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 不知道半两钱是哪个朝代的钱

蛇目半两,是西汉铸造的一种版式较特殊的半两钱。最早见于清李佐贤编著《古泉汇》收录一枚(图为手绘),释曰:“外郭特宽,与肉相平,半两字半在肉,半在郭”。蛇目半两是日本泉家为此种半两钱取的名字,此名称首见于奥平昌洪著《东亚泉志》。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上卷释文云:“钱文面文拓视而阴阳半圆者曰蛇目”。但是此谱并未收录蛇目半两钱。张志忠《古钱辞典》收录蛇目半两8枚,称其曰宽郭半两。《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收录两枚蛇目半两,但未列出两钱的尺寸及重量数据,释文曰:“铸于文帝前元五年至武帝元狩五年(前175—前118年)。面有边,较宽,钱肉分高低二层,外边肉高,近穿孔处低。文字外侧压于边上。因其形似蛇眼,故称‘蛇目’。河南永城出土”。《中国历代货币大系2·秦汉三国南北朝货币》收录12枚蛇目半两,各枚标有数据,钱径最大者23.57mm,最小者22.20mm,最重者3.1g,最轻者2.3g。但是对此种版式未加文字注释说明。蛇目版式的钱穿廓左右两边... 

一般作为宠物的蛇一定是无毒蛇,性情平和,对人没有.攻击性,而且多半从小养起,比较容易和主人培养感情。 抓蛇应该顺着蛇身的鳞片,从蛇的腹部开始把它抱起,.轻轻取出。尽量让它得到更多的支撑点,让它...  (本文共1页)

1984年7月一条突如其来的新闻震动了日本,具有40年历史的力卡缝纫机公司宣告破产。立时.日本上下惊诧不已。力卡缝纫机公司是闻名全国的缝纫机公司,也是世界上三大缝纫机制造公司之一它的触角遍及日本的家家户户。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实力雄厚,影响巨大的“力卡”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呢? 人们记忆犹新,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也就是日本经济腾飞前夕.力卡缝纫机公司刚刚诞生就交上了好运.那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普通家用缝纫机是深受家庭主妇欢迎的亲密伴倡.“力卡”生产的价廉物美的缝纫机在当时市场上盛销不衰。虽然此后二十多年中.生产缝纫机的厂家纷纷诞生.并与力卡缝纫机公司展开竞争,但在日本缝纫机市场上,“力卡”始终坚不可摧,居于主导地位。 到了70年代中期,情况发生了变化。正当“力卡”为自己已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沾沾自喜时.蛇目缝纫机公司诞生了,出其不意地向力卡缝纫机展开攻势,并且使出了“杀手铜”,把“力卡”击得昏头转向.“蛇目”使的是什么样的“杀手钢”...  (本文共1页)

近日整理旧藏,翻出93年在咸阳市窑店乡收集到的一批半两钱,总共有六百多枚。其中最大者3.77厘米,最小者二.42厘米,最重者达14.巴克,最轻者仅2克。从这批钱的特征和风格来看,时间跨度较大,基本上囊括了战国秦至秦末的各期半两。在整理中捡选出几枚很少发现的半两钱,有必要进行探讨。图1,大半两:钱径:3.77,厚刃.16厘米,重*克。此钱文字宽大规整,高挺异常。直观H字有突出钱体之感。若将钱体厚度与文字高度相加,该钱总厚度达0.39厘米。这种现象在半两钱中不太多见。图2,美制文半两;钱径:3.1,厚0.11厘米,重:7.吕克。此钱文体现范秀美,H字写法与众不同,在秦半两中较少见。图3,合范小半两,钱径:2.45,厚0.15厘米,重3.5克。查阅资料得知,山西的安泽,陕西神木曾出土过这种合范半两。95年咸阳又出土一枚。但它们都是径达3厘米以上的大钱,而此枚不但钱径小于它们而且文字也与其不类,特别是“半”字写法,非常古怪,应属合范半两... 

f.颈半两钱俗称“出头两”,实际上就质。铸于汉高后六年至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82~公元前175年)。面文‘两’字中竖划直抵上横划。……极罕见。”清王锡槳《泉货汇考》也收录币大辞典》两谱都指出这种钱“极罕见”。笔者收藏的这些有颈半两钱是从2万余枚汉半两钱中拣选出来的,共计16枚,占总数的0.085°/。,实际数字说明这种半两钱并非“极罕见”,只是较为少见。下面将其逐枚列出做以简介,供同好研究鉴赏。外径24.2毫米,厚1毫米,穿宽.1毫米,重3.1克。钱体厚重81"^是“两”字的异书钱。孙仲汇、胡薇著《古钱币图解》云:“一般两字的中竖与上横不连,相连的极罕见,称有颈半两。”《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中收录了3枚“吕后五分半两.出头两”,释文曰:“西汉半两钱。青铜圆大,制作精好。双人“两”,字体特大且中竖出头超出上横,俗称“出头颈”,相对来说“半”字显得稍小,这种版式的有颈半两比较少见。1枚传形有颈半两,但是未加注释说明。丁福保《历... 

20两初世钱涉纪产钱8生0币年了收浓代藏,厚初,就兴笔对趣,半者1所百0倍有倍。的之以古多莽,钱有钱币些“都货品随布种物”甚价为至上例达涨,前了到们们市场青不表屑睐现一的又顾话,是的那如清么何钱再呢相?与比2当0较世,时纪其人于特献资殊秦、料地汉的位在,重我以视国,及历收人史藏们上和对所史研处究籍秦文的曾经渴望能够拥有一枚品相几年市场价格最高涨至1000末,1枚普通“雍正通宝”的价半两就成了陕西泉友的必修上乘的“秦始皇半两”(简称元以上,据说是被炒作齐“三格才3元钱,而现在的市场价课。据《史记?萧相国世家》“始皇半两”)。当时市场上1字刀”的山东泉友同时炒作起格要比“始皇半两”钱高得多。载:“高祖以吏繇(徭)咸阳,枚“始皇半两”钱的行情价在来的;而“始皇半两”钱的价若论“始皇半两”钱的价值,目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60元左右,品相好的价格可达格却一直在100元附近徘徊。将前看来是被市场低估了,至于秦半两钱在当时就比较贵重。1... 

秦“半两钱”是一种珍贵的中药   秦始皇统一一中国之后,将原六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货币统一成外圆孔方、无内外廓、背平元文、篆字"半两"凸出钱面的"半两钱",通称"秦半两"。古时候,以24珠为一两,半两是12诛,约为今之7·8克。   ¨秦半两"为秦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秦半两"还是一种名贵中药就鲜为人知了。

原标题:2015年五铢钱收藏价值及价格行情一览表

五铢钱是一种中国古铜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东汉、蜀汉、魏、晋、南齐、梁、陈、北魏和隋都有铸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但旧五铢仍然在民间流通。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五铢钱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

中文名:五铢钱单 位:货币单 位“铢”是古代一种重量讲师单位发 行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发 行:公元前118年象 征:天地乾坤 1五铢钱简介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五铢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讲师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很轻。秦和西汉时期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6.14克。

五铢顺读,面四决1枚 50

标准的五铢铜范 1,000

永安五铢背神兽花钱 480.

五铢背封神公花钱 500

永安五铢背四出一枚 260

直百五铢背“爲” 200

一品五铢背长寿 100

秦灭以后,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承秦制,货币制度也一如其旧。所不同的是,汉初半两钱的实际重量开始变轻了,如汉文帝时半两钱只重四铢(二十四铢合一两)铸币的名称和重量,两者由相符到有差距,这是世界各国货币史上共同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统治阶级为了节省币材,另一方面也标志着货币地位的进一步确立。

西汉初年,曾允许私人铸钱,结果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于是严禁私铸,违者处以死刑。但违法盗铸事件还是层出不穷。公元前175年,汉文帝又允许私人铸钱,但规定不得掺杂铅铁降低钱币质量,违者处以“黥刑”(脸上刺字)。这样一来,各地豪强权贵、富商大贾就得到公开铸钱、大发横财的机会。大夫邓通由于铸造钱币,财富超过了王侯。吴国豫章郡(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有铜山。吴王刘濞就广招天下亡命之徒,大量采铜铸钱,“富埒[liè劣,同等]天子”。公元前 154年(汉景帝三年),刘濞发动吴楚七国叛乱,曾狂妄宣称:“我的金钱在全国到处都有,诸王日夜用之不尽。有应当赏赐的,只要告诉我,我就送给。”

从经济上看,由于私铸的钱币越来越多,市场上各种钱币杂用,很不统一。老百姓用钱,在郡县之间就有所不同,有的因用轻钱,一百个钱还要贴补上若干。私铸的钱币偷工减料是不足为奇的。有一种钱,轻小得象榆树的果实榆荚[jiá颊]一样,而中间的方孔又特别大,不小心就碎成四爿[pán盘];它的重量只有二铢多,竟在上面还铸明“半两”。

汉景帝平定吴楚之乱以后,又禁止私人铸钱。但私铸钱并没有减少,只是由公开转入了地下。汉武帝统治时,为了遏止私铸,就频繁地下令进行钱币改铸。以后,他又严令执行由桑弘羊提出的经济政策,将冶铁、煮盐和铸钱等权力全部收归官营,从而打击了富商大贾和地方上豪强权贵的割据势力,开辟了更广泛的收入来源。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采用了新的“白金”和“皮币”。白金的币面分三等:圆形的龙币值三千钱,方形的马币值五百钱,椭圆形的龟币值三百钱。所谓白金,实际上是银和锡的合金。银少锡多,作价又那么高,自然会发生贬值。加上银的价格高,锡的价格低,成千上万的人又私下铸造起来,结果白金只用了一两年就废止了。白金是中国最早的银币,也是第一次在币面上出现了图型。在此以前,钱币上只铸文字,不用图画,与希腊体系的钱币不同。汉武帝时中国已同古罗马、印度等国有贸易往来,白金铸图型很可能是受到外国币制的影响。

皮币的原料是用皇家上林苑中养的白鹿的皮,长宽各一尺,上面有彩色的绘图。小小一块画了图的鹿皮,竟然作钱四十万,在当时是无论如何行不通的。不过,正因为它的币材与币面的价值相差悬殊,因而可以说是中国的最早尝试。

成色年代: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含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面文有穿上半星、穿上横廓,四决文等不同形式。轮廓深峻、文字精美。武帝五铢开创了七百三十九年铸行“五铢”钱的历史,成为中国古代“铢两制”铸币的主流。

成色年代:公元40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采纳马援建议开始大铸行。面文特征是“金”字头较大,“五”字交笔更弯曲,“朱”字头圆折,竖画两头较细。铸造较为规整。

成色年代:东汉晚期又称“錾边”五铢或“剪轮”五铢,指边廓连同部分钱肉均被剪去或錾切的五铢钱。无外廓,“五铢”二字残留偏旁。

成色年代:公元190年。东汉末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所铸。无内外廓,“五铢”二字夷漫不全,很难辩认,世讥称之为“无文”。该钱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之小钱。

成色年代:公元214年汉献帝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入蜀后铸于成都。初铸钱大而厚重,后铸逐渐减重,最轻薄者,不足0.8克。面文篆书“直百五铢”,即价值“一百枚五铢钱”。常背铸或背刻阴文和文饰,也有背铸阳文,如“为”字或四出文。

成色年代:公元214-263年。刘备入蜀后铸,时约公元214-263年。形体小于两汉五铢,较厚,面背均有外廓,笔画较肥,铜质晦暗。

成色年代:三国时期。魏文帝,明帝皆铸有五铢,新钱形仿汉制五铢,故称“魏五铢”。魏五铢轮廓清晰,钱形厚重,边廓压金。

成色年代:公元318-321年。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公元318-321年),吴兴沈充所铸大孔小钱。钱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隐约,钱体轻小,似为东汉“剪轮”钱式的仿铸品。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洛阳铸行年号钱“太和五铢”。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钱体大小轻重不一,大者直径2.5厘米,重3.4克;小者直径2厘米,重2.5克左右。

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改铸“永平五铢”。永平钱版式复杂,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钱直径一般为2.2~2.5厘米,重2.2~3.2克;面文“五铢”,横读,制作比较工整,旧谱有的认为是“鸡目五铢”。

永安五铢也是年号钱,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铸。钱文直读,“安”字界边减笔,匠心独具。“永安五铢”对于北魏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它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具有价值的。据史书记载,“永安五铢”钱共有三种:一种是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孝庄帝铸行的光背钱;第二种是永熙年间(公元532~534年)孝武帝铸行背“土”字钱;第三种是北魏分裂后由东魏孝敬帝于兴和三年(公元541年)所铸行的背四出文钱。这三种“永安五铢钱”中,以北魏孝武帝铸行的背土字钱最具特色。该钱背部穿孔上方铸有一个“土”字,“土”字与背穿孔相连,正好组成一个“吉”字,所以当时又称吉钱,人人佩戴,以为吉祥。永安五铢钱大小轻重不一,一般直径为2.2厘米,重3克左右;轻小者直径1.8厘米,重约2克。此钱不光轻小滥铸多,而且严重贬值。

南朝梁武帝萧衍普通四年(公元523年)铸行。铁“五铢”形体略小,背纹四出,是我国首次大批量铸造的铁钱。

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公元550年)铸行。制作精好,钱文优美,“常平五铢”四字玉筋篆直读,构架匀称,笔画圆润,“平”字上横与面穿下廓合一。属设计和铸造都极为考究的泉品。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五铢钱是普通而易见的古钱,如果不是形制特殊,往往是卖不上价的,虽然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但是因为存世量大,所以据数据显示的收藏市场价格也仅值几元钱。但假若是在刻版与铸造时发生误差而造成的传形、叠字的五铢钱,反而能卖上好价钱。

拓印五铢 《东洋见闻录》记载:

工具:纸(蝉翼扎花或其它很薄的生宣也可)。 墨(各种墨汁都可太浓了可加水,固体墨也行)。 拓包(根据要做的拓包大小取海绵一块,团成圆状用家用保鲜膜包起,再包一曾面布最后包一曾极细的真丝布,用皮筋缠住可调节拓包松紧)。 水(明凡一豆粒大小防止墨水晕染,胶水几滴增加墨汁附着性,水250克,御守塩30克防止纸长期保存后纤维收缩纸张变形,搅拌均匀水面上放一张生宣起到过滤的作用,用纸面渗出的水)。 棕刷(打压拓纸用)。 压板(用纸夹和塑料板绞成不同直径的)。 垫板(防止钱币移动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用软胶皮垫和书都行)。 镇尺(压纸) 毛笔(沾水)制作: 1。垫板上放一小块生宣沾湿了钱币放上不移动。 上纸用毛笔蘸调好的水适量图在钱币上,选一大小合适的纸纸面要均匀无杂质,盖在钱币上。压上压板。 3. 用生宣纸盖在拓纸上吸去多余的水,再用生宣纸盖在拓纸上用棕刷打压要轻从钱币中间向外打,最后用保鲜膜盖在钱币上再打(作用是保鲜膜更薄更能把字口打清楚)。这时压上镇尺固定,为什么不开始就压镇尺因为开始就压一下就把拓纸压直了,用棕刷一打很容易破。 4.上墨墨汁放到砚台中不要太浓,用拓包蘸要匀,用拓包在一生宣上锤打将多余墨汁吸出,这是要看拓纸的干到微微发白(一张拓片的关键一步),用拓包轻轻从钱中向外锤打要清墨色要淡匀(第一遍最关键)。然后可多遍上墨,直到满意为止,但最后一定要把钱币的内买轮再打一遍这样轮廓清晰有立体感。

▍主編:藝術品文化交流、鑒賞、估價、展銷、展會、交易等綜合服務。

▍每天推送最新資訊,思千古文化,匯天下之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晋之后是什么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