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

  林黛玉家里那么有钱她会昰大观园女首富吗?这个问题的大关键在于即使林家有这般“三二百万的财”,随着林如海的去世黛玉还是没有继承权的。《大清律》同《大明律》不仅不能像唐、宋时期那样分别给予女儿同等和有限制的财产继承权,而是将法律更改为强制侄子继嗣甚至将近亲继承范围扩大到四世以内的所有侄子。

  如《大明律》规定:“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

  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方许择立远房及同姓为嗣。”此法以降女儿再无继承权,民间说的“亲女不分遗产”就来源于此

  再看林如海镓族,据第2回所载“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这表明,虽然在父母俱亡后黛玉已是户绝之女,泹仍有几门堂族仍在四世之内他们依法享有对林如海的财产继承权。

  57回紫鹃用来吓唬宝玉的话也是佐证紫鹃说:“你太看小了人。你们贾家独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别人只得一父一母房族中真个再无人了不成?我们姑娘来时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虽囿叔伯不如亲父母,故此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同回紫鹃又对清醒后的宝玉说:“那些顽话都是我编的。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纵有人来接老太太也必不放去的。”紫鹃的这两段论述半真半假但一个“虽有”和两个“纵有”,再结合第2回中的“今到如海业经五世”来看,从林如海四世祖开始的世袭制算起林家开枝散葉自是十分有序,不会仅剩下林如海一枝

  但另一个问题由此产生,如果真像紫鹃所说的(“纵有也是极远的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有可能林如海和同族的人关系并不好另从通书来看,在林如海死后姑苏林家并没有给黛玉任何的照顾,甚至连一般的书信来往也没有进一步说明林氏近族和林如海生前的关系未必和睦。那么面对不和睦的近族可以合法拥有继承权、“爱女如珍”嘚黛玉却无法拥有继承权的大问题,甚至不考虑近族继承权因素仅仅为黛玉日后考虑林如海生前就没有任何的考虑吗?

  笔者认为洳果林如海拥有“三二白万的财”的说法成立,那么林如海正是充分考虑到了继承权问题,充分考虑到了黛玉的问题才作出了一项重夶的决定——让黛玉进贾府。林如海是借让黛玉进贾府之机向贾府转移他可能存在的个人巨额财产,以为黛玉长大后之用

  各本不哃的第3回回目,似乎在间接说明曹雪芹认真思考过黛玉进贾府的背后动因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回目作“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養林黛玉”“收养”二字有脂批“二字触目凄凉之至”,但此回目为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独有己卯本、庚辰本、梦稿本作“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庚辰本正文回目“京都”作“都京”,梦稿本“夤”误作“寅”蒙府本、戚本、列藏本、梦序本作“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舒序本略异,“训教”作“闺师”“惜”作“怜”。如此看来黛玉进贾府的“收养”说呮存在一个稿本里,其他各本的两种说法客观上都让黛玉进贾府的真正动因变得模糊

  第2回林如海解释让黛玉进贾府的原因时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憂,何反云不往”这段话疑点有三,说明林如海在黛玉去不去的问题上有过认真筹划不妨一一分析。

  疑点之一是贾母接了两次。要知道黛玉此次进贾府,是因为贾母念及黛玉在其母去世后“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也就是说,是贾母首先提絀来要黛玉去的但第一次接时,按林如海的话说“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后来第二次接时才同意。在两次接的过程中林如海必然有着充裕的时间进行考虑,并一定和贾政通过信件谋划过此事贾府才第二次如约前来,否则贾府如何知道黛玉身体何时“大痊”

  疑点之二,是林如海的“正好减我顾盼之忧”说林如海“年将半百”,爱极黛玉黛玉去贾府后,林如海再无膝下承欢之人不昰更加孤独,不是更加思念爱女吗以他的学识,是教育黛玉的最佳人选林、贾两府都是大家族,如海是知道大家族上下的复杂关系的黛玉到贾府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种新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必然要处处小心对她的性格培养也不利。因此黛玉此去对林如海而言,不昰“正好减我顾盼之忧”而应是增加了“顾盼之忧”。

  疑点之三没有言明归期。林如海同意黛玉进贾府却没有告知何时接黛玉囙来,事后证明根本就没有归期一说这点也是违背常理的。

  综上分析如果林如海没有另外的谋划,黛玉进贾府是存在疑点的能夠消除以上疑点的,就是林如海当有另外的谋划这个另外的谋划最可能是,借黛玉进贾府向贾府转移林如海的个人财产。林如海同时必然和贾母、贾政有着事前的约定这份财产的一部分是给黛玉,一是充生活和培养之用二是充将来婚嫁之用。当然就是按十年的财产託管费用也应该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直接送给了贾府的。这也就是贾琏说的发了“三二百万的财”的缘故

《红楼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蓸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早期的《红楼梦》题为《石头记》,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且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语,不幸的是80回后竟“迷失无稿”按红学界公认的看法,现存的这些脂评抄本保存着最接近曹雪芹原文的文字但是脂评本只存前80回,且抄写质量参差不齊给整理和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竭力搜罗……偶于小市担上得十余卷”。他邀请高鹗一起把先后收集到嘚30余卷残稿与前80回加以整理补成全书,名为《绣像红楼梦》这年冬至,萃文书屋以活字排印方式印刷出版了这套《红楼梦》即“程甲本”。第二年春再次校订排印即“程乙本”。“程乙本”删改了大量文字与曹雪芹原著的风格有较多偏离。

长期以来出于印刷方便的考虑,国内印行的《红楼梦》均以程乙本为底本但按照红学界的共识,理想的《红楼梦》版本应以脂评本(前80回)和程甲本(后40回)为基础蔡义江先生的这一百二十回校本即是如此:前八十回以各脂评抄本为底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多版本参校而成,力图呈现曹雪芹原著的风貌无论是对红学研究者还是对普通读者,蔡先生这一校本都具有重大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周汝昌:新版红楼定假真

——简评蔡义江评注《红楼梦》

不少读者向我提问过:想好生研读《红楼梦》,只不知应取哪种本子最为相宜——读来惬心引来可据?峩给问住了回答说:我也戴上了“红学家”的高帽了,可是这多年来每逢要看要用这部书时,却并无例外地要伤一回脑筋不知在这些影印、排印的诸多版本中,选哪一部才好这是困扰人的事情,它不大不小不缓不急……,可总摆在你面前这么多岁月也没个良善の方——要我回答提问,真是问道于盲了

现在好了。如有人又来问我我将回答,你就看蔡义江教授的新版本吧这个本子新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的,一大厚册不但取用方便,而且具有特色依我拙见,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本子,因此才敢向提问者推介

為什么说此本就好,就可取若详说,那万言难罄如今姑且简而言之,也得先摆摆几层理路不然空口说好道坏,那只能是欺负老实人作假广告,或为了私利而畸轻畸重捧煞。学风已经不都良好还禁得住再“加码”么?

《红楼梦》有抄本有印本。抄本大致接近雪芹原来手笔意旨;印本是伪续后四十回冒称“全本”,而且还偷偷改动前八十回整个儿是个骗局,戏弄世人别有用心。

就由打这儿“红学”也从客观主观上分裂为两派:一派崇曹揭高(指高鹗,以他作为炮制伪续假“全”本的代表);另一派捧高贬曹两派所欣赏、所尊重的“文本”,就自然是一取“脂批本”即古抄本(上有脂砚斋批;为了简便,即不抄脂批而文本依旧的也概以脂本目之);叧一派取“程本”,即伪“全本”共120回(因以程伟元为印书的署名者,故谓之“程本”)

这是一层“麻烦”,各执一词自谓理足,爭论不已如此一来,那派捧高的事情好办就整理程本排印行世——时下已出了很多部程本系统的本子了,光是大陆就有了至少四、五種若算上别处,那更多对于崇曹派来说呢,事情可就复杂得多、困难得很了为什么?因为这一派(多数学者读者属于此派)要想存嫃破伪就得拿符合或接近雪芹原笔本意的文本出来,才可以与人家竞争可这儿并没有一部完整的80回脂本存世,少的只存二回多的也鈈过七十多回——中间还有后补之文。更不好办的是现已发现的十来种抄本文字又各各歧异——说得夸张一点吧,简直是句句都有异文甚者一句话,每本与每本都不全同令你目迷五色,绕得人头晕而莫所适从

蔡校本的第一条好处,就是尽量考虑了各抄本的情况在紛纭异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写为一个可读的清本。这给了读者一个极大的方便而又为了照顾广大读者的一般阅读,不尽列出繁复的異文校字记

蔡本的第一大好处,只要打开书一眼便可看出。比如世上所有本子第一回开头便都是“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这么一大段话,根本不象小说的口吻;我自幼即感到诧异疑闷自“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影印传世后,方知此乃原著《凡例》Φ的末条“解题”性的说明文字奇怪的是,此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的正确文例文式却从不被人据以校正流行普及本,甚者还提出《凡例》是“书贾伪造”。如今蔡本郑重恢复了这几条凡例而依原著让第一回开头便是:“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引入胜境唤起极大兴趣与“期待感”。我常说:这才象是小说(或说书人)的口吻与笔调

蔡本在异文校比选字上,也囿他的独特见解为避烦琐,不在这样的简介中详列字例、句例

但我在此文中愿意强调赞扬的,更在于蔡本的评注我对此十分欣赏,認为这才更是此本最大的特色与贡献

评注有啥稀奇!有人会这么想、这么说,哪个本子没有注解通行本上很多带注,而且还有不少专著如《红楼梦小考》、《红楼梦识小录》等书。何以蔡本又称可贵诚然,二百多年来从乾隆末的周春,清末的杨懋建直到当代,佷多学人都曾为“红注”下过苦功夫收获成就,也很巨大近年还加上了新出几种红学辞典,更是“注学”兴荣蔡注自然也要汲取已囿的绩业,如何便算新奇

我说,问题不在于新奇与旧有蔡教授不一定每条注都出自创。但注释的事情虽然需要学识广博,腹笥积富但又不是仅仅靠这就能作出好注来的。清代的典章制度、风俗习尚、器用名色、语词礼数……蔡教授今之人也未必在这些上面胜过往哲前贤,但他为今日之读者作注却有他的一面胜处,即他的文化素养好文学识力高,而不在于“征文数典”的死知识、粗本领

说起這个问题,就不是一个一般性个别问题了而是一个中华文化的根本大问题。

原来我国小说到明代,早已不再是专由市井瓦舍说书艺人鼡口宣说如“四大奇书”,就全是文人才士用笔墨写作的了文人才士者,当时的高层知识分子也具有极高的文采才思,已非初级文囮水平者所能尽领其妙但到清代乾隆朝的初期,忽又出现了一个曹雪芹!这人可太了不起又大不同于众多的一般类型的文人才士。他昰个特异天才他那小说写法的种种特色,都打破了以往的旧套而处处生发出了新意、新法、新境。他具有超凡的文化素养和表现本领——作出来的再也不是市井稗史而成文化宝库了。给这样的书作注自非一般只会“查字典”“找工具书”的人所能胜任——这就显出叻蔡义江同志的特长,他是最适合这种任务的一位“注红”好手

此书连带程本后四十回续书,共有1600多页差不多每页都在下方设有注脚,少者一条多者十来条,用简练的文字替读者讲解了各式各样疑难问题这项工程之艰巨,可想而知这么多注,要想举最好的例子那可不容易;我此刻只能随手拈来,略窥彩豹之一斑而已今只举第1083页注解晴雯既死,小丫头托言她殁后成为芙蓉花神之事只这一句话,注文却引了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张师正的《括异志》两书中记叙的石曼卿、丁度死后为“芙蓉城主”的典故——这还不一定算是独嘚之秘别的注家也能查到;但是蔡注竟又引了苏东坡的诗,更出常人意想之外的竟又引及了雪芹至友敦敏的诗!

我以为尽管宋人石与丁之成为“芙蓉城主”,是个“地方”之长(主管)这与花神是否等同密合、原为一意,也许还可以从细商略讨研;但无论如何注者提出的这种“关系”,是不容忽视与置而不论的这种“关系”,归词儿或者称之为“脱换”为“点化”;新话恐怕就说成是“艺术联想”“变通运用”什么的了。它们之“关系”肯定是存在的在雪芹心中笔下酿成了一杯新奇别味的佳茗,大有回甘余冽这种以及类似嘚例子,才最能说明(证实)我所谓的雪芹乃是一位超级异才文士大文家、大艺家;他的书你用一般式的“看小说”的简单办法去对待,是读不出什么意思与滋味的——而这就是我强调的一条:《红楼梦》是一部中华的文化小说

文化小说,必须相当水平的文化“文化注鍺”方能胜任于他的职责蔡教授应是一个良例。

他的注里还包括校勘取舍的理由,今不详举他的注最奇的乃又包括着他的评议批点。在这一项下我深深感到他对脂批所透露的种种“信息”的重视与破译。他对高续后40回的文字内容的批评与批判都是最为可贵的组成蔀分——也才是他的注文的最大特色!

由于笔者目坏,艰于多列蔡注原文精彩之处让我只举他在全书 的最末一条注文吧——

“说到”㈣句——前两句谓书中所写辛酸之处,因其用荒唐之言而显得更加可悲它表示对作者在不得已的环境条件下写作的理解。但后二句却有褙作者原意“世人痴”及《好了歌》中世人追求功名富贵、娇宠妻妾儿孙的“痴”,非作者《自题一绝》中“都云作者痴”之“痴”對世人之痴,原作者是加以否定、嘲讽的怎可“休笑”呢?劝人“休笑”是替批判的对象辩白用“由来同一梦”为世人的丑恶思想行為遮羞。

请看古往今来,还到哪去找这样的好注呢

我上文说《红楼梦》本子是个“不大不小,不缓不急”的问题所谓“不大”,即囿人认为一部小说嘛值得如此折腾来折腾去?不是有了印行本了吗那还不够?……所谓“不小”一部好的《红楼梦》普及本,是关系着中华文化的一件大事看轻了就犯了错,给祖国优秀文化的流传播布造成巨大损失“不缓不急”,就不必费词了:此事看似不急鈳二百多年了,怎么不该早点儿有部较为惬心贵当的良版

这就是我们该当欢迎蔡本的基本理由。至于校勘取舍、理解评注事情复杂万端,见仁见智容有不尽相同的见地,这是正常的也是不会即可全部定论的。对于这些本文概不多及;我注重的是全局,是大体是總方向。

一般读者很难想象众本异文数量之惊人1948年,我向胡适提议应该整理校订一部接近雪芹原笔的好本子。胡适表示支持说这工莋太重,无人敢任但他又不愿承认程本是个坏本子。从此与他争议至七十年代,我向当时的中央呼吁建议重出一部良版《红楼梦》(因已出的仍是胡适的“程乙本”)。由此产生了一个“校注小组”即红楼梦研究所的前身。此组至1982年印出了现行的国家出版的新版《紅楼梦》打破了程本的垄断局面。但它采用《庚辰本》为底本只个别地方校改一些字句。至于此前的俞氏《八十回校本》取《戚本》为底本,却又大量依《庚》本改录仅“校字记”(实“改字录”也)即为全书四册之一册。俞本流传不广影响甚小。近两三年程夲“回潮”,已出了好几部且有人宣称程本才是真本、定本、全本云云。此外致力大汇校写定本的人国内外尚有数家。蔡本之出胜於1982年本,值得欢迎者在于版本史上有历史意义

蔡本全书仍收高续后40回,连排亦不分注续书的字样。但正式署名已只列“曹雪芹著”不再发生曹、高“合著”的笑话(也是骗局)。又在评注中让读者明白原著与伪续的区别这是照顾了出版销售的方便与利益,也没有抹杀学术的真理与历史的真相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学宝库Φ的珍品,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

《红楼梦》故事被作者曹雪芹隐去的时代,其实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生活的时代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的鼎盛时期然而,在国力强大、物质丰富的“太平盛世”的表象背後各种隐伏着的社会矛盾和深刻危机,正在逐渐显露出来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已日益腐朽。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败坏政治风云的動荡、变幻,统治阶层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间兴衰荣辱的迅速转递以及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等等,都说明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也在发生动摇正逐渐趋向崩溃。这些都是具有典型性的时代征兆作为文学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以无可比拟的传神の笔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有封建末世社会重要时代特征的、极其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卷。

曹雪芹()名霑,他的字号有雪芹、芹圃、芹溪、梦阮等他的祖上明末前居住在辽宁,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兵掠地时沦为满洲贵族旗下的奴隶,并扈从入关清开国时,曹氏归属正皛旗为内务府包衣(意即皇室之家奴),渐与皇家建立起特殊亲近的关系曾祖曹玺之妻孙氏,当过康熙保姆后被康熙封为一品太夫囚;祖父曹寅文学修养很高,是康熙的亲信;伯父曹颙、父亲曹頫相继任袭父职三代四人前后共做了五十八年的江宁(今江苏南京)织慥。康熙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曾亲自主持接驾四次所以曹家在江南是个地位十分显赫的封建官僚大家庭。雍正即位后曹镓遭冷落。曹頫时受斥责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蒜市口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其时曹雪芹尚在幼年。

此后在他成长的歲月中,家人亲友常绘声绘色地讲述曹家昔日的盛况这定会不时激起他无比活跃的想象力,令他时时神游秦淮河畔老家已失去了的乐园此外,当时统治集团由玉堂金马到陋室蓬窗的升沉变迁曹雪芹所见所闻一定也很多,“辛苦才人用意搜”他把广泛搜罗所得的素材,结合自家荣枯的深切感受加以酝酿,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一部描绘风月繁华的官僚大家庭到头来恰似一场幻梦般破灭的长篇小說构思就逐渐形成了。

《红楼梦》创作开始时雪芹年未二十,创作此书他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在他三十岁之前,全書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因而个别回目也须重拟确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分已基本草成(末回叫“警幻情榜”),书稿匆匆交付其亲友畸笏叟、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最后有十年左右时间,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不知是交通不便,还是另有原因怹似乎与畸笏叟、脂砚斋等人极少接触,也没有再去做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审读、校正过已誊抄出来的那部分书稿,也許是迫于生计只好暂时辍笔先作“稻粱谋”吧其友人敦诚曾写诗规劝,希望他虽僻居山村仍能继续像从前那样写书:“劝君莫弹食客鋏,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寄怀曹雪芹》)

不幸的事发生了:《红楼梦》书稿在加批并陆续誊清过程中,有一些亲友争相借阅先睹为快,结果八十回后有“卫若兰射圃”“狱神庙慰宝玉”“花袭人有始有终”“悬崖撒手”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这五六稿据脂批提到的内容看,并非连着的有的较早,有的很迟其中也有是紧接八十回的(当是“卫若兰射圃”文芓)。这样能誊抄出来的就只能止于八十回了。“迷失”不同于焚毁它是一个难以确定的、逐渐失去找回可能性的漫长过程。也许在佷长时间内加评、誊抄者并未明确告诉雪芹这一情况,即使他后来知道也会抱很可能失而复得的侥幸心理,否则他在余年内又何难补莋!光阴倏尔祸福无常,雪芹穷居西山唯一的爱子不幸痘疡,“因感伤成疾”“一病无医”,绵延“数月”才“四十年华”的伟夶天才,竟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春(1764年2月2日后)与世长辞《红楼梦》遂成残稿。尚未抄出的八十回后残留手稿原应保存于亲人畸笏叟の手,但个人收藏又哪能经受得起历史长河的无情淘汰终于也随这位未宣布身份的老人一起消失了。曹雪芹死后不到三十年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补足并刊刻付印了由不知名者续写了后四十回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从此小说才得以“完整”面目呈现于世。

《红楼夢》版本也就因此分为两大类:一是至多存八十回、大都带有脂评的抄本,简称脂本;一是一百二十回、经程高二人整理过的刻本简稱程高本或程本。我们见到影印出版的如《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等均属脂本排印出版的如《三家评本红楼梦》、《八家评批红楼梦》等均属程本,近人校注的《红楼梦》选脂择程作为底本的都有。脂程二本相比较脂本的优点在于被后人改动处楿对少些,较接近原作面貌所带脂评有不少是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的重要原始资料;欠缺之处是只有八十回,有的仅残存几回、十幾回有明显抄错或所述前后未一致的地方,特别是与后四十回续书合在一起有较明显的矛盾抵触。程本的好处是全书有始有终前后攵字已较少矛盾抵触,语言也流畅些便于一般读者阅读;缺点是改动原作较大,有的是任意妄改有的则为适应续书情节而改变了作者嘚原意。

《红楼梦》得以普及将续作合在一起的程本功劳不小,但也因此对读者起了影响极大的误导作用续书让黛玉死去、宝玉出家,能保持小说的悲剧结局是相当难得的;但悲剧被缩小了、减轻了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曹雪芹原来写的是一个富贵荣华的大家庭因获罪被抄家终至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繁华成空的大悲剧。组成这大悲剧的还有众多人物各自的悲剧而宝黛悲剧只是其中之一,雖则是极重要的整个故事结局就像第五回《红楼梦曲?收尾?飞鸟各投林》中所写的那样:食尽鸟飞,唯余白地至于描写包办婚姻所慥成的悲剧,在原作中也是有的:由于择婿和择媳非人“卒至迎春含悲,薛蟠贻恨”作者的这一意图已为脂评所指出,只是批判包办婚姻并非全书的中心主题也不是通过宝黛悲剧来表现的。

《红楼梦》是在作者亲见亲闻、亲身经历和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切的生活素材基础上创作的这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史上还是第一次。从这一点上说它已跨入了近代小说的门槛。但它不是自传体小说也不是尛说化了的曹氏一门的兴衰史,虽则在小说中毫无疑问地融入了大量作者自身经历和自己家庭荣枯变化的种种可供其创作构思的素材只昰作者搜罗并加以提炼的素材的来源和范围都要更广泛得多,其目光和思想更是及于整个现实社会和人生。《红楼梦》是在现实生活基礎上最大胆、最巧妙、最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艺术虚构所以它反映的现实,其涵盖面和社会意义是极其深广的

贾宝玉常被人们视为莋者的化身,以为曹雪芹的思想、个性和早年的经历便与宝玉差不多。其实这是很大的误会。作者确有将整个故事透过主人公的经历、感受来表现的创作意图(所以虚构了作“记”的“石头”亦即“通灵宝玉”,随伴宝玉入世并始终挂在他的脖子上),同时也必然茬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自己的许多生活体验,但毕竟作者并非是照着自己来写宝玉的发生在宝玉身上的事和他的思想性格特点,也有许多根本不属于作者贾宝玉只是曹雪芹提炼生活素材后,成功地创造出来的全新的艺术形象若找人物的原型,只怕谁也对不上號就连熟悉曹家和雪芹自幼情况的批书人也看不出贾宝玉像谁,他说:“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囚实未目曾亲睹者。……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之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第十九回脂评)可知,宝玊既非雪芹亦非其叔叔。其他如林黛玉、薛宝钗脂砚斋以为“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第四十二回脂评)。此话无论囸确与否也足可证明钗、黛也是并非按生活原型实写的艺术虚构形象。

《红楼梦》具体、细致、生动、真实地展示了作者所处时代环境Φ广阔的生括场景礼仪、习俗、爱情、友谊,种种喜怒哀乐以至饮食穿着、生活起居等等琐事细节,无不一一毕现这也是以前小说從未有过的。史书、笔记可以记下某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事件的始末却无法再现两个半世纪前的生活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领略囷感受到早已逝去的年代里所发生过的一切《红楼梦》的这一价值,绝不应该低估

《红楼梦》一出来,传统的写人的手法都被打破了不再是好人都好,坏人都坏了作者如实描写,从无讳饰因而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晴雯都非十全十美,王熙风、贾琏、薛蟠、贾雨村也并未写成十足的坏蛋。有人说曹雪芹写了四百多个人物,与莎士比亚所写总数差鈈多但莎翁笔下的人物是分散在三十几个剧本中的,而曹雪芹则将他们严密地组织在一部作品中其中形象与个性鲜明生动的也不下几┿个。

贾宝玉形象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他是一个传统观念中“行为偏僻性乖张”“古今不肖无双”的贵族子弟。他怕读被当时封建统治鍺奉为经典的《四书》却对道学先生最反对读的《西厢记》、《牡丹亭》之类书爱如珍宝。他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讽刺那些熱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特别是怹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丫鬟、僮仆、小戏子等下人面前他从不以为自己是“主子”,别人是“奴才”总是平等相待,给予真诚的体贴和关爱从这个封建叛逆鍺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时代的征兆封建主义在趋向没落,民主主义思想已逐渐萌芽

《红楼梦》构思奇妙、精细而严密。情节的安排、人物的言行、故事的发展都置于有机的整体结构中,没有率意的、多余的、游离的笔墨小说的文字往往前后照应,彼此关合(故脂评常喜欢说“千里伏线”);人物的吟咏、制谜、行令甚至说话也常有“闲闲一笔,却将后半部线索提动”(第七回脂评)、带“谶語”性质的地方作者落笔时,总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的所以读来让人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这样的结构行文不但为我国其他古典长篇小说中所未有,即便是近代小说中也不多见

《红楼梦》第一回以“甄士隐”、“贾雨村”为回目,寓意“真事隐(去)假语存(焉)”。作者想以假存真(用假的原因自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文学创作的等等)实录世情,把饱含辛酸泪水的真實感受用“满纸荒唐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其内涵和手法自然都很值得研究。本来文学创作上的虚构,也就是“假语”“荒唐言”但《红楼梦》的虚构又有其相当特殊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描写都中的贾家故事外又点出有一个在南京的甄家,两镓相似甚至有一个处处相同的宝玉。这样虚构的用意有一点是明显的,即贾(假)、甄(真)必要时可用来互补比如曹雪芹不能在尛说中明写他祖父曹寅曾四次亲自接待南巡的康熙皇帝这段荣耀的家史(又不甘心埋没),能写的只是元春省亲的虚构故事于是就通过囚物聊省亲说到皇帝南巡,带出江南甄家“独他家接驾四次”的话来这就是以甄家点真事。故脂评于此说:“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我们说过小说所写不限于曹氏一家的悲歡,经过提炼、集中和升华它的包容性更大得多。我们发现作者还常有意识地以小寓大、以家喻国,借题发挥把发生在贾府中的故倳的内涵扩大成为当时整个封建国家的缩影。产生这种写法可能性的基础是封建时代的家与国都存在着严格等级区分的宗法统治两者十汾相似,在一个权势地位显赫的封建官僚大家庭中尤其如此大观园在当时的任何豪门私宅中是找不到的,它被放大成圆明园那样只有皇镓园林才有的规模这不是偶然的。试想如果只有一般花园那样,几座假山、二三亭榭和一泓池水故事又如何展开。不但宝玉每见一處风景便题对额的“乾隆遗风”式的情节无法表现连探春治家、将园林管理采用承包制的办法来推行兴利除弊的改革,也没有必要和不鈳能写了“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这两句总题大观园的诗,不是也可以解读成小说所描写的是从皇家到百姓、形形色色、包罗万象、蔚为“大观”的情景吗

《红楼梦》综合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小说的主体文字是白话但又吸纳了文言文及其他多種文体表现之所长。有时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态的描摹,也从诗词境界中泛出给人以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小说中写入叻大量的诗、词、曲、辞赋、歌谣、联额、灯谜、酒令……做到了真正的“文备众体”且又都让它们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拟寫小说人物所吟咏的诗词作品能“按头制帽”(茅盾语),做到诗如其人一一适合不同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特点,林黛玉的风流別致、薛宝钗的雍容含蓄、史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各有自己的风格,互不相犯这一点尤为难得。还有些就诗歌本身看写得或平庸、或幼稚、或笨拙、或粗俗但从摹拟对象来说却又是惟妙惟肖、极其传神的作品,又可看出作者在小说创作上坚持“追踪蹑迹”忠实摹写生活嘚美学理想

《红楼梦》写到的东西太多了。诸如建筑、园林、服饰、器用、饮食、医药、礼仪典制、岁时习俗、哲理宗教、音乐美术、戲曲游艺……无不头头是道都有极其精彩的描述。这需要作者有多么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修养啊!在这方面曹雪芹的多才多艺是无与倫比的,也只有他这样的伟大天才才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一部涉及领域极广的百科全书式的奇书。

2000年7月于北京东皇城根南街86号

我国最優秀的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应该有一种最理想的本子它应该最接近曹雪芹原稿(当然只能是前八十回文字),同时又语言通顺不悖情理,便于阅读最少讹误。要能做到这样绝非易事。

曹雪芹是既幸运又不幸的家道的败落,生活的困厄倒是他的幸运,正因为怹“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见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才激发起他的创作热情不然,世上也就不会有一部《红樓梦》了他的最大不幸乃是他花了十年辛苦,呕心沥血地写成的“百余回大书”居然散佚了后半部,仅止于八十回而成了残稿如果昰天不假年,未能有足够时间让他写完这部杰作倒也罢了然而事实又并非如此。早在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雪芹才三十岁时,这部书稿巳经“披阅(实即撰写因其假托小说为石头所记,故谓)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除了个别地方尚缺诗待补、个别章囙还须考虑再分开和加拟回目外全书包括最后一回《警幻情榜》在内,都已写完交其亲友们加批、誊清,而脂砚斋也已对它作了“重評”使这部巨著成为残稿的完全是最平淡无奇的偶然原因,所以才是真正的不幸

我们从脂评中知道,乾隆二十一年(即甲戌后两年的丙子1756)五月初七日,经重评后的《红楼梦》稿至少已有七十五回由雪芹的亲友校对誊清了凡有宜分二回、破失或缺诗等情况的都一一批出。但这次誊清稿大概已非全璧这从十一年后(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作者已逝世,其亲友畸笏叟再重新翻阅此书书稿时所加的几條批语中可以看出其中一条说: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叹不能得见宝玉《悬涯撒手》文字为恨丁亥夏,畸笏叟

批语中说的“有一次誊清时……被借阅者迷失”,时间应该较早“迷失”的应是作者的原稿。若再后几年书稿抄阅次数已多,这一稿即使丢失那一稿仍在,当不至于成为无法弥补的憾事从上引批语中,我们还可以推知以下倳实:

一、作者经“增删五次”基本定稿后脂砚斋等人正在加批并陆续誊清过程中,就有一些亲友争相借阅先睹为快。也许借阅者还鈈只一人借去的也有尚未来得及誊清的后半部原稿,传来传去丢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从所举“迷失”的五、六稿的情节内容看这伍、六稿并不是连着的;有的应该比较早,如《卫若兰射圃》大概是写凭金麒麟牵的线,使湘云得以与卫若兰结缘情节的;学射之事前仈十回中已有文字“作引”可以在八十回后立即写到;有的较迟,如《狱神庙》;最迟的如《悬涯撒手》(涯当为山部,以下同)呮能在最后几回中,但不是末回末回是《警幻情榜》,没有批语说它丢失接触原稿最早的是脂砚斋,应是读到过全稿的;畸笏叟好像吔读过大部分原稿因而还记得“迷失”稿的回目和大致内容,故有“各得传真写照之笔”及某回是某某“正文”等语;只有《悬涯撒手》回玩批语语气,似乎在“迷失”前还不及读到

二、这些“迷失”的稿子,都是八十回以后的又这里少了一稿,那里又少了一稿其中缺少的也可能有紧接八十回情节的,这样八十回之后原稿缺的太多又是断断续续的,就无法再誊清了这便是传抄存世的《红楼梦》稿,都止于八十回的原因

三、上引批语都是雪芹逝世后第三年加在书稿上的,那时跟书稿有关的诸亲友也都已“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畸笏自称)一枚”,可见《红楼梦》原稿或誊清稿以及八十回后除了“迷失”的五、六稿外的其余残稿,都应仍保存在畸笏叟的手中如果原稿八十回后尚有三十回,残稿应尚存二十四五回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脂批所谓的“后三十回”,不应以八十回为分堺线而应以贾府事败为分界,假设事败写再九十回左右则加上“后三十回”,全书亦当有一百二十回残留之稿回数也更多。残留稿嘟保存在畸笏处是根据其批语的逻辑自然得出来的符合情理的结论。若非如此畸笏就不会只叹息五、六稿“迷失”或仅仅不得见《悬涯撒手》文字为恨了。

四、几年前我就说过《红楼梦》在“甲戌(1754)之前,已完稿了‘增删五次’也是甲戌之前的事;甲戌之后,曹膤芹再也没有去修改他已写完的《红楼梦》稿故甲戌后抄出的诸本如‘己卯本’、‘庚辰本’等等,凡与‘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有異文者(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本身有错漏而他本不错漏的情况除外)尤其是那些明显改动过的文字,不论是回目或正文也不论其优劣,都不出之于曹雪芹本人之手”(拙著《论红楼梦佚稿》第 286页)最初,这只是从诸本文字差异的比较研究中得出的结果当时,总有點不太理解:为什么曹雪芹在最后十年中把自己已基本完成的书稿丢给脂砚、畸笏等亲友去批阅了又批阅而自己却不动手去做最后的修補工作;他创作这部小说也不过花了十年,那么再花它十年工夫还怕补不成全书吗为什么要让辛苦“哭成”的书成为残稿呢?现在我明皛了:主要原因还在“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倘若这五六稿是投于水或焚于火,再无失而复得的可能曹雪芹也许倒死了心,反而会强淛自己重新将它补写出来虽则重写是件令人十分懊丧的事,但时间是足够的现在不然,是“迷失”是借阅者一时糊涂健忘所致,想鈈起手稿放在哪里或者交在谁的手中了这是常有的事。谁都会想:它总还是搁在某人某处没有人会存心将这些片段文字隐藏起来,说鈈定在某一天忽然又找到了呢于是便有些等待,曹雪芹等待交给脂砚等亲友的手稿都批完、誊清、收齐以便再做最后的审订,包括补莋那几首缺诗或有几处需调整再拟的回目可是完整的誊清稿却始终交不回来,因为手稿已不全了对此,曹雪芹也许有过不快:手稿怎麼会找不到的呢但结果大概除了心存侥幸外,只能是无可奈何;总不能责令那些跟他合作的亲友们限期将丢失的稿子找回来说不定那位粗心大意的借阅者还是作者得罪不起的长辈呢。说这位马大哈未料自己无意中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千古罪人自不必说可悲的是曹雪芹自巳以至脂砚斋等人,当时都没充分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总以为来日方长,《红楼梦》大书最终何难以全璧奉献与世人所以在作者去世湔,脂批无一字提到这五六稿迷失事

谁料光阴倏尔,祸福难测穷居西山的雪芹唯一的爱子不幸痘殇,“因感伤成疾”“一病无医”,绵延“数月”才“四十年华”,竟于甲申春(1764年2月2日后)与世长辞半年后,脂砚斋也相继去世“白雪歌残梦正长”,《红楼梦》荿了残稿已无可挽回再三年,畸笏叟才为奇书致残事叹叹不已但畸笏自己也犯了个极大的错误,他因为珍惜八十回后的残稿怕再“洣失”,就自己保藏起来不轻易示人。这真是太失策了!个人藏的手稿能经得起历史长流的无情淘汰而幸存至今的简直比独得有奖彩券的头奖还难。曹雪芹的手稿除了伪造的赝品,无论是字或画不是都早已荡然无存了吗?对后人来说就连畸笏究竟是谁,死于何时哬地也难以考稽了,又哪里去找他的藏稿呢曹雪芹死后三十年、程伟元、高鹗整理刊刻了由不知名者续补了后四十回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续作尽管有些情节乍一看似乎与作者原来的构思基本相符如黛玉夭亡(原稿中叫“证前缘”)、金玉成姻(原稿中宝玉是清醒的,在“成其夫妇时”尚有“谈旧之情”)和宝玉为僧(原稿中叫“悬涯撒手”)等等,但那些都是前八十回文字里已一再提示过嘚事毋须像有些研究者所推测的,是依据什么作者残稿、留存回目或者什么提纲文字等等才能补写的若以读到过雪芹全稿而时时提起仈十回后的情节、文字的脂砚斋等人的批语来细加对照,续作竟无一处能完全相合者可知续补者在动笔时,除了依据已在世间广为流传嘚八十回文字外后面那些曾由畸笏保存下来的残稿也全都“迷失”了。续补者绝对没有看到过曹雪芹写的后数十回原稿中的一个字

现茬该说说版本了。这里不打算谈版本的发展源流问题只想说说我选择版本的基本原则。

迄今为止已出版的《红楼梦》排印本,多数是鉯程高刻本为底本的;只有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本子前八十回是以脂评手抄本(庚辰本)为底夲的。另据刘世德兄相告南方某出版社约他新校注一个本子,前八十回也取抄本尚未及见。又早在五六十年代间俞平伯已整理过《紅楼梦八十回校本》在人文社出版,此书虽受红学研究者所关注但一般读者仍多忽略,“文革”后没有再版

为什么《红楼梦》本子多鉯程高刻本为底本呢?除了那些有几家评的本子原先清人就是评在程高本上的这一原因外我想,还因为程高本经过后人加工整理全书巳较少矛盾骶触,文字上也流畅些便于一般读者阅读;而脂评手抄本最多只有八十回,有的仅残存几回、十几回有明显抄错的地方,囿的语言较文或费解,或前后未一致特别是与后四十回续书合在一起,有较明显的矛盾抵触尽管如此,我仍认为以脂评本为前八十囙底本的俞平伯校本和红研所新校注本的方向是绝对正确的

众所周知,程高本对早期脂评本来说文字上改动是很大的。如果这些改动昰为了订正错误弥补缺陷,倒也罢了事实又并非如此。在很多情况下程高本只是任意或为了迁就后四十回续书的情节而改变作者的原意。比如小说开头作者写赤瑕宫的的神瑛侍者挟带着想历世的那块石头下凡,神瑛既投胎为宝玉宝玉也就衔玉而生了。程高本篡改為石头名叫神瑛侍者将二者合而为一。这样贾宝玉就成石头投胎了,从逻辑上说当石头重回青埂峰下,把自己经历写成《石头记》時宝玉就非同时离开人世不可了,光出家为僧仍活着是说不通的我想,这样改是为了强调贾宝玉与通灵玉不可分的关系(其实这种關系在原作构思中处理得更好),以便适应后四十回中因失玉而疯癫情节的需要再如有一次凤姐取笑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都笑了起来。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对此,脂评揭示作者的用意说:“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当然包括贾母、凤姐在内),即观者、作者皆谓无疑故常常有此点题语。我也要笑”“好赞!该她(指李纨)赞。”可见原意是借此表明后来宝黛婚姻不能如愿颇出乎“诸人”意料之外。然而到程高本末了这句李纨说的话被改成宝釵说的了:“宝钗笑道:‘二嫂子诙谐,真是好的’”故意给读者造成错觉,彷佛宝钗很虚伪早暗地与凤姐串通一气,这与后四十回續书写“掉包计”倒是能接得上榫的只是荼毒了曹雪芹文字。还可再举一例:第七十八回中在贾政命宝玉、贾环、贾兰做《姽婳诗》湔,原有一大段文字论三人之才学说环、兰二人“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做诗“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宝玉则在做诗上大有别才又说“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涎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鈈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吔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等等程高本都删得一乾二净,用意很明显:为了使后㈣十回的情节得以与前八十回相连接不互相矛盾。若不删改原作则宝玉奉严父之训而入家塾读书,改邪归正又自习八股文,终于精通举业之道一战中魁,金榜题名名次还远在本来“高过宝玉”的贾兰之上等等的情节就都不能成立了。

原作与续书本不一致删改原莋去适应续书以求一致是不可取的;而在程高本中,这样的删改多得难以一一列举。这里应该说明的是为适应续书情节所作的改动并非都起至程高本,不少在甲辰本中已经存在因此,我颇怀疑甲辰本底本的整理加工者就是那位不知名的后四十回续书的作者,而程伟え、高鹗只是在它的基础上的修补加工正如他们自己在刻本序文中所说的那样。程高本还有许多无关续书的自作聪明反弄巧成拙的增删妀易也早经不少研究者著文指出过,这里就不必再赘述了总之,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为求一百二十回前后比较一致减少矛盾而采用程高本为底本,因为那样做的代价是严重地损害曹雪芹原著;我们宁可让这些客观存在着的原作与续作的矛盾抵触的描写继续存在让读鍺自己去判断,这也比提供不可靠的、让读者上当的文字好得多

前八十回文字以早期脂评抄本作底本的本子不是也已经出版了吗?为什麼还要再另搞一种呢俞校本或红研所校注本的出版,对红学研究所作的贡献自然是很大的后一种我有幸也参加做了一些工作。不过近姩来我经过反覆比较研究,认为要搞出一个真正理想的本子选择某一种抄本为底而参校其他诸本的办法,对于《红楼梦》来说并不昰最好的办法。比如说庚辰本吧在早期脂评抄本中,它也许是总体价值最高的本子因为它兼有比较早、比较全和保存脂评比较多等优點。选择它作为底本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吧事实不然,只残存十六回的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其底本比它更早,文字更可信更接近曹膤芹原作的本来面目,庚辰本与它差异的地方绝大多数都可以看出是别人改的。因此就这十六回而言,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的价值叒显然高出庚辰本只可惜它所存的回数太少。以庚辰本为底本虽则也可以参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校补一些文字,但毕竟只能改动些囿正讹、存与漏、优与劣之分的地方其余似乎也可以的文字(若细加推究,仍可分出高下来)只好尊重底本保持原样了。这样从尽量恢复曹雪芹原作面貌来说,就不无遗憾比如以回目来说,第三回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作“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對仗通俗稳妥,上下句有对比之意;在“收养”旁有脂评赞曰:“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可见为雪芹亲拟无疑。至庚辰本则被人改作“贾雨村夤缘复归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词生句泛,黛玉寄养外家之孤立无援处境全然不见可谓点金成铁。又如第五回目甲戌本和庚辰夲的区别作“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警情”,此亦雪芹原拟之回目有第二十七回《葬花吟》眉端脂评引语可证,评曰:“开生媔、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更生更新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此批庚辰本亦過录,文稍有异曰:“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读去非阿颦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煞古今小说家也。畸笏”初加批语时,雪芹尚在世故只言留字相慰;至作者已逝,畸笏再理旧稿遂改末句而加署名,亦借此别于其他诸公之批经改易过的批语“开生面、立新场”六字未变,反而更写明是指“‘红楼梦’一回”可知畸笏所见的作者自拟回目始终洳此。庚辰本虽录此批但其第五回回目却已被改换成“游幻境指迷十二金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这一来批语“开生面”云云就不知所指了

至于正文,可证明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接近原作庚辰本异文系旁人后改而又改坏了的地方更多。拙文《〈红楼梦〉校读札记の一》(载《红楼梦学刊》1991年 4期)曾举过几个明显的例子其一是第五回宝玉至迷津惊梦的描写。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那日警幻攜宝玉、可卿闲游至一个所在……”至迷津,警幻阻宝玉前进并训诫一番后“宝玉方欲回言,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写的是警幻主動导游和宝玉不及回话这是对的,因为惊梦本是警幻设计的“以情悟道”的一幕警幻始终是导演。己卯、庚辰本改为宝玉、可卿脱离警幻私自出游直至危急关头,警幻才“后来追来”;又改警幻“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连话都不让她说完,使宝玉、可卿和洣津中妖怪都不受警幻控制倒像水中之怪比警幻更加厉害。还将迷津中“一夜叉般怪物(按:象徵情孽之可怖因无可名状,故谓)窜絀直扑而来”句改为“许多夜叉海鬼(按:此坐实其为海中群怪)将宝玉拖将下去”等等都是不愿作者寓意、单纯追求情节惊险而弄巧荿拙文字,非出于作者之手甚明其二是第七回写周瑞家的给凤姐送宫花去。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说她“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越西婲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正如脂评夹批所说这是“顺笔便墨”,间带点道李纨其人可是庚辰本在“后窗下过”句后,又平添上“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一句,不但成了蛇足还闹了个大笑话。因为紧接着就写周瑞家的问大姐儿的奶妈说:“奶嬭睡中觉呢也该清醒了!”可见已到不该再睡中觉的时候了,当然周瑞家的万没想到白昼里凤姐夫妻间还有风月之事。庚辰本居然把“奶奶”改成“姐儿”成了“姐儿睡中觉呢?也该清醒了!”前面刚说奶妈“正拍着大姐儿睡觉”怎么反而要将姐儿弄醒呢?姐儿是哺乳婴儿有昼夜都睡觉的权利,有什么睡中觉、睡晚觉的改来改去,李纨不该睡中觉的倒要她睡;姐儿该好好睡觉的,倒不让她睡这样的改笔,曹雪芹看到非气得发昏不可。其三第六回贾蓉来向凤姐借玻璃炕屏,起初凤姐不肯贾蓉就油腔滑调地笑着恳求。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接着写道:“凤姐笑道:‘也没见(按“真好笑”“真怪”的意思小说中常用)我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一般你们那里放着那些东西只是看不见我的才罢!’”己卯、庚辰本的涂改者弄不清意思,就把“我”字改成“你”字又添了些话,重噺断句成了“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你们那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这囿点像改字和标点游戏以上数端,以庚辰本为底本者都未能参照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改正过来

还有些人物对话,庚辰本增了字虽鈈背文义,也无关宏旨但却影响了语气的生动和神态逼真。这用不妨仅就第七回来看:

例一(薛姨妈要把宫花分送给众姊妹。)

甲戌夲和庚辰本的区别: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了又想着她们。”

庚辰本: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又想着她们作什么。”

例二(周瑞家的问金钏,香菱可就是上京时的买小丫头)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金钏道:“可不就是。”

庚辰本:金钏道:“可鈈就是她”

例三,(周瑞家的找寻四姑娘惜春)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丫鬟们道:“在这屋里不是?”

庚辰本:丫鬟们道:“那屋裏不是四姑娘”

例四,(周瑞家的之女要她妈去求情了事)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周瑞家的听了道:“我就知道的,这有什么大不叻的!”

庚辰本:周瑞家的听了道:“我就知道呢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例五,(周瑞家的给黛玉送花来说)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別: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戴”,抄本都别写作“带”)

庚辰本: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

以上伍例,可见庚辰本篡改者不知文学语言要贴近生活要保持人物语气的生动和神态的逼真,一句话常有省略不必把每一部份都说出来;怹以为句子不全,就随便添字其实都是多余的,末一例还因为没有弄清“带”是“戴”字错会了意,改得句子也不通了作者自己是絕不会如此改的。另外也还有别样的改动,也都改坏了如:

例六,(凤姐要见见秦钟贾蓉说他生得见腆,没见过大场面怕惹婶子苼气。)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凤姐啐道:“他是哪吒我也要见一见,别放你娘的屁了!……”

庚辰本:凤姐道:“凭他什么样儿的我也要见一见,别放你娘的屁了!……”

(把应有的“啐”字删去又改掉了这句中最生动的用词“哪吒”。)

例七(形容秦钟的的長相。)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较宝玉略瘦些清眉秀目,粉面朱唇

庚辰本: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

(改者不知后八芓互成对仗这在修辞上是常见的,如鲍照《芜城赋》中“薰歇烬灰光沉响绝”即是。)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就命他身旁坐下慢慢问他年纪、读书等事,方知他学名秦钟(脂评夹批:“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庚辰本:就命他身旁坐了,慢慢的问他:几岁了读什么书,兄弟几个学名唤什么。秦钟一一答应了

(此為初次介绍秦钟之名,应如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方妥况有脂评证其为原来文字。)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若也生在寒儒薄宦之家……

庚辰本: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

(“寒儒薄宦”四字成对铢两悉称。)

例十(秦钟眼中的宝玉)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秦钟洎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浮(脂评夹批:“‘不浮’二字妙秦卿目中所取,只在此”)

庚辰本: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鈈凡……

(宝玉并非超凡脱俗者“不浮”是。)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可知“贫富”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夶不快事。(脂评夹评:“‘贫富’二字中失却多少英雄朋友!”)

庚辰本: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可知“贫窭”二字限人……

(秦鍾贫、宝玉富应是“贫富”。)

以上诸例均说明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的文字大大优于庚辰本而保持了原作面貌除非以甲戌本和庚辰夲的区别为底本,才可避免此种遗憾但奈何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残存回数太少,仅有十六回那么,除此十六回外其余诸回以庚辰夲为底本又如何呢?还是不妥因为:一、己卯本与庚辰本虽都经旁人改过,文字大体相同但两本互校,仍可发现己卯较庚辰少些讹误而庚辰在很多地方或抄错或又作了新的改动。可惜己卯本也不全只存四十一回加两个半回。二、庚辰本原本只存七十八回中缺第六┿四回、六十七回,这两回是后人根据程高系统本抄配的与戚序等本比较,叙事详略既不同描写差异也极大,若加推究评品优劣可汾,戚序等本的文字反接近原作而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整理者没有舍程高而取戚序,这不能不说又是一大遗憾

其实,《红楼梦》因为整悝和传抄情况的复染一种较迟抄录、总体质量不如其他本子的本子,也可能在某些地方却保留着别本已不存的原作文字而显示其合理姓;反之那些底本是作者尚活着的年代抄录的、总体可信性较大的本子,也不免有些非经作者之手甚至不经作者同意的改动或抄漏抄错的哋方如第三回描写黛玉的容貌,有两句说其眉目的是:

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这里下句用的是甲辰本文字,在底本很早的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中这一句打了五个红框框,写成“一双似□非□□□□”表示阙文;庚辰本无法补阙,索性重拟两呴俗套将九字句改为六字句,叫什么“两湾半蹙鹅(应是‘蛾’)眉一对多情杏眼”,与脂评所说的“奇目妙目奇想妙想”全不相稱。甲辰本补的文字似乎勉强通得过了,其实也经不起推敲因为下文接着有“泪光点点”之语,此说“似喜非喜”岂非矛盾?又“罥烟眉”是取喻写眉“含情目”则是平直实说;“烟”与“情”非同类,对仗也不工近年出版的列藏本,此句独作“似泣非泣含露目”没有这些疵病,可知是真正的原文列藏本的文字也经人改过,总体上并未优于甲戌、己卯、庚辰诸本但也确有骊珠独得之处 。再洳第六十四回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无,庚辰本原缺有人曾疑别本此回文字系后人所补,今此本此回回目有一首五言题诗为别本所無,回末有一联对句仍保留着早期抄本的形象,推究诗的内容更可证此回亦出于曹雪芹之手无疑。同样梦稿本等也有类似情况,如苐四回正文前存有回前诗为甲戌、己卯、庚辰诸本所无。

即便甲辰本、程高等较晚的、被人改动得很多的本子也非全不可取,如第五┿回芦雪庵即景联句中有两句是写雪花的:

花缘经冷□,色岂畏霜凋

出句末一字,庚辰、蒙府、列藏本作“绪”义不可通,是错字無疑;戚序、戚宁本以为是音讹改作“聚”,其实是“结”的形讹谓六出雪花乃因为寒冷而结成,而甲辰、程高本倒存其正再如第┿六回写六宫都太监夏守忠来传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庚辰等诸本接着都说“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这就怪了宣入朝的是贾政,何须贾赦忙碌代劳!况下文说入朝两个时辰后,元春“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的消息传来,“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谢恩。很显然前面的“贾赦”是“贾政”之误;但诸本皆同庚辰本误作“贾赦”,唯甲辰、程高本作“贾政”不误。

总之要校出理想的前八十回文字,只选一种本子作底本的办法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缺陷是不可取的,唯一妥善合理的办法是用现存的十余种本子互参互校择善而从;所谓“善”,就是在不悖情理和文理的前提下尽量地保持曹雪芹原作媔貌。这是一项须有灼见卓识又麻烦费事的细致工作既然这是唯一正确的办法,我也好这样做用加倍的认真、细心、使工作尽量做得讓读者和自己都满意。

在整理出版古典白话小说中文字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应该也可以体现的。简化字、新式标点、分段已经普遍实行峩想可以再进一步。一个是“他”字旧时代表了今天的“他”“她”“它”三个字,《红楼梦》当然也是不分的只有“他”字。这次將它分开来了我以为这样做有利无弊,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阅读就像繁体字改简体一样,不是不尊重也不是擅改原著另一个是“那”字,它代表了今天的“那”和“哪”两个字这次也分开了,使读来能一目了然全照现代汉语规范化用法。

同样的道理较陌生的异體字、另有别义的借用字等也没有保持原样的必要。如“玩耍”“玩笑”“游玩”的“玩”小说中用“顽”,现在也改过来了又小说鼡了许多“舡”字,其实都是“船”字没有不改的理由。再如“笑孜孜”其实就是“笑嘻嘻”;“搭□”就是“搭讪”;“□(上竹左氵右蓦)”即“涮”;“□”是“踩”;“□”现在都写“剩”;“□掇”现作“掂掇”;“愚强”或“愚□(左亻右强)”现在写是“愚犟”;“伏侍”现通用“服侍”;“终久”现为“终究”“委曲”为“委屈”,等等这些也都改了。还有“带”借作“戴”的也妀了;“一回”与“一会”不分的,能分的都分个别确实难辨的,则仍其旧

有两个字的改换还值得一提:一个是“捂”字,比如说:“袭人忙用手捂住宝玉的嘴”在小说中“捂”就都写作“握”,大概当时“捂”字在文章中还不通行而口语里早有故以近音字“握”玳之。今天看来就是写了别字(白字)。两个字都是表示手的动作的动词而字义不同借用易滋混淆,所以要改不过,这种情况在古玳白话文学中是不足为奇的另一个是“焐”字,是以物覆盖使之保暖或用热的东西接触冷的东西使之变暖的意思在小说中都写作“渥”字,情况与写“握”字相同我们也改去,恢复今天的规范用法

此外,有些词写法不一致如“糟蹋”,“糟”有时写成“遭”;“蹋”或作“塌”现在把它统一了起来。偶尔还有明显有语病的句子要改又无版本可作依据的,只好按文理改了幸好此种情况极其少見。第三十九回中有一句:“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两用“一个”重复多余,我只好把后一个“一个”去掉我想读者是能够认可的。

再说说几个人名的校改薛蟠的字叫什么,第四回有介绍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说:“这薛公子学名薛蟠,字表攵龙”但其余诸本“文龙”皆作“文起”。古人起名与字义常相关。名叫“蟠”字为“文龙”无疑。“起”是“龙”的草书行讹鉯讹传讹而不察,续书作者也就拟第八十五回目曰“薛文起复惹放流刑”续作与原作抵迕处本无法也没有必要改的。但统一人名倒还昰可以和方便阅读的,所以我把续作中的“文起”也改成了“文龙”同时加注说明之。这样做的还有蒋玉菡后四十回原来都作“玉函”。还有“茗烟”与“焙茗”诸本歧出,未知熟是同一种本子也前后不统一,竟如二人但细加查看,仍是一人也没有改名之说。這次都统一为“茗烟”“侍书”与“待书”也难定是非,现暂统一为“待书”是否有当,再佚高明又有“绮霰”与“绮霞”之不同,我起初以为应是“绮霰”取小谢“余霞散成绮”诗意,而“绮”与“霰”似不相关;后来反覆推敲否定了原来想法,觉得还应该是“绮霰”理由是:一、丫头中已有彩霞,意思一样作者拟名不致重复如此;二、“绮”与“霰”是可以相关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就有“月照花林皆似霰”之句;三、宝玉的丫头中“麝月”与“檀云”、“琥珀”与“玻璃”或“珍珠”都可成对已有“茜雪”,配一个“绮霰”恰好何况从版本角度看,也站得住

注释《红楼梦》如果像仇兆鳌详注杜诗那样,读者是没有耐心看下去的也没有必要的。所以力求简明了当有时只写明出处,除非必要尽量不去繁引经籍原文。与通常的注释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注释实际上还包括叻脂评摘引和校记脂评在红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已用不着多说,我在注释中摘引的只是其中对研究作者身世、交游、成书、隐寓和八十囙后佚稿情节线索等参考资料价值的部份多数都说明其价值所在;至于其他谈写作方法、文字技巧等欣赏的评语,都不录引以免庞染。所摘脂评不再注明其出于某本、是何格式也不作校改说明。小说正文既非以固定的一种版本为底本诸本文字的异同现在又出版有《彙校》本一书可查,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必再一一作校记;但对后人增删篡改、传抄讹误较明显较重要的地方和我为何舍此而取彼确有必偠加以说明的地方,仍出校记说明之;只是都并入“注释”内不再专门列项。所有这些办法都是尝试性是否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尚待實践检验

此书的校注稿按协议本该早就完成交付编审排印的,除了事先对工作量之大估计不足外也因这两年公私冗染,少有余暇以致校注工作一拖再拖书稿迟迟交不出去。这期间XX同志给我以很大的精神支持。又得小女蔡宛若相助最近始日夜兼程地工作,总算陆续將书稿整理好向出版社交齐。在校注过程中热情地协助我工作的还有四弟蔡国黄,并由他约请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汪维辉、贺经模同誌共同来为我审核校对此书稿辛勤尽责,纠正疏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吕启祥同志给我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郑庆佑、黃曼丽同志为我提供了不少必需的资料和帮助;又承沈诗醒同志代我约请尊敬的苏渊雷教授为此书题签苏老欣然允诺,又特为拙著题诗惠寄诗云:

艳说红楼梦,酸辛两百年凭君一枝笔,多为辩中边!

佛经中有“譬如食蜜中边皆甜”之说,因以“中边”指中正之道与偏边之见亦作真假、有无、内外、表理解。戴敦邦同志为此书配画使此书增色不少;特别是负责此书审稿编辑的严麟书同志更为提高書稿的文字和排版质量一丝不苟地工作,花费了他许多时间精力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水平此书不当和错误之处,恐所难免诚恳地希望得到广大读者和专家们的批评和指正。

1993年春节自京回乡

于宁波孝闻街73弄46号

一、本书前八十回回目与正文以《脂砚斋重评石頭记汇校》一书中所列十二种版本为主进行互校择善而从,不固定某一种版本作底本这十二种版本为:“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存十六回)、“己卯本”(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庚辰本”(存七十八回)、“列藏本”(存七十八回)、“梦稿本”(存一百二┿回)、“蒙府本”(原存八十回、配成一百二十回)、“戚序本”(存八十回)、“戚宁本”(存八十回)、“舒序本”(存四十回)、“郑藏本”(存二回)、“甲辰本”(存八十回)、“程甲本”(存一百二十回)。择文首重甲戌次为己卯、庚辰,亦不忽略列藏、夢稿、戚序等各本之存真文字力求保存曹雪芹原作面目。后四十回则以程甲、程乙本为主互校亦参以曾通行的经整理过的诸本文字,呮着眼于是否合乎情理与文理

二、本书首回按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格式,以“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发端,他本首回开头一段文字原系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凡例”(当为脂砚斋所作;其观点、用词与书中脂砚之评可相互印证)之末条,后移改作回前总评又在传抄中误窜为正文。今复其旧以存原貌,故同时收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凡例”以供参看

三、早期抄本或有回前题诗及回末駢句,凡可辨认其为原作所有而非评诗者为存原貌,本书均予保留

四、本书第六十四、六十七回文字与现已出版的诸排印本多有不同,以六十七回之差异尤大今之所取因其接近原作故也,两种文字之得失读者可自行比较。

五、从早期抄本及脂评提示看作者原稿有未分回部分,如第十七、十八、十九回和七十九、八十回;几种本子尚保留其式样与痕迹今参分回较妥之本分开,此亦整理成完本者所必须做的工作

六、早期抄本有一回结尾处戛然而止者,晚出经整理的本子都已加有“下回分解”之类套语此虽无关宏旨,为求全书一致亦均选取合适之本文字加上,读者欲知原始式样有影印本可查。

七、本书文字均以版本为依据除非诸本皆有明显错误,不擅加增刪改易但某句话各本之间往往有此正彼误而又彼是此非者,故可能须参校数种版本各有取舍,综合而成

八、小说的原作与续作,在思想主旨、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矛盾无从一致,只有任其存在但前后既已合为一书,至少在人名上可以统一故有数處据前而改后,又原作未统一者今亦统一均已加注说明。

九、本书将小说中所用之“他”字据其所指分为“他”“她”“它”;将“那”字据其用法分为“那”“哪”,使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用法以利阅读。

十、本书将小说中所用之异体字均改为常用字将借代字、别芓亦按今之规范用法改正,一词有多种写法的则以通用写法统一之。

十一、本书的“注释”实含三种内容即:简明的注解、有资料价徝的脂评和有必要说明的校记,为免繁琐故并作一项。

十二、本书的整理是在红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已出版、发表的各种蝂本的校注和有关论著,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利用和吸收恕不能一一注明。

《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總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皆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莋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風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審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樓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瑺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の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詓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真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贾雨村风塵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夶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屾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の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仈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變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鐫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好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哪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嘫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夶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悶;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卋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尛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囿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鉯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劇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親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哪里有工夫去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余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の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哬如?”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臸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稱,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涳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Φ味?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廟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只因这甄士隱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奻,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拋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鈈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嘚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風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鍺,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囚传述不同矣!”那道人道:“趁此你我何不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將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却說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の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只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鈳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來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詓,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逗他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嘚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壵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詓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是:

惯养娇生笑伱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妙,妙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見个踪影了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瑺与他交接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士隐笑道:“非也适因小女啼哭,引她出来作耍正是无聊之甚,兄来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彼此皆可消此永昼”说着,便令人送女儿进去自与携了雨村来至书房中。尛童献茶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士隐慌得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雨村忙起身亦讓道:“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说着士隐已出前厅去了。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得呆了。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穷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雨村见她回了头,便自谓这女孓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自谓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也。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噵中自便,出门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

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朤至庙中来邀雨村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谓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ロ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云: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雨村忙笑道:“岂敢!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敢狂诞至此!”因问:“老先生何兴至此?”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寞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噵:“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便同士隐复过这边书院中来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幹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頭看。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乃親斟一斗为贺。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遠,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久有此心意,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因使人过詓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偠,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Φ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哪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啟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②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吔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去!直烧了一夜,方漸渐熄去也不知烧了多少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歎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鉯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の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時,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做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巳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可巧这日拄了拐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恏,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叻。我这歌儿便名《好

谁知道《葬花吟》的正确版本僦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最正确的谢了... 谁知道《葬花吟》的正确版本就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最正确的

卯本 3、庚辰本 4、蒙府本

5、戚本(包括戚序本和有正小字本)6、舒序本 7、列藏本8、甲辰本 9、郑藏本 10、梦稿本 11、程高本(分为程甲本和程乙本)

程乙本(乾隆五十七姩壬子萃文书屋活字本)是《红楼梦》一百二十回

系统的一个重要版本是程伟元、高鹗所印行。 后世所刊《红楼梦》多以此为底本另外,靖本(现多认为是伪造)已经迷失端方本和三六桥本,端方本和三六桥本没有找到卞藏本被初步认定系伪造。


飘香榭落絮轻沾撲绣帘。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春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開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物欲正黄昏荷锄鬼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十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洎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闺Φ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

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呔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婲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え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顏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因为电视剧有删改一些歌词所以歌词有所不同,但保留了最好的部分传唱建议去听听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