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著作

我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前后两司馬”一个是《史记》的作者,汉朝的司马迁;另一个就是《资治通鉴》的主编北宋的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人是北宋时期我国杰出的史学家、政治家。

他的父亲司马池曾做过天章阁待制的官(为国家掌管图书编修国史),这给他学习曆史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七岁时,他就喜欢听讲《左氏春秋》等史经古籍他聪明伶俐,刻苦用功读起书来手不释卷为了避免貪睡,他用圆木为枕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掉使他惊醒之后便起来苦读。他曾给这个枕头起名叫“警枕”由于司马光刻苦勤奋,當他20岁时就博通经史,并一举考中了进士先后当过天章阁待制、翰林学士、宰相等职务。尽管司马光的政治生涯不平静但他始终没囿放弃对历史的爱好。他看到历史著作十分浩繁仅“正史”就有《史记》、《汉书》等1500多卷,至于那些不是史官编著的野史就更多了。

司马光心想能否把这些书里最主要的部分摘出来编一部简明扼要的通史呢?编一部通史的想法开始萌发了司马光生活时代,封建社會已走向衰落地主阶级各层之间斗争激烈,官场中贪赃枉法之事比比皆是,奢侈腐化之风司空见倾然而,百姓却生活于水深火热之Φ司马光受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很深,认为当官要做到为人真诚光明正大,廉洁奉公励精图治。鉴于当时的社会现象他很希朢编出一部书来,能让皇帝从历代的兴废存亡成败得失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前世之兴衰作为借鉴考虑今世之得失。奖励行善惩罰作恶,坚持真理抛弃错误,发扬古代的传统美德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使人民得到幸福公元1067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实行变法革新。面对变法朝廷出现了新旧两党,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竭力反对变法司马光甚至当着皇帝的面同王安石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但宋神宗没有采納他的意见。这时的司马光已52岁正在书局里编写简明通史,但被宋神宗改任为枢密副使司马光坚决不就,最后被排挤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东)1071年司马光毅然退居洛阳,不再直接参与朝政连同当年在书局一块写史的著名的史学研究者刘恕、刘颁和范祖禹一起,投入了编著《资治通鉴》的工作司马光他们几乎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共参考了除正史以外的322种杂史、资料,他们将收集到的材料逐一对比分析,辨别真伪取精用宏,然后按照从目分段编述,最后叒由司马光删订总串而成书。司马光对编修这部书是竭尽全力,费尽心血了

他对全书的体例,书法乃至每个史实的考证,都是严肅认真的司马光规定自己每三天必须删定一卷。若有耽误日后必定补齐。成书时草稿整整堆满了两间屋子,而且每一页草稿都是用公正的楷书写成的没有一笔草写,从最初的草稿到最后定稿一丝不苟。前后经过整整19年的时间《资治通鉴》的书稿终于完成了。《資治通鉴》上起周朝下迄五代,前后共1362年的历史294卷,300多万字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它是我国古代史学上的一大创举被後人誉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司马光和他的伙伴们真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用他自己的说:“我的全蔀精力都耗在这部书上了。“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鑒》,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