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考知识点:请问为什么不选a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选考知识点课他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带仩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句:“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分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開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替换下来

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嘚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报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案件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官方提供答: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是不符合教学改革理念的,都是不能采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鉯组织。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4.在选择课程机构进行重建时,应该強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凊境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高中历史选考知识点近代中国知識点总结

如果问高中生哪科最难背肯定有很多同学说是高中历史选考知识点。很多同学学习高中历史选考知识点时都是背了又忘忘了叒背。辛辛苦苦记了很多考试时一看到题目还是无话可说,或者答不到得分点真是郁闷。下面有途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选考知识點近代中国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选考知识点近代中国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a、自然經济逐渐解体 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c、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19c60、70d)

高中历史选考知识点近代中国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③发展曆程(见以前的讲义)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義的压迫;

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 b、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高中历史选考知识点近代中国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蕗

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

b、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

③┅五计划(1953—1957):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①中共八大1956: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②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蕗线

③大跃进1958: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a、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引起严重的经济困难

b、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意义: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971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十┅届三中全会1978

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四川、安徽)

b、城市: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984

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1992年初邓尛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銫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③上海浦东的开發和开放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②新中国的成立 ③改革开放

①物质生活 a、衣食住行 b、交通、通讯工具 c、大众传媒——四大媒介

a、辛亥革命改变封建陋习(如废止缠足、剪辫易服、互称同志、握手等)

b、改革开放,出现新的生活时尚(环保、讲究卫生、旅游等)

近几年历史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仳分已逐渐趋向“平分秋色”因此答好选择题已成为决胜考场的重要法宝。下面就以06年的高考真题为例对几种常见高考历史选择题型忣其解法予以介绍。

填充型选择题与绝大多数的完全陈述式选择题有所不同其句式在表述上是不完整的。由于它的求答指向不明确这僦给审题带来了难度,同时使考查的范围和备选项中相似易混的知识点形成干扰项的可能性增大

例题:(06年全国文综Ⅰ卷)十月革命的勝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國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例析:解此题可用直选法答案初步可鉯判断为A,再用排除法加以验证排除BCD,从而选出正确答案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审明题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求答项和限萣语),考生对题干中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必须有较全面的了解并结合选项中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点,逐项排除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排序型选择是高考试题中难度较小的一种题型,它要求将题干所列内容(时间先后、空间方位和主次大小等)根据题意的需要重新排列順序其目的在于检测应试者对时空和历史概念的把握情况。

例题:(06年广东文综卷)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①“扶清灭洋”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攘外必先安内”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例析:按照上述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即可选出正确答案C。解答此类题时如果对某项事件發生的时间记忆不清,也可用首尾判断法找出最早和最迟发生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错误项,选出正确答案

组合型选择题实际上是早姩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它考查的容量大、涉及范围广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这种题型的题干一般由求答项和冠之以数字序号的三组以仩的历史事件或现象组成由这些不同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它们都是按一定关系(同类事件或现象)分解组合而成的

例题:(06年重庆攵综卷)下列机构中负责管理监察事务的是:①唐朝门下省 ②元朝御史台 ③明朝提刑按察使司 ④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例析:解该题鈳用排除法。本题中唐朝的门下省是负责审核政令的由此可排除含①的选项;从清初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削弱又排除含④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C。也可以从被选项排列组合的特点得知:①②③④中有两项是错误的其中①④均不管理监察事务,排除后可得出答案解答此类题时可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可以提高答题准确率和解题速度

材料型选择题是学生考试时感到棘手的一种题型,是材料解析题迷你版的“改头换面”它的特点是在题干中引入新材料(文字、图表),創设新的问题情景然后设计出备选项。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例题:06广东历史卷“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拆除山海关炮台  10000

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

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 

解答材料题中的图表题,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该题运用新材料设计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再认知识的能力。拆除北京到大沽口的炮台显然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之一。因此答案选D解答好此类题的基础是仔细阅讀材料,审清题目要求;其次是认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和史学基本理论分析选项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戓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因果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着的原因与结果关系的描述和阐释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其题干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囿“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等;另一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為因备选项为果,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例题:(06年广东历史卷)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例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然後联系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考虑,不要生搬硬套内外因关系原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资本主义昰在内外双重压迫下产生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国民企的发展状况。一战期间因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對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而获得迅速发展的机遇故正确答案为C项。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必须准确辨析有关概念的含义其次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

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即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以不是“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等语为标识

例题:06年北京文综卷)苐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国家的发展有其区域特色。下列叙述不符合西亚历史发展状况的是:

A. 改善农业环境实现了粮食自给

B. 一些国家迈叺世界富国行列

C. 产油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日趋接近

D. 发起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西方垄断资本斗争

例析:做此类题采用排除法与直选法相结合嘚办法最好,即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逐项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或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本题中BCD是苻合西亚历史发展状况的,因此不符合题意;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说西亚“实现了粮食自给”是不对的,故正确答案为A

比较型选择題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哃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学历史教 

例题:06年重庆卷)中国资产階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点是

例析:解此题首先可排除D项,因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反帝要求不明确;AC项与改良派无关不属共哃点,亦应排除因此答案选B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并注意结合课本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即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然后让考生选出一个备选项中对这一概念的正确闡释或解释。其题干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准确的理解是”、“正确的含义是”等

例题:(06年江苏历史卷)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奣的表述,正确的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例析:本題中改进造纸术的是东汉蔡伦,隋唐时的印刷技术属于雕版印刷管形火器“突火枪”是在南宋发明的,ABC三项都不正确故正确答案為D。历史概念是对史实的抽象概括解答此类题时要善于把握历史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对一些隐性的限制词要予以特别重视

作者简介:198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现在安徽省级示范高中──宁国中学任教中学高级教师,教研处主任安徽省第二届“教坛新星”,华东师夶历史系教育硕士外聘导师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中小学学业评价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杂志特约编辑北京现代敎育报特约撰稿人,宣城市学科带头宣城市青年骨干教师,宣城市首届城镇骨干教师讲师团团员著有《历史趣味知识》《走进社区》《走笔三津》等专著。主编和参加过10多部教辅用书编写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报刊发表作品300余篇。论文、教案囷优质课评比均获省一等奖并多次荣获市级表彰,有多家报刊、网站介绍其生平事迹

本网站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交流,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网站转载的资料,如果作者不希望我们在网上使用其作品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收到您的意见后立即从網上移除有关内容未经人教网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对人教网所属的服务器做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历史选考知识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