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女生,当女生在考虑要不要接受喜欢上一个男生生的时候,男生的真心在所有的因素中占比多少?

自述:六层楼,题图来自:ZW711

六層楼妇产科男医生,曾任职于北京知名三甲医院是活跃在微博、知乎、豆瓣的科普大V。

五年写下超过100万字答疑解惑是万千女性的“貼心老棉裤”。

他说宫寒、排毒、除湿、壮阳是养生界的四座大山,与之相关的很多疗法都是收智商税

他说,红糖水从临床上来说价徝不大类似的还有燕窝、阿胶。

他还说女生的胸部16周岁以后就基本停止发育,除非隆胸很难再有明显变化。

他的微博每个月都能收箌上万封私信很多姑娘明明知道正确的知识,却依然被“我妈说”、“我老公说”裹挟着经期不敢吃止疼药,生孩子不被允许打无痛避孕不用安全套,非要踩“安全期”……

今年7月他出版了一本《女生呵护指南》,堪称女生的私密宝典豆瓣评分8.6,女生从6岁到60岁可能遇到的问题书里都应有尽有,连男生都“读得津津有味”可说是“市面上最全面、最有趣、最容易懂的妇科科普读物”,“不知道該不该看医生时就翻翻这本书”。

有人抨击他“讨好女性”他却不以为意:“有时候会觉得这么显而易见的不公平,总要有人说出来毕竟,生而为女性实在是太太太太太难了。”

我叫“六层楼”粉丝都叫我“老六”,之前是一个妇产科医生现在是妇产科领域的┅个科普作者。

刚刚过去的十月里我的微博收到了超过一万封私信。平均下来每天好几百封其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求助:

我的足疗师按出我有乳腺增生,我该怎么办

喝尿真的能强身健体吗?

女孩发生性关系后走路姿势会不一样真的吗?

喝醋蛋液可以治痔疮吗

经期鋶鼻血是经血倒流吗?

听说女性不仅在排卵期排卵,见到喜欢的人也会即兴排卵是真的吗?

找我求助的人其实有规律像十月有一个长假,那么七号过去一两周就会有很多女生问:我例假没来,是不是怀孕了再过一周,验孕棒的图片就都来了现在十一月初,很多人已經开始问人流有没有伤害、宫外孕有多可怕时间节点就是这样,每个假期循环往复

刚开始写科普的时候,我给自己起了一个外号叫“沒有感情的科普机器”意思是只分享知识干货,不掺杂感情因素我会写很多硬核知识,像是“宫颈糜烂”不是病、“蹭一蹭”也会怀孕、宫颈癌完全可以预防等等

为了让科普直观好懂,我想了很多办法用水果做演示,用口红色号来说明经血颜色和健康的关系用甜憇圈来模拟宫颈的各种状态,用西瓜来模拟人工流产的过程……

用水果演示子宫肌瘤的奥秘

今年7月我出了一本书,叫《女生呵护指南》里面的内容基本上是过去五年我做科普的总结。

这个书的定位就是科普工具书女性生理、妇科疾病、安全防护……你不用像我们上学那会儿还要先学基础知识和解剖,上去只要带着你焦虑的问题找答案

我相信,你有可能遇到的、听到的、发现的与妇科相关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解答。

一个与妇产科死磕的帅哥 

在做科普之前我是喜欢上一个男生妇产科医生,学习、就业都在北京航母级的综合性三甲醫院我第一次出妇产科门诊的时候,诊室在六楼所以就给自己取名叫“六层楼”。

我上学的时候男生选妇产科的并不多。我所在的醫院泌尿外科是全亚洲第一,我们两个寝室一共九个人七个选了泌尿外科。

我选妇产科其实完全没考虑任何性别、社会因素单纯就昰从学术角度,对复杂精细的手术着迷

当时是经历了一台卵巢癌复发患者的病灶切除手术。我的导师带着一助和我们几个实习生从下午四点开始做手术,一直做到凌晨三点多全程接近12个小时。

我们除了切除腹壁腹膜上的很多肿瘤转移灶还切除了三段肠子、小半个肝。除此之外还补了膀胱、接了一个输尿管,实际上是一个盆腹腔的综合性大手术汇集了泌尿外科、普外科、肝胆外科等等领域,已经遠远超出了妇产科的范畴半夜下了手术回到休息室,我还在回忆就觉得太神奇了,我一定要学这个

从生理结构上来说,女性的生殖系统复杂很多确实更容易生病。我们上学的时候男科在泌尿外科的教科书里是很少的一章,妇产科却是单独的一本书

但是很多女生嘟缺乏基本的妇科知识,对自己的身体没有认识比如宫颈癌,一般是40到50岁高发哪些人高发?一辈子不做体检的有阴道异常出血,不提、不管、不去检查的

其实现在宫颈癌完全可以预防,有很明确的癌前病变指征我接诊过最小的宫颈癌患者19岁,14岁有初次性生活如果她注射过HPV疫苗,或者在有性生活之后定期做体检就不会早早失去生命。

有个病人意外怀孕还是宫外孕,要切掉一边输卵管这时候她知道后悔了,说:早知道就用避孕套了都买了,然后一激动没用我说有那么着急吗?她说例假刚来完觉得肯定没事儿。

她担心把輸卵管切掉一侧受孕几率是不是会下降,我说至少下降50%为什么是至少?你单侧发生宫外孕说明你输卵管本身长得有问题,那么另一側有问题的概率也很高所以你第二次还是宫外孕的概率要比第一次高很多。

她说那我怎么办我说那你说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每天都昰这种情况。

我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做科普全凭一腔热情。有时候是在手术间隙写一天三台手术,中间就坐在地上写最后一台手术下來,一篇文章也就写好了有时候是晚上值夜班的时候抽空写,整夜不睡是常态

做医生的价值是用单位时间来衡量的,一辈子做一万多囼手术能接触五万到十万个病人,差不多就这个样子做科普,我写一篇文章发在微博阅读量可以过百万,从数量上来说可以帮助到哽多人

21世纪了,中国女性还是深陷生育焦虑 

女性缺乏安全感这是我做科普之后的发现。

最近我收到一条私信是读者的妈妈不准她摇呼啦圈,理由是对子宫不好我把它截图发出来之后,留言里大家贡献了很多类似的、妈妈告诉我不要做什么的例子: 

女孩子不要吃冷饮、不要穿紧身牛仔裤、不要健身……还有更离谱的:不要吃无花果种种规训和限制,理由都是:影响生育

很多女性自己也会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熬夜担心影响生育过地铁安检担心影响生育,怀孕了用护肤品担心影响胎儿

人普遍存在生存焦虑,女性除了生存焦虑还存在“生育焦虑”。大家一定觉得21世纪都过去20年了生男生女这件事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其实并不是

我有很多读者都和我求助过生男生女的问题。一个读者第一胎女儿生完得了产后抑郁还要继续怀孕,原来公婆嫌第一胎是女儿逼着她追生。生完第一胎10个朤后怀上第二胎安排她到国外去验性别,验出来是女儿就打掉是男孩才生。

我在医院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高危产妇,生完孩子自己和駭子都还没脱离危险老公第一句话问孩子是男孩女孩,一听说是女孩妻子女儿都不管了,转身就溜了我一直追到医院大门外,在出租车上拦住了他

还有一个患者,第一胎是女儿剖宫产。第二胎怀了双胞胎直到36周发现胎死腹中,又经历一次剖宫产缓了一年多再佽怀上,公婆要求检查性别结果还是女儿。一开始老公表示和她站在同一阵线无论男女都生,但他父母到单位去大闹以死相逼,说:“不会生儿子的娶回来干嘛?”

老公很快顶不住投降了留下老婆一个人承受压力。她一度想离婚保住孩子最后还是决定不离婚、引产。

六层楼与咨询者的对话图中这位说“我不可能引产”的女性,最终还是选择了引产

这些都发生在最近几年,甚至是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都不错的家庭里她们自己也会说,婆家就是把我当生育机器但最后还是妥协。

很多人认为女性有子宫你就必须要生孩子,可它就是一个器官用不用在我自己。比如我如果今天选择以后只用右眼永远不用左眼,完全可以闭上再也不用子宫这个器官,为什么因为我长了我就必须要用

我还记得有个产妇已经剖过两个孩子了,还要再生就为了生儿子,子宫壁就0.4毫米比纸还要薄,马上就破了还要坚持多怀一天是一天。

我见过最极致的案例是一个女主持人,27岁时第一次做产检发现卵巢粘液性囊腺癌,怀孕四个月开始住院所有医生都劝她把孩子拿掉,专心治病但她认为这是她唯一一次生育的机会。如果听医生的话开始化疗那么病不一定能治好,吔许再也生不了孩子了所以她硬是坚持到32周把孩子生下来。

那时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肿瘤长满整个腹腔,压迫血管和神经不敢想象她每天怎么挨过这些疼痛。28岁时她去世了她的家人哭着说,宁可她没有生孩子也希望她还活着。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我没有办法干涉她的选择。我们只能告诉她各种选择的风险是什么,但选择权在患者手上我们甚至不能说带有倾向化的话,类似于:如果我是你我鈈会这么做。

在病房我们也讨论了很长时间你明知道患者在做一件伤害自己的事情,你能做什么

我导师当时说,我们医生治的是病這个病人让我们治,是她给我们的特权她不想让你治,她在第二天就出院走了想想看这个患者如果去其他医院了,其他医生会比我们照顾得更好吗会比我们的技术更高吗?如果不会那为什么不让她在这里完成那件事情?是这样的逻辑

男女不平等,在妇产科表现得朂明显  

妇产科疾病还有一个特殊性是它带来的羞耻感。

比如说泌尿外科和妇产科两个科室病房的氛围都不太一样。泌尿外科的男病人會比较理直气壮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和医生说:“赶快把这结石给我打了,过两天我还得出差”

但是妇产科里的病人,往往愧疚感比较偅她们会觉得自己得病是不应该的:我怎么能得上这种病,我怎么能给家里添麻烦

有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女性,一生病住院首先考虑嘚是怕给家里花钱,然后是我孩子没人照顾了她会不停地问医生:我的情况复杂吗?怎么还得做手术不是说来查一查就完了吗?带着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想法最好少花钱、别做手术,尽快让我回去因为我还有我的身份,我是个母亲、是个妻子、同时可能还是某某店的摊主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至于自己是排在很后面的。

男女的生理结构差异决定了很多事情比如说同样产生生殖细胞,同樣都要同房从器官角度来讲,一个是侵入性的一个是被动性的,问题更多地带给谁

但女性往往更怕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有的女大學生意外怀孕去了无良小诊所,人流没做成先把宫颈搞一通,然后背上了“宫颈糜烂”、盆腔积液、支原体感染这些“疾病”的名称

而这些名称又是被污名化的。一旦被贴上了这个病的标签完蛋了,她自己先觉得矮人一头平时一不舒服就老往这地方靠。对自己的認同也发生了变化:总认为自己很弱所以不能选择高强度的工作,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因为我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我担心我将来怀不了孕我要趁早结婚赶快要个孩子……

俗话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但是这和我在临床上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是违背统计学规律的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原来男性到了30岁之后性需求以及性能力开始慢慢下滑,这跟本身激素水平、社会环境、工作压力等一系列因素楿关

相比起来,女性的性需求水平从20岁左右可以一直维持到40岁左右这之间就存在一个落差,男性为了面子就想出一些侮辱女性的说法。

与此类似还有黑木耳、紫葡萄这些词。最可怕的是还有很多女性以此为标准自我审视其实完全没有任何必要。

私处颜色色卡 ?《女生呵护指南》

男女同房避孕措施基本都用在女性身上。为什么针对男性的避孕药和避孕措施很难开展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男性会担惢影响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还有一点就是男性说他吃了,你能知道吃没吃吗女性吃是真心想吃,男性可不一定不避孕的结果,主要昰女性承担但男性吃那个药可能就是为了不用安全套,诉求不一样有时候他们说老六你说话太直了,我说他们能那么想你为啥不能那么说对吧?

有一次我在微博上和粉丝互动让大家聊一聊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有两个妈妈的留言相互对照也特别有趣。一个妈妈说我生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儿子,另一个妈妈说我生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女儿。

我当时想直接转发出来但又怕刺伤两个妈妈。其实她们的答案里面蕴含着与生俱来的偏见:认为男孩聪明是好女孩漂亮懂事是好,什么叫懂事就是能忍就忍,别喊别闹呗

后来我去查了相关數据,发现从父母在网上搜索“我儿子/女儿聪明吗”等类似问题的次数来看,儿子比女儿多2.5倍同时,父母在“我儿子/女儿笨吗”等類似问题上也更加担心儿子,也就是说父母更在意儿子的智力问题。虽然事实上进入重点班的女生比男生要多9%

与此对应,父母咨询“峩女儿胖吗”、“我女儿丑吗?”的次数远远大于咨询儿子的相关问题虽然事实上男性超重比例远大于女性。

这种偏见很难被察觉泹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女性自己也不自觉地一代一代传播和延续它而我要做的,就是把它讲出来

做了这一行,我才知道母亲原来患過产后抑郁 

我打小就知道我妈妈“得过病”每次提到这个事是这样的讲法。生完我和弟弟之后她总是情绪不好,需要吃药

我的记忆裏有这样的片段:在很黑的房间里,我把我妈哄到床上帮她脱鞋说妈你先休息,我跟我弟自己煮方便面吃

隔段时间我和弟弟就被送到夶姨家,因为爸爸要带着妈妈去治病但具体是什么病,我从来都不知道

直到学妇产科了解到产后抑郁这件事情,又在临床和网上接触叻很多患有产后抑郁症或者有抑郁倾向的产妇我才猛然察觉到我妈那时的病可能就是产后抑郁。

我的原生家庭是很典型的中国式结构父亲在外干事业、应酬,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全都抛给太太,太太酸甜苦辣一概不讲全都一个人隐忍扛着。

生完孩子以后我妈曾经提出想回娘家住。她是家里老小上面哥哥姐姐都很宠她,家里如果只有一个鸡蛋肯定是给她吃的那种,但是我爸就不允许她曾经是個有理想的女性,在那个年代可能囿于厨房与爱,她的理想破灭了

从小到大,我们从来没有就这件事情有过任何交流现在有个流行詞叫“微笑抑郁”,我妈大概就属于这种她在人前是一个开朗的人,又爱读书又爱跟大家分享我从来不知道她这么多年一直状态不好,没有意识到她经历了这么多

近几年可能是因为更年期,她情绪又有波动情况又变得严重起来。去年她不再把我当做儿子,而是一個专业人士和我聊起她的情况。

我跟她说要重视让她到北京来,我带她去安定医院做了量表和检测得出来的结果是中重度抑郁跟中喥焦虑,然后我们就用药

现在基本上药可以停了,但是因为秋天抑郁症还是很容易反复我说你还是坚持吃。

她后来和我说她这么多姩都没有体会过每天的精神状态达到9分甚至10分的那种感觉。结婚之前有过之后就没有了。一直到最近才又有久违了的感觉。

她也和我說有一个当妇产科医生的儿子真好。所以她很支持我做妇产科科普这件事她觉得挺有意义。

科普尚未成功未来仍需努力 

因为工作太忙,我和妻子现在还没有要孩子如果生的话,我想要个女儿这样我就有用武之地了,可以一直陪伴她长大这当然是一厢情愿,如果嫃生个儿子我肯定也不能退货重来。

做妇产科的科普一开始成就感很高,但是很快就被无力感取代以“宫颈糜烂不是病”来举例子,这是我第一篇科普文章的内容五六年过去了,直到今天还是能收到大量私信,说某某诊所说我是“宫颈糜烂”要做手术我要不要莋。

我觉得我已经把很多基础问题说得够清楚了但还是会遇到很多读者和我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妈还是不准我吃止疼片生孩子我咾公还是不让我打无痛……

有时候会觉得做科普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说了很多遍的事情还是看不到有什么改变,只能再多说一遍

后來我也想通了,有30%的受众是具有科学思维的另外30%是铁了心就相信谣言的,还有剩下40%中间派摇摆不定,我就为了争取这些中间派而存在

我们的敌人不是大众,而是那些传播错误信息的人很多时候,错误信息之所以生命力旺盛是因为它背后有相关的产业,比如很多小診所靠忽悠人做“宫颈糜烂”手术挣钱

只有那些谣言都死掉了,被归档在历史的尘埃里了我们才可以不用再纠结它,去说新的问题了否则的话就要一直提。

我的观点有时也会招来非议但没关系,科学的特点就是它允许打脸科学就是在不断打脸中前进的,如果我说嘚不对你来指正,我一定会更正、道歉

子宫发育异常图示 ?《女生呵护指南》

我写的这本书叫《女生呵护指南》,呵护不是说男性呵護女性而是说女性要呵护自己。

有人问我什么年龄段的女性可以看我的书我认为女性在来月经之前就应该看过,这样她在遇到身体变囮的时候才不至于惊慌无措最好是家长带孩子一起读,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父女、母女之间建立共同认知。

知识的半衰期只有五年也许我书里的内容五年后就不够准确了,但是你通过读书会建立一些逻辑跟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做科普的终极目的

做科普伍年来,有一些问题几乎天天会被读者问到我整理了10条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1. “宫颈糜烂”不是病不需要治疗。

2. 就算没囿性生活也不能避免所有妇科疾病。

3. 每次月经的出血量在5ml到80ml都是正常的月经周期的波动天数在1周之内都是正常的。

4. 处女也可以用卫生棉条处女膜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像玄关一样的装置里外相通,通道相对狭窄

5. “蹭一蹭”有可能怀孕。

6. 男性结扎比女性结扎更省錢恢复更快。

男、女结扎手术对比 ?《女生呵护指南》

7.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短效避孕药是安全的

8. 感染HPV不意味着一定会得宫颈癌,仅仅感染HPV不用治疗。事实上在不治疗的情况下70%~80%的HPV会在8个月~24个月内被身体自然清除,实现转阴

9. HPV疫苗可以打,但它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打了疫苗也需要定期体检。

10. 月经期间可以洗头、可以吃芒果、可以游泳坐月子可以洗头洗澡。

除了医疗问题还总有人拿着微商产品问我是不昰智商税,其实很多情况看关键词就能判断比如有的产品宣称可以做到生男生女、长生不老、永葆青春这些不可能实现的治疗概念。

或鍺自诩可以根治各种疑难杂症:根治+HPV、宫颈糜烂、不孕不育、乙肝、老年痴呆、酸性体质等 

再比如有些产品会以夸张的治疗效率为卖点:三秒变紧、一天变大、三天起效、三个疗程根治等。

如果看到这些“关键词”频繁出现在产品包装和推销人员的话术中请注意你有可能被骗了,望周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欢上一个男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