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坦克有多大

挖掘机相信许多人都见到过,但今天要说的这台挖掘机非常特别,它非常地大,总长达到23.5米,这是什么概念呢, 可以说它已经接近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一头成年蓝鲸的身长,它的力气也特别大,一铲斗就能够挖起50多吨煤。这个神奇的大块头来自江苏徐州。

4月2日,徐工集团700吨液压挖掘机成功下线。这个巨无霸的重量相当于500辆普通小轿车,动力超过了两台99式主战坦克。铲斗中可以同时站立100个人,一铲斗下去就可以挖煤50多吨。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 苏子孟:徐工700吨液压挖掘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最大吨位液压挖掘机。

徐工集团董事长 王民:在这些高端装备领域,徐工将与世界级的高手,进行面对面竞争。

不光是高大的外形惹人注目,这个“大块头”的“内涵”更加吸引人。从零部件到操作系统,拥有自主专利52项,是中国在超大型液压挖掘机领域,首次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集中应用。

江苏省徐州市副市长 徐东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德国、日本、美国之后,第四个具备700吨级以上,液压挖掘机研发制造能力的国家,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

按照设计要求,这个 “大块头”在矿山进行作业时,最少要保证六万小时的安全运行时间,每天需要完成至少3万吨物料的开采。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对挖掘机底盘的设计和制造要求非常高,如果让国外公司提供的话,至少在1500万人民币,由于核心技术长期被国际巨头公司所垄断,得知中国企业也要研制超大吨位的挖掘机后,国外的供应商根本不愿意把他们的底盘提供给中国。

徐工下定决心,自己研发底盘,用了五年的时间终于攻克了难题,填补了国内大型液压挖掘机“四轮一带”研发制造的空白。

徐工集团挖掘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 张宏:整个行走系统全部是我们自主设计出来的,而且经过测试,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自主设计的底盘,目前测算下来,造价也就是在500万人民币。

除了“四轮一带”这样的大型构件,作为核心零部件,这台700吨液压挖掘机使用的另一个核心部件,液压油缸也是徐工自主研发制造的。

如果把一个挖掘机比作人,那么动臂、斗杆、铲斗就是挖掘机的胳膊和手,液压油缸则相当于人的胳膊和手上的肌肉,挖掘机的力量和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液压油缸。700吨液压挖掘机液压油缸研制成功不仅成功打破垄断,也迅速拉低了国际市场的价格。

徐工集团液压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陈登民:以前700吨油缸要进口的话,一套需要300万左右,现在如果纯进口过来,降了30%左右,在200万到210万左右。

《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一的工业强基工程明确要求,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

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陈登民:要是要不来的,花钱也是买不来的,这个核心的东西,必须靠我们自己,自主研发来做,所以我们从材料开始,包括我们这个材料,后续工艺的装备,工艺的试验,一直到我们这个产品做出来,才能不会受到国外的制约。

徐工集团董事长 王民:中国工程机械的定位,就是要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在实现中高端这个目标的时候,必须突破技术这个难题,实现自主创新,才能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

有数据显示,过去很长时间,我国在发动机、传动系统、液压元器件、控制元器件等关键零部件进口成本占到制造成本的40%以上,行业接近70%的利润被外商攫取。工程机械行业更是饱受高端核心零部件工业基础薄弱之苦,可谓“如鲠在喉”。不过,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和不懈努力,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变。

目前徐工集团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58个国家和地区,还在全球建立了280多个徐工海外代理商。2017年,徐工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出口大幅增加,中亚地区增长51%、非洲区增长119%、西亚北非区增长107%,亚太区同比增长80%。

中国机械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每当中国企业打破垄断,攻克一个型号的设备后,整个行业的价格就会出现一个大幅度的调整。

工程机械采购商 安郑红:起重机这个行业是这样的,这个吨位国内的,只要没有生产的,国外的价格都很高,我们没有300吨的时候,进口起重机卖了2300万,我们的300吨出来以后,卖1300万的时候,进口起重机卖1500万多,2300万到1500万,800万没了,美国、德国或者日本的,价格马上就下来了。

实际上,徐工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一直在持续增长,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都稳定在销售收入的5%以上。目前研究范围已经覆盖液压技术、传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整机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等十几个方面。不过,中国的工程机械要想全方位比肩国际品牌,依旧任重道远。

王民:中国的制造业,现在也是处于一个关键的坎和关键的节点,就是由大到强的一个坎,我们要有自己的清醒的头脑,对我们过去已取得的成绩和基础,不盲目乐观,对我们现在存在的差距,肯定也不能妄自菲薄,在自主创新上,在研发投入上,在核心技术突破上,还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根筋走到底。

我叔叔是开挖机的特别又喜欢军事 我和他很好,我很奇怪,为什么,他嘴里的挖机都是小松住友日立神钢 还有个卡特 没听说过中国的牌子,他说国产的挖机 不堪一击 干活慢 老是坏 就是个垃圾
买国产瓦级的除了**就是穷棍 实在是买不起了 要不宁愿要日本的垃圾 不如国产的新机子

    
看看 中国武警的挖机 最多的就是小松卡特 几乎没有国产
在2008年以前 中国武警的挖机百分之百 洋品牌
他转口又说 不果这两年好多了 国产挖机质量大有提升 不果还达不到 日本的质量,而且行走马达 大蹦 液压件都是买日本德国的 国产的不中用,我问他 你觉得中国坦克咋样,他说 咱买开过坦克但是咱开过履带拖拉机 那也算坦克吧 日本小松 美国卡特彼勒比国产的好多了 就是不坏
我一查 还真是这样 国产坦克漏油漏水
谈及99A坦克的弱点,毛明并不讳言:可靠性比较差,不皮实。他目前正在主持的型号就是有关可靠性提升的,“有点难度,核心还是和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有关”。
以楼主看 是液压件精密齿轮掣肘了我国坦克性能的提升真是心痛学术上成为**病指发动机 关节炎指传动
 平均故障间隔里程是衡量坦克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坦克平均240—260公里才会出现诸如掉一颗螺钉类的非致命故障,但目前我国坦克还达不到这个水平,问题集中在漏油漏水、插头松动上。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7年实现可靠性大幅提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毛明说
200公里你太小看美英德法意瑞了 那100年的工业化是吃干饭的吗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通知和装甲兵的文件精神,对M48坦克与国产59式坦克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主要由装甲兵技术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
 通过1000千米左右的行驶试验发现该车无论在零部件的可靠性、操作的轻便性和维修保养的方便性等各个方面都优于国产59式坦克。该车随车没有带任何备件,在不同地区的行驶试验中,没有发生任何损坏现象,连一根履带销也没有更换过
这就是质量美国制造的威力 曾有一个1942年到中国的通用电气发电机 70年不坏
西方产品的优秀 我们这些挖掘机工人深有感触
我给你说首先 你要破除一个迷信 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无关
第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坦克传动系统都是 本国变速器或者液压件公司研制
美国的M1是艾利逊 研制的
德国的豹2是伦克研制的
中国汽车变速器 什么技术水平 根本没有研发能力
卡车变速器用的是美国伊顿富勒过时技术 现在用的是人家80年代的技术
法士特80年代引进了美国伊顿公司的富勒变速箱技术,生产了RT11509C以及他的改进型变速箱,当时主配斯太尔重卡。后来又在解放,东风,欧曼,北奔等车型上广泛应用。法士特变速箱以双中间轴技术,高可靠性,超强的抗负载能力独领风骚,尤其适合中国超载运输这一国情,受广大用户好评。随后法士特又在富勒RT11509C基础上改进生产了,9JS,8JS,12JS,10JS,16JS等产品。现在法士特变速箱在中国重卡的占有率达到80%
一汽的军车 MV3,是一种AMT。AMT并不适合大型军车 在西方装甲车辆除了一些4轮轻装甲车几乎没有用AMT清一色A T
为啥 中国没有能力制造精密的齿轮 在液气密工业上太落后
不怕你笑话 我去过的工厂 变速器外壳加工都是进口日本机床搞得
如果没有西方的机床 中国绝对造不出自动变速器
CH-1000型传动装置为双流传动系统
传动装置的主体结构,是由箱体、一对前传动锥齿轮,带自动闭锁功能并与主动轴同轴的 液力变矩器1个三自由度行星变速箱,大功率液压机械无级转向机[汇流行星排液力减速器等主要部件组成的;此外还有为液压控制系统提供动力的辅助液压泵,以及置于传动装置顶部的2个液压冷却风扇等部件。
别不敢说中国至今不能做液力缓速器 卡车用的都是进口
CH1000型的转向系统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液压机械无级转向机,实际上是一个简易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由连体式液压泵-马达,正反转行星排(含3个控制件)、功率合成机构和输入-输出机构组成 它相对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纯液压转向机构而言,具有更高的输出效率,而且液压件的功率只需要1/3,这样就克服了我国在高压、大排量、大功率液压马达上的软肋造成的技术瓶颈
那些红色字体 你看到了吗 凡是跟液压 有关的都是中国的软肋 
这些东西造不好坦克的传动系统质量怎么上的去
我国大部分的机械液压泵配件各种配件的生产参差不齐,质量在业界根本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小量生产还说得过去,但是只要是一生产多,那简直就不堪入目。总的来说,目前影响中国机械液压泵配件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各种原材料,尤其是钢材的质量有问题。由于技术与设备跟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生产线虽然经过严格的控制,但是在主要的热处理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这样子生产出的机械液压泵配件可靠性主可能不好。如果机械存在的可靠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即使卖得再便宜,各色各样的客户也不会买帐的。
看看遍地的日本挖机 就知道中国坦克为什么不好了 还是基础太差 需要努力
在南极 中国人整天吹嘘 一拖如何日牛逼如何牛逼 但是在南极中国只用两个品牌美国卡特彼勒 德国凯斯鲍尔

    
因为叔叔不在附近干活 所以没有拍到他开的小松 就拿别人的代替吧
  •  这不能这么说!不管外国在怎么黑中国制造!事实在那了!说说民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只有四套!美国GPS!欧洲伽利略还在研发中!俄罗斯研发中!中国北斗已覆盖亚洲!2020年覆盖全球!而且目前分辨率比美国GPS高!坦克不行!你看看两届俄罗斯坦克大比武!中国是唯一自带坦克的参赛国家!就说挖机!一个挖机能有多尖端的科技!一般的机械厂都能造!至于说故障多!外国品牌也有故障啊!哪有不坏的机器!进口机有上万小时的国产的也有!本论坛都有帖子的!自己可以搜!说到挖机我国确实起步晚些!而挖机大多是民用制造!民用制造要考虑研发成本!中国自古就说拿来主义!能山寨就山寨!日本以前搞工业革命的时候!最早也是山寨德国的!从德国进些零配件!慢慢参考!慢慢山寨复制吸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