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出土的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马蹄金上的玻璃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吗

第一次知道刘贺,是知道他在做皇帝27天里竟做了1127件坏事(其实,今天从他的墓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刘贺并不是如此荒唐。而且,正如很多人所说,一个也很做到平均每天做42件坏事。所以,历史确实需要考证的。),还特意讲给彤彤听,告诉小朋友如果皇帝不靠谱,一样能下岗。自知道首博这次举办海昏展,我的心就一直痒得不行。终于,在端午节假期,拔了草。

首博的这个展览“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让更多的人都知道了有个叫刘贺的人,名字虽然普普通通(刘贺),但其不长的一生也算跌宕起伏。随着最近对海昏侯墓葬品的展出,刘贺,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汉人,渐渐被人们所熟悉。通过整个展览,我们可以非常全面深入了解刘贺这跌宕起伏的一生。

说句题外话,之前对地理没什么太趣,但是,随着对历史和博物馆的深入,发现地理和地图是绕不过的一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不得不也爱上地理。好吧,我们来说说这个地理图吧。

刘贺的奶奶可比刘贺有名的多,她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大美人李夫人(汉武帝刘彻的宠妃)。但,后代记载刘贺却用“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萎,行步不便。”(也许是政治需要,按理说,李夫人的基因传到刘贺这也不会太差吧)这副平庸面孔的主人却无疑有着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4岁为王,19岁称帝,在位27天遭废黜,以平民身份幽禁于故地近十载,29岁被封为海昏侯并移居豫章郡,4年后在封地郁郁而终,终年不过33岁。这位大汉王朝的短命皇帝,在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中,并未获得单独立传的资格。上图就是刘贺由王到皇再到侯的路线迁徙示意图。

海昏侯国的地理位置。顺着鄱阳湖沿赣江而上,刘贺带着家人从昌邑千里迢迢来到了偏远的豫章郡。从繁荣的北方到遥远的南蛮之地,这其中的贬斥之意不言而喻。据历史文献记载,曾经有人被分到海昏为侯,却因为不愿意最终没来。可见在当时,海昏侯可不是什么香饽饽。尽管内心有着万般无奈与幽怨,刘贺最终还是来了。在他的内心,却始终把自己当作昌邑王,而不是什么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铜豆形灯座上刻有南昌字样,是目前关于南昌的最早实物资料。这不禁让人联想,或许南昌的得名还真与这位昌邑王的故国之思颇有渊源。或许刘贺认为山东是北昌邑,而把海昏国视为南昌邑,进而演变成南昌。

汉代尊崇儒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死者生前享受的东西都要带到墓中去,其墓葬形制的宅第化和陪葬品的生活化十分明显。进入这座居室化椁室,便如同来到了刘贺生前的居所:东室是他的卧室和日常起居之地,西室则是他读书会客之地。盗墓贼的探洞正好打在了两室之间门的附近,虽然很佩服盗墓贼算的很准把盗墓洞打到正中,好在人算不如天算,这洞的位置正好没摆放什么东西,这才让刘贺的墓避免被盗,给大家一个了解两千年之前人们生活的机会。

这里补充一下,为什么一个墓没有被盗,在打开时,完整呈现给世人如此重要。因为,被盗的墓文物丢失肯定是在所难免的,即使被追回来,我们也没有办法知道当时这个文物在墓中摆放的位置。而一个没有被盗完整的墓,可以让大家知道当时墓里的各种物件摆放位置,以及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为什么海昏侯墓完整被发掘对考古如此重要。

刘贺墓中东周的青铜缶,这在当时也算是文物了。

西周的青铜提梁卣(读作“有”,属于一种酒器)。昌邑王刘贺的命运转折始于19岁,这一年膝下无子的汉昭帝驾崩,在阴差阳错中刘贺被大将军霍光选中,在霍光的操纵下,19岁的刘贺成为皇位继承人。但他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短短一月不到便被霍光联众废弃,又逐回昌邑削为平民,昌邑国也从此被废,代之以山阳郡。海昏侯藏阁中出土的东周青铜缶和西周青铜提梁卣这两件文物,或许就跟这场不流血的交权政变有关。在汉朝时,这两件酒器已属文物,专家说,王侯一级不可拥有商周物品,只有皇帝才能享用。那为什么刘贺的墓葬里会出土?或许就是他交权时从宫廷中带走的。

当然,海昏侯墓最出名的文物就是这些金子啦。不甘心成为命运的傀儡,这股执念如同不死的魂灵,飘荡在刘贺为自己准备的地下宫殿里。除了朝廷有明文规定的葬制,诸如覆斗型封土、六丈祠堂、乐舞制度和五重棺椁等规定他不敢僭越,但只要是没有明确规定之处,必定极尽奢华之能事,可谓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整个这个海昏侯展,小同学只有对这黄灿灿的金子最感兴趣,自己举个相机照了很多张。

马蹄金。虽然身为海昏侯,在生活上衣食无忧,甚至算得上富贵,但刘贺的政治生命却几乎约等于提前画上了句号。朝中侍中金安上向汉宣帝谏言称,刘贺虽然是列侯,却为上天所抛弃,没有资格奉宗庙朝聘之礼。皇帝采纳了这一谏言,从此之后,在每年各诸侯按期朝见天子的仪式中,就再也见不到刘贺的影踪。在他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深深的伤害,他梦想着总有一天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重回王的位置重奉宗庙。为了这一刻,他时刻准备着。墓葬中出土的378枚总重达100公斤的金器,就是他当时迫切心情的真实写照。

金饼和金板是具有储藏功能的硬通货,它们作为墓主生前的储备黄金,与西汉时期每年八月祭祀宗庙时向天子献酎的酎金制度有关。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国人口数献黄金助祭,如所献黄金分量或成色不足,王削县,侯免国。实际上,这从文帝开始就成为皇帝控制诸侯之力的一种政治手段。而对于没有奉宗庙资格的刘贺来说,他也准备了大量金饼,希冀着终有一天能回到长安祭祖献酎。

麟指金,出土较少,弥足珍贵。

在马蹄金内,还发现了琉璃,据说西汉不产琉璃,在当时琉璃的贵重一点儿不亚于黄金。

至于黄金上面的“上、中、下”代表什么意思,现在还没有定论。

一枚写有“海昏侯臣贺”字样的墨书金饼。墓中文物有很多处可以证明刘贺的身份。

从首博官网找到的当时挖掘现场的图。

这次出土的除了金子还有很多钱,有多少呢?记得小同学当时特兴奋得领我看这一堆又一堆的钱。

这次出土的除了金子还有很多钱,有多少呢?记得小同学当时特兴奋得领我看这一堆又一堆的钱。

墓室北部回廊中集中出土了约200万枚10余吨的五铢钱。

汉代灯具种类丰富、造型多样、设计精巧,出土的这对雁鱼灯最为引人注目。这对灯非常精巧和环保,讲解员当时非常推崇这个灯。能和此灯并肩的就是河北省博物馆的长信宫灯,我也很有幸地在7月初在河北省博物馆看到。

造型是大雁叼着一条鱼的造型,两片弧形灯罩可以自由转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及方向。

最为精巧的是,以大雁的脖颈为导烟管,将燃烧油脂产生的烟气导溶于雁腹部的水中,以保持室内的清洁。

雁鱼灯出土情况,海昏侯墓出土的是唯一有一对此类灯具的墓。

宁可食无肉,不可闻无乐,藏阁中乐器库里出土了2架编钟。

镶金的编钟,在两千多年的汉朝已经是成熟的工艺。

青铜鹿形镇。这个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物件,想想当时的人们多么讲究,哪象我们现在活得如此粗糙。

所谓的“镇”,是放在席子四角固定席子用的,汉代的人还是席地而坐。注意,这说明那时不是坐在椅子上的。以防起身的时候,席子动了,所以,用个镇固定一下。

除了是个文化人,刘贺或许还是个美食家。在他的回廊形藏阁中,食具和酒具就占据了整个东面藏阁。

青铜“昌邑籍田”鼎。此鼎为昌邑王行籍田礼时所用,汉代重视天子扶犁亲耕的籍田礼,无论天子还是诸侯,所谓籍田亲耕,也就是摆一个架式,相当于现在的摆拍。激励民人出汗出力,争取有个好收成。

上面的字为“昌邑籍田铜鼎容七斗重卌八斤第一”,看到两千多年前人们用的字你现在还大部分认得,有没有种觉得中国文化很源远流长的感觉。

海昏侯墓大印上刻“大刘记印”,指明墓主的皇室宗亲身份。海昏侯墓还有许多宝贝,有的还在挖掘修复中,这篇提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海昏侯墓的修建是“按侯的规格、王的规模,透着帝的痕迹”。三种身份交织在一起,特殊而不僭越,这也是海昏侯墓的魅力之所在。

海昏侯的墓中之所以有这么多宝贝,一是和他的身份有关,如前所介绍,他做过王,做过侯,还做过27天皇帝,所以,有一堆宝贝是正常的。其二,因为他的儿子不能接着皇帝,所以,很多东西是不能往下传的,所以,只能带到墓里去。其三,就是这个墓非常幸运得没有彻底被盗。机缘巧合,我们今天才能有幸,看到2000多年前的如此多的宝贝。

  原标题: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大量马蹄金和金饼

■昨日,考古人员在清理出土的马蹄金。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昨日,考古工作者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发现1盒马蹄金和2盒金饼,总数超过75枚。考古专家认为,这批金器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

  “初步统计,马蹄金共25枚,金饼至少50枚以上”。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这批金器是在主椁室西侧发现,工作人员在一个床榻底下发现1盒马蹄金和2盒金饼,马蹄金大小不一,从40克到250克之间,金饼大小相当,约250克1枚。

  杨军说,存放马蹄金和金饼的漆盒有些破损,“盒子大小、原始包装和具体摆放方式等情况,要等到整体提取到实验室进行保护和修复后才能揭晓”。

  “这批金器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说,此前最多的一次是1973年的河北定州市的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了大小马蹄金各2件、麟趾金1件、大金饼2枚、小金饼40枚。

  杨军说,马蹄金一般是皇帝赏给诸侯王的赏赐品,而金饼则是属于具有储藏功能的货币。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应用中心 新浪公益 新浪游戏 互动活动 热点推荐

虽为二元领导,但“二元”的权力并不均等。高校中的大量“人事”故事,都和这种二元格局有关系。“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容易造成两个问题,一则领导者不负责,二则以党干政。

科学是求真的学问,自有其力量,不应惧怕批评、质疑甚至谩骂,就像历史不曾惧怕宗教、政治和传统的霸权一样。科学共同体对待公众对科学的批评,不能走当年宗教裁判、剥夺科学自由发声的老路。科学共同体面对公众批评的容忍度,不妨更大一点。

美国人一面高喊“反恐战争”,另一面却使“圣战主义”愈演愈烈,两者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已。理解这一点,就不会为表面上的矛盾感到困惑。

国人办喜事历来好面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在面对如此恶俗的做法时,应该要三思而后行,物极必反,与喜事欢庆的意义实在大相径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糟粕的要抛弃,优秀的要传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