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易盛极星娱乐飞利浦手机s310x是多大运行和多大内存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68b36dd35ecaf4073ba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68b36dd35ecaf4073baa_r.jpg&&&/figure&&p&作者:桑文锋,&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sensorsdata.cn/%3Fch%3Dzhih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神策数据&/a&创始人兼 CEO,前百度大数据部技术经理&/p&&p&&br&&/p&&p&最近一段时间我把苹果这十年的 iPhone 发布会都看了一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研究 iPhone 在传感器使用上的演进。所谓传感器(Sensor),就是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输出电信号的元器件。像麦克风,就是一个能够感知周围声音的传感器,而摄像头就是视觉传感器。人通过耳朵、眼睛、皮肤、鼻子等感知周围的刺激,进而做出决策,智能设备同样如此。我认为 iPhone 之所以强大,除了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 iOS 操作系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采用了各种先进的传感器,采集周边的数据。接下来我就按时间顺序讲解 iPhone 上所采用的传感器,带你领略苹果的黑科技。&/p&&p&&br&&/p&&p&&b&一、iPhone 2G(2007)&/b&&/p&&ul&&li&多点触控屏幕&/li&&/ul&&p&2007 年初,苹果对外发布了它们的新产品 iPhone,在这之前,iPod 已经非常普及,许多人都在设想苹果的手机会是什么样子,有人将 iPod 的触控滚轮 PS 为老式电话的拨号盘,等 iPhone 真正展现到大家眼前时,还是惊呆了。这款手机竟然没有实体按键!当然,没有实体按键的智能手机之前也有,但需要配置一只笔,因为采用的是电阻屏幕,灵敏度是个问题。iPhone 的屏幕采用了电容屏幕,反应灵敏,并且支持多点触控,通过十个手指就可以很精准的操作。就连产品发布后,许多人还在怀疑打字的时候会不会太痛苦,你现在低头看看自己的手机,就知道现在已经不是个问题了。多点触控屏幕,让 iPhone 有了触觉。&/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bf08d6eef6db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bf08d6eef6db_r.jpg&&&/figure&&ul&&li&近距离传感器(Proximity sensor)&/li&&/ul&&p&在 iPhone 的正面,有一个近距离传感器,通过红外线感应,可以检测到人脸与手机屏幕的距离,如果非常贴近,就会将屏幕关掉,这样既能省电,又能避免脸部触碰产生的误操作。&/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7368ebf8d36e25ccf0ccc2b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7368ebf8d36e25ccf0ccc2b_r.jpg&&&/figure&&ul&&li&光度传感器(Ambient light sensor)&/li&&/ul&&p&在正面还有个光度传感器,可以获取到周边的光亮强度,这样就可以智能的调节屏幕亮度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eb2a4406e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eb2a4406e_r.jpg&&&/figure&&ul&&li&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ometer)&/li&&/ul&&p&加速度传感器用来感知手机的运动情况,它的原理就像在一个盒子里装个铁球,由于重力的作用,如果转动盒子的方向,各个侧面收到的铁球的压力是不同的,以此来判断盒子的朝向。基于加速度传感器,iPhone 可以实现横屏时,内容自动转成宽屏显示。近距离传感器、光度传感器再加上加速度传感器,一下子让 iPhone 的智能化水平远远超出了当时的半吊子智能手机,更别提功能机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89bf46e836cc562a744a8e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89bf46e836cc562a744a8e_r.jpg&&&/figure&&ul&&li&200万像素摄像头&/li&&/ul&&p&iPhone 一代配备了 200 万像素的摄像头,这并不高,我 2007 年买的诺基亚 7500 也是 200 万像素。但拍照效果,并不是只有像素所决定的。每个像素就像一个坑,每个坑里能够吸收到光线情况是有差异的(我在 iPhone 5S 部分会更详细讲解)。再加上苹果的高清屏幕,拍出来的照片,就是更加好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cdcf978be34006efca487bd6790ffe9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cdcf978be34006efca487bd6790ffe9_r.jpg&&&/figure&&ul&&li&麦克风&/li&&/ul&&p&有了麦克风,就可以听到声音了,iPhone 有了耳朵。&/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1b218a194ccc926f7e178ae1b71583d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1b218a194ccc926f7e178ae1b71583d_r.jpg&&&/figure&&ul&&li&湿度传感器(Moisture Sensor,并不是真正的传感器)&/li&&/ul&&p&&br&&/p&&p&每代 iPhone 都有湿度传感器,主要是监测 iPhone 是否浸水。它只是湿度试纸,如果浸水,就会变红色,苹果店会拒绝维修。经网友指正,这东西叫浸液指示器,&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jb51.net/shouji/39729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隐藏在充电口、耳机口、卡槽等位置&/a&,并不是标准的传感器,但能起到感知环境的作用。&/p&&ul&&li&2G / Wi-Fi / 蓝牙(BlueTooth)&/li&&/ul&&p&iPhone 一代只支持 2G 信号,像手机信号就是电磁波。其实我们看到的光也是电磁波,听到这句话可能文科生已经晕了,有兴趣可以重学一下高中物理,我中文系毕业的媳妇年初的时候就在网上买了一套高中物理教材。不同的信号,需要不同的接收器进行解码操作。2G 信号接收器,就是一个可以感知 2G 电磁波的“眼睛”。有了 Wi-Fi 传感器,就可以连接 Wi-Fi 了,没错,Wi-Fi 信号也是电磁波。蓝牙也是接收某一频段电磁波的传感器。&/p&&p&许多专业人士或网友并不同意将这些信号接收设备归为传感器,它们只是信号接收装置,并没有一个把一种物理量转变为光电量的过程。而我认为正是有了这些装置,才让手机能够“感知”到这些信号。像人体虽然笼罩在各种无线信号之下,但却不能感知。我这种归类方法大家不要当成专业划分,权当促进思考的手段吧。&br&&/p&&p&&b&二、iPhone 3G(2008)&/b& &/p&&ul&&li&3G&/li&&/ul&&p&在 iPhone 二代,增加了对 3G 信号的支持,在上网速度上,有了比较大的飞跃。&/p&&ul&&li&GPS&/li&&/ul&&p&有了 GPS 传感器,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定位手机的当前位置。同样,专业人士不认为 GPS 是传感器。&/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0acf1573bf1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0acf1573bf1_r.jpg&&&/figure&&p&&b&三、iPhone 3GS(2009)&/b&&/p&&ul&&li&300 万像素摄像头&/li&&/ul&&p&iPhone 三代把摄像头升级到了 300 万像素,并且增加了视频录制功能。&/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50e4eeb570b5dd6e205de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50e4eeb570b5dd6e205de_r.jpg&&&/figure&&ul&&li&磁力传感器(Compass)&/li&&/ul&&p&有了 GPS,虽然能够定位,但是无法辨别方向。只有你拿着手机朝一个方向走上 20 米,才能通过位移估算你的方向,但这还是不够精准。在卫星信号不好的地方,定位的偏差可能都有几百米,这种估算的方向完全不可信。有了磁力传感器就不一样了,就是手机有了指南针,打开地图,我们不只是知道当前位置,还会知道我们当前的手机朝向,再也不用看着太阳辨别方向了(这种古老的技术,我发现周围许多人都无法掌握)。&/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e948bdaac875dea3377bb23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e948bdaac875dea3377bb23_r.jpg&&&/figure&&p&&b&四、iPhone 4(2010)&/b& &/p&&ul&&li&陀螺仪(Gyroscope)&/li&&/ul&&p&你应该打过陀螺,也见过独轮电动平衡车,这两种东西都利用了一种物理原理。就是转动的物体,会沿着轴心方向保持稳定。转动的陀螺即使被碰一下,还是会晃动几下回到稳定朝下。而陀螺仪还有个特性就是可以通过转动位移,来计算出转动加速度。&/p&&p&虽然在 iPhone 一代中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到手机的倾斜,但无法很好的计算手机的旋转,特别在玩一些赛车游戏的时候,你无法实现手机晃动灵敏的控制方向盘。有了陀螺仪就不一样了,乔布斯在现场演示了一个拆积木的游戏,通过手机旋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拆积木。乔布斯还在最后把这五种智能的传感器都放在一起,可见他对传感器是情有独钟。&/p&&p&这里要补充的是 iPhone 手机用的陀螺仪并不是这种旋转轮子式的机械陀螺,而是一种微机电结构(MEMS)的,通过转动时的电容变化量来测定角速度,再配合加速度计传感器,来计算姿态。&br&&/p&&p&(PS:本来我以为自行车的平衡也是用了陀螺仪的原理,后经网友指正不是,有兴趣的了解的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解释自行车的平衡原理? - 物理学&/a&)&/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cde1b6de873f31ae5105d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cde1b6de873f31ae5105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f35bb3b2bfbca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f35bb3b2bfbc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6f108d36d3ba4c6aacab1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6f108d36d3ba4c6aacab1_r.jpg&&&/figure&&ul&&li&内部温度传感器(Internal Temperature Sensor)&/li&&/ul&&p&iPhone 4 上还有个温度传感器,并不是为了测外部温度,主要是为了监测手机本身是否过热。手机温度过热时,会提示关机一段再开机。&/p&&ul&&li&500 万像素摄像头&/li&&/ul&&p&摄像头升级到了 500 万像素,拍照效果更好。这里要说的是,iPhone 的闪光灯,会根据周围的环境亮度,来决定闪光灯到底要多亮,而不是一视同仁,避免过爆的问题。&/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81a6cef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81a6cef_r.jpg&&&/figure&&ul&&li&3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li&&/ul&&p&终于有了前置摄像头,可以看到对方的脸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2e8aabc8c80e3b7227883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2e8aabc8c80e3b7227883_r.jpg&&&/figure&&ul&&li&双麦克风&/li&&/ul&&p&&br&&/p&&p&在手机的顶部耳机插口旁边,又增加了一个麦克风,这是干嘛的?我后面会讲。&/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e_b.jpg& data-rawwidth=&2358& data-rawheight=&10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5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e_r.jpg&&&/figure&&p&iPhone 4 是乔布斯最后一次亲自发布,之后一年去世。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口,目前还没有第二个人。罗永浩在 3 年前曾经尝试过,但只能站在 UI 和 段子的交叉口。&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0dac45bfa5e07e1d7ac7e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0dac45bfa5e07e1d7ac7e_r.jpg&&&/figure&&p&&b&五、iPhone 4S(2011)&/b& &/p&&ul&&li&蓝牙 4.0(Bluetooth 4.0)&/li&&/ul&&p&&br&&/p&&p&&br&&/p&&p&iPhone 4S 据说是最早支持蓝牙 4.0 的手机之一。蓝牙 4.0 相比之前的版本,功耗更低,默认开着蓝牙也不用担心费电,这主要为物联网时代做铺垫。&/p&&ul&&li&800 万像素摄像头&/li&&/ul&&p&iPhone 4S 摄像头升级到了 800 万像素,并且支持 1080P 的视频录制。这次发布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拍照响应速度,等待时间缩短。&/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ad5d3fbfaba67a97728b7b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ad5d3fbfaba67a97728b7b_r.jpg&&&/figure&&p&&b&六、iPhone 5(2012)&/b&&/p&&ul&&li&4G(LTE)&/li&&/ul&&p&&br&&/p&&p&增加了 4G 信号接收器,上网速度和用 Wi-Fi 没区别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16584bb5bead840d1d9305dbe71b421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12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16584bb5bead840d1d9305dbe71b421_r.jpg&&&/figure&&ul&&li&12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li&&/ul&&p&iPhone 5 的前置摄像头升级到了 120 万像素。&/p&&ul&&li&三麦克风&/li&&/ul&&p&我问了身边好几个朋友是否知道 iPhone 背面摄像头和闪光灯之间的孔是干嘛的?都没有回答出来。事实上,那是一个麦克风。一般都知道在 Home 健下侧的耳机孔旁边,是个麦克风,打电话的时候需要用,为什么要在闪光灯旁边加个麦克风呢?答案是为了降噪。我们在打电话时,声音会传给耳机孔旁的麦克风,但周围可能有噪音。这些噪音同时会传到这两个麦克风,那么,我们将主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再滤除掉闪光灯旁麦克风的声音,就达到了降噪的目的,让声音更清晰。&/p&&p&One more thing,在正面耳机的听筒里,也还隐藏这一个麦克风。也就是 iPhone 5 配有三个麦克风,它们组合在一起,一方面为了降噪,另一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接收语音,使声音更加真实。&/p&&p&在几个月前,我发现自己的 iPhone 6 Plus 在微信视频时说话对方听不到,几周前发现插上耳机可以听到。而平时打电话是正常的,说明我的麦克风是正常的啊,百思不得其解。几天前 iOS 10 发布后,我进行了升级,并想尝试一下新的 Siri,结果发现 Siri 并不能识别我说话。于是我在网上查资料,渐渐意识到 Siri 并不是通过 Home 键旁边的麦克风接收语音的,而是用了听筒内部的那个隐藏麦克风。我就去苹果店进行了检测,果真是隐藏麦克风坏了。坑爹的是这个麦克风是和屏幕一体的,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花 1100 元更换屏幕,想想还是算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79e9ff2ee3f3f67b174e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79e9ff2ee3f3f67b174e_r.jpg&&&/figure&&p&&b&七、iPhone 5C/5S(2013)&/b&&/p&&ul&&li&指纹识别(Touch ID)&/li&&/ul&&p&iPhone 5S 增加了指纹识别,解除屏保不用输密码了。指纹识别同样是一个识别指纹的传感器。&/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d74fcbd8ea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d74fcbd8ea_r.jpg&&&/figure&&ul&&li&协处理器 M7(Motion coprocessor,不是传感器,是专为传感器服务的处理器)&/li&&/ul&&p&传感器越来越多,对 CPU 的资源占用越来越大,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于是苹果推出了 M7 协处理器,把这些运动相关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都交由 M7 来完成,这样降低耗电量,并且让 CPU 可以专门做其他的事情。&/p&&p&M7 并不是传感器,只是苹果设计出来专门为传感器信息处理服务的,我把它列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苹果在传感器周边所花的心思。&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ef2ee4b06ce112d18eec44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8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ef2ee4b06ce112d18eec44_r.jpg&&&/figure&&p&&br&&/p&&ul&&li&更大单位像素的摄像头&/li&&/ul&&p&许多人有个误区,就是觉得摄像头的像素越多越好,比如会觉得 1200 万像素的摄像头要比 800 万像素的更好。其实不是的,还要看每个像素能够接受的光线强度,色彩丰富度。iPhone 5S 使用了更大面积的图像传感器,但像素依旧是 800 万像素,这样每个像素对应的传感器宽度从 1.4 微米提升到了 1.5 微米,也就是面积增加了 15%,这样单个像素的采光情况更好,进而提升的拍照质量。相反,有些手机的摄像头有 1300 万像素,但是可能只是 1.1 微米,这样采光情况要差一些,拍出来的照片质量就大打折扣了。所以苹果说“Bigger Pixels = Better Pictures”。&/p&&p&这一代还升级了闪光灯为双闪光灯,一个暖光一个冷光,这样再配合光度传感器(我目前尚不确定是否采用的正面听筒旁边的光度传感器,还是在主摄像头或者闪光灯里还隐藏了一个),可以打出匹配环境的光亮,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更为融合。闪光灯本身并不是传感器,配合光度传感器,发挥了更好的效果。&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adf94d84c794c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adf94d84c794c_r.jpg&&&/figure&&p&&b&八、iPhone 6/6 Plus(2014)&/b& &/p&&ul&&li&近场通信(NFC)&/li&&/ul&&p&在 iPhone 5S 上有了指纹识别,而 iPhone 6 上就增加了近场通信(也是电磁波),两个叠加到一起,就成了 Apple Pay,从此刷卡变成了刷手机,输入密码变成了刷指纹。虽然这些技术以前都有,但是苹果擅长就是把它们整合成优质的服务。我自己在星巴克用过几次,遗憾的是我的信用卡还有密码,刷了之后还得再输密码。。(据说现在已经不用输密码了,我改天去确认一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2eef7d39031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2eef7d39031_r.jpg&&&/figure&&ul&&li&气压计(Barometer)&/li&&/ul&&p&有了气压计,就可以测量海拔了,还可以测量你爬了多少层楼梯。对我这样的户外爱好者来说,爬上某个山头,就可以看看到底有多高了。可能有人会有一个疑惑,我们在初中课本里不是学过,空气湿度对气压的影响吗?会不会因为天气不同,对测试的误差影响很大?从我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这个影响很小,可以忽略。&/p&&ul&&li&六轴陀螺仪&/li&&/ul&&p&&br&&/p&&p&iPhone 6 系列中的陀螺仪是六轴的,相比 iPhone 4 所使用的三轴陀螺仪多了三轴,主要是增加了三个轴的加速度计。按道理来说,就不需要再有专门的加速度传感器了,可以二合一了。可有人拆机后发现,还有专门的加速度传感器,这是为何呢?&/p&&p&答案是体验和功耗。加速度的启动需要一个时间,专门的加速度传感器只需要 3 ms,而六轴陀螺仪需要 30 ms。另外,同样是测量加速度,六轴陀螺仪是加速度传感器的 3 倍电耗。于是苹果在实现上,对于手机横屏、计步这样的应用,只调用加速度传感器,而对于灵敏度比较高的场景,再用六轴陀螺仪。苹果在细节设计上,真是舍得下功夫。&br&&/p&&ul&&li&更好的图像传感器&/li&&/ul&&p&iPhone 6/6 Plus 采用了新的图像传感器,拍照效果更好。比如采用了一种叫做 Focus Pixels (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的技术,可以使对焦速度更快。具体技术细节我也不懂,据说早就在单反相机上成熟应用,手机上应用的还比较少。&/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a02cb3e7f20de416dc0521_b.jpg& data-rawwidth=&2396& data-rawheight=&11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a02cb3e7f20de416dc0521_r.jpg&&&/figure&&p&iPhone 6 Plus 还增加了光学防抖,直接感受就是拍出来的照片在略微抖动的情况还会比较清晰。其基本原理是这样的:人拍照时相机抖动的话,等于同一物体,投射到了不同图像传感器的像素上。那么通过陀螺仪,监测到抖动的加速度情况,进而计算出位移情况,将摄像头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就实现了去除抖动带来的影响。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点,iPhone 6 Plus 的摄像头不只是能够前后伸缩,还能够上下左右移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cf1497dda9_b.jpg& data-rawwidth=&2390& data-rawheight=&10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cf1497dda9_r.jpg&&&/figure&&p&&br&&/p&&p&&b&九、iPhone 6S/6S Plus(2015)&/b& &/p&&ul&&li&压力传感器(3D Touch)&/li&&/ul&&p&iPhone 6S 增加了屏幕压力传感器,能够采集到按压力度,这样在交互上可以玩出新花样来。屏幕能够感知到手按压的力度,但人并不会感受到屏幕真的被按压下去了。为了给人以反馈,内部增加了一个叫 TAPTIC Engine 的设备,根据压力,会产生振动,这样人就能感受到按压了。但目前来看,这一功能的应用并不是特别广泛。&/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f2ff00df05a40b11a779f5b1e88af23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f2ff00df05a40b11a779f5b1e88af23_r.jpg&&&/figure&&ul&&li&5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li&&/ul&&p&前置摄像头都 500 万像素了。&/p&&ul&&li&1200 万像素摄像头&/li&&/ul&&p&后置摄像头升级到了 1200 万,光感更好。&/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e7a28d9c306e523339dd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e7a28d9c306e523339dd_r.jpg&&&/figure&&p&在今年初,苹果还发布了 iPhone SE,主要是迎合喜欢小屏幕的客户。外观上就是 iPhone 5S 的翻版,配置上更接近 iPhone 6S,如摄像头是 1200 万像素的,只是没有 3D Touch 功能。没有太多可说的地方,直接跳过。&/p&&p&&b&十、iPhone 7/7 Plus(2016)&/b& &/p&&ul&&li&非机械按压 Home 键&/li&&/ul&&p&iPhone 将 Home 键换成了非机械按压式的,如果你按着没感觉,是不是很不爽?所以苹果把在实现 3D Touch 所用到的 TAPTIC Engine 振动器加大,按压的时候振动一下,给你一种错觉,按键按压下去了。有了这种方式,一是不容易损坏(有人担忧按键是不会坏了,振动器是不是更容易坏了?),二是防水性更好,三是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采用振动反馈,想象一下振动手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eece3370827fdddad540e24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8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eece3370827fdddad540e24_r.jpg&&&/figure&&ul&&li&7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li&&/ul&&p&&br&&/p&&p&前置摄像头都升级到了 700 万像素。&/p&&ul&&li&更好的摄像头&/li&&/ul&&p&采用更快速的图像传感器,拍照更快了。并且在 iPhone 7 上,也增加了只有在 Plus 系列才有的光学防抖。&/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713597bae580a4c2aa4ffad067db107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7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713597bae580a4c2aa4ffad067db107_r.jpg&&&/figure&&ul&&li&闪烁传感器(Flicker sensor)&/li&&/ul&&p&&br&&/p&&p&我们平时用的电灯之类的,都是交流电人造光,看着光线很稳定,实际是在不断的闪烁。这样在拍照时,因为图像传感器是一行行采集的图像,这样不同行采到的人造光影响可能就不一样,会导致拍出来的照片色彩不均。于是苹果增加了一个闪烁传感器,不断采集到光线情况,这样在图像处理时,就可以进行修正。闪烁传感器应该是和图像传感器放在一起的一块芯片,获取光线应该就是通过镜头,这点还有待确认。&/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ad607ea5c9df5d5ef8bb_b.jpg& data-rawwidth=&2526& data-rawheight=&12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2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ad607ea5c9df5d5ef8bb_r.jpg&&&/figure&&ul&&li&双摄像头&/li&&/ul&&p&iPhone 7 Plus 采用了双摄像头,一个广角一个长焦,可以照顾两种需求,并且能拍微距照片。正是这个双摄像头吸引了我,我决定换手机了。&/p&&p&写到这里,我发现整个内容里,摄像头的比例非常大,可见苹果在摄像头上所花费的功夫。&/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b9a2d330353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7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b9a2d330353_r.jpg&&&/figure&&p&&b&十一、iPhone 8/8 Plus/X(2017)&/b&&/p&&p&iPhone 8/8 Plus 可以说和 iPhone 7/7 Plus 相比变化不大,主要是把手机背部也换成了玻璃。但 iPhone X 就是一次跨越了。&/p&&ul&&li&全面屏&/li&&/ul&&p&iPhone X 采用全面屏,去除了 Home 键。伟大的产品在于不只是能加功能,还能去除功能,否则只会越来越臃肿。&/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6f338d94aca16d6e2b2c9_b.jpg& data-rawwidth=&1568& data-rawheight=&8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6f338d94aca16d6e2b2c9_r.jpg&&&/figure&&ul&&li&真深度摄像系统(深度传感器)&/li&&/ul&&p&全面屏对我没有造成太大冲击,但是真深度摄像系统还是震惊了我。第一次知道这玩意儿还是在去年上联想之星开学,有两个同学是做这一方面的。通过激光发射和接收,实现对空间情况进行 3D 建模。这次发布会后,我和同学专门就这块的实现原理进行探讨,这里做一下简单介绍。&/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e4be1d1b73c5f337346dda5a156d096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e4be1d1b73c5f337346dda5a156d096_r.jpg&&&/figure&&p&深度传感器最核心的可以说是两个部分,发射端(Dot projector)和接收端(Infrared camera),发射端发射出 30000 个点的红外激光,有一定倾斜度,然后通过人脸反射到接收端中,这样根据反射角度情况,就能判断脸部每块的深浅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b548cd40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b548cd40_r.jpg&&&/figure&&p&相比与普通的摄像头,这里获取到的面部是一个立体模型。苹果用它来做人脸识别(Face ID),可是光线太暗怎么办?苹果又增加了一个泛光照明器(Flood Illuminator),其就像一盏灯,均匀的打在人脸上,只是其发射的是红外线,并不是真的照亮,通过接收端可以拍摄二维的人脸照片。这样即使在黑夜中,也能够进行人脸识别。我在和同学沟通时,我发现即使他是在做这块的,开始也没意识到苹果竟然还加了个红外光源,可见苹果花了不少心思。如果再加上其它传感器,就形成了一排。&/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4ba0ee1f9c415eddb95e476cb953b1a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4ba0ee1f9c415eddb95e476cb953b1a_r.jpg&&&/figure&&p&其中位置传感器(Plroximity sensor)用来感知人脸到屏幕的距离,而亮度传感器(Ambient light sensor)感知环境的亮度,这些在前面介绍过。还好整个刘海设计成了黑色,不然密集恐惧症患者就不敢买了。&/p&&p&通过上面的回顾,我们看到苹果在传感器使用上可谓越来越广泛。事实上,不止是苹果,其他公司也同样在采用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有了各种传感器,就可以采集到各种数据,再加上大数据分析技术,就可以挖掘越来越多的价值。我觉得未来可能通上电的设备,都会带有传感器,而传感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正是基于这点考虑,我把现在的创业公司起名叫 Sensors Data(&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sensorsdata.cn/%3Fch%3Dzhih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神策数据&/a&),我觉得未来是传感器时代。&br&&br&&br&参考资料:&br&&/p&&ol&&li&历年苹果发布会。&/li&&li&历代 iPhone 你爱谁:&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nfo.91.com/comments/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库克的肾7已在路上 历代iPhone你爱谁?__info.91.com&/a&&/li&&li&加速计原理:&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csdn.net/decemberd/article/details/685283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加速计原理 - decemberd的专栏&/a&&/li&&li&加速计与陀螺仪:&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nblogs.com/wayne23/p/367110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加速计与陀螺仪&/a&&/li&&li&iPhone上的传感器列表:&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quora.com/What-are-the-list-of-sensors-in-each-iPhone-iPad-versio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ora.com/What-are-the-&/span&&span class=&invisible&&list-of-sensors-in-each-iPhone-iPad-versio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li&&li&iPhone 内部的传感器:&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pod.about.com/od/ipodiphonehardwareterms/qt/iphone-sensors.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Senors That Make the iPhone So Cool&/a&&/li&&li&iOS 设备常见传感器:&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nku.baidu.com/link%3Furl%3DzSc84NiOh5SZeYvyc_qjqRI44SHvCSL-B3P2v9c54HE3P2q6kyeoDmKv5h09rRyNiYCC6HV1Ai1-HwfYVRgp9UPHq0UwJF6-5yJL8YgGFm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OS 设备常见传感器&/a&&/li&&li&iPhone6设计奥秘:&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elecfans.com/article/35512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Phone6设计奥秘:InvenSense和Bosch加速度计&/a&&/li&&/ol&
作者:桑文锋,创始人兼 CEO,前百度大数据部技术经理 最近一段时间我把苹果这十年的 iPhone 发布会都看了一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研究 iPhone 在传感器使用上的演进。所谓传感器(Sensor),就是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输出电信号的元器件。像麦克风…
&b&……8-1已更新,联想……&/b&&br&&br&对这些品牌的评价可以弄出很多本教科书。网上已有多如牛毛的分析和评价所以我尽量从被忽略的方面着手。仅代表我的印象和看法,努力一本正经不开玩笑,不免评价各品牌的售后。欢迎更专业的同行指正。&br&&br&&b&苹果&/b&——iPhone和android手机是不对称竞争,在此不比较iOS和android或手机的硬件参数。从另一个不常被留意的角度——内在设计来说说苹果手机。对于我而言拆每一型号的iPhone手机都会心生赞叹。如果iPhone的内在如同瑞士机械手表一样充满了工业美感与精密,那么多数的android手机尤其是国产机是电子,当然也可能是做出花的CASIO电子表。每一个型号的iPhone都能拆出没完没了令人发指但又值得把玩的细碎零件和螺丝。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我多年阅机的经验虽然螺丝多寡和品质无多大关联,但如果连螺丝都很牛逼那通常这个机子不会差,这种例子参见拆一次就不想拆第二次的Vertu。下面是我心目中苹果手机巅峰之作是iPhone4拆出来的部分琐碎零件。iPhone6当然也有漂亮的做工,零件之复杂和琐碎不弱于4(稍后会介绍),只是我认为不如4诞生给同时代行业带来的震撼。&br&从左至右分别是开关键、静音拨杆、SIM卡弹出杆……以及双层子母螺丝杆!!!还有多少人没留意iPhone4的SIM卡捅针其实是牛逼轰轰的液态金属公司所制!&br&PS.关于Liquidmetal(液态金属)资料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ppleinsider.com/articles/10/08/17/liquidmetal_created_sim_ejector_tool_for_apples_iphone_ipa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ppleinsider.com/articl&/span&&span class=&invisible&&es/10/08/17/liquidmetal_created_sim_ejector_tool_for_apples_iphone_ipa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及中文瘾科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n.engadget.com//on-liquidmeta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engadget.com/2010/08&/span&&span class=&invisible&&/28/on-liquidmeta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及&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n.engadget.com//apple-purportedly-utilizing-liquidmetal-alloy-in-sim-ejector-to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engadget.com/2010/08&/span&&span class=&invisible&&/18/apple-purportedly-utilizing-liquidmetal-alloy-in-sim-ejector-to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56ecebbba19ee4acfcd32a1_b.jpg& data-rawheight=&1523& data-rawwidth=&25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2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56ecebbba19ee4acfcd32a1_r.jpg&&&/figure&&br&这样的精致的小零件在iPhone手机中被传承下来。例如iPhone6里的SIM卡弹出杆(黄圈)&br&留意红圈位置的将钢制螺柱嵌入CNC铝合金制后壳的工艺。&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9a25ce9e_b.jpg& data-rawheight=&664& data-rawwidth=&11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9a25ce9e_r.jpg&&&/figure&iPhone4的中框,真想对某粗粮说:这才叫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1fc2cf73cc87aa1b33db42_b.jpg& data-rawheight=&2322& data-rawwidth=&4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12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1fc2cf73cc87aa1b33db42_r.jpg&&&/figure&&br&很多国产android手机在发布会上很喜欢炫耀自己比iPhone更薄,这没什么可炫耀的。多数android手机为了达到或超越iPhone6的厚度使用的是双面胶贴合工艺,只有iPhone仍然使用大量的螺钉和卡扣工艺,这种工艺在一体机中实现起来相当有难度。这意味着更高的设计成本,也意味着机壳框架在加工时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去车出更多的固定卡扣位,更意味着更精巧和精确的做工。这样的设计、加工成本以及背后的研发周期和良品率是多数国产品牌不可能承受得了的。从结构方面来说,多数android手机就像充满了胶水的板式家具(有些甚至不可拆卸)。而iPhone简直就像充满精妙榫卯工艺的实木家具。&br&最好的例子是iPhone6的苹果LOGO,iPhone6的后壳谍照刚出来时LOGO位置是空的,大家都猜想苹果是为了解决铝制机身屏蔽信号问题而预留的信号出口(下图来源网络,侵删)。&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5b6a9570feec61384da_b.jpg& data-rawheight=&453& data-rawwidth=&8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5b6a9570feec61384da_r.jpg&&&/figure&&br&真机出来后才发现和信号完全无关,因为这个位置嵌入的还是金属LOGO。纯粹就是为了更漂亮!费了大功夫先镂空再镶嵌营造出完全不同色泽和质感,如同它本来就长在那里一般。这样的处理方法意味着高精度的加工工艺也意味更高的成本,除了苹果还有谁会为了一个LOGO费那么大劲和承受良品率下降的风险。&br&留意LOGO金属牌和后壳之间围绕LOGO密布的焊点,如果是别的品牌我相信可能会用双面胶粘处理,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得不从网络上截取一张镂空的后壳照片的原因,因为LOGO焊接太牢固无法取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36ccabfd8c6e8c541a7da47f7ff65f0_b.jpg& data-rawheight=&1407& data-rawwidth=&39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90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36ccabfd8c6e8c541a7da47f7ff65f0_r.jpg&&&/figure&&br&当然有人会说iPhone能做出来是因为卖得贵,但同样在4-5000价位的三星、HTC旗舰全是双面胶工艺。当然,双面胶是好东西,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好东西,好的双面胶可以代替螺丝。这不是我说的,这是3M强调的,而事实也是如此。iPhone当然也用双面胶,他们会用最好的。我举个例子,iPhone的电池是用双面胶粘在后壳上。自iPhone5起换了一个有意思的双面胶,是一个单向拉扯不留痕的双面胶。捏住预留的黑色部分往充电口方向拉可以完整的把整个双面胶扯出且不留任何痕迹。这个真心好玩,iPhone6也用了这个双面胶,建议用6或6S的朋友送客服拆机时要求自己玩一下。我猜是3M的不留痕技术,希望能有供应链朋友赐教。而如果是普通双面胶粘贴的电池通常得用撬棍来拆,操作起来那叫一个粗暴,对电池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损害。&br&下图来源Mydriv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ce9ed0e647e3d5cb1e02fd4_b.png& data-rawheight=&401&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ce9ed0e647e3d5cb1e02fd4_r.jpg&&&/figure&双面胶在手机上的应用由来已久,事实上我也不反对在后盖、LCD模块等大型分离部件上用双面胶,只是一方面如果双面胶用不好可是容易出现显示屏缝合不严起翘的问题,更不用说维修后二次粘贴的严密。我个人很不喜欢不够严丝合缝或发出怪响的感觉。另一方面如果能有更精密的工艺避免使用双面胶我会更喜欢,哪怕为此可能售价贵一些。我相信iPhone就算减少使用螺丝卡扣工艺一样会有大批人购买,反正普通人谁会关心内部采用什么样的工艺。但iPhone仍然这么做出来是因为苹果想这么做、能这么做和喜欢这么做!即便是选择与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背道而驰的工艺。类似的执念除了iPhone也只有死而未僵的诺基亚曾经拥有。&br&&br&以此Lumia800祭奠抗摔的诺基亚&br&蓝色聚碳酸酯外壳和紫圈的蜂窝状塑料内框吸收跌落时能量,蓝圈的铝合金支架分散外壳应力,最右的不锈钢框架起结构支撑作用,中间红圈的看得出显示屏背后是一整块厚度可怕的CNC铝合金加强背板!最下面黄框是整个手机的拆机钥匙——锁止杆(所以外表无任何螺丝)。温良外观下十足的诺基亚式机械暴力美学。&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eab509ae1ed89acdd57a_b.png& data-rawheight=&666& data-rawwidth=&9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eab509ae1ed89acdd57a_r.jpg&&&/figure&&br&&br&言归正传,情怀二字是某锤手机带进了手机市场,但在我看来唯一具有匠人情怀的只有iPhone,也只有在iPhone身上还能看到在智能机时代已极少见的机械美感。&br&很明显,苹果是以产品为主要导向的强势品牌,但求一切尽善尽美。市场策略方面不像国产品牌那么多花招。至于问题——封闭的、换个铃声加个音乐都有小麻烦的iOS双面性、没了乔帮主后苹果创新乏力的问题还有硬件配置落后等等已经被各种机构评述得很全面不必赘述,而不断改善效率和人机功效后的Android平台后已不是当年吴下阿蒙,苹果从行业领先慢慢转变为某些方面的跟随者。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说各android品牌为差异化堆砌硬件搞军备竞赛,这个见仁见智我不暂时不趟浑水。&br&关于创新乏力这个事我觉得需要换另一个角度来看。从科技方面看来可能如此,但别忘了苹果同时扮演时尚风向标的角色。金色iPhone刚上市时很多人吐槽为“土豪金”,但各家品牌都悄悄跟进推出了金色。难道这金色是各品牌自己灵光乍现、英雄所见略同的选择?金色手机在苹果之前叫土豪,苹果之后叫时尚。为什么金色在iPhone使用之前你会嫌土不考虑但现在却手持金色手机毫无违和。你以为是你或你手上的品牌设计师慧眼独具挑选了正确的颜色?为什不是赤金色、暗金色、钛金色或铂金色而是这个金色?因为这个金色是苹果的设计师从数以万计的颜色中反复斟酌后挑选出来的颜色,再被各品牌跟随。如果别的品牌设计师不知道自己的设计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最保险的办法莫过于看看苹果选了什么颜色和做了怎样的设计。类似的例子还有扁平化、双面玻璃和斜边切割……对了,在时尚界通常不会叫创新,称为&b&引领&/b&!这一点,《穿普拉达的女王》有着最好的解释。&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54c77f44fafeb68bceaf37_b.jpg& data-rawheight=&364& data-rawwidth=&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54c77f44fafeb68bceaf37_r.jpg&&&/figure&&br&售后服务,苹果的售后服务政策是唯一一个能让中国消费者尽可能体验原汁原味美式售后服务风格(即以换代修)的手机品牌。试问还有哪个手机大品牌(不要和我说三码五码机)全型号在中国这么玩。以换代修政策对消费者而言是获得实惠的一种方式,毕竟出了问题软件升级搞不定就给换新即便只是翻新都能令大部分人开心,对大部分客户来说本来只是死机或打不了电话,苹果非但给我修好了还把我弄花用旧的外壳也免费换了多开心。但就是这么一个远高于中国手机三包规定的好政策还会被CCAV在315晚会抨击(原因各位自己去搜索,不想再费劲解释)。但这政策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美国这么玩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高得吓人的人力成本(如果采用本地维修当时会需要大量人力)所以采用天才吧更换方式既解决了服务覆盖问题又不会大量增加人力(此处为猜测,我真不了解美国售后,欢迎同行指正,我虚心请教)。但中国不同,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钻漏洞的能力。iPhone在二手市场尚且一直是最保值的手机何况说将旧机换成新机后再售出,所以以换代修不仅消费者开心黄牛更是做梦都要笑醒。这政策被国内与黄牛勾结的黑心售后服务中心给搞残,多少人赚得盆满钵满,否则路边怎么会有那么多加400换机的服务。另一方面再怎么说这也是返厂维修的一种形式,总体平均时间肯定会长于当地维修。从第三方(忘了是谁查到再补充)提供的2015年十大手机品牌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来看苹果排行垫底。无论如何,苹果也意识到问题存在从iPhone6S开始结合国情减少以换代修,此后的苹果售后服务怎么走还得拭目以待。停止以换代修后苹果要面对繁重的配件供应资源再分配的问题,如此会很考验仓储及物流内功和网点管理功力,据说大量三星售后人去了苹果,如此苹果可能会得到三星蹂躏维修站20年的内功也不一定(在三星部分会说)。&br&PS.以换代修看起来好像花了很大成本,其实不一定。苹果选择这种方式可以把配件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地方集中处理,在终端提供少量周转机即可。这种方式首先品控更容易,其次相比于全国授权本地维修后配件资源全面分散备库的方式节省了大量配件资源,也就是说资金占用远低于后者(所以三码五码机基本上都这么玩)。而且我认为苹果之所以这么做,其中一个原因是出于对自身产品低故障率的自信,否则如果高故障率的话这种方式必然崩溃,这个道理可能专业售后人员会明白。至于具体到消费者个人如果是我,我不一定愿意以修代换,因为我知道我买的新机基本上可以确定主板全新。但维修更换后的主板就不一定不是修过的。这一点各位自己斟酌吧。&br&&br&结束了只生一个好的iPhone之后,来看看滥生后群魔乱舞的android生态,先来简单看看android圈是什么情况——android发展到现在普遍认为已经失去Google的控制,各家拿到系统后都会该换自家UI,结果除了早期以外后来的android手机全都活生生的阉割了android原生的“搜索键”只保留三按键,对此有些同学一头毛线——”啊?搜索键是什么鬼?“。不仅如此各品牌还阉割了大量的Google内置应用连Google的Play也给掐了。因此评论认为谷歌并没有直接从android上盈利,我印象里Google的商业构想是为了引流和广告,但目前看来具体到各品牌手机上和Google没多大关系,坊间偶尔传说android3.0起Google不允许定制UI也遭到一致抨击没有下文,至此我只能小人度君子之腹阴谋论认为各android手机为Google大数据提供数据来源但纯属瞎猜。&br&好,android生态发展到现在,真正闷声发大财的是那些品牌呢?蓝绿?幼稚了。首先必须是ARM!!!所有的CPU用的都是ARM的架构(Intel对战略失策悔得肠子都绿了)。其次是高通、三星、TSMC、索尼、LG、JDI、美光、TI、德赛……这些芯片或LCD等模块供应商、还有富士康、和硕这些代工厂。智能手机市场的兴盛热闹了很多供应商。倒反是Google这一头显得相对寂寞,在android方面除了提供点版本更新服务外好像没别的事可干,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br&”我在iOS商业广场旁边弄了一个免费游乐场,看到大家玩得挺开心我就放心了。来来来!各位看看我手上的广告单“
&br&”滚!!!“&br&&br&&b&下面正式进入血海一片的Android手机品牌……&/b&我仿似听到远方游乐场角落的草堆里还有个&b&微&/b&弱柔&b&软&/b&的声音,是幻觉吗?&br&&br&&b&三星&/b&——必须首先说三星。先清楚三星不止是一个手机品牌而是一个巨型的战力可怕的航母战斗群。普通人熟悉的三星是Galaxy手机和家电,实际上三星跨界了地产、造船、汽车、冶炼、国防、金融、电子、机械、航空、医疗……三星几乎就是半个韩国。在所有的手机品牌中,三星拥有唯一的完整的世界顶级的产业链,还具有强悍的垂直整合能力。简单来说,所有手机品牌里只有三星拥有能生产所有手机核心部件的产线(能有潜力成为第二个的只有没落的索尼)。单凭这一点注定三星拥有别的手机品牌无以伦比的强悍又快速的推新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也不会存在别的手机品牌产线断货的问题。有分析师评价得好,三星通常不扮演创新者而是跟随,灵敏的嗅探着所有电子行业的风向,只要闻到利润的血腥味立即会调动可怕的产业链快速切入并推出比市场开拓者性能更强售价更低的产品填充整个市场(土拨鼠索尼这个梗下面会提到)。因此三星是个火云邪神一样的对手,因为——“&b&天下武功,唯快不破!&/b&”&br&快速的市场覆盖在手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三星能很快的捕捉市场的风向和消费者喜好,只要市场想要的三星在嗅到后都能极快的抢在其他品牌之前在新机型中加上去抓住眼球形成市场热点,至于是否实用或有什么用……Who
cares!!!,有没有未来……Who cares!!!。2010下半年到2013年是Android手机阵营王位争夺最白热化的时候,没有谁能确定智能手机的未来应该是多大尺寸屏幕最好,是5寸或6寸?还是乔帮主坚持的3.5到4寸单手能操作的小屏?(更大屏的需求留给iPad解决)。三星也不知道,但采取了粗暴又有效的策略——将所有尺寸、所有价位、所有功能、所有类型全面覆盖。&br&尺寸方面:既有3.0寸的Galaxy Y,也有大至带电话功能的7.0寸的Galaxy Tab P1000,恨不得覆盖精确至每0.1寸。(以下部分系列名省去Galaxy 前缀)6价位定位方面:有400元的W、Y、Ace……也有的旗舰S和Note,还有8000到上万的臻和大器系列。更不缺痛打中端客户软肋的2000左右的Mega和Grand,除了旗舰S还有次旗舰S Advance和次次旗舰 Premier。价位覆盖至恨不得每间隔100元一个系列。&br&功能方面:你们喜欢什么三星都能弄出来,双卡双待早就是三星从功能机时代玩剩的不需多说。喜欢三防的有S Active和Xcover,喜欢投影的有Beam,怀念全键盘的马上就有Chat和Pro,怀念翻盖的有大器,想要手写笔的有Note,想要NFC的马上给电池加上NFC天线给推出增强翻盖。想要更牛的摄像头的有S Zoom。觉得曲面屏酷炫的立即从实验室推出全球首款曲屏机Round。&br&
产品种类方面:平板看起来不错,7.0到10.1三星全有。听说苹果可能要搞手表,Gear马上上线。相机能不能装Android?Galaxy Camera来了……&br&
产品系统方面:除了android,有Window Phone的Ativ S,还有Bada的Wave……&br&
就在短短3年内三星推出了20多个系列几百个型号覆盖相机、手表、平板、手机……各种系统各种需求的各种年龄段各种身份的人群无缝覆盖。这背后没有资金、研发能力、完善的配件供应链、售后服务等强有力的保障和整合能力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在这些方面试问还有谁能具备?这!就是三星令对手胆寒恐怖之处!市场表现也证明了三星的胜利——2012年,据Canaccord Genuity的数据三星和苹果在2011年第四季度瓜分了智能手机市场95%的利润,虽实际情况待考证但那时的三星不是竞争,是碾压。&br&
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评论谈笑风生似乎觉得一切顺理成章,那几年是国际大牌间的厮杀血雨腥风(国产品牌还不敢跃1999线雷池一步,今天牛哄哄的小米也还在种子刚发芽阶段),那年的HTC如日中天刚刚登上全球仅次于苹果的第二的宝座,三星哪个系列拉出来都并非尽善尽美,精细做工拼不过HTC,Touch Wiz生涩难用……奈何三星不是用某个机型在PK,而是双旗舰(S+Note)携领下的众机群殴,冷战时期令整个西欧胆颤夜不能寐但没有发生的苏联数以几万计坦克洪流真实的在那几年从诸品牌身上碾压过。毫无疑问,三星全线开花的策略成功了,但这策略唯三星能用。今天我们认为是三星的双旗舰策略成功了,但不要忘了掩护这双旗舰背后的二十几个系列几百个型号。&br&另一方面,从纵向android系统不断升级的硬件需求维度来说,那几年远远不同于今天的性能过剩,android系统效率尚不完善,面对顺滑的iOS系统android手机唯有硬件堆砌。说白了就是CPU和RAM的军备竞赛,这不正是芯片大厂三星的本行吗?对于别的品牌而言,和三星拼硬件简直是和军火商的儿子比枪多。数数三星的军火库,除了AMOLED、Exynos还有DRAM内存技术、NAND存储,以上这几样,不可一世苹果的iPhone、iPad上的A系列CPU到现在为止都是三星在代工(A8后TSMC分走了一部分但最主要还是三星),显屏方面三星是产能比夏普稳定可靠的供应商(最宝贝的Super AMOLED只给自家,别人有钱买不到),NAND更不用说。可以说三星打个喷嚏全球手机品牌都要发高烧。除了这几样被忽略的还有摄像头和电池技术。所以比起来,HTC或其他除了玩玩一体成型或抚摸奥氏体还有什么核心技术可言?别的品牌当然可以弄高规格的CPU和内存,但一来得看高通的眼色和产能,二来才提出硬件规格,三星更高规格的换代产品已上市。三星简直是用短跑的速度跑马拉松。&br&&b&
但是!&/b&&br&
快是三星的利刃也是反噬。在快速的产品线铺开和硬件堆砌换代过程中三星忽略了外观设计和结构材质。三星被市场诟病的千年大塑料、傻快效能低、暖手宝、系统臃肿难用、堆砌一堆无用功能(眼球追踪之流)在S4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S4那营养不良的ABS塑料中框薄如纸片的后盖和惊人的耗电量再加上易脱落的BilingBiling的电镀层……要不是看在那块AMOLED的份上我会直接丢到垃圾桶。市场强忍了S4后在S5身上爆发了,更别提随后iPhone6的发布消弭了三星大屏的优势,形势急转直下……&br&
中壳部分——左边S4右边S5。S5用料还是比S4好一些,这么说吧,每十个多2两ABS塑料。&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130eddc0fd52_b.jpg& data-rawheight=&2139& data-rawwidth=&2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130eddc0fd52_r.jpg&&&/figure&S4后盖,不说了,至少能保护电池不掉出来&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c3da000c69efe8c459ec9_b.jpg& data-rawheight=&337&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c3da000c69efe8c459ec9_r.jpg&&&/figure&&br&
以三星的能力有没有办法像HTC那样做一体成型?当然可以,但这会和三星当时奉行的快速推新策略相左,并且和可换电池扩展内存卖点相左。此外别忘了三星是以等级森严为特点的韩国企业,官僚作风如同幽灵一样存在于三星各个事业部之间,颠峰时期的三星唯我独尊天下我有,无视市场对更好外观更好材质的呼声。千年大塑料又如何只要硬件够快自然有消费者乖乖买单,除了堆砌硬件快速覆盖之余集中精力搞差异化,实验室弄出了很多华而不实的功能——眼球追踪、浮窗预览、手势感应、智能暂停等等说白了都是利用前置摄像头的软件技术,再加上一堆无法卸载的预装软件不仅让系统变得更臃肿难用还加重了电池负担,完全无视了MIUI之流对对市场的引领。甚至推出Bada意图抗衡Google,完全忘了老对手诺基亚是怎么死的……结果是2014年三星手机销量下滑40%(当然还有国产品牌崛起的原因,国产品牌部分会说),丢掉了android头把交椅。不过永远不要低估三星学习和自省的能力,摔倒后一向能够很快的爬起来,于是在S6之后看到了下饺子一样冒出成堆的金属机,自带软件也变得随意卸载、UI每年都在精简精简越发好用……&br&&br&
等等!金属机难道不是Note4开始吗?Note4不叫金属机,那是金属包边机,切割给你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91da8ffbcc94a77dc3e9_b.png& data-rawheight=&830&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91da8ffbcc94a77dc3e9_r.jpg&&&/figure&&br&
对比一下,右边那货(Note5)才叫全金属&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32cc1e8f5d398f9f35c8b_b.png& data-rawheight=&751& data-rawwidth=&9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32cc1e8f5d398f9f35c8b_r.jpg&&&/figure&&br&尽管是铝合金门窗加工而来但比起S5还是进步很多,每十个又多了2两铝合金。顺带说的是S5开始三星改用全贴合屏,即显屏与框架分离。双面胶大规模应用后也带来缝合不严的问题,Note4用户遭遇过显屏起翘或者维修后粘不牢的举手看一下……&br&
那么S6呢?还是铝合金门窗工艺吗?当然不是了,那是和iPhone一样的工艺。也切一个给你们看。最右那个是S6 Edge切下来的扬声器和麦克风部分,我在把小蚁智能摄像头改装成户外专业监控时把它拿来当作外引的收送话模块。本来是切了左边这个S6的来用,但是发现Edge的这部分更精巧一点点……可见我还是爱三星的,扬声器确实不错。感兴趣的这是传送门&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uestion//answer/&/a&&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f8a99d7e2cb2bc4ddf1cd2dc927ae9a_b.png& data-rawheight=&562& data-rawwidth=&10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f8a99d7e2cb2bc4ddf1cd2dc927ae9a_r.jpg&&&/figure&&br&S6系列出来时叫好一片,真正全金属机身加双面玻璃,也有人说S6正面赤裸抄袭iPhone6,确实有些像。Edge版本出来时更是那叫一个惊艳,且不管是否实用但Bigger绝对是满满的。拿在手上就像件玻璃艺术品,也确实是件易碎品,拿好手上的Edge吧!可惜来得太晚了,android已经出现了性能过剩的趋势而且国产品牌侵蚀市场之强大大超出预期。三星市场预测也出现问题,认为普通版是销量主力而Edge版是谨慎接受结果实际情况恰好相反。由此造成了Edge版产能严重不足供货大受影响,等到Edge产能攀升已经错过了需求洪峰——没想到三星这支特混舰队也会出现南云鱼雷换炸弹、炸弹换鱼雷贻误战机的悲剧。另一方面S6由于采用三星之前不熟悉的双面玻璃工艺,当年困扰苹果怎么给玻璃上色的问题也困扰三星。三星采用的是玻璃贴膜工艺营造珍珠光泽,不幸的是结合双面胶粘合技术,这层贴膜(包括显示屏内面贴膜)容易被双面胶剥落,如此我又得到了很多漂亮的三星产的磨砂玻璃——如果在背面喷个涂鸦再贴回应该很漂亮,绝对独一无二,绝对 Bigger than bigger。&br&&br&
图片:S6后盖,可见红圈部分的剥落。另外,垫在中间那块玻璃下面的两样有谁识货吗&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a7afaacffac13_b.png& data-rawheight=&709& data-rawwidth=&10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a7afaacffac13_r.jpg&&&/figure&&br&尽管如此,总的来说S6还是成功的漂亮的,Edge是Bigger满满的。至少成功扭转了千年大塑料的恶名,世人也对三星工艺刮目相看,A系列、J系列、C系列也滚滚而至。虽不是二十几个系列群殴,但坐拥军火库弹药精兵还是不缺的。三星近年机型里真正我喜欢的还是S7edge,这货才是一个三星旗舰该有的样子。下面开启多图欣赏三星模式&br&S7Edg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49a67bcbb34b4e5101b35faa0d364ec9_b.png& data-rawheight=&1066&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9a67bcbb34b4e5101b35faa0d364ec9_r.jpg&&&/figure&&br&中框,左起S6 Edge、S6、S6 Edge+。中间大黑块是无线充电和NFC天线模块。右下是自带音腔的扬声器模块,声音比传统不带音腔的好得多。整体CNC和注塑工艺漂亮。&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ade5cc563_b.jpg& data-rawheight=&729& data-rawwidth=&11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ade5cc563_r.jpg&&&/figure&显示屏,左起分别为S7Edge、G9280、Note5。注意S7Edge红圈处的辅助散热的热管,这个干得漂亮!Note5的窄边框对于三星来说小菜一碟根本不需炫耀。背后也是满满的敷在石墨层上的散热铜箔。怎么说都是S7 Edge漂亮啊,那些漂亮的CNC,每十个比Note5重几两吧……&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e9f77bfcc5f4433cd70_b.jpg& data-rawheight=&741& data-rawwidth=&12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e9f77bfcc5f4433cd70_r.jpg&&&/figure&&br&
如此,感受到三星的诚意了吗?(但是死贵啊!)&br&
要问我喜欢不喜欢三星产品,喜欢!当然喜欢,我特别喜欢把三星平板的触摸屏切下来当像框。三星产的相框那叫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当然我也兼爱iPad相框。&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411b36a8d13f6b8b1844d_b.png& data-rawheight=&688& data-rawwidth=&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411b36a8d13f6b8b1844d_r.jpg&&&/figure&&br&三星的售后,首先定性——综合而言国外不敢说,但绝对是中国最强的手机售后。尤其在昔日霸主诺基亚倒下后,三星售后目前是独孤求败。(下面讨论41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所以不要拿个案来说事,我还是那句话:再牛逼的品牌售后都能捞出一堆操蛋的个案)&br&
三星售后之强体现在独立、配件物流能力强和管控能力强三方面:&br&&b&
独立&/b&——和众多手机品牌里售后永远排在销售和产品部门之后和扮演等着销售吃饱喝足后收拾桌子捡一点残羹冷炙的角色不同,售后在三星非但独立于销售更恨不得比销售的地位高一些。三星售后是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全称三星电子(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SBSC。部长以上要职全部由韩国本部委派,在运营、管理、资金方面完全不受中国区销售左右。三星销售团队在很多场合无数次的投诉过三星售后不予配合等罪名但多数情况被事实上的无视,在各地的三星办事处也是如此,售后担当(相当于售后区域经理)可以不甩销售办事处经理的要求或命令。同样场合如果换成其它随便哪个品牌都是销售一发威售后立即如临大敌。我曾经就此向SBSC一名课长求证(恕不能提供更多个人信息),他给我的解释是”三星是一家以技术为导向和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技术人员在三星享有很高的地位,三星的产品只要产出来就不怕销不出去。所以在中国的销售几乎等同于外包公司在运作,因为技术好产品好销售根本不需要担心,销售部分就算换别的团队来做也是一样。但技术无人可以替代,售后也属于技术直接实际上率属于工厂当然地位高于销售。&。&br&&b&
配件物流能力强&/b&——&&b&授权售后运作的核心不是维修技术或其它而是配件物流(仓储)能力&/b&&(前摩托罗拉售后大区经理Peter的金句)。和苹果不同三星所有的维修全部本地处理(海外向除外),这就涉及售后最核心的能力——配件供应。前面已经耗费大段来解释三星的产业链之强,对三星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事实上也是如此,三星售后运营的历史上极少出现大规模的维修配件供应短缺。三星在2013年花了极大的力气(重金)改善配件库存以及物流速度,只要维修站下定单T1城市如上广北深当天能收到,T2和T3城市如武汉苏杭等第二天都能收到配件。而且三星也会主动的预测备件使用率来推送配件给维修站储备。所以除非维修站没钱或者自己运作不当,目前基本不会出现配件供不上货的情况。三星近几年的的&b&平均&/b&维修周期在2.5天之内(注意是平均而不是绝对)。影响维修速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配件供应,因为成本和配件库存有限的原因,其它品牌的厂家库房多是在接受维修站的配件订单后一星期发两三次配件。三星不同,分为一般定件和紧急定件两种。三星有库存的情况下一般定件最迟次日发货,紧急定件的一天最多可以发4次货。除了这两种外还有一种特急订单,但需要办事处担当审批。关于特急订单有位课长给我说过一个2012年发生在新疆的真实案例(虽然是冰箱但规则通行于手机)——三星乌鲁木齐家电维修站工程师到一牧民家上门检修时发现携带的零件出现了问题无法立即修复需要定件,而客户方面有特殊原因必须要尽快恢复冰箱使用。维修站在报办事处担当审批后下了特急订单,位于北京的仓库协调派人带着两个同样的配件(一个为备份)买了机票坐最近一趟航班飞往乌鲁木齐,飞机落地后搭上早已等候的维修站车辆和工程师一起驱车2个多小时上门把客户的冰箱修好,从维修站下订单到修复,整个间隔不过8小时。所有往返费用全部由三星买单(保修),而这个配件价值不超过80元。不过三星现在式微,这种不计成本的特急订单可能已经取消了。&br&&b&
管控能力强&/b&——指SBSC对维修站的管控能力强。很多品牌还停留在对客户满意度的追逐,但三星售后早已进化为对维修站日常各项运营的监控。对于三星来说干涉维修站内政那都不算啥。凡是操作过三星售后尤其是HHP售后的相信更能明白,我就没听说过哪个HHP维修站不控诉三星变态的。繁杂又互相关联的综合评价(KPI),数据正确的、重复修理率、一小时修理率、MOT完成度……细致到每一单维修、每一个动作(MOT)和每一个配件订单的监控……无不是为了将维修站的理过程严密管控,都是要把维修站往死里整的招。只要维修周期超过3天未决的维修站就等着吧,基本上等于踩到SBSC的猫尾巴。对于运营不善的维修站,用三星的话说是SBSC几乎不会扣罚或裁撤维修站在,但有很多种办法让维修站自己受不了提出撤站.&br&
话说回来,对维修站苛刻说白了有利于将客户的问题更快更好的处理。这个对于客户来说是件好事。也因此三星在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年度客户满意度调查中至少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但即便是监控严格如三星还是一样有成批成批的配件被从维修站套出,成批的二手机被操作换新再流往黑市。不得不感叹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参见2014年三星售后脑抽了决定对所有内屏裂外屏不裂的手机免费保修换屏后那举国欢庆的盛况。&br&
说得好像三星售后很厉害的样子,就有那么完美的品牌吗?并没有,三星的售后因为离三星更近的原因,等级和官僚只会比销售方面体现得更严重,只不过三星一直以来对外应变能力强的原因外界人感受不到而已,但维修站绝对是有苦难言。&br&
三星到此结束,耗费了大量的段落以及博世切割机……把我对业内最强的两个品牌的印象和看法说完,这两个品牌拥有别的品牌无法企及的必杀绝技又各有不同,对于其它品牌而言它们简直就像神一样的存在。有意思的是苹果和三星在手机市场上互为冤家又在元件供应上唇齿相依。这一天,诺基亚泉下能否理解这对好基友的恩爱情仇?&br&&br&
用“&b&一将功成万骨枯&/b&”来作为接下来几个品牌的开端再合适不过,在手机历史上除了熠熠生辉的诺基亚N系5系和8系还有其它品牌这些型号必被记录,V998、V3、A1200、T628、K700、K750、S1、7030、KG90……什么?听不懂?看来是我老了,再换一批型号Milesonte(XT720)、Xperia Arc(LT15i)、Desire HD(G10)、Optimus G。没错!它们背后就是摩托罗拉、索尼、HTC和LG。有的死了、有的残了、有的跑了,所以接下来干的事基本上有点上坟的意味。&br&&br&
在开始这个品牌之前,由于涉及宗教事务请允许我先做一场法事和充值一点信仰,因为它是我尊敬的神一样存在的:&br&&b&
索尼SONY——SONY&/b&,这四个字母一敲出来感觉自己头上都在闪着光芒,只是相比辉煌的过去索尼现在是颓的,应该说颓了好些年。截至2014年已连续亏损7年还把总部大楼都给买了贴补家用当然是颓的。现在看索尼就像站在大斗兽场废墟内遥望神圣罗马帝国的荣光,你甚至还能听得Glory of Rome! Gory of SONY!的欢呼,大概就是这种感觉。&br&
十多年前消费电子是日本制造的天下。三星思密达基本上还窝在韩国靠中国黄牛弄点Anycall偷渡进来、苹果也只是窝在地球另一边折腾Macintosh和Wintel勉强对阵。索尼在消费电子界较现今苹果有过之而无不及(见仁见智,个人认为虽市值不如但就创造力和对产业影响面而言索尼胜之),可谓”The god of gods, king of kings“(猜猜从哪摘出来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索尼大法好”和“黑科技”成了索尼的非官方标签。信仰这回事很容易解释,毕竟那些年多少人跪拜在索尼各种精致也好另类也罢的电子产品柜前颂拜。比如年少时的我就是几乎每日携带折合小半年伙食费的Walkman没日没夜的接受圣音沐浴,诵读索尼的“圣经”:《索尼源流》(此版已绝),脑子被洗得白白。众索粉中还有一名视盛田绍夫为偶像、钟爱Sony各种电子产品和生产模式的大索粉——乔布斯,他对索尼的喜爱以致于他亲手把索尼的Walkman 给灭了(此处玩笑)&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3daafa6d8c3cb2eb440a17_b.jpg& data-rawheight=&350& data-rawwidth=&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br&
至于黑科技,遥比当年现在这点黑科技只能算是囊中羞涩。现在大家看到索尼偶尔放个大招如同小孩子看到流星的一样兴奋,放在一二十年前巅峰时期的索尼恨不得天天超新星爆发。诸如下面这些:&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de19f127f922b52ba729e7_b.jpg& data-rawheight=&486& data-rawwidth=&52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4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de19f127f922b52ba729e7_r.jpg&&&/figure&&br&以现在的标准,这些产品要么一颗5号电池超长待机、要么新材料、要么精巧别致的结构设计、要么同时代乃至现在都属逆天另类造型简直是黑科技爆发。但下面这些才符合我心目中索尼的真正颠覆性黑科技&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2adc8d0a5c2ace5254e8_b.jpg& data-rawheight=&465&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2adc8d0a5c2ace5254e8_r.jpg&&&/figure&&br&它们分别是:Walkman随身听、Trinitron特丽珑显像管、可充电锂离子电池、Betamax格式和Playstation游戏机。这几样有的开创了数个新产业如Walkman和商用化锂电池、有的引领了行业标准如Betamax和18650规格、有的确立在行业的绝对优势如Trinitron和Playstion。诸如此类创造性技术或颠覆性产品巩固了索尼的领导者地位,缔造了索尼帝国的辉煌。&br&&br&&b&到此&/b&&b&,传教结束!&/b&&br&
成败皆萧何,索尼很大程度上毁在缔造了索尼帝国的出类拔萃但又刚愎自用的工程师手里。索尼是工程师文化深厚的企业。创始人之一才华横溢的工程师井深大与盛田昭夫在创世初期就确立了索尼”绝不模仿他人“的原则。一直以来索尼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的开创性或颠覆性的技术和才华横溢的外观及结构设计”。但有时候索尼的工程师会过于沉迷技术研究和对技术难点的攻克上,以致于对技术过于迷恋和自信走火入魔。以上至少有两样上述黑科技把索尼都”黑”了进去,一个是Walkman,索尼以ATRAC的MD Walkman对抗整个世界后来的主流MP3格式及MP3播放器,结果乔布斯以iPod彻底击败一代传奇Walkman开启了苹果的辉煌。另一个是Trinitron,特丽珑电视的压倒性成功让索尼错估未来显示技术低估了液晶,导致显示技术王冠移位给抢得先机的夏普、三星和LG。自此三星称霸显示技术,索尼开始长时间的一蹶不振。摄影圈有三大传言:宾得明年出全副,佳能正在憋大招,索尼马上要破产。宾得今年正式出了全副而佳能去年也放了大招5Ds,而索尼今天破产了吗?当然在CCAV里索尼已于2013年破产(自己搜这个梗),除此外其实并没有。仅是在消费电子界索尼还有大卖的Playstaion和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微单摄录两大护法护航,更别说背后还有近乎垄断性的CMOS加持。而且索尼和三星一样也是跨界众多产业的编队,姨夫微笑还是有底气的。当然如果BRAVIA和XPERIA不年年流血的话,姨夫的微笑想必更从容。&br&&b&
XPERIA——&/b&索尼的智能手机,就如同三星的GALAXY。如果没听说过实属正常,我也差不多记不住。XPERIA刚确定时很多促销员都懵了:这个怎么说?叉伯利亚?这样的情形在当年索尼爱立信时期也同样发生过。几乎没有人不简称为索爱,但索尼爱立信一直不注册“索爱”结果让国内一家MP4厂商注册(也不懂现在死了没有),结果为此专门下发邮件给所有合作伙伴明确索尼爱立信没有简称只有全称,禁止在正式邮件往来中使用“索爱”否则如何如何……梗到此结束。索尼是从功能机时代借助并购爱立信手机业务进入手机市场,和现在教英语的、卖学习机的和弄杀毒软件或流氓软件的都可以造手机的情况不同当时的手机主要功能就是通讯而且是有技术门槛的。在已有的市场参与者中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本身拥有深厚的通讯造诣,而LG和三星在CDMA上也建树颇多。唯有索尼没有通讯方面的技术积累,所以技术方面很长一段时间里由北欧人负责。这就定下了在手机技术上索尼漫不经心的基调——&b&很长一段时间内,索尼并未在手机核心硬件和通讯技术领域全力研发,没有取得诸如Walkman或Playstation的辉煌&/b&。索尼手机的巅峰是在索尼爱立信时代且距今11年之久——从03年的T618上市开始直到2005年的K750上市一举逆转爱立信颓势击败三星、摩托罗拉登上仅次于诺基亚的宝座。如前所说,在手机上我们一直没有看到索尼方面引以为傲的工程师拿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技术,从K750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只是授权索尼爱立信可以使用Walkman、Cybershot、PSP和Brivia引擎的”技术“,其实更多是相当于挂上Logo做个认证(和如今某徕卡手机很像)、软件上做些优化、增加快捷键、增加个氙气闪光灯、加个稍微大功率一些的喇叭或附件换上入耳式耳塞之类。如此权当经索尼开光增加卖点和加收信仰税。比如第一款Walkman手机W800完全就是从K750换壳刷UI得来,好歹加个索尼招牌音染也能对得起Walkman招牌,可惜并没有。而PSP手机Xperia Play Z1i等于只是加了一个PSP手柄!说好的专供游戏也没了下文,没了内容的PSP还能称之为PSP吗?从这些方面来说索尼手机更像是在吃老本。好在索尼还有另一件看家的本领也是能令众索粉们乖乖充值信仰的本领——工业设计。就索尼已推出所有手机而言,还没有那款辜负了索尼这块金字招牌。比如ARC的小蛮腰、S的呼吸灯以及Z漂亮的整体造型和双面玻璃。更值得一提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同级机能防水的索尼是最漂亮的、配置高而外形漂亮里的索尼是能防水的,能把防水手机做得那么漂亮和轻薄足可见索尼功力。不过三星S7发布后这种不对称优势被打破,韩国人工业设计的能耐也不容小觑,再怎么说韩国人也是三面环水啊。&br&
但!也有一个例外——&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a60fbf82ce735c9a63a86_b.jpg& data-rawheight=&309&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a60fbf82ce735c9a63a86_r.jpg&&&/figure&这就是现在索尼手机背后摄像头旁的字母”&b&G&/b&“,没错!代表着索尼收购的一代影像枭雄柯尼卡美能达的高端防抖G镜头,以及镜头背后当今索尼电子的看家宝贝之一&b&Exmor&/b&&b&RS CMOS&/b&(背面照明技术感光元件&b&BSI&/b&)和BIONZ引擎。三者都成的摄像模块是索尼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苹果自iPhone4S起放弃iPhone4上采用的OmniVision BSI而在随后各版本iPhone中使用索尼方案(镜头部分iPhone自行设计)。有了iPhone御用这个金字招牌索尼BSI在中高端机市场一直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至今已成为业界最好的量产BSI。以致于自身涉猎影像业务的三星也在旗舰Note 5用上索尼IMX240,不过并未得到G镜头和BIONZ技术。如此看来苹果和索尼也是一对欢喜冤家,当年iPod灭了Walkman而今iPhone捧起了索尼BSI。当然除了BSI还有老罗捧红的JDI显示屏,虽然在国产品牌中应用不少但对LG的IPS、三星Super AMOLEO或夏普的IGZO并没形成决定性优势,不再展开细述&br&总的来说,尽管XPERIA在摄像方面有防抖G镜头、Exmor RS CMOS和BIONZ引擎加持下的王牌摄像模块、音频方面有Walkman的DESS
和Clear Bass、显示方面有BRAVIA的Triluminos等等一堆眼花缭乱的索尼招牌技术堆砌还有IP65/68防水似乎很厉害的样子,但这些技术除了摄像部分和防水属于硬功,其它多属于软件调教的能耐。透过这些软件技术背后无非还是基于高通CPU、夏普或友达等的TFT LCD等别家也不缺的硬件配置。在android手机硬件配置趋于同质化的背景下即便厉害如独家的G镜头也不至于保证XPERIA在影像竞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诚然索尼的这些技术注入肯定会给XPERIA加分不少和增加不少卖点但还不至于形成足够的差异化优势。消费者会看同样的硬件配置索尼售价如此之高,而同价下左边的Galaxy S Edge有实打实的Super AMOLED曲面屏和Exynos,右边的iPhone6 有独家iOS似乎更有Bigger,往下便宜一半的价格还有成片的同样硬件参数的国产品牌,他们会怎么选?如此高的溢价除了可以理解为索尼漂亮的工业设计买单之外也只能被理解为向索尼支付开光费了。&br&
但是”贵“不就是索尼产品一直以来的特点吗?前面说的三星千年大塑料,索尼过去何尝又不是万年大塑料(其实所有的日本企业因为日本资源缺少的国情都较少使用全金属材质而注重”环境友好型“材料),那么多年多少人等索尼的全金属产品已经心力憔悴,所以完全可以理解Macbook Air捧在手里时心里那种买买买的冲动——当年索尼产品即便是在材质、硬件配置不如竞品也敢于基于优秀的工业设计或独家技术定下比竞品更高的价位,这就是索尼工程师的自信和品牌的溢价。如果XPERIA销量差宁可取消掉中低端型号只推高端,假如某天XPERIA定价便宜了那就真的是索尼没落。但目前,XPERIA仍是索尼神庙里的一尊神像——诸位就算去烧香也得是高档香。&br&
上个世纪,索尼被称为”土拨鼠式的企业”,意为索尼不断推出当时市场上没出现过的、没人涉足过的产品。当索尼推出新产品时其它公司会在一旁观察市场反应,如果成功其它公司会立即推出类似的产品分享成功。在当前android统一市场的大环境以及索尼式微收缩在影像及游戏产品的背景下,索尼这只土拨鼠可能会蛰伏很长时间。“我们要开创一个市场,而不是去附和既存市场”但愿索尼会在未来继续践行创始人盛田昭夫的训示。而现在,各位索粉,姨夫的微笑就要靠诸位来守护了。&br&
PS.本想快点把索尼说完但没想到情怀是一个大坑。本世纪初开始日系手机在华全线溃败,NEC手机退出中国市场后索尼爱立信成为唯一仍在中国运营的半日系厂商,而今日系手机基本上窝在岛国自娱自乐自成一系,索尼手机业务也在不断萎缩,售后业务已经收缩,网点覆盖也减少,无甚评说价值,大家权当相信大法的质量和信仰的力量吧。&br&
倒是我想用NEC的小故事来说一下日本人的轴,NEC手机2006年底退出中国后并没有像很多品牌将售后收缩某个到维修工厂处理或干脆一跑了之把售后包袱丢给经销商,仍然维系着每个省至少一家服务中心的售后网络。其实NEC手机生产从2005年底就已停滞,销量早已锐减06年更是几乎就没什么销量因此服务中心一个月没几台要处理。为了担心服务中心中止合作导致客户问题没人解决,NEC 06年起每年召开售后年会邀请各服务中心参加,说白了就是NEC方面机票住宿全包邀请大家旅游。直到2009年年中时,NEC宣布“到现在为止NEC生产的最后一台手机也超过了2年的维护期,正式中止售后服务”,而后正式完成撤离。至此这才明白NEC是为了遵守中国的三包规定——《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第七条第5点。从这方面来说日本人远好于来中国就打算捞钱走人的韩国人,例如06年突然卷款撤离中国的VK。&br&&br&&b&
LG&/b&——韩国人的另一个骄傲。也是跨界多数个行业的巨头、和三星一样把持着韩国经济命脉、手机方面和索尼一样自有少数核心技术以及在中国很颓。LG在手机方面的主要技术除了LG电信的CDMA技术和LG化学的电池技术之外最主要为人知的就是IPS显示屏——当前市面上最好的显示屏技术之一。&br&
苹果第一块Retina显示屏就是LG Display生产的AH-IPS显示屏,当时的IPS对比三星AMOLED在色彩饱和度、对比度、亮度、可视角度和能耗上无优势但分辨率完胜,也就是说当时的市场化的显示屏中只有LG 的IPS达到苹果Retina屏的要求即像素密度高达326dpi而AMOLED只有220dpi。之后的iPhone至现在的iPhone6S,LG一直是苹果显示屏的主要供应商之一。除此外,LG也是目前在曲面屏和柔性屏研究及实用方面唯一能和三星叫板的厂商,2013年就推出了曲面屏手机G Flex,右图是三星同年推出的Galaxy Round,可谓是韩国两兄弟在曲面屏实用化探索上的第一次交锋。两台手机分别纵向和横向弯曲,我相信放到现在是肯定没人敢给这两个二货卖延保。但总的来说算是一种未来市场的可能性探索。精神可嘉,信仰不足。&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3cd445ddbe17e228fab45b7b_b.jpg& data-rawheight=&487&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3cd445ddbe17e228fab45b7b_r.jpg&&&/figure&&br&
随后的曲面屏使用话争夺中三星明显占了上风,率先在Note4 Edge上应用单侧边曲面屏和S6 Edge上应用双侧边曲面屏,市场反应叫好又叫座。&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ce7f9e1563cdc0f43b25c0de66665a2_b.jpg& data-rawheight=&386&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ce7f9e1563cdc0f43b25c0de66665a2_r.jpg&&&/figure&&br&
目前三星在推出S7Edge后曲面屏也开始对外供货(如VIVO Xplay5),尽管LG Display在曲面屏产能方面存在问题但预计会成为小米曲面屏的供应商。总的来说三星仍然目前是业内当之无愧的技术王者并在曲面屏上领先。不懂夏普和JDI以及索尼心里什么滋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盛极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