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青花瓷美容养生的女子商学院托福学完多少钱以后能干什么?

欢迎您访问
旗下网站:
手机浏览中华地板网
当前位置:
&贝亚克青花瓷商学院第二季导购培训课程主持人--周宝成
贝亚克青花瓷商学院第二季导购培训课程主持人--周宝成
责任编辑:
浏览数:3078
还记得贝亚克青花瓷商学院第二季导购培训课程吗?还记得是谁幽默风趣地主持完整个培训课程吗?你们可知道他当时的腿部膝关节处缝了十几针吗?他,就是我们贝亚克青花瓷地板安徽区域营销经理——周..
  【】还记得贝亚克青花瓷商学院第二季导购培训课程吗?还记得是谁幽默风趣地主持完整个培训课程吗?你们可知道他当时的腿部膝关节处缝了十几针吗?他,就是我们贝亚克青花瓷安徽区域营销经理——周宝成。
  周宝成,在贝亚克青花瓷地板这个大家庭中,也算是一个“话唠”吧,大家都知道,只要他一开口,就开始滔滔不绝,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宝成哥的业绩非常不错,平均每月都能开发1-2个新客户。
  在此次青花瓷商学院培训过程中,我们曾多次劝说,如果腿实在很疼的话,可以由别人代替,可是他每次都笑着对我们说道,“这点伤,没什么大碍的,我只不过是站几个小时,又不是站一天”,每一次我们的劝说都还是以失败告终,周经理始终坚持主持完此次培训课。我们都知道一般的伤口缝四五针就已经很难长时间站立着的,何况他的腿是被缝了好十几针,他不仅仅只是瘸着腿站立着,而且还要给大家讲课,主持导购会,这种敬业的精神实在不得不让大家佩服,感动到了整个贝亚克青花瓷地板大家庭。
  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周经理的腿虽然很疼,但还是一个“话唠”,不管是在课下还是在课上都嘻嘻哈哈的,似乎这点伤一点都没影响到他的心情。在讲课过程中,他仍然不乏幽默风趣,时不时地给学员们讲解一些生动的营销案例,好比是情景再现,让学员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他的成功营销学。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宝成哥还跟学员们积极互动,完全看不出他的腿被缝了好几十针,跟个没事的人一样,这不禁让我们给他捏了好几把汗,可是这样的正能量式的敬业精神和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贝亚克青花瓷成员学习的。
  同样周经理这样的敬业精神,也让他的整个团队成员们很佩服。在这两年中,贝亚克青花瓷地板在安徽区域的销量每年呈50%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天宝成哥带领团队们一起东奔西跑,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加班谈单,不管多晚直到把客户搞定为止。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 “跟着宝成哥,我们一定能完成业绩”,正因为这样,这2年安徽区域贝亚克青花瓷地板每年销量频频增长。
  在此,贝亚克青花瓷地板全体员工想要对宝成哥说一声:“周经理,您辛苦了,您是我们真正学习的好榜样!” (文章出自贝亚克地板企业动向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阅读上文 &&
阅读下文 &&
大家喜欢看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品牌商服务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C)
www.chinafloor.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地板网 - 品牌传播快人一步 招商加盟精准直达
服务热线:400-080-7177| 传真:(+86 731)
ICP备案号:湘ICP备号-1       
欢迎订阅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至。 上 手机登录 cq.3g.cn
景德镇的青花瓷
一首很流行的歌让人对青花瓷遐想无限。“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上溯清代的龚轼在《陶歌》中有一首诗:“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它简练地描写出了青花瓷烧制的特点。而青花瓷发展的辉煌成就则奠定了景德镇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
青花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明王朝在景德镇设立御窑,专烧皇室和统治阶级上层人士所需要的用品,因而集中了最优秀的工匠、不惜人力、不惜成本地制造出最精美的瓷器,把制瓷工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青花瓷得到最大的发展。
最近有机会到景德镇采风,亲眼目睹了千年兴烧不熄的窑火,冶炼出来的风靡世界的精美瓷器,也亲身感受了这座被称作瓷都闻名世界的特色城市的瓷文化。在古窑民俗博览区,观赏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制瓷工艺的全过程。经过“万能模具”之手拉坯、旋坯之后,就开始在模坯上画青花。碗坯在师傅左手上转动,右手下笔灌洒自如,轻重粗细恰到好处,只需十几秒钟,碗坯上就布满匀称、豪放、带有丰富色彩的茶花。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胚胎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130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关于青花钴料的发现,在景德镇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相传元代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快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她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找矿去了。
秋去冬来,三个月过去了,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小宝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青石山,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便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青烟是从一座倒塌了的炭窖里冒出来的,他钻进破窖,找到已经奄奄一息的舅舅,舅舅身边堆满各色各样式的料石。他急忙抱起舅舅,老人让他快上山去接青花。小宝顺着舅舅指的方向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已选好的石料……小宝肝肠寸断,掩埋了青花,搀扶舅舅回到镇上。他将青花姑娘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
老师傅炉火纯青的精湛表演,使同行的著名画家陈士奎跃跃欲试。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老师傅起身把位置让给他。他拿起画笔在自己选中的泥坯上作起画来。轻轻描绘,一丛翠竹便跃然瓷上。只见陈先生左手轻旋瓷坯,在空白处用笔尖蘸起彩墨,几笔勾画,两只展翅的小鸟便飞了出来。在众人的称赞声中,他又书写了点题的“君子有节”四个字。这件“釉上彩”完成后,当即交给古窑艺人烧制,然后会直接邮寄给京城的友人。这使我不禁想起,青花瓷器明净、素雅,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文人雅士的砚台笔洗,明清宫廷的杯盘碗盏,甚至域外皇室的装点粉饰,均能见到青花瓷器的身影。在景德镇的瓷器品种中,惟有青花瓷器能体现文人的诗境、画境和情境。文人直接参与青花瓷的创作,使青花瓷器走向文人艺术的情境。首先是器物造型的诗意化倾向,如玉壶春瓶便是从唐人诗句“玉壶先春”诗意而来。梅瓶,取“梅之瘦骨”之意。其次是纹饰题材的文人倾向。在青花瓷中,常以文人喜好的绘画、诗歌题材来装饰。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有著名的“四爱图”: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以及文人钟情的山水。更有直接反映文人自身生活的题材:如文房、品茗、参禅、郊游、雅集等;或历史、神话故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空城计”、“群仙祝寿”、“八仙过海”等;再次,在瓷器装饰的布局上吸收了中国画的很多特点,如诗书画印一体化。这一点似乎在清代督陶官唐英时代()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将一件青花瓷器沿剖面展开,实则是一幅典型的中国画。还有就是与瓷器相关的一些称谓,均富有文采。如斋名:大雅斋,宁远斋,丛菊斋,问心斋等;如堂名:述古堂,志勤堂,听雨堂,明远堂等。正因为青花瓷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早在元代,景德镇瓷器就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亚西亚到达地中海,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代的航海家郑和带着大量景德镇瓷器,六次远涉重洋,开展和平外交。在英语里瓷器和中国是一个词。在现代青花瓷器也已经成为我国外交礼仪上的珍贵礼品,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周恩来总理送给他一套名贵青花瓷餐具;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以青花文具礼赠日本皇太子、福田首相。
1979年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84年又荣获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法、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三枚金质奖。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罐,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3亿元,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创造了单件工艺品的最高价。
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的青花瓷艺坛上,历来是百花争艳,有“青花大王”之称的王步是其中的佼佼者。王步六岁丧父,九岁学习瓷艺,在旧中国生活坎坷,流浪街头,历尽磨难。但由于他发愤学习,毅力惊人,又得遇实业家吴霭生,不计成本,力求造诣,于是精品迭出。北京、天津客商争相定购。新中国成立后,王步设计创作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建国瓷和出国展览瓷,1955年,他又创作了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如《釉里红刻纹雄鹰展翅圆盘》中的雄鹰气势磅礴,情态万千。为了庆祝新中国诞生十周年,祝贺人民大会堂落成,他特意创作了一件世界上最大的青花釉里红瓷瓶,气势恢弘、挺拔,充分展示了王步的艺术功力和高超技法。他堪称世界陶瓷界一位功勋卓著的艺术大师。
现在,景德镇的青花瓷和其他品种瓷器一样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将其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焕发出新的活力,越过千年,定将会创造一个新的千年辉煌。
感谢您阅读: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 更多
[责任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扫二维码关注华龙网官方微信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Access denied | www.138job.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138job.com)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40d747e-ua98).我看到了好几家青花瓷养生美容,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啊,有了解的吗?_百度知道
我看到了好几家青花瓷养生美容,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啊,有了解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内有200多家门店,所以你看到的多也不稀奇,大企业,有保障。
采纳率:7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青花瓷:投资收藏两相宜 可从“清三代”入手(组图)
青花瓷 资料图片  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市场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元代、明代甚至“清三代”青花瓷都能拍到几千万元  莫慌!此次主力仍然在假摔? 套牢的股票很可能有救了! 3月股市很可能发生巨变? 拉锯战背后暗藏的资金动向!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隐藏在窑窖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周杰伦一首《青花瓷》,不仅让词作者方文山被人们所知,更让歌中的主角“青花瓷”搅动起整个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神经。  然而,青花瓷所诠释的并不仅是歌中那般凄美,虽然色泽单一,但其隽逸的造型、朴素的内涵、经久耐看的质感,都注定让青花瓷作为藏品的意义更富含韵味。  自古以来,素有“瓷中之王”之称的青花瓷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随着岁月演变,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获得人们的关注。  素坯勾勒“天价青花”  近日,一传世“元青花”藏身沉船,并在山东菏泽市的工地“破土而出”。对此,菏泽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马静兴奋不已,“我太幸运了,有些考古工作者一辈子也挖不到一件青花瓷,而我一天就挖到三件。”  菏泽市的一场大雨让马静有幸穿着大胶鞋站在泥水中作业,对沉船的九号船舱例行勘测,没想到的是,在拣出一只碎裂成一堆瓷片的酱釉大罐之后,黄泥里露出一片白色,于是马静震惊地舀了一下水,根据经验判断,那应该是瓷器中的青花,窃喜之余突然发现,浸在泥水中的青花瓷器上闪出一段青花龙纹。  要知道,龙纹在封建社会相当讲究,这一发现显然非同小可。除此之外,还有两件元青花瓷器分别是鳜鱼纹高足碗和元青花盘子。  就这样,一场大雨给菏泽市带来了上亿元的财宝。根据山东省文物总店总经理宋玮的分析,此次出土的元青花梅瓶为龙纹,六层纹饰,画工精绝,应是元代官窑献给皇帝的物品。如果一点没破,市场价应该在3亿元以上,可惜瓶口部有小瑕疵,器身有裂纹,市场价应在1亿元以上。而鳜鱼纹高足碗和元青花盘子的市场售价可能分别超过100万元和50万元。  无独有偶,就在日,一个画着传统谋士故事的元青花大罐,从荷兰一个军官后裔家中的阁楼上搬下来,放在了伦敦佳士得的伦敦拍卖场上,这个名为“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的玩意经过几番搏杀,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而这笔钱当时足以在伦敦黄金市场购得两吨黄金。这一价格不仅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格,更使中国收藏界为之一震。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地大物博的中国,瓷器历史之悠久、种类之丰富可谓世界罕见,不论是“南青北白”还是四大官窑,再或是八大民窑,不同朝代轮换之际也刮起了一阵阵瓷器进化的风潮,然而在这些琳琅满目的瓷器品种中,青花瓷却犹如一支奇葩,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元青花的天价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据考古发现,我国在唐、宋两代均有青花瓷器,但是胎质一般较差,做工也很粗糙,唯有元青花属于釉下青花,使用著名的进口料苏麻离青钴料绘制,烧成瓷器之后,色彩浓艳。  元青花的价值连城,还与其存世量稀少密切相关。据有关资料,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瓷有500多件,而国内公认的传世、出土元代青花瓷数量仅100件左右,各大博物馆均罕有珍藏。  瓷器投资首选青花瓷  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藏瓷”,在我国7000万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当中,以“捧瓷大军”为最,而在琳琅满目的瓷器品种当中,青花瓷又首当其冲。  据了解,青花瓷价格上涨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品类陶瓷,几乎是一年一个价。清代官窑青花瓷中的珍品在10年内价格甚至能翻上几百倍。作为青花瓷三大家之一的王锡良在2000年创作的青花小盘卖价不过2000元,而在2010年,市场交易价格已达20万元以上,10年时间上涨了100倍。  但是,对于市场值得收藏的青花瓷品种,不同人持不同观点。有人士认为元代青花瓷算是热门品种,炒得也比较热。而上海市工商联收藏俱乐部理事长则认为,从投资角度来看,明清瓷器是热门,而且还会有很长一段升值期。如2001年,上海敬华拍卖公司曾以880万元的价格拍出一款“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四年后,当此烛台出现在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春拍中时,被藏家以2035万元的价格买走。  青花瓷价格的涨幅几乎难以估算,在有“青花大王”之称的王恩怀大师看来,青花瓷的收藏价值的确很大,而且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市场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元代、明代甚至“清三代”青花瓷都能拍到几千万元。  青花工艺元代开始成熟  青花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如今,能数出来的标本并不多见:如20世纪70至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是扬州,而扬州又是唐代的重要港口,可见,青花瓷从唐代起就开始外销。  遗憾的是,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而是在宋朝走向衰败。到目前为止,世人也只能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中找到一些端倪。一处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另一处则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的一片青花碗腹部残片。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等。考古学家从这些细节上发现,宋青花与唐青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继唐宋之后,成熟的青花瓷终于在元代的景德镇亮相。更重要的是,元青花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画风豪放、层次感鲜明等特点使得元青花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但也不乏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盘等。  正因如此,也使得那个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的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元青花捧红了景德镇,而景德镇又造就了元青花。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元朝之后,当风雨飘摇的明朝到了天启、崇祯时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颓势,虽然明朝已经无药可救,可是明朝末年的青花瓷却焕发出勃勃生机。  “它摆脱了嘉靖、万历以来那种繁缛、密不透风,走向了清丽舒朗,这种风格也影响到清代青花的未来走向,尤其奠定了康熙一朝青花瓷器的基础。”收藏家马未都如是形容着青花的鼎盛。  就在1644年,中国发生朝代上的革命。这一年中,中国出现了三位皇帝崇祯、李自成和顺治,而这一年却是青花瓷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  顺治时期,景德镇最为流行的商品就是青花,所以这个时期95%以上的瓷器都是青花,而且一个典型的对龙的绘法,也只有顺治一朝才有。据说,这个画法叫做“一身三现”。所谓“一身三现”,就是画一个龙头,画一段龙身,画一条龙尾,中间的地方都是云彩,好像一条龙被云彩遮挡,露出三段。也有一身五现、一身七现。有人说,这种绘法,从某种程度上讲跟政治沾边,当政局不明朗的时候,龙纹就表现得若隐若现;而后来清朝坐稳了天下,龙纹就全部呈现出来。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中,青花瓷器由摹古、创新,逐渐演化到形制规范,中规中矩,工艺也愈发纯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今,青花瓷概念被附着在更多消费品上,逐渐被更大的用户群所接受。比如,海尔冰箱推出了三门青花瓷版本;多彩推出了具有复古风情的青花瓷上网本;梵圣推出青花瓷艺术优盘……诸如此类的产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青花瓷这个见证中国朝代更替的艺术品带入现代人的生活。  而藏家对于青花瓷,更多还是隐藏在心头的那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爱,如果一定要什么语句来形容,《非诚勿扰2》中李香山女儿川川的那首诗或许是最好的诠释:“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投资青花瓷,从“清三代”入手  在距离鸟巢不到两公里的奥林匹克公园“祥云小屋”,中国江西景德镇的工艺大师滔滔不绝地向中外游客讲述着“天价青花”的传奇。慕名来到此地的青花瓷“粉丝们”一面向工艺大师讨教瓷器的烧制过程,一面尝试着在瓷瓶上绘制纹样。  这里,承载着中国明清两代民窑烧制历史的数千枚青花残片,筑成了价值不菲的“百年青花瓷道”,踏步其上,仿佛在千回百转之中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  北京奥运会虽然已是过去时,但旧地重游之际却宛若走进了青花瓷的“心脏”,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清代龚轼的《景德镇陶歌》:“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而今,青花瓷乘坐历史的列车来到了2011年,被众多藏家所追捧。  年升幅可达20%  目前市场上对青花瓷感兴趣的藏家不在少数,但是能真正把玩其中的并不多。北京亦庄一位长期从事瓷器收藏的刘先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虽然他比较喜欢官窑,但是对于青花瓷却比较谨慎,因为目前市场上,青花瓷的高仿制品太多,一旦看走眼,钱就打水漂了。”  的确,青花瓷市场的水太深,价格也存在很大的炒作嫌疑,关键就在于,价格一旦炒上去,就不会低于原价出售。在北京宣衡斋国际拍卖公司相关负责人狄先生看来,只要是能买到青花瓷真品,就不会赔钱,因为它的价格只会上涨。  据了解,“清三代”的青花瓷年升值空间在10%至20%,而元青花的升值空间更大。但是,这里面还有更深的学问,属于官窑的青花瓷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因为这些属于皇家定制,其价格是民窑青花瓷的几十倍。  细观青花瓷市场,不难发现,2010年明显好于2008年和2009年。据狄先生分析,青花瓷的价格和房价以及股市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说2011年的房价能够得到一定抑制,涨幅相对平缓,那么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会流向艺术品收藏市场,这样一来,青花瓷的升值空间就更大了。  此外,从历年的市场行情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一件雍正年间的瑞兽纹青花盘2004年的价格为3000元左右,而2010年初的市场价可达2万元;看上去十分普通的晚清时期的福禄寿三星折沿碗,2006年价格也就2000元,如今至少也要7000元以上。  如果一定要为青花瓷定一个价格上限,只会令很多藏家为难,因为就连他们也无法预知未来的想象空间究竟有多大。毕竟,青花瓷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和美学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青花瓷本身。  “清三代”更易入手  青花瓷带着它最为传奇的故事,穿越历朝历代留存到现在,而藏家们将目光主要锁定在元青花和清代康雍乾时期官窑出产的青花瓷身上。  尽管青花瓷的升值空间难以想象,但并非每个朝代的青花瓷都容易入手。  其中,元青花很昂贵,但是市面上的真品并不多。一家经营元明时代瓷器店的店主张先生告诉记者,留存在世上的元青花数量很少,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关系,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很多元代瓷器都遭到破坏。  所以目前市面上交易量较多的还是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其中以“清三代”为最。私下交易的价格大约在20万元至30万元,倘若拿到拍卖场上,其交易价格至少是私下交易的几十倍。  无论从投资的角度还是纯收藏的角度而言,购买青花瓷还都要注意“真”与“精”的结合。在博宝艺术网瓷器杂项投资顾问王壹看来,这里所谓的“精”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之上,不是指工艺的精细程度,而是指其艺术价值。  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当属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它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胚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的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雅致,表面青花的发色历久弥坚。  作为艺术品,如果其艺术价值不高,那么也就丧失了投资价值。在这一点不单对当代大师来说至关重要,同样对古瓷中的青花瓷来说也是如此,切不可盲目“尊崇年份”,否则清代的瓷器就不会接二连三的创造陶瓷类艺术品的成交价纪录,而会被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接连刷新。  正如民初许之衡在其《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说的那样,“无美不臻”、“波澜老成”、“天马行空”、“不可羁勒”、“高华清贵”、“极妃青俪白”、“雅俗共赏”……字里行间诠释着“清三代”青花瓷的美学风貌。  难怪不少藏家感叹,“清三代瓷器犹如唐诗,唐人之后,诗尽矣;三代之后,瓷器亦无足观矣。”    2005年拍出2.3亿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备受争议  在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戒备森严的库房里收藏着四十件元青花,其中不乏举世孤品,正所谓,“青花斗艳,最美不过青花瓷。”  而元青花因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及作品屈指可数而成为业内争议最多藏品,再加上保存至今的完整元青花少之又少,竟然连青花瓷片都成为相当有文物价值的收藏品。  所谓“物以稀为贵”,随着众多藏家对“稀”这个字的认识不断加深,起初一直很少有人问津的当代艺术瓷也越来越受到资深藏家的重视,纷纷投入到这片“处女地”中。  身世之谜  然而,对于青花瓷的起源却一直众说纷纭,几乎还算是收藏界的谜团,英国戴维德基金会的元代“至正型”青花象耳瓶证明了“元起源说”;之后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扬州的青花瓷片出土有了“唐起源说”……  在很长一段时间,元青花的出生更成为了一个谜。在收藏家马未都看来,中国陶瓷,但凡新品种诞生,其身份明确,脉络清晰,但唯独元青花没有幼年,没有童年,没有少年,当世人看到它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不免让人怀疑其出身。  因为在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没有任何零星文字的记载,传统上一直认为青花是明朝永乐年间创烧,直到郑和下西洋带回青花料,从而彻底地改变了中国瓷器的审美。  甚至民国初年,所有的古董商依然坚守这一说法,最终导致国宝级“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被卖到了国外。直到美国人约翰?亚力山大?波普博士以此为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才渐渐拉开了元青花厚重的历史。  之后便出现了青花瓷器的鼻祖与唐宋青花是一脉传承的关系,就像青瓷系列是南方窑口演绎到全国各地,白瓷系列由北方窑口演绎到全国各地,花瓷系列也包括青花瓷是由唐代北方窑口演绎到全国各地一样。  直到现在,不少藏家对于元青花身世的理解都各执己见。  颇受争议  尽管目前市面上真正的元青花极为稀少,但其价值也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对于其年代“盲目崇拜”,因此对于元青花的投资,争议还是不少。  在山东省内各博物馆里的元青花可谓屈指可数,仅有几件价值相当的元代釉里红,作为“镇馆之宝”。在济南市文物总店总经理崔明泉看来,随着中国国力迅速提升,推动元青花等中国古代文物价格屡创新高,相比西方一幅一两百年历史售价高达几千万美元的油画而言,具有七八百年漫长历史的元青花,完整大器单件过亿元并不算贵。  据了解,目前全国元青花的藏量尚不及明代永乐青花的几千分之一,后者一件青花大盘,拍卖价格动辄数百万。按照收藏以稀为贵的原则,元青花价格如此之高也就可以理解了。  更重要的是,相比唐宋瓷器上的简单画工和较低的技术含量,元青花外观浑厚、自然。元代以前,画家多是一种职业,到元代时,中国国内文人画盛行,文人画家讲究画意,绘画技法纯熟。尽管史志中没有明确记载元代大画家参与元青花的制作,但是不排除这种情形存在。  然而,“精”是艺术品增值的重要依据。谈到元青花,博宝艺术网瓷器杂项投资顾问王壹也觉得这是件备受争议的古玩,他告诉记者,人们都知道元青花数量不多价值高,总觉得“物以稀为贵”,但是并非所有的元青花都能炒到那么高的价格,其中还有官窑和民窑的区别,因此,也有很多元代青花瓷价格较为低廉。  尽管如此,中国藏家的元青花情结仍然在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上演,即便是冒着看走眼的风险,也决定一试深浅。  “青花瓷的存世量决定了它属于稳定增长的品种之一,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长线投资品种,”面对众多藏家热捧的青花瓷,王壹显得十分镇静,在他看来,青花瓷作为艺术品有着保值增值的特性,只要入手的是真品,就不必担心价格下跌,经过3至5年的时间之后必然会获得丰厚的收益。对于其他存量相对小的瓷器品种而言,因其交易量小,则需要更长的投资周期。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和美国纽约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摩西教授联合出品的梅摩中国瓷器杂项指数显示,从1985年到2010年第二季度回报率为8.4%,而同期的美国标准普尔蓝筹股指数回报率为9%,但过去十年自2000年到2010年第二季度艺术品年回报率上升到12.5%。而2008年至2010年该指数的表现来看,大涨225%。  显然,中国艺术品长期投资价值毋庸置疑。但同时,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都使瓷器杂项的指数出现大跌,因此艺市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  收藏青花瓷有门道  目前,我国有近1亿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其中以“捧瓷大军”为最。专家称,在瓷器收藏品当中,收藏应首选“青花瓷”。  青花瓷是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其色调明快典雅,釉面光洁莹润,历久弥新。  据专家考证,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此时河南巩县窑附近地区已有原始青花制作,遗存的青花瓷器及考古发现残片可以佐证。宋代青花瓷虽有生产,但仍属于初级阶段,发展缓慢,传世器物很少。元代青花瓷趋向成熟,尤以江西景德镇生产的最为精致,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世,成为今天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品和各种拍卖会上的抢手货。  但是收藏青花瓷也不能随波逐流,正因为青花瓷的珍贵稀少,市面上才会出现众多的仿造品,这就使得青花瓷市场鱼龙混杂,令人不辨真假。  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  首先,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它们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高级的工艺师创作,艺术价值更高。  其次,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达到巅峰。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  第三,艺术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最后,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比如说,顺治时期的青花瓷总体来说较为粗糙,构图比较随意,器型、图画种类还不是很多;而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工艺精细,修胎讲究,纹饰内容也较顺治时多样,但总体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总的来说,如果对于青花瓷的年代背景等知识有足够的了解,那么结合当时的青花瓷制作工艺特点,辨出真假并非难事。  “清三代”青花瓷的鉴别  清代官窑青花瓷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开放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官窑青花瓷器深受皇帝个人审美趣味和艺术鉴赏水平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特点,这也成了鉴定官窑青花瓷器的重要手段。  首先看造型,包括线条的收放、形状等,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康熙时期的造型,硬朗挺拔;雍正时期的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期的造型,装饰复杂。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品种和风格。  第二,胎釉彩。康熙时期的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硬朗,断口像贝壳一样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一样细,蓝彩透彻亮丽。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乾隆时期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第三,纹饰。纹饰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重在体现古代战场上战马嘶鸣的场面。而康熙后期社会已经安定下来,则有耕织图等,雍正时期已基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颇为流行,讲究秀美,布局也更加合理。乾隆时期纹饰复杂,装饰繁缛,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第四,款识。官窑款多为六字、四字的,比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并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时期后又开始重视楷书。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时期则显得工整规范。  第五,底足特征。比如康熙时期有一种双圈足颇具时代特征。而雍正时期的器足则多呈现滚圆、细腻、光滑的泥鳅背特征。  从造型鉴赏辨别历代青花瓷  收藏青花,以美为贵。而器形则是衡量青花瓷是否美的一个重要标准。青花始于唐,发展于元,在明清得到了更大的发挥,青花瓷器的造型风格是一个时代人们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的具体表现之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因此对青花瓷器常见器形的研究,也是我们鉴赏和辨别青花瓷器时代特征的重要依据之一。  唐代青花  唐代青花瓷的器形有碗、盘、瓷枕、罐、三足罐等,其中以碗、盘最多。碗类以足形分为玉璧形宽圈足和玉环形窄圈足两种形式;以口、腹造型不同又分四种类型:敞口、深腹;敞口、浅腹;折沿、浅腹;花口、折沿、浅腹等。  宋代青花  宋代青花瓷的器形仍以碗为主,可分为三种类型:直口圆唇,腹壁微弧;敞口外卷唇,唇面向外斜出,腹壁微弧;直口平唇,腹壁上部近直,下部向内聚收。  元代青花  元代青花瓷的造型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器形硕大,胎厚体重。造型方面有梅瓶、玉壶春瓶、大罐和碗、盘等。梅瓶是宋代创制的瓶式,元青花梅瓶在宋代修长挺拔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如口部加高,圆唇,肩部加宽,显得丰满稳重。除圆形外,还出现了八方形梅瓶。玉壶春瓶与宋代器形变化不大,也有少量八方形传世。罐是元青花瓷中最常见的器形之一。形制较多,有直口罐、敛口罐、洗口罐、直口方唇双铺首罐等。罐盖也有多种形式,有荷叶形、火珠纽、狮纽等。大盘往往用于外销,它最适合伊斯兰教国家抓饭风俗的需要。器形多为敞口、折沿、浅圈足,并有圆口和菱花口之分,圈足内多为砂底,带火石红。  明代青花  明代青花瓷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  清代青花  清代青花瓷的造型前期古拙、丰满、敦厚;中期精巧、秀丽、端正;晚期呆板、稚拙、笨重。顺治青花瓷器胎体厚重,胎色较白,釉厚而不匀,缩釉普遍。釉色微青,器物口沿喜饰一圈酱釉,造型古朴。顺治官窑虽曾烧制过青花“栏板”和“大龙缸”,但都未成功。民窑以日用生活器皿为主,如供器、祭器,香炉、烛台、净水碗、净水瓶、花觚等也比较常见。(江南时报)  马未都:揭开元代青花瓷神秘面纱  元青花在陶瓷界是个让人兴奋的话题,以价值而论它曾长时间保持高不可攀的世界纪录。  2005年夏天,一个画着传统谋士故事的元青花大罐,从荷兰一个军官后裔家中的阁楼上搬下来,放在了佳士得的伦敦拍卖场上,几番搏杀,创下中国艺术品的世界纪录。当时购买这只罐子花去的钱在伦敦黄金市场可以购得整整两吨黄金。这个价位,至今仍令人咋舌。  当这样的高价横空出世,元青花已超出收藏界、文物界、陶瓷界的范畴,甚至吸引了许多与之无关的人。现代媒体在立体、平面、虚拟三大空间都极尽渲染之能事,把元青花说得神乎其神,而元青花的确在国内长久地蒙着一层神秘面纱,从未有人彻底揭开它。  这段历史悬案并非老生常谈。至少在明清两朝,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内,没有任何零星文字记载,所有的传统认为青花是明朝永乐年间创烧,由郑和下西洋把青花料带回,开天辟地地改变了中国瓷器的审美,让它一支独大。  即便到了民国初年,所有的古董商依然坚守这一理论,以致那对今天闻名全世界的“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出现时,眼力最好的古董商们都对它嗤之以鼻,认定这是一对假古董,最终导致这对国宝级的元青花大瓶被卖到国外。很长一段时间内,民国的古董高手们仍津津乐道地讲述这件“假古董”如何蒙蔽了洋人的浊眼。  其实那时的洋人也的确不知元青花的前世今生,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美国人约翰·亚力山大· 波普博士以此为标准,深入研究,才渐渐拉开了厚重的历史幕布。这一拉开,舞台上灯光由弱及强,元青花以其颠覆的形象光芒四射,让世人刮目相看。  元青花从何而来?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中国陶瓷,凡一新品种诞生,其身份明确,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脉络清晰;但元青花没有幼年,没有童年,没有少年,当你看见它时它俨然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让人甚至怀疑它的身份。  没人相信它诞生于元朝,以明朝人的眼光,蒙古人只知扩张,不知建设,善武而不善文;在他们看来,如此精美的青花瓷出自蒙古人之手太不可思议。一个马背上的民族,游牧四方,打打杀杀,哪来的这副雅兴?他们与青白相间的青花瓷实在看不出因果。  中国文化讲究因果,具体到陶瓷之上,明显能看出地域文化的影响。例如同为宋代青瓷,北方耀州青瓷与南方龙泉青瓷各自凸显性格,耀州青瓷呈橄榄绿,强调深沉;龙泉青瓷呈梅子青,表现柔婉;演绎各自地方性格特点,色泽即可见一斑。  元青花出现之前,蓝色并不是中华文明的传统色调。我们习惯的颜色中,蓝色不具吉祥。唐三彩以黄绿白为主,偶见蓝色。在中国陶瓷文明进程中,蓝釉出现得最迟,唐代之前未见其蛛丝马迹。入唐之后,在唐三彩这支队伍中,隐约可见蓝釉作品,其呈色剂为钴,与后世之青花并无二致。但这种饱和的蓝色几乎都以色块作为表现形式,或通体或局部,鲜有纹饰意识。  入宋,这种深沉的蓝釉戛然而止。宋人的美学并不宽容,不给这种幽静深沉之蓝让出空间。宋之蓝都属天青色,大名鼎鼎的汝窑及钧窑都注重天青这一要素,“雨过天青云破处”,宋釉追求的都是自然属性的色泽。  而元代蓝釉,是钴料呈色的天地,色块与纹饰双管齐下,既有宝石蓝的釉色,亦有千文万华的纹饰。元青花在此空间中,将蓝釉推至前台,扮成主角,独挑一场空前的大戏,这场大戏一演就是七百年,期间从未有人撼动它一哥的霸主地位。  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尚未有一件元青花传承有绪。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的那对著名的“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颠沛流离,在1929年由英国人霍布逊在北京古董商手中发现并购买后运往欧洲,几经转手,最终被幸运的大维德爵士买下,在这之前,尽管瓶颈上有详尽文字说明其身世,但随后身世空白,如何辗转落入古董商之手已成历史无解的谜团。  中国大陆收藏有众多的元青花,基本都是建国之后出土的,最著名的有1964年的河北保定窖藏和1983年的江西高安窖藏,零星的出土不胜枚举。有明确记载的传世收藏,明清两代皇宫未见,民间就更加不可能了。  但远在土耳其的皇宫托普卡帕皇宫中存有大量的精美元青花,且品种多样,保存状况良好。重要的是它有明确的记录,在1453年后这批元青花瓷器就开始入藏托普卡帕皇宫,至今已逾550年。虽然入藏时间距烧造时间尚有百年,但这毕竟是全世界范围内距历史最近的一批元青花作品。凡致力于研究收藏元青花者,无不以目睹芳容为乐事。  几经周折,带着疑问,我踏上朝拜元青花之路。  牡丹纹梅瓶。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这对梅瓶即采用这种幽静深沉的蓝釉,用肥硕的笔触描画出瓶身主体上的牡丹以及多层纹饰。元代这种色尚的变化,应该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陶瓷固有的审美趣味。摄影:杨大洲  土耳其及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人羡慕。它脚踩两只船,一只在欧洲,一只在亚洲。享受如此地域文化特权的恐怕只有土耳其了,伊斯坦布尔连接欧亚的大桥似乎在无言展示过去两洲相交的历史。  在海洋文化发迹之前,陆路交通是沟通两地的必由之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是土耳其,欧亚贸易在此中转。至少两千年前,当驼队迈着疲备的步伐,飘着悠扬的驼铃声到达此地时,东方货物连同文化创造着令人羡慕的文明。  伊斯坦布尔古称君士坦丁堡,从公元4世纪开始,拜占庭、东罗马、奥斯曼帝国都在此创造过辉煌。  6世纪时,君士坦丁堡人口已逾百万,这在当时的欧州,无城市可以与之比肩,欧亚的货物在此云集交易,这座“沟通东方与西方的黄金桥梁”(马克思语)是个巨大的贸易市场,无奇不有,中古时期,君士坦丁堡一直保持着首富地位直至13世纪。  这一历史遗风保持到今天。伊斯坦布尔的巴扎之大、物品之丰,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知。我曾去过这个巴扎,离开以后长久地津津乐道。这次故地重游,特地安排了充裕的时间逛巴扎,但到最后仍意犹未尽。  我实际上最注意的是土耳其文化。这是一个多种文化杂交的地区,处处传达着有价值的文化信息。蔚蓝色的地中海松石,与中国内地的绿松石相比,其色抢眼,让人不断回忆镶嵌在古中国文物上的点滴,以资比较。我买的手杖、盒子,从色泽到纹饰都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土耳其文化信息,让人兴奋。  伊斯兰文化最吉祥的主色调是蓝色。蓝色的清真寺原名叫苏丹艾哈迈德一世清真寺,几乎是每一位游客必到之处,名称的通俗性亦说明蓝色在伊斯兰文化中的重要性,而我们朝拜的元青花就是一个蓝色的精灵。  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元青花有明确的传承记录,而且这些元青花中有多件为世界孤品,马未都先生正在仔细研究其中的一件八方葫芦瓶。摄影:杨大洲  托普卡帕皇宫  托普卡帕的原意是“大炮之门”,由此可以想见奥斯曼帝国的政治态度。天下政权打下的为多,奥斯曼早在13世纪末就奠定了国家的基础。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利用地理及文化的优势,奥斯曼帝国有六百年的时间掌握东西方的陆路交流,直接后果是,有学者认为由于它的存在,使得东西方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由此可见此地的重要性。  托普卡帕皇宫把住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金角湾及马尔马拉海的交汇处,居高临下,不论心胸多么狭窄的人站在这里也会霍然开朗。海之蓝色充满了诱惑和魅力,我站在高处,无论如何也想不清楚几百年来这里的和睦与争斗之间、温情与绝情之间的道理。人类的文明史上充斥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现象,统治者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维持帝国的昌盛,而不关心这以外的事情。我们看到的托普卡帕皇宫尽管辉煌,但也仅是那段文明的痕迹。  1453年对这座皇宫是一个起点。帝国的统治者在伊斯坦布尔市区选址兴建了第一座皇宫,可能由于仓促行事,使得苏丹不满意,随后又另选这块风水宝地,开始兴建第二座皇宫,从地势到面积,新宫明显优于旧宫,西门高耸的伊斯兰风格石塔表明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1924年,新兴的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将这座神秘高贵的奥斯曼宫殿辟为永久性博物馆,才让世人有机会进来一睹芳容。  我曾经来过托普卡帕皇宫,虽说只有一次,但也有轻车熟路的感觉。托普卡帕皇宫和北京的故宫比起来,更像一座公园,一进门是大面积的草坪和参天的大树。皇宫的建筑与这座城市的宗教建筑比起来显得渺小,不像中国的宫殿一定是那个时代最高大的建筑。看惯了中国的宫殿架构布局,托普卡帕皇宫稍显随意,苏丹的各种用途的房间也不够庞大,特别实用。  对我最有吸引力的反倒是托普卡帕皇宫最不起眼的厨房,它在大院右手侧,呈回廊状,稍不留意可能会忽略它。这两道排房,烟囱林立,是皇宫厨房所在地,内分甜食房、奶酪房、餐具房、酒窖等,如今酒窖已改为档案馆,其他则用做中国瓷器的展出。可惜此展厅已修缮多年,目前还未开放。  所有的元青花早已神秘地入藏戒备森严的库房。我们去的第一天,主人仅捧出两件让我上手观看,并告之宝物取之如何不易。对于我,以及我们那些陶瓷前辈,无不以上手托普卡帕皇宫全部元青花为幸事。已故的陶瓷泰斗陈万里先生、冯先铭先生终生没有机会上手看这批瑰宝;已故汪庆正先生等一行十余人在十年前曾轮番上手观摩,在业界让人羡慕。  托普卡帕皇宫之所以在中国古陶瓷界声名远播,是因为它藏有自13世纪起至19世纪末的中国陶瓷10358件,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40件元青花,其中不少举世孤品,诱惑着所有喜欢它们的人。  可惜它深藏不露。自从土耳其人知道了元青花的地位,他们连公开展览也取消了,那排厨房一修就是数年。所有的元青花都成为传说,全世界上手看过它们的人寥寥无几。  去土耳其前我被告知可以上手观看这批国宝,我也事前与土耳其文化部长会面,相谈甚欢。他听说我上次去土耳其仅看了一两件元青花,马上告诉我他会安排,邀请我再次远赴土耳其。可能是翻译中的误解,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我准备了元龙泉瓷器,明永乐宣德青花,让我在欣喜中纠结。  后宫  经过反复努力,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为我单独又安排了一天,做好充分准备的我,在一个明朗和煦的早晨,走进了托普卡帕皇宫从不让人参观的后宫。为我们充当导游与翻译的米娜对我说,她做导游十多年,也是第一次踏进后宫。  任何一座皇宫的后宫总是充满了故事与神奇,各国文化历朝历代都对后宫抱有窥视欲。后宫的神秘不仅仅在这座皇宫闪烁,它不分种族,不分文化,任何对公众封闭的最高权力者的私生活都构成极强的公众诱惑。  我在双重的诱惑下踏入托普卡帕后宫。说实在的,这里比想象的要小,感觉建筑布局随意性大,路径不直,房间不整,但土耳其的文化风格强烈,尤其是后宫的浴室让人浮想联翩。  后宫中门禁森严,过去任何能进入后宫的人也是到处受禁行约束。后宫的主人是至高无上的苏丹,根据祖制,他可以娶四位妻子,为此还专门有挑选后妃的场所,苏丹居高临下,让待选的女子在院中随意走动,苏丹凭兴趣挑选备用。  后宫的创建者苏丹苏立曼一世(1520年~ 1566年)拥有300名女奴为之服务,这比中国后宫的“三千佳丽”真可谓小巫见大巫。苏丹的婚嫁制度受伊斯兰教影响,可以拥有四位妻室,实际上历史上有多位苏丹妻室大大超越这一数量。  我知道,我与梦寐以求的元青花近在咫尺,心跳加快。当工作人员引领我走下一道深邃的楼梯时,我知道幸福马上来临。这时,一缕阳光从高处斜射进来,洒满一地,让后宫密室凸显神秘,也凸显温暖。  这是一处当年不遇特殊情况连后宫任何人都不能到的地方。托普卡帕皇宫的工作人员再三嘱咐不能向外公布细节。除他们自己以外,没有任何外人到过这里。因为我要看的东西太多,又因为只有我一人上手,所以破例将我领至后宫之后宫,当我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我知道我那亲人已向我走来。来源江南时报)(责任编辑:Newshoo)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0课时学完高中数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