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5个简单的捕鱼陷阱阱,如何使5个简单的捕鱼陷阱阱

野战生存,是指在孤立无援、断水绝粮的危难时刻,克服各种困难,保证有生力量生存的方法。主要包括防护和求生两个方面。防护,即运用有效的就便手段,防止战斗毁伤和意外伤患;求生,即运用多种就便的手段和技能,维持生命和救治生命,摆脱敌人的追击和搜捕。野战生存,困难较大,要求有足够的耐心、坚强的意志和自理能力,尽可能地保存自己,减少损伤,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为适应战时恶劣的生存环境,平时应选择相应条件、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特种兵通常在与主力隔绝的敌占区进行小组或单兵活动,行动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所涉足的空间及环境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了,也决定了获得给养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应付各种人为或自然造成的各种意外情况。为了生存,为了安全,为了在任一地点完成各种异常艰巨的任务,必须要掌握能在任何环境下生存的各种技能。

第一节 野战生存的意义

万事万物处在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之中,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本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利用与抗争,力求生存与发展。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出的“适者生存”,就是指不适应自然的变化就会灭绝,适应大自然就会逐渐兴旺起来。

对于经常深入敌后和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特种兵来讲,威胁生存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自然界的威胁;二是来自敌方的威胁。因此,特种兵能否掌握足够的野战生存知识,具备野战条件下很强的生存能力,战胜来自大自然的侵袭和来自敌方的种种威胁,将是完成任务、保存自己的关健。生存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完成任务需要有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生存的能力。某种意义上说,生存能力就是完成任务的能力,就是战斗力,它的强弱将决定特种作战行动的成败。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中,特种兵在敌后无固定后方,无固定后勤保障的情况下,掌握必备的野战生存知识和本领,对完成特种作战任务更具有重要意义。

我军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敌强我弱,我军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之下,粮食补给困难,甚至断绝补给。我广大指战员经常不得不依靠采食野果、野菜充饥。长征过草地时,红军战士曾用缝衣针制成鱼钩钓鱼,他们吃皮带,吃草根;敬爱的朱德总司令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尝试野菜是否有毒。

外军也不乏这样的战例,在英、阿马岛战争中,由于英海军陆战队战前每年均到挪威北部海岸进行三个月严寒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使部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寒区的作战心理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很强的适应力。因此,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部队虽经万里输送,战区天寒地冻,部队上岛后仍能冒着呼啸的寒风,负重达50千克,在泥泞的马岛上跋涉几十千米,以旺盛的斗志保证了行动的胜利。而阿军则相反,由于他们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尽管是家门口作战,还是有大多数人难以适应恶劣的气候,加之其他因素,战斗力大减,最终导致了失败。

1973年,菲律宾警察部队得到当地农民的报告,在卢邦岛发现了两个旧日本军人在山岗上烧稻草,菲律宾警察部队索特上士等三人连忙赶到现场,山岗上的两个日本军人立即举枪射击。在对射中,一名日本军人被击毙,另一名逃入密林中。后经查明,被警察击毙的是一等兵小冢金七,跑掉的是少尉小野田宽郎。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奉命潜伏,竟在异国的山林荒野中秘密生活了28年。小野田宽郎之所以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是因为他曾在日本陆军中的侦察学校接受过严格的生存训练。

1995年6月2日,美军飞行员斯科特·奥格雷迪上尉,在波黑执行巡逻任务中,被塞族导弹击落。在孤立、缺水断粮的情况下,在敌战区生存6天后被营救。除其他因素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曾在生存学校接受过严格的野外求生和逃生技能训练,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生存技能。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真实的例子。1980年,我国科学考察队在新疆罗布泊沙漠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科考队中有的同志掌握了一定的生存知识,能够分辨出生物是否具有可食性,因而他们在食物、饮水缺乏的艰苦环境中,通过捕捉蜥蜴、蛇类,饮用野骆驼奶,还利用梭梭的根茎和芦苇根来充饥,表现了顽强的生存能力。

1981年9月,1架为委内瑞拉的小型飞机,因故障降落在亚马逊河地区丛林深处的三四十米高的树上。其中有一位幸存的26岁的女医生赖莎,她以水和野果在丛林中生活了6天,衣服被树枝挂破,遍体被昆虫咬伤,他却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终于在第6天遇到了一位印第安人而被救。

这些范例告诉我们,无论是从战争的角度去看,还是从平常生活的角度去看,人的求生本领都是不可忽视的,掌握必备的生存知识是极其重要的。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也给现代条件下的特种作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战争中特种侦察作战范围更加广阔,任务更加艰巨,侦察反侦察斗争也更为尖锐,各种先进的侦察手段与侦察器材使广阔的作战地域更加暴露和透明。特种兵远离主力,活动于敌人中间,在敌方及严酷自然条件下的威胁下,掌握必备的野战生存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第二节 野战生存的基本原则

生存原则是进行生存的行动准则。它是根据生存的特点、生存的环境以及生存的手段等情况提出来的。是在作战和训练中总结的经验,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准则。我们应以此来指导我们的野战生存活动,在同敌人和大自然的斗争中,保存自己,完成任务。

一、保存自己,完成任务

现代战争中,特种兵为了完成某项艰巨的任务,常常会置身于某些险恶的环境中。此时,要完成上级赋予的重要任务,首要条件就是要生存下来。

特种兵的野战生存,不同于那些因迷失方向、飞机失事、轮船遇难等置身险境的人,这些人的根本目的在于想方设法,迅速摆脱险境而求生,而且主要是受到大自然的威胁。而特种兵的野战生存就不相同。首先,特种兵是为完成作战任务,主动将自己置身于敌后或险恶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各种生存手段,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第二,特种兵的野战生存不仅要受到来自大自然的侵袭,而且还要受到来自敌方的各种威胁。也就是说,特种兵生存的条件、环境更加险恶,生存更加不易。

特种兵的求生目的不单单是活下来,保存自己,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特种作战任务。特种兵的生存是一种手段,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其根本目的是完成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任务前尽可能地设想可能出现的困难,对此做出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思想、物质、器材、训练等方面多手准备,以应付随时而来的各种威胁。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只要有了准备,训练有素,我们仍然可以应付自如。但不管这样或那样地处置意外情况,必须要力求保存自己,才能完成任务,要以完成任务为前提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二、藏打结合,以藏为主

特种兵深入虎穴,活动于敌人中间,要想提高野战生存能力,必须审时度势,机动灵活地处置各种情况。正确处理好“打”与“藏”的关系,贯彻以巧取胜,以奇制胜,方能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

特种兵通常以班、组为单位,甚至有时单独遂行作战任务,因此通常势单力薄,孤立无援,处境艰难。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遇到敌情时应尽量避免发生战斗,要本着“以打求藏,以打求摆脱,以打求生存”的原则,切勿恋战,快打快撤,迅速摆脱敌人的纠缠。藏打结合,就是要求在敌后生存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打,也不能过分地追求藏,二者应有机地结合起来。打是为了更好地藏,藏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只有生存下去才能顺利完成特种作战任务。二者都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都服务于一个目的。弄清了二者的关系,才能在敌后生存的过程中,视情况该打则打,该藏则藏。

“藏”对特种兵来说是最好最有效地自我保护方法,这是为了求生存的需要,是为了完成任务的需要,是提高生存力,保证特种作战任务完成的有效措施。“藏”,不仅是隐匿形体,秘密展开侦察作战,也包括隐真示假、伪装身份,还包括声东击西,以打求藏。“藏”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在洞穴或丛林中隐而不动,而是要求特种兵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完成任务的需要,灵活地采取各种手段,隐藏自己的行动企图,达到生存的目的。

三、行之有术,省力为主

行之有术,实际上是要求特种兵在敌后生存的过程中,要学会走路。会走是特种兵野战生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特种兵提高野战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完成特种作战任务,特种兵很可能要经常涉足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要想在地形险峻,敌情威胁大的地区获取活动空间和行动自由,就必须掌握各种地形和各种情况下行走的方法,以求保持体力,提高战斗力。

行之有术,也要求特种兵要具备一定的识图、用图知识,掌握各种地形上行走的技能,能够在复杂、陌生的地形上,准确地判定方位,正确地选择行进路线,避免走错路和迷失方向。会走是特种兵完成任务和求生存的又一重要措施,尤其是在粮食耗尽,体力消耗较大的情况下,在路线选择,行进时间计算,运动方式的确定上,一定要统筹安排,科学计划,寻求最省力的方法,以确保特种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省力为主,是建立在行之有术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会走,才能做到省力。特种兵在生存时要根据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充分考虑节省体力这个因素。野战生存环境险恶、条件艰苦、食宿无着、饥寒交加,无法得到上级的补给和支援,在这种条件和环境中,体力消耗过多,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恢复的,不注意保存体力,对完成任务是很不利的。

在这一原则中,一是应把行之有术和省力有机的结合起来,熟练掌握在各种地形上的运动方法;二是行之有术和省力为主既是野战生存中的一种方法,又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手段服务于目的,保持旺盛的体力,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三是不要把省力视为一种消极、单纯的休息,而应以完成任务为前提,注意节省和保存体力。

四、食之储采,以采为主

特种兵野战生存,完成特种作战任务,“吃”是基础。只有及时得到食物的补充和能量的摄入,才能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才能顺利地完成作战任务。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因此,特种兵在执行任务的准备过程中,通常在“吃”的问题上要做认真准备,一般都要携带一定数量的食品。但是,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有很多情况是始料不及的,如任务时间的延长,携带的食品因战斗丢失等。因此,缺粮断水,无米之炊是常有之事。那么,特种兵在执行任务时,如何在长时间内以数量有限的食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就成了关键的问题。

食之储采,实际上是指食物的储存与采取。食物的储存应以采集为主,携带的食物应保留一定的数量,以备急用。平时应以采集为主,边采边食,边采边储。即使在携带食品的情况下也要以采为先,只要有吃的东西就少吃携带的食品,不可随意地消耗所携带的干粮,要留到最困难或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以备食用。

五、择地设营,安全为主

根据特种兵执行任务的性质和特点,为了隐蔽行动企图,宿营基本在野外,既可能是在寒风呼啸的冰天雪地,也可能是在酷热潮湿的山岳丛林,既可能是在坦荡无际的平原,或者是在海上孤岛,也可能是在风沙迷漫的沙漠。但不管在任何地形上,宿营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安全为主,舒适为辅”。

安全为主,是指特种兵在选择宿营区域时,必须先考虑宿营区域的安全。一是在地形选择上要选择敌情顾虑较小的地点。通常选择便于隐藏行动企图,便于消除痕迹,便于观察、警戒和迅速转移的地点宿营。二是还应考虑来自自然界的危害。自然界的危害因季节的不同,危害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在冬季应考虑防雪崩、避风口和防冻伤,宿营地点应选择在避风雪的坡坎、岩洞等地方。夏季露营,要防山洪、雷击,应选通风、干燥处,尤其要注意防蛇和蚊虫叮咬。在海岛或边防应注意防风和海潮袭击。

在确保宿营区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选择条件较好、较平坦的地形进行宿营。利于特种兵休息和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感,尽快地恢复战斗力。

第三节 野战生存的基本要求

现代战争,由于杀伤力、破坏力极强的核化武器、远程投掷武器、精密制导武器运用于战场,敌反侦察措施的不断增强,致使特种兵的生存受到的威胁日益增大,对特种兵野战生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具有敏捷的应变能力

特种兵在生存时,会受到来自各种情况和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复杂的敌情、地形、气象、环境等因素。面对险恶的环境和复杂的、难以预料的情况,特种兵应能迅速做出反应,利用灵活的生存技巧使自己摆脱面临的困境。即特种兵要具备敏捷的应变能力。灵敏的应变能力能使特种兵提前对面临的威胁做出调整和部署,能迅速做出判断,快速反应,以摆脱困境,争取生存,完成任务。

二、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特种兵所处的生存环境,是根据所要执行和完成的特种作战任务而定的。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就要求特种兵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求生存。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生存方法。因此,特种兵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和作战对象,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求得生存,迅速地形成战斗力,安全地完成特种作战任务。

三、具有可靠的防护能力

特种兵执行任务时,通常远离主力,独立作战,无法及时得到各种有效的保障。生存环境险恶,四面受敌,情况复杂,随时可能面临来自生存环境和作战对象的威胁。可靠的防护能力能有效地帮助特种兵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两个方面的威胁。因此,一般情况下特种兵在选择生存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生存环境的安全性。在特种兵进入生存地域后,应仔细观察、搜索生存的环境,采取各种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确保自身的安全,保存自己完成任务。

四、具有积极的求生能力

野战生存除了要求特种兵具备生存者的基本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存技能等,更重要的是要求生存者具有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求生存,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战胜困难,是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一环。所以,特种兵应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细致地掌握特种兵生存的各种技能,千方百计地获取有利于特种兵生存的各种“信息”,才能当威胁特种兵生存的情况突然出现时,及时判明,利用生存技能迅速合理地做出处置。

从一定意义上讲,战争就是生存之争,就是敌对双方生死存亡的角逐。因此,也可以说,野战生存能力,既是特种兵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自卫能力的基础,更是促使敌我力量转化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在未来战争初期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情况下,野战生存能力强了,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弱敌人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消除敌人的各种威胁,保存实力;就可以获得恶劣自然环境中行动的自由,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扬长避短,顺利完成特种作战任务。

第四节 影响野战生存的主要因素

提高野战生存能力,就必须先弄清影响野战生存的主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克服困难,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和有效手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影响野战生存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主观因素;二是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就是“人”,是指生存者本身;客观因素就是环境,主要指作战对象和作战环境对生存的影响。

主观因素指生存者,具体指生存者的基本素质,如身体素质、训练素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生存者的主观能动性。

特种兵是否具有强健体魄,是否训练有素,是否掌握丰富的知识,都对特种兵的生存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一般来讲,特种兵的身体越强健,掌握的知识越丰富,那么生存的机会就会越多。同时,心理素质也尤为重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冷静地去对待,要有一种乐观的战斗精神,并使其感染其他队友,强化生存意识,树立必胜的信念,使特战小组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现代战场,特种兵单有丰富的知识和强健的身体还不足以在任何一点完成各种异常艰巨的任务,关键要看特种兵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辨识的能力和聪明的才智。孙子在《月战》中指出:“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这句话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战国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天时”、“地利”是客观的,“人和”是主观的;在强调“天时”、“地利”的同时,最终归功于“人和”。这里“人和”就是指人的一切积极因素、能动性和主动性。特种兵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在生存时灵活变通,能迅速作出决定,能保持冷静和镇定,能很快适应环境,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使自己独立生存。

特种兵通常是以班、组为单位活动于敌后沿,远离主力,势单力薄,孤立无援。因此,作战能力有限。一旦被敌发现,很可能陷入团团包围的艰难境地,暴露了行动企图,就无法完成作战任务,尤其是是现代条件下,随着高技术装备不断地运用于战场,敌方的防卫措施也更加严密,致使隐蔽行动更加困难复杂。即使是夜间活动,也并非安全可靠。归纳起来,来自敌方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侦察卫星的侦察和监测;

3.夜视器材的运用,传感器的侦察搜索;

4.在重点目标附近布雷;

5.在我必经之路上布洒毒剂、设置障碍或进行火力封锁。

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威胁生存者的生命安全,如果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完成特种作战任务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影响特种兵野战生存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是来自于敌方的威胁。

因此,在考虑这个因素时,应超越以往那种“藏-发现-跑-藏”的老规律。积极研究、探索高技术条件下野战生存时防敌侦察和打击的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高技术兵器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和影响,扬长避短,更好地完成特种作战任务。

(二)来自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孙子在《地形》中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这里强调了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对战争的影响。在战争史上,由于不适应自然环境,造成大量减员乃至战争失败的例子很多。比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军因不适应水性和水战而大败,几乎是全军覆没,曹操也险些丧生。1942年夏天,国民党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由于不适应当地的酷热潮湿气候,加之事先准备上不足和缺乏应有的适应能力,致使疾病在部队流行。几个月后,10万远征军,所剩能参加作战的不足4万。1941年月10月2日,希特勒下令向莫斯科地区发起代号为“台风”的进攻战役,然而,正当德军准备发起进攻时,莫斯科地区下起了大雪,气温降至零下40~50°C,德军不适应这种冰天雪地的气候条件,冻死冻伤近11万人,数以千计的坦克开不动,大炮拖不走,都被遗弃在雪原上,连步枪的枪栓也被冰冻卡住拉不开。而正当德军在冰天雪地里挣扎时,适应寒区作战的苏军西伯利亚军团则不失时机地发起了反攻,德军此战损兵折将100多万。可见,恶劣的自然条件对部队的生存及作战影响之大。

当然,也有能够在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例子。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四渡赤水,在云南与四川一带遇到了山峦障气、饥渴炎热以及伤病的困扰,但最终诸葛亮以他卓绝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克服了困难,七擒孟获,平定了南方,为以后的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解除了后顾之忧。

对于独立作战,无后方供应保障的特种兵来讲,能够掌握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技能,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平时要全面掌握各种地形的不同特点,研究各种地形对我生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存技能训练。

只有充分了解野战生存的主、客观因素,并掌握这些因素对生存的影响,才能为特种兵提高生存能力提供有利地保证。

第二章 食物的识别与猎取

人体需要食物提供热能和营养。特种兵生存环境恶劣,补给困难,解决吃的问题极为重要。各种地形都有许多可供采摘、捕取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它们具有一定的食用和营养价值。特种兵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所携带的给养有限,器材、食品、药品等作战物资消耗大。现代条件下作战,要求参战人员根据作战任务,作战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适时组织采集野生植物和捕获野生动物食用,以弥补给养短缺和食品消耗不足,增强特种兵的生存能力。

第一节 可食性植物的识别与采集

我国地域广大,寒、温、热气候俱全,大部属于温暖地带,适应各种植物生长,其中可以食用的就有两千多种。野生植物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野生植物是特种兵在野战条件下,为求生存而采食的应急食物,主要有:野果、野菜、磨菇、海藻等。

植物分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两种。可食性植物对人体不会有太大的不良影响;而不可食性植物则可能会使人中毒,生理功能严重失调,甚至死亡。所以,特种兵在食用植物时,必须掌握对一般植物的鉴别方法。

鉴别有毒野菜可通过简便方法初步判断。一是有强烈的恶臭怪味;二是茎、叶断后渗出很浓的粘浆物并带有异味,接触皮肤后易引起过敏反应;三是用作杀虫药的野菜。以上三类野菜均有毒,不能采食。

主要鉴别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可食性植物通用检验法

1.一次只检验植物的一部分。

2.分出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叶子、茎干、根、芽和花。

3.闻一闻植物是否有浓烈的气味或者酸味,不过要记住气味并不能说明该植物是否可食用的。

4.检验前8小时内不要进食。

5.禁止进食的8小时内,检验植物是否具有接触性毒性,将一片植物放在手肘内部或者手腕内部,如果有过敏反应,通常15分钟就能显示出来。

6.检验过程中,除了喝干净的水和吃要检验的植物,不能进食任何东西。

7.取一小部分要检验的植物,准备吃下去。

8.在把检验植物放入口中前,先用外嘴唇接触一下,看是否有灼烧或麻痒的感觉。

9.如果三分钟后嘴唇没有过敏反应,可将植物放在舌头上面,含15分钟。

10.如果没有反应,可嚼碎植物,继续含15分钟,不要吞下去。

11.如果15分钟之内没有灼烧、痒、麻、刺痛或者其他不适感觉,可吞下植物。

12.等8个小时,如果有任何不适,应使自己呕吐并喝大量的水。

13.如果没有不适,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检验同样的植物,再等8个小时,如果仍然没有不适感,说明该植物可以安全食用。

注意:植物类食物吃得太多可能会引起腹泻或腹部绞痛。

菌类植物的营养价值很高,内含宝贵的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其蛋白质的含量介于肉类和蔬菜之间。

大多数蘑菇是无害的,但少数种类的毒蘑菇危害巨大,一旦中毒,便很可能无药可救。如果没有把握鉴定某种蘑菇能否食用,那就千万不要试吃。

1.毒蘑菇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菇则多呈现白色或茶褐色。

2.菌盖上的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3.毒蘑菇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菇则多生于较干净的地方。

4.毒蘑菇采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同,不易变色。

5.毒蘑菇大多柔软多汁;无毒蘑菇则较致密脆弱。

6.毒蘑菇的质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菇则清澄如水。

7.毒蘑菇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则很鲜美。

8.煮蘑菇时,锅里放灯芯草同煮,煮热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

另外鉴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煮蘑菇时,毒蘑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马上凝固,放进葱,葱会变成蓝色或褐色。

注意:一人一次只能尝试一种。如果出现疑惑,就不要试下去了。感到不对劲时,尽快刺激喉咙把它呕吐出来。木炭灰是可用的催吐剂。少量炭灰吞下肚就会诱使呕吐,此外它还能吸附毒素。

采集可食性植物时,随意乱取似乎容易,但是系统采集更有效率也更安全。采集时根据植物的不同部位,有序、分层地摆放采集物,避免挤压和混合。被挤破弄烂的植物会很快变质,不再适于食用。

柔嫩的幼枝,常为淡绿色,味道会更好一些。但比人工种植的蔬菜苦,且纤维粗壮。年老的茎叶比较粗糙,苦涩味更重。要除去茎根部的老叶,随便乱撕的叶片很易枯萎,在下锅之前就会失去所含的养分。

可食用植物的球根和球茎等部位含高量淀粉,最好煮食。

选择体型较大的植物时,有些可能会非常难拔,可松动根部的土壤,以减少球根被扯断的可能,然后用棍条将它撬上来。

浆果与坚果蛋白质含量高,甚至还可熬出食用油。

选择体型较大的植物,采摘已经熟透裂开或将要裂开的浆果。未熟的浆果呈绿色,坚硬苦涩,即使长时间沸煮也很难下咽。许多水果,尤其是在热带地区,有着粗糙苦涩的外皮,学会剥开它们。落在树下的坚果表明已经熟透,如果树木较小,可以用力摇晃,成熟的坚果会自动掉下来,当然也可用长棍敲下它们。将多种坚果粉混合饮用,味道更佳,不亚于真正的咖啡。

最简便的方法是,在地上铺张帆布或一件衣服,将植物茎上的种子抽打在上面。将收集到的种子放在炉上烘烤干,磨成面即可。

注意:有些植物种子含有致命的毒素。尝一点可能不会毒死你,但不要轻易吞咽。扔掉任何苦涩有异味,品尝时有火辣麻烫感的有毒种子,取食经过检验可以食用的种类。

很多树的树皮是可以食用的,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桦树、松树、柳树、白杨和三角叶杨树的树皮。树皮的反面通常是粗纤维状的,要想食用需要先晾干,然后磨成粉就行了。在紧急情况下,烤着吃也挺可口。

可食植物的花也是可以吃的,这一点常常被忽视。花可以当成佐料与肉类同烹。

如果汁液中含有糖分,可以煮去其中的水分来获得糖。

第二节 可食性野生动物的猎取

所有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食物来源。肉类食物比植物更有营养,而且在有些地方,肉类食物可能比植物类食物更容易获得。但多数动物必须通过布置陷阱或直接狩猎才能得到。这要求特种兵必须掌握每种动物的特性,了解它们在何处藏身、栖息、食性、何处饮水等细节;必须学会如何最有效地杀死猎物、设置何种陷阱、在何处狩猎等方面的知识。

一、野生动物的猎物寻找

动物的踪迹几乎分布于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但时常看见野生动物却并不那么容易。学会辨认动物留下的踪迹,并能从中分辨出是何种动物,将会有助于你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狩猎或者布置陷阱。你将知道用何类诱饵最有效,并设置相应的陷阱。

多数动物活动都很有规律,在饮水、觅食和归巢之间有很规则的路线。留意这些踪迹信号,在湿地、雪地和松软沙石上动物足迹会更明显一些,在密林地区还会有其他更明显的信号。足迹大小基本与动物体型成正比,通过判断足迹的清晰度及其内含水渍的多少可以精确判断动物通过的时间。足迹越清晰,动物通过的时间越靠近。

清晨,可以留心观察和检查地面上动物留下的踪迹。如果露水或蜘蛛网被碰掉或破坏,动物离去时间离现在可能不会超过几小时。有些动物,比如兔子,活动半径不会很大,相应的足迹很可能说明它们就在附近。有些动物会从茂密的矮灌木丛中打开通道,通道大小表明了相关动物的体型大小。沿着足迹延伸的道路两侧嫩枝的破损程度也会提供有关动物的信息。

树皮被剥落的方式,啃食后留下的坚果皮壳,部分吃剩下的浆果及嫩枝上的牙痕,肉食性动物吃剩的猎物尸体及猎物巢穴被毁坏的状况等等都会有助于你判断生活在附近的动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活习性。

许多啃食植物嫩茎的鹿类动物会留下相应的牙痕,茎干树皮会留下破损的边痕。兔类啃过的树皮边痕则是光滑的。

绵羊和山羊也啃食树皮。它们留下的牙痕通常是斜歪的,而鹿类的牙痕则是垂直的。啮齿类动物啃咬的痕迹常位于树茎底部--剥光幼树的嫩皮通常也是野免们的杰作。

松鼠会爬上树茎的顶部剥啃幼嫩枝条的树皮、木屑及树皮碎片通常会散落到树干底下。如果你见到地面上散落的松木屑,很可能树上就有松鼠落窝的巢穴。但如果同时又有坚果或松子之类散落树下,则表明这有可能是爱偷食坚果的鸟类干的。在地面上一堆空果壳附近,很可能有一个啮齿类动物居住的地洞。

粪便也是确认动物类别的最好参考物之一。动物体型大小也可从中略见一二,粪便干燥程度是判断它们何时从此地经过的指标之一。随着时间的颈长,粪便会变得坚硬,特征性气味也逐渐散失--新鲜粪便会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飞动的苍蝇可以使你注意到附近的动物粪便。

哺乳类:许多哺乳类动物粪便有强烈的遗臭,这是由开口于肛门内侧附近的腺体分泌产生的,它们有标记领地、发送性信号等重要功能。

植食类动物:诸如牛、鹿、兔子留下略圆的马粪状排泄物。肉食性动物,诸如猫、狐狸等的排泄物为长条形。有些动物,包括猩和熊类,是杂食性动物。掰开一团干燥的粪便察看是否能找到有关此种动物猎食习性的线索,以便在布置陷阱时选用动物偏好的诱饵。

鸟类:分为肉食类和植食类,通过辨别鸟粪可以区分它们。食谷物的植食类鸟粪便体积较小,多数情况下新鲜鸟粪为液态。肉食类大型猛禽排出丸状粪便,粪里可能还会有未完全消化的肉类残渣,如鱼、鸟、鼠或啮齿类小动物等。松散的鸟粪表明在一定的地域内可能就有水源,因为小鸟不会飞离水源太远,但是肉食性鸟类却不会依水源远近限制它们的生活区域。地面上富集的鸟粪通常表明周围会有鸟类的巢穴。鸟类喜欢在枯树上就餐,那里有许多蠕虫可供捕食。

有些动物在地上掘洞以寻找昆虫和蠕虫类食物。如果明显有新的潮湿的碎土,很可能不久前就有动物光临过这里。野猪会翻拱大块的地面,大块泥泞加上动物打滚留下的痕迹通常是猪类动物留下的。松鼠掏挖植物根茎会在地表留下小面积扒痕。

留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注意空气中遗留的气味,它们很可能预示着野生动物何时出现。一种动物存在之地很可能会有其他动物在此生存--有肉食性猛兽存在之处可能也会有相应的捕食对象。有些动物嗅觉非常灵敏,尤其是狐狸。天气寒冷时,大型动物的呼气往往凝结成可以看得见的雾气,如果你处于有利地形,即便相距较远也能察觉到。

许多动物通常在远离水面的高地上打洞做窝。有些种类的动物,比如免类和松鼠,尽管有狡兔三窟之说,要捕捉它们其实也并非很困难。兔子应急的洞穴很容易被挖开,或者用一段刺蕾枝或带倒钩的丝线就可把兔子从离地表很近的地洞,钩出来。肉食性动物通常藏身洞穴之中,这在多林地带很是普遍。洞穴周围的排泄物或兽迹会暴露出它们的行踪--同时也表明洞穴已被占用。

对付大多数野生小型动物,设置陷阱比追逐狩猎要有效得多。即便猎枪已瞄上一只小动物,可是由于体型过小,很难一击便中。布置陷阱反而更容易一些,同时可省出时间搜寻其他食物。

设计陷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构建。对于特种兵,需要掌握和了解的是相对容易记牢和构建的简单实用型陷阱。但由于每种动物都有独特的习性,许多有针对性的独特陷阱类型还得掌握。

仔细研究动物身体特征及生活习性可以使你避免许多错误。诱饵和设置地点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断尝试,要耐心等待,给陷阱以时间。猎物初次遇到新鲜事物会很狐疑,慢慢便会逐渐接受--这时也就更容易上当即便是在行走途中,设置一些简便的过夜陷阱也可能会有收获。如果准备在某地露营较长时间,那么就可以很好地策划和设置了。陷阱设置得越适当,数量越多,成功的几率也越高。

尽可能设置大范围且能控制的陷阱线,早晚各检查一次,收集猎物后重新布置好。为了提高效率,设置陷阱时必须考虑有足够的反应灵敏性。如果陷阱虽没被触动,诱饵却已不见,这可能是由于诱饵没放准位置,或者是由于触动机制不灵,重新设置时这两方面都应考虑。

查找猎物的踪迹,奔跑时留下的足印可能是它们从巢穴至饮水或进食处经过的路线。沿着这条路线找到任何自然形成的隘道--动物必须经过的位置--设置陷阱。猎物穿过障碍物之下的通道,也是布置陷阱的好地方。

陷阱设置别太靠近猎物的巢穴,这里常是它们静伏聆听及嗅探气息之地,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狐疑,从而静伏不动,或改变行走路线。也不要把陷阱设置在动物饮水之处,这里它也会很警觉,稍有异常就会引起注意。

如果将陷阱设置在动物自然通过之地,也许它们会避开并改变行动路线。但在惊慌失措时,动物会慌不择路,本能地选择最短的捷径逃跑,这常是那些很明显也很粗劣的陷阱也能时常成功的原因。

设置陷阱时,请遵循以下规则:

1.不要破坏原来的环境,不要踩踏猎物留下的足迹。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应在远离动物行走路线的地方完成,尽可能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2.隐蔽你的踪迹。构建和处理陷阱时别在周围留下明显的痕迹--诸如足印等。如果有条件,最好带上手套,以免留下汗迹和气味。布置陷阱时不要选择与背景反差大、有特殊气味的松木。每种树木都有特定的气味,猎物对之会很敏感--动物的嗅觉通常比人要灵敏许多。尽管动物怕火,但它们一般熟悉烟味,将绳套在篝火上熏一下会掩盖人的气味。

3.巧妙伪装。用泥巴掩好木桩的横截面。放在地表的绳索要加以掩饰,越自然越好,和环境越协调越好。

4.保持陷阱强劲有效。上了圈套的动物会拼命挣扎,为了逃命,它们会爆发出很大的力量和潜能,陷阱本身的缺陷必然会导致失败。

材料的选择对设置陷阱至关重要。设置陷阱需要绳子或金属线,金属线很容易保持绳索的张开状态。木材要选择弹性强而且坚韧耐用的,不要选择枯死树木。榛木易于弯曲,富有弹性且很有力量,是很理想的首选材料。

图2–2–2 弹性绳套阱

绳套是最简单的一种,绳子、线、金属线都可以用来制作临时绳套,任何救生宝盒里都应备有布置圈套用的金属线。应选择不锈钢材料的金属线,一端有眼,以便另一端从中穿过。可以紧紧拴在树桩、岩石或树上。绳套是个活结,可以套住小动物的喉咙或大动物的腿(图2–2–1)。

布置陷阱时要考虑到猎物的类别。例如兔类喜欢坐在较高草地上,四处观察,对周围环境感到满意时会跳跃式向前奔跑。把绳套放在障碍物前方一定位置上,正好与它们一次跳跃的距离相吻合。如果绳套过分靠近障碍物,兔子会将之冲离。金属线绳套可以直接用两根细树丫支撑,使活动绳套保持张开状态。

图2–2–3 诱饵弹性绳套阱

用弹性幼树绷紧绳套,可以把猎物弹离地面并吊起,这会大大提高捕猎效率。这种方法一方面剥夺了动物挣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其他肉食性动物偷食的可能。

猎物被绳套套住后会扳动机关,幼树弹起,将猎物吊离地面。适用于捕猎兔类和狐狸,也可以套住反方向来的猎物。布置在动物足迹沿线的自然隘口比较理想(图2–2–2)。

先构建钩形扳机(a),钩在(b)的缺口上。将(b)竖立钉牢在地上。(a)上端拴在弹性幼树顶端,使之绷紧弯曲。

图2–2–4 诱饵弹性腿套阱

机理同弹性绳套,但增设了诱饵。绳圈躺放在地上,诱饵悬在上面。猎物叼起诱饵的同时也会触动机关。适用于捕获中等体型的动物,如狐狸等。这类绳套阱应设在开阔地带,诱饵容易被发现,首选之地为森林中的小块空旷地(图2–2–3)。

支撑诱饵的右边树桩只应稍稍插入地面,因为它必须与上了圈套的猎物一起被弹离地面。

用天然叉枝或两根树枝绑成叉状人字形,竖立在地面上,从被弯曲的弹性树头引下的线拴在短棍上端,绳套末端附着在短棍中央,短棍另一端与一端系有诱饵的树枝相接触,利用人字形叉枝与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绳套躺放于诱饵正下方的地面上。这类腿套阱适用于较大型猎物,比如鹿、熊和虎等。对于草食性动物鹿来说,动物血或臭腺可以唤起好奇心(图2–2–4)。

图2–2–5 弹性压迫阱

短棍上端压在叉枝上,下端压在绑有诱饵的树枝上,利用拉力与压力的平衡,整个系统得以稳定。

绳套臂(b)一端架在支持臂(a)上,另一端依赖吊绳与(c)桩侧向相连。当猎物钻入圈套时,绳套臂(b)一端从支持臂(a)上脱落,从而带动(c)桩上的绳索开关。适用于捕捉小型动物,如兔类。可设置在猎物经常奔跑经过的路线上(图2–2–5)。

注意绳索开关是如何稳定住绳套臂(b)一端的。绳套开关线左端应靠近臂(b)的末端。

图2–2–6 秋千弹性绳套阱

这种设置可以同时控制空旷地带相邻的两条踪迹线。横臂上携带两个活动绳套,被吊线向上吊起,同时被束缚在树桩的“v”字形槽口上,以维持平衡。

一旦动物上了绳套,会拼命挣扎。肯定会使横臂挣脱开,弹力会把猎物吊起在幼树枝头。(图2–2–6)

图2–2–9 平台陷阱

图2–2–8 滚轴弹性绳套阱

图2–2–7 滚轴弹性绳套阱

绳套臂横架在两支持臂前侧面的圆槽上。上拉的绳索扳机线最好稍向后倾,以维持平衡。猎获对象是兔子和狐狸类。中套动物在挣扎中将绳套臂从支持臂上挣离,在弯曲幼树的反向弹力下,被吊离地面(图2–2–7)。

在长形水平棒上设置平行的多绳套,可以控制更宽的路面,提高陷阱的效率。适用于动物足迹分布较宽的路面(图2–2–8)。

适用于捕捉较大型动物,如鹿、熊或老虎等。它们体重相对较大,地面上会留有凹陷的足迹。平台阱两边各设置一个绳套。当动物踏上平台向下陷时,扳机臂从平衡臂上脱离,拉动绳套,动物前腿会被牢牢套住,进而被吊离地面(图2–2–9)。(a)图机理与之类似,但使用更大的绳套,通过动物踩脱平衡臂来直接带动扳机,绳 套紧紧扣住小型动物的颈部。

两根叉状木桩钉在地上,水平臂与垂直诱饵臂在同一侧与凹槽相互连接,诱饵臂上端被弹线拉起,维持平衡。绳套末端也系在诱饵臂上。可布置在森林中小块空旷草地上,捕获一些小型肉食性动物或野猪等。

图2–2–10 诱饵释放阱

平衡臂横截面呈四棱形,从而卡在有凹槽的垂直诱饵臂上,以维持平衡(图2–2–10)。

竖直木桩钉牢在地面上,水平横臂卡在它的中部槽口上维持平衡,两端各有一份诱饵。四绳套直接系在弹线上,弹线下部末端系着小捧,小棒两端卡在竖直臂与诱饵臂的小型斜槽上构成正三角形结构,以维持平衡。这种设置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捕获相反方向奔来的猎物。在森林空旷地带可以对付小型肉食性动物(图2–2–11)。

图2–2–12 双弹性阱

两根弹木下端分别钉牢在地面上,另一端绷紧,相互钩住以维持平衡。垂直诱饵臂上端系在弹木上,双面四根绳套也分别系在两根弹木上。弹木上端挂钩设计如图。绳套金属线必须有相当的强度,才能维持适当的环形。猎物咬中诱饵时,带动挂钩脱离,弹木带动绳套将猎物吊离地面(图2–2–12)。

水平诱饵臂一端插在矮木桩凹口上,另一端与竖直绳套臂连成肘节。绳套躺放在诱饵下方的地面上。还有一根水平臂两端卡在叉桩上,中间被系在绳套臂上端的弹线卡住,以维持平衡。动物拖动诱饵臂时触动连锁机关,弹线释放,带动绳套将动物吊离地面(图2–2–13)。

图2–2–13 肘节诱饵释放阱

从绷紧的幼枝顶端拉下的弹线拴在绳套臂上端,同时夹住水平横臂以维持平衡。诱饵臂与绳套臂连成肘状,从而稳定住绳套臂。

落石阱应设在动物奔跑的路径上,自己要与下落重物保持一段安全距离,否则是很冒险的。当猎物扑向诱饵时,触动机关,一块重物落下砸中猎物。捕猎对象包括野猪、狐狸和熊等。

图2–2–14 肘节绊放落石阱

机械装置与肘节绳套阱类似--用释放捧撑住肘节棒的一端,以维持平衡。肘节另一端系着长线,利用树丫作为定滑轮,长线另一端负起重物。绊线一端系在释放棒中部,另一端穿过重物正下方地面后,系在一固定点上。葡萄藤可用作绊线。可用一根叉桩改变绊线的受力方向(图2–2–14)。

图2–2–15 平衡木落石阱

叉状棒两端削尖,保证触动灵敏。分叉的一支水平位于重物的下方,前端有适当的诱饵。竖直叉上端支撑着横木以维持重物的平衡。重物既可是重的岩石,也可用圆木。动物扑向诱饵时,带动叉状棒,破坏了平衡,重物会在瞬间坍塌下来,砸向猎物。诱饵棒位于落石阱正下方(图2–2–15)。

图2–2–16 方形面释放阱

扳机接触处、负重的水平棒与其水平分叉的垂直棒之间接触面是方形的。垂直棒下端削尖,尽可能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提高落石阱的灵敏性(图2–2–16)。

一根支柱撑起~块岩石或~捆圆木,支柱中部架在固定于地面的叉桩上,以维持平衡;另一端斜撑在地面上,绳索一端系在扳机捧上,另一端穿过叉桩系在支柱的下端、诱饵棒一端支在扳机棒上,另一端支住圆木。动物扑向重物下的诱饵时,牵动诱饵棒,扳机棒失去平衡释放,重物随之迅速砸下。叉桩首先要垂直钉在地面上。

图2–2–18 夺命落石阱

先固定三根小木桩,两根平行固定在树干底部。另~根固定在跨过动物踪迹的另一方向地面上。绳索一端吊起重物,跨过树丫沿树干向下,经底部木桩(用水平扳机棒夹住,维持平衡),再沿水平方向横拉。通过地面系在第三根小木桩上、绳索要足够长。以保证扳机棒触动滑落时,重物能瞬时砸向地面(图2–2–18)。

(6)“4”字形夺命落石阱

图2–2–19 “4”字形夺命落石阱

此陷阱效率高,大小可以任意设计。水平诱饵棒通过凹形切口平衡在竖直固定棒上,锁棒尖端斜撑在诱饵棒斜槽上。中部支撑在竖直棒顶端,上部撑起重物,位于诱饵上方。各交叉部位切口的削法如下图,锁棒下端削尖,以便迅速释放(图2–2–19)。

机理类同于夺命落石阱,可用石块增加落木重量,而且落木上绑有尖刀桩,猛击加上猛刺,功能合一,效果更佳(图2–2–20)。

具有相当威胁性的夺命阱,能有效对付野猪。弹性树干上端绑牢在大树上,下端绑有尖桩。在如图(a)的作用下使之保持弯曲状态。动物绊上扳机线后,圆环被拉开脱离,尖刀桩在树干弹力作用下迅猛刺向猎物(图2–2–21)。

图2–2–20尖刀桩落阱

图2–2–21弹性尖刀阱

类似弹性尖刀阱,不过在绷紧的竖直弹性树干前端垂直绑牢尖刀桩,水平弹性树干的另一端绑在固定于地面的四根短木桩上。路的两旁各有一根固定木桩,其中的~根在顶部绑紧~根水平短棒,在肘棒及相应的线环共同作用下,维持绷紧的弹性树干的平衡。从另一根长木桩上牵出的绊绳,通过一圆形套环套在水平短棒和肘棒上,组成陷阱的扳机(图2–2–22)。

图2–2–22 水平尖桩阱

确保尖桩牢固地垂直捆在弹性树干上,否则很难刺入动物体内,而很可能会歪向一旁。尖桩的高度应视猎物的大小而定,角度也要考虑。弹性树干下端应紧紧绑牢在短木桩上。

用悬挂诱饵的绊线带动拉环,进而释放扳机棒,尖桩在弯曲绷紧的弹性树干带动下,急速扎向猎物。为了增加有效性,可在弹性树干相应位置平行绑牢几个尖桩(图2–2–23)。

图2–2–23 诱饵弹性尖桩阱

捕猎猴类很有效。类似于诱饵弹性尖桩阱,但是用一根树枝替代诱饵来带动整个扳机开关。如果安全拉环套在树干上,必须保证接触面比较光滑,便于被触动(图2–2–24)。

图2–2–24 栖木尖桩阱

用适当的弹木制成一张简单的弓,架在固定于地面上的叉桩上,箭搭在绷紧的弦上,与绊绳相连的肘节棒顶住上端卡在箭尾侧向下凹槽上的扳机棒上,使张开的弓箭维持平衡。用三根相距较远,固定在地面上的短木桩改变绊绳的受力方向,猎物触动绊绳时正好位于箭头所指的方位。这类阱适合捕猎迎面奔来的大型猛兽或者从绊绳侧面靠近的动物(箭会正好射中奔至中前方的猎物)(图2–2–25)。

a:箭尾有弦口,还有用来卡住扳机棒的侧下方凹口。系着绊绳的肘节棒前端顶在扳机棒 下端,后端顶在固定于地面的矮木桩上。

b:另一类可供选择的扳机系统:扳机棒中部的方形凹槽卡在固定于地面的方形木桩上。扳机棒前端的水平凹槽用于平衡紧绷着的弓弦的弹力。再用与前类似的方法改变绊绳的受力方向。

挖坑会扰乱环境并留下持久的印记,这会引起部分动物的警觉。但另一方面,有些动物的好奇心会超过它们的判断力,进而会前来试探。狐狸、猪、野猫和猩都会刨坑打洞,这类坑会吸引它们的注意力。当伸长脖子嗅闻时,过了尖桩口就无法再缩回去了。如果用爪,也会落入圈套之中。

注意:这类阱尤其适用于捕猎野猪和鹿类--但对人自身也构成极大的威胁。设置桩阱时自己不要正面面对尖刀,尖刀桩阱如此很大的威胁性,绳索和绳结都必须足够牢靠,以保证已绷紧的弹性树干的稳定性。轻易别靠近尖桩阱,在陷阱设置区域行动要格外小心,只有在紧急求生境况下才可以设置尖刀阱,且要有很好的控制方法。

把网布置在鸟儿经常出没的树林间是捕鸟的简易方法。如果没有罗网,可以用十字形交叉绳,系在鸟儿飞行经过的树间,鸟儿也可能会误撞上它们。

用粘鸟胶可以有效地捕捉小鸟。冬青叶与富含淀粉的谷物混合后加水沸煮至粘糊状,冷却后即可成为很不错的粘胶。涂在树枝或其他鸟儿栖息之处,可以粘住飞落在上面的小鸟。

在溪流靠近水面的上方悬挂~条长绳,上面平行悬上一系列绳套,最好设置在芦苇和小灌木丛中。

鸟钩埋在水果或其他食物中,是捕鸟的有效方法。钩子会被鸟儿误食入喉中。

将直径1.25~2.5厘米的绳套相邻系在长棍或树枝上,马鬃毛在这里可以加以利用,或选用其他坚韧的材料。棍条可放在隘口或鸟儿易去之地,绳套面朝上。鸟儿落下时会被绳套套住,抓住一只鸟后先别急着撤去,它会引来其他鸟儿,不多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鸟儿落在上面。

制作方法见“4”字形落石阱。可用枝条系成金字塔型鸟笼,用斜棒支撑在诱饵的上方。捕捉小鸟时,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制作更简易、实用的鸟笼:先将所有的棍棒按设计的要求架好,然后取两根与底部等长的棍条放在顶部,用绳子将它们与底部棍条一起捆扎好,使得中间排列的棍条都能处于相应的位置。大型鸟类会轻易毁坏这类鸟笼,对付它们必须把每根相邻棍条都紧紧扎牢。

可以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制作鸟笼。你也可选用~只大小适当的盒或罐子。用一根连结有绊线的长棍撑起鸟笼的~边,你握住绊线的另一端,在一段距离之外隐蔽起来。当鸟儿进入鸟笼下方时,你可以迅速牵动绊绳,拉倒长棍,鸟笼会迅速落下。在鸟笼四周及其下方撒少量诱饵。这类鸟笼在鸟群很多的地方效果最好。

将鸟网躺放在地面上,网的四角用长线系在同一弹性树干顶部,另一根绷直线连结着扳机棒与弹性树干顶端,以维持系统的平衡。诱饵平台一端抵在固定矮木桩上,另一端抵住扳机棒下沿,整个扳机触动系统要相当敏感,一只小鸟的重量就应可以带动它释放。

在网上及诱饵平台上撒放诱饵,会招来小鸟的光临。当鸟儿栖落在诱饵平台上时,触动扳机,在绷紧树干的反弹力作用下,整个网部四角收起,将小鸟困在网中。

挖坑会扰乱环境并留下持久的印记,这会引起部分动物的警觉。但另一方面,有些动物的好奇心会超过它们的判断力,进而会前来试探。狐狸、猪、野猫和猩都会刨坑打洞,这类坑会吸引它们的注意力。当伸长脖子嗅闻时,过了尖桩口就无法再缩回去了。如果用爪,也会落入圈套之中。

注意:这类阱尤其适用于捕猎野猪和鹿类--但对人自身也构成极大的威胁。设置桩阱时自己不要正面面对尖刀,尖刀桩阱如此很大的威胁性,绳索和绳结都必须足够牢靠,以保证已绷紧的弹性树干的稳定性。轻易别靠近尖桩阱,在陷阱设置区域行动要格外小心,只有在紧急求生境况下才可以设置尖刀阱,且要有很好的控制方法。

把网布置在鸟儿经常出没的树林间是捕鸟的简易方法。如果没有罗网,可以用十字形交叉绳,系在鸟儿飞行经过的树间,鸟儿也可能会误撞上它们。

用粘鸟胶可以有效地捕捉小鸟。冬青叶与富含淀粉的谷物混合后加水沸煮至粘糊状,冷却后即可成为很不错的粘胶。涂在树枝或其他鸟儿栖息之处,可以粘住飞落在上面的小鸟。

在溪流靠近水面的上方悬挂~条长绳,上面平行悬上一系列绳套,最好设置在芦苇和小灌木丛中。

鸟钩埋在水果或其他食物中,是捕鸟的有效方法。钩子会被鸟儿误食入喉中。

将直径1.25~2.5厘米的绳套相邻系在长棍或树枝上,马鬃毛在这里可以加以利用,或选用其他坚韧的材料。棍条可放在隘口或鸟儿易去之地,绳套面朝上。鸟儿落下时会被绳套套住,抓住一只鸟后先别急着撤去,它会引来其他鸟儿,不多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鸟儿落在上面。

制作方法见“4”字形落石阱。可用枝条系成金字塔型鸟笼,用斜棒支撑在诱饵的上方。捕捉小鸟时,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制作更简易、实用的鸟笼:先将所有的棍棒按设计的要求架好,然后取两根与底部等长的棍条放在顶部,用绳子将它们与底部棍条一起捆扎好,使得中间排列的棍条都能处于相应的位置。大型鸟类会轻易毁坏这类鸟笼,对付它们必须把每根相邻棍条都紧紧扎牢。

可以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制作鸟笼。你也可选用~只大小适当的盒或罐子。用一根连结有绊线的长棍撑起鸟笼的~边,你握住绊线的另一端,在一段距离之外隐蔽起来。当鸟儿进入鸟笼下方时,你可以迅速牵动绊绳,拉倒长棍,鸟笼会迅速落下。在鸟笼四周及其下方撒少量诱饵。这类鸟笼在鸟群很多的地方效果最好。

将鸟网躺放在地面上,网的四角用长线系在同一弹性树干顶部,另一根绷直线连结着扳机棒与弹性树干顶端,以维持系统的平衡。诱饵平台一端抵在固定矮木桩上,另一端抵住扳机棒下沿,整个扳机触动系统要相当敏感,一只小鸟的重量就应可以带动它释放。

在网上及诱饵平台上撒放诱饵,会招来小鸟的光临。当鸟儿栖落在诱饵平台上时,触动扳机,在绷紧树干的反弹力作用下,整个网部四角收起,将小鸟困在网中。

首先要学会观察和辨认猎物踪迹,必须具备有关狩猎对象生活习性及其特征的基本知识。这样会有助于特种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狩猎位置。

黎明和傍晚是狩猎的理想时机。在狩猎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安静,规律性屏息,轻缓地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动作过大,有助于减少各种人为的声响。急促而突然的移动会引起动物的警觉、留心嗅闻和倾听。狩猎时应该逆风,至少不应该完全顺风。

只要选择正确的前移方式,动物通常不易察觉到你的行动。如果感觉动物已经瞥见你的身影,应立即屏息不动,保持完全的静息状态,直至它们离开或者继续进食。狩猎时要避开大型猛兽,诸如熊等,除非确实绝望无助,没法捕获其他动物,或者当你确信能一次成功将它击毙时,方可一试,否则你很可能会由狩猎者变成它们的猎物。

在没被发现之前,要尽可能靠近目标,选准稳固有利的位置,在最佳方位进行瞄准。精确的迎面射击会十分有效,但除非你靠得很近,动物也静息不动,否则是很冒险的。射击要准确,避免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避免由于动物带伤逃离而不得不长距离追踪。

弓和箭是临时所能制备的最好武器,也很易于制备。只需花上很短时间,你就会在使用它们时成为受益者。

紫杉是理想的制弓材料--所有古老的英格兰长弓都由紫杉木制成。在北半球分布着五种紫杉树,但每种并不都常见。其他如橡树、柳树、山核桃树、雪松、铁树、百榆、桧树、桦木和铁杉木都是很理想的制弓材料。

应选择弹韧性都很好的易弯曲材料用来制作弓柄。一般长约120厘米,但可根据个人情况加以取舍。

选择适于自己使用的弓柄:右手放在腰下部一侧,握住弹木一端,左手沿棍向前斜举伸直,并握住弹木,作好标识,取这段弹木作为弓柄,长度会很适合。这可作为弓型大小的标准(使用长弓需要更多的技巧)。

弓柄中部宽约5厘米,两端渐窄,直至1.5厘米。在距离柄尾约1.25厘米处刻上凹槽,以便固定弓弦。先剥去树皮,弓柄削成形状后,外表涂抹一层油脂。

用生牛皮制作弓弦最理想。可切成宽3毫米的坚韧长条。其他各类绳索在应急时也可以选用。老荨麻树皮是上好的粗纤维,可搓成结实的弓绳。如果弓柄弹性很强,可能需要相对较短的弓弦。在固定弓弦时弓柄只可稍稍绷紧--只有在拉开弓时,弓柄才进一步弯曲紧绷,提供相当大的弹力。

先将弓弦在弓柄凹槽上扣上一环,然后绕两圈半。如果作弓柄的材料没有干透,在放置不用时应放开弓弦的一边,否则容易使弓柄变形。

注意:一柄制备精良的硬弓会比一个弹性陷阱更有效率,也能更精确地命中目标。

任何直木都可用作箭杆材料,但桦木无疑是最好的材料之一。箭杆长约60厘米,宽6厘米,应该绝对很直(两定点间系紧一根弹绳可作为直尺标准),也应尽可能光滑。箭杆末端应刻有凹槽,以便支在弓弦上。制备后应检查每根箭杆末端凹槽宽度是否足以容纳你的弓弦。

为了提高精确度,可以制作羽箭。羽毛是首选材料,但其他材料也可选用--纸、轻布料,甚至削成一定形状的叶子。

(1)从顶端开始,撕开羽毛,至羽毛管中央。

(2)羽毛两端各留有20毫米宽的羽毛管,以便系在箭杆上。

(3)将箭杆圆周三等分,系上相互对称的三根羽管。

箭杆前端可以直接削尖,淬火。用附加的锋利箭头系紧在杆上,效果会更好。马口铁就很棒;隧石磨尖也可制成真正锋利的箭头。箭杆前端从中央部分剖个裂口,插入箭头后紧紧缚牢。肌腱是很好的捆绑材料--湿润时用,干后会收缩,紧紧缚住箭头。

简便的弹弓加上普通的小卵石,就可以成为很受用的武器。一根弹性绳索,中部穿上一小块弹弓布,两端固定在弓架上,就可制成一副不错的弹弓了。皮革是制作弹弓布的首选材料,也可用坚韧的织物替代。弹性绳索既可以是以皮革为原料的条带,也可用粗纤维搓成绳,但后者必须保证也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坚韧度。可用一根弹性绳索将弹弓布穿在中央;也可用两根等长的弹性绳索牢固系在弹弓布的两边。

选择直径约2厘米的卵石,应尽可能光滑(粗糙卵石也许有更强杀伤力,但运行轨迹不是弧线,不好控制)。

在调整好弹弓绳的长度后,举起弹弓,瞄准目标,拉紧弹绳,释放。卵石会以很高的速度沿弧线飞向前方。不断练习和摸索,直至精确命中目标。

首先需要选取强度大的叉状树枝削成木柄,最好同时有一定的柔韧性--棒木树叉是最棒的。还需要一些弹性材料制作弹弓绳,从汽车或自行车内胎上割下的长条也很理想。

在弹性橡胶皮条中部穿上一小块长方形弹弓布,方法同前。选取适当的小石块作“弹药”。

长棍在行走时可作拐杖,一端削尖后可变成有用的刺杀或投掷武器。长约1.80米的直棍可制成理想的刺杀梭枪。长约90厘米的直棍可制作更易操作的投掷标枪,长度再缩短一半的直棍可制成投镖--具有更高的精确性,能投射更远的距离。

梭枪前端加上各式枪头,会更有杀伤力。枪头材料可供选择的有:锋利的燧石、马口铁或者直接用尖刀绑在梭枪头部。

这种打法一般是在动物经常出没的路线上设伏,当动物出现时,将枪刺入动物体内。最好是藏在动物路过的大树上,因为大型动物一般不会往上看。当狩猎者跳下的时候,要双手持枪,利用下坠的重量,将枪对准动物双肩骨中部猛扎进去。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狩猎者可以从树上向动物扑去,将身体的全部重量和冲力集中在扎枪上。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呆在树上要静止不动,有时要等好几个小时,非常枯燥和难耐,有时还会无果而终。

此种打法不完全取决于飞枪的投掷,而在于悄声隐蔽地接近猎物。特种兵应尽量接近到能用手触摸到猎物的距离。必要情况下,可以在投掷距离把枪掷到猎物身上。

近距离接近猎物时,慢慢将持枪的手臂像弹簧一样地向后伸,不要扬得太高,要将身体侧转,借助肩的力量投掷;另一只空着的手可以举起来指向目标,然后使出浑身的爆发力猛地把枪出手,感觉应像投飞镖一样,身体随着枪前冲后随即停止不动。在受伤的猎物倒下之前不要从隐蔽处起来追赶。猎物倒下之后,立即上前将打昏或击毙。

一根长杆,前端有一活动套索,是捕捉栖落在低矮树枝上小鸟的有效工具之~。留意鸟类栖息和落巢的地点--鸟类自身会给你许多提示--在充足的夜光下,偷偷地靠近,先用活动套索套住鸟儿,拖紧绳索后,捕住鸟儿。

潜入水中,用芦苇或其他植物伪装你的头部,非常小心地靠近水鸟落巢或时常出没的区域。但要当心鸟类在防卫时是相当凶猛的,尤其是野鹅和天鹅等。

某些地区一直沿用着利用葫芦瓢卡在头上的做法。葫芦瓢上一边留有洞口,可供呼吸和观察。葫芦刚好漂出水面,捕猎者隐蔽在水下,可以很容易靠近鸟类栖息地而不被发觉。为了迷惑鸟儿,可以先扔几只葫芦漂在水面上。抓到野禽后,捕猎者可将其在毫无防备之下拖至水下扼死。

在鸟类较常觅食的地面上挖一深约90厘米的洞,宽度依据你准备捕捉的对象而定。在洞周围撒上谷物,越靠近洞口,谷物密度越大。

先将诱饵放在洞的周围,鸟儿会进一步前进以获取更多的食物,这时可以冲赶它们,慌乱中它们没有充分有效地展开双翅,糊里糊涂掉入洞内,一时难以挣脱。

将内裹石块的食物扔向天空,海鸥在张口衔取食物时双翅展开,吞食了内裹石块的食物后,体重突然增加,会瞬时跌落下来。这类技巧只适用于海边陆地上。准备着,在海鸥跌落地面时赶上杀死它们。

鱼类是有价值的食品资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脂类。所有的淡水鱼都可以食用,但也有些热带鱼类具有危险性,如电鳗等。捕鱼需要技巧,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捕捉。

钓鱼首先要用“看”、“闻”、“听”的方法来判明水中是否有鱼。

看--根据水的颜色、水面的波纹以及水草痕迹来判明水中是否有鱼,一般水面浑浊,有较大波纹及水草有咬食痕迹则表明有鱼。

闻--有鱼的水带有一定的腥味。

听--鱼在晚上吃水草时可发出声音。

钓鱼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静水中钓鱼,应根据孚子的变化来判明鱼的大小。流水中钓鱼应在上游下钩,主要是凭手感来判断鱼是否上钩,较大的鱼咬钩,手会有感觉,明显时可提钩。。

海上钓鱼较为容易,海鱼吃食猛,咬钓后一般不易脱钓。鱼铒可用一些小昆虫及面团代替。

钓鱼地点应该考虑到气温变化的影响。气温高,水密度大,鱼类喜欢深水池中的阴凉水域。炎热天气下,湖中的鱼会返回到阴凉的深水区。气温较低,应选择有日光照射的浅水区。当河水仍在缓缓流动时,选择相对静止的水域--例如河的外湾处,或者选择较小的支流。鱼儿喜欢游弋于岸边的蔽荫处、岩石水草边以及没入水中的杨柳林中。

编织鱼网,网眼间隔约4厘米。上网沿加有漂标,下网沿系有重物,将网横拦在河上,可以捕鱼。这种刺网会很快把一大片水域中的鱼儿不分大小一律捕光,如果你预期在该地长期呆下去,就不要用这类网。如果刺网的上下沿两端都被紧紧固定在河岸边,就不需要用浮标和重物了。如果刺网位置与水流方向呈一定角度,就不易阻住上游而来的漂浮物。

在溪流之中筑堤,使溪水流向一边,用石块在坝下游建一小型狭窄的水池。逆水而上的鱼儿会停留在池中。也可用拦网捕捉上游游下来的鱼。

这是一种原始的捕鱼法,需要有耐心。在相当狭窄的溪流两岸水草间,常有鱼儿栖息,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俯卧在岸边,双手缓缓插入水中,逐渐适应水温,尽可能接近岸边水底,摸鱼时两手呈合势由水底向心合拢摸鱼。摸到鱼后要迅速向水底按压,一手握鱼头,一手握鱼尾,将鱼捉住。

夜间用火把或手电筒的光亮照在水面上会引来鱼儿,这时再撒网捕捉。河床边放置明晃晃的反光镜或其他反光材料,也可以反射阳光或月光至水面上。

长棍前端削尖,可制成鱼枪,若削有倒钩,效果更好。可以用多枪头,这样可以覆盖更大范围。捕鱼时应确保水中没有自己的倒影,或者倒影不在鱼儿所处的水域。瞄准鱼体稍下方的位置,因为还得考虑水的折射对视觉的影响。

对小水塘、沟渠可采用分段拦坝戽水的方法捉鱼。先在水塘或沟渠的一角筑起泥坝,用桶和盆将水戽到坝外,待见底后即可捉鱼。

洪水退后,留下彼此分隔的小水池,其中常滞留有鱼。用棍棒搅动池底的稀泥,如果水底有鱼,会向较清水面游动,你可以直接把它们舀上来。

第三节 食物的处理与食用

在生存环境中,需要知道如何烹调食物,烹调前该如何准备,以及如何贮存它们。不正确的清洗方法和储存方法可能会使食物变得无法食用。

尽管有些植物可以生吃,但是有些必须烹饪一下才能食用。通常是利用煮、煎、焙、烘、蒸、烤等方法来烹调食物的。

煮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因为可以留住汁液中的盐分和养分。

如果没有金属容器来煮食物,可以用一块有洞孔的石头,或者找一段中空的木头,将食物和足够的水放入木头的洞中,将木制的容器置于火的上方,然后将滚烫的石头放到食物中,等石头凉了之后取出.再接着放其他滚烫的石头,直到食物煮熟。

其他可用于煮的容器有椰子壳、海贝、龟壳、剖开的竹子,甚至用动物的胃或者皮做成的袋子。

注意:选择容器时不要用潮湿的石头,例如溪流中或者其他湿地里的石头,因为它们很可能会爆炸。封闭的竹子加热时可能会引起爆炸。

煎是比较简单方便的方法。如果确实没有煎锅,可以用石头煎炸食品。将一块平整、中间微凹的石头放在火上面,等石头热了之后,将油和食物放在上面加热直到煎熟为止。

对于坚果和谷物来说,焙是最好的选择。将坚果或谷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或者放在一块石头上,慢慢加热,直到坚果或谷物表面变焦为止。

烘是将植物放置在一个烘箱里,用中火慢慢烘烤。可以在火下面挖一个坑当作临时烘箱用,或者用一个密封的容器,也可以用树叶或黏土将植物包起来。

一、是可以在地上挖一个坑,坑中放入一些热煤,将食物和一些水放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将容器放在坑里面,再在容器上盖上一层煤和一层薄薄的土。

二、是可以在坑里面铺一层干燥的石头,然后生火,等煤烧完之后,把煤灰拨开一个小坑,再把容器放人煤灰中,接下来的步骤和上面一样。

蒸,也需要挖一个坑。烹调海鱼或者其他一些需要稍稍煮一下的食物,如车前草、青香蕉等,蒸是最好的方法。用大的叶子或苔藓包住食物,在已经铺好了煤的坑里先放一层包好的食物。然后铺一层叶子或苔藓,这样食物层和叶子或苔藓层相替交换,直到坑填满。插一根棍子使之穿过食物层和叶子或苔藓层,然后用更多的叶子或土尽量填满坑,然后拿出棍子。这是一个虽然慢却非常有效的烹调方法。

烧烤需要用到串肉扦或烤肉叉。用这种方法你几乎可以在火上烤任何肉类食品,只需要将肉串在没有毒的棍棒上,然后放到火上烤,直至熟了为止。用这种方法可以保持肉中的肉汁,是烹调所有禽类或小动物的好方法。

几乎全部淡水鱼种都可食用。长度小于5厘米的可以整条煮食,毋需处理。大鱼必须剖膛清洗。鳗鱼和鲇鱼表皮光滑,其他鱼类需要去鳞。鲇鱼有软的骨架,大多数其他鱼类有许多鱼刺。鱼死亡后会很快腐烂,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所以抓到鱼之后应尽快准备好食用。

食用鱼时,并非必须去鳞。可以直接带鳞沸煮。不过有时间最好还是除去鱼鳞。从尾部开始,用刀刮去鱼鳞。;

沿腹部肛门至鱼头喉咙切口处的连线切开鱼腹,除去所有的内脏--可以用来作垂钓用的诱饵。要保留鱼卵,其营养十分丰富。这样处理后的鱼肉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可以将鱼整个叉在棍子上,然后放到明火上烤。但是,将鱼连着皮一起煮着吃是最好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脂肪和鱼油都在皮肤下面,而且煮着吃,可以得到鲜美的鱼汤。

如果打算把鱼贮存起来以备后需,可以用烟熏,或者晒干。熏制前,割下鱼头,取出脊椎,将鱼肉摊开,用串肉扦串起来,也可以用剥了皮的细柳树条做串肉扦。

鸟类的处理方法基本类似其他动物--尽管通常需要拔毛,却不需要剥皮。按以下顺序依次进行:

扯断鸟类细长颈部可以直接杀死它们。然后切开喉部,头朝下悬挂以便放血。也可以直接切断位于舌根下部的主神经和主动脉,鸟儿会很快死亡,放血也很容易。尽可能别捕食那些食腐性鸟类--它们很可能携带大量蜱、虱和寄生虫,以及各种易于引起感染的病原菌。

在鸟体尚有余温时,直接拔毛很容易,一般先从胸部开始拔毛。只要用热水烫一下,使毛管松软就可以容易去毛,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海鸟和水鸟--烫毛之后毛管会收缩得更紧。羽毛可用来制作箭羽,也可作绝缘体。

在鸟类腹部开口,用手掏出所有的内脏器官。保留心脏和肝肾,剁去鸟头和鸟脚,用新鲜干净的水清洗腹腔。

食用鸟类有很多种方法,也可以用串肉扦串起来在明火上烤。食腐性鸟类必须彻底沸煮,以免鸟肉携带任何病原菌。

蛇肉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动物,但由于许多蛇类具有很强的毒性,所以对蛇类进行处理时,必须要把其毒性去除。否则,会危害到捕捉者的安全。

可以将蛇悬挂在树枝上,沿头部向下把蛇皮全部剥去。蛇皮可以用来制作腰带、皮带,也可以食用。

蛇类的剧毒一般在其头部,因此,必须去除头部才可进行食用。割头时,要紧掐住蛇的七寸,防止被蛇伤害并引起中毒。

沿着头部划开蛇腹,取出内脏,保留蛇胆。因为蛇胆具有明目健身的功效,可生吞食用。记住千万不能搞破蛇胆,否则味道极苦。可以将取出的内脏做诱饵设置陷阱。

蛇类的食用方法很多,最好是用煮,可以保留其营养成分。

五、中等体型的哺乳动物

对中等体型的哺乳动物的处理也是从以下四个步骤入手:

如果肉要贮存,该步骤是必需的。放血后的瘦肉味道更加鲜美。

将猎物头朝下悬挂能放出更多的血液。用绳绑住猎物腿部肘关节,吊在树丫或自己构建的支架上。地面上放置容器以便收集血液。

需要一些结实的木料来构建支架。支架的两端相互交叉,牢牢捆紧,并固定于地面,支架上架有一横木,用来悬挂猎物。

割开猎物颈部的主静脉或颈动脉以便放血。悬挂着的猎物颈静脉与颈动脉都很明显,易于找到。切口位于耳后根部,同时要刺断颈两侧的颈静脉。也可开口更低一些,在主动脉弓分支前割开,形成“v”字形切口。

注意:别浪费了动物血液,其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盐分。这些正是求生者急需的东西。动物血可治疗因缺乏维生素引起的眩晕症。

皮革可制作衣物,也可在建棚时挡风避雨。(猪类不需剥皮,因为其皮下的脂肪层很有价值。鸟类则需拔毛,通常无需剥皮。)

在动物体温尚未降下来之前,剥皮还是很容易的,放完血后即可进行。紧贴皮下部位开口小心剥皮,关键步骤如下:

1.后腿膝关节上部沿环线切开皮肤,留意不要切断了绑绳。

2.在前腿相应位置也切开环线。

3.沿后腿内侧向下切开,至两腿分叉处,小心沿生殖器周围切一环线。

4.沿腹中线向下切开至颈部。留意刀锋不要插入过多,以免切破胃部或其他内脏器官。用手扒开皮肤,插入两指,刀尖紧贴两指,刀刃朝外,缓缓向下切开皮肤。

这种方法可以使你避免刀尖过度内送,切中内脏。手指挑起皮肤,刀刃朝外,缓缓滑动,沿腹中线向下切,直至颈部。

除去内脏及杂碎。剥皮后的猎物仍悬挂在支架上,剖开膛,除去肠管,将有用的内脏分开。

从关节处切断,把肉分解成大小合适的条块,以便于随后用各种方法烹烧。

除了食用猎物的肉类外,多数内脏都是有用的。心脏、肝脏和肾都可以食用。同时还可以食用动物的血液。烹饪的方法不限,但必须使肉熟透,以免肉携带任何病原菌,危害到自身的安全。

第四节 常见的可食性植物

本节主要介绍在野战生存中有实用价值的几种野生植物以及它们的分布、形状、食用方法及药用价值。下面就给大家逐一介绍:

山野或灌木林中生长有许多可食野果。如无识别经验,可仔细观察鸟和猴子都选择那些野果为食,一般来说这些野果对人体便是无害的。常见的野果有以下几种:

分布:全国各地,生长在山坡灌木丛或路旁向阳处。7~8月成熟,果实、嫩叶可食。

形态:攀援状灌木,在枝和叶柄上有毛和钩状小刺,叶为羽状复叶,小叶多为3片,也有5片的,近圆形,顶端一片

  蛮人狩猎队成员之间有着很明显的分工、或者说是阶层区别,做事如此、吃饭也是如此,青壮男人们把岩羊肉烧烤熟了,普通猎人负责拿刀切片,蛮纹猎人就等着吃现成的。

  长臂却将最先拿来的两只圆溜溜羊眼珠递给七弦,又塞过去个小皮囊才站起身来朝洞里所有人大声说道:“二十七头岩羊,七弦自己独射十头…我们大家敬他酒!”

  一百多个人齐齐举起手中皮囊、齐齐轻喝一声、又齐齐灌进去一大口酒,所有人目光中满满都是敬重和亲近之色。

  这顿午饭是为补充体力,喝些酒能够振奋精神消解长途山路带来的疲乏,接下来还要进行正式狩猎,大家吃喝速度都不慢,多半刻钟便纷纷填饱了肚子。

  这时派出去的蛮纹猎人跑回来一个,跑到长臂面前满脸兴奋说道:“赤尾鲟鱼群已经开始进入那段河道,我往上游走了五里,目测超过六尺的大鱼数量起码比去年多两成。”

  “太好了!”长臂猛地拍一下大腿,站起身朝众人快速分配任务:

  “乌柯跟老秦守好山洞,九柱跟大憨带五个猎人和十个男人负责往来运送猎物,阿木跟驼背带十个猎人护卫狩猎场外围。”

  “其他人分成五个小队,我跟七弦、老鹰、豹子、飞狗各做队长兼射手,每小队一个蛮纹猎人、三个普通猎人和十个男人。”

  说到这里也没管七弦满脸懵懂神情,拽一把刚才进来报信的蛮纹猎人接着说道:“你帮七弦挑些能干的,路上顺便告诉他以往我们是怎么捕鱼的…”

  长臂又随手点了几个人带头就往洞口走,这时忽然从石棱上跑进来一个人,原来是午饭前派出去的另外那个蛮纹猎人。

  蛮纹猎人顾不上喘气,就急急说道:“河滩狩猎场来了头熊…很壮很大的撼山熊…我等半天也没见那家伙有离开的打算。”

  “撼山熊?多大体型?”长臂停下脚步转身朝众人手中武器看了一眼,不由皱起眉头问道。

  “一丈高,应该两千斤重…”

  “不是一丈高、是有一丈宽,站起来恐怕得高达三丈多。”

  “一丈宽三丈多高?!”

  长臂嗓音陡然提高八度,咬牙切齿道:“他娘的还不得有五六千斤重啊?该死的、该死的!”

  “要不…我们去把它给杀掉?足有几千斤好肉,熊皮熊胆熊掌更都是好东西。”

  长臂瞪了一眼那个蛮纹猎人,使劲儿挠着自己乱蓬蓬的脑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这次到这里是来捕鱼的,除了弓箭长刀投矛根本就没带长矛、铁箭这些重武器。”

  “要不…就等它离开再…”

  长臂又瞪了一眼那个蛮纹猎人,接着使劲儿抓挠自己的脑袋:“你又不是不知道,撼山熊最喜欢吃鱼,发现方便抓鱼的地方就会一直待到没鱼可抓为止。

  这真是个难题,在重达五六千斤的巨熊面前,普通青壮男人跟盘菜没什么两样,估计一巴掌就能拍死好几个。

  十五个蛮纹猎人加上三十个普通猎人,如果装备有足够的铁箭和长矛,倒是勉强能壮起胆子尝试进行猎杀。仅凭现有这些武器,长臂是绝对不敢轻易带着狩猎队去冒险的。

  毕竟一头撼山熊的价值虽然不低,要是跟四十五个猎人的性命比较起来,显然就不具有任何可比性了。

  可要说放弃这次狩猎行动转向他处、或者干脆直接返回部落,长臂也是万万不敢随便决定,其中原因挺简单…这次狩猎的目标非常重要。

  赤尾鲟是一种定期洄游的大型鱼类,每年寒季到来前的特定几天里,都会途经瀑布北边几百丈处那条古河道进入青鸟湖。

  这种鲟鱼的种群并不大,每年游经此处的数量仅有那么几千近万条,其中体长超六尺、重达两百斤的成年大鱼几乎从没达到过两成。

  狼牙部的蛮人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都会择机派人来此猎杀百条左右的赤尾鲟鱼,既为收获味道鲜美的食物、更为得到制作羽箭所必须的鱼鳞胶原料。

  组织杀熊几乎注定会损失惨重,放弃捕鱼又将使得部落严重缺乏制箭原料,现在狩猎队陷入左右为难境地,愁得一群人蹲在地上纷纷挠脑袋。

  “撼山熊最喜欢吃山蜂蜜。”

  长臂抬起头来,满眼迷茫看向七弦,只听这个少年再次说道:“撼山熊最喜欢吃的不是鱼,而是山蜂蜜!”

  这回好几个蛮纹猎人都抬起头,停下挠脑袋的动作,却还是没听明白七弦想表达什么意思。

  “我是说可以找些山蜂蜜,引诱撼山熊离开河滩…甚至可以事先找个合适的地方布设陷阱,再把它引诱过去想办法杀掉。”

  “你确定?”长臂猛地站起来瞪着眼睛问道。

  “确定…以前我跟长嘴发现过撼山熊的窝,就从里面偷了两块蜂巢出来,结果被那家伙闻着味儿追出去至少二十里,最后钻进一条窄石缝才逃脱掉。”

  “哈哈哈…这个主意不错,蜘蛛、老鹰、豹子、飞狗去尽量多找些山蜂蜜,抹在烤熟的岩羊肉上做诱饵,包裹严实了到河滩狩猎区下风头找我。”

  长臂顿时精神抖擞,行云流水般再次吩咐布置:

  “乌柯跟老秦还是守山洞,九柱跟大憨带二十个普通猎人、六十个男人往狩猎场河滩东南走三里,在那条五丈宽的玄武岩矮石峡中间地上挖个陷阱,一个时辰内最少挖出十丈长十丈深。”

  “阿木跟驼背带十个普通猎人巡逻护卫石峡两端,张虎跟老五往陷阱底插三十把刀和三十根投矛、往阱沿插一百根箭。”

  “周坤跟周炳,你俩爬到石峡两侧顶上往陷阱另外一边各垂条绳索,然后配合张虎跟老五遮盖陷阱表面做好标记,检查仔细千万不能出纰漏…准备完毕再把六十个男人带回山洞,其他猎人在石峡两侧顶上躲起来准备弓箭投矛…七弦跟我在一起,”

  蛮纹猎人应喝一声,各自带人跑出山洞去忙碌了,只有剩下两个明显年纪偏大的满脸不高兴嘟囔道:“怎么每次都让我们守山洞看猎物啊?”

  “嘿嘿,乌柯老哥、秦老哥乖乖听话吧,只要是我长臂带队出来,你们俩就甭盼着有机会去跟野兽搏杀了。”

  “你总这样…别的族人会有意见的。”

  “能有啥意见?我自己那部分猎获多到用不了、分给谁都是我乐意…何况每次你们俩的责任也很要紧,这件事儿交给别人我还不放心呢…”

  七弦听得出来,长臂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照顾两个已经日趋老弱的蛮纹猎人,也没吭声就跟着他出了山洞。

  沿着瀑布另外一侧石棱走过去,溜斜坡绕水潭穿树林来到一道矮石崖底下,长臂头也没抬就轻手轻脚弯腰往东走,又过了有几百丈才转身往石崖上面爬。

  等到趴在石崖顶上蒿草丛中往下望时,七弦才看见一条约摸有百丈跨度的河从西北方向奔流而至,在两人趴伏地点东边数百丈处一座石峰脚下转了个弯,冲出片宽阔河滩地。

  河滩浅处到处堆满尺把长的卵石,近深水区却散落几块巨大的卧牛石,其中最大那块足有十几丈长宽,上面赫然坐了道超级雄壮的深褐色背影。

  “该死的家伙还真吃上瘾了…那块石头本该是我的捕鱼点!”

  远远望见撼山熊抓着条几十斤重的大鱼,正美滋滋慢条斯理连啃带嚼呢,长臂眼珠子瞪老大、气得有点咬牙切齿。

  作为一个资深弓箭手,长臂耐心还是有的,咒骂过后就带着七弦仔细观察地形,琢磨从哪个角度去诱熊又往哪条路线跑才最安全,半个时辰后回到石崖顶时就等着诱饵拿来、陷阱布置完毕了。

  “长臂大叔…河道这么长,捕鱼非得在河滩里吗?”七弦自己也抓过鱼,对狩猎队只认准眼前这一个狩猎区的举动很是不解。

  “呵呵,我们要捕杀的是赤尾鲟鱼,它们习惯生活在深水区、整个洄游过程几乎不会往水面上冒头…这条河看似不宽却是山水冲刷不知多少年形成的古河道,下面水流幽深湍急,绝大多数地方根本甭想看到赤尾鲟的影子。”

  “唯独在这片河滩里,对面石峰脚下虽然倍加激流汹涌,河道转弯的近处却相对表浅和缓,拿大头蝗当诱饵扔到那里就能引赤尾鲟露出水面,这样才有机会射杀捕捉…”

  长臂教七弦的时候更有耐心,说完这些还把具体如何进行撒饵、射杀、捞捕,甚至赤尾鲟的用处跟处理要点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转眼又过多半个时辰,四个蛮纹猎人找来的山蜂蜜可真不少,除了抹遍用油布包裹的几大块熟岩羊肉还另有两袋子多余的。

  长臂又带着他们把去往矮石峡的路熟悉一遍,这时陷阱绳索和猎人们已经全部准备就绪了。

  “蜘蛛、老鹰、豹子、飞狗…”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 阅读最新内容。 当前用户ID : , 当前用户名 :

野战生存,是指在孤立无援、断水绝粮的危难时刻,克服各种困难,保证有生力量生存的方法。主要包括防护和求生两个方面。防护,即运用有效的就便手段,防止战斗毁伤和意外伤患;求生,即运用多种就便的手段和技能,维持生命和救治生命,摆脱敌人的追击和搜捕。野战生存,困难较大,要求有足够的耐心、坚强的意志和自理能力,尽可能地保存自己,减少损伤,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为适应战时恶劣的生存环境,平时应选择相应条件、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特种兵通常在与主力隔绝的敌占区进行小组或单兵活动,行动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所涉足的空间及环境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了,也决定了获得给养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应付各种人为或自然造成的各种意外情况。为了生存,为了安全,为了在任一地点完成各种异常艰巨的任务,必须要掌握能在任何环境下生存的各种技能。

第一节 野战生存的意义

万事万物处在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之中,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本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利用与抗争,力求生存与发展。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出的“适者生存”,就是指不适应自然的变化就会灭绝,适应大自然就会逐渐兴旺起来。

对于经常深入敌后和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特种兵来讲,威胁生存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自然界的威胁;二是来自敌方的威胁。因此,特种兵能否掌握足够的野战生存知识,具备野战条件下很强的生存能力,战胜来自大自然的侵袭和来自敌方的种种威胁,将是完成任务、保存自己的关健。生存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完成任务需要有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生存的能力。某种意义上说,生存能力就是完成任务的能力,就是战斗力,它的强弱将决定特种作战行动的成败。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中,特种兵在敌后无固定后方,无固定后勤保障的情况下,掌握必备的野战生存知识和本领,对完成特种作战任务更具有重要意义。

我军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敌强我弱,我军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之下,粮食补给困难,甚至断绝补给。我广大指战员经常不得不依靠采食野果、野菜充饥。长征过草地时,红军战士曾用缝衣针制成鱼钩钓鱼,他们吃皮带,吃草根;敬爱的朱德总司令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尝试野菜是否有毒。

外军也不乏这样的战例,在英、阿马岛战争中,由于英海军陆战队战前每年均到挪威北部海岸进行三个月严寒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使部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寒区的作战心理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很强的适应力。因此,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部队虽经万里输送,战区天寒地冻,部队上岛后仍能冒着呼啸的寒风,负重达50千克,在泥泞的马岛上跋涉几十千米,以旺盛的斗志保证了行动的胜利。而阿军则相反,由于他们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尽管是家门口作战,还是有大多数人难以适应恶劣的气候,加之其他因素,战斗力大减,最终导致了失败。

1973年,菲律宾警察部队得到当地农民的报告,在卢邦岛发现了两个旧日本军人在山岗上烧稻草,菲律宾警察部队索特上士等三人连忙赶到现场,山岗上的两个日本军人立即举枪射击。在对射中,一名日本军人被击毙,另一名逃入密林中。后经查明,被警察击毙的是一等兵小冢金七,跑掉的是少尉小野田宽郎。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奉命潜伏,竟在异国的山林荒野中秘密生活了28年。小野田宽郎之所以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是因为他曾在日本陆军中的侦察学校接受过严格的生存训练。

1995年6月2日,美军飞行员斯科特·奥格雷迪上尉,在波黑执行巡逻任务中,被塞族导弹击落。在孤立、缺水断粮的情况下,在敌战区生存6天后被营救。除其他因素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曾在生存学校接受过严格的野外求生和逃生技能训练,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生存技能。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真实的例子。1980年,我国科学考察队在新疆罗布泊沙漠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科考队中有的同志掌握了一定的生存知识,能够分辨出生物是否具有可食性,因而他们在食物、饮水缺乏的艰苦环境中,通过捕捉蜥蜴、蛇类,饮用野骆驼奶,还利用梭梭的根茎和芦苇根来充饥,表现了顽强的生存能力。

1981年9月,1架为委内瑞拉的小型飞机,因故障降落在亚马逊河地区丛林深处的三四十米高的树上。其中有一位幸存的26岁的女医生赖莎,她以水和野果在丛林中生活了6天,衣服被树枝挂破,遍体被昆虫咬伤,他却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终于在第6天遇到了一位印第安人而被救。

这些范例告诉我们,无论是从战争的角度去看,还是从平常生活的角度去看,人的求生本领都是不可忽视的,掌握必备的生存知识是极其重要的。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也给现代条件下的特种作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战争中特种侦察作战范围更加广阔,任务更加艰巨,侦察反侦察斗争也更为尖锐,各种先进的侦察手段与侦察器材使广阔的作战地域更加暴露和透明。特种兵远离主力,活动于敌人中间,在敌方及严酷自然条件下的威胁下,掌握必备的野战生存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第二节 野战生存的基本原则

生存原则是进行生存的行动准则。它是根据生存的特点、生存的环境以及生存的手段等情况提出来的。是在作战和训练中总结的经验,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准则。我们应以此来指导我们的野战生存活动,在同敌人和大自然的斗争中,保存自己,完成任务。

一、保存自己,完成任务

现代战争中,特种兵为了完成某项艰巨的任务,常常会置身于某些险恶的环境中。此时,要完成上级赋予的重要任务,首要条件就是要生存下来。

特种兵的野战生存,不同于那些因迷失方向、飞机失事、轮船遇难等置身险境的人,这些人的根本目的在于想方设法,迅速摆脱险境而求生,而且主要是受到大自然的威胁。而特种兵的野战生存就不相同。首先,特种兵是为完成作战任务,主动将自己置身于敌后或险恶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各种生存手段,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第二,特种兵的野战生存不仅要受到来自大自然的侵袭,而且还要受到来自敌方的各种威胁。也就是说,特种兵生存的条件、环境更加险恶,生存更加不易。

特种兵的求生目的不单单是活下来,保存自己,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特种作战任务。特种兵的生存是一种手段,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其根本目的是完成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任务前尽可能地设想可能出现的困难,对此做出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思想、物质、器材、训练等方面多手准备,以应付随时而来的各种威胁。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只要有了准备,训练有素,我们仍然可以应付自如。但不管这样或那样地处置意外情况,必须要力求保存自己,才能完成任务,要以完成任务为前提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二、藏打结合,以藏为主

特种兵深入虎穴,活动于敌人中间,要想提高野战生存能力,必须审时度势,机动灵活地处置各种情况。正确处理好“打”与“藏”的关系,贯彻以巧取胜,以奇制胜,方能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

特种兵通常以班、组为单位,甚至有时单独遂行作战任务,因此通常势单力薄,孤立无援,处境艰难。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遇到敌情时应尽量避免发生战斗,要本着“以打求藏,以打求摆脱,以打求生存”的原则,切勿恋战,快打快撤,迅速摆脱敌人的纠缠。藏打结合,就是要求在敌后生存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打,也不能过分地追求藏,二者应有机地结合起来。打是为了更好地藏,藏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只有生存下去才能顺利完成特种作战任务。二者都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都服务于一个目的。弄清了二者的关系,才能在敌后生存的过程中,视情况该打则打,该藏则藏。

“藏”对特种兵来说是最好最有效地自我保护方法,这是为了求生存的需要,是为了完成任务的需要,是提高生存力,保证特种作战任务完成的有效措施。“藏”,不仅是隐匿形体,秘密展开侦察作战,也包括隐真示假、伪装身份,还包括声东击西,以打求藏。“藏”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在洞穴或丛林中隐而不动,而是要求特种兵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完成任务的需要,灵活地采取各种手段,隐藏自己的行动企图,达到生存的目的。

三、行之有术,省力为主

行之有术,实际上是要求特种兵在敌后生存的过程中,要学会走路。会走是特种兵野战生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特种兵提高野战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完成特种作战任务,特种兵很可能要经常涉足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要想在地形险峻,敌情威胁大的地区获取活动空间和行动自由,就必须掌握各种地形和各种情况下行走的方法,以求保持体力,提高战斗力。

行之有术,也要求特种兵要具备一定的识图、用图知识,掌握各种地形上行走的技能,能够在复杂、陌生的地形上,准确地判定方位,正确地选择行进路线,避免走错路和迷失方向。会走是特种兵完成任务和求生存的又一重要措施,尤其是在粮食耗尽,体力消耗较大的情况下,在路线选择,行进时间计算,运动方式的确定上,一定要统筹安排,科学计划,寻求最省力的方法,以确保特种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省力为主,是建立在行之有术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会走,才能做到省力。特种兵在生存时要根据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充分考虑节省体力这个因素。野战生存环境险恶、条件艰苦、食宿无着、饥寒交加,无法得到上级的补给和支援,在这种条件和环境中,体力消耗过多,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恢复的,不注意保存体力,对完成任务是很不利的。

在这一原则中,一是应把行之有术和省力有机的结合起来,熟练掌握在各种地形上的运动方法;二是行之有术和省力为主既是野战生存中的一种方法,又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手段服务于目的,保持旺盛的体力,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三是不要把省力视为一种消极、单纯的休息,而应以完成任务为前提,注意节省和保存体力。

四、食之储采,以采为主

特种兵野战生存,完成特种作战任务,“吃”是基础。只有及时得到食物的补充和能量的摄入,才能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才能顺利地完成作战任务。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因此,特种兵在执行任务的准备过程中,通常在“吃”的问题上要做认真准备,一般都要携带一定数量的食品。但是,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有很多情况是始料不及的,如任务时间的延长,携带的食品因战斗丢失等。因此,缺粮断水,无米之炊是常有之事。那么,特种兵在执行任务时,如何在长时间内以数量有限的食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就成了关键的问题。

食之储采,实际上是指食物的储存与采取。食物的储存应以采集为主,携带的食物应保留一定的数量,以备急用。平时应以采集为主,边采边食,边采边储。即使在携带食品的情况下也要以采为先,只要有吃的东西就少吃携带的食品,不可随意地消耗所携带的干粮,要留到最困难或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以备食用。

五、择地设营,安全为主

根据特种兵执行任务的性质和特点,为了隐蔽行动企图,宿营基本在野外,既可能是在寒风呼啸的冰天雪地,也可能是在酷热潮湿的山岳丛林,既可能是在坦荡无际的平原,或者是在海上孤岛,也可能是在风沙迷漫的沙漠。但不管在任何地形上,宿营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安全为主,舒适为辅”。

安全为主,是指特种兵在选择宿营区域时,必须先考虑宿营区域的安全。一是在地形选择上要选择敌情顾虑较小的地点。通常选择便于隐藏行动企图,便于消除痕迹,便于观察、警戒和迅速转移的地点宿营。二是还应考虑来自自然界的危害。自然界的危害因季节的不同,危害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在冬季应考虑防雪崩、避风口和防冻伤,宿营地点应选择在避风雪的坡坎、岩洞等地方。夏季露营,要防山洪、雷击,应选通风、干燥处,尤其要注意防蛇和蚊虫叮咬。在海岛或边防应注意防风和海潮袭击。

在确保宿营区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选择条件较好、较平坦的地形进行宿营。利于特种兵休息和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感,尽快地恢复战斗力。

第三节 野战生存的基本要求

现代战争,由于杀伤力、破坏力极强的核化武器、远程投掷武器、精密制导武器运用于战场,敌反侦察措施的不断增强,致使特种兵的生存受到的威胁日益增大,对特种兵野战生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具有敏捷的应变能力

特种兵在生存时,会受到来自各种情况和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复杂的敌情、地形、气象、环境等因素。面对险恶的环境和复杂的、难以预料的情况,特种兵应能迅速做出反应,利用灵活的生存技巧使自己摆脱面临的困境。即特种兵要具备敏捷的应变能力。灵敏的应变能力能使特种兵提前对面临的威胁做出调整和部署,能迅速做出判断,快速反应,以摆脱困境,争取生存,完成任务。

二、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特种兵所处的生存环境,是根据所要执行和完成的特种作战任务而定的。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就要求特种兵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求生存。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生存方法。因此,特种兵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和作战对象,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求得生存,迅速地形成战斗力,安全地完成特种作战任务。

三、具有可靠的防护能力

特种兵执行任务时,通常远离主力,独立作战,无法及时得到各种有效的保障。生存环境险恶,四面受敌,情况复杂,随时可能面临来自生存环境和作战对象的威胁。可靠的防护能力能有效地帮助特种兵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两个方面的威胁。因此,一般情况下特种兵在选择生存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生存环境的安全性。在特种兵进入生存地域后,应仔细观察、搜索生存的环境,采取各种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确保自身的安全,保存自己完成任务。

四、具有积极的求生能力

野战生存除了要求特种兵具备生存者的基本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存技能等,更重要的是要求生存者具有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求生存,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战胜困难,是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一环。所以,特种兵应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细致地掌握特种兵生存的各种技能,千方百计地获取有利于特种兵生存的各种“信息”,才能当威胁特种兵生存的情况突然出现时,及时判明,利用生存技能迅速合理地做出处置。

从一定意义上讲,战争就是生存之争,就是敌对双方生死存亡的角逐。因此,也可以说,野战生存能力,既是特种兵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自卫能力的基础,更是促使敌我力量转化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在未来战争初期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情况下,野战生存能力强了,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弱敌人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消除敌人的各种威胁,保存实力;就可以获得恶劣自然环境中行动的自由,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扬长避短,顺利完成特种作战任务。

第四节 影响野战生存的主要因素

提高野战生存能力,就必须先弄清影响野战生存的主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克服困难,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和有效手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影响野战生存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主观因素;二是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就是“人”,是指生存者本身;客观因素就是环境,主要指作战对象和作战环境对生存的影响。

主观因素指生存者,具体指生存者的基本素质,如身体素质、训练素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生存者的主观能动性。

特种兵是否具有强健体魄,是否训练有素,是否掌握丰富的知识,都对特种兵的生存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一般来讲,特种兵的身体越强健,掌握的知识越丰富,那么生存的机会就会越多。同时,心理素质也尤为重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冷静地去对待,要有一种乐观的战斗精神,并使其感染其他队友,强化生存意识,树立必胜的信念,使特战小组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现代战场,特种兵单有丰富的知识和强健的身体还不足以在任何一点完成各种异常艰巨的任务,关键要看特种兵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辨识的能力和聪明的才智。孙子在《月战》中指出:“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这句话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战国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天时”、“地利”是客观的,“人和”是主观的;在强调“天时”、“地利”的同时,最终归功于“人和”。这里“人和”就是指人的一切积极因素、能动性和主动性。特种兵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在生存时灵活变通,能迅速作出决定,能保持冷静和镇定,能很快适应环境,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使自己独立生存。

特种兵通常是以班、组为单位活动于敌后沿,远离主力,势单力薄,孤立无援。因此,作战能力有限。一旦被敌发现,很可能陷入团团包围的艰难境地,暴露了行动企图,就无法完成作战任务,尤其是是现代条件下,随着高技术装备不断地运用于战场,敌方的防卫措施也更加严密,致使隐蔽行动更加困难复杂。即使是夜间活动,也并非安全可靠。归纳起来,来自敌方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侦察卫星的侦察和监测;

3.夜视器材的运用,传感器的侦察搜索;

4.在重点目标附近布雷;

5.在我必经之路上布洒毒剂、设置障碍或进行火力封锁。

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威胁生存者的生命安全,如果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完成特种作战任务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影响特种兵野战生存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是来自于敌方的威胁。

因此,在考虑这个因素时,应超越以往那种“藏-发现-跑-藏”的老规律。积极研究、探索高技术条件下野战生存时防敌侦察和打击的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高技术兵器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和影响,扬长避短,更好地完成特种作战任务。

(二)来自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孙子在《地形》中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这里强调了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对战争的影响。在战争史上,由于不适应自然环境,造成大量减员乃至战争失败的例子很多。比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军因不适应水性和水战而大败,几乎是全军覆没,曹操也险些丧生。1942年夏天,国民党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由于不适应当地的酷热潮湿气候,加之事先准备上不足和缺乏应有的适应能力,致使疾病在部队流行。几个月后,10万远征军,所剩能参加作战的不足4万。1941年月10月2日,希特勒下令向莫斯科地区发起代号为“台风”的进攻战役,然而,正当德军准备发起进攻时,莫斯科地区下起了大雪,气温降至零下40~50°C,德军不适应这种冰天雪地的气候条件,冻死冻伤近11万人,数以千计的坦克开不动,大炮拖不走,都被遗弃在雪原上,连步枪的枪栓也被冰冻卡住拉不开。而正当德军在冰天雪地里挣扎时,适应寒区作战的苏军西伯利亚军团则不失时机地发起了反攻,德军此战损兵折将100多万。可见,恶劣的自然条件对部队的生存及作战影响之大。

当然,也有能够在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例子。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四渡赤水,在云南与四川一带遇到了山峦障气、饥渴炎热以及伤病的困扰,但最终诸葛亮以他卓绝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克服了困难,七擒孟获,平定了南方,为以后的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解除了后顾之忧。

对于独立作战,无后方供应保障的特种兵来讲,能够掌握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技能,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平时要全面掌握各种地形的不同特点,研究各种地形对我生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存技能训练。

只有充分了解野战生存的主、客观因素,并掌握这些因素对生存的影响,才能为特种兵提高生存能力提供有利地保证。

第二章 食物的识别与猎取

人体需要食物提供热能和营养。特种兵生存环境恶劣,补给困难,解决吃的问题极为重要。各种地形都有许多可供采摘、捕取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它们具有一定的食用和营养价值。特种兵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所携带的给养有限,器材、食品、药品等作战物资消耗大。现代条件下作战,要求参战人员根据作战任务,作战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适时组织采集野生植物和捕获野生动物食用,以弥补给养短缺和食品消耗不足,增强特种兵的生存能力。

第一节 可食性植物的识别与采集

我国地域广大,寒、温、热气候俱全,大部属于温暖地带,适应各种植物生长,其中可以食用的就有两千多种。野生植物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野生植物是特种兵在野战条件下,为求生存而采食的应急食物,主要有:野果、野菜、磨菇、海藻等。

植物分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两种。可食性植物对人体不会有太大的不良影响;而不可食性植物则可能会使人中毒,生理功能严重失调,甚至死亡。所以,特种兵在食用植物时,必须掌握对一般植物的鉴别方法。

鉴别有毒野菜可通过简便方法初步判断。一是有强烈的恶臭怪味;二是茎、叶断后渗出很浓的粘浆物并带有异味,接触皮肤后易引起过敏反应;三是用作杀虫药的野菜。以上三类野菜均有毒,不能采食。

主要鉴别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可食性植物通用检验法

1.一次只检验植物的一部分。

2.分出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叶子、茎干、根、芽和花。

3.闻一闻植物是否有浓烈的气味或者酸味,不过要记住气味并不能说明该植物是否可食用的。

4.检验前8小时内不要进食。

5.禁止进食的8小时内,检验植物是否具有接触性毒性,将一片植物放在手肘内部或者手腕内部,如果有过敏反应,通常15分钟就能显示出来。

6.检验过程中,除了喝干净的水和吃要检验的植物,不能进食任何东西。

7.取一小部分要检验的植物,准备吃下去。

8.在把检验植物放入口中前,先用外嘴唇接触一下,看是否有灼烧或麻痒的感觉。

9.如果三分钟后嘴唇没有过敏反应,可将植物放在舌头上面,含15分钟。

10.如果没有反应,可嚼碎植物,继续含15分钟,不要吞下去。

11.如果15分钟之内没有灼烧、痒、麻、刺痛或者其他不适感觉,可吞下植物。

12.等8个小时,如果有任何不适,应使自己呕吐并喝大量的水。

13.如果没有不适,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检验同样的植物,再等8个小时,如果仍然没有不适感,说明该植物可以安全食用。

注意:植物类食物吃得太多可能会引起腹泻或腹部绞痛。

菌类植物的营养价值很高,内含宝贵的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其蛋白质的含量介于肉类和蔬菜之间。

大多数蘑菇是无害的,但少数种类的毒蘑菇危害巨大,一旦中毒,便很可能无药可救。如果没有把握鉴定某种蘑菇能否食用,那就千万不要试吃。

1.毒蘑菇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菇则多呈现白色或茶褐色。

2.菌盖上的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3.毒蘑菇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菇则多生于较干净的地方。

4.毒蘑菇采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同,不易变色。

5.毒蘑菇大多柔软多汁;无毒蘑菇则较致密脆弱。

6.毒蘑菇的质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菇则清澄如水。

7.毒蘑菇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则很鲜美。

8.煮蘑菇时,锅里放灯芯草同煮,煮热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

另外鉴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煮蘑菇时,毒蘑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马上凝固,放进葱,葱会变成蓝色或褐色。

注意:一人一次只能尝试一种。如果出现疑惑,就不要试下去了。感到不对劲时,尽快刺激喉咙把它呕吐出来。木炭灰是可用的催吐剂。少量炭灰吞下肚就会诱使呕吐,此外它还能吸附毒素。

采集可食性植物时,随意乱取似乎容易,但是系统采集更有效率也更安全。采集时根据植物的不同部位,有序、分层地摆放采集物,避免挤压和混合。被挤破弄烂的植物会很快变质,不再适于食用。

柔嫩的幼枝,常为淡绿色,味道会更好一些。但比人工种植的蔬菜苦,且纤维粗壮。年老的茎叶比较粗糙,苦涩味更重。要除去茎根部的老叶,随便乱撕的叶片很易枯萎,在下锅之前就会失去所含的养分。

可食用植物的球根和球茎等部位含高量淀粉,最好煮食。

选择体型较大的植物时,有些可能会非常难拔,可松动根部的土壤,以减少球根被扯断的可能,然后用棍条将它撬上来。

浆果与坚果蛋白质含量高,甚至还可熬出食用油。

选择体型较大的植物,采摘已经熟透裂开或将要裂开的浆果。未熟的浆果呈绿色,坚硬苦涩,即使长时间沸煮也很难下咽。许多水果,尤其是在热带地区,有着粗糙苦涩的外皮,学会剥开它们。落在树下的坚果表明已经熟透,如果树木较小,可以用力摇晃,成熟的坚果会自动掉下来,当然也可用长棍敲下它们。将多种坚果粉混合饮用,味道更佳,不亚于真正的咖啡。

最简便的方法是,在地上铺张帆布或一件衣服,将植物茎上的种子抽打在上面。将收集到的种子放在炉上烘烤干,磨成面即可。

注意:有些植物种子含有致命的毒素。尝一点可能不会毒死你,但不要轻易吞咽。扔掉任何苦涩有异味,品尝时有火辣麻烫感的有毒种子,取食经过检验可以食用的种类。

很多树的树皮是可以食用的,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桦树、松树、柳树、白杨和三角叶杨树的树皮。树皮的反面通常是粗纤维状的,要想食用需要先晾干,然后磨成粉就行了。在紧急情况下,烤着吃也挺可口。

可食植物的花也是可以吃的,这一点常常被忽视。花可以当成佐料与肉类同烹。

如果汁液中含有糖分,可以煮去其中的水分来获得糖。

第二节 可食性野生动物的猎取

所有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食物来源。肉类食物比植物更有营养,而且在有些地方,肉类食物可能比植物类食物更容易获得。但多数动物必须通过布置陷阱或直接狩猎才能得到。这要求特种兵必须掌握每种动物的特性,了解它们在何处藏身、栖息、食性、何处饮水等细节;必须学会如何最有效地杀死猎物、设置何种陷阱、在何处狩猎等方面的知识。

一、野生动物的猎物寻找

动物的踪迹几乎分布于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但时常看见野生动物却并不那么容易。学会辨认动物留下的踪迹,并能从中分辨出是何种动物,将会有助于你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狩猎或者布置陷阱。你将知道用何类诱饵最有效,并设置相应的陷阱。

多数动物活动都很有规律,在饮水、觅食和归巢之间有很规则的路线。留意这些踪迹信号,在湿地、雪地和松软沙石上动物足迹会更明显一些,在密林地区还会有其他更明显的信号。足迹大小基本与动物体型成正比,通过判断足迹的清晰度及其内含水渍的多少可以精确判断动物通过的时间。足迹越清晰,动物通过的时间越靠近。

清晨,可以留心观察和检查地面上动物留下的踪迹。如果露水或蜘蛛网被碰掉或破坏,动物离去时间离现在可能不会超过几小时。有些动物,比如兔子,活动半径不会很大,相应的足迹很可能说明它们就在附近。有些动物会从茂密的矮灌木丛中打开通道,通道大小表明了相关动物的体型大小。沿着足迹延伸的道路两侧嫩枝的破损程度也会提供有关动物的信息。

树皮被剥落的方式,啃食后留下的坚果皮壳,部分吃剩下的浆果及嫩枝上的牙痕,肉食性动物吃剩的猎物尸体及猎物巢穴被毁坏的状况等等都会有助于你判断生活在附近的动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活习性。

许多啃食植物嫩茎的鹿类动物会留下相应的牙痕,茎干树皮会留下破损的边痕。兔类啃过的树皮边痕则是光滑的。

绵羊和山羊也啃食树皮。它们留下的牙痕通常是斜歪的,而鹿类的牙痕则是垂直的。啮齿类动物啃咬的痕迹常位于树茎底部--剥光幼树的嫩皮通常也是野免们的杰作。

松鼠会爬上树茎的顶部剥啃幼嫩枝条的树皮、木屑及树皮碎片通常会散落到树干底下。如果你见到地面上散落的松木屑,很可能树上就有松鼠落窝的巢穴。但如果同时又有坚果或松子之类散落树下,则表明这有可能是爱偷食坚果的鸟类干的。在地面上一堆空果壳附近,很可能有一个啮齿类动物居住的地洞。

粪便也是确认动物类别的最好参考物之一。动物体型大小也可从中略见一二,粪便干燥程度是判断它们何时从此地经过的指标之一。随着时间的颈长,粪便会变得坚硬,特征性气味也逐渐散失--新鲜粪便会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飞动的苍蝇可以使你注意到附近的动物粪便。

哺乳类:许多哺乳类动物粪便有强烈的遗臭,这是由开口于肛门内侧附近的腺体分泌产生的,它们有标记领地、发送性信号等重要功能。

植食类动物:诸如牛、鹿、兔子留下略圆的马粪状排泄物。肉食性动物,诸如猫、狐狸等的排泄物为长条形。有些动物,包括猩和熊类,是杂食性动物。掰开一团干燥的粪便察看是否能找到有关此种动物猎食习性的线索,以便在布置陷阱时选用动物偏好的诱饵。

鸟类:分为肉食类和植食类,通过辨别鸟粪可以区分它们。食谷物的植食类鸟粪便体积较小,多数情况下新鲜鸟粪为液态。肉食类大型猛禽排出丸状粪便,粪里可能还会有未完全消化的肉类残渣,如鱼、鸟、鼠或啮齿类小动物等。松散的鸟粪表明在一定的地域内可能就有水源,因为小鸟不会飞离水源太远,但是肉食性鸟类却不会依水源远近限制它们的生活区域。地面上富集的鸟粪通常表明周围会有鸟类的巢穴。鸟类喜欢在枯树上就餐,那里有许多蠕虫可供捕食。

有些动物在地上掘洞以寻找昆虫和蠕虫类食物。如果明显有新的潮湿的碎土,很可能不久前就有动物光临过这里。野猪会翻拱大块的地面,大块泥泞加上动物打滚留下的痕迹通常是猪类动物留下的。松鼠掏挖植物根茎会在地表留下小面积扒痕。

留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注意空气中遗留的气味,它们很可能预示着野生动物何时出现。一种动物存在之地很可能会有其他动物在此生存--有肉食性猛兽存在之处可能也会有相应的捕食对象。有些动物嗅觉非常灵敏,尤其是狐狸。天气寒冷时,大型动物的呼气往往凝结成可以看得见的雾气,如果你处于有利地形,即便相距较远也能察觉到。

许多动物通常在远离水面的高地上打洞做窝。有些种类的动物,比如免类和松鼠,尽管有狡兔三窟之说,要捕捉它们其实也并非很困难。兔子应急的洞穴很容易被挖开,或者用一段刺蕾枝或带倒钩的丝线就可把兔子从离地表很近的地洞,钩出来。肉食性动物通常藏身洞穴之中,这在多林地带很是普遍。洞穴周围的排泄物或兽迹会暴露出它们的行踪--同时也表明洞穴已被占用。

对付大多数野生小型动物,设置陷阱比追逐狩猎要有效得多。即便猎枪已瞄上一只小动物,可是由于体型过小,很难一击便中。布置陷阱反而更容易一些,同时可省出时间搜寻其他食物。

设计陷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构建。对于特种兵,需要掌握和了解的是相对容易记牢和构建的简单实用型陷阱。但由于每种动物都有独特的习性,许多有针对性的独特陷阱类型还得掌握。

仔细研究动物身体特征及生活习性可以使你避免许多错误。诱饵和设置地点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断尝试,要耐心等待,给陷阱以时间。猎物初次遇到新鲜事物会很狐疑,慢慢便会逐渐接受--这时也就更容易上当即便是在行走途中,设置一些简便的过夜陷阱也可能会有收获。如果准备在某地露营较长时间,那么就可以很好地策划和设置了。陷阱设置得越适当,数量越多,成功的几率也越高。

尽可能设置大范围且能控制的陷阱线,早晚各检查一次,收集猎物后重新布置好。为了提高效率,设置陷阱时必须考虑有足够的反应灵敏性。如果陷阱虽没被触动,诱饵却已不见,这可能是由于诱饵没放准位置,或者是由于触动机制不灵,重新设置时这两方面都应考虑。

查找猎物的踪迹,奔跑时留下的足印可能是它们从巢穴至饮水或进食处经过的路线。沿着这条路线找到任何自然形成的隘道--动物必须经过的位置--设置陷阱。猎物穿过障碍物之下的通道,也是布置陷阱的好地方。

陷阱设置别太靠近猎物的巢穴,这里常是它们静伏聆听及嗅探气息之地,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狐疑,从而静伏不动,或改变行走路线。也不要把陷阱设置在动物饮水之处,这里它也会很警觉,稍有异常就会引起注意。

如果将陷阱设置在动物自然通过之地,也许它们会避开并改变行动路线。但在惊慌失措时,动物会慌不择路,本能地选择最短的捷径逃跑,这常是那些很明显也很粗劣的陷阱也能时常成功的原因。

设置陷阱时,请遵循以下规则:

1.不要破坏原来的环境,不要踩踏猎物留下的足迹。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应在远离动物行走路线的地方完成,尽可能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2.隐蔽你的踪迹。构建和处理陷阱时别在周围留下明显的痕迹--诸如足印等。如果有条件,最好带上手套,以免留下汗迹和气味。布置陷阱时不要选择与背景反差大、有特殊气味的松木。每种树木都有特定的气味,猎物对之会很敏感--动物的嗅觉通常比人要灵敏许多。尽管动物怕火,但它们一般熟悉烟味,将绳套在篝火上熏一下会掩盖人的气味。

3.巧妙伪装。用泥巴掩好木桩的横截面。放在地表的绳索要加以掩饰,越自然越好,和环境越协调越好。

4.保持陷阱强劲有效。上了圈套的动物会拼命挣扎,为了逃命,它们会爆发出很大的力量和潜能,陷阱本身的缺陷必然会导致失败。

材料的选择对设置陷阱至关重要。设置陷阱需要绳子或金属线,金属线很容易保持绳索的张开状态。木材要选择弹性强而且坚韧耐用的,不要选择枯死树木。榛木易于弯曲,富有弹性且很有力量,是很理想的首选材料。

图2–2–2 弹性绳套阱

绳套是最简单的一种,绳子、线、金属线都可以用来制作临时绳套,任何救生宝盒里都应备有布置圈套用的金属线。应选择不锈钢材料的金属线,一端有眼,以便另一端从中穿过。可以紧紧拴在树桩、岩石或树上。绳套是个活结,可以套住小动物的喉咙或大动物的腿(图2–2–1)。

布置陷阱时要考虑到猎物的类别。例如兔类喜欢坐在较高草地上,四处观察,对周围环境感到满意时会跳跃式向前奔跑。把绳套放在障碍物前方一定位置上,正好与它们一次跳跃的距离相吻合。如果绳套过分靠近障碍物,兔子会将之冲离。金属线绳套可以直接用两根细树丫支撑,使活动绳套保持张开状态。

图2–2–3 诱饵弹性绳套阱

用弹性幼树绷紧绳套,可以把猎物弹离地面并吊起,这会大大提高捕猎效率。这种方法一方面剥夺了动物挣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其他肉食性动物偷食的可能。

猎物被绳套套住后会扳动机关,幼树弹起,将猎物吊离地面。适用于捕猎兔类和狐狸,也可以套住反方向来的猎物。布置在动物足迹沿线的自然隘口比较理想(图2–2–2)。

先构建钩形扳机(a),钩在(b)的缺口上。将(b)竖立钉牢在地上。(a)上端拴在弹性幼树顶端,使之绷紧弯曲。

图2–2–4 诱饵弹性腿套阱

机理同弹性绳套,但增设了诱饵。绳圈躺放在地上,诱饵悬在上面。猎物叼起诱饵的同时也会触动机关。适用于捕获中等体型的动物,如狐狸等。这类绳套阱应设在开阔地带,诱饵容易被发现,首选之地为森林中的小块空旷地(图2–2–3)。

支撑诱饵的右边树桩只应稍稍插入地面,因为它必须与上了圈套的猎物一起被弹离地面。

用天然叉枝或两根树枝绑成叉状人字形,竖立在地面上,从被弯曲的弹性树头引下的线拴在短棍上端,绳套末端附着在短棍中央,短棍另一端与一端系有诱饵的树枝相接触,利用人字形叉枝与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绳套躺放于诱饵正下方的地面上。这类腿套阱适用于较大型猎物,比如鹿、熊和虎等。对于草食性动物鹿来说,动物血或臭腺可以唤起好奇心(图2–2–4)。

图2–2–5 弹性压迫阱

短棍上端压在叉枝上,下端压在绑有诱饵的树枝上,利用拉力与压力的平衡,整个系统得以稳定。

绳套臂(b)一端架在支持臂(a)上,另一端依赖吊绳与(c)桩侧向相连。当猎物钻入圈套时,绳套臂(b)一端从支持臂(a)上脱落,从而带动(c)桩上的绳索开关。适用于捕捉小型动物,如兔类。可设置在猎物经常奔跑经过的路线上(图2–2–5)。

注意绳索开关是如何稳定住绳套臂(b)一端的。绳套开关线左端应靠近臂(b)的末端。

图2–2–6 秋千弹性绳套阱

这种设置可以同时控制空旷地带相邻的两条踪迹线。横臂上携带两个活动绳套,被吊线向上吊起,同时被束缚在树桩的“v”字形槽口上,以维持平衡。

一旦动物上了绳套,会拼命挣扎。肯定会使横臂挣脱开,弹力会把猎物吊起在幼树枝头。(图2–2–6)

图2–2–9 平台陷阱

图2–2–8 滚轴弹性绳套阱

图2–2–7 滚轴弹性绳套阱

绳套臂横架在两支持臂前侧面的圆槽上。上拉的绳索扳机线最好稍向后倾,以维持平衡。猎获对象是兔子和狐狸类。中套动物在挣扎中将绳套臂从支持臂上挣离,在弯曲幼树的反向弹力下,被吊离地面(图2–2–7)。

在长形水平棒上设置平行的多绳套,可以控制更宽的路面,提高陷阱的效率。适用于动物足迹分布较宽的路面(图2–2–8)。

适用于捕捉较大型动物,如鹿、熊或老虎等。它们体重相对较大,地面上会留有凹陷的足迹。平台阱两边各设置一个绳套。当动物踏上平台向下陷时,扳机臂从平衡臂上脱离,拉动绳套,动物前腿会被牢牢套住,进而被吊离地面(图2–2–9)。(a)图机理与之类似,但使用更大的绳套,通过动物踩脱平衡臂来直接带动扳机,绳 套紧紧扣住小型动物的颈部。

两根叉状木桩钉在地上,水平臂与垂直诱饵臂在同一侧与凹槽相互连接,诱饵臂上端被弹线拉起,维持平衡。绳套末端也系在诱饵臂上。可布置在森林中小块空旷草地上,捕获一些小型肉食性动物或野猪等。

图2–2–10 诱饵释放阱

平衡臂横截面呈四棱形,从而卡在有凹槽的垂直诱饵臂上,以维持平衡(图2–2–10)。

竖直木桩钉牢在地面上,水平横臂卡在它的中部槽口上维持平衡,两端各有一份诱饵。四绳套直接系在弹线上,弹线下部末端系着小捧,小棒两端卡在竖直臂与诱饵臂的小型斜槽上构成正三角形结构,以维持平衡。这种设置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捕获相反方向奔来的猎物。在森林空旷地带可以对付小型肉食性动物(图2–2–11)。

图2–2–12 双弹性阱

两根弹木下端分别钉牢在地面上,另一端绷紧,相互钩住以维持平衡。垂直诱饵臂上端系在弹木上,双面四根绳套也分别系在两根弹木上。弹木上端挂钩设计如图。绳套金属线必须有相当的强度,才能维持适当的环形。猎物咬中诱饵时,带动挂钩脱离,弹木带动绳套将猎物吊离地面(图2–2–12)。

水平诱饵臂一端插在矮木桩凹口上,另一端与竖直绳套臂连成肘节。绳套躺放在诱饵下方的地面上。还有一根水平臂两端卡在叉桩上,中间被系在绳套臂上端的弹线卡住,以维持平衡。动物拖动诱饵臂时触动连锁机关,弹线释放,带动绳套将动物吊离地面(图2–2–13)。

图2–2–13 肘节诱饵释放阱

从绷紧的幼枝顶端拉下的弹线拴在绳套臂上端,同时夹住水平横臂以维持平衡。诱饵臂与绳套臂连成肘状,从而稳定住绳套臂。

落石阱应设在动物奔跑的路径上,自己要与下落重物保持一段安全距离,否则是很冒险的。当猎物扑向诱饵时,触动机关,一块重物落下砸中猎物。捕猎对象包括野猪、狐狸和熊等。

图2–2–14 肘节绊放落石阱

机械装置与肘节绳套阱类似--用释放捧撑住肘节棒的一端,以维持平衡。肘节另一端系着长线,利用树丫作为定滑轮,长线另一端负起重物。绊线一端系在释放棒中部,另一端穿过重物正下方地面后,系在一固定点上。葡萄藤可用作绊线。可用一根叉桩改变绊线的受力方向(图2–2–14)。

图2–2–15 平衡木落石阱

叉状棒两端削尖,保证触动灵敏。分叉的一支水平位于重物的下方,前端有适当的诱饵。竖直叉上端支撑着横木以维持重物的平衡。重物既可是重的岩石,也可用圆木。动物扑向诱饵时,带动叉状棒,破坏了平衡,重物会在瞬间坍塌下来,砸向猎物。诱饵棒位于落石阱正下方(图2–2–15)。

图2–2–16 方形面释放阱

扳机接触处、负重的水平棒与其水平分叉的垂直棒之间接触面是方形的。垂直棒下端削尖,尽可能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提高落石阱的灵敏性(图2–2–16)。

一根支柱撑起~块岩石或~捆圆木,支柱中部架在固定于地面的叉桩上,以维持平衡;另一端斜撑在地面上,绳索一端系在扳机捧上,另一端穿过叉桩系在支柱的下端、诱饵棒一端支在扳机棒上,另一端支住圆木。动物扑向重物下的诱饵时,牵动诱饵棒,扳机棒失去平衡释放,重物随之迅速砸下。叉桩首先要垂直钉在地面上。

图2–2–18 夺命落石阱

先固定三根小木桩,两根平行固定在树干底部。另~根固定在跨过动物踪迹的另一方向地面上。绳索一端吊起重物,跨过树丫沿树干向下,经底部木桩(用水平扳机棒夹住,维持平衡),再沿水平方向横拉。通过地面系在第三根小木桩上、绳索要足够长。以保证扳机棒触动滑落时,重物能瞬时砸向地面(图2–2–18)。

(6)“4”字形夺命落石阱

图2–2–19 “4”字形夺命落石阱

此陷阱效率高,大小可以任意设计。水平诱饵棒通过凹形切口平衡在竖直固定棒上,锁棒尖端斜撑在诱饵棒斜槽上。中部支撑在竖直棒顶端,上部撑起重物,位于诱饵上方。各交叉部位切口的削法如下图,锁棒下端削尖,以便迅速释放(图2–2–19)。

机理类同于夺命落石阱,可用石块增加落木重量,而且落木上绑有尖刀桩,猛击加上猛刺,功能合一,效果更佳(图2–2–20)。

具有相当威胁性的夺命阱,能有效对付野猪。弹性树干上端绑牢在大树上,下端绑有尖桩。在如图(a)的作用下使之保持弯曲状态。动物绊上扳机线后,圆环被拉开脱离,尖刀桩在树干弹力作用下迅猛刺向猎物(图2–2–21)。

图2–2–20尖刀桩落阱

图2–2–21弹性尖刀阱

类似弹性尖刀阱,不过在绷紧的竖直弹性树干前端垂直绑牢尖刀桩,水平弹性树干的另一端绑在固定于地面的四根短木桩上。路的两旁各有一根固定木桩,其中的~根在顶部绑紧~根水平短棒,在肘棒及相应的线环共同作用下,维持绷紧的弹性树干的平衡。从另一根长木桩上牵出的绊绳,通过一圆形套环套在水平短棒和肘棒上,组成陷阱的扳机(图2–2–22)。

图2–2–22 水平尖桩阱

确保尖桩牢固地垂直捆在弹性树干上,否则很难刺入动物体内,而很可能会歪向一旁。尖桩的高度应视猎物的大小而定,角度也要考虑。弹性树干下端应紧紧绑牢在短木桩上。

用悬挂诱饵的绊线带动拉环,进而释放扳机棒,尖桩在弯曲绷紧的弹性树干带动下,急速扎向猎物。为了增加有效性,可在弹性树干相应位置平行绑牢几个尖桩(图2–2–23)。

图2–2–23 诱饵弹性尖桩阱

捕猎猴类很有效。类似于诱饵弹性尖桩阱,但是用一根树枝替代诱饵来带动整个扳机开关。如果安全拉环套在树干上,必须保证接触面比较光滑,便于被触动(图2–2–24)。

图2–2–24 栖木尖桩阱

用适当的弹木制成一张简单的弓,架在固定于地面上的叉桩上,箭搭在绷紧的弦上,与绊绳相连的肘节棒顶住上端卡在箭尾侧向下凹槽上的扳机棒上,使张开的弓箭维持平衡。用三根相距较远,固定在地面上的短木桩改变绊绳的受力方向,猎物触动绊绳时正好位于箭头所指的方位。这类阱适合捕猎迎面奔来的大型猛兽或者从绊绳侧面靠近的动物(箭会正好射中奔至中前方的猎物)(图2–2–25)。

a:箭尾有弦口,还有用来卡住扳机棒的侧下方凹口。系着绊绳的肘节棒前端顶在扳机棒 下端,后端顶在固定于地面的矮木桩上。

b:另一类可供选择的扳机系统:扳机棒中部的方形凹槽卡在固定于地面的方形木桩上。扳机棒前端的水平凹槽用于平衡紧绷着的弓弦的弹力。再用与前类似的方法改变绊绳的受力方向。

挖坑会扰乱环境并留下持久的印记,这会引起部分动物的警觉。但另一方面,有些动物的好奇心会超过它们的判断力,进而会前来试探。狐狸、猪、野猫和猩都会刨坑打洞,这类坑会吸引它们的注意力。当伸长脖子嗅闻时,过了尖桩口就无法再缩回去了。如果用爪,也会落入圈套之中。

注意:这类阱尤其适用于捕猎野猪和鹿类--但对人自身也构成极大的威胁。设置桩阱时自己不要正面面对尖刀,尖刀桩阱如此很大的威胁性,绳索和绳结都必须足够牢靠,以保证已绷紧的弹性树干的稳定性。轻易别靠近尖桩阱,在陷阱设置区域行动要格外小心,只有在紧急求生境况下才可以设置尖刀阱,且要有很好的控制方法。

把网布置在鸟儿经常出没的树林间是捕鸟的简易方法。如果没有罗网,可以用十字形交叉绳,系在鸟儿飞行经过的树间,鸟儿也可能会误撞上它们。

用粘鸟胶可以有效地捕捉小鸟。冬青叶与富含淀粉的谷物混合后加水沸煮至粘糊状,冷却后即可成为很不错的粘胶。涂在树枝或其他鸟儿栖息之处,可以粘住飞落在上面的小鸟。

在溪流靠近水面的上方悬挂~条长绳,上面平行悬上一系列绳套,最好设置在芦苇和小灌木丛中。

鸟钩埋在水果或其他食物中,是捕鸟的有效方法。钩子会被鸟儿误食入喉中。

将直径1.25~2.5厘米的绳套相邻系在长棍或树枝上,马鬃毛在这里可以加以利用,或选用其他坚韧的材料。棍条可放在隘口或鸟儿易去之地,绳套面朝上。鸟儿落下时会被绳套套住,抓住一只鸟后先别急着撤去,它会引来其他鸟儿,不多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鸟儿落在上面。

制作方法见“4”字形落石阱。可用枝条系成金字塔型鸟笼,用斜棒支撑在诱饵的上方。捕捉小鸟时,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制作更简易、实用的鸟笼:先将所有的棍棒按设计的要求架好,然后取两根与底部等长的棍条放在顶部,用绳子将它们与底部棍条一起捆扎好,使得中间排列的棍条都能处于相应的位置。大型鸟类会轻易毁坏这类鸟笼,对付它们必须把每根相邻棍条都紧紧扎牢。

可以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制作鸟笼。你也可选用~只大小适当的盒或罐子。用一根连结有绊线的长棍撑起鸟笼的~边,你握住绊线的另一端,在一段距离之外隐蔽起来。当鸟儿进入鸟笼下方时,你可以迅速牵动绊绳,拉倒长棍,鸟笼会迅速落下。在鸟笼四周及其下方撒少量诱饵。这类鸟笼在鸟群很多的地方效果最好。

将鸟网躺放在地面上,网的四角用长线系在同一弹性树干顶部,另一根绷直线连结着扳机棒与弹性树干顶端,以维持系统的平衡。诱饵平台一端抵在固定矮木桩上,另一端抵住扳机棒下沿,整个扳机触动系统要相当敏感,一只小鸟的重量就应可以带动它释放。

在网上及诱饵平台上撒放诱饵,会招来小鸟的光临。当鸟儿栖落在诱饵平台上时,触动扳机,在绷紧树干的反弹力作用下,整个网部四角收起,将小鸟困在网中。

挖坑会扰乱环境并留下持久的印记,这会引起部分动物的警觉。但另一方面,有些动物的好奇心会超过它们的判断力,进而会前来试探。狐狸、猪、野猫和猩都会刨坑打洞,这类坑会吸引它们的注意力。当伸长脖子嗅闻时,过了尖桩口就无法再缩回去了。如果用爪,也会落入圈套之中。

注意:这类阱尤其适用于捕猎野猪和鹿类--但对人自身也构成极大的威胁。设置桩阱时自己不要正面面对尖刀,尖刀桩阱如此很大的威胁性,绳索和绳结都必须足够牢靠,以保证已绷紧的弹性树干的稳定性。轻易别靠近尖桩阱,在陷阱设置区域行动要格外小心,只有在紧急求生境况下才可以设置尖刀阱,且要有很好的控制方法。

把网布置在鸟儿经常出没的树林间是捕鸟的简易方法。如果没有罗网,可以用十字形交叉绳,系在鸟儿飞行经过的树间,鸟儿也可能会误撞上它们。

用粘鸟胶可以有效地捕捉小鸟。冬青叶与富含淀粉的谷物混合后加水沸煮至粘糊状,冷却后即可成为很不错的粘胶。涂在树枝或其他鸟儿栖息之处,可以粘住飞落在上面的小鸟。

在溪流靠近水面的上方悬挂~条长绳,上面平行悬上一系列绳套,最好设置在芦苇和小灌木丛中。

鸟钩埋在水果或其他食物中,是捕鸟的有效方法。钩子会被鸟儿误食入喉中。

将直径1.25~2.5厘米的绳套相邻系在长棍或树枝上,马鬃毛在这里可以加以利用,或选用其他坚韧的材料。棍条可放在隘口或鸟儿易去之地,绳套面朝上。鸟儿落下时会被绳套套住,抓住一只鸟后先别急着撤去,它会引来其他鸟儿,不多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鸟儿落在上面。

制作方法见“4”字形落石阱。可用枝条系成金字塔型鸟笼,用斜棒支撑在诱饵的上方。捕捉小鸟时,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制作更简易、实用的鸟笼:先将所有的棍棒按设计的要求架好,然后取两根与底部等长的棍条放在顶部,用绳子将它们与底部棍条一起捆扎好,使得中间排列的棍条都能处于相应的位置。大型鸟类会轻易毁坏这类鸟笼,对付它们必须把每根相邻棍条都紧紧扎牢。

可以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制作鸟笼。你也可选用~只大小适当的盒或罐子。用一根连结有绊线的长棍撑起鸟笼的~边,你握住绊线的另一端,在一段距离之外隐蔽起来。当鸟儿进入鸟笼下方时,你可以迅速牵动绊绳,拉倒长棍,鸟笼会迅速落下。在鸟笼四周及其下方撒少量诱饵。这类鸟笼在鸟群很多的地方效果最好。

将鸟网躺放在地面上,网的四角用长线系在同一弹性树干顶部,另一根绷直线连结着扳机棒与弹性树干顶端,以维持系统的平衡。诱饵平台一端抵在固定矮木桩上,另一端抵住扳机棒下沿,整个扳机触动系统要相当敏感,一只小鸟的重量就应可以带动它释放。

在网上及诱饵平台上撒放诱饵,会招来小鸟的光临。当鸟儿栖落在诱饵平台上时,触动扳机,在绷紧树干的反弹力作用下,整个网部四角收起,将小鸟困在网中。

首先要学会观察和辨认猎物踪迹,必须具备有关狩猎对象生活习性及其特征的基本知识。这样会有助于特种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狩猎位置。

黎明和傍晚是狩猎的理想时机。在狩猎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安静,规律性屏息,轻缓地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动作过大,有助于减少各种人为的声响。急促而突然的移动会引起动物的警觉、留心嗅闻和倾听。狩猎时应该逆风,至少不应该完全顺风。

只要选择正确的前移方式,动物通常不易察觉到你的行动。如果感觉动物已经瞥见你的身影,应立即屏息不动,保持完全的静息状态,直至它们离开或者继续进食。狩猎时要避开大型猛兽,诸如熊等,除非确实绝望无助,没法捕获其他动物,或者当你确信能一次成功将它击毙时,方可一试,否则你很可能会由狩猎者变成它们的猎物。

在没被发现之前,要尽可能靠近目标,选准稳固有利的位置,在最佳方位进行瞄准。精确的迎面射击会十分有效,但除非你靠得很近,动物也静息不动,否则是很冒险的。射击要准确,避免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避免由于动物带伤逃离而不得不长距离追踪。

弓和箭是临时所能制备的最好武器,也很易于制备。只需花上很短时间,你就会在使用它们时成为受益者。

紫杉是理想的制弓材料--所有古老的英格兰长弓都由紫杉木制成。在北半球分布着五种紫杉树,但每种并不都常见。其他如橡树、柳树、山核桃树、雪松、铁树、百榆、桧树、桦木和铁杉木都是很理想的制弓材料。

应选择弹韧性都很好的易弯曲材料用来制作弓柄。一般长约120厘米,但可根据个人情况加以取舍。

选择适于自己使用的弓柄:右手放在腰下部一侧,握住弹木一端,左手沿棍向前斜举伸直,并握住弹木,作好标识,取这段弹木作为弓柄,长度会很适合。这可作为弓型大小的标准(使用长弓需要更多的技巧)。

弓柄中部宽约5厘米,两端渐窄,直至1.5厘米。在距离柄尾约1.25厘米处刻上凹槽,以便固定弓弦。先剥去树皮,弓柄削成形状后,外表涂抹一层油脂。

用生牛皮制作弓弦最理想。可切成宽3毫米的坚韧长条。其他各类绳索在应急时也可以选用。老荨麻树皮是上好的粗纤维,可搓成结实的弓绳。如果弓柄弹性很强,可能需要相对较短的弓弦。在固定弓弦时弓柄只可稍稍绷紧--只有在拉开弓时,弓柄才进一步弯曲紧绷,提供相当大的弹力。

先将弓弦在弓柄凹槽上扣上一环,然后绕两圈半。如果作弓柄的材料没有干透,在放置不用时应放开弓弦的一边,否则容易使弓柄变形。

注意:一柄制备精良的硬弓会比一个弹性陷阱更有效率,也能更精确地命中目标。

任何直木都可用作箭杆材料,但桦木无疑是最好的材料之一。箭杆长约60厘米,宽6厘米,应该绝对很直(两定点间系紧一根弹绳可作为直尺标准),也应尽可能光滑。箭杆末端应刻有凹槽,以便支在弓弦上。制备后应检查每根箭杆末端凹槽宽度是否足以容纳你的弓弦。

为了提高精确度,可以制作羽箭。羽毛是首选材料,但其他材料也可选用--纸、轻布料,甚至削成一定形状的叶子。

(1)从顶端开始,撕开羽毛,至羽毛管中央。

(2)羽毛两端各留有20毫米宽的羽毛管,以便系在箭杆上。

(3)将箭杆圆周三等分,系上相互对称的三根羽管。

箭杆前端可以直接削尖,淬火。用附加的锋利箭头系紧在杆上,效果会更好。马口铁就很棒;隧石磨尖也可制成真正锋利的箭头。箭杆前端从中央部分剖个裂口,插入箭头后紧紧缚牢。肌腱是很好的捆绑材料--湿润时用,干后会收缩,紧紧缚住箭头。

简便的弹弓加上普通的小卵石,就可以成为很受用的武器。一根弹性绳索,中部穿上一小块弹弓布,两端固定在弓架上,就可制成一副不错的弹弓了。皮革是制作弹弓布的首选材料,也可用坚韧的织物替代。弹性绳索既可以是以皮革为原料的条带,也可用粗纤维搓成绳,但后者必须保证也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坚韧度。可用一根弹性绳索将弹弓布穿在中央;也可用两根等长的弹性绳索牢固系在弹弓布的两边。

选择直径约2厘米的卵石,应尽可能光滑(粗糙卵石也许有更强杀伤力,但运行轨迹不是弧线,不好控制)。

在调整好弹弓绳的长度后,举起弹弓,瞄准目标,拉紧弹绳,释放。卵石会以很高的速度沿弧线飞向前方。不断练习和摸索,直至精确命中目标。

首先需要选取强度大的叉状树枝削成木柄,最好同时有一定的柔韧性--棒木树叉是最棒的。还需要一些弹性材料制作弹弓绳,从汽车或自行车内胎上割下的长条也很理想。

在弹性橡胶皮条中部穿上一小块长方形弹弓布,方法同前。选取适当的小石块作“弹药”。

长棍在行走时可作拐杖,一端削尖后可变成有用的刺杀或投掷武器。长约1.80米的直棍可制成理想的刺杀梭枪。长约90厘米的直棍可制作更易操作的投掷标枪,长度再缩短一半的直棍可制成投镖--具有更高的精确性,能投射更远的距离。

梭枪前端加上各式枪头,会更有杀伤力。枪头材料可供选择的有:锋利的燧石、马口铁或者直接用尖刀绑在梭枪头部。

这种打法一般是在动物经常出没的路线上设伏,当动物出现时,将枪刺入动物体内。最好是藏在动物路过的大树上,因为大型动物一般不会往上看。当狩猎者跳下的时候,要双手持枪,利用下坠的重量,将枪对准动物双肩骨中部猛扎进去。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狩猎者可以从树上向动物扑去,将身体的全部重量和冲力集中在扎枪上。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呆在树上要静止不动,有时要等好几个小时,非常枯燥和难耐,有时还会无果而终。

此种打法不完全取决于飞枪的投掷,而在于悄声隐蔽地接近猎物。特种兵应尽量接近到能用手触摸到猎物的距离。必要情况下,可以在投掷距离把枪掷到猎物身上。

近距离接近猎物时,慢慢将持枪的手臂像弹簧一样地向后伸,不要扬得太高,要将身体侧转,借助肩的力量投掷;另一只空着的手可以举起来指向目标,然后使出浑身的爆发力猛地把枪出手,感觉应像投飞镖一样,身体随着枪前冲后随即停止不动。在受伤的猎物倒下之前不要从隐蔽处起来追赶。猎物倒下之后,立即上前将打昏或击毙。

一根长杆,前端有一活动套索,是捕捉栖落在低矮树枝上小鸟的有效工具之~。留意鸟类栖息和落巢的地点--鸟类自身会给你许多提示--在充足的夜光下,偷偷地靠近,先用活动套索套住鸟儿,拖紧绳索后,捕住鸟儿。

潜入水中,用芦苇或其他植物伪装你的头部,非常小心地靠近水鸟落巢或时常出没的区域。但要当心鸟类在防卫时是相当凶猛的,尤其是野鹅和天鹅等。

某些地区一直沿用着利用葫芦瓢卡在头上的做法。葫芦瓢上一边留有洞口,可供呼吸和观察。葫芦刚好漂出水面,捕猎者隐蔽在水下,可以很容易靠近鸟类栖息地而不被发觉。为了迷惑鸟儿,可以先扔几只葫芦漂在水面上。抓到野禽后,捕猎者可将其在毫无防备之下拖至水下扼死。

在鸟类较常觅食的地面上挖一深约90厘米的洞,宽度依据你准备捕捉的对象而定。在洞周围撒上谷物,越靠近洞口,谷物密度越大。

先将诱饵放在洞的周围,鸟儿会进一步前进以获取更多的食物,这时可以冲赶它们,慌乱中它们没有充分有效地展开双翅,糊里糊涂掉入洞内,一时难以挣脱。

将内裹石块的食物扔向天空,海鸥在张口衔取食物时双翅展开,吞食了内裹石块的食物后,体重突然增加,会瞬时跌落下来。这类技巧只适用于海边陆地上。准备着,在海鸥跌落地面时赶上杀死它们。

鱼类是有价值的食品资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脂类。所有的淡水鱼都可以食用,但也有些热带鱼类具有危险性,如电鳗等。捕鱼需要技巧,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捕捉。

钓鱼首先要用“看”、“闻”、“听”的方法来判明水中是否有鱼。

看--根据水的颜色、水面的波纹以及水草痕迹来判明水中是否有鱼,一般水面浑浊,有较大波纹及水草有咬食痕迹则表明有鱼。

闻--有鱼的水带有一定的腥味。

听--鱼在晚上吃水草时可发出声音。

钓鱼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静水中钓鱼,应根据孚子的变化来判明鱼的大小。流水中钓鱼应在上游下钩,主要是凭手感来判断鱼是否上钩,较大的鱼咬钩,手会有感觉,明显时可提钩。。

海上钓鱼较为容易,海鱼吃食猛,咬钓后一般不易脱钓。鱼铒可用一些小昆虫及面团代替。

钓鱼地点应该考虑到气温变化的影响。气温高,水密度大,鱼类喜欢深水池中的阴凉水域。炎热天气下,湖中的鱼会返回到阴凉的深水区。气温较低,应选择有日光照射的浅水区。当河水仍在缓缓流动时,选择相对静止的水域--例如河的外湾处,或者选择较小的支流。鱼儿喜欢游弋于岸边的蔽荫处、岩石水草边以及没入水中的杨柳林中。

编织鱼网,网眼间隔约4厘米。上网沿加有漂标,下网沿系有重物,将网横拦在河上,可以捕鱼。这种刺网会很快把一大片水域中的鱼儿不分大小一律捕光,如果你预期在该地长期呆下去,就不要用这类网。如果刺网的上下沿两端都被紧紧固定在河岸边,就不需要用浮标和重物了。如果刺网位置与水流方向呈一定角度,就不易阻住上游而来的漂浮物。

在溪流之中筑堤,使溪水流向一边,用石块在坝下游建一小型狭窄的水池。逆水而上的鱼儿会停留在池中。也可用拦网捕捉上游游下来的鱼。

这是一种原始的捕鱼法,需要有耐心。在相当狭窄的溪流两岸水草间,常有鱼儿栖息,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俯卧在岸边,双手缓缓插入水中,逐渐适应水温,尽可能接近岸边水底,摸鱼时两手呈合势由水底向心合拢摸鱼。摸到鱼后要迅速向水底按压,一手握鱼头,一手握鱼尾,将鱼捉住。

夜间用火把或手电筒的光亮照在水面上会引来鱼儿,这时再撒网捕捉。河床边放置明晃晃的反光镜或其他反光材料,也可以反射阳光或月光至水面上。

长棍前端削尖,可制成鱼枪,若削有倒钩,效果更好。可以用多枪头,这样可以覆盖更大范围。捕鱼时应确保水中没有自己的倒影,或者倒影不在鱼儿所处的水域。瞄准鱼体稍下方的位置,因为还得考虑水的折射对视觉的影响。

对小水塘、沟渠可采用分段拦坝戽水的方法捉鱼。先在水塘或沟渠的一角筑起泥坝,用桶和盆将水戽到坝外,待见底后即可捉鱼。

洪水退后,留下彼此分隔的小水池,其中常滞留有鱼。用棍棒搅动池底的稀泥,如果水底有鱼,会向较清水面游动,你可以直接把它们舀上来。

第三节 食物的处理与食用

在生存环境中,需要知道如何烹调食物,烹调前该如何准备,以及如何贮存它们。不正确的清洗方法和储存方法可能会使食物变得无法食用。

尽管有些植物可以生吃,但是有些必须烹饪一下才能食用。通常是利用煮、煎、焙、烘、蒸、烤等方法来烹调食物的。

煮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因为可以留住汁液中的盐分和养分。

如果没有金属容器来煮食物,可以用一块有洞孔的石头,或者找一段中空的木头,将食物和足够的水放入木头的洞中,将木制的容器置于火的上方,然后将滚烫的石头放到食物中,等石头凉了之后取出.再接着放其他滚烫的石头,直到食物煮熟。

其他可用于煮的容器有椰子壳、海贝、龟壳、剖开的竹子,甚至用动物的胃或者皮做成的袋子。

注意:选择容器时不要用潮湿的石头,例如溪流中或者其他湿地里的石头,因为它们很可能会爆炸。封闭的竹子加热时可能会引起爆炸。

煎是比较简单方便的方法。如果确实没有煎锅,可以用石头煎炸食品。将一块平整、中间微凹的石头放在火上面,等石头热了之后,将油和食物放在上面加热直到煎熟为止。

对于坚果和谷物来说,焙是最好的选择。将坚果或谷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或者放在一块石头上,慢慢加热,直到坚果或谷物表面变焦为止。

烘是将植物放置在一个烘箱里,用中火慢慢烘烤。可以在火下面挖一个坑当作临时烘箱用,或者用一个密封的容器,也可以用树叶或黏土将植物包起来。

一、是可以在地上挖一个坑,坑中放入一些热煤,将食物和一些水放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将容器放在坑里面,再在容器上盖上一层煤和一层薄薄的土。

二、是可以在坑里面铺一层干燥的石头,然后生火,等煤烧完之后,把煤灰拨开一个小坑,再把容器放人煤灰中,接下来的步骤和上面一样。

蒸,也需要挖一个坑。烹调海鱼或者其他一些需要稍稍煮一下的食物,如车前草、青香蕉等,蒸是最好的方法。用大的叶子或苔藓包住食物,在已经铺好了煤的坑里先放一层包好的食物。然后铺一层叶子或苔藓,这样食物层和叶子或苔藓层相替交换,直到坑填满。插一根棍子使之穿过食物层和叶子或苔藓层,然后用更多的叶子或土尽量填满坑,然后拿出棍子。这是一个虽然慢却非常有效的烹调方法。

烧烤需要用到串肉扦或烤肉叉。用这种方法你几乎可以在火上烤任何肉类食品,只需要将肉串在没有毒的棍棒上,然后放到火上烤,直至熟了为止。用这种方法可以保持肉中的肉汁,是烹调所有禽类或小动物的好方法。

几乎全部淡水鱼种都可食用。长度小于5厘米的可以整条煮食,毋需处理。大鱼必须剖膛清洗。鳗鱼和鲇鱼表皮光滑,其他鱼类需要去鳞。鲇鱼有软的骨架,大多数其他鱼类有许多鱼刺。鱼死亡后会很快腐烂,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所以抓到鱼之后应尽快准备好食用。

食用鱼时,并非必须去鳞。可以直接带鳞沸煮。不过有时间最好还是除去鱼鳞。从尾部开始,用刀刮去鱼鳞。;

沿腹部肛门至鱼头喉咙切口处的连线切开鱼腹,除去所有的内脏--可以用来作垂钓用的诱饵。要保留鱼卵,其营养十分丰富。这样处理后的鱼肉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可以将鱼整个叉在棍子上,然后放到明火上烤。但是,将鱼连着皮一起煮着吃是最好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脂肪和鱼油都在皮肤下面,而且煮着吃,可以得到鲜美的鱼汤。

如果打算把鱼贮存起来以备后需,可以用烟熏,或者晒干。熏制前,割下鱼头,取出脊椎,将鱼肉摊开,用串肉扦串起来,也可以用剥了皮的细柳树条做串肉扦。

鸟类的处理方法基本类似其他动物--尽管通常需要拔毛,却不需要剥皮。按以下顺序依次进行:

扯断鸟类细长颈部可以直接杀死它们。然后切开喉部,头朝下悬挂以便放血。也可以直接切断位于舌根下部的主神经和主动脉,鸟儿会很快死亡,放血也很容易。尽可能别捕食那些食腐性鸟类--它们很可能携带大量蜱、虱和寄生虫,以及各种易于引起感染的病原菌。

在鸟体尚有余温时,直接拔毛很容易,一般先从胸部开始拔毛。只要用热水烫一下,使毛管松软就可以容易去毛,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海鸟和水鸟--烫毛之后毛管会收缩得更紧。羽毛可用来制作箭羽,也可作绝缘体。

在鸟类腹部开口,用手掏出所有的内脏器官。保留心脏和肝肾,剁去鸟头和鸟脚,用新鲜干净的水清洗腹腔。

食用鸟类有很多种方法,也可以用串肉扦串起来在明火上烤。食腐性鸟类必须彻底沸煮,以免鸟肉携带任何病原菌。

蛇肉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动物,但由于许多蛇类具有很强的毒性,所以对蛇类进行处理时,必须要把其毒性去除。否则,会危害到捕捉者的安全。

可以将蛇悬挂在树枝上,沿头部向下把蛇皮全部剥去。蛇皮可以用来制作腰带、皮带,也可以食用。

蛇类的剧毒一般在其头部,因此,必须去除头部才可进行食用。割头时,要紧掐住蛇的七寸,防止被蛇伤害并引起中毒。

沿着头部划开蛇腹,取出内脏,保留蛇胆。因为蛇胆具有明目健身的功效,可生吞食用。记住千万不能搞破蛇胆,否则味道极苦。可以将取出的内脏做诱饵设置陷阱。

蛇类的食用方法很多,最好是用煮,可以保留其营养成分。

五、中等体型的哺乳动物

对中等体型的哺乳动物的处理也是从以下四个步骤入手:

如果肉要贮存,该步骤是必需的。放血后的瘦肉味道更加鲜美。

将猎物头朝下悬挂能放出更多的血液。用绳绑住猎物腿部肘关节,吊在树丫或自己构建的支架上。地面上放置容器以便收集血液。

需要一些结实的木料来构建支架。支架的两端相互交叉,牢牢捆紧,并固定于地面,支架上架有一横木,用来悬挂猎物。

割开猎物颈部的主静脉或颈动脉以便放血。悬挂着的猎物颈静脉与颈动脉都很明显,易于找到。切口位于耳后根部,同时要刺断颈两侧的颈静脉。也可开口更低一些,在主动脉弓分支前割开,形成“v”字形切口。

注意:别浪费了动物血液,其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盐分。这些正是求生者急需的东西。动物血可治疗因缺乏维生素引起的眩晕症。

皮革可制作衣物,也可在建棚时挡风避雨。(猪类不需剥皮,因为其皮下的脂肪层很有价值。鸟类则需拔毛,通常无需剥皮。)

在动物体温尚未降下来之前,剥皮还是很容易的,放完血后即可进行。紧贴皮下部位开口小心剥皮,关键步骤如下:

1.后腿膝关节上部沿环线切开皮肤,留意不要切断了绑绳。

2.在前腿相应位置也切开环线。

3.沿后腿内侧向下切开,至两腿分叉处,小心沿生殖器周围切一环线。

4.沿腹中线向下切开至颈部。留意刀锋不要插入过多,以免切破胃部或其他内脏器官。用手扒开皮肤,插入两指,刀尖紧贴两指,刀刃朝外,缓缓向下切开皮肤。

这种方法可以使你避免刀尖过度内送,切中内脏。手指挑起皮肤,刀刃朝外,缓缓滑动,沿腹中线向下切,直至颈部。

除去内脏及杂碎。剥皮后的猎物仍悬挂在支架上,剖开膛,除去肠管,将有用的内脏分开。

从关节处切断,把肉分解成大小合适的条块,以便于随后用各种方法烹烧。

除了食用猎物的肉类外,多数内脏都是有用的。心脏、肝脏和肾都可以食用。同时还可以食用动物的血液。烹饪的方法不限,但必须使肉熟透,以免肉携带任何病原菌,危害到自身的安全。

第四节 常见的可食性植物

本节主要介绍在野战生存中有实用价值的几种野生植物以及它们的分布、形状、食用方法及药用价值。下面就给大家逐一介绍:

山野或灌木林中生长有许多可食野果。如无识别经验,可仔细观察鸟和猴子都选择那些野果为食,一般来说这些野果对人体便是无害的。常见的野果有以下几种:

分布:全国各地,生长在山坡灌木丛或路旁向阳处。7~8月成熟,果实、嫩叶可食。

形态:攀援状灌木,在枝和叶柄上有毛和钩状小刺,叶为羽状复叶,小叶多为3片,也有5片的,近圆形,顶端一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个简单的捕鱼陷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