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刚练太极的你,每天坚持太极下去

太极拳“有快有慢,能快能慢,快慢相间”,正如太极拳拳论所说的:“慢能慢到十分,快能快到十分”、“慢如抽丝,疾如电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看到太极的柔,却不知太极拳的刚,“快”的要领在太极拳练习者中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引起足够的重视,只知慢不知快,只知慢练,却不知为何要慢练,加上门派式传授演化的原因,使得“太极拳就是慢”的要领根深蒂固,以至忽视了慢的实质和快的一面,甚至有人提出“既要快,又要叫太极拳,别人就不相信你练的是太极拳了”,全面否定了快的重要性,盲目为了“慢”而慢练,最终将太极拳练习者引入了误区。

其实,太极拳在技击实战中的表现形式必定是“快”,况技对抗,双方争强斗胜,战机稍纵即逝,抓住战机,以威猛的内劲,加上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方能克敌致胜。《拳论》中对“快”字有十分生动的描述,如“力贵迅发,机贵神速,一迟即败,一迅疾即得势”,“进如疾风吹人,电光猛闪,愈速愈好”,“彼挨我何处,我意即到何处,气也随着而出,如斯响应,疾如电挚”,“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如此可见,太极拳的技击与其它对抗性的竞技运动一样,都是十分重视力量和速度。“快”才是实战和应用时必备的重要方式。


为了达到“疾迅谁能敌”的目标,太极拳采取了独特的训练方式--慢练。因为太极拳理法精密,要求所有的动作均在意念的支配下,由内及外,以意导体,以意导气,使意、气、劲的活动达到高度协调的境界。就像看录像的慢镜头动作一样,只有动作缓慢,才便于解剖分析、领会动作要领,便于熟悉攻防动作的运动路径,便于形成动作的自动化,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在技击时心理上只有觉得对方的动作慢,而不觉得对方的动作快。

具体来说,首先要通过这种慢练来掌握太极独特的身法要求,太极拳的身体姿势调节是以“五把弓”原理为依据,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太极身体姿势”模式,即把人体各部分调节成由躯干和四肢共五把弓组合而成的一个统一的弹性体,在意识的支配下,使身体以腰脊命门为中心,各运动环节由内及外,由近端环节到远端环节,节节贯穿,对拉拔长,从而产生强大的弹性力,这就是太极拳的以意导体;然后,再通过慢练,可以摧僵化柔,掌握空胸实腹,气沉丹田,以意寻气,以气导劲,求得意、气、劲的完善结合,达到“浑然一气、周身一家”的高级境界。这一阶段,就是制造强弓的过程,需精雕细啄,不断完善,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和调整成一个强大的弹性体。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如何蓄劲张弓,将身体的劲力组合成一股合力,做到姿势正确,又能时时处处将弓拉得满满的。那么,只要一搭上箭,自然一触即发,迅不可接。所以说,太极拳的慢练是造弓和张弓,也就是将人体变成强大的弹性体,并时时处处保持蓄劲姿态的独特训练方法,张弓是为了放箭,慢练是为了快用,慢练是手段,快用是目的。


为什么太极拳的技击动作特别快?我们可以进一步从太极拳独特的运动特点来解释。太极拳在技击过程中的“快”,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在完整的技击动作中,动作预备期的长短和起动速度的快慢是整个技击动作速度和效果的关键。太极拳最注重内动的调节,要求“内动不予人知,蓄于内发于外”。五把弓调节所产生的弹性力和相应的意、气活动所产生的强大压力,均是以预应力的形式,时时处处积蓄着强大的能量。加上太极拳棉里裹铁,内刚外柔的状态,使身体内外产生巨大的压力差,里面就像加满了压力的气枪,在对手根本无法捕捉你的预备期和起动信息的情况下,突然发出迅猛的冷劲,以收出其不意的效果。


太极拳发劲时,不但要能发出突如其来的冷劲,而且还能在发劲的进行期产生更大的加速度。根据太极拳“源动于腰,由内及外,节节贯穿”的运动模式,内劲是以柔性的运动链形式传递,运动链的近端先做加速运动,也就是源动于腰,使其动能由内及外,自近而远传递,就像多级推动火箭一样,通过运动链各环节的逐级加速放大,到末梢环节获得最大的速度,给人以雷鸣电闪的感觉。



一般来说,当技击动作作用于目标后,也就是技击动作的效应期,在阻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技击动作往往受到制动,使效应期速度急速下降而影响技击效果。太极技击运用中讲究“触处成圆”,注重螺旋劲的运用,虚实转换灵活自如,避实就虚,借力打人。不管是推手或是散手技法,均要求在控制对方腰轴的前提下,以自己强大的劲力,引导和驱使对方的来力做圆弧运动,并绕着其本身轴进行加速运动,加大效应期的速度,延长作用时间,从而达到加强打击力度、控制劲路和破坏对方身体平衡的技击效果。

所以,充分了解太极拳慢练快用的实质和特点,全面提高太极拳特有的速度素质,是提高太极拳技击水平的重要课题。

  修炼的好处很多,比如说对我们的智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打32式太极拳可以让我们眼明脑快,充满活力。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跟着来学习下32式太极拳,大家也来学习一下吧!

  很多人会感到非常奇怪,非常练习32式太极能达到很好的健脑益智的功效呢?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练太极拳能在大脑皮质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练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想小腹(即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

  习练太极拳要求全神贯注,集中精神,使大脑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修复神经系统。

  这样的意识与身体相互结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身心都受到很好的放松,让我们的脑部思维更加发达,坚持练习就会让你眼明脑快!

  它使大脑皮质功能区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即兴奋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区域),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

  这样就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起到健脑强身作用。

  练太极拳,对植物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影响,练太极拳时呼吸较深,可对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影响(据上海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动物实验证明,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可使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紊乱得到调整和改善。

  另外,通过练习32式太极拳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调节身体平衡系统,有效的锻炼我们的小脑,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更有助于我们的智力发育!

  青少年学习太极拳有助智力开发,还能锻炼身体,有助于骨骼成长,在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练48式太极拳能健脑

  太极拳是一项柔和缓慢的运动,没有人群限制,每天闲暇之余练习太极拳,能达到健脑壮颈的功效。

  (1)练太极拳能在大脑皮质形成一个特殊兴奋灶,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

  练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想小腹(即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这种意识和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情况下完成的。

  太极拳使大脑皮层产生兴奋,而其他区域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大脑就能充分的休息,从而修复和改善神经系统,起到健脑作用。

  (2)练太极拳,对植物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影响

  练太极拳时呼吸较深,可对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影响(据上海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动物实验证明,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可使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紊乱得到调整和改善。

  (3)练太极拳还有利于提高人体动作的平衡性与协调性

  太极拳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要求较高,这对神经系统是一种锻炼,有利于平衡和协调动作的发展。

  32式太极拳习练方法

  练功者面南背北端坐,双手自然放于两膝上,掌心向下,两脚脚尖微向内扣,全身放松。然后,双手缓缓上起,抬至与肩同高后两手手心翻转,掌心相对,松肩沉肘,含胸拨背。

  双手缓缓开合拉气或旋转揉气,意将天她精华之气收入双掌之中,至双掌问有拉不开合不拢之"浑元气"感时即"得气"。呼吸要求细长匀缓、逆腹式。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可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常练太极拳能祛病延年。

  接上势,双手将精气捧起,从前发际上梳,贯至后发际;再从后发际沿后颈部贯至两肩;后两手自然下垂、指尖向下,意将头颈部之病气从指尖泻入地下,同时口中轻发"嘘"音。连做9次。

  接上势,双手十指交叉,放于后颈部,以掌根夹住颈部肌肉,适度用力提拉、按压36次。

  接上势,两手掌心捂住耳孔,食指叩击脑部36次,此时耳中即有鸣鼓之声叩击。完毕两手向两侧猛然松开。

太极拳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深受很多人的喜爱,现在已经抛开了年龄的偏见,不在专属老年人,好多年轻人也喜欢练拳,太极拳已经走进大学课堂。

有的人练拳喜欢在户外,寻觅一处安静的地方,有的人喜欢室内,环境更安静。我个人建议如果户外空气不错的话,还是户外比较好,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

制定一个练拳计划非常简单,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把准备时间加上一小时足以,练拳的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就好,剩下的时间用来换衣服出门到练拳场地,如果时间紧张每周练3次就可以,当然了天天坚持效果更好。

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能隔三差五的练拳,这样反而更伤害身体。

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会把计划写在纸上,但是几乎没有人把练拳记录下来,每一个人觉得练拳太简单了,简单到不用也没有必要写下来的程度。

其实从心理学上讲,不管多么简单的事情, 一旦记录下来尤其是写在纸上,会增强你坚持下去的信念。比如计划今天在广场上练拳30分钟,贴在显眼的位置,那么落实下来的概率会增大好多。

就这样让它无形中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忽然哪天发现,今天美丽安全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这你就成功了。

其实练拳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只要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的身体、心理、情绪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饭越来越香,精神越来越足,身材越来越有型,心情越来越好,头脑越来越灵活,记忆力也越来越好等等。只要坚持下去,练拳可以让你受益一生,不是空话!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坚持太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