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化妆该不该给老师送礼管老师看了也不说。有点社会。

不少家长还没从开学的焦虑中缓过劲来,教师节又接踵而来。

自从1985年重设教师节以来,今年已是第33个教师节了。

每年的9月10日,除了掀起一股尊师重教的风潮,同时也伴随着送不送礼这个话题,让家长们甚是苦恼。

送不送?送什么?送多少?怎么送?这个分寸还真不好把握。

老师是文化的传播者,书籍就是平时接触得比较多的东西,所以在教师节的时候送书籍给老师,既体面,又有文化。而且送书给老师,不仅是对老师自身的一种文化提升,学生也是很大的受益者。如果你不知道该送什么书给老师的话,最好不要送现成的书,可以选择送书票。

有多少老师收过礼物?收过多少钱的礼物?不要用身边个别人的个别案例,就对老师群体做出攻击,不尊重老师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孩子。家长口口声声说让孩子听老师话,结果自己给老师送礼,回来再去骂老师。孩子又该拿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老师?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学习?又怎么能好好学习?

常言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老师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来说十分重要,家长投之以“木桃”,希望老师报之以“琼瑶”,其心态不难理解。可是教师节不是“送礼节”,学生和家长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不该用背离礼仪初衷的名贵礼品表达。

家长群里已经为这个难题讨论得热火朝天了。

时代变了,原来礼轻情意重的贺卡已经不能满足对老师的敬意了,购物卡从二百涨到了五千不等。真是让人大为震惊。

正所谓,礼轻情意重,在送礼之前,大家最好弄清楚老师的喜好或者学校的规定。现在很多学校,明文规定不允许老师收礼。如果家长一味挑重礼来送,有时候反而会给老师增加困扰。这些实惠又走心的礼物,才能让老师收得无所顾忌!

当大家都对老师“借机敛财”义愤填膺的时候,轮到自身又自相矛盾了。

送吧,真心送不起,不甘陷入这种变态的拼爹拼妈怪圈,更不想助长不良风气;不送吧,大家都在送,我不送,担心老师会对孩子另眼相看,最后苦了孩子。

甚至有位大学生告诉笔者:“我的中学老师就是因为我爸妈没有给她送礼,才各种难为我。若干年后同学聚会才知道,大部分同学家长都给她送了,从此没有再叫过她老师,觉得她不配。”另外一位大学生则告诉笔者:“确实有的老师就吃这套,家长不送的话老师还会暗示家长要表示一下,我见过。”听着这两位大学生的话似乎不给老师送礼真的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要我说,你,想,多,了!

老师虽然也食人间烟火,但底线还是有的。

如果你的孩子不幸遇到一个师德败坏的老师,各种恬不知耻地索要礼物,不给礼物或是送得不如意,就对孩子各种刁难。这样的老师,不值得送,请不要“助纣为虐”,要坚决地说不!

教育之事必须谨慎和小心,教师节送礼看似教育中的一件“小事”,却也能反映出师生家长间的互动思维。对待教师节送礼心理,我们还得用辩证的思维看待。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对教师而言,你选择了教育就等于选择了奉献; 奉劝家长,教师节送礼不仅未必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你的行为会影响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弊大于利”。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你们老师很好的,每年都要收好多红包……”

那天下午,和一个并不熟悉的人聊天,当得知我老师的身份后,她不无羡慕地说。

我注视她说话的模样,当中似乎并无讥讽或是揶揄的意味,她的样子,只是在陈述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以前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要解释一番:我教书这些年……

好吧,我不妨在这里再来一次:

我教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里,我收到过家长送来的一个西瓜,一盒雀巢咖啡,一份杏花楼的铁盒月饼,两斤葡萄,自家用芦苇叶包的二十只粽子,就这些。

送西瓜发生在我教书的第一年。那天,所带班级的班主任微笑着问我,XXX的爸爸说要给孩子补语文,你补吗?

那时候刚做老师,对很多东西都不了解,对拒绝别人更是毫无经验,于是便答应了。

他爸爸第一次带小孩到我租住的房间的时候,带来了那个西瓜。

后来,我不记得给他做了多久时间的家教,一个月或是两个月。但从那次之后,除了两次实在推辞不过的朋友的小孩,我再也没有在家辅导过学生——辅导小孩默古诗,做练习册,实在是无聊透顶的事情。

顺便提一句,若有家长小孩语文不好,先别想着给他补课,那没什么效果。与之相比,在他还小的时候,每天晚上给他读读故事书,比长大后请怎样的教师补课都有用。

送雀巢咖啡的是一位来自湖北的小孩的妈妈。之所以关注到她的籍贯,是因为我也是湖北人。而且她与我曾住一个小区,提着咖啡找到我的前两天,她刚刚给她的女儿办完转学手续——不能在这里考试,她索性早一点将女儿送回老家。

她在这样的时候来找我,大概是为了表达一点谢意。但坦白说,虽然算是半个老乡,我从未对她的女儿有过特别的照顾。

至于月饼,葡萄和粽子,都来自于同一位家长。那是一位非常淳朴的妈妈,几次推托不过,便只好让她来了家里。其实她也与我一样不善言辞,与她对坐的几分钟里,我想我们都能感觉到在空气中流动的尴尬。但在教她女儿的三年里,她都来了我家里,带着月饼,葡萄,和自己包子的粽子,也带着对坐无言然后找话题的尴尬。

以上,便是我所有的关于收家长礼物的经历。我不知道太多其他老师的情况,但在我所在的这所学校里,我想大部分老师的经历,与我都并无大的差别。而那样的过程单就感受而言,实在是难以让人愉悦起来。而且,坦白地说,大部分的我们,并不会特别优待那些家长送过礼的小孩。喜欢的总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容易忽略的总是会不自觉地忽略。

看到这里,可能也会有人觉得矫情——当然,我也实在不知道收到足够让人震惊的礼物是何等感受。但我想对于当下许多年轻老师而言,基本都已经开始接受了这样的对于教师身份的看法:教师只是各种不同职业之一,它不见得卑微,也不见得伟大高尚,教书育人领工资,那都只是份内的事情。做得好,也不过是一个把某样事情做得好的普通人而已,与刷墙刷得好的粉刷匠,或是代码写得好的码农并无本质的不同。做好这些有的时候的确艰难,但真的做到,也不见得就有多了不起。

从这个角度来讲,绝大多数老师都只是普通人,我当然也是。

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能完全明白这些年来,老师这一职业到底为什么被如此污名化——问题当然有,但如果数量如此巨大的群体真的那么糟糕,那一定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一定是构成我们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出了问题。

社会的现状,是我们每个人都责任。将责任推卸到他人身上的确是一种相对容易的办法,但从来都于事无补。

所以,这篇文章也只是从教师的角度,谈谈家长应该如何面对教师节送礼这一问题。虽然不敢确定真实性,但我的确也听说不少类似的传言:“小孩班级的同学都送红包的,我不能不送。”甚至也听说过周围有老师给孩子幼儿园老师送红包。

作为老师,我其实并不大理解这一点,我的建议理所当然是不送礼。从前文你应该可以看得出来,那对大多数老师而言,并无特别的用处。

当然,可能有家长会说,你他妈说不送礼,我小孩要是被穿小鞋,后果你负责?

我当然无法对这样的后果负责,就好象无法对大家都送礼,造成这一陋习的社会后果负责一样。

许多东西,都只是选择的问题。向左走和向右走,一定会收获不同的风景,也一定会承担不同的风险。而表面客客气气地争相送礼,背后又恶狠狠地去咒骂,这会改变许多人的看法和预期的。

我一直记得一件事情,那发生在我刚参加工作后不久,那个傍晚,我们和另一所学校几位青年教师打完球,然后一起吃饭。饭桌上,我们谈起老师收礼的话题。其中一位年级组长说,第一年真是傻,家长给我一条烟,我就真的给他退了回去……

我想,没有老师会在一开始就觉得收礼是合适的。但若是接触得多了,会自然而然觉得那是理所当然。若是长此以往,甚至真有可能走到这一步:绝大多数小孩的父母都送礼,那么不送礼的小孩,的确存在被特别看待的风险。

但若现状果真到了这样的地步,那一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家长,教师,乃至由我们每个人组成的社会体制。

只是就我个人观察,我真的不觉得当下的现状有那么严重。

有意思的是,作为拥有老师这一身份的群体,周围也有人反感这样的事情。我有这样一个同事,他的孩子读小学。他非但不给老师送礼,还厌恶学校里的许多做法。比如说,他一直反感小孩的家庭作业太多,小孩失去了游戏和学编程的时间。然后,他找到老师,说:“小孩这么多作业不行的,都没时间玩游戏了。”

你可以想象一开始老师听到这句话时的反应。因为在学校老师眼里,小孩不做作业绝非是不做作业本身那么简单,很多时候,那都与老师的安全感和控制欲相关。而那位同事的做法,很明显冲击到班级老师的控制欲和安全感——“要是他考不好可不要怪我们。”

“要是其他小孩也跟他学怎么办?”……

但那位同事相当坚决。他自己本身就是科学老师,平日里,他安排了大量时间,陪他儿子一起跑步,一起学编程,一起看电影,一起学英语,当然,还有睡前的阅读。

只是接下来,即便他和老师约定好成绩的问题不用老师负责,老师还是会因为作业的问题对他儿子有过批评和为难。虽然他儿子的成绩一直不错。

于是,一次愤怒之下,他拨通了他儿子学校校长的电话……

后来,我说:“你难道不担心你儿子在学校里被冷落——那种方式也可能带来伤害。”

他说:“那没有办法,不可能什么好处都被你捞到。你又要玩得开心,又要学到有用的东西,还要应付老师大量重复无聊的作业,还能讨所有人喜欢……”

我忽然发现,在选择这一点上,他比我看得通透。

到现在,他的儿子在学校其实很受欢迎,每次科技节,他都会去给大家展示自己编的小游戏,或是自己组装的机器人。

所以,别给老师送礼。——特别是你并不想送,而只是屈从于内心的恐惧的时候。

至少,这可以成为选择之一。

对了,作为老师,其实收到过许多来自小孩的礼物:巧克力、笔记本、各种小装饰品、风铃、书签、心形的钥匙扣、叠满小星星的玻璃罐、玫瑰模样的肥皂花、各种形式的卡片、笔、信封、奶茶、小盆栽植物……当亲手收到来自于他们的小礼物,或看到礼物里卡片真诚的话语时,是真的会觉得开心。与前面收家长的咖啡和月饼的经历相比,那实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有的时候,还会收到以前教过的学生的来信。——有的小朋友似乎习惯了随笔的方式,乃至于毕业后还会偶尔来信:新的学校老师好凶啊,班级同学都不熟,最近家里好多蚊子……

收到那样的来信并回信的过程,实在是相当愉悦。

所以,作为家长,请别给老师送礼。如果可以,还不如多让孩子去和老师交流——如同对待普通人一般的交流。

至少,作为老师的我,是这么看的。

原标题: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杭州这位老师霸气回应,别想了,管好你的娃比啥都强

马上教师节。这两天,关于教师节送礼的话题,在很多家长群里“暗潮涌动”,两个难题在折磨家长:

这几日,家长小群里的议论绕不开“教师节送礼”的话题。

正方观点认为,教师节的时候可以对老师表示表示,一来诉说感谢,二来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关照关照。

反方观点认为,送礼助长了不良风气,还给老师的集体抹黑,教好学生就是老师的本职工作,怎能用附加的价值来衡量。

更多的是纠结、望风的家长,送吧,就跳入了这样的怪圈,不送吧,看着人家都在送,自己不送,担心老师会对孩子另眼相看,怕孩子会吃亏。

一方面烦恼送不送,另一方面送什么、怎么送的问题也困扰着家长。这几年,个别地方送卡风盛行,而贺卡、花束、纽扣画、手工礼物基本是教师节标配。

送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有发快递的,有家长亲自守校门的,有作业本夹带的,还有家长包好了还关照孩子不要偷看的……

一些家长的心态是,希望通过送礼,让老师对孩子多关注一下,这个关注体现在哪儿?做小干部班长,还是犯了错误少批评?这种处处想走捷径的做法,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影响,家长有没有想过?而这种“强加”,也是让不少有教育情怀、兢兢业业、在意职业尊严的老师很抱不平。

有人教师节送老师名表名包?

这不,已有新手爸爸在萧内网萧山论坛上发帖讨教了,帖子昨天还成了爆款——孩子刚上幼儿园,教师节也跟着到了,到底要不要送礼?

这位爸爸说:别人家长出手都一千,自己三五百,跟没送貌似没什么区别……

昨天,这个话题也引起了朋友圈里的热烈讨论,很多人觉得,要表示一下,不过要送点有意义的礼物。也有人爆料,听说在魔都,有人送给老师,送的是浪琴手表,还有家长凑份子,给老师送名牌包包,甚至送车……

有7位杭州学生家长,家长都承认,曾给老师送过礼,或者准备送。很多新手还在向人家讨教,怎么送礼比较好?

去年买了杭州某名校学区房的新手妈妈马女士,女儿刚上一年级。这个暑假,她的焦虑就没消停过:先是担心会不会被调剂,再担心分班问题,这两天她在想,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根本不熟怎么送?听说别人都要送,我怎么办?

马女士问整天忙着做生意的爸爸,被一句话甩回来。“这种事情你不要来问我!”这几天,晚上躺在床上,她都会默默盘算:平时学校都进不去,没机会送。班级群里,更加不敢讨论这个事情。老公不准她去问班级其他妈妈,人心隔肚皮,这种事怎么问?要么寄快递过去?每位老师送500元超市卡?……千头万绪,让马女士感觉早上起来,头发都白了几根。

与马女士有同样焦虑的新生家长有不少。这些人,在职场上也许是独当一面的骨干,但是碰到了教师节送礼这个问题,却变成了萌新,发出了三连问:“啊?要不要送礼啊?怎么送给老师?老师会收吗?……”

有萌新,当然也有“老司机”。

李女士,有两个孩子。这个教师节,她准备了三千元的超市卡。小儿子在幼儿园,老师和阿姨3人,一人500元超市卡,这是惯例了,老师都会收,收了之后,也会给儿子买书、衣服作为回礼。“我觉得老师也不是在意这点东西,关键还是趁着节日,表达心意。”

女儿在某民办小学读三年级,她打算给语、数、英3位老师送卡。“去年,趁着儿子给老师交作业的机会,我送老师两张酒店自助餐券,被老师退回来了。我还被同事无情嘲笑了,怎么能送这类礼物。今年我打算再试试,还是送卡相对好一点。

林女士,儿子读三年级。她说,去年教师节,她给老师准备了一些购书券,当时老师特别严肃地跟她说:“这样真的很不好”。从此以后,她就不敢再送礼了。每年教师节,都会让儿子给老师制作贺卡,倒也省了不少心。

但为这个事情,林女士被闺蜜狂喷一顿:“怎么可以送书券?我在香港时,提前买了一块爱马仕丝巾,趁着去接孩子时,找机会送给了老师,老师没推辞。”

方女士,儿子在知名公办小学读5年级。方女士说,基本上每个教师她都会送礼,一般都是500元超市卡。超市卡,比较方便携带。如何送礼,她还仔细研究过:送礼时要坚决,扭扭捏捏,老师都不愿收,怕有风险。可以当面送老师,也可以快递给老师,超市卡可以用双面胶黏在贺卡里……

“我以前在家长会时,看到过别的家长给老师塞东西。我庆幸自己也送了礼。不过,送了礼,我感觉老师也没有特别关照我们孩子。但我还是很愿意送礼。500元对我家来说,也负担得起。现在老师带孩子,真的挺辛苦。尊师重道,我觉得不应该是嘴巴说说,古时候学生都要给老师送礼,现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点小礼物,我觉得也是尊重老师的一种体现。”

教师节送礼这个话题,也挑动了很多校长、老师敏感的神经。

昨天,城西某公办小学的校长有点生气地说:教师节怎么可以送超市卡这种东西,别傻了,老师收到这种东西,都觉得特别烦。收了这点卡,拿在手里就像“炸弹”!收了点卡,难道会发财吗?

这位校长也给家长支招:“对于老师来说,家长给学生最好的礼物,就是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在家里,是6个大人面对1个孩子。在班级里,老师要面对30多个孩子,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家长们的理解,老师会很感激。另外,家长能配合老师教学进度,一起管管孩子的作业,老师也会非常感谢。在我们学校,在教师节,家委会给老师买蛋糕,在晨会上为老师们表演节目,在教室里挂横幅祝老师节日快乐,这样的形式就比较好。欢乐,双方都没负担。”

一位有10年教龄的青年骨干教师汪老师也说,我肯定不会收超市卡这样的礼物。没意思的,收了这点钱,搞不好家长什么事情不满意,一个电话就投诉你。收了这点卡,和家长的关系也变质了,不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了,老师会被家长看扁。我也不差这点钱!

“我不否认,有时候家长会送点特产水果之类给我,但我隔几天,马上会给孩子买书买礼物回赠。在教师节,收到小朋友制作的贺卡,我都一直珍藏着。至于超市卡之类,前几年我碰到过,都直接塞到小朋友书包里让他带回去。这两年碰到很少了。我们老师不要收这种礼物。”

配合老师工作 比送啥礼物都强

沈利红,现在是高银巷小学6年级的语文老师。沈老师说,这段时间,很多朋友来请教,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应该怎么给孩子班里老师“意思意思”?

沈老师觉得,很多家长现在对教师节有误解,因此就在自己个人微信公众号“我是神老师”上,从老师的角度,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别总想着教师节该送啥礼物啦,把孩子管好比啥都强》。写得挺好,部分文字,句句说到了人的心里去——

其实从老师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挺尴尬的。

前几年听一个老教师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很多家长给她送礼,她非常正直地给送回去了,结果家长反而说她难以亲近,装清高。

我的天,我收你东西代表贪污受贿,不收你东西代表清高,那么,我咋办?

其实,大部分的老师是不喜欢收家长的礼物的,特别是贵重的礼物。因为毕竟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最主要的是:我明明是个老师,我明明有师道尊严,可我收了你的礼物就意味着背后会被你议论“老师原来这么好搞定”,为了教师节这几张家长送来的啥购物券出卖自己的尊严貌似还犯不上吧。

所以,很多老师收下了你的礼物,又觉得当面退还给你会让你难堪,总是会绞尽脑汁以另外的形式返还给你,要么给娃买套书,要么买点啥礼物,你以为这个过程很容易吗?超级麻烦的,工作量又莫名大了很多呢。

那么,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是啥?我非常非常诚心地告诉你:管好你的娃比啥都强。是的,当你管好自己的孩子,从各种角度配合老师的教育,其实就是给老师腾出五分钟的时间得以喘息,这五分钟,比你送好多张礼券珍贵多了。

这个教师节,送给孩子老师的最好礼物就是:新学期认真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不因为自己的教育不当而给老师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在孩子身上多花精力,遇上任何教育问题及时与老师坦诚沟通,不恶意揣测,不妄加评论。以上敲黑板,请认真重复阅读。

你知道老师最喜欢什么礼物吗?

上海升学在教师节来临前夕随机调查了二十余位中小幼的教师,那么,在教师心目中最珍贵、最有价值的礼物是什么呢?他们又最期盼收获什么?

“一册毕业学生送的照片书。留着大家曾经的美好回忆。”

“学生的画!有一次学校开展画出你心目中的男神女神活动,男生女生送来我的画,只要有心,我都喜欢。”

“曾经收到过学生亲手拼的拼图,做的是毛绒吊坠和八音盒,礼物精致无比,背后的用心更让人感动。感觉只要是学生亲手做的,总能让人感动。”

“第一届学生高三毕业,教师节回校看老师,我正在上课,学生就直接冲进教室送上了一束玫瑰。”

“有次我过生日,请同学们吃蛋糕,他们把写的悄悄话卷起来,放在玻璃瓶面,像漂流瓶一样美丽。”

“我最想收到的节日礼物是:‘记忆不褪色秘笈’。如果有这样的秘笈,每年教师节、期中和期末考间隙看到学生回来时,或者路上碰到学生时就能准确无误地完成人脸识别、及时喊出毕业生的名字,交谈起来更有感觉,学生们也更能感受到被尊重、被记得。”

“不要具体的物质礼物,哪怕你写写自己的心里话。”

“不要花,不要杯子,不要多肉,不要靠枕靠垫,搬办公室不方便。”

还有位教过高三的老师,在今年暑假收到了特别的一个袋子——

嗯,教师节,是该有些特别、温暖的念想!

老师最喜欢收到的,还有这样的礼物——

“希望他们写出作品,文字的传承是我最想要的感谢。”

有一颗感恩的心,足以!

也有家长表示,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祝福:

所以,在送礼这件事情上,让我们不妨重新思考一下,家长多配合老师,多一些理解,才是教师最喜欢看到的。别让夹杂功利的想法,让这件美好纯粹的事情变了味。

也不妨把这个感恩的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们自主地想一想,和老师说些什么,怎样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

最后,在这里分享一位一线教师的内心独白——

所以,礼物贵在诚意,是表达一份感谢,而不是用礼物去要求什么,如果你送礼的背后是想要达到点什么目的,我觉得你趁早洗洗睡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该不该给老师送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