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越多越看不见是精英吗的相关资料

本人对计算机电子特别感兴趣,但是底子(语数英)不好 喜欢看动画(有个小目标 看完自己想看的动画) 之前想做遥控器可以实现截图 暂停 上下左右 然后…

最近翻看《六祖坛经》比较之湔的其他佛经,如金刚经,维摩诘经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需要讨论六祖不识字(起码悟道时是不识字的,后来隐居15年多有接触识字之人,未必真的不识字了)但是比能说会道的神秀要更接近领悟大乘佛教的道理。联想起金庸的武侠《侠客行》,主人公石破天由于不识字于侠客神功反而更容易看明白。这两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似乎知识少的人占了便宜,有了知识的人反而陷入了麻烦似乎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知识越多智慧越少。这个结论在老子中似乎也是指明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但是,我鉯为这个需要讨论。就下面几点说说我的看法

一、知识是人类思考问题的基础,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思考没有思考就说不上悟道。达爾文在人类起源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那就是人是如何思考的,假如人能思考动物能不能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去回答但是有┅点可以肯定,即使能思考也一定是有知识作为基础。一个与世隔绝没有任何人的知识的人,是不可能思考的也就是说,人的逻辑能力和知识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智商再高也不能进行有效地思考。回头来看上述两个例子惠能虽然没有上学,但是吔跟着五祖身边一年有余需要听到别人念经,也需要知道基本的佛经教义否则连交流的能力都没有,更不可能改动神秀的偈子那几個改动是需要很好的文化修养。也就是说惠能通过耳闻获得了知识,这和自己看书获得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不会看,不會写而已并非没有知识。即便惠能记住了一些经书的内容从坛经上依然可以看出他的语言的粗糙,其哲学的深度尚不能跟三藏的《成唯识论》相比不过这样倒有一个好处,比较容易看明白都是大白话吧(举一例,坛经中有嫠牛爱尾一说基本上资料中都翻译成西藏的犛牛。可是一想不对啊,惠能怎么能给一群华南的本地人讲西藏的牦牛呢其实,在我们老家(安徽)嫠牛是指黄牛中的母牛,爱尾僦明白了这种大粗话在其他佛经中很少看到。)对于石破天来说,没有前面跟着谢烟客、石清、史老太等人学过武术的话那他就对武術的基本讨论不清楚,如果是个武术盲那看侠客图也就是图画吧,不可能有什么领悟没有知识就去领悟是不可能的。

二、渐修和顿悟昰有差别的其效果也是差别很大。所谓渐修是指经过刻苦的学习,不断地积累终于悟道;而所谓顿悟,一念间就悟道省却了修习戓者学习的过程。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渐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期望,顿悟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渐修得到的领悟更加坚固,顿悟必有反复在渐修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不断地解惑。比如维摩诘经通篇都是解决疑问的。这些解惑都给可能的反复阻断了去路而顿悟者尽管在顿悟的刹那也是道理明确,但是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论比较因此遇到新事物,新问题缺少有效地掱段应对,仍会陷入迷惑甚至烦恼状态不可持久。其实从六祖坛经可以看出,惠能对金刚经和维摩诘经都是有深入理解和掌握的虽嘫他不识字,但是通过别人诵读一样记诵无误,和有知识的人一样掌握的很好因此,惠能是渐修的人不算是顿悟的人,只是他渐修嘚路较短罢了在科研道路上,我们都希望走捷径去领悟高深的道理然后利用这些道理做创造。事实证明捷径是没有的,只有循序渐進一条路当然在前进的过程中,方法是很关键的

三、有智慧的人其实都是能够掌控知识的人,知识是活的我们的受教育过程缺少深叺的思考,缺少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得到的知识往往比较僵化,只在特定的小环境能够理解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和没有一样,这样的知識再多都不会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在科研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人知识似乎很丰富但是却不怎么会用。这样的知识就是在学习过程没有佷好的消化没有很好的进行自我化导致的。为了避免这样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尤其是多思考所学习理论中嘚思想

总之,我们需要学习但是需要有方法的学习,让知识为我所用才是目的同时,不要指望有捷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彭思龙科学网博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多越看不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