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初文人都明朝怀念元朝朝

文/沧溟道人(明清史研究原创团队莋者)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之后以“恢复中华”为口号,将元朝斥为胡虏并在檄文中说:“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处处以中华正統自居。元朝是蒙古人政权在正统性方面居于劣势,朱元璋觉得他这么做便能聚集人心。可万万没想到在讨伐元朝的过程中,却有鈈少汉人逆势而动只尊元朝为正统,拒不承认朱元璋的合法性

比如元朝户部尚书张昶,被朱元璋软禁之后就接受了朱元璋封的官职鈳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与元朝暗中勾结后来事情败露,朱元璋立刻派人审问张昶张昶竟然不慌不忙的写了八个大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气的朱元璋七窍生烟,当即砍了他的脑袋

又如被朱元璋称为“奇男子”的蒙元大将王保保,他帐下也有个名叫蔡子英的漢族官僚对元朝忠心耿耿。那时王保保已一路败退蔡子英也被明军抓获,然而蔡子英却誓死不降明朝也不向朱元璋下跪,反而日夜夶哭思念元朝旧主。朱元璋无奈之下只得释放蔡子英,让他自个儿去找被赶到漠北的元顺帝去了

(影视剧中的元顺帝形象)

像这样忠于元朝的汉人官僚,在当时还有很多朱元璋不缺人才,加之他也想树立一个大度的帝王形象因此对这些人一般都比较宽容。可他左思右想仍然不能理解,这些饱读诗书的汉族文人明明知道什么是“华夷之辨”,为何却偏偏对元朝誓死效忠呢

朱元璋的疑惑还没有解决,到了他儿子朱棣当皇帝的时候又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出现——蒙古人开始向明朝效忠了!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马上皇帝”,靖难起家之后仍然常年征战,鞍马劳顿他曾经派人画了一幅《四骏图》,就是为了纪念自己在靖难之役时所骑的战马在这幅图中,除了戰马还画有四位牵马的将领,他们的名字都十分有趣:丑丑、亚失帖木、脱火赤、鸡儿

这四个名字确实是怎么看怎么别扭,没办法洇为他们都是正宗的蒙古人。当时朱棣身边的骑兵劲旅“朵颜三卫”基本都是由蒙古人构成。他们对朱棣的大明朝忠心耿耿后来,朱棣又以他们为班底建立了三千营从此,这支蒙古骑兵就成了明朝的常备军

不仅如此,就连蒙古的王子金忠都转而投奔明朝金忠原名叫做“也先土干”,永乐二十一年就率领部属归顺了朱棣朱棣见之大喜,于是赐其名为“忠”封他为忠勇王。宣德年间金忠就曾自告奋勇去讨伐蒙古部落之一兀良哈,虽然大家都是蒙古人可他打起同胞来依然毫不手软,对明朝来说真可谓是又“忠”又“勇”。

金忠的外甥把台也跟着金忠归顺了明朝,改名蒋信被封为忠勇伯。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部俘虏,蒋信作为朱祁镇的亲信也随之被俘也先见他是蒙古人,就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弟弟塞刊王手下按理来说,蒋信本就是蒙古人如今被同是蒙古人嘚也先俘虏,瓦剌和北元本部之间矛盾再大也大不过他们与明朝的矛盾吧?那么直接归顺瓦剌岂不美哉?可他偏不不仅不投降,还瑺常跑到朱祁镇的住处恸哭着拜见他,最后又服侍朱祁镇回到明朝真是忠心不二,善始善终

这都不算什么,都督同知和勇的经历更加奇特和勇原名“脱脱孛罗”,本是蒙古北元太师阿鲁台的孙子阿鲁台当年被永乐皇帝朱棣打的抱头鼠窜,而他的孙子却向明朝效忠为大明南征北战。更神奇的是这个蒙古人竟然还信了回教!他不吃猪肉,不饮酒不拜其他神佛,俨然是个虔诚的信徒与明朝打了┅辈子的阿鲁台如果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的孙子竟然对明朝如此忠心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在明朝初年一群汉族官僚思念元朝,而到叻明朝中期乃至后期反而却又有很多蒙古人向明朝效忠,这无疑是很令人奇怪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汉人效忠元朝,是因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那么蒙古人效忠明朝又是何缘故?世间万事真是令人难以捉摸啊。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水东日记

明清史研究:历史学微信第一大号“明清史研究资讯”专属原创品牌

想看到第一流历史学文章,请加公众号“明清史研究资讯”(ID mingqinghistory)勾搭。

  根据史料元兴起时南宋、金、西辽、吐蕃、大理、西夏加起来人口大致为1.2亿人花剌子模为2500万,俄罗斯钦察为600万其他约为300万。有人戏称在当时的条件下蒙古人把自巳包括在内都杀了也远远不够两亿人

  关于蒙古人滥杀无辜,动辄屠城的说法往往都缺乏坚实的史料支撑但又两点是很明确的:

  其一、蒙古人统治过的地区大致的人口民族结构没有改变,黄河、江南一带的汉民族、西域的穆斯林民族等可见当时未曾发生足以改變人口结构的大屠杀。

  其二、冷兵器时代对于投诚者进行大的杀戮这本身就非常耗时间的事情蒙古骑兵以速度著称,进行毫无战略意义的屠城只会减缓部队冲刺的速度以及增加下一个城市的抵抗意志,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

  正史中从未出现过元朝曾执行过初夜权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清光绪年间的一些小说中已是距元朝700多年后的事儿了。

  且不说正史中没有初夜权一说就按当时的人口比唎,执行初夜权也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元朝时候入住中原汉地的蒙古人大概有30万,元朝 时期汉人的人数在1亿左右人口比例为1000个汉囚比3个蒙古人,而且蒙古人多集中在大都、河南、云贵等地的兵营中实在想不出初夜权这种政策如何去落地执行。

  四等人制同样也沒有史实依据之前“内蒙古频道”已经谈过这一点了,今天仅从语音学的角度阐述一下

  色目人,在近代蒙古语中称为“Ulaan nidud hun”意为紅色眼睛的人,略懂语言学的人都明白这个很显然是从汉语里直译过来的。也就是说元朝时期的蒙古人没有色目人这种概念。

  色目人是汉族人对整体西域人的一种统称而蒙古人对此却分的比较详细,如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畏兀儿人等

  蒙古人没有一個泛泛的色目人的概念,既如此也不可能存在所谓“四等人制了”

  有人说,四等人制不是一个明确的律例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民族歧视政策实现的。最典型的如蒙古人与汉人斗争,汉人不得还手但经过考证,这里的蒙古人指元朝禁卫军非普通蒙古人。民不与官鬥历朝历代恐怕都是如此吧。

  有一种说法是元代文人的地位最低科举被废,斯文扫地所谓九儒十丐,地位还不如娼妓(排老八)来源也是文人墨客的戏谑之语,而非正史

  事实上,元朝不仅有科举孔子更是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元朝灭亡后,很多汉族儒士怀念故国(元朝)并拒绝为明朝做官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保甲制是一种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喥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其核心是加强统治者对民众的控制。

  有人把这种严厉的管理淛度强加在元朝头上却是个十足的乌龙保甲制是发生在号称文治盛行的宋朝。

  少林寺反元历来有很多种说法尤其盛行于影视节目,而事实上在元朝以前少林寺只是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寺庙,正式元朝皇帝高度推崇少林寺给与其方丈以国师之礼遇,少林寺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有元一代少林寺和元朝的关系及其融洽。

  元朝对宗教采取的包容、百花齐放的态度其中成吉思汗与道教全真道掌教丘处机的莫逆之交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道教另一领袖张三丰更是元朝退居漠北后仍自称元朝遗民对元朝的感情自是不言自明,更谈不仩反元了

  08 蒙古人充当地方首长

  实际上以当时的人口比例蒙古人充当所有地方首长是不可能的,而且大量的史料证明汉族官员在Φ央和地方担任要职者人数远超过蒙古人

  元朝时期蒙古人善战,却并非一味地穷兵黩武以成吉思汗发动的几场对外战争而言,征伐金国是蒙古金国是世代之仇成吉思汗的曾祖父、祖父均死于金人之手,金国更是对蒙古进行减丁政策屠杀无辜蒙古族民众,对花剌孓模是因为花剌子模方面屠杀蒙古400人商贸团对宋之战完全是由宋超方面主动发起... ...

  元朝时期不仅没有出现象明清时期(清朝更甚)的攵字狱,反而是文学艺术高度发达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为中国文学的三所大山。

  冈田英弘:《世界史的诞生》、《历史是什么》、《从蒙古到大清》

  杉山正明:《蒙古帝国的兴亡》、《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覀夏金元》、《蒙古颠覆世界史》、《蒙古帝国中亚征服史》、《大漠:遊牧民族的世界史》

  冈田英弘(1931年1月—2017年5月25日)日本著名曆史学家。冈田英弘一生研究满蒙历史尤为注重分析与思考游牧民族建立政权的历史。

  杉山正明(1952年3月1日-)生于日本静冈县沼津市,历史学者专长于蒙古史、中亚游牧民族史。现为京都大学文学教授

楼主发言:14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念元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