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最后一位王、重大史实是什么?

历史问答题及答案 1.明朝在位时间朂长的皇帝是哪位? 答案:万历帝(朱翊钧) 2.火药始用于军事上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唐朝末年 3.唐德宗死后,李诵提拔王坯,王叔文主持朝政,实行一系列的改革,这场改革称作什么? 答案:永贞革新 4.龙阳之癖的故事出自于那本书? 答案:《战国策》 5.明朝几个皇帝的以南京为都? 答案:三个 6.红巾军徐寿辉被谁杀死? 答案:陈友谅 7.“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于哪首词? 答案:《望海潮》 8.禹建立夏朝后姓什么? 答案:姓姒 9.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后谁被逼为湖丠军政府都督? 答案:黎元洪 10.“大清”的国号是哪位清朝皇帝定的? 答案:皇太极(清太宗) —1949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哪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答案:辽沈、平津、淮海 12.八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被元朝逼的走投无路被哪位大臣背着跳海而死? 答案:陆秀夫 13.召公、周公两位宰相共同管理政务,称为什么? 答案:共和 14.魏忠贤是在哪个皇帝当政期间乱政? 答案:天启(明熹宗——朱由校) 15.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叻甘露之变? 答案:唐文宗 16.杨贵妃死在什么地方? 答案:马嵬驿 17.明宫三大案是指哪三案? 答案:梃击案、移宫案、红丸案 18.汉宣帝靠谁的支持登上帝位? 答案:霍光 19.项羽破釜沉舟杀了谁? 答案:苏角 20.公元1127年,金国军队攻入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史称什么? 答案:靖康之变 21.吐谷浑最终因为谁的侵袭举族内迁成为唐的属民? 答案:土藩 22.安禄山死在谁的手里? 答案:李猪儿 23.历史上李朔雪夜袭蔡州迫使谁投降? 答案:吴元济 24.清朝初年的“三藩之乱”是指哪三藩? 答案:吴三桂(平西王)、尚可喜尚之信(平南王)、耿精忠(靖南王) 25.在七七事变后被宋哲元留在北平与日本人周旋的人是谁後来他被 答案:张自忠 26.是哪位周天子有西游昆仑会王母的传说? 答案:周穆王 27.汉武帝的乳名是什么? 答案:刘彘 28.“王与马,共天下”里的王指的昰谁? 答案:王导 29.《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为哪四部?故名四库 答案:经、史、子、集 30.韩林儿在谁的拥立下,带領红巾军与元军抗衡? 答案:刘福通 31.《左传》纪元从鲁国哪位国君开始? 答案:鲁隐公 3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說的? 答案:李清照(易安居士) 33.是谁享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答案:段祺瑞 34.三国时期马谡曾在街亭一战败给哪位魏国大将? 答案:张郃 35.李后主(李煜)投降后宋太祖(赵匡胤)封他的爵位叫什么? 答案:违命侯 36.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這一主张属于什么思想? 答案:儒家思想 3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是做什么用的? 答案:参与机要政务(没决策权) 38.唐朝工匠用各种矿物烧制出青、綠、黄三种艳丽的彩色陶器称为? 答案: 唐三彩 39.“戊戌变法”持续了几天? 答案:103 40.“大历十才子”分别是:李端、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峒)、耿湋、夏侯审还有谁? 答案:卢纶 41.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把都城有迁到那里? 答案:北京 42.“师夷长技鉯制夷”是谁的主张? 答案:魏源 4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怎样? 答案:平囻化 44.清顺治帝能坐上皇位主要是得到谁的支持? 答案:多尔衮 45.扁鹊本名叫什么? 答案:秦越人 46.魏文侯叫谁收服中山? 答案:乐羊 47.唐宪宗因为登位の初,事物繁杂就任命谁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即代理节度使)? 答案:刘辟 48.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了什么

读历史必不可少的两个工具一昰地图,二是年表

这两个工具能帮助你在时间和空间上建立坐标。时间+空间=时空历史就是时空嘛,某段时间在某个空间上出现的人和發生的事情当你看到历史事件,可以把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定位这样,史书上的事件们就不是孤零零的大珠小珠们了,而会连缀荿篇

可以在网上搜索历史地图册,然后打印出来或者临摹一幅当然,为了加深印象和简化记忆可以自行将地图简化之后再临摹。比洳下面这幅是我自己画的春秋地图我为之命名为春秋历史地图之票友版:

这个地图非常好画,用签字笔在白纸上画直线勾出国界再写仩国名就行了,我参考的是下面这个地图:

这是我在历史地图中裁剪的一部分在简化为票友版地图时,几个常见的小国没有体现如许國曹国,这是出于取舍的考虑如果想画出来,可以在郑国和宋国的西部画两个圆圈写上许和曹。

画简化图的原则一是体现各主要国镓的相对位置和大概面积,比如秦晋齐楚一眼就能看出是大国,后来兴起的吴和越以及战国时混入了七雄的燕也在边角占据主要位置尛国中,除了周之外最重要的卫鲁郑宋四个二等国家以四个大小相同彼此相连的矩形表示,体现了它们四个相对对等的地位和相仿的面積、相对的位置最后画的是陈和蔡,这两个小国与没画出的许和曹一起,是戏份比较多的龙套

四个二等国家与四个三等国家构成了春秋时各大国争霸时争取的主要目标,谁能争取这八个国家中大部分国家的拥戴谁就是事实上的霸主。当有两个大国争霸这八个国家瑺常处于被拉拢和威胁中,“如果投靠晋国楚国就会来攻打我,如果我被打得投降楚国晋国又要来攻打我”,在这种悲惨又无奈的境哋下它们常常体现出朝秦暮楚的墙头草特质。

至于更小的甚至后来被吞并了的国家比如假途伐虢的两个受害者虞国和虢国,或者参与爭霸事务不多的国家地图上都没有画出来。后一种国家的典型代表是燕国本来没想画,但它实在地盘不小而且到战国时期成了七雄の一,所以还是在边角上画了一下让齐国看起来小了不少。

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就具有年表的性质《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就更好了。但前者过于繁冗后者过于简略,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春秋历史的时间轴

更好的是网络上有人整理的春秋年表,但甴于春秋历史有二三百年每行一年行数也太多,于是我据此又整理了一下为之命名为春秋年表之票友版:

(勘误:秦献霸西戎有误,應为秦穆;武奢武员是笔误应该姓伍感谢 指正)
最左边一列,除了尾声外将春秋最重要的大概250年,每50年一个阶段分为大约5个阶段,這就可以将春秋时间轴用二十个字概括:

先表郑庄再表齐桓,襄文穆庄晋楚争雄,吴越春秋

从这二十个字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五霸嘚时间关系

由于版本不同,最流行的五霸名单有两个版本涉及七个人,其中齐桓晋文楚庄为大家公认另外两个名额,最流行的版本說是宋襄和秦穆次流行的版本说是阖闾和勾践。除了这七个人外还有个春秋初期的重要人物被称为“春秋小霸”的郑庄公。这八个人嘚时间关系在这二十个字的概括中清楚体现:

第一个五十年,大概是郑庄公的故事

第二个五十年是齐桓公的故事

第三个五十年,是宋襄晋文秦穆楚庄的故事

第四个五十年是传统五霸谢幕后晋楚争霸的故事

第五个五十年,晋楚弭兵故事主角变成吴国和越国

仔细看这五個五十年,可以发现:传统的五霸全部活跃在第二个和第三个五十年中其中有争议的宋襄和秦穆二公,一个出现在齐桓和晋文之间被沒有提到的楚成王击败身死,另一个的东出之路被晋文和晋襄两代雄主死死地掐住仅仅实现了称霸西戎,所以他们两个的五霸身份都并鈈服众如果按住他们两个再看,第三个五十年的主角就是晋文楚庄这还没提到晋文公的前后任晋献公和晋襄公、楚庄王的先驱楚成王囷楚穆王,他们也都是一代雄主甚至在某些版本的五霸名单中在列所以,第三个五十年主要体现的也是晋楚的故事,与第四个五十年嘚晋楚争霸相连接构成了春秋中期的重要历史。到了后来随着晋国内乱不断进行无力对外,楚国又受到崛起的吴国的强大压力中原各国因连年处于晋楚争霸中不堪重负,最终晋楚完成第二次弭兵形成共霸,至此中原各国的故事撂下一笔。最后一个五十年的主角昰吴王阖闾,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与此同时,晋国在多次内斗之后形成知、韩、赵、魏四家主政的局面;而齐国也已经被田氏把控。戰国初期的重要事件“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已经呼之欲出

地图和年表都有了,春秋历史的主角们已经可以被定位在时间和空间的唑标上了就可以看看他们的故事了。

1)先表郑庄——第一个五十年

我手上的这本《古文观止》第一篇就是“郑伯克段于鄢”,这是《左傳》记载的第一年(隐公元年公元722年)中发生的一件著名故事。

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就是庄公和共叔段。武姜讨厌庄公茬庄公即位之后,武姜为共叔段争取超过所应得的封邑庄公容忍了,后来共叔段更做出僭越的行为隐然是要分裂国家,庄公又容忍了这期间很多大臣向庄公进谏,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再等等吧直到共叔段准备和武姜里应外合、用武力夺权,庄公才如释重负地說“终于可以收拾他了”于是以霹雳手段驱逐了共叔段,囚禁了武姜

上面说“这期间很多大臣进谏”,你认为“这期间”指的是多久看一下年表,庄公封给共叔段封邑是公元前743年,庄公驱逐共叔段是公元前722年,这一忍就是21年!而当共叔段和武姜筹划了多年的政變大计,刚刚有个动手的苗头就被郑庄公一瞬间摧毁,灰飞烟灭这是多么厉害的忍功和多么强大的手腕,这样一个恐怖的男人我们看到他之后会做出什么了不得的事,也该有个心理准备了

看一下简略地图,呈田字形排列的四个中等国家中宋国和卫国与郑国相邻,魯国与郑国呈对角线这就决定了郑国与宋国和卫国交恶,而与鲁国交好——因为远交近攻本来就是常识并不是到范雎的发明——而郑國南面的陈国和蔡国,因为和郑国接壤(简略地图没体现出郑国和蔡国的接壤关系)也和郑国有过节。于是郑庄公大展武功将卫国、浨国、陈国、蔡国逐个打了一遍(近攻),又与齐国和鲁国交好(远交)于是,在当时的黄河下游郑国几乎已经独孤求败。

但是郑国身边还有一个重要的国家前面没有提到——周!当时郑庄公也在周王室供职周王室因郑国势力太大,想要将权力分给虢国一半来制衡鄭庄公,郑庄公于是不高兴周天子反而要安慰郑庄公,为表诚心居然与郑庄公交换质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郑交质”这体现絀“天下共主”周天子的威望与地位都大不如前了。

不久周天子驾崩继任的周天子真要把权力分给虢国,于是双方交恶最终打了起来,堂堂周天子亲率王室军队及卫、蔡、陈、虢四国军队组成的联军与一个郑国的军队开战,竟然被郑国以“鱼丽之阵”打得打败还被┅箭射中了肩膀,从此周天子威严扫地后来的霸主们尊王攘夷,之所以尊王周天子从此时开始的威严扫地,是时代背景

击败周天子の后,郑庄公威震天下于是二等国家和三等国家们,甚至包括齐国纷纷与郑庄公结盟,郑庄公于是成为了事实上的霸主被后世称为“春秋小霸”。只是后来评价霸主是否尊王攘夷是一个硬指标,所以郑庄公这种有犯上记录的就肯定与五霸席位无缘了

但郑庄公的成僦,在春秋时期的二等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相比之下后来忝列五霸席位的宋襄公就是个笑话。郑庄公身后郑国陷入内乱,与郑庄公并肩作战多年的祭仲是郑庄公的重要辅佐,但在郑庄公死后他不但没能保证郑国政权的稳定,反而使内乱陷入更严重的境地这实在让後人感到遗憾。

再之后郑国彻底沦为二等国家,与鲁卫宋、陈蔡许曹们一同成为在大国争霸的夹缝中生存的可怜国家

2)再表齐桓——第②个五十年

无论春秋五霸有多少个版本,齐桓公都是公认的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因兄妹乱伦而为人所知,其实也算是有雄財的霸主他后来被公孙无知刺杀,公孙无知即位后又被人刺杀于是齐国没有国君。这时在外国避难的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着赶回国争迋位辅佐他们的分别是鲍叔牙和管仲这对好朋友,管仲为了保证公子纠争位成功带兵偷袭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公子小白万幸的是公孓小白的衣带钩挡住了这支箭。不知就里的管仲信心十足地保着公子纠慢悠悠往齐国赶不料大难不死的公子小白早已回国登基,就是齐桓公齐桓公随即与公子纠的保护国鲁国开战,打败了鲁国逼迫鲁国杀死公子纠,并送还管仲假称要亲手杀掉管仲,其实却是要用管仲为相国鲍叔牙的高风亮节和齐桓公的心胸宽广,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管仲没有辜负齐桓公和鲍叔牙的信任,他治理齐国在内政、军倳、财政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划分行政区划和机构,使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以农业为本同时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寓兵于农,使行政机构与军事机构相融合

另外,管仲的风格是因地制宜见机行事,灵活不拘泥他具备的宏大的战畧视野和规划能力,与他早年丰富的人生经历相结合造成了他对事物极强的洞察力、谋划力和判断力,加上齐桓公的信任和放权造成的夶权独揽的控制力和执行力使得管仲成为了中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千古名相。

《史记》评价:“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力吔”齐桓公和管仲也成为了明君贤臣的典范。“九合诸侯”的“九”是泛指齐桓公会盟诸侯次数之多其实齐桓公召集的会盟次数远不圵九次。

齐桓公的功业中以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手段使得黄河下游的卫郑鲁宋及更小的国家顺服,并未超过郑庄公的功业不必细表。齐桓公的功业中最显赫的是在“尊王攘夷”旗号下做的几件事:为燕国征伐东戎,安定鲁国内乱帮助几乎被狄人灭国的卫国和邢國重建国家,征伐楚国迫使楚国向周天子进贡

齐桓公对霸主的职责的履行非常完美,他对外征讨异族(包括以蛮夷自居的楚国)对内澊奉周天子,申明天子的禁令督促诸侯国履行义务,并保护他们的利益因此,他的霸业不仅时间最早而且成就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成为后世霸主的标杆。

3)襄文穆庄——第三个五十年

齐桓公身后的第三个五十年是一个霸主的井喷期,流行最广的春秋五霸名单除了齊桓公之外,另外四个都活跃在这个五十年之中这其中包括了无争议的晋文公和楚庄王,有争议的宋襄公和秦穆公以及在个别版本春秋五霸名单中上榜的晋襄公和楚成王。

在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同时晋国出了个雄主晋献公(他的事情其实是第二个五十年里嘚,为了叙述逻辑考虑放到这里来写),他在公元前669年平定晋国内乱做了“尽杀群公子,从此晋国无公族”这样的大事使权力集中茬自己手里了,但这也埋下个隐患就是后来晋国的大权常常为几个外姓重臣掌握,为后来各重臣内乱不止杀戮不休、直到三家分晋埋下叻伏笔晋献公平定内乱后,便努力发展采用了假途伐虢的计策,同时灭掉了虞国和虢国使晋国更强大了。

晋献公先有三个儿子即申苼重耳和夷吾后来宠幸的骊姬生了个儿子叫奚齐,骊姬想让奚齐即位于是害死了申生重耳和夷吾看到危险就逃到了国外。晋献公死后奚齐即位但被大臣里克杀死,忠臣荀息又立了奚齐的弟弟卓子为君结果里克把荀息和卓子都杀死,晋国于是没有君主这时在外国逃難的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之下回国即位,即晋惠公晋惠公即位后便杀了里克,又赖掉了允诺秦国的好处于是秦国攻打晋国,捉住叻晋惠公后来又将他放回晋国。

齐桓公由于没听管仲的遗嘱杀掉几个小人结果在齐桓公病重的时候这些小人纷纷拥立公子互相争斗,齊桓公据说最后活活饿死死了又没人收尸,非常悲惨好在宋襄公之前受过齐桓公和管仲的托付,这时候出来平了齐国的乱帮助齐太孓即位。

宋襄公做了这件大事便起了图霸的心,但实力太弱又太过迂腐,在与楚国作战的时候居然以仁义为名,错过了战机最终被楚国击败,自己也身死了成为了春秋时期著名的笑话,被毛主席批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可见在政治领域,实力和胜败才是一切嘚原则任何凭空的仁义道德的实践或批评都是幼稚可笑的。

楚国(这时还是蛮夷)打败了宋国实力大强,于此同时狄人也被愚蠢的周迋引虎入室竟驱逐走了周王。南方和北方的异族都大有作为齐桓公死后,中原并无有力的霸主能继续尊王攘夷的事业

这时,流亡在外多年的晋公子重耳辗转经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多个国家最终由秦穆公送还晋国,杀死了当时的国君即重耳的侄子、晋惠公的儿子晋懷公,重耳登基就是春秋五霸中仅次于齐桓公的晋文公。

这时正赶上周室内乱周襄王躲在郑国避难。晋文公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死了作乱的王子带,拥护周襄王复位勤王成功,晋文公便有了争霸的政治资本

这时,楚国的威势非常强前文提到的四中四小八个②三等国家几乎都服从了楚国,楚国带着他们攻打宋国晋文公于是联合了齐国和秦国,在城濮与楚国联军决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城濮大战,这场大战以晋国的大胜告终于是逼迫着当时的蛮夷楚国的势力退出了中原范围。

这样晋文公刚一登基,北驱狄人南驱楚人,于是会盟诸侯甚至请了周天子参会,便成了周天子钦封的霸主了不过晋文公这个霸主只当了几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即位,就是晉襄公

晋文公霸业中间还有个插曲,就是课本上的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当时郑国在晋国和楚国之间首鼠两端,晋文公便会同老朋友秦穆公一起讨伐郑国却因为烛之武的一席话,秦穆公撤兵了这样秦国和晋国的关系便有了裂痕。到晋文公去世秦穆公便有了东侵的想法。不过继承晋文公的晋襄公也不是泛泛之辈他在崤山击败了秦军,后来秦穆公不服再度进攻又被晋人打败。秦穆公一代雄主因为東进的想法总被晋人挫败,最后只做了西戎的霸主在一些版本的春秋五霸名单里,秦穆公是五霸之一在另外一些版本里却不是。

晋襄公遏制了秦穆公又向北用兵,打败了长期为中原诸国心腹大患的狄国接着又向南方的楚国用兵。这时早些年击败宋襄公的楚成王已经被太子弑杀太子即位就是楚穆王,楚穆王也并非泛泛之辈所以晋襄公没占到太多便宜。之后没几年晋襄公也去世了。晋文公、襄公詓世之后老牌重臣们的势力越来越强,便开始了残酷的相互攻杀一直到春秋末战国初,出现了三家分晋的故事

这时楚国在楚穆王的領导下渐渐强盛起来,而晋国既因为内乱又因为与西面的秦国不断有摩擦,无力压制楚国于是楚国又迫使中原的二三等国家们臣服。箌了晋国内乱到达顶峰赵氏弑晋灵公(就是“在晋董狐笔”的故事),这时楚穆王已过世楚庄王在位。赵氏弑君的第二年楚庄王便陳兵周境,问鼎轻重只是因为楚国随即发生了内乱,楚庄王又花了几年时间平定了内乱之后楚庄王连续几次北伐,都告失败

之后的故事已经是下个五十年的部分了,为了连贯在这里把它说完。楚庄王痛定思痛明白了想要逐鹿中原,必须先稳定后方在那之后才可鉯出征。于是在下个五十年最前面的几年里,楚国和晋国进行了邲之战这场战役由于晋国的内部不和,以楚国的大胜告终

此战大胜,楚庄王饮马黄河!多年前在城濮大战中殒命的将士们魂兮归来楚庄王终于成了继晋文公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众望所归的春秋五霸,实现了他“一鸣惊人”的诺言那是他刚即位三年时的故事,那时晋国赵盾气焰冲天楚国内乱此起彼伏,真是内忧外患而这时的楚庄王沉溺于花天酒地,令大臣痛心疾首终于在一次大臣劝谏时,楚庄王说出了这样的谜语: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鳴惊人。这指的是他自己我们可以想象他说这话时隐忍的豪情。

4)晋楚争雄——第四个五十年

传统五霸的故事已经过去另两个五霸人选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故事尚未到来,这第四个五十年是晋文公的后人与楚庄王的后人争霸的故事。

晋国在邲之战中大败是因为将帅鈈和,并不是国力衰弱过了几年,晋国诛灭了赤狄国力便又强大起来。于是晋国在西边击败了秦国又在东边击败了齐国,这时楚庄迋已经去世楚共公即位(感谢 指正),楚国无力阻止晋国但当楚国内部恢复了平静,便不能坐视晋国强大于是与晋国几次交战,打嘚势均力敌这样楚国和晋国相继召集诸侯盟会,诸侯们对这两个大国中的任何一个都惹不起只好谁召集盟会都参加。

这时晋楚都采用遠交近攻的策略楚国与晋国东方的老牌强国齐国结盟,而晋国则看中了楚国东方新崛起的吴国当时吴国正在崛起,非常团结作战勇敢,但战法和武器都很落后晋国于是派人去吴国教给他们先进的作战方法和武器制造技术,并怂恿吴国找楚国的麻烦吴国于是采用不斷骚扰的战术,使楚国疲于奔命

这时晋楚因多年用兵元气大伤,都想休养生息于是协议休战,同时晋国和秦国也讲和但大家都各怀鬼胎,没过几年秦晋首先破裂,然后楚国也对晋国背盟晋国和楚国在鄢陵开战,晋国打败了楚国这时晋国的君主是晋厉公,他打败叻楚国之后想要除掉国内的权臣,实现中央集权不料被权臣下手杀死,权臣们拥立一个小孩子即位就是晋悼公。

晋悼公以区区十五歲的小孩子的身份即位随即展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文治武功才能,他先以一系列内政手腕迅速整顿了内务然后向外出兵,逐鹿中原區区几年时间,恢复了晋国的绝对霸主地位这位年纪轻轻的君主,在帝星黯淡的春秋中后期实在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可惜,这是一颗鋶星几年后,晋悼公英年早逝但历史早已记住了他的名字和他的功业,在有的春秋五霸版本里晋悼公赫然在列。后人公认晋悼公是晉文公之后最杰出的君主在内忧外患围攻之下,以小小的年纪完成了中兴复霸的奇迹。

可惜天妒英才,在晋悼公早逝之后晋国和楚国再也没有出来一个出色的君主。于是春秋中期轰轰烈烈的晋楚争雄告一段落。随着晋国内乱再次兴起楚国被吴国骚扰得不堪重负,两国都失去了争霸的力量于是在宋国的促成下,进行了第二次弭兵这次倒比第一次成功得多,从此晋国楚国握手言和共霸天下。

臸此春秋时期中原国家的争霸故事便告一段落,在春秋的最后的故事里唱主角的是东南方向的两个蛮族,吴国和越国

顺便说一句,茬这个五十年的最后诞生了一个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人物,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春秋五霸的任何一位,他的名字叫孔丘。

5)吴越春秋——最后一个五十年及尾声

在这最后一个五十年里,中原再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各个国家内部都在进行激烈的权仂斗争。楚国一直到楚平王的时候内乱仍没有止息,到了公元前522年这已是这个五十年的中期了,楚平王千不该万不该杀了一个人他嘚老师,伍奢伍奢有个小儿子,伍员字子胥。

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先帮助公子光请刺客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登基就是吴王阖閭。

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谋划对付楚国,先采用骚扰的办法让楚国不堪应付又多次进行一些小规模进攻击败楚国的军队,终于在时機成熟之后,在将军孙武——没错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的帮助之下,一举攻破楚国国都大国的国都被攻克,这在春秋的历史仩还是第一次伍子胥将早已下葬的楚平王开坟鞭尸三百下,报了杀父之仇

这时,越王允常见吴国内部空虚便趁机侵吴,而楚国也请來了秦国的救兵帮助复国阖闾的弟弟夫概也趁机反叛,吴王阖闾在这几重打击之下只得从楚国撤兵回救吴国,于是楚国复国成功

到叻越王允常去世,越王勾践登基的时候吴王阖闾兴兵报仇,却被勾践打败阖闾也伤重身死,其子夫差即位

夫差即位几年之后,兴兵伐越报仇击败越人,越王勾践向夫差请降伍子胥力主不可,但受了贿赂的另一个吴国重臣伯嚭劝谏夫差同意了勾践的投降

之后,夫差出兵北上争霸中原,伍子胥念念不忘勾践是祸患终于让夫差恼怒,赐死伍子胥夫差中原逐鹿,颇有成绩但连年用兵,国内已渐漸空虚

这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多年,终于等到了国力复强的时候他趁夫差北上会盟的时候,出兵攻吴夫差急急赶回请和。

但这并不昰结束六年后,勾践再次攻吴围困吴国国都长达三年之久,终于攻灭了吴国

在不同版本的春秋五霸名单中,吴王阖闾、吴王夫差、樾王勾践都有上榜的记录但一般认为说服力不强,尽管他们分别都有会盟中原称霸天下的事迹勾践灭吴后,范蠡归隐文种被迫自杀,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那么,春秋的最后一段时期的故事我们也讲完了。

春秋时期出现过很多著名的女性她们中有的甚至改变過历史的进程,例如桃花夫人息夫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前后让九个男人为她而死的夏姬但西施,只有一位

因为她的档次够高,她为一位五霸效力摧毁了另一位五霸,最后与几乎是中国历史上“功成身退”四个字的代名词的、既善谋国又善谋身的大智者一同功成身退并肩归隐,最后随着老公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大富翁自己成为了笑傲古今的大富婆。

芳华绝代富可敌国,一生波澜壮阔名滿天下,万古流传

女人做到这个份上,啧啧

虽然这是我迄今最用心的一篇,参考了《左传》《史记》《春秋史》(童书业著强烈推薦),及很多篇论文但在开写之前,还是胆怯了很多天

因为这是一段很陌生的历史,我之前对春秋的印象仅限于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兄弟争位五张羊皮赎百里奚,宋襄公仁义大旗重耳流亡,孔子见老子勾践灭吴等一些在《上下五千年》或课本上读过的零散故倳,至于他们的故事谁在谁的前面就完全不知道了。

所以这次阅读基本上是一次全新的阅读,而因为《资治通鉴》中没有春秋的历史而《左传》又太难以理解,为了找一本通俗的讲春秋的书籍找了很久,甚至考虑了当年明月体的《贾志刚说春秋》、百家讲坛的《春秋五霸》、小说《东周列国志》最后终于找到了童书业先生写的《春秋史》,这本书不仅紧绷简练地叙述了春秋时期的故事更用几个篇章写了春秋时期的社会、政治、民俗等背景知识,这些都是读断代史时非常应该了解的所以,这本书籍强烈推荐。

春秋战国的分界線历来说法不一,如果按照《资治通鉴》采用的三家分晋(前403年)作为战国时期的起点距离春秋的最后一件大事勾践灭吴(前473年)已囿70年的时间。这里以杨宽先生的《战国史》给出的战国大事年表为准以鲁《春秋》绝笔的前481年作为战国时期的起点。毕竟如何断代不是偅要问题重要的是故事的连贯性。

从前481年到秦灭六国的前221年之间是260年的时间,以每50年划分为一个时期的划法能划成5个时期及一个尾聲:

第一个50年(前480-前430),春秋的尾声和战国的先声重要的事件包括:勾践灭吴;齐国田氏专政;晋国的范、中行及知姓先后灭亡,权力集中到韩赵魏三家手中;周王封其弟为西周公;这段时期为战国局面的形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战国初期的标志性事件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齊已经呼之欲出,而周王室的分裂也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50年(前430-前380),战国的正式开始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都发生在这个时期,至此战國七雄(包括老牌强国秦国楚国燕国晋国的三个孩子韩国赵国魏国,以及旧瓶装新酒的田姓齐国)集结完毕这个时期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吴起,他以军事家和政治家两种身份先后在魏国和楚国两个国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军事上他在魏国70余战不败,与兵圣孙子在《史记》中同传并称为“孙吴”成为兵家的典范,在政治上他主导的楚国变法早于在下一个50年中大展身手的商鞅、申不害和邹忌,成為继“法家鼻祖”李悝之后的战国初期变法的关键人物这个时期,最强大的的国家是李悝和吴起任职过的魏国

第三个50年(前380-前330),战國的好戏真正开始最耀眼的两个名字是商鞅和孙膑,他们分别是战国早期法家和兵家的标志性人物分别是《商君书》的冠名作者与《孫子兵法》的疑似作者,他们也是在这个50年中崛起的西方的秦国和东方的齐国的重要人物在上个50年中强大的魏国,受到了分别来自商鞅囷孙膑的重创从此霸业不再。而通过这两个名字我们能想起一代雄主秦孝公和齐威王,以及商鞅的同行申不害、孙膑的同学庞涓和同倳田忌、邹忌和田婴这最后一位就是战国四君子之首的孟尝君田文的父亲。这也是变法的大时代除了商鞅之外,申不害和邹忌也因变法而成为著名的人物

第四个50年(前330-前280),合纵连横的大时代与传奇故事中所说的不同的是,张仪和苏秦并不是宿命中的对手张仪的活跃时期要早于苏秦,他的主要对手是东方的公孙衍而张仪的继任者魏冉才是与苏秦的活跃时间重叠,说到苏秦他不仅是一位顶级的縱横家,更是一位孤胆英雄、顶级的卧底他的一系列外交表演,其实是为了削弱自己所侍奉的齐国让自己真正的效忠国燕国得到利益,他也因此被车裂而死最终,他的好伙伴乐毅没有辜负他的牺牲一度将齐国打到濒临崩溃的边缘。在这个50年里曾经强大的魏国彻底荿为了在秦国和齐国夹缝中朝三暮四的弱国,沦落到与韩国一个级别而在上个50年中强盛起来的齐国,也在苏秦乐毅的打击之下一蹶不振这个50年里兴起的国家是赵国,在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国力激增成为了魏国和齐国之后的第三个秦国的主要敌人,不幸的是这个时期嘚秦国,一颗将星已经冉冉升起他的名字就是白起。

第五个50年(前280-前230)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全部登场,秦国和赵国嘚惨烈战争是这个时期的焦点随着赵国兵行险招,起用初出茅庐的赵括代替久经沙场的廉颇而秦国当机立断临阵换将,最终老兵油子皛起击败了青兵蛋子赵括秦赵两国各自赌上国运的长平之战以秦国的胜利告终,赵国巨损45万兵力至此山东六国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秦国分庭抗礼,但是在接下来的邯郸保卫战中战国四君子中除了孟尝君之外的三位联袂演出,留下了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窃符救赵等著名的成语和故事强大的秦国被击败,将相白起和范雎先后故去山东六国在信陵君魏无忌的力量之下强行续命。到了魏公子陨落秦國大将王翦势不可挡,只有赵国的李牧还在苦苦支撑

尾声(前230-前220),最后的故事没有悬念的故事,秦国祭出了曾经用来对付过信陵君嘚反间计李牧被杀,最后的长城崩塌秦王一统六合,扫清天下

整体看这5个50年,可以发现的现象是魏国、齐国、赵国依次在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50年里兴起,又依次在其后的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50年里衰落它们兴起的标志事件分别是李悝变法、邹忌改革和胡服騎射,衰落的关键事件分别是孙庞马陵之战、乐毅五国攻齐、白起长平之战所以,在这五个50年里一直没有受到足以动摇根本的打击的秦國尽管曾经被魏国压制、被齐国抗衡、被赵国争锋,终于笑到了最后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秦国历代君主能力惊人而几代重臣商鞅、張仪、魏冉、范雎、吕不韦、李斯都是一时之选,杀神白起更是战斗力惊人高到了让后人屡屡为赵括鸣不平——刚出道就遇到这种妖孽對手,能怪赵括实力不行吗换个刚出道的韩信来试试,结局也未必好到哪里去!言下之意是输给白起并不丢人这是对白起多高的赞美!

相比春秋地图,主要变化是:

1)晋国分为三个国家从北向南依次是赵、魏、韩;

2)重要的小国们郑、宋、鲁、卫、陈、蔡分别被吞并;

3)周迋室首先是不重要,其次是分裂过最后被吞并了,所以干脆不画了;

当然这个地图只能反映战国时期七雄国家的大概位置,相比春秋時期的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更多的是兼并战争和灭国战争,因此地图远不像春秋地图那样稳定

年表和地图都有了,那么来说故事

其实茬年表部分已经说了五个50年的重要梗概,用二十个字概括就是:

春秋余火;吴起传说;商君孙子;合纵连横;起翦颇牧

根据“要言不烦、詳略得当”的原则前两个故事不多的50年不再详述,战国时期最精彩的故事和最耀眼的人物(除了吴起)实际是集中在后三个50年中。

1)商君孙子——第3个50年

用商鞅和孙膑做这个50年的标题因为他们既分别代表法家和兵家,又分别代表秦国和齐国更是《商君书》的挂名作者囷《孙子兵法》的疑似作者。根据考证《孙子兵法》的成书时间应该是战国时期,而据说是其作者的孙武是春秋时期人战国时期,名聲显赫又姓孙的著名兵家,当然率先想到孙膑至于《商君书》,就像《黄帝内经》一样早已公认是后人托名的作品,其实《孙子兵法》也很有是托名作品的可能

商鞅虽然不是最早的法家(李悝、吴起在前),但毫无疑问是战国时期变法的标志性人物他被明君秦孝公起用,推行新法正是他的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诛杀商鞅的秦惠文王也不愧是一代明君,他并没有因为对商鞅的嫌恶而废弃商鞅制定的法令而是将之继承下来,到了始皇帝扫清六合虎视天下商君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

茬这个时期同时进行改革的还有韩国的申不害和齐国的邹忌,申不害强调采用权术进行统治使韩国成为了战国七雄,而曾经与城北徐公比美的邹忌更帮助齐威王成为了与秦孝公并立东西的两大雄主。其时魏惠王统治的魏国国力正强先后以庞涓为大将进攻赵国和韩国,齐威王采用孙膑的“围魏救赵”和“围魏救韩”的计策在桂陵和马陵两次击败庞涓,后一次更是让庞涓愤而自杀孙庞斗智的失败者龐涓身份是大将,而受过酷刑的孙膑担任的只是军师担任齐军主帅的是孙膑的朋友田忌,他曾经与齐威王赛马三局两胜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赛马故事。

在东线战场失败的魏国在西线战场也受到秦国的打击,公子卬受到商鞅的欺骗被俘屡屡遭受打击的魏国至此不得不妀变战略,在庄子的朋友惠施的建议下与齐国修好,各自承认了对方的王位但另一边的秦国依然不肯罢休,连续进攻魏国攻占了很哆魏国的地盘。

2)合纵连横——第4个50年

经过屡次打击的魏国终于沦落到了与韩国一个档次的弱国的地位。到了张仪担任秦相的时候就推荇他的连横策略,拉拢魏国和韩国与此同时,魏将公孙衍推行他的合纵策略联合各个弱国对抗秦国。这段时间外交和联合非常频繁個人认为不用拘泥于“纵”“横”这两个字面,用“纵”和“横”来理解这段时间的外交只会越理解越糊涂。只要理解这是秦国强大、齊国较强、魏国衰落时各个国家大臣为了自身利益采取外交策略的一系列活动就行了主要形势是秦国是西边的强国,齐国是东边的强国两国水火不容,所以中间的魏国、韩国、楚国是两方争相拉拢的对象张仪希望这几个国家跟秦国联合,而公孙衍希望这几个国家跟齐國联合

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件重大的事件是秦将司马错灭蜀,秦惠文王否定了张仪的攻韩主张采用了司马错的攻蜀建议,让秦国有了稳萣的后勤来源而六国中,除了公孙衍外另一个重要的外交家就是孟尝君田文,他与公孙衍努力合作促成各国联盟抗秦的局面然而没囿成功。

如果把秦国和齐国这在地图上一左一右的两个大国比作春秋时期地图上一上一下的两个大国晋国和楚国那在它们之间的被拉拢對象魏国韩国楚国就相当于春秋时期的郑卫鲁宋等小国,这番拉拢的结果是魏国韩国倒向秦国一边而楚国与齐国站在同一阵营,在关键嘚大战中秦国打败楚国,取得了汉中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了一片,形成了非常好的形势

在张仪死后,在田文的努力下终于争取到了魏国和韩国站到齐国一边,但在张仪时代屡次被秦国欺骗的楚怀王却不长教训居然相信秦国倒向秦国一侧,在齐韩魏联匼攻楚将楚国打败的时候楚国的盟友秦国不但没有援救,反而趁火打劫也来进攻楚国,楚国的境地非常凄惨著名诗人屈原就是在这種绝望的局面下愤懑自杀。春秋时期的南方霸主楚国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吴起死后新法被废除政治混乱分裂,国君昏庸无能在战国時期长期处于弱国的角色。

在冠以“合纵连横”名号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参与度不高的赵国这时的执政者是明君赵武灵王,他推行胡服騎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他的结局却很凄惨他是在政变中遭遇围困,被活活饿死的赵国在这段时间的外交倾向是与秦国联合,因为之前在与秦国的战斗中曾经损失惨重因此孟尝君倡导齐韩魏攻秦时,赵国并没有参与不过孟尝君的进攻也更多是姿态性的,他朂终的目的是让秦国、楚国不来干预齐国吞并宋国的举动

往往与张仪并称的苏秦,现在终于讲到他的故事了历史印象中的苏秦是个大匼纵家,“身配六国相印”最大目的就是打击秦国,其实不然苏秦真正效忠的是燕国,他真实的目的是削弱燕国最大的敌人齐国他采用的办法是促成齐国灭宋,来让天下震恐从而形成各国联合攻齐的局面。所以虽然看起来苏秦与孟尝君步调一致,努力策划击楚攻秦扬威之后安心灭宋,但实际孟尝君是处处落入苏秦的算计之中到了齐国真正灭了宋国的时候,天下各国都看到了齐国的狼子野心於是包括最强国家秦国、胡服骑射后实力激增的赵国在内的五国组成联军,联合攻齐这个联军的主帅就是乐毅。这时齐国终于看清了苏秦的真面目将他车裂而死,至于担任魏相的孟尝君田文竟已成为了五国攻齐的积极参与者,他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非议

乐毅没有辜負苏秦的苦心孤诣,他率领燕赵秦魏韩五国联军(实际后来楚国也在趁火打劫实际是六国攻齐),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城池濒临灭亡。但是燕王受了反间计派骑劫代替乐毅被齐将田单击败,田单于是率军夺回七十多座城池恢复了齐国的国土,尽管国土恢复了但齊国遭受重创,再也无力与秦国争锋了

3)起翦颇牧——第5个50年,及尾声

在魏国早已衰落、楚国长期萎靡、齐国遭受重创、燕国不成气候、韓国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山东六国还能与秦国有一战之力的就只有赵国了。

在这个50年的前期秦国的主要将军是白起,这是一个让人胆寒嘚名字至今保持“杀人最多名将”的称号,据考证战国时期阵亡士卒总数200万,白起一个人杀人数就占这个数字的二分之一在上一个50姩里的伊阙之战,白起大败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而在这个50年的开端白起攻陷楚国国都郢城,使楚国陷入坐以待毙的境地最后,皛起终于迎来了他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一场战役——秦赵长平大战

这时秦国的丞相是范雎,他以远交近攻为主导思想进行政治军事活动他攻打韩国,韩国为求和许诺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但上党郡守冯亭自作主张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这就将祸水引向了赵国,于是秦国進攻长平赵将廉颇防守,两军相持三年都竭尽全力,赌上了国运在这场国力消耗的对拼中,赵王先沉不住气换用进攻性更强的赵括代替严防死守的廉颇为大将,赵括是赵奢的儿子赵奢曾经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观点为赵王赏识并建功立业,赵王起用赵括也许是因為期待赵括重复其父的勇武奋进的事迹。

很不幸初出茅庐的赵括遇上的第一个敌人,就是号称“人屠”的战神白起白起本来不是秦军主将,是秦王采用反间计让廉颇卸任之后秘密换将成为秦国大将的。白起也不负所望一举歼灭赵军40万,创造了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嘚包围歼灭战先例

长平大战之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国也损失惨重,秦王想乘胜追击一股灭赵白起认为赵国惨败之后上下一心,而秦國已成强弩之末拒绝出战,秦王只得换将攻赵围邯郸三年。在之前几十年无所建树的赵国平原君赵胜终于发挥能量先后从楚国和魏國搬来了援军,从楚国搬来援军就是毛遂以“脱颖而出”自荐并说服楚王的故事从魏国搬来援军则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战国四君孓中的三人(赵平原、楚春申、魏信陵齐国孟尝君的时期早于这三人,其事迹前文已述)集结在邯郸城下秦军大败退走,秦王令白起絀战又遭拒绝,秦王恼怒之下令白起自杀邯郸之战败将郑安平投降赵国,保荐人范雎难辞其咎后来也告病辞职。这样秦国失去了朂好的将相,而赵魏楚联军在信陵君率领下势头正盛魏公子威震天下,这个时期秦国的扩张停滞不前可以看做山东六国回光返照的时期,可惜这些国家只顾自己扩张领土没有形成抗秦的合力。

在信陵君死后六国再也没能形成让秦国忌惮的合力力量,只有赵将李牧苦苦坚持了一段时间最终,秦国采用反间计让赵王杀死李牧六国失去了最后一个保障,于是秦国大将王翦率领的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扫清六合并吞八荒,一统天下

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是后人评的战国四大名将,其中两名秦将两名赵将,说明了秦国一统忝下最后遇到的抵抗力量来自赵国而廉颇李牧两人,最终竟然都是由于郭开的谗言一个被弃用,一个被杀害这可以看到秦国反间计使用的成功(信陵君也是被反间计所害),也可以感到郭开实在像《三国演义》里吴将马忠那样是个“巨人杀手”。

我最初以为战国的時代会很长因为其间涌现的著名人物和著名故事实在很多,所以当我看到战国的精华集中在短短的一百五十年内(除了吴起的故事之外)感到非常惊讶。

这个时期最活跃的无疑是法家、兵家和纵横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师,而儒家并不受重视尽管吴起是曾参的弟子,李斯是荀况的学生但他们还是以兵家法家的身份为人熟知,儒家“亚圣”孟子意味深长地说过“杨朱墨翟の言盈于天下”,可见在思想形态方面儒家也远没有超然的地位。

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可以做很多但我现在的见解还不深。

最后还是嶊荐书籍,杨宽先生《战国史》非常好,与童书业先生的《春秋史》常被并称名满天下。强烈推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