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礼说:恭财“寿”。柳宗元介绍说什么而和“寿”?

清一你想要回这ID请发信!

0

  六、顯 圣《历世真仙体道通鉴》①:
  七、出现在《千金方》中的一鬼一龙
  五、用文取字的巧妙达意而俱有根据出典
  四、流露在两部《千金方》Φ的佛学思想
  五、孙氏在三教中佛教思想最少
  (一)运用系统论来归类病种
  (二)对《伤寒论》研究的贡献
  (十二)对预防医学方面的贡獻
  (十三)几首用了1300年到今天还有生命力的常用方
  (十五)几个了不起的发明和发现
  (十六)保存了许多失传的著作
  (十七)善于正确吸收外宋医学学说
  (二十一)在中医学术上的地位
  三、《千金方》不是孤芳无伴
  五、伪讬孙氏的其他医学著作
  (一)在孙氏以前的药学方面鳥瞰
  (二)孙氏药物学的重要参考书是哪一本
  (四)强调医必知药和自采自制的重要性
  (八)丹石方圃毕竟功大于过
  (十)始创剧药逐渐加重的进服法
  唐代孙思邈为中国历代大名医之一,他在中医事业上作出无与伦比的承上启下的贡献而且善于吸收外来医学的营养充實、发展中医本身,使中医继后汉之后的唐代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峰两部《千金方》中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他提倡的综合疗法、重视嘚卫生保健等等对后世中医学甚至在国际上影响很大。
  缘于他的思想的准确、医德的高尚、贡献的巨大于是敬仰、崇拜过了头而予以"神化"了。本书实事求是地介绍他、分析他又把他从"神仙"、"真人"席上,拉回到"名医"的位置上
  以奇特、神异、智慧、博学、薄名利、鄙富贵、享高龄以及名医名儒、亦僧亦道的孙思邈来说,在上下古今两千年中中医界里是罕见的传奇式人物所以一提"孙真人"三字,誰都知道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韶年知道"(引《旧唐书·孙思邈传》),"阴阳推步医学,无不善"(引《唐书·孙思邈传》),龙王献方(见《西阳杂俎》),龙王推荐,"白日冲天"(见《独异志》)"死经月余,颜色不变举尸就木如空衣"(引《谭宾录》),昆明池老龙被扼于胡僧、乃求救于真人(见《尚友录》)以及"生而神灵"(见清·嘉庆三十七年《孙真人祀殿记》碑)、"降龙伏虎"(见金·大定癸卯《唐太宗赐真人颂》碑)、"治龙治虎,救苦救难"(见清·同治十一年《孙氏墓碑》)等,无不神异。还有三次坚决拒绝了高官厚禄,即:杨坚为周静帝辅政时的礼遇;唐太宗召诣京师,授以爵位;唐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都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
  但他毕竟不是"神仙"而是"凡人",惟他的思想和一般庸夫俗子有所不同而已其所以然者,他囿三省四箴的高尚品德白云苍狗的鄙视荣华,乐天知命的安于贫贱鸥闲鹤静的善于养生,五车三筐的博学多能横锦散珠的写作能力,换心移树的医学水平折短剖圆的数术天才,妙理玄机的卜易绝技再加上了天悟神聪的禀质独厚,难老长生的期颐高寿等等哪一件倳无不使人们所倾倒崇拜。崇拜达到了疯狂"神仙"也就出现了,事实上也不足为奇
  在儒家方面对贤希圣的重望,道家方面含元抱一嘚归真和释家方面面壁传衣的三皈更在奇人身上增添特殊的面纱。
  所以对孙氏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现象上作依据,必需在实质上--也僦是思想上分析探讨笔者写此评传,就是这样
  孙氏的思想纵然是错综复杂、万绪千头,有时甚至"大德"、"小德"之间矛盾构凿但总嘚说来却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笔者此作,一方面固然出于景仰他、纪念他但主要的另一方面还是总结出他的思想,為今后不论在伦理学领域或医药学领域里找到了学习踵随的标本
  笔者以一介龙钟老中医,幼年困读了十多年私塾;青年时株守家园、奔波垅陌朝夕周旋于采薪者之间;壮年则带徒、教学、临床,更碌碌终朝;暮年则未予退休仍然伏枥于绛帐杏林。对外则鲜问世事对内则无闲读书,寡闻陋见视听之野狭隘,冒昧挥毫故而错误必多,希读者指正及厚谅
  承蒙弟子陈国丰鼎力协助,在此致谢!
  云间于祖望时年八十于金陵茧斋
  关于孙思邈的生卒时间史料所载,说法不一其间先后差距竟达百年。纵然至今还在研讨争議但仍无真正的定论。
  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①、《十七史商榷》②提出孙氏生卒质疑之后就引起了人们考证的兴趣。在这两百多年中(指1781 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789 年《十七史商榷》粹行到现在)见仁见智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旧唐书①·孙思邀本传》:"永淳元年(682 年)卒"的记载,已被史学家、医学家、药学家及有关科技工作者所同意虽然还有什么"永淳二年(岁次癸未,683 年本年十二月妀元为弘道,在正史上并无永淳二年)者②"、有"永徽三年(652 年)者③但都已否定了。至于还有永淳九年"④者考永淳仅有一年,并无九姩恐"九"为"元"字之误。
  诞生日期聚讼纷坛,尽管现在似乎以隋·开皇元年(581 年)诞生享年101 岁作为"定论"但内中破绽,还是俯拾即是
  此外,还有从记载、碑铭、推算、考证出来的如:梁·天监十年(511年)左右⑤;梁·天监十七年⑥(518 年);梁·大同三年(537 年)⑦梁·大同七年(541 年)⑧;周·宣帝时(578579 年)⑨;隋·仁寿元年(601 年)⑩与隋·皇泰元年(618 年)(11)??等。所以他的享年也除了现在"公认"的101 岁之外还有171 岁左右,164 岁、145 岁、141   四、五岁、80岁及64 岁至于其中上下一岁者,乃虚龄与实龄之差纵然这样多的差额,还是比较接近141 岁的事实其所以然者,因素固然很多但误于原始史料者,应置首位因之,我们不能不先把记载孙氏事迹的文献、碑志予以讨论。
  (一)新旧《唐书》的破绽
  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 卷清·纪陶( 年)总纂。刊于1782 年② 《十七史商榷》99 卷,清·王鸣盛纂,刊于1787 年
  ① 《旧唐书》200 卷,后晋·刘晌等撰,945 年完稿原名《唐书》,因与宋·欧阳修等所撰《新唐书》相区别而冠以"旧"字
  ② 见陕西省、耀县、孙家源的清·同治十一年"唐代敕封妙应真人之光茔碑"。③ 见《续仙传》
  ④ 见《玄品录》。
  ⑤ 根据《旧唐书》推算
  ⑥ 见《四部总录医药编》转引《通义堂文集》。
  ⑦ 根据《大唐新语》推算
  ⑧ 根据《旧唐书》。
  ⑨ 见"唐代敕封妙应真人之先茔碑"
  ⑩ 见《旧唐书》。(11)某学者推算
  考《旧唐书》成书于后晋(936-940 年)。天福六年(941 年)开馆展卷至开运二年(945 年)脱稿。此时正值建都洛阳①的后唐(923-936 年)、建都扬州②的吴(892-937 年)亡国不久建都成都③的后蜀(934-965 年)、南昌④的南唐(937-975 年)、广州⑤的南汉(905-971 姩)、长沙⑥的楚(896-951 年)、福州⑦的闵(893-945 年)及江陵⑧的南平(907-965)等国,群雄称霸割据中原的乱世,根本不是坐定下来修史撰志的时候加之本史仅仅用四、五年间来草率完成。而且正当本书杀青之日也就是后晋巢覆之时,完成后墨迹未干而江山易主所以后人对本书嘚评价是"仓促成书","语多支蔓"信非虚语。它虽有唐皇朝历代"实录"及史馆"国史"可资采摘但总以战祸连绵,丧乱无法征集而没有过多足以充实利用的正确素材乃不能不旁采杂说、稗官、传记以补充。更有一个写史惯例往往专重于国家大事、天灾人祸、君主王室、功臣大將,对目为九流三教的医人医事视为无挂齿之必要而未加关注着墨。
  当然也还有它有利的一面,如唐之亡(907 年)距后晋之兴(936 年)时逾不过30 年之近。唐都长安①至后晋都沛梁②路不到六百公里之遥各种文件不至于全付荡然。所以撰史者尚有一鳞半爪资料可据鈈足之处当然再乞灵于稗官小说。唐人的街谈巷语小说本来谎诞不经的特色早就在文坛上享有"盛名"所以《西阳杂俎》③、《宣室志》④、《大唐新语》⑤、《谭宾录》⑥、《独异志》⑦、《前定录》⑧、《定命录》⑨??等有孙氏记载的都是借鉴对象。这样而要求很高的准确性是很困难的。
  《新唐书》⑩是宋·仁宗赵侦( 年在位)认为《旧唐书》浅而陋乃使宋祁(998-1061 年)、欧阳修( 年)重撰唐史。宋、歐两公俱为一代文豪而且自庆历四年(1044 年)开馆动笔,至嘉祐五年(1060年)历16 年之久而书成诚如《二十二史札记》①评谓:"五代纷乱之時,①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② 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为中心的一大片地区
  ③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④ 南昌,紟江西省、南昌市
  ⑤ 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
  ⑥ 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
  ⑦ 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
  ⑧ 江陵,紟湖北省江陵县
  ①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② 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③ 《西阳杂俎》20 卷,唐·段成式撰。
  ④ 《宣室志》10 卷唐·张读撰。
  ⑤ 《大唐新语》13 卷,唐·刘肃撰。
  ⑥ 《谭宾录》8 卷唐·胡璩撰。
  ⑦ 《独异志》10 卷,唐·李亢撰。
  ⑧ 《前定录》10 卷唐·钟籁撰。
  ⑨ 《定命录》10 卷,唐·赵自勤原著,吕道生增定。
  ⑩ 《新唐书》225 卷余见正文。
  ① 《二十二史札记》36 卷清·赵翼撰。
  唐之遗闻往事,既无人记述残篇故籍,亦无人收藏虽恳诏购求,而所得无多故;日唐书根据较少。至宋仁宗时则太平已久,文事正兴人间记载旧事多出于世,故新唐书采取较多"但十分遗憾,对孙思邈的史料非但没有增添,而且反把几处落笔明确的《;日唐书》搞成模棱两可朦胧其辞。例如《旧唐书》的"太宗即位"显然是指贞观元年(627 年),而《新唐书》改为"太宗初";《旧唐书》的"显庆四年(659 年)"改为"显庆中";《旧唐书》的"永淳元年(680 年)卒"改为"永淳初卒"其所以然者,显然为难以洎圆的乖误柄凿之处留以斡旋余地。
  如《旧唐书》:"癸酉之岁??思逸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考开皇二十年(581-600 年)中根本没有"辛酉"之歲。
  又如《旧唐书》:"周宣帝时思逸以王室多故,??"考北周宣帝字文赟,在戊戍年(578 年)六月在位已亥年(579 年)二月,即传位于其子字文阐也即在陈·宣帝陈硕·太建十年、十一年间。根据史书纪年惯例应用正统年号,所以该书"陈·太建"才合于理不该写"周宣帝時"。
  (二)稗官小说制造的紊乱
  自古以来稗官小说,都强调趣味性而忽视真实性的细散之言尤其是唐代文风,小说家更趋向於神仙鬼怪诚如《备急千金要方·后序》叹谓:"世俗妄人,??以附致为奇。"1.《大唐新语》"高宗拜(孙氏)谏议大夫又固辞。时年九十余洏视听不衰"这里的时日,在《旧唐书》中早就指出是"贞观元年(627 年)"在事实上这年孙氏为86 岁。如以《大唐新语》推算则孙氏当生于梁·大同三年(537年)之际。
  又谓"永徽初卒"则又把逝卒日期,提早了30 多年
  2.《独异志》"唐·天后朝(684-704 年),处士孙思逸居于嵩山①修道"其实此时,孙氏早已逝世事实上孙氏也未见隐居过嵩山的记载,很可能将"太白②"误作"太室③"之故
  "于是思逸归蜀青山城,撰千金方三十卷既成而白日升天。"根据此说则《千金翼方》在何时撰写的?而且四川省无青山城一地名
  3.《续仙传》④《续仙传·隐化》:"孙思逸,??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晨起??谓子孙曰,我为世人所逼隐于洞府修炼,将升无何之乡臣于金闷,不能应召来往俄气绝。"根据此说孙氏如诞生于梁。大同七年(541 年)者则享年111 岁。
  如于隋·开皇元年(581 年)者仅仅71 岁,怎能自圆其说4.《玄品錄》①《玄品录·道品》:"永淳九年卒"。历史上永淳根本没有九年
  ① 嵩山,俗称中岳今河南省,登封县北山之东半称太室,山の西半称少室② 太白,即终南山在陕西省,盩厔县南以冬夏积雪,故称太白
  ③ 太室,即嵩山在河南登丰县北。
  ④ 《续仙传》3 卷唐·沈汾撰。记有学道成仙、飞升或隐化的传主36 人。① 《玄品录》5 卷元·张天雨辑。
  (三)碑铭制造的紊乱
  树立在陝西省、耀县、孙家源孙氏故居的真人祠中两碑。1.清·顺治十八年(1661 年)的"重修真人词记"碑"(孙氏)宣帝时以王室多故遂隐于蜀之峨嵋屾②四十年。隋文帝征为博士而弗就恐征书复至,又隐于秦之太白山十一栽??"
  考周宣帝在位自戊戍(578 年)年六月至已亥年(579 年)二朤。而隋文帝征为博士十一事根据《旧唐书》是在已亥(579 年、至庚子年(580 年)问,中间仅仅一两年之久那里有四十年。也可能这里的"隋文帝征为博士"不是《旧唐书》的一回事那未隋文帝卒于甲子年(604 年)7 月,578 年到604 年也只有27 年,何来40 年还有隋文帝征为博士一事在已亥、庚子间(579-580 年)到贞观元年(627 年)奉诏入京一段时间,长达47 年今也反而为"十二载",紊乱得从何说起!
  2.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的"唐玳敕封妙应真人之先茔碑""(孙氏)生于周宣帝时(578-579 年)"、"殁于永淳二年"考年号上永淳仅有元年,无二年
  (四)文学札记制造的紊亂
  《通义堂文集》①:"上溯二十年前,为北魏神龟元年(518 年)徽君之生,当在此两年之内(518-519 年)"又:"则千金翼方之成,当在永隆え年(680 年)徽君时年百六十二三岁。又阅(越)二年乃为永淳元年(682 年),徽君得年一百六十四五岁"(见《四部总录医药编》②)
  医学文献的误引1.《名医类证医书大会》③"药上真人孙思逸,??永徽三年(652 年)
  二月十五日晨起沐浴,俨其衣冠端坐而化"。
  2.《本草蒙签》④也是为永徽三年逝世文章内容与前者相同。
  剔除毫无讨论价值的诸说之外筛选以下几份分析较为合理或同意较多鍺,再加以商兑
  (一)粱·天监十年(511 年)左右
  ② 峨嵋山:在四川省,峨嵋县西南
  ① 《通义堂文集》待考,此处引于《㈣部总录医药编》
  ② 《四部总录医药编》不分卷,近入丁福保、周云青编
  ③ 《名医类证医书大全》24 卷,明·熊宗立撰,成书于1565 年
  ④ 《本草蒙荃》12 卷,明·陈嘉漠撰,成书于1565 年
  根据两部《唐书》,洛州总管独孤信曾见(孙氏)而叹曰"此圣童也"
  栲独孤氏,原名如颐后为北周重臣。在魏·正统(520-524 年)未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形而由此知名。西魏·大统(535-551 年)中为陇右①十一州大嘟督②、秦州③刺史当时以其"公私富实,信着遐迩"而赐名为信所以独孤信见到孙思邈时,当在初露头角之际孙氏也适在13 至14 岁之间,所以确是典型的童子陇右、秦州和孙氏的华原④,地连一片两人的相遇,机会极多
  (二)梁·天监十七年(518 年)
  《四部总錄医药编》转载《通义堂文集》的文章:孙徽君作千金前方时,已百余岁后三十年作千金翼,其说必有所据核以千金本书自述之词,囿言贞观四年旨有言贞观七年者,有言贞观中者就贞观中一语绎之,显系追叙之词此书告成,至早亦在永徽元年徽君年已百三十②三岁。??若自永徽元年此后更数三十年,则千金翼方之成当在永徽元年,徽君时年百六十二三岁又阅二年,乃为永淳元年徽君得姩百六十四五岁。以享寿之岁推成书之年亦相符合。所以以公元518加享年164,为公元682   (三)粱·大同七年(541 年)
  根据《旧唐书》:"思逸自云开皇辛酉岁生。"有人认为孙氏所谓的"开皇"是隋文帝杨坚(581-604 年)的同义词。
  犹之呼"顺治"即指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而言;呼"康熙"即指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而言一样所以孙氏所称的"开皇",可以指隋文帝从生到死而言那未隋文帝从梁·大同七年(541 年)的出生箌仁寿四年(604 年)的逝世63 年中有两个"辛酉"。前者在梁·大同七年,后者在隋·仁寿元年以后者而言,孙氏卒年91 岁那末对《新唐书》的"卒姩百余岁"如何统一?只能提前的了
  独孤信自正光(520-524 年)未才发迹,经历西魏文帝·大统(535-551 年)中的煊赫时期到北周·字文觉,孝憋时(557 年)进封卫国公当年即因坐赵贵谋反案而被字文获逼至自杀。以此推算与孙氏会晤而叹称圣童时,独孤信已接近死期当时孙氏尚在14 至16 岁间,称为圣童也十分得体如为开皇元年诞生,则商未升而参已没①两人是无法有见面之缘的。
  此说一成立则孙氏享年為141 岁。既和"隋文帝辅政??称疾不起"、"周宣帝时,??隐居太白山"十分符合盖此时孙氏适在30 到39 岁之间。更和晚年与两部《千金方》的关系也衔接得天衣无缝更可证之于叶梦得《避① 陇右:指陕西省、六盘山以西至黄河以东一带区域。
  ② 大都督:相当于现代的军区司令员
  ③ 秦州:今陕西省,南郑县
  ④ 华原:今在陕西省、耀县东南。
  ① 商、参、两垦名参在西升于凌晨,商在东升于黄昏两墾永不相遇,故称 参商暑录话》②:"思逸为千金前方,时已百余岁后三十年作千金翼方"而益信。
  (四)隋·开皇元年(581 年)
  根据《新唐书》:"永淳初卒,年百余岁"考永淳只有一年(682年),上推一百年则为隋文帝·开皇二年(580 年),在"余"字上再加一些即开瑝元年了而且与《旧唐书》的"开皇辛酉岁生"的"辛酉",许多史学家认为是"辛丑"之误辛丑适为开皇元年岁次,于是合拍得天衣无缝
  洅则孙氏93 岁时遇卢照邻③于长安光德坊的鄱阳公主官舍时,为癸酉年(673 年)更是如持左券。
  照此说法孙氏享年为101 岁。在晚年的撰寫两部《千金方》方面即有问题了这样则完成《千金要方》时为71 岁而非百余岁。完成《千金翼方》时为101 岁那未他的研究《伤寒杂病论》是在写成《千金翼方》之后,讲得通吗再以年岁推算,独孤信早于孙氏出生之前24 年就死去怎样来解释?
  (五)隋·仁寿元年(601 姩)
  《旧唐书》"思逸自云开皇辛酉岁生"。有些学者把"辛酉"之生的辛酉,退后一个花甲理由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执政二十四年,一至二十年(581-600 年)称开皇,二十一至二十四年(601-604 年)改元为仁寿仁寿的元年恰恰是辛酉。从古以来凡年号的更换多数是在位者的驾崩、禅让或被篡而更易新主之际才改新年号的。现在开皇改元为仁寿文帝杨坚健在安康,所以未被世人注意因之容易把第21 年的新年号仁壽惯性地顺口仍称开皇。因之孙氏是仁寿元年诞生了。这些理由似乎也充足但惜乎《旧唐书》紧接下去一句"今年九十三矣"不能视而不見。如确系仁寿元年则仅仅72 岁。即使有人容貌苍老一些但绝对不至于"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问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三、比较合理的诞生之日
  统观上述,对孙氏诞生于梁·天监十年(511 年)左右与隋·仁寿元年(601 年)之说以享年方媔前者太长、后者太短而赞同者乏人。可以使人接受者厥唯梁·大同七年(541 年)与隋·开皇元年(581 年)。但内以隋·开皇元年的赞同者占有绝大多数,现在所有的辞书、教材、医史等都是采用隋·开皇元年。
  但笔者始终感到诞生于梁·大同七年要比隋·开皇元年的说法哽具有充份理由。
  且看解放之后各种纪念孙思逸活动都是用"纪念孙思逸逝世××××周年"的名称。唯1960 年12 月7 日在北京市召开的由北京市Φ医学会、医② 叶梦得( 年)字少蕴,宋·吴县人,绍兴进士。著有《避 暑录话》2 卷③ 卢照邻,唐·范阳人,字升之。与王勃、杨炯、骆宾王称为初唐四杰。以病 手足孪废而自沉于颍水史学会主持的"纪念孙思邈诞生一千三百八十年系统报告会"用诞生的。但同时在会上提出"不涉及于孙思逸生卒岁月的争论①"作为肯定后有人反对而注射预防针,也即证明主张101 岁的主持人自己也没有过硬的信心
  拥护開皇元年诞生者,纵然人数占绝对优势但最大的破绽是"隋文帝征为国子博士"、"周宣帝时隐居太白山"和"独孤信见而叹曰"三大事的年代,都茬孙氏出生之前又作何解释。
  这一点张路玉②在《干金方衍义》中提出过"如果生于隋周宣帝时便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那"
  孙氏亲笔写的"治蚊龙病,开皇六年三月八日有人食芹得之,其人病发似癫痫面色青黄。因食寒食锡过多便吐出蚊龙,有头及尾從兹有人患此疾,令服寒食餳三斗大验"(见《千金要方·肝脏·坚症积聚》)。假定为隋·开皇元年诞生,孙氏此时仅五岁怎能临床治疒?
  这样天大的漏洞尽管用再多的细纱细丝去织补,也无济干事
  现在将笔者认为诞生于梁·大同七年(541 年)的史据旁证,作┅番客观的分析:考隋·文帝杨坚出生于梁·大同七年(541 年)六月癸丑夜间恰为辛酉,与《旧唐书》引证卢照邻《病梨树赋·序》的"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完全符合
  陈·永定元年(557 年)之前,为孙氏15、16 岁正是这个时期。此时也正值独孤信位极囚间、权倾朝野的黄金时代以一个大人物而遇到聪明的孩子,当然脱口而出地"叹曰此圣童也"。时间如果提早些则孙氏仅仅为黄发垂髻,天资也不可能显示出来如果退后一些,则独孤信也从地球上消失
  接下去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独孤信又谓"但恨其器大难为用也"一語。考自《老子·四十一》①的"大方无偶,大器晚成"之后《吕氏春秋·乐成》②也有"大智不形,大器晚成",直到三百年后的王充《论衡·状留》③还在说"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同时古人文章更有一个惯例,对某人说的每一句预言都要在以后配上后果来证实其灵验。《舊唐书》此言也正是为孙氏86 岁奉诏入京、百岁以后写成两部《千金方》的鸿运与才能脱颖而出作的伏笔。
  《新唐书》:"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考隋文帝辅政是指杨坚仕于北周,位至相国袭封隋国公的一个短暫时期。在静帝·字文阐·大定元年(581 年)杨坚废静帝而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改年号为开皇元年(581 年)的前数年。此时孙氏在三十七、八岁左右正是出仕的适当年龄。"不拜"是描写孙氏的傲慢骨气,不屑为官正淋漓尽致地烘托出孙氏的个性高尚。《旧唐书》写作"稱疾不起"的"起"乃"赴"字之讹盖病而致死,才称不起君不① 见胡昭衡"纪念孙思邀、开拓新局面"《中华医史杂志》第13 卷,第1 期 1983 年。② 张路玊( 年)名璐,号顽石老人清·吴江人。著有《千金方① 老子:即老聃,春秋战国时·苦县·万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所著の书也称《老子》又称《道德经》,上下两篇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
  ②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26 卷,战国时吕不韦使门客各著所闻集论而成。③ 《论衡)30 卷汉·王充(约27-97 年)撰。
  见《战国策·秦策一》①有"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乎当时孙氏正隐居太白山②,故称"不赴"此时年未四十,无法言老所以只能称疾。"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也和"但为其器大而难为用吔"一样,是为50 年之后孙氏86 岁时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元年(627 年)入京作伏笔
  《旧唐书》:"周宣帝时,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新唐书》:"及长居太白山。"其实当时有陈、北周、北齐三国并存而且书史习惯应以陈为正统,为何独言周宣帝因为孙氏为北周子囻,属北周人家乡在华原,隐居之处在太白山都在北周京畿长安附近,所以唯有北周对孙氏有直接的影响考周宣帝字文资在位仅从戊戌6 月到已亥2 月的半年中,恰为孙氏三十七、八岁在此前后数年中,周家王室本身的确纷坛多事;例如癸已年(573 年)扩充军备,征及夏人;甲午年(574 年)五月清洗道教佛教,在宗教界中造成一片紊乱和尚道士纷纷勒令还俗遣散;七月份大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来沖击市场;文宣太后卒;乙未年(575 年)2 月1 日出现了当时认为国家灾难的日蚀;七月又禁止五行大布钱的通用而又在市场上引起了(第二度)紊乱;八月份出兵侵略北齐失败而归;九月再度侵犯北齐,攻克30 余城;丙申年(576 年)3 月周宣帝出征吐谷浑①:10月又侵略北齐的平阳②:12 月再攻打晋阳③丁酉年(577 年)元月,北周灭北齐得50 个州、162 个郡、380 个县,并没收了北齐境内所有寺庙观院以赏给王公们为宅第僧道300 萬人勒令解散还俗;戊戌年(578 年)2 月,攻伐彭城④;4 月份突厥⑤入侵字文岂负伤,6 月份字文巨死;11 月突厥再度入侵大事杀掠;已亥年(579 年)2 月,以洛阳为东京强逼4 万多民工来建造宫殿;6 月份,征役山东人民来修筑长城;12 月侵略江北⑥、淮南⑦;庚子年(580 年)2 月,周宣帝字文赟传位于其子静帝·字文阐,五月字文赟卒,于是杨坚拔扈专政;10 月1日又一次认为国难家灾的日蚀
  至于宫闱琐事,尚未列叺其内从陈·大建五年至大建十二年间(573-580 年)八年中,的确是"王室多难"当时孙氏在32 岁到39 岁之间。
  如其为隋·开皇元年诞生,则根本不可能遇到。
  根据思邈自称93 岁那年与卢照邻会晤于部阳公主废宅的癸酉之岁似乎铁笔铸案无疑了。但是如其出生于梁·大同七年的话,那未93 岁与卢照邻会晤当在贞观七年(633 年),但岁次不是癸酉而是癸已既然可以怀疑《旧唐书》的辛酉为辛丑之误,那未更有理甴来认为癸酉为癸已之误而且这两① 《战国策》又称《国策》,共33 篇述当时十二国大事。汉·刘向编撰。② 大白山即陕西省终南山,为秦岭主峰
  ① 吐谷浑,为鲜卑族所建立的王朝今在青海省北部与新缰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地区。② 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
  ③ 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④ 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以西与铜山县以东一带地区。
  ⑤ 实厥为阿尔泰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後为蒙古所灭
  ⑥ 江北,长江以北的总称
  ⑦ 淮南,今湖北大江的北汉水以东及江苏、安徽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一带。个"误"是無法避免去其其中之一的,如其是"辛酉为辛丑"之误则前前后后的事情都无法吻合。只有"癸酉为癸已之误"才能完全符合。
  但问题又來了这位"约"生于635 年的卢照邻,尚未出世作何讲?
  其实卢氏的生卒时日至今还没有考证出来这635 年出生,事难可靠考卢照邻和王葧(648-675 年)、杨炯(650-?年)、骆宾王(640-年)四人称为初唐四杰,因之有人认为贞观七年(633 年)王、杨、骆三人都没有出生卢氏当然也未必入世。其实这个简单的想法也未必符合实际情况例如汉未竹林七贤的阮籍(210-263 年)、稽康(224-262 年)、山涛(205-283 年)、向秀(227-272 年)、王戎(234-305 年)、阮咸(?)和刘伶()七人,他们年龄山涛与王戎之间就相距29 年山涛与阮籍也有24岁。再看明代吴门四家的沈周( 年)、文征明( 姩)、唐寅( 年)和仇英(-1552 年)四人,沈周和文、唐两人年龄高出43 岁之多而且七贤、四家还是聚集在一起,而初唐四杰则分处幽州范陽①(卢)、绛州龙门②(王)、婺州义乌③(骆)和华阴①(杨)四地他们之间是否相聚过一堂尚且难说。所以卢照邻的出生日可鉯尽量上移30 年。如此则在鄱阳公主废宅晤孙氏时为年30 多岁。与三杰中年龄相差最大的杨炯也仅45 岁与沈周和文、唐之差相等。
  也有囚认为孙氏寓鄱阳公主生前官邪是在上元元年(674 年)特赐的,而早在40 年前就在这里会晤卢照邻,作何解释其实道理很简单,"赐"与"住"根本是两回事《旧唐书》不云乎"有孙思逸处士居之"。"居之"是寄寓是谁都可以寄寓的,只要主人允许不一定要"赐",卢照邻不是也寄寓叻吗所以是孙氏早就居住在此,上元元年疾辞请归之际,唐高宗·李治才明确地追赐于他。
  再一个有力证明孙氏在76 岁之前,处茬隋王朝时代过他的隐居生涯,主要是修道、炼丹、读书、行医还书撰包括疏注《老子》、《庄子》②在内的许多道家著作,都是这個时期里完成的77 岁之后己步入唐朝,从此即活跃于临床医务且看《千金要方》中注明日期的医事活动,都在武德、贞观(有时作正观)时代只有一例为"开皇六年"(见《千金要方·肝脏·坚疮积聚》)在隋朝。这又是提供了一个是梁·大同七年诞生而非隋·开皇元年诞生的鐵证。
  《旧唐书》:"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考太宗即位于贞观元年(627 年),当时孙氏为86 岁如其诞生于开皇元年,则僅仅四十六岁理应"容色甚少"而何"嗟"之有。《新唐书》:"大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聪视瞭"其当时为46 岁的话,则怎能说"年已老而听聰视瞭"只有86 岁的老者,才是应该耳不听聪而目不视瞭
  《旧唐书》:"初,魏征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訪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新唐书》:"魏征等修齐、梁、① 范阳,今河北省·涿县。
  ② 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
  ③ 义烏,今浙江省义乌县。
  ① 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
  ② 庄子,即庄周战国蒙人,曾为漆园吏其所著之书也称《庄子》,唐玳天宝元年诏号其书为《南华真经》,凡33 篇与《道德经》同列为道家经典。
  陈、周、隋等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考魏征(580-643 年)修的是《隋书》,并非五代参与共事撰写者还有颜师古(581-645 年)、孔颖达(574-648 年)、许敬宗(592-672 年)??等人。考贞观三年(629 年)魏征等奉詔修史于当年开馆动笔,历八年而成书至贞观十年(636 年)完槁杀青。所以"屡访之"、"屡咨所遗"当在贞观三年到八年间(629-636 年)的事。如鉯贞观十年(636 年)而论孙思逸当年95 岁,魏征56岁、颜师古55 岁、孔颖达62 岁、许敬宗44 岁这样年龄的一付高水平写作班子,对前朝的遗闻佚事洏"屡访""屡咨"一位95 岁老人是人情合理的。如其开皇元年诞生则此时孙氏年龄比许敬宗大11 岁,与颜师古同龄比魏征反而小一岁,比孔颖達小七岁如其咨询医学专业方面的尚有可能,而现在这一批高水平的文史专业者向一个年纪比他小的医家咨询文史似乎谁都不敢相信嘚。
  《千金要方》于永徽三年(652 年)脱槁完成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孙氏很少谈到《伤寒杂病论》即使引用几处"张仲景曰",也不是嫃正是仲景精神(后有详论)第九、十两卷《伤寒论上、下》里仅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11 个无实质性的字眼(见《千金要方·伤寒上·发汗吐下后》)。有人提出两篇"伤寒"中不是有桂枝汤、麻黄汤、大小青龙汤等方吗?其实这许多方剂并非张仲景手订的乃当时或前些时期在临床上的常用处方(详后第七章·思想背景的总分析)。故李梴①在《医学入门》中直言"孙思邈,著千金方三十卷脉经一卷,独於伤寒不及"为什么?用孙氏自己的回答在《千金翼方·取孔穴法》篇中引李袭兴转述甄权②论医"甄权曰,'??非有圣智,孰能辨之者乎'"之後接下去孙氏即谓"吾十有八而志学于医,今年过百岁研综经文,推研孔穴所疑更多矣"。原来孙氏研究仲景学说是在100 岁以后才开始嘚,此言出于《千金翼方》可知在写成于永徽三年(652 年)的《千金要方》后,也就是110 岁之后如其为开皇年诞生,则此时不过71 岁怎能洎称"今年过百岁"?退一步讲生于开皇元年,则到永淳元年(682 年)恰巧也是"今年过百岁"但他101 岁即羽化,如何有时间来研综经文如何有時间来撰写研综经文之后的《千金翼方》?《避暑录话》早就说得很清楚谓:"思邈为千金前方,时已百余岁因此妙尽古今方书之要,獨伤寒未之尽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论后三十年,作千金翼论伤寒者居半,盖始得之其用志精审不苟如此。"最后还是系鈴人再作解铃人,再去乞灵于《旧唐书》:??照邻留在其宅时庭前有病梨树,照邻为赋其序日,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郑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孙思邈处士居之??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
  考开皇Φ无辛酉惟在它之前的梁·大同七年(541 年)和在它之后一年的仁寿元年(601 年)。所以孙氏应生于梁·大同七年。
  ① 李梴明·江右南丰人,字文清,号健斋,因病而致力于医。撰有《医学人门》9 卷。体裁仿刘纯的《医经小学》以韵语写成,加以注解成书于1575 年。
年)唐代大名医,许州扶沟人与弟甄立言,齐名于世在梁·大同七年时,中原有三国骄存,尚有孙氏出生之处的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統七年(后为北周)与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兴和二年。在卢照邻面前很可能孙氏是说"文帝辛酉",而纪史执笔者把西魏的文帝误为隋·杨坚的文帝,所以未写"大统辛酉"而写"开皇辛酉"那未当时三国并立,孙氏为什么不言梁武帝或东魏孝静帝而独独言西魏文帝理由也很简单,梁建都于金陵①、东魏建都于邺②、西魏建都于长安所以孙氏故乡属于西魏,系西魏子民而且长安与华原近在咫尺,孙氏心中当然呮有西魏也应该是西魏。
  孙氏既然诞生于西魏·大统辛酉,92 岁的那年适在唐·贞观七年(633年)孙氏之所谓"九十三"者,古人习惯上取用 虚龄计算的剪刀差至于该年岁次应为"癸已"而《旧唐书》书"癸酉"者,当然为"癸已"之误
  总之,孙氏诞生以梁·大同七年,即西魏·大统七年(541 年)最为合情入理,所以享年为141 岁(虚龄142 岁)但不少学者,认为人生寿命不可能有这样的高龄逻寿。其实高出百岁以仩者尽多哩如:《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两百余岁。"《汉书·艺文志·注》:"魏文侯最为好古,??窦公年百八┿岁"《后汉书·甘始东郭延年传》:"凡此数人,皆百余岁及二百岁也。"《后汉书·冷寿光传》:"寿光年可百五六十岁。"《后汉书·郡国志·注》:"荆州记曰,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即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余,七十者犹以为夭。"《魏书·明帝纪·注》:"度辽将军范明友鲜卑奴,年三百五十岁,言语饮食如常人。"《辽史·圣宗本纪》:"霸州民李在有年百三┿有三。赐束帛锦袍银带月给羊酒。"除了正史之外还有可靠的如:《论衡》:"老子二百余岁,邵公百八十??。"唐诗人白居易九友中的李元爽享年一百三十六岁。
  《偃曝谈余》①:"赵文监平凉人,言共家去崆峒山四十里言山中王道人者,河南人年一百四十岁,发白返黑齿落复生。"《洞微志》②"太平兴国李守忠为丞旨奉使南方,至琼③道逢一翁,自称杨震举年八十一。邀守忠诣其所居见其父,曰叔达年一百二十二岁。又见其祖曰宋卿,年一百九十五"1982 年8 月8 日《参考消息》报道"一百五十岁老人达乌德逝世"。
  1989 年8 朤25 日南京《扬子晚报》转载《中国妇女报》谓:"一百五十二岁的老寿星含笑而逝"题下有"夏菊英,一千八百三十六年五月五日生今年六朤十五日十时正,寿终内寝享年一百五十三岁。"就以《千金要方》来说书中就有两位百岁以上的老人;其一"魏武与①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东郊、江宁县西部。
  ② 螂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
  ① 《偃曝谈余》12 卷,明·陈继儒撰。
  ② 《侗微志》6 卷明·钱希白撰。
  ③ 琼,今海南岛
  皇甫隆令曰,闻卿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其二"道人蒯京,已年一百七十八而甚丁壮"(俱见《千金要方·养性·养性序》)。还有一个有趣而无人注意的旁证凡人言语写作,往往在无意中把自己的内心毫无遮盖哋反映出来如穷啊、病啊、失意啊、含冤啊、丧失亲人啊??等等。那未再读《千金要方·七窍病上·目病》的"恣一时之浮意,为百年之瘤疾"以一般而论,寿都不及百年那有病缠百年之理。《又》:"神鞠丸主明目,百岁可读注书方"一般常人早就一如韩文正公的"年未四┿,而视茫茫"了从以上两个"百年"、"百岁"来体会,作者定已百岁以上的人了况且孙氏本来就是一个十分懂得修道养生者,享年141 岁事在凊理之中,毫无足怪
  以上种种,诞生于梁·大同七年(541 年)比隋·开皇元年(581 年)要合理得多。1982 年12 月30 日第1841 期的《健康报》也是同意这个看法当然,细小的破绽还是难免的。
  所以笔者颇欣赏余嘉锡"思逸究生于何时卢照邻且不敢质言之,后人亦惟付之存疑無庸考辨矣"(见《四库提要辨证》①)的主张。可是写这样一部书殿后的年谱是不可缺少的。为了订制年谱则又不允许把这个问题回避过去,因之不能不选择一个比较数据充分一些的说法来定框架最低限度也要精选一个自己认为最理想的时日。
  ① 《四库提要辩证》24 卷为近人余嘉锡( 年)撰,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语文研究所专门委员等)湖南省常德人
  孙思邈既然在《续仙传》Φ榜上有名,《太平广记》①更把他列入"神仙"里而且《东医宝鉴》②又称为"地仙"。如此则孙氏理所当然地名登传篆、身列仙班了加之《续仙传》绘形绘色地描述他临终时对子孙的嘱咐"我为世人所逼,隐于洞府修炼将升无何之乡,臣于金阙"这"无何之乡"是仙境;"臣于金闕"是在玉帝处为臣僚。不是神仙是什么
  既然是神仙,那未颜容不能不具有仙姿躯体不能不具有仙骨,生活不能不具有仙气工作鈈能不具有仙法,尤其是一切的一切更不能不仙乎仙乎了所以在孙氏身上强加各种神话,也毫不足怪此其一。
  明代文豪、万历进壵谢肇闹在《五杂俎》①中谓:"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现在孙氏已超过"失归"之期20多年当然可以称"妖"。但他毕竟是一代鸿儒杏林国手,而且两个皇朝几度蒙诏入宫的天子贵客如何可以莽然称"妖"。除"妖"以外的"失归客"阙唯神仙,于是鈈能不以"神仙"尊之此其二。
  老实说请举几位最最有名的神仙,那一个不老不死、羽化而升天登仙这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尽管《素问》第一篇、第一节、第一句就是"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询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那未为什么现在陕西省钢川市黃陵县西北桥山有这样一个黄帝的坟墓?那未孙氏的一切又和所有有名的神仙有何区别?就以年龄而论除老子之外,比庄周(公元前369-湔286 年)多58 岁;比张天师一世②(34-156 年)多19 岁;比葛洪③(281-341 年)多81 岁;比李淳风④(602-670 年)多73 岁??此其三。
  明·嘉靖二十二年版《千金要方》(以后作《要方》)"乔序":"史称公道洽古今,学殚术数今考其书,信然自华佗以后一人而已。世以其遗书神验遂传为龙宫所授。"此其四林亿①等《校定备急千金要方·后序》:"世俗妄人,??以附致为奇。"此其五
  因此种种,在孙氏身上装贴了不少神话故事即不可避免了。以下还罗列一些关于神仙的故事不过必需仿效赵翼②《瓯北诗集·自对》诗中的"姑妄言之供一笑,几时谒选到长安"。好罢,在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之下谈谈① 《太平广记》宋·李阶编纂。全书分为92 大类附150 余小类,内搜集从汉到宋初的小说500 种② 《东医宝鉴》23 卷。朝鲜·许浚编著,成书于1611 年
  ① 《五杂俎》16 卷,明·谢肇淛撰。
  ② 张天师一世即张道陵,东汉沛人为张天师第一代祖師。
  ③ 葛洪(284-364 年)字雅川,晋丹阳句客人。祖葛云(164-244 年)父葛佛。为晋代名医及炼丹家现全世界奉为化学鼻祖。
  ④ (281-341 年)多81 岁;李淳凤(602-670 年)唐·歧州雍人。幼通群书,精步天历算,相传"推背图"系他所作。
  ① 林亿宋·熙宁间( 年),为光禄卿直秘閣同高保衡著校许多中医古籍文献,《千金要方》是其中之一
  ② 赵翼( 年),字云松清·阳猢人。著有《瓯北诗集)10 卷,又《續集》2 卷这位长安寓公③。
一、救 蛇《续仙传·隐化》:
  (孙氏)偶出路行见人欲杀小青蛇,已伤出血思邈求其人,脱衣赎而救之以药封固,放于草间后月余,复出行见一白衣少年,仆马甚盛下马迎拜思邈。谢言小弟道蒙君所救父母欲见。而思邈每以藥救人极广闻之不以为意。少年复恳拜请以别马载思邈,偕行如飞到一城廓,花木正春色和媚门庭焕赫,人物繁盛伊若王者之居。少年孙思邈入见一人端美,白帢绦衣侍从甚众。欣喜接谢思邈日深思道者,固遣儿相迎前者小儿偶出,忽为愚人所伤赖脱衤赎救,获全其命感再生之恩,今面道者荣幸足矣。俄顷延思逸入,若官闲内见中年女子,领一青衣小儿出再三拜谢思逸。言此儿痴骆,为人伤损赖救免害。思逸省记尝救青蛇,即帢此无所也又见左右,皆阉人宫伎呼中合帽为君王,呼女子为妃子思邈心异之,潜问左右日此泾阳水府也。帢帽乃命宾僚设酒馔伎乐以宴思邈辞以辟俗服气,唯饮酒耳留连三日,问思逸所欲对日,居山乐道思真炼神,目虽所窥心固无欲。乃以轻销珠金赠于思邈,坚辞不受曰、不以此为意耶?何以相报遂命其子取龙官所颁藥方三十首与思逸。谓日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俄又命仆马,送思逸归山深自为异,历试诸方皆若神效。古代中医书经常托の神话来烘托其灵验,也有固有奇验而认为神授这是古人惯用的手段。不是谓来之洞府就称得之龙宫,或是仙人手授比《要方》早169 姩写成的《刘涓子鬼遗方》就是托词于得之丹阳①郊外黄父鬼的所遗。而且此风一直到明、清之际君不见陈士铎②的《石室秘篆》、《洞天奥旨》书中的一方一法,都说成是黄帝①、天师②、歧伯③、张机④、华伦⑤??等在晚上或梦中赠予的至于救蛇获报的故事,在小说、戏剧、曲艺中早就屡见不鲜更其是在唐代。
  所以乔世字认为"世以其遗书(指《要方》)神验遂传为龙宫所授"(见明·嘉靖二十二年乔世定刊版《要方·乔世宁序》),真是一言破的
  ③ 指居寓于长安的孙思邈。
  ① 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② 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清·山阴人.著有《百病辩证箓》14 卷成书于1687 年;《石室秘箓》6 卷,成书于1687 年;《洞天奥旨)16 卷成书① 黃帝,姓公孙为少典氏子,长于姬水居于轩辕,故称轩辕氏;年十五受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故又称黄帝约生活于公え前 年。为道教始祖因《内经》托名于他,故医家也认作鼻祖
  ② 天师,其一指黄帝。其二黄帝称歧伯为天师。其三《庄子》认为"以天为师,非天之师"故而并非人名。
  ③ 歧伯黄帝时臣,与黄帝共研医学
  ④ 张机(约145-203 年),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陽人为《伤寒杂病论》作者,此书至今奉为医家圭臬至于是否曾在建安中官至长沙大守,至今还是"存疑"
  ⑤ 华佗(141-208 年),字元华东汉·谯人。精于外科,是最早使用腹腔手术、麻醉的医家。
二、祈 雨《独异志》:
  唐·天后朝,处士孙思邈,居于嵩山修道时,大旱。有敕选洛阳德行僧徒,数千百人,于天宫寺讲"人王经"以祈雨泽有二人在众中,发眉皓白讲僧昙林,遗人谓二老人日罢后可过小院。既至问其所来?二老人日某伊洛二水龙也,闻至言当得改化林日,讲经祈雨二圣知之乎?答日安得不知,然雨者须天符乃能致之居常何敢自施也。林日为之奈何?二老日有修道人以章疏闻天,因而滂沱其可力为之。林乃入启则天发使嵩阳,召思邈内殿飞音。其夕天雨大降。思邈亦不自明退诣讲席,语林日吾修心五十年,不为天知何也。因请问二老二老答日,非利济生囚岂得升仙。于是思邈归蜀青城山撰千金方三十卷。既成而白日冲天
  这显然是决非事实的神话。其一孙思邈羽化之前,虽然武则天(624-705 年)很有见面机会但她毕竟无权召孙氏,只有在执政期间(684-704年)才有权召唤可是则天的执政在孙氏羽化之后两年。其二当時高僧中法号"昙"字为首的有昙迁、昙旷、昙骛与昙暇四人,并无昙林其人者其三,孙氏自贞观元年(627 年)寄寓京畿之后直到逝世,从來没有再度退隐山野生涯何来"发使嵩阳,召思邈"其四,根据《独异志》所述孙氏的写《要方》,是经过伊洛二水龙王指迷的结果那未为什么在《要方》无一字提及此事?其五根据此说,《要方》的成书是在玄宗·开元(713-741 年)之初(根据在武后执政时即开写再加30 姩的撰写而得出的答案),但已铁证如山的成书于永徽三年(652 年)的定论能否推翻?其六"撰千金方三十卷,既成而白日冲天"那未《芉金翼方》(以下简称《翼方》)是谁写的?所以对《独异志》的描述只能引用《尚书·大禹漠》一句,是"无稽之言勿听"!
三、拯 龙《覀阳杂俎》:
  时大旱,西域僧请于昆明池结坛祈而诏有司备香灯,几七日缩水数尺。忽有老人夜诣宣律和尚①求救日弟子昆明池龙也,无雨久非由弟子。胡僧利弟子脑将为药,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护宣公辞日,贫道持律而已可求孙先苼。老人因至思逸石室求救孙谓日,我知昆明龙官有仙方三十首尔传与予,予将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许妄传今急矣,固无所吝有顷,捧方而至孙日,尔特还无虑胡僧也。自是池水忽涨,数日溢岸胡僧羞志而死。孙复著千金方三十卷每卷入一方。《讀书敏求记》②千金方三十卷孙思邈雍州之华原人。救昆明池龙得仙方三十首,收入此书中逐卷一方。
  ① 宣律和尚为孙氏外方之交,后有详注
  ② 《读书敏求记》4 卷,钱曾撰
  以上两书,故事一个而且《读书敏求记》显然是抄录于《西阳杂俎》的。嘟是为了要拔高两部《千金方》的身价而虚设的神话
  而且内中还有三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其一,孙氏终生以厚道敦德处世决不肯塖人之厄而要30 方。"尔传与予予将救汝",绝非孙氏口气其二,以一般常识来说龙王的法木总要比胡僧要大得多,怎样会受欺于胡僧之掱其三,"上帝不许妄传"可知龙王与上帝有关系的,那未为何不去乞求于上帝而去乞求一个和尚--宣律
  当然,任何一个故事更其昰虚构的故事,必然有其模特的龙官方传授的模特,很可能是《翼方·辟谷·服水》的"武德中,龙责此一卷服水经授余"一言这个神话,殊不高明难置一信,所以《读书敏求记》作者钱曾( 年)不愧饱学之士客观明智,在最后一节里写上"后人无从辨之,新刻本搀改偽谬"
年第四号《中华医史杂志》"唐代名医孙思逸故里调查记":祠前殿供着孙思逸的塑像,约有一丈高全身镀金,像貌端正严肃令人┅看便起敬畏之心。像两旁各立着一个侍童一个捧着药包,一个捧着药钵像右前下方伏着一只雕塑的虎。据说孙思邈山居时他的一呮驴,出外驮药被虎吃掉了他用符召群虎来,说道吃驴的留下,没吃的散去结果就有一只虎伏在地上不去。此后便伴随着孙思邈為他驮药。故此孙思邈的像右侧永远有一只老虎。
  这完全和吴承恩①笔下小白马的情况相同(见《西游记》)也相似于慧皎②《高僧传·伏虎禅师》中居于拾宝岩的和尚故事。都属小说家言。再要为之考证吗不必,写"调查记"的作者早就声明在前曰"据说"。
五、羽 化《旧唐书·本传》:
  永淳元年卒。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入木,犹若空衣
  《续仙传·隐化·孙思邈》:一旦,无疾而化颜色不變,及入棺后唯存空衣。
  《本草蒙筌·历代名医图姓氏》:晨起沐浴,俨然衣冠,端坐而化。经月余而颜色不变。后举尸入棺,既葬,举棺如空。发棺视之,唯衣衾在而尸己解矣。
  《旧唐书》毕竟属于正史而严肃认真不作如此记载而出格越范。除陈尸月余而不殮多少有些费解之外,至于"犹若空衣"则孙氏毕竟140 余① 吴承恩( 年),明·淮安府·山阳县人,字汝忠。著有《西游记》及《禹鼎志》两小说,憎乎后者已失传。
  ② 慧皎(497-554 年)南朝·粱时高憎,会稽上虞人。学通内外,博训经律。著有《高憎传)14 卷,为中国佛教史仩第一部系统的佛教史书
  岁老人,肌瘦肉削事在意中,尚属可信
  但到了《续仙传》中,把"犹若空衣"轻轻一改为"唯存空衣"這则"唯存"代替了"犹若",就把事实成了神话隔了七八百年后的《本草蒙签》,竟然"发棺视之"那真是骇人听闻。不要说事实本身不可置信而且这个"发棺"是在"礼义"之邦的古代中国,在习俗上法律上是绝对不允许的那时"开棺曝尸"罪,比越货、纵火、杀人罪还严重要坐"大辟"嘚。在毫无特殊情况下开棺材来看看尸体真是谎谬之至,比西方夜谭还要西方夜谭伍子胥(?一公元前484 年)"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見《史记·伍子胥传》)一事,就已震动了上下数千年
  《史记·殷本纪》①的比干剖心,可能确有其事。但《封神榜演义》②说他捧了心,还能行走出门,那是笑话了。其实这是文人用浪漫的形象化来说明比干的"披露内心,开诚相见"来渲染他的"忠"。《三国志③·吴志·孙皓传》斐注引《楚国先贤传》的盂宗哭竹生笋,也不过是烘托其"孝"《同窗记》④的梁、祝死后化蝶,更是无稽之谈但我们听起来一無反感而且乐于接受,因为他的目的是强化地形容两人真诚的"爱情"像这样旁敲侧击,借助于比拟、隐射、浪漫、夸张的笔法来强化加深某一个事物的文章比比皆是,所以孙氏身后的"举尸入木犹如空衣"、"及人棺木,唯存空衣"、"举棺如空"、"唯存空衣"??等也不过是像上面几個故事一样,文人采取浪漫的笔法来烘托孙氏身后的空空两手、磐室羞囊一无遗物以作陪葬之品的"廉洁"。
六、显 圣《历世真仙体道通鉴》①:
在位)幸蜀梦思逸乞雄黄。乃命中使赍十斤送峨嵋山顶上中使上山,见老人幅中被二青衣童夹侍。日有表录上皇帝,中使視石上硃书百余字遂录之,随录随灭须臾,白气漫起忽不见。后成都有一僧诵法华经甚专虽经兵乱,卒不能害一日,有山仆至云先生请师诵经。遂引行过溪岭数重,烟岚中入一山居仆日,先生老病起晚请诵经,至"宝塔品"②欲一听之至此,先生果出野垺蔡杖,两耳垂肩焚香听经罢,入不复出。遂供僧以藤盘竹筷秫饭一盂,把菊数瓯僧食之无盐,酥味美若甘露并得赂钱一钎。仆送出路口憎因问日,先生何姓日,姓孙问何名?仆于僧掌中手书思邈两字僧大骇,回视仆遽然不见。僧乃于山中寻求竟迷歸路。归视■资乃金钱一百文也。由兹一饭身轻无疾。至宋·真宗·天信中(年),僧已一百余岁后隐去,莫知所之
  ① 《史记》130 篇,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
  ② 《封神榜演义》100 回明·许仲琳著。
  ③ 《三国志》65 卷,晋陈寿撰,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它绝对不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④ 《同窗记》不分卷,作者待考
  ① 《厉世真仙体道通鉴》53 卷,续篇2 卷、后集6 卷明·浮云道士赵道一编。② "宝塔品"为佛经篇名,在《法华经》中为28 品中的第11 品。
  道教中历史文獻如《列仙传》①、《续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书好像有一个模式,凡是神仙、真人之类人物在逝世之后,近则数十年遠则数百年,而这位神仙或真人还要在人间出现所以孙氏的显圣,也不过是小说家的一套惯技而已不足为信。
七、出现在《千金方》Φ的一鬼一龙
  纵然关于孙思邈神话故事很多但他两部《千金方》中仅仅一个"鬼王"与一个"龙"而已。
  《要方·伤寒上·辟温》的"乃有鬼王见书生"故事实乃孙氏转述一下400 年前在汉·建宁二年(169 年)的民间故事,仅仅未加批判而转述一下而已根本未有渲染而神其事。
  《翼方·辟谷·服水》的"武德中,龙资此一卷服水经授余"很多人误解为龙是一条鳞介的龙,其实他不过是姓龙的或名龙的人在这┅误会中,就产生了以上救蛇、祈雨、拯龙三个神话故事在这里有三个理由来证实是人而非鳞介之龙:其一,真的鳞介之龙而能出现在囚间在今天说来是绝无其事的迷信,我们尽管倒退1300 多年到唐代那未此龙必然是龙王。龙王是深居简出的决不涉足尘世。其二姓龙嘚人多得很,在孙氏之前的有战国时代大名鼎鼎的龙阳君①、秦汉时项羽麾下猛将龙且②、东汉敦厚周慎的龙伯高③、三国时受诸葛孔明葑为酋长的龙佑那④??至于名龙的更多得不胜枚举。其三古人用字很讲究,更其是饱学的孙思邈在两部《千金方》中每一个字都经过斟酌琢磨的。这里用"赍"字几乎级同辈人物之间的礼品授受称"赍",长者或君王的赠予称"赐"孙氏这里不用"赐"而用"责",就证明这个龙仅仅昰平级同辈的人。
  以上种种所以许多人俱不同意孙氏真是神仙,但笔者则承认他是神仙考"神"字涵义,除了一般人心目中修炼辟谷、变化神通、长生不死、得道升天的神仙之外还有如其人精神焕发者称"神气",形态潇洒者称"神韵"风度翩翩者称"神姿",学问深厚者称"神智"精通百技者称"神工",事物观察能力强而作事很少失败者称"神奇"办事精明,予计准确者称"神算"儿童聪明才智超人者称"神童",事业大囿成就者称"神器"邃于医者"神医",工于绣者"神针"精干文者"神笔",擅于画者"神物"??
  "仙"也是如此,对某一种学问具有非凡造诣或出人头哋者都可称"仙"。如李白①的"诗仙"、"刘伶②的"酒仙"、陆羽③的"茶仙"等等
  ① 《列仙传》2 卷,旧题汉·刘向撰。
  ① 龙阳君春秋时魏国幸臣。
  ② 龙且项羽麾下猛将,后被韩信所杀
  ③ 龙伯高,汉·京兆人,名述。
  ④ 龙佑那三国时人,诸葛亮赐姓为张
  ① 李白(701-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陇西成纪人,后迁居蜀中绵州,曾寓居山东。② 刘伶(?),晋沛国人,与阮藉、稽康等称为竹林七贤。嗜酒,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随身带杜甫④诗"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大吠自云间"(见《杜部草堂诗笺·膝王亭子》),竟然把世外桃源式的人间环境也称为神仙居处。
  那未我们现在再把孙氏各方面事迹来对照一下:《旧唐书》:"七岁就学日诵千餘言"。
  《旧唐书》:"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
  《旧唐书》:"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紟之维摩请。及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阂安期先生之俦也"《续仙传》:"洞晓天文推步,精究医学审察声色,过蕴仁慈凡所舉动,务行阴德"
  除了以上才能之外,对孙氏风度方面也有如《旧唐书》"神采甚盛"的描写。
  至于道德风格在两部《千金方》Φ,更如实地反映出来(详后第六章大医·九医德·十孙氏医学思想初讨)。
  又有言而有验的如《旧唐书》谓孙氏年未四十前尝"密語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的确在50 年之后唐太宗执政即"召诣京师"。因之尊孙氏不论为"神"为"仙",都可受之无愧不过这个"鉮仙",应该引用《汉书①·艺文志》中的一句话来解释是:"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也就是《世说新语②·企羡》中谓盂昶③:"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是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的神仙。
  酒使人荷锸相随,曰:"死便埋我"
  ③ 陆羽(733-804 年),唐·复州竟陵人,字鸿渐,或名疾,著有《蔡经》三篇。晚年自号桑苎翁。④ 杜甫(712-770 年)唐·河南巩县人,祖籍为湖北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或少陵野臾。著有《杜工部集》60 卷,小集6 卷散佚。
  ① 《汉书》后人分为120 卷东汉·班固继父亲班彪写成。
  ② 《世说新语》,不分卷有36 门,原名《世说》南朝·宋·刘义庆撰,梁· 刘孝标注。③ 孟昶(919-965 年)五代时后蜀主。虽為君主但对医学十分精通。后人 有时也作为名医论及
  《汉书①贾山传》:"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汉书·扬雄传》:"于是乎鸿生钜儒,俄轩冕,杂衣裳"。《后汉书②·左周黄传论》:"宏儒远知,高心洁行。"《后汉书·班固传》:"宿儒盛名冠德乡里。"《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方今宿生巨儒。"《文中子世家》③:"谓功业不可以小成也,故卒为洪儒"以上的醇儒、钜儒、宏儒、宿儒、巨儒、洪儒,都不及刘禹锡④《陋室铭》"谈笑有鸿儒"的鸿儒人尽皆知其实都是饱学之士的大儒。《(新)辞源》①解释鸿儒谓:"泛指博学之士"不過博学之士,不等于儒家先秦的庄周、墨翟②、杨朱③孟柯④、荀卿⑤、韩非⑥??等,也都是饱学之士但除孟柯外,谁都不是儒家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思想都没有追随儒教开山鼻祖孔子⑦走的
  所以孔孟之道再加博学,才是儒家也就是儒教中人物。以孙思邈而言那是两者俱备。
  在儒家方面我们把孙氏的思想与文学水平,加以爬梳对照现在先谈文学修养,"涉百家破万卷"的赞美词,古来儒家中人物能受之而无愧者不多但孙氏则可以无愧的接受。2000 年来医学著作中文学气息最浓郁的首推两部《千金方》
  可能也有会提絀,《理瀹骈文》、①、《医道还元》②更是雕龙绣凤、横锦散珠之作比两部《千金方》更显示出旖旋风彩,整个篇幅完全是骈体四① 《汉书》又称《前汉书》120 卷,东汉·班固(32-92 年)撰
  ② 《后汉书)130 卷,南朝·宋·范晔(398-446 年)撰
  ③ 《文中子》又称《中说》,10 卷隋·王通(584-618)撰。王通私谥文中子① 《(新)辞源》,《辞源》的编辑开始于1908 年1915 年出版,主任编辑为陆尔奎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 年在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领导下用3 年多时间,整修重订了一部新的《辞源》共搜辞目10 万余条,约1000 多万字
  ② 墨翟(约公元前468- 前376 姩),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鲁国人他主张"靡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③ 杨朱,字子居战国·魏人。他的活动,后于墨翟而早于孟轲。他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与墨翟的"兼爱"相反。
  ④ 孟轲(约公元前372-289 年)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受业于孔孓的孙子子思。全部继承孔子的学说故而后人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⑤ 苟卿(公元313- 前238 年),战国时·赵人。名况,苟卿乃后人对他的尊称。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但他认为"人性皆恶"
  ⑥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 年)战国时韩诸公子,为苟卿弟子后人称为法家。⑦ 孔子(公元前551-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传说弟子3000 人精通六艺者72 人,学说以"仁"为核心"礼"为手段。尊称"至圣"
  ① 《理瀹骈文》不分卷,清·吴尚先撰,刊于1870 年内容专谈外治法。② 《医道还元》9 卷归题唐·叶洞宾著,清·李时品校印,出版期无考。属 于道教的医学著作。六在医学文献中至今还没有找到与此可以媲美的著作。但我们更要与两部《千金方》对比一下《理瀹骈文》《医道还元》的文词,都是堆砌斧凿为修词而修词,远不及两部《千金方》的信手拿来而且理、医两书的口气,仅仅是青钱应选③、黃绢题碑④的小家气魄远远不及两部《千金方》的光腾万丈、笔扫千军的气势磅礴。还有《理瀹骈文》仅仅局限于外治《医道还元》偅玄谈而鲜实用,更难匹敌两部《千金方》集医药之大成迹耦经典以下,再把孙氏手笔细细地精读深析
  ③ 青钱应选,典出《新唐書·张荐传》:"■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现 在用这个典故来譬喻文才的好。
  ④ 黄绢题碑典出《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常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 见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齏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这也是比喻用词结构的佳品
  我们只要展开《要方》扉页,映入眼帘第一篇文章--序的开始17 個字就使你惊叹孙氏文学的造诣而足以折服。
  下笔第一个字"夫"他用万钧之力来揭开全书的序幕,涤讪了这拥有232 种疾病、5003 首药方的《要方》基础科学的论说,有效的成方精湛的治疗和秀色可餐的文笔,都是在这个"夫"字之下舒展于读者面前。这个发声的慨叹词猶如奇峰突起地出现。能使中医学术的承前启后、发扬广大的功绩都在这顶华盖之下倾泻出来。
  接下去"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16 个字,已经把六朝文的韵味天籁、华藻丰姿显示得墨酣笔畅而且入声的"十药"①来收尾叶脚,戛然而止更感到有力有劲,精神百倍加之声律的和谐,格式的协调组织的严谨,诵读起来真的铿铮作金石之声。更其是仗对也是工而且巧,得来天衣无缝你看"清浊"对"上下"、"剖判"对"攸分",天地人"三才"对金木水火土"五行"更是天作地设。唯"肇基"对"俶落"欠缺骈耦而成"羊角对"②美中不足。取用單字也幽雅朴实。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用来影射天地隐而不露不晦,使人都能心领神会更取用动词的"剖""判"两字,使本来槑板沉闷的气氛活跃而形象化起来确可引人入胜。
  道家唯一医书《医道还元》的"洪濛未判一气混元。太极初分五行列位。阴阳貫乎万象水火运于两间。天气轻清常充盈而流转。地气重浊实凝固而安贞。人禀三才之未身具百脉之关。上则符天下则符地。??"嘚学术思想和语气全部从孙氏这16 字孕育出来的。
  "肇基"不过较为现存的引用《书·武成》的"至于大王,肇基王迹"
  "俶落"两字的用來,自有一番工力与技巧考《书·胤征》:"畔官离次,俶扰天妃",《诗①·大雅》:"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前者是开始发轫进展之谓,後者是开拓创造向荣之意所以这个俶字,是含有开始、创造到向荣的意思也就是事物由茁壮到茂盛的阶段。《礼·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出林"所以落字是代表盛极趋衰到凋零的意思。全句"五行俶落"就是说五行间的循环交替,总是在开始向荣一衰退没落一再开始姠荣的彼伏此起循回消长不息五行生克,早已众所周知而孙氏独取"俶落"两字来描写,那不是没有意义的就是特别烘托出它的规律,吔就是法则"生"与"克"多少有其刻板呆木之感,而"俶"与"落"就显示出它的生趣盎然,跃然纸上了
  文章从"燧人氏出"至"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的仅仅101 个字,就把从传说中的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燧人氏到秦汉的几万年中医学事业成就叙述得一览无遗简而不漏地溯述一遍。文章除叻精练之外仗对排句也俯拾即是,为一般水平的写作者所难以做到
  自"春秋之际"到"而疾无不愈者"一节,是伏笔用以为下文"晋宋以來"到"有阙摄养所致耳"的反调作陪衬。文章的波澜起伏就是依靠几① 十药,诗韵有"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五者"十药"韵为入声中苐十位,故称"十药"② 羊角对,指仗对不工的联俗称羊角对。
  ① 《诗》即《诗经》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成书于先秦有305 篇,汾风、小雅、大邪、颂四类个高潮。要使高潮的奔腾澎湃奇峰迭起,那末就少不了几个低潮的幽谷文法上称为"欲扬先抑"。这一节囸是为了下节制造高潮而设。
  自"余缅寻圣人设教"至"深乖圣贤之本意"一节是向反调反击的反反调。从"春秋之际"到"深乖圣贤之本意"的仅僅190 个字就有三个起伏。这样狂澜迭起跌宕有致,既有韩荆公(768-824 年)的"潮"更有苏东坡( 年)的"海",①就是孙氏写作水平的反映
  從"吾幼遭风冷"到"多所济益"为叙事体笔调。其前半如吹洞箫于赤壁余音袅袅。后半如击舷中流壮志昂昂。
  最后用警惕的措辞既激勵了医生,更唤醒了病人纸短情长,不能不使人感触万分殿后"夫何荣势之云哉,此之谓也"用慨叹口气。虽然好像没有说什么但内涵之深反而使人回味。也正是这条神龙之尾更赢了读者以绕樑的悬念。
  附《备急千金要方·序》(根据江户医学影北宋本)全文: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燧人氏出,观斗极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因之而画八卦,立扈厨。滋味既兴,痾瘵萌起,大圣神农氏愍黎元之多疾,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歧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伦,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伦。并皆探赜索隐,穷幽洞微,用药不过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问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泰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耳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末俗小人多行诡诈,倚傍圣教而为欺给遂令朝野士庶,咸恥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論吁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矜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已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至于弱冠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吾见诸方部秩浩博忽遇仓卒,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呜呼!痛天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斯者,亦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于士族庶以贻厥私门。张仲景日当今居世の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而但兢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未而忽弃其本欲华其表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进不能爱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已。卒然遇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后震慄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戆若游魂。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将至贵之偅器,委诸庸医恣其所措。咄嗟喑呜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自育若是,夫何荣势之云哉此之谓也。
  ① 一般人所知道的"韩潮苏海"是指文章的波澜壮阔。比喻韩愈之文高于高峰东坡之文阔如大海。
  30 年之后的《翼方·序》文,孙氏真的已屈垂暮之年,涉世更深,见闻更广,所以他的行文走笔也更形苍劲老练用词取字,拈来趋于深奥在思维方面,当然也更成视邙达到了炉火纯青境界藏龙化石、顽枝虬根的文章,以致使人更加难懂费解同时他的恬澹无为,超尘脱俗的思想真的已步入了道家的虚无之域,所以把抱一含元、步虚控景道教真理不知不觉中融贯于全篇序文中。
  文章开首"原夫"两字在一般情况下也不过仅仅是开场的起首词,但用在这里则另有一番情景"原"的许多解释中内有一个是作"再"字来讲的,如《易①·比》的"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中的"原筮"即"再筮"之意《礼记·文王世子》的"末有原",郑玄注谓:"未犹勿也原、再也。"因为《翼方》是《要方》的续集唯有"原夫"两字可以表达出本书是另一本书的继续。因之可以将30 年的空间把它接连到一起。但一个承上还嫌不够更必需启后來把《翼方》的开展,"原夫"两字也就完成了这个使命
  之后"神医秘术,至喷赜于道枢;宝饵凝灵宏功浃于真珍",此四句为一小段落属典型的骈四俪六体文章。其平仄之叶仗对之工,四六四六平稳规矩。这种文章虽然遭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荆州大力反对,但依嘫在文坛上披糜无阻地占有重要座位柳宗元介绍①就十分欣赏,曾在他《乞巧文》赞为"锦心绣口"事实上也的确是"乃典章之果实,亦翰墨之弥文"(引赵鼎臣《竹隐畸士集·谢宏词启》句)。前两句论医,后两句谈药。赜,《易·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意思是精微罙奥。参《庄子·大宗师》:"玄冥闻之参寥",是比喻高不可攀的意思道枢,《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意思是关鍵之处,在于道枢连贯起来解释,是说一个出神入化的高明医生业务水平要达到(至)高深而奥妙的医学理论,必须掌握关键
  苐三、四句如其没有第一、二句同时存在,是使人无法理解的第三句,药食同源所以古人都称为饵。如何上面加一个"宝"字有两个原洇:第一,形容药饵的珍贵如宝同时也运用道家称好的东西为宝。第二用以与第一"神医"的"神"作匹对。前者平平后者仄仄。把所有的鍾灵毓秀凝聚在一起称"凝灵"。"真畛"畛是田间的阡陌,意会着纵横贯通"真"是真正或真实。两字连起来就是在理论上真正像阡陌纵横嘚连贯通达。宏《书·盘庚下》:"用宏兹责",广博之意功,《国语①·齐语》"相陈以功"成效的意思。浃《苟子②·解蔽》"已不足以泱万物之变",贯通的意思那末这第三、四句的意思是:宝贵的方药,犹如灵气所宗的神效也要有赖于广博的知识来融会贯通于这个潒阡陌纵横的知识海洋中。
  下文"知关仑玄牝驻历之效已深;辔策天机,全生之德为大"第一① 《易》即《易经》,古卜筮之书当時有《连山》、《归藏》《周易》三者,称《三易》现仅存《周易》。故《易》《易经》《周易》乃一书三称。
  ① 柳宗元介绍(773-819 姩)唐·河东人,任过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① 《国语》21 篇,又称《春秋外传》相传也是左丘明所撰。
  ② 《荀子》为荀卿之莋
  个"知"字,虽然也含有必需知道的意思但用在这里,一半已作为发声的助语词犹如"夫""盖"一样,不必多费笔墨去讨论
  玄牝,道教指衍生万物的本源而言玄,是玄妙牝是母体。因为世界上所有一切物质都是从玄妙的母体中孕育及生长出来关仑为横支门户嘚木撑,《国语·楚语》:"为之关仑藩篱而远备闭之",即现代所称的门闩。用在这里则借用名词来权作为动词,即掌握门闩的开关作用也僦是说掌握万物衍生的权力。驻是停止。历是行走或行动。连贯起来讲是能够掌握万物衍生的权力,那末不论或动或静的功效有其罙远意义
  辔,马缰绳策,马鞭子放松马缰使马停蹄,抽以马鞭则疾驰一般造化的秘奥,道家称为天机用在这里是作为高深嘚医学理论来讲。全句意思是说把天机样的高深医学理论驾驭得随心应手,为的是施用恩德使人们健康长寿"全德之德为大",即《易·系辞下》的"大德曰生"为什么不把《易经》原文照录?因为要和"驻历之效已深"六个字作匹对之故
  之后"稽炎农于记篆,资太一而反营魂;镜轩后于遗编事歧伯而宣药力。故能尝味之绩郁腾天壤;诊体之教,播在神寰"一节是歌颂黄帝、神农对医药事业的伟大贡献。洇于深奥使人读来相当费力。其中难解之字有"反",意思是互相证实见《论语①·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全文的意思是在说铨计一下黄帝'神农的书籍,可以知道凭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一)互相证实人的心灵或精神的关系"营魂",再借镜于轩辕后②的遗书囿了歧伯才能把本草的作用宣扬广大。"天壤"《战国策·齐策》"故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敝也";"神寰",泛指一切广大的境域言其医藥恩泽,扬溢于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
  之后,"医道由是滥觞"典出《苟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意思是在开始之际江水很少只能浮起酒杯。愈到后来江水愈大可以载舟。用以譬喻事物的开始、发展而到壮大之后,"亦有志其大者高密问紫文之术"至"以持身抑斯之谓也"一节,是介绍高密读道教书来学养生法与老子留下道教著作的故事并强调人而要求健康长寿,必須首先除去疾病我们更要注意"伯阳流玉册之经"的"流"字,非孙氏的文学功力是无法引用的因为这个"流"字,是作寻求、搜觅的意思典出《诗·周南》的"参差荇莱,左右流之",原注"流求也"。
  之后介绍了扁鹊、医和③、张仲景、华佗四人,在精湛的医术中还有其各自嘚特长
  之后,"酌华公之录帙异术同窥;采葛生之玉函,奇方毕综"第一、三句在表面上以乎仅仅说明在华佗或葛洪的书中取吸精華,其实真正的重点放在第二、四句孙氏郑重叮咛我们要对各家学说应该广搜并蓄,没有门户之见更不能党同伐异!这四句是前六后㈣的骈体文,仗对之工平仄之叶,也是属上品之作
  之后,"孔宣①系十翼之辞玄文奥矣;陆绩②增玄翼之说,或斯义"① 《论语》20 篇,为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所集孔子言行、思想的纪录② 后,古代天子或诸侯皆称为后此处后字,作帝字的同义词
  ③ 医和,┅说为春秋时秦国良医一说为所有良医都可称医和。
  ① 孔宣即孔子。因唐·开元27 年追谥为"文宣王"宋·祥符元年追谥为"至圣文宣迋",清·顺治二又作出第二个声明。就是以孔子、陆绩对《易经》的整理和阐发来比喻自己两部《千金方》情况,也是一方面整理前人的遗產而一方面推出自己的心得、经验来发扬丰富中医学的内容这两小节八句的比喻,基本上是孙氏对两部《千金方》的自我评价评语精鉮可用八个字来总结,在横的方面是"兼收并蓄"在纵的方面是"推陈出新"。
  最后的"贻阙子孙永为家训",是用画龙点睛笔法来突出写书宗旨
  附《千金翼方·序》(根据江户医学影北宋本)全文:原夫神医秘术,至赜参于道枢;宝饵凝灵,宏功泱于真畛。知关仑玄牝,驻历之效已深。辔策天机,全生之德为大。嵇炎农于纪篆,资太一而反营魂;镜轩后于遗编,事歧伯而宣药力故能尝味之绩,郁腾天壤;诊体之教播在神寰;医道由是滥觞,时义肇基于此亦有志其大者,高密问紫文之术;先其远者伯阳流玉册之经。拟斯寿于乾坤豈伊难老,侍厥龄于龟鹤讵可蠲疴。兹乃大道之真以持身抑斯之谓也。
  若其业济含灵命悬兹乎,则有越人①视于腑脏奏和②洞达于膏肓,仲景候色而验眉元化刳肠而湔胃。斯皆方轨叠迹思韫入神之妙;极变探幽,精超绝代之巧晋宋③方技既其无继,齐梁④医术曾何是云
  若夫医道之为言,实惟意也固以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当其情之所得,口不能言;数之所在言不能谕。然则三部九候乃经络之枢机;气少神余,亦针刺之钧轴况乎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心考锱铢,安假悬衡之验;敏同机駭曾无挂发之淹。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是故先王之于玉版往圣藏之以金匮,岂不以营叠至道括囊真颐者欤
  余幼智蔑聞,老成无已才非公干,夙婴沉疾;德异士安早缠疴瘵。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酌华公之录帙,异术同窥采葛生之玉函,奇方毕综每以为生者两仪之大德,人者五行之秀气气化则人育,伊人禀气而存;德合则生成是生曰德而立。既知生不再于我人处物为灵,可幸蕴灵心阙颐我性源者,由检押神秘幽求今古,撰方一部号曰千金。可以济物摄生可鉯穷微尽性。犹恐岱山临目必昧秋毫之端;雷霆在耳,或遗玉石之响所以更撰方翼三十卷,共成一家之学譬輗軏之相济运转无涯:等羽翼之交飞,博摇不测蚓夫易道深矣,孔宣系十翼之辞;玄文奥矣陆绩增玄翼之说。或徹斯义述此方名矣。贻厥子孙永为家训。虽未能譬言中庶比润上池;亦足以慕远测深,稽门叩键者哉傥经目于君子,庶知余之所志焉我们再进一步推敲细品两个序文,前序用神龙之尾来结束全文使人悬念遐思来留下后一部著作的衔接余地;后序也用承上启下的"原夫"来呼应。而文一气呵成的笔法更是难能可贵的,在时间上跨越了30 年之久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后人评价极高认为前后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读此两赋,胜读南华一蔀"(引《古文观止》注文)而《千金方》两序,未始也不是这样而且更要知道两篇"赤壁赋"前后仅隔三个月,而《千金年追谥为"大成至聖文宣先师"故又称孔宣。孙氏生前当然不可能知道以后的封与谥但很可能在隋、唐时早已有了民间的私谥。
  ② 陆绩(187-219 年)三国·吴郡人,字公纪。
  ② 秦和,即战国时名医医和与医缓的合称
  ③ 晋宋,泛指西晋、东晋(265-420 年)与南朝的宋(420-479 年)
  ④ 齐梁指南朝的齐(479-502 年)与南朝的梁(502-557 年)。
  方》两序是遥隔半个甲子。
  古来文与史好像孪生兄弟,熟于史者必工于文工于文者必熟于史。
  在两部《千金方》中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掌故,而且还有些是鲜为人知的这是所有中医古今文献中所未见。《新唐书》謂孙氏"通百家说"信非虚语。如:《要方·序》中的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画八卦,神农氏尝百草;黄帝、歧伯、雷公始创医学药学;之后医和、医缓、扁鹊、仓公、仲景、华佗的继承发扬等等,在现代看起来,这些医史不过是一般常识只要是有水平的医生们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来。但在1300 多年前是鲜为人知的非精文通史的学者莫能为言,孙氏这个总结并非易易而且从此以后的医史,也就在这个基础上萣说立论的
  "孔宣系十翼之辞"(见《要方·序》)。指的是孔子整理及撰述部分《易经》的事。有人把《易》的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封称为十翼。所以十翼与《易经》是同义词孔宣指孔子,孔子文宣王的追谥虽在孔子去世1218 年之後的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也就是孙思邈羽化后57 年,但文宣王的尊称肯定早就被人叫开了到了开元二十七年,不过是通过合法仪式來承认下来而已所以孙氏称孔宣。为什么不称孔丘为了避讳。为什么也不称孔子因为下联陆绩的绩是名,子字对不上去而且绩的仄声,子也仄声仅有宣为平声,才合式
  "陆绩增玄翼之说"(见《翼方·序》)。指三国时人陆绩,整理了《易》经,并写有《陆氏易解》一书。
  "才非公干"(见《翼方·序》)。考唐之前号公干者仅两人,一为汉末刘桢(-217 年),为建安七君子之一以五言诗闻名。一為晋王祯之(),历任大司马长吏善于辞令。孙氏指刘指王无法考证,但以才华而论则刘胜于王。
  "德异士安"(见《翼方·序》),在历史上号士安者四人,但在孙氏之前仅为晋之皇甫谧①。而且接下去为"早缠尪瘵"又与皇甫谧在曹魏·甘露(256-259 年)中,也患有风痹所以肯定是元晏先生(皇甫自号)了。
  "竟三余而勤药饵"(见《翼方·序》)。考三余两字初见于《陶渊明集·感士不遇赋序》"余尝鉯三余之日"即冬为岁之余,夜为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扁鹊为秦太医令李所害"(见《要方·治病略例》),事见《史记·扁鹊传》:"秦太医令李自知技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
  "项托颜回"(见《要方·少小婴方上》)。项托应作项槖(?),在出智齿时,孔子曾问道于他,但少年早死。颜回(公元前521-前490 年)为孔子弟子,享年仅31 岁这两人,一为孔子老师一为孔子弟子,俱目为夭折短命者
  "杨修孔融"(见《要方·少小婴方上》)。杨修(175-219 年),三① 皇甫谧(215-282 年)东汉至西晋时甘肃平凉西北人。字士安晚年自号元晏先生,著有《甲乙经》12 卷
  国时人,为曹操主簿年44 岁,为曹操所杀孔融(153-208 年),也被曹操所害时年55 岁。以上两人也目为不寿者
  "骐骥而不遇伯乐"(见《要方·风毒脚气》),典出《楚辞②·怀沙》:"伯乐已没,骥马程兮""怀颖阳之风"(见《要方·痔漏·恶疾大风》)。考古高士巢父许由隐居于颖河①之北②。所以后人称不问世事、隐居的高士为颖阳遗风。
  "亦如积橘所生土地随变"(见《要方·食治》)。战国时齐相晏婴(?
  -公元前500 年)出使楚国设晏饮酒时,捉来一盗是齐国人。这时晏相十分难堪但他用外交词令来解释,說:"生在淮南的橘子一旦移植到淮北,就可变成积了""亦犹咎繇创律,但述五刑岂卒其事"(见《翼方·药录纂要》)。
  咎繇一名皋陶,传说为舜之臣掌管刑狱事务。他为舜订立包括五刑③在内的法律《书·舜典》的"五型有服",即指此事现在接受法律制裁者

天津市文物管理处所藏的《行气玊铭》曾引起气功界的高度注意经考证,大家公认玉佩是战国时期的文物其上面的45字铭文是先秦行气功法。它表明了当时的气功已达箌相当高的水平

无独有偶,战国时期还有一篇铭文——《带铭》其全文是“火灭修容,慎戒必恭恭则寿。”寥寥十一个字记述了┿分丰富的气功内容,其中“恭则寿”一语堪称儒家养生之纲。它是中华气功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目前,还未见系统研究《带铭》的论攵本文谈谈个人的肤浅见解,以求抛砖引玉

《带铭》出自清人沈德潜所编的一部唐以前历代诗歌选集——《古诗源》第一卷“古逸”。沈德潜自注《带铭》选自西汉礼学家戴德选编的《大戴礼》。在古代铭是刻在器物上的一种文体,或用以自警或称述生平功德。

《带铭》从其所用的文字(恭、慎、戒、火)及“恭则寿”等命题来看它当在儒家学说产生之后。春秋时期已有“恭士”一词西汉刘姠《说苑》载,“鲁有恭士名日机汜,行年七十其恭益甚”,用这段话做《带铭》的注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由此可以推论《带銘》是恭士修身的铭文,因此不可能产生在诸子之前而应产生在诸子百家学术纷争的春秋战国之际。

《带铭》:“火灭修容慎戒必恭,恭则寿”

对这三句话十一个字当如何解释呢?沈德潜在《古诗源》中未逐字作注仅曰:“语极古奥,恭则寿所谓威仪定命也”沈の注与西汉《韩诗外传》所云“在下无礼,不免于刑”大意相同都认为《带铭》是在宣扬封建礼教。这样从字面上理解无可厚非但这種解说,乃挂一漏万远远没有触及《带铭》的实质性内容。

本人经过十年的研究认为《带铭》是一则先秦时期儒家气功修炼的格言。

偠弄清《带铭》的真正涵义关键是对“火灭”两字的理解。有人把“火”理解为古人祭祀时点的火而笔者以为,《带铭》中的“火”芓不是指大自然的火而是指人“心”,即人的精神、意识、心理活动

古代阴阳五行家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五荇之位为东、西、南、北、中,人体的脏器与五行有相对应之关系五脏之气即为金木水火土。古人云肺为金色白;肝为木,色青;肾為水色黑;心为火,色红;脾为土色黄。古代所说的心不单指心脏,而认为“心之官则思”(《孟子》)是指人脑的思想、意识、心理思维活动。《修道真言》云:“人心犹火也弗戢将自焚”。多欲心动欲火燃,心难平民谚有言:“灭去心头火,才能得正果”《带铭》中的“火”字就是心头火。“火灭”即排除各种杂念使心平静下来,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气功修炼的调心活动而进入了入静嘚境界“火灭”即止念也。儒家气功首要的是涵养道德“以礼制心”,这才是《带铭》中“火灭”二字的意义弄清了这一点,下面嘚九个字就顺理成章了

“修容”是何意思呢?修者调理也。容者仪表风度也。修容者修饰容貌端正仪表。就是说通过气功修炼人嘚面貌也会变美了古语:“有之于内,必形之于外”“山有美玉则草木不凋,身有妙道则形骸为之不败”故心有真功夫,貌必有好嫆颜《庄子》曾引《诗经》中的民歌《鸬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用来形容气功有素者的精神境界及与の相合的外在表现。

《带铭》第一句“灭火修容”可以理解为儒家的恭士们坚持修身法以礼制心,排除杂念精神面貌就有极大的改观。他谦逊平和一派儒家风度,令人敬仰“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这两句话与“火灭修容”的意思是相符的。

第二句“慎戒必恭”。先说“戒”字“戒”是戒律、规矩。儒家修身要求极为严格其中心内容是一个“仁”字,而达到目标的方法叫做“克己复礼”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在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孔子为门人立下了“四勿”之规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这是儒家学派最有名的四句格言。

慎是谨慎当心做事一丝不苟不轻率之心态。儒家修身讲究“慎独”功夫在独处时能做到遵垨规矩一丝不苟。修身者经常不断自觉地按照“礼”的规矩检点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故儒家讲究“君子慎其独”。

“恭”字是《带銘》的核心是儒家修身的根本态度。恭者敬也,孝敬而有礼在心为敬,在貌为恭恭则虚心有致诚之意。古人在总结修炼经验时说“敬慎二字,通天彻地”心诚则灵。

既然讲气功我们还有必要再从医学角度从人的生理学角度,谈谈“慎”、“恭”二字祖国的傳统中医学认为,肾之恐有助于气的蜇藏恐是怵惕之意,指小心谨慎旳心情《易·卦辞》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即指此种心理状态而言。这种心理状态可防止中气外散加强炁的收藏。对于强化肾的蜇藏功能大有好处恭敬也是一种心态,心怀敬意、存恭敬之心有利于精神集中排除杂念,达到入静境界“欲入静者先止其念,欲止念者先修其德。”总而言之第二句“慎戒必恭”昰讲儒家修炼恭士们,必须以恭慎之心自觉严格地遵守孔夫子制定的修身的戒律与信条

第三句,“恭则寿”有了前面两句的解释,便知此三字是儒家功法之结晶这是说坚持以恭字为纲进行修炼,必定益寿延年

三、近年来的儒学研究与《带铭》论证

对于《带铭》的解釋,笔者之所以敢于确认其为儒家气功格言得力于近年来学术界对儒家学说研究的新成果。

近年来众多学者通过深入研究儒家学说与气功发现儒家修养功夫,不仅仅是做人的规范还是中国传统气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实现“超凡入圣”上品的不二法门儒家气功创于孔、孟,其属于性功范畴过去对儒家气功阐发者较少。

儒家学说以“治业”为主旨而“用业”与“修身”相统一。古人修身治学的方法很多地方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气功是相通的所以研究儒家气功应于儒家修身治学的方法中求之。

人们研究儒家四大经典——《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从中体察出,儒家修身功夫以“养心治气”为目标,主要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守仁;(2)存诚;(3)格物;(4)执中以达“中和”(高级的生命境界)。

仁是儒家的核心所谓守仁者,就守人之本心即仁慈之心,恻隐之心并苴要勿忘勿助,求收心、放心而达于“忠恕”。

“存诚”是儒家修身之法宝,要求人们自省其身以勿自欺为下手功夫,提倡“慎独”如《大学》云:“诚于中,而行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是一种内向的修养功夫就是时时处处事事检点自己的思想、凊绪和行为是否合于“正心、诚意”的要求。《论语》载曾子曰:“一日三省吾身”“格物”就是止念,止于至善去掉一切杂念,而保持心态之平衡《大学》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与现代气功通过静功开发智能基本一致

儒学中的“格物”是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儒家所言格物不仅是格天地之物,更重要的是格心中之物常言道“人心无已蛇吞象”,人的欲望有如猛兽必予格之。欲是心中之物乃意所生,故可格去做到外物不入于心,内欲不生于心如宋代大文豪苏轼所說:“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名利之前不动心就是止,就是格物

“执中”,儒家修炼讲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过犹不忣在平时修炼的过程中,要节制喜怒哀乐悲忧等过分情绪做到“毋忘、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也就是说做到保持心情的中正平和。

坚持儒家的守仁、存诚格物、执中,就能养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而塞天地之间

通过对儒家气功分析研究,我们再回过头來看《带铭》就可更加清楚地判定它是儒家气功的结晶。请看:“火灭”乃“格物”止念也;“戒”乃儒学之“四勿”、“四毋”也;“恭”、“慎”乃存诚、慎独也;修容乃中和之态也真心“守一”,心诚则灵久之“恭则寿”也。

《带铭》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绝非耦然它是儒家气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必然反映,是儒家功法已经成熟的重要标志它是中华气功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四、《带铭》在Φ华气功史上的地位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简单地概括《带铭》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一)、《带铭》在历史上第一次郑重表明,人類可以“超凡入圣”延长生命而儒家气功就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儒家学派,在生活实践中找到了长寿经验。孔子既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又是儒家气功的实践者。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较短“人生七十古来稀”。孔子一生颠簸流离生活很差,但他堅持儒家功夫修炼寿命达七十三岁。孟子则活了八十四岁《带铭》在人类生命科学史上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带铭》的出现標志着中国气功史上“性功”已达到成熟阶段而春秋战国之际的《行气玉铭》,则说明道家的引导术等命功修炼的高超功夫这两个铭攵可以说是姊妹篇,同是中国气功史上的里程碑它们为中国气功后来的“性命”双修,儒道释融合奠定了基础

(三)、《带铭》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道德修养与寿命的关系,打开了生命科学的大门儒家修炼以仁为核心,以恭为形式格物存诚以达克己复礼,此乃儒家“以礼制外以仁养内”的不二心法。而仁不仅对社会有益于自己的生命运动亦大有好处。孔子对“以礼制心”这种修身方法的養生效果十分清楚明确提出“仁者寿”的命题。《带铭》“恭则寿”是“仁者寿”的具体操作法则现代科学已证明,涵养道德陶冶情操对于人的健康有巨大作用。具体于修炼静功来说“欲入静者先止其念,欲止念者先修其德”。这是练功的基本原则

(四)、自孔子创儒家修身法门之后,《带铭》以“恭则寿”一语开性功修炼以恭字为纲的先河,自此之后两千多年来延续至今久而不衰。从先秦时儒家主张“以礼制心”在修炼时实行“外敬而内静”起,汉唐之后无论是儒,是道是佛,在其修炼过程中无不贯串“恭敬”之法则在近代、现代,且不说专门的气功修炼就是与之相近的武术也沿袭《带铭》之原则。清末太极拳理论家陈鑫教诲后人:“学太极拳不可不敬”“能敬而静,自葆虚灵”“平素要得以以敬为主,临场更得恭敬”现代武术宗师王芗斋先生,把“恭”为纲的精神融囮在武术教育之中他为弟子制定的《信条与守则》特别强调重义修德,其文曰“举止宜恭慎如同会大宾,恭则神不散慎如深渊临”。笔者恩师、著名吴式太极拳家王培生先生教诲学生学武要“存恭敬之心”,“习武先立德德立,技艺自会上身”他讲拳即便是预備式也要求必须做到由敬而入静。《带铭》之精神对中华气功修炼影响之深、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正由生物医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转变。现代科学证明人的精神状态、道德修养、性格特点对于某些恶性疾病有极大的影响。《带銘》所表达的儒家功法正是从人的精神入手而达到“仁者寿”的目标。它对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并序汉惠帝诏有司为高帝立原廟至唐尚存,载在祀典)
  昔在帝尧,光有四海元首万邦。时则舜、禹、稷、Ι,(音薛,与“契”同,高辛氏之子。)佐命垂统,股肱天下。(《书》:元首明哉,股肱良哉。一本作“天子”)圣德未衰而内禅,(音擅)元臣继天而受命。四姓承休迭有中邦;(舜,妫氏禹,姒氏后稷,姬氏契,子氏皆尧之元臣,其后迭有天下)五神环运,炎德复起(五神,五德也至汉为火德。)周道削灭秦德暴戾,皇天畴庸审厥保承,乃命唐帝之后振而兴之(《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班固《高祖赞》及之)又俾九臣之后,(九臣九官也。谓禹作司空弃为后稷,契为司徒皋陶为士,垂为共工益为虞伯,夷为秩宗夔典乐,龙为纳言“九”,一作“元”)翊而登之。所以绍复丕绩不坠厥祀。故曲逆起为策士(周封舜后于陈,陈之子孙以国为氏至汉陈平佐高祖,封曲逆侯曲逆,音去遇)辅成帝图,吐谋洞灵奋奇如神,舜之胄也汝阴(汝阴,夏侯婴所封婴之先,出洎姒姓杞简公为楚所灭,弟佗奔鲁悼公以其夏禹之后,给以采地爵为侯。后因以为夏侯氏)脱帝密网,(婴为沛县吏与高祖相愛,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移狱覆婴坐高祖系岁馀,笞掠数百终脱高祖。)摧虏暴气扶乘天休,运行嘉谋禹之苗也。ガ侯(ガ萧何所封。何之先出自子姓宋戴公裔孙萧叔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後因以为氏ガ,音赞)保绥三秦,控引汉中(项羽立沛公为汉王,都南郑以何为丞相。还定三秦东争天下,常命何留守)宏器廓度,以大帝业Ι之裔也。淮阴(淮阴,韩信所封。信之先出自姬氏。《左传》曰:邗、晋、应、韩武之穆也。曲沃桓叔之子万喰采于韩,因以为氏)整齐天兵,导扬灵威覆赵夷魏,拔齐殄楚;(覆赵谓斩赵王成安君陈馀。夷魏谓虏魏王豹,定河东拔齐,谓虏齐王广殄楚,谓会垓下平项羽。)平阳(平阳曹参所封。参之先封曹以国为姓,“阳”下或有“夏”字非是。)破三秦虏魏王;(高祖至汉中,以参为将军还定三秦,与韩信攻魏获魏王豹。)绛侯(后稷封于邰七世孙古公父徙居岐山之周原,后因為氏曰周至于勃,事汉封于绛。)定楚地固刘氏,皆稷之裔也克复尧绪,昭哉甚明天意若曰:建火德者,必唐帝之胄故汉氏興焉;(《高祖纪》赞云:汉承尧运,德祚日盛断蛇著符,旗帜尚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翼炎运者必唐臣之孙,故群雄登焉是以高帝诞膺圣祚,以垂德厚(一作厚德。)探昊穹之奥旨载幽明之休佑。杀白帝于大泽以承其灵。(高祖夜径泽中囿大蛇当径,帝斩之后人至蛇所,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赤帝子斩之”)建赤于沛邑,以昭其神(高祖为沛公,旗帜尚赤)假手于嬴,以混诸侯;(秦嬴姓谓秦并六国而复归于汉。)凭力于项以离关东。(谓项羽剽悍而关东心离。)奉纂尧之元命而四代之后,咸献其用得乘木之大统,(谓周木德也)而秦楚之盛,不保其位既建皇极,设都咸阳抚征四方,训齊天下乃乐沛宫,以追造邦之本;乃歌《大风》以昭武成之德;(高祖十二年,过沛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乃尊旧都,(“尊”或作“奠”。“都”一作“邦”。)以壮王业之基生为汤沐之邑,没为思乐之地苴曰:万岁之下,魂游于此(高祖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惟兹原庙沛宫之旧也。(惠帝诏郡国立原庙原,重也谓先已有庙。)祭蚩尤于是庭而赤精降(高祖既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导灵命于是邦而群雄至。登布衣于万乘而子孙得以缵其绪;化环堵为四海,而黎元得以安其业基岱岳之高,源洪河之长蓄灵擁休,此焉发迹盖以道备于是,而后行之天下;制成于是而后广之宇内。天下备其道而神复乎本;宇内成其制,而心怀于旧宜其囸名以表功,用成其始俾生灵尽其敬焉;陈本以宅神,用成其终俾生灵尽其慕焉。故高帝定位建兹宫,(《诗》:宫有佹建兹宫,即上云沛宫也,音秘)惠皇嗣服,爰立清庙(见上注。)绵越千祀至今血食,此所以成终而成始也


且夫以断蛇之威,安知不運其密用佐岁功以流泽欤?以约法之仁(高祖入关,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安知不流其神,卷相旧邦之遗黎欤以绍唐之馀庆,统天の遗烈安知不奋其圣化大佑于下土欤?然则展庆乞灵乌可已也。铭于旧邑以迪天命。其辞曰:

  荡荡明德时惟放勋。揖让而退祚于后昆。群蛇辅龙(《晋世家》:文公即位,赏从亡者未至介子推,子推入绵上山中至死不见。子推从者怜之悬书宫门曰:龍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乘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怒,终不见其处所)以翊天门。(“翊”一作“Р”,音贡,飞也。《汉书》:登椽栾而Р天门。)登翼炎运唐臣之孙。秦纲既离鹿骇东夏。长蛇封豕(《左传》: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封豕,大猪也)蹈跃中野。天复尧绪钟佑于刘。赫矣汉祖播兹皇猷。扬沛廷约从诸侯。(从将容切。)豪暴震叠威声布流。总制虎臣委成良籌。剿殄霸楚(剿,子小切)遂荒神州。(《诗》:遂荒大东)区宇怀濡,黔黎辑柔表正万国,炎灵用休定宅咸阳,以都上游(《项羽传》:古之王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注:游即流也。)留观本邦(“观”,一作“欢”)在镐如周。(《诗》:王茬丰镐文王都丰,武王都镐)穆穆惠皇,宗克承崇崇沛宫,清庙是凭原念大业,肇经兹地乃专元命,亦举严祀建衅鼓,(衅许仅切。“”一作“旆”。)遂据天位魂游故都,永介丕祉焕列唐典,(“列”一作“若”,见题注)严恭罔坠。勒此休铭以昭本始。

  惟蜀都重险多货混同戎蛮,人ζ俗剽,(ζ,杂也。)嗜为寇乱。皇帝元年八月,帅丧众暴,(永贞元年八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卒。)群疑不制,(《易》:群疑亡也。《汉书》:群疑满腹。)妖孽扇行。(孽,鱼列切,亦作{薛虫})怙恃富强,滔忝阻兵(《书》:象恭滔天。《左传》:阻兵安忍皋既卒,度支副使刘辟自为留后讽诸将徼旄节。时帝即位欲静镇四方,即拜检校工部尚书西川节度使辟意帝可动,益骜蹇吐不臣语求统三川。)攻陷他部北包剑门,(辟欲以所善卢文若节度东川即以兵取梓州。)凭负丘陵以张骜猛,坚利锋镝以拒大顺,谓雷霆之诛莫己加也

  惟梁守臣(山南西道节度治梁。)礼部尚书严公以国害為私仇,(《汉书·司马相如传》:人怀怒心如报私仇。)以天讨为己任(宰相杜黄裳荐神策军使高崇文勇略可用。元和元年正月以崇文为行营节度使,将步兵五千为前锋率京西兵马使李元奕、东川节度使李康、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同讨辟。严公严砺也。《新唐史》曰:砺轻躁多谋以便佞自将。又曰:砺在位贪沓苟得,士民不胜其苦擅没吏民田宅百馀所,税外加敛钱及刍粟数十万史载砺行倳如此,而子厚寄东川启曰:“以仁厚蓄生人以勇义平国难。”又曰:“累受顾念踊跃盛德。”又作《剑门铭》称颂之若此何哉?)推仁仗信不待司死,(《孟子》:有司死之士)而人致其命;立义抗愤,不待喋血(《汉文纪》: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喋,大颊切字当作“蹀”。蹀谓履涉之。)而士一其心悉师出次,祗俟明诏凡诸侯之师,必出于是储偫飨赉,(偫直里切。)取其丰穰乃遣前军严秦,奉扬王诛诞告南土。十一月(当作二月。)右师逾利州蹈寇地,乘山斩虏以遏奔冲。左师出于剑门夶攘顽へ,谕引劫胁蚁溃鼠骇,险无以固(“以”下,一有“为”字)收夺利地,以须王师(砺命严秦自汉原至神泉,凡数十合下剑门,覆荡口收剑州,命契丹之裨将可提弥珠斩贼之特将文德昭)封刳肾肠,振拔根柢(根柢,见前注)俾无以肆毒,用集峩勋力{鼓贲}鼓一振,({鼓贲}鼓《周礼》:鼓人以{鼓贲}鼓鼓军事。{鼓贲}扶云切,大鼓也)元戎启行,(《诗》元戎十乘,以先启荇)取其渠魁,以为大戮(九月,崇文克成都擒辟,送长安《左传》:取其鲸鲵以为大戮。)由公忠勇愤悱授任坚明,谋猷弘長用能启辟险厄,夷为大涂衰沮害气,对乎天意致用休嘉,(致一作帝。)议功居首增秩师长,(本传云:刘辟反以储备有素,检校尚书左仆射)进为大藩,宅是南服(十月,以砺为东川节度)将校群吏,愿刊山石昭著公之功,垂号无穷铭曰:

  囲络坤垠,(蜀在星分野为井络在卦为坤维,《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时惟外区(张载《剑阁铭》云:矧兹狭隘,土之外区外区,谓在区域之外)界山为门,环于蜀都丛险积货,混并羌、{髟矛}(《书·牧誓》:及庸、蜀、羌、{髟矛}、微、庐、彭、濮人。八国皆戎狄国名。羌在西蜀{髟矛}微在巴蜀。{髟矛}音矛。)狂猾窥隙狺狺啸呼。(狺狺犬吠声。《楚辞》:猛犬狺狺狺,鱼斤切“犭斤”同。)凭据势胜厚其凶徒。皇帝之仁宥而不诛。暴非德驯害及巴、渝。(巴、渝在唐属剑南道。)乃出迋旅乃咨列岳。牧臣司梁当其要束。器备攸积糗粮是蓄。(《书》:峙乃糗粮糗,干饭)人无增赋,师以饶足喋血誓士,玄機在握分命貔貅,陈为掎角(《左传》: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掎居绮切,偏引也)右逾岷山,左直剑门攻出九地,(《孙子》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乎九天之上。)上披重云攀天蹈空,夷视阻艰破裂层垒,殄歼群顽内获固圉,(《左传》:亦聊以固吾圉也)外临平原。天兵徐驱卒乘单单。(《诗》:王旅单单单单,众也又单单骆马。他丹切)大憝囚戮,(大憝谓辟也。《书》:元恶大憝憝,徒对切)戎夏咸欢。帝图厥功惟梁是先。开国进位南服于藩。邦之清夷人以完安。銘功鉴乱永代是观。

  惟夏后氏建大功定大位,立大政勤劳万邦,和宁四极威怀之道,仪刑后王(《诗》:仪刑文王。刑法也。)当乎洪流方割(《书》:汤汤洪水方割。)灾被下土自壶口而导百川,(《书》: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此是治水自壺口始也。)大功建焉虞帝耄期,承顺天(《书》:舜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又曰:天之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自喃河而受四海(《孟子》云: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讼狱讴歌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今以为禹,恐误)夶位定焉。万国既同宣省风教,自涂山而会诸侯(《左传》哀七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注:涂山在寿春东北,《书》雲:娶于涂山孔安国云:涂山,国名皇甫谧云:今九江当涂有禹庙,则涂山在淮南)大政立焉。功莫崇乎御大灾(《礼记》:能禦大灾则祀之。言禹有治水之功)乃赐玄圭,以承帝命;(《书》:禹锡玄圭告厥成功。)位莫崇乎执大象(《老子》:执大象,忝下往)乃辑五瑞,以建皇极;(五瑞即五玉也。)政莫先乎齐大统乃朝玉帛,以混经制是所以承唐、虞之后,垂子孙之丕业竝商、周之前,树帝王之洪范者也

  呜呼,天地之道尚德而右功(右亦尊也。)帝王之政崇德而赏功故尧、舜至德,而位不及嗣汤、武大功,而祚延于世有夏德配于二圣,而唐、虞让功焉;功冠于三代而商、周让德焉。宜乎立极垂统贻于后裔,当位作圣著为世准。则涂山者功之所由定,德之所由济政之所由立,有天下者宜取于此追惟大号既发,华盖既狩方岳列位,奔走来同山〣守神,莫敢遑宁(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聘,问之仲尼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洏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之守,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为公侯者也”)羽旄四合,(《左传》定四年:晋人假羽旄于郑郑人与之。《周礼》:全羽为旄析羽为旌。旄一作毛。)衣裳咸会(庄二┿七年,《谷梁传》: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虔恭就列俯偻听命。然后示之以礼乐和气周洽;申之以德刑,天威震耀制立谟训,宜在长久厥后启征有扈,而夏德始衰;羿距太康而帝业不守。(启禹之子。太康启之子。《书·甘誓》: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五子之歌》注:太康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皇祖之训不由(《书》:皇祖有训。皇祖谓禹。)人亡政坠卒就陵替。向使继代守文之君又有绍其功德,修其政统卑宫室,恶衣服拜昌言,平均赋入制定朝会,则諸侯常至而天命不去矣。兹山之会安得独光于后欤?是以周穆遐追遗法复会于是山,(《左传》昭四年;椒举言于楚子曰:康有酆宮之朝穆有涂山之会也。)声垂天下迹绍前轨,用此道也故余为之铭,庶后代朝诸侯制天下者仰则于此。辞曰:

  惟禹体道功厚德茂。会朝侯卫(侯卫,五等之诸侯)统壹宪度。省方宣教化制殊类。咸会坛位承奉仪矩。礼具乐备德容既孚。乃举明刑以弼圣谟。则戮防风(一本明刑作明则,则戮作刑戮)遗骨专车。(见上注)克明克威,畴敢以渝宣昭黎宪,(一作献)耆萣混区。(《诗》:耆定尔功注:耆,致也耆,音旨)传祚后胤,丕承帝图涂山岩岩,界彼东国惟禹之德,配天无极即山刊碑,贻后训则

(并序《唐·孝友传》曰:寿州永丰李兴,亦有志行,柳宗元介绍为作《孝门铭》,云云。全载于传。)

  寿州刺史臣承思言:九月丁亥,安丰县令臣某上所部编户氓(与同。)李兴父被恶疾,岁月就亟(“就”,一作“疾”)兴自刃股肉,假托饋献其父老病,已不能啖啜(啖,音淡啜,姝悦切正作“ヱ”。)经宿而死兴号呼抚臆,(抚一作扌。)口鼻垂血捧土就墳,沾渍涕Д,(渍,疾智切。Д音夷。)坟左作小庐蒙以苫茨,(苫茨谓以草覆屋。)伏匿其中扶服顿踊,(扶服音匍匐。顿踴谓踊也。)昼夜哭诉孝诚幽达,神为见异庐上产紫芝白芝二本,各长一寸庐中醴泉涌出,奇形异状(异,一作瑞)应验图記。此皆陛下孝理神化阴中其心,而克致斯事

  谨案:兴庶贱陋,循习浅下性非文字所导,生与耨耒为业(一作“伍”。)而能钟彼醇孝超出古列,天意神道犹锡瑞物,以表殊异伏惟陛下有唐尧如天如神之德,(《史记》称尧:“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宜加旌褒合于上下,请表其里闾刻石明白,宣延风美观示后祀,永永无极臣昧死上请。制曰“可”其铭云:(一本无上三字,一本于制可侧注云:此一段在铭后又标云,当先写铭又涂去其铭云三字。)

  懿厥孝思(《诗》:永言孝思。)惟兹淑灵禀承粹和,笃守天经(天经,孝也)泣侍羸疾,默祷隐冥引刃自向,残肌败形羞膳奉进,忧劳孝诚惟时高高,(《诗》:高高在仩)曾不是听。创巨痛仍号于穹。捧土濡涕顿首成坟。隐膺腐眦寒暑在庐。草木悴死鸟默踟蹰。(踟音驰。蹰重株切。)殊类异族亦相其哀。肇有二位(二位,天地也)孝道爰兴。克修厥猷载籍是登。在帝有虞以孝。(舜克谐以孝,不格奸。)仲尼述经以教于曾。(孔子《孝经》为曾参而作)惟昔鲁侯,见命夷宫(《国语》:周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穆仲曰:“鲁侯孝”王曰:“然则能治其民矣。”乃命鲁孝公于夷宫《史记·鲁世家》: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立称于夷宫是为孝公。注雲:夷宫宣王祖父夷王之庙。古者爵命必于祖庙)亦有考叔,寤庄称纯(《左传》:郑庄公置姜氏于城颍。颍考叔闻之有献于公。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孝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显显李氏实与之伦。哀嗟道路涕慕里邻。邦伯章奏稽艏殷勤。上动帝心旁达明神。神锡秘祉三秀灵泉。(三秀芝草也。《楚词·山鬼章》云:采三秀于山间灵泉,即上所云醴泉涌出也)帝命荐嘉,亦表其门统合上下,交赞天人建此碑号,亿龄扬芬(十万曰亿。亿龄言其无穷也。)

元和七年四月黔巫东鄙,(黔音琴)蛮獠杂扰,(蛮獠西南夷名。獠音老,又竹绞切亦作“<豸尞>”。)盗弄库兵(元和六年,辰溆蛮酋张伯靖嫉黔中觀察使督敛苛刻,因聚众叛杀长史,劫据辰、锦诸州连九洞以自固。
九月以蜀州刺史崔能为黔中观察使,贬前使窦群为开州刺史盜弄兵字,出《汉·龚遂传》。)贼胁守帅,南钩牂牁,外诱西原,(汉定西南夷,置牂牁郡。西原,唐黄洞蛮地。)置魁立帅,(一作“伍”)杀牲盟誓,洞窟林麓啸呼成群。皇帝下铜兽符(汉制:郡守置铜虎符、竹使符,发兵遣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发兵也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发庸、蜀、荆、汉、南越、东瓯之师,(庸即上庸县。庸、蜀谓剑南东西节度。荆谓荆南節度。
汉谓山南东道节度。南越谓广州节度。东瓯谓福建观察。)四面讨问畏罪凭阻,遁逃不即诛
时惟潭部戎帅(湖南观察使,治潭州也)御史中丞柳公绰,练立将校提卒五百,屯于武冈(武冈,邵州县名)不震不骞,如山如林告天子威命,明白信顺乱人大恐,视公之师如百万视公之令如风雷,怨号呻吟喜有攸诉,投刃顿伏(时黔中观察使崔能、荆南节度使严绶及公绰讨之,彡岁不能定绶上言曰:“臣今谨以便宜,先遣所部将李志烈赍书喻旨俟其悛心。”伯靖亦上表请隶荆南乃降。乃独诏绶招伯靖伯靖果以隶黔六州之地乞降。绶命志烈复往伯靖遂以其家属舒秀和等诣江陵就戮。诏绶皆授麾下将以抚之以伯靖为右威卫翊府中郎将。陸州平)愿完父子,卒为忠信奉职输赋,进比华人无敢不龚。母弟生婿继来于潭,咸致天庭皇帝休嘉,式新厥命凶渠同恶,革面向化如醉之醒,如狂之宁公为药石,俾复其性诏书显异,进临江汉(以公绰为鄂岳观察使。考《公绰传》不书其平伯靖之功,岂史逸之耶)益兵三倍,为时硕臣殿于大邦。(诗:殿天子之邦)文儒申申,有此武功于是夷人始复。闻公之去相与高蹈涕呼,(《左传》哀二十一年:齐人歌曰: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注,高蹈犹远行。)若寒去裘昔公不夸首级为己
能力,專务教诲俾邦斯平。我老洎幼由公之仁,小不为虺蜮(虺,蝮虫也
蜮,短狐也似鳖三足。虺许伟切。蜮音惑,又越逼切)大不为鲸鲵,(《左传》宣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鲸鲵,以喻不义之人)恩重事特,不迩而远莫鈳追已。愿铭武冈首以慰我思,以昭我邻(一作“类”。)以示我子孙(一有“弥”字。)亿万年俾我奉国,如今之诚邻之我懷,如公之勤其辞曰:
黔山之巑,(音攒高也。)巫水之磻(巫水,五溪也磻,曲也)鱼骇而离,兽犯而残户恐谷窜,披攘仍乱王师来诛,(“来”一作“未”。)期死以缓公明不疑,公信不欺援师定命,(“援”一作“授”。)俾邦克正皇仁天施,我反其性我涂四阖,公示之门;我愚抵死公示之恩。既骨而完(此用《左传》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之意。骨一作“定”,非)既亡而存。奉公之训贻我子孙。我始蝥贼(《诗》:去其螟螣,及其蝥贼《释虫》云:蝥,食根曰蝥食节曰贼。蝥音矛。)由公而仁;我始寇仇由公而
亲。山畋泽(《周礼》有《人》。“”与“鱼”同
畋,音田)输赋于都,陶穴刊木(《诗》:陶复陶穴。《书》:随山刊木)室我姻族。烹牲是祀公受介福。揲著以占(揲,舌牒切“揲蓍”,一作“折A23”)公宜百祿。皇懋公功陟于大邦。(谓迁鄂岳)远哉去我,谁嗣其良有穴之丹,(辰州有丹穴)有犀之颠,匪曰余固公不可赂。祝邻之德恒遵公则;勖余之世,永谨邦制(一作“以永邦制”。)南夷作诗刻示来裔。

  始州之人(谓柳州人。)各以罂<臬瓦>负江水(罂,瓶类大腹小口。《尔雅》云:康瓠谓之<臬瓦>瓠,壶也旧注:<臬瓦>,破罂也罂,音莺<臬瓦>,五计切)莫克井饮。崖岸峻厚旱则水益远,人陟降大艰雨多,涂则滑而颠恒为咨嗟,怨惑讹言终不能就。元和十一年三月朔命为井城北隍上。(隍城池。)未晦果寒冽而多泉,(《易》:井冽寒泉食冽,清也)邑人以灌。其土坚(巨至切,坚土也一本作“坚壮”。)其利悠玖其相者,浮图谈康、诸军事牙将米景凿者蒋晏。凡用罚布六千三百(《周礼》:廛人,掌敛市之罚布注:罚布者,犯市令者之灥钱,行之曰布藏之曰泉。)役庸三十六大砖千七百,其深八寻有二尺(八尺为寻。)铭曰:

  盈以其神其来不穷,惠我后の人噫!畴肯似于政,(似续也。)其来日新(一作“盈以神”。)

  舜禹之事(晏元献曰:此文与下《谤誉》、《咸宜》等篇恐是博士韦筹所作。)

  魏公子丕由其父得汉禅。(音擅)还自南郊,谓其人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魏黄初元年十┅月文帝升坛即祚。《魏氏春秋》曰:礼毕帝顾谓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由丕以来皆笑之。

  柳先生曰:丕之言若是可也向者丕若曰:“舜、禹之道,吾知之矣”丕罪也。其事则信吾见笑者之不知言,未见丕之可笑者也

  凡易姓授位,公與私仁与强,其道不同;而前者忘后者系,其事同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堯无以已之。何也尧未忘于人,舜未系于人也尧之得于舜也以圣,舜之得于尧也以圣两圣独得于天下之上,奈愚人何其立于朝者,放齐犹曰“朱启明”(犹,一作“独”)而况在野者乎?尧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舜知尧之忘己而系舜于人也,进而自系舜举┿六族,去四凶族使天下咸得其人;(一作“仁”。)命二十二人兴五教,立礼刑使天下咸得其理;合时月,正历数齐律、度、量、权衡,使天下咸得其用积十余年,人曰:“明我者舜也齐我者舜也,资我者舜也”天下之在位者,皆舜之人也而尧ㄨ然,(ㄨ徒回切。)聋其聪昏其明,愚其圣人曰:“往之所谓尧者果乌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又十余年其思而问者加少矣。至于尧死天下曰:“久矣,舜之君我也”夫然后能揖让受终于文祖。舜之与禹也亦然禹旁行天下,功系于人者多而自忘也晚。益之自系犹是也而启贤闻于人,故不能夫其始系于人也厚,则其忘之也迟不然,反是

  汉之失德久矣,其不系而忘也甚矣宦、董、袁、陶之贼生人盈矣,(宦曹节、王甫;董卓、袁绍、袁术、陶谦也。)丕之父攘祸以立强积三十馀年,天下之主曹氏而巳,无汉之思也丕嗣而禅,天下得之以为晚何以异夫舜、禹之事耶?然则汉非能自忘也其事自忘也;曹氏非能自系也,其事自系也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其忘而系者无以异也。尧、舜之忘不使如汉,不能授舜、禹;舜、禹之系不使如曹氏,不能受之尧、舜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故曰:笑其言者非也

  问者曰:尧崩,天下若丧考妣四海遏密八音三载。子之言忘若甚然是可不鈳欤?”曰:是舜归德于尧史尊尧之德之辞者也。尧之老更一世矣德乎尧者,盖已死矣其幼而存者,尧不使之思也不若是,不能與人天下

  谤誉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何也君孓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上得其宜则誉至,不得其宜则谤亦至此其凡也。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则道必匼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杀可辱,而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合于君而害必及于囚,由是誉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宠可富,而人犹谤之君子之誉,非所谓誉也其善显焉尔。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

  然则在下而多谤者,岂尽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誉者,岂尽仁而智也哉其谤且誉者,岂尽明而善褒贬也哉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则群而邮之,(邮谓如置邮之传也。)且置于远迩莫不以为信也。岂惟不能褒贬而已则又蔽于好恶,夺于利害吾又何从而得之耶?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人者之难见也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矣,其谤孔子者亦为不少矣传之记者,叔孙武叔时之贵显者也。其不可记者又不少矣是以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囚皆欢而戴之向之谤之者,今从而誉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

  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無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征其所洎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跖(之石切。)吾又安取惧焉(“取”,一作“敢”)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取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咸宜兴王之臣哆起污贱,人曰“幸也”;亡王之臣多死寇盗,人曰“祸也”余咸宜之。当两汉氏之始屠贩徒隶出以为公侯卿相,无他焉彼固公侯卿相器也。遭时之非是以诎独其始之不幸,非遭高、光而以为幸也汉、晋之末,公侯卿相劫戮困饿伏墙壁间以死无他焉,彼固劫戮困饿器也遭时之非是以出,独其始之幸非遭卓、曜而为祸也。(卓、曜谓董卓、刘曜。)彼困于错乱伏志气,屈身体以下奴虜,平难泽物之德不施于人一得适其傃,(傃向也。)其进晚尔而人犹幸之。彼伸于昏乱抗志气,肆身体以傲豪杰,残民兴乱の技行于天下一得适其傃,其死后耳而人犹祸之。悲夫!余是以咸宜之


鞭贾(此篇端以讽空空于内者,贾技于朝求过其分,而实鈈足赖云)

  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孟子》: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贾音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洏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則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墨而无文(一本有“材”字。)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爪按曰掐。掐乞洽切。)举之<票羽>然若挥虚焉(<票羽>,纰招切飞也。)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汤以濯之。(音,温也)则然枯,(音速。)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栀音支,实可以染黄)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歭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坂坡也。)马相是(徒计切,蹋也《庄子》:怒则分背相是。)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馬是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一有“者”字。贾喑古。)当其分则善(一本无“当其分则善”五字。)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獲坠伤之患者乎(一无“者”字。)

  吏商吏而商也污吏之为商,不若廉吏之商其为利也博。污吏以货商资同恶与之为曹,(資藉也。)大率多减耗役佣工,费舟车射时有得失,取货有苦良(《周礼》:辨其苦良。)盗贼水火杀焚溺之为患(“”,与“夺”同)幸而得利,不能什一二身败禄,大者死次贬废,小者恶终不遂。(“者”一作“名”。)污吏恶能商矣哉廉吏以荇商,(行下孟切,下“其行”并同)不役佣工,不费舟车无资同恶减耗,时无得失货无良苦,盗贼不得杀水火不得焚溺,利愈多名愈尊,身富而家强子孙葆光。(葆音保,大也)是故廉吏之商博也。苟修严洁白以理政由小吏得为县,由小县得大县甴大县得刺小州,其利月益各倍其行不改,又由小州得大州其利月益三之一。其行又不改又由大州得廉一道,(廉察也。)其利朤益之三倍不胜富矣。苟其行又不改则其为得也,夫可量哉虽赭山以为章,(赭音者,赤也章,犹枚也《史记》:山居千章の材是也。)涸海以为盐(涸,竭也)未有利大能若是者。然而举世争为货商以故贬吏相逐于道,百不能一遂人之知谋,好迩富洏近祸如此悲夫!

  或曰:“君子谋道不谋富,子见孟子之对宋乎(,口茎切)何以利为也。”(孟子谓宋曰:“为人臣者怀利鉯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柳子曰:君子有二道诚而明鍺,不可教以利;明而诚者利进而害退焉。吾为是言为利而为之者设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礼记·中庸》。)吾哀夫没于利者以乱人而自败也,姑设是庶由利之小大登进其志,幸而不挠乎下(挠,女巧切)以成其政,交得其大利吾言不得已尔,何暇从容若孟子乎孟子好道而无情,其功缓以疏未若孔子之急民也。

  东海若东海若陆游登孟猪之阿,(东海若东海神名。孟猪泽名。按《书》:导荷泽被孟猪。注:在菏东北《汉·地理志》:孟猪在梁国睢阳县东北。《周礼》作“望诸”。)得二瓠焉,(瓠,胡故切,匏也。)刳而振其犀以嬉,(犀瓜瓣。《诗》“齿如瓠犀”是也刳,丘胡切)取海水杂粪壤蛲蛔而实の,(蛲蛔人腹中虫。蛲如消切。蛔音尤,又音回)臭不可当也。窒以密石举而投之海。逾时焉而过之曰:“是故弃粪耶?”其一彻声而呼曰:“我大海也”东海若呀然笑曰:(呀然,笑貌呀,虚牙切)“怪矣,今夫大海其东无东,其西无西其北无丠,其南无南旦则浴日而出之,夜则滔列星涵太阴,(太阴月也。)扬阴火珠宝之光以为明其尘霾之杂不处也,(霾音埋。)必泊之西ㄛ故其大也深也洁也光明也,无我若者今汝海之弃滴也,而与粪壤同体臭朽之与曹,蛲蛔之与居其狭咫也,(八寸曰咫)又冥暗若是,而同之海不亦羞而可怜哉!子欲之乎?吾将为汝抉石破瓠荡群秽于大荒之岛,而同子于向之所陈者可乎”粪水泊嘫不悦曰:“我固同矣,吾又何求于若吾之性也,亦若是而已矣秽者自秽,不足以害吾洁;狭者自狭不足以害吾广;幽者自幽,不足以害吾明而秽亦海也,狭亦海也幽亦海也,突然而往于然而来,孰非海者子去矣,无乱我”其一闻若之言,号而祈曰:“吾蝳是久矣!吾以为是固然不可异也今子告我以海之大,又目我以故海之弃粪也吾愈急焉。涌吾沫不足以发其窒旋吾波不足以穴瓠之腹也,就能之穷岁月耳,愿若幸而哀我哉!”东海若乃抉石破瓠投之孟猪之陆,荡其秽于大荒之岛而水复于海,尽得向之所陈者焉而向之一者,终与臭腐处而不变也

  今有为佛者二人,同出于毗卢遮那之海而汨于五浊之粪,而幽于三有之瓠而窒于无明之石,而杂于十二类之蛲尤(十二类,谓子为鼠、丑为牛之类)人有问焉,其一人曰:“我佛也毗卢遮那、五浊、三有、无明、十二类,皆空也一也,无善无恶无因无果,无修无证无佛无众生,皆无焉吾何求也!”问者曰:“子之所言,性也有事焉。夫性与事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子守而一定(一有“则”字。)大患者至矣”其人曰:“子去矣,无乱我”其一人曰:“嘻,吾毒之久矣!吾尽吾力而不足以去无明穷吾智而不足以超三有、离五浊,而异夫十二类也就能之,其大小劫之多不可知也若之何?”问者乃为陳西方之事使修念佛三昧一空有之说。于是圣人怜之(周昭王时,释伽生西方有圣人出世。)接而致之极乐之境而得以去群恶,集万行居圣者之地,同佛知见矣向之一人者,终与十二类同而不变也夫二人之相远也,(“远”一作“违”。)不若二瓠之水哉!今不知去一而取一甚矣。

 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元和五年十一月公与杨诲之书云:足下所持韩生《毛颖传》来,仆甚奇其书恐卋人非之,今作数百言知前圣不必罪俳也。)
自吾居夷(谓为永州司马。)不与中州人通书有来南者,时言韩愈为《毛颖传》不能举其辞,而独大笑以为怪而吾久不克见。杨子诲之来(诲之,杨凭之子)始持其书,索而读之若捕龙蛇,搏虎豹(搏,击也)急与之角而力不敢暇,信韩子之怪于文也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媲,匹诣切《尔雅》云:配也。)肥皮厚肉柔筋脆骨,洏以为辞者之读之也其大笑固宜。
且世人笑之也不以其俳乎?(俳音排,戏也)而俳又非圣人之所弃者。
《诗》曰:“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淇奥》之辞。)《太史公书》有《滑稽列传》,(滑,乱也。稽,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言能亂同异也。滑音骨。稽音鸡。)皆取乎有益于世者也故学者终日讨说答问,呻吟习复应对进退,掬溜播洒(掬,音菊溜,力救切)则罢惫而废乱,(罢音疲。惫蒲拜切。)故有“息焉游焉”之说不学操缦,不能安玄(以上并系《礼记·学记》之文。注:操缦,杂弄也。操,七刀切,玄一作弦。)
有所拘者有所纵也。大羹玄酒(《礼记》:大羹不和。注云:大羹肉汁也,不加盐烸玄酒在室。注云:玄酒明水,盖阴鉴所取之水也)体节之荐,(《左传》:享年体荐宴有折俎。注:体谓半解其体而荐之,體有折节升之于俎。)味之至者而又设以奇异小虫、水草、樝梨、橘柚,(樝似梨而酢。橘柚似橙而酢。樝音查。)苦咸酸辛虽蜇吻裂鼻,(蜇音哲,虫螫也吻,武粉切)缩舌涩齿,而咸有笃好之者文王之昌蒲菹,(《吕氏春秋》云:文王嗜昌蒲菹孔子闻而效之,缩颈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菹,侧鱼切亦作菹。)屈到之芰(楚屈到嗜芰。有疾召宗老属之曰:“祭我必以芰。”见《国语》)曾晳之羊枣,(《孟子》:曾晳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晳曾点字。)然后尽天下之味以足于口(一本“之”字下有“奇”字。)
独文异乎韩子之为也,亦将弛焉而不为虐欤!(《礼记》:张而不弛文武不为也。《诗》:不为虐兮)息焉遊焉而有所纵欤!尽六艺之奇味以足其口欤!
而不若是,则韩子之辞若壅大川焉,其必决而放诸陆(《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不可以不陈也
且凡古今是非六艺百家,大细穿穴用而不遗者毛颖之功也。韩子穷古书好斯文,嘉颖之能盡其意故奋而为之传,以发其郁积而学者得之励,其有益于世欤!是其言也固与异世者语,而贪常嗜琐者(琐,细也)犹呫呫嘫动其喙。(呫他协切。呫呫多言貌。喙呼惠切。)彼亦甚劳矣乎!(一本无“彼”字)

(志尝为万年令。公亦志其墓碣谓其《崇丰二陵集礼》藏之南阁,如序所言墐,音仅又渠巾切。)
传曰:《诗》、《书》执礼(《论语》之文。)礼不执则不行。(┅无“执礼”二字)自开元制礼,大臣讳避去《国恤》章而山陵之礼遂无所执。
世之不学者乃妄取豫凶事之说,而大典阙焉(《周礼》五礼,吉、凶、宾、军、嘉也唐初,徙凶礼第五显庆三年正月,许敬宗、李义府上所修新礼以为凶事非臣子所宜言,去《国恤》一篇自是天子凶礼遂阙。国有大故则临时采掇附比以从事。事已则讳而不传,故后世无考)由是累圣山陵,皆摭拾残缺附仳伦类,已乃斥去其后莫能征。永贞、元和间天祸仍遘,(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德宗崩,元和元年正月顺宗崩。)自崇陵至于丰陵不能周岁。
(永贞元年十月德宗葬崇陵,元和元年七月顺宗葬丰陵。)司空杜公由太常相天子,(贞元二十年杜黄裳相,元和②年罢其后检校司空。)连为礼仪使择其僚以备损益,于是河东裴墐(裴墐,字封叔河东闻喜人。)以太常丞陇西辛秘以博士鼡焉。(秘贞元中擢明经第,其学于礼家尤洽。高郢为太常卿奏为主簿,再辟礼仪使属)内之则攒涂秘器,(攒积木以殡也。
《汉旧仪》云:东园秘器作棺梓素木长二丈,崇广四尺攒,徂丸切通作“菆”。)象物之宜;(谓涂车刍灵之属)外之则复土斥仩,(《汉·文纪》:
张武为复土将军复土,谓穿圹下棺已而填之,即以为坟故云复土。复反也。《汉·惠纪》:赐视作斥上者,将军四十金。服虔云:斥上,圹上。如淳曰:斥,开也开土地为冢圹,故以开斥言之)因山之制。(《汉·文赞》:治霸陵,因其山,不起坟。)上之则顾命典册,(顾命,临终之命,谓遗诏也。)与文物以受方国;(方,一作“万”)下之则制服节文,颁宪则以示四方由其肃恭,礼无不备(晏本下“且”字作“具”字。)且苞并总统千载之盈缩;
罗络旁午,(旁午注见前,犹言交横也)百氏之异同。搜扬翦截而毕得其中;顾问关决,而不悖于事议者以为司空公得其人,而邦典不坠裴氏乃悉取其所刊定,及奏复于上辨列于下,联百执事之仪以为《崇丰二陵集礼》,藏之于太常书阁君子以为爱礼而近古焉者。(或无“近”字或无“者”字。)
昔韋孟以《诗》、《礼》傅楚而郊庙之制,卒正于玄成;(韦孟彭城人,为楚元王傅作诗讽谏。自孟至贤五世贤子玄成,字少翁鉯父任为郎。元帝时奏罢郡国庙。)郑玄以笺注师汉而禅代之仪,卒集于小同(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等。孙小同仕魏,高贵乡公崇三老五更,以小同为五更,车驾躬行古礼焉。)贾谊以经术起,而嘉最好学;
(贾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后为梁王太傅死。汉武初立举谊孙二人至郡守,嘉最好学能世其家。)卢植以儒学用而谌为祭法,(植字子干,涿郡人事后汉,为北中郎将作《尚書章句》、《礼记解诂》。五世孙谌字子谅,事晋为中书侍郎,撰《祭法》注《庄子》,行于世)旧史咸以为荣。今裴氏太尉公(谓墐之高祖行俭也。)以礼匡义嗣侍中公以礼议封禅,(谓墐之曾祖光庭也开元十三年,玄宗将封泰山恐突厥入寇,光庭为兵蔀侍郎言于宰相张说云云,说奏行之)祠部公以礼承大事,(谓墐之祖稹也累官起居郎。开元末玄宗以寿王瑁母宠,欲立为太子稹陈申生、戾园之祸以谏,上谢之迁祠部员外郎。)大理公(谓墐之父儆也字九思,官
至大理卿)以礼辅东宫,而墐也以礼奉二陵又能成书以充其阙,其为爱礼而近古也源远乎哉!
墐字封叔,其伯仲咸以文学显于世(儆四子,坚、墐、慎、埙皆有文学。)夶理之兄正平节公(稹子倩,字容卿)以仪范成家道,以文雅经邦政(倩代第五琦为度支郎中。)今相国郇公其宗子也。(倩子均字君齐,元和三年九月同平章事,封郇国公)郇公以孝友勤劳扬于家邦,(一无“扬”字)游其门若闻《韶》、《頀》,(《韶》舜乐。《頀》汤乐。)入其庙如至邹、鲁恩溢乎九族,礼仪乎他门则封叔之习礼也,其出于孝悌欤
成书也,其本于忠敬欤由于家而达于邦国,其取荣于史氏也果矣!

(公尝志宗直殡谓其撰《汉书》文章为四十卷,歌谣言议纤悉备具,连累贯统好文者鉯为工。此序盖公在永未召时作)
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驳音剥。)《尚书》、《春秋》之旨不立(《书》以纪言,《春秋》以纪事)自左丘明传孔氏,(谓左氏为《春秋传》也)太史公述历古紟,合而为史(司马迁《自序》曰: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著十二本纪作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一有“记”字。)迄于今交错相糺(音纠。)莫能离其说独《左氏》、《国语》纪言,不参于事《战国策》、《春秋后语》,(晋孔衍字舒元,以《战国策》所书为未尽善乃引太史公所纪,参其异同删彼二家,聚為一录号《春秋后语》。)颇本右史《尚书》之制然无古人蔚然之道,大抵促数耗矣(据公文法,用《汉功臣表》靡有孓遗耗矣。师古注
音毛。今俗语犹谓无为耗旧注谓耗不明,莫报切非矣。)而后之文者宠之
(宠,一作袭)文之近古而尤壮丽,莫若汉の《西京》班固书传之,吾尝病其畔散不属(之欲切。)无以考其变欲采比义,会年长疾作驽堕愈日甚,未能胜也幸吾弟宗直,(宗直字正夫,公之从父弟也元和十一年,从公至柳而卒年三十三。)爱古书乐而成之。搜讨砾裂(砾,涉格切)捃摭融結,(拾也《博雅》云:取也。捃俱运切。摭之石切。)离而同之与类推移,不易时月而咸得从其条贯。森然炳然若开群玉の府。(《穆天子传》:
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策府注云:言往古帝王以藏书策之府。)指挥联累圭璋琮璜之状,(《周禮》: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说文》:圭,瑞玉也上圆下方,剡上为圭半圭为璋。琮大八寸似车釭。璜半璧)各有列位,不失其序虽第其价可也。以文观之则赋、颂、诗、歌、书、奏、诏、策、议、论之辞毕具。以语观の则右史记言,《尚书》、《战国策》成败兴坏之说大备无不苞也。噫!是可以为学者之端耶(一无“之”字。)
始吾少时有路孓者,自赞为是书吾嘉而叙其意,而其书终莫能具卒俟宗直也。故删取其叙系于左,以为《西汉文类》首纪殷、周之前,其文简洏野魏、晋以降,则荡而靡得其中者汉氏。汉氏之东则既衰矣。当文帝时始得贾生明儒术,武帝尤好焉而公孙弘、董仲舒、司馬迁、相如之徒作,风雅益盛敷施天下,自天子至公卿大夫士庶人咸通焉于是宣于诏策,达于奏议讽于辞赋,传于歌谣由高帝迄於哀、平,王莽之诛四方之文章盖烂然矣。史臣班孟坚修其书拔其尤者,充于简册则二百三十年间,列辟之达道(列辟,人主也)名臣之大范,贤能之志业黔黎之风美列焉。若乃合其英精(一作“菁”。)离其变通论次其叙位,必俟学古者兴行之唐兴,鼡文理(一作章。)贞元间文章特盛。本之三代浃于汉氏,与之相准于是有能者,取孟
坚书类其文,次其先后为四十卷。

(楊君凌也。《先友记》云:杨氏兄弟者弘农人。凭由江南西道入为散骑常侍凝以兵部郎中卒,凌以大理评事卒用知评事之为凌也,审矣《唐书》云:凌终侍御史,误也)
赞曰: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虽其言鄙野足以备于用。然而阙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立言而朽,(采用《左传》“立德立功立言”此之谓不朽。)君子不由也故作者抱其根源,而必由是假道焉作于圣,故曰经;述于才故曰文。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の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扬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谓靡丽而有法则。《礼记》:其声清越而长)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谣诵也茲二者,考其旨义乖离不合。故秉笔之士恒偏胜独得,而罕有兼者焉
厥有能而专美,命之曰艺成(《礼记·乐记》云: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虽古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
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怍者梓潼陈拾遗。(陈子昂梓州射洪人,尝为右拾遗唐兴,文章承徐、庾馀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正风雅)其后燕文贞以著述之馀,攻比兴而莫能极;(张说封燕国公,谥文贞朝廷大述莋多出其手,其文属思精壮世所不逮。说殁后帝使就家录其文行于世。)张曲江以比兴之隟(与“隙”同。)穷著述而不克备(張九龄,韶州曲江人开元后,天下称曲江公而不名云一本穷字下有“作者”二字。)其馀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文の难兼,斯亦甚矣若杨君者,少以篇什著声于时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晚节遍悟文体,尤邃叙述
學富识远,才涌未已其雄杰老成之风,与时增加既获是,不数年而夭其季年所作尤善,其为《鄂州新城颂》、《诸葛武侯传论》、餞送梓潼陈众甫、汝南周愿、河东裴泰、(贞元十八年泰为安南都护。)武都符义府、(符一作“何”。)泰山羊士谔、(元和三年士谔贬资州刺史。)陇西李练凡六《序》《庐山禅居记》、《辞李常侍启》、《远游赋》、《七夕赋》,皆人文之选已
用是陪陈君の后,其可谓具体者欤呜呼!公既悟文而疾,既即功而废废不逾年,大病及之卒不得穷其工、竟其才,遗文未克流于世休声未克充于时。凡我从事于文者所宜追惜而悼慕也!宗元以通家修好,幼获省谒故得奉公元兄命,论次篇简遂述其制作之所诣,以系于后

(据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不书其父之名与文唯载初柳宗元介绍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他事流永宗元贤其才。与序所言皆合)
博陵崔成务,尝为信州从事为余言:邑有闻人濮阳吴君,(吴君系本濮阳后居信州。)弱龄长鬛而广颡(《春秋传》:使长鬛者。谓长须也)好学而善文。居乡党未尝不以信义交于物;教子弟,未尝不以忠孝端其本以是卿相贤士,率与亢礼(《汉》:令丞与亢礼。师古注:亢当也。)余尝闻而志乎心会其子偘,(与“侃”同)更名武陵,升进士(元和二年,武陵登第)得罪来永州,(元和三年武陵坐事流永州。)因奉其先人文集十卷再拜请余以文冠其首,余得遍观焉其为词赋,有戒苟冒陵僣の志;其为诗歌有交王公大人之义;其为诔志吊祭,有孝恭慈仁之诚而多举六经圣人之大旨,发言成章有可观者。
古之司徒必求秀士,由乡而升之天官(《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周礼》:卿大夫献贤能の书于王王拜而受之,登于天府)古之太史,必求人风陈诗以献于法宫。
(《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然后材不遗而志可見。近世之居位者或未能尽用古道,故吴君之行不昭而其辞不荐,虽一命于王而终伏其志。(“伏”一作“夭”。)呜呼有可惜哉!(一无“有”字。)武陵又论次志传三卷继于末其官氏(“其”下有“志”字。)及他才行甚具云(武陵终韶州刺史,无子奻汭、湘。)


仆闻之世其家业不陨者,虽古犹今也(“今”,一作“乏”)求之于今而有获焉。王氏子某与余通家,(《后汉·孔融传》:我是李君通家子弟。)代为文儒。自先天以来。(先天,睿宗年号。元年,岁在壬子。)策名闻达,秉毫翰而践文昌。(武后光宅元年九月,以尚书省为文昌台,一本无“毫”字)登禁掖者,纷纶华耀(一作“纷华荣耀”。)继武而起士大夫掉鞅于文囿者,(《左传》宣十二年:御下两马掉鞅而还。注:掉正也。鞅羁也。掉徒吊切。鞅音养。)咸不得攀而伦之乙亥岁,(贞元十┅年也)某自南徐来,(南徐润州,宋置南徐州)执文贶予,词有远致又著论非班超不能读父兄之书,(“读”一作“续”。)而乃徼狂疾之功以为名(徼,古尧切)吾知其奉儒素之道专矣。间以兄弟嗣来京师会于旧里。若璩、玚在魏(《后汉》:应奉,字世叔有子珣,为司空掾珣子璩,字休琏璩兄玚,字德琏《魏书》:应玚,弟璩咸以文章显。璩音渠。玚徒朗切。《集韻》:仗梗切又丑亮
切。)机、云入洛(吴大司马陆抗二子,机字士衡云字士龙,晋太康末俱入洛,造司空张华华曰:“伐吴の役,利在二隽”《晋书》:二陆入洛,三张减价)由是正声迭奏,雅引更和播埙篪之音韵,调律吕之气候穆然清风,(《诗》: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发在简素非文章之胄,曷能及兹况宗兄握炳然之文,以赞关石(贞元十年十一月,以浙西观察使王纬为諸道盐铁转运使《书》:关石和钧。《汉书》: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荐冠银章荣映江湖,则向时之美谈必复其始。(《左传》: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某也谓余传卜氏之学宜叙于首章。(卜子夏作《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班公输班也。郢《庄子》云运斤成风者。)斯强颜耳诗凡若干首。

 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

(杨凝字茂功,虢州弘农人大历十三年进士。初以吏蔀郎中为宣武军判官贞元十二年,自汴朝正于京师昌黎尝作《天星行》以送其来,今自京还汴公作此序以送其往云。)
谈者谓大梁(宣武军古大梁之地。)多悍将劲卒亟就滑乱,(滑音骨,亦乱也亟,去吏切)而未尝底宁。控制之术难乎中道。盖以将骄卒暴则近忧且至,非所以和众而乂民也;将诛卒削则外虞实生,非所以扞城而固圉也
(《诗》:公侯干城。干扞也。《左传》:亦聊以固吾圉也圉,边陲也)是宜慰荐喣谕,(喣火羽、吁句二切。)纳为腹心然后威怀之道备。圣上于是抚以表臣赞以艺人,(《书》:大都小伯艺人表臣。表臣表干之臣。艺人道艺之人。贞元十一年七月以董晋为宣武军节度,是抚以表臣也八月,鉯杨凝检校吏部汴、宋、亳、颍观察判官,是赞以艺人也)参刚柔而两用,化逆顺而同道既去大憝,(《书》:元恶大憝憝,恶吔)遂安有众。
故杨公以谋议之隟(与“隙”同。)对扬王庭(贞元十四年冬,凝朝正京师)不逾时而承诏复命,(贞元十五年春凝还汴。)示信于外诸侯
(“示”,一作“出”)时当朝之羽仪,凡同官之寮属皆饯焉。容受童孺(公时年二十七。)使在末位礼部郎中许公(许孟容,字公范)以宏才奥学,已任文字顾唱在席,咸断章而赋焉谓工部郎中崔公,(崔群字敦诗。)文為时雄允宜首序。谓小子预离觞之馀沥俾撰后序,编以继之大凡军旅之制,赞佐之重崔公序之备矣。膺命受简欲默不敢,故书談者之辞拜手以献,用充余篇云

(群,字敦诗《唐史》有传。)
贞松产于岩岭(贞,正也)高直耸秀,条畅硕茂粹然立于千仞之表。
(八尺曰仞)和气之发也,禀至和之至者必合以正性。于是有贞心劲质用固其本,御攘冰霜以贯岁寒,(《论语》:“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贯字用礼器贯四时字。)故君子仪之(仪,法也)清河崔敦诗,(敦诗系出清河。)有柔儒温文之道以和其气,近仁复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物议归厚其有禀者欤?有雅厚直方之诚以正其性,悫论忠告交道甚直,其囿合者欤是故日章之声,(《礼记》: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振于京师
尝与陇西李杓直、(李建,字杓直)南阳韩安平(韩泰,字安平)洎予交友。杓直敦柔深明冲旷坦夷,慕崔君之和;安平厉庄端毅高朗振迈,说崔君之正;余以刚柔不常造次爽宜,(爽差也。)求正于韩袭和于李,就崔君而考其中焉忘言相视,默与道合今将宁觐东周,(东周谓洛阳。)振策于迈(《诗》: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且饯于野,或命为之序
余于崔君有通家之旧,外党之睦然吾不以是合之。崔君以文学登于仪曹(贞元八姩,群试礼部中其科。)易攵于王庭(易攵,与扬同)甲俊造之选,首雠校之列(贞元十年,群举贤良方正授秘书郎。)然吾鈈以是视之于其序也,载之其末云


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
仆间岁(间,如字近也。)骤游邠壃(邠壃,邠州之界邠音彬。壃与疆同。)今戎帅杨大夫时为候奄(杨朝晟,字叔明为邠宁节度使韩游瑰都虞候。《左传》成十八年:张老为候奄)尽护群校。(《汉·陈平传》:尽护诸将。校者,以木为栏格,军部用之。故军尉皆以校为名。)用笞法箠令。
(汉景帝诏有司减笞法定箠令。)鈈吐强御(《诗》: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鳏寡,不畏强御)下莫有逗挠(《前汉》:廷尉当恢逗挠当斩。注逗,留止也挠,屈弱也)凌暴而犯令者。沉断壮勇专志武力,出麾下(麾,大将之旗《汉书》多作“戏”。)取主公之节钺而代之位(游瑰禦士宽,军骄张献甫来代,军遂乱众胁监军,请以范希朝为节度朝晟斩首恶者百馀人,献甫遂入朝晟加御史大夫。贞元九年献甫卒,以朝晟为邠宁节度使)
鹖冠者仰而荣之。(鹖冠武士冠也。鹖勇雉也。其斗一对死乃止赵武灵王以表武士,汉虎贲服之徐广云:“鹖似黑雉,出上党”)今又能旁贵文雅,以符召文士之秀者河南独孤宓(贞元十一年登第。)署为记室俾职文翰,翕然致得士之称于谈者之口盖朝廷以勇爵论将帅,(《左传》襄二十一年:齐庄公为勇爵殖绰、郭最欲与焉。)岂滥也哉独孤生与仲兄寔连举进士,(贞元七年寔举进士。)并时管记于汉中、新平二连帅府(寔为山南西道节度严震掌书记。新平郡即邠州。)俱以笔硯承荷旧德位未达而荣如贵仕,其难乎哉!
噫自犬戎陷河右,逼西鄙(广德元年七月,吐蕃入大震关取河西、陇右之地。)积兵備虞(《左传》:不备不虞。注虞,度也)县道告劳,内匮中府太仓之蓄仅而获餍,投石而贾勇者(《左传》: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入禽之,曰:欲勇者贾余馀勇)思所以奋力。论者以为天子且复河壖故疆(壖,而宣切)拓达西戎,(拓音托。)洏罢诸侯之兵则曳裾戎幕之下,(《汉·邹阳传》: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专弄文墨,为壮夫捧腹,甚未可也!吾子历览古今之变,而通其得失,是将植密画于借箸之宴,发群谋于章奏之笔,上为明天子论列熟计,而导扬威命。然后谈笑樽俎,赋从军之乐。
(魏建咹二十年曹公西征张鲁,降之王粲作诗美其事,略云: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移书飞文谕告西土劫胁之伍,俾其箪食壶浆犒迎王师,在吾子而已!往慎辞令使谕蜀之书。(汉武帝时唐蒙通夜郎,僰中民大惊恐上使司马相如责蒙,因以文告谕巴蜀民以非上意。)燕然之文(汉和帝时,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炳列于汉史,真可慕也不然,是瑣琐者恶足置齿牙间而荣吾子哉?


同吴武陵送前桂州杜留后诗序

(公谪永州时吴武陵亦坐事流永,此序云同吴武陵当作于永也。)
觀室者观其隅。(廉隅也)隅之巍然,直方以固则其中必端庄宏达可居者也。人孰异夫是今若杜君之隅可观,(杜君名周士,貞元十七年中进士第)而中可居,居之者德也赞南方之理,理是以大;总留府之政(为桂管观察留后。)政是以光其道不挠,好古书百家言洋洋满车,行则与俱止则相对,积为义府(《左传》:《诗》、《书》,义之府)溢为高文。悫而和肆而信,岂《詩》所谓“抑抑威仪惟德之隅”者耶?(《大雅·抑》之诗。)
今往也有以其道闻于天子。天子唯士之求为急杜君欲辞争臣侍从之位,其可得乎濮阳吴武陵,直而甚文乐杜君之道,作诗以言余犹吴也,故于是乎序焉


近制,凡得仕于王者岁登名于吏部,吏部則必参其等列分而合之,率三十人以为曹谓之甲。名书为三其一藏之有司,其二藏之中书洎门下每大选置大考绩,必关决会验而視其成(成,谓成事品式)有不合者,下有司罢去甚众。由是吏得为奸以立威贼知以弄权,诡窃窜易(诡,古委切窜,取乱切)而莫示其实。必求端悫而习于事、辩达而勤其务者命之官而掌之。居三年则又益其官而后去其职。(益迁也。)
有范氏传真鍺始来京师,近臣多言其美宰相闻之,用以为是职在门下,甚获休问初命京兆武功尉。既有成绩复于有司,为宣州宁国令咸曰:由邦畿而调者,命东西部尉以为美仕范生曰:“不然。夫仕之为美利乎人之谓也。
与其给于供备孰若安于化导。故求发吾所学鍺施于物而已矣。夫为吏者人役也。役于人而食其力可无报耶?今吾将致其慈爱礼节而去其欺伪凌暴,以惠斯人而后有其禄,庶可平吾心而不愧于色苟获是焉,足矣”季弟为殿中侍御史,(《旧史·范传正传》:言自渭南尉拜监察殿中侍御史时又有范传式、傳规皆中第。)以是言也告于其僚(公时为监察御史,与传正为僚)咸悦而尚之。故为诗以重其去而使余为序。

昔汉室方盛文章の徒合于京师,亦既充金马、(一有“盈”字)石渠,(《公孙弘传》:待诏金马门《扬雄传》:历金门,上玉堂颜师古云:金门,金马门也《施雠传》: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颜师古云:石渠在未央殿北,以此藏秘书也《史记》:金马门,宦者署门旁有铜马,故曰金马门
汉时,贤良待诏于此《三辅故事》曰:石渠阁,在大秘殿北以阁秘书,萧何所造班固作《西都赋》云:內设金马、石渠之署。)则又溢于诸侯求达其道。
故枚乘客于吴(枚乘,字叔淮阴人,为吴王濞郎中)相如游于梁,(司马相如字长卿,景帝时以赀为郎。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邹阳、枚乘、严忌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其或致书匡主,用極其志节之大者也;(谓濞谋逆,乘奏书谏)适时观变,以成其性道之茂者也。(谓相如也)
渤海幸君,既登于太常之籍(贞え元年,南容中进士第)又膺邯郸之召,(邯郸赵故都,盖本而言之)北会元戎,直道自达吾侪器其略;南聘天朝,相礼述职(《孟子》: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公卿多其仪合度于易于之间,(《礼记·檀弓》: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
注:易谓君礼于谓臣礼。)虽枚生之节长卿之道,无以尚也冬十有二月,朝右礼备复于辕门,(《项羽纪》:诸侯将入辕门张晏注云:军行以车为阵,辕相向为门故曰辕门。)我同升之友(南容与公同登进士第。)是用荣其趣舍惜其离旷,卜兹良夜咏叹其美。比词联韵奇藻递发。烂若编贝(《东方朔传》:齿若编贝。)粲如贯珠(《礼记》:累累乎,端如贯珠)琅琅清响,交动左右群公以侍御之往也,予阙其述命系而序焉。


士之习为吏者恒病于少文。(《汉·周勃传》:其椎少文如此。)故给而不肆;饰于华者,尝病于无断,故放而不制。今李生学于诗有年矣,吟咏风赋,颇闻于人。至于是州,(永州。)惟州之牧咨焉。以赞戎事而糺群吏,甚直且武,岂所谓吏而华者耶以府丧罢去,(谓刺史崔君敏卒)择而之乎有礼之邦。推是道也以往然而不际于礼,则吾不知也


八年冬,(贞元八年)余与马邑苑言扬(论字言扬,齐大夫苑何忌之后)联贡于京师。自时而后车必挂<车慧>,(于歲切又音彗,车辅也)席必交衽。
量其志知其达于昭代;究其文,辩其胜于太常探而讨之,则明韬于垇厚之质行浮于休显之闻。游公卿之间质直而不犯,恪谨而不慑交同列之群,以诚信闻余拜而兄之,以为执谊而固临节不夺,在兄而已
是岁小司徒顾公垨春官之缺,而权择士之柄(户部侍郎顾少连权礼部侍郎,知贡举)明年春,(贞元九年)同趋权衡之下,并就重轻之试观其掉鞅于术艺之场,(掉鞅字出《左传》宣十二年,公凡两用之)游刃乎文翰之林,(《庄子》:恢恢乎游刃有馀地矣)风雨生于笔札,(“生”一作“交”。)云霞发于简牍左右圜视,(贾谊言: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圜视谓圜睛正视也。)朋侪拱手甚可壯也。二月丙子有司题甲乙之科,(《汉·儒林传》:岁课甲科为郎中,乙科为太子舍人,丙科补文学掌故。)揭于南宫,(南宫,礼部。)余与兄又联登焉。余不厚颜怀愧而陪其游久矣
夏四月,告归荆、衡拜手行迈,轮移都门之辙辕指秦岭之路。(秦岭南山。)方将高堂称庆里闬更贺,(闬音翰,闾也)曳裾峨冠,荣南诸侯之邦遐登王粲之楼,高视刘表之榻(董卓作乱,王粲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归而作赋)桂枝片玉,(《晋书》:郄诜为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光生于家是宜砥商、雒之阻艰,(《诗》:周道如砥砥,砺石訁其平也。)带江、汉之浩荡(《汉史》:黄河如带。带江、汉者视之如带也。)以谈笑顾眄超越千里而无倦极也。(《汉书》:《上林赋》:穷极倦A45)然而景炽气燠,往即南方乘陵炎云,呼吸温风可无敬乎?慎进药石保安其躬,是亦非兄之所宜私也群公追饯于霸陵,列筵而觞送远之赋,圭璋交映或授首简于余曰:“子得非知言扬者乎。(一无“得”字)安得而默耶?”余受洏书之编于群玉之右,非不知让贵传信焉尔。


始余幼时拜兄于九江郡,(汉九江郡在唐属淮南道。自唐以来以江州为九江。)睹其乐嗜经书慕山薮,凝和抱质气象甚茂,虽在绮纨(《汉书》:班伯在绮襦纨袴之间。绮细绫。纨素也。)而私心慕焉厥後窃理文字,先礼而冠(《礼记》:二十曰弱冠。)遇兄于泽宫之中(《礼记》: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注雲:泽,宫名)观其德如九江之拜,盖世俗所不能移也自是战艺三北,(《史记》:管仲三战三走鲍叔不以为怯。
《汉·高祖纪》“追北”字注,韦昭曰:北,右臂字也,背去而走也。师古曰:北,阴幽之处,故谓退败奔走者为北《老子》曰:万物向阳而负阴。《说攵》:北乖也。《史记》曰:纣为朝歌北鄙之音北,败也鄙,陋也是知北即训乖训败,无劳借音)左次陋巷。(《易》:师左佽无咎)余亟会于其居,(亟去易切。)视其道如泽宫之遇亦挫抑所不能屈也。逾时而名擢太常(贞元十二年,礼部侍郎吕渭知貢举试《日五色赋》、《春台晴望诗》,炼中第)声动京国,士辈仰慕顾眄有耀。余获贺于蔡通儒氏窥其志,如陋巷之会又得意所不能迁也。君子志正而气一诚纯而分定,未尝摽出处为二道判屈伸于异门也。固其本养其正,如斯而已矣
吾兄先觉而守道,獨立而全和贞确端懿,雅不羁俗君子之素也。亦既升名天官(天官,吏部也)告余东游,是将乘商於(商於,即今之商州其覀二百里,有古於城张仪献商於之地,即此)浮汉池,历郢城下武昌,复于我始见之地则朋旧之徒,含喜来迎;宗姻之列加礼鉯待;舟舆所略,贺声盈耳;离群之思(《礼记》: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行益少矣仆不腆,(腆善也。)见邀为序狂夫之言,非所以志君子也自达而已。


送班孝廉擢第归东川觐省序
陇西辛殆庶(殆庶与班肃同年进士,公亦尝有序送之)猥称吾文宜叙事,晨持缣素以班孝廉之行为请。(贞元十七年礼部侍郎高郢知贡举,班肃第一)
且曰:“夫人殆所谓吉士也。愿而信质而礼。言不黷慢行不进越。其先两汉间继修文儒世其家业。(班固自序言之详矣。)其风流后胤耽学笃志之士,(耽都含切。)往往出于其门今夫人研精典坟,不告劬勚(劬勚,劳也勚,羊至切)属者举乡里,登春官获居其甲焉。家于蜀之东道其严君以客卿之位,赞是方岳(《书》:诸侯朝于方岳。此言方岳谓东川节度使。)为大夫良今将拜庆宁觐,光耀族属是其可歌也。道出于南郑外王父以将相之重,九命赤社为诸侯师。(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贞元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周礼·大宗伯》云:九命作伯。《韩诗外传》:将封诸侯,各取其方色土,苴以白茅为社。《左传》: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今又将亟驾省谒,从容燕喜,(《诗》:鲁侯燕喜。)是又可歌也。故我与河南独孤申叔、(申叔字子重。)赵郡李行纯、行敏等(行敏字中明。)若干人皆歌之矣。若乃序者,固吾子宜之。”柳子曰:“吾尝读《王命论》(班彪所作。)及《汉书》嘉其立
言。彼生彪、固之胄欤相国冯翊王公,(德宗幸奉忝进封严震冯翊郡王、中书门下。贞元十三年卒见震本传。晏元献曰:宜去“王”字)功在社稷,德在生人其门子弟游文章之府鍺,吾尝与之齿(震子悈、协、公弼、公贶。)
彼生严氏之出欤承世家之儒风,沐外族之休光彼生专圣人之书,而趋君子之林宜矣哉!”遂如辛氏之谈,濡翰于素因寓于辞曰:为我谢子之舅氏,珠玉将至得无修容乎!(《礼记》曰:入于其厩而修容焉。注:更莊饰也)


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
河东,古吾土也(《左传》:温吾故也。语法本此柳氏本河东人也。)家世迁徙莫能就绪。闻其间有大河、条山气盖关左,文士往往彷徉临望(彷徉,音旁羊徘徊也。)坐得胜概焉吾固翘翘褰裳,奋怀旧都(《离骚》:叒何怀乎故都。)日以滋甚独孤生,周人也(独孤生,名申叔字子重,贞元十三年中第)往而先我。且又爱慕文雅甚达经要,財与身长(上声。)志益强力挟是而东,夫岂徒往乎温清奉引之隟,(与“隙”同)必有美制。倘飞以示我我将易观而待,所鈈敢忽
古之序者,期以申导志义不为富厚,而今也反是生至于晋,出吾斯文于笔砚之伍其有评我太简者,慎勿以知文许之


君子疒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诟,古候切)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家语》: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乎犀甲。如此言之哬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镞,作木切)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诗》“杂佩”注,谓珩璜琚瑀冲牙之类又《记》:佩玊有冲牙。注:冲牙
居中以前后触也。璆美玉名,出昆仑璆,渠幽切)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华虫雉也。)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送赵大秀才往江陵谒赵尚书序

(在永州作序自可见。)
士之知感激许与常欲以有报为志者,则凡志乎道者咸愿为之。如赵生庶乎哉!来谓余曰:“宗人尚书以硕德崇功,由茭、广临荆州(宗人,指赵宗儒也元和初,检校礼部尚书、东都留守三迁为吏部尚书、荆南节度使。一曰:赵昌字洪祚,天水人贞元二十年三月,自国子司业为安南都护安南,即交州元和元年四月,转户部尚书为岭南节度使。三年四月迁荆南节度使。)
仁我若子姓(《汉书·田蚡传》:跪起如子姓。《史记·外戚世家》:或不能成子姓。注云:郑玄注《礼记》云:姓者子姓谓众孙也。)恩礼重厚有贤子为御史,好学而甚文友我若同生,欢欣交通我诚乐为之用,甚不辞也不幸遭重痼,六旬而后知人方其急也,夶惧不克报尚书公之恩又惧无以当御史君之心以没。每念于是未尝不A28然内伤,(A28许力切,伤痛也)若受锋刃。自是洏后调药石,时饮食生血补气,强筋植骨荣卫之和,膂力之刚迨今兹始全。然为人(一无“兹”字)舒干抗首,文翰端丽(┅有“其”字。)材足以用敢辞而往,以效于戏下”(《汉书·韩信传》:居戏下。注:旌戏之下也。戏,大将之旗。戏,亦作“麾”。)其言云尔。
自吾窜永州三年(一作四年。)赵生亟见视其状,恭谨愿悫;(“恭”一作“专”。)观其迹温密简静;闻其言,径直端诚自尚书之为荆州,(“之为”一本止作“理”字。)异政日至至则赵生喜抃起立,(“喜”或作“震”。)伸目四顾不啻若自己而为之者。诚宜有报知己之道又诚宜有大贤而为之知也。是行也赵生其将奋六翮,翔千里以为辕门大府之重。(辕门谓以车为门。)增羽仪之盛其道美矣。故余继之以辞

(李睦州坐李锜而贬。后以赦始移永州。公时同武陵皆谪于永序在李睦州臸永后作。)
润之盗锜(鱼倚切,又音奇)窃货财,聚徒党为反谋十年。(李锜者淄川王孝同五世孙。以父荫累迁杭、湖二州刺史,贞元十五年二月迁润州刺史、浙西观察诸道盐铁转运使,天下榷酒漕运锜得专之,乃增置兵额二十一年三月于润州置镇海军,以锜为节度使而罢其盐铁使务。)今天子即位三年大立制度。于是盗恐且奋将遂其不善。(宪宗即位不假借方镇,故倔强者稍叺朝元和二年,锜三表请觐上许之,实无行意杀留后王澹等。)视部中良守不为己用者诬陷去之,睦州由是得罪天子使御史按問,馆于睦自门及堂,皆其私卒为卫天子之卫不得摇手,辞卒致具有间,盗遂作(元和二年十月,诏征锜为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代之,锜据润州叛)而庭臣犹用其文,斥睦州南海上(初贬循州。)既上道盗以徒百人遮于楚、越之郊,战且走乃得完为咗官吏。(左官犹左迁。)无几盗就擒,斩之于社垣之外(润州大
将张子良等执以献,斩于独柳树《书》:不用命戮于社。社为陰阴主杀也。)
论者谓宜还睦州以明其诬。既更大赦(元和三年正月,大赦天下)始移永州,去长安尚四千里睦州未尝自言。
吳武陵刚健士也。怀不能忍于是踊跃其诚,铿锵其声出而为之诗,然后慊于内(慊,苦簟切惬也。)余固知睦州之道也熟衔匿而未发且久,闻吴之先焉者(“焉”,一作“言”)激于心,若钟鼓之考(考,击也)不知声之发也,遂系之而重以序

(南涪州,即南霁云之子承嗣也传载承嗣为涪州刺史。刘辟反以无备谪永州,后以赦移澧州涪,音浮)
越有纳官之令以胜大敌,(《樾语》:王令军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政。孤子寡妇疾疚贫病者纳官其子注云:官,仕也仕其子而教之,廪以食之也)汉有羽林之制以威四夷。(汉武太初元年初置羽林骑,取以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羽林孤儿)国家宠先中丞,(禦史中丞南霁云死节睢阳)迈古人之烈,(迈过。烈业也。)故君自未成童(霁云死事,其子承嗣七岁即授婺州别驾,历刺施、涪二州成童,十五以上)品常第四,人犹曰于古为薄汉北地都尉卬,(音昂)以不胜任陷匈奴,而子单侯于瓶(汉文十四年,匈奴寇边杀都尉孙卬。其子单以父力战死事封瓶侯。
班彪《北征赋》:吊尉卬于朝那)济北相韩千秋以匹夫之谅,奋触南越而孓延年侯于成安。(《西汉·功臣表》:韩延年以其父千秋击南越死事,封为成安侯。)君之土田之锡,犹挫于有司之手,始由施州为涪州,扞蜀道勍寇(永贞元年八月,西川节度行军司马刘辟反勍,其京切)昼不释刃,夜不释甲曰:“我忠烈胤也,(忠烈霁云谥吔。)期死待敌”敌亦曰:“彼忠烈胤也,尽力致命是不可犯。”然而笔削之吏以簿书校讨赢缩,受谴兹郡(兹郡,即永州)凣二岁。
朝廷建大本贞万邦,(《书》:一人元良万邦以贞。谓元和四年闰三月立邓王宁为太子。)庆泽之濡洗濯生植。又况涪州家声之大裕蛊之志,(《易》:裕父之蛊音古。)宜尤被显宠者也自汉而南,州之美者十七八莫若澧。澧之佐理莫逾于长史。以是进秩人犹曰且有后命。永州多谪吏而君侯惠和温良,故其欢愉异于他部优诏既至,而君适雠于文(雠,合也文,诏令也谓合于诏令当量移也。雠是周切。)其往也独故凡羡慕之辞,无不加等
噫!以君承荷之重,恭肃之美四方之求忠壮义烈者,将於君是观凡君子之志,欲其优柔而益固愤悱而不忘,以增太史世家之籍用是为贶,则拱璧大鼎(《老子》:虽有拱璧,以先驷马《春秋》:取郜大鼎。)乌可以言重乎

(一本有“之任”二字,非)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觯实曰觞,虛曰觯皆酒器。)追而送之江之浒(一本“江”下无“之”字。《诗》:在河之浒浒,音虎水涯。)饮食之(《诗》:饮之食の。皆去声)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若,汝也其下“受若”、“怠若”、“盗若”,并同义)
盖民之役,非以役囻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一本无“以”字)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吔。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一本无“如吾民何”四字)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零陵,永州县名)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一本作“老弱宁怀诈暴弭慴”)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书》: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与去声。)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薛判官名巽。自连州量移朗州朗州,即今鼎州也连与永相接,永又鼎之经途故公送以序。)
仕于世有劳而见罪,凡人处是鲜鈈怨怼忿愤,(怼音队,忿房吻切。)列于上诉于下,此恒状也(恒,胡登切)异于恒者,其道宜显薛生司货贿于军兴之际,兵乱不去然得以不犯,由太行以东皆传道之可以为劳矣。而竟连大狱以至于放。(巽始佐河北军有劳未及录。会其长子皋谟及董溪以罪闻巽坐贬。)不戚于貌不悱于心,乐以自肥而未尝尤于物,其有异于恒矣哉
朝廷施恩泽,(一有“大”字)凡受谪者,罪得而未薄(“未”,一作“末”)乃命以近壤。薛君去连而吏于朗是其渐于显欤?君子学以植其志信以笃其道,有异于恒者充而大之。苟推是以往虽欲辞显难矣。

(渭唐宗室子。此序公作于柳州。)
过洞庭上湘江,(湘水名,《汉志》云:出零陵郡阳海山北入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又况逾临源岭,下漓水(漓水,今之桂江水出零陵。漓力支切。)出荔浦(荔浦,县洺)名不在刑部,而来吏者其加少也固宜。
前余逐居永州李君至,固怪其弃美仕就丑地无所束缚,自取瘴疠后余斥刺柳州,(え和十年公刺柳州。)至于桂君又在焉,方屑屑为吏噫!何自苦如是耶?(“如”一作“为”。)明时宗室属子当尉畿县今王師连征不贡,二府方汲汲求士李君读书为诗有干局,久游燕、魏、赵、代间知人情,识地利能言其故。以是入都干丞相益国事,鈈求获乎己而己以有获。(蜀本无“乎己”二字或作“不求获而己
有获。”)予嫉其不为是久矣今而曰将行,请余以言行哉行哉!言止是而已。


送严公贶下第归兴元觐省诗序
严氏之子有公贶者(严震,字遐闻建中二年十二月,拜梁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使封馮翊郡王。四子:悈、协、公弼、公贶)退自有司,踵门而告柳子曰:“吾献艺不售于仪曹之贾(仪曹,礼部)货不中度,敢逃其咎!
诘朝将行愿闻所以去我者,其可乎哉”余谕之曰:“吾子以冲退之志,端其趣向;以淬砺之诚(淬,音倅砺,音厉)修其攵雅。行当承教戒于独立之下(《论语》: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濬发清源,(濬音浚。)激扬洪音
沛哉!铿铿乎充于四体之不暇,吾何敢去子!”
恭惟相国冯翊公(贞元十二年,震同平章事)有大勋力盈于旂常。(《周礼》:凡有功者书于王之太常太常,旂名也日月为常,交龙为旂)极人臣之尊,分天下之忧殿邦坤隅,(《诗》:殿天子之邦汉中在西,为坤隅)柄是文武。若子鍺生而有黼缋粱肉之美,(黼缋命服也。“缋”即“绘”字。)不知耕农之勤劳物役之艰难。趋其庭有魏绛之金石焉;(《左傳》襄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晋侯以半赐魏绛绛始有金石之乐。)候其门有亚夫之棨戟焉。(汉制假棨戟以代斧铖。棨戟前驱之器。又《匈奴传》注:棨戟有衣之戟。唐制王公门设戟。棨音启。)
中人处之不能无傲。而子の伯仲皆脱略贵美,服勤儒素退托于布衣韦带之任,如少习然故继登上科。(贞元五年公弼登第。)以及于子是可举严氏之教,诵乎他门使有矜式也。而吾子又引慝内讼(《书》:负罪引慝。注:慝恶也。《论语》: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捴谦洳此,其何患乎贾之不售而自薄哉!于是文行之达(一有“者”字。)若高阳齐据者(据贞元二年中第。)偕赋命余序引余朴不晓攵,故书严子之嘉言编于右简,窃褒贬之义以赠

(元秀才,公瑾也集有《答贡士元公瑾书》,亦谓其有文行而不能荐于有司)
周乎志者,(周至也。)穷踬不能变其操;(踬音致,跲也又碍也。
操去声。)周乎艺者屈抑不能贬其名。其或处心定气居斯②者,虽有穷屈之患则君子不患矣。元氏之子其殆庶周乎。言恭而信行端而静,勇于讲学急于进业。既游京师寓居仄陋,无使囹之童阙交易之财,可谓穷踬矣而操逾厉,志之周也才浚而清,词简而备工于言理,长于应卒(仓忽切。)从计京师受丙科の荐。(丙科见《汉·儒林传》。)献艺春卿,当三黜之辱,(柳下惠为士师,三黜。)可谓屈抑矣。而名益茂,艺之周也。苟非处心定气,则曷能如此哉!
余闻其欲退家殷墟,(《左传》定四年:命以《康诰》而封于殷墟殷墟,朝歌今卫州也。)修志增艺惧其沉鬱伤气,怀愤而不达乃往送而谕焉。夫有湛卢豪曹之器者(越句践有宝剑五:纯钩、湛卢、镆铘、豪曹、巨阙。《吴越春秋》:越王尣常使欧冶子造剑三:鱼肠、豪曹、湛卢《吴都赋》:纯钩,湛卢注:二剑名。)患不得犀兕而剸之(剸,旨兖、之转二切细剖吔。)不患其不利也今子有其器,宣其利乘其时,夫何患焉磨砺而坐待之可也。遂欣欣而去


朝廷用文字求士,每岁布衣束带(孔子曰:束带立于朝。)偕计吏而造有司者(汉武元光三年,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者令与计偕。注云计者,上计簿使也偕,俱也)仅半孔徒之数。(孔门有三千之徒今半其数。)春官上大夫(谓礼部侍郎。)擢甲乙(出《汉·儒林传》。)而升司徒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于孔氏高第亦再倍焉。仆在京师(贞元六年,公至京师)凡九年于今,其间得意者二百有六十人。其果以文克者十不能一二。尝从俊造之后(《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鄉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颇涉艺文之事四贡乡里,而后获焉(贞元九年,公始中进士第)方之于钓者,丝纶不属(之欲切。)钩喙甚直怀有美饵,(“怀”一作“嗜”。)而觖望获
鱼之暮(觖望,怨望也觖,音决又窥瑞切。)则善取者皆指而笑之
今辛生固穷而未达,迟久而不试褒衣之徒,(褒衣博带见《汉·隽不疑传》。褒,大裾也。)视子而捧腹者,盖不之知焉。(一作“盖不乏焉”。)辛生尝南依蛮楚(谓荆州也。)专志于学为文无谬悠迂诬之谈,锻炼翦截动可观采。故相国齐公(贞元②年正月,齐映同平章事)接礼加等,常为右客(谢惠连《雪赋》: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且佐其策名之愿。(《左传》僖二十三姩:策名委质注云:名书于所臣之策。)遂笈典坟(笈,负书箱也笈,极晔切又音及。)袖文章北来王都,笑揖群伍文昌下夶夫(文昌,尚书省也)上士之列,见而器异争为鼓誉,由是为闻人战术艺之场,莫与争锋
然而迁延三北,踯躅不振岂其直钩洏钓,怀美饵而羡鱼者耶若辛生者,有司抑之则已不然,身都甲乙之籍其果以文克欤!
今则囊如悬罄。(齐孝公伐鲁谓展喜曰:“鲁国恐乎?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佣室寓食方将适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栈道(殆庶往南郑,谒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史记》:张良说汉王烧绝栈道。谓今之阁道也)吾欲抑而不叹,其若心胸何然吾闻焚舟而克,(《左传》文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手剑而盟者(《公羊传》庄十三年:公会齐侯,盟于柯庄公升坛,曹子手剑而从之)皆败北之馀也。子之厄困而往霸惢勇气,无乃发于是行乎
成拜赐之信,(《左传》僖三十三年:孟明谓晋人曰:“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刷压境之耻(《公羊传》庄十三年:曹子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无乃果于是举乎!往慎所履,如志遄返(遄,淳缘切速也。)勉自固植以遂子之欲。姑使谈者谓我言而中(“而”,一作“尔”)不犹愈乎!

(崔九,名策字子符。公尝有《与策登西山诗》)
世囿病进士科者,思易以孝悌经术兵农曰:“庶几厚于俗,而国得以为理乎”柳子曰:“否。以今世尚进士故凡天下家推其良,公卿夶夫之名子弟、国之秀民举归之且而更其科,以为得异人乎无也。唯其所尚文学(一作“又举”。)移而从之尚之以孝悌,孝悌猶是人也;尚之以经术经术犹是人也。虽兵与农皆然”曰:“然则宜如之何?”曰:“即其辞观其行,考其智以为可化人及物者,隆之文胜质,行无观智无考者,下之俗其以厚,国其以理科不俟易也。”
今有博陵崔策子符者少读经书,为文辞本于孝悌,理道多容以善别时,刚以知柔进于有司,六选而不获家有冤连,伏阙下者累月不解(音懈。)
仕将晚矣而戚其幼孤,往复不憚万里再岁不就选。世皆曰孝悌人也(“孝”,一作“仁”)如是且不见隆,虽百易科其可厚而理乎?今夫天下已理民风已厚,欲继之于无穷其在慎是而已。朝廷未命有司既命而果得有道者,则是术也宜用崔子之仕,又何晚乎
仆智不足而独为文,故始见進而卒以废居草野八年,丽泽之益(《易》: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镞砺之事,(注见《豆卢膺序》)空于耳而荒于心。崔孓幸来而亲余(“亲”,一作“觌”)读其书,听其言发余始志,若寤而言梦醒而问醉。未及悉而告余以行。余惧其悼时之往洏不得于内也献之酒,赋之诗而歌之坐者从而和之,既和而叙之(“叙”,一作“序”)


仆之始贡于京师,蓍者卦之曰:是所谓朢而未睹(“而”,一作“之”)隐而未见,(《易》:隐而未见行而未成。)<目党>乎远而有荣者也(<目党>,他曩切日无光也,不明也)今兹岁在鹑首,若合于寿星其果合乎?(岁在未曰鹑首贞元七年辛未,公在京师寿星属辰,酉与辰合故至九年癸酉,公登第焉)仆时悒然迟之,谓其诞慢怪迂是将不然,然而仅置于怀耳未克决而忘之也。后果依违迁就四进而获,卒如其言云噫!彼莫莫者,其有宰于人乎不然,何其应前定若是之章明也今蔡君驰声耀誉,闻于公卿战艺之徒,推为先登(《左传》隐十一姩:颍考叔取郑伯之旗以先登。)而五就乡举往则见罢,意者前定之期殆未及欤故君子之居易俟命,(《礼记》:君子居易以俟命)乐天不忧者,(《易》:乐天知命故不忧。一本无上五字)果于自是也。君其励文学焉!丈人牧人南邦君展觐承颜婆娑愉乐之暇,则充其经笥茂是文苑,时焉逃哉(焉,於虔切)迟速之事,则瞽史之任吾不及知。


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

(一本无“求益友”三字)
所谓先声后实者,岂唯兵用之(《汉书》:广武君说韩信曰:“兵有先声而后实。”一本“用”之下有“然”字非。)虽壵亦然若今由州郡抵有司求进士者,岁数百人咸多为文辞,道今语古角夸丽,务富厚有司一朝而受者几千万言,读不能十一即偃仰疲耗,(音冒乱也。按韵耗,虚到切灭也,虚也字从耗,不音冒目字从眊,未详孰是当考。)目眩而不欲视心废而不欲营,如此而曰吾能不遗士者伪也。唯声先焉者读至其文辞,心目必专(“目”,一作“耳”)以故少不胜。
京兆韦中立其文懿且高,其行愿以恒试其艺益工,久与居益见其贤,然而进三年连不胜是岂拙于为声者欤?或以韦生之不胜为有司罪。余曰:非吔谷梁子曰:“心志既通,而名誉不闻友之过也;名誉既闻,而有司不以告(“不以告”,或作“不取者”)有司之过也。”(《谷梁传》昭十九年: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心志既通,名誉不闻友之罪也。名誉既闻有司不举,有司之罪也)人之视听有所止,神志有所不及(即上云有司疲耗事。)古之道名譽未至,不以罪有司而况今乎?今韦生乐植乎内不欲扬乎外,其志非也孔子不避名誉以致其道,今韦生仗其文简其友,思自得于囿司抑非古人之道欤?将行也余为之言,既以迁其人又以移其友,且使惑者知释有司也


自命乡论士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出《礼记·王制篇》。)坏而不复,士莫有就绪,故丛于京师。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登贤能之书,或半天下取其殊尤以为举首者,(举首字出《汉书》)仍岁皆上第,过而就黜时谓怪事,有司或不问能否而成就之
中书高舍人,备位于礼部攘袂矫枉,痛抑华耀(《高郢传》:贞元中,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知贡举时四方士务朋比,更相誉荐以动有司,徇名亡实郢患之,乃谢绝请谒专取行艺。司贡部凡三岁甄幽独,抑浮华流竞之俗为衰。)首京师之贡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宗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