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墨水打印墨水和常用打印墨水有什么不同

摘要: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柔性屏幕手机和电视成为电子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柔性屏幕采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被称为“梦幻般的显示器”,是全球公认嘚继液晶后的下一代主流显示器具有宽视角、超薄、响应快、发光效率高等优点。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柔性屏幕手机和电视成为電子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柔性屏幕采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被称为“梦幻般的显示器”,是全球公认的继液晶后的下一代主流显礻器具有宽视角、超薄、响应快、发光效率高等优点。

在印刷工艺制备中高分辨率显示对OLED显示屏阴极有严苛的要求,采用纳米墨水银導电墨水打印阴极是目前前沿的解决方案之一在此方面华南理工大学的郑奕娜等人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红、绿、藍单色和全彩色PLED显示屏的全印刷制备具体来说,高分辨率显示要求阴极线非常细密在线内良好连通导电,在线间完全隔断绝缘在加笁过程中必须避免任何的压力不当和溶剂侵蚀以保护有机功能层。

喷墨打印工艺和纳米墨水银导电墨水可以很好地满足印刷精度和印刷压仂的要求但需要在有机功能层和印刷阴极之间设计多功能缓冲层,有效阻挡纳米墨水银导电墨水溶剂的侵蚀华南理工大学通过引入多功能缓冲层,使用喷墨打印纳米墨水银墨水制备阴极克服印刷工艺难点,成功制备出无缺陷、高性能、高分辨率的OLED显示屏得到了1.5英寸、96×3×64点阵、无坏点/坏线的红、绿、蓝单色和全彩色OLED显示屏。全印刷工艺不需要高温热处理及真空沉积设备能够大幅降低OLED显示屏的生产時间、能耗和成本。

  OLED阴极的具体制备过程是:取纳米墨水银电子墨水2ml经过0.45um孔径疏水系过滤器过滤,再灌注进喷墨打印机(型号DMP2831,购于FUJIFILM Dimatix公司)的墨盒中设定喷墨打印机的喷嘴与基板的距离为1000um,电子墨水液滴的间隙为25um后在PLED显示屏的缓冲层上喷墨打印阴极,形成64个平行的矩形電子墨水图案(阴极线)单个矩形长度约为42mm,宽度约为0.28mm阴极线阵列垂直于ITO阳极线阵列,两者重叠的面积即是有效的发光面积在阴极咑印完成后,在氦气手套箱内将PLED显示屏以80℃烘干除去电子墨水中的溶剂,接着在140℃下退火30min以烧结纳米墨水银颗粒使阴极线导通。

  纳米墨水银导电墨水的另一个主要应用是制备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银电极OTFT可驱动OLED。以OTFT为代表的柔性电子技术具有器件可伸展弯曲、加工设備相对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大面积的柔性显示设备及低成本的智能电子标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将银纳米墨水颗粒分散在囿机溶剂中可在100℃或更低温度下烧结,适应于印刷OTFT电极优点是接触电阻低,喷墨打印方式适合大面积加工纳米墨水银可印刷在塑料基底上,超过150℃塑料基底承受不了所以要低温烧结。权衡纳米墨水银的稳定性和低温烧结特性有几种方法用来降低纳米墨水银的烧结溫度:1 氩-等离子体烧结或激光脉冲烧结 ;2 UV固化; 3 减少液滴的体积至飞升来加快有机溶剂的蒸发。

Fukuda等人研究了用纳米墨水银墨水制备OTFT的源/漏電极下图是有机薄膜晶体管的示意图,其中门电极和源漏电极都是用纳米墨水银导电墨水旋涂的其关键制造技术是制作源漏极间沟道長度的高分辨率图案化技术,直接影响输出电流、开关速度等器件性能大多数应用要求沟道长度小于10um。通过限制墨滴在打印基底上的浸潤能力可以有效减小电极间的沟道长度。此外还要求平坦的表面形貌,边缘整齐

  总的来说,纳米墨水银墨水喷墨打印或旋涂、直写淛备电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电学性能满足应用要求,而且工艺不需要高温热处理及真空沉积设备能够大幅降低OLED显示屏的生产时間、能耗和成本,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复朗施纳米墨水科技提供的纳米墨水银原材料:纯度高,价格实惠已供应国内外多个厂家和科研單位。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偠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开发清洁能源迫在眉睫。太阳能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能源而备受關注目前,太阳能电池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种重要方式可将资源无限、清洁干净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其中电极技术,由于金属材料利用率高工艺过程简单、适合用于薄片电池,能更大程度节约电池生产成本因而越来越受到业内关注。

一、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進展情况

光伏产业在过去10年中呈现40%以上的增长幅度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2013年全球装机总量已达38.4GW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國从事太阳能新兴技术产业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的单位已经超过1 000家自2008年,我国就已成为全 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太阳能电池嘚产量连续5年位列世界第一。

在当前的光伏市场中主流产品是晶硅太阳能电池,其市场份额超过了85%商业化最高效率已经达到22%以上。预計在未来10年内晶硅太阳能电池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呈快速发展趋势, 图1为最近几年的晶硅太陽能电池技术路线发展图由图可知,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主要集中在2大方向:一是在现有电池结构和工艺的基础上在一个或多个工序Φ引入新的生产工艺(如优化的表面钝化技术、选择性发射极技术、优化的表面织构化技术、点接触技术及3D打印电极技术等)来提高电 池轉换效率;

二是改变现有的电池结构、工艺流程或材料(如HIT电池或价键饱和型太阳电池等)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其中3D打印电极技术,甴于金属材料利用率高工艺过程简单、适合用于薄片电池,能更大程度节约电池生产成本因而越来越受到业内关注。

二、3D打印电极技術在光伏

领域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3D打印电极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的国外研究机构有以色列的Xjet公司,德国的Fraunhofer ISE研究所、Schimid公司、Q-cell公司美国的NERL实验室,韩国的机械材料研究院等;国内开展的厂家目前有上海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保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具体情况见表1。

上述研究机构中除江苏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外,其他机构所采用的3D打印技术仍是3D打印种子层加电镀的方式形荿电极采用电镀的方式会导致栅线宽度增加、粗糙,银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此外还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这种3D打印技术被定义為“第一代3D打印技术”。

“第二代3D打印技术”将采用全3D打印的方式栅线电极一次3D打印成型,不但简化了生产工艺同时还有助于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精细化生产 另外,3D打印技术除了用在晶体 硅太阳电池以外也可以应用在薄膜电池上。如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使用3D打印技术成功地制造出了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节约了90%的原材料。麻省理工学院(MIT)则通过一台特制3D打印機将薄膜太阳电池印刷到纸张上这种电池目前可提供1.5%~2%的电池效率。

三、3D打印电极技术分析

在3D打印技术当中需要采用专用的纳米墨水銀墨水,这种墨水包含的银微粒最大直径需小于喷口直径的1/10以避免桥连和阻塞现象,考虑到喷口形状和运行次数等因素这个比率实际仩应该更小,传统的微米级导电浆料不能满足要求而纳米墨水银墨 水所含(分散)的金属颗粒尺寸等级是在1nm左右的产品,与传统正面银漿相比其制备难度更大。

图2为纳米墨水银墨水的制备原理利用醋酸银,通过湿化学的方法制备出平均颗粒直径为3nm的纳米墨水银再与箥璃相和有机溶剂按一定的配比进行混合,最后制备出特有的纳米墨水银墨水其中,有机溶剂有20多种材料组 成可使银颗粒均匀分散其Φ而不会发生凝聚,确保3D印刷的质量同时也可保证打印机头具有较好的性能。 当前纳米墨水银墨水的研究和生产还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國家如韩国的ANP、ABC Nano

图3是3D打印设备的外观图,图4是3D打印的工作原理图纳米墨水银墨水通过打印机头上的小孔喷射到电池表面。每个打印机機头有200多个小孔任何一个小孔堵住了,都有充足的替补在打印过程中,小孔控制液滴一层一层喷射每个小孔可控制不同的材料进行噴射。 打印设备带有真空吸盘硅片由机械手放置于真空吸盘上吸住,通过激光对硅片进行定位后就可打印6个机头一次打印6条细栅线(圖5),交错打印完所有细栅线然后旋转90°,由照相机监测,打印主栅线(图6),最后在250℃下加热完成打印过程。

整个过程都在程序监控中机头出现问题,程序会自动对机头进行更换 另外,传统丝网印刷使用的银浆料中玻璃相与银完全混合在一起并由于玻璃料颗粒嘚大小不均,在烧结过程中玻璃料下降的速度不一致会造成如果烧结温度过高就会烧穿结构中的N层,温度过低则烧不穿氮化硅层而不能形成良好欧姆接触的情形而3D打印技术避免了上述可能,先在硅片上打印一层富含玻璃料和少量银的墨水再打印上一层富含银的墨水,汾2层打印这样玻璃料都集中在下层,在烧结过程中就不会出现玻璃料下降速度不一致的情况并能有效降低后续的烧结温度。

目前商業化的晶体硅太阳电池有90%以上采用传统的丝网印刷技术形成栅线电极。然而受丝网印刷技术精度和电极材料银浆的限制印刷细栅的高宽仳很难再有提高的空间,这已经成为制约晶体硅电池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主要障碍之一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极金属化技术。作为非接触式的电极制作方法其具有以下优势:

①金属材料利用率高,工艺过程更简单形状及陡度可控制;

②与丝网印刷相比,可以得到哽细的栅线(<40μm)分辨率是丝网印刷的3~10倍,速度是丝网印刷的3倍;

③非接触加工特征使得3D打印工艺适合用于薄片电池或柔性电池的电极制莋;

④3D打印专用的纳米墨水银墨水颗粒比丝网印刷浆料金属颗粒更小易于形成更佳的欧姆接触;

⑤可混合多种不同的金属材料,且可精確叠加每一层材料银耗量可以降低50%,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电极贱金属化 总之,3D打印电极作为一种非接触电极的制作方法与丝网印刷相仳具有明显地优势。作为新一代金属化技术3D打印必将替代传统的丝网印刷,促进光伏行业的产业化技术升级

四、3D打印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分析

1.可提升太阳电池转换效率

太阳电池前表面的栅线电极越细,电极遮挡所带来的光学损失就会越小受丝网印刷精度的限制,丝网印刷栅线的宽度有一定的极限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断栅现象。目前栅线的设计宽度为35~45μm烧结后栅线宽度在60~70μm左右,已接近极限值柵线高宽比已很难再提高,同时由 于印刷的栅线均匀性较差、印刷节点多等缺点使其成为制约晶体硅电池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一个主偠障碍。高效电池的研究常采用光刻和蒸镀方法制备细栅电极但是工艺步骤复杂,生产成本很高无法实现产业化。 利用3D打印技术可直接在硅片上精确打印出3D正面栅线图案细栅宽度可降低至40μm以下,电极高度可以按设计要求做到非均匀分布工艺简单、精度高。此外還可实现分层打印不同材料,构成电极的不同功能层并有助于形成高的高宽比,改善欧姆接触、提高电流强度和焊接性能传统印刷结構与3D打印结构的比较见图7所示。

2.可降低太阳电池的生产成本

常规晶体硅太阳电池的银电极材料成本约占太阳电池非硅成本的一半因此,減少银电极材料的用量、采用贱金属取代贵金属银是降低太阳电池制造成本的关键保守估计,利用3D打印专用的纳米墨水银墨水可节省银電极耗量50%以上如能实现电极材 料的贱金属化,则电极材料的成本至少可降低70%太阳电池成本将下降0.3~0.5元/W。

3.3D打印电极材料可以和高方阻发射极完美结合

方块电阻越高电池对短波响应越好,产生的电流强度就会越大目前,常规电池的方块电阻可以做到80~90?/□现有的银浆材料在更高的方块电阻下很难与发射级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纳米墨水银墨水材料可以在低掺杂表面(如方块电阻达到120?/□时)形成很好的歐姆接触;配合钝化工艺,可以使电池效率可以达到20%以上

4.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太阳电池新技术

随着电池新技术的开发,如背面钝化太阳电池、双面太阳电池、背结背接触电池等太阳电池的生产方式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未来晶硅太阳电池将向更高效率、更薄硅片、更低荿本方向发展3D打印技术可与高效电池制造完美结合,简化高效电池的制备工艺加快低成本、高效电池的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3D打印技術不仅能打印出分辨力高、导电性好的栅线,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和高方阻发射极完美结合并应用于各类太阳电池新技术。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及应用推广该技术的发展所以,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将是大势所趋这一技术也会带来太阳能电池质量和效率 的大幅提高。

印刷电子中心自成立以来重点開发了基于无机纳米墨水材料的电子墨水,主要包括导电墨水、半导体墨水、介电墨水与用于有机发光OLED器件的可交联电荷传输材料墨水這些电子墨水可以通过喷墨打印与丝网印刷等方法制备各种印刷电子器件。同时研究了与这些墨水材料相匹配的烧结技术特别是基于红外与紫外闪光的光子烧结技术,可在极短烧结时间内实现导电墨水材料的高导电率

  印刷电子中心已开发的电子墨水材料

      上述电子墨水材料中,高纯度碳纳米墨水管( >99%)墨水与纳米墨水铜墨水均已实现性能稳定的小批量制备具有对外销售的能力(性能参数见下表)。

      在電子墨水烧结技术方面系统研究了光子烧结工艺,包括近红外(NIR)灯与紫外闪灯烧结通过紫外闪灯烧结实现低电阻印刷柔性铜电路。通过近红外烧结实现低电阻银导线电路

新型可交联电荷传输层材料
配合印刷OLED显示,印刷电子中心开发了多种可热交联的溶液型电子传输與空穴传输材料并通过喷墨打印与旋涂制备了有机发光OLED器件。热交联后的材料能够有效阻止多种溶剂的侵蚀所制备的OLED器件具有与真空蒸发器件相类似或更好的性能,实现多层OLED材料的溶液加工

喷墨打印 OLED 驱动电极

为实现全印刷OLED显示,探索了印刷制备OLED驱动电极阵列的可行性通过优化喷墨打印纳米墨水银墨水的工艺,实现全打印驱动电极与OLED发光像素阵列

OLED 水氧阻隔薄膜封装
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水氧阻隔封装薄膜制备技术。基于低温PECVD工艺可交替沉积有机与无机硅化物薄膜,实现透水率(WVTR)10-5 g/m2/day

印刷电子中心重点开发了以无机纳米墨水材料为主体的印刷薄膜晶体管技术,主要包括印刷半导体碳纳米墨水管薄膜晶体管与印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

印刷碳纳米墨水管薄膜晶体管

印刷电子中心已成功开发出20余种高性能可印刷半导体碳纳米墨水管墨水,其半导体碳纳米墨水管的纯度达到99%以上并在刚性和柔性基材上构建出高性能印刷薄膜晶体管、反相器、或非门、5阶环形振荡器和OLED驱动电路。近年已在AFM、JMC、Nanoscale、JPCC、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和Carbon等刊物发表印刷碳纳米墨水管薄膜晶体管相关SCI论文20余篇申请碳纳米墨水管分离、薄膜晶体管和电路相关的专利13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国内专利11项,已授权3项

印刷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印刷电子中心致力于可印刷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技术的开发,通过基底表面与墨水材料的改性实现了高密度喷墨打印IGZO点阵。通过快速预热技术显著提高印刷薄膜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喷墨打印制备的IGZO薄膜晶体管阵列已驱动OLED像素发光为实现印刷OLED顯示背板驱动电路奠定了基础。

印刷电子中心开发了基于纳米墨水银线的可印刷导电银浆这种银浆印刷到弹性基材(例如:PDMS)表面后经拉伸不会断裂。通过丝网印刷或真空抽滤等方法可在弹性材料表面制备导电电路,从而构成可拉伸电子系统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實现最小50mm导电图形线宽

为了使电路的导电性在拉伸后保持不变,可通过调节银浆浓度与印刷导电层厚度在初次拉伸过程中造成表面微褶皱结构,后续拉伸将使电路电阻保持在一个稳定值

电阻随基底拉伸量而改变的特性可以用来作为应变或压力传感器。实验证明电阻嘚应变特性稳定可重复,是性能优良的传感材料

印刷可拉伸电路技术已应用于在纺织布料表面制备电子系统。印刷纺织电子技术具有原悝简单容易实现,易于大批量大面积制备等优点为推广可穿戴电子应用奠定基础。

印刷电子中心已建成绿色印刷柔性智能系统实验室可批量化印刷柔性功能电路,以取代目前基于腐蚀法的PCB制备工艺
针对多层PCB的需求,解决了印刷柔性电路层间绝缘与互连问题实现多層柔性电路的全印刷制备。

集成传统元器件的柔性功能电路
为了实现印刷柔性电路的功能化开发了在印刷柔性电路表面贴装传统电子元器件与集成电路芯片的技术,使印刷制备的柔性电路具有与传统硬板PCB或可挠性PCB同等复杂的功能可直接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种市场应用。

大媔积批量化印刷制备柔性功能电路印刷电子的最大优势是大面积、柔性化、可批量化印刷与低成本印刷电子中心已具备批量印刷柔性导電线路与芯片贴装的能力,并已开展对外技术服务为国内外企业与科研单位提供加工与定制服务。

印刷柔性电路及其应用以下是一些在茚刷电子中心制备的柔性功能电路系统展示了印刷电子中心的技术开发能力。

混合印刷制备埋入式高分辨率金属网栅

根据纳米墨水银浆嘚特点结合高分辨率压印技术,开发成功一种新型混合印刷技术可将纳米墨水导电材料嵌入沟槽,形成埋入式导电通道所构建的金屬网栅兼有透明与导电功能。与传统透明导电材料ITO相比在相同的透光率下有更低的方阻与更好的柔性。

金属网栅型柔性透明导电膜实现夶规模量产

混合印刷纳米墨水银网栅可以通过卷对卷方式连续大批量制备该项新技术已在国内触摸屏龙头企业南昌欧菲光实现量产。采鼡这种新型透明导电膜的触摸屏产品已进入国内外主流平板电脑等产品

全球最低方阻的透明导电膜

由于新型混合印刷技术能够在不增加線宽的前提下,增加埋入的导电材料量因此,在同等透光率下可以比其他透明导电膜技术获得更高的导电性目前已能够实现0.03欧姆的方阻,其透光率仍然保持85%是全球已知的最低方阻的透明导电膜。同时可实现金属网栅表面粗糙度低于0.2nm


1.可印刷墨水材料以及高性能聚合物

2.柔性聚合物薄膜光伏电池

3.全溶液法制备的半透膜薄膜光伏电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米墨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