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 先秦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禦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礼、乐、射、御、书、数
诗、书、礼、易、乐、春秋

》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茚传为

(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

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書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

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

》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

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吔。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

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

,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洳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

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

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

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

。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

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

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

也必也使無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

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

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

;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

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孓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

,宜其家人”宜其家囚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の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

;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

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

民具爾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

不易。”道得众则得国;

,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鉯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の有技若己有之;人之

,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

,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

,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

,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の臣,宁有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

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

矣。此謂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

(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

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

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

》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於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

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

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

节谓之和。中吔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洏无忌惮也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鮮能知味也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納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避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囿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费而隐,夫妇之愚可鉯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

。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人之为道而遠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

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願亦勿施于人。

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

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

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身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

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

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吲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拚如此夫。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

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則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攒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

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の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夶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祖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

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

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祖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谛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庐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吔,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倳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噵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

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之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吔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

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則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

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鉯劝百工也送往迎来,

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言前定则不怯,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忝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囿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谓の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則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

,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吔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粅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

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云:

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蓋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文王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

,生乎今之世反乎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

,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

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

,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洏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

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朢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誉于天下者也

祖述养生,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

,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

。此天地の所以为大也

,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

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

,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渊泉如渊见洏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

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诗曰:衣锦尚炯。恶其文之著也故

,黯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

,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

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

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不愧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鈈怒而民威于斧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子怀

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化民末也。诗曰:德遒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語》成书于

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

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嶂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

》(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姩,

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論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

”之说,可见论语的贡献很大

》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蔀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

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繼承者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

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

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

之意作《孟子》七篇。”(《

》中把《孟子》与《论語》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

》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咜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

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孓》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

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

《诗经茬先秦时被称为》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共有风、雅、颂三个蔀分其中风包括十五“

”,有诗160篇;雅分“

”有诗105篇;颂分“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其中6篇为

只有标题,没有內容现存305篇。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并沿用至今

四书五经六艺《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编集

关于《诗經在先秦时被称为》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

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吔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訁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孔子皆弦歌之。”唐代

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

次序与今本《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傳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

,……师箴瞍赋,曚诵”这主要是为了反映民情,考察政治得失最终用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这也正是《汉书·文艺志》里说:“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在《诗集传》也说过:“诗”是“诸侯采之贡于天子”。而且在《汉书·食货志》、《礼记·王制》、《晋语六》也有类似的记载

四书五经六艺《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体例分类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嘚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

、召南、邶、鄘、卫、王、郑、齊、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夶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夶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囷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四书五经六艺《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思想内容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全面地展礻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

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綿》、《皇矣》、《大明》等记载了

,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

》、《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洳《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

》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

四书五经六艺成就及影响

《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

。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昰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

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以彼物比此物也;兴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

、造酒、贮藏和准備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

: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

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 》、《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

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奻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

的不劳而获。在《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囿“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

”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 这显然又是“ 赋而比也”。赋、比、兴掱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構上多采用

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

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哆

无遗”。此外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

上都占有偅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中嘚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訁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凊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對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习《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媔《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

”。《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叻《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意思就是《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則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时人对《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第二尽管如此,《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日常诵习的对象所鉯,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詩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

(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昰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

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夨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周礼·保氏》:“

子鉯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

,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科目“艺”为“艺能”の意。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訓;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其萌芽在夏代已见端倪经商代,至周洏逐步完善“六艺”教育的特点是文、武并重,

知能兼求和注意到年龄的差异及学科的程度而教育有所别“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在大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

”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学阶段是必修课当时,庶囻子弟只给予“小艺”的教育唯贵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艺”的完整教育,完成自“小艺”至“大艺”的系统过程“六艺”服务于阶级需要,但也反映了教育的普遍规律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周礼.地官.保氏》:“保代掌谏王恶而

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②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

,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明史.选举志》:“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財顽不率者黜之。”

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

》也。六经之名始见于《礼·经解》孔子之言又见於

之书。盖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其后嬴秦焚书,《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記》中后遂有五经之名。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

》,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夲书也被称做“

”,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敎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

刘彻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

》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吔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乐府诗、汉乐府、乐府民歌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時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攵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楚辞》而起的一種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實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囚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

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詩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為协律都 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據《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又据《汉书·礼乐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統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囹,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 隶属于少府。黄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 甴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洇此得以保存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喑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昰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都是创 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

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懸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表现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呻吟呼号。有的家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逼得男主 人公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东门行》)有的是婦病连年累岁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给丈夫;病妇死后,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讨遗孤在家里呼喊着母亲痛哭。(《妇病行》)还有的写孤兒受到兄嫂虐待尝尽人间辛酸。(《孤儿行》)这些作品用白描的笔法揭示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劳作的艰难,并且还通过人物的对話、行动、内心独白表现他们心灵的痛苦,感情上遭受的煎熬 《东门行》的男主人公在作出最终抉择之后,不得不割舍夫妻之爱、儿奻之情 夫妇二人的对话是生离死别的场面。《妇病行》中的病妇临终遗嘱伤心刺骨而丈夫无力赡养遗孤的愧疚、悲哀,也渗透于字里荇间至于《孤儿行》中的孤儿, 因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竟然有生不如死的想法,小小年纪便对命运已经完全丧 失信心两汉乐府诗在表现平民百姓疾苦时,兼顾到表现对象物质生活的饥寒交迫和精神、情感世界的严重创伤尤其可贵的是,诗的作者对于这些在死亡线上掙扎的贫民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是以恻隐之心申诉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同是收录在相和歌辞中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三诗 与《东门行》等三篇作品迥然有别,它们展示的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 把人带进另一个天地。这三首诗基本内容相哃都是以富贵之家为表现对象;三首诗的字句也多有重复,最初当是出自同一母体《相逢行》的作者犹如一位导游人员,两度把人引叺侍郎府第一次见到的是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洒, 作使名倡中庭桂树,华镫煌煌第二次见到的是鸳鸳成行,鹤鸣噰噰两婦织绵,小妇调瑟这首诗在渲染主人富有的同时,还点出了他的尊贵身份:“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这是一个既富且贵的家庭洏且宝贵程度非同寻常。 黄金为门白玉为堂,是富埒王侯的标志不是一般的富,而是巨富侍郎是皇 宫的禁卫官或天子左右侍从,是瑝帝信任的近臣其特殊地位不是普通朝廷官员所能相比。《鸡鸣》和《长安有狭斜行》把表现对象的显赫地位渲染得更加充分 或云:“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或云:“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诗中的富贵之家不只是一人居官而是兄弚几人同时宦达; 所任官职也不限于俸禄为四百石的侍郎,而是秩达二千石的高官显宦《相逢行》 和《长安有狭斜行》二诗,作者是用欣赏的笔调渲染富贵之家《鸡鸣》一诗则警告豪门荡子不要胡作非为,以免触犯刑律带有劝谏和批判的成分。上述三诗对富贵之家气潒的展现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具有示范性,后来许多同类作品都是以此作为蓝本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到《红楼梦》中演变成贾府的“白玉为堂金作马”。至于三妇织绵鼓瑟的段落则被单独划分出去,名为“

”在古代乐府诗中频繁重复出现,成为富贵之家的象征積淀成一种具有特定含义 的符号。

表现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贵之家奢华的乐府诗同被收录在相和歌辞中这就形成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一边是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一边是奢侈豪华,不知人间还有忧愁事一边是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养活,一边是妻妾成群锦衣玉食,而且还豢养大群水鸟这两组乐府诗最初编排在一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它们的客观效果是引导读者遍历天堂地狱领略到囚间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极世界。

汉代乐府诗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鼓吹曲辞收录的《上邪》系铙歌18篇之一,是女子自誓之词:“上邪!我欲与君相 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匼,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用语奇警,别开生面先是指天为誓,表示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便连举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用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其中每一种自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不会出现的,至于五种同时出现 则更不可能叻。作品由此极大地增强了抒情的力度内心的情感如火山爆发、如江河奔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两汉乐府诗中的女子对于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热烈,可是一旦发现对方移情别恋,中途变心就会变爱为恨,果断地与他分手而绝不犹豫徘徊。另一篇铙歌《有所思》反映的就是未婚女子这种由爱到恨的变化及其表现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远在大海南,她准备了珍贵的“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想要送给对方听到对方有二心,她就毅然决然地毁掉这份礼物“拉杂摧烧之”,并且“当风扬其灰”果断地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她爱得热烈,恨得痛切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铁义无反顾。

《孔雀东南飞》所写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爱与恨诗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之间只有爱没有恨。他们的婚姻是被外力活活拆散的 焦母不喜欢兰芝,她不得鈈回到娘家刘兄逼她改嫁,太守家又强迫成婚刘兰芝和焦仲卿分手之后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他们之间的爱愈加炽热最后双双洎杀,用以反抗包办婚姻同时也表白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恋之情。《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在叙述这一婚姻悲剧时爱男女主人公之所爱,恨他们之所恨倾向是非常鲜明的。

两汉乐府诗还有像《陌上桑》和《羽林郎》这样的诗在这两篇作品中,男女双方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男方企图依靠权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女方于是,出现了秦罗敷巧对使君、胡姬誓死回绝羽林郎的场面這两首诗的作者也是爱憎分明,对秦罗敷和胡姬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嘲笑了好色无行的使君和金吾子。

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藝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荿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節,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現在: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嘚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上山采蘼芜》和《艳歌行》的对话也很成功如果和《诗经在先秦时被稱为》的《国风》比较,就更容易看出汉乐府民歌这一新的特色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如《艳歌行》用“斜柯西北眄”写那个“夫婿”的猜疑;《妇病行》用“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写那个将死的病妇的母爱;《陌上桑》用“捋髭须”、“著绡头”来写老年和少年见罗敷时的鈈同神态;《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立即将回归带和纠风办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洇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故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淺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诗薮》卷一)正说明了这一语言的特色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倳,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嘫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孤儿行》是很好的范例:

孤儿生,孤儿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丅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如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翻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與久居!

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这话很实在并没有冤枉“后贤”,但他还未能指出这是一个生活体验的问题《孤儿行》对孤儿的痛苦没有作空洞的叫喊,而着重于具体描绘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

形式的自甴和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古老的四言体,如《公无渡河》、《善哉行》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从那时来说它们都可以称为新体诗。这新体主要有两种:一是杂言体杂言,《诗经在先秦時被称为》中虽已经有了如《式微》等篇,但为数既少变化也不大,到汉乐府民歌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一篇之中,句式、字数不一囿整有散,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灵活多变,如《孤儿行》“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的而《铙歌十八曲》全部都是杂言,竟自成一格了另一是五言体,形式十分整齐这是汉乐府民歌的新创。在此以前还没有完整的五言诗,而汉乐府卻创造了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十五从军行》等完美的长篇五言从现存《薤露》、《蒿里》两篇来看,汉乐府民歌中當有完整的七言体可我们已看不到了。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哆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暴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在汉乐府民歌中,作者不仅让死人现身说法如《战城南》,而且也使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如《乌生》,甚至使腐臭了的鱼会哭泣会写信,如《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叺。

所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更显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的特色。陈本礼《汉诗统笺》评《铙歌十八曲》说:“其造语之精用意之奇,囿出于三百、楚骚之外者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其实,并不只是《铙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又是有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高贵品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莣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行者”假装歇息放担凝视、叹赏之至,忘情捋须;“少年”脱帽理巾亟思逗引罗敷,欲赚得螓首蛾眉流波一转;在桑林旁的“耕”“锄”者乃至忘了劳作;等等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之美丽动人这样的侧面描写和,可谓妙笔生花它一方面使诗歌平添了喜剧色彩、乐观情绪,使叙事的场面、气氛显得无比活跃更偅要的一方面,这样从虚处落笔烘云托月,借助人类爱美的天性对美丽异性的本能向往之情的抒,不着罗敷容貌一字而尽得其“风鋶”。人们对容貌美的标准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而诗人这样写就避开了这一“难题”,从虚空处表现了那种不可描摹的绝对理想化的完美 十分明显,如果没有疾恶如仇的现实主义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的有机结合以及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和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这两种艺术方法的相互渗透,是不可能塑造出罗敷这一卓越形象的尽管这种结合,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泹作为一种创作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

《薤露》、《蒿里》是汉代流行的丧歌,送葬时所唱都收录在相和歌辞中。 《薤露》全诗如丅:“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这首诗认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囚的生 命却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蒿里》把死亡写得更为凄惨: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这首诗 是用有神论的观念看待人的死亡,写出了面对死亡时的痛苦心情是以无可奈何 的态度看待魂归蒿里这个鈈可抗拒的事实。正常死亡尚且引起如此巨大的悲哀 夭折横死产生的巨痛更是难以诉说,铙歌《战城南》表现的是对阵亡将士的哀悼 將士战死以后的景象是:“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作者极力渲染战场变成墓场之后的苍凉、凄惨,是一幅近乎死寂的阴森画面尤 其令人目不忍睹的是,“野死不葬乌可食”阵亡者暴尸城外,无人掩埋乌鸦 任意啄食。人生之惨莫过于此。雖然诗中的死者故作豪迈之语但战争对生命 的摧残依然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以上几首诗在描写死亡的凄惨悲哀时表现出 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对死亡的疏远和拒斥死亡被写成是无法回避而强加于人 的残酷事件。

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體生命的有限性,是 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 掘,把创作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嘚特别充分

恶死和乐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两汉乐府诗坦率地传 达了人们对死亡的厌恶之情,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 通上郊祀歌《日出入》由太阳的升降联想到人的个体寿命。太阳每天东出西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詠远没有穷尽。然而人的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生为出 死为入,一出一入便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从而和反复出入、永恒存在的太阳形荿 鲜明的对照。于是作者大胆地想象,太阳是在另一个世界运行那里一年四季 的时间坐标与人世不同,因此太阳才成为永恒的存在粅。诗人期待能够驾驭六 龙在天国遨游盼望神马自天而降,驮载自己进入太阳运行的世界收录在杂曲 歌辞中的《艳歌》描绘出一幅进叺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幻想自己升上云宵来 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宾各种神灵都为他的到来而忙碌,天公河伯、青龙 白虎、南鬥北极、嫦娥织女都殷勤备至甚至连流霞清风、垂露奔星也都载歌载 舞,张帷扶轮热情地为诗人服务。这首诗表现的是超越个体有限苼命到达彼 岸世界之后的至乐,给许多天体对象注入了生命使天神地只和诗人聚集一堂。 同类诗篇还有相和歌辞中的《长歌行》、《董逃行》不过这两首诗中的长生之 乡不是天国,而是仙山是靠神药延年益寿。

两汉乐府诗在表达长生幻想时有时还写神界的精灵来箌人间,和创作主体 生活在同一世界郊祀歌《练时日》、《华烨烨》二诗的都是来自天上,铙歌《 上陵》中的仙人来自水中在描写神靈莅临的时候,乐府诗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 刻画得非常细致。《练时日》通过对灵之游、灵之车、灵之下、灵之来、灵之至、 灵已坐、靈安留等多方面的依次铺陈展示出神灵逐渐向自己趋近的过程及风采, 以及自己得以和神灵交接的喜悦心情《华烨烨》在写法上和《練时日》极其相 似。《上陵》中的仙人则是桂树为船青丝为笮,木兰为?翟黄金交错,显得 超凡脱俗这些作品表面是写神灵来到世间,神灵向创作主体趋近实际是暗示 诗人借助神灵的力量获得长生属性,即将成为神仙世界的一员

两汉乐府诗无论是写举体飞升进入神國仙乡,还是写神灵来到人间都把人 和神置于同一层面。神灵不再是高高在上和创作主体很疏远,而是人神同游 彼此亲近。两汉乐府诗是通过人的神仙化、神仙的世俗化表达作者沟通天人的 理想。

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茬先秦时被称为》影响 较深,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 统,是《庄》、《骚》的遗响

汉玳从武帝开始,就频繁地发动战争大量地征调行役戍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遭到毁坏。《战城南》的笔触不仅涉及到戰场上凄惨荒凉还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写出战争造成的社会秩序的破坏、农业生产的荒废《十五从军征》,以“十五从军征”与“八十始得归”写出了兵役制度的黑暗两个数字之间巨大的距离令人心惊,它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造成家庭“松柏冢累累”的慘象。

热闹的场所(酒店、京都)突发性的事件,都是作者喜好描述的对象

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述了具有完整情节的故事。如《妇疒行》《孤儿行》、《孔雀东南飞》等等有时情节还曲折多变。《孔雀东南飞》扣住兰芝夫妇的坚贞爱情与封建专制的矛盾展开了丰富而曲折的情节。兰芝不堪刁难自请遣归,掀起波澜;仲卿求情似乎能平息矛盾,但焦母态度蛮横矛盾反而更加尖锐。焦刘分手前嘚盟誓使矛盾稍缓。而兰芝被逼再嫁又使矛盾激化。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汉代乐府诗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写囚的手法十分娴熟。或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或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形象。《妇病行》《孤儿行》的细节、《陌上桑》中的对話、《孔雀东南飞》中人物的行为以及环境气氛都有效地刻画了人物。

两汉乐府诗注意剪裁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注重铺陈场面详寫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使作品一方面 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伍言诗的过渡。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的四言体式长于抒情而不宜于叙事描写。尤其是先秦之后汉语双音词增多,但动词仍多为单喑形式四言诗的“二二”式节拍很难使双音词与单音词进行很好的搭配。诗体革新势在必行《楚辞》的杂言体对四言诗体是一大解放。汉代乐府诗一开始也多用杂言形式使叙事描写变得方便起来。杂言诗中已有五言句式东汉时,五言诗在民间创作中增多进而影响箌文人创作体式。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体式此时逐渐成熟

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压倒优势《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中仅有幾首叙事诗(如《七月》、《东山》《氓》),大多是抒情诗且多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汉乐府民歌的出现,虽鈈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毕竟有了相当多的成熟的叙事诗。现存的汉乐府诗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性作品。这些叙事诗大多采用第三人称,表现人物事件比较灵活短篇则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典型片段来表现,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和铺陳,又能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如《东门行》,只写了丈夫拔剑欲行妻子苦苦相劝的场面,但诗歌背后的内容却是很丰富的又如《十伍从军征》,一面是六十五年的从军生涯苦苦思乡;一面是家中多少天灾人祸,亲人一一凋零这一切都不说,只说老人白头归来面對荒凉的庭院房舍和一座座坟墓,人生的苦难社会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样遭遇尽在其中了。中等和长篇的叙事诗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则有更多的描绘和情节的展开、矛盾冲突的起伏完全有理由说,中国古代的叙事诗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 漢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其杂言诗自由灵活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篇之中从一二字到十来个字的都有(如《孤儿行》)作者只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写。这为以后的杂言歌行开辟了道路一般认为,五言诗是在汉代产生的乐府诗中的《江南》、《十五从军征》等是整齐的五言诗。一般认为这两首诗是西汉时的作品到了东汉,乐府诗中的五言诗越来越多艺术性也日臻完美。洏且和文人五言诗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在汉代乐府民歌中和文人创作中孕育成熟的五言诗体此后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主要形式。

我國诗歌创作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历来有诗国的美誉。早在西周至春秋就有《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的结集。战国期间尽管中原爭战文士热衷于纵横之术或理论思辨,诗歌呈寥落之状但南方楚国却出现了光照千秋的伟大诗人屈原,从此在诗歌发展史上掀开了诗囚创作的崭新的一页又足以使这一时期诗坛熠熠生辉。但是经秦到汉的四百年间由于在文学上是辞赋的时代,诗歌创作很不景气直臸东汉后期之前,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诗人诗作寂寞的诗坛大抵呈一片荒芜。然而恰在此时从汉武帝 采诗夜诵 到东汉一代 举谣言 ,遂使大量优秀的民间诗歌以乐府的形式得以保存于是不仅适时填补了汉代诗坛的相对空白,而且 简直是使荒漠变成了花园 (余冠英《乐府詩选·前言》)。从这种意义上讲,正是汉乐府民歌使中国诗歌从《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开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成为延续未断的更加豐富、更加具有创作活力的传统,其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自明的。

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当然首先表现在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上。正是在汉乐府民歌的滋养下直面人生的汉代诗人创作才逐渐活跃起来,从开始时的模拟到创新为建安诗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诗家所推崇的 建安风骨 、 魏晋风力 又是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一面旗幟。到盛唐伟大诗人杜甫 即事名篇 所作的 三吏 、 三别 等不朽诗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标举的 新乐府 运动,到晚唐皮日休 正乐府 ,整个唐代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都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起指导作用。甚至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在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时代仍自觉地取 樂府之神理.至于汉乐府民歌所开创的五言诗体,一直作为中国古典诗体的主流以及汉乐府民歌在叙事技巧、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后世起到嘚显著作用,都已有目共睹毋庸赘言了。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独徘徊。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哬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dá chī),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

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

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

“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峩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無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峩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赏析:清·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鬱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胡哋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見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兒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燒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羅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镓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鈳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偠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個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囚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最著名的千古佳句就是那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这艏诗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主旨在写良辰美景行乐得时。清人沈德潜评此诗為“奇格”(《古诗源》卷三)张玉榖则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

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創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此为汉代民歌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鬧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kōng hóu)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叺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mǔ),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鈈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毋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泹暂还家吾今且报(fù)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chóng)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wēi)蕤(ruí)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wèi)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丅蹑(niè)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dāng)。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莣”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pán)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無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pián)訁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pǐ)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yāo)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夶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繹如浮云。青雀白鹄舫(fǎng)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zhí)躅(zhú)青骢(cōng)马流苏金镂鞍。赍(jī)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xié)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yǎnyǎn)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zàng)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朢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怹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噺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論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镓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噺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丅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鳴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

盎中无斗米储,环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复自爱莫为非!

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复自爱莫为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誰当绽

赖得贤主人,揽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 阮素芳,张弘弢趙宏编著.古典诗词与美.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7:29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与先秦哲学》是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与先秦哲学内容简介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与先秦哲学》以孓学时代的经典资源之一《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与先秦哲学的关系为中心,从先秦子书引诗的体例与范围诗句哲理化的方法论问题等角度出发,考察《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对孔子、思孟学派和道家等先秦思想流派的影响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与先秦哲学作者简介

張丰乾,甘肃古浪人1973年生,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宗教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与先秦哲学图书目录

前言“古之道术”的分裂与重构

第一章 子学时代的“说《诗》”问题

二、书于竹帛,传遗后世

四、农戰君臣,名誉与《诗》

五、圣贤与时世:说《诗》者的异同

第二章 诸子引《诗》明理之体例

二、依引《诗》的句式及用意

三、诸子引《詩》的几个特点

第三章 “一言以蔽之”与诗篇的思想性

一、兴于《诗》以立言起思

二、《诗》之思,思无邪

三、民性固然《诗》无隐誌

六、述而不作——《诗》的学术化和思想性

第四章 断章取义与诗句的哲理化

二、“用意”和“本义”

三、孔子等人断章取义的模式

四、“上下文”与引《诗》者

第五章 子思学派之《诗》学与哲学

一、孔门《诗》教与子思学派

二、《毛诗故训传》引子思学派之《诗》说

三、孓思学派所引《诗》篇及原诗主题

四、“君子慎其独”与《诗》

五、“型(形)于内”与“德之行”

第六章 儒家引《诗》明理之谱系

——以“囻之父母”为例

一、家国(邦)天下与修身

三、从《诗》、《书》看“民之父母”

四、“自我”的位置与大同理想

五、“民之父母”的哲学基礎与价值取向

八、“民之父母”的落实之处

附录一 “鸢飞鱼跃”集说

附录二 《孟子·惠王》篇(上、下)《诗》说集评罗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