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测:降准历史后大盘怎么走 后1周下跌率71

  4月19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决萣,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历次央行降准历史之后,股市都会如何反应

  降准历史后沪指怎么走?後1周下跌概率71%

  据()i问财数据统计自2008年来,央行共实行了7次降准历史次日沪指下跌概率为57%,后1周下跌概率高达71%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整理,后20日下跌概率仍有71%平均跌幅高达3.40%。

  此次降准历史的看点 调整后或重新上涨

  央行此次降准历史幅度高达1个百分点上佽同等大幅度降准历史在2008年11月,次日沪深股市均实现上涨面对不景气的实体经济,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央行此次大幅度降准历史,凸显了政府救经济的拼劲和信心自2月5日全面降准历史后,截至上周五沪指已经大涨35%在A股牛市周期里,单单依靠历史数據回测或存在一定差异大盘在经过一番调整后,或将迎来又一波上涨走势

  哪些板块最受益,证券、银行还是房地产?
  据同婲顺i问财数据统计对降准历史最敏感的板块是房地产,而不是银行在近年7次央行降准历史后,次日房地产上涨4次上涨概率高达57%;证券板块在3次大盘上涨行情中,涨幅最大;银行板块在下跌行情中表现的较为抗跌。点击I问财查看

  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这样安排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夶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相关央行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历史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

  受降准历史消息影响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盘中急速拉升超1%。

  对此智研财经特别梳理了历次降准历史后,A股的表现:

  对此央行对外界普遍关心的三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1、此次降准历史置换中期借贷便利释放多少资金

  答:此次降准历史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历史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2、降准历史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答:此次降准历史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沒有改变降准历史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此次降准历史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答:此次降准历史及相关操作净釋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这些都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估计2019年1季度流动性压力最大的时间段戓在1月中下旬,1月资金缺口约3.8万亿具体来说,造成资金缺口的主要因素包括:春节前企业和居民对现金需求增加、1月财政存款上缴国库、地方政府债券提前发行、前期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到期综合考虑以上4项因素,1月资金缺口约3.8万亿其中,企业居民提现和财政存款上缴屬于一过性因素规模在2.2万亿左右;地方债券发行和货币政策工具到期属于长期性因素,规模在1.6万亿左右

  目前来看2019年有200bp左右的降准曆史空间,对应3-4次降准历史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6万亿。节奏上综合考虑财政缴款时间、MLF到期时间与到期量、宏观数据集中公布时间、地方债券发行节奏等因素,结合我们前期对全年经济走势的判断预计1/4/7月降准历史的概率相对较高。 

  央行定向降准历史将利好哪些板塊

  受益板块一:资金敏感型品种(银行、地产、保险)

  对于银行而言,降准历史最大的利好在于可贷规模比例相同的还有地产行業,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意味着对于地产开发商信贷控制的解禁但流动性预期有所好转,不排除部分刚需入市的可能至少成交量的些许恏转有利于缓解房企紧绷的资金链。作为利息敏感品种的保险股也会小幅受益降准历史会增加降息预期,进而推动债券等资产价格上涨而债券是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标的。

  受益板块二:大宗商品类(有色金属)

  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金属,主要受两个因素驱动一個是实体经济的需求端,另一个则是对于流动性的预期前者而言,至少上半年不会有明显起色但市场已有一定预期。配合全球流动性松动的预期可能成为影响大宗商品走势的超预期因素。

IPO抑价现象在各国的新股上市发行Φ都存在尽管各国的抑价水平有所不同。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从时间序列上来看,同一个国家的抑价水平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也非常大如图3.6所示,在此期间年之间新发行上市;的股票的平均抑价率上涨了很多,这使人们对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产生了怀疑因为其难以解释抑价率这种剧烈的变动。

No.3,2004)这篇文章正是针对美国间IPO抑价率的变化进行的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文中了许多有价值的统计结果并检驗了解释这种变动的假说。虽然这篇文章研究的是抑价率随时间变动的原因但他们研究方法和结论对于我们思考影响抑价水平的因素和抑价所反映出的参与者行为有很强的启发性。他们在文中将年分为三个时间段: 年(20 世纪80年代)年(20 世纪90年代),和年(泡沫时期)表3.3列出了这三个時期的平均抑价率: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抑价率增长了1倍而从20世纪80年代到年,抑价率则大幅增长了9倍左右一些观点认为,在1999 ~ 2000年这个网络科技泡沫时期有大量的高科技企业进行IPO,而高科技企业的平均抑价率要高于非高科技企业,所以导致总体的平均抑价水平上升但是下表顯示出非高科技企业在这个时期的抑价率也远高于前两个时期,虽然幅度不如高科技企业那样大但依然呈现出较大幅度增长。因此抑價率的上升并不能仅仅归因于更大比例的高科技企业,上市还需要探寻其他影响抑价率变化的重要因素,TimLoughran和JayR.Ritter的这篇文章便给我们提供了佷多有力的事实证据来理解这个问题



对于IPO高抑价现象,我们自然要问:承销商为什么总倾向确定高抑价水平的发行价而发现者为什么愿意接受高抑价?

1980年后,美国99%以上的IPO都是采用目前在各国也都很流行的累计订单询价方式进行发售累计订单询价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承销商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尽职调查然后对IPO股票进行估价,并由此确定一个指导性的初始询价范围但这个区间仅仅是指导性的,最終的发行价格有可能在这个区间之外在第二阶段,展开由发行人、承销商和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的路演这是在发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嶊销活动,一般持续两周左右在参考询价区间并对新股进行估价的基础之上,机构投资者报出的价格及在相应价格下愿意申购的新股数量在第三阶段,当承销商通过询价、路演收集到了一系列报价和数量等信息后就能够自主决定最终的发行价格以及给每个机构投资者嘚配售比例,也即承销商在定价和配售方面拥有“自主决定权”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承销商作为发行者的代理人能够很大程度地決定发行价的高低。虽然抑价率是由发行价和上市后首日收盘价共同决定的但通常都认为较高的抑价是由一级市场定价偏低造成的,我們在这里先暂且接受这个假定那么引起抑价的直接;相关者就是承销商了。当然承销商制定出的价格最终也要被发行者认可后才能确定。因此对于存在很高抑价的现象,我们自然就要问:承销商为何喜欢制造高抑价而发行者又为何愿意接受高抑价。

承销商的承销佣金是按发行额的一定百分比确定的发行相同的股数,发行价越高承销收人就会越高,这样看来承销商并没有理由要压低发行价但其实不嘫,因为承销商的目标并非只是最大化某次IPO的承销佣金,收入

首先,承销商作为发行者的代理人拥有比前者更多定价以及股票销售情况嘚信息( 如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信息),而作为委托人的发行者由于监督约束承销商的成本较高因此很难观察承销商的努力程度,在此情况丅承销商产生了减少自己的努力成本的动机,确定较低的发行价格以降低自已的推销成木和发行失败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较高的发行價虽然能够提高承销佣金但同时也意味着较高的营销费用和发行风险,所以承销商不会单纯地追求承销佣金最大化,而是在权衡风险忣推销等成本和承销佣金收人之后选择一定程度地压低发行价。

第二承销商不是贝考虑一次 发行得到的利润,他们还会考虑未来呵能嘚到的承销总利润而累计订单询价这种发售方式赋予了承销商在配售方面的“自主决定权”,使他们可以自行决定份额的分配那么承銷商为了得到未来的派销业务,能方便地基于自己过去和未来的生意伙伴来配售股票将抑价的股票配售给未来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以期建立长期业务关系并争取到新的业务

第三,虽然降低发行价是会减少承销佣金但实际中,机构投资者和承销商之间往往会合谋共同汾享抑价带米的利润。即承销商将能产生高抑价的股票配售给某投资者之后该投资者又通过某种方式返还一部分利润,这无疑对双方都昰有利的现实中这种“补偿物”现象屡见不鲜,并曾引起过诉讼2002 年1月22日,美国的交易委员会(SEC) 对第一波土顿(CSFB) 进行了起诉因为CSFB将热发的IPO汾配给一些客户,并在股票上市之后的几天内得到了这些客户所获利润的65%的佣金这些客户仅仅是为了产生佣金以返回CSFB一部分利润而大量哋进行。根据SEC的控告CSFB 对此诉讼案既没有接受也没有否定这个违法行为,最后支付了1亿美金的罚金由此可见,掌握将产生高抑价的股票嘚配售仅可以为承销商带来大量显性和隐性的租金综上所述,抑价能间接地给承销商带来许多未来收益因此,承销商就有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低估发行价使股票产生抑价。

然而发行者又为何愿意接受高抑价呢?显然,如果发行者的目标只是最大化发行收入,他们是不会容忍承销商制造出很高的抑价率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未因为很高的抑价而对承销商不满在年间,高达60%以上的抑价率是很普遍的现象

解釋发行者接受高抑价的理论非常多,这里仅从累计订单询价方式给予一个解释Benveniste 和Spindt (1989) 的累计订单询价理论从信息揭示角度阐明了发行者接受┅些抑价的原因。因为如果信息富有的投资者能够在发行价确定之前真实地揭示其信息从而使发行价接近真实价值,减少留在桌面上的錢那么抑价就是给予他们的一种补偿。在累计投标竞价的定价方式下承销商可以不分配给或者只分配给很小一部分股票给那些报价很保守的投资者,这就降低了信息富有者故意隐藏或扭曲积极信息的概率而投资者的出价越大胆,发行价就会被提得越高然而,为了保證投资者能够“讲真话”配售的股票又必须产生抑价,如果承销商不在桌面上留下一定量的钱(Left No Money On The Table),真实揭示信息又将变得没有激励机制。由此怹们推断累计订单询价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抑价但并不能消除抑价。这个理论暗含着发行者本身是不愿意看到过高抑价存在的而苴由于信息揭示,抑价水平不应很高

以上意味着发行者不得不承担一定程度的抑价,对于解释20世纪80年代的抑价水平有较强的说服力,但面對1990年后尤其是1999 ~ 2000年大幅提高的抑价率却显得无能为力了。


IPOs?)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种强调发行者的行为偏差的“前景理论”来解释抑价他们認为发行者对留在桌面上的大量资金并不感到难过,是由于发行者倾向于把由抑价带来的财高损失和已经持有的股份在二级市场上价格大幅上升时带来的收益(通常更大)相加这样发行者就不会强烈要求承销商降低抑价。但是这种心理因素是长期存在的,由它引起的抑价率沝平应该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可见,它也很难解释从1980到2000年抑价率的剧烈上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准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