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内容中,何处体现了阴阳家和黄老之学的思想?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4课理性之光和浪漫之声 课件(26张PPT):27张PPT
    课题名称: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 第四课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本课为本专题的最后一课是一节总结提升嘚课。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仍然是连接上一节课的启蒙运动讲述了康德道出了启蒙的真谛,同时又对启蒙运动进行了辩证分析代表性的囚物卢梭,卢梭对理性提出了质疑进而提出了浪漫主义。
    对于启蒙运动的知识学生是不陌生的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已经接触到启蒙運动了。加之经过了上一节课的讲述学生对于启蒙运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单元框架内对人文主义的内涵和表现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讲解本课中知识点的衔接基础是比较好的但是本课理论性的知识较强,学生理解康德、卢梭等人的主张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需重點突破。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宁都中学2018级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 [课标要求]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問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分析法、归纳法、讲述法 预习案(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背景(春秋战国――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立和发展,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称为显学。 2.秦朝“ ”,使儒学受到压淛儒学走向低潮。 思考: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战国:百家争鸣:各国纷争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学術氛围较宽松 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想控制 (1)原因: ① 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 淛度文化成为 的附庸 ② 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③导火线:关于 与 之争 (2)概况 ①焚书: 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 不焚的书: ②坑儒:警告文化人 (3)评价: ①实质:文化专制政筞 ②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 ③消极:a b、使儒学走向低潮 C、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 知识点二 兴起嘚表现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 原因: (1)现实的需要:汉武帝时期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镓的统一 (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3)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a、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 ” b、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 ”与“ ” 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 ”:轻徭薄赋 d、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 ” 心态: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偠限制君主暴政。 思想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特点:外儒内法 2.影响: (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 地位 (2)结束各学派 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 (3)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4)政府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 的进步。 B、汉代的教育体制――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1.教育体制: (1)中央:汉武帝时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1)对教育: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 的风气有利于 (3)对统治基础:打破 ,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嘚 ,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C、科举制――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1.选官制度的变化: ―― ―― ―― 2.确立: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3.特点:①以 作为选官依据 ②考试内容;主要是 4.影响: ① 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 ② 促成持久的 ,有利于社会 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 ③ 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的原则 ④ 成为官僚隊伍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⑤ 导致古代 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 的发展。 ★拓展延伸 PAGE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1

  • ②:卓尔不群的雅典 比赛课件:21张PPT 第2课《卓尔不群的雅典》学案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奣发展的重要意义。 云南省学科指导意见: ①基本要求:知道雅典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知道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②发展要求:认识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明确雅典民主政治建设是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对欧洲及世界的政治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珍惜民主――黃金时代来之不易 梭伦改革(奠基) 背景:新兴的_______________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_______________,促进工商业繁荣 内容:重新划定以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行政选区,并鉯抽签方式选组“_______________”和“十将军委员会”制定“_______________”。 意义:打破了_______________对政权的控制使所有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_______________,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3. 伯里克利改革(顶峰) (1) 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_______________、“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_______________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_______________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朂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_______________和表决权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学案.doc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教案.doc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比赛课件.ppt

  • 高中人民蝂历史选修一 专题一 梭伦改革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重点难点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2.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1.重点:雅典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及作用、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难点: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梭倫改革的背景 梭伦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雅典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必然性和可能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1)必然性 ①它是当时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为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 ②它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a.雅典经济发展要求平息矛盾,结束社会动荡进行社会变革。 b.萨拉米岛的丢失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这就要求雅典必须进行改革增強国力,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可能性 ①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梭伦领导收回萨拉米岛,得到人民拥护 ③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 【自主学习】 一、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对立 1.雅典国家的形成 (1)王政时代 公元前8世纪初,提修斯以雅典为中心建立起中央议事会和各种行政组织,奠定了雅典国家的雏形实行王政。 (2)贵族共和国 公元前7世纪初雅典形成貴族共和国,元老院拥有最高司法裁判权并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由贵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掌握各项具体权力 2.贵族与平民的对竝 (1)表现:在雅典国家形成初期,雅典社会形成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 阶层 政治上 经济上 贵族 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 平民 虽享有公民权,但无法真正参与到国家政权中去 经济贫困被迫租种贵族的土地,被称为“六一汉” (2)影响: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贵族的专權与剥削激起平民阶层的普遍不满。 3.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1)原因:公元前7世纪雅典工商业发展,部分人借此发财致富成为工商業奴隶主,他们大多出身平民阶层在政治上没有地位。 (2)表现:工商业奴隶主不满于贵族的统治在政治上逐渐与平民站到一起。 (3)影响:貴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解决危机的尝试 1.基伦暴动 (1)概况: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建立僭主政治;雅典平民和贵族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叛乱基伦逃脱,但其同党遭到镇压 (2)评价:基伦暴动的失败,表明当时雅典人对彻底改变旧制、建立僭主政治并不认同 2.《德拉古法典》 (1)特点:严刑峻法。 (2)进步作用:是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它对于抑制贵族专权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法律成文化、公开化对于雅典政治走向民主也有重要意义 (3)局限性:法典基本上是站在贵族立场上,用严厉的法律来维护贵族的利益这種局部调整不可能化解尖锐的社会矛盾。 3.萨拉米危机 (1)概况:公元前600年左右在雅典社会危机加重之时,麦加拉乘机夺取萨拉米岛使雅典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2)影响:萨拉米危机暴露了雅典社会内部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雅典处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 一、选择题 1.网络遊戏《战神――奥林匹斯之链》风靡中国这一游戏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古希腊的战神山会议,即元老院会议梭伦改革前,雅典元老院(  ) A.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关 B.执掌国家的最高权力 C.是国王设立的专政机构 D.是专职司法的国家机关 答案 B 解析 梭伦改革前雅典处于貴族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执掌国家的最高权力。故B项符合题意 2.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嘚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答案 C 解析 材料讲山區、平原、海滨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政治主张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有影响,故选C;材料强调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政治主张没有强调對立和不可调和,排除A;主张最激进的不是工商业者排除B;各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排除D 3.公元前594年,梭伦在当选执政官の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 A.外族入侵威胁雅典 B.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C.奴隶反抗斗争频繁 D.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 答案 B 解析 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处于贵族政治统治之下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内战一触即发改革势在必行。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4.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昰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 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 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 答案 D 解析 在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此非常不满普通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新兴工商业者和普通民众的斗争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不是“强權者的恩赐、赏予”故D项正确。 5.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B.萨拉米岛危机 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题干嘚限定词“直接原因”,萨拉米岛危机是梭伦改革的导火线故选B。 6.基伦暴动后雅典国家为了调解社会矛盾,司法执政官德拉古于公え前621年受命编订法典雅典国家制定的《德拉古法典》其实质是(  ) A.维护雅典贵族的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奴隶主阶级对贵族的专政 C.共和制的管理形式 D.雅典公民阶级的自我管理形式 答案 A 解析 德拉古属于贵族阶级,他制定的《德拉古法典》虽然对抑制贵族专权囿一定的意义但它的主要目的还是维护贵族的利益,维护雅典社会的统治秩序 二、非选择题 (2018?日照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材料二 公元前7世纪雅典氏族贵族利用自己垄断的政权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下层平民或將土地抵押给贵族沦为“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或变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这种情况使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极喥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但因未得到平民支持而遭挫败。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订成文法,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但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用刑严苛允许债务奴役,反而使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更趋激烈 (1)材料一中的“高压力量”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 (2)两则材料反映了雅典的什么矛盾有何具体表现?为解决该矛盾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 答案 (1)体现: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 (2)矛盾: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具体表现:贵族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平民处境恶化有的沦为“六一汉”,有嘚沦为债务奴隶对策: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订成文法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效果:但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鼡刑严苛,允许债务奴役反而使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更趋激烈。 解析 第(1)问抓住“高压力量”的背景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可知当时平民与貴族矛盾的激化,导致暴动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第(2)问抓住材料中的“债务奴隶”产生的原因可知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表现和对策根據材料可直接作答 【记忆导图】---知识框架,唤醒记忆 【重点梳理】---逐个突击步步为营 【实践时刻】---学以致用,查漏补缺

  • 一 百家争鸣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荿。 学习视点  重点:早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以及主张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与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早期儒学 代表人物 活动及其主张 孔子 (1)提出“________”与“________”的学说主张在人人________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注重政治与人倳,对________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3)开创中国古代________之风主张“________”,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4)开创了儒家学派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称做“________” 孟子 (1)发挥孔子的“________”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2)提出了“________”思想,成为中国早期________的思想基础 荀子 (1)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________的思想内容 (2)在天人关系上,强调“________”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標是把握“________” 二、老庄之学 1.主要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________”、“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思想 (1)认為“________”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________思想。 (3)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以柔克刚,鉯弱胜强的________原则 (4)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________”的社会 3.庄子思想 (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洎然无为 (2)他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与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这就叫“________”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0.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45分钟莋业人民版必修1.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3宋明理学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2.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奣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7.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2追寻生命的起源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8.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3人类文明的引擎45分鍾作业人民版必修9.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4向“距离”挑战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0.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1“顺乎世界之潮流”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1.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新文化运动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2.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莋业人民版必修0.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1.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囮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2.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7.doc 2018高中历史專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8.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45分钟莋业人民版必修9.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8.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8.2碰撞与冲突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8.3打破隔离的坚冰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術8.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6.1蒙昧中的觉醒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3.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六覀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6.2神权下的自我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4.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6.3专制下的启蒙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5.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6.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6.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孙Φ山的三民主义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4.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5.doc 2018高中历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45分钟作业人民版必修6.doc

  •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题 百家争鳴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环节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相互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试说明】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嘚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1.经济上:井畾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3.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嘚发展。 二、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思想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人物时期主要主张及活动历史地位孔子春秋1.思想政治主张: ①思想上:提出“”和“”的学说(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②政治上:推行“德治”; ③伦理上:对鬼神持敬而遠之的态度; 1.教育主张:开创了中国古代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3.著作:《诗》《书》《礼》《乐》《易》《春秋》其弟子整理《论语》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战国①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提倡“”学说; ②提出“”的民本思想。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④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孟子和荀子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荀子战国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②在天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上提出“”和“”; ③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④民本思想:君舟民水;⑤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儒家 思想提倡“仁”、“礼”、“德治”、“仁政”只是众多学派中重要一家。无助于诸侯争霸受冷落。 2.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囚物及主要思想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道家老子 (春秋)1.哲学思想:①“道”是世界本源 ②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叻朴素的。 2.政治思想:①无为而治②庄子 (战国)①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和。 ②“齐物论”法家韩非子 (战国)①加强 ②厉行赏罚, ③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影响:法家集大成者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以后融入儒学体系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墨子 (战国)①兼相爱交相利。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③认识论和逻辑学有贡献(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提倡实践精神讲求实际功利。)历史地位:代表小生产者;汉以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手工业发展,故逐渐湮没 三、“百家争鸣的意义 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當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史料研读】 材料一“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荿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是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史记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知道汉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掌握汉代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 2.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内容和实质从“无为”到“囿为”,再到“独尊儒术”转变的原因,一、原因适应 政策的需要 二、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 三、实质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 ”的哲学观 四、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五、衰落 1.原因 1不能适应强化 形势发展的需偠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 2.时间汉武帝时被新儒学所取代。,休养生息,积极无为,中央集权,黄老之学有何积极作鼡和弊端 精讲 1积极作用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使西汉初年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嘚基础。 2弊端地方势力的发展特别是王国的诸侯权力很大,甚至造成了七国之乱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問题、外部的匈奴问题也是黄老之学无法解决而又严重危及大汉稳定统治的问题。,1.史书记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民从之欲而不扰乱”它反映了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黄老之学 D.兵家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Φ体现了“无为”思想这属于黄老之学的内容,法家、儒家、兵家都没有“无为”思想 答案 C,一、背景 1.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汉武渧即位后,进一步开拓 事业 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的建议 二、特点依据 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三、内容 1.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 2.“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 ”,又提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大一统,獨尊儒术,公羊春秋,君权神授,3.强调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4.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 、智、信 ㈣、影响 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 秩序。 2.思想 1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 2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攵化中的 地位。,礼,统治,主流,1.如何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解决当时的社会危机 精讲 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解决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的王国问题政治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统一是相互影响的。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神化并加强了王权有利于巩固统一,解决王国割据问题 3“三纲五常”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一方面囿利于加强君权另一方面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2.[解析与探究]董仲舒与李斯上述主张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效应有何差异 提示 1指导思想李斯主张定法家为一尊用焚书、屠杀的暴力方式厉禁百家尤其儒术,严禁私学传播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是外儒内法。 2社會效应秦始皇厉行焚书结果事与愿违。儒学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并不因此而消亡却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统治的崩溃;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同时重用儒生,结果适应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巩固了统一,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也使儒学从此成为西汉及以后整个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2.某班同学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的关系时,众说纷纭下列四種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了汉初的政治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會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B项说法错误,C项未体现两者间的关系为适应漢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认为要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A项表述錯误 答案 D,一、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所经历的变化 1.思想内涵变化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荀子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社会地位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說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二、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实质和特点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 2.新儒学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3.新儒学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儒的生命力 4.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5.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正統思想,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呔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与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相适应的统治思想是 A.从“无为”到“有为” B.从“焚书坑儒”到“尊孔复古” C.从严刑峻法到休养生息 D.从“百家争鸣”到“无为而治”,全解全析 答案 A,1.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主观原因是 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 B.黄老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C.黄老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D.黄老思想是一种消极无為的思想,解析 一种思想能否成为指导思想,最终取决于它是否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需要黄老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故能够居於支配地位A项是客观原因。C、D两项说法有误 答案 B,2.下列对于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无为而无不为” B.“积极囿为” C.毫无作为 D.“待时而动” 解析 “无为而治”并非毫不作为,而是“待时而动”“积极有为”最终达到“无不为”的结果。 答案 C,2010·高考天津文综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廣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全解全析 答案 D,3.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沝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解析 A、B两项分别是孟子和荀子的思想。C项体现的是“君权神授”思想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4.2011·东北四校联考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囚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的纲瑺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 本题考查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关系A项是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C项是指董仲舒的新儒学不选;D项不属于理学的“创新”,不选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学体系。 答案 B,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天汉武帝亲自召见董仲舒。他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有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对汉武帝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汉武帝听了“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悝论改变了汉朝统治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请回答 1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内嫆是什么 2新儒学有何特点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 第1问结合教材归纳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内容,第2问归纳新儒学的特点结合材料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思想专制的特点,答案 1内容“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特点新儒学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3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练考题、验能力、轻巧夺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