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故事的主角是诸葛亮还是曹操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角为何是诸葛亮不是刘备?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有些人认为主角是曹操,虽说我读书少,说不_百度知道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角为何是诸葛亮不是刘备?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有些人认为主角是曹操,虽说我读书少,说不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角为何是诸葛亮不是刘备?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有些人认为主角是曹操,虽说我读书少,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但是我也能看出刘备一方是正义的,而曹操是反派的,所有小说里社稷了许多刘备和曹操相反的两面,既然曹丞相是反派的,就一定不是主角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就我对三国演义的认识,我觉得三国确实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纵观三国演义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起笔起到公元280年三国归晋止,整整96年啊,试问有哪个人能在历史舞台上唱响96年之久呢?然而罗贯中写三国明显的尊刘...
历史上可能没有,但是小说不一样,既然是小说就肯定有主角
三国志就没有主角
采纳率:54%
我其实真正想知道那些认为曹操主角的人心里的想法,希望他们是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去盲目粉一个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热门搜索:
从《三国演义》分析诸葛亮
作者:心事重重
来源:9swing.com
&&&&老师,这是我朋友的作文,帮忙点评一下好吗?谢谢!!&&&&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可以说,他是全书的主角,是全书的灵魂。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物?在作品中他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称帝后,任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图中原,未能如愿。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军中。下面我们来具体谈一谈诸葛亮。第一,我首先否定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能力。首先,作为一个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日陷于具体事务,事情不分大小,皆决于己,这是统治者的大忌,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是绝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烦多,岂能久乎?”诸葛亮53岁就病死与他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有直接关系!其次,诸葛亮不会用人也就罢了,但往往在关键时候或重要地方用错人,并导致严重的后果。战争无情义可言,倘若在赤壁大战中,在华容道上把关羽、张飞二人对换一下或把关羽、赵云二人对换一下,这不是既让关于换了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的不杀之恩,又可以捉住曹操,岂不两全齐美?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错用关羽,结果导致放虎归山,曹操得以卷土重来。后来在驻守荆州的人选上,他又选择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尔后刘备伐吴,自己做在那里稳如泰山,所以刘备又被东吴火烧连营,导致蜀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更有甚者,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守要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这是妇孺皆知的事。但是孔明的这些失误却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话语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以至让我们误认为这种事就是靠天决定的,实际上是孔明的用人不当。毛泽东主席曾经就错用马谡一事,对诸葛亮作过批评。1948年,他对警卫员说:我一不是如来佛,二不是诸葛亮。就算是诸葛亮,也有错用关羽和错用马谡的时候啊!当警卫员问及马谡失街亭,害得诸葛亮只得冒险摆空城计时,毛泽东说:这也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呢!历代评书、戏剧在表现“失街亭”事件时,都把重点放在马谡如何违背调度,以及诸葛亮如何执法严明之上。毛泽东对此则有独到的见解,他评论到:“初战亮宜亲自临阵。”在毛泽东看来,街亭能否固守,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如此重大的任务怎能交给一个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人去执行?而且即使派人去防守街亭,也应该不断派军去增援,假如街亭危急,甚至诸葛亮本人也应该前去亲自指挥,与敌军展开大决战。第三,诸葛亮不能招贤纳才。蜀国君主平庸,后期更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备死后,在诸葛亮执掌大权期间,虽招了一个姜维,但也未能保住蜀国江山,足见其才平平。第四,阿斗平庸,无德无才,诸葛亮不取而代之,实在是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决断。司马懿则相反,他敢诈病赚曹爽,使魏主政权归司马氏。至223年2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立为王。)”这是群臣都听见的,还怕什么?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第五,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说明诸葛亮的不明智。蜀国和魏国,力量对比悬殊,况且刘备死后,蜀国元气大伤,但诸葛亮还要六出祁山,进攻魏国。虽说吴蜀现在以重归于好,诸葛亮口头上说联合东吴,行动上却一意孤行,六出祁山。当时陆逊还在,倘若吴蜀联手,东西夹击,司马懿也要在漫长的战线上疲于奔命,但是诸葛亮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一次两次还可以原谅,但其它几次的失败就只能说明他的不智了。下面我们来拿他和曹操对比一下。尽管在传统戏剧和小说中曹操一直是个“反派人物”,但毛泽东对曹操却有着相当高的评价,毛泽东曾说过,曹操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还不是了不起?有一次,毛泽东听到自己的随行医生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他马上反驳说:“屁话!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也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笔杆子杀人哪,那些反动文人垄断了文化,写出东西又愚弄毒害了老百姓,这个案我们要翻过来!”看人看事要从两方面看,诸葛亮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虽然在军事上谈不上什么技艺高超,但在政治上的实务管理上几乎是第一流的。人格、担当、技巧也的确无懈可击,称得上是中国史上杰出的政治人物。&第一,《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中的最后下总评道:诸葛亮为相国,安抚百姓,倡导礼仪规范,裁减官员,尊崇制度,开诚心,布公道。做事尽忠而有益社会者,虽是仇人也必有奖赏;违犯法令而做事怠慢者,虽是亲人也一定处罚。承认错误,努力改过向善,虽是重罪,也会加以原谅;巧辩脱罪,变本加厉,虽是轻罪,也必加以诛杀。善再小也必会受到奖赏,恶再小也必会遭到惩罚。处理行政工作以精练为主,重视事情的本质,要求事事确实,对虚构好表现者常公开责备是以邦域之内,皆敬爱又热爱之,刑法和政令虽严峻却毫无怨恨者,以其用心公平面劝戒明确也。称得上是懂得治理之道的长才,即使管仲和萧何,也比不上他。第二,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第三,政治方面,诸葛亮大小事并抓,“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但承担了全国军政大计的决策和推动,并亲自监督兴修水利、桥梁、道路,驿舍等工程,组织养蚕、织锦、煮盐、冶铁、铸钱等重要事业,实施“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奖励农桑,与民生息”等正确政策,使蜀汉逐渐恢复了元气。进兵南中,和抚夷越,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安定了后方。使蜀汉渐渐开创了一个“田园辟,仓廪实,器械利,积蓄饶”“吏不容奸,人怀自励”的有所作为的局面。&第四,诸葛亮的发明创造能力也是很强的。诸葛亮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制了可巧运粮草的“木牛流马”和神秘的“八阵图”,造射杀力极强的连弩,还发明了神奇的孔明灯。既然说到孔明灯了,那就以孔明灯为例,&这是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困于平阳时所发明的一种用来向救兵传递信息的空飘灯,也是热气球的起源。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这个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称他为“智慧的化身”实不为过!第五,诸葛亮立身严谨,处事公正,是政治严正的典范。&&&&&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被人们一再传诵。然而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主动上表,请求“自贬三等”,勇于自责的精神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诸葛亮喜爱马谡,让马谡守街亭。马谡却自作主张,终丢失街亭,蜀军不得不迅速撤退,第一次北伐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事后,诸葛亮不仅坚持原则,严守军令,挥泪斩马谡;而且勇于承担责任,上表自贬三等;并诚恳叮嘱部下:“自今以后,诸人有远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则事可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马谡失了街亭,责任由他一人承担也就是了,诸葛亮又何必请求“自贬三等”呢?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马谡骄傲自大失了街亭,固然当斩。但不妨再往深里想一想,镇守街亭,事关国之安危,选派何人镇守,理当慎之又慎,更何况刘备早就提醒过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可诸葛亮还是错误地把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马谡。所以街亭失守,诸葛亮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诸葛亮能够从“领导”的角度痛悔自责,自贬三等,动了真格,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热门课程推荐三国演义的主角是诸葛亮还是曹操_百度知道
三国演义的主角是诸葛亮还是曹操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三国演义只是把东汉末年一直到晋朝开国期间的历史用演义的形式表现出来,诸葛亮也好曹操也好只是其中的人物,只是广大读者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会把个人感情加入其中。并没有真正的主角。
采纳率:22%
其实是以蜀国为主的讲述蜀国从兴到衰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多主角。刘关张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帖子主题:诸葛亮算准曹操败走华容道是凭运气蒙的?
共&2870&个阅读者&
军号:5486083 工分:3762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诸葛亮算准曹操败走华容道是凭运气蒙的?
黄盖诈降,周瑜总攻,刘备见这边火光冲天,也赶来助战。杀的曹操丢盔弃甲,大败而逃。这一局,《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妙计有重点刻画。曹操仅带亲随27骑逃命,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走小路,关羽不服:“假如他走大路呢?”二人为此还立了军令状。结果曹操走的是小路,被诸葛亮算准了。诸葛亮是以什么依据算准曹操必走小路的呢?是以曹操狡诈多疑的性格为依据的。那么,这一依据究竟可不可靠呢?逻辑上并不可靠。曹操有走大路、小路两选,各占50%,诸葛亮有守大路、小路两选,各占50%,均势,都没有100%的依据猜到对手的选择。这种情况下,就会陷入到“我猜你猜我猜你...”无限困境中,只能凭运气蒙一个。诸葛亮运气好蒙对了,该曹操倒霉。罗贯中这样写的目的是,诸葛亮的小谋都是不可取的。却被后人误以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按文中的意思,诸葛亮既可以守大路,又可以守小路,就是不便于分兵守两路。那么,他的最佳选择就应该是守在两路交汇的岔口处。这样,既不用分兵,又同时守住了两条路。无论曹操选择走哪边,都是一定要从两路的岔口处经过的。守住了岔口,就是必胜之法。否则,大路、小路无论你猜哪边,都是偶胜之法。诸葛亮弃必胜之法,却去赌偶胜之法,不应该的。(按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有条件守岔口。)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诸葛亮算准曹操败走华容道是凭运气蒙的?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85806 工分:80247
左箭头-小图标
罗贯中算准了有个笨蛋会把他编造的故事情节当真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23094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是凭罗贯中编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23094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是凭罗贯中编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21143 工分:25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你知道刻舟求剑吗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10079 工分:1005493
/ 排名:340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诸葛丞相命你去守岔路口,违令者斩!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52881 工分:828
左箭头-小图标
嘿嘿...你可以穿越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44684 工分:1349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刘备那点人马,从开始就不该兵分三路,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发动 好呀,丞相说“得,一日一夜三百里追不上,这下好都来齐了,一锅端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47301 工分:22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刘备那点人马,从开始就不该兵分三路,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发动斩首行动!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47301 工分:22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那点人马,从开始就不该兵分三路,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发动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57815 工分:37589
左箭头-小图标
先说三国志上有没有这个事件?如果没有,就属于小说情节,强化诸葛的智慧。如果有,是不是诸葛安排的?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27818 工分:5356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守岔路口,好厉害,众人居然没有想到,楼主这么厉害不如穿越到三国是带诸葛亮吧留名千古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97453 工分:5254
左箭头-小图标
5楼&楼主是不是觉得作者的小说该改变一下:刘备升堂议事,讨论到底在哪里截击曹操,关于说守大路,张飞说守小路,然后其他有的说守大路有的说小路,正在大家大路小路争论不休的时候,军事含笑示意大家停止吵闹,众人惊问军事妙计,军事说:守交叉口!刘备及众将赞叹不绝,军事真乃神人也......哈哈哈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10360 工分:1113
左箭头-小图标
我真傻了,交叉路口,楼主以为人家是幼儿园毕业的,交叉路口你守个屁啊,都是交叉路口了,是不是还能有伏兵啊?是不是交叉路口还是一线天啊,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28468 工分:355
左箭头-小图标
有交叉口还要楼主你来指示..交叉口要万一在许昌呢,楼主去守不?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28468 工分:355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是不是觉得作者的小说该改变一下:刘备升堂议事,讨论到底在哪里截击曹操,关于说守大路,张飞说守小路,然后其他有的说守大路有的说小路,正在大家大路小路争论不休的时候,军事含笑示意大家停止吵闹,众人惊问军事妙计,军事说:守交叉口!刘备及众将赞叹不绝,军事真乃神人也......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28468 工分:355
左箭头-小图标
........首先从演义来入手分析,这也不说你对不对,好吧,就假设这是真的,那么你想说的是:首先诸葛亮必须是个神机妙算的!那既然诸葛亮都让一定是守小路了,就必定是守的小路,可没说要去守交叉口...小说嘛,你去纠结个毛啊...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87244 工分:2280
左箭头-小图标
演义中的赤壁和历史上的赤壁完全不同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011 工分:6836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脑子分岔了,守住。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9条记录]&分页:
&对诸葛亮算准曹操败走华容道是凭运气蒙的?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三国演义》中毛泽东最推崇的人物除了曹操还有谁_凤凰历史
《三国演义》中毛泽东最推崇的人物除了曹操还有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毛泽东最推崇的三国人物是诸葛亮和曹操。认为他们在军事战略上都是一流的。
核心提示:毛泽东最推崇的三国人物是诸葛亮和曹操。认为他们在军事战略上都是一流的。诸葛亮临危不乱,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符合辩证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朝的张良和三国的诸葛亮都比较出色。&毛泽东 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三国演义》中毛泽东最推崇的人物是谁?他对曹操的评价很高,认为他&代表进步一方&,而刘备所要扶持后来又继承了的汉则是&没落的&。《三国演义》历来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也很爱读这部古典小说,并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日,毛泽东在对抗大三期二大队学员的讲话中,说他在井冈山时,有一天想到土豪家里去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反映出毛泽东对读《三国演义》一类书的兴趣,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里也丝毫不减。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外出专列上携带的大批古书中,《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是必备的。他甚至读过《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他还关注《三国演义》的研究论著。在他身边工作过的逄先知同志曾对我说过:&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不止一次地看过《三国志》。&据余湛邦回忆:1958年9月,毛主席乘专列巡视大江南北。&一天,毛主席正在车上阅读《三国志》,张治中和罗瑞卿进来,在谈话间,毛主席说:&吕蒙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读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的《吕蒙传》。&-3日,《北京晚报》连载吴组缃的《关于〈三国演义〉》(三),毛泽东读后,在一旁批示:&请秘书代为查找该文的第(一)、(二)两节,想看看。&《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战例,其虚实分合,攻守进退,以小打大,以少胜多,应战应和,应擒应纵,胜负得失,都有可鉴之处。毛泽东从中学到不少军事知识、战争知识。对此,他从不讳言。在井冈山时期,他没有读到《孙子兵法》,但读了《三国演义》。事实上,他在讲话和文章中,常常引用《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事例。一位老同志曾对我说起:&十年内战时期,&左&倾教条主义者曾经攻击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不过是&把古代的《三国演义》无条件地当作现代战术,把古时的《孙子兵法》无条件地当作现代战略。&&古田会议后,为了阐述宣传鼓动重于指派命令的道理,毛泽东给大家讲了《三国演义》中老将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黄忠本来年老体衰,很难取胜夏侯渊。可是诸葛亮使用了&激将法&,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于是黄忠表示:如不斩夏侯渊于马下,提头来见。结果,黄忠果然杀了夏侯渊。&193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讲到&双方强弱不同,弱者也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道理时,举了中国古代六个有名的战例,其中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等三次战役,都是《三国演义》中用浓墨重彩着力渲染过的。毛泽东最推崇的三国人物是诸葛亮和曹操。认为他们在军事战略上都是一流的。他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同工作人员谈话时说:&(《三国演义》这套)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道理一目了然。孙刘联合一把火烧了曹操,烧出一个三国鼎立,刘备犯了错误,被火烧连营死在白帝城。诸葛亮临危不乱,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符合辩证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朝的张良和三国的诸葛亮都比较出色。&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808
播放数:9064
播放数:866
播放数:1643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赵云扮演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