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该怎样学国学应怎样学国学

家长课堂:网络时代如何做有智慧的家长【国学教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73贴子:
家长课堂:网络时代如何做有智慧的家长收藏
孩子成长之路上,会遭遇种种“成长的烦恼”,我们家长[微博]也在不断接受挑战。助力孩子击退成长中的种种“怪兽”,家长不仅需要勇气,也很需要智慧。一个合格家长不是与生俱来的,成为“智慧家长”更需要不断学习,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建议。  昨天上午,由杭州市妇女联合会、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与本报联合主办的“智慧家庭教育大讲堂”首期开讲。嘉宾是著名教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微博]教育学部教授金忠明。在大数据时代,面对种种新问题和挑战,家长更需要智慧教育,金教授从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入手,给我们带来了他的思考和建议。  “智慧家庭教育大讲堂”受欢迎程度超乎想象,原本容纳八百人的会场,来了一千多个人。很多家长都有备而来,拿起手机拍下课件、录音、做笔记,会场里时不时响起掌声和会心的笑声。  “狮妈”叠加“虎妈”的教育方式不可取  上网,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生活、娱乐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大数据、云计算、慕课、翻转课堂、颠倒教室等信息化时代的新名词、新浪潮不断涌来时,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面临着冲击。“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父母最大的知识‘短板’。但目前,社会能够提供给家长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的渠道还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金教授说。  如果家长仍停留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就很难和孩子交流,靠禁止孩子上网更不可取。“父母要放下身段,告别传统家教的古板面孔,和孩子一起去数据世界探索奥秘。”  金教授举了一个例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的爸爸曾经教他认识黑颈鹈。他是这样教的—“看见那鸟儿了么?意大利人把它叫做‘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日本人叫它‘卡塔诺·特克达’。现在你仅仅知道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怎么称呼这只鸟,可还是一点儿也不懂得它。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 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这个东西,是很不一样的,费曼的爸爸,培养的是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在金教授看来,如果家长意识到,孩子回家了就不要再加压做额外的功课,而是学费曼的父亲,让孩子多动手、实践,这不仅是休息,也是另一种学习,这才是最好的家校合作。美国“虎妈”的教育方式风靡世界,但金教授特别提醒,在中国,很多家长已经是“狮妈”,再叠加“虎妈”的教育方式显然不合适。新闻评述:据统计,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占14%,社会教育占35%,而家庭教育占到了51%,所以,只有父母跟学校一起努力,共同学习,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父母作为孩子教育的总负责人及主要负责人,如何进行最好的“家校合作”确实值得深思!准确来说,学校教育应当是家庭教育的补充,然发现当今大多的家庭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了学校,以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以为学校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而忽视了发挥父母本身的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忽视了父母本身更需要学习及了解如何更好引导孩子,俗话说,唯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可以天天向上,所以,父母若不关注,没有认清自身角色(地位)的重要性,不学习,不勤于思考,真是浪费了教育的好时机及父母自身所处的地位优势。 信息化时代,经典阅读仍很需要  “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家长休闲方式的“电子化”倾向已是一个普遍现象。调查显示,在家休息时,有45.63%的家长会“看电视、玩电脑或手机”(在所有选项中比例最高)。  “调查中,还有26.84%的家长选择读书看报,但是很遗憾,比例不足三成。”  那么,什么才是对孩子好的环境因素?金教授向现场的家长提出了三个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微博]曾在清华[微博]附小的家庭教育讲座提问家长的。“多少家庭是有书架的?书架上放满五百本书的有多少家庭?有多少家长有晚上睡觉以前看半小时到一小时书的习惯?”  金教授讲了两个故事。  卡莉·菲奥利娜是惠普的女总裁,她曾是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在毕业25年后,她回到母校演讲。她说,学校的阅读课程让自己受益匪浅。每个星期,他们都必须阅读1000页中世纪哲学的著作,诸如阿奎纳、培根等人的作品,都是一些天书般的长篇巨作。然后,把这些哲学家的思想进行提炼,总结成一份仅有2页纸的精髓。  亚洲首富李嘉诚曾说过,自己的成功秘诀是从小培养自己的气概,而这种气概来源于从儿童期就开始的中华经典读物的熏陶。“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国的成功人士,他们获得成功的共同经验,是有着经典的滋养。”金教授说,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经典阅读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这关乎一个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
新闻评述:是的,我们不禁发现优秀的人物有两个共同的特征,第一,他们都是饱读经典的;第二,他们都是从小进行学习的。《易经》屯卦,要培养大结构的人才,只有一条路,“君子以经纶”。而且指明,“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小时候学习,并不是小时候应用,而是把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东西学习好,长大就有建侯之功。这里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战略,教育的方向。育心家人们都是智慧的家长,幸福的人,在育心,我们深知父母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我们以身作则,在育心,我们都已经走在经典教育的路上,而且在赖老师的带领下学经,明经,行经,智慧伴随一生,人生路上不断践行真正的经典精神,活出精彩的人生!
登录百度帐号&>>&&&&&正文
互联网时代的青春国学
发稿时间: 14:11:00
编辑:秦华玉
  编者按:10月17日,第十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爽爽的贵阳”举办。网络媒体精英、工商界人士、知名专家、政府领导等700余人参加论坛,共同商讨“践行发展新理念,共建网络新生态”大计。
  在“青年互动社交平台的创新与发展”分论坛上,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副主席、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于钟华也参加了此次盛会。他受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主席王大千的委托,作以“发展网上共青团,以文化人方致远”为题的演讲。现将全文发表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很高兴与各位同仁相聚在美丽的贵阳,共同探讨青年互动社交平台的创新与发展。在此,我受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主席王大千的委托,以“发展网上共青团,以文化人方致远”为题,汇报一下国学教育联盟活动开展情况,及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引导广大青年人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探索、实践与思考,请大家指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青年人是网络上的活跃群体,是浩荡网络大军的主力。如何运用网络引导广大青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学知识,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国学文化典籍中,去伪存真、扬弃取舍?如何学以致用、立志修德,鼓励青年在中国梦的建设上建功立业、成长成才?
  这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做好共青团工作和做好中国孔子基金会工作的共同课题。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开宗明义,就是贯彻落实团中央发展“网上共青团”的要求,做好这门功课,交好这份答卷。
  一、国学教育联盟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精准定位,搭建组织架构
  2015年6月,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与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签约,“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正式启动,团中央聘请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担任联盟主席,联盟秘书处设在团中央网络中心。双方指派精兵强将负责联盟的创建和组织工作。首先,在联盟主席的主持下,经论证研讨提出了搭建网上平台,面向广大青年,传播国学知识,引领价值导向,激励立志报国的联盟定位。秉承公益性、开放性、互联性、自愿性原则统筹谋划联盟工作,重点抓住青年、网络、专家、基地、学堂等几个关键词,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第二、凝聚专家,指导青年学习
  为帮助青年认识国学、了解国学,增强青年学习国学的热情,成立了国学教育联盟专家团。
  从2015年10月起,先后聘请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桂晓风、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等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儒学大家、教育专家、心理学家,有48人被授予首批国学教育联盟专家。专家团成员从自身优势出发,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大家举办国学讲座、在线答疑、名家荐书等各种活动,与青年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满足了广大青年学习国学的多种需求。
  第三、搭建基地,构筑青年舞台
  为推动青年国学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引导和激发社会各方的工作热情,先后授予北京敬华实验学校、河北衡水学院、山东济南公交总公司、江苏南通知止堂、广东丹姿集团等十家单位“国学教育示范基地”称号。这些机构在不同行业中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成为青年国学联盟组织青年开展国学活动的桥头堡。
  第四、深入基层,输送精神食粮
  为使基层青年朋友得到更好的专家指导、获取更多国学营养,国学教育联盟先后组织了三十多场国学专家进高校、进社区活动,面向青年、面向大众传经布道,普及国学,收到了良好效果。专家与青年朋友面对面授课,面对面交流,针对当前青年所遇到的问题和苦恼分别给予现场指导。为基层的青年朋友们送去了丰厚的精神食粮,同时使国学教育联盟更加贴近了基层青年。
  第五、走进学堂,践行志愿服务
  传承经典,经世致用。为使青年朋友们更好的传承、践行和体悟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国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国学教育联盟建立了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活跃于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所建设的近千所孔子学堂和国学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和参与国学的普及传播推广活动。在孔子学堂里,既当学生,又当先生;既是组织者,又是服务者。
  第六、把准方向,传递文明正能量
  为树立网络文明新风,净化网络环境,倡导网络文明用语,今年3月,国学教育联盟又发起了“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上大行动。该行动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旨在通过系列活动,大力倡导青少年主动承诺使用净语良言,戒除粗俗网络用语,树立文明新风尚。全国各级学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还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社交平台举办了线上签名活动。这次活动还得到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胡占凡,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等各界名家的支持,央视也给予了宣传报道。
  此外,国学教育联盟还通过网站、微信等方式倡导传播正能量、创新文明有趣的网络词汇,受到广大青年网友的喜爱和欢迎。
  国学教育联盟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国学教育联盟一系列活动的影响和带动,让广大青年朋友涵养了文化情怀、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了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期间,也涌现出来一批优秀的青年代表和感人事迹。在线上线下,国学教育联盟深入青年人的心里,逐渐成为了广大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也慢慢形成一个共创共享、多元开放的学习交流平台。为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下一步推进国学教育联盟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作为“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发起方之一的中国孔子基金会,是一家具有32年历史的全国性文化社团组织。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成风化人、引领风尚。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孔子基金会确立了“引领儒学复兴,深耕精神家园”的工作方针,依托学术研究、普及传播、交流合作、基金募集“四轮驱动”,致力于推动孔子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面向时代,面向青年,用好网络传播国学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要传播正能量,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
  为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进一步推进国学教育联盟的工作,深化与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工作融合,按照“发展网上共青团”的工作规划,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来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一步,将在改进和提升国学教育联盟原有的活动项目基础上,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并做好同中国孔子基金会国学教育工作的深度对接。
  第一,加强中国孔子网融媒体平台与中国青年网、青年之声、未来网等团属新媒体平台的互通交流、资源共享,推动国学视频、音频、图文等在青少年中的广泛传播。今年5月,中国孔子基金会全新改版升级了中国孔子网,并着力打造包括网站、孔子网络电台、儒家文化数字化馆在内的融媒体平台,力争做成“中华文化第一网”。中国孔子网与中国青年网、青年之声、未来网等在内容、活动上都可以互通互补,实现强强联合,促进国学教育联盟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第二,深入打造“中华学子朝圣行”这一品牌项目,为全国优秀大学生群体提供滋养心灵的文化褒奖。作为中国孔子基金会与全国学联多年合作的项目,我们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全国各地优秀大学生齐聚东方圣城——曲阜,引导他们亲近传统文化,礼敬至圣先师。国学教育联盟可以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扩大参选学子人群,切实把优秀学子吸引过来,参与进去。
  第三,持续提升“全球经典读写大会”这一品牌项目,为全国优秀中学生提供品读经典、体验文化的良好机会。“全球经典读写大会”至今已举办八届,具备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实践证明也受到两岸四地广大中学生的欢迎。我们乐意依托国学教育联盟这个平台,把这个文化品牌项目持续利用好、打造好。
  第四,借助“孔子文化世界行”这一文化品牌,为全国优秀青年学生走出国门提供有益契机和平台。作为已有十年历史的文化品牌——“孔子文化世界行”,曾走进五大洲,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平台,受到国际友人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赞誉。我们完全可以打造针对优秀大学生和中学生的“青年之声——孔子文化世界行”,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互动,为中外文明对话、为中外学子搭建友谊桥梁。
  第五,着力推进“青年之声+孔子学堂”计划的发展进程。孔子学堂是中国孔子基金会所推出的大型公益文化品牌,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宗旨和堂训,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已创办800余所。2016年建立学堂1000家,完成“千堂行动”;“十三五”期间,将建万家学堂,影响一亿中国人。去年我们曾构想,在有孔子学堂的学校里,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学堂授予“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也在一些教育机构做了有益尝试。
  第六,依托《孔子研究》杂志,开展青年国学论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于青年,学术和文化传承的未来同样在于青年。《孔子研究》是有着三十年办刊历史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学教育联盟可以在适当时机开辟线上线下互通联动的青年人文论坛,聚集全国最杰出青年学人,为他们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建言献策提供学术平台。
  总之,发展网上共青团,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是“以文化人”。这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担当,我们愿与各位同仁同道携起手来,为“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工作的不断提升、开创国学教育传播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学国学、用国学
互联网时代
我们如何学国学用国学
不知不觉,与学员在空中课堂已经相伴度过了一整个的春秋秋夏。这不仅是我整理自己多年对国学经典系统认识的一年,也是我整理自己、反悟自己生活的一年。对经典的相对系统而多角度的讲授,特别是经典与经典的互参,让我有机会重新参悟自己多年坚持宣扬的国学,让我对自己的初衷升华了认识,让我重拾了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而一年的时间里,我因为这么多学员的认同和陪伴而感到幸福,与他们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不仅让我对经典的认识得到了更多的启发,也让我更好地发现自己。感谢!
线上课程的高妙
在此之前,我曾多次进行现场讲座,也经常在现场让听众热血沸腾,但总感觉实际效果不大。线下的讲座更注重方式方法的教授,也更注重讲师本身讲授的技巧,和现场气氛的调动能力。在讲师的激情演讲和现场的气氛感染下,听众会很容易随之调动起自己的情绪,随着一腔热血,达到一个很受鼓舞的宣讲效果。可是,这种效果往往不能持久,一两天后,甚至仅在讲座结束听众退场之后,绝大部分听众也会随着激情的退却,慢慢回归到自己原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当中。
更有甚者,因为讲座只限于短短的几个小时,本身就不能够面面俱到,因为知识层次、生活阅历、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很多听众尽管听了,也往往一知半解,同一个方法,可能只对一部分人起作用。如果他们按照自己这片面的理解去指导自己的生活,而又发现这反而让一切有了偏差的时候,他们就对经典有了怀疑。
所谓方法,就是“合道而行”,“合道”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长时间地学习和系统地参悟才能达到的。“道”的原理,和这些经典背后的逻辑,也同样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了悟。
比如我的儿子,他现在已经上高二了。因为现在又近于高考了,学校会组织很多誓师大会,为高三学生加油鼓劲。有时候,学校也会安排高二的学生一同参加,让他们提前感受紧张的气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但是,很多高二的学生心反而乱了。就拿我的儿子来说,他的目标是考清华美院。本来,以他现在的水平,只要好好努力,是很有机会的。可是这一次次的誓师大会,是他对自己的安排和计划有了怀疑。学文化课的时候,他在想自己的美术是不是要去找什么名师辅导一下,或者有什么捷径会让自己顺利升学提供更多保证;学专业课的时候,他又在想自己的文化课,考清华美院还有所差距,光专业有了好成绩也不行,自己怎么样保证自己的文化课成绩呀?这一年时间够不够呢?!
我给儿子讲了另一个故事:有一个扫地僧天天修佛,就有人调侃说:“一个扫地的修佛有什么用,对于你来说,什么是得道?”他说:“以前,我扫地的时候,想着念经,念经的时候想着吃饭,得道之后,我扫地的时候只想着扫地,吃饭的时候认真吃饭,念经的时候就只想着念经。”
我告诉儿子:“同理,学文化课的时候专心学文化课,学专业课的时候专心学专业课,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放松的时候尽情放松,再复杂也就是这两件事:文化科,艺术科。这也是得道”。儿子说:“那我现在这么大压力,我怎么解压呢?”我说:“压力,是你自己的选择,你想考清华美院,你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七八十岁了,他们还不想你考北京考济南呢,最好就考我们济宁的大学,这样时不时还能看到你。怎么选择,是由你自己决定的,我们会支持你,你自己想要什么,就去做什么,但选择的后果和压力和成果,你都得自己承担。”
和大家一起成长
讲经典,一直坚持“三个相参”——经典与经典相参,经典与生活相参,生活与生活相参。一天半个小时的课程,我们把古今中外和我们现实中的故事,融入到课程当中,慢慢地把一部经典讲给大家,慢慢懂得了“经典的逻辑,圣贤的思维”,三参相问,就慢慢地懂得了“世界的逻辑,中国的思维”,就参悟了经典背后的道。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用“一阴一阳,无是无非,无前无后,无高无下”和“万物归根”的逻辑和思维去思考、去对待、去解决,那么任何事情,你都会处理的很好,只要明白了经典的逻辑,一切方法都是自足的。
可是,“道”不是具体的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像个杯子一样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必须要我们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去体会,才能体悟这个思维、这个规律、这个规矩、这个基本的原理和基本的公式。
而极其重要的是这个过程,线下的讲座传授为先,方法为主,在某些方面是起作用的,但在这个社会现状当中,又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因为他缺少了这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也就缺少了这些讲授内容背后的逻辑。线上课堂有相对连续性,在这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学员们就可以参照经典和自己的生活,每天如此持续,缓缓地进入“明道”的过程当中,一点点接近道。
在这一年当中,我和学员们一起成长,有很多同学会豁然开朗,但是因为本身生活环境的单一、知识量不完备等等原因的限制,也出现了一个现象——他们隐隐约约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也仿佛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总是不得其法。这让他们很痛苦,比如很多家庭问题和孩子教育问题,他们感觉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这就可以参照我们的经典,结合“道”的逻辑思维给予解决。
在生活当中,比较实用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自作自受”,明白了这个思维,就明白了一个解决方法,就是“自己担责”。
举一个例子,有个学员告诉我他的孩子一上某位老师的课,就被罚站,都站了好几个月了。我帮助她分析,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老师可能对家长不满意,觉得没办法教这样的孩子;其二,对领导不满意,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老师是因为对孩子不满意。我告诉这位学员:“现在,孩子成了看笑话的了,置身事外,看学校和家长互相斗法。要让孩子自己担责,让他自己想解决的办法。”
这位学员按照我的分析,让孩子自己想了六个办法,结果只过了一天,老师就让这个学生坐下听课了。如果是一个老师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一样建议老师让自己的学生担责,让学生自己想解决的办法,老师和学生一同约定一同执行,学生肯定会听话。事实上,学生或者孩子,往往自己能做得很好,能更完美地解决这些事情。
中国人解决事情,习惯找第三方,其实,他们双方本身能够商量出一个都接受的解决方法,但是往往需要这个第三方,这个第三方代表的就是种解决问题的逻辑。而这种逻辑就是经典之中和经典之外。
刚开始,很多人担心,经典就那么几部,文字就那么多,会不会讲着讲着,就没有什么可讲的了。但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事例和学员故事的感悟,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甚至很多早已忘记的知识、事情和思考都会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学员们提供的案例,更加丰富了我的课程。
让经典的逻辑
成为自己的文化基因
一年时间内,我讲了两部经典——《孝经》和《学记》,《孝经》讲了两期,《孝经》致用课《总裁妈妈》一期,《学记》讲了一期,《学记》的致用课《中国教育思维》一期。现在,正在进行的是《道德经》的第一期。
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要懂得经典背后的逻辑,经典,既在经典之中,又在经典之外,所谓“经典之外”就是这个逻辑。我们一同感悟到这个逻辑,运用这个逻辑,去创造独属于我们自己和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这才是我学习经典讲授经典的目的所在。
中华文明源于《易经》,它所倡导的“一阴一阳”的思维逻辑方式,不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而是他们发现的,所以圣人讲“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存在于万物之前,而我们普通人所论述或倡导的“道”,大多是人类社会本身的一种机制和伦理常识。
所以,根据《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孔子解释为“无可无不可”,为人们的普通生活提供了具体的标准规矩,也就是“中庸之道”。所以中国人讲究“分寸”,追求“刚刚好”。孙武子把《易经》的逻辑运用到兵法致用当中,著作了《孙子兵法》,而老子的《道德经》又为精英阶层提供了更加高层的行为准则。
中国人需要学习经典,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学习《论语》《孝经》和《道德经》。我们不是要复古,而是经过一两年时间长时间的学习,真正搞清楚了经典背后的“道”,让经典的逻辑真正融入到我们的血液和基因当中,真正成为我们的思考模式。而后,我们能够让我们的灵魂静下来,让我们的心虚下来,让我们更明白地看透这个世界。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成就,就是给予了别人帮助。尼采说“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你”,我想说我在讲经典的时候,经典也在讲我,我在帮助学员朋友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也在解放我的心灵。
我们身处天南海北,生活没有交集,但因经典而相聚,今天的相守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了悟的过程,如果想成为一个精英,想看透天下大事的话,就请记住“经典的逻辑,圣贤的思维”,以其为指导,让你的眼界投向浩瀚的宇宙,让你的格局和心融化在“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的大道中。
如果我有幸,因为经典,从你的世界路过,那么就让我在这条路的尽头等你吧。
相信,你终得圆满。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互联网+”时代,国学教育如何突围|资源|国学|教育_新浪新闻
  原标题:“互联网+”时代,国学教育如何突围  中国的工商业语境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国学经典的琅琅书声却比以往更加响亮。然而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之际,国学却依然面临“儿童相见不相识”的时代窘境。比如,“不求甚解”的诵读是否适用于新媒体的当代背景?传统的内容是否有不同的演绎和承载方式? 
  科技时代,国学何为?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长河中,由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印证的“摩尔定律”,掀起了各民族国家你追我赶的科技浪潮。对中国而言,“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亦历历在目,于是科技与实业发展自然作为国家战略之重。有人因之疑惑,心心念念“仁义礼智信”的国学,对当代国人来说意义何在?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然而在文化上,今人却未必比古人高明。”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看来,因为传统文化的断裂而造成信仰缺失的年代,许多社会问题出现了,这并非实用主义的科技所能解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些人常常是西方的道德没有,中国的道德也没有,处在一个真空状态里,这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是很危险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一直致力于推行传统教育的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金辉,深谙国学之道对于社会人心的塑造作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学和管理研究所所长于江山则补充说:“科学、技术等现代性的发展思路,往往是以人为工具,而不是以人为目的。而传统文化讲‘君子不器’,是以人为本的。再比如当代大学教育培养的是‘专才’,而国学培养的是‘通才’,旨在拓展生命的宽度与厚度。从这种意义上讲,国学教育不只是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人本教育。”
  国学教育,到底教什么?
  国学的回归既然是必经之途,那么教育就应担当大任。然而,国学教育究竟教什么,怎么教?一直以来,各方都在做自己的探索。
  “如果不注重经世致用,我们的国学到头来就是昙花一现,没有生命力。”于江山认为,国学分为“源流之学”与“源流之用”两大块,“源流之学”是路径和载体,“源流之用”是最终目标和宗旨。而国学教育从一开始的误区就在于,只强调“源流之学”,而忽视了“源流之用”,这就使得国学愈加成为一种小众化、精英化的圈子文化。“任何文化如果不落实到生活,那就是一句空话。”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者陶行知也说:生活即教育。这两句看似“顶真”的格言,实则道出了关于教育本身的真知灼见——国学教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国学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从家庭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让孩子尽早地理解经典的内容,打破传统死记硬背的诵读模式。”作为孔子第七十四代孙、深圳市文华正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凡鹏,对于国学的传播和教学模式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他从国学的“生活化”入手,用科技孵化新媒介,力图让传统文化的火种冲破古书的藩篱,飞入寻常百姓家。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国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国家、社会、家庭三方面的结合与相互促进,因此国学教育的创新就十分必要。”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组书记金东介绍说,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建设开通的“青年之声”,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流渠道,也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平台。
  “互联网+”了,国学怎么走?
  1968年出生的孔凡鹏,现今已接近知天命的年岁。他曾与研发团队一起从“集成经典”出发,把历年来的传统经典篇目制作成电子版,开发了电子书形式的“国学宝典”。“那时网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也没有平板电脑,研发的产品现在来看相当稚嫩,也没有成功。”
  2011年,孔凡鹏决定以平板电脑为载体,探索一种新的集视听读写于一体的、具有资源整合特征的国学教育平台,并专门投资创办了深圳市文华正道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弘扬之道。2015年11月,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监制,文华正道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文华正道“国学宝典”正式诞生。“在‘互联网+’的时代,国学的传播必须实现现代化、生活化和社会化,观念和方式不能再拘泥守旧。我们很庆幸走在了时代前列。”孔凡鹏说。
  不过,对国学而言,任何媒介的更替归根到底还是工具性的延展。或如乐黛云所言,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和选择性”。“就如一个人的一生会遭遇诸多歧路,不知路在何方之时,往往痛哭而返。相比于抽象的知识,人内心的梦想和追求是最为根本之物,也是国学真正提供给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记者 鲁博林)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虽为二元领导,但“二元”的权力并不均等。高校中的大量“人事”故事,都和这种二元格局有关系。“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容易造成两个问题,一则领导者不负责,二则以党干政。
科学是求真的学问,自有其力量,不应惧怕批评、质疑甚至谩骂,就像历史不曾惧怕宗教、政治和传统的霸权一样。科学共同体对待公众对科学的批评,不能走当年宗教裁判、剥夺科学自由发声的老路。科学共同体面对公众批评的容忍度,不妨更大一点。
美国人一面高喊“反恐战争”,另一面却使“圣战主义”愈演愈烈,两者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已。理解这一点,就不会为表面上的矛盾感到困惑。
国人办喜事历来好面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在面对如此恶俗的做法时,应该要三思而后行,物极必反,与喜事欢庆的意义实在大相径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糟粕的要抛弃,优秀的要传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时代该怎样学国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