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分析价格哪市场好

明代正德宫廷佛画将在古天一拍卖

  7月13日,古天一盛夏华章精品拍卖会的帷幕即将拉开,届时,备受瞩目的明正德宫廷佛画《药师佛》的神秘面纱也将缓缓落下。在今春佛像市场走势疲软的情况下,这无非令众多对佛教艺术精品心驰神往的收藏爱好者们倍感期待。

  对于艺术品市场而言,需求决定了市场方向与市场价值。而当前市场对优秀艺术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佛教艺术品便是近几年来艺术市场上的新宠,随之掀起了一股佛教热。和其他市场一样处在发育期的佛教艺术品市场,必然还要经历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这也就意味着佛教艺术品市场还将激起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一时的市场下滑并不能阻碍其发展的大前景,现在更多的人可能是在观望或者说是期待,期待精品的出现。而作为藏家投资人,在市场开始下滑而又没有到谷底的时候,其实才是一个逢低吸纳的好时机,当真的到谷底时,大家便会选择静待下一轮热潮的来袭而不是急于把珍爱的藏品拿出来拍卖。

   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更要求其主体的变通与实力。一直以来,古天一拍卖不断推陈出新,把一批又一批的佛教艺术精品展示给世人,力求在佛文化及佛教艺术品的传承与交流方面做到精深。继成功推出清乾隆时期的《宗喀巴大师的一生》等唐卡系列组画之后,古天一又将在今夏的拍卖中向大家呈现明代正德年间宫廷佛画《药师佛》。药师佛,又名药师如来,尺寸硕大,题材美好,绘制精细,风格典型,是明朝正德时期宫廷的经典之作。药师佛尺寸为144×83 cm,绢本设色,以稀有珍贵的植物及矿物颜料绘制而成,色彩富丽沉稳,生意盎然,全面展现了明朝时期的佛教艺术。此件佛画繁缛细密、精益求精,高深精准的绘画水准再现了明代宫廷佛画像最显著的特点。浓厚的宗教意蕴,清丽儒雅的书香气息,成熟的宫廷作画技艺以及其反映出的历史文化,构成了本件拍品的丰富内涵,相信它的闪亮登场,会成为竞相追逐的对象。

  明正德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宫廷佛道神仙图有李在的《琴高乘鲤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济《励剑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刘俊《刘海蟾图》轴(石家庄市文管会藏)。这些作品和《药师佛》一样,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繁荣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7年5月29日,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现场拍卖的清约1700年所作的佛教水陆画(两幅)最终以rmb 1,114,800的价格成交,其尺寸为91.5×170cm。紧随其后的2007年9月21日在苏富比佛教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幅尺寸为79.3×56.5 cm的大明永乐罗汉图以1,609,000美元的价格成交,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佛画艺术品的巨大价值。由此不难推测,正德佛画《药师佛》必将成为此次古天一盛夏华章拍卖会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相信广大收藏爱好者们也一定不会错过这场精品云集的艺术品饕餮之夜。

加载中,请稍候......

导语:佛像是中国人接触最广、最久的雕塑艺术,支撑着古代中国的整个雕塑体系。在众多艺术品门类里,唯独收藏佛像会让人毕恭毕敬地说一声“请”。在2013年香港地区的首轮秋季拍卖中,香港苏富比的一件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像从3000万港元起拍,场内一路加价,最终以2.1亿港元落槌,加佣金后以高达2.3644亿港元成交,成为最贵的中国佛造像,也刷新了中国雕塑的世界拍卖纪录。这一结果绝非偶然,近年来,佛教造像的魅力已经开始吸引无数国人的视线,其不但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人们忙碌之余的精神寄托。

由来已久的佛教文化及造像艺术

佛教(Buddhism)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至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佛教起始于印度,发展在中国,又远传于日本、韩国,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但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和年代现在很难考定,据说于公元前2年由一个叫伊存的西域大月氏人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有了学派,中国人开始翻译、传播外来佛教著作。隋唐以后,佛教进入创立宗派时期,与中国的儒道文化互相影响。而佛教造像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至2世纪间。南北朝时期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到了唐代,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达到了巅峰。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类佛像,在材质上不仅有金铜佛、石雕石刻佛、木佛,还有泥塑佛、玉佛、瓷佛乃至用纸制的夹佛,而其中又以金铜佛、石佛最受后人珍视。明清之前的佛像称为高古佛像,也常被称为汉传佛像;而明清佛像,则常被称为藏传佛像。有人认为,唐以前的石佛像艺术价值最高,但因存世量稀少,在市场上已属罕见。佛像市场上,藏传佛像的收藏远好于汉传佛像。

明代宫廷造像始于永乐时期,只延续到宣德时期。永宣之后,明代宫廷造像突然销声匿迹,因此至今尚未发现有永乐、宣德之后的明代宫廷制作的藏传佛像。明永乐年间,宫廷还设置专属的造像机构“御用监佛作”,专门负责铸造佛像和佛事所用的法器。到了清朝,宫廷造像的繁荣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两朝,特别是乾隆时期,由于皇帝个人的信仰需要,故而佛像的造像量很多。

相对汉传佛像而言,艺术张力和视觉冲击力更为丰富的藏传佛像,在市面上流通更多,也更受藏家的青睐。如今海内外藏家十分重视明清宫廷造像,于是明清的金铜佛像也就构成了今天中国佛像收藏市场的主体。

唐 夹纻干漆佛头像(香港苏富比)

古印度佛像的产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在古印度,佛像艺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分别是贵霜时期、笈多时期、波罗时期,创造了各具时代特色的佛像艺术,而且强有力地影响了中国。在贵霜时期产生了佛像,这是佛教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伽腻色迦王在位期间,在犍陀罗发行了铸有佛像的金币,并且带有“佛陀”(bodda)的铭文,有学者认为这是最早的佛像。

然而,阮荣春、张同标在《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高峰》中认为:“这恰好表明了佛像在这个时期已经较为盛行,因为用于流通的钱币不大可能使用世人陌生的图像……佛像在古印度已经经历了相当的发展时期,至少在公元1世纪中后期已形成了相当广泛的信仰基础。在长江中下游发现的两尊禅定印青瓷造像,是中国早期金铜佛的造型样板,其形制应该源于禅定印盛行时期的秣菟罗造像。”当时的中国毕竟刚刚开始接触佛教,缺少广泛的信仰基础,而这些早期佛像使得中国人首先认识了佛像,亦为接下来佛教在印度笈多王朝时期、中国东晋南北朝时期的隆盛创造了契机。

直到今天,佛教造像悠久的历史仍然有着深远影响。今人如果想全面了解佛教文化和佛像收藏,就不得不深入研究中国的佛教文化发展历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东南亚尤其是古印度佛教及造像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海内外对于东南亚佛像的收藏,仍然是整个艺术品市场宗教文化领域的重中之重。

艺术品市场各个板块均有赝品,佛像市场也是如此。金铜佛像在市场上拍卖的价格不高,几千元到几万元的作品居多,大多是因为品相不好。但是一些价格较高的作品也不能排除赝品的嫌疑。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高端仿品,实际做起来难度较高,真正做出来就很难辨认,因而对市场的破坏力较大。二是低档仿品,造假方式比较单一且多为批量生产,因此不可能每一件作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多数比较容易辨认真假,主要针对中低档人士的需求,如有宗教信仰的人群。另外,金铜佛像造假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早期艺术感较强的佛像会比较受欢迎,因而仿品也比较多。内地京津地区宫廷佛像的仿品比较多,内蒙古和东北主要是清代的赝品比较多。

佛像鉴定涉及很多方面,对于高仿作品的辨别更是不易。但就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佛像品质看,鉴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突破点。佛像市场中造假者诡计多端,唯一的缺陷是不能每个方面都做到完美。这些造假者或擅长做材质、或擅长做旧、或擅长鎏金、或擅长镶嵌、或擅长雕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假如他们之间合作并进行流水线作业,那么这样的高仿品会使专家的鉴定变得非常困难。比如一些专门仿永宣时期作品的造假者“技艺高超”,不过他们对青铜的合金成分的把握并不准确,要知道特定时期佛像所用材料的成分和现在有一定差异。如果仅凭眼睛辨别,特别是在表面鎏金之后会增大鉴定难度。

市场篇——金铜佛像:稳中有升的市场亮点

导语:从2006年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像在香港拍出1.236亿港元开始,这个特殊的收藏门类就一直保持着稳步升值的步伐,收藏人群不断扩大,而今年秋季刚刚拍出的一件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像一时间成为今年的市场热点,将这一市场带入新的高潮。近年来国内的佛教艺术市场发展情况如何?与欧美及东南亚佛像收藏有哪些区别?永乐时期所制作的鎏金佛像又能否带动秋拍市场新一轮增长?

兴起于欧美之后的佛像收藏市场

改革开放以前,佛像收藏者多数是忠诚的佛教徒,特别是西藏地区的一些贵族将佛像“迎请”到家中只做供奉之用。在其过世后会将佛像捐赠给寺庙或者博物馆,而其他艺术品大多随主人墓葬埋在地下,所以说佛教的文化财富是长时间的累积,而且流传有序。尽管近两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较多的艺术精品回流到国内并被国人高价收藏,但是在行家看来,大部分具有较高价值的佛像作品仍然在欧美的藏家手中。而且现在佛教研究方面较有成就的学者也基本集中在瑞士、德国、英国和美国。中国依然处于对佛教艺术的普及、认识阶段,能理解佛像艺术的群体较少,对佛教文化价值的认知与欧美相比仍有一定距离。

“文革”时期意识形态支离破碎,没有人真正地研究佛教艺术。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一辈学者的研究让佛教艺术逐渐在内地再次起步。但是这之间仍然存在一个较大的断层,当时主要是从理论性、史实性的方向去探讨,并没有从艺术本身与宗教教派联系的方向出发。而欧洲人十分重视佛教文化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藏家来中国收购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们对艺术有本质上的热爱和了解,对美学有清楚的认识,而且敢于投入较大的资本收藏佛像作品。

在国际上,一些重要的、精美的、宗教艺术表现力强的作品无论在之前还是现在,更多还是被外国人请走,他们对这些佛像有更深入的理解。而在中国价位高的还是宫廷造像和鎏金、造型较好的造像。据北京翰海拍卖佛教艺术部主管一西平措介绍:“在欧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对喜马拉雅宗教艺术品的拍卖。此后佳士得和苏富比在纽约的拍卖一直延续到现在。直到今年,纽约苏富比才中断了东南亚的造像专场,将佛教艺术品做成展销活动,但并不成功。”在国际市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当下,可以看到国内的佛像市场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一西平措认为,佛像流传到国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八国联军时期,他们就开始抢夺这些佛像,有些人就地在琉璃厂进行拍卖;日本侵华时,日本人也抢走了很多佛像;“文革”前后,大批佛像流出海外;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搜集佛像。这些佛像流出,散落到各个藏家手中,其中欧美藏家是比较重要的;日本藏家收藏的种类也比较多,而且对高古佛像热情更高,对大型的中原佛像收藏也比较多,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许多大型的佛教题材作品就是从日本回流的。

今年的艺术品市场有所回暖,而秋拍中金铜佛像的高价成交似乎预示着接下来的市场会更加火热。一西平措谈道:“佛像市场的第一轮高峰期出现在2006年至2008年,2009年到2011年市场有所调整,从2012年开始市场又开始进入第二轮高潮。今年到明年是佛像市场的第二轮高峰,可能在2015年又会经历一个调整时期。”佛像拍卖经历了6年的风风雨雨,其中既有高潮又有市场低迷的时候。从2006年起至今,佛造像拍卖从总体上呈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

在第一个高潮阶段,内地有很多家拍卖公司都加入了佛像拍卖这一板块,如保利拍卖、嘉德拍卖等,其中瀚海拍卖设立的佛像专场的表现很有代表性。2006年,是内地佛教艺术品市场开始运作的初期。北京翰海推出的“永乐气象——明初宫廷鎏金铜佛像和法器”金铜佛像专场,成交的7件拍品中,有6件成交价过百万元;2007年,又相继推出“经辩”和“菩提主义”金铜佛像专场,成交率均在80%左右;2008年的“拈花微笑”“善乐之邦”金铜佛像专场和“大势至——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汉传佛教造像专场,共推出307件拍品,总成交额1.3亿元,其中一件“明代铜漆金西方三圣佛立像”以918.4万元成交。2008年整个内地艺术品市场因国际金融危机的牵累遭遇严重冲击,加之大量赝品冲击市场,造成市场混乱,使得整个艺术品市场处于盘整阶段。佛像板块能在这种环境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证明内地藏家对这一板块的接受度很高。

2009年无疑是市场的休整期,2010年至2011年,佛造像拍卖开始稳中有升,终于在2012年出现了以金铜佛像为代表的市场逆转,其中以瀚海拍卖和嘉德拍卖为代表。2012年秋季翰海推出“金粟神光——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专场,35件藏品源于藏家40余年的收藏,成交率高达100%。同年,中国嘉德秋拍“盛世佛缘——金铜佛造像精品”专场的成交率也达到了82.48%,给处于调整时期的艺术市场带来一丝暖意。

而2013年春拍,翰海推出“五觉-金铜佛像”专场,95件拍品100%成交,总成交额为9103.4万元。北京保利推出“自在菩提”——中国金铜佛造像、唐卡专场,成交额为5777.03万元。中国嘉德的“盛世佛缘——金铜佛造像精品”专场成交额为5083.69万元,成交率为84.08%,从中可见市场的稳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中关注佛像的人越来越多,这得益于多年来的市场培养。虽然之前2006年至2008年市场曾出现一轮高潮,但一些藏家是跟风购进,他们觉得带宫廷款的明清宫廷造像价格应该高,实际上还没有真正领会佛教艺术品的真正价值。这几年,国际藏学研究兴盛,艺术机构、学者所做的研究为艺术品市场提供了专业的理论基础。各大拍卖行也通过不同的专题拍卖对藏家进行引导和培养,帮助人们认识什么样的佛教艺术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因此如今出现第二轮市场高潮也在情理之中。

有别于国人审美喜好的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比较多,这些地区佛像收藏市场的收藏人群和审美文化与国内均有所区别。根据一西平措介绍,东南亚的佛教艺术收藏在国际上一直比较稳定,现在市场稍有滑落但是仍有其市场空间,国际市场将其看作纯艺术品的比较多。“因为中国人对东南亚佛教艺术还不是特别了解,而且东南亚佛像的面相不是中国人所熟知和喜爱的,普遍是高挑的眉毛,脸型较瘦,与中国人了解的佛与菩萨丰腴、圆润、慈悲的面相有一定的视觉差距。所以,东南亚的佛教艺术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广泛的市场,收藏人群以欧美为主,如柬埔寨吴哥的石雕艺术。泰国的金铜造像在泰国本地和欧美有一部分收藏人群。对于国人比较熟悉的藏传佛像的收藏,从全世界范围看实力最强、收藏数量最多的则是瑞士藏家。”

从地区上看,南亚把印度作为主要的线索,以早期佛教艺术为主。但我们今天讨论东南亚艺术的时候,不见得是佛教艺术,对于印度来说反而印度教雕塑更多一些。如今常见的东南亚艺术主要包括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柬埔寨、泰国,缅甸也涉及到一小部分。

从欧美国家历史悠久的东南亚艺术品拍卖中可以看到,纽约苏富比从1967年就开始有东南亚的造像专场,纽约佳士得紧随其后,大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此后两大国际拍卖行的类似东南亚专场一直在纽约延续下来,常见的说法不是“佛像艺术专场”,而是类似“印度、喜马拉雅和东南亚艺术专场”的称谓。直到今年,纽约苏富比中断了这一专场,将其改为展销活动。一西平措认为:“这样做首先是资源枯竭造成的,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数量,举行拍卖会比较辛苦;再者因为作品价位较高,拍卖行可能也把握不太准。之前,拍卖行也以这种形式做过当代水墨等类作品的展销,效果非常好,但是秋季推出的佛教艺术品展销收效甚微。”

而纽约佳士得2013年秋拍“东南亚及中国西藏造像”专场仍在继续。其中,23厘米高的尼泊尔立像以29万美元成交。一件银质大威德金刚以26.7万美元成交。全场最值得期待的一件9厘米高的斯瓦特造像以17万美元成交。132厘米高的尼泊尔木雕,以15万美元成交,从中可见尼泊尔佛像涨势喜人。

对于国内收藏界而言,元代以后的佛像仍然是收藏的重点,比如前些年人们热衷的明代永乐至宣德时期的佛像艺术品,或者16至18世纪清代宫廷金铜佛像。收藏早期具有汉地特色作品的人较少,比如11至13世纪帕拉时期的金铜佛像和产自克什米尔、达拉克一带的佛像,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对这类佛像不太熟悉,对其价值不够了解。看来,国内藏家对于高古佛像文化价值的认知仍有待提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类金铜佛像的收藏形势会更加明朗。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佛教艺术部主管

ART BANK:受国内藏家欢迎的拍品都有哪些?

一西:在北方市场,明清佛像比较受欢迎,藏家对这类佛像见得最多,最熟悉;南方市场对明代之前的佛像比较喜爱。市场上主要还是宫廷造像尤其是清代宫廷造像居多,因为人们比较容易理解,如在第一轮成长期就可以看到明代永乐佛像价格较高。在去年底,兴起了一波以西藏等地为中心的造像艺术的高潮,以丹萨替寺庙遗留的佛像为主。现在,早期造像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市场也逐步稳定上升。

ART BANK: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有哪些区别?

一西:在国际市场上,真正具有很高价值的佛教艺术品最终还是被外国人请走的多。在欧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对喜马拉雅宗教艺术品的拍卖。大约3年前,香港苏富比拍过一尊底价为6000万港元的度母,虽然流拍,但是在拍场外还是被外国人请走了。2011年,美国佳士得上拍的一尊真武大帝和一尊大理的阿嵯耶观音也拍出了高价。

ART BANK:佛像的材质、年代对收藏有哪些影响?

一西:对于收藏者而言这些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形式的精美,如线条、形状等是收藏的第一个要素;第二,关注的是佛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第三,关注不同材质的特殊性,材料的美感有时体现在翡翠、玉石、纯金银、木雕等材质上;第四,关注佛像的工艺,有很多少见的工艺制作如错金银、镶嵌宝石等。目前国内追捧的仍然是金铜造像,因为铜质的、鎏金的看起来比较华丽且易于保存。去年底在法国拍出约合7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木雕造像,可见国外在这方面的行动力是超前的,国内对于木雕以及老的作品的关注度要比国外差一些,在一些重要品类上还未能达到国外的价位。

ART BANK:2013年秋拍纽约佳士得推出“东南亚及中国西藏造像”专场,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一西:纽约苏富比从1967年就开始有东南亚的造像专场,纽约佳士得大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此后这种专场一直在纽约延续,常被称为“印度、喜马拉雅和东南亚艺术专场”。直到今年,纽约苏富比才中断了这一专场,将佛教艺术品做成展销活动,其中有中国、喜马拉雅艺术的佛像和唐卡等,但是效果一般。

ART BANK:您对今年秋拍市场有何预测?

一西:今年秋拍市场一定会很好,11月8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是国内最好的展览之一,能使大家对佛像有一个新的认识,推动市场走向新的高点。

2013年佛像拍卖高价成交拍品(截至10月31日)

序号 拍品名称 成交价

单位:元(RMB) 拍卖公司 成交时间

1 明永乐 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 186,551,160 香港苏富比

4 明 御制铜鎏金广目天王立像 18,400,000 北京保利

9 清乾隆 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 6,768,880 香港苏富比

扫一扫 下载登录app

佛教文物>佛教文物其它

大日如来是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在汉译中,又有摩诃毗卢遮那、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等名号,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在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来,是法界体性自身,是实相所现的根本佛陀。


这尊大日如来像发髻高束,头戴高冠,冠叶之间由铜枝相连,为西藏西部造像的常见样式,耳际缯带似扇形横出,耳上饰团花,耳下缀圆环,宝相庄严。袒露的上身装饰有繁复的项链、璎珞及臂钏等物,且皆有宝石镶嵌,极为华丽。身躯舒展挺拔,双手于胸前结智拳印,手脚写实,全跏趺安坐莲座之上。宽大的梯形台座,制作极为精美,上沿饰缠枝纹,下沿阴刻花卉纹,中部莲瓣宽大扁平,华丽异常。整像胎体较薄,具有藏西风格特色,但是华丽精美的工艺又凸显其不凡出身,值得大家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品拍卖市场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