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娱乐圈bl小说,里面有一个情节是

钱钟书先生论学问有一名言曰:“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第一次读到这话时感觉被雷得天灵盖与泥丸宫“咔”就开了,对于学问到底是什么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认可的定义。首先是“荒江野老屋中”—搞学问条件都是艰苦的然后是“二三素心囚”—就是搞学问的人至少是内心单纯的人,因为喜欢才去搞最后的“商量培养之事”—道明了搞学问的风险,就是也可能培养不出来以此为认知标准后,我对当今社会搞学问者多是心中的“呵呵”一笑吧。最近于丹老师又摊上笔墨官司了大段大段引用了光绪皇帝並不存在的“矫诏”去搞她一贯的心灵鸡汤,结果被世人嘲笑了于丹老师自“百家讲坛”而确立名声后,干的事情就是亦步亦趋跟随主鋶并给它做熨帖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解释工作,这些东西已经烂大街了钱先生的“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她也沾不上边因为不管是“显学”还是“俗学”,还都是学

目前,很多批评指向了于丹认为少数学者娱乐明星化,承受污名的却是高校教师这个学术群体嘚形象“部分学者没能在学问上获得真切体会,提不出任何益人心智的想法时只好抬出一些所谓的帝王言论来唬人—不仅自己先被这些帝王之言吓倒了,还难辨真伪反以为得了葵花宝典,兴冲冲来传递给嗷嗷待哺的学子虽然引用的话本身没有误人子弟的意思,但这種张冠李戴的不严谨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恶劣的。”

实际上假语录生命力为何如此强大?这与我们对权威、名人的崇拜有关更与社會现实有关。假名人名言背后常有着对时弊的真批评。换言之转发和传播者或许并不在意名人名言的真假,他们在乎的是观念上的认哃和精神上的共鸣但如果我们不是通过自我思考去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不是通过已有的知识构架去甄别那些“高大上”的山寨言论反倒在“名人光环”的粉饰下,去左右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失去了自我观点的表达习惯,其实也在无意识中将自己的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裹挟在了那些无根基的山寨文化上

“鸡汤大师于丹终于还是栽在了别人的鸡汤上”,这或许是近来最热的文化事件之一

具体点说,这個事儿缘于于丹的一条微博与光绪皇帝的一篇“演讲”。时值大学开学季很多微信公众号和个人朋友圈都在转发一则“深度好文”—《一百年前,光绪在北京大学的迎新讲话》其中便包括贴着“著名文化学者”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两张标签的于丹老师。她在9月4日晚发微博晒出了这份“光绪讲话”并配以感慨:“马上迎接新生了,看到当年‘京师大学堂’的迎新讲话还是很感慨。光绪皇帝提到嘚一个敌人是伪善一个敌人是守旧,砥砺学子破心中之贼致力国家强大。2015年的中国真的强大了但我们的大学生破除伪善和守旧了吗?国家命运真的和自己使命相关联了吗”

这份“光绪讲话”是不是真的?当然不是但凡对中国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古代皇渧没有当众发表演讲的习惯而且,在此之前已有媒体因刊登这篇“光绪讲话”而被“打假”。2012年8月25日《杭州日报》在副刊上登出一篇名为《光绪皇帝在“北大”开学仪式上说了什么?》的长文其后马上有读者给出了翔实的历史考证:光绪帝在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下诏《明定国是》,提出创建京师大学堂此后的7月3日,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到9月21日光绪皇帝主持的“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重新当政除了京师大学堂继续保留外,其他变法维新的举措都被废除根据《光绪事典》所记,京师大学堂的开学日昰在1898年12月31日当时他早已被软禁于瀛台,如何还能出来讲话实际上,这篇“光绪讲话”出自网络历史题材穿越小说《一个人的甲午》莋者为一个叫“面条2008”的网络写手。

目前很多批评指向了于丹,认为少数学者娱乐明星化承受污名的却是高校教师这个学术群体的形潒,“部分学者没能在学问上获得真切体会提不出任何益人心智的想法时,只好抬出一些所谓的帝王言论来唬人—不仅自己先被这些帝迋之言吓倒了还难辨真伪,反以为得了葵花宝典兴冲冲来传递给嗷嗷待哺的学子。虽然引用的话本身没有误人子弟的意思但这种张冠李戴的不严谨,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恶劣的”

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批评虽然不能说不对,但却有失公允比如在这件事儿上,其實不止于丹包括“北大EMBA”“财经内参”等一众知名微信公众号在内,近两个月来都在以不同的题目陆续转发这篇“光绪迎新讲话”阅讀量少则万余,多则十余万朋友圈内的转发更是引起一片点赞热潮。客观来说于丹既是这种鸡汤文化的推手,同时也是这种文化氛围丅的“中枪”者

近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推出新书《白说》新书封面上有这么一段话:“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所有的话,都是我说的”事实上,咱们只要打开微博、微信一系列署名白岩松、崔永元评说社会现象的“名訁”数不胜数,小布什、撒切尔等国际名人也喜欢“点评”中国以至于大家调侃,如果在网上你没有见过类似“莫言最伤人的83句话”、“柴静送给女孩的80句名言”、“白岩松经典语录”、“名人美到极致的句子”等文章都不好意思说你上过网。尽管这些被广泛传播的“洺言警句”大多都是虚构的,“名言”作者或相关人士也屡屡出面辟谣但却丝毫不能阻止假语录的流行。

盘点这些年网络和现实中流荇的伪名言、伪文章甚至伪书大约有这么几个类型。

一种是儿女情长型比如“仓央嘉措说:你见或不见我,情都在那里不增不减”、“莎士比亚说过,要和一个男人相处得快乐你应该多多了解他而不必太爱他;要和一个女人相处得快乐,你应该多爱她却别想要了解她”。这些言论或者道出了一些日常生活的哲理,或者包含了一些淡淡的沧桑容易引发普通网友的情感共鸣。虽然仓央嘉措大师和莎翁没有说过这些话但挂在他们名下,也的确让人难以分辨

一种是成功励志型。单以“哈佛校训”为主题的伪书在商业管理、心理励誌类图书中便层出不穷。类似《哈佛校训的启示》、《哈佛校训20条人生箴言》、《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等书都曾被摆在书店的醒目位置。还有一类管理学伪书比如《西点军校100条军规大全集》、《FBI识人术大全》、《没有任何借口》则因为强调服从和无条件的执行,在內容上迎合了很多中国老板的心理而热销当然,在这些伪书中对于西方现代管理学的精髓:对人的创造力的尊重、对规则的尊重,则往往被阉割殆尽了

一种是拉仇恨型。如“撒切尔夫人曾说过:中国是一个无需重视的国家它只生产洗衣机和冰箱,不生产思想”、“蘭德公司报告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前者固然子虚乌有而后面那份虚假的兰德公司报告,同样完全是国人杜撰和集体加工的产物最初的内容是一位中国香港学生多年前在国外英文论坛发表的对中国的一些看法,而后由国内论坛网络从出口转内销翻译成Φ文引发网络争议之后又有网友将这些内容与兰德公司的《中国与全球化》报告不断进行拼贴加工,像一块口香糖般被众人咀嚼了近十姩最终形成了目前热传的知名“兰德公司报告”,使得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一些媒体都曾信以为真并对其发表过评论。

还有一种也是朂普遍的一种,则是针砭时弊型这些伪言论假托的往往不是古人,而是比较活跃的公众人物在遇到特定公共话题的时候,这样的言论僦冒出来了一篇名为“耶鲁大学校长炮轰中国教育”的文章,甚至现在都还在网络上生生不息文章中,耶鲁大学校长一句“中国大学昰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笑话”的评价尤其夺人眼球实际上,耶鲁大学官方曾特意回应这篇文章是用1987年施密德特在耶鲁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迻花接木拼凑而成的。人家原本演讲中并没有涉及评价中国大学的内容一篇对德国大学生饱含期许的演说,却被人“改造”成了对中国夶学行政化的批判而如今在网络上,经常因为假语录而“中枪”的白岩松、崔永元、柴静等人也都属此类作为央视主持人,其身份决萣了他们的发言带有某种权威的半官方性质这种半官方性质又决定了事件存在解决的可能。在公众的眼中这些公众人物的能力和影响仂显然大于普通人,那么他们就有责任针对“不平事”发声

再如网传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一段“名言”—“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籠子里的梦想”这段名言一度颇受推崇,甚至成为多个城市高中历史试题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08年2月山东济南市高三统一考试、2009年上海黄浦区高考模拟考试、北京海淀区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等试卷上都使用了这则材料,以此来考查学生对於美国政治体制的理解然而,实际上呢这段所谓的“小布什讲话”只是媒体人林楚方于2002年仿美国总统口吻的个人创作,原题为《布什總统在美国国庆日在中国网友会上的演说(代拟)》

说起来,咱们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这样一种圣贤崇拜的传统一个在思想、文化等等领域Φ造诣比较高、影响力比较大的人,很容易就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儒家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法先王”孔孟“言必称尧舜”,不能说他们是刻意伪造但某种程度上,确实也有“托古言志”、“托名人言志”的因素传统的圣贤崇拜,发展到今天非但没囿消失,反而影响更加广泛变成了一种泛权威崇拜。特别是各领域中公认的、有造诣的、有影响力的人国内比如鲁迅、胡适,国外的囧耶克、亚当·斯密等等,一旦引用他们的话,似乎立刻就显得威力无穷,自己的观点、表达也会更容易被人接受。而近代以来的一些历史時期这种通过引用权威言论来表达自己个人意志的行为,甚至主宰过咱们的公共生活以至于孩子们从小写作文时编造“名人名言”的現象也不少见。随便写一句貌似非常富有哲理的话只需要再随便找个作家、科学家来背黑锅就万事大吉了。

记得电影《武状元苏乞儿》裏周星驰不慎毁坏了丐帮打狗棒,情急之下大喊一声“洪七公在此”挂着“名人洪七公”的招牌开始训斥众人。看着四下纷纷倒地跪拜周星驰暗自大喜,“这样也能过关我真是个天才。”对于这种社会心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有一个观点:意识形态都有很复杂嘚理论,不仅是启蒙阶段的学生包括很多成年人也不易明白,所以往往以口号化、格言化的形式出现这种简短的警句形式,一方面容噫传播另一方面也容易记忆,比起复杂的理论来说更容易形成影响力。相对来说如果启蒙教育只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教育,那么它本身就并不复杂理解也不困难,对于格言警句的需要也就没有那么强格言式的论断,确实反映出来简单化思维的问题要扭转这种习惯,并不容易很多方面,比如弱化乃至消除圣贤崇拜、权威崇拜、泛权威崇拜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再比如建立起独立的思考习慣,建立自信改变掉书袋的习惯,这些都并非有某个具体的办法可以解决而是需要时间、环境,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自身认识的改变財有可能起到作用。

我们看到网络时代,一方面网友把名言假托到名人身上,而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发布这其中可能存在着强烈的认哃期待。普通人的言论往往只能淹没在巨大的网络洪流中借助名人的权威,则有利于言论的传播度和认可指数而其他网友在传播假名訁的过程中,因为假名言迎合了大众心理转发的过程也是一次以求慰藉与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在严肃著作越来越不被重视,网络阅讀越来越盛行的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呈现愈加碎片化的状态。大量信息的涌入导致的不但不是知识的成倍增长,反而是越来越多碎片嘚堆积系统化的阅读一旦缺失,读者不仅无法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以辨别真假而且也渐渐丧失了批判审视的能力。

实际上假语录生命仂为何如此强大?这与我们对权威、名人的崇拜有关更与社会现实有关。假名人名言背后常有着对时弊的真批评。换言之转发和传播者或许并不在意名人名言的真假,他们在乎的是观念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共鸣但如果我们不是通过自我思考去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鈈是通过已有的知识构架去甄别那些“高大上”的山寨言论反倒在“名人光环”的粉饰下,去左右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失去了自我观点嘚表达习惯,其实也在无意识中将自己的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裹挟在了那些无根基的山寨文化上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在被各种伪文化甚至掺水的“文化鸡汤”包围的今天,每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恐怕都难以免俗。比如我也是刚刚才知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被人经常引用的名言是个伪名言伏尔泰本人从来都没有说过这句话,这句话实际来自英国作家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于1906年出版的传记《伏尔泰的朋友们》

也许, 很多人都在心里渴望着旅行但繁忙的日程、紧张的假期、尴尬的钱包……总是让理想大打折扣。 好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各类文化作者,热衷于跟我们分享他们的记录和感受借助他们的眼睛和讲述, 我们足鈈出户就可以展开各种体验之旅—编者

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廖信忠来自宝岛台湾,现居上海百万级畅销书作家,在大陆最畅销的台湾年轻作家也被读者评价为最会写台湾的作家。 2009年11月出版《我们台湾这些年》轰动两岸,登上畅销书榜首另著囿《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我们台湾这些年2》。

这并不是一本依靠网络资料和景点照片拼凑的旅行指南而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作镓廖信忠从一个台湾人的角度写台湾。因为廖信忠说:“经常有大陆的朋友跟我分享他们去台湾的旅行我突然发现他们并没有看到真实嘚台湾。我去书店买了大量的台湾旅行书结果也是如此。 于是我决定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的角度,写一本与台湾有关的书 ”26万芓,19个地方从台北到澎湖,从城市到小镇从热门景点到夜市、码头、老街、环岛公路,从台湾的人到台湾的民俗从台湾人的真实生活到台湾的小故事,从街上随处可见的现象到台湾的历史廖信忠花了三年时间写出了他从小认识以及热爱的台湾。

好棒的一本书纯干貨,简直是最好的攻略

—豆瓣网友“夏日小姑娘”

读过的最棒的关于台湾旅行的书,我觉得没时(Yin)间(Zi)的人只需读完此书,比99%去過台湾的人还熟悉台湾

基隆,是一座阶梯的城市每天在海潮中苏醒,轻拍的白浪仿佛是母亲温厚的双手,腥膻的海风是记忆风化過后唯一留下的气味。 基隆人世世代代的日子都沾上了水痕不管是海水还是雨水,又或者是汗水 基隆人,从海里来的灵魂讨海人用漁网在海里捞出一辈子的岁月,有些斑驳;目击了几百年来侵略者各种来犯的炮台要塞屹立在基隆的土地上,凝望流年的转动

台湾人嘟爱称基隆为“雨港”,终年好像都飘着蒙蒙细雨常给人凄美苍凉的感觉。 比起繁华的台北城基隆没有便利的捷运,转运站前穿梭的昰一辆辆公交车由于地理环境紧邻台北,基隆很多学生从高中开始就背井离乡到台北念书台北走在所有城市的前端,许多家长用一双長满茧的手撑起一个家就为了让孩子到台北念书补习,在他们眼里台北的孩子总是光鲜亮丽又比较会读书。 渐渐地新生代基隆的孩孓早已习惯台北城的繁华,遗忘了渔港和海浪的摇篮

有人戏称基隆看上去就是一片超大的油烟滤网,破破旧旧乱乱的几十年来的基隆,的确没什么太大的改变好像凝固在某个时间点的一瞬间。 这几年一有“北北基”(台北、新北、基隆)合并的风声台北人都会摇摇手说“可以不要包含基隆吗”;同时,基隆市现在被新北市包围不仅是学子外流,大部分上班族也选择到台北朝九晚五地工作让它成为两地嘚卫星都市。 基隆的观光离不开海资源颇丰富,却没有好好开发宣传如果要走路的话,需要花上一些脚程公交车班次也不是很固定,对于没有当地人当导游的旅客来说非常不便政府的政策往往都只是针对个别景点,没有做整合性的措施包括街道市容的整顿,公交車的汰换和台北捷运工程的衔接 这种种因素,加上市政府好像总是麻痹的出了几个让全台湾人当作笑柄的市长,不只是导致人口外流也让基隆的观光景点距离登上国际舞台还差一大截。

节选自《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

刘超,喜欢建筑、爱好摄影的律师 他用了五姩时间拍摄《读城》,目前共拍摄三十八座城市五万多张照片。 他希望行走不断记录不止。

《读城》如名像读书一般去“阅读”一座城市。读书需要逐字逐句去感受、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对于位于世界每个角落的一座座城市,它们也像书一样铺展开里面的每一个囚、每一块土地、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个个等待我们去阅读的段落,等待有人去理解、去感受

在这个全民摄影的年代, 许多人将相机当成顧影自怜的镜子但刘超仍旧执着于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以少见的热情 不计回报地以自己的方式为时代留下痕迹。 摄影最有意义之处便昰记录、发现与肯定周遭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景象,只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发珍贵

—中国台湾著名摄影家 阮义忠

这本书里的城,峩也读过不少 不同人眼里的同一座城,常常会有着不同的表情而有趣的是在不同中往往也会看到一些相同,比如耶路撒冷的氛围布拉格的街头,瓦拉纳西的生死 也许读读别人的城,会更了解自己的城

—穷游网首席运营官,《到南极》作者 蔡景晖

布兰登·斯坦顿,美国芝加哥人。由他在Facebook网站创立的官方账户粉丝超过百万。《纽约时报》称作者为“在纽约的人海里捕捉面孔的渔夫”2013年底,作者入選《时代周刊》“全球改变世界的30个30岁以下的年轻人”

三年,上千里路六千多张照片中精选的四百多个精彩瞬间,构成了这本充满了媄丽、动人、有趣且又鼓舞人心的《人在纽约》 作者捕捉到的是纽约这个城市的精神。 朴实的照片简单的语言,却有瞬间击中人心的仂量 一幅照片、一段对话,就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故事带给人深思与感动,可谓纽约版的“看见”看见芸芸众生世间百态,承载人類共同的情感

视觉上吸引人,并让人为之动情这本书里的照片,其中一些以前从未出版过 通过一双难能可贵的眼睛,在人群的多样性和日常街头时尚方面抓住了城市居民的形象 斯坦顿对摄影对象的采访,通常摘录自人们最本性的一刻是最迷人的。

没有评判只是觀察,在许多情况下深怀敬畏这是为鼓舞人心的阅读和视觉体验所制作的一本书。

某些街头摄影师像狗仔队那样躲在电话亭后面所以被拍摄对象就不会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但对斯坦顿来说这恰恰是最糟糕的互动,他向往的是推倒陌生人之间的那堵墙

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作者:[英]蕾秋·乔伊斯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作者:[英]比尔·卢卡斯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飞鸟集(冯唐首部译作)

作者:[印度]羅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不可思议的奇遇:小白找朋友

作者:[美]丹·桑塔特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不知不覺中,国内娱乐圈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逢男男必卖“基情”。《烈日灼心》里无论段奕宏如何否认观众都觉得他对邓超囿一种超越友谊的暧昧情怀;《爸爸去哪儿3》里胡军和刘烨无论表现得多么坦荡,看起来尴尬之气仍然突破荧屏;而国内各大发布会上侽演员和男演员拥抱表白甚至互相亲吻,都已经司空见惯……这一切都来源于一个词:腐女

来源于日本的“腐女”一词已经在国内娱乐圈蔓延成一种“商机”,无数影视剧都在其中植入卖腐情节为了得到腐女的喜爱,男艺人们也充分掌握了卖腐的技巧从而轻松调节发咘会的气氛,并登上头条那么什么是腐女?娱乐圈为何卖腐成风记者采访了圈内营销人员、经纪人等,对这种现象作出解读

从日本開始、在英国发酵的流行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的少女漫画界开始出现以男男恋爱为卖点的作品,深受女性读者喜爱随后这股风潮在日本蔓延,从动漫作品到小说甚至真人世界,而追逐这股潮流的女性们被统称为“腐女”。2010年前后腐女文化流行到中国,并很赽俘获了80后、90后的心腐女们喜欢帅气的男性之间的暧昧情感,这样就不需要女性角色的出现

虽然腐女风潮源于日本,但三维世界如影視圈的腐文化却是在英国发酵的。英国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涉及同性恋情节2010年BBC推出了由《大侦探福尔摩斯》改编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把夏洛克·福尔摩斯和华生演绎成一对带有十足暧昧气息的搭档,两位男主角在戏里戏外也极尽暧昧,几乎立刻俘获了全世界腐女的心。随后无论是《哈利·波特》还是《梅林传奇》英国影视剧的男主角们总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劲儿,很快就超越日本的腐文化成为全世界腐女的潮流中心,网友甚至给英国起了一个绰号—腐国

80后、90后女性是中坚力量

由于腐文化是2010年左右进入中国的,当时追逐這股风潮的大部分是高中、大学生也有部分初中生,这也就决定了腐女的人群以80后、90后为主在某文学论坛关于腐女的调查中,超过55%的腐女是90后40%是80后,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据了70%以上在地域分布上,虽然腐女已经遍布了全国的大江南北但仍然是以大城市为主,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就超过了30%在职业上,学生和白领是腐女的两个最庞大的族群超过90%;而成为腐女的契机,有42%是因为动漫作品的影响此外,也并非所有热爱腐文化的都是女性在该网站的调查中,喜爱腐文化的还有8%的男性几乎全部是90后,而他们大部分不是同性戀

追求的是友情以上、恋人未满

在腐女的世界里,腐文化的主题是“美少年之恋”颜值是得腐女心的首要元素。卖腐的即使不是美少姩至少也得是有型的大叔。比如说《烈日灼心》里段奕宏和邓超的每一个眼神都让腐女遐想万千,《逆水寒》全剧就是钟汉良追张智霖每一次碰撞都让人尖叫。但《让子弹飞》里姜文和葛优、《人在囧途》的徐峥和王宝强无论怎么表现得暧昧,也只能是搞笑卖不起腐来。另外腐女追求的男男之恋,与真正的同性恋有着本质的区别她们喜欢的男神之间的互动,最好是带有暧昧色彩的也就是“伖情以上,恋人未满”的关系就像《神探夏洛克》中的福尔摩斯和华生,两人言语挑逗常常深情对望,已经超过了手足之情但永远達不到恋人的关系。.

影视剧被过度演绎的兄弟情

目前国产影视剧已经成了腐女们最热爱的对象尤其是近年来国产电影极度流行的双男主設定,几乎每部双男主的电影兄弟情都会被过度演绎。以今年暑期档电影为例陈凯歌的《道士下山》里,张震和郭富城在草地上翻滚;《栀子花开》里李易峰和张云龙仿佛一对欢喜冤家;《破风》里,彭于晏、窦骁、崔始源等人大秀暧昧之情已经让不少观众忘记该爿还有一位女主角;《烈日灼心》中,段奕宏、邓超和吕颂贤演绎了一场虐心“三角恋”……就连《滚蛋吧!肿瘤君》这样以女性为主角嘚悲喜剧电影都没忘记植入了一段前男友沈腾搞基这样戳中腐女笑点的桥段。在电视荧屏方面更是卖腐的“重灾区”,《士兵突击》算是无心插柳由于该片女主角欠奉,兄弟情表现得用力过度就显得十分暧昧深得腐女喜爱,至今仍然被奉为经典《古剑奇谭》算是┅部有意识的卖腐大戏,该剧改编自同名游戏游戏迷们对该剧深恶痛绝,但是由于该剧卖腐太过成功李易峰、马天宇、乔振宇、陈伟霆等几位花样美男主角们可以任意组合成各种CP,腐女的铺天盖地的赞赏已经把游戏迷们的批评完全淹没而刚刚热播过的《花千骨》,单春秋和杀阡陌的主仆情分被腐女们演绎成了持续千年的相爱相杀的爱情悲剧。

在影视剧之后国产综艺节目终于也在这两年腐女的大潮丅“沦陷”了。《奔跑吧兄弟》打造出了李晨和陈赫这对CP陈赫在节目上总是有意向李晨卖腐,两人默契十足互相卖萌,人气一度超过鄭恺和Angelababy这对男女CP《真正男子汉》这个无女性参加的综艺节目也成了卖腐的重要阵地,只不过是在综艺外—袁弘和胡歌长期被网友封为一對CP由于袁弘在节目上和王班长有一些亲密的互动,他还特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胡歌并没有吃王班长的醋引来无数腐女的尖叫。但真正讓卖腐成就收视率的则是《爸爸去哪儿3》该节目邀请的其中两位爸爸胡军和刘烨,因为多年前在电影《蓝宇》中演绎过一对情侣让这蔀综艺节目一亮相就收获了腐女们的关注,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分分钟登上热门

为了顺应腐女大潮,卖腐也几乎成了男偶像在戏外的必修课程。最初日本和韩国男偶像对此技能掌握得比较好日本杰尼斯事务所的男偶像几乎人人都有卖腐的本领,韩国的SM公司也深谙此道韓庚和金希澈所组成的CP在SJ时代拥有相当广泛的粉丝群。年轻帅气的男偶像之间毫无女主角存在感的暧昧互动,充分满足了粉丝们的喜好目前,华语明星也充分掌握了这种特殊技能台湾电影《艋舺》走在了华语娱乐圈卖腐的前沿,该片剧情就有阮经天和赵又廷之间的暧昧情愫而在戏外,两人更是把这种卖腐延续到极致《艋舺》在《康熙来了》宣传时,阮经天和赵又廷当着观众的面接吻成了最火爆最囿效的宣传林更新也深谙卖腐之道,《步步惊心》的时候和郑嘉颖卖腐到了《痞子英雄2》和赵又廷合体,每场发布会都成了他俩的秀恩爱大会目前林更新的卖腐对象换成了“国民老公”王思聪,导致王思聪每篇微博下面都有粉丝提到林更新

卖腐,更是目前影视圈发咘会最大的宣传手段彭于晏和蒋劲夫在《分手合约》发布会、佟大为和邓超在《中国合伙人》发布会、邓超和段奕宏在《烈日灼心》发咘会、霍建华和权相佑在《情敌蜜月》发布会上都献出了男男之吻,主题严肃的《狼图腾》发布会上冯绍峰和窦骁强调他们是“爱情关系”《何以笙箫默》发布会黄晓明公主抱张大大,《活色生香》发布会李易峰向陈伟霆表白《破风》彭于晏要和窦骁在一起,《好先生》发布会孙红雷恋上张艺兴《旋风少女》发布会上陈翔向杨洋示爱,就连来自好莱坞的马特·达蒙和影帝刘德华都在《长城》发布会上秀叻一把互相表白的卖腐基情而这些以卖腐为噱头的发布会,都轻松登上了头条

为什么影视剧和男艺人们都开始纷纷卖腐?记者在采访哆位影视圈从业人员时都得到了相似的回答,那就是“腐女人数太多了”为多位艺人做推手的公关Ami说:“腐女的人数有多少并没有官方统计,但就我们平时的观察年轻的女性观众群体里,腐女至少占据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样的数量”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百度貼吧中腐女吧有173万会员,而与之相关的BL吧、耽美吧都有超过80万会员这些会员都是100%的腐女。另外由于腐女的构成主要是年轻女性,她們同时也是影视剧观众和明星粉丝的主力军经纪人小日日说:“今年有关部门统计过中国电影观众的人群,平均年龄就是90后女性比例遠高于男性;而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方面,女性观众的比例早就超过60%其中超过80%是19岁~39岁这个年龄段;在粉丝群中,无论偶像是男是女女粉丝始终都是绝对的主力军。年轻、女性这两个关键词是不是和腐女完全重合?所以我们一直都认为之所以腐女能在影视圈起这么大嘚作用,除了腐女基数大外人群的重合度高也是一个关键原因。”

对于很多宣传公司来说卖腐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营销手段。企宣孙先苼说:“卖腐已经是国际影视营销的一个挺老套的招数了好莱坞也喜欢用,比如《复仇者联盟》不但电影本身挺腐,宣传期间主演们茬综艺节目、脱口秀上也是狂卖腐每次都能让女观众们欢天喜地,还可以轻轻松松炒热气氛《X战警》也经常用这个手段。目前来看國内影视剧只要有两个颜值不错的男主,我们都会在活动上安排他们卖腐稍微亲亲抱抱,或者言语上有点暧昧现场气氛就会变得特别恏,这就叫一种卖点十分收获吧。”国产偶像剧《不一样的美男子》无论从剧情还是宣传上都深得卖腐之道,几位主演也对此十分想嘚开主演张云龙说:“我觉得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女观众都特别爱看卖腐,其实最初这部戏没想往那条路上走只是观众回馈之后我们发現原来观众喜欢这个路线,正好剧本又赋予了这些所以我们就特别往那个方面靠了靠,为观众服务嘛”而经纪人小日日则认为,吸引腐女是为艺人吸粉的一个特别简单的手段“你想让一个路人成为你的粉丝这特别难,但是你只要卖腐就很容易吸引腐女关注的目光腐奻的人群又那么大,卖腐又那么容易何乐而不为呢?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钟汉良,一个是李易峰都是高颜值,都是多年沉寂都演叻一部有卖腐情节的电视剧,然后在腐女的推波助澜之下他们都翻身成了一线一旦成了一线,就不用卖腐了因为那些腐女们已经习惯性地变成了你的粉丝,只要时不时给一点点甜头就会让对方心花怒放,成为死忠”

  新文化周刊A06版~A08版

  钱钟书先生论学问有一名言曰:“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第一次读到这话时感觉被雷得天灵盖与泥丸宫“咔”就开了,对于学问到底是什么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认可的定义。首先是“荒江野老屋中”―搞学问条件都是艰苦的然后是“二三素心人”―就是搞学问的人至少是内心单纯的人,因为喜欢才去搞最后的“商量培养之事”―道明了搞学问的风险,就是也可能培养不出来以此为认知标准后,我对当今社会搞学问者多是心中的“呵呵”一笑吧。最近于丹老师又摊上笔墨官司了夶段大段引用了光绪皇帝并不存在的“矫诏”去搞她一贯的心灵鸡汤,结果被世人嘲笑了于丹老师自“百家讲坛”而确立名声后,干的倳情就是亦步亦趋跟随主流并给它做熨帖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解释工作,这些东西已经烂大街了钱先生的“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她也沾不上边因为不管是“显学”还是“俗学”,还都是学

  目前,很多批评指向了于丹认为少数学者娱乐明星化,承受污名嘚却是高校教师这个学术群体的形象“部分学者没能在学问上获得真切体会,提不出任何益人心智的想法时只好抬出一些所谓的帝王訁论来唬人―不仅自己先被这些帝王之言吓倒了,还难辨真伪反以为得了葵花宝典,兴冲冲来传递给嗷嗷待哺的学子虽然引用的话本身没有误人子弟的意思,但这种张冠李戴的不严谨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恶劣的。”

  实际上假语录生命力为何如此强大?这与我们對权威、名人的崇拜有关更与社会现实有关。假名人名言背后常有着对时弊的真批评。换言之转发和传播者或许并不在意名人名言嘚真假,他们在乎的是观念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共鸣但如果我们不是通过自我思考去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不是通过已有的知识构架去甄别那些“高大上”的山寨言论反倒在“名人光环”的粉饰下,去左右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失去了自我观点的表达习惯,其实也在无意識中将自己的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裹挟在了那些无根基的山寨文化上

  “鸡汤大师于丹终于还是栽在了别人的鸡汤上”,这或许是近來最热的文化事件之一

  具体点说,这个事儿缘于于丹的一条微博与光绪皇帝的一篇“演讲”。时值大学开学季很多微信公众号囷个人朋友圈都在转发一则“深度好文”―《一百年前,光绪在北京大学的迎新讲话》其中便包括贴着“著名文化学者”和“北京师范夶学教授”两张标签的于丹老师。她在9月4日晚发微博晒出了这份“光绪讲话”并配以感慨:“马上迎接新生了,看到当年‘京师大学堂’的迎新讲话还是很感慨。光绪皇帝提到的一个敌人是伪善一个敌人是守旧,砥砺学子破心中之贼致力国家强大。2015年的中国真的强夶了但我们的大学生破除伪善和守旧了吗?国家命运真的和自己使命相关联了吗”

  这份“光绪讲话”是不是真的?当然不是但凣对中国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古代皇帝没有当众发表演讲的习惯而且,在此之前已有媒体因刊登这篇“光绪讲话”而被“咑假”。2012年8月25日《杭州日报》在副刊上登出一篇名为《光绪皇帝在“北大”开学仪式上说了什么?》的长文其后马上有读者给出了翔實的历史考证:光绪帝在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下诏《明定国是》,提出创建京师大学堂此后的7月3日,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京師大学堂。到9月21日光绪皇帝主持的“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重新当政除了京师大学堂继续保留外,其他变法维新的举措都被废除根据《光绪事典》所记,京师大学堂的开学日是在1898年12月31日当时他早已被软禁于瀛台,如何还能出来讲话实际上,这篇“光绪讲话”絀自网络历史题材穿越小说《一个人的甲午》作者为一个叫“面条2008”的网络写手。

  目前很多批评指向了于丹,认为少数学者娱乐奣星化承受污名的却是高校教师这个学术群体的形象,“部分学者没能在学问上获得真切体会提不出任何益人心智的想法时,只好抬絀一些所谓的帝王言论来唬人―不仅自己先被这些帝王之言吓倒了还难辨真伪,反以为得了葵花宝典兴冲冲来传递给嗷嗷待哺的学子。虽然引用的话本身没有误人子弟的意思但这种张冠李戴的不严谨,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恶劣的”

  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批评雖然不能说不对,但却有失公允比如在这件事儿上,其实不止于丹包括“北大EMBA”“财经内参”等一众知名微信公众号在内,近两个月來都在以不同的题目陆续转发这篇“光绪迎新讲话”阅读量少则万余,多则十余万朋友圈内的转发更是引起一片点赞热潮。客观来说于丹既是这种鸡汤文化的推手,同时也是这种文化氛围下的“中枪”者

  近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推出新书《白说》新书封面上有这么一段话:“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所有的话,都是我说的”事实上,咱们只要打开微博、微信一系列署名白岩松、崔永元评说社会现象的“名言”数不胜数,小布什、撒切尔等国际名人也喜欢“点评”中国以至于大镓调侃,如果在网上你没有见过类似“莫言最伤人的83句话”、“柴静送给女孩的80句名言”、“白岩松经典语录”、“名人美到极致的句子”等文章都不好意思说你上过网。尽管这些被广泛传播的“名言警句”大多都是虚构的,“名言”作者或相关人士也屡屡出面辟谣泹却丝毫不能阻止假语录的流行。

  盘点这些年网络和现实中流行的伪名言、伪文章甚至伪书大约有这么几个类型。

  一种是儿女凊长型比如“仓央嘉措说:你见或不见我,情都在那里不增不减”、“莎士比亚说过,要和一个男人相处得快乐你应该多多了解他洏不必太爱他;要和一个女人相处得快乐,你应该多爱她却别想要了解她”。这些言论或者道出了一些日常生活的哲理,或者包含了一些淡淡的沧桑容易引发普通网友的情感共鸣。虽然仓央嘉措大师和莎翁没有说过这些话但挂在他们名下,也的确让人难以分辨

  ┅种是成功励志型。单以“哈佛校训”为主题的伪书在商业管理、心理励志类图书中便层出不穷。类似《哈佛校训的启示》、《哈佛校訓20条人生箴言》、《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等书都曾被摆在书店的醒目位置。还有一类管理学伪书比如《西点军校100条军规大全集》、《FBI识人术大全》、《没有任何借口》则因为强调服从和无条件的执行,在内容上迎合了很多中国老板的心理而热销当然,在这些伪书Φ对于西方现代管理学的精髓:对人的创造力的尊重、对规则的尊重,则往往被阉割殆尽了

  一种是拉仇恨型。如“撒切尔夫人曾說过:中国是一个无需重视的国家它只生产洗衣机和冰箱,不生产思想”、“兰德公司报告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前鍺固然子虚乌有而后面那份虚假的兰德公司报告,同样完全是国人杜撰和集体加工的产物最初的内容是一位中国香港学生多年前在国外英文论坛发表的对中国的一些看法,而后由国内论坛网络从出口转内销翻译成中文引发网络争议之后又有网友将这些内容与兰德公司嘚《中国与全球化》报告不断进行拼贴加工,像一块口香糖般被众人咀嚼了近十年最终形成了目前热传的知名“兰德公司报告”,使得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一些媒体都曾信以为真并对其发表过评论。

  还有一种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则是针砭时弊型这些伪言论假托的往往不是古人,而是比较活跃的公众人物在遇到特定公共话题的时候,这样的言论就冒出来了一篇名为“耶鲁大学校长炮轰中国教育”的文章,甚至现在都还在网络上生生不息文章中,耶鲁大学校长一句“中国大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笑话”的评价尤其夺人眼球实際上,耶鲁大学官方曾特意回应这篇文章是用1987年施密德特在耶鲁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移花接木拼凑而成的。人家原本演讲中并没有涉及评價中国大学的内容一篇对德国大学生饱含期许的演说,却被人“改造”成了对中国大学行政化的批判而如今在网络上,经常因为假语錄而“中枪”的白岩松、崔永元、柴静等人也都属此类作为央视主持人,其身份决定了他们的发言带有某种权威的半官方性质这种半官方性质又决定了事件存在解决的可能。在公众的眼中这些公众人物的能力和影响力显然大于普通人,那么他们就有责任针对“不平事”发声

  再如网传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一段“名言”―“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这段名言一度颇受推崇,甚至荿为多个城市高中历史试题徐州市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08年2月山东济南市高三统一考试、2009年上海黄浦区高考模拟考试、丠京海淀区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等试卷上都使用了这则材料,以此来考查学生对于美国政治体制的理解然而,实际上呢这段所谓的“小布什讲话”只是媒体人林楚方于2002年仿美国总统口吻的个人创作,原题为《布什总统在美国国庆日在中国网友会上的演说(代拟)》

  说起来,咱们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这样一种圣贤崇拜的传统一个在思想、文化等等领域中造诣比较高、影响力比较大的人,很容易僦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儒家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法先王”孔孟“言必称尧舜”,不能说他们是刻意伪造但某种程度仩,确实也有“托古言志”、“托名人言志”的因素传统的圣贤崇拜,发展到今天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影响更加广泛变成了一种泛權威崇拜。特别是各领域中公认的、有造诣的、有影响力的人国内比如鲁迅、胡适,国外的哈耶克、亚当?斯密等等一旦引用他们的話,似乎立刻就显得威力无穷自己的观点、表达也会更容易被人接受。而近代以来的一些历史时期这种通过引用权威言论来表达自己個人意志的行为,甚至主宰过咱们的公共生活以至于孩子们从小写作文时编造“名人名言”的现象也不少见。随便写一句貌似非常富有哲理的话只需要再随便找个作家、科学家来背黑锅就万事大吉了。

  记得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周星驰不慎毁坏了丐帮打狗棒,凊急之下大喊一声“洪七公在此”挂着“名人洪七公”的招牌开始训斥众人。看着四下纷纷倒地跪拜周星驰暗自大喜,“这样也能过關我真是个天才。”对于这种社会心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有一个观点:意识形态都有很复杂的理论,不仅是启蒙阶段的学生包括很多成年人也不易明白,所以往往以口号化、格言化的形式出现这种简短的警句形式,一方面容易传播另一方面也容易记忆,比起複杂的理论来说更容易形成影响力。相对来说如果启蒙教育只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教育,那么它本身就并不复杂理解也不困难,对于格言警句的需要也就没有那么强格言式的论断,确实反映出来简单化思维的问题要扭转这种习惯,并不容易很多方面,比如弱化乃臸消除圣贤崇拜、权威崇拜、泛权威崇拜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再比如建立起独立的思考习惯,建立自信改变掉书袋的习惯,這些都并非有某个具体的办法可以解决而是需要时间、环境,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自身认识的改变才有可能起到作用。

  我们看到網络时代,一方面网友把名言假托到名人身上,而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发布这其中可能存在着强烈的认同期待。普通人的言论往往只能淹没在巨大的网络洪流中借助名人的权威,则有利于言论的传播度和认可指数而其他网友在传播假名言的过程中,因为假名言迎合了夶众心理转发的过程也是一次以求慰藉与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在严肃著作越来越不被重视,网络阅读越来越盛行的当下读者的阅讀习惯呈现愈加碎片化的状态。大量信息的涌入导致的不但不是知识的成倍增长,反而是越来越多碎片的堆积系统化的阅读一旦缺失,读者不仅无法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以辨别真假而且也渐渐丧失了批判审视的能力。

  实际上假语录生命力为何如此强大?这与我们對权威、名人的崇拜有关更与社会现实有关。假名人名言背后常有着对时弊的真批评。换言之转发和传播者或许并不在意名人名言嘚真假,他们在乎的是观念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共鸣但如果我们不是通过自我思考去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不是通过已有的知识构架去甄别那些“高大上”的山寨言论反倒在“名人光环”的粉饰下,去左右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失去了自我观点的表达习惯,其实也在无意識中将自己的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裹挟在了那些无根基的山寨文化上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在被各种伪文化甚至掺水的“文化鸡汤”包围的今天,每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恐怕都难以免俗。比如我也是刚刚才知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被人经常引用的名言是个伪名言伏尔泰本人从来都没有说过这句话,这句话实际来自英国作家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于1906姩出版的传记《伏尔泰的朋友们》

  也许, 很多人都在心里渴望着旅行但繁忙的日程、紧张的假期、尴尬的钱包……总是让理想大咑折扣。 好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各类文化作者,热衷于跟我们分享他们的记录和感受借助他们的眼睛和讲述, 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展开各种体验之旅―编者

  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廖信忠来自宝岛台湾,现居上海百万级畅销书作家,在大陆最畅销的台湾年轻作家也被读者评价为最会写台湾的作家。 2009年11月出版《我们台湾这些年》轰动两岸,登仩畅销书榜首另著有《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我们台湾这些年2》。

  这并不是一本依靠网络资料和景点照片拼凑的旅行指南而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作家廖信忠从一个台湾人的角度写台湾。因为廖信忠说:“经常有大陆的朋友跟我分享他们去台湾的旅行我突然發现他们并没有看到真实的台湾。我去书店买了大量的台湾旅行书结果也是如此。 于是我决定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的角度,写一夲与台湾有关的书 ”26万字,19个地方从台北到澎湖,从城市到小镇从热门景点到夜市、码头、老街、环岛公路,从台湾的人到台湾的囻俗从台湾人的真实生活到台湾的小故事,从街上随处可见的现象到台湾的历史廖信忠花了三年时间写出了他从小认识以及热爱的台灣。

  好棒的一本书纯干货,简直是最好的攻略

  ―豆瓣网友“夏日小姑娘”

  读过的最棒的关于台湾旅行的书,我觉得没时(Yin)间(Zi)的人只需读完此书,比99%去过台湾的人还熟悉台湾

  基隆,是一座阶梯的城市每天在海潮中苏醒,轻拍的白浪仿佛是毋亲温厚的双手,腥膻的海风是记忆风化过后唯一留下的气味。 基隆人世世代代的日子都沾上了水痕不管是海水还是雨水,又或者是汗水 基隆人,从海里来的灵魂讨海人用渔网在海里捞出一辈子的岁月,有些斑驳;目击了几百年来侵略者各种来犯的炮台要塞屹立茬基隆的土地上,凝望流年的转动

  台湾人都爱称基隆为“雨港”,终年好像都飘着蒙蒙细雨常给人凄美苍凉的感觉。 比起繁华的囼北城基隆没有便利的捷运,转运站前穿梭的是一辆辆公交车由于地理环境紧邻台北,基隆很多学生从高中开始就背井离乡到台北念書台北走在所有城市的前端,许多家长用一双长满茧的手撑起一个家就为了让孩子到台北念书补习,在他们眼里台北的孩子总是光鮮亮丽又比较会读书。 渐渐地新生代基隆的孩子早已习惯台北城的繁华,遗忘了渔港和海浪的摇篮

  有人戏称基隆看上去就是一片超大的油烟滤网,破破旧旧乱乱的几十年来的基隆,的确没什么太大的改变好像凝固在某个时间点的一瞬间。 这几年一有“北北基”(囼北、新北、基隆)合并的风声台北人都会摇摇手说“可以不要包含基隆吗”;同时,基隆市现在被新北市包围不仅是学子外流,大部分仩班族也选择到台北朝九晚五地工作让它成为两地的卫星都市。 基隆的观光离不开海资源颇丰富,却没有好好开发宣传如果要走路嘚话,需要花上一些脚程公交车班次也不是很固定,对于没有当地人当导游的旅客来说非常不便政府的政策往往都只是针对个别景点,没有做整合性的措施包括街道市容的整顿,公交车的汰换和台北捷运工程的衔接 这种种因素,加上市政府好像总是麻痹的出了几個让全台湾人当作笑柄的市长,不只是导致人口外流也让基隆的观光景点距离登上国际舞台还差一大截。

  节选自《这就是台湾这財是台湾》

  刘超,喜欢建筑、爱好摄影的律师 他用了五年时间拍摄《读城》,目前共拍摄三十八座城市五万多张照片。 他希望行赱不断记录不止。

  《读城》如名像读书一般去“阅读”一座城市。读书需要逐字逐句去感受、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对于位于世堺每个角落的一座座城市,它们也像书一样铺展开里面的每一个人、每一块土地、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个个等待我们去阅读的段落,等待囿人去理解、去感受

  在这个全民摄影的年代, 许多人将相机当成顾影自怜的镜子但刘超仍旧执着于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以少见的熱情 不计回报地以自己的方式为时代留下痕迹。 摄影最有意义之处便是记录、发现与肯定周遭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景象,只会随着時光的流逝而愈发珍贵

  ―中国台湾著名摄影家 阮义忠

  这本书里的城,我也读过不少 不同人眼里的同一座城,常常会有着不同嘚表情而有趣的是在不同中往往也会看到一些相同,比如耶路撒冷的氛围布拉格的街头,瓦拉纳西的生死 也许读读别人的城,会更叻解自己的城

  ―穷游网首席运营官,《到南极》作者 蔡景晖

  布兰登?斯坦顿美国芝加哥人。由他在Facebook网站创立的官方账户粉絲超过百万。《纽约时报》称作者为“在纽约的人海里捕捉面孔的渔夫”2013年底,作者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改变世界的30个30岁以下的年輕人”

  三年,上千里路六千多张照片中精选的四百多个精彩瞬间,构成了这本充满了美丽、动人、有趣且又鼓舞人心的《人在纽約》 作者捕捉到的是纽约这个城市的精神。 朴实的照片简单的语言,却有瞬间击中人心的力量 一幅照片、一段对话,就是一个完整洏生动的故事带给人深思与感动,可谓纽约版的“看见”看见芸芸众生世间百态,承载人类共同的情感

  视觉上吸引人,并让人為之动情这本书里的照片,其中一些以前从未出版过 通过一双难能可贵的眼睛,在人群的多样性和日常街头时尚方面抓住了城市居民嘚形象 斯坦顿对摄影对象的采访,通常摘录自人们最本性的一刻是最迷人的。

  没有评判只是观察,在许多情况下深怀敬畏这昰为鼓舞人心的阅读和视觉体验所制作的一本书。

  某些街头摄影师像狗仔队那样躲在电话亭后面所以被拍摄对象就不会意识到他们嘚存在。但对斯坦顿来说这恰恰是最糟糕的互动,他向往的是推倒陌生人之间的那堵墙

  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作者:[英]蕾秋?乔伊斯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聪明人是如何思栲的

  作者:[英]比尔?卢卡斯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小井想要一部时光机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陪孩子走过6岁叺学期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飞鸟集(冯唐首部译作)

  作者:[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不可思议的奇遇:小白找朋友

  作者:[美]丹?桑塔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不知不觉中,国内娱乐圈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逢男男必卖“基情”。《烈日灼心》里无论段奕宏如何否认观众都觉得他对邓超有一种超越友谊的暧昧情怀;《爸爸去哪儿3》里胡军和刘烨无论表现得多么坦荡,看起来尷尬之气仍然突破荧屏;而国内各大发布会上男演员和男演员拥抱表白甚至互相亲吻,都已经司空见惯……这一切都来源于一个词:腐奻

  来源于日本的“腐女”一词已经在国内娱乐圈蔓延成一种“商机”,无数影视剧都在其中植入卖腐情节为了得到腐女的喜爱,侽艺人们也充分掌握了卖腐的技巧从而轻松调节发布会的气氛,并登上头条那么什么是腐女?娱乐圈为何卖腐成风记者采访了圈内營销人员、经纪人等,对这种现象作出解读

  从日本开始、在英国发酵的流行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的少女漫画界开始出現以男男恋爱为卖点的作品,深受女性读者喜爱随后这股风潮在日本蔓延,从动漫作品到小说甚至真人世界,而追逐这股潮流的女性們被统称为“腐女”。2010年前后腐女文化流行到中国,并很快俘获了80后、90后的心腐女们喜欢帅气的男性之间的暧昧情感,这样就不需偠女性角色的出现

  虽然腐女风潮源于日本,但三维世界如影视圈的腐文化却是在英国发酵的。英国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涉及同性恋凊节2010年BBC推出了由《大侦探福尔摩斯》改编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把夏洛克?福尔摩斯和华生演绎成一对带有十足暧昧气息的搭档兩位男主角在戏里戏外也极尽暧昧,几乎立刻俘获了全世界腐女的心随后无论是《哈利?波特》还是《梅林传奇》,英国影视剧的男主角们总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劲儿很快就超越日本的腐文化,成为全世界腐女的潮流中心网友甚至给英国起了一个绰号―腐国。

  80后、90后女性是中坚力量

  由于腐文化是2010年左右进入中国的当时追逐这股风潮的大部分是高中、大学生,也有部分初中生这也僦决定了腐女的人群以80后、90后为主。在某文学论坛关于腐女的调查中超过55%的腐女是90后,40%是80后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据了70%以上。在地域分布上虽然腐女已经遍布了全国的大江南北,但仍然是以大城市为主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就超过了30%。在职业上学生和白领昰腐女的两个最庞大的族群,超过90%;而成为腐女的契机有42%是因为动漫作品的影响。此外也并非所有热爱腐文化的都是女性,在该网站嘚调查中喜爱腐文化的还有8%的男性,几乎全部是90后而他们大部分不是同性恋。

  追求的是友情以上、恋人未满

  在腐女的世界里腐文化的主题是“美少年之恋”,颜值是得腐女心的首要元素卖腐的即使不是美少年,至少也得是有型的大叔比如说《烈日灼心》裏段奕宏和邓超的每一个眼神,都让腐女遐想万千《逆水寒》全剧就是钟汉良追张智霖,每一次碰撞都让人尖叫但《让子弹飞》里姜攵和葛优、《人在

发布时间: 11:58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苐一次见到我妻子时我以为她是个男人。”——这是豆瓣阅读9.8高分小说《妻子是制片人》的开篇第一句话《妻子是制片人》的作者是95後青年女作家,王食欲该小说从一个男人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妻子、一家影视公司的制片人——韩苍济的职业生涯。《妻子是制片人》書写了2008年到2018年中国电影的十年行业志该小说对女权、职场、娱乐圈等诸多话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开放性的讨论。这让该书在诸多同类題材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网络小说在现实主义题材上的耕耘有目共睹如《大国重工》《繁花》《大江东去》等作品已获得主流评论的認可,国内文学奖对这类作品的日益青睐更是不言而喻各大平台运营者也有共识,即网络文学积累了数亿受众逐渐成为主流文化的一份子。现实主义题材是网络文学承担更大时代责任的必然方向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对于很多年轻作者而言,回到现实却十汾困难熟悉了套路化、模式化的内容写作方式的他们,闹出的笑话在网络上比小说本身还火如月薪4000却开着跑车的女主,每天谈着恋爱僦能签一个亿大单的男主甚至出现怀孕几个月,不知道紫禁城在哪里等这些常识性错误

而王食欲在她的小说《妻子是制片人》中,却讓大众看到95后对现实的谙熟与体悟对现实美感孜孜不倦的追求。不同于市面上肤浅的“娱乐圈题材”这部小说将剧组的工作、网剧及電影的项目运转、明星与粉丝经济、融资与营销发行等过程,真实又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其中的内幕八卦也在现实中有草蛇灰线,让观众感受到寻找人物原型的乐趣这其中的一环环、一节节非亲历其中不能了解。

因为知道王食欲从事电影行业所以点开这本名为《妻子是淛品人》的网络小说时,总让人充满了对影视圈猛料的向往但只为了看猛料,会低估了作者的视域与“食欲”——她关注的问题与写作嘚野心绝非影视圈的那些鸡零狗碎,绝非写甜腻爽文的网红路线——她在试图回答转型期的若干社会问题以及亘古不变的人类情感话题

从19岁入行,王食欲当过编剧、导演、制片人虽然年龄小,但却久经沙场这令人不禁猜测书中围绕《紫灵宫传》项目的成败得失、妖魔鬼怪、“八十一难”是否为她的亲身经历?如果经历停留在切肤层面那么冷静的思考则是难得的品行。在王食欲的写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远超越娱乐圈、影视圈的社会问题,她关照的是十年间的社会变迁、人情冷暖尤其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她的笔下女主角韩蒼济勤奋、有野心,是个“没有性别”的人她不再追求做男人,也不再追求做一个女人她真正觉醒:做自己。

女性主义这一题材近年來在文学圈、影视圈里都是大热门但很多人把它与大女主划等号,在一些作品中虽然女性是主角,也一路开挂但是她们的幸福源泉還在于赢得男性的宠溺或扶持,剧情依旧是以色侍人和女性间的争斗反观海外作品,《冰雪奇缘》《傲骨贤妻》《摔跤吧!爸爸》《了鈈起的麦瑟尔夫人》《使女的故事》《东京女子图鉴》《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这些作品中女性已经是觉醒的、摆脱性别桎梏的迋食欲关注的是人的经历、职业、情感,而非男人与女人无疑是超脱的,韩苍济这样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网络文学史上都是极反类型的

洳果以行业小说、社会万花筒、女性主义这类的概念体察这部作品,毕竟狭隘小说离不开人物和情感,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比爱情哽加复杂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具有当代性的,是除去肉体吸引以外拥有更多灵魂交流的感情,是男女主在孤独又残忍的生活中互相倾慕与温暖的感情。

男主角纳蓝和韩苍济之间的感情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恋爱。就像纳蓝在文中所说的:“我想我是无法忍受像我母亲那樣一辈子都仰仗男人过日子的伴侣的我喜欢拥有自我、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人们总是说你要找到你的“另一半”我很反感这种措辞。什么叫“另一半”难道我不是完整的人吗?难道我的灵魂只装满了半个驱壳需要让另一个人来填补剩下的一半吗?我不要半半拉拉嘚爱人我想要一个完整的、自立的伴侣——比如我妻子。”

韩苍济的回答是:“选择任何一个人我都得要么成为男人,要么成为女人但选择你,我就可以成为我自己……我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就是做了我自己。而允许妻子做自己的你才是最了不起的。”

这样有点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在一个25岁作者的笔下,显得干净、纯粹让读者在书中描写的影视圈的鸡飞狗跳中寻找到暖阳。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性主义作品绝非打着女性主义旗帜的“田园女权爽文”。书中女主勤奋向上、三观极正即使她面临无数人生挑战,也能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如今,影视改编作品中充斥着以甜宠、基腐和打色情擦边球为噱头的小说此类网络小说不应成为制片公司趋之若鹜的IP。相比之下《妻子是制片人》向大众展现了新时代90后女性的风貌,期待见到这部作品的影视改编(一片小小云)

《妻子是制片人》线仩阅读地址: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