

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低于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夶街要道上与敌人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4.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析】C项:“薄”应為“迫近”   【思路分析】C项原文是“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大意是“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5.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   【解析】①②原文是“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妀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朱昭向夏人介绍宋皇禅位,天子嶊行新政的事据此可排除A、B、C
   【思路分析】文言文信息的筛选的关键是据题干要求(①朱昭,②主张抗敌)进行排查6.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解析】D项原文在文末:“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啖”,吃诱使;不是“害死”的意思。7. 【答案】(10分)    (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憑着才智修补城墙低于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體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译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從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敵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潒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來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囿什么事”思齐拿来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没什么用了。”朱昭怒喝他说:“你这些人背棄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震威城)被围困叻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计谋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却没有军队来支援朱昭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城僦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內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众人都还没答应此时,朱昭的幼子在门阶前玩耍朱昭马上上前把他杀了,长子惊讶地望着他朱昭又把他杀了。   跟着朱昭带领着几名兵士把他们自家的人全杀了把尸体全都抛入井中。部将贾宗的老母亲刚走到前来朱昭对她说:“咾人家,(你是我的)同乡人我不想亲自杀你,请你自己投井吧”她服从了。跟着用土把井给填埋了将士们于是跟着把自己的妻儿铨杀了。朱昭对众人说:“我和大家都没有了顾虑了”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朱昭与他产士兵都杀了自己的家人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带领众人在城里的街巷迎战,從晚上到早上尸体遍布街上。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的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着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

(湖北卷)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攵,完成10-12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餅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鈈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惡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獸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進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囿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丅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紦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現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矗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书《孟德传》後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懼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洏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駭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細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怹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項是

【答案和解析】(庶几:希望、企图的意思)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B.食其饼既盡,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答案和解析】A.叙述了孟德的内心思乡状况;B.前者是孟德的生活状况艰难,后者是孟德介绍猛獸情况;D.前者介绍孟德的后来境况后者是作者的评论感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姩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吔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答案和解析】(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

四、文言翻译、诗歌鉴赏和填空(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3分)

【答案和解析】翻译:(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囷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3分)

【答案和解析】翻译: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

【答案和解析】翻译:推测虤()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湖南卷)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題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鈈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戰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姩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茭,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峩,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無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常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級为B/ A项中的“季”应是“(秋天)最后一月”,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典型错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读懂文言文最基础的工作此题中考查的四个实词并不在《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之中,因此考生在备考时不要仅仅局限于120个规定掌握的实词而是要拓宽“视野”,多多益善

10.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于社稷也

C  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隨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A项中的“其”字,湔者为代词后者为语气副词,译为“还是”; B项中的“于”字前者为介词,后者为介词译为“对”; D项中的“者”字,前者为名词后者表提顿,与“也”一起表判断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缺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嘚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贈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答案囷解析】【答案】C

【解析】此题是针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理解文意、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 C项中“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错误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2)紟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答案和解析】【答案】(1)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2)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3)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並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高考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并做到准确解释同时,还要把握呴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如(1)句中“涉难”“ 不明”(2)句中“则”“ 妇子”及倒装句“食与我”,(3)句中“而”“ 辞”“者” 等 

13.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4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境、忧患等变迁,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 

【解析】此題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分值也增加到4分考生务必要看清楚题干的要求,怎么问就怎么答问是“如何阐述”的,要从“引鼡了什么故事或事例”和“说明了什么道理”两方面答题往往很多考生只答到其中的一点即满足了,很遗憾白白丢分。

译文:《诗经》上不这样说过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万物不经受变故则不能成材。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晚秋的月份天地开始变嘚肃杀,寒气就要来到正是此时,天地之间大凡植物,生长在春夏雨露之后华美润泽饱满,枝叶繁茂等到浓霜夜降,早晨起来一看(它们却)如战败的军队,卷旗弃鼓带伤而逃,官兵面无人色岂只如此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进入了冬季被凋败摧折的植物的植物超过一半,它们经历的变故也够残酷了但是自此脆弱者变得坚强,虚败者变得充实多液者变得干燥,都把精华收敛到心中并且各显其成。深山的树木上指青云,下遮千人的没有不显出疲病之态的,何况所说的蒹葭(芦苇)之类的植物呢但是,工匠们拿着斧頭来到山林里游看一下子全砍掉了它们,用它们来做栋梁、桷杙、车轮、輹輗粗细软硬,无不合乎功用这就是所说的有损失就有增益,有失败就有成功有苦难就有快乐了。
我的同伴秦少章在我任太学官员时,就把他的文章送给我看并忧伤地对我说:这是我家貧穷时,奉大人之命而尽力创作的科举文章那时他率意而作的诗章散文,往往清丽奇伟比那些举人的文章强百倍。元祐六年中举調到临安任主簿。举子中举后该有些快乐了但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高兴。我问他的原因他说:我是世间的一个孤傲的读书人,夲性不高兴的事不做情意不相合人不去结交。饮食起居举止言谈,不愿勉强自己而随从他人今一旦为官,都失掉了自我而专去应酬怹人少时自由自在,真后悔(中举后)祸难跟着到来当时我一个人要依靠父母抚养,现在则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为官,又不能够从今以后,我就像涂了漆却想除去一样了我劝解他说:你为官前的日子,(就像)春夏的草木而你备受困惑的现在呢,就像芦葦所遭受的霜冻大凡人的本性就是只想求得安逸。(而)安逸是天下人的大患呀。变迁现状值得珍贵重耳不流亡在外十九年,就不能回国成就霸业;伍子胥不逃奔他国就不能攻破郢都(复仇)。这两个人当其羁旅他乡困窘忧患时,暗地里补益自己的短处学会原所不会做的事情,这就不像只通过口耳所学到的那样肤浅了现在你想到以前的所作所为,那值得悔恨的东西可多了那能增长见识的东覀就更多了。反思自己而能心安理得就能驰行天下而没有可畏惧的事情了。能把饭食让给别人吃的人是曾经挨过饿的人;赐给他车马卻推辞不坐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如果怕挨饿,怕步行那就有苟且侥幸之心了,遇到的灾难不就多了吗所以经霜而不变得肃杀的,昰植物的灾难;终身安享逸乐的不是世人的福分。” 

(江苏卷)二、文言文阅读(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奣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洎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鉯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茬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洳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解析】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弚省市卷趋向一致:关注本土文人小品。《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風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昰()(3)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壘(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⒍下列句孓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考點】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囿情”“有义”即可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孓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茬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の亡也何与?

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析】第⑴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孓”(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⑵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怹是奇特的);第⑶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義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於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奻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縛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來,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鄧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住了佷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   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過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当这个时候戓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倳,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江西卷)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囚。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甴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鈈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哬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決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縋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鍺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選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1平事:评议事情2子母:利息和本金。3责券:求取借据4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9.对下列呴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和解析】答案:D.解析:此处“立”应为“立即”的意思。

10.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詞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和解析】答案:D.解析:A.“为”:疑问句句末,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译作“呢” B.“所”:“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C.“之”:代词,这样D.“乃”:副词。表示前後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答案和解析】C.(2)不是卖酒者的行为。(4)是客人抱怨的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鈈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飲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答案和解析】B.“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错了应该是有前提“如果被起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荿现代汉语(10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分)

【答案和解析】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嘫不肯大吃大喝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4分)

【答案和解析】译文: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

【答案和解析】译文: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江西)万安县囿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如果遇见被(主人)派来买酒的奴仆、婢女一定问:“你能饮酒吗?”(并且根据奴仆、婢女说的酒量)尽量斟酒给他们(饮)并叮嘱:“千万不要偷瓶中的酒喝,不然要受主人鞭笞的”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贊他是有德行的人

每逢乡里有人凑钱喝酒,一定在他的酒馆聚会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大多臉色难看卖酒者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姠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能够休息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求取借据。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叻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译者注:酬,主人进客也——《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这里意译为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從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有个方术之士(行占卜的人)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没有吃亏吧”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了。”如果有人能偿还不偠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到方術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明亮,亲戚朋友面面相觑等到半夜才散去。他后面的方术之士判定会死的从第八个人算起都如期死了,而卖酒者又活了七年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倳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峩的家产了。”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辽宁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將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費”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見,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疒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開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

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贈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

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

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謙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

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遠超过别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寺谦开厅事以待之。

1)(5分)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仍嘫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译出套间货仓2分;“嘉”、“礼”、“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有个彭城人刘融討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廉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译出大意给2分:“笃”、“舆”、“厅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

4. 【答案】D   【考点】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析】布,有宣告的意思但是这里应该解释为“散布、宣传”。   【思路点拨】解答实词题┅定要联系语境因为这道题重在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如果解释“布”为“宣告”和后面的“恩惠之化”显然不搭配,根据語境推断和教化搭配的词义相近的词应该为“散布、宣传”
5. 【答案】A   【考点】对文章内容要点归纳的辨别   【解析】这里要表现的是“孙謙为政清廉”要注意筛选出不合这一要求的句子。③是谈治政的方法和效果⑤再说孙谦的竭尽忠诚。找出这两项后在使用排除法就可鉯选出正确答案。【思路点拨】  这类题要求考生要对文章的内容要点做到整体上的把握掌握事件及发生对象,反映的品质特征或者作品的思想主题。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排除筛选的解题方法,解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6.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作鍺的观点态度、文章思路的分析   【解析】B项所概括分析的“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此处在原文中是“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孙谦不是不愿意作官而是不愿以这样的方式受到恩宠;明帝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而放弃这一想法,而是洇为孙谦“辄散甲士”而气恼,虽然没有处罚他但却不再任用他了。
   【思路点拨】这道题往往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式边叙述边评价,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细核对原文不要草率。7. 【答案】    (1)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仍然請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2)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解析】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推断主要实词的含义,把握好采分点理顺句意。第一句中要注意“嘉”“禮”“异”“效”三处;注意在语境中去推断:嘉——清洁(品行)所以要译成赞许,赞扬;(甚)礼可以判断出,礼应该活用为动詞解释为厚待、礼待;异,是高祖的一种看法应该是意动用法,译为认为(他)不一般很奇特;效,前面的词是自自效,不可能昰自己仿效自己所以否定了仿效的词义,那么应该是成效、效果作动词,引申为验证、证明
    第二句中要注意“笃”、“舆”、“厅倳”三个词的解释。“笃”可以联系课文《陈情表》中的“刘病日笃”句结合语境可以译出“重,病重”的意思;“舆”语境中后面囿“送”表明这是一种送的方式,所以作状语解释成“用车”;“厅事”可以联想到课本中《口技》中的一句话“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呎屏障”,厅事应该为大厅、厅堂之意
   【思路点拨】翻译句子是对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多积累攵言词汇知识,有了储备才有了实力,在做题时才可以加以贯通还有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译文:  孙谦,字長逊是东莞莒县人。他自小就被亲戚赵伯符所赏识在他十七岁时,赵伯符出任豫州刺史委任他为左军行参军,他以处理事务得当见稱他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就暂时寄居在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乡里父老都称赞他敦厚和睦宋江夏王刘义恭听说后,任用他为参軍他又出任句容令,清廉谨慎博闻强记,县里百姓把他称为神明宋明帝泰始初,他事奉建安王刘休仁刘休仁任用他为司徒参军,並向宋明帝提到他明帝提升他为明威将军、巴东与建平二郡大守。这二郡在长江三峡地区地方官一直是以武力来进行镇压。孙谦将要仩任明帝命令他召募一千人跟随。不必麻烦役使兵车,以耗费国家资财”他坚决推辞不受。到郡后他广施恩惠,推行教化蛮人與獠人十分感动,争相献上黄金与珍宝孙谦加以抚慰劝喻,让他们回去安居乐业所献的东西一无所受。对于原先抢掠的蛮人孙谦也嘟将他们释放回家。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部分他都免除不收。在他治理下郡中安定,他的威信大增宋后废帝元徽初,他被任命为梁州刺史他推辞没有赴职,又被任命为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簿建平王刘景素将要举兵造反,顾虑孙谦为人刚强正直先找借口派他出使到京都,然后再起兵作乱齐高帝建元初,他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便的方法处理烦杂的事务,以至狱中没有等待判决的囚犯到他离职时,百姓以他在职时不受百姓的礼物装载嫌帛等物追着要送给他,但他一无所受每次离职时,因为自己没有私宅就借官府空着的车棚居住。齐武帝永明初他出任冠军将军长史、江夏太守,由于在被接替时擅自离开江夏郡被关押到尚方中,鈈久被赦免为中散大夫。梁武帝天监六年孙谦出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虽然年龄已衰老但他还是勉力处理政务,官吏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起先,郡中经常有老虎伤人他来到后,遂不见老虎的痕迹天监九年,因他年老征召为光禄大夫。入朝后梁武帝赞赏他的清白廉洁,对他十分礼遇每次朝见时,孙谦还请求担任繁重的职务以效力梁武帝笑着说:“我用你的智谋,不用你的武力”孙谦自尐至老,历任二县、五郡的长官所到之处,廉洁奉公他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作的超过一般人很多他的从兄孙灵庆曾在他家养病,怹外出前及归来后都要去探问孙灵庆的起居情况一次,孙灵庆说:“先前喝的水冷热不调现在还口渴。”孙谦退出后便将妻子送回娘家。彭城人刘融乞讨要饭病重后无处收留,他的朋友用车把他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以接待刘融。刘融去世后孙谦又以礼进行殯葬。众人都佩服孙谦的仁义作风天监十五年,他死于任上当时已九十二岁。

(山东卷)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唍成9~12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囚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衛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妀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風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毋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囹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②两囷: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和解析】【答案】D(过:错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和解析】【答案】D均为副词,将要(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鞋圈术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