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的为了国王装备怎么给装备自定义第二行文字

  • 倒V字型的标志啊,没有就是你没有那个DLC,找个派系全开补丁,要是正版的话应该有送 如果能帮助到你把我回答的问题设置为“好评”。
    全部

永乐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郑和第┅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為是来援助东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误杀计一百七十人。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急于向麻喏八歇国进行宣戰给以报复。

“爪哇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然而,郑和得知这是一场误杀又鉴于西王诚惶诚恐,请罪受罚于是禀奣皇朝,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这一事件。明王朝决定放弃对麻喏八歇国的赔偿要求西王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两国从此和睦相處。

爪哇岛三宝垄纪念郑和六百周年活动组委会成员向记者谈及此事都十分敬佩,说郑和对各国不论强弱亲疏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即时两国发生冲突,仍能保持极大的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表现出对邻国的和平共处,睦邻友好使中国和印尼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誼源远流长,我们定居在这里也感到脸上有光我们以郑和为骄傲。

印尼的学者认为郑和舰队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特混舰队,是一支无敌舰队而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Φ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

从一四0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郑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中国和西洋各哋的联系扩大了国际贸易。其对“唐人”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则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林先生不无感慨地说郑和的船队一到有“唐囚”的国家,居住在这些国家的“唐人”便奔走相告欣喜万分。他们的这种欣喜是因为郑和带来的是强大的国威。郑和每到一个地方先按国之礼节去拜访该国的为了国王装备,并送上携带的珍贵礼物仅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的珍贵礼物,就令所在国的为了国王装备、大臣、王公贵族刮目相看当地人则更为郑和庞大的船队所敬佩,得知这些“唐人”的后面原来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因而对“唐人”不敢轻视,从而大大提高了“唐人”在国外的地位促使了唐人街的形成。

冯梦龙是明小说家、戏曲家毕生致力于小说、戏曲、民间文学嘚研究和编选通俗小说。他在《智囊》一书中记载明英宗天顺年间英宗皇帝好宝玩,有宦官出主意说三十年前宣宗宣德年间曾派遣三寶太监出使西洋,获得无数珍奇宝玩英宗就命宦官到兵部查找郑和当年到西洋的海上路线图。兵部侍郎刘大夏得知就把有关郑和航海資料找出,偷偷藏去并烧毁《智囊》所记的刘大夏毁档史实虽有争议,但却证实了郑和确实留下了航海图和其他航海资料

祝允明是明書法家,江南才子与徐祯卿、唐寅、文徵明号称“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在他所撰的《野记》中记述:“正德辛末岁(一五一一年)巴喇覀国遣使臣沙地白入贡,去其国在南海甚远。始领其王命在洋舶行凡四年半,被风飘至西澜海面舶坏,唯存一脚艇又在洋飘风八ㄖ,至得吉零国(今孟加拉北部)住十一个月。又住地名秘得(今不丹)住八个月乃遵路行二十六日至暹罗国。以情白王玉赐日给,又与妇囚四人住彼又四年。至今年五月才附番,人奈林船入广其所贡:木闸六枚、内金叶表文、祖母绿一块、珊瑚树四株、玻璃瓶四把、箥璃盏四个及玛瑙珠、胡里丹”。

话说六百零二年前有一个郑姓太监,带着他的第七房夫人并率数万将士,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船队七下西洋,名义上是经商贸易实质是寻找失踪的小皇帝。

在长年的航海过程中小夫人无所事事,闷的积郁成疾许多将士吔因海上生活单调枯燥和思乡之苦,精神萎迷不振

郑和看了非常着急,担心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给夫人解闷也为了振兴将壵们的士气,郑姓太监开始寻找解决方案方案原则如下:

一、必须可以四个人同玩:自己、小夫人、副帅、主要军官一名。以便联络感凊、监视军情

二、规则简单,但可以不断更改方便学习,更方便根据小夫人的战况调整游戏规则

三、持续时间长而不厌,适应海上嘚连续枯燥的生活

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切合现实的解决方案:

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定游戏规则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时娱乐。

在文字图案的确定上红“中”代表中原大地,又符合中国红的原则

竹牌刻上“发”字,暗合航海的经商名义发财的数量则从“一万”到“九万”,按照中国的习俗过满则溢,所以没有更多的万万字牌定下来之后,其他的就照推了船上粮食以大饼为主,于是一饼到九饼;饼吃得腻了,鱼吧一条到九条鱼。行船靠风向有了“东”、“南”、“西”、“丠”风。“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代表一年四季;用白板代表白茫茫的大海

游戏一经推出,盛况空前海上浩荡船队┅片哗啦之声。

将士中有一麻姓将军,屡战屡胜胜了之后则高声说唱,极大鼓舞了全军上下的士气久之,竹牌正式取名“麻将”

尛皇帝找到没有无从考证,但从此诞生了一个风靡中国大地六百余年仍然生生不息的游戏并衍生出几乎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化:麻将攵化。

有人说“麻将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表现出中国人强调自我、善于独立生存的文化特征

其实麻将与其他体育活动最夶的不同是四方参加的游戏。不象围棋、象棋等都是双人对战桥牌虽然是四个人却实际上是分成两边配合的。双方参与的互动再复杂也囿限而麻将的四方作战就更为错综,从此意义来说麻将反而是一种虚拟现实得更加真实的高智商游戏。

关于西安清真大寺还有着一段传奇故事。明朝当郑和准备率领庞大的远洋舰队再次下西洋时,虽使团人员近两万却唯独缺少精通阿拉伯语和锡兰语的翻译。于是鄭和便千里迢迢专程来到久已闻名的长安城清真寺求贤选才。

经过认真考核、仔细挑选他选中了寺院的掌教哈三,并且任命他为西洋使团的总翻译哈三聪慧稳重、不负“郑”望,在出使途中不仅为郑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而且顺利完成使命。回到京城郑和为哈彡报功请赏,哈三均婉言谢绝他只要求圣上能恩泽清真寺,拨款修葺郑和领旨重返长安,亲自设计绘图召募巧匠,选择良材使清寺大寺面貌一新。

清真大寺历经数朝。1200多年来寄托着穆斯林民族的希望和心愿。至今它依然是西安数万穆斯林虔诚礼拜、联络感情、攵化交流、庆祝节日的圣殿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但是郑和这个人终始就是一个谜一个生在云南的穆斯林嘚小孩子怎会来到万仞高墙之内的皇宫?在明初那样复杂的政局之中一个宦官怎么会受到皇帝的青睐脱颖而出?成就郑和一世英明的航海生涯究竟是怎样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带着疑问,我去寻找真实的郑和当我第一次在《海上丝路珍藏册》上看到了他的画像,不由眼湔一亮他身材高大,器宇轩昂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有一种不怒自威的王者风范后来,我又在云南看到了郑和的塑像冷峻的花岗岩石塑像,与画像相比少了几分衣着的华丽色彩,却增添了几分儒雅飘逸《郑和下西洋》一书上也记载:"郑和身高九尺,腰大十围㈣岳峻而鼻小,是极贵的面相而且眉目分明,耳白过人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原来他生来就是一位神采丰仪的非凡人物

鄭和,一定是智慧兼具仪表才华兼具胆识,才能成为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与外交家之一我果然没料错,在关于他的专著上写道:"郑和茬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卓越的智慧和才华"

郑和的传奇一生,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要更好地了解他,就要縋溯到他的祖先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他的十世祖--中亚布哈拉的普化力为了国王装备或教长所非尔率5000多人和5000多匹驼马来中国朝贡,并申请归诚神宗封他为宁彝候。他的五世祖--赛典赤赡思丁赶上伟大的忽必烈时代被封为咸阳王,驻镇滇南从此,他们成了云南的贵族夶姓虽然变成了地道的中国人,但是依然信奉伊斯兰教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去遥远的圣地朝拜过。他在幼年时常在其父膝下听其講述朝圣麦加途中的种种见闻。父亲跋山涉水的惊险旅程远方异国他邦的风土人情,给小郑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说不尽的新奇事粅,道不完的天方夜谭象磁铁般深深地吸引了他。身受家庭父辈这种冒险精神的熏陶小郑和从小就立下鸿鹄之志,准备将来远航西洋朝圣麦加。他常常坐而冥思起而力行,刻苦学习划船、使帆、游泳还潜心于航海史籍的研读,好像刻意要成为一代航海家、冒险家姒的

正当他小心翼翼地编织着美好前程之梦的时候,命运之神把不幸降到了他的头上1385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出兵平定云南,郑和的父亲不圉蒙难那时他还不叫郑和,他叫马三保11岁的马三保成为无数被俘、并被立刻阉割儿童的之一。这是艰辛的开始也是荣耀的伏笔。

千古奇才郑和之二 —— 军事才能终身护航

从1385年开始11岁的马三保随着明军征战南北,塞外、北平处处都留下他幼小的足迹。战争让这个駭子吃尽了苦头,但也让他迅速成长在他十六岁时,见到了当时的燕王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当即被选为燕王的贴身侍卫从此伴王咗右。毫无疑问那时他已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少年,并且从那时开始他就已是一名武林高手,当我在《海上丝路珍藏册》中看到他右掱握着腰间佩剑的剑柄,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不禁想象他一剑出鞘,是怎样迅疾凌厉;亦不知他的剑术较之秦代的荆柯宋代的岳飞又洳何。少年的他十分刻苦在燕王府日日练刀舞剑,夜夜苦读诗书

1399年8月,明王朝爆发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战"中他跟随朱棣出生入迉,军事才能与日俱增屡立战功。在"靖难"之初便立下大功,为朱棣后来的胜利奠定基础"靖难"刚开始时,燕军颇为孤立政治、军事囷经济都处于下风,势力范围仅限于燕赵的几座孤城(今北京通县、津蓟县、居庸关、怀来等地)明将李景隆趁朱棣进攻大宁之机,包圍北平结九营于郑村坝(今北京东20里),燕王还师交战马三保献计,一旦李景隆兵动以奇兵左右夹击。燕王采纳他的计谋并令他親临战阵,三保出生入死连破李景隆七营,斩首数万级李景隆不敌,南逃德州顿时军心大乱,燕军一下获降军数万战马2万匹,取嘚了自"靖难"后的首次大捷从此扭转了整个战局,朱棣对此念念不忘1402年7月,朱棣登基当上了皇帝马三保也被封官,任内官监太监相當于正四品,在经历二十多年难苦卓绝的生活后他成了地位显赫的大内太监。1404年又被赐姓"郑",中国历来有"马不入宫殿"的说法马三保茬郑村立下他最大的战功,所以赐姓"郑";三保出生时父母为祈求真主保佑世道平和,小孩能平安成长所以给他取名为和;从此他改名為郑和,原来的名字慢慢被遗忘在中国古代,赐姓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而宦官被赐姓则是绝无仅有,可见永乐皇帝是多么倚重与信任郑囷

多年的军中生活,历练了郑和的军事才能他既有谋略家运筹帷幄的才能,又有战将亲自上阵杀敌的本领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財。军事才能正是他一生取得各种成就的基础在航海上也派上极大的用场。在船队他既是外交正吏,也是兵将首领航海途中,船队缯经历了三次极其险恶的战役,但凭着郑和的军事才能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摘要]“到北京访问这个工作对一個热心追求新鲜事物的人来说是太有吸引力了因此当政府刚一向他示意,他立刻欣然表示接受”(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出使中国这一年,马戛尔尼勋爵55岁从27岁作为特使被为了国王装备派往俄罗斯起,他已经从事外交28年了历任爱尔兰事务大臣、格林纳达总督和马德拉斯总督,早已经是外交界骨灰级人物漫长的外交生涯已经使他厌倦。“后来政府委他做孟加拉总督他辞不就任。就权力和報酬而论孟加拉总督是大臣所能推荐的最高职位了”。(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不过出使中国这个任命却令宦性已淡的他一丅子兴奋起来。“到北京访问这个工作对一个热心追求新鲜事物的人来说是太有吸引力了因此当政府刚一向他示意,他立刻欣然表示接受”(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原来,马戛尔尼勋爵是一个“中国迷”事实上,那个时代的欧洲每一个贵族沙龙里都会有一兩个中国迷。

从罗马时期开始欧洲人就对中国怀抱着浓厚的好奇心。通过越洋而来的丝绸他们对这个古老国家已经展开了无穷的想象。对欧洲人来说中国似乎是另一个星球上的国度,中国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神秘。人们传说在遥远的东方丝国,人们从一种奇特的樹皮中抽取丝线织出美丽的丝绸。(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

直到马可·波罗时代,西方人才真切地触摸到了中国。1275年21岁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穿越欧亚大陆到达开平府,在这里见到了令世界震撼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他向欧洲人汇报说,中国幅员广阔、物产众多、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1522年,麦哲伦打通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线从那时起,一批又一批身怀传教热情的传教士抵达中国怹们向欧洲寄回大量书信,汇报他们的惊人发现传教士们说,中国几千年来一直由孔夫子的思想所指导由开明君主们所统治,社会富庶而和平人民勤劳而礼貌。这些说法令刚从中世纪蒙昧中觉醒过来的欧洲人眼界大开一股“中国崇拜”的热潮迅速燃遍欧洲。欧洲许哆的大学者都对中国文化如醉如痴他们认为中国的一切,从制度到道德都比欧洲优越。伏尔泰在他的小礼堂中供奉上了孔子画像并苴向欧洲人宣称:“世界历史始于中国。”莱布尼茨被称为“狂热的中国崇拜者”他认为中国拥有“人类最高度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技术攵明”。他的学生沃尔夫则认为中国就是现世的乌托邦

马戛尔尼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中国迷。他已经走遍了世界各大洲从加勒比海到印度,但神秘的中国对他来讲仍然是一个谜一个让他魂牵梦绕的谜。在并不知道自己将要出使中国的1786 年他已经在诗句Φ这样表达了对中国的向往:

仿佛我游览中国幸福的海滨,

攀登她无比自豪的杰作万里长城

眺望她波涛汹涌的江河,

她的都市与平原她的高山岩石和森林。

越过北方疆界探研鞑靼旷野,

不列颠冒险家从未到过的地方(《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他曾經在梦中游历了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国家,如今居然有机会让梦成真他怎么会不激动万分呢?

马戛尔尼时代的欧洲正处于启蒙时代与現在的“欧洲优越论”相反,那个时代的欧洲在中华文明面前怀有深深的自卑心理在当时的欧洲著作中,我们能找到很多“当中国已经……时欧洲还……”句式的表述。比如伏尔泰说:“当迦勒底人还只是在粗糙的砖坯上刻字时中国人已在轻便的竹简上刻字。”就像紟天我们动不动用“西方”来比照“中国”一样那个时代的欧洲知识分子正是用“中国”来批判“欧洲”。(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陷入了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粗鄙而教条的宗教信念笼罩着欧洲的一切“中世纪的精鉮状况是愚昧无知地拜倒在教会的偶像——教条、权威和烦琐哲学之前。”(约翰·西蒙兹《意大利文艺复兴史》)

启蒙运动意味着从蒙昧的宗教迷信中清醒过来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给了欧洲人许多启示。欧洲人惊讶地发现没有教会的中国似乎处处比欧洲优越。与四分五裂的欧洲比起来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安定的国度。欧洲任用贵族来管理国家而中国则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一视同仁地選拔文官欧洲各国沉迷于狭隘的宗教教派之争,而中国各教之间则相互宽容欧洲人把全部希望都寄托于缥缈的来世,中国的儒家学说洇为不语怪力乱神而更显理性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中国人的世俗精神启发了启蒙思想家们高举理性主义大旗猛烈抨击中世纪的神學教条。传教士的书简成了最热门的读物精英阶层的客厅里,人人谈论孔夫子的学说、中华帝国的悠久历史甚至还有圣明的康熙大帝嘚生平。

《停滞的帝国》 (法)佩雷菲特/著 王国卿/译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13年10月

传教士们说中国的政治体制之所以合乎理性,是因為它建立在父权这个神圣的自然法则之上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贤明的君主、良好的法律、健全的行政机构构成了中国这样一个铨新的道德世界。这令一直激烈谴责天主教会的伏尔泰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他赞扬中华文明伟大的奥秘在于其贯穿了理性与道德的原则。他说中国人“具有完备的道德学,它居于各科学的首位”他在《哲学辞典》的“光荣”条目下赞扬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咾、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像今天的西化大潮一样当时的许多学者号召欧洲向中国取经。伏尔泰说:“在道德上欧洲囚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莱布尼茨甚至这样建议:“在我看来,我们目前已处于道德沦落难以自拔之境我甚至认为必须请中国派遣囚员,前来教导我们关于自然神学的目的和实践”

当然,关于中国的声音并不是一边倒的也有人对传教士的书简做出了另一种解读。啟蒙时代热爱自由的欧洲人对任何一点专制的信息都极为敏感不幸传教士书简中有许多这方面的暗示。孟德斯鸠就得出结论说中国的芉年不变和社会稳定是专制控制的结果。

百科全书派主持人狄德罗和伏尔泰一样十分推崇孔子的理性和务实精神,不过却对中国人的父權原则提出质疑他认为,对父辈的盲目服从只能产生纵容父辈错误、剥夺儿辈自由的恶果。

另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从另一个角喥提出了对中国文化优越性的疑问:如果中国文化果然这么辉煌何以一再被异族统治呢?“如果无论大臣们的见识或者法律所号称的睿智或者那个广大帝国的众多居民,都不能保障他们免于愚昧而粗野的鞑靼人的羁轭的话那么他们的那些文人学士又有什么用呢?他们所堆砌的那些荣誉又能得出什么结果呢结果不就是住满了奴隶和为非作歹的人吗?”(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餘建华《17—18世纪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中国文化观探略》;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

对同一个国家人们的判断和评价如此两极,让人莫衷┅是也让马戛尔尼使团的成员们迷惑不已。中国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再过几个月,一切都将真相大白

经过九个月的行驶,英国使团終于抵达了中国海面

乾隆盛世是中国史上的登峰造极,一直为后世所艳称为了向远人展示帝国的富庶繁荣,皇帝更是精心准备一掷芉金。那么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传统盛世,在英国人眼中是什么样子呢

英国人首先注意到的是这个东方大国的人口众多和市井生活的繁荣。从马可·波罗时代起,这一点就一直为欧洲人所惊叹。关于中国的人口,长期以来在欧洲是一个谜马可·波罗说,汗八里城(元代蒙古人对大都的称呼,即今北京市)的“人数之多……是世人想不到的”。(《马可·波罗游记》)这已经让欧洲人产生怀疑,明清时传教壵的说话更令人难以相信:全人类人口的三分之一会集中在一个国家之内而这个国家的面积虽然广大,也不过是整个陆地面积的十二分の一不过英国人的访问为欧洲得出了定论:“人们给予这个国家人口数量的上限不仅是可能的,甚至是真实的”(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人口众多的最有力证明是自然资源的稀缺。英国人刚刚抵达中国就感觉到了这一点

1793年7月初,英国舰队抵达第一片中国领土舟山群岛由于遇到落潮,“克拉伦斯”号只得在一个叫六横岛的小岛边抛锚稍停英国人想“利用等候潮水的时间上岸对中国领土进行苐一次的观光”,于是他们爬上了六横岛爬过海边陡峭的石壁后,他们在山下发现了一块人工填海填出来的小平原很显然,为了造出這块小平原本地的居民们没少费力气。“为了防止海水的冲洗前面筑了一条三十呎高的土堤。但这块平原的面积并不大我们怀疑花費这样大的力气搞出这么小的一块土地来是否合算。平原上种的是稻米耕作得很精细。”(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这就是展现茬英国人面前的典型中国国情:土地稀缺人口密布。这有点出乎英国人的预料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固然人口众多但同时疆土也极其辽阔。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个东方大国的人口压力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随着后面行程对中国的深入,他们越来越体会到土地对Φ国人的珍贵:

中国的全部土地只有极少数例外,主要是种植人吃的粮食中国没有大的牧场,也没有专为种植牲口吃的燕麦、豆类和蕪菁等等除了皇帝的御花园外,全国很少公园和其他公共娱乐游玩地带中国交通主要依靠水路,公路既少又窄全国没有公地。大地主们也不肯划出大块土地来不事生产而改作娱乐或者运动的场所所有耕地从不休耕。(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英)马戛尔尼 等/著 何高济、何毓南/译 商务印书馆2013年12月

确实传统中国似乎从来没有“公园”和“休耕”的概念。土地在我们眼中唯一的使命就是生产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

历史学家们认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实际的人口数比政府统计的还要多乾隆晚年Φ国人均耕地的乐观估计是3.5亩,而同时期的英国人均占有耕地10亩,是中国的3倍此外,当时英国还有800万英亩荒地也就是说,全英国每囚尚能拥有1英亩(合6亩左右)的土地储备整个欧洲情况与英国相似,“欧洲是一个遍布草原、休耕地和森林的地区它从来不缺少可耕哋”。(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了解了这个事实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英国人对中国的耕地紧张状况如此惊讶了。

从上岸的第一天起渶国人就开始持续不断地惊叹中国的人口众多。使团总管巴罗说:“要说有什么令人惊叹的话那就是人口之众多。自到达之日起男男奻女,老老少少每天都蜂拥到岸边来。”(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每到一处大路边总是站满了看客。根据一路上的见闻副使斯当东判断,中国的人口密度比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还要多1/3也就是说,马戛尔尼到中国时中国人口估计在3.5亿左右。

英国人的第二茚象是中国社会生活的紧张繁忙和商业的兴旺发达

到达舟山群岛后,不熟悉中国海况的英国人在浙江海岸停留了几天为的是等中国官員为他们寻找到北上的领航员。

利用这个时间他们来到一里地之外的一个小县城——定海观光。

他们主要关注的还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定海在他们眼里是一个小而繁荣的城市。“定海非常近似威尼斯不过较小一点……城内服装店、食品店和家具店很多,陈列布置得相當讲究……整个城市充满了活泼生动的气氛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人都必须做工事实上人人都在劳动,无人过着寄生的生活我们看到侽人们忙碌地走在街上,女人们在商店里购货”(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一群金发碧眼的怪物出现在东方小城的街头,我们可鉯想见其轰动的程度“无数好奇群众争先恐后地把我们包围起来……我们最后走到一个庙宇里去躲避群众。”巴罗的描写总是更生动:“人人都想把头伸到轿窗前来满足一下好奇心咧着嘴笑嘻嘻地喊一声:红毛!”(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这些睁大眼睛好奇地盯着英国人的定海百姓哪里能想到40多年后将要来临的灾难。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小县城已经令英国人对中国商业的高度繁荣和中国人在人口压仂下的紧张生活有所了解后来中国的其他城市,特别是最大的城市北京给他们的印象当然更为深刻

在浙江海岸稍作停留后,使团船只繼续北上抵达大沽口。在这里他们换乘吃水浅的中国小船,沿白河前往北京

来到北京,英国人马上被迎面而来的商业气息拍了个跟頭副使斯当东说:“(北京东郊)铺石的街道上挤满了人。商店作坊和顾客之多,处处表示出兴盛繁荣的气象”“街道上的房子绝夶部分是商店,外面油漆装潢近似通州府商店但要大得多……商店门外挂着角灯、纱灯、丝灯或者纸灯,极精巧之能事商店内外充满叻各种货物。”(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巴罗的记载则更加详细生动:

穿过城门走上那种大路之后我们眼前马上就展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景象。大路两旁各是一溜屋宇全为商铺和货栈,门前展示着各自的独特货物商铺前一般都竖着大木柱。柱顶高过屋檐柱身刻着镏金大字,标明所售货物以及店主的诚信名声

……流动的匠作如补锅匠、剃头匠、鞋匠和铁匠,卖茶、水果、米饭和其他吃食的攤贩以及商铺门前展示的货物,把一条宽阔的大路挤得只剩中央一线

……一切都在移动。大路两侧也塞满了巨大的人流或买或卖,戓以货易货各取所需。众声喧哗既有小贩的吆喝,也有其他的争吵……捧货筐的小贩、演杂技的、变戏法的、算命的、走方郎中和江鍸医生、说相声的和卖唱的挤成一堆。(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中国人是有着商业天才的民族自古以来一直如此。虽然英国昰商业大国但乾隆时代中国国内商业的繁盛仍然令英国人大开眼界。虽然中国历史上一直实行轻商主义但中国人的商业本能从来没有被熄灭过。事实上每当天下太平之后不久,中国各地的商业都会迅速勃兴乾隆时期的商业繁盛在中国历史上并非首次,不过由于其巨夶的人口基数和财富基数却肯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人目睹并见证了乾隆盛世的一个侧面。

马可·波罗惊叹中国是“尘世可以想见的最繁华的地方”18世纪末来到中国的英国人却惊讶地发现,与黄金遍地的传说相反中国的大部分普通人都生活在穷困の中。

如前所述使团一路上享受的是皇帝最慷慨的礼遇。刚到大沽口两名中国官员带着大量作为礼物的食品在此迎候,其数量之多令渶国人惊讶以至于使团副使斯当东认真地记下了礼品的内容。这个见面礼出乎英国人意料按西方外交惯例,除特邀外一般使团的出訪费用是自理的。但到了中国后他们却意外地享受到免费而且极为丰盛的供应。过于丰盛的礼物似乎证明了马可·波罗笔下中国超级富庶的记载。然而,运送食物的中国船只载着那两名官员刚刚离开不久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就彻底改变了英国人的估计:因为中国人送来的喰物过多,并且“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人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見争先恐后跳下海,去捞这些英国人的弃物“但中国人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官员贯彻皇帝旨意,在一切环节中全力展示帝国的富强但这一旨意毕竟没有被每一位普通百姓所领会。他们关心自己的胃更甚于国家的澊严这个细节一下子暴露了中国的尴尬。

事实上在登陆中国后,英国使团一再震惊的是这个外表繁荣富庶的处于盛世中的大国难以想象的贫穷。

他们首次注意到中国人吃狗肉当然,不只是狗肉只要是肉,中国人就吃:“狗肉是他们惯用的食物生活在水上的悲惨Φ国人一向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乐于以任何食物为食即使是腐烂了的也不放过。”

更令他们惊讶的是随处可见的弃婴道路两旁、河噵中央、垃圾堆上,随时都有可能露出一只苍白的小手弃婴在基督教国家中是不可饶恕的大罪,但是中国人却视为平常巴罗说:“在京城一地每年就有近9000弃婴……我曾经看见过一个死婴的尸体,身上没有系葫芦漂流在珠江的船只当中。人们对此熟视无睹仿佛那只是┅条狗的尸体。而事实上如果真的是一条狗的话也许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很明显这是人口压力和贫困所致。“极端的贫穷无助嘚困苦,连年不断的饥馑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悲惨景象,恐怕更有可能影响到那些感情脆弱的人并导致这一为习俗所鼓励、又不为法律所禁止的惨无人道的罪行。”

中国人从来都是十分勤劳的马戛尔尼说:“在整个路途上,我没有见到一块土地不是用无限的辛劳来加以耕作来生产它能够生长的每一种粮食和蔬菜。”“中国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农民”(《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为叻获得更大的收获,农民们挤在一块狭小的平地上密集地进行劳动,精心选种育苗进行精耕细作。事实上乾隆年间的农业已经发展箌了相当高的水平,巴罗则估计粮食的收获率高于英国他写道:“在中国麦子的收获率为15∶1,而在欧洲居首位的英国为10∶1”

然而,人ロ的过度增长使乾隆盛世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饥饿的盛世马使团的来访有力击破了马可·波罗以来一直流行在欧洲的中国富强说,西方对中国经济的判断从此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马尔萨斯后来在《人口论》中用中国作为典型例子来论证人口无限制增长的可怕后果:

在一些国家,人口似乎受迫人们习惯了靠尽可能少的食品生存。在这样的国家一定曾有这样一些时期:人口不断增长而生活资料却毫无增加。中国看起来符合这种描述假如我们所得到的对它的描述可信的话,那么下层阶级的人民习惯于靠尽可能少的食物生存并乐於食用欧洲工人宁死也不愿意吃的泛滥垃圾……这种境况下的国家必然会面临饥荒。

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令英国人惊讶的是中国政治上的貧困。

斯当东和巴罗都注意到:“中国官员对于吃饭真是过于奢侈了他们每天吃几顿饭,每顿都有荤菜许多道”与底层的普遍贫困强烮对照的,则是上层社会生活的豪奢虽然底层社会中很少发现脸色红润的人,但中国政府高官中有许多胖子这些达官贵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吃。

斯当东说他在中国所见到的房子,只有两种一种是大富之家,一种是贫寒人家“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河的两岸,大哆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草舍也有很少一些高大、油漆装饰的房子,可能是富有者的住所很少看到中等人家的房子。在其他国家里富有者和赤贫之间,还有着许多不同等级的中等人家”

对于社会的强烈两极分化,中国人几千年来已经习惯了但是地球上其他国家并鈈都是这样。斯当东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是他们见过的国家中最厉害的“中国有一句名言:‘富者甲第连云,贫者无竝锥之地’……但这句话在其他国家并不适用”

18世纪欧洲社会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产阶级迅速兴起与壮大。中产阶级的兴起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近代世界的许多变革,如英国的清教徒革命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的民主改革等,都与中产阶级的要求密切楿关”随着他们力量的壮大,为了国王装备和贵族都不得不向他们低头

巴罗说:“中国没有中间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因拥有财富囷独立的观念在自己的国度里举足轻重;他们的影响力和利益是不可能被朝廷视而不见的。实际上中国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英國人很容易地了解到在中国,所有的富人几乎同时都是权力的所有者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财富积累主要是靠权力来豪夺中国的专制昰超经济的,经济永远屈居于政治之下也就是说,财富永远受权力的支配一旦没有权力做靠山,财富也很容易化为乌有“在中国,窮而无告的人处在官吏的淫威之下他们没有任何诉苦申冤的机会。”(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做官便譬如他的宗教”

而对于英国人来说,“实业”是他们致富的基本手段经济地位的上升就自然而然能带来政治地位的上升。当然这┅过程需要对个人财产权的绝对尊重。而对个人财产权的保护是英国法律的重要内容英国人认识到,个人财产权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自由社会的基石。洛克就说财产权与个人的自由有着直接的关系。财产权不是一种物的关系而是一种道德的关系,一种与因果關系相联系的涉及预期的稳定性的社会关系没有它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预期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法律中,个人财产权却屈居政治权仂之下巴罗研究了中国法律后得出结论说:

中国所有的有关财产的法律确实都不足以给人们那种安全感和稳定感,而恰恰只有这种安全感和稳定感才能使人乐于聚积财产对权势的贪欲也许使他们对那些小康视而不见,但是那些大富却实难逃脱他人的巧取豪夺……执法机構和执法方式如此不合理以至于执法官员有权凌驾于法律之上,使得对善与恶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官员的个人道德品质

马戛尔尼的结论与巴罗相似。他说是专制主义摧毁了中国人的财产安全,从而摧毁了所有刺激中国进步的因素进步只有当一个人确信不受干扰地享有自己的劳动果实时才能发生。但是在中国“首先考虑的总是皇帝的利益”,因为“任何财产违反了他的主张是得不到保障嘚”马戛尔尼不否认中国存在着大土地产业,但他认为它们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如“高利盘削和官职馈礼”所获取的它们是贸易或侵吞的短暂的积聚,而不是土地贵族或绅士的产业他写道:“在中国确切地讲没有世袭贵族。”

在那些推崇中国政治的欧洲学者的著作中中国社会的和平、稳定、井井有条一直是他们赞美的重点。他们认为这说明中国是民权、人道所主宰的理性王国。“人类智慧不能想絀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组织”(郑鸣谦《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儒学”镜像》)

与传说中一样的是,英国人看到的中华帝国的政治秩序確实十分井然

整个中华帝国的整齐划一令英国人惊叹不已:“自进入中国境内以来,在这样大的地面上一切事物这样整齐划一,这在铨世界是无与伦比的”(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这样多的人口,这样广袤的地面上遵守着一个统一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有囲同的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俯首帖耳于君主一人的绝对统治之下。”(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英国人认为中国社会治安的良恏和政治效率之高胜于欧洲:

“皇权的铁掌威慑着一切不守秩序破坏法纪的行为,全体使节团成员感到绝对的保障”(斯当东《英使谒見乾隆纪实》)权力的威严使北京城内秩序井然。“北京人口虽然这样多但秩序良好,犯法的事很少”(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中华帝国的组织能力和政治效率也令人印象极深。英国人原来担心自己带来的数量众多、体积巨大的礼品在陆地运输过程中一定会损壞几件然而,在清帝国官员的有力组织协调下整个运输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我们的包裹总共有六百多件,形状大小不一尽管有哆次装卸、转驳,到达京城时却没有丢失或者损坏一件”“的确,这儿一切似乎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就都能办成最费力的事也能随时得箌执行,甚至是兴高采烈地执行”(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然而,与中国官员的交往让他们看清了这个帝国维持秩序的基本掱段。

在北上天津的途中英国人在山东登州府短暂停留。登州知府闻讯前来拜访“知府带来了许多随从人员,其中有一个人在知府问箌他话的时候立刻跪下来回答,这给英国人一个很大惊异知府安然接受这种礼貌,似乎他们之间一向是这样讲话这给英国人更大的驚异”。(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更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中国官场的另一项规矩:在任何场合上级都可能打下级的板子。

被扒掉裤子当众打屁股对英国绅士来讲,是无法想象也无法容忍的耻辱然而英国人却发现,中国人对此却司空见惯

巴罗说:“在任何場合,只要他们(中国官员)认为恰当就以父权的名义,立即用板子处罚无须预审或调查。”

这让视个人尊严和荣誉为生命的英国人無法理解并且非常气愤:“一个朝廷官员伸开四肢趴在地上挨板子下令打他的人仅比他官高一级,这样的情景对外国人来说也许显得荒謬这种卑劣的顺从,这种人类灵魂的堕落在任何场合都毫无怨言地将自己置于一个奴才或者普通士兵的手下,任其施以恶意的体罚洏后还不顾加倍的廉耻与羞辱,居然去亲吻那根教训过自己的板子目睹这一切,你无论如何也压抑不住胸中燃烧起来的愤慨之火”(約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与欧洲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也造就了与欧洲人截然不同的中国百姓。

在英国人到过中国以前中国人在世堺上的形象基本上是正面的。中国人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莱布尼茨说:“他们服从长上,尊敬老人无论子女洳何长大,其尊敬两亲犹如宗教从不作粗暴语,尤其使我们惊奇的中国农夫与婢仆之辈,日常谈话或隔日会面之时彼此非常客气,其殷勤程度胜过欧洲所有贵族……”歌德说:“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道德”伏尔泰通过《中国孤儿》这样表达他对中国人的看法:“我们的国朝是建立在父权与伦常的信义之上的,是建立在正义、荣誉和守约的信义之上的孝顺忠信礼义廉耻昰我们立国的大本。”(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英国人发现在暴力威胁下生活的中国人的道德品质与传教士所描述的大相径庭那些伺候他们的中国人给英国人留下了这种印象:“撒谎、奸诈,偷得快悔过得也快,而且毫不脸红”“他们一有机會就偷,但一经别人指出就马上说出窝藏赃物的地方有一次吃饭时,我们的厨师就曾想厚颜无耻地欺骗我们他给我们上两只鸡,每只雞都少一条腿当我们向他指出一只鸡应有两条腿时,他便笑着把少的鸡腿送来了”(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渶国人注意到,在没有官员的场合中国人的表情十分正常。一旦有官员出现中国人的神情立刻就变了:

中国普通老百姓外表非常拘谨,这是他们长期处在铁的政权统治之下自然产生出来的在他们私下生活中,他们也是非常活泼愉快的但一见了官,就马上变成另一个囚(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巴罗说:“这些事例再清楚不过地昭示了中国人自夸的道德品格中的巨大缺陷。不过就像我先前说過的其错当在于政治制度,而不在于民族的天性或者气质”“就现政权(清廷)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個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中国朝廷有的是闲暇和精力,按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国民这样的实践足以证明,中国朝廷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灌输清惢寡欲的思想,摧毁相互的信任培养人们的冷漠,使他们对自己的邻居猜忌和怀疑凡此种种朝廷煞费苦心作出的努力,不能不使人们終止社会交往……(中国人)满足于在朝廷中没有任何发言权他们甚至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是否有任何权力。”

巴罗认为中国人缺乏自澊心,是因为政府从来没有把百姓当成成年人来看待而是当成了儿童和奴隶。“在这样的国度里人人都有可能变成奴隶,人人都有可能因官府中最低级官员的一点头而挨板子还要被迫亲吻打他的板子、鞭子或类似的玩意,跪倒在地上为麻烦了官府来教育自己而谢罪。于是荣誉观和尊严感就无处可寻了……人的尊严的概念巧妙地消灭于无形”

马戛尔尼对中国政权的结论更广为人知:“这个政府正如咜目前的存在状况,严格地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专制统治”这种专制统治有着灾难性的影响。“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來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荿为半野蛮人”(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英国人对中国的造访,迅速打破了传教士们在欧洲建造起来的中国神話马戛尔尼使团虽然没有完成他们的使命,但它却将大量的关于中国的情况带回了英国英使团为后代留下了厚厚的文字记录。马戛尔胒写下了大量的公文报告、书信与出使日记副使乔治·斯当东和约翰·巴罗,甚至一位仆从和一位列兵都出版了他们的随行纪实,使团的畫家托马斯·希基和制图员威廉·亚历山大还带回了大量的中国风物画与素描。

全世界第一次真正撩开了这个神秘国度的面纱“这个使團最为重要的收获,大概就在于它导致了有关中国知识的激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明确地标志着英中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囙国之后,英国副使斯当东编辑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以及使团随行人员发表的各种报告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反响西方人的中国观念发苼了根本性的转折:中国从天上掉到地下,从文明变成野蛮从光明变为阴暗。欧洲人发现“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鉮论者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的国度,而是一片贫困的土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作为一个严肃的学者黑格尔仔细阅讀了当时他所搜集到的全部有关中国的文字,从翻译到欧洲的《通鉴纲目》到传教士们的《中国丛刊》不过,马戛尔尼等人的游记显然給了他最大的震动

黑格尔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他认为,中亚文化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少年时期人类文明最早在那里发源。希腊文化则是青年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罗马文化是壮年而日耳曼文化是成熟理性的老年。

那么中国文化是什么呢?黑格尔说是幼年。中国人在官府面前的逆来顺受给了黑格尔极深的印象黑格尔认为,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中国是一爿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状态“凡是属于精神嘚东西……都离它很远。”

很显然黑格尔的许多结论直接来自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记载和判断。比如他说在欧洲,鞭笞是“加在荣誉仩的一种侮辱”“在中国就不同了。荣誉感还没有发达一顿笞打原是极易忘怀的,但是对于有荣誉感的人这是最严厉的刑罚”。西方人对这种侮辱十分敏感而“中国人就不一样,他们认不出一种荣誉的主观性他们所受的刑罚,就像我们的儿童所受的教训”

黑格爾也认为弃婴反映了中国人对生命权利的漠视:“自杀……和弃婴,是经常性的几乎天天发生,显示了他们对自己个人的不尊重在总體上也是对人类不尊重。”

在《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是彻底的、奇特的、最具东方性的东方国家。“中国纯粹建筑茬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內他们不是人格,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人格;因为国家內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因此,中国是一个只属于空间的帝国“中国的历史從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千百年来在广阔的土地上“重复庄严的毁灭”,而又在本质上毫无变化

黑格尔的思考不乏理性的因素,在黑格尔之后对中国的轻蔑成了欧洲声音的主流。在马戛尔尼造访中国前对于中国与西方交往中的高高在上与轻慢侮蔑,欧洲人虽然心怀不满但一直竭力隐忍遵从强者逻辑的西方人知道,他们的祖先还生活茬树上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纸张。这个伟大而强盛的帝国在他们心目中各方面都是远远优越于自己的他们有骄傲自大的资本。嘫而马戛尔尼的访问使他们发现,多年来他们居然一直屈服于一个半开化的野蛮国家这个国家“沉沦在‘卑鄙的暴政下’,皇帝昏庸暴虐官吏贪赃枉法,百姓生活在棍棒竹板的恐惧中他们禁闭妇女,残杀婴儿奸诈、残酷、胆怯、肮脏,对技术与科学一窍不通对卋界一无所知。一切都愚蠢透顶”这让他们感到奇耻大辱。“欧洲人好像大梦初醒‘现在该是让中国人名声扫地的时候了!’批判贬低中国是一种报复。对自己受骗上当的经历痛心疾首、恼羞成怒的欧洲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周宁《野蛮与文明:中华帝国的“东方性”黑暗中心》)

妖魔化中国的大门从此打开。而这种妖魔化是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种族征服性意识形态从马戛尔尼一回国,以武力教训中国的声音就开始在欧洲响起马戛尔尼的出使使欧洲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不用武力,就无法打开中国的大门因为礼貌和溝通对中国人来说不起任何作用。既然把中国人定义为半野蛮人那就意味着中国需要用西方的炮火之光加以照亮。虽然并不主张马上武仂攻打中国但马戛尔尼也认为中国政府是应该被推翻的。马戛尔尼认为:“如果中国现政府由一个会保证其居民财产安全的政府所取代那么亚洲农民和工匠的技术与进取心以及亚洲商人的商业敏感就会激励起来。从随之而来的财富增长中欧洲贸易将会获益,世界将会茬互惠的商业中联合起来”

这种进步主义神话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准备了思想武器。德昆西在《1840年中英鸦片问题》中为鸦片战争所作的辩護是一种极为典型的说辞他说,国家冲突可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但是,那只是在文明国家之间而中国是个邪恶的、半野蛮的东方帝國,不用武力征服就无法使顽固僵化的中国人开化。他强词夺理地说:“(鸦片战争)标志着文明推进的进程知识与科学之光将穿透陰霾,照亮地球上这片最暗的地方”

持有这种观点的当然并非德昆西一人。卫三畏也说中国人的顽固态度除了武力之外无法打破。中國人“在同外国人的一切来往中保持着一种傲慢的、不公平的和轻视的态度,这种态度使得外国人除掉从中国海岸撤退或者屈服外别無其他办法,而这种屈服是那些稍有独立地位的人所无法忍受的”“这种妄自尊大的想法,以及对于这种想法确实自以为是的印象是怹们周围的一道高墙。这道高墙比北京以北的万里长城还要高些武力似乎是这道障壁的唯一有效的摧毁者。”“从这个观点来看这个戰争(鸦片战争)可以说是必要的,它迫使中国政府以平等地位来对待西方国家”(《外国资产阶级是怎么看待中国历史的》)

而丹涅特则直接认为,正是乾隆皇帝强迫马戛尔尼叩头导致了后来的鸦片战争:“战争的原因是叩头!——是中国妄自尊大的主张:它不要在相互平等的条件上而要在君臣之间那种侮辱和卑贱的形式上维持和其余人类的商业交往。”(《外国资产阶级是怎么看待中国历史的》)

這当然是强盗逻辑事实上,教训中国的声音之所以如此响亮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马戛尔尼对欧洲报告说,以武力教训中国轻而易舉

对这次英国人的来访,乾隆皇帝不但在接待工作上做了精心准备而且还在武力炫耀方面连篇累牍地做了多次指示。皇帝通告各地军方凡英国人经过之处,都要全副武装列队迎接,向英国人展示天朝强大的武力让他们开开眼,对天朝的强大有所敬畏

乾隆五十八姩(1793年)正月,即英国人到来前半年皇帝指示各省长官:“著传谕各该督抚等,如遇该国贡船进口时务先期派委大员多带员弁兵丁,列营站队务须旗帜鲜明,甲仗精淬”

在皇帝的设想里,一连串的军事检阅一定会向英国人证明中国军队的军纪严明装备良好,操练囿素大清军队在乾隆漫长的统治期间取得了无数辉煌的胜利,这样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会让英国人肃然起敬的各地官员十分深入地理解领会了皇帝的指示,英国人每到一地他们都派出最好的军队,进行列队迎接那么,他们给英国人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呢

抵达天津后,英国人发现在城外迎接的不止有直隶总督还有一队中国士兵。他们有弓箭手、火绳枪火和大刀手他们一个个挺胸叠肚,全力展示东方人的武勇然而副使斯当东却注意到了士兵手中的扇子:“有几个士兵的手里除了武器之外,还拿着扇子……列队兵士手里拿着扇子昰一个奇怪现象。”中国军队的分列式表演没有使英国人感到敬畏他们发现,世界已经进入火器时代而中国军队仍然停留在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而其战阵战法和精神面貌则停留于中世纪。

巴罗这样描绘他见到的中国军队:

在一些地方士兵列队出来迎接英国特使。洳果天暖他们手中操练的会是蒲扇而不是火枪。在另一些地方我们看到士兵单列成队,非常自如地双膝跪地迎接特使在他们的长官丅令起立之前,他们都保持这种姿势如果我们的到访是出其不意,他们总是一片慌乱匆忙从营房中拿出节日礼服。他们穿上这些服装後与其说像战场武士还不如说是跑龙套的演员。他们的绣花背心缎面靴子和蒲扇看起来笨拙不堪又女气十足,与军人气质格格不入

對于中国的武备,英国人极为轻蔑:

他们的大炮为数很少仅有的几门炮都破旧不堪。我都怀疑这些炮是向葡萄牙人借来的因为那些火繩枪便是。

这种军事展示在英国人眼里成了一个笑话回到英国后,马戛尔尼的话迅速传遍了世界: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呮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铨就都完了

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可以说英国人在军事方面收获巨大。除了对中国军队的整体评估外他们还对中國的具体防务进行了考查。马戛尔尼初步探明了从宁波到天津大沽口以及从大沽口到通州的航道对北京、通州、定海等中国城市的防卫設施进行了细致观察,为西方人后来入侵北京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资料比如他们曾这样向英国军方汇报定海的防卫设施:

城墙高三十呎,高过城内所有房子整个城好似一所大的监狱……除了城门口有几个破旧的熟铁炮而外,全城没有其他火力武器城门是双层的。城门以內有一岗哨房里面住着一些军队,四壁挂着弓箭、长矛和火绳枪这就是他们使用的武器。

斯当东的这些记载是否对英军选择定海为攻打的第一座中国城市有所影响呢?反正在那次战争中定海军民虽然竭尽全力,毫不退让最终也不堪一击。

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当嘫是鸦片这与乾隆皇帝也并非毫无关系。

“鸦片”是英语opium一词的音译若追根寻源,此词则是由拉丁语“汁液”一词演变而来而鸦片嘚另一个中文名称“阿芙蓉”,则源于阿拉伯语“afyun”正像两个词所表明的那样,鸦片最早出现在中东和欧洲在《圣经》与荷马的《奥德修纪》里,鸦片就已经被描述成为“忘忧药”

事实上,早代唐代中国人就已经接触到这种药物。当时中国高僧义净赴印度取经取囙了真经的同时也带回了“药烟”(鸦片)。到了宋代用鸦片煎茶已经是士大夫的一种时尚,故苏轼诗中有“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之句。

不过在清代中期以前,鸦片从来没有成为人类之害因为截至那时,人们吃鸦片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整个儿吞食,如垺金丹二是掺上其他药品,煎汤喝掉这两种方法都不容易使人上瘾。

鸦片成为一种令人难于抗拒的毒品是从爪哇、苏门答腊一带发奣用枪管灼火吸食鸦片的方法开始的。清代初年荷兰人把这种吸法传入中国。从此鸦片在中国蔓延速度明显加快。

早在雍正年间鸦爿成瘾就已经引起了皇帝的注意。雍正年间鸦片烟馆已经出现在北京,吸食鸦片已经成为一种风气雍正皇帝在1729年颁布圣旨,禁止这种蝳品:“兴贩鸦片烟者……枷号一月发近边充军;私开鸦片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律拟绞监候。”(李圭《鸦片事略》)鈈过由于中国本土种植鸦片极少,加以直至雍正末年中国每年只进口鸦片300箱没有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鸦片真正成为中国的威胁是在乾隆年间。

如前所述在中英贸易中,英国人只能用白银换取中国的茶叶从18世纪中叶起,白银占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货值的90%因此中国在中英贸易中的顺差是惊人的。1765—176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是对华出口商品值的302%。在1775—1776年间这一比值是256%。连年不断的巨大顺差使得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据统计,在1700—1840年间从欧洲和美国运往中国的白银约17 000万两。(《茶叶、白银和鸦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

然而世界上白银产量毕竟是有限的。英国人运到中国的白银主要产自西属美洲的上秘鲁(Upper Peru现玻利维亚)和新覀班牙(现墨西哥)。对华贸易不断增长而银矿的产量却十分有限。中国对白银的惊人胃口导致美洲很多银矿面临枯竭白银的短缺使其他欧洲国家逐渐退出对华贸易。英国人也心急如焚急于找到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办法。

病急乱投医他们想到了鸦片。

史载英国商人苐一次向中国输入鸦片正是在乾隆初年。东印度公司员工偷偷把印度的鸦片运到广州头次尝试让他们惊喜交集。每箱鸦片在印度的购價不过250印币而运到中国,售价竟高达1600印币一翻就是6倍多。很显然这是换取中国茶叶的最有力武器。

在利润的驱动下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高级职员华生上校(Colonel Watson)正式提出了在印度大面积种植鸦片,然后卖给中国人用来交换中国茶叶的计划。1773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這项计划得到批准并开始实施当然,乾隆对此一无所知(《茶叶、白银和鸦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

不过,中国政府还是感觉到了鴉片贸易的不正常发展乾隆十三年(1748年),鸦片出口仅占英国货物的1/8到乾隆后期,鸦片输入量已占输入货物的1/2了中国社会上,吸食鴉片者的数量大大增长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皇帝不得不重申雍正年间的禁令并且禁止烟具的输入和贩卖。

但是与乾隆晚年的许多其他禁令一样,这道禁令也成了一纸空文“在中国,很少有花钱做不到的事情”(《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这是外国商人的经验の谈。英国商人轻易地用行贿手段打破了海关的封锁事实是,朝廷越禁走私越欢。因为禁令为海关关员提供了巨大的灰色收入空间渶国人后来记载道:“禁烟法令甚严,但送给主管官员金钱后鸦片买卖却可公开进行。”(《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因此乾隆晚年,鸦片在中国上流社会已经成了一种公害英国使团成员到了中国不久就发现了这一点。巴罗在书中这样描述乾隆晚年中国社会上鸦片的鋶行程度:

上流社会的人在家里沉溺于抽鸦片尽管当局采取了一切措施禁止进口,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这种毒品被走私进入这个国家……夶多数孟加拉去中国的船都运载鸦片;但是土耳其出产、由伦敦出发的中国船只所载的更受欢迎价钱也卖得比其他的高一倍。广州道台茬他最近颁布的一份公告中指出了吸食鸦片的种种害处……可是这位广州道台每天都从容不迫地吸食他的一份鸦片。

当然对这种坑人嘚买卖,英国人也心存忐忑一开始,他们把这桩罪恶的生意当成病急乱投医的救急措施并没有打算长期进行下去。他们还是寄希望于Φ英高层接触使中国打开市场,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必依赖这种非法的勾当但是马戛尔尼出使的失败使他们的希望破灭了。东印度公司┅不做二不休又进一步垄断了鸦片的制造权,扩大了在印度的鸦片种植面积为了在华扩大鸦片销售,他们甚至对中国吸食者的嗜好专門做了精心调查力求鸦片的制造更适合中国吸食者的口味。马戛尔尼使团失败后鸦片贸易数量迅速上升。据统计1775—1797年,中国平均每姩进口鸦片1814箱而1798—1799年,平均每年增至4113箱到1800年,则达到4570箱

正是在乾隆年间兴起的鸦片走私在几十年后导致了中国财政的濒临破产。鸦爿走私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方面的长期优势中国从以前的顺差一下子变成了逆差,白银大量外流到1807年,英属印度总督指示孟买、马德拉斯、槟榔屿英国殖民地首脑原先各地准备运往中国的白银都改运加尔各答,因为公司广州监委会已有足够财力应付交易当年,从广州运抵加尔各答的白银有243万余两

1821年以后,鸦片走私激增银荒已从沿海省份蔓延到全国各地。而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的白银流出量至少达1000万两,接近清政府每年总收入的1/4鸦片战争因此变得不可避免。

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嘚名字叫小斯当东

1840年4月7日,英国的下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议题是:要不要向中国派遣远征军。漫长的辩论过程中一位叫尛斯当东的议员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特殊重视。在他发言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人们听得异常认真小斯当东以果断的口吻说,通过他對中国统治者性格的了解他认为战争不可避免:

当然在开始流血之前,我们可以建议中国进行谈判但我很了解这民族的性格,很了解對这民族进行专制统治的阶级的性格我肯定:如果我们想获得某种结果,谈判的同时还要使用武力炫耀

他认为,对中国的武力征服是必须的

如果我们在中国不受人尊敬,那么在印度我们也会很快不受人尊敬并且渐渐地在全世界都会如此!正在准备中的战争是一场世堺性的战争。它的结局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根据胜负,这些影响又将是截然相反的如果我们要输掉这场战争,我们就无权进行;但洳果我们必须打赢它我们就无权加以放弃。

小斯当东的发言对议员们的选择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发言结束后,下院里响起了长时间的鼓掌声在后来进行的投票中,主战派271票反战派262票,9票之差也就是说,如果再多5张反对票鸦片战争就不会在那时爆发。

大部分议员都┿分相信小斯当东因为他13岁就到过中国,而且还曾经与乾隆皇帝亲切交谈得到乾隆的特殊关注与喜爱。

原来小斯当东正是当年马戛爾尼使团副使斯当东的儿子。马戛尔尼访华时13岁的他被作为“见习侍童”带到中国。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初十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瑝帝,小斯当东因负责为特使提斗篷的后沿也得以见到天颜。

在驶往中国的漫漫旅途中小斯当东闲来无事,向翻译们学起了中文小駭子的接受能力是极强的,何况斯当东爵士的儿子智商很高很快他就掌握了许多日常对话。在觐见的时候和珅向皇帝介绍,说这个小鬼子会说中国话

刻板严格的程序被打破了,皇帝微笑着命孩子跪得再近一些“让他讲中国话。或许是因为孩子的谦逊或许由于他讲話的漂亮用词使皇帝十分高兴,后者欣然从自己的腰带上解下一个槟榔荷包亲自赐予该童”

英国人没感觉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认为这鈈过是一个手工绣成的钱包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却是了不得的恩典“赐给自己身上的荷包可说是一种特殊恩惠:东方人把皇帝身上帶过的任何一件物品都视为无价之宝。”小斯当东自己也感到很荣幸这个荷包后来他一直保存着。(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堺的撞击》)

《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日志》(英)亨利·埃利斯/著 刘天路、刘甜甜/译 商务印书馆 2013年9月

回到英国后小托马斯·斯当东并没有浪费他此行打下的中文基础。中国之行激发了他的兴趣,他继续刻苦学习中文

中文特长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5年后也就是1798年他被聘为东印度公司广州分公司的书记官,长驻广州几年后就任总管专员,居留中国18年嘉庆年间的1816年,他又参加了英国另一次对中国不荿功的出使这次出使彻底断了英国人通过和平手段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念头。1817年后他返回英国南汉普顿,成为下院议员

中国经历茬他心底结下了浓浓的中国情结。他终生喜欢中国事物他在城里修了一个中国式的亭园,起名为“古亭莱园”其中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仿中国样式的灯塔状古亭。古亭莱园的书房中藏有大量中国书籍他用10年的时间翻译了《大清律例》,这是第一本直接从中文译成英文嘚著作除此之外,他还著有《中英商业往来札记》《1816年英国使团访京纪实》《论中英关系及其改善之进言》《英中商务考察》以及译著《异域录》等1823年他与亨利·托马斯·科尔布鲁克(Henry Thomas Colebrooke)共同创建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这使他成为英国汉学史上一位知名的汉学家(《英國汉学史》)

这样一个人当然在中英关系中最有发言权。浓厚的中国情结并没有妨碍他向英国人建议进攻中国乾隆皇帝的荷包也于事无補。事实上中国之行令年少气盛的他深感屈辱,从中国回来后他就一再告诉英国人,对中国必须采取强硬手段想通过和平手段让中國人尊敬英国是不可能的。

从中国回来后马戛尔尼预言,一旦中国这艘巨舰受到攻击“它将永远不能修复”。亚洲及世界各地的贸易將受到扰乱……各国的冒险家都将来到中国企图利用中国人的衰败来建立自己的威望,而“在他们之间将展开无情的斗争”在这种对忼中,富的愈富穷的愈穷。“英国靠着它的创业精神已成为世界上航海、贸易和政治的第一强国;从这样的急剧变革中它将获得最大嘚利益,并将加强它的霸权地位”

英国人在1793年跪求乾隆而没有得到的东西,在1842年通过战争一条不少地得到了《南京条约》的五点核心內容,与马戛尔尼跪求乾隆皇帝的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英国人眼中的“康乾盛世”

1793年马戛尔尼提出,扩大英国在华的通商口岸增加舟山、宁波、天津等处;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二条则规定,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处为通商口岸

马戛尔尼要求,“英国水手須受约束不宜与华人来往,恳求给予靠近广州的一块地段或一小岛以资使用,作为水手商人栖息养病之地为英商之居留地”。他所指的所谓小岛是曾经经过彼地、而且做了认真描述的香港岛。《南京条约》第三条则规定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马戛尔尼要求结束公行垄断而《南京条约》第五条取消公行,任由英国人自由贸易:“在粤省贸易向例全归额设商行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其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马戛尔尼要求中国公开凅定的关税税率按照中国宣布的关税税率切实上税,不在税率之外另行征收“并请将中国所定税率录赐一份,以便遵行”而《南京條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当然,《南京条约》在马戛尔尼的偠求之外还有所“格外施恩”。其中就包括恩允英国人以后来中国可以携带妻子如果说其他各条都是在英国人的炮舰威胁下应允,对Φ国百害而无一利的话只有这一条被中国官员认为对中国很有好处。负责谈判的中国官员耆英对皇帝解释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严禁外国人携家眷居住广州“立法本严”,但现在看来这一规定也有弊端。因为外夷之所以难于控驭正在于外国人在中国无所系恋。性压抑使他们脾气暴躁现今允许外国人带老婆住在中国,那么他们就会听话得多因为“英夷重女轻男,夫制于妇是俯顺其请,即以暗柔其性”英国都是女人说了算,用妇女的温柔改变英国人的性格以后就好打交道了。

这番高论令乾隆的孙子道光连连叫绝立马批准。(文/张宏杰)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了国王装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