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魔国志i之黄巾之乱乱不是席卷全国为什么被平定了?还有和讨伐董卓是同一时期发生的吗

网友:借呗利息是不是很高_百度知道
网友:借呗利息是不是很高
我有更好的答案
借呗的月利息是万分之5。一万一个月利息是150块。望采纳,谢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我的图书馆
[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三国里为什么要共同讨伐董卓_百度知道
三国里为什么要共同讨伐董卓
三国里为什么要共同讨伐董卓
我有更好的答案
首先,董卓太霸道,甚至欺负到皇帝的头上了.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讨伐董卓可以说是顺应天下,人心所向.
再者,在东汉末年,朝政不振,各路诸侯都明白是时候改朝换代了,并且已经储备有一定实力,通过讨伐董卓可以名正言顺地招兵买马,更加壮大自己实力.而成功讨伐的话,更加能笼络人心,得到天子信任,容易掌握朝政实权.
最后,为什么要共同呢?因为即使各路诸侯都有一实力,但论总体兵力还是董卓更胜一筹.而且那时候董卓身边不是无大将,尤其是猛将吕布...所以联合讨伐的成功率更大,且容易成名.
采纳率:30%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关东关起了内讧,盟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经历了黄巾之乱,汉室威信受挫,需要权力下放,各地方军自组势力,而宦官十常侍与外戚何进的争斗也日益加剧。终于在189年,汉灵帝驾崩后,再次发生戚宦之争,何进被杀,虽然将领袁绍率领部曲入宫杀掉宦官,但皇帝刘辩和皇弟刘协却被宦官挟持出宫,然后被何进召进京、准备讨伐宦官的董卓抢先找到皇帝并加以控制。
董卓想废掉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于是用计壮大自己的势力,并铲除反对者,如诱使吕布杀死丁原以夺其兵马,和逼走反对者袁绍。一切准备好后,便于9月甲戌日废少帝为弘农王,而推刘协为献帝,至丙子日,更鸩杀了何太后,成为汉室实际控制人,担任相国。他在洛阳实行恐怖统治,纵容士兵奸淫掳掠,连皇族、公主、宫人也不能幸免,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也激起各地群雄的痛恨。
不过,董卓受周毖、伍琼之言,为收纳名望和平息反对,重新任用党人,荀爽、陈纪、韩融都不自愿地受到任用,又以袁绍为渤海太守、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岫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等。但这些举动也不能平息各地愤恨。在京都的袁术因畏惧董卓而逃到南阳,而曹操认为董卓必定会败亡,所以亦逃出京都。
逃到陈留的曹操,散尽家财,又得到孝廉卫兹的帮助,组织约五千义军准备讨伐董卓,终于在189年12月在己吾起兵。另一方面,桥瑁向诈称京师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希望各地方举兵,当时韩馥对袁绍有戒心,派人看守袁绍。当韩馥接信后疑虑该帮袁绍还是董卓,但被其治中从事刘子惠反说救国又何以是帮袁绍还是董卓,认为先看其他人的举动才作行动,韩馥同意,便书信给袁绍陈述董卓的恶行,看袁绍有何行动。
190年1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当中包括:
勃海太守袁绍
后将军袁术
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广陵太守张超
东郡太守桥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当时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则属于张邈军下;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则留在邺城,给与联军军粮。各群雄都支持袁绍,一起推举他为盟主,但只有鲍信认为曹操才是最有能力推翻董卓。袁绍自号车骑将军,其他人都有被假授官号,如曹操就被授行奋武将军。
而其他地方军的态度因不同原因没有明确表态:
公孙瓒:并未表态。
陶谦:与董卓保持关系。
刘焉:与张鲁只是保州自守。
孔融:著手于打击黄巾余党。
马腾:于西方与韩遂建立势力,与董卓保持关系。
公孙度:于辽东自立为侯,与董卓保持关系。
刘虞:并未表态。
焦和:虽曾起兵,因为青州黄巾复起,所以没有参与会盟,不久病死。
陈温:并未表态。
王睿:本来也有起兵,因为和孙坚有私怨,被其逼死。 面对关东军的势力,董卓大为震惊,又董卓女婿牛辅以兵三万征讨伐河东白波军大败,担心两方连络,便先在癸酉日,派李儒鸩杀了废帝刘辩,又与众臣议论要发大军对抗关东军,但被郑泰劝阻。后提议迁都到关中的长安,杨彪、黄琬一再劝阻,被董卓在2月乙亥日以因灾异免去黄琬、杨彪等的职务,伍琼、周毖仍认为不能迁都,董卓便以向敌通讯而杀死了当初举荐袁绍、刘岱等升官的周毖与伍琼等。但董卓又后悔杀死了二人,便重新任用黄琬、杨彪。
但迁都一事并没有停止,在丁亥日开始,董卓以车驾先送献帝西迁。又以步兵、骑兵逼徙洛阳数百万人到长安,百姓被人踩死、被马踏死、饥饿而死、遭抢劫而被杀的堆满道路。董卓则留在洛阳毕圭苑,下令捉拿富翁,以罪名将他们杀害,没收财产,死者不计其数。又派吕布掘开先帝帝陵及公卿以下的冢墓,没收内里的珍宝。
最后放火烧了洛阳宫庙、官府、居家,洛阳二百里内,建筑物全毁,连鸡、狗也没有,董卓便留守在洛阳圬附近。3月乙巳日,献帝到达长安,因董卓未到,便以王允辅政。而董卓在戊午日,因袁绍起兵而杀了其叔父袁隗、袁基及家人,涉及五十多人,包括婴孩、妇女。
虽然如此,联军仍畏惧董卓军强,所以不愿先行,只有曹操认为既然起兵讨董,就应有所行动,所以便率兵向西,准备进驻成皋,张邈亦派卫兹领兵随军。军到荥阳汴水时,遇上董卓大将徐荣,双方发生战斗,曹军因兵少不利,曹操更被箭射中,坐骑也受伤。曹操堂弟曹洪将马给了曹操,曹操不接受,曹洪便说:“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便让曹操上马,自己徒步追从,趁夜逃走。而徐荣见力战了一日,酸枣又不是易攻,便率领兵马回去。
曹操回到酸枣后,见联军虽有十多万人,但每日都只在设宴聚会,不图进取,曹操十分不满,便向他们进计:只要袁绍领河内兵到孟津,酸枣将领进驻成皋,占据敖仓,在轘辕、太谷建立营塞,控制险要,袁术则由南阳到丹、析,入武关偷袭关中,那时形势便可大定,又认为如果只是在此不图进取,只会失去天下名望,是一种耻辱。但张邈等人不接受,曹操便带夏侯敦等到扬州募得千多兵,屯兵河内,转属袁绍。
另一方面,孙坚由长沙北上,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又杀南阳太守张咨后,终于与袁术会合,被表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部属袁术,准备北攻。冬天,孙坚派长史公仇称回州督促军粮,于城门东外设帐幔,邀请官属为仇称设宴送行。刚好董卓军数万步、骑突然出现,但孙坚仍在行酒令、谈笑自若,整顿部曲,命他们不可妄动。后来董军骑兵渐到,孙坚才起来,徐徐率军入城,对他们说:“向坚所以不即起走,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我所以不立即起来走避,是怕士兵互相争先,令各人反而不能入城。)”董卓军见孙军整齐,不敢攻势而归还。
后孙坚改屯梁东,而董卓派徐荣、李蒙四出虏掠,与孙坚在梁县发生遭遇战,孙军大败,孙坚与数十骑突围而走。因为孙坚喜欢用红色的头巾,被董军认出,便脱下来给了近将祖茂戴上,引开徐荣军骑兵,孙坚则由小路逃出。祖茂被敌军追得困迫,便下马将头巾放在一条烧过的柱上,自己则隐藏在草堆中。骑兵看见头巾,以为是孙坚,便将头巾重重围绕,到近看才发现是柱,便离去。孙军大多兵将被俘,更以残酷手段所杀,如颍川太守李旻就被烹死,其他士卒则以布缠裹,吊起倒立到地,用热油灌杀。另外,屯兵河内的王匡亦派泰山兵屯河阳津,准备进攻,董卓便派出疑兵摆出要由平阴渡河,暗地里派遣精兵从小平北面渡河,绕过王匡军,在后方攻击,在津北大破王军,死者甚多。
后来,韩馥惧怕袁绍危及自己,便一步一步减少对河内、酸枣联军的粮食输送,军粮耗尽后,联军各自回到守地,但各军仍保持盟友关系。同时,刘岱与桥瑁二人一向交恶,刘岱便杀了桥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而董卓见盟军撤退,便派韩融、阴修、胡母班、吴循、王瑰想与袁绍等人议和。众人到河内后,王匡告知袁绍,袁绍不答应,要王匡杀死胡母班、王瑰、吴循等。袁术亦杀了阴修,只有因韩融有德名以幸免。
袁绍与韩馥以献帝年幼,而且被董卓控制,相隔关塞,不知献帝是否平安为由,想立刘虞为帝,曹操拒绝参与,而袁术亦反对。袁绍又得到一个玉印,在座位中举向曹操手肘 ,暗示已经准备一齐,可以立刘虞为帝,但曹操只是大笑,暗地里却对袁绍十分厌恶。不过袁绍仍与韩馥等仍于2月推举刘虞为帝,于是派张岐等邀请刘虞讨论事宜。
刘虞怒叱张岐:“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现今天下大乱,国君失去政权。我受重恩,但未能清雪国耻。各位据有州郡,应一起合力,尽心为报王室,反而在造反谋反,是互取耻辱呀!)”便坚辞不受,韩馥等又想请刘虞领尚书事,但刘虞仍拒绝,更斩杀使者,袁绍等唯有罢手。
同时,在2月孙坚收复散兵,屯兵阳人,董卓便派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及其他多位都督,率五千步骑攻击孙坚。胡轸便扬言要斩杀一个长官,军队才算整齐,各都督听到后都十分讨厌他。当到达离阳人城数十里的广成已是黄昏,兵马疲乏,又受董卓节度,便下扎喂马、休息,准备在夜里出发,次日早上攻城。各将领讨厌胡轸,想要破坏他的计划,吕布等便扬言阳人的士兵已走,应立即追击。胡轸立即出兵,但原来孙坚军已整顿守备,董军无奈,加上吏士饥渴,人马疲乏,唯有就地休息。吕布又大喊敌人偷袭,全军混乱,弃甲逃走,骑失马鞍。逃出十多里外,才发现没有敌人,刚好天亮,便舍回兵器,想再攻城,可是军队已被孙军发现,加强了城池防守,胡轸等唯有撤退。孙坚出城追击,大败敌军,斩杀都督华雄等人。
袁术见孙坚大败董卓军,有人便向袁术进言:“坚若得雒,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假如孙坚得到洛阳,便无法制衡他,这是除去狼而反得虎呀。)”袁术心疑,便不运军粮给孙坚。孙坚便连夜赶回鲁阳,严辞切责袁术,袁术惭愧,立即调发军粮,孙坚亦回到阳人。董卓亦闻孙坚如此厉害,便派李傕游说孙坚和亲,更称可以令其子弟们担任刺史、郡守,但孙坚大骂董卓,一口拒绝。立即进军大谷,董卓亲自率兵与孙坚在先帝陵墓间发生战斗,董卓败走,移屯渑池,另在陕集兵。
孙军便进入洛阳宣阳城门,击退吕布。孙坚扫除宗庙,祭祀天地,分兵出函谷关,到新安、渑池防御董卓军。董卓对长史刘艾说关东军就只有孙坚才是值得注意,要各路人马留意。便留董越屯兵渑池,段煨屯兵华阴,牛辅屯兵安邑,其他将领留守各县,对制衡山东,自己则出发向长安。而孙坚修塞各陵后,便率军还鲁阳。洛阳因破坏严重,只成为董卓与关东军对抗的屯兵地方而已
虽然孙坚攻进了洛阳,但联军中的各群雄在这战役中大多都结下仇怨,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自己的领土,董卓讨伐战中在没有得到大的成果下,便告结束。
这次战役,令各群雄结下仇怨,各军已完全交恶,讨伐董卓中两个最有人望的群雄袁绍、袁术是挑起内斗的人。袁绍首先用计夺取了韩馥的冀州,与公孙瓒开战。而袁术拥有南阳,与新任的荆州刺史刘表关系紧张,战争一触即发,令讨伐董卓中的英雄孙坚战死。最终袁家两兄弟产生决裂,掀起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董卓到了长安后,并没有减少恐怖的统治,反而变本加厉,自称太师,更欺压大臣、残杀百姓、奢侈挥霍、独裁凶残等。这令朝中大臣憎恨不已,司徒王允连同黄琬、士孙瑞、杨瓒等密谋要杀死董卓,连络上董卓贴身侍卫吕布,在192年4月丁巳日,王允、吕布等人以书诏刺杀董卓,结束董卓的统治。可惜,董卓属下李傕等人率兵攻破长安,杀死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继续董卓的暴政,最后更逼献帝逃出长安,汉室名存实亡。
因为大家都想干掉董卓,然后坐他的位置。。。再者就是大家普遍觉得董卓这个叼毛比较好欺负...
因为董卓准备篡位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三国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从东汉到三国中国人口的发展历史
发表日期: 08:56
来源:网络整理
摘要:讲述东汉到三国时期中国人口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人口大规模减少的时期,从东汉末年至三国,更是这种时期的“加强版”。什么原因呢?难道仅仅是战争这么简单?
日,十八大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但未了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应始于中国商周时代,但是中国人口的演变趋势,如果画一个图表的话,那应该是一个反复的曲线图。在上,出现过许多次人口大规模减少的时期,从东汉末年至三国,更是这种时期的&加强版&。这段时期中国人口数量下降之大,人民非正常死亡之惨重,在前代后世,恐怕都很难找出第二个时代与之相比。但是,三国时期人口减少的原因,难道仅仅是战争这么简单?这样的人口锐减,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来讲讲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发展。
一、东汉时期
在整个东汉王朝,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东汉和帝、顺帝在位时期,那段时代的中国,人口已经接近了6000万。然而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中国的人口开始负增长了,但是下降的幅度并不大。到了东汉桓帝在位的时候,公元157年,东汉政府曾经清查过全国的户口,在这次&人口普查&中,中国的人口是5600多万,略低于汉和帝时代近6000万的最高峰,下降的幅度不是太大。但是经过随后的黄巾军起义以及董卓之乱,中原群雄的相互内战,到了公元221年赤壁之战结束的时候,中国的人口下降,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虽然各类史家列出的这时期人口数字出入比较大,但大幅度下降的情景,却是让人震惊的:唐人杜佑《通典》记录,东汉桓灵时期黄巾之乱始,历经董卓之乱,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安初期,当时中国的人口就已经&人户所存,十无一二&。但这时候的中国并没有和平,在这&十无一二&的人口惨景下,又先后发生了曹操与袁绍的争霸战,曹操南下平荆州,战赤壁的统一战争,以及刘备收巴蜀,曹操收河西的兼并战。直到公元221年吴蜀彝陵之战后,中国才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期。这期间的战争,场场都是伤亡惨重的殊死之战,人口的减少可想而知。
在&三国&中的魏国建立初期,魏国大臣陈群就曾说,此时魏国的人口,&比汉文景时,不过一大郡&。而&三足鼎立&后的具体人口数字,按照杜佑《通典》里的说法,蜀国在公元221年刘禅登基时,人口是90万,到了公元263年蜀国灭亡时,人口增长到94万,这一年平定蜀国的魏国将魏蜀人口&通计&,中国北方加上四川,一共是537万人。而《晋书》里记载,吴国在蜀国灭亡时的人口,有230万。这样加起来,中国的总人口也不超过800万。这还是三国时代进入了相对和平期后,长期恢复人口生产后才恢复到的数字。甚至在现代,许多研究者提出了更为惊人的结论:史料上的人口数字,依然还是注水的。三国时代中国人口的损失要更大,在《历史不忍细看》中就曾有观点:三国赤壁之战后,中国人口只剩下了140万。如果这样的话,真可以说是&百不存一&了。
三国人口下降幅度之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触目惊心的。在三国之后,中国人口下降最快的时期,应该是宋末元初。在蒙古帝国灭金朝与宋朝的战争中,中国人口大约下降了40%左右,这算是近一千年来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灾难了。但是和三国时代的情景相比,依然是&小巫见大巫&了。
说到东汉末至三国早期的人口锐减,论原因自然可以总结出很多,有一些是我们今天可以想到的,比如从黄巾军起义开始的全国性战乱。当时的黄巾军起义,采取的是全国各地同时举事的策略,一爆发就是&全面战争&,战争蔓延到了全国。又比如东汉末期出现的枭雄们,都是漠视民力,滥杀无辜的奸雄,权臣董卓在把持大权后,采取的是残暴压榨的统治政策,为了扩充军力更不断抓壮丁,导致大量百姓逃亡。而且当时的北方军阀,喜欢拿老百姓来做挡箭牌,在战争中,经常抓无辜的百姓做为&肉盾&充在前面,阻挡敌人的进攻。常年的相互战争,也造成了大批城镇被毁,许多繁华一时的州县,都变成了无人区。并且东汉末年至三国的战乱,可以说是全国循环的,让老百姓无处可逃。如北方刚打完官渡之战,南方又爆发赤壁之战,随后西北、西南都爆发战争。汉帝国的疆土,除了边远的西域地区外,几乎都被卷入了战火,没有受战争破坏的地方,可以说少之又少。如上原因,在后来史家的记录中,也不止一次被提起。
然而这时期的中国,人口减少的原因,也有许多被现代人所忽略,首当其冲的,恐怕就是大瘟疫。瘟疫是中国从西汉中期开始,历代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因为与匈奴的战争以及后来南匈奴的归附,产生于北方草原地区的&草原鼠疫病&,在之后的一百多年中,被不断地带到了中原地区。中国的大规模瘟疫,从西开始就周而复始,西汉帝国的灭亡,导火索就是山东地区因为瘟疫而激发的农民起义。而且这种瘟疫以当时的中医水平来看,基本属于毫无办法的绝症。即使是西汉灭亡,东汉改朝换代,瘟疫也依然没有收敛,基本是每隔一二十年,就会在某个地方突然爆发。这种情况,基本贯穿了整个东汉时代,一直到东汉末年最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横空出世,写出了流芳百世的《伤寒杂病论》,大规模瘟疫的破坏力,才从此开始得到遏制。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从东汉中前期开始,中国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我们今天说到东汉的科技成就,自然少不了说张衡的地动仪,地动仪这个伟大发明的产生,就是拜东汉时期频繁的自然灾害所赐。仅以地震而论,东汉中后期地震发生的频繁程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比如东汉的陇西地区,在东汉和帝、桓帝、灵帝、献帝时期都曾爆发大规模地震,正是因为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才促成了与地震有关的发明相继涌现。在东汉晚期,还出现了极其反常的大规模蝗灾与旱灾,比如东汉桓帝到灵帝的几十年里,北方大规模的蝗灾出现过5次,其中最严重的1次,几乎波及到整个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这么大范围的蝗灾,在日后的中国历史上,也就是唐朝开元年间以及元朝末年的几次可以相比,堪称是&百年不遇&。与此同时,东汉最后的50年里,黄河有4次发生决口,长江流域的荆州与江东,先后发生了5次水灾。同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草原地区,也连续多年发生大规模旱灾,北方少数民族为了躲灾,纷纷南下到中原地区求内附,中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在这时期开始渐成高峰。
------分隔线----------------------------
历史真相标签云
历史真相阅读排行
历史真相推荐阅读
李元芳,因为电视剧《神探狄仁杰》
《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正史未提
康熙是中国历史非常有名的皇帝,他
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是中国
刘备很赏识赵云。刘备第一次见赵云
来说历史故事和未解之谜
历史真相最新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七三国黄巾之乱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