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代隋唐为什么打高句丽丽那么上瘾

隋唐两代为什么打高句丽那么上瘾?

高句丽这个国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韩国的前身。别看现在他们趾高气扬,在古代可是非常老实,隋唐两代为了让其服帖都曾玩命地打它。

我们先说隋朝吧,隋炀帝为了打高句丽不惜倾尽全国之力。你说高句丽得罪隋朝了吗?似乎并没有,可是其做法的确让“天朝”寝食难安。高句丽势力一直往南发展,占领了东北最肥沃的地方,如果任由其发展壮大,肯定会威胁隋朝安全,所以隋炀帝这个尚武的君主为了教训教训它,便动用了百万大军前去征讨。

公元612年,隋朝大军浩浩荡荡开往高句丽,当时也是把他们吓得不轻。可是上天却给这场战争开了个大玩笑,隋炀帝的百万大军竟然败了,这让他感觉很没面子。后来他又两次去打高句丽,虽然没有失败,但也没有赚到什么便宜,相反的却弄得国内民不聊生,最后引发大规模起义。有分析说,第一次打高句丽隋炀帝是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威风,后两次则是为了挽回面子。

隋朝没有完成的事情,唐太宗李世民却替他做了。作为同样尚武的君主,李世民的军队似乎比随便牛了很多,此去一战歼敌几万人,收复辽东一代,内迁几十万人,虽然没有灭亡高句丽,但其目的已经达到了。

对于这件事,韩国的一部名为《帝国的早晨》可是来了个大反转。剧中李世民军队不仅惨败,他本人也被高句丽大将射瞎了一只眼睛,高句丽军攻入长安,唐太宗还下跪求饶不死,简直是可笑至极。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剧中的高句丽皇帝比唐太宗晚生几百年,让二人打架,也是个笑话。

因为高句丽已经侵犯到了隋唐两国的利益,这就让两个朝代的皇帝很惶恐。那时候的高句丽实力也特别的强大,如果隋唐的皇帝不去灭了高句丽的话,我想到时候就会把他们给灭了。所以为了国家的利益,隋炀帝那时候不惜国家破灭,也要拿下高句丽。

而且高句丽和我们古代的国家性质差不多,如果隋唐两个朝代真的占领了高句丽的话,到时候高句丽也很容易融入隋唐时代。不管怎么说这正好有利于隋唐的发展,也壮大了国家的实力和经济的发展。虽然打仗的时候很浪费军力,但是这可以扩大自己的疆土。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是最喜欢做这种事情,因为会展现出皇帝自己的雄才大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虚伪的需求。其实也不是因为打高句丽上瘾,只不过是因为高句丽太扎眼了。如果那时候这个国家发展的没有危及到隋唐,或者是他们选择俯首称臣的话,我想也不会被打。

原因有三吧,一是内部问题,杨广是为野心很大的皇帝,他要把持统一集权,但太平刚定军权分散,他想要从中平衡。

二就是高丽国确实侵占东北,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高丽以前确实是个小国,当狗的。但是这条狗有一天突然翻身做主人要跟你争亚洲霸主,时不时扰乱边境,派人煽动军阀作乱,这就是乱的根源所以必须要打。

其三就是突厥的问题,隋朝不是不打突厥而是之前已经把突厥揍出屎来了,都给打散分两部分到唐朝才又统一的。况且当时突厥是游牧民族打了我跑了就没事,而反观高丽,一度可以和中国争亚洲霸主了,所以隋唐皇帝都爱打高丽,大概就是争亚洲老大这样吧。

然后杨广把自己天下打没了,便宜了唐朝。唐朝接着又大,也奇怪高丽这个民族几天不打就痒痒,之后的朝代也是。

其实从历史角度看,隋朝的一些东西是功在千秋,只不过不逢时。

高句丽作为一个多民族联合的地方政权开始出现的时候是服从汉朝委任的行政级别和官职的,但是鞭长莫及无法实现有效管控且高句丽也心知肚明,便逐步统一东北方向的所有民族势力占领地区,虽然缓慢但是并没有停止从公元1世纪的汉朝到隋朝500年左右的时间已经初具规模不能放任不管了,不能容忍一个有能力和中原地区分庭抗礼的势力登场必须在婴儿时期扼杀掉,隋炀帝为了除掉它江山都赔进去了。

如果隋唐史少了瓦岗英雄,就会少了许多精彩。

在大唐朝堂上,放眼望去,很多人都跟瓦岗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跟瓦岗英雄在疆场上杀得尸山血海,或者被瓦岗英雄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而更多的,干脆就曾是瓦岗山重要将领,名相魏征,名将李绩(徐茂公),都是从瓦岗山直接进入大唐阵营自不必说,就连皇帝宝座上得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号称能征惯战,但也差点命丧瓦岗英雄之手。

咱们今天说的是真正的历史,跟演义小说无关,也不去讨论那些子虚乌有的李元霸、宇文成都和罗成,咱们要说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瓦岗山七勇将,跟这七位相比,日本人自己选出来的德川家康、本多忠胜“七名将”,那就真的像欧洲传教士所说的那样,是“骑在狗身上打架的孩子”。

瓦岗七勇将之七 悲剧英雄王伯当

电视剧中的王伯当白衣飘飘,神箭无双,而且为了单雄信贱买了秦琼的黄骠马,而差点跟单雄信翻脸。

真实历史中的王伯当,应该不是流寇而是个贵族,这一点从史料中李密的话可以得到证实。

当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手下只剩下两百多残兵跑到了王伯当驻守的河阳。因为是李密骄傲轻敌不纳良言才招致惨败,大家都吵着要散伙,李密又羞又恨要拿剑抹脖子,还对王伯当说:““将军族重,岂复与孤俱行哉?”意思是王伯当将军您出身名门望族,就别跟着我这倒霉蛋混了。

王伯当一番话感动了所有人:“往年萧何是带着全族一起追随汉高祖的,我只有一个人投身瓦岗,已经很惭愧了,怎么会在瓦岗兵败的时候离去呢?就是大刀砍掉我的脑袋,利箭射穿我的胸膛,我也不会当逃兵!”在王伯当感召下,两万多人又重新聚集起来,成了李密投降李渊的底牌和筹码。

可是李密不成器,投降之后受封光禄卿、邢国公,他嫌官小;李渊把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叫了他一声弟弟他却认为是羞辱,于是想着逃走造反,大家都不肯跟他去找死,王伯当也百般规劝,奈何李密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王伯当只好说:“你从前待我不错,我就把这条命赔给你吧——我跟着你,虽然我知道这并没什么卵用。”

于是在李密反叛失败,被人家用弓箭手包围的时候,王伯当挺身挡在李密身前,乱箭穿身而死,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瓦岗七勇将之六 少年英雄罗士信

罗士信一直是秦琼的小弟,先是跟着来护儿,后来又跟着秦琼到了张须陀那里,因为在讨伐各路反王的战斗中表现神勇,隋炀帝还让人画了张须陀和罗士信奋勇杀敌的图像,挂在皇宫里,每天欣赏、赞叹。

罗士信十三岁的时候,就能身穿两重铁甲(一百多斤)飞身上马,冲入敌阵连杀数人,还用长矛挑着敌将首级在阵前耀武扬威。

罗士信十四岁的时候,又跟着秦琼以两千人大破卢明月十万叛军。那一仗,就是秦琼和罗士信小哥俩(秦琼生年不详,有人说那一年秦琼十五岁或十七岁)先在黑夜里翻栅栏进入敌军大营斩将放火,这才用两千人把卢明月的十万人杀得只剩下几百人狼狈而逃。

罗士信归唐后屡建奇功,在二十一岁就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是当时因军功而封国公(仅次于王爵)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只可惜罗士信在二十二岁的时候,被同样出身瓦岗的刘黑闼杀害了。

其实罗士信原本可以不死,该死的那个是同样出身于瓦岗的王君廓(演义中的大刀王君可)。当时王君廓镇守的洺水城被刘黑闼包围,唐军三次增援都被打回去了。这时候罗士信挺身而出,带着二百人杀开一条血胡同,王君廓趁机突围,罗士信进城据守。

刘黑闼趁着天降大雪攻破了洛水城抓住了罗士信。面对年轻的“老领导”,刘黑闼诚心诚意地劝降,但是罗士信不为所动,从容就义,年仅二十二岁。

瓦岗七勇将之五 神勇将军刘黑闼

上文咱们说罗士信是刘黑闼年轻的“老领导”,是因为刘黑闼也出身于瓦岗军,只不过在瓦岗军的时候还算不上将军,只是个偏将,跟罗士信不是一个档次。一直战斗在秦琼程咬金的光环之下,骠骑四员大将,没有他啥事。

李密兵败后,刘黑闼也被王世充收编了,但是刘黑闼跟秦琼程咬金一样瞧不起王世充,只不过秦琼程咬金投奔了大唐,而刘黑闼去找老朋友夏王窦建德去了。

在窦建德那里,刘黑闼找到了施展才能的地方,也成了位列武将之首的“神勇将军”。

窦建德是个好人,但却没有好命,这一点咱们另一篇文章再说——他被李渊给杀掉了。

为了给窦建德报仇,刘黑闼聚集起残部反唐,最初只有一百人,却打破了唐朝漳南县城,大败贝州刺史戴元详、魏州刺史权威, 后来还打败了淮安王李神通(李渊的堂弟)、幽州总管罗艺联军,杀了冀州总管麹棱。

瓦岗山前领导徐茂公(已改名李世绩)来讨伐,也被刘黑闼毫不留情地打败了,还活捉了李建成嫡系两大武将薛万均薛万彻(这兄弟俩在玄武门之变中跟李世民部下恶战过),最后还把淮阳郡王李道玄(李渊的侄子)也杀了。

最后还是瓦岗山前参谋魏征帮着当时的唐朝太子李建成打败了刘黑闼,刘黑闼被手下出卖被俘,死在李建成屠刀之下。

瓦岗七勇将之四 万人敌裴行俨

关于隋唐英雄的演义小说中,有个使大锤的裴元庆,是“天下第三条好汉”,他的原型,就是名将裴行俨,他的父亲,在演义中连名字都没改,也叫裴仁基。

裴行俨并没有一个姐姐嫁给“混世魔王”程咬金,但是却娶了王世充的侄女,那还是李密兵败、裴仁基父子被擒之后的事情呢。

裴行俨在瓦岗军里的地位,一点也不比秦琼程咬金差,而且还被李密封为上柱国、绛郡公。连魏征后来给隋朝修史,也特别说:“(裴)行俨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

虽然在隋军中备受排挤欺压才在一怒之下投奔被自己多次打败的瓦岗军,但裴家父子一直是隋朝的忠臣。

王世充废掉了越王杨侗而自己称帝,裴家父子就密谋要干掉王世充复立杨侗,结果又被叛徒出卖,裴家三族都惨遭杀害。

瓦岗七勇将之三 老当益壮程咬金

程咬金虽然没当过混世魔王大德天子,也不会耍什么三板斧,但是“善使马槊”的他,却实实在在地是瓦岗军中四大高手之一,也就是四大骠骑之一,这四个人(秦琼、程咬金、罗士信、裴行俨)每人掌管两千精锐骑兵,李密曾夸口:“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程咬金虽然不是裴行俨的姐夫,但却真的救过裴行俨的命。

那是在王世充去打单雄信掌管的外马军的时候,单雄信支持不住了,李密就派裴行俨和程咬金驰援,可是裴行俨却被一阵乱箭给射落马下。

程咬金飞马挺槊赶到,抱起裴行俨就往回跑,却被身后赶来的王世充部将一槊刺了个贯穿伤,这时候的老程一拳打断敌将槊杆,然后用抢来的槊尖干掉了敌将,敌人惊为天人,再也不敢紧追。

后来程咬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因为“每阵先登”,也就是总是打头阵,被封为宿国公,后改为卢国公。

程咬金不但勇猛,而且长寿,他活了七十六岁。公元656,六十七岁的程咬金还亲自挂帅出征去打突厥人。

程咬金用苏烈苏定方(那是个好人,征西突厥,平百济,伐高句丽,一人灭三国)做前锋,打得突厥人抱头鼠窜,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数都数不清。

在怛笃城,抢上瘾的程老将军把投降的数千家胡人杀了个鸡犬不留,还抢光了人家的财宝。回朝后被人举报(笔者一直不认为程老将军做错了什么,要是我们对倭寇和安南、高句丽的作战中都屠城以绝后患,哪有今天这么多麻烦?)而被免了官。

但是作为当时硕果仅存的瓦岗名将,唐高宗还真离不开他,没过多久,程老将军就带着从突厥抢来的财宝异地做官去了——当起了封疆大吏岐州刺史。

瓦岗七勇将之二 追风飞将单雄信

李世民身经百战,总是所向披靡,但是有一次,李世民已经摸到了阎王的胡子,看见了死神狰狞的笑脸,在红袍红马长槊的将军面前,李世民真正体验到了死亡的气息那么接近,要不是徐茂公飞马赶到,贞观之治没开始就结束了。

李世民一生中唯一次濒临死亡,就是因为遇到了单雄信。

著有《廿二史札记》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曾经写过一首诗:伪郑单雄信,挺槊追秦王。伪汉张定边,直犯明祖航。彼皆万人敌,瞋目莫敢当。使其事真主,戮力鏖疆场。功岂后褒鄂,名应并徐常。惜哉失所依,草贼同陆梁。

把单雄信排在了差点干掉明太祖朱元璋的张定边和明朝第一第二名将徐达、常遇春之前,并惋惜单雄信跟错了人,要不然也会名垂青史。

单雄信差点杀掉李世民,事情发生在武德三年,也就是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率军出战。单雄信持枪纵马直取李世民,徐世勣出现制止单雄信,单雄信于是退走。

《旧唐书》记载: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演义中说单雄信是被尉迟恭单鞭夺槊,笔者没招待史料,但是《旧唐书本纪二》(唐太宗本纪)明确记载:世充骁将单雄信数百骑夹道来逼,交抢竞进,太宗几为所败。关于尉迟恭的列传也仅记载:世充骁将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也就是尉迟恭搞偷袭,才把单雄信刺了一槊。

后来王世充投降李世民,单雄信作为属下,只能跟着投降,李世民放过了王世充,但却偏偏杀掉了单雄信。李世民不肯放过单雄信,什么“反复无常”都是借口,他实际是那次被吓坏了。

因为单雄信是在主动归降后被杀掉,李世民做事不漂亮,所以唐朝的史料必然会极力抹黑单雄信以证明唐太宗光明伟大正确,但是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则把单雄信尊为神灵,当时的民众都为他立庙,并祭祀他。晚明时期,袁于令在《隋史遗文》里首次证实单雄信是个为人侠义,扶危救弱绿林首。

单雄信被李世民杀了,但是单雄信家族并没有没落,他的儿子单道真当了梁州司马,孙子单思敬官任安东都护府都护,孙子单思远当了河南尹、岐州刺史。

单雄信第11代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加入黄巢起义,人称“黄军四杰”,他们跟着黄巢,差点灭了大唐。

瓦岗七勇将之首 忠义无双秦叔宝

单雄信很勇猛,但是却不敢自称天下无敌。

只有一次,单雄信喝了点酒,跟大家说:“我们现在天下无敌了!”然后他看看了身边的秦琼秦叔宝:“因为秦叔宝将军现在是我们一伙的了……”

尉迟恭自恃辅佐李世民夺位有功,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为了抢座位,还差点打瞎李世民的叔叔李道宗(忠臣,与李勣、薛万彻齐名的唐初三大名将之一,后被长孙无忌陷害),但是尉迟恭在秦琼面前很恭顺,因为他知道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他曾经在一个月内被秦琼打败三次,最后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才投降李世民的。

正史(新唐书、旧唐书)记载秦琼归唐之后,李世民“素闻其勇,厚加礼遇”,封为马军总管,此后秦琼先后“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帝(李渊)赐以黄金瓶,劳曰:“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从破宋金刚于介休”;在平定王世充之战中,担任先锋;虎牢关之战中,秦叔宝率领数十人率先冲破敌阵。

  李世民率军出征时,每当敌军中有“骁将锐卒”耀武扬威,就派秦叔宝前去。秦琼“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当年的秦叔宝,那可真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想杀谁就杀谁,尉迟恭敢打皇叔李道宗,但是却不敢打秦琼,以至于后世小说演义中,都编出了秦琼如何“欺负”老实人尉迟恭,蔫坏的程咬金煽风点火,把个尉迟恭耍得团团转没脾气……

如果隋唐史少了瓦岗英雄,就会少了许多精彩。

在大唐朝堂上,放眼望去,很多人都跟瓦岗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跟瓦岗英雄在疆场上杀得尸山血海,或者被瓦岗英雄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而更多的,干脆就曾是瓦岗山重要将领,名相魏征,名将李绩(徐茂公),都是从瓦岗山直接进入大唐阵营自不必说,就连皇帝宝座上得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号称能征惯战,但也差点命丧瓦岗英雄之手。

咱们今天说的是真正的历史,跟演义小说无关,也不去讨论那些子虚乌有的李元霸、宇文成都和罗成,咱们要说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瓦岗山七勇将,跟这七位相比,日本人自己选出来的德川家康、本多忠胜“七名将”,那就真的像欧洲传教士所说的那样,是“骑在狗身上打架的孩子”。

瓦岗七勇将之七 悲剧英雄王伯当

电视剧中的王伯当白衣飘飘,神箭无双,而且为了单雄信贱买了秦琼的黄骠马,而差点跟单雄信翻脸。

真实历史中的王伯当,应该不是流寇而是个贵族,这一点从史料中李密的话可以得到证实。

当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手下只剩下两百多残兵跑到了王伯当驻守的河阳。因为是李密骄傲轻敌不纳良言才招致惨败,大家都吵着要散伙,李密又羞又恨要拿剑抹脖子,还对王伯当说:““将军族重,岂复与孤俱行哉?”意思是王伯当将军您出身名门望族,就别跟着我这倒霉蛋混了。

王伯当一番话感动了所有人:“往年萧何是带着全族一起追随汉高祖的,我只有一个人投身瓦岗,已经很惭愧了,怎么会在瓦岗兵败的时候离去呢?就是大刀砍掉我的脑袋,利箭射穿我的胸膛,我也不会当逃兵!”在王伯当感召下,两万多人又重新聚集起来,成了李密投降李渊的底牌和筹码。

可是李密不成器,投降之后受封光禄卿、邢国公,他嫌官小;李渊把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叫了他一声弟弟他却认为是羞辱,于是想着逃走造反,大家都不肯跟他去找死,王伯当也百般规劝,奈何李密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王伯当只好说:“你从前待我不错,我就把这条命赔给你吧——我跟着你,虽然我知道这并没什么卵用。”

于是在李密反叛失败,被人家用弓箭手包围的时候,王伯当挺身挡在李密身前,乱箭穿身而死,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瓦岗七勇将之六 少年英雄罗士信

罗士信一直是秦琼的小弟,先是跟着来护儿,后来又跟着秦琼到了张须陀那里,因为在讨伐各路反王的战斗中表现神勇,隋炀帝还让人画了张须陀和罗士信奋勇杀敌的图像,挂在皇宫里,每天欣赏、赞叹。

罗士信十三岁的时候,就能身穿两重铁甲(一百多斤)飞身上马,冲入敌阵连杀数人,还用长矛挑着敌将首级在阵前耀武扬威。

罗士信十四岁的时候,又跟着秦琼以两千人大破卢明月十万叛军。那一仗,就是秦琼和罗士信小哥俩(秦琼生年不详,有人说那一年秦琼十五岁或十七岁)先在黑夜里翻栅栏进入敌军大营斩将放火,这才用两千人把卢明月的十万人杀得只剩下几百人狼狈而逃。

罗士信归唐后屡建奇功,在二十一岁就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是当时因军功而封国公(仅次于王爵)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只可惜罗士信在二十二岁的时候,被同样出身瓦岗的刘黑闼杀害了。

其实罗士信原本可以不死,该死的那个是同样出身于瓦岗的王君廓(演义中的大刀王君可)。当时王君廓镇守的洺水城被刘黑闼包围,唐军三次增援都被打回去了。这时候罗士信挺身而出,带着二百人杀开一条血胡同,王君廓趁机突围,罗士信进城据守。

刘黑闼趁着天降大雪攻破了洛水城抓住了罗士信。面对年轻的“老领导”,刘黑闼诚心诚意地劝降,但是罗士信不为所动,从容就义,年仅二十二岁。

瓦岗七勇将之五 神勇将军刘黑闼

上文咱们说罗士信是刘黑闼年轻的“老领导”,是因为刘黑闼也出身于瓦岗军,只不过在瓦岗军的时候还算不上将军,只是个偏将,跟罗士信不是一个档次。一直战斗在秦琼程咬金的光环之下,骠骑四员大将,没有他啥事。

李密兵败后,刘黑闼也被王世充收编了,但是刘黑闼跟秦琼程咬金一样瞧不起王世充,只不过秦琼程咬金投奔了大唐,而刘黑闼去找老朋友夏王窦建德去了。

在窦建德那里,刘黑闼找到了施展才能的地方,也成了位列武将之首的“神勇将军”。

窦建德是个好人,但却没有好命,这一点咱们另一篇文章再说——他被李渊给杀掉了。

为了给窦建德报仇,刘黑闼聚集起残部反唐,最初只有一百人,却打破了唐朝漳南县城,大败贝州刺史戴元详、魏州刺史权威, 后来还打败了淮安王李神通(李渊的堂弟)、幽州总管罗艺联军,杀了冀州总管麹棱。

瓦岗山前领导徐茂公(已改名李世绩)来讨伐,也被刘黑闼毫不留情地打败了,还活捉了李建成嫡系两大武将薛万均薛万彻(这兄弟俩在玄武门之变中跟李世民部下恶战过),最后还把淮阳郡王李道玄(李渊的侄子)也杀了。

最后还是瓦岗山前参谋魏征帮着当时的唐朝太子李建成打败了刘黑闼,刘黑闼被手下出卖被俘,死在李建成屠刀之下。

瓦岗七勇将之四 万人敌裴行俨

关于隋唐英雄的演义小说中,有个使大锤的裴元庆,是“天下第三条好汉”,他的原型,就是名将裴行俨,他的父亲,在演义中连名字都没改,也叫裴仁基。

裴行俨并没有一个姐姐嫁给“混世魔王”程咬金,但是却娶了王世充的侄女,那还是李密兵败、裴仁基父子被擒之后的事情呢。

裴行俨在瓦岗军里的地位,一点也不比秦琼程咬金差,而且还被李密封为上柱国、绛郡公。连魏征后来给隋朝修史,也特别说:“(裴)行俨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

虽然在隋军中备受排挤欺压才在一怒之下投奔被自己多次打败的瓦岗军,但裴家父子一直是隋朝的忠臣。

王世充废掉了越王杨侗而自己称帝,裴家父子就密谋要干掉王世充复立杨侗,结果又被叛徒出卖,裴家三族都惨遭杀害。

瓦岗七勇将之三 老当益壮程咬金

程咬金虽然没当过混世魔王大德天子,也不会耍什么三板斧,但是“善使马槊”的他,却实实在在地是瓦岗军中四大高手之一,也就是四大骠骑之一,这四个人(秦琼、程咬金、罗士信、裴行俨)每人掌管两千精锐骑兵,李密曾夸口:“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程咬金虽然不是裴行俨的姐夫,但却真的救过裴行俨的命。

那是在王世充去打单雄信掌管的外马军的时候,单雄信支持不住了,李密就派裴行俨和程咬金驰援,可是裴行俨却被一阵乱箭给射落马下。

程咬金飞马挺槊赶到,抱起裴行俨就往回跑,却被身后赶来的王世充部将一槊刺了个贯穿伤,这时候的老程一拳打断敌将槊杆,然后用抢来的槊尖干掉了敌将,敌人惊为天人,再也不敢紧追。

后来程咬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因为“每阵先登”,也就是总是打头阵,被封为宿国公,后改为卢国公。

程咬金不但勇猛,而且长寿,他活了七十六岁。公元656,六十七岁的程咬金还亲自挂帅出征去打突厥人。

程咬金用苏烈苏定方(那是个好人,征西突厥,平百济,伐高句丽,一人灭三国)做前锋,打得突厥人抱头鼠窜,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数都数不清。

在怛笃城,抢上瘾的程老将军把投降的数千家胡人杀了个鸡犬不留,还抢光了人家的财宝。回朝后被人举报(笔者一直不认为程老将军做错了什么,要是我们对倭寇和安南、高句丽的作战中都屠城以绝后患,哪有今天这么多麻烦?)而被免了官。

但是作为当时硕果仅存的瓦岗名将,唐高宗还真离不开他,没过多久,程老将军就带着从突厥抢来的财宝异地做官去了——当起了封疆大吏岐州刺史。

瓦岗七勇将之二 追风飞将单雄信

李世民身经百战,总是所向披靡,但是有一次,李世民已经摸到了阎王的胡子,看见了死神狰狞的笑脸,在红袍红马长槊的将军面前,李世民真正体验到了死亡的气息那么接近,要不是徐茂公飞马赶到,贞观之治没开始就结束了。

李世民一生中唯一次濒临死亡,就是因为遇到了单雄信。

著有《廿二史札记》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曾经写过一首诗:伪郑单雄信,挺槊追秦王。伪汉张定边,直犯明祖航。彼皆万人敌,瞋目莫敢当。使其事真主,戮力鏖疆场。功岂后褒鄂,名应并徐常。惜哉失所依,草贼同陆梁。

把单雄信排在了差点干掉明太祖朱元璋的张定边和明朝第一第二名将徐达、常遇春之前,并惋惜单雄信跟错了人,要不然也会名垂青史。

单雄信差点杀掉李世民,事情发生在武德三年,也就是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率军出战。单雄信持枪纵马直取李世民,徐世勣出现制止单雄信,单雄信于是退走。

《旧唐书》记载: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演义中说单雄信是被尉迟恭单鞭夺槊,笔者没招待史料,但是《旧唐书本纪二》(唐太宗本纪)明确记载:世充骁将单雄信数百骑夹道来逼,交抢竞进,太宗几为所败。关于尉迟恭的列传也仅记载:世充骁将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也就是尉迟恭搞偷袭,才把单雄信刺了一槊。

后来王世充投降李世民,单雄信作为属下,只能跟着投降,李世民放过了王世充,但却偏偏杀掉了单雄信。李世民不肯放过单雄信,什么“反复无常”都是借口,他实际是那次被吓坏了。

因为单雄信是在主动归降后被杀掉,李世民做事不漂亮,所以唐朝的史料必然会极力抹黑单雄信以证明唐太宗光明伟大正确,但是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则把单雄信尊为神灵,当时的民众都为他立庙,并祭祀他。晚明时期,袁于令在《隋史遗文》里首次证实单雄信是个为人侠义,扶危救弱绿林首。

单雄信被李世民杀了,但是单雄信家族并没有没落,他的儿子单道真当了梁州司马,孙子单思敬官任安东都护府都护,孙子单思远当了河南尹、岐州刺史。

单雄信第11代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加入黄巢起义,人称“黄军四杰”,他们跟着黄巢,差点灭了大唐。

瓦岗七勇将之首 忠义无双秦叔宝

单雄信很勇猛,但是却不敢自称天下无敌。

只有一次,单雄信喝了点酒,跟大家说:“我们现在天下无敌了!”然后他看看了身边的秦琼秦叔宝:“因为秦叔宝将军现在是我们一伙的了……”

尉迟恭自恃辅佐李世民夺位有功,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为了抢座位,还差点打瞎李世民的叔叔李道宗(忠臣,与李勣、薛万彻齐名的唐初三大名将之一,后被长孙无忌陷害),但是尉迟恭在秦琼面前很恭顺,因为他知道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他曾经在一个月内被秦琼打败三次,最后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才投降李世民的。

正史(新唐书、旧唐书)记载秦琼归唐之后,李世民“素闻其勇,厚加礼遇”,封为马军总管,此后秦琼先后“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帝(李渊)赐以黄金瓶,劳曰:“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从破宋金刚于介休”;在平定王世充之战中,担任先锋;虎牢关之战中,秦叔宝率领数十人率先冲破敌阵。

  李世民率军出征时,每当敌军中有“骁将锐卒”耀武扬威,就派秦叔宝前去。秦琼“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当年的秦叔宝,那可真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想杀谁就杀谁,尉迟恭敢打皇叔李道宗,但是却不敢打秦琼,以至于后世小说演义中,都编出了秦琼如何“欺负”老实人尉迟恭,蔫坏的程咬金煽风点火,把个尉迟恭耍得团团转没脾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隋唐为什么打高句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