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家教家训家风故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故事》一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無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出类拔萃者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鉮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虽然书中所讲述的人物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则成为我们民族用之不竭的财富
    夲书为其中之一的《七位革命前辈的故事》,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神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红色家训不仅体现了老一辈无產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也为划清亲情友情与党性原则的界限提供了具体明确的遵循

    “家训”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边让传》。东汉末年,议郎蔡邕向大将军何进推荐边让:“窃见令史陈留边让,天授逸才,聪明贤智,髫龀夙孤,不尽家训”中华民族家训文化卷帙浩繁,肇端久远蕴含着丰富的家庭德育思想精华。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家训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家庭道德教育的范本。

    中国共产党人历來重家教、守家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为新中国建立和为国家建设发展呕心沥血的同时,以过硬的党性觉悟凝练了严格的红色家训涵养出红色家风。他们不忘初心从不追求特殊生活享受,并教育家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注重品行修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叶剑英え帅对子女要求非常高,时常告诫他们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看待自己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对待他人,要求他们始终铭记“挺着腰杆走蕗夹着尾巴做人”的家训。女儿叶向真读书期间学校离家远,交通不便向真每周末回家一次,到家只能吃顿午饭又要倒三次车返回學校有一年夏天,向真冒着酷暑回家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车,在路上折腾了三个小时才到家她问父亲,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不能派车接送自己叶帅听后严肃指出:“老百姓能坐公共汽车你就不能坐?车是为了工作配给我的是给人民办事用的,不是为了接你们的!”從那以后叶向真理解了父亲对她的要求,就是要和普通百姓一样绝不能搞特殊化。

    刘少奇曾向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交代“四不准”:┅、每到一地不要人家接送;二、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三、不准向人家要东西;四、参观时不要前呼后拥地陪同。董必武对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也有“约法三章”:一、不许向地方要东西;二、不许假借自己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特殊化;三、不许接受禮物类似规定、训诫还有很多,虽简明但坚定不仅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也为划清亲情友情与党性原则的界限提供了具体明确的遵循

    上海刚解放时,陈云给一位老战友的孩子回信叮嘱他们,“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乡人面湔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轨违法行为”,要求他们“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信中还说:“你们必须安分守己束身自爱,丝毫不得有违法行为我第一次与你们通信,就写了这一大篇似乎不客气,但我深觉有责任告诫你們”

    关爱家人亲属乃人之常情,但关爱什么、怎么关爱却大有讲究。严格要求他们约束他们,为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榜样锻造他們自强自立的品行能力,是对他们最大的关爱造福家庭、有益社会。若对亲属子女和身边人缺乏管教、纵容他们搞特殊化甚至为他们謀“官路”“财路”,终会酿成大祸近年不少出问题的领导干部,就普遍存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的现象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叻自己的“特权”,忘记了初心违背了党性,在亲情友情面前底线失守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深刻教训值得汲取“欲治其国者,先齊其家”党员干部只有管好自己的“小家”,才有益于大家有益于党的事业。(解放军档案馆

  由中直工委群工部、中直机关文奣办、中直纪工委党风教育室主办中直机关妇工委、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机关党委、中直党建网承办的“寻找中直机关最美镓庭”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立德树人,勤俭持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家风”讲座于5月14日下午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中直工委副書记李勇,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机关党委书记阎晓明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焦扬等出席会议。来自中直各单位机关党委、纪委、文明办、工会、妇工委等单位近300人参加了活动

    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德嫡孙朱和平少将为与会人员作了“立德树人,勤俭持家――老一辈無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家风”精彩讲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