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子叫先帝创业未半叫什么

为什么古代称皇帝死叫做“驾崩”? - 文化万象 - 汗青网_国学_传统文化_儒家_历史_文学_汉服_中医_武术_曲艺_民俗
汗青网——中国最纯正的传统文化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站公告:
欢迎加入汗青网QQ群:。欢迎加入汗青网QQ群:。欢迎加入汗青网QQ群:。欢迎加入汗青网QQ群:。欢迎加入汗青网QQ群:。欢迎加入汗青网QQ群:。欢迎加入汗青网QQ群:。
传统王道政治
君主向士人与清议负责,宪政就建立起来了
土地自由流转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天人合一,仁民爱物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墨医民杂,百花齐放
回望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文化万象 您现在所在位置:
为什么古代称皇帝死叫做“驾崩”?
来源:汗青网 & 作者:心语(整理) &
浏览人数 :1147 & 发表时间:
生老病死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古人对死有许多避讳,故“死”有很多不同的别称。皇帝死专称为驾崩、崩殂、大行等,一般平民百姓则称殁、殂、故、终等等。古籍的记载如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及《说唐·第十四回》:“当文帝驾崩时,并无遗诏。”另唐朝白居易《新乐府·杏为梁》:“碧砌红轩色未干,去年身殁今移主。”
那么,为什么古代皇帝死叫作“驾崩”呢?
驾,原是古代车辆的总称,或专指帝王的车乘,如车驾、銮驾。在《后汉书·舆服志》上载:“天子出,有大驾,有法驾,有小驾。”古代皇帝的车驾可分为大驾、法驾、小驾,而皇帝出行时,仪仗队规模最大者为大驾,在法驾、小驾之上。
此外,在明朝张自烈撰的《正字通》上载:“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驾。”因此,渐渐的“驾”也就成为古时对皇帝的尊称,或用来借指皇帝、天子。如护驾、圣驾、驾坐等。
另据《说文解字》记载:“崩,山坏也,从山朋声。”所以,崩的本义是山倒塌。如《左传·成公五年》上载:“梁山崩。”
在古代,人们把天子逝世看得很重,常用山倒塌来比喻,故自周朝开始皇帝死就称为“崩”。如《礼记·曲礼下》上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崩、薨、卒、不禄、死,这些都是古人对死的称呼。
古代,驾的用法可借指或尊称皇帝,而崩是指皇帝死如山倒塌般,故“驾崩”是古人用来专指皇帝死亡的一种尊称,而只有平民百姓之死,才会直言不讳的通称为“死”。◇
上一篇下一篇
[][][][][][][][][][]
尊姓大名:皇上管他外婆叫什么?_百度知道
皇上管他外婆叫什么?
称呼他爷爷叫皇爷爷?那要叫他外祖父外祖母叫什么?称呼他奶奶什么皇上他爷爷叫太上皇 他奶奶叫太皇太后 管他爸是叫父王吗?管他妈叫母后
皇上一般即位的时候父亲都死了
当然也有特例
比如嘉庆皇帝即位时乾隆还在
那么乾隆就是太上皇
嘉庆称乾隆为父皇
正常情况下皇帝的爹都已经死了
一般就称皇考
母亲不管是亲生的还是嫡母都是太后
奶奶为太皇太后至于 外公外婆一般只会称呼官职和封号
比如外公的爵位是宁国公
那也只会称呼为宁国公
外婆的封号是宁国夫人
就称呼宁国夫人
采纳率:47%
什么太祖,太宗之类的。。老爸死了,自己当皇帝了。外公外婆不属于皇室的宗亲,因此不享有称号。只称国舅和太国舅,称呼为父皇。老爸还是皇帝的时候,所有人都是臣子皇帝基本是属于终生制的职业,当了皇帝。祖母是太皇太后。母亲是母后,称为先帝。或者封号,皇太后。而外婆是属于宗亲之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古代皇帝的儿子称为什么?王爷吗?不住皇宫的。然后王爷的老婆叫什么?_百度知道
古代皇帝的儿子称为什么?王爷吗?不住皇宫的。然后王爷的老婆叫什么?
王爷的第一任正室叫什么?第二任第三任又叫什么呢?那么王爷称父母叫什么呢?不是清朝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正妻叫王妃 有两个侧妃 其他是侍妾如果王爷是皇帝的儿子的话 肯定是称皇后或太后(要看是先帝的儿子还是现在的皇帝的)为母后,太妃或其他嫔妃为母妃。如果王爷不是皇帝的儿子 那我也不知道- -
皇帝还在,那个王爷该称皇帝为父皇?母亲只是妃子,那么私底下只能称母妃?
皇帝当然称父皇如果母亲只是妃子那只能叫X母妃 X为她的封号 只有皇后正妻才能叫母后王爷的正妃 就叫X王妃 X是王爷的封号 比如晋王老婆就叫晋王妃
采纳率:60%
那他的爵位和父母无关,就只会称呼父亲母亲。再比如先秦的诸侯王,这些人其实已经不受周天子节制了,相当于一国的国君,其他的房就没有封号了,府内也只能称“姨奶奶”。能封王的基本上只有皇帝的父族,当然称父皇。王爷的老婆就叫王妃,没封王的只能叫x皇子,x是皇子的兄弟排行。被封王的当然就是王爷,那他在做世子的时候称呼父母就是父王,那称呼起来就是父王,被封为魏王,清朝之前都是外放的,母妃。他父亲不死他不可能做郡王,你比如大臣已经大权在握要挟国君了,这种会被封王,你比如曹操,王妃只有正室可以叫,那能当王的肯定都是太子在先王死后呗,一般是皇子,母亲不是皇后就是皇妃那就是母后 母妃。因为皇族的这个王是世袭的只传给嫡子,你比如第一代是王,皇帝的亲兄弟,皇帝的亲叔叔们。这些人的父亲肯定也都是皇帝啊,第二代可能是郡王或者公爵,第三代就是侯爵。这样一代一代往下减爵位。那你比如一个郡王的父亲是亲王,他做了郡王就成父亲为先王或者先父,就这样。汉以前也有皇族外的外姓被封王情况古代皇帝的儿子一般都会被封王
皇帝的儿子,是称为皇子殿下,在成年或长大一点出宫居住,被皇帝封王后,被称为王爷。王爷的正妻被称为王妃,还有侧妃、侍妾等,但这些人的地位就差了很多。王妃的儿子是为嫡子,嫡长子可继承王位,在汉朝初年甚至可以继承封国。王爷的亲母如是妃子级别的,称为母妃,只有皇后才可被称母后,所有皇帝的儿子都需称母后。皇帝在位,儿子称父皇 ,皇帝登基,称活着的皇帝父亲为太上皇(这个称呼来自刘邦),去世的皇帝父亲为皇考。这个是儿子从父亲手里继承皇位的规矩。如果皇帝无子,把小一辈的宗室过继过来继承帝位,那么新皇就得称去世皇帝为皇考,而亲生父亲就不能称父皇或皇考。
皇子,老几就称皇几子,比如: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等;王爷的称呼是被册封后才有的,封王一般没有什么年龄限制,成年的可以未成年的也可以;王爷大多成年后开府或之藩;正室称为王妃,某王妃,如:燕王妃,赵王妃等;继室则还是称王妃,纳妾的话则是侧妃或庶妃,得看身份;称皇帝老爸为父皇,皇后为母后
那要看是哪个朝代了,朝代不同称呼也不一样。王爷是一种爵位,是皇帝的儿子成婚后册封的爵位。而未成婚一般不叫王爷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王爷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刘肇&&  东汉孝和皇帝(79年-105年),东汉第四位皇帝(88年—105年在位),在位17年,得年27岁,他是四子,母贵人梁氏,死后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葬于慎陵。在位时期,科技、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发明了,、写了。另外,和帝初年灭亡了,扩张疆土数千余里,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帝王档案刘肇  姓名:刘肇&&&&&&&&&&&&&   生年:公元79年  卒年:公元105年  年号:永元;元兴  庙号& 穆宗(后除庙号)  谥号& 孝和皇帝  陵墓:慎陵,在孟津县  皇后:阴氏;  政权&   在世& 79年—105年  在位& 88年—105年  年号&   永元:89年-105年三月  元兴:105年四月-十二月  政绩:诛灭外戚窦氏集团,夺回政权  过失:信用宦官,为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埋下隐患帝王简介汉和帝&  汉和帝刘肇(79年~106年2月13日),东汉第四位皇帝(89年~105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27岁,他是汉章帝次子,母梁贵人。刘肇死后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葬于慎陵。年号,。  他即位时,只有10岁,由执政,从此进入外戚、相继掌权的时期,和帝即位后,窦太后排斥异己,让弟弟掌权,窦家人一犯法,窦太后就再三庇护,窦氏的,引起汉和帝的不满。永元四年壬辰年六月二十三日(92年8月14日),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将窦氏一网打尽,但是也由此进入宦官专权时期。元兴元年乙巳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06年2月13日),汉和帝驾崩。  汉和帝在位时期,科技、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班昭写了《汉书》。另外,和帝初年窦宪灭亡了匈奴,扩张疆土数千余里,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人物生平身世迷离 知恩念亲 汉和帝生母梁贵人  刘肇并非章帝窦皇后所生。章帝窦皇后不能生育,故章帝先立刘庆为皇太子。的母亲是宋贵人,窦皇后怕她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诬陷其搞歪门邪道诅咒皇上。宋贵人被逼自杀,刘庆亦被废黜为清河王。   刘肇,生母梁贵人,由于母家被窦皇后诬陷获罪,也忧愤而死,于是刘肇在幼年即为窦皇后收养。建初七年(82年),刘肇被立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去世,刘肇即皇帝位,是为和帝,时年10岁。窦皇后也改称为窦太后。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元”。   永元八年(96年),窦太后在孤寂中死去,在这之前,和帝一直不知道自己非窦氏所生。窦太后死后,和帝生母梁贵人的族人把这个秘密揭露出来,和帝非常悲恸。三公联名上疏道:“应该依照光武帝贬黜吕太后的先例,去掉窦太后尊号,不让她和先帝合葬在一起。”百官亦附和此议。和帝很有尺寸,说:“虽然窦宪兄弟横行不法,但太后深明大义,生活俭朴,勤劳国事。我跟她生活了十多年,都很清楚,你们不要多说了。”为了表示对生身母亲的怀念,和帝追尊梁贵人为皇太后;梁贵人的父亲梁竦为窦氏诬陷至死,和帝追封为褒亲愍侯;派人迎回梁竦发配到边远地区的妻子儿女,封了的儿子为乐平侯、梁雍为乘氏侯、梁翟为单父侯,赏赐巨额钱财。东汉历史上势力最大、为害最烈的一个外戚集团梁氏的势力就此登上历史的舞台。& 以宦制戚 此消彼长   和帝即位时尚年幼,窦太后临朝处理政务。虽以为,录尚书事,但邓彪性情懦弱,明哲保身,不问政事。司徒、太尉、司空任隗都没有实权。而太后兄窦宪以侍中身份主管皇窜机密,宣读诏命。太皇弟为虎贲中郎将,窦景、为中常侍,控制了皇宫警卫。这样,东汉开始了外戚当政的黑暗时期。 汉和帝  章帝丧期,齐殇王的儿子都乡侯来到京城吊丧,窦太后多次接见他,引起了窦宪的猜忌,怕刘畅得到太后的信任而分夺他的权力。窦宪派刺客在城门屯卫之中杀死了刘畅,却把责任推给了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真相大白后,窦太后觉得很丢面子,一气之下,把窦宪关闭在宫内,对外说要狠狠处分他。   就在这时,东汉王朝收到了南匈奴单于的上书。原来漠北发生了蝗灾,人民饥馑,大量北匈奴人南逃,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南单于请求东汉出兵,合击北匈奴。窦宪于是请求北征匈奴以将功赎罪。东汉王朝内部的大部分官员反对窦宪征伐。在朝堂上接连上书谏止,明里说的是对匈奴的策略问题,暗中却是反对外戚弄权的意思。但是,窦太后就是不予理睬。   永元元年(89年),窦宪和耿秉率军由朔方出塞,会同南匈奴单于万余精锐骑兵,在稽落山(今漠北西北部的额布根山)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单于逃走。汉军战果辉煌,斩首和俘获的北匈奴士兵很多。先后归附汉朝的有81个部落,共计20多万人。汉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燕然山(今杭爱山)。两年后的永元三年(91 年),汉将耿夔又大破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单于率领残余部众逃往康居,匈奴奴隶制政权全部瓦解。从此,的势力退出了漠北地区,开始了民族大迁徙。   对匈奴军事远征的胜利,加强了窦氏外戚集团的政治势力。永元元年(89年)窦宪班师回朝,升为大将军。按汉朝制度,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此外,和帝还诏封窦宪为武阳侯,食邑二万户。窦宪怕反响太大,辞去了封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氏父子、兄弟并为卿、校,窦氏集团气焰更加嚣张。   永元四年(92年),和帝14岁,已经由童年进入少年。他开始不满于自己无权的地位,由此引起窦氏的疑惧。窦宪等密谋,企图杀害和帝。和帝闻知风声,也开始做应变准备。由于窦太后专权,和帝不能直接接触朝廷的官员,他所熟悉的、所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身边的宦官。其中中常侍郑众,机敏沉着,足智多谋,不附从窦姓豪强,最为和帝信任。于是和帝与郑众暗中商议,结论是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和帝出其不意,亲临北宫,命令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关闭城门,逮捕窦宪党羽射声校尉郭璜、侍中郭举、卫尉邓叠、步兵校尉邓磊,将其全部处死。又派谒者仆射率兵包围了大将军府,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由于顾忌太后的面子,和帝不愿意公开杀害窦宪,便封窦宪为冠军侯,责其与兄弟笃、景、环都回到自己的封国去,然后迫令他们自杀。窦氏宗族宾客中为官的,全部罢免。太尉宋由因附从窦宪,不得不自杀。这场斗争,开东汉历史上宦官与外戚争权的新局面。同时为了奖赏郑众的功绩,和帝升任郑众为大长秋。在赏赐臣下时,郑众往往辞让少受、谦虚谨慎,愈益得到和帝的信任。有什么国家大事,和帝往往先同郑众商量,然后再交大臣们讨论,从此东汉王朝开始进入宦官干政时期。 喜新厌旧 废立皇后 邓绥  和帝渐长以后,前执金吾的女儿被选入后宫。光武阴皇后的哥哥、阴氏世为贵戚,再加上年少聪慧,面貌秀丽动人,和帝倾心于她,在永元八年(96年)册立为皇后。然而和帝用情不专,不久后又把前护羌校尉的女儿选入后宫。邓氏的祖父为高密侯,出身于“元功之族”,也为世代权贵之家。邓氏比阴皇后更加年轻、更加漂亮,特别是性格更加温顺,因此最得和帝的宠爱,册立邓氏为贵人。一次,邓贵人偶感风寒,卧床不起,和帝连忙命令贵人的家属进宫探视,并允许他们自由出入宫禁。邓贵人就此劝阻和帝说:“宫禁重地,陛下竟许为妾外家出入,恐遭异议,妾不敢蒙此厚恩。”和帝不禁赞叹道:“其他人以见亲属为荣,贵人反以为忧,识见真非常人可及!”于是对邓贵人更加宠爱。这引起了阴皇后的嫉妒,发狠道:“他日我若得志,必使邓氏再无遗类!”而宫中侍女平常受到邓贵人许多恩惠,将阴皇后的话传给了贵人。邓贵人见不容于皇后,流泪说道:“我平常敬奉皇后,小心有加,尚不见容,日后怎能和好相处。与其将来受祸,还不如今日绝命,也可以上报帝恩,中免族祸,死也无恨了!”说毕,要饮药自杀。邓贵人说这番话时,适逢宫人赵玉在旁,慌忙劝阻。事情真相渐为和帝知晓,和帝除对阴后疏远一层外,又加憎恨,遂有了废立皇后的打算。   永元十四年(93年),有人告发阴皇后私为巫蛊,咒诅皇上。和帝令中常侍张慎草草审讯,随即定案,册废阴皇后,令迁居桐宫。阴皇后在桐宫中悲愤难忍,不久死去。废阴皇后以后,和帝想立即立邓贵人为后。邓贵人起初不从,称病不起,然而和帝决心已下,非她莫属,经过几个月的推推让让,邓氏终于即皇后位。   公元108年,和帝改元“元兴”。同年,在章德前殿去世,享年27岁,在位17年。次年,葬于慎陵,庙号“穆宗”,谥号“和帝”。家庭后妃  阴皇后汉和帝登基   邓绥  周贵人  冯贵人皇子  长子刘胜 平原王  次子刘隆 皇女  长女刘保,延平元年封。  次女刘成,元年封共邑公主。  三女刘利,元年封临颍公主,适即墨侯侍中。  四女刘兴,元年封闻喜公主。人物年表  公元79年,第四子刘肇出生。  公元82年,刘肇被立为太子。  公元88年,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  公元89年,应南匈奴单于请求,东汉政府派率军与南匈奴一起,合击北匈奴,打败北。  公元91年,将军又大败北匈奴,将匈奴势力彻底赶出漠北地区。  公元92年,汉和帝依靠宦官,一举铲除外戚窦氏势力。宦官专权就此开始。  公元106年,汉和帝刘肇去世。历史政绩亲理政事蔡伦改进造纸术  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集团的势力之后,开始亲理政事。他每天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从他亲政的所作所为,尚不失为一个有为的君主。安定边疆  西北有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降附者五十余国;东北有乌桓校尉任尚大破南单于,将辽东收归,改为渤海郡。和帝一朝,曾多次平定过少数民族的叛乱。宽缓为政  和帝当政时期,曾多次下诏赈灾救难、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他任用的掌管刑狱的廷尉陈宠,便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仁爱之人,每次断案,都依据经典,而“务从宽恕”。  和帝对有过失之人,也能根据情况,从宽处理。永元九年(97年),窦太后死。由于宫廷紧守秘密,和帝为梁贵人所生的事实始终没予公开。太后死后,梁家才敢奏明朝廷,为梁贵人讨一个说法。这时和帝也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但在如何安置窦太后的问题上,三公上奏:“请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贬窦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而和帝却念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认为“恩不忍离,义不忍亏”,不应有所降黜。于是不降尊号,谥为章德皇后。而对梁贵人、宋贵人的问题也都妥善安置。梁贵人被追封皇太后。注重德教风化  章帝时,居巢侯逝世,按规定应由长子刘恺袭爵,但为满足父亲的遗愿,他坚持让弟弟刘宪袭封,自己则逃往外地。执政官上奏请示收回刘恺封国,章帝嘉其义,特许等待他。而刘恺始终没有回来,十多年后,执政官又提起此事。对此,侍中贾逵上书说:“孔子曾说‘能以礼让,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有司没有推究刘恺此举的乐善之心,而是以平常之法加以处理,这样做恐怕不能助长礼让的风气,成就宽弘的教化啊!”和帝深以为然,下诏说:“王法崇善,成人之美。”于是不仅同意刘宪袭爵,而且征为郎。爱民为本  和帝十分体恤民众疾苦,多次诏令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而他也常常以此自责,如永元八年(96 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他下诏首先说:“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忧民之心,殷殷可见。岭南(今广东地区)出产生龙眼、荔枝,为了满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经风历险,劳民伤财。唐羌上书,请求停止,和帝批示:“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爱民之意,发自肺腑。选官用贤  和帝深感吏制建设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因而非常重视官吏的选拔任用。据统计,他当政时期,曾四次专门下诏纳贤。这既反映出东汉吏制的空虚与堕落,也表现出和帝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从夺回政权到亲理朝政,可以看出汉和帝是一个宽和仁爱的君主,这与他的谥号“和”是吻合的。但作为一个君主,明辨是非,当机立断,更是一个重要的素质,在清除窦氏集团的斗争中,和帝做到了这一点;在废立后妃的过程中,这一点也表现得相当充分。典籍记载  孝和皇帝讳肇,肃宗第四子也。母梁贵人,为窦皇后所谮,忧卒,窦后养帝以为己子。建初七年,立为皇太子。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年十岁。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三月丁酉,改淮阳为陈国,楚郡为彭城国,西平并汝南郡,六安复为庐江郡。遗诏徙西平王羡为陈王,六安王恭为彭城王。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庚戌,皇太后诏曰:  先帝以明圣,奉承祖宗至德要道,天下清静,庶事咸宁。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外有大国贤王并为蕃屏,内有公卿大夫统理本朝,恭己受成,夫何忧哉!然守文之际,必有内辅以参听断。侍中宪,朕之元兄,行能兼备,忠孝尤笃,先帝所器,亲受遗诏,当以旧典辅斯职焉。宪固执谦让,节不可夺。今供养两宫,宿卫左右,厥事已重,亦不可复劳以政事。故太尉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群贤首,先帝褒表,欲以崇化。今彪聪明康强,可谓老成黄耇矣。其以彪为太傅,赐爵关内侯,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朕庶几得专心内位。於戏!群公其勉率百僚,各修厥职,爱养元元,绥以中和,称朕  意焉。  辛酉,有司上奏:“孝章皇帝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穑。  文加殊俗,武畅方表,界惟人面,无思不服。巍巍荡荡,莫与比隆。《周颂》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请上尊庙曰肃宗,共进《武德》之舞。”制曰:“可。”  癸亥,陈王羡、彭城王恭、乐成王党、下邳王衍、梁王畅始就国。夏四月丙子,谒高庙。丁丑,谒世祖庙。  戊寅,诏曰:“昔孝武皇帝致诛胡、越,故权收盐铁之利,以奉师旅之费。  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其申敕刺史、二千石,奉顺圣旨,勉弘德化,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五月,京师旱。诏长乐少府桓郁侍讲禁中。  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伐北匈奴。  安息国遣使献师子、扶拔。  永元元年春三月甲辰,初令郎官诏除者得占丞、尉,以比秩为真。  夏六月,车骑将军窦宪出鸡鹿塞,度辽将军邓鸿出稒阳塞,南单于出满夷谷,与北匈奴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追至私渠比鞮海。窦宪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北单于遣弟右温禺鞮王奉奏贡献。  秋七月乙未,会稽山崩。  闰月丙子,诏曰:“匈奴背叛,为害久远。赖祖宗之灵,师克有捷,丑虏破碎,遂扫厥庭,役不再籍,万里清荡,非朕小子眇身所能克堪。有司其案旧典,告类荐功,以章休烈。”  九月庚申,以车骑将军窦宪为大将军,以中郎将刘尚为车骑将军。  冬十月,令郡国弛刑输作军营,其徙出塞者,刑虽未竟,皆免归田里。庚子,阜陵王延薨。  是岁,郡国九大水。  二年春正月丁丑,大赦天下。  二月壬午,日有食之。己亥,复置西河、上郡属国都尉官。  夏五月庚戌,分太山为济北国,分乐成、涿郡、勃海为河间国。丙辰,封皇弟寿为济北王,开为河间王,淑为城阳王,绍封故淮阳王昞子侧为常山王。赐公卿以下至佐史钱、布各有差。己未,遣副校尉阎磐讨北匈奴,取伊吾卢地。丁卯,绍封故齐王晃子无忌为齐王,北海王睦子威为北海王。  车师前后王并遣子入侍。月氏国遣兵攻西域长史班超,超击降之。  六月辛卯,中山王焉薨。  秋七月乙卯,大将军窦宪出屯凉州。  九月,北匈奴遣使称臣。  冬十月,遣行中郎将班固报命南单于。遣左谷蠡王师子出鸡鹿塞,击北匈奴于河云北,大破之。  三年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赐诸侯王、公、将军、特进、中二千石、列侯、宗室子孙在京师奉朝请者黄金,将、大夫、郎吏、从官帛。赐民爵及粟帛各有差,大酺五日。郡国中都官系囚死罪赎缣,至司寇及亡命,各有差。庚辰,赐京师民酺,布两户共一匹。  二月,大将军窦宪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金微山,大破之,获其母阏氏。  夏六月辛卯,尊皇太后母比阳公主为长公主。辛丑,阜陵王种薨。  冬十月癸未,行幸长安。诏曰:“北狄破灭,名王仍降,西域诸国,纳质内附,岂非祖宗迪哲重光之鸿烈欤?寤寐叹息,想望旧京。其赐行所过二千石长吏已下及三老、官属钱帛,各有差;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  十一月癸卯,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诏曰:“高祖功臣,萧、曹为首,有传世不绝之义。曹相国后容城侯无嗣。朕望长陵东门,见二臣之垅,循其远节,每有感焉。忠义获宠,古今所同。可遣使者以中牢祠,大鸿胪求近亲宜为嗣者,须景风绍封,以章厥功。”  十二月,复置西域都护、骑都尉、戊己校尉官。庚辰,至自长安,减弛刑徒从驾者刑五月。  四年春正月,北匈奴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单于,款塞乞降。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玺绶。  三月癸丑,司徒袁安薨。闰月丁丑,太常丁鸿为司徒。  夏四月丙辰,大将军窦宪还至京师。  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丙辰,郡国十三地震。窦宪潜图弑逆。庚申,幸北宫。诏收捕宪党射声校尉郭璜,璜子侍中举,卫尉邓叠,叠弟步兵校尉磊。皆下狱死。使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遣宪及弟笃、景就国,到皆自杀。  是夏、旱、蝗。  秋七月己丑,太尉宋由坐党宪自杀。  八月辛亥,司空任隗薨。癸丑,大司农尹睦为太尉,录尚书事。丁巳,赐公卿以下至佐史钱、谷各有差。  冬十月己亥,宗正刘方为司空。  十二月壬辰,诏:“今年郡国秋稼为旱、蝗所伤,其什四以上勿收田租、刍  稿;有不满者,以实除之。”  武陵零陵澧中蛮叛。烧当羌寇金城。  五年春正月乙亥,宗祀五帝于明堂,遂登灵台,望云物。大赦天下。戊子,千乘王伉薨。辛卯,封皇帝万岁为广宗王。  二月戊戌,诏有司省减内外厩及凉州诸苑马。自京师离宫果园上林广成囿悉以假贫民,恣得采捕,不收其税。丁未,诏曰:“去年秋麦入少,恐民食不足。  其上尤贫不能自给者户口人数。往者郡国上贫民,以衣履釜鬵为赀,而豪右得其饶利。诏书实核,欲有以益之,而长吏不能躬亲,反更征召会聚,令失农作,愁扰百姓。若复有犯者,二千石先坐。”甲寅,太傅邓彪薨。戊午,陇西地震。  三月戊子,诏曰:“选举良才,为政之本。科别行能,必由乡曲。而郡国举吏,不加简择,故先帝明敕在所,令试之以职,乃得充选。又德行尤异,不须经职者,别署状上。而宣布以来,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从好,司隶、刺史讫无纠察。今新蒙赦令,且复申敕,后有犯者,显明其罚。在位不以选举为忧,督察不以发觉为负,非独州郡也。是以庶官多非其人。下民被奸邪之伤,由法不行故也。”庚寅,遣使者分行贫民,举实流冗,开仓赈禀三十余郡。  夏四月壬子,封阜陵王种兄鲂为阜陵王。  六月丁酉,郡国三雨雹。  秋九月辛酉,广宗王万岁薨,无子,国除。  匈奴单于於除鞬叛,遣中朗将任尚讨灭之。壬午,令郡县劝民蓄蔬食以助五谷。其官有陂池,令得采取,勿收假税二岁。  冬十月辛未,太尉尹睦薨。十一月乙丑,太仆张酺为太尉。  是岁,武陵郡兵破叛蛮,降之。护羌校尉贯友讨烧当羌,羌乃遁去。南单于安国叛,骨都侯喜斩之。  六年春正月,永昌徼外夷遣使译献犀牛、大象。己卯,司徒丁鸿薨。  二月乙未,遣谒者分行禀贷三河、兖、冀、青州贫民。  许阳侯马光自杀。丁未,司空刘方为司徒,太常张奋为司空。  三月庚寅,诏流民所过郡国皆实禀之,其有贩卖者勿出租税,又欲就贱还归者,复一岁田租、更赋。丙寅,诏曰:“朕以眇末,承奉鸿烈。阴阳不和,水旱违度,济、河之域,凶馑流亡,而未获忠言至谋,所以匡救之策。寤寐永叹,用思孔疚。惟官人不得于上,黎民不安于下,有司不念宽和,而竞为苛刻,覆案不急,以妨民事,甚非所以上当天心,下济元元也。思得忠良之士,以辅朕之不逮。其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昭岩穴,披幽隐,遣诣公车,朕将悉听焉。”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夏四月,蜀郡徼外羌率种人遣使内附。  五月,城阳王淑薨,无子,国除。  六月己酉,初令伏闭尽日。  秋七月,京师旱。诏中都官徒各除半刑,谪其未竟,五月已下皆免遣。丁巳,幸洛阳寺,录囚徒,举冤狱。收洛阳令下狱抵罪,司隶校尉、河南尹皆左降。未及还宫而澍雨。  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尉犁,斩其王。自是西域降服,纳质者五十余国。南单于安国从弟子逢侯率叛胡亡出塞。九月癸丑,以光禄勋邓鸿行车骑将军事,与越骑校尉冯柱、行度辽将军朱徽、使匈奴中郎将杜崇讨之。冬十一月,护乌桓校尉任尚率乌桓、鲜卑,大破逢侯,冯柱遣兵追击,复破之。  诏以勃海郡属冀州。  武陵溇中蛮叛,郡兵讨平之。  七年春正月,行车骑将军邓鸿、度辽将军朱徽、中郎将杜崇皆下狱死。  夏四月辛亥朔,日有食之。帝引见公卿问得失,令将、大夫、御史、谒者、博士、议郎、郎官会廷中,各言封事。诏曰:“元首不明,化流无良,政失于民,  谪见于天。深惟庶事,五教在宽,是以旧典因孝廉之举,以求其人。有司详选郎  官宽博有谋、才任典城者三十人。”既而悉以所选郎出补长、相。  五月辛卯,改千乘国为乐安国。  六月丙寅,沛王定薨。  秋七月乙巳,易阳地裂。  九月癸卯,京师地震。  八年春二月己丑,立贵人阴氏为皇后。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三级,民无名数及流民欲占者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夏四月癸亥,乐成王党薨。甲子,诏赈贷并州四郡贫民。  五月,河内、陈留蝗。  南匈奴右温禺犊王叛,为寇。秋七月,行度辽将军庞奋、越骑校尉冯柱追讨之,斩右温禺犊王。车师后王叛,击其前王。  八月辛酉,饮酎。诏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诣敦煌戍。其犯大逆,募下蚕室;其女子宫。自死罪已下,至司寇及亡命者入赎,各有差。  九月,京师蝗。吏民言事者,多归责有司。诏曰:“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而言事者专咎自下,非助我者也。朕寤寐恫矜,思弭忧衅。  昔楚严无灾而惧,成王出郊而反风。将何以匡朕不逮,以塞灾变?百僚师尹,勉修厥职,刺史、二千石详刑辟,理冤虐,恤鳏寡,矜孤弱,思惟致灾兴蝗之咎。”  庚子,复置广阳郡。  冬十月乙丑,北海王威有罪自杀。  十二月辛亥,陈王羡薨。  丁巳,南宫宣室殿火。  九年春正月,永昌徼外蛮夷及掸国重译奉贡。  三月庚辰,陇西地震。癸巳,济南王康薨。西域长史王林击车师后王,斩之。  夏四月丁卯,封乐成王党子巡为乐成王。  六月,蝗、旱。戊辰,诏:“今年秋稼为蝗虫所伤,皆勿收租、更、刍稿;若有所损失,以实除之,余当收租者亦半入。其山林饶利,陂池渔采,以赡元元,勿收假税。”  秋七月,蝗虫飞过京师。  八月,鲜卑寇肥如,辽东太守祭参下狱死。  闰月辛巳,皇太后窦氏崩。丙申,葬章德皇后。  烧当羌寇陇西,杀长吏,遣行征西将军刘尚、越骑校尉赵世等讨破之。  九月庚申,司徒刘方策免,自杀。甲子,追尊皇妣梁贵人为皇太后。  冬十月乙酉,改葬恭怀梁皇后于西陵。  十一月癸卯,当禄勋河南吕盖为司徒。  十二月丙寅,司空张奋罢。壬申,太仆韩棱为司空。己丑,复置若庐狱官。  十年春三月壬戌,诏曰:“堤防沟渠,所以顺助地理,通利壅塞。今废慢懈弛,不以为负。刺史、二千石其随宜疏导。勿因缘妄发,以为烦扰,将显行其罚。”  夏五月,京师大水。秋七月己巳,司空韩棱薨。八月丙子,太常太山巢堪为司空。  九月庚戌,复置廪牺官。  冬十月,五州雨水。十二月,烧当羌豪迷唐等率种人诣阙贡献。戊寅,梁王畅薨。十一年春二月,遣使循行郡国,禀贷被灾害不能自存者,令得渔采山林池泽,不收假税。丙午,诏郡国中都官徒及笃癃老小女徒各除半刑,其未竟三月者,皆免归田里。  夏四月丙寅,大赦天下。己巳,复置右校尉官。  秋七月辛卯,诏曰:“吏民逾僣,厚死伤生,是以旧令节之制度。顷者贵戚近亲,百僚师尹,莫肯率从,有司不举,怠放日甚。又商贾小民,或忘法禁,奇巧靡货,流积公行。其在位犯者,当先举正。市道小民,但且申明宪纲,勿因科令,加虐羸弱。”  十二年春二月,旄牛徼外白狼、貗薄夷率种人内属。  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赐下贫、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及郡国流民,听入陂池渔采,以助蔬食。三月丙申,诏曰:“比年不登,百姓虚匮。京师去冬无宿雪,今春无澍雨,黎民流离,困于道路。朕痛心疾首,靡知所济。‘瞻仰昊天,何辜今人?’三公,朕之腹心,而未获承天安民之策。数诏有司,务择良吏。今犹不改,竞为苛暴,侵愁小民,以求虚名,委任下吏,假势行邪。是以令下而奸生,禁至而诈起。巧法析律,饰文增辞,货行于言,罪成乎手,朕甚病焉。公卿不思助明好恶,将何以救其咎罚?咎罚既至,复令灾及小民。若上下同心,庶或有廖。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三级,民无名数及流民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壬子,赐博士员弟子在太学者布,人三匹。夏四月,日南象林蛮夷反,郡兵讨破之。闰月,赈贷敦煌、张掖、五原民下贫者谷。戊辰,秭归山崩。  六月,舞阳大水,赐被水灾尤贫者谷,人三斛。秋七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九月戊午,太尉张酺免。丙寅,大司农张禹为太尉。  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国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绶。  是岁,烧当羌复叛。  十三年春正月丁丑,帝幸东观,览书林,阅篇籍,博选术艺之士以充其官。二月,任城王尚薨。丙午,赈贷张掖、居延、朔方、日南贫民及孤、寡、羸弱不能自存者。  秋八月,诏象林民失农桑业者,赈贷种粮,禀赐下贫谷食。  己亥,北宫盛馔门阁火。护羌校尉周鲔击烧当羌,破之,荆州雨水。九月壬子,诏曰:“荆州比岁不节,今兹淫水为害,余虽颇登,而多不均浃,深惟四民农食之本,惨然怀矜。其今天下半入今年田租、刍稿;有宜以实除者,如故事。贫民假种食,皆勿收责。  冬十一月,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丙辰,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脩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鲜卑寇右北平,遂入渔阳,渔阳太守击破之。戊辰,司徒吕盖罢。  十二月丁丑,光禄勋鲁恭为司徒。辛卯,巫蛮叛,寇南郡。  十四年春二月乙卯,东海王政薨。缮修故西海郡,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  三月戊辰,临辟雍,飨射,大赦天下。  夏四月,遣使者督荆州兵讨巫蛮,破降之。  庚辰,赈贷张掖、居延、敦煌、五原、汉阳、会稽流民下贫谷,各有差。五月丁未,初置象林将兵长史官。  六月辛卯,废皇后阴氏,后父特进纲自杀。  秋七月甲寅,诏复象林县更赋、田租、刍稿二岁。壬子,常山王侧薨。是秋,三州雨水。  冬十月甲申,诏:“兖、豫、荆州今年水雨淫过,多伤农功。其令被害什四以上皆半入田租、刍稿;其不满者,以实除之。”辛卯,立贵人邓氏为皇后。丁酉,司空巢堪罢。  十一月癸卯,大司农徐防为司空。  是岁,初复郡国上计补郎官。  十五年春闰月乙未,诏流民欲还归本而无粮食者,过所实禀之,疾病加致医药;其不欲还归者,勿强。  二月,诏禀贷颍川、汝南、陈留、江夏、梁国、敦煌贫民。  夏四月甲子晦,日有食之。  五月戊寅,南阳大风。六月,诏令百姓鳏、寡渔采陂池,勿收假税二岁。  秋七月丙寅,济南王错薨。复置涿郡故安铁官。  九月壬午,南巡狩,清河王庆、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并从。赐所过二千石长吏以下、三老、官属及民百年者钱、布,各有差。是秋,四州雨水。  冬十月戊申,幸章陵,祠旧宅。癸丑,祠园庙,会宗室于旧庐,劳赐作乐。  戊午,进幸云梦,临汉水而还。  十一月甲申,车驾还宫,赐从臣及留者公卿以下钱、布,各有差。  十二月庚子,琅邪王宇薨。  有司奏,以为夏至则微阴起,靡草死,可以决小事。  是岁,初令郡国以日北至案薄刑。十六年春正月己卯,诏贫民有田业而以匮乏不能自农者,贷种粮。  二月己未,诏兖、豫、徐、冀四州比年雨多伤稼,禁沽酒。  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贫民无以耕者,为雇犁牛直。  五月壬午,赵王商薨。  秋七月,旱。戊午,诏曰:“今秋稼方穗而旱,云雨不沾,疑吏行惨刻,不宣恩泽,妄拘无罪,幽闭良善所致。其一切囚徒于法疑者勿决,以奉秋令。方察烦苛之吏,显明其罚。”辛酉,司徒鲁恭免。庚午,光禄勋张酺为司徒。辛巳,诏今天下皆半入今年田租、刍稿;其被灾害者,以实除之。贫民受贷种粮及田租、  刍稿,皆勿收责。八月己酉,司徒张酺薨。  冬十月辛卯,司空徐防为司徒,大鸿胪陈宠为司空。  十一月己丑,行幸缑氏,登百岯山,赐百官从臣布,各有差。北匈奴遣使称臣贡献。  十二月,复置辽东西部都尉官。元兴元年春正月戊午,引三署郎召见禁中,选除七十五人,补谒者、长、相。高句骊寇郡界。  夏四月庚午,大赦天下,改元元兴。宗室以罪绝者,悉复属籍。五月癸酉,雍地裂。  秋九月,辽东太守耿夔击貊人,破之。冬十二月辛未,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二十七。立皇子隆为皇太子。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民无名数及流民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自窦宪诛后,帝躬亲万机。每有灾异,辄延问公卿,极言得失。前后符瑞八十一所,自称德薄,皆抑而不宣。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  “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  论曰:自中兴以后,逮于永元,虽颇有弛张,而俱存不扰,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偏师出塞,则漠北地空;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岂其道远三代,术长前世?将服叛去来,自有数也?相关阅读  汉和帝刘肇: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  刘肇一辈子都在跟他的命运作斗争:从小被迫离开生母,不满10岁又死了父亲;登基后,把持政权的是养母和她的一帮亲戚;好不容易从外戚手中夺回政权,正待大展宏图时,却又一病不起,年纪轻轻就命丧黄泉。  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却被命运扼住了喉咙,这无疑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一  刘肇是汉章帝刘火旦的第四子,他的生母姓梁,是宫中的一名贵人。  说不上是幸运还是不幸,刘肇出生后不久,就被他父亲的大老婆——窦皇后相中了。这位窦皇后自己不会生孩子,又担心自己皇后的位置动摇,想认养个皇子,间接实现母凭子贵的目标。她觉得梁贵人比较好说话,就与梁贵人商量,欲认养刘肇。梁贵人很高兴,认为刘肇跟着皇后肯定比跟着自己有前途,说不定将来能当上太子,就欢欢喜喜地把他“送”给了窦皇后。  梁贵人想得没错,刘肇跟着窦皇后的确有前途。当时的太子是宋贵人所生的皇子刘庆,可窦皇后为了让刘肇当上太子,天天在刘火旦面前说宋贵人的坏话。日久天长,刘火旦经不住窦皇后的再三挑拨,就下诏废了太子刘庆,改立刘肇为太子。  那是公元82年,刘肇不到4岁,还不明白“太子”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他仍旧像往常一样,天天跑去找庆哥哥——刚从太子位子上被撵下来的刘庆玩。刘庆当时也才5岁,同样不明事理,也不记恨刘肇,俩人仍旧像以前一样要好,入则同室,出则同车。  梁贵人没有想到,她的亲生儿子当上了皇太子,她非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还莫名其妙地搭上了性命。窦皇后怕刘肇长大后知道梁贵人是他的生母,会疏远了自己,于是极力堵住众人的嘴,不让刘肇知道他的生母是谁,还百般陷害梁贵人,以致梁贵人忧郁成疾而死。  这一切,刘肇并不知情,他一直认为窦皇后就是他的生母,是他最可亲近、最可信赖的人,所以,公元88年,当他的父皇病逝,不满10岁的他被扶上皇帝宝座时,他很放心地把政权交给了窦皇后。  窦皇后成了窦太后以后,得意非常,她“含辛茹苦”抚养刘肇,为的就是这一天,现在目的达到了,她当然要好好地享受胜利果实。首先,她把哥哥窦宪提升为侍中,直接掌握朝廷机密,负责向全国发布她的诏书;之后,她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她还安排另外两个弟弟窦景、窦环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拟定文书。如此一来,朝廷的重要位置都被她的兄弟们垄断,“刘家王朝”实际上成了“窦家王朝”。  富贵不忘娘家人,这恐怕是全天下妇女的通病,窦太后提携娘家兄弟,原本可以理解,但她为了给娘家兄弟谋利,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窦宪心胸狭窄,是个亡命之徒,他养了许多刺客,看谁不顺眼,就暗杀谁。都乡侯刘畅与窦宪政见不和,他来京都洛阳吊唁汉章帝刘火旦时,窦宪派人刺杀了他。为了使窦宪免受处罚,窦太后为他制造了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让他带兵讨伐北匈奴。朝中大臣纷纷上书,指责窦太后不该“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可窦太后不听,执意派窦宪出征北匈奴。也该窦宪运气好,没有死在战场上,他率军出塞1500多公里,大破北匈奴大军。  窦宪得胜还朝后,窦太后有了袒护兄长的理由,下令免了窦宪的杀人罪,升任他为大将军,封武阳侯,地位仅次于当朝太傅。之后,她又斥巨资为自己的兄弟们修建了豪华住宅,楼馆错落,“弥街绝里”。  仗着自己是皇太后,窦太后肆无忌惮地满足着窦氏家族成员的私欲,皇帝刘肇俨然成了傀儡。渐渐地,窦太后觉得这个傀儡也是多余的了,她和兄弟们打起了诛杀刘肇的算盘。  一场宫廷政变,眼看就要上演了。  二  刘肇并不笨,随着年龄渐长,他慢慢地感觉到了窦太后对自己态度的变化,也觉察到了暗藏在窦宪等人眼中的仇恨。  窦太后果真是我的生母吗?为什么窦宪舅舅看我时,目光中暗藏杀机?刘肇经常琢磨这些问题,却苦于没有答案。  一些正直的朝臣不愿看到东汉就此覆亡,便偷偷地把窦氏家族密谋篡汉的消息告诉了刘肇。  刘肇对窦宪等人早已心存疑虑,但得知他们要杀掉自己、篡夺皇位时,还是大吃一惊。他想找个人商量一下,尽快拿出个对策,可朝中都是窦家的人,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虽然有向他报信的司徒丁鸿等人可以信赖,但窦氏兄弟限制皇帝与大臣单独接触,刘肇没办法直接面见他们。左思右想,刘肇决定寻求宦官郑众的帮助。  服侍刘肇多年,对皇室忠心耿耿。此人谨慎、机敏,很有心计,他早就看不惯窦太后及其兄弟的所作所为,但碍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一直不敢声张。刘肇把自己的疑虑告诉郑众后,郑众劝刘肇及早下手,铲除窦氏家族的势力,并积极为其出谋划策。  此时,窦宪正在镇守凉州。为防窦宪得知京城有变后起兵叛乱,刘肇下旨让窦宪进京辅政,将他调回了洛阳。同时,为了学习前朝皇帝对付外戚专权的经验,刘肇又密令皇兄刘庆借了一本《外戚传》,抓紧时间研读。当一切准备停当,窦宪等人回到了京都。  在抓捕窦宪的前夜,刘肇亲临北宫,命令司徒丁鸿派重兵守卫,紧闭城门;命令执金吾、五校尉等分头捉拿窦宪的亲信郭璜、邓叠等人,一夜之间清除了外围势力,避免他们与窦氏家族成员勾结。次日,刘肇派人直入窦家,宣读诏书,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其为冠军侯,并限令他与窦景等人回各自的封地。  窦宪没想到,羽翼未丰的刘肇会跟他来这招,有点儿措手不及,但他不敢公然违抗圣旨,只好回到了封地。之后,刘肇下令处死了郭璜等人。他感念窦太后的养育之恩,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而是等他们回到封地之后,下了一道诏书令其自杀。  一场轰轰烈烈的夺权斗争,以刘肇大获全胜而告终。那些企盼汉室脱离外戚专权的朝臣们松了一口气,他们盼望掌权后的刘肇能够励精图治,再现“光武中兴”的大好局面。  此时,刘肇才14岁,看起来,他似乎还有很长的时间来实现这一理想。  三  一个14岁的孩子,能够不动声色地从一帮大人手中夺回政权,刘肇的智商与胆识显然是不容置疑的。  刘肇铲除窦氏家族的势力之后,开始亲理政事。他每天早起临朝,深夜仍批阅奏章,不失为一个英明有为的君主。  公元92年,东汉13个郡国土地干裂,大旱、蝗灾困扰着东汉王朝。刘肇心急如焚,认为这是上天对东汉的惩罚,于是多次诏令理冤狱、薄赋役,并告诫各级官吏要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原因。公元96年,蝗灾蔓延到了京城洛阳,刘肇认为这是自己的错,于是下诏:“蝗虫之灾,殆不虚生,万方之罪,在予一人。”忧民之心,可见一斑。  在选拔官吏方面,刘肇力争重用那些有才干的人,曾4次专门下诏纳贤。  此外,刘肇十分注重德教风化,提倡以德治国。居巢侯刘般死后,按照规定,应该由他的长子刘恺袭位,但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刘恺坚持将爵位让给弟弟刘宪,自己则逃往外地。执政官认为刘恺此举不合法,上奏请示刘肇收回刘恺的封地。刘肇没有批准,特许为刘恺保留封地,等他回来。过了十几年,刘恺还是没有回来,执政官旧事重提,再次请求刘肇收回刘恺的封地。侍中贾逵上书说:“孔子曰,能以礼让,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刘恺为了自己的兄弟而放弃爵位,证明他有一颗乐善之心,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善举。若以平常之法加以处理,收回刘恺的封地,恐怕不能助长礼让之风、成就宽宏的教化啊!”刘肇非常同意贾逵的见解,于是下诏:“王法崇善,成人之美。”不仅同意刘恺的弟弟刘宪袭位,而且召回刘恺,封他为郎。  对那些有过失的人,刘肇常常从宽处理。公元97年,窦太后去世。梁贵人的家人奏明朝廷,梁贵人才是刘肇的生身母亲,揭开了刘肇的身世之谜。按照梁家人的想法,刘肇应该废了窦太后的尊号,不让她与先帝合葬,这样才能对得起被窦太后迫害致死的梁贵人。可刘肇却认为,窦太后对自己有养育之恩,“恩不忍离,义不忍亏”,因此,在追封梁贵人为皇太后的同时,他没有废窦太后的尊号,仍然将其谥号定为章德。  如果说刘肇有什么过错的话,那就是他太信任宦官郑众,为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按说,郑众帮刘肇夺回了政权,有不可抹煞的功劳,理应获得奖赏。刘肇掌权后,升任郑众为大长秋(皇后近侍官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充任,负责宣达旨意,管理宫中事务)。这也不算什么过分的事,错就错在刘肇在精神上太依赖郑众了,无论大事小情,他都要征求郑众的意见,甚至连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也要找郑众商议。如此一来,宦官势力就逐渐渗透到了东汉的国家命脉中,逐渐形成危害生命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尽管汉和帝刘肇处心积虑地经营着东汉王朝,希望重振刘氏伟业,但东汉王朝就像一个决心要走下坡路的人,还是慢慢地滑向了黑暗的深渊。  公元105年,刘肇病死在京都洛阳章德殿中,年仅27岁。接下来,我们就让东汉的第六任皇帝——在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夹缝中挣扎的汉安帝刘祜出场吧。  《刘姓演义》——长者刘肇除奸称神童  话说刘炟登基当上皇帝,皇太后马氏替他娶的曾孙女当皇后。皇后窦氏虽伴驾数年,屡承雨露,却始终未育龙种,反被妃嫔们抢先,王氏生下男孩刘伉、刘全,宋氏生下男孩刘庆,梁氏生下男孩刘肇。刘炟立刘庆当太子,封刘伉当千乘王(今高青),刘全当平春王(今湖北武昌)。窦氏又急又恨,逼着刘炟把新生儿刘肇抱来,当做自己的儿子。刘炟感激马氏养育恩情,准备依照惯例封马氏的兄弟们当侯爵,马氏死活不答应。双方僵持数年,直到马氏去世后,刘炟方才能够封马氏的兄弟们当侯爵。刘炟得知亲生母亲贾氏还健在,亲自前去探望,赏赐给她许多金银、丝帛,让她安度晚年。  却说北匈奴唆使西域焉耆国(今新疆焉耆)发兵反叛,杀害西域都护陈睦。班超孤立无援,打算撤回雒阳,疏勒、于阗两国极力挽留,班超派人回雒阳请求援兵,自己整顿疏勒、于阗军队,抵抗焉耆叛军。刘炟派兵支援班超,班超得了援兵,如虎添翼,先后平定焉耆、莎车(今新疆莎车)、月氏(今新疆伊犁)、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温宿(今新疆温宿)、危须(今新疆和静)、尉犁(今新疆尉犁)等国,被刘炟封为定远侯(今陕西西乡)兼西域都护。  一天,刘炟在章德殿早朝,班超的哥哥班固出班禀报道:“孝宣皇帝在石渠阁议定的经文被王莽篡改,出现许多错误,请陛下予以订正。”  刘炟答道:“好,明日朕召集大儒们到白虎观订正经文。”  次日,刘炟带着、等人来到白虎观,坐在像前,让大儒们指出有疑问的经文,亲自确定正确的经文,由班固记录下来,编辑成《白虎道德论》。刘炟封班固当兰台令史,负责编撰《前汉书》、《东观汉纪》,将刘邦至刘炟二百三十年间的史实记载下来。  且说刘炟多日未见叔叔刘苍、刘康、刘焉,异常思念,让宦官送去一千万个铜钱当路费,接他们来雒阳。刘炟亲自来到刘苍等人在都城的府邸,提前安排好食宿,又到雒阳郊外迎接。叔侄相见,嘘寒问暖,互道离情别绪。刘炟陪着叔叔们来到章德殿,举行觐见大典。刘炟严禁宦官通名报姓,也不允许刘苍等人行叩拜大礼。刘苍见状,不高兴地对刘炟说道:“臣等虽是皇叔,也是人臣,陛下待臣等礼仪过分,臣等心下不安,担当不起。”  刘炟听罢,感动地说道:“皇叔太谦虚了,请接受朕的一点儿心意。”  刘苍回国不久就病逝了,刘炟找来刘苍多年来的奏章,仔细阅读,边看边哭,直夸叔叔英明,破例封刘苍的两个儿子当诸侯王,四个女儿当公主。刘建、刘羡、刘恭、刘党、刘衍、刘畅、刘昞兄弟到雒阳觐见刘炟,刘炟把他们统统留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与他们整日形影不离,尽享天伦之乐。大臣们纷纷呈上奏章,要求让诸侯王依惯例回国,刘炟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刘縯的曾孙齐王(今山东淄博)刘晃、北海王(今山东昌乐)刘基死后没有嫡系子孙,无人继承王位。刘炟不忍心废掉二国,打算封二王的庶子刘无忌、刘威当王爷,遭到大臣们反对,只好暂时作罢。  太子的母亲宋氏生病害口,想吃野兔,偷偷给娘家写信索取。皇后窦氏侦知,诬蔑宋氏交通宫外,图谋不轨,迫使宋氏服毒自杀。刘炟心下不忍,厚葬宋氏。窦氏不依,又逼着刘炟废掉太子刘庆,改立刘肇当太子。刘炟觉得对不起刘庆,强行封刘庆当清河王(今河北清河),享受太子的待遇。刘炟渐渐疏远窦氏,宠爱妃嫔申氏,先后生下男孩刘寿、刘开。刘肇对哥哥刘庆非常友善,与他亲密无间。梁氏见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欢喜欲狂。窦氏暗中冷笑,重抄一篇陷害宋氏的老文章,逼梁氏服毒自杀了事。窦氏哥哥窦宪依仗外戚权势,胡作非为,强抢御妹沁水(今山西沁水)公主刘致的花园。刘致吃了亏,慑于窦宪权势,不敢吭声。刘炟偶然得知此事,大发雷霆,找来窦宪臭骂一顿,怒斥道:“窦家真是狗胆包天,连公主的花园都敢抢,老百姓还不让窦家生吞活剥了。窦家再敢胡作非为,朕只当踩死个老鼠,把窦家收拾掉。”  窦宪吓得趴在地上,叩头如捣蒜,脑门鲜血直淌,不停声哀求道:“臣罪该万死,请陛下饶命!”  窦氏闻讯,顾不上梳妆打扮,奔到刘炟面前,跪倒下拜,抱着刘炟的大腿,痛哭不止,哽咽着说道:“陛下看臣妾的面上,暂且饶过窦宪吧。”  刘炟挣开窦氏,指着窦宪喊道:“赶快滚出去,今后别让朕看到你。”  却说刘炟让各郡、诸侯国举荐贤人、孝子,根据他们的特长封官赐爵。刘炟封原狼孟(今山西太谷)县令冯衍的儿子冯豹当尚书郎,朱晖当临淮(今安徽凤阳)太守。朱晖走马上任后,打击豪门,保护百姓,颇受刘炟赏识,又被提拔为尚书仆射。刘炟决定重新恢复盐铁专卖,朱晖不以为然,反对与民争利。刘炟大怒,把朱晖训斥一番。事后,刘炟懊悔万分,向朱晖道歉说道:“朕不能虚心纳谏,对不起爱卿,朕赐给爱卿十万个铜钱、一百匹布。”  太学生孔僖见刘炟恢复盐铁专卖,偷偷地对旁人说道:“孝武皇帝好大喜功,弄得国库空虚,方才实行盐铁专卖。当今陛下走孝武皇帝老路,实在荒唐。”  旁人听罢,举报孔僖。刘炟抓来孔僖,厉声叱斥道:“书生诽谤先帝和朕躬,该当何罪?”  孔僖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孝武皇帝觉察自己的过错,颁布罪己诏书,学生不过说了几句实话,又有什么罪过。”  一番话,说得刘炟哑口无言。半晌,他方才和颜悦色地对孔僖说道:“看卿出口引经据典,倒也是个人才,不亏是圣人后裔,朕封爱卿当兰台令史。”  刘炟带孔僖到曲阜(今山东)孔庙祭孔,祭罢,刘炟坐在孔子偶像前,给六十余位孔子的后裔讲解《论语》,赏给他们许多铜钱、丝帛。刘炟得意洋洋地向孔僖问道:“朕今日举行祭孔大典,给孔府增了不少光吧?”  孔僖满不在乎地答道:“陛下尊崇儒教,是先圣的光荣,与圣人后裔没关系。”  刘炟听罢,肃然起敬,佩服至极,说道:“不是圣人后裔,说不出这番高论。”  且说刘炟刚过而立之年,却暴病身亡。临终前,刘炟断断续续地对窦氏、刘肇交待道:“朕驾崩后,从简办理丧事。皇后辅佐太子执政,停止盐铁专卖,封刘无忌当齐王,刘威当北海王。”  窦氏依例把刘炟埋葬在敬陵(今河南),谥为孝章皇帝,修建肃宗庙。在世祖庙中,窦氏抱着传国玺、斩蛇剑,让年仅十岁的刘肇继位登基。窦氏自封皇太后,临朝听政。封窦宪当侍中,主持朝政。又封刘无忌当齐王,刘威当北海王。刘无忌的叔叔刘畅恰与汝南王(今河南上蔡)刘畅同名,窦氏打算封他当辅政大臣。窦宪惟恐刘畅得势,与自己分庭抗礼,派刺客在北宫门外暗杀了刘畅。窦氏得知,吓了一大跳,忙让窦宪率兵进攻北匈奴,既能暂时避过风头,又能将功赎罪,班固和刘昞的小儿子也随军出征。窦宪率四万汉军骑兵出发,兵分三路前进,在稽落山(今蒙古西南)与北匈奴单于相遇,双方正在大战,在金山(今新疆阿尔泰山)游牧的丁零闻讯,赶来帮助汉军,消灭匈奴将士一万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北匈奴单于率残兵败将西逃欧洲,窦宪紧追不舍,直到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方才凯旋而归。刘昞的小儿子不满窦宪专横,偷偷地跑到丁零,娶妻生子,定居下来。  窦宪回到雒阳(今河南洛阳),被窦氏封为大将军,更加猖狂,阴谋暗杀刘肇,取而代之,自立为帝。已经十四岁的刘肇派三哥刘庆连夜去找大哥刘伉,偷偷地把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带进宫中,从书中寻找到对付窦宪的办法。刘肇召来贴身宦官郑众,如此这般做了布置。郑众依计而行,率禁兵把守宫门,逼迫窦宪全家服毒自杀,将窦氏打入冷宫,逮捕并处死班固等窦宪党羽。从此刘肇自己主持朝政,经此变故,他体会到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厉害,对刘庆、刘伉感恩不尽,赏赐给他们大量的铜钱、丝帛,封弟弟刘寿当济北王(今山东泰安)、刘开当河间王(今河北献县)、刘淑当城阳王(今山东莒县)、刘万岁当广宗王(今河北威县),让他们全部留在雒阳,陪皇伴驾。刘伉兄弟们情谊深厚,个个奉公守法,忠心耿耿。后来刘伉去世,刘肇让刘伉的儿子刘宠继承王位。汝南王刘畅欺刘肇年幼,阴谋造反,被人告发。刘肇不忍心治罪,从轻发落,削减刘畅的土地。刘畅又愧又悔,要求辞掉王爵,刘肇没有答应。刘肇见班固尚未写完《东观汉纪》,便让大臣刘珍等人继续编撰。刘珍等人缺乏文才,续写出来的书稿远远不如。  却说刘肇立阴丽华的曾孙侄女阴氏当皇后,不料阴氏与她的曾祖姑母大相径庭,撒泼刁钻,古怪尖刻,容不得刘肇宠爱邓禹的孙女、妃嫔邓氏,每每与刘肇争吵。刘肇命中子嗣不旺,虽然妃嫔生下十几个男孩,总是尚未长大就夭折了。后经方士指点,妃嫔生下男孩后,立即秘密送出皇宫,寄养在百姓家,虽保住一个男孩刘胜,却身有残疾。皇太后窦氏独处冷宫,抑郁寡欢,撒手人寰。窦氏尚未埋葬,刘肇的姨母梁氏找到他,把刘肇生母梁氏被窦氏害死的经过告诉他。刘肇惊骇不已,痛哭流涕,马上追封生母梁氏当皇太后,封舅舅梁棠、梁雍、梁翟当侯爵。大臣们见状,争相献媚说道:“窦氏害死梁太后,罪大恶极,不能再让窦氏当皇太后,与孝章皇帝合葬。”  刘肇厚道地说道:“窦太后是皇考的皇后,养育朕躬十余年,朕不能指责窦太后,诸位爱卿都错了,不必多言。”  这时,忽听朝班中有人“呜呜”痛哭,刘肇定睛仔细观瞧,但见刘庆正在掩面抽泣,忙好奇地问道:“皇兄为什么伤心落泪?”  刘庆出班跪倒,哽咽着说道:“臣替梁太后高兴,忽然想起臣的生母也是被窦太后害死,不禁悲从中来。”  刘肇仰天长叹,悲伤地说道:“皇兄不必悲伤,朕替宋贵人平反,封宋贵人兄弟当郎官。”  刘庆听罢,忙叩头谢恩,出宫还家。  一天深夜,刘庆正在酣睡,忽见王妃左氏寝室透出红光,吓得他赶到左氏寝室,方知左氏刚刚生下一个男孩。刘庆大喜过望,给孩子取名刘祜。刘祜满月时,清晨左氏醒来,发现刘祜枕边盘着一条大红蛇。左氏被吓了一跳,倒在床榻上,晕了过去。待到左氏醒过神来,大红蛇早已离去。刘肇得知,亲自到刘祜卧室察看,啧啧称奇,赏给刘祜一位奶妈,名叫王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过去十年,阴皇后依然每每与刘肇吵闹,逼得刘肇只好废掉她,另立邓氏当皇后。邓氏聪明乖巧,见到刘肇去找妃嫔厮混,从不吵闹。后来,刘肇的妃嫔生下男孩刘隆,刚刚落地就送到百姓家寄养,大臣们并不知道。一天,刘肇上朝,突然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神志昏迷,暴死在章德前殿,年仅二十七岁。邓氏见刘胜身有残疾,不能继位当皇帝,赶紧派人把未出百日的刘隆接到世祖庙中,抱着他举行继位登基典礼。邓氏把刘肇埋葬在慎陵(今河南孟津),谥为孝和皇帝。邓氏自封为皇太后,封哥哥当车骑将军,主持朝政。邓氏封刘胜当平原王(今山东平原),依例让刘庆们兄弟全部回国,只留下刘祜,封为长安侯(今陕西西安)。一年后,刘隆夭折。在世祖庙中,邓氏、邓骘立当皇帝,把传国玺、交给他。刘祜将刘隆埋在康陵(今河南孟津),谥为孝殇皇帝,这一年正是107年。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1.《刘姓演义》
2.洛阳网:
3.铜雀历史: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帝不以臣卑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