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浆的岩浆到底是什么鬼,为什么水都淹不灭 说白了灭了之后会变成什么东西啊

萌新求问。看到有人打不灭最后阶段可以穿过岩浆躲伤害,我试了试

萌新求问。看到有人打不灭最后阶段可以穿过岩浆躲伤害,我试了试都死在岩浆里了,还有人站在旁边可以不死,为什么,我没试,但我感觉我可能会被秒,那个时候骑士的无敌靠不住,老是死在那了



你泡岩浆不是找死吗,要在岩浆里不停的跳才行


陨石落两颗就进演讲 残血喝药 看到一个圈圈一样的技能放了 就跳上来 从来不信骑士 现在跳100次 成功95次左右


先躲一阶陨石,然后跑去岩浆里蹦哒,记得跑远点,不能在圈子旁边,必须在远一点



躲了两颗石头然后抗个全屏伤害就很舒服


进去后不停的跳节奏好就不会扣血


掉两阵石头以后进岩浆,别走太远,等爆炸以后上岸,在岩浆里的时候吃瓶会员药稳得不行



萌新骑士:火龙S评分 迷宫A评分 老麦A评分 不灭B评分

突然发现留下了好多复活卷


自己带药,会员的1200和咩咩小屋抽的800的橙药,岩浆一直跳半血磕药,2个药不影响互相的cd可以一起磕


回复 ?Tomi? :还有人直接往外跑,躲过石头呗晕也没死怎么回事。。感觉那样很容易活下来啊


开了盾牌的奶妈无所畏惧


我狂战硬吃这个技能还能剩四分之一血,无压力,根本懒得跳岩浆



一群基佬不问点实际的,图片车牌发出来


你得带个奶妈跳岩浆兄弟


岩浆碰一下七八百血一跳,奶都奶不回来。还是找个靠谱的骑士吧,让骑士单独带个心悦之类的明显标志,第二下的时候就可以开无敌了,其它人砸两下之后直接闪冲到骑士的无敌罩里



楼主,从下岩浆开始就按跳跃键不放,一直到台子上,注意从两边上


左下角跳岩浆死不了,当然不能在里面游泳一直跳的话都能不掉血。


躲什么石头嘛。躲第一波石头,第二波全屏炸直接溜边躲一下,记着吃屏1200,然后挨上最后一个震还有


混沌不灭出了还能跳吗?


不信骑士 跑过落石直接在圈附近等眩晕 就是偶尔会拉到boss


别闹,躲第一波落石是单骑打法吧,单骑有一个人不会又要蹭无敌的,骑士都不好打


你要理解这个BOSS的技能,稍微沟通下,很好打的!这个BOSSP3是2次落石+冲击波吼,首先你们定好无敌点,落石的时候全部人分散到边缘(尽量让石头在边上砸)然后第二波黄点出的时候大家一起到中间开无敌就行了!



我很喜欢在闲暇时间查阅一些神秘的地方和事件,如果有机会,我和娟子两人必要一探究竟。很久前就曾在网上看过两条这样的信息:

这两个帖子,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而且还有很多目击者,不容得人不信。我去过很多农村,从东北到江南,无一例外,都有龙的传说。而且还有很多人自称亲眼见过。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力量和无敌的标志。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凶暴的怪兽:生巨翅,披鳞甲,有利爪,头小腹大,形象狰狞、丑陋;有飞翔、喷火、守财、护宝、破坏、吃人等习性;寓意天人对立,主要象征争战、灾难、恐怖;少有正面形象,主要象征邪恶。

无论是中国龙,还是西方龙,虽然都有很多目击者,但却无有一丝证据。这种神秘的巨兽是否真的存在,谁也解答不了。有幸,湖北赤壁的好友,约请我和娟子去做客,正好借此机会,我俩可以去探一探这个恐怖的洞穴。

我和娟子从相识到相知,四年半的光阴岁月,无数次的化险为夷,让我俩的感情愈加牢固,也让我俩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学到了很多在理论中学不到的东西。一个女汉子+一个男屌丝,两人连年的在草高林密的崇山峻岭中探险,光凭胆识远远不够,更多的是需要经验和运气。 在这里,我给亲爱的驴友们一点提示:户外运动风险级别高的,尽量不要轻易挑战。如果喜欢探洞,可以选择一些已经探明而且难度不大的洞穴,在探洞之前,多学习一些和洞穴有关的知识,装备很重要,最好有,至少三人以上团队,有接应人员。我和娟子虽然也懂这些,但克制不住内心冒险的欲望,虽然积累了一点探洞经验,但像我俩这样,风险系数还是很大,所以请大家以我俩为戒,切勿效仿!

唉!每个帖子前面,都啰哩啰唆一大堆,继续下去没个头,赶紧转入正题。

2013与2014的交接之日,我和娟子来到了位于湖北省赤壁市中伙铺镇一个叫莲花塘的小山村。好友的家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晚上吃饭的时候,好友叮嘱我俩说,天黑以后不能再出门,山里有不干净的东西,容易迷人。一切都入乡随俗吧,当晚听了好友的劝告,又详细的询问了去往纸棚郑家的路线,画好地图,就休息了。

第二天一大早,借了好友家的一辆摩托车,我和娟子就出发了。没想到山里的雾气这么大,能见度只有不足十米,只能慢慢的摸索前行。

途中摔倒在一滩烂泥中,苦了娟子,从摩托车后座上掉下去,腿都跪到了泥里。
我还好,腿长站住了哈哈。

幸亏我和娟子两人穿的都是裤,防风防水效果很好。找到了一条小河,用湿毛巾擦了半天,就恢复如初了。

路上没有行人,沿途的几个小山村也几乎见不到人影。想打听一下路真是困难。终于在这个房子前看到了一个中年人,向他问路,他还不会说普通话,费了好大的劲儿,我才知道那个神秘的洞穴就在后面的山中。

太阳出来了,慢慢驱散了浓雾。这里也是典型的,弃车,山里的轮廓依稀可辨。虽然山路难行,但正好运动一下,身上也能暖和暖和。

又见到一个砍柴的山民,再次询问了一下,确定了方位,终于在半山腰一片杂草丛中看到了洞口!

我和娟子奋力爬了上去,向黑漆漆的洞里观察,里面寂静无声。这个神秘而又恐怖的洞穴,会有什么等待我俩呢?进洞之前,我问娟子怕不怕,女汉子依旧坚定的摇头。简单准备了一下照明工具及绳索,深吸几口气,我俩就小心的踏入洞穴。

户外运动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是高山、白云、绿地、丛林……的代名词,是一项充满了阳光、鸟语、花香、活力与激情的运动。然而探洞者却用一种另类的玩法诠释户外运动,向我们展示了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户外精神。我和娟子属于业余选手,装备和人员配备的不足,都足以致命。每次探洞,我俩都只能依靠经验和洞穴知识来保护自己,尽量的预见危险,躲避危险。这片未知的领域中,对我俩充满了诱惑,这些是很多人不能体验到的。

娟子戴的摩托车头盔是半覆式的,视线开阔。 而我戴的摩托车头盔,是全覆式的,眼睛只能看到正前方,但上下左右的视线都被遮挡,所以只能把头盔扔在洞外了。一切加倍小心吧,免得撞个头破血流。

脚下虽不平坦,但也可以勉强行进。在强光手电的光柱照射下,前面除了黑,就是一片雾茫茫。我不知道洞穴中哪个方位是东南角,不过还是按照鬼吹灯的老规矩,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火苗没有变化,燃烧正常,证明洞穴内的空气流通较好。然后收了蜡烛,绷紧神经,高度集中注意力,继续向深处走去。

沿途的洞道,还算宽阔。脑海里不禁想起人们所说这个洞穴中的两条巨龙,心里也有一丝忐忑。在洞口的时候,我就问过娟子:“如果真的遇到了龙,怎么办?” 女汉子轻描淡写的回答说:“那就认命吧!”
是啊,要是真的遇到了,除了认命,还有别的可以选择吗?

洞内的雾气明显比外面的雾气还要浓,湿度也很大,这是由于洞内外巨大的温差造成的。如果继续深入,雾气就会逐渐消失。洞腔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正在发育的鹅管,饱含碳酸钙的水,一滴一滴落下来,给这寂静黑暗的世界带来了一丝生机。

洞道一直向下延伸,从钙华的发育生长来看,没有人类破坏的迹象,这一点让我和娟子非常欣慰。应该是恐怖的传说,洞穴才能得以保存完好。 我俩也非常小心,除了脚印,尽量不给洞穴留下任何痕迹。

沿途的支洞,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我俩只是简单看一眼,就继续顺着主通道前行。我和娟子在探洞方面,积累了一点经验,如果不是特别相似的岔路,一般不做标记。

在进入洞穴大概三四百米处,我突然发现有绿色植物!不可能啊!没有一丝光线的洞穴中,怎么会有绿色植物呢? 我蹲下身,仔细观察,认出这是几株菖蒲。菖蒲,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会产生强烈的幻视。呵呵,鬼吹灯第一部——精绝古城中的尸香魔芋我没发现,却在这洞里发现了菖蒲,毕竟这两种植物,都有相似之处啊。

我和娟子曾在洞穴最深处,发现过透明植物,无枝叶,却开花。所以说,每次的探险,都能有新的发现,都能学到新的知识,这也是我俩热衷于此的原因。

就在距离这几株菖蒲不远处,又发现了一根动物的腿骨!很粗很大,不是人类的,应该是牛马之类的动物骨骸。其实在洞穴中发现这种东西并不稀奇,但这个洞穴既然有巨蟒的传闻,就不禁让人紧张了。由于我的相机,刚进洞的时候,镜头上了一层雾,拍照不是很清楚,所以我打算回来的时候再拍这根腿骨,可惜的是,回来的时候竟然忘了,遗憾啊!

继续向前走吧。眼前的雾气逐渐消退,视线变的清晰起来。我再次点燃蜡烛,火苗依旧没有变化。巨大的钟乳石开始出现,钙华发育多种多样,这让我和娟子很高兴。

这里出现了第一个洞厅,面积大概有近百平方。洞穴一般由狭窄的通道和宽敞的洞厅组成。大厅往往是几条通道相会的地方,且乱石密布。从通道进大厅容易,从大厅找通道口难。所以,当从一条狭窄的通道进入一个宽敞的洞厅时,一般都要在入口处作好反光路标。不过这个洞厅的支洞在洞穴上方,所以我也没有必要做标记了。

在神秘的洞中穿行,总是有独特的异景。 有活矫捷现的钟乳石,有各类的石笋石花色如白玉,质如凝脂;有壮美的洞窟瀑布,有神秘的洞中湖、洞中泉,雾气弥漫有如仙境。置身在这神奇的世界中,会使人忘了危险的存在。

一只纯黑色的,巨大的蝙蝠,孤单单的悬吊在洞壁边。我和娟子在三探雨扇洞的时候,曾遭到一只巨大蝙蝠的攻击,那只蝙蝠展开双翼能达到近一米!娟子眼疾手快的抢拍下来了。 这只蝙蝠的个头也不小,身长大概二十多厘米,如果张开翅膀,也会很惊人!平时我和 娟子探洞所见的蝙蝠都是灰色的果蝠,而这只蝙蝠明显不同于其他果蝠,应该属于食肉蝠。我慢慢靠近它,打开闪光灯近摄了一张,还好没惊动它,蝙蝠所携带的狂犬病毒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探洞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地下水暴涨、毒气、迷路、野外动物以及洞顶落石等,所以,每一次探洞,都需要做足安全保障。同时探洞是技术性很强的活动,是对体能、技巧、经验等各方面最全面的体现,洞穴探险不像运动那样有终点目标,甚至不知道等在旅途前面的是惊人的发现,还是艰难的挑战,这种未知性就是洞穴探险的最大魅力。

洞穴探险可以分为两种:即水洞探险和干洞探险。
水洞的探险:水洞,是指洞内有常年地下水流的岩溶洞穴。水洞中探险有两种。
一种是在地下廊道里有自由水面。一种情况是洞道没顶,全部充水或倒缸吸管。

干洞的探险:干洞是脱离了自由水面的化石洞,发育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发育的历史较长,洞内往往被各种多彩多姿的钟乳石所装饰。
目前我和娟子还不能确定这个洞穴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不过这个洞穴系统还是比较复杂。

人类喜欢追求光明,然而黑暗却可以给你别样的乐趣。面对眼前的一点点灯光,等待你的永远是不可捉摸的景象,牵动着你的好奇心。正是这永不止步的好奇心,带领你慢慢进入洞穴的最深处,真正体验到探洞的乐趣。

越走越深,我和娟子提着的心也慢慢放松了。山民所说的龙,一直没看到,不过洞穴中有蟒蛇藏身这倒很有可能。随着洞穴的深入,大型的食肉动物就基本不会存在了,因为没有食物和光线,它们也不能存活。

巨大的石头堵住了去路,不能继续前行了。我用强光手电向上照,发现上面还有支洞,不过我和娟子爬不上去。只能另寻通道了。

后退一百米,在两块巨石的夹缝中,又找到了一条通道。娟子打头阵,我紧随其后,低头钻了进来。

这里应该是暗河的河床,因为今年南方干旱,所以地下水也断流了,我的脚下都是湿湿的泥土。有些低洼的地方,还能看到少量的积水。

蜿蜒的洞窟被人形象地比作“地球的肠胃”,进入此中便是无尽的黑暗。洞窟探险被誉为“勇敢者的游戏”,在黑暗中迷失方向感,挑战探洞者的心理防线,充满了刺激和考验。在黝黑中探索、降服惶恐的刺激 ,正是我和娟子所喜爱的,这也是我俩洞窟探险的动力。

前面堆满了崩塌产生的碎石, 喀斯特洞穴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特大型洞穴崩塌大厅数量众多,有些甚至直达地表。洞穴崩塌是指斜坡上的岩、石头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地,迅速地向坡下垮落的现象。崩塌作用常发生在坡度很陡的斜坡地带,如悬崖的狭谷地带和自然形成的复杂洞穴。陡坡的组成物质一般是岩性坚硬而裂隙发育的岩石。斜坡稳定性的破坏过程,开始是岩石陡坎的边缘因临空释重而产生与陡岩平行的垂直张裂隙。随着物理风化作用和岩石原始节理的发育,张性裂隙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使陡岩边坡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一旦遇到地震、暴雨、地表水冲击等因素的触发,岩体即发生强烈的翻倒或崩落。

突然!在这片崩塌的碎石中,我发现了一条小小的身影!是一条小龙!哈哈!你不老老实实的冬眠,跑出来迎接我吗?

小家伙的脑袋呈三角型,被它的毒牙伤到那可一点也不好玩儿。不过因为正处于冬眠期,它的行动比较迟缓,我小心的把它抓住。

蛇的种类有2000——3000种,其中毒蛇大概有600多种,我只能辨别其中的几十种。这条小蛇我还真就认不出来。我把它放在身上,它轻轻的蠕动着,很乖的样子。

这条小龙太子的发现,也不枉了我和娟子“寻龙记”之行。知足常乐啊。把它放回原处,继续我的探洞之旅吧!

水和可溶性的石灰岩是形成岩溶洞穴的前提条件。水将可溶性基岩溶解为重碳酸钙,年复一年,洞道空间不断增大,到无法承受顶部重量的时候,产生坍塌,坍塌只改变空间的形状,并不改变空间大小。坍塌物又随水流被带出,水流继续溶蚀基岩,如此反复,洞系也就形成了。

原生洞穴是地下空间与周围围岩是同时形成的。一般来说,与地下水没有关系。主要有熔岩隧道(俗称火山洞)和钙华洞。火山洞穴的形成是由于流动的岩浆内外温差造成的,外面的冷却快,就结成硬壳,而中部的岩浆保持高温继续流动,就不断的向前形成洞道。

次生洞穴是指先形成岩石,而后岩石又受各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洞穴。
海浪拍打侵蚀形成的海蚀洞穴,干旱地区的风成洞穴, 属于机械侵蚀作用形成的洞穴。

而我和娟子现在所探的,是一个明显的岩溶洞穴,也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是前南斯拉夫西北的一个高原名,那里是石灰岩覆盖区,而南斯拉夫的学者又是最先对其进行研究的,按国际惯例,就以地名来命名。在我国是岩溶的代名词。

前面出现了一个小悬崖,大概六七米的深度。下面好像还是暗河的河床。我先下去看看情况。

到了下面,我发现河床的路面很好走,洞道也比较宽阔,就赶紧招呼娟子也爬下来,也许在这条暗河的前面会有更大的发现。

岩溶洞穴都是由地下水冲蚀而成的。河流冲刷洞壁会留下痕迹,从这些痕迹可判断出当年河流的走向。这时不论你在哪一个"支流"里,你都可以顺流而下。实际上,任何专业探洞者都是不做路标的,他们会按照水流冲刷的痕迹很轻松地走出复杂的地下河流。

目前为止,这个洞穴给我和娟子最大的惊喜,就是整个溶洞没有被人类破坏的痕迹,现在中国已经少有这样的洞穴了,脆弱的洞穴系统真的经不起我们的摧残啊。每次看到保存完好的钟乳石,我的心里都很激动;每次看到被敲碎的钟乳石,我的心痛无以言表。那些断裂的伤口,在向我诉说着无尽的伤痛!几百万,几千万年形成的大自然,被盗取的人们毁掉,损失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唉!又发感慨了。

就在我集中精力拍照的时候,猛的听见了奇怪的叫声并有石块滑落的声音!在寂静无比的洞窟中,这声音清晰真切!这叫声让老子魂飞魄散,心胆俱裂!!!是什么?啥玩意儿?我和娟子都紧张起来。我握住猎刀,娟子抓紧了工兵铲,两个强光手电在洞内乱照!NND,如果见到了龙还好说,毕竟吉凶祸福还不知道。就怕遇到大粽子,我和娟子可没有摸金符和黑驴蹄子啊!

这叫声尖锐凄厉,随后四周又变的寂静无声!在这黝黑世界里,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的清清楚楚,所以我和娟子绝对不会听错!

我按照声音来源,向洞穴上方寻去,找了好久,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也许是巨大的洞鼠?发现有人类侵入,受惊而叫?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找了半天,一无所获。不过这里的钙华发育多种多样,美不可言,这也让我绷紧的神经慢慢放松下来。毕竟,洞窟探险,美丽与风险共存 !

又过了许久,没再听到异常的声音,我从上面重新回到下面的河床中。和娟子再侧耳倾听,还是一片寂静,我俩扑腾乱跳的小心脏也平缓了。 还是顺着河床继续走吧!

  在许多人心中,最美的东西往往是触及不到的东西。探洞也是如此,正是由于不知道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才会让我们不断的深入和探索。

  对于已经开发的洞穴,探洞不会存在太多的危险,但对于野外未被探明的洞穴,危险系数就非常高了。在洞穴中跌入崖沟、坠入水潭的情况不足为奇,蝙蝠,毒蛇,洞穴蜈蚣,洞穴蜘蛛等生物也极具攻击性,有的洞窟还曾发现探洞前辈的尸骨。然而正是这种危险性、刺激性和挑战性才吸引了更多有勇气的人参与,让人充分认真,每时每刻都要绷紧每一根弦,因为谁都不愿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当一个游戏你完全进入角色时,你才能体会到游戏的真正乐趣。

  越向里面深入,洞腔变的越低矮,后来只能猫腰前行了。暗河,也叫伏流或地下河,指地面以下的河流,是石灰岩地形的一种地下水流,是碳酸盐岩中发育的地下河,是地下岩溶地貌的一种。暗河是由于地表河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岩石经过溶蚀、坍塌以及水的搬运,在地下形成的管道系统。这种暗河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形的诸省较为常见。不过现在正逢旱季,我和娟子才得以进入这里。

暗河是存在于石灰岩或熔岩地下洞穴通道中的集中的地下水流。主要是在喀斯特岩溶发育中期形成的。它往往有出口而无入口。以石灰岩地区最为常见,是岩溶地区地下水存在的一种形式。 地面河流沿石灰岩溶蚀通道潜入地下,流经一段距离后,又以泉的形式重新出露地表,潜入地下的河段称为伏流,它是暗河的一种较常见的形式。玄武岩地区,成岩时可能形成巨大的洞穴通道,地下水在这些通道中流动,也可能形成暗河。

  前面洞道更加低矮,必须要匍匐才能进入。我和娟子没有连体探洞服,不能继续深入了。可惜的是一直没见到流水,否则也许能发现罕见的盲鱼呢!

  顺着河床向回走,重新爬到了河床之上。到目前为止,这个洞穴已知的,分三层,我俩没有专业的测量设备,不能准确的探测出这个洞穴的内部系统构造,也无法给我国的洞穴科考贡献一点力量,只能在8264发发帖供大家欣赏了。

  河床上的洞道,非常宽敞,洞腔高大,我喜欢这样的溶洞,不喜欢在低矮的洞道中爬行,那种压迫感会让我觉得非常难受。

  这次探洞,我和娟子带了两部相机。虽然在黑暗的洞穴中拍照非常费电,但我的预备电池很充足,所以一路上,我可以随心所欲的照片, 可惜相机不给力,拍的数量虽多,却没有精品。

   这是几十片钟乳石组成的石瀑,我用手指轻轻击打,每一片钟乳石都发出不同的音阶。在空旷幽静的洞穴中,清脆悦耳。神奇的大自然,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

  这些都是流水沉积而形成的产物——从洞顶流下来的叫天流石 ,如石旗、石幔等。沿洞壁流下来 的叫壁流石,如石维幕、石瀑布等。产生在洞底的称为底流石,如流石坝最为明显。

  又看到了我最讨厌的动物——马陆! 马陆,又名千足虫,倍足纲节肢动物,陆生。身体有多节,头部有触角,生活在潮湿地下,大多以枯枝落叶为食。马陆遇袭击就假死片刻(把自己蜷缩起来)。马陆味臭,鸟兽都不吃它。每次见到这种东西,我浑身鸡皮疙瘩扒拉一地。拍完一张微距赶紧走人。

  进入洞穴已经很深了,我和娟子每次探洞都很兴奋,也没感觉饥饿。虽然带了干粮,但说实话,在这漆黑一片中,闻着满鼻的石灰岩气味,实在是没什么胃口。(上个月在孤岛中探洞,吃的烛光洞餐,一点儿也不浪漫。) 喝了几口水,我极力控制住自己想吸一根烟的欲望,还是继续走吧!

 在我正前方十二点钟方向,悬挂着一颗巨大的钟乳石。狠壮观,狠漂亮!

   在这块钟乳石下面,出现了洞穴奇观——边石坝!边石坝是垂直地下河或地表河流向,或围绕泉水形成的拦河坝状边石。石坝形成后,使地下河道或地表河道成为阶梯状,如有水流活动,则常出现一系列的石坝与水潭。

  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数以万计的溶洞中,洞内沉积物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边石坝是最常见的沉积物之一。这是一种由饱含碳酸钙的薄层地下水在洞穴底部漫流时,在水洼边缘处形成的田埂状沉积。边石坝主要有平原型和山地型两种,后者形似梯田,深藏于洞内。

  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数以万计的溶洞中,洞内沉积物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边石坝是最常见的沉积物之一。这是一种由饱含碳酸钙的薄层地下水在洞穴底部漫流时,在水洼边缘处形成的田埂状沉积。边石坝主要有

型和山地型两种,后者形似梯田,深藏于洞内。

  穿过这片边石坝,沿途出现了几个细小的支洞。我和娟子没有进入,而是继续顺着这条宽阔的洞道前行。龙的传说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难道这个洞穴的最深处,真的会有巨龙蛰伏吗?

 有时候,一些细小的景致也能带来一丝惊喜。

   我的手电突然照到了一只龙爪!在洞腔顶部,这只巨爪探将下来,还有长长的指甲! 哈哈,难道镇中学的师生看到了这个,就误以为是巨龙吗?

  不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确实造就了许多神奇的东西。不服不行! 绝美得令人震撼的洞穴结构,是对敢于面对挑战的探洞者们最大的奖赏。

  这处边石坝旁,衬托两个巨大的,颜色各异的石幔。

洞穴是一个眼睛无法触及的世界,在洞中,黑暗无边让人恐惧,伸手不见五指,完全失去方向感。手机在洞中没有信号,完全和外界失去联系,时空在这里停顿。失去照明设备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每次探洞,我和娟子最主要的就是把照明工具带足,即使真的迷路,我俩的照明备用电池,也够支撑四十几个小时。

  我和娟子习惯性的关掉所有电源,周围漆黑一片,静得只剩下呼吸声和心跳声,此时惶恐感、孤傲感一路袭来,这是在任何状况下都体味不到的。 我不知道接下来将产生什么,也不知道下一秒将看到什么。在洞窟里,我和娟子就是对方唯一的依靠和寄托。

  我曾经独自进山探路,找到洞穴入口后,一个人,一把手电筒就钻了进去。在黑暗中摸索了几百米,就被无边的恐惧所笼罩住了。后来我不再孤身冒险,每次有娟子的陪同,她就犹如洞窟中的一盏明灯,让我安心,让我不迷失在这漆黑的秘境中。这次探洞回来,女汉子因为穿的臃肿,不满意自己的照片,瞒着我把她的照片都删了。只留下这一张,真让我哭笑不得。

上一张从未发布过的照片吧,总得露个面不是。这是去年一次探洞,花脸猫哈哈!

  话题扯远了,还是继续我的探寻之旅吧。 一般来说,洞穴内的地形是十分复杂的,一个洞穴很可能有很多岔路、通道,所以要想把一个深度较大的洞穴完全勘探明白是很困难的。即使我入洞前学习了很多的相关资料,入洞后面对无边的黑暗照样会迷失方向。而且洞窟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平坦,断层、裂谷、崖壁、溪潭各种各样,万一不小心坠入深渊就杯具了。

   又深入了一段路,在手电聚焦处,我突然发现这块石头与众不同。 光照之下,清晰的,血红的纹脉纵横交错,难道这是一块巨大的鸡血石?

  我国出产的鸡血石,以昌化鸡血石为代表。别的地区所发现的鸡血石, 石中含水量较高,天旱易裂,血的分布大多呈一条条的血筋状,错乱交叉,散而不聚。真正的鸡血石一块小碎片也要上百元。成为印章的目前市场价千元以上。那这块石头如果真的是鸡血石,即便纯度不高,估计这么大一块,也会价格不菲!

  后悔把这个洞穴的位置公布了。如果有人去破坏偷盗,我咒你一辈子!换来的钱也都买药吃!

  再向里走,洞壁四周的颜色开始改变。 钟乳石的颜色和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方解石的颜色中就有白、黄、黑色。 石膏的颜色中也有白色、黄色和棕色。而一般呈棕红色的,多是含有三价铁的原因。如果水通过了煤层,则会形成全黑的颜色。其他的颜色成因可能有氧化还原反应、风化、人为破坏等因素。一般的探洞者并不需要知道其确切成因,我在这里也就不多啰嗦了。

  前面出现了大片的石幔群。

  置身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而周围又是你眼睛无法完全触及到的,人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会支使你不断前进。特别是在观看到一些洞外无法见到的景色后,你就会难以停下自己的脚步。

  穿过这片神奇的石幔群,洞道又向下延伸了。虽然路不好走,但有付出总会有收获。越是深入到洞窟的内部,越能感受到洞窟内与众不同的景观。大小各异的钟乳石、奇形怪状的石笋。正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所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黑暗的洞穴,前方不知伸向何处,很容易让人有各种危险的联想。据说,探洞被公认为五大最具危险性和挑战性的户外运动之一,深海、洞穴潜水和洞穴探测、、登山。与洞穴有关的探险以其难度和高危险性而占了其中两项。

  我估算了一下,我和娟子目前深入洞穴已经大概有3——4公里了,这个深度的危险性增加了更多。我俩研究了一下,继续向前一段,如果路况不佳,就不再勉强深入。

  然而,我俩顺着向下延伸的洞道,走了一百多米,发现洞壁的颜色又改变了。 鬼斧神工的地下秘境,独有的地理条件会让我俩看到在地表之上从未见过的一切,而这些只是这个未知世界的一小部分。

  这些神奇的石头,在黑暗的地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的生长发育,我们人类的生命,和它们比起来是何等的短暂啊!

  站在这里许久,我都不舍离去。在我眼里,洞穴中的每一块石钟乳,都是有生命的。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地球的变化,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藏啊!

  娟子催了我几遍,我才移动脚步,继续向深处走去。眼前又出现了和前面相似的石幔群!难道是鬼打墙?我记得这里已经来过了嘛!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确实和先前路过的石幔群非常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我松了一口气,亏了不是鬼打墙,否则再想出去就难了。
  洞腔开始低矮了,我和娟子不得不哈下腰前行。我没戴头盔,所以必须加倍小心,防止脑袋受伤。

前面的崩塌越来越多,路况也越来越差。美丽的钟乳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我的心里很矛盾,难道这是我所希望的吗?

看看时间,我俩进洞已经快五个小时了。前面更加难行,所以决定顺原路返回。神秘的巨龙一直没有出现,恐怖的传说又被我俩戳破。当然,如果真的见到龙,可能我也吓尿了。哈哈。

返回途中,加快脚步,这时候我迫切的希望见到阳光。路上随便拍了几张照片,主要还是归心似箭。

在半路,看到了典型的洞穴生物——斑灶马。

按照生态特点,洞穴动物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真洞穴动物:只生存于黑暗世界中,在洞外环境无法存活。一般有体内缺少色素,视觉
器官退化或消失,新陈代谢慢等特点。如洞穴盲鱼、洞螈 、斑灶马、洞穴蜈蚣、洞穴蝌蚪等。

喜洞穴动物:在洞中完成生命循环,也能在洞外黑暗环境中生存。如洞鼠、蚯蚓、某些蠑螈 。
寄居性动物:临时寄居在洞中的动物,如蝙蝠、雨燕、 蛇及一些昆虫。

最近的报道和探险中,又发现不少的动物。在神秘的地下世界中,不知到底还有多少的未知动物在等待我们去发现、认识。
以上动物就勾绘了一个食物链的轮廓:

在水中,洞穴蝌蚪吃水中的微生物,洞穴盲鱼吃蝌蚪,蝙蝠又捕食盲鱼,微生物又分解蝙蝠粪便和盲鱼的尸体。

在陆地,斑灶马和洞穴蜈蚣以老鼠或蝙蝠的粪便为生,老鼠或蝙蝠又会捕杀斑灶马和蜈蚣,而尸体和粪便又会被微生物分解。

逐渐感受到了风!距离洞口不远了,我仿佛已经闻到了草木的气息。

终于出来啦!毫发无损的,平安的出来啦!站在半山腰,遥望群山,这时候感觉就连雾霾也不是那么讨厌了。

已经下午三点多了。赶紧收拾一下东西,回到小山村,跨上摩托车。由于来的时候走的小路,路况太差,所以回去就走大路吧。虽然绕个大远,但也可以沿途欣赏风景。

喜欢这样的公路。一个人影都没有,可以随心所欲的高唱凯旋之歌!

拐到 S 级公路,居然也很空旷,路况非常好,难得可以让我放开手脚好好的飙一把。好友的摩托车虽然有点旧,但机器却很给力,七八十迈开始发飘!

找了一处水边,狠狠的抽了一根烟,总算过了瘾。至此,本次“寻龙记”宣告结束。

2013的最后一天,以这次探险完美收官!2014的第一天,准备去寻找神秘的“入阴河”!!!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回到好友家,洗完澡,吃了热乎乎的火锅,又喝了二两老白干,别提多舒服了。美美的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出发寻找神秘的入阴河!

在距离莲花塘村三公里处,有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庄,名叫“洞门口吴家”。这是一个宁静、温馨、氤氲着浓郁的大自然气息的村庄。

村里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有留守的100余人。 宽阔的院场干干净净,几只狗在院中慵懒地躺着,让洞门口的时光显得更加静谧、悠长。

在村后的天烛山脚下有个洞穴名叫洞。因洞中有泉,泉中有洞,所以又叫洞门口泉,是蒲圻四十八名泉之一。洞口藤萝披挂,枝繁荫天。洞内清泉漫流而出,在洞口弥出乳白色的雾气来,恍如神府仙居。烦热难耐的,石泉洞口清凉之气不绝,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坐在洞口的石条上惬意地纳凉聊天。 洞内流出的暗河水,清澈透底,水底沙石毕现,伸脚踏搅,暗河水依然清而不浊。村中人都说,这河水连着地下的阴曹地府,所以也叫“入阴河”!

我和娟子顺着村里的小路,很容易的就找到了洞口。

洞中流出的水确实很清,可是要想进入洞中,水鞋的高度就不够了。哪管得这许多,不能白来一趟,我宁可承受刺骨的冰凉也要入洞一探!

双腿踏入水中,犹如万把钢针插进皮肉里。这也是我太瘦的缘故,缺少脂肪啊。不过这个洞穴没啥危险,就把背包扔在洞外,只带着强光手电和相机,我把娟子背进了洞中。

这里洞道宽敞,洞腔高大。暗河的水时宽时窄,流量不大。

这条鱼的个头还真不小!比大拇指还粗,长约20厘米!

从外表看,类似鲶鱼的一种,又有点像泥鳅。不过洞穴中暗河水底都是石子,没有一点泥巴。这条鱼的眼睛还未退化。正常情况下,洞穴鱼由于食物匮乏,只能以水中分解的微生物为食,所以它们一般大多数身体细长,常见的只有5-10厘米长。体表鳞片细小,排列稀疏或完全埋在皮下,感觉非常灵敏。

能较长时间忍受饥饿,吻须更加发达和敏感。不过我眼前的这条鱼,却显得凶巴巴的,亏了你长的小,你要是长成一条巨鱼,还不一口把我吞了?

好了好了,不用这么凶狠的瞪着我了,虽然你的肉质鲜美,但我不会抓你祭我的五脏庙。
为了给这条鱼拍照,我蹲在水中,导致屁股坐到水里 ,冷眼看,就像失禁了。。。。。。惭愧!

继续向里走,洞内少有下垂的钟乳石,洞壁的钙华也不突出。

沿着蜿蜒曲折的洞道,前行了十分钟,前面有光出现。

我快步走过去,觉得眼前一亮,几束阳光幽幽地落在洞底的碎石上,光气琉璃,像极了梦幻的海底世界。

走到洞明处抬头一瞧,只见头顶上有三个天窗,其中两个挨着的天窗像是巨人翻山时留下的两个脚印,又像是天烛山与天空对望的一双眼睛。

回头看,娟子一个人在后面慢腾腾,也不知道她在看什么。从我的这个角度观察洞腔,好像世界著名的希腊安提帕罗斯岛上的洞壁 。

这个支洞口被巨大的岩石堵住,不知道里面具体情况。

暗河的水是从这个幽深的洞中流出来的。

上面还有一个支洞。不过听好友说,他曾爬进去过,但里面不深,所以我也没必要爬上去了。

我决定让娟子在岸上等我,我先独自一人顺着暗河向前探寻一段路。水鞋里已经灌满了水,索性脱下来,赤脚前行,虽然有点咯脚,但无所谓,要的就是这个劲儿!

走了几步就发现,水下都是细沙石,很好走,哈哈!

有的地方地势比较高,水只没过脚踝,所以娟子也进来了。

洞内的水,在手电光的映衬下,光怪陆离,非常好看。

随着逐步的深入,洞里的钙华也开始展现出来。

一般来说,垂直方向的地壳运动可以使地壳抬升,使地下水位下降。这个石泉洞,估计就是在地壳抬升中形成的最下层水洞。

偶能看到被人破坏的石钟乳。

前面到了终点,下面的洞口太小,无法进入了。入阴河的水就是从这里面流出来的。

虽然有点失望,不过我的双脚已经被冰的快没知觉了,赶紧出去吧,看来入阴河真就不是 人类所能探知的。

回到洞口,再留一张影吧!

很羡慕这个隐藏在大山中的小山村,有着这样一个冬暖夏凉的好去处。看到洞中并无垃圾,证明村民对这个洞穴还是很爱惜的,这让我和娟子非常高兴。

——————————————————————————————————————————————————

最后,我再把我上一个帖子的结束语复制一遍: 对洞穴的保护是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国家和地方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洞穴,保护行为只是在民间的层面。所以,做为洞穴探险者或爱好者,都应该身体力行的、积极的、自发的宣传保护意识和实施保护。在洞中,我们除了垃圾和照片外,不应带走任何洞内物品。不破坏任何生长物,不捕杀洞穴动物,不污染洞穴水。在国外,探洞者的大小便都是用特殊的容器所装,并在离开时带出。

对洞穴的开发,应该本着科学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实践证明,在未进行全面的勘察、测绘和规划的情况下,急于开发,缺乏保护措施,会给资源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开发者来说,洞穴资源也不会有长久的商业生命力。任何洞穴资源都是我们的财富,除了我们能欣赏外,还要让我们的后代也能看到。希望看到这篇帖子的每个人,都能真正的做到爱护、保护洞穴以及大自然的一切。

2013已经过去,2014又为我们精彩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我和娟子在外漂泊了两年,也准备返回家乡沈阳了。值此马年来临之际,我俩恭祝8264的工作人员以及天下广大驴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合家幸福,美梦成真!我和娟子给您拜早年啦!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于氢气球内容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山岩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