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明)四字大门牌匾四字大全

点击"艺市纵横"  关注《艺术市场》

《清末民初京华匾额遗珍》仅是一篇概述式的文章,不能对旧京的匾额系统介绍,希望有机会能撰成一书,加以全面阐释,让更多的人能从这座古城中找到先贤文化的足迹。

2014年,笔者曾撰《民国时期的京华牌匾》一文,并将其收录于拙著《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中。随着新资料的整理和发掘,发现还有一些散见的匾额未能收录,其中包括几位活跃于民国时期的书法家作品。同时,许多名家题匾由于实物的消失殆尽,只能从图录、博物馆馆藏及其他城市的遗迹中寻找它们昔日的风华。

2009年11月18日,山东济南《生活日报》曾刊载《普利街“义兴公”石匾面临流失》一文。随着济南老城区的改造,一块“义兴公”石匾成为拆迁者手中待价而沽的商品。

此石匾书者王垿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书法家,尤擅长书写匾额。在北京,至今还流传着“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的说法。但令人惋惜的是,其所书匾额大部分早已不知去向,如今在北京也很难找到一块王垿题的匾额,只能在拍卖中偶尔见到。

作为北京人,笔者觉得应再撰一文作为《民国时期的京华牌匾》的补充,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民国时期北京匾额的魅力。由于如今匾额的存世数量少,且分布不均,故只能以片段的形式加以整理、介绍。

博物馆和影像记录中的匾额

⊙ 原创文章版权归《艺术市场》杂志社所有,转载务请注明来源。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艺术市场》6月号上半月刊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门牌匾四字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