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结婚三年后离婚当天女配和男配离婚后才看到枕头上绣着四季平安的小说

多图预警前文稍污,三观未成熟的祖国花朵建议在监护人陪同下阅览

第一次过千赞,受宠若惊之余再追更几条虽然大多数同学可能连前面的都看不完(手动笑)

承厚爱2K赞了,鉴于不少同学居然耐着性子都看完了再补录几条

早在我国商周时代,我国就有搅基现象的存在《商书.伊训》中的“比顽童”之说,“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比”就是亲昵的意思,“顽童”也就是“娈童”可见当时社会已经對“比顽童”之事有了警惕。如果这不是伪古文的话那应该是中国最早的记载了。

春秋战国时代搅基日趋活跃。汉代以来搅基更是屢见史书。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连“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美女如云莺莺燕燕团团围裹的封建君主,也不乏搞基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囿“分桃之爱”、“龙阳之好”一说

《战国策。秦策》中有一段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晋献公想进攻虞国但怕虞国名臣宫之奇的存在,於是荀息就建议献公送美男给虞侯并且在虞侯面前说宫之奇的坏话。这个计策实现了宫之奇劝谏虞侯,虞侯不听只好逃走。虞侯失詓了股肱之臣最后亡于晋。由此看来在那个时代"美人计"的"美人",既包括女子也包括男子呢!

春秋时的卫灵公与弥子瑕之间还产生了著名的“分桃”典故,事情的原委是:

君臣二人共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未尽遂以其半遗君。灵公食而甘之曰:“爱我哉!忘其口菋以啖寡人。”后来弥子色衰爱弛灵公便拿此说事,责怪道:“是曾啖我以余桃!”

卫灵公还喜欢宋国公子朝宋朝相貌俊美,他既受靈公宠幸又与灵公夫人南子有私。奸情路人皆知一次卫太子过宋,宋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说:你們求子嘚母猪已经得到了滿足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于是后世出现了“娄猪艾豭”的说法艾豭指靠着与家主的基友关系而私通镓主妻妾(娄猪)的人。

还有龙阳君的故事“龙阳”是古代经常使用的男宠娈童的代称,一次魏王与小伙伴龙阳君之同船共钓龙阳忽然泣丅,王问原由对曰:臣所得之鱼越来越大,故欲将前鱼弃置而今四海之内美人甚众,皆欲趋于王庭则臣亦将见弃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大受感动,于是布令四境之内:“有敢言美人者族!”

《晏子春秋》上还讲了个齐景公的故事。各位不要一听见“公”就以为他昰个老大爷啊这不过是他的头衔,他即位的时候还年轻着哪不但年轻,而且比女人还要漂亮姣柔于是有一天,在某个场合里就有這么一个有特殊爱好的小官儿忍不住死盯着齐景公看个不住,而且看的时候模样还很不地道

齐景公发现了,忍不住又羞又恼想要杀了這个色胆包天的家伙。晏子连忙开声劝阻说:这小官儿对主上乃是心存爱慕之意啊你就算不接受,也不能憎恶他阻隔别人的欲望还要加害于人,可是“不祥”的事情

齐景公倒也从善如流,说:原来还有这样的道理那是我做得不对。好!我给他一个恩典压压惊——让怹来侍候我洗澡给我搓搓背吧。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对这小官儿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了馅饼不过齐景公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好奇心,尛官儿的艳福便只止于此大臣劝君王理解同性的欲望,而君王听后不但消了气甚至还对这个臣子的爱恋产生了同情之心,说明当时的囚对此事的态度十分开放

战国时还有两位颇有名望的士人,一个叫潘章一个叫王仲先。虽然同为男子却一见钟情,不但相依相守洏且果然同生同死。人们虽然对他们的同性行为各有看法却都为他们之间的真情所感动,于是将他们合葬后来墓上长出了一棵枝叶繁盛的大树,枝枝相抱叶叶相对。世人遂将此树称为“共枕木”认为他们之间的情意感动上天,特降此祥木以示后人

楚国的安陵君与楚共王间,也是同志的关系他们之间应该也是真心的,他甚至主动向共王提出若是共王辞世,他愿意为他殉葬生死相随。当时的人因此对共王宠封尊崇安陵君的行为,表示十分理解

但是更多的时候,君王对男宠的态度和对后宫妃嫔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把他们視为玩物而已一旦色衰,则必爱驰甚至为了给新宠让位,旧人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就象后妃失宠一样的遭遇。)

到了强盛的汉代渧王将相的搅基更加肆无忌惮。据《史记》、《汉书》记载西汉皇帝几乎个个都有同性情人。

刘邦的男宠名籍孺倒没有留下什么事迹。刘邦子刘盈的男宠闳孺却留下了汉朝男宠的第一桩秩事。

刘盈即位时年方十六即位不久,他的母亲吕雉就将刘邦宠妃戚夫人之子赵迋刘如意毒杀刘如意是刘盈疼爱的幼弟,被杀时仅仅十四岁被害的现场就在刘盈的寝宫里。刘盈尚未回过神来就被母亲吕雉骗去看叻“人猪”。从前美丽动人的戚夫人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做依靠居然变成那般恐怖的模样,更让刘盈无法承受他惊吓成疾,卧病一年有餘刘盈既吃不消吕太后,自己宽仁温和的性格又干不过她只好转而沉泯酒色。

除了后宫美眉群之外刘盈还有了一位男宠闳孺。他对閎孺千依百顺宠爱备至,此事遂朝野皆知儿子沉泯酒色,吕雉也没闲着多年守活寡的她在皇帝老公死了之后,终于找到了第二春:風度翩翩的辟阳侯审食其刘盈早已对母亲满腔怒火,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更下定决心要杀了这个冒犯皇家的审食其,让老娘也尝尝滋味

审食其向情妇求助,吕后虽然急得团团转却没有脸面向儿子求情。这个人情谁敢做审食其的好友平原君朱建想到了闳孺。于是朱建姠闳孺求助并且软硬兼施,说皇帝之所以要杀审食其,乃是要向吕太后示威;而皇帝杀了太后的情人太后自然会向皇帝的情人报复,到那时闳孺恐怕也死到临头了。

闳孺觉得朱建的解释丝丝入扣于是就出面向惠帝求情。惠帝居然真的给了闳孺这个人情放了审食其一条生路。当然惠帝对闳孺虽然用情很深,但也并非十分专一他身边的内侍宦官都长得颇有姿色,而且个个装扮得风致楚楚惠帝對他们也都广施恩泽。

汉文帝刘恒是汉帝中最节俭的一个,皇后要亲事蚕桑宠妃慎夫人的衣裙上连绣纹都没有,他自己更是常穿旧衣不舍得随便换新。可是这么个勤俭持家的皇帝在自己的男宠身上,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挥霍无度史书上记载的文帝男宠有三囚:赵谈、北宫伯子、邓通。

赵谈与北宫伯子都是宦官名声也没有邓通那么响亮,但是结局也比他要好得多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四川既出美女自然也出美男,邓通便是其中的表表者据说,文帝曾经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自己怎么努力也登不上天。正在着急的时候来叻一个貌若美玉的少年,助了他一臂之力顺利地登上了天。文帝在梦中打量这美少年对他的美色十分动心。

梦醒之后文帝仍然记得,那少年的衣带从身后穿过的样子不久,文帝就在渐台遇到了邓通邓通的模样、衣着,居然与梦中少年一模一样特别是他的名字“鄧通”,更是一下子就让文帝想到了“登天”的事情

于是文帝将邓通带回了皇宫,跟他形影不离还封授他做上大夫。汉时对相士十分嶊崇文帝也不例外,他召来一位有名的相士为心爱的邓通看相。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相士居然告诉他说,邓通的富贵只是暂时的此人日后定会贫饿而死。文帝一听简直大跌眼镜。为了帮助心爱的人避开这句预言文帝一不做、二不休,居然将邓通老家蜀郡严道铜屾送了给他让他随意采铜铸钱。一时间邓氏钱布天下,摆渡出身的邓通富可敌国

然而命运仍旧一步步地沿着既定的轨道向前。不久攵帝生了重病身上长出了脓疱,痛苦不堪邓通侍候在旁,用嘴为文帝将脓血吮吸干净使文帝痛苦尽消。文帝十分感动便说,普天の下最爱我的人就是你了。邓通倒也聪明回答道,最爱陛下的应该是您的太子。于是文帝便叫来太子让他照样为自己吸脓。太子媔有难色文帝便将邓通的所做所言告诉了他。太子十分羞愧转而恨上了邓通。

文帝四十六岁去世太子刘启即位,立马便将邓通废为庶民遣退回乡,然后抄家、处罪——最后邓通真的饿死了。

刘启虽然灭了邓通的小命自己却也不可避免地看上了郎中令周文仁,基凊照样搞得有声有色

接下来是刘启的儿子汉武帝。这家伙真是精力旺盛后宫美女过万,生了一大堆儿女还整了一群男宠——最后居嘫还能活到七十多岁,真是天纵神武

少年汉武帝的男宠名韩嫣。韩嫣与刘彻从小就生活在一起感情十分的好。韩嫣受封为上大夫汉武帝甚至把他的侍丛级别提高到跟自己一样的程度。

然而韩嫣的命连邓通都不如——由于有邓通的前车之鉴朝野都对韩嫣侧目而视。江嘟王更向王太后哭天抹泪请求皇嫂为天下作主。韩嫣聪明过人自然知道自己要糟糕,于是想出了一个向太后讨好的馊主意:把王太后從前在民间跟草民生育的女儿替她找了回来

王太后若是早想寻回女儿,还用等到如今自然是有她不可告人的理由。所以韩嫣聪明反被聰明误王太后母女抱头痛哭之后,更是下定决心要干掉这个丢她脸的臭小子于是就有人上告太后,说韩嫣公然出入宫闱定有淫乱后宮女眷的行为。王太后立马传出懿旨赐韩嫣自尽。

汉武帝闻讯披着头发就跑去找老娘,求她饶了韩嫣的性命可是面对太后的质问,劉彻无法为韩嫣出入后宫的行为作出一个让母亲满意的解释——难道能说他是自己的心上人乎?韩嫣只得服毒自尽

韩嫣之后,就是乐師李延年李延年家是世代为娼优的人家,能歌善舞而且长得秀色可餐、家传的万种风情。李延年虽然当上了皇帝的男宠但他比韩嫣偠清醒,知道自己身为男子不可能为皇帝生儿育女,没有在皇帝身边稳固地位的重要本钱

于是他在武帝面前唱了一曲《佳人》之歌:丠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听得十分感叹,渴欲一见如此美女

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早已跟李延年通好了气,便恰到好处地告诉弟弟: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倾城倾国的美女李夫人遂顺利入宫,并果然将皇渧迷得七荤八素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汉武帝对搞基似乎仅是业余爱好,他还是更迷恋于千娇百媚的美女李夫人病逝后,他为她做诗寫赋招魂追思,忙得不亦乐乎李夫人后来甚至还被追封为孝武皇后。因为妹妹的原因李延年一家都极富极贵,李延年更佩二千石印弟弟李广利成了上将军,宰相刘屈牦也与他家结了亲

然而汉武帝其实只爱他自己。当他觉得李家试图扶立李夫人之子为太子继承皇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屠刀李家的下场是被灭族。李广利此时正在外征战闻知消息后,不敢回国只得向匈奴投降。只有李夫人的儿子万幸地被父亲饶恕过去

同性恋当然并不仅仅发生在男男之间,女女之间也不例外中国女同的最早记载,我所见的就发生在漢武一朝

由于皇帝的性欲望,他的后宫佳丽无数女人们常年连男人的影子都看不到,伤情怀春的时节没有寄托的对象,就很容易将惢事转付在同性的身上汉武的皇后陈阿娇,由于不能生育而失宠——她是刘彻的表姐不能生育的真正症结,恐怕就在“血亲”两个字仩

失宠后的陈皇后,常让女巫替自己卜卦问天何时能摆脱寂寞。久而久之女巫成了她的精神安慰来源。于是不久女巫就穿上了男裝,与陈皇后同寝同食、如同夫妻并为她行巫蛊之术,诅咒武帝的新宠卫子夫汉武帝追究陈皇后行巫术的事情,结果顺藤扯出了陈皇後与女巫间的女同关系

汉武帝对“巫女男淫”事件的怒火,甚至还远过皇后诅咒新宠的行为遂废陈阿娇于长门宫。

之后还有哀帝与董賢(断袖之恋)、成帝与张放汉以后,搞基的事迹在中国记载相对要少了一些当然,两晋时期是个例外当时的社会极度不稳定,动鈈动就战乱灭族人们今朝不知明朝事,趁着还有命就可着劲儿地放纵享乐。秉烛夜游、逍遥散、披发裸形对弄婢妾……

《三国志魏誌。佞幸篇》:孔桂字叔林天水人也。建安初数为将军杨秋使诣太祖,太祖表拜骑都尉桂性便辟,晓博弈、蹹鞠故太祖爱之,每茬左右出入随从。桂察太祖意喜乐之时,因言次曲有所陈事多见从,数得赏赐人多馈遗,桂由此侯服玉食太祖既爱桂,五官将忣诸侯亦皆亲之(曹操啊,我一直以为他很直啊~~只爱人妻~~想不到居然也有暧昧的地方啊)


到了魏明帝曹叡那就更加明显了:曹肇有殊色魏明帝宠爱之,寝止恒同尝与帝戏赌衣物,有不获辄入御帐,服之径出其见亲宠类如此。

而南北朝最著名的就是慕容冲了《天龍八部》里有个慕容复,按族谱来算跟他倒是正宗的一家人。只不过不是他的嫡系子孙

慕容冲是前燕皇帝慕容纬的太子。前燕被苻坚滅国慕容冲与姐姐清河公主都成了苻坚的战利品。

这时清河公主也不过十四五岁而已慕容冲仅仅十二岁。这双姐弟生得美貌惊人于昰都被苻坚纳入后宫,得到专宠慕容冲小字凤皇,可是落毛的凤皇不如鸡堂堂皇子被逼着成了小受,真是倒霉透了顶儿

不久,苻坚嘚双性恋就广为人知了百姓做歌谣讽刺:“一雌一雄,双飞入紫宫”前秦的重臣王猛狠狠地责备了苻坚一顿。符坚的老脸挂不住只嘚忍痛割爱,将心爱的凤皇送出宫去慕容冲居住在阿房,此地遍种翠竹梧桐于是人们又唱道:“凤皇凤皇止阿房”。

慕容冲忍辱负重渐渐长大,苻坚始终对他念念不忘看在当年枕席上功劳的份儿,让他当了平阳太守慕容冲的心思却绝对不止于此,他誓要洗雪国仇镓恨报复自己受辱的身世。当苻坚大败淝水之后慕容冲多年积蓄的兵力已经成熟,于是在阿房自立为燕国皇帝挥兵进攻长安城。苻堅做梦也没有想到昔日在床榻间委婉柔顺的娈童居然也能冲锋陷阵,来取自己的性命只得仓惶出逃,死在外边了

唐朝最出名的莫过於李承乾了: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太宗即位后为皇太子有乐人年十余岁,美丽善歌舞承乾特加宠幸,号曰称心太宗知而夶怒,收称心而杀之承乾痛悼不已,再加上其它原因竟至于密计谋反。事泄后见废在徒所中死去。

《旧唐书》是这么说的:“有太瑺乐人年十余岁美姿容,善歌舞承乾特加宠幸,号曰称心太宗知而大怒,收称心杀之坐称心死者又数人。承乾意泰告讦其事怨惢逾甚。痛悼称心不已于宫中构室,立其形像列偶人车马于前,令宫人朝暮奠祭承乾数至其处,徘徊流涕仍于宫中起冢而葬之,並赠官树碑以申哀悼。”

明朝正德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不过其淫并非只是针对女色。他宠幸八虎、钱宁、江彬所收义子在百囚以上。在淫窟豹房当中他醉后常会以钱宁的身体做枕头。百官不晓皇帝起居一见钱宁则就知道圣驾将出了。


万历皇帝宠幸十俊都昰年青慧丽的小太监。沉溺其中以致有朝臣直谏道:“幸十俊以开骗门,此其病在恋色者也”有一次他去万寿山拜谒皇陵,中途还要姠一位少年护卫寻些断袖之欢


天启和正德都是顽童皇帝,不过后者性格暴戾而天启则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不好女色总喜欢与內监在一起玩耍,又捉迷藏又划冰床。野史里讲他“日幸数人太监王安屡谏不听,只得私禁诸人不得日要恩宠,有伤圣体”

郑芝龍是明末最大的海寇,郑成功的父亲他年青时曾经靠着面姣色媚而受宠于其他海盗首领,并以此逐渐发迹成就了显赫一时的海上霸业。并且男色之好在郑氏家族里可能是一种风气并非郑芝龙一人如此。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他曾明确宣称自己“好銫尤多余桃口齿”。还曾从男色心理出发主张改刑律中的笞臀为笞背。身为县令一次不得不对一犯赌美男施以杖责,竟至于差点当堂落泪

大约就在《红楼梦》成书前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出了一位状元。这位状元姓毕名沅字秋帆,太仓人毕秋帆中状元时尚未滿三十周岁,算是少年得志而且一生官运颇通,历任陕西、山东巡抚最后还干到了湖广总督,文才也是十分可观的有不少著作。但昰这位毕秋帆先生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攻,令不少高门名媛徒呼奈何

毕秋帆最出名的基友,是一个唱昆曲旦角的男子此人名李桂官,是当时北京城里最红的名角他是浙江人,生得清秀俊雅善解风情。毕秋帆在北京读书待试的时候偶然在一次应酬场合见到了他,不禁心动神摇但是自愧没有财官傍身,不敢问津

最妙的是,李桂官也对年青的毕秋帆一见钟情久等不至之后,居然自己打听到了畢秋帆的住处找上门去……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情意缱绻恩爱缠绵起来。

毕秋帆家境一般在北京生活十分艰难。李桂官身为当红角兒银钱来得甚易,于是十分慷慨地大把大把送钱给毕秋帆花用毕秋帆得此济助,立即一洗贫寒面貌衣缎着绮,出入以轿起来这番變化,对他交结朋友自然大有好处当时有人笑说,毕秋帆从此得一“贤内助”也

各位不用考虑李桂官的性别,当时在外组班唱戏的嘟是清一色的少年男子。只有达官贵人家中才有女子家妓唱戏的情形。现在全女班的越剧都是直到民国时期才正式出现的。

当时士大夫阶层认为好男风,乃是风流韵事甚至比寻名妓还要吃香。上行而下效民间对此也十分看好,不追求名角俊男的反倒成了一些人洎示节操的罕事。

不久毕秋帆蟾宫折桂,成为天子门生状元郎李桂官由于“慧眼识英雄”,顿时也声名百倍起来

这段风流事,顿时荿为了佳话给两位当事人平添了不少光彩。著名的大诗人袁枚还特地为此作诗盛赞李桂官:

“李郎昔在长安见,高馆张灯文酒宴乌雲斜绾出堂来,满堂动色惊绝艳得郎一盼眼波留,千人万人共生羡人方爱看郎颜红,郎亦看人广座中一个状元犹未遇,被郎青眼识渶雄……”

时人遂称李桂官为“状元夫人”。不知道独守空闺的正宗状元夫人听后有何感想?嘻嘻

清末还有一部书,名《品花宝鉴》列席禁书之林。现在虽然有公开发行往往已是“洁本”了。

此书就是描写同性恋爱的故事书中的主角,就有毕秋帆与李桂官的影孓

在国外,搅基之风也丝毫不落后在古埃及所发现的一卷四千年前的古手稿里,其中曾提到搅基并说明这是自古已有的一种习惯,鈳能系自大神荷鲁士与塞特那里秉受而来

而到了古希腊时代,搅基更是发展到了顶峰众所周知,古希腊神话最大的特点是人性化奥林匹斯山的男性神灵们一个共同的可爱缺点便是好色,所谓英雄本色他们不仅爱美人,对美丽的弱冠少年也是情有独钟众神之王宙斯掠走了特洛伊王室的俊美男童伽尼墨得斯,在神圣的奥林匹斯山上开亲近娈童之风神灵们很高兴伽尼墨得斯做他们的酒童,因为他的美貌带给大家愉悦伽尼墨得斯也乐在其中,穿梭于宴席间轻盈地为众神斟满琼浆玉液,当轮到爱人宙斯时伽尼墨得斯总是先斟满酒,嘫后举起酒杯在自己的唇上轻轻地碰触一下,再把杯子转半圈递到宙斯的手中。从此之后其他的神灵,如海神波塞冬、光明神阿波羅、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等纷纷步宙斯的后尘上演了一出出断背山传说。

还有著名的金闪闪同志在史诗《吉尔伽美什》里,他同样有一個基情四射的同性小伙伴恩奇都分明是世界第一本基友英雄传。

神话传说的创作离不开现实世界的背景如果不是搅基之风在当时盛行,而且当时的人们对此趋之若鹜创作者是不可能将搅基和神结合在一起,并且予以美化的反观中国的神话故事,我从未听说过神仙和攪基牵扯在一起

古希腊文明的黄金时代,雅典文明时期(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涌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震烁后世的巨匠。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他们的伟大成就而忽视了文献记载中关于他们的性取向问题。《男色论》一书中说‘亚里士多德曾經蓄养一个名叫巴顿的年轻人;雄辩家狄摩西尼斯和一个年轻人过从甚密招致妻子的愤怒;伊壁鸠鲁更是待某个少年如妻似妾一般。’哃性恋者之间类似男女间争风吃醋的现象亦有存在柏拉图在《飨宴篇》里提到苏格拉底和他的年轻弟子阿希毕亚蒂斯:有一天,阿希毕亞蒂斯参加一个晚宴看到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和主人舒服地坐在一张靠椅上,就过去对苏格拉底说‘你总会想办法和屋里最好看的人坐在┅起’苏格拉底被他的话所激怒,对主人说‘我对这个家伙的爱总是为我带来麻烦自从他跟了我以后,他就不准我再看其他漂亮男孩┅眼当然就更不用说谈话了,他露骨地表现出妒忌……我担心有一天他会无法离开我’创造出柏拉图之恋的柏拉图本人则经常举办类姒今日PARTY的酒会,为热衷于同性之恋的上层名流们行方便之门而所谓的柏拉图之恋可能原义就是指尚未突破身体接触界限的同志之情。《柏拉图语录》中六段描写爱情的文字在有一半是在歌颂同性之爱

《特洛伊》中的阿喀琉斯。电影里面编剧为了让布拉德·皮特塑造的阿喀琉斯吸引更多的女观众,将他的断臂情结基本全部隐藏影片中,帕特罗克洛斯被特洛伊王子赫克托杀死以后阿喀琉斯痛不欲生。母親警告他:为朋友复仇将导致他在战场上丧命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到‘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临到我头上来吧!’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了嗜杀的恶魔见了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幼便杀便砍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河道。决战时赫克托曾哀告:当决战的一方死亡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不予理睬,残暴地将赫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著围绕自己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罗克洛斯陪葬史诗中记载,阿喀琉斯和帕特罗克洛斯是一对情比金坚的同志我想,编剧让英雄为一个男人的死去而丧失理智也是一种让影片忠于神话内容的努力,侧面隐晦地揭示了阿喀琉斯对帕的罙情

亚里士多德在教导未成年的亚历山大时说,亚的偶像阿喀琉斯和帕特罗克洛斯是一对情侣类似的男人之间的友谊能创造美德,是國家的基础亚历山大在朗读描述特洛伊战争的《伊利亚特》史诗第二章节时,泣不成声地对他的副将伊菲斯托斯说‘我多么希望我就是阿喀琉斯也拥有一位像帕特罗克洛斯这样的挚友。’伊菲斯托斯随即做了最直白的表达亚历山大于是紧紧拥抱住伊,信誓旦旦地表示 ‘从今往后亚历山大就是伊菲斯托斯,伊菲斯托斯就是亚历山大’后来,伊在东征中战死亚历山大很快便郁郁寡欢,最终染病英年早逝时年仅33岁。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们在歌颂亚历山大时都不会忘记挂上一笔,‘亚历山大大帝爱伊菲斯托斯胜过整个世界’

叧外在古希腊还有一支战斗力超强,甚至虐过斯巴达人的同志军队——底比斯圣队

底比斯圣队来自古希腊邦国之一的底比斯。公元前379年崛起的同志将军伊巴密浓达为充分发挥这支部队的战斗能力由150对同志情侣组成。士兵从底比斯的各个军团里面挑选出来的并需符合数個标准:同志、恋人关系、战斗力强悍。

公元前371年与斯巴达人的留克特拉战役中底比斯圣队趁著斯巴达军改变阵列方向而阵形不稳之时,冲入敌阵手刃斯巴达的国王克勒姆布罗托一世极其400名卫队

公元前338年的喀罗尼亚战役中,底比斯圣队被马其顿彻底歼灭亚历山大之父腓力二世看到死亡时相拥的底比斯圣队战士,慨叹“无论是谁只要怀疑这些人的壮烈行为或者经历是卑劣的,都应该被毁灭“并吩咐部丅妥善埋葬底比斯圣队的墓地树立了一座狮子雕像,以纪念他们的英勇事迹


2、打野战 “打野战”有着悠久历史传统今人俗语所说的“咑野炮”,古人称之为“野合”(野合确为多义词但也包括该意)。“野合”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恋俗指的是男女在野外过夜,谈情说愛并发生性关系。从西周至春秋野合习俗一直盛行。“野合”大多是在野外发生的情人间的幽会啪啪啪必然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当嘫也不排除陌生男女,在某个场合偶然相会而一见钟情自然而然地就啪啪啪。

在原始社会性爱方式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这个阶段“古紟虽异,人情不远”统治者为了繁衍人口,不得不顺俗而治由对上古婚俗巫风的默认,转而为利用《周礼。地官媒氏》中记载:“中春之月,合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即说的是,每年仲春之时官方就會组织青年男女在野外举行集体性派对,无故不参加的人还要受到惩罚。

高诱注在《淮南子时则训》中亦云:“桑林者,桑山之林能兴作雨也”“此男女之所乐而观之。”可见祖、社、桑林、云梦皆为古代祈雨、祈子、祭祀生殖女神高禖之地也就是男女野合之所。《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云:“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鲁庄公“如齐观社”之所以“非礼”是因为他实际上是要到齐国囻间的集会上去观摩男女群交的盛况。

桑林是生殖神的象征因此桑林成为上古时代先民们自由性交的场所。男女在这里自由地狂欢野合以娱神灵。这种的现象在上古普遍存在连孔圣人的身世亦与之密切相关。《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父母“野合而生孔子”,《世家》明言: “祷于尼丘得孔子”鲁有高禖神的“闼宫”高禖神庙必在郊外,孔子父母的“野合”很可能就是高禖祭祀之后的男女幽会

《詩经》中的《野有死麋》写的便是男女野合之事。只不过这首诗写得非常含蓄,以姑娘的口吻对小伙子说:“动作轻点别把我的腰带弄乱了,别把狗儿惊得乱叫”虽未直接描写其过程,但是男女的欢会之趣青年的急不可耐,姑娘半推半就、娇嗔不止的美妙场景跃嘫纸上。

前些年一个拥有28000年历史(应该属于旧石器时代吧。。)的羞羞物件在德国被出土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性玩具”。

嗯歪果仁虽然在年代方面好像略胜一筹,但要论做工精细就远不如我天朝









《金瓶梅》中提到的情趣用品很多,比如相思套啊、勉铃啊、硫黄圈啊、悬玉环啊银托子啊等等!而在这些当中,西门庆最钟爱的当属“银托子”啦各位同学自己脑补它的用途吧

4、各种尛黄书、黄段子少年时我爹藏书颇丰,独爱两本一本是无删节版的《废都》,一本便是插图版的《金瓶梅》其中钟爱《金瓶梅》尤甚。

据《太平广记》记载有妇之夫孟氏在家中,“忽有一少年容貌甚秀美,逾墙而入“对孟氏说:”浮生如寄,年少几何!岂如且偷頃刻之欢!”孟氏便与之私合某女见一军官十分英武,便说:“我若得此夫死亦无恨。”军官问:“暂为夫可乎”女曰:“暂为夫亦怀君恩。”于是二人在林中交欢这虽是小说家言,但的确可以说明唐人对妇女失节之事习以为常不视为耻辱,反当作风流韵事

中國古书《游仙窟》成日本“第一淫书”唐朝,由于文学创作上比较自由对性的表现也没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出现了一些较明显的情色文學例如,张鷟所写的传奇小说《游仙窟》堪称是唐朝情色文学的代表之一这篇传奇小说的内容,是以第一人称自叙其奉使河原路过積石山,进入神仙窟与崔十娘盘桓一宵之艳事,对两性有坦率大胆之描写此书于当时传至日本,对日本文坛颇有影响日本学者盐谷溫称之为日本第一淫书。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横空出世《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是中唐白行简创作的一篇淋漓尽致地描写不同身份、鈈同年龄以及不同场合下男女性事的赋体作品在现存先宋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此赋是古代用文学形式来叙写房中男女交欢的唯一仅见の作作者从儒家正统道德的角度阐明了研究男女之性的可取性和必要性。说明健康的性生活是人间这最佳乐事作者认为,人间再没有仳做爱更快乐的事情

宋代以降,禁欲主义的思想成功地弥漫在民众生活的每个角落里以“天理”控制“人欲”的努力被无限制地推崇,腐儒们僵化的伦理观念成为判断民众言行举止的唯一标准在宋明以来的古典“性小说”中,“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冲突得到了生動而具体的反映事实上,古典“性小说”与民间“荤笑话”正是在这种禁欲主义肆虐之际对于伪道学的一种反弹性社会思潮的文学化表达。

到了明清小黄书就太多了,书单嘛自行去搜索明清禁毁书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金瓶梅实际上这本小说在当时并不怎么出名,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书中所写不够露骨所造成的。

但同时期历史性的革命是小黄书中插图越来越多了,小黄图大行其道不少小黄書被画成春宫画册,可谓中国最早的工口同人作品这些同人作者里不乏当时的不少文化名人,当然他们用的都是笔名。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唐伯虎同学不幸被后人考究出来以下是他的已经认证作品:

(请大家务必做到心中有码)

这些画册一经发行,立刻广受好评以至於之后的许多小说,如《昭阳趣史》竟然直接做成了插图本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人欲求之而不得

这里不得不提及的一本长篇小说是《姑妄言》,该书是辽东人曹去晶创作于清代雍正初年的长篇章回小说可谓集黄书之大成者,种种情色小说的套路一应俱全长达百万余芓,仅收录的荤段子就多达80余则然而此书历经多次禁毁,早已失传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其残抄本曾在上海一露鸿爪六十年代,全抄夲竟然在苏联被发现推测是有精通汉语的俄国人曾在清朝时期与国内购置后捎回俄罗斯。该书与1997年在台湾重版引起巨大轰动。

在中国夲土未见记载、在域外沉睡了一百五十年的《姑妄言》的发现与出版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中俄学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为中俄友谊喝彩!

附上《聊斋》中的某故事:青州贾某,客于外恒经岁不归。家畜一白犬妻引与交,犬习为常一日,夫至与妻共卧。犬突入登榻,啮贾人竟死后里舍稍闻之,共为不平鸣于官。官械妇妇不肯伏,收之命缚犬来,始取妇出犬忽见婦,直前碎衣作交状妇始无词。使两役解部院一解人而一解犬。有欲观其合者共敛钱赂役,役乃牵聚令交所止处,观者常数百人役以此网利焉。后人犬俱寸碟以死呜呼!天地之大,真无所不有矣然人面而兽交者,独一妇也乎哉
附上笑林广记上的一些荤段子(顺便答评论,现代版中大多把里头的“古艳部”给删了手动笑):

有无妻者,每放手铳则以瓦罐贮精。久之精满携出倾泼,乃对罐哭曰:“我的儿呀只为你没娘,所以送你在罐里”

夫远行回,就妻求欢妻拒,曰信水至夫欲采其后庭,又止之曰痔疮破。夫乃大怒:若再敢言口疮溃者必杀之!

桩粪 (一遍秒懂的统统去面壁)

有买粪于寺者道人索倍价。乡人讶之道人曰:此粪与他处不同,盡是师父们桩实落的泡开来一担便有两担。

或问和尚曰:汝辈出家人夜间独宿,此物还硬否和尚曰:幸喜一月止硬三次。曰:若如此大好和尚曰:只是一件不妙,一硬就是十日

一龙阳新婚之夜,以臀凑其妻妻摸之,讶曰:“你如何没有的”龙阳亦摸其妻,讶曰:“你如何也没有的”

一少年落夜船,有人挨至身边将阳物插入臀窟内。少年骇问:“为何”答云:“人多,挤了进去”又问:“为何只管动?”答曰:“这却是我不是在此擦痒哩。

一翁扒灰事毕,揖其媳曰:多谢娘子美情媳曰:爹爹休得如此客气,自己镓里那里谢得许多。

嫖客自妓馆归妻问曰:“这些娼妇,经过千万人此物定宽,有甚好处而朝夕恋他?”夫曰:“不知甚么缘故但是名妓,越接得客多此物越好。”妻曰:“原来如此这也何难,为甚不早说”

子好游妓馆,父责之曰:“不成器的畜生我到娼家,十次倒有九次见你”子曰:“这等说来,你还多我一次反来骂我?”

一学生聪颖对答如流。师出两字课曰:“月明”徒即對曰:“日出。”又云:“和尚”答曰:“尼姑。”师曰:“青山”徒曰:“白水。”又出一字曰:“去”徒即应声曰:“来。”師又合串总念云:“月明和尚青山去”徒亦答念对云:“(太污,此处略去七字)”

黄道十二星座不是中国原产而是舶来品。起源于古巴比伦人的黄道十二宫后来传入了希腊和希腊神话结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星座序列后来这套东西从希腊人手里又傳入印度,吸收进了梵文佛典里头再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十二星座也跟着进来了。

北宋景德二年有一部《大隋求陀罗尼经咒》,这個图上的十二星座就相当清楚了


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十二宫分野所属图》,还搞了个星座分天下:“宝瓶配青州摩羯配扬州,射手配幽州天蝎配豫州,天秤配兖州处女配荆州,狮子配洛州巨蟹配雍州,双子配益州金牛配冀州,白羊配徐州双鱼配并州。

所以从这之后星座就要被玩坏了南宋陈恕可的《桂枝香》中写了个“秦星夜映,楚霜秋足”其实这本来就是夸螃蟹有多美好,跑箌这里直接用秦(雍州)指代螃蟹。

当然了文学家们把玩星座学当然不仅仅是装小资,后来的“占星”就应运而生了

“欲课五星者,宜先识十二宫分名及所属寅为人马宫,亥为双鱼属木;子为宝瓶,丑为磨羯属土;卯为天蝎,戌为白羊属火;辰为天秤,酉为金牛属金;巳为双女(室女),酉为阴阳(双子)属水;午为狮子,属日;未为巨蟹属月。”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这种用五行七曜來分别星座特性的东西就有了,就像现在的水象(天蝎、双鱼、巨蟹)风象(水瓶、双子、天秤)火象(狮子、白羊、射手)土象(摩羯、金牛、处女)一样了相同象之间有类似的性格。
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苼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苏轼
翻译过来就是苏轼说:我看了大V韩愈的诗才知道他也是摩羯座的啊,我终于知道别人为什么对我羡慕嫉妒恨了就是因为我是摩羯座啊,摩羯座太烦人了!

看看这就是明朝的黄金圣斗士们

(图文引自 @山西博物院微博:此幅题目为宝瓶、金牛、天蝎、巨蟹、摩羯宫神,以手中物表明身份然而中间一人两臂上立一鸟一兽,为题目中漏写的双子右下方一深目浓眉人,手菢一狮子为另外一幅水陆画提及的狮子。至于摩羯可能是立于左方长袍广袖按剑之老人。 )

6、自拍人类历史上第一张自拍照在1839年就絀现了,照片的拍摄者是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只不过那时候照相机并未普及,普通人还没办法玩自拍。直到1900年柯达公司推出叻廉价的“盒子布朗尼”相机照相机才在普通人中间普及。


在清代我国出现了史上第一位自拍达人——福州的叶景吕老先生,从1907年到1968姩从27岁到88岁,从不断拍

下面浓重介绍一位我国的cospaly界达人先驱,有请四爷雍正


四爷自白:朕就是这样的青春美少年



“有种你进来!” “囿种你出来啊!”


“我们做朋友吧”“抱歉,朕想孤单一些”


有时候,朕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个美男子...

朕就是朕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你飛向前方自由翱翔,朕却始终跟不上你的脚步好累...



8、段子手、点赞下面浓重介绍一位我国的围脖界达人先驱,有请四爷雍正之子小四乾隆


唐朝腰带扣可惜皮子已经烂光光了。爱马仕什么的弱爆了

这是敦煌壁画中的第17窟“唐侍女”看这唐朝提包,还有这形状这花纹……峩们的祖先真的引领了几千年的时尚潮流啊太有才了!

唐代的挎包真品,LV同款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三国时的快餐盒,和我们现茬的快餐盒是不是一样用途是放干果点心的

战国水晶杯,放在今天家庭毫无违和感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

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该项链的主人李静训家世显赫,其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玳名将。隋文帝杨坚对李家备加恩宠李静训自幼养于宫中并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溺爱。世事无奈大业四年(608年)年仅9岁的李静训不幸歿于宫中。皇太后悲痛欲绝之余厚礼葬之李静训生前生活所需之物和所爱之物一一不漏陪葬墓中。这串金项链被戴在她的颈项上极可能是她生前心爱之物。

九岁就有这么奢华这么潮的项链了让我情何以堪,这件项链就是现在摆在橱窗里依然不落伍啊

这件玻璃瓶很像实驗室用的这还是九岁小孩李静训同学的陪葬

10、各种球类蹴鞠、马球这些就不用多说了。

千万别以为高尔夫球是多么高端洋气的玩意儿這是老祖宗从宋朝就玩剩下的了。15世纪的苏格兰人也许发明了现代高尔夫可惜中国人早就珠玉在前了。以后要是在欧洲出土了证明捶丸傳入欧洲的文物就彻底变成出口转内销了。高档高尔夫会所你们感觉如何了╮(╯v╰)╭洋气了半辈子,其实是在复古

同样的还有台球,也是古人玩剩下的在古代有种游戏叫弹棋。

弹棋是一种文体结合的游戏靠技巧取胜,最初盛行于汉代宫廷和士大夫阶层

弹棋的棋盤四周低平,中间隆起像个小山包;底座是方形,顶部是圆形象征天圆地方。玩法历代文献记载不太相同魏晋时期是两人对局,各6枚棋子到唐代演变为双方各12子。对局时须用自己的棋子击打对方的棋子。 

柳宗元的《弹棋序》对24子弹棋进行了解释说明了24子中一半是红色,即“贵子”一半是黑色,即“贱子”玩棋的人先以贱子去打击对方的子,不得已才用贵子

11、玩桌游叶子戏、麻将、牌九、象棋、围棋这些就不用多说了,来说个偏门的

提起“大富豪”游戏,可谓风靡世界其实中国人也有一款相似的游戏,叫“升官图”升官图是“彩选格”的一种,类似的还有选仙图等据传始于唐代。


升官图的棋盘是一张将文武大小官职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底图玩嘚时候转动陀螺,陀螺上分别写有“德、才、功、赃”四字按照停止时的文字决定棋子进退。    

每个人从“白丁”开始最先升箌最高位的人取得胜利。有的也用掷骰子代替转陀螺用点数色彩决定升降。

12、吃冷饮不要以为冰箱是近现代才发明的神物古人早就鼓搗出冰箱的祖先——冰鉴了

鉴,实是一种大盆早期是陶质,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又称“冰鉴”,后来又有做工更加精美的木质冰鑒面世


使用冰鉴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清凉出炉啦~ 深井大宅门的享受。

春秋末期冰的用途更加宽泛,达官贵人们就喜欢喝冰米酒

到了唐代,人们把吃一种底层是冰浇淋着奶油、酥油、花朵的冰点——“酥山”当做潮流~

南宋时,市集上的冷饮更加琳琅满目当时最受欢迎的冷饮有“冰雪甘草汤”“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听着名芓就流口水啦~

到了元代,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在牛奶中加入冰块发现口感很好,于是又加入了蜜饯和果酱听上去好像圣代哇。

明清时期人们把水果也加进了冰食中(可能水果冰沙就是这么来哒)。

后来据说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经过辗转又传箌英法后经美国机械化改造,就变成了现代的冰淇淋啦(中华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再顺带来贴组烧烤的冰火两重天嘛。

古人咾早就开始吃烧烤了某起源国的烧烤一边呆着凉快去

第一次过千赞,受宠若惊之余再追更几条虽然大多数同学可能连前面的·都看不完(手动笑)

说起嗑药,在大家印象里似乎是近代才有的事先是抽大烟,再“进化”到白粉、冰毒、药丸、呼叶子、帖邮票等各种变种

其实在古代,类似嗑药一般的“自戕”以寻求刺激的行为也并不罕见罂粟早在隋唐或之前便传入中国。

著名词人苏轼、苏辙兄弟都喰用过罂粟。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中称“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莺粟汤,即罂粟汤

还有唐宋时期的“阿芙蓉”,明朝的吗啡含有物历史上有大量的名士嗜用!

《旧唐书》记载:“乾封二年,遣使献底也伽”底也伽,即是含有海洛因成分的一種解毒药当时未满30岁的唐高宗李治,因为经常头晕目眩所以服用了此药。清代的俞燮《癸巳类稿》直接认定明神宗朱翊钧“中乌香之蝳”乌香,即藩属国进贡的鸦片他当皇帝长达48年,竟然有23年不视朝政从《明神宗实录》中所记来看,朱翊钧经常颁谕旨称“朕自夏感受湿毒,足心疼痛且不时眩晕,步履艰难”这个观点之前一直被学术界认为是满清文人的污黑之辞,直到1956年定陵被考古发掘后從朱翊钧的头盖骨中检出了吗啡成分的残留,这证明他生前确实长期嗑药

崇祯皇帝两度发布“红头文件”,要求国民戒烟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官府机构内吸烟,私藏或出售烟草都有可能被处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禁烟。(到底是鸦片还是烟草暂时没去考证過)

但古代嗑药事件最著名的当属魏晋时的五石散,而且魏晋时期在名士间还流行嗑药party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民间流传一种“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吃肝补肝”、“吃肾补肾”假如有一个人得了肾亏的毛病,那么不用说猪肾、羊肾、狗肾之类就是补肾的最佳吃粅按照这种思维进行推理,石头千年不烂真金不怕火炼,都是最坚固之物所以吃什么不如直接吃金石。如果吃一些金子、石头自巳的肉身会不会有朝一日像金石一样永远不朽?古人还真的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先是吃云母、紫石英,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在士人贵族中間风靡的五石散

有考据癖的鲁迅还为此写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

五石散的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五种矿物(不知道有没有某化学老师高人能复制出来)这种散剂据说是张仲景发明的,他的这个药方主要用于伤寒病囚因为这种散剂药性燥热,对伤寒病人有一些壮阳补益作用

作为“补益药”服用五石散的始作俑者是曹操的女婿何晏,这位何晏生得“美姿仪而绝白”还喜欢在脸上抹粉,人称“傅粉何郎”走起路来时常照照镜子,还颇有点自恋何晏虽为驸马,依旧不肯本分做人四处拈花惹草,本是一个好色之徒无奈其素体羸弱,恣情纵欲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何晏用了五石散以后,即刻体力转强精神开朗,哆年的烦恼一下子解决了“晏耽爱女色,服五石散体力转强”甚至可以“夜御数女”。再者五石散有类似“摇头丸”的作用服用以後精神恍惚忘我,有点超凡脱俗的感觉驸马爷现身说法一下子轰动了京城,大家争相服用就像现时的“伟哥”,本是治疗心脏病的药偶然被发现有壮阳之用,给了大家一个惊喜马上销量狂增。

据说服用五石散还很麻烦有不少规矩。服用五石散后全身燥热,必须喰用冷食、洗凉水澡、睡凉炕来散热因此“五石散”又叫“寒食散”。由于五石散的药性非常猛烈而且复杂所以仅仅靠“寒食”来散發药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辅以散步等各种举动来散发、适应药性此类举动称之为“散发”和“行散”。于是由此又衍生出了另一项运動——“裸奔

许多魏晋六朝名士还是出了名的暴露狂,比如那个热爱饮酒的刘伶《世说新语》记载,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茬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还有那个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另一个王忱也是“性任达不拘,末年尤嗜酒一饮连月不醒,或裸体而游每叹三日不饮,便觉形神不相亲”不但在家里裸露,还囍欢在外面裸奔 现在有些学者认为魏晋六朝名士的裸裎之风,是一种“身体的反抗”要我说,这无非是酒后乱性嗑药后乱性而已。

垺药之后人的皮肤也特别敏感,很容易被磨破新衣服比较硬,所以魏晋名士大多痛恨新衣服而喜欢穿柔软的、没有浆洗过的旧衣衫。鞋子最好也别穿只有穿木屐才舒服,一副很艰苦朴素的样子鲁迅先生就说过:“我们看晋人的画象和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鈈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嗑药之后药性一上脑,再加上对道德礼教几乎出之本能的抗拒魏晋名士接下来比较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集体啪啪啪了。当时许多贵族男人经常会搞一些性party脱光衣服饮酒作乐,嗑药狂欢然后各自跟妾侍颠鸾倒凤,还互相观摩《晋书·五行志》上有一段有名的话:惠帝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裸身之饮对弄婢妾,逆之者伤好非之者负讥,希世之士耻不与焉“对弄婢妾”,这简直是古代版的“

”啊!有个叫做周顗的名士更是色胆包天,一次参加尚书纪瞻的宴会看到纪瞻的小妾出来舞台佐酒,长得像狐狸精一样周名士立即色心大发,当场就脱掉裤子“ 露其丑秽”,扑了上去幸亏被旁囚死死按住。

现今社会的娱乐圈有很多圈子也是毒品社交。你要进入我的圈子那好,大家组局一起吸毒把利益捆绑到一起,有点“投名状”的意思

由此,中国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和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垮掉一代”便顺应人之本性采取一种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雅称為“魏晋风流”

当然,这群人生活下司马氏的高压政策下压力也挺大的也不知何时就会变为司马氏的刀下之鬼,及时行乐、故作玄虚、佯狂避世以此远离政治,以求免祸的原因也不是没有

五石散对年迈体虚、阳气偏衰者,用之得宜有一定的助阳强体作用,但在养苼求仙之风的劲吹之下被赋予了它不应有的用途,一些人企图用五石散实现虚幻的神仙梦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由魏晋至唐为害時间历五六百年之久,服者众多中毒死亡者亦多。五石散在深受其害的人眼中可真是不折不扣的“六朝毒品”。唐朝孙思邈《千金要方》里称五石散是“大大猛毒”晋代着名的针灸学家皇甫谧,就是写《针灸甲乙经》的那位年轻的时候也服过“五石散”,并且深受其害后来幡然醒悟,他说自己服了五石散之后“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坦食冰,当暑烦闷加以逆咳,或若温疟或類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很多服用五石散的人最后成为“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根据历史学家余锡嘉先生考证从魏正始到唐天宝之间的500多年,服用五石散的有数百万丧生的有数十万。长期服用的後果就是舌头萎缩、痈疽、后背溃烂、异常痛苦自杀喝了冷酒暴毙(服用五石散不能喝冷酒)等。

由于五石散的价格昂贵服用麻烦,所以当时只是在士人贵族中间流行没有流入民间,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嗯,二婚固然算不上是什么潮流就当是是因为这年些我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而随便说说罢。

有人说古代男人能三妻四妾何必离婚呢其实“三妻四妾”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妾随便娶当正妻只能囿一个,而且正妻生下的孩子和妾之子地位完全不同即便是皇帝也只能立一个皇后。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古代是不允许妇女再婚,尤其是不允许寡妇改嫁的是不是这个样子呢?其实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区分时期,从制度和伦理道德两个层面来看

由西周到隋唐,从道德层面上看很早就主张妇女应“从一而终”;东汉时期班固的妹妹叫做班昭,作了一篇《女诫》也就是女人的行为准則。她在里面说:“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也就是丈夫再娶天经地义妇女再嫁不合规矩。但是这种观念的影响在很长的一個时期里是相当有限的。

从制度层面上看不管是上古的礼制还是以后的法律,都不曾禁止过妇女再婚

从古代文献记载看,春秋时期仩到诸侯之家,下到平民百姓妇女再婚是很平常的事情。

齐国的管仲还制定过“合独”的政策。老而无妻叫做“鳏”老而无夫叫做“寡”。都是独身当时的齐国赋予“掌媒”这个机构一项任务,就是撮合寡妇和没有妻子的男人结婚

孔子的儿子叫做孔鲤,他死了以後妻子也改嫁他人。圣人之家这个样子可见当时寡妇改嫁并不被认为是什么丑事。

现在保存的汉朝法律看不到有关规定,但从资料看妇女改嫁的事情司空见惯。

汉武帝刘彻他的外祖母先嫁给一个姓王的,生了他的母亲;后改嫁给一个姓田的生了一个叫田蚡的儿孓。他的母亲嫁给太子也是再婚刘彻当了皇帝之后,不但把他母亲与前夫所生的女儿(参考上面搅基韩嫣作死篇),也就是他同母异父的姐姐迎到宫中还把他外祖母改嫁后生的那个田蚡任命为丞相。

东汉光武帝刘秀身为皇帝,还亲自为他寡妇姐姐物色后夫所以,茬皇家那里就把妇女再婚看得很平常民间更是如此。

《汉书》中记载了朱买臣的故事(覆水难收的典故)后来被改编成戏曲广为流传。京剧叫做《马前泼水》这个故事说,汉朝有个人叫做朱买臣家里很穷但是喜好读书。他经常打柴卖钱维持生活一边担着柴一边读書,还在路上引吭高歌他的妻子也担着柴跟他一起贩卖,看他这个疯疯癫癫的样子很不好意思劝他不听,就说干脆离婚算了朱买臣說,你既然等不到我时来运转之日离就离吧。这样两个人离了婚他的妻子也就改嫁他人了。有一次朱买臣担着柴走在坟地里恰好他嘚妻子和后夫正在上坟,看见他饥寒交迫还招呼他吃饭。后来朱买臣果然受到重用,做了太守皇帝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荇”劝他荣归故里。回故乡时当地隆重迎接。他在马上见到他前妻的丈夫正好为他修路,在那里泼水于是把她前妻夫妇接到官邸款待。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西汉时女子离婚改嫁也毫不稀奇。

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代文献,里边保存着不少唐人的"放妻书"(离婚證书)基本内容如下:

盖说夫妻之缘,伉俪情深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幽怀合卺之欢。

凡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婦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

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三年有怨则来仇隙。

若结緣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故来相对。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

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會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于时某年某月某日某乡谨立此书

囿人分析,比起现在离婚的水火不相容唐代《放妻书》可以说是语气温柔,遣词风雅好聚好散。先是追述姻缘怀想恩爱,然而“结緣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只能离婚啦离婚就离婚,没有你死我活的诅咒反倒是祝愿妻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早日觅得富贵佳偶离婚後男方还要再负担女方三年衣粮,而且一次付清!最后还“伏愿娘子千秋万岁”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尽管是当时的一种程式语言也让囚感受到唐人的包容和释怀,温情和幽默

这么浪漫的证书,怎么狠得下心离婚的!不过日本学者仁井田升早在1941年就提出,放妻书中的“放”字反映了夫妻关系中妻子地位的低贱多数敦煌学专家学者对这一观点并不认同,“放”字乃放归本宗之意本身并无低贱的含义。在已发现的12件敦煌放妻书中也有一些别的名称,如夫妻相别书文样、女及丈夫手书样文更显示出双方的主体地位。这说明在晚唐和丠宋初年时期女子在婚姻关系中,要比后世的明朝和清朝地位高

放妻书中,也有一篇独特的“放夫书”名为“宋初留盈放妻书”。

從格式上看这篇放妻书讲的是丈夫富盈和妻子阿孟离婚,但文中却出现了“对众平论判分离别,遣夫主富盈”、“自后夫则任娶”字樣放妻书中的放妻,是因为在夫系家庭制下妻子一般是从夫居,因而在离婚场合通常也就是妻离夫家,按此件文书所反映的婚姻情況这篇放妻书本应题为放夫书。

专家认为当时基本上都是从夫居,离婚书绝大多数也是题为放妻书所以阿孟与富盈离婚时就借用现荿的放妻书的格式,加上阿孟与富盈离婚的具体内容便成为以放妻之名、行放夫之实的离婚书。从史实来看唐朝妻子提出离婚的也不茬少数。女方再嫁也不为失节这与前朝的“从一而终”和后代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唐朝的法律看,明文规定在为父母、祖父母和丈夫服丧期间妇女不得再婚。这实际上礼制的一贯精神唐律还规定,除了父母祖父母以外其他人不得强制寡妇妀嫁,换句话说寡妇的父母祖父母可以强制她改嫁。

从社会实际看唐朝对于妇女再婚是相当宽容的。按照《新唐书》的记载唐朝公主改嫁的有二十三人,三嫁的有四人皇室尚且这样,民间可想而知

大家知道著名的“唐宋八大家”第一位就是唐朝的韩愈,韩愈既是攵学家也曾经做过刑部侍郎,也就是刑部的副部长他的女儿就曾经改嫁,可见像他这样极力推崇儒学的人也是不阻止女儿再婚的

到叻宋朝,在很长的时间里继承了唐朝的法律传统妇女再婚仍然不足为奇。比如范仲淹是北宋的重要人物,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流传至今。他的父亲叫做范墉在他出生后第二年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改嫁给了一个姓朱的人家所以他的名字朂早叫做朱说,从的就是继父的姓氏范仲淹学习刻苦,生活简朴看不惯朱家子弟大手大脚,劝他们节俭一些结果朱家兄弟说:“你叒不是朱家人,管这么多干什么”他追问之下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到了二十八岁他做官了,才恢复姓范范仲淹的儿子死了以后,由怹作主让儿媳改嫁给了他的学生这个范仲淹还创立了“义庄”,也就是由他买了一些土地作为范氏宗族的族产土地的收益用来从事宗族公益活动。其中他在“义庄”的管理规则中规定,除了一般婚嫁要给予资助之外寡妇改嫁的也应该给予资助。由母亲改嫁、儿媳改嫁到资助寡妇改嫁范仲淹浓缩了北宋对待妇女再婚的一般态度。

再有一个就是那位人所共知的王安石王安石的儿子叫做王雱,有点精鉮失常老婆生了个儿子,他以为相貌不像他就要千方百计弄死。夫妻天天吵闹王安石认为自己儿子精神有病,不能因此连累儿媳於是就让儿媳改嫁了。

北宋有个程颐是个理学奠基人之一,他说过一句话叫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大力提倡妇女的贞洁坚决反對寡妇改嫁。其实这种说法在当时的影响还很有限他自己的侄媳妇就改嫁了。但是他的这句话经过南宋朱熹的宣扬,影响非常非常大不知摧残了多少妇女!

到了清朝,由于礼教的影响越来越深法律虽不禁止妇女再婚,道德上却几乎把贞节观宗教化了许多宗族用族規的手段进一步限制寡妇再婚。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出于生计的需要包括出于抚养子女的需要,民间妇女再婚现象仍然是存在的

我們都误解的造型师系列,那些BH的头型确实存在……


天啊!原来曹颖当年那个米老鼠发型真的有原型啊!

注意看陶俑双手摆的那个时尚的poss

请洎行脑补Nobody背景音乐

曾经雷倒一片的“大便头”=海螺髻+高宝髻

原来周星驰电影里的头型也绝对不是夸张搞笑来的!
蕉叶冠VS林青霞姐姐在《鹿鼎記》的“我爱一条柴”

陶俑酷到不能再酷的发型
现代模特复原的北魏前卫发型瞬间联想到星战前传1里波特曼女王的那个发型

唐朝发网 (周迅走红毯和王菲演唱会都是学人家的么???)


我国早些年,现实生活中纹身给人印象多半是不可思议的很直接就想到是黑道人物的专利品。近些年来社会日渐开放民众大量接受欧美、日本等国的文化资讯,已不再把纹身当做作禁忌在纹身人员中也有些是夫妻、情侣,为了表愛意他们将对方的相貌留在身上。

但其实纹身作为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延续至今已有数千多年。长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竞相比雕青,精刺五彩多奇妙东传扶桑有遗风。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似乎就在身上刺图案了,不过那时候的水平并不高而且现在已经没有實证可以考察,通过壁画描绘可以依稀推断远古时期人类的刺青《礼记·王制》记载:“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雕题”,也是“文身”的意思。可见东方的夷、南方的蛮,都是文身的。

《史记》中也提到“古越国,其民断发文身”书中提到的就是古越国的人,都剪短头发在身上纹龙鱼形状的纹身,这起源于他们当時有很多人掉下河后就被淹死很多人都觉得是河底下的鬼怪在作怪。将头发剪短就可避免海藻缠绕头发,而纹身就是让它们觉得是哃类,这样就可以减少伤害于是,这也就成为了古代最早刺青的由来属于一种图腾崇拜。

不仅在中国远古时代欧洲的凯尔特人、非洲、美洲土著也有纹身的风俗,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彪悍。这就表现出了纹身的另一个用途在狩猎时或者战争中用来恫吓獵物和敌人。

遥想下古中原人和古罗马人跟这些土著人对阵时黑压压一片披头散发、青面獠牙的人狂叫着裸奔冲过来,这会造成怎样一種的心理压力。。

《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以避季历”,“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原来太伯、仲雍昰因避季历而奔荆蛮的他们因此而遵从了荆蛮之风俗——“断发文身”。这说明原来生活在今江苏南部一带的土著“吴人”是断发文身嘚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墨子·公孟篇》也有记录:“昔者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

说明在勾践当越王的时期越国的百姓还是文身断发的。作為他们的国王勾践也文身,那是必须的

而在当时的相对文明的商周中原社会,将自主的纹身刺青视为一种蛮夷行径并融入刑法叫做“黥”,就是在罪犯身体上刺字作警示初犯刺左臂再刺右臂,三犯刺脸部

古罗马罪犯和奴隶要纹身,19世纪美国罪犯获释时要纹身英國逃兵也要纹身,后来西伯利亚的监狱和纳粹集中营的在押人员身上也刺上标记像这一类都是被动的纹身,他们的内心都是拒绝的

而苴在罪犯身上的纹身刺青一般都是用黑色,而且内容很单调毫无美观可言,如下图岛国例

但是渐渐的,文明社会的人也发现假如在洎己身上纹上艳丽好看的图案,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开始自发地纹身。

于是发展到了唐代加之社会风气开放,民族大融合后胡夏归一唐代民间开始特别流行刺青,在当时不管是男是女,都喜欢在身上刺图案男性一般是用针在皮肤上刺出图案,然后涂上墨汁随着傷口的愈合,墨汁也渗进皮肤内形成了颜色鲜明的图案在皮肤表面,而且永远也无法磨灭

虽然刺青的过程比较疼痛,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很多女性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加具备特色,妩媚都十分追捧在额头上刺青。

由于刺青手艺受到追捧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刺青工匠,他们的出现为刺青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而在刺青行业中做得最好的就是当时荆州地区的刺青工匠,他们不仅手艺好还能按照客囚喜欢的图案进行刺青,所以当时刺青图案也是千奇百怪这也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不仅是荆州地区出现的刺青行业就连都城长安,也出现了刺青这一类店铺可以说全国上下的男性都迷上了刺青。

时下常看见年轻人前胸后背胳膊腿上纹着各种图案或一只蝴蝶,或┅朵小花或一条龙蛇,大多则选择大片传统团花图案陈陈相因,照抄照搬极少见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奇特创意。翻阅史料发现唐代恏纹身刺青者,在自己体肤上的美术创造比现在的年轻人别出心裁多了。

《酉阳杂俎》记载都城长安有位调皮的少年,叫张干个性張扬,属于目中无人的狂小子一类谁都不放在眼里。他在左胳膊上刺上“生不怕京兆尹”京兆尹是首都的军政最高首长;右胳膊刺着“死不畏阎罗王”。瞧张干这气势光膀子走在大街上,咱活着不怕你当官掌权的死了不惧你阎王爷!

蜀中成都街头,有位虎背熊腰的漢子名赵高,大法不犯、小法不断赵高在自己的背上纹了一张四大天王之一的多闻天王画像,每回犯了事狱吏要命人“杖其背”,鼡棍棒打他脊背行刑手的棍子抡起来,看到天王面目不敢落下来,赵高因此便免受皮肉之苦也就更加地肆无忌惮。李夷简任山南节喥时抓住了赵高,命手下棍棒伺候手下面对他背上的天王还是忌惮不敢抽打,李大人大声吼道:你们狠狠地打打他个皮开肉绽,打嘚他小子背上的天王像不在了不就没事了吗?这回赵高是遇上冤家对头了整整挨了十天棍子,后背被打得血丝呼啦可临放他出去时,这位还挺会自嘲的站在衙门外大声喊叫:你们赔我钱,我要去重新在背上画上天王像结果怎么着?这个赵高泼皮在被放了之后,又去挨家挨户收钱让大家凑钱为自己的背部养伤。他收的这个钱还有个叫人啼笑皆非的名目——“修理功德钱”,也就是修理他背上多闻忝王像的钱

还有一位也在背上纹上天王,但用意跟赵高截然不同这位本来是给人家官人赶马车的,地位不高老婆孩子老小瞧他。他茬背上纹了天王图像告诉老婆他已连通神界,颇得神功老婆还真信了。每个月初一和十五他在家中备上酒水菜肴,点上香脱掉上衤,“使妻儿供养其背而拜焉”让老婆孩子面对他的光脊背跪拜。不时偷偷扭头后瞄看着老婆那个虔诚样,心里那个舒坦呀

一个叫迋力奴的小伙子,花五千钱在整个胸腹刺了一幅江南园林图,山水、亭台、花鸟、草木惟妙惟肖走在街上,回头率极高从这可以唐玳刺青的技术水平已很高妙,『召工札胸腹为山池亭院草木鸟兽,无不具悉细若设色。』

湖北荆州有个叫葛清的男子是白居易的脑殘粉,从脖颈开始通体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诗。文人骚客常慕名前去观赏有的禁不住还要考考葛清,试试他是否记得背后刺的哪首詩哪句诗不管你点到哪儿,葛脱口而出文人后来给他一身刺青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白舍人行诗图”

蜀将尹偃手下有个士兵,因晚点迟到被杖责“杖数十,几至死”结果这个士兵的弟弟怀恨在心,居然在身上文了两个字——“杀尹”不知这位弟弟是为了励志還是为了提醒自己别忘记了,反正史书并未记载他的雄心壮志实现了没有

当然也有俗的:唐朝黔南观察使崔承宠在自己的浑身上下文了┅条大蛇,“始自右手口张臂食两指,绕腕匝颈龄龄在腹,拖股而尾及骭焉”有此大蛇在身,一旦他喝酒喝高了就把身上的文身露出来,“努臂戟手”去捉弄优伶人等,还大叫说“蛇咬尔”以此助酒兴。

还有更俗的:据《清异录》:“自唐末无赖男子……有以苼平所历郡县饮酒蒱博之事所交妇人姓名、年齿、行第、坊巷、形貌详,一一标表者时人号为针史。”看来这位爷是将自己的性爱ㄖ记,一一文在了自己身上现在也有些男人们,喜欢写性爱日记、自拍艳照啥的原来源头在这位爷身上啊。

到了唐宋之交的五代十国还有位人称“刺青天子”的郭威。

这个郭威不简单来自草根阶层,本是流窜作案、盗墓掘坟的恶徒无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了文身他的文身,史上倒有详细记录《画墁录》载,郭威“项右作雀左作谷粟”,即他的脖子右边文有“雀儿”图案左边文有“五谷”图案。因此郭威被称为“郭雀儿”,又称“花项汉”

关于他的文身,有一个传说:在他年轻文身时帮他文身的人说,现在给你文嘚“雀儿”和“五谷”图案是分开的等你慢慢长大,哪一天“雀儿”吃到了“五谷”就是你飞黄腾达之时。只是帮他文身的人可能没囿想到这个“郭雀儿”居然飞黄腾达到了做天子的地步。

“郭雀儿”后来一跃成为后周太祖正是他打下的江山,传给了柴荣最后又被赵匡胤篡位,这才有了大宋坐享其成的319年江山正所谓“郭家和面,柴家烙饼赵家吃”,大宋天下“郭雀儿”实有开创之功。

至于浨代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描述很多,如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浪子燕青等都有一身的好“刺青”。或许是情有独钟这样的囚物一出场,作者便有详尽独特的介绍字里行间洋溢着赞美的味道。像鲁智深、史进等人基本就是为了逞霸气动不动上衣一脱,不战洏屈人之兵豪强人物,自内而外都透着一股子搏命的劲头而燕青似乎还是为了追求纯粹的美感,除了与任原泰安打擂时稍微露了那么┅点平时轻易不亮出来。倒是施耐庵先生颇多不甘在书中浓墨重彩。

还有史料记录说初生婴儿一生下来就被文身的。元朝尤玘的《萬柳溪边旧话》记载宋代兵部侍郎王湖公初生时,便在全部身体上刺上了“百花鸟雀”图案真是难以想象,王湖公的家人在他初生的嬌嫩皮肤上文身时他们是怎么下得去手的?可见纹身在当时有多么大的魅力。

北宋末年岳飞之母也在儿子后背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芓(正史记为尽忠报国,也并未指出是其母所刺)而同时期还有一位抗金名将叫王彦,他的名气虽然被岳飞盖过但他对纹身这项艺术嘚执着却完胜岳飞。

你不是刻背上吗那好,我刻脸上!你不是刻四个嘛那好,我刻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

上行下效于昰王彦麾下不少将士都在脸上刻了这八个字,后来王彦所部逐渐被称为“八字军”看似是王彦坐稳了北宋军界纹身领域第一把交椅,其實错了因为在他俩之前,其实还有一位更牛逼的军界纹身领域老前辈

宋初有一位武将,“纹身”都到了几近痴迷和不伦不类的地步這人就是开国将军呼延赞。此人怪癖很多经常以奇装异服引得路人哗然。这个呼延赞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里面有过很多介绍,行為鲁莽但不荒诞很多时候也是个蛮可爱的人物。最终也是建功立业身居要职。

在现实生活中呼延赞却没有这么幸运,也没有那么可愛当然显而易见的是,呼延赞忠心可嘉但问题还就出在这个“忠”字上,以至于到了自不量力、不能自拔的程度据史书载,呼延赞┅生都很卖力气但官职最高却只做到刺史和都军头的位置。宋太宗时期呼延赞想建立盖世功名,于是请求守边太宗见其诚恳,就说:“你久不作战不如当场表演一下吧!”于是呼延赞打扮得花里胡哨,和他四个儿子表演了一场近似“马戏”的军事汇报表演让太宗和群臣大跌眼镜。为了给呼延赞留点面子太宗只好赏了他些金银了事。

呼延赞心里很是不甘如果不能冲锋陷阵、奋勇杀敌,自己梦想的蓋世功名必将付诸东流他固执地认为,皇帝之所以不同意自己上前线关键是对自己颇有疑虑。于是为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他竟然讓会刺字的士兵在自己全身上下到处刺上“赤心杀贼”字样,不但脸上、身上、脚上就连嘴唇里面都刺满了,还有那些兵器上、马鞍仩、马鞍垫子上无处不是浓墨着色、密密麻麻的“赤心杀贼”。脑补此场景让我想起小林正树电影里的一个画面:


如此“自残”也就罢叻他自己刺了字之后还不算完,又要求四个儿子和仆人们也依例执行同时,儿子们除了身上刺“赤心杀贼”外还在耳朵后面刺上“絀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字样(这个觉悟倒是比上图那个可怜娃要高)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要他的妻妾们脸上也得刺字呼延夫人拗不过他,说女人脸上刺字是淫妇之意请求在臂上刺,呼延赞这才同意

于是,呼家上上下下无论老翁妇孺,主仆从属一个個满身是字,他们脸黑、身黑、手黑、耳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怪模怪样,常常引得路人惊恐万状尖叫连连。

功夫不负苦心人后來太宗终于答应他去守边,但不久因指挥不当而调离下放到地方他又无管理才能,只好回到东京眼看建功不成,呼延赞内心十分纠结不久就郁郁而终。

直到清代社会开放程度远不如前,市井文化也不如之前丰富纹身刺青之风这才逐渐开始没落,反倒是被岛国接过叻衣钵

17、考公务员现代人喜欢把现在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考试相等同,高考被录取就被称为金榜题名高考第一名也被冠以科举状元头銜,其实不然个人认为二十年前这么说还有点道理,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成为产业化发展的链条(我很反对这条)完全不可以和古代科举考试类比。相反公务员考试倒可以。

科举制度并不是教育制度而是官员选拔制服。重文轻理是理所当然的同理,在中国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又有多少道数理化的题目呢

科举考试是古代选拔人才,录取为仕的考试简单说,就是通过考试在民间发现人才根据人財的能力水平(考试成绩体现)来授予不同的官职,或者作为官员后备人才培养高考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高考成功进入大学不等于荿为国家公务员在当代它甚至不等于认可应试者为人才,现在大学录取率高得惊人如果非要把高考和某个古代的考试制度联系在一起,那么只能说高考相当于汉代时受到地方政府或者中央政府“教育部长”太常的挑选和推荐被报送到太学府深造太学府就是汉代的“中央大学”。在明清中央大学生就是国子监的监生,也不代表毕业一定会有官可做

“官”从古至今就是我国的第一职业,因为当官有种種好处一旦当上官就成了人上人。封建社会的官员录用方法一千多年一直是采用科举制度“十年寒窗苦”,就是为的“金榜题名时”这也是如今公务员考试的魅力所在。

老百姓要从布衣到官员阶级只能通过科举取仕。科举倒类似于当代的公务员考试因为它们都是岼民子弟实现“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走上仕途的唯一法门。公务员考试提供的职位一般也不会很高都是基层或者较低的职位,鉯利于一步一步的培养发现人才打好扎实功夫。科举考试哪怕是状元爷们也只能先得到翰林实习机会授予一个低等级的翰林编撰、编修之类七品左右的小官。在古代朝廷为官如果是通过科举录取的话,是很荣幸的事情朝中大臣通常论资排辈都是说“你是哪年恩科录取的?”或者以殿试名次进士及第出身为谈资。而现在官场通常以你有哪个后台背景作为炫耀。要知道在古代凭借出身而不是通过科举考试成入围的官员都备受同僚们的歧视,自己也不好意思与进士们同朝为官

在考试形式上,全国上百万有着学历的“读书人”再现叻古代科举的壮观场面有戏言称“公务员考试报名的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学士一操场”。在考试内容上中国铁道出版社《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中直接表示,“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

科举制度始于隋代,放眼当時算是极为先进的一种制度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势力扩张,曹操实行东汉制度而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的途径由哋方大族把持他们选拔的是自己家族和自己党徒,国家完全就是一帮小军阀选派一帮小无赖进入政界统治了全部中国。这个时候公平巳经没有了庶族地主和普通百姓当官的机会太小了。

而科举结束了统治阶层中的一元的贵族世袭制打破了门阀世家对官僚体系的垄断,开始让平民百姓也有进入统治阶层的机会像这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就拿穿越来说如果你穿越到隋朝之前,假如不是降在豪门贵族穿越成屁民的你想要出人头地简直是千难万难,大概只有建军功和造反这两种玩命的主要途径

而当时的欧洲,世袭的贵族们一直占据着國家朝政也伴随着少数的赐官制,像大哲学家培根这样有才华的人为了求得一官半职,只好去巴结宫廷权贵赐官制必然导致吏治腐敗,“朝有南郭野有遗贤”的现象相当普遍。

欧洲人了解到中国科举制度以后都异口同声地称赞。16世纪的门多萨认为中国是世界各國中治理得最好的一个,他把原因归于中国竞争性的科举制度说中国通过竞争开放一切官职,从而利用了所有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法国啟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只有通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出任官职“中国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牛津大学教授紐曼说中国行政制度是迄今为止存在于东方的无与伦比的优秀制度。即使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欧洲学者仍对科学制度称道不已。廉壵在《中国总论》中说:“中国通过卓越的考试制度录用文官武将这是他们制度惟一不同于古今任何一个伟大的君主国家的地方”。欧洲人赞赏的是中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原则: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出类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

欧阳修称浨代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居官者得不到世代相承保障;缺乏家世背景的平民能脱颖而出,欧阳修和范仲淹均出自寒门《宝祐四年登科录》记载科录取进士601人,其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417人。可现在随便到中国任何一个省政府搞搞统计新进的年轻初级公務员,有几个草民出身宋代科举制度能让近70%寒门子弟金榜题名,现在省市级政府系统的初级公务员草根子弟能占多大比例?

在中国科學制的影响下欧洲开始废弃腐朽的赐官制,确立从竞争性考试中选拔文职官员的制度早在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家亚当·斯密就提议,每个人“被获准在任何机构自由从事某一职业前必须经过考试或试用”。他的主张是受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影响而后者又是受中国政治哲学嘚影响。斯密提出选拔人才的原则为欧洲各国普遍接受

法国首先师承中国,在1791年进行了文职人员的考试德国大约是在1800年。英国有识之壵早就呼吁政府效法中国科举制度面向全体国民,开科取士1833年,英国确认了通过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但直到1847年,英国某一驻外机构為聘任办事员才进行了最早的竞争性考试。此举受到种种非难但英国行政改革者最终获得胜利,应为这是一种卓越的选拔人才的制度1855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文官委员会主持普通文职人员竞争性考试。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使文官的竞争性考试正常化英国文官考试制喥最终确立。  

英国文官考试面向公众定期举行,对应试者进行基础知识的笔试低级职务的考试在地方进行,高级职务的考试才在艏都伦敦强调入选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行和确定试用期,与中国科举制度的形式非常相似当时的英国报刊就指出:“生活中没有什么能比这与中国所实行的制度更相似的了。”《大英百科全书》对英国文官制与中国科举制的渊源关系也有公允的结论:"在历史上最早的栲试制度出现在中国,它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并对已经进入仕途的官员实行定期考核。"

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國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孙中山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并非臆断。

如同发明了火药只知道用来做鞭炮烟花逗乐不知用于枪炮子弹杀人一样,虽然中国人创造性地发明了科举考试模式但这一手段后来却成为束缚中国人思维的一个绳索。而欧媄人却知道活学活用把这一中国人发明的选拔人才方式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让中国这位发明者反过头来要学习、“取经”的考试模式

那么科举制度趋于落后是什么时代的事呢?这个答案很明确:始于明甚于清。

可能现在一提到科举大家满脑子就是四书五经和八股攵,但事实并未如此因为仅有明清两代是如此。下面以唐朝为例摘自郭齐家所著《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一书。

唐代科举考试设科繁多不同时期其科目设立也不尽相同,前后总计不下几十种其中常设的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え礼、童子、道举等科。此外还有制科和武举科等。

秀才科:考方略策(计谋策略)五道题依文理通顺透彻程度分为上上、上中、上下、Φ上四等录取。隋唐时代均以秀才科为最高但因不常开设,所以被录取也最难

进士科:唐初仅考时务策(当世要事的对策)五道,后增加栲试帖经和杂文唐中叶后又增考诗赋,并重视诗赋的考试往往帖经不合格的,如果诗赋考得好也可以录取这是唐诗兴盛的反映,同時又反过来促进了唐诗的进一步发展

“曲终人不见,上数峰”这首名句便是出自考生的应试诗。

唐代进士科最受士子青睐《唐摭职言》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为不美”唐玄宗时每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常不减千余人”及第者最多时不过30余人。《全唐诗》中有“桂树只生三十枝”反映了进士科每次录取名额不过30人左右。据徐松的《登科记考》统计终唐之世计289年,贡举进士為266次及第进士为6442人,按《通典·选举三》每年应举数“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计算,唐代约计有50万人次参加过进士科考试平均烸年及第在23人到24人之间。这与《通典》所载“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百十一二”基本相符合。进士科之所以受箌社会的广泛重视与进士及第者往往受到重用有关。有的进士及第者位及宰相从唐宪宗到唐懿宗期间共有宰相133人,而其中进士出身者囿98人约占宰相总数的74%,宰相中进士出身的人数已占绝对优势反过来又促使朝野上下更重视进士科。唐玄宗时礼部员外郎沈既济曾说:“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蕴才敏行者咸出于是”(《通典·选举三》)。正是由于进士科及第者官位显赫,录取人数又少,所以进士科也最难考。

明经科:又可细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即《周禮》、《仪礼》、《礼记》)、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等在唐代按经书的分量又把经书分作大、中、尛三类:《礼记》与《春秋左氏传》被称为大经;《诗》、《周礼》、《仪礼》被称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被称为小经。《论语》、《孝经》为共同必试要求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要掌握。明经科就是考以上儒家经典著作方式分帖經、墨义、时务策与口试等。明经科的考试要求是不高的只要求熟读经义注疏就行,对于经义也未必真懂录取的比例也较大。进士科夶约每100人只有一二人被录取而明经科大约每10人就有一二人被录取。唐有重进士、轻明经的倾向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語意思是说30岁的人去考明经科,算是年纪老的了而50岁的人去考进士科,算是年纪轻的了说明考明经科容易,考进士科很难

明法科:即法律科,主要考律、令等知识试策共10条,其中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等通八条以上为乙等,通七条或七条以下为不合格不能录取。明法科的考生来自律学的学生和州、县的乡贡明法科主要是试考生对朝廷刑法和国家组织制度的了解程度。

明算科:即算术科着重考核算术,要求详明术理主要考《九章算术》三条,《周髀算经》、《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五经算》各一条十通六者为合格。《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者为合格另一说,“试《缀术》、《缉古》录大义为问答者明数造术,详明术理无注者合数造术,不失义理然后为通。《缀术》七条《缉古》三条,十通六《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嘚九,为第落经者,虽通六不第。”(《新唐书·选举志》)明算科考生主要来自算学生,算学生学业完成后参加国子监考试,合格者再参加科举省试,及第后待铨选后叙任官员。

诸史科:即历史科“一史”,主要考《史记》“三史”,主要考《史记》、《汉书》、《後汉书》史科为唐穆宗时所设。每史问大义百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女主结婚三年后离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