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用清朝皇帝画像的画像当头像

我有一个大清金锭长方形,重约半斤,正上方刻有“大清金锭”下面刻有“光绪五年”正反面刻有皇帝头像,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金龙,是我爷爷年轻时得到的,请各位大师帮忙鉴定下真伪!谢谢... 我有一个大清金锭长方形,重约半斤,正上方刻有“大清金锭”下面刻有“光绪五年”正反面刻有皇帝头像,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金龙,是我爷爷年轻时得到的,请各位大师帮忙鉴定下真伪!谢谢

    现代臆造品,古玩市场经常出现相同的物件。材质铜

    可是我爷爷那年代也没有啊 我家是农村的 这个是我爷爷在山里挖到的

    真品有收藏价值的;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从颜色看是真的好好收藏吧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1

    我也有一个这东西,也是自己挖出来的,还有臧书,留个联系方式可以交流一下吗

原标题:乾隆雍正最爱的“自拍神器”居然是他

雍正皇帝在网友的心目中火了,紧接着乾隆、康熙萌萌哒迅速上位,三代清帝各种清奇画风告诉你——

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给你画肖像的郎世宁吗?正是有了郎世宁牌“高清照相机”才使得乾隆皇帝的面容得以保存得这么清晰,供大家P来P去啊。

《乾隆及后妃图卷》(局部) 郎世宁

故宫里伺候了三代皇帝的洋画家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作为一国之君日理万机的康熙皇帝很热爱科学,不仅发奋学习,还大胆启用传教士入宫供职,让他们把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技术带入大清皇宫。

甚至,康熙皇帝老年的时候还曾和皇子每天学习——

康熙通过传教士傅圣泽的文章《阿尔热巴法》学习代数,学啊学啊,还写下朱谕:“谕王道化:朕自起身以来,每日同阿哥等察阿尔巴拉新法,最难明白……”

反正据说康熙是不怎么喜欢这个“阿尔热巴法”。

在这个黄金时代,西洋传教士郎世宁也入宫成为宫廷画家,并且一下子就在中国画了50多年,伺候了康熙、乾隆、雍正祖孙三辈儿。

意大利人郎世宁在中国,其西方静物画的写实手法自然风格独树一帜,而郎世宁自己也勤奋研究亦中亦西之道。那时清朝人的审美对高光和阴影颇为反感,“盖恶涂饰,荫色过重,则视同污染”、“不为清帝喜”,甚至有位大臣发现郎世宁的人像被“鼻部为阴阳面所烘染”,连连叹息此乃“白璧之玷”。于是,郎世宁减弱画面的明暗光差,迎合清廷的喜好,受到三代皇帝的重视。

雍正皇帝就曾重用郎世宁。

“啊,圆明园的牡丹好美,郎世宁快来给朕画画。”

“暹罗进贡了珍奇异兽,郎世宁快把这狗和鹿给朕画下来~~~”

“朕爱下棋,郎世宁快来画呀!”

“朕高级定制一套洋人装扮,郎世宁快画下朕的fashion造型!”

《雍正半身西服像》 郎世宁

雍正皇帝对西方世界很有兴趣,大概是历代封建皇帝中第一个穿上洋装的。他下令仿制了许多西洋玩意儿,什么温度计、望远镜、玻璃眼镜等等,雍正拥有特制的各款眼镜达35副之多。

朕就爱他画得逼真像素高

而对郎世宁最为看重的当属乾隆皇帝,而郎世宁也在那个摄影技术尚未出现的时候,以接近现实的风格,用画作记录着乾隆生平的重大事件。乾隆就曾在画上题诗曰:“写真世宁擅,绘我少年时。”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郎世宁

今天走在街上坐在车里不时就会看见妹子自拍。乾隆皇帝也给自己定制了大量的肖像,有自己的朝服像、便服像、行乐图,朝服像还要冬画一套、夏画一套,且往细致里画,没事再给自己的爱妃画画像,不亦乐乎。

这些画像多采用油画技法或者中西结合的线法画,最大程度地画出人物的逼真面容和形态,看来皇上也爱高清像素的。

皇帝和后妃们的半身像留存了下来,皇家范儿仍不过时,这架势可以成套打包,就叫《后宫系列微信头像之长得都一样》。大概大清皇廷也是“佳丽三千,就爱一款”吧。

《乾隆及后妃图卷》(局部) 郎世宁

而更为有名的,是这幅《胤禛读书图轴》。

《胤禛读书图》 郎世宁

故宫淘宝的设计师疯了,从此,雍正皇帝的气质变得有点难以言喻。

有一种心塞叫“重画,钦此。”

做设计最讨厌改稿,“优雅机智拒绝改稿”策略蹭出不穷。可郎世宁的甲方客户偏偏是万人之上、一言九鼎的大清皇帝,“必须得将皇帝的所有奇思怪行照单全收”。

雍正五年正月六日太监王太平传旨:“西洋人郎世宁画过的者尔得(满文,枣红色)小狗虽好,但尾上毛甚短,其身亦小些,再着郎世宁照样画一张,钦此。”郎世宁于二月二十日画得一张呈进。雍正皇帝还是不太满意。二十九日,郎世宁再画一张才算通过。

同年七月初八,雍正又命令郎世宁为万字房画隔扇画十二扇,画成之后雍正不太满意,“此画窗户档子太稀了些,着郎士宁另起稿画油栏杆画。”画成之后又下令修改了n次……求郎世宁心理阴影面积。

当时在清宫里,郎世宁等画师并不是以“艺术家”的身份作画,不过是满足皇帝个人爱好的“画匠”,作画都是遵照旨意,有时还得预先拟稿,批准后才能开工。这也就无怪乎画成之后还要按照上意改来改去,甚至重画了。“不称旨”的画家甚至还要被革职、停、减少俸银等。

在皇帝的精心指导下,画师终于沦为画匠,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变成了皇家“摄影记者”的纪实性拍照。费赖之就曾犀利地评价郎世宁:“郎花了大半辈子去迎合中国宫廷善变的风格,尽管他是名艺术家,却更像是一个聪明的必恭必敬的奴才。”

郎世宁VS唐岱 中西合璧疗效好

有一次,雍正看到九州清晏东暖阁内的玉堂富贵画时,很不满意,认为画上的玉兰花、石头甚不好,下令改画,并提出由中西画家合作绘画的新方法,“着郎石宁画花卉,唐岱画石头”。从此,郎世宁与唐岱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绘制了许多传世之作。

唐岱在宫中也是很“火”的画家,乾隆曾在唐岱的画上题诗曰:“我爱唐生画,数作意为已。”

于是,郎世宁与唐岱“强强联手”,颇为难得的是,虽然郎世宁与唐岱是在皇命之下奉旨合笔作画,构图、形象、敷色、用笔等是协调统一的,而没有互相排斥孤立。

除了唐岱,郎世宁还与其他画工合笔。这幅《孔雀开屏图轴》是不是很华丽呢?

《孔雀开屏图轴》 郎世宁

这幅画深得乾隆皇帝喜爱,御花园内孔雀与花卉相映成趣。花卉与孔雀出自郎世宁之手,着重写实与颜色质感,孔雀的羽毛显得非常华丽。而画工金廷标、方琮则绘制奇石、庭院、苔藓,甚至有江南的太湖石半嵌入土中。想来原画一定非常好看。

说到这里,忍不住要上图啦,郎世宁笔下的花鸟娟秀生动,人物绚丽写实,值得品味。

以前打开歷史课本,有没有觉得好像每个皇帝似乎都有7分神似,动作咱们就不谈了,无论是相貌还是鬍子,几乎歷代帝王都是长「那个」样子,但是根据史书记载,能当上帝王的人通常都是长得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为何画出来的却差不多呢?

在充满神话传说的上古时代,帝王或者圣贤都是天生异相的(图/huanghun)

在充满神话传说的上古时代,帝王或者圣贤都是天生异相的,东汉王充在《论衡?骨相篇》中提到,「传言黄帝龙顏,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斯十二圣者,皆在帝王之位,或辅主忧世,世所共闻。」

史书上提到的秦始皇像跟画像上不太符合(图/history)

由此可见,帝王贵为九五至尊,按理来说相貌必定不凡,尤其是秦始皇建立皇权制度后,围绕着皇帝的礼仪逐渐完善起来,帝王相貌如何描述、流传,更是重中之重,《史记》上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中提到前四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特别是「挚鸟膺」是现今医学上所说的鸡胸,「蜂准」就是马鞍鼻,但这样子怎样都跟画上不同。

汉高祖刘邦「隆准而龙顏,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图/kaiwind)

在主要靠文字记载的时代,帝王的面貌通常都出神入化,以正史为例,汉高祖刘邦「隆准而龙顏,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齐太祖萧道成「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鳞文遍体」、唐太宗李世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明太祖朱元璋「及产,红光满室。……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等,这一连串关于帝王相貌的正史记载,都有固定模式,然而随着画像的兴起,帝王相貌又如何制作?

歷朝歷代积累下来的帝后、圣贤、名臣画像经过整理,被储藏到故宫南熏殿(图/baike)

帝王相貌,古代叫「御容」,魏晋南北朝时期,受佛教的影响,当时的帝王御容多为雕铸的等身佛像,到了隋朝,在沿用以往等身佛像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写真画像,唐代甚至将御容范围扩大,扩展至太后、太妃,甚至是少主、公主,到了乾隆年间,歷朝歷代积累下来的帝后、圣贤、名臣画像经过整理,被储藏到故宫南熏殿。

明太祖朱元璋有两种形象(图/sohu)

南薰殿图像歷经宋、元、明三代累积而成,图像五百八十余帧,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画像不少,但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有两种形象,一种是下巴较长的,另一种是正常的,到底是哪种较接近眾说纷纭,有人从文字记载来判断朱元璋应该是丑的,有人从遗传学角度来说明朱元璋是美的,但《漫谈朱元璋画像之谜》中总结,这两类画像与朱元璋的真实相貌相比,均为似像非像的写意图。

有人从文字记载来判断朱元璋应该是丑的(图/sogou)

其实稍稍流览一下中国古代帝王画像,不难发现这些画像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有一个标准姿势,当然,帝王画像不同于一般人的自画像,它承担了更多的政治功能,既要记录帝王的相貌,又要顾及帝王形象,于是,作为政治艺术品的帝王画像,有点处于虚虚实实之间。

袁世凯在银元上印制了自己的头像(图/7262tv)

而以前的帝王画像都是供奉在宗庙里,一般百姓无法看见,民间也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所以皇上可以微服出巡,没人认得出来,到了晚清,照相术传入中国,光绪就是第一个接受照相的皇帝,后来,慈禧太后甚至留下了很多相片,加上报纸的传播,帝王形象就不神秘了,袁世凯更在银元上印制了自己的头像咧。

【本篇文章非正式学术论文,如有不同史实观点,欢迎留言指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皇帝画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