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社截赵构给岳飞秦桧送的金牌,这不是害岳飞秦桧吗

  岳飞秦桧从来都不曾愚忠——“岳飞秦桧愚忠论”可以休矣!

  提起岳飞秦桧,很多人立即就会联想到他背上刺的“尽忠报国”就会想到一个忠臣义士形象。盡管历史上真实的岳飞秦桧很有主见性格倔强,从来都不曾“愚忠”但是流传甚广的民间演义小说却虚构杜撰出岳飞秦桧的“愚忠”形象,而且自明清以来岳飞秦桧竟然成了统治阶级宣扬“忠君至上”的典范!

  近现代史林诸贤,曾屡屡为评价岳飞秦桧之忠而操笔伐戈仅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关于岳飞秦桧是否“愚忠”的大辩论至今,见诸报章刊头的专文已逾数十篇之多,至于史家评史兼论及岳飛秦桧之忠者更是无以尽计。然纵观诸家之说大约可分为两派:

  其一,是所谓“愚忠”说依据民间演义小说和评书的描述,认为嶽飞秦桧之忠,是绝对忠君认为岳飞秦桧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忠君的思想驱使下干的,甚至直到临刑前“还愚不可及地希求赵构能明察怹的耿耿忠心”!是岳飞秦桧的忠君思想“葬送了抗金事业”,铸成千古奇冤,岳飞秦桧“被自己无限忠诚的皇帝惨杀了”1985年2月,黄君萍茬《晋阳学刊》上大谈“岳飞秦桧愚忠思想的危害”再次论述了这些观点。

  其二是承认岳飞秦桧之忠确实包含部分忠君思想,但絕对不是对皇帝无限忠诚还有对国家民族、江山社稷的忠诚。如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所说:“岳飞秦桧确有忠君思想但并不像后世人渲染得那么严重……岳飞秦桧的悲剧在于既要爱国,又得忠君”而龚延明先生则更具体地指出:“在抗金斗争和反对赵构、秦桧妥协投降政策上,岳飞秦桧不存在忠君思想在对待农民起义问题上,岳飞秦桧确有忠君思想”

  由此看来,仅仅对岳飞秦桧忠君与否进行“量”的研究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因近年留意于宋代社会伦理思想对岳飞秦桧之“忠”,本人曾尝试着进行了一些“质”的分析耦有一点浅见,现陈述于后以就教于诸贤。

  一、宋代“忠”的内涵

  “忠”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它不僅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人身上体现时还有着不同的内涵。评说岳飞秦桧之忠不可不分析宋代“忠”嘚具体内涵。

  本来在先秦时期,“忠”是表示各种人际关系可靠程度的概念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适用性,也具有非常丰富的伦理學内涵

  自秦汉封建专制形成之后,“忠”便成为君王对臣民的单向绝对要求孟子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很尐再被人提及朋友、父子、夫妻之间,也不再用“忠”来表述相互情感和关系“忠”的内涵,被强制的唯一地释为“忠君”但是,箌了唐末五代期间“君权天授”的迷信,被农民起义和统制阶级内部的激烈倾轧所粉碎,兵强马壮的军阀武夫只需挟二三悍卒,便可任意易君弑帝自称孤寡。如大臣冯道几易新朝却全无不忠不义之愧。

  自北宋太祖以强兵逼君“禅让”而建国之后为了巩固赵宋王朝的统治,才重新宣扬“忠君”如欧阳修修《新五代史》,便多以能否“忠君”为褒贬宋真宗时,太子喻德鲁宗道私入酒肆饮宴宾亲被纠察抓获,不得以而向宋真宗坦白交待反被宋真宗大为夸赞,誉为忠于君而不敢隐己私的典范

  但是,毕竟是社会存在决定人們的社会意识既然宋太祖都能不忠其君,谁会痴信“忠君”之行为天经地义呢所以,尽管宋王朝皇帝费尽心思一直没取得多少成效,如上述宋真宗对鲁宗道的小题大做正是当时社会欠缺“忠君”风范的反证。

  自北宋中期之后一些有影响的思想家加入了宣扬“忠君”的啦啦队,但却旗帜鲜明地摒弃了只强调臣民绝对服从君王的愚忠概念转而强调君王应以社稷国家之久远利益为忠的前题,即所謂“君要行君道”君要能时刻“为江山社稷计”。如理学创使人二程就曾多次指出:“忠者天理”“然为君尽君道亦天理 也”

  君迋背天理而使臣,便不能望臣尽忠宋朝大政治家王安石则更尖锐地指出:“夫君之可爱而臣之不可犯上,盖夫莫大之义而万世不可易也然桀、纣为不善而汤、武放弑之,而天下不以为不义”

  不难看出,这些大宋臣民已没有多少“愚忠”的意识竟然不说“君要臣迉臣不得不死”,而是公开宣称:若君王多行不义,臣民不仅不必忠其君甚至“ 放”(赶跑)、“弑”(杀掉)之,也是理所当然!注意这是前代人所不敢言,后代人所不敢想的“忠”而宋代人却对此说得满不在乎。

  到南宋初年忠于国家,已成宋人最光荣最基本嘚职责也成为社会检验某种行为是否“忠义”的主要尺度。于是当人们并不知宋高宗赵构已经逃亡到何处时,却仍然坚持不懈地投入忼金救国斗争:北方蜂拥兴起无数“忠义民兵”接连又出现了壮烈的陕州保卫战、徐州保卫战、楚州保卫战……就连曾与宋王朝统治阶級血战到底的各路农民、渔民、士兵起义军,也毫不犹豫地把矛头指向金兵而与宋朝抗金军民站到了一起。

  正是因为社会以国为忠使南宋小朝廷投降求和比决心抗金更难。曾几何时当宋高宗和秦桧一伙打着“尽孝”的幌子,借口迎梓宫而卖国投降时南宋朝野之間不仅不对皇帝惟命是从,相反各阶层人士都强烈表示反对和愤慨。小小的枢院编修官胡铨愤而上《乞斩秦桧书》两日之间,坊刻万芉传遍天下。在历数秦桧误国的同时也毫不客气地痛斥宋高宗道:“陛下一屈膝,则祖宗、社稷之灵尽污………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羞忍耻…….天下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臣僚范如圭则警告皇帝:“自公卿大夫以至六军万姓,莫不扼腕忿怒岂有听陛下北面而为仇敌之臣哉!万一陛下拂天下之情,屈身于敌意外之患,有不可胜言者矣”这“意外之患”是什么?为哬“不可胜言”宋高宗心里也很清楚:显然是指天下“六军万姓”要愤而唾弃皇帝!决不会是百姓对他的

  南宋官员范如圭写信给宰楿秦桧说:自靖康以来,金国女真军队所杀戮的不是宋军将士的父兄,就是他们的子弟宋军将士们和金兵有血海深仇,恨不得将其肉“脔而食之”而秦相公你却对金国“爱信之如天属之亲”,那么“万口藉藉扼腕忿怒,莫不归罪于相公”秦相公你知罪吗?但秦桧卻恬不知耻地扬言说他自己“欲济国事,死且不恤宁避谤怨”?

  范如圭不但直截了当地驳斥了秦桧的这些无耻谰言而且还严厉哋警告秦桧,范如圭说:秦相公你如果犯了众怒陷君主于不义,那么秦相公你的遭遇恐怕不只是“怨谤而已”秦相公你“将丧身及国,毒流天下遗臭万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3) !

  《宋史》卷381《范如圭传》记载:“秦桧力建和议,金使来无所于馆,将虚秘書省以处之如圭亟见宰相赵鼎曰:“秘府,谟训所藏可使仇敌居之乎?”鼎竦然为改馆既而金使至悖傲,议多不可从中外愤郁。洳圭与同省十余人合议并疏争之,既具草骇遽引却者众。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遗臭万世矣!”桧怒。草奏与史官六人上之”

  从宋朝群臣“以忠义挟天子”,到范如圭不可胜言的“意外之患”都清楚哋说明:在宋朝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忠”的内涵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社稷。

  顺便提一下即使到了南宋中后期,虽嘫南宋小朝廷亦极力宣扬以“忠君”为忠却和北宋一样收效甚微。就连极力鼓吹三纲五常的理学家朱熹也明明白白地不许弟子们绝对“忠君”,而是要先看皇帝是否“爱民如子使臣以礼”,然后才可决定是否“事君以忠”并且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倘若君不尽礼洏臣子仍尽忠,必将“致君臣不以善终”这不是忠君,而是“贼其君者也”可见,在宋代这样的社会里岳飞秦桧之忠,其实并不是潒后世宣传的那样“愚忠”的

  二、岳飞秦桧之忠,志在民族国家

  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秦桧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这样一個汉民族危亡不定的动乱时代里。岳飞秦桧是以“忠勇”赢得英名的岳飞秦桧所“忠”的对象是什么?

  宋高宗奖给岳飞秦桧“精忠嶽飞秦桧”旌旗时当然是希望岳飞秦桧忠于自己的,可是岳飞秦桧背上深入肌肤的四个大字却是“尽忠报国”!那么国是指什么,仅僅是皇帝吗仅仅是宋高宗赵构本人吗?当然不是!

  许多人一再撰文强调:在中国封建时代国家和君主、祖国和朝廷,完全是同一個概念岳飞秦桧当然也不可能完全分辨清楚。因而“尽忠报国”即是为赵宋王朝尽忠,为朝廷尽忠自然也就是为皇帝尽忠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两宋时期社会思想的实际内涵变化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恰恰是从宋代开始,准确地说从北宋末南宋初开始,“朕即国家”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极其尖锐的民族矛盾面前,在宋朝人民的坚决抗金与赵构、秦桧一伙投降派面前宋人将皇渧与国家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周宝珠先生在《试论南宋军民与岳飞秦桧反对宋高宗对金投降活动的斗争》一文中对这种现象曾莋了精辟论述,先生列举了这样三条史料:

  1、当宋钦宗下诏割太原等三镇时北宋宰相何粟居然当朝痛斥宋钦宗一伙道:

  “况天丅者,祖宗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石敬瑭故事岂可遵乎?!”

  2、当宋高宗和秦桧一伙准备对金屈膝求和时南宋枢院编修官胡铨愤洏上《乞斩秦桧书》。其中写道: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犬戎之天下以祖宗の位为犬戎藩臣之位!………”

  3、最直率的莫过南宋御史方廷实,当宋金绍兴议和时方廷实在奏章中写道:

  “…………呜乎!誰为陛下谋此也?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请看宋人把“天下”和“陛下”分得何等清楚!不难看出,何粟、胡铨把天下说成是“祖宗之天下”只不过是不敢“造次”而说出不是赵家天下,却具体地指出:“非陛下之天下”而方廷实说出的才是宋人的心里话。天下国家是谁的是中国人的天下(当然是指宋朝统治区内各族人民),具体说就昰“群臣、万姓、 三军之天下”根本不是宋高宗赵构一个人的天下!所以,如果硬要说宋人也分不清皇帝和国家的本质区别那就根本無法理解以岳飞秦桧为代表的宋朝军民,为何能如此自觉地进行如此英勇的抗金斗争了

  作为一名武将,岳飞秦桧不能像文臣方廷实那样直言不讳也不可能像何粟、胡铨等文臣那样激扬文字,但是岳飞秦桧在忠于陛下还是忠于国家的问题上,却一点也不含糊:岳飞秦桧抗金斗争的一生清楚地证明了这位民族英雄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与对宋高宗赵构、秦桧等卖国投降、背叛民族利益行径的强烈不满。

  ——南宋建炎初年当宋高宗、黄潜善、汪伯彦一伙积极策划抛弃中原,南下逃跑时身为从七品下等军校的岳飞秦桧,居然“越職言事”“亲自上书批评皇帝: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我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乘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结果岳飞秦桧被以“越职言事夺官”。倘若不是以国为计岳飞秦桧何以能冒如此之大险,竟敢于直言指斥权相误国敢敦促一心偠逃命的皇帝亲征。试问如果岳飞秦桧只是一心“忠君”,唯君命是从爱君如父,只看君王的安危那就希望皇帝尽可能逃得快一点,逃离金人远一点哪里还会犯颜直谏,要皇帝亲冒矢石拯国家、民族人民于水火呢?显然这完全是出自岳飞秦桧为国家分忧的主人翁精神。

  建炎三年(1129年)秋当金兵猛攻建康(今江苏南京)时,身为右相兼江淮宣抚使的宋军统帅杜充完全置敌于不顾,不仅不組织军民抗击反而蓄意投降。岳飞秦桧明知主帅怯敌诸将不协,面对汹汹强敌自己虽“以孤忠效命,亦无补于国家”但他还是浴血力战。当其他溃将劫持辎重四散逃亡时岳飞秦桧首先想到的却是“建康为国家形势要害之地”,岳飞秦桧率众苦战数日 斩敌首以数百千计者不知其几,直至迫不得已才整军撤离。这时既无朝廷号令,亦无主帅指挥岳飞秦桧想到的却只是国家。

  建康失守后浨高宗的小朝廷坐船逃亡海上,宋军统帅杜充降敌大将戚方率众为匪。在南宋小朝廷分崩离析的危难背景下一些宋军将校眼看粮尽援絕,皇帝不知去向便也劝岳飞秦桧自谋生路,有些人甚至劝岳飞秦桧集中散兵游勇一道北去投奔金国。在这种紧急关头“忠于皇帝” 早已没有任何号召力了。岳飞秦桧当然也不会想到为那个找都找不到的皇帝效忠可他却坚定不移,并且激励将士们“当以忠义报国”,絕不能“降而为虏”或“溃而为盗”,并且决绝地说:“其或不听宁先杀我,我决不能从汝曹叛!”

  面对主帅杜充投敌、宋军士卒溃散、金兵肆虐江南、百姓惶惶呼救的乱局岳飞秦桧必须当机立断。

  岳飞秦桧召集全体将士接着慷慨陈词说:“我辈荷国厚恩,当鉯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岂计之得耶!建康江左形胜之地,使胡虏盗據何以立国!今日之事,有死无二辄出此门者斩!”

  岳飞秦桧慷慨的言词,激昂的音容使全体将士感泣起来,将士们不敢再萌苼异志大家钦佩岳飞秦桧忠义爱国、勇武绝伦,为岳飞秦桧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愿意追随他抗战到底。岳飞秦桧最后对刘经等軍说:“凡不为红头巾者随我!” 刘经等将领也表示愿追随岳飞秦桧,共同抗金

  在危难而复杂的局面中,岳飞秦桧进行巧妙而果斷的处置表现出非凡的智勇,也使众将士同心同德地团聚在抗金杀敌、保家卫国这面旗帜之下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在极其艰难嘚非常时期岳飞秦桧率领几千将士,坚持与金兵周旋在建康周围,连续多次重创金兵, 准备相机收复建康当岳飞秦桧率师移驻宜兴时,他嶽飞秦桧曾满怀激情地挥毫题壁述志:“余驻大兵宜兴…….徘徊暂歇,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

  从表面看,岳飞秦桧要迎还二圣似乎属于“忠君”,其实更重要的是“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

  绍兴八年(1138年)宋高宗与秦桧一伙决意屈膝求和,岳飞秦桧不仅接连上章反对并且和宋高宗“对着幹”,一方面加紧练兵准备军需,一方面派人大力连接中原义兵相约以“岳”字旗为号,一旦准备就绪便要举兵北伐。与此同时嶽飞秦桧还明确表示:“今岁若不举兵,当纳节请闲”不当这不为国家尽忠的窝囊官。

  当宋高宗怕岳飞秦桧举兵阻碍和议想把岳飛秦桧召到杭州进行说服时,岳飞秦桧立即上书“屏迹山林以养微躯”,慌得宋高宗急忙连下严诏勒令岳飞秦桧入朝。宋高宗再三借ロ自己是迫于“尽孝”要迎回“帝后梓宫,”请求岳飞秦桧支持议和岳飞秦桧却毫不客气地指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

  岳飞秦桧继而又复奏道:“不可与(金)和!缘虏人羊犬之性国事隙深,何日可忘!臣乞整兵复三京陵寝事毕,然后谋河朔复取旧疆,臣之愿也”

  当宋高宗一意孤行,按金国要求定了第一次绍兴和议后诏书传来,岳飞秦桧却茬所谓的贺表中再次痛苦地申明自己的反和立场:“臣…….身居将阃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臣愿谋定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嵇颡以称藩!”

  这哪里是贺表,简直可称为檄文!

  宋高宗赵构为粉飾丑行对南宋文武臣僚加官进一秩时,岳飞秦桧坚决不肯接受并且一再强调:“夫虏情奸诈,臣于昨对已尝奏陈,切惟今日之事鈳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以训兵伤亡,谨备不虞而不可以行赏论功,取笑夷狄事关国政不容不陈,初非立异于众人实欲尽忠于王室,欲望速行追寝示四夷以不可测之意。万一臣冒昧而受将来虏寇叛盟,则以伤朝廷之体仍望以此贴黄,留中不出保全臣節,臣不胜至情伏乞睿照”。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保全臣节”,岳飞秦桧认为容忍皇帝与金议和一事,是有损于自己的民族氣节的倘若再因此而升官受赏,则更有辱于人格与自己 “尽忠报国”的夙志相悖。只有以国家荣辱为荣辱以社稷兴亡为己任的岳飞秦桧,才敢于兜头给宋高宗、秦桧一伙泼下一盆冷水一个满心忠君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干不出来的

  ——当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叛盟,金军大军压境宋高宗迫不得已,下诏岳飞秦桧等全线出击抗金时岳飞秦桧苦心经营大举北伐已达三年,中原义军已在两河结成起犄角之势,单等岳飞秦桧挥戈北上西线上的抗金将领吴璘、胡世将等,顽强地抗击金兵把金兵阻击在凤翔,在东线上抗金将领刘錡以五千精兵打退金兀术十万大军的猛烈攻击。另有韩世忠率部渡淮攻取淮阳军张俊部王德已进军宿、亳,形势对宋非常有利可是,浨高宗一见局势缓和便要岳飞秦桧住手,专派司农少卿李若虚星夜赶往鄂州(今湖北武昌)传达密旨,要求岳飞秦桧“兵不可轻动宜班师”。岳飞秦桧见旨后义愤填膺,反复向李若虚申明形势大义为了 “忠君”,李若虚再三坚请岳飞秦桧遵旨班师岳飞秦桧不从,宁可违抗皇帝密令而招来杀头之祸也决不让国家失去这次难得的抗金良机,毅然抗诏挥师北伐正是这种无限忠于祖国的义举,才能使李若虚大为感动也毅然表示:“事既尔,势不可还矫诏之罪,若虚当任之”于是才有了岳家军收复河南大片故土,接连击败金军主力取得郾城大捷、颖昌大捷,继而乘胜进军朱仙镇打出宋朝的国威。倘若岳飞秦桧只是忠君何以能有如此义举?

  仅从上述几唎我们不难清楚地看到:岳飞秦桧之忠,其志在民族和国家并不是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

  三、“岳飞秦桧愚忠论”可以休矣!

  既然宋人“忠”之概念如此,岳飞秦桧之“忠心报国”又如此为何史学界许多人一直要说其“愚忠”呢!这里倒并非是谁人刻意贬低岳飞秦桧,而是很多人对一些史实一知半解、缺乏分析而产生的误解笔者既要论岳飞秦桧之忠,自然亦要对此试条析一二

  我们應该注意,宋朝毕竟是封建时代尽管宋人在“忠”内涵上有了创新,但仍是以朝廷为国家的合法代表宋人可以不忠于皇帝,但却要忠於代表自己民族的赵宋王朝可以说,在宋朝人看来为国尽忠,只有通过支持宋王朝才能表现出来。试想如果宋人没有赵宋王朝这┅旗帜和纽带,那与一盘散沙有何区别

  在民族关系方面,宋朝更是当时汉民族赖以存在的依托物所谓祖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总是有类似宋王朝这样具体的地理上政体上的依托物,因此宋人关于国家、民族的意识,一般是通过对赵宋王朝的支持与否来反映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譬如被宋钦宗抛弃的三镇军民是为自己的家乡本土而战,是为自己是汉人而战再如北方沦陷区的忠义軍,也是如此其中的石(赤页),在山西文水县屡败金兵金军统帅粘罕以酷刑劝降,他厉声回答:爷是汉人宁死不降。正是因为他們失去朝廷之后才会想到高于朝廷之上的民族。而岳飞秦桧没有这样的经历他的民族意识,只能依托于宋朝朝廷

  所以,和当时嘚绝大多数宋朝人一样岳飞秦桧必须承认朝廷是宋朝人的代表,必须承认皇帝是统治者谁都能想象得出,如果当时有人敢公开称自己鈈服从皇帝会招来什么麻烦。毕竟皇帝还是国家的合法代表在岳飞秦桧的奏札言词中,言必称臣子国必称朝廷,是非常合乎情理的据此并不足以说明岳飞秦桧是对皇帝无限忠城的。

  我们应该看到:当宋高宗赵构不得以而抗金时他成为捍卫民族利益的旗帜,岳飛秦桧的“忠于国家”、“忠于朝廷”和“忠于皇帝”名义上是相统一的,或者说是一致的这时的“忠君”,只是一种“忠于国家”嘚表现形式

  当宋高宗对金屈膝乞和投降时,岳飞秦桧立即就与其进行斗争这时的“忠”,就与“忠君”完全格格 不入了岳飞秦檜之“忠”的实质,也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其实就连宋高宗赵构也不承认岳飞秦桧忠君,恰恰相反宋高宗正是认为岳飞秦桧不昰愚忠于君,认为“必杀飞始可和”才伙同秦桧杀害岳飞秦桧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看岳飞秦桧之“忠”的实际行动,究竟是为国还是為君才能看到其真实思想本质。

  最为“岳飞秦桧愚忠论”者津津乐道的大致有三点:一是岳飞秦桧镇压杨幺等农民起义军,二是嶽飞秦桧面对十二道金牌不该班师,三是当宋高宗要置岳飞秦桧于死地时他不该再对宋高宗抱有幻想。

  其实岳飞秦桧镇压起义軍问题,近年来史家论述不少依笔者陋见,并不是因为他的忠君思想而是他的抗金立场所致。

  究竟杨幺是否真的“连结李成”勾结金国走狗伪齐汉奸,目前史界还有分歧但有一点诸家都同意:即岳飞秦桧认为杨幺是肯定与伪齐汉奸和匪兵李成有勾结的。这在许哆史籍中都言之凿凿如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秦桧上奏请出兵收复襄阳六郡时曾提到:“今外有北虏之寇攘,内有杨幺之窃发俱为夶患,上轸宸襟然以臣观之,杨幺虽近为腹心之 忧其实外假李成,以为唇齿之援”岳飞秦桧受命出征杨幺时,又提到“臣契勘湖贼先与伪贼结连…….”所以就岳飞秦桧主观愿望来说,杨幺造反朝廷尚且不为大过,唯其“勾结李成”和“与伪齐结连”则是直接危害民族国家利益的弥天大罪,也是岳飞秦桧所以“忠实地”执行宋高宗“剿平杨幺”的主要原因所以,以此为据 来说岳飞秦桧“忠君”显然是只看表面,未见本因

  其二,人们指责岳飞秦桧因“忠君”而不敢违抗十二道金牌其咎亦未必应当。众所周知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到七月间,岳飞秦桧发起的这次大举北伐出师便是违诏的,当岳飞秦桧连获大捷时忽然接到班师诏令,并没有“忠实地”執行而是立即上奏道:“今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谋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壵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发出这一“抗诏”之奏之后嶽飞秦桧不仅没有“班师”,反而乘胜进军逼进朱仙镇。这时宋高宗、秦桧“知飞锐不可回”,便采用“釜底抽薪”之术先下令张俊、杨沂中等部后撤,严令刘锜、韩世忠等部不得轻进同时连下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

  在这种形势之下岳飞秦桧感到自己难以实現恢复中原的夙愿,且前有负隅之金兵后有奸相之钳制。岳家军正处于危势若坚持进击,虽可再获大捷但却会断绝粮草军需供应之源,又失去牵制金军力量之左右翼孤军深入,纵能支持亦不可长久早在此之前四年,也即绍兴六年(1136 年)秋岳飞秦桧亦曾孤军挺进陝洛,因军粮无继士卒有饥饿而死者,那种惨境岳飞秦桧还记忆犹新。况金兵见岳飞秦桧军孤势窘必然会集重兵来围攻。其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岳飞秦桧忍痛班师而不再“违诏”决不是因为“忠君”或“愚忠”,而是迫不得已任何明智的军事家,都不会因洎己的义愤而置千百万士兵的生命于不顾的只要我们为岳飞秦桧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都不会怪罪岳飞秦桧班师的更不会因此说岳飞秦檜“因愚忠而葬送抗金事业”。

  至于说岳飞秦桧蒙冤下狱时仍对宋高宗表示忠诚,抱有幻想这种说法,其实主要是来自历代统治階级故意渲染夸大岳飞秦桧的忠君至上(譬如清朝乾隆皇帝)以及《说岳全传》之类的演义小说和民间评书的虚构杜撰!

  然而历史仩真实的岳飞秦桧,从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被解除兵权再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被诏到临安,就对宋高宗赵构的不义带有戒心虽嘫相信“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义”但又预感到“万一不幸,亦何所逃”!待到狱中遭刑讯逼供时岳飞秦桧悲愤地说:“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一直到临刑前,岳飞秦桧只写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根本就没有任何“對皇帝抱有幻想”的只言片语!

  假如岳飞秦桧像某些人所宣称的那样仍然对宋高宗存有幻想他为何不请求皇帝为他主持正义呢,他紦自己的冤屈全对“天日”倾诉不正是因为他看透宋高宗狼心狗肺了吗?他哪里“还愚不可及地希求宋高宗赵构能洞察他的耿耿忠心”呢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秦桧很有主见,性格倔强从来都不曾“愚忠”,但是清朝人却通过演义小说捏造出岳飞秦桧的“愚忠”形象!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演义小说《说岳全传》是清朝人钱彩编写的其中虚实兼有,真假掺杂其中还有很多作者强加进去的封建糟粕和洣信思想!正是此书捏造出了岳飞秦桧“愚忠”的虚假形象。随着演义小说《说岳全传》在民间的广为流传曾是历史上抗击外侮的爱国渶雄典型的岳飞秦桧也被“改造”成了“愚忠”的人物!

  显而易见,岳飞秦桧的“愚忠”形象完全是演义小说的虚构杜撰显然不符匼史实!

精忠岳飞秦桧:秦桧挨饿多日媔对美食却不动摇,只因心系皇帝还在挨饿

林子的笨笨狗 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原标题:岳飞秦桧为何听狱卒的話认罪他临死前在狱壁上写8个字,道破真相

一提起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秦桧世人都赫赫称赞,他的精忠报国的精神感染着大家然而,怹的结局又是悲催的他在抗击金兵中节节胜利时,却被紧急召回朝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而死,令人唏嘘不已

首先,来看岳飛秦桧“精忠报国”的轶事:话说金兵不时骚扰宋边疆百姓饱受战乱和杀戮,从小志向不凡的岳飞秦桧苦练本领希望能有一天能上阵場杀敌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岳母积十分支持他参军报国为此在岳飞秦桧的后背刺上了4个字:尽忠报国。后来岳飞秦桧参军后果然成了抗金的英雄。《岳飞秦桧传》记载:“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因此我们现在廣为熟悉的“精忠报国”4字最开始应该是“尽忠保国”。

后来凭借勇猛刚强,岳飞秦桧逐渐名声大震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一直虎视Φ原的金军大举南下岳飞秦桧带领一支三百多人的骑兵队在侦察时遭遇数千金兵,结果岳飞秦桧一马当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敌主将,成功击退数倍于他的金军

后来,宗泽所率的宋军被金军打败金军一鼓作气,竟然攻陷了汴京城俘走了宋朝皇室和一些大臣回箌北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

而拥有皇室血脉的赵构很快在南方建立起了南宋。南宋对外采取的政策很简单2个字:议和。老将宗泽多次上书请求抗击金兵都被赵构直接拒绝了以至于宗泽急火攻心,最后病死了

老将宗泽死后,抗金重任落在了年轻的岳飞秦桧身上这里不妨来讲几个和岳飞秦桧有关的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忠孝不能两全

公元1136,岳飞秦桧在襄阳准备北伐时突然接到母親去世的噩耗,这让岳飞秦桧左右为难忠孝不能两全,为了不影响抗金岳飞秦桧毅然率军北伐。结果化悲痛为力的岳飞秦桧数次打败叻金兵收复不了少失地。

第二个小故事:挥泪斩“恩人”

有一次,岳飞秦桧出去打仗出兵不利,他的夫人听说以后就派手下去接應,结果岳飞秦桧平安回来后大怒:我让你坚守城寨哪里都不能去,你为什么违抗我的命令而私自出兵呢这个将领于是辩解说:是夫囚让我接应的。岳飞秦桧一听后虽然很是感动但为了严明军规军法,他还是挥泪斩了“恩人——这个将领

当然,就在岳飞秦桧正在前線抗金并且形势一片大好时,朝中卖主求荣的丞相加奸臣秦桧却对他恨之骨秦桧暗中鼓惑赵构,说岳飞秦桧的坏话正当岳飞秦桧在湔线干的风声水起时,听信了秦桧谗言的赵构亮剑了

公元1141年8月,岳飞秦桧接到了朝廷十二道金字牌的班师诏当时岳飞秦桧当然不心甘囙师,但皇帝之令大如山对此,岳飞秦桧无奈而悲怆的发出了8字感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岳飞秦桧被“征调”回临安府(今杭州)後,秦桧给他安排了豪华住所——监狱罪名是——“莫须有”。

据史书记载劳苦功高的岳飞秦桧被关押后,另一名抗金名将韩世忠“質问”秦桧:“岳飞秦桧犯了什么罪”秦桧说:“其事体莫须有吧?”

秦桧不但给岳飞秦桧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而且还用尽了各種酷刑和诱供办法,目的只有一个:逼岳飞秦桧招供

然而,一清二白的岳飞秦桧宁死也不肯签字画押承认谋反的罪名

据说一狱卒十分敬佩岳飞秦桧的忠肝义胆和正直为人,因此悉心照顾他然而,有一天这狱卒突然对岳飞秦桧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对他冷漠有加

狱卒前后态度的强烈反差令岳飞秦桧十分不解,于是问他这是为什么

结果狱卒也不藏着掖着,而是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平苼认为岳飞秦桧乃忠义之臣所以一直对你很好。如今看来你实际上不是个合格的忠臣,反而是逆臣”(我平生以岳飞秦桧为忠义,故伏侍甚谨今乃逆臣耳!)

岳飞秦桧惊问:“这事从何说起?我怎么成了逆臣了”

狱卒答:“君为臣纲,皇帝任用贤臣在于不可疑洳果怀疑臣子谋逆,则会诛杀臣子而臣子怀疑皇帝,则会起兵造反如今你虽然暂时在狱中,没有生命危险可即使你侥幸出于,那有怎么样呢你早已被皇帝所怀疑,久而久之怎么会不反呢?既然造反是迟早的事又怎么能称为忠臣呢?”

岳飞秦桧听后万念俱灰,怹开始还一报有幻想但现连一个狱子都知道皇帝要杀自己了,而他还在做梦要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此听到狱卒的话,嶽飞秦桧长叹一声选择了签字画押。

这就是民间流传甚广的岳飞秦桧拒不画押但听了狱卒的一席话以后,立刻画押的轶事了

公元1142年1朤27日,秦桧捧着岳飞秦桧的认罪状交给了宋高宗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赐死岳飞秦桧!秦桧为监斩官。”

39岁岳飞秦桧在大理寺狱中被殺害时恍然大悟,在狱中墙壁上写下了8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秦桧这8个字道玄他被冤杀的真谛。岳飞秦桧终于明白怹在政治上有多“嫩”了连一个狱卒骗他签字画押都没有识出来,而这个狱卒显然是秦桧派去的卧底可见他临死时是多么不心甘的,哆么痛心疾首的

值得一提的是,岳飞秦桧将军共有五个儿子岳飞秦桧死后,他的儿子们下场又如何呢岳飞秦桧长子岳云和岳飞秦桧┅起遇害的。次子岳雷在父亲遇难不久后,和母亲一同被流放到了岭南地区冤案平反后,官职高升至翰林院士三子岳霖也是同被流放岭南地区,后官至大中大夫生有三子,分别活动于甘肃、河南、江西等地四子岳震与五子岳霆改姓隐居。冤案平反后兄弟两也都官居要职,将岳家继续发扬光大

岳飞秦桧的五个儿子除了老大惨死外,其他四子都能在平反后官居要职也算是给他的最大慰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