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男生在现实生活中医生,在50个室内趣味游戏活动里是第一女生后来成为了50个室内趣味游戏活动中被通缉的人

《第一女生》,80后作家蒋方舟所著的青春校园小说,讲的是连笑一个人,站在夕阳辉煌的金黄色雾气中,捏紧了拳头,郑重地说:“我一定要在这所高中里扬名立万!”埋头扫地的校工爷爷听到了,丢下扫把冲上来,紧紧地握住连笑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孩子,你得先在这儿成功而坚强地活下去。”

爱情、励志、悬疑、谐趣,可读性超强

连笑一个人,站在夕阳辉煌的金黄色雾气中,捏紧了拳头,郑重地说:“我一定要在这所高中里扬名立万!”

埋头扫地的校工爷爷听到了,丢下扫把冲上来,紧紧地握住连笑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孩子,你得先在这儿成功而坚强地活下去。”

格兰高中是一所霸道得令人发指的高中,因为它拥有全国最先进的设施、最优秀的师资和最贵族气的学生!在这个学校里只有三个阶级,成绩巨好的,家里巨有钱的,成绩又好家里又有钱的!然而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城女孩连笑,以挂车尾的成绩考入这所学校后,竟在学生校长的竞选中,战胜了学校中神话一般的天才沐垂阳、永远的年级第一名木欣欣、少爷万遂的摇滚歌手女友殷悦人,意外当选!尽管得不到认可,被全校学生孤立,连笑仍然尽力改变格兰高中陈腐的现状、学生们虚荣的心态。她,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女孩,却开始影响整个贵族学校。然而,神秘的势力仍在黑暗中游荡:究竟是谁在幕后操纵着选举结果?是谁伪造校长命令提高退学比率令众学生惶惶不可终日?是谁戴着伪善的面具企图控制整个学校?在校长失踪的情况下,混乱的格兰高中与稚嫩的学生校长,终将何去何从……


当一年之后,我蒋某又回来的时候,你还在等我吗?

蒋方舟还是初中生的时候,曾经到武汉很著名的高中--华中师大一附中演讲。她走在校园里说:"我觉得我走在青春偶像剧里。"那天是周六,本来是放假的时间,但是听讲座的同学很多。之前,蒋方舟也到过一些中小学做演讲,但这次是与众不同的,不像在中学,倒像来到大学。演讲完之后,有个同学站起来提问:"你将来想上哪个高中?"蒋方舟说:"我想上你们这个高中。"问:"为什么?"她说:"我听说你们学习很轻松。"下面的高中生立刻发出一片"非也非也,误传误传"的反响。

一个月之后,她报名参加了这个学校面向全省的招生考试。考生很多,几乎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考题很难,开场十分钟,蒋方舟看到有考生把卷子一推,开始睡觉了。蒋方舟考完之后,头很疼,回家二话没说,倒头就睡了。不久分数公布,蒋方舟考过了分数线,文科成绩远远在平均分之上,再加上写作特长,中考前就被提前录取。

蒋方舟初中时一度因为精力不够,甚至打算退学。蒋妈把这个念头跟老师说,老师觉得十分不妥,就说:"她有作业的压力,可以暂时不做语文和外语作业。但是要保证课堂的听课效率。"蒋妈回来一传达,变成所有作业都可以不做了。蒋方舟不闹退学了,没有作业的日子,过得比小学生还轻松。她反而尽力完成课堂上的练习,下课几分钟,也自己选择一些试卷来做。

由于老师的教学效率很高,又非常开明,使得蒋方舟能写作和学业兼顾。老师们都说:"蒋方舟是会听课的学生。她不做作业也能超过很多人。"现在上高中了,她恢复做作业了,因为:学数学,不演算题目,是根本无法学好的!以前数学老师一直要求蒋方舟不要放弃写数学作业,但是她没有听。到初中毕业时,数学渐渐成了弱科。高中分文理班时,蒋方舟的数学只能考50多分,她那时只希望自己可以考进年级的1000名以内。

分班的时候,蒋方舟非常担心,怕没有老师肯要她。惶恐中,她想到了汪义芳老师。蒋方舟刚上高中的时候,面对网球、航模、编程、雅思、电影等众多的选修课不知道选什么好,汪义芳老师托人告诉蒋方舟,让她去听自己的文学鉴赏讲座。那时,她并没有见过汪老师,还以为汪老师是女老师。一去才发现,传说中的汪老师是体格状似体育老师的男老师。蒋方舟听完选修课才知道,上学科选修的老师,课讲得那么好,简直像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里的人物。分班的时候,蒋方舟在汪老师班级门口等了好久,等到汪老师出来,她就迎上去说:"我是蒋方舟,我想到你班上。我除了数学不好,其他科还可以。"汪老师查看了她的成绩,确实不怎么好,但还是很大度地接收了她,而且让蒋方舟做了班长。

小学时,蒋方舟做过短期班长。那时她说:"班长有两种,一种是做事情的,一种是做榜样的。"现在她不好意思做榜样了,老师这么信任她,班上同学又很强,她要学着做事情。她去了一趟书店,给自己买了很多辅导书,又去买了两张很大的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第二天就把地图挂在教室里了。

但是,她经常觉得脸红,因为同学们的办事能力比她强得多。她让某个同学整理上选修课的学生名单,过了不久,名单拿来,她大吃一惊:不仅表格清清爽爽,而且是去文印室打印出来的,一式几份,而蒋方舟连文印室的门都不知道在哪里。

蒋方舟高中出了本小说《骑彩虹者》,写的其实是初中的故事。她老以为自己很老了,只能回忆了。高二了,这本《第一女生》还是比较"在场的"。不过马上要到高三了,她准备封笔!进入高中最后冲刺的状态。她看状元的学习经验和心得,甚至研究习题集和辅导书的前言。她对同学说:"你知道最近让我感动的话是什么吗?"同学就半开玩笑地说:"是不是"滴水穿石,铁杵磨针"?是不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不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理分班后,数学难度降低,再加上蒋方舟信心大增,刻苦了一通,终于消灭了绝对弱科。在半年内,蒋方舟将数学的50多分,提高到了143分。总分从进校的1000名以外,提高到全年级第8名!

小学的班主任陈丽华,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教师。这位陈老师的话,蒋方舟过了很多年还记得。陈老师说:"人要是装一辈子,就不叫装了。"老师讲这句话的本意是教育那些比较顽皮的孩子:人都有坏习惯,要克制自己,约束自己,慢慢地就改了性情,好的一面固定在性格里了。这句话不是针对蒋方舟说的,但是她牢牢地记住了。蒋方舟不是没有缺点的人,但是她把缺点约束和掩盖得很好。上高中之后,有个女生对蒋方舟说:"我们寝室昨天晚上讨论你来着,都说你是一个完美的人,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装。"蒋方舟说:"小学时的老师说过:人要是装一辈子,就不叫装了。"

蒋方舟刚上初中时,是十分不起眼的学生,常年穿着男人颜色的衣服,走起路来像个老太太,只希望老师提问不要叫到自己。她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跟同学对答案。这都反映出她的很不自信。班主任王艳梅老师就总是对蒋方舟说:"你靠自己考试,也

能考进北大。"蒋方舟当时还很小,"北大"之类的词,离她还比较远。但她逐渐明白了老师话中的好几层意思:自己和其他学生没有区别,也要接受考试;写作就是写作,不是敲门砖;除了写作,自己还有无限的潜能。"你靠自己,也能……",这样的句式,常常成为蒋方舟的行事准则。

蒋方舟从来不埋怨苛责老师,每个教过蒋方舟的老师,都非常喜欢她。初中的时候,有个短期代课的地理老师,普通话发音不准,教材不熟,讲课也常常颠三倒四。很多同学因此不好好学地理,上课也很闹腾。但是蒋方舟一直很尊重地理老师,地理老师总是说:"蒋方舟听课不是面无表情的,凡是赞同和理解的地方,蒋方舟就会点头微笑,跟老师交流。"代课的地理老师很喜欢她,鼓励蒋方舟考全年级第一。蒋方舟虽然地理学得很好,不过考第一的可能性不大。期末统考的时候,她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准备了小抄,偷偷瞄了几眼,结果考了满分,得了第一。蒋方舟后来说:"我真的是为了地理老师考第一的。"

看来喜欢老师,和老师搞好同盟关系是提高成绩的一法宝啊。

因此当有人问蒋方舟:"你是不是不用听讲了?"蒋方舟毫不犹豫地说:"不是的,老师知道很多考试的经验还有很多生活的经验。"上高中后,教文综的张友文老师、谌祖享老师、熊先觉老师都是非常有经验的老师,而且带的班级很多。熊老师快退休了,还托人转告蒋方舟,想收蒋方舟为关门弟子。蒋方舟说:"我很喜欢听这些老师讲课的。这些老师其实关心每个学生。但是他们很有一套办法,让每个学生感到:哦,老师最关心的就是我。"

蒋方舟从来不"预习"语文,清晨起来哇啦哇啦念书这种事,对于蒋方舟是不存在的--但是这也不准确,她早就宏观预习过了。每个学期的语文课本发下来,蒋方舟会抢在老师讲课之前,把全部课文都看一遍。这只需花一两天的时间。然后,蒋方舟会找人讨论:哪个作家很好,哪个作家好烂,哪个第一好,哪个第一烂。蒋方舟很看重自己的第一判断,绝不会被老师的分析或者参考书的答案所左右。蒋方舟在鉴赏课文方面,不仅有一双慧眼,而且十分深入。她会说:"我发现梁遇春很好,我要买他的书"。"我发现狄金森很好,我要下载她的诗歌。""我发现王国维很好,我要买《人间词话》。"有的课文只是一首短诗,或者一句引用,如果她认为有价值,就会把这个作者的作品全部找来看过。她认为价值不大的,大略扫一眼,就心中有数了。蒋方舟说:"所谓鉴赏,非常简单,就是分辨好的和烂的。"

蒋方舟好像从不背诵课文,但其实是记忆力超强。而且喜欢主动记忆东西。初中的课文较少,她连边边角角的注释,都记住。在武汉市中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不含作文)中,获得过一等奖。这让擅长写作的她颇为骄傲。

蒋方舟说:"考语文很简单,你一定要搞明白那个出题的人在想什么。"她还会推论:"出题的这个家伙,起码五十以上,文革过来人,喜欢看《读者》。""出题的这个人,是女的,小资情调。""出题的这个人,恐怕只看余秋雨。"对于"如果鲁迅来参加高考,也不会及格"的说法,蒋方舟不同意,她说:"聪明人从来不会被考试玩弄。"

所以对于考试,日本的校园剧《龙樱》中有很多话,蒋方舟很有同感。《龙樱》讲的是一位律师为了挽救一个中学,怎样让几个毫无希望的孩子考上东京大学的故事。这个律师说:"考试就是对话。"蒋方舟解释说:"应该是三方的对话:跟出题的人对话,跟写文章的人对话,跟改卷的人对话。"猜透试卷后面的人的心思,是蒋方舟对付考试的一绝招!

初中时,蒋方舟在考试题中做到了自己的文章。当时激动得脑浆都沸腾了,但是仔细一瞧,是骂她的。其中引用了蒋方舟《正在发育》中的一段话:"我以后找男朋友的标准,就是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潇洒如马哥(小马哥),强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蒋方舟顿觉无聊,很想对出题的人说:"大叔,我现在找男朋友的标准已经变了。"最好笑的是最后一句"强壮如伟哥",由于某个显而易见的原因,被出题的人改成了"强壮如虎哥(小虎子)"。蒋方舟差点当场捧腹大笑。老师也发现了,怕她受不了,找蒋方舟谈话,安慰她。其实,蒋方舟早就答好了。这位出题的人,不就是让考生骂骂这个以"蒋方舟"为代表的孩子失去童趣吗?蒋方舟听过一百遍了,闭着眼睛都能答:"早熟的苹果未必甜,现在的儿童过早地用激素催熟,失去天真和纯真。失去童趣的童年是不幸的,愿社会不再重复拔苗助长的悲剧!"这些话当然不是蒋方舟真心的想法,但她不想跟那些人争辩,她给他们想要的答案。蒋方舟说:"我现在已经可以用慈祥和悲悯的眼神来看待试卷了。"

还是《龙樱》,那里面最让蒋方舟有所感触的,并不仅仅是教给她如何考试,而且是教给她为什么考试。一面鼓励学生考东京大学,一面说"只有傻瓜和丑八怪才去考东京大学"。那为什么还要考呢?因为"这就是规则,规则是为了让头脑好的人过得舒服而设计的,巧妙地骗过头脑不好的人。聪明的人要想巧妙地利用和摆脱这个规则,就必须驾驭这个规则。"

这样,蒋方舟还是得参加高考,出了九本书也得写高考作文!尽管蒋方舟现在还没到高考,却已写了多篇高考作文了。从初中时起,每年高考之后,作文题目一公布,就有报刊邀请蒋方舟写高考作文。她写过《孩子是自己的好》《三心二意有多好》等,并不为得高分,只是凑个奇趣。哪一年没有人请她写了,她还很纳闷:"怎么了?我被遗忘了?其实我会写。"这不,今年一个下午写了湖北和成都两地的高考作文呢!蒋方舟的考场作文写得很好,最少扣一分,最多也没有扣过5分。因为蒋方舟的文风,讲究一个俏皮活泼,尽管跟考试作文大风格大相径庭,老师们看在文笔好的份上,也不好意思屈才了。不过她说自己不是最好的。因为有一些同学更会煽情,更会唯美,更会排比,更会写"仰首是春,俯首是秋"之类的骈句。蒋方舟说:"没什么了不起,都是雕虫小技,花拳绣腿。"写作功力强的人,是不会被考试作文难倒的。蒋方舟说:"就像用降龙十八掌去打一个看门的糟老头一样。"

学语文当然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不过,蒋方舟读书的次序是颠倒的,先读艰深的,后读浅近的,她九岁就开始看《百年孤独》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影像阅读(就是看电影)的次序,也差不多,她小学时,专门看独立电影和艺术片。卖影碟的人一看到她就很高兴,因为积压了很久卖不出去的影碟都有买主了。十三岁时,她看完了《二十四史》的大部分,浏览了诸子百家,看完了《金刚经》。从这之后,她忽然对于"读书品味"没有虚荣的坚守了,开始补看儿童书、动画片,比如《金田一少年杀人事件》、亦舒和琼瑶、金庸和古龙、甚至一些很粗糙的言情小说。这是不是有点像西毒走火入魔了?

蒋方舟觉得很对不起数学老师,因为数学老师教得很好,说话又很风趣,对蒋方舟非常关心,经常提问蒋方舟:"蒋主席(蒋方舟现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一下。"但是"蒋主席"自己很不争气,

,数学才50多分。分文理班之后,蒋方舟发誓要把数学赶上来。数学老师周珂是年轻的女老师,蒋方舟觉得数学老师很漂亮。蒋方舟总是觉得自己的老师好看,男的很帅,女的漂亮。她在电视上看到明星,经常说:"这个人很像我们老师,那个人很像我们老师。""我们老师长得很像美少女战士。""我们老师长得像强尼·德普。"有一阵还替老师操心:"我们老师带我们都带丑了,要赶紧结婚,再不赶紧结婚,就嫁不掉了。"周老师的漂亮居然成了蒋方舟学好数学的理由。她不能让周老师"徒有其表"啊。

于是蒋方舟开始"蛮干"起来:立体几何她起初学得不太好,就去网上下载了一套训练题,托人打印出来;打印的人送来题目,她叫苦不迭。原来这套题目,整整600页。她说:"每天晚自习下了之后,我觉得我的头都不在了。"周老师对蒋方舟说:"我看你学数学的样子,很感动。"蒋方舟很不好意思:"我最希望自己的努力没有人看见,以为我天天在玩,一点不费力,然后我一鸣惊人。"

原来学好数学就是靠做题多的呵!

老舍先生有部小说叫《二马》。其中的"老马"先生"年青的时候在英文学校念过书,英文单字记得真不少,文法的定义也背得飞熟",但是考试的时候,永远至多得35分。老马先生不服气,总是"拿着《英华字典》,把得100分的同学拉到清净地方去:"来,咱们搞搞!你问咱50个单字,咱问你50个单字,倒得领教领教您这得100分的怎么个高明法!"把那得100分的英雄撅得干瞪眼,老马先生就哼着歌满足地走了。可见,学英语,如果只是背单词,就会变成"老马"这样。

蒋方舟说:"学外语的方法,太诡异了!一般学生很难摸清门路。"蒋方舟不仅从来没有"背"过单词,而且英语作业也很少做;就算做,也不会化大块的时间。蒋方舟说:"很多学生学不好外语,是没有建立起基础的语感。英语基本上都是在靠语感做题,你要搞清楚上下文的联系。中学不会考很难很生僻的词,而是考容易弄错的用法,语感很重要。"

从八九岁起,蒋方舟就时常听英文歌和看原版英文电影,有时也会听一些听力材料。后来几乎成了"恶习",不听英文歌,就无法写作和写作业。有一次坐火车,她的mp3被偷了,觉得整个旅程暗无天日,哭了一路,直到买了一个新的,才算过上正常"生活"。她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双语环境,对于培养语感,多少有些帮助。

当然,光听英文歌也不够。考试之前,她会看自己做错的题,登陆本校英语老师卢永平的博客,看上面的题型,常出现的问题,考试的小结,优秀的作文。有时也跟卢老师用邮件交流。

初中时,蒋方舟在一南一北两大报纸《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开设了专栏,专门讲解历史。为此,她停掉了所有作业,就是为了读史书。后来,专栏结集成书为《邪童正史》。但是,上高中后,老师却很担心她的历史成绩,因为她的历史思维很不正统。但蒋方舟很快就在历史考试中,取得了班上的第一名。

写专栏,跟考历史,是不同的。考试需要很严谨的思维。蒋方舟平时做历史题,是很慢的。比如说选择题,通常是四选一,她除了选出正确的,也要看其他三个错误的,因为错误的选项,也是重要的知识,只不过故意把年代啊人名啊写错。这样做一题,等于做四题。问答题答完后,她会在旁边另外写一些话,用来分析出题人的用意。

蒋方舟说:"我没有一天不在研究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多如牛毛的东西,不要指望别人提供"一两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她不会"等老师布置作业"。"等、老师、布置、作业"其中的任何一条,对于蒋方舟,都是不存在的。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布置"的作业,往往是以"本"为单位,不是以"题"为单位。而学生自己做的"作业",比老师"布置"的多得多。学文科,不要只知道"背",也要重视做题。蒋方舟每个月都去书店购买教辅书,她知道市面上最常见的几十种教辅书的编写特点和优缺点,她安排自己学到哪个阶段,就做哪套教辅书。有的书市面缺货,还会上网买。她的同学们都会根据老师的建议,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看到哪里有好的教辅书,或者好的网站,大家也会互相推荐,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取舍,不会盲目跟风。有位同学的历史一直不太好,蒋方舟给她推荐了一套《能力培养与测试》,人教社编写的,封面跟教材一模一样。这位同学很快在考试时上了90分。

蒋方舟说:"骗自己或者骗老师的学习方法比如抄作业,赶作业,抄写课文,大声背书等等,只要自己意识到是低效率的,我就绝对不会做。"从前蒋方舟做一道题,就想翻翻后面的答案,后来发现效率低,就坚决克制了。

蒋方舟过十七岁生日之前,宣布说:"不要祝我生日快乐哦,不要送我东西哦,不要搞任何惊喜哦。老了老了,搞不动那些玩意儿了。我现在只想搞功课,只要有人送我一套文科综合习题就够了。"这几句话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并没有当真。没过两天,蒋方舟收到一套文科复习题,是神秘人托别人带来的。蒋方舟难以相信自己的生日礼物真的只有习题集,用小刀把习题集拆散了,边边缝缝都查看了一遍,终于确信是习题集,里面没有夹寄任何祝寿的红包,更不存在含有隐秘信息的小纸条。

向状元学习,向状元致敬!

蒋方舟曾经去状元班听课(其实不是班,是讲座性质,同学都可以听)。老师说:"据我观察,状元有两个特点:一是独来独往,二是喜怒不形于色。"状元从来不刻意发展和维护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但状元的人际关系绝不紧张,所以能保持竞技状态下的心静如水。蒋方舟向状元学习,向状元致敬,和同学的关系都很好,凡认识的,在路上都会微笑打招呼。她说:"现在不用刻意认识同学,将来到社会上,只要遇到校友,都像遇到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

蒋方舟新书写出来,会先给同学看。同学提出很有见地的意见,蒋方舟说:"你太专业了。真是患难见真情啊。你都在跟男朋友闹分手,还评论我的书哩。"

蒋方舟也学起了状元的独来独往。她行走都是一个人,耳朵里听着忧郁情歌走得就慢一些,听着唱RAP的时候就走得快一些。吃饭也是一个人,这一点在别人看来就有些奇怪了。一天中最快乐的时段,就是吃饭时间跟同学交换八卦相互爆料了,这也是最能增进友谊的事情。但她却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吃饭。她吃饭迅速而专心,总是吃完了饭才抬头。每当她吃完,而同伴还在把姜丝从饭盒里一根一根地挑出来的时候,她总是异常焦急,便索性一个人吃饭了。到如今,更上一层楼了,边走边吃,从食堂师傅手中接过饭盒的一刹那起,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吃,外人看来还以为旁边有无数个隐形人在和蒋方舟抢饭。因为吃相很丢人,所以更没人敢和蒋方舟走在一起了。

向状元学习还是有成效的。蒋方舟虽然起步很晚,但她很快就赶上来了。她说:"我原来在很远的地方,根本看不见状元的影子,现在我已经看见这些人的影子了。我可能赶不上他们,但是我完完全全知道他们是怎么弄的了。"

状元的事迹看多了之后,蒋方舟觉得状元当然是十分优秀的,不过他们普遍在意和非常关心的就是排名:谁超过我了,我超过谁了。一摸、二摸、三摸(摸底考试等的简称)排第几第几和第几。她说:"我如果不写作,我妈就会要求我考第一,当状元。我到目前为止的人生,会非常地紧张而且不快乐。我很庆幸自己不是靠当状元,而是靠写作长大的。"

蒋方舟为什么不喜欢过早沉溺于恋爱呢?她说:"人心就像砚台一样,是有一个个眼儿的,活眼最好,泪眼混浊一些,次之。我讨厌禁闭在爱中的人,他们的心眼都被封堵住了,不是被口香糖,口香糖是甜而辛辣的,咝咝透风;而是被拔丝封住了,看上去是透明清亮的,要闯进去却一身黏腥。"

蒋方舟在绍兴旅游的时候,在小店里买了一个"百草堂"腕饰,样子十分粗犷,是牛皮的,上面刻着一个"杀"字。她上了高中就戴着,说是用来挡霉运,其实是用来挡桃花运的。这是她自己没有根据的一种迷信。不过,倒也真有效,果然没有所谓的桃花运找到蒋方舟。大概是"杀"字把周围的人吓到了吧,以为她真的有什么身手。到食堂买饭的时候,递钱给师傅,人家都吓一跳,小心翼翼地接过去,生怕她袖子里藏着金钱镖无影针之类暗器。

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没有什么人把蒋方舟当特殊人物,同学之间相处十分正常,正常到可以互骂。蒋方舟经常和同桌用耳语的声音吵嘴,骂他"贱",就是讨厌他太好动,太顽皮;同桌骂她"装",就是讨厌蒋方舟过于一本正经。但是上了高中以后,蒋方舟是带着"名人"身份进校的,同学们对蒋方舟都十分客气,很少有男生主动来搭腔,事务性的对话不超过三回合就结束了。有一次,蒋方舟在校园里迷路了,遇到一个有点眼熟的男生,就问:"艺术楼怎么走?"男生给她带路,同走了一段路,沉默的男生忽然说:"我终于跟你说上话了!"蒋方舟回来后,说感觉挺悲凉的,她甚至怀念当初在初中时跟同桌吵架的日子,现在的男生对她真的是过于客气了。

有一次蒋方舟跟蒋妈一块儿逛群光商场,远远地看到同班的男生,男生似乎也看见了她。蒋方舟说:"我去跟他打个招呼。"这个男生忽然转身下电梯,到地下一层的餐厅去了。蒋方舟追到地下一层,发现那个男生出了餐厅。蒋方舟又追出去,追出了几条街,终于没有追上。蒋妈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也提着大包小包跟在后面追。蒋方舟十分纳闷:"他到底有没有看见我呀?"蒋妈说:"他正是看见你了,才扭头下了地下一层。都是你自己平时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同学都不好意思跟你打招呼。你倒是好,为了跟别人打个招呼,追出几条街,至于吗?"

蒋方舟的好朋友曾经提醒她说:"其实没有人喜欢你,他们喜欢你是喜欢你的才华。喜欢你的才华是假喜欢,喜欢你的相貌才是真喜欢。"蒋方舟听后,很想立刻倒下去,表示对这位说话一针见血的好朋友的崇拜。

社会实践的时候,蒋方舟擅自脱离集体,跑到菜地里去看野景,结果掉到农家蓄肥的坑里。爬出来以后,浑身很脏很臭。本来洗一洗也可以重整一下形象,偏偏那几天下雨,衣服鞋子都没有干,房东太太很好心地把自己的衣服和鞋子借给蒋方舟。但是布鞋非常不合脚,只能跻拉着,踢踏踢踏地走,裤子也很不合体,成了垮裤。晚上,全年级和部队官兵开联欢会,蒋方舟还上台表演合唱,穿了一身很不合体的衣服,冻得哆哆嗦嗦,声音也很恐怖。蒋方舟说:"这下可好了,我这副模样,就算有几个暗恋我的人,恐怕也打消念头,吓回去了。"

蒋方舟说:"学校也应该专门招一些帅的人呀,把长得帅也当成一项特长。"有一次在食堂,她真的看到一个帅哥,穿一件简单的白色带帽T恤。帅到很不真实的地步。他神情冷冷地在窗口看了一下饭菜,就走掉了,并没有买饭。蒋方舟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他仿佛从来不吃饭似的。蒋方舟在小说《第一女生》中写到的沐垂阳,就有这个帅哥的影子,从来没有人看见沐垂阳到食堂吃饭,同学们甚至认为他只是一个电脑合成的人物。

《第一女生》是蒋方舟在小说里第一次写到初恋,她写到沐垂阳,自己就会脸红起来。跟人谈论起沐垂阳,脸也会红得像蕃茄。更有甚者,不仅是沐垂阳了,只要是提到什么男孩子的名字,不管跟她有没有关系,她就会慢慢地脸红起来。别人十分诧异,就说:"怎么回事?你是不是宋朝的人啊?是不是只要说"男的",你就会脸红?……嗯男的!"蒋方舟果然脸红起来。

上高中后的第一天,蒋爸对蒋方舟说:"你上了高中,一定要好好搞学习哦。"蒋妈说:"先搞好生活再说,学习随便搞搞就行了。"蒋妈担心的不是学习,而是蒋方舟的生存能力。她还不会洗衣服,不会梳头,不会在提款机上取钱,不知道在哪里给饭卡充值,在学校里走也会迷路,找不到自己的教室。不过,这些难题,蒋方舟很快就自行解决了。她遇到的第一个生活难题,竟是给手机充电。

虽然宿舍里有座机,但是蒋方舟依然需要手机。她入校三天后就要去湖南做一个电视节目,她必须开机,保持联系。但是,她没有备用电池,更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充电。学生宿舍白天是限电的,其实每个人的书桌下有插座,晚上是送电的,她没有发现这个插座。教室里有插座,但是她不敢用,不知道学校里有没有规章,怕发现了之后手机被没收。她想请老师帮着充电,可是她刚到学校,跟老师不太熟,不敢开口,再说让老师帮忙也不是经常的法子。这么一点小事,难倒了蒋方舟,她整天郁郁寡欢,悬着一颗心。总要看看手机,怕有什么信息错过了;又不能总看,怕电池用完了。一面提心吊胆,一面觉得自己十分无能,情绪沮丧到有生以来的最低点。可喜的是这块电池,第一次被使用,十分争气,足足坚持了一个星期,坚持到了长沙,等蒋方舟住进宾馆的那一刻,才算耗尽电,一点也没有误事。在武汉买的手机,在长沙才第一次充上了电,蒋方舟立刻情绪转晴,欢天喜地。

蒋方舟在家没有洗过衣服,就算洗,也是往洗衣机里一丢。她的表哥在上大学,她向表哥请教如何洗衣服。表哥说:"撒点洗衣粉,衣服泡一晚上,第二天一冲,就挂起来。"她就如法炮制。蒋妈去了,看她这样洗衣服,又生气又好笑,说:"你学洗衣服,为啥不向我学?你跟你哥哥学,他是最不愿意洗衣服的人了。"其实学校里洗衣服的条件是很好的,宿舍里有洗漱间,宿舍楼下有洗衣房。蒋妈说:"不愿意洗的衣服,你就送洗衣房;不好洗的衣服,你留着我来的时候洗。"蒋方舟说:"我自己洗我自己洗。"她全都照着表哥的办法洗了。

蒋方舟头发很厚,自己不会扎马尾辫。起初,每天早晨,都是同宿舍的同学帮她梳头。她管这个同学叫"头绳"。不过后来宿舍调整,"头绳"搬走了。蒋方舟就只好自己扎头发了。她给自己"设计"了扎在脑袋两边的简单发型,完全是照着网上一只小狗的图片设计的。她扎起来倒也可爱,很像一只小狗狗。

蒋方舟在学校里订了鲜奶。鲜奶的供应商在宿舍楼附近立了好几排柜子,每个订奶的学生有一个小小的柜格,外面上锁,学生和送奶的工人各拿一把钥匙。每天早上,学生自己去开锁拿奶,喝完后,把空瓶放回柜子里,再锁上。这本来毫无问题。但是有一次,蒋方舟把奶瓶拿到教室里喝,空瓶打破了,没有东西可以放回柜子,她就在柜子里放了一元钱,再锁上。蒋方舟第二天去取奶,送奶工果然取走钱,接着送奶,没有二话。以后,蒋方舟如果打破瓶子,就放一元钱。蒋妈有一次去学校,正赶上她这么干。蒋妈说:"喂,行不行呀?人家同意不同意呀?订奶的条文上没有这一条呀。"蒋方舟说:"在家里订奶就是这样,瓶子破了赔一块钱。"蒋妈说:"那是在襄樊的家里,现在是在武汉呀!"蒋方舟说:"哎呀,你这个人可真笨呀。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要学会自己制定规则。"

蒋方舟到武汉上学前,听到一些传言,说武汉的人比较"拐",不好相处。蒋方舟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她第一天就说:"我们学校很多美女,武汉姑娘都很高挑,皮肤很白。"她说不仅同学老师很好,学校的校工和宿舍老师都很好,总是笑脸说:"同学,你要什么?"她在武汉生活了两年,个子长高很多,也学起了武汉话。有很多同学教她,但她自认为学成之后,却没有人愿意承认是蒋方舟的老师。为了减轻她作为笨学生承受的羞耻,一个同学安慰道:"已经不错了,我教过的其他人,不是说成了四川话,就是说成河南话。你说的是新洲话离武汉不远了,只有几十公里了。"到现在,她只会说几句话:"你干么事啊?你到哪里可(去)啊?"还学会了一个词:蛮醒(傻气)。她已经习惯用武汉的"蛮醒"来评价人事:冬天穿裙子,蛮醒;走路背书,蛮醒;听不懂玩笑话,蛮醒。可有武汉人说没这个用法呀!

蒋方舟从初中起,就自己坐飞机或火车到外地去。起初她很慌乱,手太小,一手抓着行李、围巾、手套、机票等等。走了一路,机票就抓丢了,赶紧原路返回去找。后来外出就能把自己照顾得不错,还买礼物带回家。第一次买礼物,她买了一袋人形烧,就是人形的蛋糕,很甜腻,并不好吃。但是,来串门的亲戚们都客气地吃了一块儿,客气地赞美"人形烧"。蒋方舟说:"我大伯回去肯定要吐的,他从来不吃甜食。"

蒋方舟在学校总是吃三元餐。如果有人去看她,她就会请别人吃五元餐。比五元餐更贵的,就没有了。在学校吃饭,伙食很好,又丰富又很便宜。问她为什么不吃五元餐。她就说:"三元餐和五元餐差别不大,都很好吃的,只是肉片的数量不一样而已。我又不喜欢吃肉。就是千万富翁的女儿,亿万富翁的儿子,到这儿了还是照样吃三元餐。"到学期结束,她一搜箱底,发现还剩下一二千元生活费,就喜笑颜开,说:"我好有钱啊,我要在学校里边走边撒钱。"

上高中之后,蒋方舟每年回家几次,多半是赶在学生潮的时候。不仅火车拥挤,连出租和公交车都是学生。有一年"五一"回家,离火车站十里开外就堵车。出租车司机把蒋方舟撂到半路上。蒋方舟好不容易坐火车到家,站在出站口等爸爸接,等了半天等不到。发现自己一整天只喝了半杯豆浆,吃了一个米团。这个事实一经发现她就开始饿,两眼发黑蹲在地上。打电话给爸爸,一听到爸爸的声音就开始哭着说:"你怎么还没有到啊?我等了半天,好惨啊,我想找个老伴儿!"电话挂了还是哭嚎不止,声音之大使周围的人围观起来。还有一个乞丐伸手到蒋方舟面前,找她讨钱。蒋方舟泪眼朦胧地抬眼看着乞丐说:"你还找我要钱?不如我跟你混吧。"

有一次,蒋方舟在一天内要交给编辑四篇专栏。而这"一天",实际上指的是中午的一个小时。她全天都要上课,还有晚自习。最好笑的是,她根本就无法上网,甚至连电脑都没有。中午吃饭的时候,蒋方舟说:"我看我还是跳楼算了。"幸亏同学送给她几张饭票,她才喜笑颜开。

其实校内的上网条件是很不错的。有电子阅览室(就是网吧),也有电脑信息课。但是,蒋方舟必须有自己的电脑,最好能随时随地上网。这对于全住宿的高中生,似乎奢侈了些。起初,她并不想搞这个特殊化,就在周末打车,到几里外的大学附近找网吧,在网吧里写作和发稿子(她自己的学校附近没有网吧)。

网吧的环境比较差,周围的人几乎都是玩网络游戏的,烟雾腾腾。没有word,不能存盘,这都能将就。可是后来,换了一个管理员,是个严格的妇女,她说:"你的身份证呢?你有没有十八岁?我不能因为你被罚款。"蒋方舟恳求了好久,说:"你看我长得像不像坏小孩儿?"在网吧里写完和发完稿件,天已经全黑,回学校的路比较偏僻,路上偶尔有几个不明身份的人走着,时而有大卡车发疯一样地开过去,连出租车都没有。蒋方舟提心吊胆地走回学校,一路走一路哭,再也不去网吧了。

蒋方舟开始写申请,希望学校给自己提供一台电脑。学校讨论了之后,很快批准了。但是学校刚刚搬到新校区,很多物品都没有到位,微机教室还没有安装,校网还没有架设,就让她先去信息小组,跟其他同学共用电脑。她用了两天,觉得不是办法,又去找信息老师要电脑。老师都非常忙,蒋方舟三天两头去找,终于拿到了电脑。她把主机搬到宿舍,就坐在那儿,看着自己的汗滴到地上,一直滴,一直滴。这是她平生第一次为一桩非常具体的事情操心和忙碌。

蒋方舟虽然天天都需要上网,但是从来没有网瘾。她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有网瘾。她不去QQ,不去网络游戏站点,玩游戏只玩过两个单机的:《仙剑》和《天之痕》。在家里,蒋方舟有三台电脑:一部笔记本电脑(可以无线上网),一部台式机(全天开机,可以宽带上网),另一部台式机(不能上网)。她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那台不能上网的电脑上工作。因为这台机器配置低,除了打字和听歌,干不了别的。她工作告一段落,就跑到上网的电脑上看新闻,看图片,收邮件,下载歌,管理博客。下载完毕,网上的事情也办完了。她把u盘取出来,还去那个破的电脑上工作。她上网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自己控制得很好。

有一阵,她特别喜欢在网上看明星八卦,在这上面耗了不少时间,她觉得不好,就让蒋妈帮她转播娱乐新闻,让蒋爸帮她转播时事新闻。家里打电话通常是这样开头的:"伊朗释放英国士兵了,刘德华的粉丝的爸爸投海自杀了……你怎么样?水果够不够吃?"

音乐、电影,一个也不能少

蒋方舟一直随身带着老式的索尼CD机来听歌。机身很重,像一只铁饼。而且还必须同时携带一只cd碟包。因为不常上街,她的碟子常常半年得不到更新,翻来覆去地只听几张碟子:艾米·纳姆的,艾尔顿·约翰的,后街男孩的。妈妈说:"给你买个mp3吧,我看路上走的好多学生,脖子上都挂着mp3。"蒋方舟说:"我最讨厌有人走路时,脖子上挂个mp3了,其实听cd更酷。"她是不想花多余的钱。其实买个不错的mp3,几百块钱就够了。妈妈说了多次之后,蒋方舟说:"我跟同学要一个mp3就行了。好几个同学买了mp4,原来的mp3就不要了。"妈妈说:"你这么一说,我就更要买了……你是要mp3,还是要mp4?"蒋方舟说:"mp3就行了,成绩好的都是听mp3,成绩不好的才听mp4。"买了新的mp3之后,蒋方舟天天走路都挂在脖子上,也不说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了。

不管是写作,还是写作业,都得听歌,这是蒋方舟的习惯。蒋方舟大都听英文歌曲,写完每个小说,要鸣谢不同的歌者。比如写完《第一女生》,她要鸣谢的是谢妮娜西门的《Feeling

蒋方舟从八九岁懂得听歌开始,就听英文歌,中文歌不用专门听,商场歌,的士歌,电视歌,短信歌,校广播站歌,不听也会往耳朵里跑。蒋方舟不知道自己听了多少歌曲,最近一听到英文歌,就用手在自己周围划大圈,得意洋洋夸大其词地说:"我所有英文歌都听过,世界上所有的英文歌我都听过。"这个"世界",指她周围的小世界。就是说,凡是周围的人说得上来的,她全部都听过。她说:"我发现英文的爱情歌,很少唱爱情中的阴谋诡计,《爱情三十六计》这种,是不存在的。这一点跟中文歌不同。"

吃中午饭的时候,蒋方舟就在碟机里塞一只影碟,一边吃一边看。五六岁的时候是看动画片,主要是迪斯尼和梦工厂的,如《仙履奇缘》、《小鸡快跑》之类。不过她很快就开始看文艺片,商业片和另类的电影也看,美剧日剧也看。十年下来,看过的电影总有两三千部。大多是外语片。她说:"过了一些年,我发现每个电影都有一些我不喜欢的地方,我至今觉得没有"讨厌点"的电影,应该是《几乎成名》。"

自从有了看碟的习惯,蒋方舟几乎不看电视节目。

蒋方舟上初中时,最喜欢的作者比尔·布莱森出版了一本厚度高达两个砖头叠起来的书,叫做《万物简史》。在中译本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着手在课堂笔记本上翻译,第一章是《宇宙的起源》。她的翻译是这样的:"无论你多努力,你都没办法体会一个质子有多小,它对于空间是多么谦虚,因为它实在是太……太太太小了。你会自然地但是是错误地想象宇宙是一个怀孕的点儿,在那黑暗的、无穷无尽的空间里。"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她的翻译生涯,共计两个小时。当中文版本出来的时候,蒋方舟买了学习,同样的话,书中是这样翻译的:"无论怎么努力,你都永远也想像不出质子有多么微小,占有多么小的空间。它实在太小了……把奇点看成是一个悬在漆黑无边的虚空中的孕点,这是很自然的,然而是错误的。"

直至现在她还认为自己翻译的版本好玩一些,将来也许可以成为翻译家。

刚上高一时,蒋方舟参加了年级的朗诵比赛,她背了一首余光中的诗,自己觉得抑扬顿挫还不错。比赛时,她抽签抽到第一个,朗诵之后,就坐在那儿听别人的。她说:"我完全被吓倒。"因为其他选手准备得格外充分,有个女生还穿上汉服,朗诵《行路难》,特别飒爽,像女扮男装混进书院的祝英台。蒋方舟那次得到了全场最低分,但她从此知道,在华师一,任何学生活动,从租服装,到请媒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亲历亲为,而且要高质量地完成。不久之后,蒋方舟就成为"学生博雅论坛"的第二期主讲人,还成为武汉市"楚天杯"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委。

在武汉崇文书城举办的一次讲座上,蒋方舟梳着两条辫子,手腕戴一串女孩们最喜爱的水晶手链。她背后的屏幕上,映出"纳尼亚传奇"的背景,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在衣橱后面的世界做国王,这个正是她演讲的题目。蒋方舟提到儿时的一个小故事,自己曾躲在一个小衣橱,那里静悄悄的,只有自己一个人,顿时感觉那个衣橱就是自己的世界,而长大后,自己的世界则变成了文学。

蒋方舟在文学王国里的第一个脚印,却归功于母亲一次著名的"诱骗":法律规定中国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都必须写一部书,否则会被警察叔叔捉起来。蒋方舟居然上当了,小时候只要听到警笛声就会心虚,所以脑子里整天想着怎么完成小说。

"诱骗"这样的家教方法成就了一个天才少女作家,却也说明了蒋方舟的乖巧,不像她最初出道时的童言无忌呢。 

从在自己的王国里驰骋,到成为国王,蒋方舟已经是很自如地写作。不过想起给《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写专栏的经历,她似乎还"心有余悸","写专栏就像家庭作业,每天都得交,而且那时学习很紧张",蒋方舟坦言,为了写专栏,每天要看很多书,堆起来都有一人高!

很多同学写作时总觉得无话可说,蒋方舟说:"写作最重要的是有双发现的眼睛!勿以事小而不为之!"其实,身边的小事情就是很好的素材,缺少的是发现事情价值的观察力。她写过一次火车上逃票的事,这当然是好多人看来无意义甚至不光彩的一件事,然而她却感受到自己在东躲西藏中,内心深处的一种尊严。蒋方舟说,我们小孩子很少来关注国计民生、环保问题,我觉得真正应该写的也有兴趣写下去的就是自己关心的问题,像我第一部书里面最满意的一篇文章《亲嘴大王》里的故事,因为我觉得那些东西鸡毛蒜皮的,才是最真实可爱的。

所以蒋方舟很认真地建议家长,千万别把自己的评判标准强加给孩子,写作内容是否有意义,只能由孩子自己来判断。

要想当上文学王国的国王,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去操纵故事,蒋方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干扰,认为自己写的内容没意义,或者风格不对,最终导致半途而废。因此,自信至关重要。至少可以让坏文章也写完成哦。

"我在写作时并不会去找些噱头,写作主要只是挑战自己的智商。"当别的孩子还在过家家时,蒋方舟很庆幸自己接触了写作,并把写作当成了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尽管她申明将来并不想当作家。但当记者问到:你已经写到第9本书了,你会琢磨"为什么而写作"这个问题吗?她回答:没有琢磨,天啦,我应该想想了,因为感觉写作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第一本书是为了不坐牢而写的,之后写作只是一种习惯,一本书写完了,下一本书就马上开始。感觉不写作就是一件太奇怪的事情了。

蒋方舟从小学三年级以后,就从来没有休过一个寒假或暑假。通常是暑假写新书,寒假做修改。寒假时间短,她只是坐火车回老家吃年饭时休息一下,其余时间都在写作。上高中后的寒假,她连回老家吃年饭都不肯了,要一个人留在家里写书。这下所有亲戚都不同意了。他们觉得不近情理:"全体中国人都在过年,喝酒聚会放鞭炮,哪有女孩子一个人单独过年的道理?"蒋方舟说:"我寒假只有20天,坐火车去一天,回来一天,吃饭一天,回来了我要把小说从头到尾读一遍,慢慢进入情节,酝酿感情,又是一天。我一共耽误了四天。我寒假没有做一天作业,开学了补功课又是多少天。"亲戚就理解地说:"好好,我们想得开。"蒋爸蒋妈还是要回老家的,就任由蒋方舟的意思,不管她了。父母回老家之前,就开始安顿蒋方舟。在她周围全部摆上食物:啤酒、红酒、花生米、卤菜、水果、瓜子、糖果、核桃仁……饺子包好,想吃就下,火锅煮好一大锅,想吃按一下开关。蒋方舟基本上在食物的包围中写东西,她笑称自己是"空巢老人"。

蒋方舟坐在床上写了三天,除了上厕所,活动半径不超过一米,几乎没有下过床,她说:"我后来发现我不会走路了。"

对比写作的辛苦,蒋方舟说:"做作业简直就是休息了。"她可以一边听课,一边演算数学题,粘贴一下错题本,复习地理画画地图,复习历史填填表格。蒋方舟说:"简直不动什么脑筋,我觉得自己像在资料室里上班的公务员。"

蒋方舟写作的时候,周围人看电视,吵架,搞卫生都可以。只是不能接近电脑屏幕,不能窥看。在她周围方圆三米之内,不能出现任何生物。所以,她写作的时候,电脑桌周围真的是杀气凛冽,寸草不生。即便想跟她说话,也作罢,只远远地瞻仰一下算了。有时候,为了改善环境,赏心悦目,在她桌子上放一束花,她发现了,就让拿走。

蒋方舟并不喜欢跟人讨论、争论、辩论文学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她只喜欢跟自己讨论。她会自己想,或者在小本本上写下来。但是这一点外人不知道,经常以为作家没有不喜欢高谈阔论混迹沙龙的。有一次,有一位文学爱好者找到教室里,跟蒋方舟讨论小说的现状等等等等。她耐心地听了半天,为了避免自己跳起来打他,就很无礼地起身走了。

蒋方舟有个大黑皮本,她每天在上面写一些东西。有生活记事,比如:"我今天生病了,脸是咖啡色的。"

中间还插播一些在书上看到的有趣的话,比如"像鲤鱼一样没有受过教育","战争的目的不是赢,而是持续"。还有一些暂时无解的自问:"你觉得"坏作家"的存在是必要的吗?""时间有没有资格被称为顺序?""是什么人,钱也不能停止他的愤怒?"不过最多的是蒋方舟临时想到的名言,比如:"谎言就像丛林,不被发现就不存在。""一个人对自己坦诚了一次,他就永远坦诚。""一个女人的垃圾,是另一个女人的珍宝。""最幽默的作家使人发出几乎觉察不到的笑。""儿童一出生都不是被指导成作家,而是通过一种我称之为作家与儿童之间的默契。"

最好笑的是,蒋方舟视为机密的大黑本上,还有这样郑重其事的名言:"用手轻轻地击打后脑勺可以增进思维。"

取名字--创世造人的乐趣

在路上看到了乙乙和女乙乙"。写了一些情节后,"甲甲""乙乙"有了相貌,有了父母,有了悲欢,有点活生生的意思了,就需要一个名字了。《骑彩虹者》这本书中,最先起的人名是"男乙乙"占乃钞。蒋方舟在报纸上看到人名"廖奶钞",一直想给自己的"人"用,为了避免太古怪,改动了一下。《第一女生》最先起的人名是"女甲甲""连笑"。蒋方舟在网上看到某个人叫"王连笑",就去掉王姓(大概没有什么作家喜欢让自己的"人"姓"张王李赵"这样大众化的姓)。"连笑"有记忆度,也符合人物的个性。"木欣欣"的名字,来源语文课上学到的《归去来兮辞》,其中一句是"木欣欣以向荣","万遂"这个名字,是同学的,在学校的网站上找到的。"男甲甲"的名字,通常是女作家的心爱。要别致、清俊、浪漫,但是蒋方舟又不喜欢过于做作,就起了"沐垂阳"这个名字,"垂阳"取自词牌名,沐姓是乱编的。搜索了一下,发现有这个姓氏。起初,蒋方舟不是很满意,一直想着换人名。但是在写的过程中,沐垂阳已经成了"真的人",蒋方舟已经不能接受其他替代者了。

《正在发育》中有个顽皮可爱的男生龙超,这是蒋方舟12岁到16岁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名,是她认识的许多男生的混合体。蒋方舟在《我和龙超》这篇文章里说:"我和龙超在小说里谈了一场横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马拉松爱情"。"这个系列蒋方舟后来丧失了兴趣,"我和龙超"也就无疾而终了。蒋方舟说:"我觉得对不起"龙超",我让他一句话没说就淡出消失了。真希望有一天他能够回来,等我给他安排一个完美的谢幕。""龙"和"超",都是极其常见的男生的名字,几乎每个班上,都有叫"某龙""某超"的。蒋方舟原以为组合成"龙超",应该很少人重名重姓了,

不料好几个人找到蒋方舟的博客表示,自己就是真的龙超。

蒋方舟刚刚有一点名气的时候,有个活动很热情地邀请她去。也怪蒋方舟自己,当时没有外出的经验,觉得到外地去逛很好玩,什么疑问都没有,就兴冲冲地去了。主办方也许比较拮据,也许没有经验,也许有顾虑,怕招待了蒋方舟,别的人也跟着要招待,就干脆都不管了。总之到后来,吃饭的时候,找不到主办方的人影。比较红的人,可以住宾馆,蒋方舟不够红,年龄又小,脸皮又薄,不敢说话,住宿和十几个人

在一起,但是只有两张床,她只能拿被单睡在地上。有时候还要帮忙干活,张帖海报。蒋方舟没有办法,又没有钱,只好向陌生人借了个手机,给主办方打电话,口气变得很凶狠和强硬。旁边经过的人说:"哇,这个小姑娘好厉害。"临走的时候,蒋方舟又满世界找主办方的人,人家正在开会,不想搭理她。她找到会场,叫出相关的人,最后拿到了够坐火车硬座的钱。这次她在外地一个星期没有洗澡,有时候一天只喝一瓶可乐。在火车上,蒋爸拜托乘警在硬座车厢把她找到,给她吃饭。所以,有记者问:"你是不是为名所累?"蒋方舟说:"没有,我为不名所累。"

其实,有这一次被冷落的经历,也不全然是坏事。后来,她更知道别人搞活动不容易,把活动搞好更不容易,更知道体谅和感激。每一次外出,她都记得别人的好处。在中央二台《今晚》做嘉宾之后,她出门打车遇到瓢泼大雨,主持人高博送出来,给她打伞,自己淋湿半边。蒋方舟很过意不去,说:"你衣服湿了,待会儿做节目怎么办?"高博说:"我不要紧,女孩子淋湿了会穿帮(就是走光吧)"。还有一次活动,工作人员都是年轻帅气和快活的人,都挤进一个车里,蒋方舟只好坐在灯光师的腿上,灯光师不敢动,下车了叫苦不迭。蒋方舟说:"我太重了,差点把人家坐残废了。"她曾经为《ELLE》拍照,平生第一次独自坐飞机。亲眼看到了活生生的香奈儿。她一个人在宾馆里,很开心地跟洗脸盆合影,跟桌上的杂志合影,跟粥和小笼包子合影。

武汉少儿图书馆邀请蒋方舟参加"漂流书"的公益活动。虽然她只需要出席就可以了,但还是觉得带几本自己小时候看的书,参加"起漂"比较好。她手头没有儿童书,托人从火车上连夜带到武汉。有《外国童话》、《外国儿童诗歌》、《21世纪科学》等等,都是精装书,有七八本。第二天,她自己打车去参加活动,去和回都迷路了,绕了很久,跑了大半天。过了几天,她去光谷书城,在出口处发现一个架子,上面放着几本书,应该就是漂流书了。她拿起一本《张爱玲散文》问:"是不是可以拿一本啊?"正当欲拿还休的时候,工作人员起劲地瞪她,示意旁边的牌子,原来上面写着"拿一本书交换"之类的"漂流规则"。蒋方舟被瞪得很害怕,就把书放回架子,走得很远了,才敢小声地说:"瞪我干嘛呀?我参加漂流了,我有资格拿的。"

有个同学对蒋方舟开玩笑说:"未来的趋势是小脸,你们这些大脸以后会被机器人集中销毁的吧。"从此,蒋方舟热衷于瘦脸,比如用奶瓶喝水,做吸气的瘦脸操。但是因为baby

肥未消褪,效果并不明显,她说自己是个很瘦的胖子。蒋方舟在美容方面,是理论大于实践的,又不能坚持。暑假无事的时候,自己研制用中药白芷、白芍、白术配置的面膜"三白膏"。上学忙起来,有时一天都忘了洗脸。肥肥瘦瘦,增增减减,最后也没什么变化。她终究还是叹气道:"哎,女人还是需要漂亮的。长得好的美人,经历丰富一些,就叫传奇;而长得丑的,就叫坎坷。"

蒋方舟也追星,她说:"我追星的长处是喜新厌旧。"小时候追过蔡国庆,梦到蔡国庆到幼儿园去,结果她吃了太多稀饭,当场吐了。长大一点追过柏原崇、郑元畅、福山雅治,基诺·里维斯等等,大多是眉清目秀美少年,或曾经做过美少年的。她说:"我自己浓眉大眼的,要是老公也浓眉大眼,那不是要生个毛孩儿?"蒋方舟的"新欢"是爱德华·诺顿,因为她最近"转型"了,喜欢智力型的,而爱德华·诺顿是耶鲁大学学历史的。不过蒋方舟追星很不专业,她自己从来不搜集偶像的任何资料,都让蒋妈帮她追,偶尔问一下:"最近有没有我老公的消息?"蒋妈瞪她一眼说:"你是问哪个老公?"她说:"哪个老公都行。"蒋妈就一一报告:"柏老公离婚了,福老公要开演唱会了,郑老公的外号叫大头,还有一个老公被媒体爆出是咸湿男,他不配当你老公了。其他老公暂无消息,我给你物色了一个新老公,你看看好不好看……"

有一段时间,蒋方舟追看电视中的"美国偶像"(唱歌选秀节目,是"超级女声"的样板)。每到星期六中午,全班同学都离开教室,匆匆回家了,蒋方舟就打开教室里的电视,一个人坐在桌子上看,一边吃着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零食。这是她每周最惬意的时候。有一次,刚好爸爸来看她,让她回宿舍;但是她不想错过节目,就让爸爸去教室找她。爸爸说:"我提了两箱牛奶,还有很多水果,怎么上楼?"她说:"那先寄存在宿舍老师那里。"在电话里僵持了几分钟,蒋方舟还是下楼回宿舍了。她爸爸走了以后,蒋方舟就哭了,打了好几次电话,向爸爸道歉,说:"我为了看个美国偶像,就对爸爸这样,我好讨厌我自己啊!"爸爸说:"没事没事,你难得看一次电视,我怎么会怪你?"蒋方舟放下电话,一边哭,一边啃着爸爸带的苹果,一边跑得气喘吁吁,赶回教室,生怕"美国偶像"放完了。不过,这是她最后一次看美国偶像。尽管这个节目每周还在连续放着,但蒋方舟从此杜绝自己再看这个节目。

有好几年时间,蒋方舟穿衣服只穿一个品牌,都是"贝蒂"的。贝蒂号称是史上最性感的卡通人物。衣服上印有这个形象做标志,是少女风格的。这是因为蒋方舟不喜欢逛商场,尤其不喜欢进试衣间。起初,还以为蒋方舟是装的,哪儿有女孩子不喜欢买新衣服的?后来才发现,试衣间对蒋方舟来说,是恐怖的地方。她说:"我要是再试下去,就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死于试衣间的人。"逼仄、闷热、裸露、慌乱,都是她作为少女所十分害怕的。为了避免频繁逛街和进入试衣间,她就只认定一个品牌了。不

过,买贝蒂的衣服,她更加怪癖,身穿着"贝蒂"的衣服,她就不肯逛"贝蒂"的店子,怕售货员认为她是个怪人,只穿这个品牌。不穿贝蒂的衣服,又没有别的品牌可以穿,就没有新的衣服可以买,这形成了一个可笑的购衣悖论。后来就只好在网络上购物。进试衣间也免了。直到她长大了一些,可以穿一些较为成熟的品牌,才走出这个"贝蒂"怪圈。有同学问:"你为什么总是穿"贝蒂"的衣服呀?"蒋方舟说:"我是"贝蒂"在中南地区的代言人。"同学就相信了。为她是个怪人,只穿这个品牌。不穿贝蒂的衣服,又没有别的品牌可以穿,就没有新的衣服可以买,这形成了一个可笑的购衣悖论。后来就只好在网络上购物。进试衣间也免了。直到她长大了一些,可以穿一些较为成熟的品牌,才走出这个"贝蒂"怪圈。有同学问:"你为什么总是穿"贝蒂"的衣服呀?"蒋方舟说:"我是"贝蒂"在中南地区的代言人。"同学就相信了。

"我要参加超级女声,我要飙海豚音;我要变成电动屁股;我要打扮得性感可爱;我要人气超高……"蒋方舟看了超级女声,特别想参加。后来到湖南卫视金鹰卡通频道做嘉宾时,为了实现她的这个愿望(也就是胡话),编导说:"不如你唱一下

蒋方舟自恋其新书《第一女生》

1.方舟你好!又出新书了啊?从第一本书《打开天窗》到现在这本《第一女生》,你已经像走长征一样走了漫长的写作道路啊。我想问你,这期间,你最满意的一本书是什么?而《第一女生》在你的写作中又是怎样的一个结果?

答:每一本书刚刚写出来的时候,都是我最喜欢的。但是《第一女生》不太一样,从前我不太看自己的书,但是我拿到《第一女生》,看了又看,搞得十分自恋。而且立刻就在构想第二女生,第三女生……第一女生只是我构想的一个世界的开头,后面也许还有第二,第三。

2.写作于你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和一种常态生活方式。这有没有让你的同龄人产生不可思议的想法?而同时你作为一个体制下的中学生,和他们相比在课外生活上有不同吗?你怎么看待可能有的不同?

我没有觉得跟别人不同。但是同学们不这样看。在我的同学眼睛里,我是过着双重生活的,就像猫女、超人、佐罗。我白天在教室里上课,戴个眼镜,是掩饰自己的真正身份;到了晚上,月亮出来,我就会吸收宇宙能量,去做什么秘密事业。其实我晚上睡得呼呼的,是个在昏睡中忘记变身的超人。我在学校是住单人寝室,我在同学们眼睛里是很神秘的,很多人想到我的寝室里看看。我不太愿意她们进来看,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寝室太乱了,可能中午吃的剩饭没有倒。

3.据说《第一女生》有你自传的影子,里面的学校和你现在就读的学校比较相似,主人公和你比较相似,这是真的吗?

4.《第一女生》是一本反映高中校园生活的小说,但这里面却有着比较神秘的传奇故事,和现实相比有较大出入,你能谈谈这样设置小说情节的初衷吗?

答:我还没有写过高中生活的书,一直都想写。我有一个基本的构思,就是给一个女孩名不副实的身份,我想了很多:公主、王妃、侦探、歌星……但是这些都被别人写过了,我就说:"我想让她当校长。"我妈说:"是不是当学生会主席?"我就说:"不是,是有行政权利的校长。"我妈说:"什么鬼东西呀?"但是过了几天,我妈又说:"我觉得你想的挺好。"我受到鼓励,就开始写了。我为写好这个故事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准备。我常常看美剧,美剧的编剧和制作人都被叫做"大神"。我心里就泛起一个一个美美的小泡泡:我也要做这样的"大神"。直到我觉得我可以当个"小大神"了,才开始动笔写《第一女生》。

5.可以看出,《第一女生》里反映出你的一种教育理想,比如说师生平等,学生平等精神,你能给我们深入谈谈你理想的教育是什么吗?

答:我上了现在的高中,才知道学校原来可以这样丰富,给学生很多的可能性。我对教育有了想象的空间。我很难具体说我的教育理想,我只是个学生。但是《第一女生》可以说是我构建一个教育的乌托邦。

6.《第一女生》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和几个大帅哥,很对少女的阅读口味,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你从写《骑彩虹者》那样阳春白雪的纯文学作品转而写《第一女生》这样的通俗读物,这是否意味着你的新作进军少女市场的雄心?

答:《骑彩虹者》也是一个女生和两个帅哥。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可以解读为几个女的和几个男的。《水浒》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帅哥的故事"。《红楼梦》是"一个帅哥和一大群女生的故事"。我的书拿给不同学校的男生女生都试读过,看到他们写出的反馈意见,激烈地争辩男一好看还是男二,急切知道男一和男二的下落,有的还会帮我编情节。我觉得很有意思,很好玩。

7.现在中国选秀节目成风,如果以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演员为范畴,为你书中的主角挑选演员,你会选哪些人?

答:我跟同学真的讨论过问题,大家觉得现在市面上选秀出来的"选秀员"都太老了,没有什么人能演,演也只能永远用背影来演,不能看脸,只要转过脸,一定会让观众大失所望的。

8.去年你抨击过韩流小说在中国校园的泛滥,但这部《第一女生》的人物设置和情节构成与韩流小说有很多相似处,你是改变了看法呢,还是有其他想法?或者说它们本质上其实还是不同的,不同在哪?

9.听说你明年就要高考了,你的书迷们很关心你的学习成绩,能透露下下吗?

答:我的成绩还不错,稳中有升。在强手如林的华师一能有这样的成绩,我自己很满意。

10.你现在就读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在你心中是怎么样的一个学校?是你心中的全国第一高中吗?你在这样顶尖的高中里生活得怎么样?

11.对于高考你有什么想法?以前有过一本书上大学的先例,但现在好像很少了,你的高考目标还是北大吗?

十二。北大哪个方面最吸引你?是名气、气质还是它的文学传统?你会报考北大中文系吗?

答:我上高三了,开始想上大学的实质问题了。原来我一直声称要上北大,是宣言性质的。现在不是了,而是战略性的计划。我现在眼光也长远了,觉得好的大学很多,选择的空间也很大,我未来的可能性很多。我不会以起薪多少,好不好就业为目的去选系。上哪一个系,对我的未来更有好处,我现在还希望多征询一下别人的建议,最后再决定。

12.高考已经临近了,未来一年中,你在备考与写作上将如何取舍?

答:我是上高三的前一个月才停止写长篇和结束专栏的。现在当然要全方位停止写作,火力全开。高三这一年,我不会彻底停止写,我还会写博客,也许还会写些学习心得之类的,惠及下面的学弟学妹吧。

13.出版社这次把你称为"学玩达人",意思是说你既能学好又能玩好,你对这个新称谓如何看待?

14.看了《第一女生》的赠品书,觉得你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很有点套路的。你认为学习经验对其他人的启示意义有多大呢?

答:我自己也常常看状元的学习经验,看他们推荐的教辅书。去年和今年的各省文科状元,只要是找得到的,我都看过,一个都不漏,我还研究他们的长相,说话的方式。我会登陆老师们聚集的论坛,看一些老师的博客,看老师的经验,研究老师的喜好,老师的说话方式,打探老师们在看什么书,使用什么习题。我相信我的经验,对其他人也一定有启发。但是,学习方法,是多如牛毛的东西,每个人都不一样。甚至每一天都不一样,要根据心情、身体状态调整。我没有一天不在想学习方法。在到期末前,我还想了很多学习方法,可是时间太短了,还没有来得及多实践,就考试了。

15.谢谢方舟,祝你明年高考取得成功,争取做一个"第一女生"。最后给你的读者说几句特别想说的话吧?

--读蒋方舟小说《第一女生》

《第一女生》是蒋方舟尝试讲故事的一本书。蒋方舟的语言风格总体而言是幽默风趣的。常有惊人妙语,让你捧腹或会心。在这样长期锤炼日渐成熟的语言基础上,《第一女生》把读者的阅读兴趣转移到故事和少男少女感情上。同时也保持了她写作的"入世"风格,以相对比较浪漫的方式关注着她眼中的现实。

故事很离谱,甚至可以说不可思议,但不影响故事的好看。号称全国第一的格兰高中是一个具有私塾性质的学校。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校长是世袭制。这一背景和目前一些少年作家们的创作路子如出一辙,毫不顾及现实历史的可能性,由着小说家们天马行空地虚构。反正只要里面活动的人还算正常就可不被称为魔幻小说了。而一百多年来格兰高中有个传统就是设有学生校长。此学生校长可以管理全校学生的日常事务。而不仅仅是目前学校像学生会主席一样的傀儡角色。故事就从选举学生校长开始。传说中的天才人物沐垂阳,摇滚新星殷悦人,全年级学习成绩第一名木欣欣等都成了候选人。但最终结果却出人意料,选举揭晓两小时前强加进去的一个名不见经传,在格兰高中混了半年老师同学都不记得她的名字的连笑当选了。明显是有猫腻,却无据可查,这样,一个进校成绩挂尾的连笑同学一夜之间成为整个格兰高中、整本书的主角。这个结果是连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因为她的最好的朋友就是木欣欣,最崇拜的人就是沐垂阳,最暗恋的就是殷悦人的男朋友万遂。而现在她还没有成为白天鹅,还只是只丑小鸭,却站在了聚光灯下!

故事的开端就设置了一个谜:到底是谁开了这样的一个玩笑?他的目的又何在?随着故事这样离奇地开始,故事也在连笑不得不命对的命运中离奇地展开:有人制造个假的校长命令,提高学生淘汰比例,带来了全校学生的恐慌;有人偷走了木欣欣的奖学金,让她面临辍学的危险;有人写匿名信,诬蔑连笑选举作弊,让连笑在家长会上出糗,学校信誉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最终的谜底解开却带出了另一个类似琼瑶小说中的煸情故事,原来学校的真正主人--只露了一次面的神秘女校长还有个私生子!爱恨情仇啊,让连笑不幸卷入其中。

当然,和所有励志型的小说一样,主人公也是在最后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真正成为了白天鹅,成为了"第一女生"。蒋方舟这一次肯定是下了很大决心,让她的人物们都亮起来,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对女一号连笑采用的手法是比较普通的先抑后扬。这个成绩一般,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情况下,却通过她的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性格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喜欢,是符合绝大多数青少年读者特别是少女读者的审美期待的。而男一号沐垂阳的天才酷哥形象,和男二号万遂的富家帅哥形象也是会深受读者追捧的。女二号木欣欣清秀美丽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寒,其与万遂的爱情也是灰姑娘故事的另一种再版。蒋方舟尽管还没有来得及亲身经历爱情,但对爱情的想象还是停留在普通少女的正常情感中,白马王子、刁蛮公主这种老套是经典并不是那么容易摆脱的。不过小说中借万遂的口说出的一段话却还是对爱情的解释有了点新意:

万遂道:"爱情一律分成三部分,你的一份,我的一份,我们共享的还有一份。现在,在三份中,我得到了自己的一份,我们共享的一份。三分之二已经让我得到满足,我不再强求你的那一份了。"

这种爱情观也许专属于蒋方舟的幽默。

蒋方舟一再声称要写一本畅销书,写一本好看的书。应该说这一本书好看的目的达到了。去年蒋方舟抗过"韩流",那这本书和韩流小说有什么区别呢?同样的元素:爱情推理励志。照说也高明不到哪里去。不过仔细比较还是会发现蒋方舟的重量似乎要重一些。蒋方舟在安排故事时选取了几处大事情来表现她的对待教育的态度。譬如取消学校的淘汰考试不以成绩好坏来评判学生;在同一个场地召开舞会打破学生中的贫富阶层对立;学生校长的设立本身也是一大胆的宣言:学校当家作主的人中应该有学生的身影。蒋方舟在少年作家群中向以思想较为出格较为锋利而出名,这本书同样保持了她的这一风格。尽管她的想法并不是独特的,但她还是说出来了,因为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依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本书里有蒋方舟可敬的勇气。

而蒋方舟本人也是可敬的,作为从九岁开始出书至今十七岁出了九本书的"第一女生",还能在全国著名重点高中就读,并能保持学习成绩优异,也许会让许多家长会生出"生女当如蒋方舟"之感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一女生》应该也是讲蒋方舟自己的故事书了。

蒋方舟出炉十八岁的自传《第一女生》

一直以超前于同龄人的思考能力和阅读水平而著称的天才少女作家蒋方舟,近日抛开了纯文学的摹本,写起了第一本"媚俗"之书--《第一女生》,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以蒋方舟目前就读的全国著名高中--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为原型的校园小说。在被称为"全国第一高中"的格兰高中里,学生们只分为三个群体"成绩巨好的;家里巨有钱的;成绩巨好、家里又巨有钱的。"在这样一个奇迹般的学校里,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孩连笑却意外地被选举为"学生校长",她开始接触到了学校里神话般的人物沐垂阳,慢慢发现这个古老的学校隐藏着太多的谜团,古堡中尘封了几十年的惊人往事,就要在这一刻被揭晓……

与以往的《骑彩虹者》、《邪童正史》所不同的是,这部小说更明显地带有蒋方舟自传的意味。就读于华师一的蒋方舟刚刚入学时和女主人公连笑一样平凡,分文理班时,她数学只能考50多分,她那时只希望自己可以考进年级的1000名以内。然而通过半年时间的努力,蒋方舟不但在班级里担任班长,也消灭了数学这一绝对弱科,将数学从50多分,提高到143分。总分从进校的1000名以外,提高到全年级第三名,也是女生中的第一名,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女生"。

在积攒了多年观看美剧、日剧、韩剧的经验之后,蒋方舟对于自己情节的设置相当满意。无疑,这又是一个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经典翻版,不同的是,这部小说加入了更多悬疑、时尚、推理、青春的元素,对此,蒋方舟说:"你可以说它媚俗。现在的读者其实很难糊弄,真想把"媚俗"做到位,并不容易。""去年出版的《骑彩虹者》是一部纯文学作品,它的读者群是小众的;《第一女生》更好看,这部书让我迈过了一个坎儿,我终于学会讲故事了。"

一向大而化之的蒋方舟绝不粉饰自己鲜明的目的。"这本书就是要打进畅销书排行榜,走所谓的商业路子。"对于有可能出现的批评声,十八岁的女孩蒋方舟已经拥有了成年人的心态:"我出名是被骂出名的,而不是被人吹捧出名的。"尽管拥有一切校园畅销书的必备元素,但是字里行间中,蒋方舟仍然不遗余力地对生活进行着讽刺。其纯熟的文字技巧和敏感的语言天赋,使这部被寄希望于"畅销书"光环的《第一女生》,仍然不屈不挠地带着只属于蒋方舟的痕迹。

《悲伤逆流成河》大卖后长江文艺出版社力推蒋方舟《第一女生》

2007年青春文学市场最大的赢家当属长江文艺出版社,继与郭敬明合作,成功推出《最小说》杂志后,郭敬明的新小说《悲伤逆流成河》首印八十万一销而空,在青春文学市场上势不可当。而最年轻的80后作家,有"文坛童姥""专栏小天后""天才美少女"之称的蒋方舟也再次与长江社合作,即将推出她的新小说《第一女生》。据出版社透露,尽管蒋方舟目前影响力赶不上偶像级的郭敬明,但蒋方舟九年出九本书的创作实力不容小觑,而且由于蒋方舟年龄尚小,思想尖锐,语言常锋芒毕露,成名以来,读者粉丝不断增多,出版社有意将她培养成又一个超级畅销书作家。该书责编说:"我们一直看好蒋方舟,蒋方舟九岁的第一本书就是我们推出的,去年推出的《骑彩虹者》也完成了她的写作偏向虚构文学的转型,今年的《第一女生》在可读性上有很大进步,小说中有着爱情,励志,悬疑诸种因素,而且她本人的成才经验也值得推广,我们随小说附送了一本专门讲述她怎样学习和写作的小书,力图让这本书除有小说本身的影响力外还有更多的教育励志的影响力。"

蒋方舟目前就读于全国著名高中--华中师大一附中,成绩优异,立志明年高考考上北大。《第一女生》带有蒋方舟高中生活的浓厚色彩。它讲述了一个现代灰姑娘的故事:成绩挂尾的女生连笑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当选为学生校长,尽管得不到认可,被全校学生孤立,但她却仍然尽力改变学校陈腐的现状、学生们虚荣的心态,以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女孩身份,却开始影响整个贵族学校。蒋方舟刚刚入学时和女主人公连笑一样平凡,分文理班时,她数学只能考50多分,她那时只希望自己可以考进年级的1000名以内。然而通过半年时间的努力,蒋方舟不但在班级里担任班长,也消灭了数学这一绝对弱科,将数学从50多分,提高到143分。总分从进校的1000名以外,提高到全年级第八名,也是班上女生中的第一名,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女生"。

蒋方舟在本书的赠品书中称,《第一女生》出版后,高三一年将不再写作,一心一意准备高考。《第一女生》将是她的高中封笔之作。

连笑拉开抽屉,被藏在抽屉里的男孩吓了一跳。她和他认识已经一年了,但他不认识她,而她也几乎淡忘了他。连笑用格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把他盖上,然后"砰"的一声合上抽屉。

她第一次看到他是在一年前,他是高一的学生,她上初中--穿着皱巴

  我很在乎女孩的第一次 我想着男生一辈子没有得到过女生的第一次感觉好失败

等你和那个女孩发生关系了,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实第一次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不要感觉别人说或者感觉好奇就把第一次献出去,你现在还感觉不到,到你谈对象要结婚的时候就会知道,他(她)对 你的第一次其实也是在乎的

你是爱她还是爱她的身体?

那就找个纯净的女孩,好好谈一场美好的恋爱,然后和她一起把那最幸福的一刻留到洞房花烛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团体玩的搞笑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