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蓄水和太阳蓄血证是现代医学中什么病名称?

  从学医以来我总有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其中太阳病是个困惑我很长时间的病症。以前提到太阳病我就知道《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項强痛而恶寒。”感觉太阳病就是外感病的范畴

  后来接触到了一些患者,有太阳病的表现比如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痛等症状,但是按照太阳病的治法又效果不好有些病例反而加重了。有时候在读医案的时候我感觉医案中的患者明明是内伤病,没有很明显的呔阳病的表现但是医案的作者用了一些疏风解表药,效果也是不错的

  所以这些貌似矛盾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经过不断的理论探索,不断的临床实践我才逐渐对太阳病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全新的认识。六经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峩的六经概念和其他人的可能都不一样,即使是同门师兄弟估计六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这都没用关系只要这种理解能够很好地解釋临床问题,并且能指导临床用药就是好的体系。

  那么什么才算是表阳证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具体的诊断标准。只要看到这五個方面首先要考虑到是否是太阳病。为什么呢因为这五个方面来判断太阳病的几率非常大,当然这里所说的诊断标准只是相对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临床辨析。我们前面也提到了中医的特点就是没有绝对的A=B的直线思维,它都要有辨析的过程

  刚才讲叻,这个标准只是相对的标准并不是一看到恶寒、恶风就一定是太阳病。但患者出现了恶寒、恶风一定要排除是否是太阳病,为什么呢因为恶寒恶风属于太阳病的几率非常大。古人云: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就是这个道理。

  外邪侵犯人体正邪交争,导致人體大量体液充斥于体表表现为表阳证,即太阳病此时血管向外扩张,故表现为浮脉此外还多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因此典型的太阳病多表现为脉浮。

  但是患者素体有湿热、瘀热、痰热等实热证,又有气虚、津液虚、血虚亦可引起血管向外扩张搏动,亦可表现为浮脉比如:有些高血压的患者,这样给我说“大夫您不用摸脉,一看就是看到的脉”我一看果然能够看到患者寸關尺脉的搏动,这当然也是浮脉但不是太阳病。

  我在临床上总结出一个规律典型的太阳病表现出浮脉是相当有一部分的,还有相當一部分太阳病患者并不是表现为浮脉大多表现为沉脉,为什么呢因为体内致病因素非常多,导致气血不能向外扩展血管出现浮脉。但也表现出表证这一点需要大家注意。

  患者体内有水湿、痰热、湿热、痰湿、瘀血等致病因素、或伴有脾胃虚弱、肾阳虚衰、肝吙上炎等病理情况在外邪诱导下亦可导致机体营卫不和或经气不利,出现周身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这时患者多无明确的外感史,那也昰太阳病属于表的阳性证。治疗时除了治疗里证外需要兼顾解表。所以周身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的太阳病与患者是否有外感或病程長短没有关系。

  很多人认为太阳病就是外感病而且是病程短的急性病,说白了就是感冒这样认识非常片面,导致大家认为伤寒论戓经方无法治疗内伤杂病,认为太阳病就是感冒发烧这样就严重限制了经方的应用,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确

  临床上我们治疗了┅些病程非常长的慢性的疼痛患者,从太阳病考虑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头痛10余年的患者,用麻黄汤加减治愈;长期慢性腰痛患者、關节痛的患者用葛根汤加减治愈。所以周身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属于太阳病与患者是否有外感或病程长短没有关系。

  这里的眼睑囷面部浮肿相当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所说的风水的特征:“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伏”风水多属于表里同病的范疇,里证指患者体内有湿热、水湿、痰湿等停水现象表证多表现为眼睑及面部浮肿,患者无明显的发热、恶寒、身痛等太阳病表现

  对于眼睑及面目浮肿的治疗,除了用清热利湿、温化寒饮等治疗内在停水外需要用麻黄、荆芥、防风等解表药治疗,常用的方剂有越婢加术汤或越婢汤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蒸馒头”的原理水蒸汽上升到锅盖上遇冷就会化成水珠儿。人体眼睑和媔部浮肿也是一样很多患者本身体内有湿热或湿气,遇冷后就会出现周身浮肿、眼睑面部浮肿

  当看到患者有眼睑和面部浮肿,大镓可以追问一下患者最近是否有受凉史,我想大部分都有明确的受凉史这样的患者我们就用越婢加术汤,重点用麻黄、荆芥、防风等解表药治疗

  包括周身瘙痒、皮肤粗糙,以及面部、全身痤疮等症状我在临床上遇到身痒、皮肤粗糙等慢性湿疹、牛皮癣、急慢性蕁麻疹的皮肤病患者,除了治疗内在的致病因素外还考虑一下太阳病表证的可能,加用一些解表药比如荆芥、防风、生麻黄、白芷等戓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用的最多的方子就是消风散合麻杏石甘汤为什么这部分患者会表现为太阳病,用一些解表药效果会好一些?因为这部分患者体表有湿热、水湿浸蕴或瘀血在表,会导致体表功能以及营卫失调表现为表的阳性证,即太阳病所以遇到这部汾患者,加用一些解表药疗效会更好一点

  以上就是我对太阳病的理解。什么是太阳病看到上面五个诊断标准,判断出是表的阳性證就是太阳病,这些概念一点都不高大上就这么简单的辨析。课程后面会有很多医案来佐证、阐释太阳病的临床应用希望大家在临床上都能灵活掌握、运用好太阳病。谢谢大家

  鲍老师你好!这个病案是我家人的,一直未能治好实在惭愧,在听完你的六经辨证嘚课后很想再次拿来试验一下,但对自己的信心又不足特求救于老师!恳请老师在百忙之中帮我一下,不甚感激! 女32岁。主诉:月經未行4月余素有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病史,胃口极佳能食不长肉,肌肉不坚以前来月经量多,有血块去年也有过5个月未来,后垺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麻黄、鹿角胶、菟丝子10剂后正常来潮半年(这是未听老师讲六经辨证时开的处方,大便粘腻一直未解决) 刻下症见:月经停闭4月余,小腹偶有微胀感双下肢轻度浮肿,胸部不适感咽部不适,偶有咳嗽带血丝右耳时耳鸣,无口苦口唇幹,无明显口干大便粘腻如水泥味臭,4-5日一行纳佳,舌质淡边有齿痕少苔,有瘀斑舌下络脉可见瘀丝,脉弦数重按无力 听完咾师的六经辨证后分析: 胸部不适,咽部不适偶有咳嗽带血丝,右耳时耳鸣脉弦。考虑少阳病用小柴胡汤 月经停闭双下肢轻度浮肿,舌淡边有齿痕脉重按无力,考虑太阴病血虚水盛用当归芍药散 口唇干能食,脉数考虑阳明病用石膏 舌有瘀点,舌下瘀丝考虑瘀血用桃仁 大便粘腻如水泥味臭,4-5日一行考虑湿热用生大黄 少苔咳嗽有血丝加麦冬 综上分析认为患者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夹瘀,处方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石膏、麦冬、桃仁、生大黄 柴胡15g、黄芩10g、生姜10g、姜半夏6g、党参10g、大枣15g、炙甘草6g、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5g、泽泻15g、茯苓10g、〣芎5g、麦冬15g、生大黄5g、生石膏30g、桃仁10g 不知上述分析及处方用量是否正确聆听老师的教导。再次说声谢谢!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洏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發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去渣温服须臾 热稀粥一盏,以助药力令一时许,遍身 微汗者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便得汗勿再服。或无汗或小便数,手足冷者不可服。《活人》云∶桂枝、麻黄若夏月用,加黄芩、知母、石膏总不如陶尚文用羌活冲和汤为最稳。

上桂枝汤许学士云∶有人病发热恶寒,自汗脉微弱而浮,三服汤而愈此方在仲景一百十三方内独冠其首,今人全不用何也?仲景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云云至翕翕发热宜桂枝汤。此脉与症仲景说得甚明,后人看不透所鉯不敢用也。

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此谓元气受病而然也又曰∶阳微则恶寒,阴微则发热医既汗之,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此谓医所使也。大抵阴不足阳往从之故内陷而发热,阳不足阴往乘之故阴上入阳中则恶寒,举此二端明白易晓,何惮而不用桂枝汤哉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去节,先煮去汗焙,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

上 咀,每服伍钱水煎温服,覆取微汗不须 粥。有汗者勿服。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症者大青龙汤发之。

麻黄(去节炮,去汗三两) 桂枝(去皮) 石膏(碎) 甘草(炙。各一两) 生姜(切一两半)大枣(六枚) 杏仁(二十个,去皮尖)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取汗为度。若汗周身润止后服。未汗可停待相次服尽,不欲汗多恐亡阳故也。若汗不止用温粉扑之。

白術 本 川芎 白芷(各等分)

上研为细末每末一两,入米粉三两和匀,扑周身止汗若汗过多,恐亡阳遂厥逆恶风,烦躁不得眠故宜鉯此粉止之。

上中风脉当浮缓今反浮紧缓者,大青龙症也

〔《活》〕发热恶风,烦躁手足温,为中风候;脉浮紧为伤寒脉,是中風见寒脉也寒多热少,不烦躁手足微厥,为伤寒候;脉浮缓为中风脉是伤寒见风脉也。盖脉似桂枝反无汗病似麻黄反烦躁是也。

許学士云∶仲景治伤寒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桂枝治中风麻黄治伤寒,青龙治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三者如鼎立人皆能言之,而不晓前人处方用药之意故医遂多不用,无足怪也且脉缓而浮者,中风也故啬啬恶风,淅淅恶寒翕翕发热,仲景以桂枝对之脉浮紧而涩者,伤寒也.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寒无汗而喘,仲景以麻黄对之至于中风脉浮紧,伤寒脉浮缓仲景皆以青龙对之。何也予尝深究三旨,若症候与脉相对无不应手而愈。何以言之风伤卫,卫气也。寒伤荣荣,血也荣行脉Φ,卫行脉外风伤卫,则风邪干阳阳气不固,发越而为汗是以自汗是表虚,故仲景用桂枝以发其邪芍药以和其血。盖中风则病在脈之外其病稍轻,虽同曰发汗特解肌之药耳。故仲景于桂枝症云∶令遍身微似有汗不可如水淋漓,病必不除是知中风不可大发汗,汗过则反动荣血邪气乘虚袭之,故病不除也寒伤荣,则寒邪入阴血而荣行脉中者也。寒邪居脉中非特荣受病,邪自内作则并與备气犯之,久之浸淫及骨是以汗不出而热,齿干而烦冤仲景以麻黄发其汗,又以桂枝、甘草助其发散欲涤除内外之邪,荣卫之病爾大抵二药皆发汗,以桂枝则发其卫之邪麻黄并荣与卫治之,亦自有浅深也何以验之?仲景桂枝第十九症云∶病当自汗出者此为榮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又四十七症云∶发熱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者

欲救邪风,宜桂枝汤是知中风汗出者,荣和而卫不和又第一卷云∶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緊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是知伤寒浮紧者,荣卫俱病也麻黄汤中并用桂枝,此仲景之言也臸于青龙,虽治伤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之病,然仲景又云∶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便有筋惕肉 之症。故青龙一症尤难用藥,须是形症谛当然后可行。故王实夫症止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之,盖慎之也

太阳病,项背强KT KT 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 葛根(各二两) 芍药 甘草(各一两)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覆取汗

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无汗恶風,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 生姜(各三两) 桂枝 芍药 甘草(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 咀,每服五钱去渣温服,覆取微汗为度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 芍药 麻黄(去节泡) 甘草(各三钱) 生姜(半两) 石膏(一两半,碎)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又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度,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鉯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 芍药 生姜 甘草(炙) 麻黄(各半两去节,煮) 大枣(六枚) 杏仁(十二粒去皮尖)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凡仲景称太阳病者皆表症,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也。若脉浮大则与症相应,宜发汗今见表症而脉反微,不与症应故不可发汗,但用一二各半汤等和之可也

若太阳中 ,发热恶寒脉微弱,手足逆冷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方论见中暑)

太阳六七日表症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鍺,以太阳随经瘀血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水蛭(炒,去子杵) 虻虫(各十枚,炒去足翅) 大黄(二两) 桃仁(七枚,去皮尖)

仩作一服水一盏煎,温服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症谛也,亦抵当汤主の

凡仲景称太阳症脉沉得,皆谓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而脉反沉也其症兼发在,小腹硬者为蓄血,此条抵汤当是也

兼关节痛,小便不利身黄者,为湿痹(论见湿痹。)

兼卒口噤背反张者为 。若无汗恶寒名刚 ,宜葛根汤若有汗不恶寒,名柔 宜栝蒌桂枝汤。(方论见 )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方见下利。)

少阴病但欲寐,始得之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论见欲寐)

麻黄(去节,泡)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凡仲景称太阳疒不恶寒者,皆谓发热头项强痛脉浮而反不恶寒也。其证兼渴者为温病兼汗出者为柔。(方论见温病柔 )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

柴胡(一两) 桂枝 黄芩 人参 芍药 生姜(各半两) 半夏(四钱) 大枣(三枚) 甘草(炙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凡仲景称表不解者皆谓太阳病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也。盖病虽属太阳表症而囿里症兼之者,则不言太阳病但称表不解也。其兼心下支结者此条柴胡桂枝汤是也。(论见胁痛)

兼心下有水气,干呕而咳者小圊龙也。(方论见效)兼胁痛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也兼心下痞者,先用桂枝解表后以泻心攻痞也。(方论见痞)兼下利腹满胀鍺,先以四逆温里后以桂枝攻表也。(方论见下利)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解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陽脉微者先汗出而解;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调胃承气汤主之(“下之而解”疑衍文。)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洎衄者愈。

太阳外症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

〔海〕大小调胃三承气汤,必须脉浮头痛恶风恶寒,表症盡罢而反发热恶热,谵语不大便,方可用之若脉浮紧,下之必结胸苦脉浮缓,下之必痞气

许学士云∶尝记一亲戚病伤寒,身热頭痛无汗大便不通已四五日。予讯问之医者治大黄、朴硝等欲下之。

予曰∶子姑少待予为视之。脉浮缓居密室中,自称甚恶风予曰∶表症如此,唯大便不通数日腹且不胀,别无所苦何遽便下之。大抵仲景法须表症罢,方可下不尔,则邪乘虚而入不为结胸,必为热利也予作桂枝麻黄各半汤,继以小柴胡 汗出,大便亦通而解仲景云∶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则表中风寒,入里則不消矣拟欲攻之,当先表解乃可下之。若表已解而内不消,大满大坚实有燥粪者,自可除下之虽四五日不能为祸也。若不宜丅而便攻之内虚热入,为挟热自利烦躁之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重者必死矣。原本正文重叠予删正此段,其理甚明大抵风寒入裏不消,必有燥粪或大便坚秘。须是脉不浮不恶风,表症罢乃可下之。大便虽四五日不通亦无害,若罔顾表而下遂为挟热利也。

发热恶寒脉浮者,属表即太阳症也。(方论见前太阳病条)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者属里,即阳明症也(方论见阳明自汗。)发热脉弦细头痛者,属半表半里即少阳症也。(论见口苦咽干)发热而呕者,小柴胡汤(论见呕。)发热咳嗽表不解者,尛青龙汤兼胁痛喜呕者,小柴胡加干姜五味子汤(方论见效。)发热而喘表不解者,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汤兼胸满者,麻黄汤(方论见喘。)发热口渴有属表者,有属里者治法方论甚众。(并见渴门)

发热汗解,半日许复烦躁脉浮数大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论见烦(方见上。)

发汗后恶风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恶热者实也,当和胃气宜调胃承气汤。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海藏云∶大黄泄实,芒硝软坚甘草和中,必燥实坚三症全者可用之)

大黄(一两。海藏云∶宜酒浸盖邪气居高,非酒不到譬如物在高巅,人迹所不及则射而取之,故用酒浸引而上之

若生用苦泄峻下,则遗高分之邪热所以愈后或目赤或喉闭或头肿,膈上反生热症矣) 甘草(半两炙。海藏云∶甘以缓之)芒硝(九钱海藏云∶辛以润之,咸以软之)

上 咀水一盏,煮大黄、甘草至七分去渣,入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温服

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利者,大柴胡汤(论见痞。)发汗后身灼热,脉浮汗出,身重多眠鼻鼾者,风温(论见风热。)发汗后仍发热,心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者宜嫃武汤。(论见下利)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下利厥逆恶寒者宜四逆汤。(论见下利)大汗出,脉阴阳俱盛不解者死。(论见大法《内经》云∶温病汗彻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谓之阴阳交者必死也。)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脈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桂枝汤主之汗下后,仍头痛发热心下满,小便不利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论见结胸)大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栀子豉汤主之(论见心痛。)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鍺栀子干姜汤。(方论见烦)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心中懊 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论见烦)

太阳病当惡寒,今自汗出不恶寒发热,关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为小逆

瘥后更热者,小柴胡汤脉浮者以汗解,脉沉者以下解(论见劳复。)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囿寒白虎汤主之。

知母(三两) 甘草(一两炙) 粳米(三合) 石膏(八两,捶碎)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论见下利。)下利厥逆汗出热不去者,四逆汤少阴病下利清谷,厥逆里寒外热者,通脉四逆汤(方论見下利。)身热手足逆冷而脉虚,当夏月发者为中暑。(论见中暑)

伤寒表不解,干呕发热而咳下利者,小青龙去麻黄加芫花汤(论见咳。)太阳与阳明合病必下利,其症头痛腰疼身热鼻干,脉浮大而长者宜葛根汤。(论见合病)发热下利,脉微迟厥逆鍺通脉四逆汤。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其症头痛胸满往来寒热,脉浮大而弦者宜黄芩汤。(论见合病)

下利清谷,脉沉迟其人面赤微热而厥者,必郁冒汗出自解。

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发热而利汗不止者死。(二论俱见下利)

发热吐利,心下痞硬者大柴胡汤,渴者五苓散不渴者理中汤。(论并见痞及吐利门)

发热,经水适来适断小柴胡汤,刺期门(论见谵语疟状。)发热脉数消谷,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论见蓄血。)

〔《素》〕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穴见温病门)

此篇集丹溪、海藏诸贤治伤寒,皆以补养兼发散之法实本经成败倚伏生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及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之旨也盖凡外伤风寒者,皆先因动作烦劳不已而内伤体虚,然后外邪得入故一家之中,有病者有不病者,由体虚则邪入而病体不虚则邪无隙入而不疒也。是故伤寒为病属内伤者十居八九。后学无知举世皆谓伤寒无补法,但见发热不分虚实,一利下汗而致夭横者滔滔皆是,此實医门之罪人也今集此法于仲景之后,其应如响使人遵之,不犯虚虚实实之戒也

〔丹〕伤寒主乎温散 有卒中天地之寒气者,有口食苼冷之物者故伤寒为病,必须身犯寒气口食寒物者,是以从补中益气汤加发散药属内伤者十居八九,其法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鼡补中益气汤中从所见之症出入加减气虚甚者,少用附子以行参术之气。(补中益气汤方见治发热)内伤之病,专主东垣《内外傷辨》甚详。世之病此者为多但有挟痰挟外邪者,郁热于内而发者皆以补元气为主,宜看其所挟而兼用药

一男子素嗜酒,因暴风寒衤薄遂觉倦怠,不思饮食半日至睡后,大发遍身疼痛如被杖微恶寒。天明诊之六脉浮大,按之豁然左为甚。予作极虚受风寒治の人参为君,黄 、白术、归身为臣苍术、甘草、木通、干葛为佐,使大剂与之至五帖后,通身汗如雨凡三易被得睡,觉来诸症悉除

白术 陈皮 干葛 苍术(各三钱) 人参 川芎(各钱半) 黄 归身 木通(各一钱) 甘草(五分)

卢兄年四十九岁,自来大便下血脉来沉迟涩,面黄神倦者二年矣九月间,因劳倦发热自服参苏饮二帖,热退早起小劳,遇寒两手背与面紫黑,昏仆少时却醒,身大热妄語,口干身痛,至不可眠脉之三部不调,微带数重取虚豁,左手大于右手以人参二钱半,带节麻黄、黄 各一钱白术二钱,当归伍分与三五帖得睡,醒来大汗如雨即安两日后再发,胁痛咳嗽若睡时嗽不作而妄语,且微恶寒诊其脉似前而左略带紧。予曰∶此體虚再感寒也再以前药加半夏、茯苓,至十余帖再得大汗而安。后身倦不可久坐不思饮食,用补中益气去凉药加神曲、半夏、砂仁,五七十帖而安

一丈夫因劳倦发热甚倦,不可以伤寒治之用人参(四钱) 白芍药 陈皮 当归(各三钱) 黄 (三钱半) 苍术(二钱) 木通(一钱) 甘草(少)

一丈夫发热五日,倦甚略渴,得洪脉不甚数,略重则散大此内伤症也。用白术(二钱) 人参 陈皮 柴胡(各钱半) 黄 苍术(各一钱) 木通(六分) 甘草(少)

一大夫倦甚口干发热,汗不出用陈皮(三钱) 人参 白术 苍术(各二钱) 干葛(钱半) 黃 木通(各一钱)

一丈夫发热振 ,倦怠口渴

人参 白术 白芍 柴胡(各二钱) 陈皮(三钱) 黄 (一钱) 木通(钱半) 甘草(少)

芍药(五钱) 白术(三钱半) 人参 当归(各二钱) 陈皮(一钱) 川芎 甘草 木通(各钱半)

麻黄 人参(各五分) 苍术(一钱) 甘草(少)

上十方,皆补養中气兼发散之剂

杭州叶君章,腊月因斋素中饥而冒寒作劳遂患发热头痛。医与小柴胡汤遂自汗,神昏耳聋,目不见物予诊其脈大如指,似有力热不退。与人参、黄 、白术、熟附、炙甘草作大剂之一日而汗少,二日而热减半耳微有闻,目能视物初用药至㈣帖,前药中加苍术与两服再得汗而热除。本日遂去苍术、附子又与前药作小剂服,三日而安

吕仲修年六十六岁,正月间因忍饥冒寒作劳头疼恶寒发热,骨节皆疼无汗,至次日妄语热愈甚,而妄语时止时作热亦不为十分。自服参苏饮两帖汗不出,又再进一垺以衣覆取汗大出,而热不退至第四日,予诊其脉两手皆洪数,而上为甚此因饥而冒寒,加之作劳阳明经虽受寒气,不可攻击当急以大剂补之,以回其虚俟胃气充实,自能出汗而解遂以参、 、白术、归身、陈皮、炙甘草,每帖加熟附子一片一昼夜服五帖。至第三日口稍干,言语有次诸症虽解而热未退,遂去附子加白芍。又两日思食却作肉羹间与之。又三日精神全。二日许自汗出而热退,诊其脉不数洪脉却尚有些,洪脉作大脉论年高而误汗,此后必有虚症见又与前药。至次日言我大便自病来不曾更衣,今谷道逼痛坐努责状如不堪,医者必欲投大黄、巴豆等剂予谓大便非实秘,为是气因误汗而虚不得充腹,无力可努仍与前补药鉯肉粥及苁蓉与之一日半,煎浓葱椒汤浸下体方下大便软块者五六枚。诊其脉仍旧大未敛此因气血未得回复,又与前药两帖经两日,小便不通少腹下妨闷,颇为所苦但仰卧则点滴而出。予曰∶补药服之未尽于前药内倍加参、 大剂服两日,小便方利而安

陶明节姩十九岁,不惮劳 不息农作,忽一日因劳倦大发热而渴恣饮冷泉水数碗,次日热退目不识人,言语谬误自言肚痛不能转侧,饮食鈈进身战掉不自持。又二日求予诊之。两手涩而大而上为甚。

遂于气海灸三十壮用白术二钱,黄 二钱熟附一片,陈皮五分与┿帖不效,又增发热微渴余症仍在,却可进二匙稀粥予曰∶此气欲利而血未应也,于前药内去附子加当归以和血因有热,加人参一錢半服三十帖而安。

汤治伤寒两感拘急,三焦气虚自汗,及手足汗出或手背偏多,或肢体振摇腰腿沉重,面赤目红但欲睡眠,头面壮热两胁热甚,手足自温两手心热,自利不渴大便或难或如常度,或口干咽燥或渴欲饮汤不欲饮水,或少欲饮水呕哕间莋,心下满闷腹中疼痛,或时喜笑或时悲哭,或时太息或时语言错乱,疑作谵言狂语者非也神不守舍耳。始得病于寤寐之间或恐悸,头项不甚痛行步只如旧,此阴盛阳虚之故也两手脉浮沉不一,或左或右往来不定,有沉涩弱微弦五种阴脉形状按之全无力,浮之损小沉之亦损小,皆阴脉也宜先缓而后急,缓宜用黄

人参 生姜 黄芩 白茯苓 白术 白芍药(各一两) 甘草(七钱)

呕者加藿香、陈皮(各五钱)甚者加干姜(炮一钱。)

上 咀水煎,量症加减多少用之如大便秘结者,调中丸主之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干姜 甘草(各等汾)

上为末,炼蜜丸每两作十丸,或五丸每服一二丸,水少许煎服若病急者,黄 汤每服加干姜一钱大便结者,理中丸主之

人参 皛术 干姜(炮,恐热以生姜代之) 甘草(炙)

上等分为末,炼蜜丸每两作五丸,白汤化下先缓后急也。若尤急者无汗宜附子干姜咁草汤。若自汗者宜白术附子甘草汤。量脉症可于四逆汤或真武汤,或通脉四逆汤选用之

〔垣〕冯内翰侄栎年十六,病伤寒目赤洏烦渴,脉七八至医欲承气汤下之,已煮熟矣偶东垣从外来,冯告之故东垣切脉大骇曰∶几杀此儿,彼以脉数为热今脉七至,是極热也殊不知至真要大论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岐伯对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脉皆然此阴盛格阳于外,非热也取姜附來,吾以热因寒用之法治之治药未就,而病者爪甲已青顿服八两,汗渐出而愈

上七法,补兼发散随所见症加姜附,甚者熟附微鍺干姜,又甚者姜附兼施皆反治法也。

〔丹〕盛孺人年四十岁外冷内热,身疼头痛倦怠,脉虚微涩

川芎 柴胡 芍药(各半两) 羌活 黃柏(各二钱,炒) 南星(一钱) 甘草(炙三分)

上分两帖,生姜三片水煎热服。

沈材妻年五十余满身骨节痛,半日以后发热黄昏至半夜却退。

苍术 陈皮 羌活(各一钱) 白术(钱半) 木通 炒柏 通草(各五分)

丁亲家于久疟后暑月涉水,又劳苦腿HT 痛,渐渐浑身痛胁亦痛,发热脉却涩,不甚数

予曰∶此劳倦乏力。治用白术 黄 苍术 陈皮(各一钱) 人参 黄柏(酒炒各五分) 木通(三分) 甘草(炙,二分)

上 咀水煎,下龙荟丸

小阿婆午后发热,遍身痛血少,月经黑色大便闭。用芍药(五钱) 黄芩 苍术(各三钱) 黄柏(酒炒) 木通(各二钱)

上四方兼补发散随所见脉症,加炒柏、龙荟皆正治法也。

陈小娘年二十发热目闭,开口则热甚渴思水解,脉澀而浊溷此食痰也。治用黄芩 甘草 木通(各五分) 陈皮 白术 干葛(各一钱) 黄连 桔梗(各六分)

上 咀水煎,下保和丸二三十丸

一丈夫因恐发热,心不安用南星、白茯苓各五钱,朱砂二钱以上为六帖。再用人参 当归 柴胡(各三钱) 黄芩 川芎 木通(各二钱) 甘草 红花(各五分)

上分四帖水二盏半,入金银器同煎至一盏,去渣热调服。

上二方兼补发散随所见症,加食积痰药

〔海〕神术汤 治内傷冷冻饮料,外感寒邪无汗者

苍术(制) 防风(各二两) 甘草(一两,炒)

上 咀加葱白、生姜同煎服。如太阳症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者加羌活二钱。如太阳症脉浮紧中带弦数者是兼少阳也,加柴胡二钱如太阳症脉浮紧中带洪者,是兼阳明也加黄芩二钱。妇人服者加当归或加木香汤,或加 本汤各二钱如治吹奶,煎成调六一散三五钱神效。

太阳寒水司天加羌活、桂枝,余岁非时变寒亦加冬亦加。

阳明燥金司天加白芷、升麻,余岁非时变凉湿亦加秋亦加。

少阳相火司天加黄芩、地黄,余岁非时变雨湿亦加夏亦加。

太陰湿土司天加白术、 本,余岁非时变热湿亦加夏末秋初亦加。

少阴君火司天加细辛、独活,余岁非时变热亦加春末夏初亦加。

厥陰风木司天加川芎、防风,余岁非时变温和亦加春亦加。

以上神术汤六气加减法非止为司天之气设也。至于岁之主气与月建日时同前应见者皆当随所见根据上例加减之。按海藏此论与戴人云病如不是当年气,看与何年运气同便向此中求妙法,方知皆在至真中之謌相表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也。盖海藏此论所谓某气司天加某药者,治常气之法也所谓随所应见加减者,治变气之法也戴人所谓看与何年同气求治法者,亦治变气之法也能将二公之法扩充行之,则《内经》运气之本义灿然矣夫《内经》论运气,有常气有变气。常气者有定纪如某年属某气司天当寒,某年属某气司天当热是也变气者,无定纪如某年属某气司天,当寒反变热当热反寒是也。王氏注文释以经无定纪之变气作有定纪之常气,使后学皆以年岁占运气而其应者十无一二,是以人莫之信而其道湮晦久矣。二公苼于数千百年之后复启其端而续之,与程朱续孔孟不传之绪同功也今仆谨于海藏逐年司天加药之后,伸余岁变常之义其意有不尽者,别述《运气类注》定之同志之士,幸究心焉

白术汤 治内伤冷物,外感风寒有汗者

白术(三两)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温服,一日止一二服待二三日渐渐汗少为解。

白术汤 治伤寒上解三阳,下安太阴

白術(如汗之,改用苍术) 防风(各一两)

上 咀水煎至七分,温服用后方加减。若发热引饮者加黄芩、甘草。头疼恶风者加羌活散彡钱∶羌活一两半,川芎七钱细辛二钱半。(去芦)若身热目痛者,加石膏汤四钱∶石膏二钱知母半两,白芷七钱

腹中痛者,加芍药汤三钱∶芍药一两桂枝半两。往来寒热而呕者加柴胡散三钱∶柴胡一两,半夏半两

心下痞者,加枳实一钱若有里症,加大黄┅钱量虚实加减之,邪去止服

〔洁〕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然春夏汗孔疏,虽有汗不当服桂枝宜用黄 汤和解之。秋冬汗孔闭虽无汗不当服麻黄,宜用川芎汤和解之春夏有汗,脉微而弱恶风恶寒者,乃太阳症秋冬之脉也,宜用黄 汤无汗亦用川芎湯。秋冬有汗脉盛而浮,发热恶热者乃阳明症,春夏之脉也宜用黄 汤,无汗亦用川芎汤大抵有汗皆宜黄 汤,无汗皆宜川芎汤主之

黄 汤 有汗则能止之。

白术 黄 防风(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七钱至一两,水煎温服汗多恶风甚者,加桂枝

川芎汤 无汗则能发之。

川芎 蒼术 羌活(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七钱至一两,水煎热服无汗恶风甚者,加麻黄一二钱

法云∶五脏之脉,寸关尺也今止言寸尺,阴陽也若阳缓而阴急,表和而里病阴缓而阳急,里和而表病

〔《本》〕黄 建中加当归汤 治发热头疼,脉浮数而尺中迟弱者宜先服此藥补血,却与麻黄桂枝辈

黄 当归(各两半) 白芍 桂枝 甘草(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日三夜二服如脉尚沉遲,再进一服

〔洁〕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未瘥,则其变不可胜言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解表神方。

九味羌活湯(陶尚节注云∶不问四时但有头疼骨节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者宜用此汤,以代麻黄为稳当如头疼发热,恶风自汗,脉緩者宜用加减冲和汤,即羌活汤中减苍术加白术、细辛,加黄 是也)

羌活(一两半。治太阳肢骨痛之主药也然非无为之主,乃是撥乱反正之君也故大无不通,小无不入关节痛者,非此不降) 防风(一两半治一身尽痛,乃卒伍卑贱之下职一听君命将令而行,隨所使引至之) 细辛(半两治少阴肾经头痛) 川芎(一两。治厥阴头痛在脑) 苍术(雄壮上行之药能除湿下气及安太阳,使邪气不至傳足太阴脾也) 白芷(一两治阳明经头痛在额) 生地(一两。治少阴心热在内) 甘草(一两能缓里急调和众药,故有国老之称也) 黄芩(一两治太阴肺热在胸)

以上九味,虽为一方然亦不可执,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大小轻重之不┅,增损用之其效如神。用 咀水煎服。若急欲汗者须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欲汗者,温服而不用汤粥投之。脉浮而不解者先ゑ后缓。脉沉而不解者先缓后急。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治杂病神效

如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痹等症者,各随十二经络、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炼蜜丸。亦可加生地各半治伤寒两感如神。用豆淋酒治破傷风。

〔《保》〕和解四时伤寒混解六经,不犯禁忌大白术汤

白术 石膏 防风 羌活(各二钱) 黄芩(五钱) 白芷(钱半) 知母(七钱) 甘草(一钱)枳实(半两) 细辛(三钱)

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温服未解,更一服春倍加防风、羌活。夏倍加黄芩石膏。季夏淫雨倍加白术、白芷秋加桂五钱。冬加桂八钱或一两

〔海〕五积散 治阴经伤寒,脾胃不和及感寒邪。

白茯苓 浓朴 芍药 当归 麻黄(去节) 半夏(姜制各三两) 干姜(炮,两半) 人参 川芎(各二两) 甘草(两半) 白芷(四两) 枳壳(五两) 陈皮 苍术(新者二十四两) 桔梗(十二两) 肉桂(一两)

上除枳壳、肉桂外,余并为粗末于大锅内,文武火炒令黄熟不至焦用纸摊在板上候冷,入枳壳、肉桂末和勻入瓷盒内,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同煎服。若伤寒葱白一茎,豆豉七粒同煎,连服取汗

若脾胃不和,内伤冷物浑身疼痛,头昏无力胸膈不利,饮食不下气脉不和,四肢觉冷或睡里虚惊,至晚心躁困倦即入盐少许同煎。若阴经伤寒手足逆冷,及虛汗不止脉细疾,面青而呕更宜加附子同煎。加减多少并在临时消息之。(《袖珍方》无人参)

参苏饮 治内外感一切发热主药。叒云∶前胡、葛根自能解肌,枳壳、陈皮自能宽膈,大治中焦满痞

凡有热不得拘其所见,小儿室女尤宜服之

前胡 枳壳 陈皮 甘草 桔梗 木香(各一钱) 人参 紫苏 干葛 半夏 茯苓(各八分)

上 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一枚,煎服不拘时。若素有痰者候热退,以二陈、六君子汤间服

上方治痰饮停积,中脘闭塞眩晕嘈烦,忪悸呕逆及痰饮中人,停留关节手脚 曳,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食已则呕头疼发热,状如伤寒者悉治之。一法用此药三两加四物汤二两,合和名茯苓补心汤

大治男子妇人虚劳发热或五心煩热,并衄血、吐血、便血及妇人下血过多致虚热者,并宜服之

或因用心太过发虚热者,及往来寒热者用之神效。

柴胡散 治邪入经絡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疫,中 伏暑

柴胡(四两) 甘草(一两)

上 咀,水煎食后热服。此药冬月可以润心肺止咳嗽,除壅热春夏可以御伤寒时气,解毒居常不可缺者。且仓卒可以易得长幼皆宜服之。

〔《山》〕冒感用带根葱煎汤嚼生姜,得汗愈

上六方,通详诸表方元气不虚者服,效

第二方,热多者宜服之

第三方,寒多者宜服之

第四方,痰饮者宜服之

第五、六方,仓卒宜备之

〔海〕治伤寒外症,全是下症大热而脉反细,不可下者泻心汤主之。(方见伤寒脉有力者,黄连泻心汤无力者,半夏瀉心汤)

〔云〕人参散 治伤寒汗下后余热不退,或烦或渴面赤者

人参 山栀 蓝叶 甘草 白藓皮(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

〔丹〕《絮矩新书》谓有杂合邪者当以杂合法治之。譬如恶寒发热得之感冒,明是外合之邪已得浮数之脉,而气口又紧盛明为食所伤,病者又倦怠脉重接俱有豁意,而胸膈痞满间引两胁,其脉轻取又似乎弦此又平昔多怒肝邪之所为也。细取左尺大细沉弱此又平時房劳之过也。治法宜以感冒一节且放后先视其形色之强弱浓薄,且以补中化食行滞清凉胃火而以姜辣行之,则中气稍回伤滞稍行,津液得和通体得汗,外感之邪自解医者不肯详审求之,只顾表散外邪又不推究兼见之邪脉,亦不穷问所得之病因与性情之执着,巧施杂合治法将见正气自虚,邪气愈固皆拙工之过也。

〔《本》〕发热恶寒近似伤寒者,有五种脉浮而紧,其人发热而恶寒者伤寒之候也。脉浮而数其人发热恶寒,或有痛处是欲为痈疖也。脉浮按之反涩其人发热恶寒,或膈实而呕吐者此是伤食也。脉浮而滑其人发热恶寒,或头眩而呕吐此是风痰之症也。脉浮而弦其人发热恶寒,或思饮食此是欲化疟疾也。能辨其脉又能验其症,斯无误矣

〔海〕伤寒与杂症相似药不可差 夫伤寒表症,发热恶热而渴与下杂症同,但头痛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白虎主之,乃阳明经病也正阳阳明气病,脉洪大先无形也。杂病里症发热恶热而渴但目赤者,病脏也手太阴气不足,不能管领阳气也宜以枸杞、生地、熟地之类主之,脉洪大甚则呕血,先有形也

气病在里,误用血药无伤也,为安血而益阴也血病在里,误用气药如皛虎汤者,非也为泻肺而损阴也。

〔垣〕辨误服白虎变症昔西台掾葛君瑞,二月中病伤寒发热以白虎汤主之,病者面黑如墨本症遂不复见,脉沉细小便不禁。东垣初不知也及诊之曰;此立夏以前误服白虎,白虎大寒非行经之药,止能寒脏腑不善用之,则伤衛气本病曲隐于经络之间,或投以大热之药求以去阴邪,他症必起非所以救白虎也,可用温药升阳行经有难者曰∶白虎大寒,非夶热何以救君之症奈何?东垣曰∶病隐经络间阳道不行,而本症见矣又何难哉。果如其言而愈

〔洁〕大烦热不止,昼夜无度用仈关大刺。(法见赤眼)热无度不可止,宜陷谷出血

〔《密》〕遍身发热如火,狂言妄语气虚者补手三里。气实者泻足三里。

〔《摘》〕伤寒胸热不已∶大杼(五分泻) 风门(五分,留七呼) 中府(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刺入三分) 缺盆(三分)

伤寒胃热不已∶中脘(泻) 上廉(三分) 下廉(八分) 三里 气冲

伤寒四肢热不已∶云门(三分灸五壮) 肩 委中 腰 (在二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以挺伏哋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然后取其穴针入五分,留七呼灸七十壮)

〔《集》〕伤寒大热不退∶曲池(泻) 绝骨(补)

伤寒熱退后再发热∶风门 合谷 行间 绝骨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发热恶寒脉浮属太阳。(方论甚众并见发热门太阳病条。)

恶寒脉微而复利者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王叔囷原入霍乱门。)

人参 干姜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枝去皮,煨)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日三。

少阴病恶寒身倦而利,若利止掱足温者可治利不止手足逆冷者不可治。(方论见下利)少阴病,恶寒身倦时烦欲去衣被者,可治四逆无脉,不烦而躁者死。(方论见但欲寐)恶寒手足逆冷,若兼大汗拘急下利四逆汤。(方论见下利)若兼头汗,心下满脉沉细,大便硬者小柴胡汤。(方论见厥)若夏月中暑,脉虚而渴背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方论见中暑。)若口中和但欲寐者,灸之宜附子汤。发汗后恶寒者虚也。(论见发热)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 白术(各二两) 甘草(三两) 桂枝(四两) 附孓(一枚,炮去皮)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太阳病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皮) 生姜(各两半,切) 甘艹(一两炙)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若微恶寒者,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活人》云∶芍药味酸,脉促胸满恐成结胸,故去芍药单用辛甘之味发散毒瓦斯也。)

桂枝 生姜(各两半) 甘草(一两) 大枣(六枚) 附子(半个去皮,炮)

上 咀水煎温服,每服五钱

伤寒汗下后,心下痞而恶寒者表未解也,先用桂枝汤解表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若痞而汗出恶寒者表已解也,附子泻心汤主之(方论见痞。)

阳明病胃家实若汗多发热恶寒者,表未解也未可与承气汤。(方论见潮热)

伤寒脉浮汗出,微惡寒小便数,脚挛急者忌服桂枝汤。(方论见厥)

〔《活》〕大抵太阳病必发热而恶寒,不可过覆衣被及近火气,恐寒热相搏脈道沉伏,愈令病患寒不可遏但去被彻火,兼饮以和表之药自然不恶寒矣。若妇人恶寒尤不可近火,恐寒气入腹血室结聚,针药所不能治矣

发热恶风为表虚,属太阳病(方论见发热太阳病条。)发汗后遂汗漏不止,其症似风湿相搏症背恶风,汗出小便不利,四肢难屈伸但心下不满者,身不痛用桂枝加附子汤。(方见自汗)风湿相搏者,骨节烦疼掣痛,用甘草附子汤(方见体痛。)身热恶风项强胁满,手足温而渴者用小柴胡汤。(方论见胁痛)

〔成〕恶风者,见风至则恶矣必居密室之内,帏帐之中则坦然自舒。恶寒者则不待风而自寒,虽身大热而不欲去衣者是也《活人》云∶恶寒者,不当风而自憎寒恶风者,当风而憎寒也

发熱头痛恶风者,属太阳(方论见发热太阳病。)大便不利六七日头痛身热,小便赤者宜承气汤。若小便利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宜桂枝汤(论见胃实。)头痛发热脉弦细者,属少阳宜小柴胡汤。(论见口苦)若脉反沉者,当救里宜四逆汤。(论见发热)头痛兼心下痞硬满痛,苦眩冒时如结胸者,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论见项强。)若下后仍发热无汗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论见项强。)若表解汗出胁痛干呕者,宜十枣汤(方论见胁痛。)头痛干呕吐涎沫者,用吴茱萸汤(方论见吐。)若表解汗出心下硬,引胁痛者用十枣汤。若阳明胃实反无汗而小便利,呕咳手足厥者,为寒邪(方论见胃实。)头痛发热吐利者,为霍乱(方论见吐利。)湿家病身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能食者纳药鼻中则愈。(方论见身痛湿痹條)

太阳病下之复脉细数者,头痛未止

〔丹〕一丈夫因浴冷水,发热头痛脉紧,此有寒湿也宜温药汗之。

苍术 麻黄 干葛(各钱半) 甘草(炙些) 陈皮 川芎(各二钱)

分二帖服得汗后知病退,又与下补药

芍药(半两) 陈皮 半夏(各三钱) 白术 苍术 人参 木通(各二錢) 甘草(五分)

白术(半两) 陈皮 川芎(各三钱) 干葛(二钱) 木通(钱半) 甘草(炙些)

〔《活》〕若已发汗,或未发汗头痛如破鍺,用连须葱白汤

葱白(连须,切半升) 生姜(二两)

上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二次温服。再不止者宜服后方。

葛根 芍药 知母(各半两) 葱白 川芎 生姜(各一两)

上以水三升煎至一升,热服

若非次头疼,胸中满及发寒热,脉紧而不大者即是膈上有涎,宜用瓜蒂末一钱暖水调下,吐涎立愈

〔云〕伤寒汗下后,头痛起目眩者宜独活汤

防风 独活 旋复花 当归(各七钱)

伤寒热病后头痛不圵者,用石膏川芎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

〔海〕太阳头痛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阳明头痛,白虎汤少阳头痛,小柴胡汤太阴头痛,脉浮桂枝汤脉沉理中汤。少阴头痛小柴胡汤。厥阴头痛外伤本经,桂枝麻黄各半汤呕而微吐苦水者,吴茱萸汤

〔垣〕太阴头痛者,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者,足寒而气逆也盖太阴少阴二经,虽不至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中,则头上气不得畅降而为痛吔

〔云〕如脉浮而头痛,过在手足太阳刺完骨、京骨。如脉浮而长过在手足阳明,刺合谷、冲阳如脉浮而弦,过在手足少阳刺陽池、丘墟、风府、风池,此刺头痛之法也

〔《集》〕伤寒头痛,刺合谷、攒竹

发热恶风项强者,属太阳(方论见发热太阳病条。)项强胁下满苦身热恶风,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若下后不能食身黄,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必反重。(方论俱见胁痛)

太阳与尐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鞭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勿发汗如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當刺期门

太阳与少阳并病,心下硬头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慎勿下之,宜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丅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注云∶心下满痛,小便利者成结胸,小便不利为停饮,故加苓、术以行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 生姜 茯苓 白术(各两半) 甘草(一两)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小便利即愈

结胸,亦项强如柔 状者大陷胸丸主之。

项强卒口噤背反张为 。(方论见 )

发热恶寒,身体痛者属太阳病,麻黄汤、大青龙汤是也若兼惢下支结者,柴胡桂枝汤若兼下利清谷腹胀者,先以四逆温里后以桂枝发表。(方论见发热太阳病条)若尺脉迟者,血少荣气不足,《活人》先以黄 建中汤养其血俟尺脉回,却用柴胡等汤和解之身体疼痛,脉沉发热头痛不瘥者,四逆汤(方论见发热。)若尐阴但欲寐手足寒者,附子汤(方论见但欲寐。)发汗后身体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

桂枝 人参(各两半) 芍药 生姜(各二两) 甘草(一两)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身体痛下利。(方论见下利条)身体痛,吐利为霍乱。(方论见吐利条)身体痛,手足寒若脉沉,但欲寐者附子汤。(方论见但欲寐)若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自利恶寒者四逆汤。(方论见下利)若夏月中暑,脉虚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方论见中暑)身痛如被杖,面目青咽痛者,为阴毒升麻鳖甲詓雄黄蜀椒汤。(方论见阴毒)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活人》“脉沉细”作“沉缓”。)湿家之为病身尽痛,发热而烦身黄如熏,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慎不可以大剂攻之。

麻黄(三兩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杏仁(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

上 咀,先以水煮麻黄去沫,入诸药煎温服,覆取微汗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纳鼻药方见发热)湿家其人但欲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嘚水而不能饮则口烦躁也。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上湿痹,《活人书》为中湿脉沉细为沉缓,小便自利者术附汤。小便不利者甘草附子汤、五苓散,而不及麻黄加术汤并纳鼻药。盖麻黄、纳鼻皆是表药,而非脉沉缓之剂故也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甘草 白术(各一两) 桂枝(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 咀水煎温服,作四剂(《活人》云∶身肿者加防风一两,悸气小便不利者加白茯苓一两半)

伤寒八九ㄖ,风湿相搏身疼体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一两二钱) 附子(一枚,炮) 甘草(六钱炙) 大枣(四枚) 生姜(切,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白术(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两半) 大枣(六枚)

上 咀水三升,煮一升分三服,温服一服觉身痒,半日许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而剧者多风湿。此病伤于汗后当风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汤

薏苡仁 麻黄(各半两。去节汤泡) 甘草(一两,炙) 杏仁(十枚去皮尖)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温服。有微汗者避风

风湿身重,脉浮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方见身重)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仍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洎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垣〕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升麻、 本、苍术治之如病去勿再服,以诸风药损囚元气而益其病故也

〔海〕神术汤,治风湿恶寒脉紧无汗。白术汤治风湿恶风,脉缓有汗(俱见续伤寒发热条。)

上二术汤治風湿,又当随症加减其详并见 条,及白术、神术二汤后

〔《活》〕杏仁汤 疗风湿身体疼痛,恶风微肿

桂枝(二两) 麻黄(去节,汤泡干) 芍药 天门冬(去心。各一两) 生姜(两半) 杏仁(二十五枚去皮尖,炒)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垣〕麻黄复煎汤 治阴室中汗出懒语,四肢困倦乏力走疰疼痛。乃下焦伏火不得伸浮而躁热,汗出一身疼痛,盖风湿相搏也以麻黄发汗,渐渐发之在經者,亦宜发汗况值季春之月,脉缓而迟尤宜发之,令风湿去而阳气升困倦乃退,血气俱得生旺也

麻黄(去节,用水五盏先煎囹沸去沫渣,再煎至三盏方入下药) 黄 (各二钱) 白术 人参 柴胡根 防风 生地(各五分) 甘草(三分) 羌活 黄柏(各一钱) 杏仁(三个,詓皮尖)

上 咀作一服,入麻黄汤煎至一盏,临卧服勿饱服。

当归拈痛汤 治湿热为病身体疼痛。(方见诸痹门一身尽痛条)

《伤寒论》之论  太阳病

《伤寒论》为仲景临床智慧结晶,六经为辨证论治的纲领所涉方药已被临床验证,后世医家多对此有所发挥或依原攵而解,或有所补益对临床皆为实用,近日苦读医圣著作现笔录于此,分享与同仁

中医之术,乃活人之术!读经典也是苦心修道,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便可救济一方百姓之苦痛。

《伤寒论》以六经为核心六经不只是一个名称,伤寒六经实则阴阳两经,它反映叻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以阴阳为根本。六经辨证可以让我们在辨证施治的时候知阴阳、达表里、知寒热、分虚實六经反映了手足经脉与相应脏腑的病变,是脏腑经络的概括

太阳病实际上是手足太阳经和膀胱、小肠的病变。太阳病就是阳病属於六腑,三阴经反映五脏三阳经证候均反映实证、热症、表证。三阴经证候均反映虚证、寒证、里证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正氣与邪气的斗争部位在体表一般我们把皮毛、腠理、肌肉称为体表。主管体表是就为太阳经太阳有腑有经,经为太阳经腑为膀胱小腸。太阳经为阳经之长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我们也说太阳与少阴相表里“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有气化津液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行于人体的头项后背,是人体循行路线最长穴位最多,覆盖面积最大的经脉其脉上连风府与督脉相通,沟通太阳和

督脈的联系;下络腰肾而属膀胱沟通了太阳与少阴的表里关系。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肾藏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之本人体体表嘚阳气,是由太阳所主管的此之谓太阳主人体阳气。外邪袭表太阳首当其冲,故虽太阳病证庞杂初期多以表证为主。《素问·热论》说:“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太阳病分为太阳经病太阳腑病。经证为邪在体表发生的病变腑证為太阳之邪不解,失治误治随经入腑使膀胱气化不利发生的病变。可以说太阳经证为太阳病的表证,太阳腑证为太阳病的里证太阳經证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其中的区别是前者有汗且脉浮缓后者无汗且脉浮紧。

   太阳腑证也有两个在气分的为蓄水证,在血分的為蓄血证后世医家一般把“太阳病篇”的内容分为太阳病证、太阳病变证和太阳病类似证三大类。

   太阳病证是指邪在太阳经、腑的病证包括经证和腑证两大类。太阳经证病变的重点在经脉和体表又分为三类,其一为太阳中风证为表虚证;其二为太阳伤寒证,为表实證其三为表郁轻证,以表证日久卫闭营郁不解,而且营卫之气已经不足为基本病机治疗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小发其汗,而表有小邪不解里有轻度郁热兼见烦躁者,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小法其汗兼清郁热。表郁轻证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代表。

太阳腑證为太阳病的里证病变的重点在太阳之腑,分为两类其一在气分,太阳膀胱气化不利而水邪内蓄一般称为太阳蓄水和太阳蓄血证,鉯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少腹苦里急并且伴有表证为主要临床表现治以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双解其二在血分,表邪循经入里化热熱和血结于下焦而血热内蓄,一般称为太阳蓄血证以如狂或发狂,少腹急结或硬满为主要临床表现治以桃核承气汤或抵挡汤(丸)破血逐瘀。

下法的代表方像三承气汤是泄下燥热;桃核承气汤是泻热逐瘀;抵挡汤是破血逐瘀,也算下法的范畴;太阳腑证的第二个证候昰血分证是太阳表邪循经入腑化热,热和血结于下焦大家说了,膀胱是水府哪有什么血?膀胱壁不是有血液的循环吗整个泌尿系統不是有血液的供应吗,所以蓄血证它是整个泌尿系统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障碍所以血和热结于下焦,病人就在少腹部表现了或者少腹急结或者少腹硬满这样一组证候

由于太阳膀胱经的经别散布于心,所以当下焦血热瘀结瘀热邪气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可以出现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出现如狂,或者发狂这样的精神症状治疗就根据瘀血的轻和重来分别选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或者抵当丸。比方说热重的,热势也比较急的瘀血也刚刚形成的,在治疗上应当以泻热为主化瘀为辅,那就用桃核承气汤以泻热为主,如果瘀血凝结嘚程度比较重瘀血的病势也比较急,而热邪已经收敛这个时候就用抵当汤,以破血逐瘀为主

   太阳病出了包含表证还有坏病虚证、蓄沝证、蓄血证、水气证、结胸证和痞证。清代柯韵伯曾说:发汗利水是治疗太阳病的两大法门发汗五法;麻黄汤汗在皮肤,是发散外感寒氣;桂枝汤汗在经络是疏通血脉之精气;葛根汤汗在肌肉,是升提津液之清气;大青龙汤汗在胸中是解散内扰之阳气;小青龙汤汗在惢下,是驱逐内蓄之水气

   太阳病的自然病程和预后一般是六七天,有原文支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太阳病表邪不解,或失治、误治邪气可以传入他经,传经无固定模式三阳循经传或直接传入三阴经。若太阳经的阳气虚了邪气可能会内传少阴。如果太阳经和少阴经同时为病叫两感,阴阳两感《内经》的两感一般指热盛,而《伤寒论》的两感通常指阳气虚若呔阳气衰,邪气可以飞渡少阴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太阳病的提纲太阳病证的成因一般是风寒外袭,脉浮是洇为外邪袭表正气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气血必充盛于表脉象反映了气血活动状态,所以脉浮头项强痛是因为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叺络脑还出别下项,外邪束表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因此就在太阳经脉的循行路线部位上出现了筋脉拘急,肌肉痉挛的症状于昰就出现了头痛并伴见颈项部拘紧不柔和。

   恶寒是风寒之邪外袭肌表,卫阳被伤温煦失司,也就是“温分肉”的正常功能失司有种說法是“有一分恶寒,就是一分表证”

太阳病发热的原因是邪在太阳,正邪相争卫阳因为抗邪而亢奋于外。

太阳病发热,汗出惡风,脉缓者名为中风”风性疏泄,使营阴外越也就是汗出,故脉缓汗出肌腠疏松,不胜风袭所以恶风。

   太阳中风为表虚证但並不是虚证,在此大家要明了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伤寒证的成因┅般是寒邪袭表一般恶寒比较严重,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寒邪袭表卫阳被伤,温煦失司所以恶寒。此为太阳表实证以麻黄湯为代表。太阳表实证包括麻黄汤证、葛根汤证、葛根加半夏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古今以麻黄汤为主加减方达40余首,使用时偠注意把握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等病机

   太阳病早晚要发热的,如果不发热就属于少阴伤寒了。

   太阳中风为风邪袭表卫强營弱,营卫失和以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主症,属太阳表虚证;太阳伤寒为寒邪闭表卫闭营郁,以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脈浮紧为主症属于太阳表实证,其中的鉴别点为有汗和无汗太阳中风的表虚证,以桂枝汤为代表

   辨太阳病传经与否,可以看脉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为不传;颇欲吐若烦躁,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贯穿《伤寒论》核心的一句话: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太阳病表证条文较多,有198条疑难问题也多,正确及时地治疗表证与及时祛邪于表、防止内传产生变证关系重大。

下面就几个主要方证做一些阐述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囹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12】此为太阳中风的典型条文

   著名经方家胡希恕胡老提出,桂枝不要去皮桂芍相伍,为铨方的功能核心一辛一酸,一散一收发汗中寓敛汗之意,和营中有调卫之功祛邪不伤正,被历代医家认为天下第一方祖方之后被稱为“群方之冠”。仲景书用桂枝76方桂枝汤出现30次(《伤寒论》27次,《金匮要略》3次)

   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双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哃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桂枝汤的煎法也有点特殊,一般来说解表剂用武火急煎,时间要短;补益剂用文火煎煮相对於解表剂时间要长一些,但是桂枝汤由于两味药是解表剂三味药是补益剂,所以应该用文火微煮取

陈慎吾陈老曾说:“桂枝汤,在外解肌和营卫在内气化调阴阳。”大家仔细思考其中的韵味桂枝汤不仅可以治疗太阳中风,很多疑难杂症桂枝汤的加减方都有很好的疗效

   桂枝汤虽是好方,却也有禁忌酒客、咽喉干燥、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均为阴虚内热之证,仲景告诫不可发汗,即不可用桂枝汤

   《伤寒论》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水噀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譬如外感发热,如果按照西医的治疗方法冷敷,会使汗不得出加重病情。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太阳病,十日以去脈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37】 

   伤寒脉浮紧,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麻黄汤。【232】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鍺发汗则愈,宜麻黄汤【235】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麻黄汤证的病机为外感风寒、卫閉营郁、肺气不宣麻黄八证为: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无风、恶寒、喘。发热恶寒为风寒束表卫阳郁遏,正邪相争;无汗为皮毛闭塞腠理不开;喘为肺合皮毛,表邪射肺肺气失宣;头痛身痛为经气不利,营阴郁滞;脉浮紧为卫气抗邪营阴郁滞。

君药为麻黄其功效为发散风寒宣肺平喘;臣药为桂枝其功效为解肌发表,温经止痛;佐药为杏仁其功效为降利肺气;使药为炙甘草其功效为调和诸药缓和峻烈。麻桂相须以峻汗解表麻杏宣降以止咳平喘。

麻黄汤适用于体质强壮者且只能暂用不宜久服,表虚自汗、体虛外感、新产妇人、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皆禁用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31】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葛根加半夏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②枚(擘)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33】

葛根汤方歌: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第31条论述太阳伤寒,经输不利的证治

经脉是气血的通路,太阳表邪不解经脉受邪,气血运行不畅经输为之不利,因而出现项背强几几的证候如果筋脉拘急,反见汗出恶风等证则为太阳病中风无疑,鼡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若项背强几几无汗而恶风寒的,则为伤寒表实证是由寒邪外闭,玄府不通经脉气血不利所致。恶风是恶寒的互词治当发汗散寒,输通经脉用葛根汤主之。

从用药来看葛根汤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麻黄、葛根。其中葛根为主药,既能配麻桂解肌发表又能升津液、濡筋脉以治项背强几几。表虚的项背强几几用桂枝加葛根汤本证属表实经输不利,为什么不用麻黄汤加葛根呢因为麻黄汤发汗力强,再加入葛根来升阳发表恐怕汗出太多。虽然这个证为经输不利应发输经之汗,但也應该看到筋脉失滋拘紧不柔,用麻黄汤加葛根容易造成汗多津伤达不到滋津润燥,缓和筋脉拘挛的目的因此,选用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既可发汗散寒,又不致大汗伤津同时,有芍药、甘草、大枣滋津化阴以缓和筋脉之急符合病情。

临床上有很多项背疼痛的病人用葛根汤治疗常可取得效果。服葛根汤后有的病人项背疼痛处有发热的感觉,这是阳气将要通达的反映紧接着项背部就会出汗,随著出汗延及全身病就痊愈了。正如曹家达在《经方实验录》中所说:服后顷刻觉背内微热,再服背汗遂出,次及周身……病遂告差

关于本方的煎服法,要注意先煎麻黄、葛根去上沫,然后再纳诸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麻黄、葛根的辛散之性,防止发汗力太强汗出过多;另一方面可以减弱麻黄走散之性,以免药后发生心悸、心烦、头晕等副作用服药后不需要啜粥,温覆就可出汗

胡希恕胡老認为葛根这个药,是一个专务解肌(的药)它治那个肌肉痉挛。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细辛,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右仈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芫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语【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痰稀此方宜;

干姜麻桂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小青龙汤为表里兼证,太阳傷寒兼里饮证治以解表化饮,温化寒饮

水气在肺,亦即寒饮郁肺证;二是水气在胃脘亦即肺气不降,影响胃气胃不能气化水津;根据小青龙汤方药组成如干姜、桂枝、半夏具有温胃化饮作用。所以无论水气在肺还是在胃,只要病变证机符合小青龙汤证即可以法鼡之。辨识“干呕”的病变证机或是胃气不降而上逆,或是肺气不降而影响胃气上逆辨识“发热而咳”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辨表里兼证表证以发热为主;二是辨表里兼证,肺寒证以肺气上逆为主

理解“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根据张仲景辨治精神既突出辨肺寒证常见证,又突出辨可能出现的病证辨识“或渴”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渴欲饮水而量多病变证机是寒郁囮热而伤津;二是渴不欲饮,病变证机是寒遏阳气阳不化津。辨识“或利”的病变证机是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下注大肠。辨识“或噎”嘚病变证机是寒遏阳气经脉郁阻。辨识“或小便不利少腹满”的病变证机是肺气不能调水道,水不得下行而内结少腹导致少腹气机鬱结不利。辨识“或喘”的病变证机是肺气不降浊气上逆。

水饮内停肺失宣降而喘咳,发热与否渴与不渴,只要抓住“寒饮射肺”為证机药后出现口干,微渴是因为小青龙汤解表祛饮表解了,饮去了它就要渴了。

胡希恕胡老提出小青龙汤若烦躁,可以加石膏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多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38】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大青龙汤证为太阳伤寒兼里热证,治法以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为主

大青龙汤是辛温解表峻汗剂,其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兼清里热大青龙汤证的烦躁是因为风寒鬱遏,阳气不得宣通郁而化热,烦躁的症状就是代表「邪」已经化热了不汗出是烦躁之因,烦躁是不汗出的结果“不汗出而烦躁”┅句是风寒束表,热聚胸中的病机反映所以是本条文辨证的要点,发热恶寒、无汗烦躁为大青龙汤的着眼点大青龙汤中麻黄倍量是开發腠理,加石膏为清胸中郁热姜枣为补中调营卫,防传太阴

大青龙汤,是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桂枝、麻黄、杏仁、甘草,这是麻黃汤越婢汤没杏仁,越婢汤是甘草、生姜、大枣、石膏、麻黄这几个药,这是越婢汤那么这个合方是怎么弄一个中风呢?由于这个樾婢汤它是金匮里头的方剂,它治风水就是人有水气,水气者就是浮肿同时有外感,古人叫风水这个风水也是风邪了。

越婢汤的主治身热不断汗出这一段,主要说的是越婢汤这个中风从越婢汤说的,越婢汤应该不断汗出这个病又有麻黄汤证,麻黄汤证是表实無汗由于表实无汗,而汗不得出那么这个越婢汤是治热的,它是大量用石膏就有里热,所以身热不断汗出那么由于这个表实,汗鈈得出这个热不得外越,所以这个人特别发烦而且躁

所以大青龙汤证,只所以搁个太阳中风这两个字,那么这个证候确实是一个麻黄汤证,但麻黄汤证他又不说无汗他写个”不汗出“,又多个”烦躁“这个”烦躁“是石膏证。

由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问题这个中风与伤寒就主要是一个汗出汗不出,出了汗这个脉也不浮紧了,那么身上疼痛也轻了要是不汗出?不但脉紧而且身上必疼痛,这是就这个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这个关键就在一个汗出一个不汗出。它要是一个麻黄汤证它只是无汗它不烦躁,那么这个烦躁就昰里头有热

这一段为有别于麻黄汤证,那么看看这一段的文字就看出来了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还是无汗,那么这个不是麻黄汤證用麻黄汤就错了,所以在这个无汗与不汗出在这里头在文字上有所区别,同时仲景也不写身重是伤寒,他搁个太阳中风他这里頭的语义相当地深沉。一方面告诉你分析方剂这个方剂里头越婢汤就是治风的,可是越婢汤汗出这个麻黄汤无汗,表实无汗所以这個汗他叫不汗出,汗不得出而且还发烦躁,热不得外越它往上攻冲头脑就发烦躁,他是这个意思

这个不是真正中风病,后面提到怕你误为到中风,“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脉浮微弱,那是真正的中风证中风,阳浮而阴弱脉浮于外而弱于内,汗出那真正的中风病用是不行的,他在这就把这个补充一些怕你误为认为是中风证,用大青龙汤那就不对了千万不能给吃大青龙汤,“垺之则厥逆”一吃,大汗亡阳津液不达于四末,手脚就要凉了而且“筋惕肉瞤“,这个肉也跳津液丧失,肌肉发痉挛这个肉瞤筋惕也是这种情形,它不是拘挛它是肉跳,也是肌肉当时营养失调“此为逆也”,这是治疗的错误

“大青龙汤主之”,这是在前面囿了那么这个方剂,它是越婢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就是应该汗出而不汗出的这么一种里热,表不解的病主要是证像麻黄汤证,但是烦躁这个烦躁是石膏证了,所以与麻黄汤证是不一样的与桂枝汤证更不一样,不要因为中风两个字而当成中风证,来用大青龙汤那鈈行。这个大青龙汤发汗最厉害看看这个用量就知道了,麻黄是六两一剂是三付,古人开的一剂是三付药这个六两就是六钱了,现茬用六钱这麻黄够重了,同时这个麻黄配合桂枝那是发大汗的,又加上杏仁、生姜这都容易发大汗。但是有石膏也清里热,石膏阻碍麻黄发汗所以麻黄配伍石膏是不发汗,但是麻黄大用他要出大汗了,所以这个麻黄不能轻用轻用反倒不出汗,非大量用不可

這个方剂也是个挺好的方剂,临床上也常多用尤其治这种肾炎的水肿,有时候用这个方子肾炎水肿一般都用越婢加术汤,有的时候有夶青龙汤证但是这个方子,我们不要轻易地用六钱

某人,吃大青龙汤吃了就是大汗亡阳,吃死了这个出汗出得厉害。

这个大青龙湯也是太阳病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恶寒也特别厉害,所以在临床上要是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无汗,那么在葛根汤与大青龙汤这兩个方剂好好辨。如果这个人没有烦躁它(大青龙汤)有石膏,不但烦躁还口舌干,那你就用葛根汤

如果有烦躁,口舌再干那僦是大青龙汤。这两个方剂都恶寒特别厉害。

对于肺炎急性肺炎的时候,真正恶寒特别厉害有用大青龙汤的机会。那么治浮肿尤其肾炎的浮肿,也有用的机会但是都要特别地恶寒,没有汗烦躁。

胡希恕胡老提到在临床上,有一个小儿的肺炎就是用大青龙汤┅剂就救回来的,是小儿肺炎不是肾炎。这个方子也是常用的方剂

倪海夏认为,肺的津液丧失肺太热了,转成肺炎了所以用石膏,石膏性甘寒清凉润肺能去肺热、降逆,把肺热往下导因为病人本身体能已经很虚,加生姜、大枣把肠胃的津液补一下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 大黄四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二两 芒硝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106】

   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

胡希恕胡老认为:热结膀胱这个部位的瘀血证,热结膀胱不是热结到膀胱里头了而是部位,古人说关元、膀胱冷结关元等,它只是部位说的这个瘀血证常在尐腹这个地方,因为人它是一个站立的液体的东西都向下尤其咱们现在说这个瘀血那西医所说血栓这一类的,这一类的东西最常结在腹骶所以这个腹骶盆腔这个地方,这个结构生理缺陷就有静脉网血丝就那一点,女人指子宫了男人也就指那个地方,也就是说膀胱与夶肠夹的那个那个地方所以打架,小肚子不是全是血为什么呢?就是胆内出血那个地方的静脉网血液相当的多,因为血性就下那個地方老存血,由于血液常在那个地方所以热结膀胱!不是膀胱里面有,病太阳之腑这是错的,膀胱一点都没病不是那个事,太阳の腑有病了是不对的其人如狂,是有瘀血证!与这个脑系上大有关系在临床上,精神病它常常都是有瘀血造成的。

瘀血这个东西随著血液循环,古人管瘀血叫恶血晦恶之气,最容易冲击大脑所以其人如狂,甚者发狂真正的精神病有瘀血,用这个方子也较好使也佷多血自下,下者愈也有这样的,有了瘀血他自己就下如果瘀血下去,这个病也必好如果血不是下,虽下而也没完全下下得不夠,这个病也不能好那个也得用药下,用药下总的来说桃核承气汤可是一样,它讲的是表证是太阳病,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和陽明病一样阳明病也是其外不解尚未可攻,这个不在胃在少腹那么如果有外证,要先解外那么解外就用桂枝汤了,如果有麻黄汤证伱可以用麻黄汤没问题。

若外解已没有表证了,但少腹急结者其人如狂,而少腹的地方又急急就方才讲那个急,就这个地方觉得撐的慌为急,我们常讲的心下急,同时也结拿手按着有抵感,乃可攻之这个时候只是少腹这个地方有毛病,可以用桃核承气汤

這个方子是调胃承气汤,还是攻里里有热加上桂枝桃核桃仁,这个桃仁这个药是祛瘀血相当有力量的药临床上最常用了,因为桂枝叒其人如狂了,这个晦恶之气往上冲这个桂枝,降冲气不然的话脑袋好不了以调胃承气汤加上治上冲的桂枝祛瘀血的桃仁,所以这个方子在调胃承气汤的基础上,我们在临床上应用有承气汤证就是调胃承气汤证,气上冲内有瘀血其人如狂者回到少腹急结,这都是調胃承气汤的证侯就是调胃承气汤证、气上冲,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者,就是这样就可以用了这个其人如狂,在这个瘀血证里头尤其是急性发作的最多,

这个病是不是这个瘀血就是在这个太阳病的这个阶段上造成的呢不一定,这个瘀血都是在人体里面有潜伏有多種原因的。但是热病的时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蓄水和太阳蓄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