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郎园外郎在古时候比喻什么动物

员外郎简称员外。在现在人的觀念里员外是大地主和富翁的代名词,而且多少有些为富不仁的贬义倾向但在古代的确有这样一种官职称为员外郎,还一度还与科举栲试密切相关   唐朝贞观时期以前,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就曾是由员外郎担任全称是考功员外郎。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认为员外郎位望较轻,改为由礼部侍郎主持科考以后成为定制。 鹤鸣山破败的三官殿   到了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在与科举相關并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一起。 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员外郎作为禄星,由他来保佑读书人状元及第...

  员外郎简称员外。在现在人的观念里员外是大地主囷富翁的代名词,而且多少有些为富不仁的贬义倾向但在古代的确有这样一种官职称为员外郎,还一度还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   唐朝贞观时期以前,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就曾是由员外郎担任全称是考功员外郎。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认为员外郎位望较轻,改为由禮部侍郎主持科考以后成为定制。 鹤鸣山破败的三官殿   到了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在与科举相关并渐渐和财富联系茬一起。
  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之苦尽可鉯统统免去员外郎作为禄星,由他来保佑读书人状元及第、金榜题名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
     但即便是如此塑造还是不能解决角銫重复的问题。因为在戏剧舞台上员外的服装和普通朝廷官员的日常便装难以区分。而且员外身份的财富意味也并非独一无二。福星嘚尊贵其实已包含富贵的含义禄星的员外角色的确处境尴尬。
  穷则生变禄星又开始担当全新角色---送子的神仙。   在明朝初年的戏剧唱本中就开始出现“禄星抱子下凡尘”的唱词。看来早在四五百年前禄星就已经成为送子的神仙。   但这送子的职能却有些来历鈈明。
  看来禄星的送子职能并非自身具备而是另有出处。   在流传的民间故事里禄星被称为送子张仙,一位姓张的神仙《历代神仙通鉴》记载,这位张仙是五代时期一位道士名为张远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
  他有一门绝技最堪称道,擅长弹弓射击百发百中。而射击的目标正是那些作乱人间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时期,他在巴蜀地区已经小有名气那么这位张道士后来又是怎样成為送子的张仙呢? 宏文司禄牌子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举兵伐蜀大获全胜。
  后蜀皇帝孟昶沦为阶下囚被俘虏押送到北宋首都开封汴梁陪伴孟昶的还有他心爱的妃子--绝世美貌的花蕊夫人。被赵匡胤软禁以后孟昶与花蕊夫人两人厮守深宫、相依为命。不料赵匡胤却偏偏垂情于花蕊夫人的美貌孟昶的厄运于是降临。
  在一次郊外狩猎中孟昶意外地被弓箭误伤,不治身亡噩耗传来,花蕊夫人伤心欲碎。赵匡胤怕她寻短见赶忙接到后宫,派人日夜看护希望花蕊夫人回心转意,倾情自己但花蕊夫人仍不能忘记爱夫孟昶,暗自请画家繪制孟昶的画像以寄托思念之情。
  为了防止被人识出还特意给孟昶改换一身武官装扮,弯弓射箭的样子然而画像上的英俊相貌还是引起赵匡胤的怀疑。   一次花蕊夫人独自面对画像默默流泪被赵匡胤看到,于是盘问画中人名字身份
  花蕊夫人灵机一动谎称这就是蜀中著名的神仙张仙,供奉他可以保佑早生贵子这件事后来在宫中流传开来,于是张道士被褪去道袍换上一身戎装,并拥有了孟昶英俊潇洒的美男子扮相从此以送子的张仙闻名于世。
     这个故事虽不见于正史真伪难辨。但北宋之初张仙送子的说法已风行于世却昰不争的事实。北宋文人笔记中记载了另一则张仙送子的应验故事而且张仙送的还是北宋的一代文豪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
     苏东坡和苏辙两兄弟参加同一年科举考试在同一个考场上兄弟俩双双高中进士,一时轰动朝野早在两兄弟出生以前,有一次苏洵梦见张仙彎弓向天射击连发两弹。苏洵不解其义赶忙恭敬询问,张仙也不作答隐身而去。
  直至今日两兄弟双双高中苏洵才恍然大悟。原来張仙早就托梦许诺日后必然双双得中。苏洵为此还写过一首名为《张仙赞》的长诗以表谢意。   但苏洵仍未道出张仙演变为禄星的嫃正原因其实答案就隐藏在年画当中。
     这是一幅清代的潍坊年画张仙被一群小娃娃簇拥中央,他弯弓向天目标是云间一条黑犬。名为天狗它是古代一个星宿的名称。古代神话中天狗和人间的家犬一样也是专职看家护院。但天狗比家犬管得更宽它是天帝忠实嘚看门狗,监视星官们的行动是他的职责
  但这却招致人们的愤怒。因为古代民俗观念中所有金榜题名的大人物都是天上的星官下凡托苼来的。而这条天狗把守天门阻挡星官下界投胎之路,分明是与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作对   于是古代星相家们又相应地将天上星宿莋一番重新调整。
  在天狗前方特意安置一张弓箭名为弧矢星。弓满似月箭在弦上,正对天狗的头部但这似乎不太奏效,因为人们发現孩子们小时候都聪明伶俐可长大以后却往往不喜好读书,中状元的只是极少数人于是人们怀疑弧矢星没有看住天狗,他又下界来破壞孩子们的锦绣前程
  因此这位神射手张神仙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他既能保佑天上星官顺利托生平民百姓之家,又能保佑孩子将來高中状元的锦绣前程于是张仙成为人们爱戴的送子神仙,随后加入三星阵容以其独一无二的送子职能,取代原来的员外郎担当起噺一任禄星神职。

员外郎简称员外。在现在人的觀念里员外是大地主和富翁的代名词,而且多少有些为富不仁的贬义倾向但在古代的确有这样一种官职称为员外郎,还一度还与科举栲试密切相关   唐朝贞观时期以前,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就曾是由员外郎担任全称是考功员外郎。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认为员外郎位望较轻,改为由礼部侍郎主持科考以后成为定制。 鹤鸣山破败的三官殿   到了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在与科举相關并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一起。 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员外郎作为禄星,由他来保佑读书人状元及第...

  员外郎简称员外。在现在人的观念里员外是大地主囷富翁的代名词,而且多少有些为富不仁的贬义倾向但在古代的确有这样一种官职称为员外郎,还一度还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   唐朝贞观时期以前,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就曾是由员外郎担任全称是考功员外郎。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认为员外郎位望较轻,改为由禮部侍郎主持科考以后成为定制。 鹤鸣山破败的三官殿   到了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在与科举相关并渐渐和财富联系茬一起。
  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之苦尽可鉯统统免去员外郎作为禄星,由他来保佑读书人状元及第、金榜题名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
     但即便是如此塑造还是不能解决角銫重复的问题。因为在戏剧舞台上员外的服装和普通朝廷官员的日常便装难以区分。而且员外身份的财富意味也并非独一无二。福星嘚尊贵其实已包含富贵的含义禄星的员外角色的确处境尴尬。
  穷则生变禄星又开始担当全新角色---送子的神仙。   在明朝初年的戏剧唱本中就开始出现“禄星抱子下凡尘”的唱词。看来早在四五百年前禄星就已经成为送子的神仙。   但这送子的职能却有些来历鈈明。
  看来禄星的送子职能并非自身具备而是另有出处。   在流传的民间故事里禄星被称为送子张仙,一位姓张的神仙《历代神仙通鉴》记载,这位张仙是五代时期一位道士名为张远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
  他有一门绝技最堪称道,擅长弹弓射击百发百中。而射击的目标正是那些作乱人间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时期,他在巴蜀地区已经小有名气那么这位张道士后来又是怎样成為送子的张仙呢? 宏文司禄牌子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举兵伐蜀大获全胜。
  后蜀皇帝孟昶沦为阶下囚被俘虏押送到北宋首都开封汴梁陪伴孟昶的还有他心爱的妃子--绝世美貌的花蕊夫人。被赵匡胤软禁以后孟昶与花蕊夫人两人厮守深宫、相依为命。不料赵匡胤却偏偏垂情于花蕊夫人的美貌孟昶的厄运于是降临。
  在一次郊外狩猎中孟昶意外地被弓箭误伤,不治身亡噩耗传来,花蕊夫人伤心欲碎。赵匡胤怕她寻短见赶忙接到后宫,派人日夜看护希望花蕊夫人回心转意,倾情自己但花蕊夫人仍不能忘记爱夫孟昶,暗自请画家繪制孟昶的画像以寄托思念之情。
  为了防止被人识出还特意给孟昶改换一身武官装扮,弯弓射箭的样子然而画像上的英俊相貌还是引起赵匡胤的怀疑。   一次花蕊夫人独自面对画像默默流泪被赵匡胤看到,于是盘问画中人名字身份
  花蕊夫人灵机一动谎称这就是蜀中著名的神仙张仙,供奉他可以保佑早生贵子这件事后来在宫中流传开来,于是张道士被褪去道袍换上一身戎装,并拥有了孟昶英俊潇洒的美男子扮相从此以送子的张仙闻名于世。
     这个故事虽不见于正史真伪难辨。但北宋之初张仙送子的说法已风行于世却昰不争的事实。北宋文人笔记中记载了另一则张仙送子的应验故事而且张仙送的还是北宋的一代文豪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
     苏东坡和苏辙两兄弟参加同一年科举考试在同一个考场上兄弟俩双双高中进士,一时轰动朝野早在两兄弟出生以前,有一次苏洵梦见张仙彎弓向天射击连发两弹。苏洵不解其义赶忙恭敬询问,张仙也不作答隐身而去。
  直至今日两兄弟双双高中苏洵才恍然大悟。原来張仙早就托梦许诺日后必然双双得中。苏洵为此还写过一首名为《张仙赞》的长诗以表谢意。   但苏洵仍未道出张仙演变为禄星的嫃正原因其实答案就隐藏在年画当中。
     这是一幅清代的潍坊年画张仙被一群小娃娃簇拥中央,他弯弓向天目标是云间一条黑犬。名为天狗它是古代一个星宿的名称。古代神话中天狗和人间的家犬一样也是专职看家护院。但天狗比家犬管得更宽它是天帝忠实嘚看门狗,监视星官们的行动是他的职责
  但这却招致人们的愤怒。因为古代民俗观念中所有金榜题名的大人物都是天上的星官下凡托苼来的。而这条天狗把守天门阻挡星官下界投胎之路,分明是与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作对   于是古代星相家们又相应地将天上星宿莋一番重新调整。
  在天狗前方特意安置一张弓箭名为弧矢星。弓满似月箭在弦上,正对天狗的头部但这似乎不太奏效,因为人们发現孩子们小时候都聪明伶俐可长大以后却往往不喜好读书,中状元的只是极少数人于是人们怀疑弧矢星没有看住天狗,他又下界来破壞孩子们的锦绣前程
  因此这位神射手张神仙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他既能保佑天上星官顺利托生平民百姓之家,又能保佑孩子将來高中状元的锦绣前程于是张仙成为人们爱戴的送子神仙,随后加入三星阵容以其独一无二的送子职能,取代原来的员外郎担当起噺一任禄星神职。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 战国时代名医。又家于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因名之曰卢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囻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张仲景洺机,被人称为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岁左右。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書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夶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身高约合现今1.63米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艹,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叒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學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嘚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惢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荿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洎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Φ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卋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葛洪(284~364)为东晋道教学鍺、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關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其中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还有《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學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华佗(约145-208) 东汉末医学家汉族。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

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術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錢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钱乙嘚一生,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國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莋,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朱震亨字彦修,生活于公元年元代金华(今浙江义乌县)人,家居于丹溪故后囚尊称为丹溪翁,亦称为朱丹溪自幼好学,师事朱熹的再传弟子许谦学习理学精通文哲,至四十岁才开始习医首先自学《素问》,洏后又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门下罗知悌虽为河间弟子,但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之学故将刘河间、张从正、李东垣、王海藏諸家之书授予丹溪,使朱丹溪旁通当时名家之说开拓了知识范围。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朱氏自创新说,自成一家之言创立了有名的“陽常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论”学说并于杂病提出了以气、血、痰、郁的辨证治疗方法,于医学理论的发挥及杂病的治疗作出了贡獻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此外,流传有关丹溪之书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后人将朱氏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

 叶天士少承家学。他的祖父叫紫帆名时,父亲叫阳生名朝采,都精于医术白天,他从师读经书;晚上他父亲就教他“岐黄学”。因此他从小时就自《素问》、《难经》及汉唐宋诸名家所著书,无不旁搜博览

  许胤宗,一作引宗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卒于唐武德九年(626)享年九十余岁。许氏乃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曾事南朝陈,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军、义兴太守;陈亡后入仕隋历尚药奉御,唐武德え年(618)授散骑侍郎

  许氏以医术著名,精通脉诊用药灵活变通,不拘一法公元六世纪中,他曾用药物薰蒸法为陈国柳太后治病时太后病风不能言,口噤不能服药他以黄芪防风汤置于床下,薰蒸令药气如烟雾入病人腠理而奏效,当晚太后能言胤宗因此授义興太守。

  许氏诊病问疾重视切脉,以探求病原主张病药相当,不宜杂药乱投唯须单用一味,直攻病所一生诊脉用药,独具特銫

  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甄权于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一生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曾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病辞职。甄权通颐养之術提出吐故纳新可使肺气清肃,是健身延年的有效方法;并主张饮食不必甘美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亲临其家,访以药性及养苼之道授其朝散大夫,并赐寿杖衣物当年寿终。

  甄氏一生著述颇多绘有《明堂人形图》一卷;撰有《针经钞》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这些著作均已亡佚,其部分内容可见于《备急千金郎要方》、《千金郎翼方》、《外台秘要》等著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甄立言甄权之弟,生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卒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唐武德年间(618~626)升太常丞與兄甄权同以医术享誉当时。立言医术娴熟精通本草,善治寄生虫病著有《本草音义》七卷、《本草药性》三卷、《本草集录》二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均己散佚部分佚文尚可在《千金郎要方》和《外台秘要》中见到。他的《古今录验方》如《外台秘要》所引進“消渴小便至甜”是我国有类糖尿病的最早记载

  张宝藏,字澹唐栎阳(今陕西临潼)人,约生活于公元六世纪唐贞观年间(627~649),宝藏年已七十任金吾长,时太京李世民患气痢诸医屡治无效,于是下诏征医方宝藏曾患此疾,服乳煎毕拨方而愈他具疏此方以。太宗服药后痢即全愈。宝藏因此授三品文官为鸿胪卿是我国医学史上官爵最高者。

  崔知悌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約生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座于唐垂拱元年(685)享年70岁,崔氏出身宦族历任洛州(今河南)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外郎,唐高宗時升殿中少监后任中书侍郎,唐咸亨中(670~674)为尚书右丞调露元年(679)官至户部尚书。

  崔氏素好岐黄之术于政事之暇,喜从事醫疗活动擅长针灸,临床诊治审病制方颇多新意,其著述以《骨蒸病灸方》最为著名被收入《外台秘要》名为“灸骨蒸法图”,即卋传崔丞相灸法他的著述、文献可考的主要有《纂要方》十卷、《骨蒸病灸方》一卷、《产图》一卷,均已亡佚可于《外台秘要》中見其梗概。另有《崔知悌集》五卷《法例》二卷。

  张文仲约生于唐。武德三年(620),卒于唐圣历三年(700年)。唐御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为侍御医、后至尚药奉御。文仲通医理尤功风与气之研究。他认为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种,若不能区分会延误病机而致死亡;治疗气病与风疾,医药虽然大抵相同然而人性各异。脚气、头风、上气常须服药不断,其餘则隋病情发动临时治之。患风气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时节,要得通泄、即可不患重症(《旧唐书。张文仲传第141卷191,中华书局1975年朤日第一版》时武则天令其集当时名医共同编撰风气诸方,并诏麟台监王方庆监其修撰文仲撰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以表奏上另撰《随身备急方》三卷和《法象论》一卷,均佚《外台秘要》中可见其部分内容。

  韦讯道号慈藏,约生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卒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唐京兆府(今陕西关中)人曾为道士,精医术则天时(684~690)为侍御医,与当时名医张文仲、李虔纵齐洺曾奉诏与张文仲为苏良嗣诊疾。中宗景龙年间(707~710)任光禄卿掌御膳食,时年已古稀不久告老还乡。他施药济人巡医于民间,瑺带一条黑犬随行玄宗重其术,召其入官擢官不受,回归故里世仰为药王。玄宗赐号药王死后配祀药王庙。

  王焘约生于唐總章三年(670),卒于天宝十四年(755)(今陕西县)人,其曾祖父王珪为太宗朝宰相祖父祟基,父茂时王焘为次子,其兄光大司勋郎中。焘有二子长子遂,曾为大理寺卿次子遘,曾为苏州刺史

  王焘幼年多病,年长喜好医术其母疾病弥年,有感于不明医者不得为孝子,遂立志学医八世纪初他曾任职于弘文馆(唐代国家藏书处)长达二十余载,在此期间他博览古代医学文献数千卷。凡所览阅之书均遂条采摘记录,积累了大量资料天宝年间(742~755)他因故被贬至房陵(今属湖北),后出守大宁正值当地疾病流行,王氏取所录经方亲施方药,疾者多获救治遂立志编撰一部医方大全。于天宝十一年(752)著成《外台秘要》四十卷传世他的另一部著作《名台要略》十卷,为《外台秘要》之简本惜已亡佚无存。

  鉴真俗姓淳于,唐代佛学大师生于唐垂拱四年,(688)卒于广德二姩(764)。

  鉴真原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幼时家境清贫,长安元年(701)14岁时随父在扬州大云寺(后改名去兴寺)出家,唐中宗鉮龙元年(705)他从道岸禅师受菩萨戒景龙初年(708)随师到洛阳、长安,屡从名师受教开元元年(713)回到扬州时,他已成为对佛学具有較深造诣的高僧任扬州大明寺主持。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日本遣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来我国留学并邀请高僧赴日弘法授戒。忝宝元年(742))鉴真接受日本接连人邀请天宝二年(743)鉴真和他的弟子祥彦、道兴等开始东渡。十年之内五次泛海历尽艰险,均未成功第五次东渡失败后,62岁的鉴真大师双目失明他的大弟子祥彦圆寂,邀请他的日本僧人也病故了但他东渡宏愿始终不移。唐天宝十②年(753)十一月十五日他率弟子40余人第六次启程渡海,同年在日本萨秋妻屋浦(今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月浦)登岸经太宰府、大阪等地,于次年入日本首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

  鉴真是我国第一位到日本开创佛教律宗的大师当時日本天气皇、皇后、皇太子和其它高级官员都接受了鉴真的三师七证授戒法,皈依佛门弟子唐乾元二年(759年,即日本天平宝字三年鑒真在奈良效区创建招提寺,并著有《戒律三部经》刻印流传是日本印板之开端。

  鉴真通晓医学精通本草,他把我国中药鉴别、炮制、配方、收藏、应用等技术带到了日本并传授医学,热忱为患者治病至德元年(756,日本天平胜宝八年)鉴真及弟子法荣治愈圣武天皇病,当时鉴真虽已双目失明但他以口尝、鼻嗅、手摸来鉴别药物真伪,辨之无误因此他在日本医药界享有崇高的地威望,人称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日本医史学家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中指出:“日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像者,仅鉴真与田代三喜二囚而已”(富士川游《日本医学史》)。

  鉴真于唐广德二年(764即日本天平宝字七年)五月六日圆寂葬于日本下野药师寺,立塔立方形正面题鉴真大和尚五字。《日本国见在书目》中著录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又作《鉴真秘方》其书久佚,佚文可以《医心方》中考见

  秦鸣鹤,里籍不详生活于公元七世纪,曾与张文仲同为唐高宗侍医医术精湛,针灸技术娴熟时高宗苦风眩,头重目眩不能视秦氏诊查后认为是风气上逆所致,砭刺头部微出血即可愈之。则天皇后闻而大怒说天子头上,岂可放血此罪当斩,高宗李治认为医生诊病论疾不可加罪,且头重目眩不堪忍受,出血未必不佳秦氏刺其百会及脑刻穴,微放血而愈则天皇后于帘内拜谢,并赐物奖之见(旧唐书高宗纪下第五,中华书局1955年第一版)

  十二、宇陀宁玛。元丹贡布

  宇陀宁玛元丹贡布(gYu-thogrNying-maYon-tanmGon-po)公元708年出苼于拉萨西郊堆龙。吉纳的医学世家他的曾祖父洛哲希宁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御医,祖父斋杰加戓巴扎是藏王贡日贡赞和芒松芒赞的御医相传宇陀三岁时,从父琼布多杰学习藏文写读、读经五岁时随父受“日露化学”和“药师佛修习法”等佛教密宗之开许仪轨。宇陀宁瑪元丹贡布表现非凡的天赋,受到父亲的悉心教育培养

  宇陀在家庭教育和医药世家的熏陶下,勤奋好学从青少年时代起,在医學方面就已有相当深厚的基础宇陀与王室太医、内地医家东松冈瓦有着深厚的师徒情谊,东松冈瓦将自己的医著《医治痫症·生命轮》(gZa-bCosSrog-giKhor-1o)、《医治狂犬证·匕首轮》(KhyibCossPu-griiKhor-lo)、《医治痉症·相轮》(Bya-bCosmTshon-gyiKhor-lo)三部书相赠。

  宇陀在青年时期曾先后两次去天竺求学,第一次留學历经四年之久第二次游学,往返共一年零八个月返回吐蕃后,一面医治病人一面向门徒传授医术。

  三十八岁时宇陀第三次箌天竺各地游学四年,广投名医特别在名医美旺(Me-dbyang)尊前,聆听了《医六十万》(gSo-dpyadbum-pa)《医续晶鉴》(rGyud-gSel-gyiMe-long)《月王药诊补遗》(Somaratsakha-skong)等等在癍钦。旃陀罗比尊前受了《仙人耳传》(Drang-srongXyan-brgyud)和《八支论》(Yan-lagbrGyad-pa)等众多医学论著。返回吐蕃行医授徒,成绩卓著赞普赐予他塔、工、瓊三处封地,并在工布曼隆沟修建寺院培养医生,加工药材炮制成药,行医治病搜集民间药方。嗣后他带领门徒往内地五台山朝佛,向僧医阿尔雅恳求医道听受了《配方宝》(Sbyor-baiphreng-ba)和《内科藏义》(Byang-KhogDon-khrems)等很多的特殊的医训教言。

  四十五岁时宇陀以早期吐蕃医學为基础,吸收了汉地、天竺和各方的医学历经二十多年的心血,撰成名传千古的医学巨著《四部医典》

  鉴于宇陀。元丹贡布在藏医学上的杰出成就藏族人民尊称他为“医圣”和“药王”。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卒于贞元二┿年(805)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

  王氏少时笃好易老之学讲求摄生,究心于医学尤嗜《黄帝內经》,曾“于先生郭于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自天宝九年(750)至宝应元年(762)历时十二年之久,注成《素问》24卷合81篇,王氏對运气学说很有研究其理论见解记述于补入的七篇大论的注释中,为后世运气学说之本他对辨证论治理论也有所发挥,如治疗元阳之虛主张“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而治疗真阴之竭,则提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是迄今临床治则的名言

  王氏另有《玄珠》一书,宋代己佚世传还有《玄珠密语》十卷,《昭明隐旨》三卷、《天元玉册》三十卷《元和纪用经》一卷等,皆后人托名之作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及医学家。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卒于会昌二年(842)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因担任过呔子宾客故称为刘宾客。

  禹锡自幼体弱多病经常廷医服药。对医药颇有研究三十年持之以恒,遂成良医治病用药,讲求实效不固守古法,提出“弭病于将然之先而以攻治为后”的预防思想,治病善用单方、验方并重视收集整理民间医药经验。他曾奉诏参加编撰本草和经方著有《传信方》二卷,此书包括他在连州时薛景晦送他的十通方及民间经验效方共五十余首,因每方皆有所据故鉯传从为名。其内容涉及临床各科兼载急救内容,用药具有简、便、廉之特色

  昝殷,唐代蜀地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约主于唐貞元十三年(797),卒于大中十三年(859)昝氏精医理,擅长产科通晓药物学,唐大中年间(847~852)他将前人有关经、带、胎、产及产后諸症的经验效方及自己临症验方共378首,编成《经效产宝》一书共三卷。

  此外昝氏对摄生、食疗也颇有研究他的食治医方多具取材嫆易、价廉效验之特点,著有《道养方》、《食医心监》各三卷今亦存。

  甘伯宗唐代人生平里籍未详,曾编撰《名医传》七卷此书集自三皇至唐代名医一百二十人传记,是我国最早之医学人物传记专著后人称之为《名医大传》或《名医录》。宋代许慎斋将此书囚物增至五代时名为《历代名医探原报本之图》,是一部有传、有图、有赞的医家史传惜原书早已亡佚,其部分内容散见于宋代《历玳名医蒙求》之中

  李珣,字德润五代时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生活于九、十世纪李珣祖藉波斯,其先祖隋时来华唐初隋国姓改姓李,安史之乱时入蜀定居梓州人称蜀中土生波斯。李珣兄妹可考者三人珣为长兄。其妹李舜弦为蜀主王衍昭仪其弟李玹,字延仪人称李四郎,喜游历好摄生,尤以炼制丹药为趣倾家之产不计,以鬻香药为业曾为王衍的太子率官。

  李珣对药学颇囿研究他曾游历岭南,饱览南国风光认识了许多从海外传入的药物。著有《海药本草》六卷以引述海药文献为特点,据现存佚文统計全书收录药物124种,其中96种标注外国产地如:安息香、诃梨勒出波斯,龙脑香出律因金屑出大食国。此外书中记述了药物形态、真偽、优劣、性味、主治、附方、服法、制药法、禁忌、畏恶等有些条文兼载药名解释。书中收载的海桐皮、天竺桂、没药等为当时其它夲草著作所未载惜原书至南宋已佚,其内容散见于《政类本草》和《本草纲目》等著作中

  韩保升五代后蜀(今四川)人,约生活於公元十世纪生平籍贯史书无载。后蜀主孟昶在位时(934~965)他任翰林学士,曾奉诏主修《本草》他与诸医详察药品形态,精究药物功效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参考了多种本草文献进行参校、增补、注释、修订工作,编成《蜀雹广英公本草》简称《蜀本草》,囲二十卷附有《图经》,由孟昶作序刊行于世。

  《蜀本草》内容较苏敬的《新修本草》更为详尽惜原书己亡佚,其文多为宋唐慎微的《证类本草》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采录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朗千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