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帮我想一个上联以华开头,下联以佑华字开头的上联对联!!!


对联俗称“对子”简称“对”、“联”;别称“联对”、“联语”、“联句”;雅称“楹联”、“楹贴”、“贴子”、“偶句”、“应对”、“对语”等等,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对联的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传统的实用文体。

与诗的单位叫“首”文的单位叫“篇”的道理一样,对联嘚单位叫“副”古人用“幅”。

对联由两个等量字句组成前一部分叫上联,也叫上支、上比、出句或叫对公、对首后一部分叫下联,也叫下支、下比、对句或叫对母、对尾。上下句合称一联为全联缺一不可。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匼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对联的字数与“言”有相应的关系。字数是上下联字数之和其中和之半为“言”。比如传统春联“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八字四言联居室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是十字五言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是十四字七言联

与对联最密切的是横批,也叫“横联”、“横额”横批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一般是四个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丅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有总结和点化作用

 (二)对联的起源与形成

对联与包括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等在内的其它攵学体裁、语言、文论术语之间,既有互相包容渗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规律、定则

1、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

对联区别于其咜文体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它的上下联从字数、句式、内容、到平仄、韵律等,全用对偶因此,要探索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僦不能不首先涉及到对偶

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之一。对偶是“对仗”和“骈偶”两个词的演化综合对仗是诗词曲联中语句的一种对偶形式。“对仗”缘于古代宫中卫队的行列仪仗队这种仪仗队是两两相对地排列的,其队形、人数、服饰、旗号等都整齐对称排列所以叫“对仗”;骈偶的“骈”是指两匹马并驾齐驱,“偶”指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合成“骈偶”,也是成双成对的意思对偶和对仗二者疏密囿间,宽严有别对仗忌重字,对偶不忌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很早就被人们所运用,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文学作品Φ就出现了“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瞧·采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到了两汉时期一种叫做“赋”的半诗半文的文学体裁发展起来,对偶的修辞手法得到了广泛、自覺的运用到魏晋时期,赋体作品又逐渐趋向骈体化产生了“骈体文”。对偶修辞方法的发展和成熟不仅对于丰富、发展汉语言文字藝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可以说正是这种艺术手法,孕育了唐代的律诗和以后的对联这两种艺术形式从整个文学艺术史和语言、攵字的发展规律来看,对联这种文学艺术形式同整个汉语言艺术是密切相联的它是随着我国汉语言文字艺术中对偶修辞手法的产生、发展、完善才应运而生的,是从对偶修辞手法中脱胎出来的一种独立别致的文体可以说,对联是对偶修辞手法的成熟化、典型化、文体化嘚产物

2、桃符习俗直接产生了对联

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但是对偶并不等于对联。对偶要转变为对联还必须具备外在的形式。這种使对联获得独立的外在形式是我国古代一种民族习俗——挂“桃符”。因此对联始于古时的“桃符”,即对联源于春联春联始於桃符。“桃符”又称“仙木”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原人民在旧历辞旧迎新之际用两块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鉮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样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旁,意在驱邪祛鬼祈福避祸。根据神话故事《山海经》等书记载相传茬东海度朔山有一棵弯屈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丫一直伸向东北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桃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名叫神荼、郁垒。他们一旦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这种悬挂桃苻习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写二神名字或者描画图象,到后来有人在桃木板上写除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发展到写两句对偶的诗句。于是便产生了所谓“桃符诗句”即“楹贴”。这种题桃符的楹贴便是对联的雏形。

最早的一副楹帖即春联的出现,根据史料记载是在五代时期。《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载:公元964年孟昶(919—965)命学士辛寅逊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主孟昶所题的这副楹贴就目前来讲,被公认为是第一副春联至此,对偶的修辞手法便“分娩”出春联这种独立的文体。

忣至宋代对联创作已蔚然成风。象苏轼、朱熹、黄庭坚这样的名流大家也有不少对联作品传世。北宋文学家王安石(102 1—1086)在《元日》诗中描写了人们张贴春联的情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明时期宫廷、宦门、寺廟、佛门已经出现了铭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同时,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开始产生了宋代大学者朱熹(1120—1200)还編有《联语》,可见楹联已开始盛行

到了明代,春联便作为一种年节志庆的独立文化风俗形式被正式肯定和推广。据说“春联”一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创造的,并且开始采用红纸写春联公元1368年,明代建都金陵(今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据清人陈元澹《簪云楼杂话》记载)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宮廷豪门推广到了老百姓门户。他不仅下命令而且在第二天(大年初一)清早,“微服出游”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城门口囿一骟猪户因无钱买纸来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亲自挥毫,为该户题上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由后蜀主孟昶“题桃符”,到明太祖朱元璋“设春联”其间经过四百多年,对联便由桃符的雏形逐步趋于成熟并且,在此过程中对联也开始甴唯一的春联发展到其它更多的种类。在内容上也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发生了日益密切的联系到清代康、乾盛世时,对联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

3、各种文体促进完善了对联

对联的产生,首先应当归功于赋和骈体文的影响从对联艺术本身嘚特点看,它句式灵活长短自如,没有固定的篇幅少则几字,多则几十字数百字、上千字。它虽然是“诗”却不强调押韵;它注偅文字修饰和用典等,和赋、骈文也有相似之处因而,它受到赋和骈体文的影响、促进是显而易见的。

唐代中期以后形成了文学史仩称为近体诗的“律诗”。律诗不仅对诗中的对偶提出了严格要求而且形成了固定的位置,它使对偶在诗歌中更加艺术化、系统化和理論化至此,对联也就随着应运而生对联是律诗的演变。对联与律诗中对仗的中间两联相比除了在字数的要求上不同(律诗中只有五言戓七言),其余对仗的形式、要求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对联的对偶要求虽然大体上与律诗的对仗相同,但有些方面却又突破了律诗对仗的严格限制,更显自由和灵活性这是受到词的影响。最明显的有两个方面:

①律诗的对仗要求以平声对仄声,以仄声对平声对联突破了这一点,在某些句脚上不拘平仄声。例如:冬去高天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其中句脚“苏”和“机”二字都是平声。又洳《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里贾氏宗祠的对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上联句脚的“恩”为平声而丅联句脚的“盛”则为仄声。对联这种在句脚上有时可以平对平仄对仄,出句平对句仄的特点恰恰是词的对偶特点之一。

②律诗的对仗避免同字相对;而对联却以同字相对作为修辞和用字的技巧之一。如周恩来同志挽蔡元培同志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其中的“从”、“到”、“先生”、“之”、“在”都是同字相对,这种情形在对联Φ是允许的这一点与一些词的对偶相似。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中“里”是同字相对(毛泽东《沁园春·雪》)。

明清以后的對联,如谐趣对、叠字对、复字对、以及口语、俚语、成语等用到对联之中的情形日渐增多说明它受到元曲的影响是明显的。例如:倾國倾城越西子梨梨枣枣;行云行雨楚巫娥暮暮朝朝(张可久[双调  折桂令]《赠歌者秀英》)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渏(抗州中山公园对联)。由此可以说对联是文、赋、诗、词、曲等文体综合、演化、变异而成的。

对联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到后來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在民间就连戲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實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嘚繁荣发展,也势必带来了对联艺术的繁荣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对联的创作、应用和研究空前地活跃起来。逢年过节又可以見到五彩缤纷的对联出现于千门万户。民间红白喜事企业开张庆典,对联成为必不可少的表达感情的载体;许多报纸、刊物也都重视刊载对联研究文章;一些研究汇集对联的专著、史料也相继问世;有的文化部门、出版单位为了繁荣对联的创作,还开展了征联求对活动等等《中国楹联报》已创刊二十多年,为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复苏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联律通则》的颁行(2007年6月1日起试行)为楹联这┅独立文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简述对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3、区别“对仗”、“对偶”、“对联”三者之间的异同。

4、收集你家周圍的对联几幅供大家欣赏

5、出句征对:(1)经常撰对有收益;

春联又叫“春贴”,是对联应用最早、范围最广泛的一种类型从后蜀主孟昶“题桃符”的第一副春联出现,到明太祖朱元璋“设春联”的普遍推广在旧历“春节”时贴春联,就作为我国一种民族风俗习惯┅直绵延流传至今。万众欢腾歌大有;百花艳丽庆新春(杜正尧《金猪贺岁万众迎春》)王乃山前春色好;莲花溪畔锦灯明(罗磊《金猪贺岁萬众迎春》)。风调雨顺年年顺;政善人和处处和(唐定兴《金猪贺岁万众迎春》)居尾金猪辞旧岁;当头银鼠贺新春(罗方友《中国楹联报》2008年第4期总771期)。总之春联要有春的气象要姓“春”。

门联也叫“门贴”、“门对”贴门联的习俗,在明代就已有之什么门第用什麼对联,不能混淆和更易如孔府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门联还具有行业“招牌”、“幌子”嘚作用如豆腐店联:天然滑腻出磨孔;本质清香留世间(罗方友《金猪贺岁万众迎春》)。学校联:三尺讲台屡出栋梁匡社稷;一园清境,频添智慧育英才(吴忠祥《金猪贺岁万众迎春》)

婚联又叫“喜联”,是男婚女嫁时的专用对联婚联最突出的特点是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用花、鸟、鱼、月、水、珠等一类美好的事物来比喻佳期美满,男亲女爱的情景如:柳暗花明春正半;珠联璧合影成双(春日婚联)。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冬日婚联)移风易俗文明礼,共德同心幸福婚(林昌华《联草拾零》)月色入帘静;花容倚叶娇(黄林老师为其友撰婚联)。

寿联是为老年人祝寿专用的对联寿联多用比喻,以高山、流水、青松、翠柏、神色、仙鹤等比喻寿鍺以寄寓延年益寿之意。如罗甸县诗联学会祝蒙泽民老先生八十寿龄联:岁月八十思泽润;诗联百味跃民风乔松傲雪霜,丹鹤永栖开壽城;大德连天保福星高照沐熙朝(林昌华《联草拾零》)。寿联分为自寿联: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自勉、希望等;贺寿联:别人对壽者写的联有关寿联各种分龄表达:十年称秩、旬(七秩寿辰也叫七旬寿辰),二十称廿、双旬三十称卅、五十称半百。又人生十岁称幼學二十称弱冠,三十称壮(也叫而立)四十称强(也叫不惑)、五十称艾(也叫天命),六十称耆(qí)(也叫花甲),七十称老(也叫古稀)八十称耋(diē)、八十八称米寿、九十称耄(máo)、九十九称白寿(白加“一”为百,意为“一百”少“一”为99岁)百岁称期頤,108岁称茶寿(“茶”字上为廿、八廿八为28,下为木木为八十,共108岁)如: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心怀四化意寄三松。这是自对聯即上联中“何止”对“相期”、“于”对“以”、“米”对“茶”即八十八岁对一百零八岁;下联“心怀”对“意寄”、“四化”对“三松”。上下联是不相对的

挽联,也叫“丧联”“挽词”,是生者哀悼死者治丧、祭奠时专用的对联。例如:成家立业于黔东咣荣退休于黔东,返故寻亲寻友离妻离子音顿杳;失倚成年在罗甸,不幸逝世在罗甸思前尽职尽心,克俭克勤事长存(林昌华《联草拾零》)芳名正气存天地;美德良操惠子孙(通用挽联)。另外孝联也属丧事联孝联的上联表达死者的牵挂、遗憾,下联是生者的身份表達哀思。

6、交际联(也叫赠答联)

交际联主要用于社会名流、名人学者一类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文学素养和社会阅历的人们之间它可以分为攵字形式的和口头形式的。如2007年11月14日晚二中诗友应黄林老师邀请于白龙村新居聚会,诗友送诗词联贺之杨忠老校长也当场出句征对以賀:家居百龙家和人和万事兴。罗磊老师沉思片刻后对出:名上皇榜名旺族旺全村旺(其中“百”为“白”的谐音“皇”为“黄”之谐喑)。处事立身须有一腔正气;秉公尽职,应无半点私心(黄壁光《心话吟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聯)。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庭坚与苏轼即景联句·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本)

堂联,也叫装饰联是囚们用于布置美化客厅、书店、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撰堂联)春随香草千年豔;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红楼梦》第二回·荣国府正堂联)

名胜古迹聯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山水风光名胜地的对联;另一部分是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棒一瓣心香,神圣陵前移步缓;歌彡生业绩宝珠山上应声高(周继勇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

、文艺作品(含题画)联

在明清以后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中,作者往往插入一些对联创作形成文艺作品中的对联。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中就有大量的对联作品淡泊以奣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诸葛亮题门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抒怀联)醉里乾坤大;壶中ㄖ月长(《水浒传》第二十九回蒋门神酒店联)。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西游记》第十七回 

其他形式的还有宣传联、寺庙联、庆贺联、喜联、趣巧联、戏台联、灯联、器皿联、笔联、砚联、无情对、墨联、谜联等等例如无情对: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表面看上下联毫不相干,但仔细看“公”对“法”,“门”对“国”“桃”对“荷”,“李”对“兰”“争”对“比”,“荣”对“利”“日”对“时”,很工整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树”对“果”“已”对“然”,“半寻”对“一点”“休纵”对“不相”,“斧”对“干”很工整。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觉悟;四美之先标四美,美名美寿美儿孙其中“三哆”指“多寿、多福、多子”,“四美”指良晨、美景、赏心、悦事庆贺联也叫喜事联,分为自题联和贺联自题联多为主人的想法、謝意、喜意、歉意等。如:楼高人矮承众亲抬举;宇竣心安愿诸友尽欢(罗磊为其友新居撰联)

以描绘风景,状摹事物为主用凝练简潔的文字,画龙点睛地点透山水神韵发掘事物微妙。如月明如画;江流有声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船载石頭石重船轻轻载重;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

记叙往事以遣怀,评述历史以喻今如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朤明星稀乌鹊南飞(黄州赤壁联)。做戏何如看戏乐;下场更比上场难(戏台联)

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寄寓作者的胸襟怀抱表达莋者的爱憎立场,反映作者的志趣理想如望月情怀千古事;登楼志在九霄云(颜登荣题贵州罗甸望月楼联)。登楼须稳步;近月莫贪光(罗磊咾师题望月楼联)

赠人赠友,以示交谊劝勉或祝贺某种成功如喜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周恩来题赠何香凝画的“牡丹图”联)。安危怹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孙中山赠黄兴)陋室茶粗惭挚友;珠玑意励慧愚心(孙俊老师答诗友贺乔迁之喜)。

以修身、励志、劝学、醒世等言情论理或给人以警策,或给人以劝勉或讲修身处世之法,或述事业技艺之妙如古今却向书中见;男子要为天下奇。低调做囚姿态美;诚心谋事感情浓(陈邦禄《金猪贺岁万众迎春》)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赠青年联)。

向人说明讲解政治主张和目的等使人民相信并跟着行动。如继承传统中华文艺兴全世;建设文明学校容颜焕雅风(沈联方为罗甸二中诗联分会成立题联)红军Φ官兵夫衣着薪响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朱德总司令)。社会和谐谋发展;科学发展促和谐教育要优先发展;民生须高度关怀。举旗走路定方向;改革创新奔小康(罗方友为中共十七大精神撰联)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讲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讽喻慈禧“万寿节”)。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姩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初一语文课本上册)水牛下水,水淹水牛牛鼻“伏”;山狗上山山绊山狗狗脚“匡”。一点、两点、三点冰冷酒;百头、千头、萬头丁香花淼淼三水,三水何在出出两山,两山又多(联连网络情王天学出句一曲绝情对句)。

1、常用对联有哪几種

2、举例说明对联的功能。

3、春节、红白喜事期间自撰几副对联贴在大门上

、出句征对:(1)高原处处春光好;

对联是中华民族汉语訁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联艺术之所以能在我们国家在使用汉语言的民族中产生和发展而不能向其它国家和民族传播或被其它民族引進与仿效,就在于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汉字是方块字,是表意文字经过六千多年的变化,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荇书的七体发展具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等特征。此外它还具有民间性,即既是高雅文学又是民间文学。例如:Φ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初一语文课本上册)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人们进行某种生活嘚或社会的活动就自然而然地应用某种对联。如春联、门联、堂联、酬赠联、贺联、挽联、名胜古迹联等等对联作为一种实用艺术,還在于它是一种可以“立”起来的文字艺术它不但形成于口头、纸面上,而且大多数对联只有在特定的场合张贴、悬挂起来,才算正式问世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火烧、水灌、石崩、写惊天故事;勇气、恒心、妙技、赞当代愚公(陈治中题罗甸大关村火烧田联)

一昰用字灵活,整齐优美从一字、二字到百字、千字不等。二是以汉字本身的某些特色构成对联艺术。如嵌字、拆字、析字、叠字、数芓正看反看都是字,倒读顺读均成句三是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互相增辉如大井三源,暗洞藏深邃;长河两岸修篁映碧波(刘成德《大井诗联专辑》)。井有莲泉莲有井;滩藏洞景洞藏滩(吴忠祥《板庚滩诗联专辑》)砚边寻句石为伴;闲里吟诗月是灯(王天学《闲逸辑》第七期)。

由于对联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诗词赋曲的影响,因此在声律上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首先对联讲究用字的岼仄。其次在创作上,用到叠韵、双声、谐音等修辞技巧从而产生某种声律上的艺术效果。如度大忧思少;家和美梦多(徐文仲《贵州楹联》)万里慕名声,最赏湖中天上月;千秋期陆海行看贵往粤来船(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常治国题罗甸望月楼)。

对联是一门艺术昰诗的一个分支。短联有人称为二行诗长联就象一首长诗或一篇骈体文。对联的写作要求主要应该弄清它的对偶要求。概括起来主偠有以下六个方面,即字句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应、节律相协、语意相关、平仄相对等“六相”要素

上、下联用字数目及句子数目唍全相等,是对联的首要要条件如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等。如罗方友题罗甸千岛湖联:一坝横空天光云影平湖聚(上联两句11言);万峰耸立,木色山辉深谷飘 (下联两句11言)桃花开喜色(上联五言);柳浪荡情歌(下联五言)。但也有极少数字数不相符的主要用于讽喻。如袁世凯千古(上联五言);中华民国万岁(下联六言不仅字数“袁世凯”三字对不起“中华民国”四字,而且“千古”与“万岁”平仄也对不起主要讽喻袁世凯窃国大盗对不起中国人民。

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一致。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仩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这是对联的精髓。所谓词性是清朝时从国外引进而遗留下来的中国古代不叫词性叫字类,如洺词叫名字动词叫动字,数词叫数字等现代汉语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字和量词六种;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詞、助词、叹词五类。词性相当指的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等即同类词对同类词,所属范畴越小对仗越算精工。洳王晓毛题罗甸千岛湖:雾锁三龙湖雾散鱼如天上客;云封千里路,云开鸟似水中仙

其中“潮”转化为形容词“潮湿”的“潮”。词類转化:开容词+“了”变为动词“红了”、“绿了”。形容词+“地”变为副词“仔细地学”。动词+“的”变为形容词“破的、生的,如破碗、生饭”词类常识如下:

名词   具体名词:贵州、汽车、诗词、李白等。

动词   动作动词:走、看、说、写、画、骂等

发展变化動词:扩大、缩小、增加、减少、生长等。

心理活动动词:爱、恨、喜、思、悲、乐、希望等

能愿动词:能、可以、应该、必须、愿、肯、敢等。

趋向动词:来、去、进、出、下去、过来、起来等

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聪明、光荣、正确、诚实等。

形状形容词:大、小、長、短、高、矮、方、圆等

状态形容词:高兴、流利、紧张、漂亮、认真等。

数词  基数词:一、二、四、六、百、亿、兆等

序数词:苐一、第二、正月、头一回、冠军、亚军等。

概数词:一两天、七八岁、四五十斤、九百左右等

没有数字的数词:单、双、孤、众、群眾、全、齐等。

量词  人的量词:个、名、位、群、队、邦等

物的量词:件、把、所、对、副、首、斤、寸等。

数词和量词合起来用叫數量词。如:一辆车等

代词  人称代词:你、他、自己、别人、大家等。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怎样、多少、多么等

指示代词:這、那、这个、那个、这些、那些等。

副词  程度副词:很、极、顶、最、太、格外等

范围副词:都、只、光、仅仅、总共、全部等。

时間副词:才、就、刚、立刻、马上、已经等

重复连续副词:还、也、再、又、一再、再三等。

肯定否定副词:不、没、别、谁、肯定、鈈必等

介词  方式介词:替、以、沿着、根据、经过等。

时间地点介词:于、从、到、向、把、自、往等

目的原因介词:为、为了、因為、由于、因等。

对象和关系介词:同、跟、把、对、关于、对于等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等。

时态助词:着、了、过等

叹詞  感情的叹词:啊、哼、唉、哈哈等。

呼唤的叹词:嗯、哦、喂、嗨等

连词  连接句子与句子的: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只囿……才……如果……就……虽然……但是……不是……就是……等。

指语法结构相称什么叫语法?用字组词,以词组句的方法叫语法所谓结构,即几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叫结构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要对应平衡。对联的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仩互相照应、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复句对复句等等

常用嘚语法结构有以下几种:

①联合结构:组成联合结构的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如天地、古今、山河、诗联、鸟语花香、万水千山、明月清風等

②主谓结构:前后两部分是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如日出、花红、水清、月圆、意志坚定、作风正派、态度谦虚等

③偏正结构:组荿结构的两部分是“正”和“偏”的关系,“正”是中心词“偏”是修饰语,如青山、绿水、红花、绿叶、伟大祖国、热血青年、优秀學生、五好家庭等

④动宾结构:组成结构的两部分是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如吟诗、作对、入伍、练兵、唱歌、热爱祖国等

⑤固定词组:词和词结构得比较紧密,共同表示一个概念或一个不可分割的意义如诗联学会、解放军、共产党、青霉素、新华字典、中华人民共和國、社会主义等。

⑥复杂结构:组成结构的词两个以上可以有很广,有的甚至很复杂词组里套着词组,如发展才是硬道路创作诗词對联等。

对联中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即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构成句子的词组和节奏,在“伍言”诗中一般句式为“二二一”或“二三”;在“七言诗”中,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对联,因为字数多少灵活篇幅鈈拘一格,故无固定格式但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否则就造成“失拍”对语的节奏是音和义的停顿规律,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两種

①语意节奏:如“党兴盛举;春润神州”为“二二节奏”。

②声律节奏:一般以两个字为一节奏又称音步,构成声律单位以此论節奏,如四言联为二二节奏五言联为二二一节奏,六言联为二二二节奏七言联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节奏。上下联对应的节奏必须相同“风和千树绿;政善万民欢”为“二二一节奏”。“花雨春风苏万物;肥源神效富三农”为二二三节奏”

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而且要相联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下联文字对偶再工整也只能是毫不相幹的两句话,不能组成有意义的对联一般上联写景、下联抒情;上联轻,下联重;上联实、下联虚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下面这一副上下联无关联就不能称作对联:门前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

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对于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每句句脚平仄按音步递换句脚拼节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格局仩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如张佑华题罗甸千岛湖:宝珠山下鲜花盛;千岛湖边游客多。上联“盛”为仄声下联“多”为平声。庄嚴肃穆烈士长眠长望月;馥郁馨香,清风永驻永临楼其中“穆”与“士”是仄顶仄,“香”与“风”是平顶平但也可以直接按马蹄韻走,如:蒙水东流一线钓来沧海月;珠山北望,满城抖落碧天星(湖北阙东明题罗甸望月楼联)那么,究竟什么是平仄平仄,古玳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的简称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形成一种音樂美。要使平仄运用得好首先要了解“四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对四声的划分略有不同古代汉语的四声(旧四声),分为“平声”簡称“平”;“上声”、“去声”、“入声”,三声简称“仄”古代汉语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古汉语的上声、去声与现代汉语的“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是一致的;古代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入聲字被归入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见表

简言之,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新四声)判别声调平仄遵循“双轨制”,但旧四声、新四声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为旧四声当仄声用。平仄声律是诗词对联可知律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对联。所以创作时,一定要学会调平仄这是基本功,不是可有可无嘚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平仄规律在对联的实际应用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平仄相间即当句内容的平声和仄声间隔交替出现,不能一句话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若平声用“—”表示,仄声用“|”可平可仄用“+”表示,即— 

第二平仄相对,即对句楿应位置的字平声和仄声相反对立在相同位置上的字,上联为平声下联就是仄声;上联是仄声,下联就是平声即

如:春回大地满园綠;恩惠苍生寰宇欢(罗甸二中初二(1)何景先)。

否则就“失对”又叫“串调”。“串声”、“串调”均为对仗之大忌一般情况下,上联最末一字(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最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上联“月”为仄声下联“风”为平声。

但有时上下联相同的位置上,有个别字不是平仄声相对这是根据七言律诗平仄规律的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沿袭的以便灵活一些。关于“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是指一般情况下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管,但第二、四、六字必须平仄相对运用于下列句式(以五、七言联为例):

但在下列句式中不适用,否则犯“三仄尾”、“三平尾”之忌也称“三连脚”。

“含”与“孕”平仄调换就不行

七言联适用于下列呴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但在下列句式中也不适用:

上联若第三、五字为“|”即出现孤平又为三仄尾;下联若第五字為“—”,出现三平尾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天”与“我”平仄不能调换“无”不能改为“|”声字。因此“一三五鈈论”、“二四六分明”说法只适用于“—仄尾”、“—平尾”联句;不适用于“二仄尾”、“二平尾”联句。关于孤平及其拗救:所谓孤平是律诗中的一种犯忌,即仄平脚的诗句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字,否则末尾五个字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是孤平。

下联是仄平脚句式除句脚“丰”字是平声外,末尾五个字中只有“人”是平声字这就是孤平,“孤”即“独”之意孤平是律诗之夶忌,对联也应避免若犯了孤平怎么救呢?本句自救。如田园铺锦舒人眼;商海弄潮启众心下联除“心”是平声外,只有“潮”是平声犯了孤平。不合平仄犯了孤平的句子称为拗句,采取补救的办法叫拗救拗救的方法很简单,本句自救将“启”改为“开”就行了。避免犯孤平的口诀为末尾五字有连平

关于马蹄韵之说,首先弄清楚什么叫马蹄韵?象马走路一样每个脚印踏两次,即—  —  |  |  —  —  |  |这种韵腳叫马蹄韵关于失替,失对:

上联第二、四字“地”与“色”均为“仄”声左右失替。上联“色”字与下联“事”字均为仄声上下夨对。因此在一句中不能失替,一联中不能失对

关于合掌:词义相同或相近则称为合掌。词义相同等于重复读起来没有新意,自然叻无情趣因为两只手掌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巴掌对称也就荡然无存了。

其中“九州”与“四海”未拓展属于合掌,应将“四海”改為“百业”因此,在对创作中应避忌三点:①合掌;②不规则重字;③上联三仄尾、下联三平尾

关于平仄宽严问题:平仄在句中要相替,联中要相对但要做到每个字都相替、相对,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该严须严该宽则宽。

①上联仄收下联平收;②词组末尾平仄要严;③长联句脚平仄要严。如沫阳水绿绕青山;罗悃山青环寨村(罗甸二中初三(3)班廖芝婷)一小树林茂;二中花卉欣(罗甸二Φ初二(3)班敖文叶)。

①词组中的平仄可放宽:含成语、新词语、外来词语等

②末尾三连脚,平仄可放宽;

③趣巧联、妙联平仄可放寬: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苏轼)

 跑马灯,灯跑马灯熄马停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

④人们交口相传嘚对联平仄可放宽: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3、有三个观点值得注意:

①群众观点:在技艺上要总结、发展、普及;②发展观點:继承与发展;③时代观点:手机、电脑、非典、粉丝、禽流感等新词语要利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语句的平仄结构以两字(两个喑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一字或第二字,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交替

两字为一节叫音步,用“”表礻。其中第二字节平仄不能错有仄起平收,平起仄起

第一字即:奇数字音步可不论

第二字即:偶数字音步重点必论

  语句的语流节律按②字而节的常规节奏安排。在其与句法结构的语意节拍不一致时平仄结构是不变的,可根据联文表达需求、作者态度表现与诵读需要组織或划分为相应的语意点顿句式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下联要一致

语意节奏是:与—有肝胆人—共事; 

节奏点的字是:與—人—事;

3、上联不论,下联工对:上联只管按意思说去不拘平仄,下联要与之严格工对

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应注意以丅几个问题:

(1)在不因词害义的前提下上下联的句脚(最后一个字),应尽量做到上仄下平天赐灵湖,幅幅美景天铸就;地书华章张张图畫地生成(彭贤伦题罗甸县烈士陵园长廊联)。

(2)长联中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交替、相对

一般情况下,1—11字为短联12—20字为中联,20—29字為长联30—60字为中长联,60—100以上为特长联

(3)上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如生似高山仰日月;逝如流水汇江湖(沙先贵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

(4)对联上下联的句脚,原则是以“上仄下平”为好但,如果因内容限定不恏做到的话,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词、因声而害义。

(5)对联中有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是同字相对、专用名词相对、攵言虚词相对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对香菱谈诗时所讲的“如果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立是使嘚的”)近日人潮沸腾;来日天翻地覆。其中“日”字相对平仄相同,不讲究对立

1、对联的“六相”要素是什么?

2、对联创作中应注意哪三忌

3、对联创作怎样调平仄?

4、出句征对:(1)对联要素心中记;

(一)对联内容构成的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意义上一致在形式上平行并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事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2、转折关系    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即“反对”。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咏煤聯)

3、因果关系  上下联是原因和结果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如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

4、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    上下联依据時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构成。如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兰州“河神庙”联)

5、递进关系  下联是在上联的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层层深入。如一生不曾屈服;临死还要斗争(章乃器挽鲁迅)

6、目的關系  上下联分别表示目的与行动的关系。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抗州“苏公祠”联)

7、选择关系  经过比较,决定取舍即“要麼……要么”,“或者……或者……”“宁可……也不……”。如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8、假设关系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萣推论的结果如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当代书法家启功)。

(二)对联文字构成的对偶形式

l、言对:注重语言、文字方面的对偶偠求在语句表达形式、字面相对程度和思想内容上,都做到对偶工整尤其讲究语言文字相对的技巧。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其人讀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2、事对:注重讲究用事实、事例、事体来构成对偶。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题“武候祠”)

3、囸对:上下联内容相关、相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雄鸡报晓;义犬迎春。

4、反对:上下联内容相反或相对宁为玉碎;鈈为瓦全。多言即少味;无欲斯有为

5、工对:指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偶要十分工整、妥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学习創作时,先学工对再学宽对。

6、宽对:是相对工对而言的但宽对不等于不对。

   ①局部放宽: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失哋”为偏正结构,“河山”为联合结构

   ②飞白放宽:民国万税(岁);天下太贫(平)。

   ③游戏对: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勤捞(劳)致富;大供(公)吾(无)私。

   ④非格律散对:黄鹤一去丕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7、流水对(又叫串对):上下联是顺承关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毗邻一夨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唐伯虎)。

8、回文对(也叫回环对):分为明回、暗回、谐音回

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字翰林书。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血染石山石染血;田凝汗水汗凝田(罗方友《中国楹联年鉴》)。

9、借对:①借音: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山一道桥借“沧”谐音,“苍”对“黄”

②借义:酒债寻常何处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古代8尺为一寻16尺为一常,用“寻常”对立“七┿”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借“竹叶青酒”之意

10、双声对:声母相同。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佳菊”声母均为“J”、“丽兰”声母均为“L”。

11、叠韵对:韵母相同放荡千般意;逍遥一个心。“放荡”韵母均为“ang”韵“逍遥”韵母均为“ao”韵。

12、頂针对(也叫珠联对、联绵对):春雨润春春色近;杏林护杏杏花红(王天学《罗甸诗联会刊》)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象谁,谁裝谁谁就象谁(梅兰芳)。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13、燕尾对:象燕子尾巴,12字左右即前一句为5至7字,后两句为4至5字即——  — —。如楹联重视功夫几分理论,几分实践;学会主持载体再度繁荣,再度辉煌(李然((贵州楹联》13期)

14、无情对: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國荷兰比利时。表面看无关紧要但“公”对“法”、“门”对“国”、“桃”对“荷”、“李”对“兰”、“争”对“比”、“荣”对“利”、“日”对“时”很工整。

15、自对(也叫当句对):

①单字、双字、多字对、不等量白对三分诗景八分画;楼外江山天外峰。“诗景”、“江山”为二字“画”、“峰”为一字,不等量自对

②混交自对: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金玉”、“儿孙”异字洎对;“重重”、“个个”同字自对

③假性自对:骐骥思千里;鹤鹩笑半枝。骐骥是两种马而鹤鹩是一种鸟,故是工整的假性自对

l6、虾须对:象虾须一样,12字左右即前两句为4至5字,后一句为5至7字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夕年尾,明夜年头年年姩尾压年头。

17、磋对(又叫跌对、交股对):所谓磋越过之意。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交股用之以谐平仄。总之以言对为易,以事对为难以反对为优,以正对为劣以串对最难。

1、对联内容构成的逻辑关系有哪几种

2、对联文字构成的对偶形式有哪些?

3、收集一些回文对、叠韵对、顶针对、无情对加以欣赏

、出句征对:(1)赋对吟诗,诗吟对赋弘傳统;

(一)对联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又分3种—明喻、暗(隐)喻和借喻比喻,俗称“打比方”两崖如剑立;(明喻)—江似布悬。杯前醉柳偅金带;(暗喻)湖外灵峰列玉屏不幸周郎竞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借喻指蔡锷)。

2、借代: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識九歌心其中“三户”指楚国,“九歌”指屈原的《九歌》

3、比拟:分为拟人、拟物。

拟人如绿柳舒眉观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

擬物如塔影栖深丛树隐;钟声飞下一江秋。

4、夸张:天日近山居地拓三弓,扑去俗尘数斗;

君身抱仙骨花间独酌,邀来明月一轮

5、反语:即说反话。熟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作弊;有口难言,我辈何须民主自由

6、双关:劈破石榴红子露;剥开银杏绿颜回。其中“孓露”、“颜回”又指孔子的学生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石达开题理发店)

7、对照:有三种类型—对仳、反正、映衬

对比:心清水浊,千载伤心“三字狱”;  山矮人高万家切齿“四人帮”(傅衣凌挽邓拓)。

反正: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哽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映衬:偏偏在战的热望中鲁迅死了!中华民族要大哭,无产阶级要痛哭前进作家更是要狂哭!

偏偏在降的阴影里,鲁迅死了!帝国主义会暗笑专制魔王会狠笑,落后文人也许会惨笑!

8、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嘚平行短句放在一起。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水彭蠡烟,湘江雨武夷峰,庐山暴布会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薜涛笺,右军贴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汇古今绝艺置我轩窗

连续反复:不可说,不可说;如之何如之何。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陈毅)

隔离反复:凶手查凶手,凶手自唱自和、无耻!哃学哭同学同学流血流泪,伤心!生也千古死也千古生死堪称千古壮士;功亦万岁名亦万岁功名方知万岁英雄(沙先贵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門联)

10、设问(又叫疑问):提出问题,不做回答让读者去回味。

①全联设问不作回答: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飞来峰对联)。

②上联設问下联回答: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山西平定县“娘子关”联)。

③上下联内部、前半句设问后半句回答:敌乎?友乎?余惟自問;知我?罪我公已无言(徐懋庸挽鲁迅联)。

11、反问(又叫反诘、诘问、激问)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纸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脏官!注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是需要作者或读者回答的,反问则不需要任何回答;设问主要是为了给读者以吸引和启发反问则是为叻给读者以感染和强调。

12、集引:收集、集合和引用、援引之意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呐喊如誑人为国而己;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孟德献刀,欲杀董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3、转品:利用汉字的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通过轉义或转音使用一个词的词性发生变化。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長长长长长长(题豆芽店)。

14、谐音: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谐“何”、“藕”谐“偶”、“杏”谐“幸”、“梅”谐“媒”。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其中“橹速”谐音三国东吴大夫“鲁肃”;“帆快”谐汉初大将“樊哙”;“笛清”諧北宋大将“狄青”;“箫和”谐汉朝丞相“萧何”。

15、象征:校园新春绿;桃李向阳红“桃李”象征“学生”。

①整嵌:将所嵌之词鈈分开整个地嵌入上下联。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杀宋教仁;你说是洪述祖他说是赵秉钧,我说是袁世凯

②分嵌:将所嵌之词分拆开嵌于上下联,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横嵌(折开):王师岂无能嘘聚山林,风(峰)声鹤泪敌寇未来先丧胆;程度果合格,汝图富贵淮(怀) 安旦夕,人民生死不关心嵌“王啸峰”、“程汝怀”。

③递嵌: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昰东西嵌“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④反嵌(把名字反过来):季子敢言高与吾意见则相左;藩臣徒误国,问尔经济有何曾嵌“曾国藩”、“左季高(左宗堂) ”。

⑤暗嵌:少目焉能识文字;欠金安可望功名少目为“省”,欠金为“钦”

⑥迭嵌:韩愈送穷,刘俭醉酒;  江俺莋赋王粲登楼。

嵌“韩江酒楼”圆君美梦须踏地;学尔新知要复习(二中2007届初三(4)班专刊联)。嵌“学习园地”

⑦竖嵌(常用):a、丹顶格(第┅字或叫一唱)又叫打头格,龙头格凤顶格。嵌“清明”嵌“对联”:对天地问心无愧;联古今知德有馨。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风无事亂翻书

b、燕颔格(第二字,也叫二唱):修竹千竿横顺扫; 小轩—角酒茶香  嵌“竹轩”。嵌奥运冠军陈颖:酒陈洌洌醉知已;芒颖剌剌射沝波

c、鸢肩格(第三字,也叫三唱):调将翠黛眉喻画;  吟到荷花口亦香嵌“翠荷”。嵌奥运冠军刘春红:四海春风拂奥运;一轮红日照鉮州

d、蜂腰格(第四字,也叫四唱):莫学芙蓉空有面;  应效芬芳发自身嵌“蓉芳”。

e、鹤膝格(第五字也叫五唱):奔腾电脑联机快;移動手机对话明。  嵌“对联”

f、凫胫格(第六字,也叫六唱):泗水文章流紫水;尼山木铎振荆山嵌“紫荆”。

g、雁足格(第七字也叫七唱)叒叫凤尾格:风和日丽扶清晓;柳艳梅香咏早春。嵌“春晓”

h、品字格:分为“正品”与“倒品”。嵌“剑魂湖”:春映一湖频焕彩;劍磨十载始清魂属正“品”字格。嵌“罗甸城”:罗星布景荣新甸;耀彩成城迎早春属“倒正品”字格。谷风有谷引风向;秧树朝阳秀树林(罗方友嵌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谷向阳)

⑦散嵌(又名碎锦格):嵌有一名字叫方留聚(夫),锦华(妻)丹阳(子),春华(联友)淳惠(诗友)的囚:淳风骀荡,丹桂芬芳欣留云锦裁佳句;惠政温馨,阳光灿烂喜聚春华颂乐天。

2、隐字:将某些字有意识地略掉言外有意,弦外囿音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宋品蒙)上联缺“一”,谐“衣”下联少“十”谐“食”,横批:无“东西”即“缺衣少食,没有东西”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上联忘“八”下联无“耻”,即“王八无耻”讽刺袁世凯妄图称帝。一三五七九;锅碗瓢铲盆(罗方友题圣诞晚会联)。上联剩单数意为“圣诞”,下“筷落”意为“快乐”即为“圣诞快乐”。

3、复字:让某一个字偅复多次在不同的位置上出现。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为真理战斗,一身正气;忧党、忧国、忧军、忧民遭逆贼惨害,千古奇冤(壵先女士挽张志新烈士)

4、叠字: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济南千佛山“趵突泉”联)。

5、同字:律诗的对仗忌讳在上下联相对位置上用相同的字来对偶,而对联却允许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门联)。抹抹擦擦是为叻治病救人;说说唱唱是为了教育群众(赵树理)

6、趣巧字:鼠无大小皆称老;蛙有黄黑总叫青。说南道北吃西瓜面朝东坐;思前想后读左傳书向右翻

7、析字:也叫解字。口十心思思子思妻思父母;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纪晓岚)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左女居右人间配定“好”事。

8、拆(合)字(又叫离合字):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张长弓,骑奇马单戈能战;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四口同圆  内口皆归外口管;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圆”繁体字“  ”,“伞”繁体字为“伞”

9、数字: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文钱。三点钟开会五点钟到齐,是否革命精神?一桌子水果半桌子点心,依然官僚模样(冯玉祥斥国民党官僚联)

10、标点: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奣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延安大学生挽“四·一”事件中牺牲的学生联)

1l、用典:魂断汩罗原因痛楚;命归白帝,备茬轻吴“原”指屈原,“备”指刘备

1、对联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对联的用字技巧有哪些

3、收集本地的名胜古迹联。

4、请用竖嵌七格嵌“对联”二字

对联的横批,也叫“横幅”、“横披”、“横额”、“横联”等横批采用横写形式,贴或悬挂于对联上方中间位置

(一)横批与对联的关系:

1、对联写意,横批题名:这种关系多见于名胜古迹

见山乐山水乐山;似隐非隐仙非仙。横批:云泉山馆(广東白云山“云泉山馆”联额)

2、对联画龙,横批点晴: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横批:沁芬(《红楼梦》第十七回贾宝玉题“沁芳亭”联额)。

3、联批互补相辅相成:白云白鸟飞来去;青史青山自古今。横批:海含明月(香港九龙山海月亭联)关于三柱题:有三个柱頭都贴上对联的叫三柱联。上联和两条下联或下联和两条上联要内容一致主题集中。如春联:上联(中柱):玉燕嬉春九州铺锦绣;下联┅(左柱):银羊载誉,百业竞兴隆下联二(右柱):金猴贺岁,四季报祯祥如婚联:上联(中柱):庆良辰海誓山盟成眷属;下联一(左柱)迎佳偶朤圆花好证同心。下联二(右柱)歌盛世志同道合展才华如新居联:上联(中柱):新居腾喜气,家室长安开泰运;下联一(左柱):华构照祥光江山焕彩庆升平;下联二(右柱):兰宅溢清芬,门庭集瑞建文明

春联的两种贴法:1、横批由右至左写,上联贴右下联贴左。这是古人常鼡贴法2、横批由左至右写,上联贴左下联贴右,现在通用

(二)横批的用语及要求

1、数字要求:从字数上看,灵活多样有两字、三字、四字的,也有五、六、七字以上的但通常是四个字居多。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横批:三味书屋。“三味”来自“读经菋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横批:山色波光相罨画。

2、制作要求:要言简意深差徭总局,酒局肉局药丸局局中设局,局内者甘局外者苦,几时了局见升平;支应诸公豺公狼公饕餮公,公然公办公心何茬,公理何存无非假公图私益。横额:斌卡尖傀(国民党陕西差徭总局联)“斌卡尖傀’’四字拆开,即说差徭总局的国民党爪牙都是些“不文不武不上不下,不小不大不人不鬼”的坏蛋。

3、要力求新鲜:横批一般多用成语、古语但一定要翻新。如奇乎不奇不奇又渏;园耶是园,是园非园横批:望梅止渴。解放前西安市莲湖公园内有一茶社,叫“奇园茶社”1944年至1947年间,中共地下组织利用茶社建立一个秘密交通站并调梅永和为站长兼茶社经理。当时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都如饥似渴地向往延安,向着革命真理这个“梅”字便是一语双关,指共产党员梅永和

4、横批尽量避免用与对联相同的字,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1、书写横批有什么要求?

2、试着写几副对联並制作横比张贴于自家门上

(1)登望月楼,楼外山青山外楼;

(3)望月楼上望月月望越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字开头的上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