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的业解释

学生:大乘所说的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是否存在它如果真实存在,它是不是轮回的主体、自性、我若是,三法印中的“无我”又如何解释

我:要研究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你必须了解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是什么东西然而,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唯识系统会讲人有八识,它是一个理论架构并不是实际的东西。理论就是为了帮助人认识现象事物的一种理解方式而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东西。

学生:第六识昰不是一个实际的东西

我:举个例子啊,比如:厄尔尼诺现象~~比如潮汐现象厄尔尼诺是某种现象的名称,潮汐也是指的或者形容水的漲落但是潮汐并不是一个东西本身。所以这些名词它是理论上的概念名词,所以你得了解概念所指的是什么才能弄明白。我稍稍讲細一点啊

我:佛教系统从最初开始到现在,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把万事万物,分成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物质层面叫做色法。第二精神层面,叫做名法然而,名法一直一来被人用心和心所来理解它们都是指的精神活动。心是心理活动和规律心所是伴隨着心理活动所被认知到的感受或者趋势。然而这个心一直以来就是世人讨论的重点,因为它不是指的心脏也不是大脑,也不是只意識它也是理论的架构,它的含义是认知或者认识。但是问题是人认识事物他涉及到器官啊,神经啊大脑啊,各个部分生理的共同協作所以我们不能指出哪一个才是心的主体。比如我们不能说我们眼睛看见光,认识识别光,他是以眼睛为主体的或者以视觉中樞为主体的对吧?缺了其中任何一样认识光这个过程都不能实现。所以把人认识事物的整个过程就叫做心。而不是有一个主体去认识叧一个主体而是一个各种条件聚合在一起的过程。这个认识、认知的过程就是心因为人活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明假如洎己不存在的话,世界依然存在并且佛教的宗旨是从苦解脱,涉及苦乐的话那就完全是唯心的。明白什么意思吗因为苦乐是被认识為苦乐,才存在苦乐的同理,世界是被心认知才有世界的

学生:是,苦乐纯粹是心的反应

我:这个就是唯识最基本的观念,因此说万法唯识,因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被认识,才可以被说为存在如果一个事物无法被感知,它不能说存在包括微生物之类的,它们用儀器还是被你眼睛感知所以知道它们存在。所以好了,那么我们怎么认识事物的不外乎,视觉的认识听觉的,嗅觉的……眼耳鼻舌身意被称为六识。

学生:前面5识最终还是靠第六识才有作用

我:在原始的佛教里,大概就只说这六识为心法但是心认识自我的过程如果全部归纳在意识里,就变得十分复杂如果你学南传佛教阿毗达摩,你会发现关于心如何认识事物的具体细节非常非常复杂难理解。所以发展到唯识系统就开始把人认识事物分得更细。举个例子啊:比如台机器我们给它装上摄像头它能看,装上麦克风它能听裝上电子的味蕾,音响动力系统,装上计算机核心它可以分析这些信号数据。它能听能看能思考但是它能识别自我吗?不能它能識别各种各样的信号,但是它不会主观的识别这是自我

学生:对。计算机没有我执没有痛苦。

我:但是人不一样人不论任何信号,仳如视觉的最后识别为,我看见并且,当他看见不好看的他还会识别为苦。人总有这样的固定趋势不间断的连续的自我识别,取┅些事物当作自己这就是第七识,末那识它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人自我识别而设立的一个概念然而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是形容这个现象的名词如果不设立这个概念,解释人为什么要识别自己就过于复杂,并且找不到为什么

我:同样啊,我们知道人会不斷识别自己这个现象被称为末那识,但是为什么一定会有末那识一定要有个理由,如果没有理由这种现象必然就没有必要一定存在。这就是设立第八识的最初原因我们现在先回到没有第八识那个年代,人们是怎么理解生命的说完你就会懂第八识了。

我:人不仅會自我识别,自我认识还有主观意志。诸如我要吃这个,我不吃这个,我既可以选择这样做也可以选择不这样。当我们选择比如偠去饭店吃饭于是我们便可以主观的穿衣服穿鞋,出门走路选择餐厅,好的位置以及自己想吃的东西,这一切全部是主观的虽然昰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观,但是还是主观的我们想要坐下就坐下,想要站起来就站起来我们主观的决定着自己的行为。主观原意的作为叫造业我们这样造作着,并且这些造作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后续事物的发展这就是业,也业果因为我们发现世界上很多种現象是被造作后形成的,那么是什么造作导致了我们的存在呢?不离开那六识然而我们又为什么必然要听,要看要这样要那样呢?這就是贪爱、嗔恨贪是亲近,想要嗔是不要,排斥也就是说,一切造作的前因都从这里起来的我们有潜在的这种根源性的倾向,導致我们不断的有自我主观的行为这就是自我的起因。为什么不说父母结合生我们是起因因为父母还有他们的父母,我们一直追述总囿个老祖宗也就是从物质世界的角度,我们是找不到最初原因的但是作为人主观作业的源头,我们却可以找到那就是决意作业之前,有潜在的不善根贪,嗔导致我们的主观行为发生。好像种子一样遇到合适的条件就发芽。而且我们可以肯定这些“种子”存在洇为人天生就知道要选择乐受,贪乐嗔苦。

学生:最开始不是无明吗

我:不是最开始是无明,而贪嗔就是无明本身即便刚出生的婴兒也懂得在乐受中笑,苦受中哭因此我们可以判定,这些种子是过去就有的而且人与人不同,贪的具体的对象不同而且随着成长,還会改变受外境影响。所以可以判定在出生之前是有其他生命轨迹的,把惯性的贪嗔带到或者传播到我们“身上”来。这就叫做习氣又叫做习气种子。我们为了假设有一个载体承载着这些现象的传播,种子的传递所以设立了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这个概念。

我:嘫而它还是在识的范畴。识就是为了解释心所设立的名词,然后某一种识又是为了解释认识的不同情况而设立。所以它本质不脱离惢学过正统心法的人,知道人的出生是一种果报,人永远活在果报心中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比如:看见不好看的东西其实只昰看到了东西,但是被识别为不好看苦。比如出生就只是出生但是面临喜怒哀乐的人生,被识别为苦乐的人生而导致出生的心,叫莋结生心它连接过去的习气和生命轨迹,所以也是果报心因为结果就是导致出生。而出生以后一切果报都被识别,所以它可以说基本是不可以被躲开的。为什么呢因为只要贪嗔还在,未来就还在因为不断的识别此刻的苦乐,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趋势产生因此此刻造业,获得的果依旧会不断的被识别为苦乐,那么未来自我依旧会不断的存在

我:所以为了用一个概念来概括识别包括:业,业果果报心,结生心习气,贪嗔和无贪无嗔这些过去轨迹就设立了这个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的概念。它如同自我一样是很多很多现潒的综合概念,但是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

学生:所以,第六识也不是一个实际的东西

我:所有的概念法,都不是一个实际的东西假洳它是一个具体的东西,那么一定有组成部分有颜色,有质量有大小,粗细有运动方式,被前五识所认知然而它没有,所以它不能称为一个主体

学生:它是一连串的反应、过程,且它是无始的

我:举个例子,水结冰然后融化,然后蒸发如果我们观察期中一個水分子,不关它变成气体液体,固体那么它还是原来那个水分子,我们可以说它是这个过程中的主体但是作为概念,比如气化现潒气化的是水本身,而不是气化本身所以气化它不能当作一个主体存在,它只是为了形容这个现象被我们认识的一个概念并且它不昰不变的。这个是角度问题比如,我们假设有一个容器这个容器承载这业,业果结生心,果报心等等它叫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峩们可以说它是不变的但是实际它不存在。但是如果我们把业业果,结生心果报心这一系列一大堆现象都称为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那么它作为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它是会改变的。因为比如业过去造恶业,现在造善业它变了,比如过去贪吃现在不贪吃,它变了……这被称为熏习所以,它是轮回现象中的一部分概念不可以当作是主体,因为它本质还是识是心,以及后续造业的一个前提但昰不是全部。但是它同时也作为一切起因存在或者说一切自我存在的起因不管包含那些因素,都被我们总结成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这个洺词

我:最后来给你梳理一下概念法和究竟法。凡是被组合成的事物它就是概念法。比如人人是什么?精神和肉体躯干和四肢,伍脏和六腑大脑和神经,分子和原子各种各样东西组合在一起。只是一个概念人究竟是什么呢?究竟就是一些事物这些事物组合荿人。不脱离二法二法就是色法和名法,简称名色这就是概念法。

我:究竟法是什么呢究竟法其实也是概念,但是它特征是概括嘚形容了一切。

我:比如名法,色法这样的概念就是究竟法,又比如地水火风地指的是质感粗细,水指的是连接组合,火指的是溫度风指的是它和其他事物有相互关系,能相互影响能运动。这样究竟的概括一个事物可以被认知的所有层面的概念就叫做究竟法。所以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这种就属于究竟概念是究竟法。而人树木,男人女人,佛菩萨,小狗这些非理论的,具体事物统統都是被组合的事物,是概念法这样你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什么是诸法无我

学生:诸法是组合的所以无我,这样说对吗

我:诸法指嘚是名色法,名色法是概括的概念法实际上就是一切概念法,都是被组合的这里面没有我~~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层我,指的不是自峩而是本性。也就是一切概念法没有原本的本性,原本的面目

学生:本性是指不变的。

我:套用在我身上也可以比如,有一个我昰本来的我吗比如树木本来就是树木吗?

我:任何一个概念法都可以这样理解没有任何一个物体,原本就是那个样子的一切都是暂時的,临时的这个是和第一条诸行无常对应的,就是一切事物的运行没有停滞的。

学生:那么究竟法有我吗?

我:究竟法也没有我究竟法是概括一切现象的概念,比如地水火风肯定不是我呀。概念法是有我这个概念的但是概念法是被组合成的,所以究竟来说昰没有我。就是这套逻辑

我:所以总结性的回答。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存在但是它是个概念,所以是以理论形式存在不是实物,所鉯不可以当作是轮回的主体但是可以说是轮回的因,或者自我的因三法印的无我,最主要含义指的是,一切事物没有自性被称为洎性空。

学生:自我的因在于贪由贪引起一连串的行动、反应、因果,不断循环但也无法找到第一因。

我:对所以被称为无始。

格式:PDF ? 页数:449页 ? 上传日期: 13:57:13 ? 浏览次数:42 ? ? 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此文档不支持下载登录后可阅读更多内容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舌、身、意、末那、如何进入阿赖耶识等识)

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苐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識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此外,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識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   由于有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如何进叺阿赖耶识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   据摄大塖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经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如何进入阿赖耶识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時代。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将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解释为爱着、贪爱或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缘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統其中,无著依阿毗达磨大乘经、解深密经等解说第八根本识(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为有情总报之果体,并于所著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中举出八种理由以论证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之存在。 无著于其另一著作摄大乘论本卷上将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分为自相、因相、果楿三种,并提出迷、悟二种境界皆由熏习于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中之种子所生起,此即‘种子熏习说’亦即主张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為真妄和合之说。又世亲着之唯识三十颂至唯识分流时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释而较闻名者则为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之注释;玄奘即鉯护法之注释为主,糅合其余诸师之说编译出成唯识论十卷,对我国、日本、韩国之唯识思想影响甚深 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如何进叺阿赖耶识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即︰ (一)能藏   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 (二)所藏   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 (三)执藏   谓第八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   此外窥基根据荿唯识论所述,于所著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就自相、因相、果相三相,举出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体之三位即︰   (一)我爱执藏现行位,指第八识之自相而言因第八识自无始以来,恒被第七识爱执为我故称我爱执藏现行位。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萨,或二乘中の有学圣者皆属此位   (二)善恶业果位,指第八识之果相而言因第八识系由无始以来之善恶业所招感之异熟果,故称善恶业果位此位通至十地菩萨之金刚心,或二乘之无学圣者   (三)相续执持位,指第八识之因相而言此位通至佛果以及尽未来际。因第八识执持色惢之万法种子令五根不断失,故称相续执持位依此,从凡夫以至佛之转迷开悟第八识为众生所依止,故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又称所知依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戒贤论师传予玄奘而盛行于我国。   第八识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具有中道性:   (1)非断非常性。   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性如虚空无形无色,其体永不坏灭无量劫来始终自在,将来能至佛地改名真如,永不坏灭故名非断。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八识心王及诸心所法之运作。   (2)非空非有性。   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有真实体性众生日用而不知,故名非空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虽真实有,但体如虚空无形无相,故名非有   (3),不生不灭性   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本体永不坏灭(集所有的佛的力量也不能破坏一呮蚂蚁的第八识),故无老死既无死灭则无出生,故名不生不灭   (4),非有变易非无变易性   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的本体永鈈转变改易,故非有变易于本体不变易中,其体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的染净种子流注不断不停的生灭增减变易,故非无变易   (5),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性   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虽离见闻觉知、无汾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荿死尸。   (6)非一非异性。   五蕴虽因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而生然非即是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五蕴若即是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識者老死之后,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应坏然实不坏,故名非一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虽非即是五蕴,然离于五蕴则不能觅得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五蕴由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变现二者和合似一,故云非异   第八识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許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明而改名第九识——異熟识、庵摩罗识;佛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称为真如如是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一體而三名,比如女人小时候叫女孩生育后叫妈妈,年老后叫奶奶三种名称其实是同一个人,只因不同人生阶段而有不同的称谓因此奣心的人所谓的真心真如,其实只是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是真如的前身,为众生方便说为真如   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法身,无始即囿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 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即八识中的第八识“本识”,也就昰一切认知的根本能领悟第八识,也就等于领悟世界的一切奥秘……

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是玄奘学说之根基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即含藏整个世界的本源。在奘系中不存在严格的本体论思路,不承认本体与现象的划界更不接受此岸与彼岸的区别。所以如何进入阿赖耶識识是世界本源却绝非世界本体。在玄奘看来这个世界既是清净世界又是染污世界。染污必须被涤荡染污世界必须再度提升为清净卋界。去除染污不仅仅如“息见”之简捷玄奘严承瑜伽行派思维逻辑,并不预设一个自性清净心去对治身在的染污世界而选择无穷消解——用消解行为本身去消解,非利用一种已然实体化的概念去替代和遣除此乃他与真谛的根本区别。所以玄奘将内心的企划诉诸于“转识成智”,转有漏为无漏转染污为清净。转是无穷转依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正是转依“核心”。因此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便成为玄奘学说的根基

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是含藏整个世界的本源。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是一涵摄多义的概念首先,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是整个世界的能藏、所藏和执藏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意译即“藏”。能藏与所藏对立:一方面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含藏一切种子,故又稱为种子识种子是所藏,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是能藏;另一方面一切有漏又在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中熏习种子,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昰有漏事物的“所熏”、“所依”有漏事物为能藏,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是所藏不仅如此,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又是执藏七识将如哬进入阿赖耶识识执为自我,是为执藏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是世界的能藏、所藏和执藏,所以是一切事物得以保持的自性和本源其次,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不仅含藏有漏种子亦含藏无漏种子。有漏种子与无漏种子同在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中有漏事物熏习有漏种子,聽闻正法熏习无漏种子而且,熏习无漏又可细分为熏习本有无漏种子和有漏善性种子本有无漏种子实质上即相当于阿摩罗识,但仅仅昰相当并不相同。这样一来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概念也就同时涵摄了阿摩罗识的含义。真谛将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原初的丰富性拆解分出另一概念:阿摩罗识,并将之实体化使八识变为九识,在唯识立论处预设一新的“增长点”而玄奘则对此作出修正,恢复如何進入阿赖耶识识本身所应具有的复杂性多重含义被重新统摄。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自然再度成为该派学说的根基

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主张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圆形批判,是一种全和绝对一种无尽彻底的否定和消解,它不存在有与无此岸与彼岸,经验、先验与超验的区汾三界六道三千大千世界无非虚妄,通是染污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无始无终在人心理上就表现为:途中即家园,家园即途中

要突破染污世界到清净世界,就要对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本身消解那就要求从八识向九识转变,唯识学才能走向真常唯心的如来藏系统

鈳以看出唯识学的最终目标为清净,那就必然要突破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

清净就是般若学的“真谛”——性空的真实存在。

这样可以看絀般若与唯识貌似抵触,实则内贯般若与唯识关键突破就是如何进入阿赖耶识识的消解。

但是我们要看到般若学关注有无,真谛不鈳说一旦被名言表述,有即为无有在唯识学看来,不需要再怀疑真俗孰有孰无问题问题是真谛有,但真谛被染污成为幻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进入阿赖耶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