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去非洲都是做什工作的叫非洲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去非洲都是做什工作的管非洲叫什

随着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了非洲工作和淘金。那么,目前非洲华人数量是多少?中国人在非洲做生意前景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前非洲华人数量是多少?

自2006年起,来自加纳的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副教授、非洲研究课程统筹主任博艾敦(adams bodomo)开始研究在中国的非洲人和非洲社区。据他调研,目前大概有超过100万中国人居住在非洲,而非洲人在中国只有约25万人,其中仅在广州就有10万人,其他非洲人散落在义乌、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地。

2012年底非洲华侨华人的总数已略超过100万。近几年,大量中国人进入非洲经商、务工、留学等,华人数量急剧增加。现如今,华侨华人已遍布非洲50多个国家。南非、安哥拉和尼日利亚是非洲华人华侨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相对比,北非最少。

中国人在非洲做生意前景分析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非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非洲经济发展带来充足动力与新机遇。中国在非洲的企业有多火?一组数据来说明:中资企业已基本覆盖非洲53个国家和6个地区,为非洲国家创造近90万个就业岗位。

另外,非洲巨大的发展前景吸引着无数人前去淘金,幻想一夜暴富,从10年开始,中非贸易往来也是更为频繁,这也进一步催生了无数国人去非洲的淘金梦,据不完全统计,这8年来有将近16万人去非洲做生意,当时国内很多人对他们也是唱衰,说他们待不了好久,不要做梦了,然而这8年过去了,他们现在在非洲生活的怎么样呢?来这里淘金的中国商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干在这里是混得风生水起,有的做起了服装生意,有的开了餐馆。

有的开了工厂管着数百号工人,有的甚至开起了赌场,因为这里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市场自由,蕴含着无限的商机,现在是个个摇身变老板,身价千万,不过这里还是相对混乱的,经常遇到抢劫,他们必须请保镖保护自己的安全,安排司机每天接送,不过,他们现在生活的也很是惬意,衣食无忧的,有的甚至在家里已经安家立业,结婚生子的。

有网友表示:非洲贫富差距很大,建材生意很火,好的时候我所在的螺纹钢一顿可以赚200多美金,一个大型像百安居类的建材店,一天毛利好的时候也能达到十几万美金!

可以说中国人到非洲做生意前景还是很不错!

以上资料由每日财经小编综合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更多资讯可以浏览本组其他文章。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6月28日报道,从1981年起,西北非国家毛里塔尼亚曾三次试图废除奴隶制度,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但均以失败告终。不仅在毛里塔尼亚,在苏丹、尼日尔等非洲国家,奴隶制度同样盛行。

    在21世纪的地球上,仍然存在着奴隶制度。非洲西北部国家毛里塔尼亚有约50万奴隶,占这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0%。

    800年前,当阿拉伯人驰骋撒哈拉掠夺非洲黑人的时候,毛里塔尼亚就开始了其奴隶制社会的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肆虐的旱灾迫使毛里塔尼亚许多农民进入城市。但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农业国,城市并不能给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提供太多机会,很多人卖身为奴,其中包括许多孩子——他们的父母养活不了他们,只能把他们卖为奴隶。

    成为奴隶的人没有任何权利,也不被允许拥有任何财产。在毛里塔尼亚严酷的种姓制度下,只要生于奴隶家庭,便终生为奴,世世代代承袭下去。该国“国际反奴隶行动组织”主席布巴尔卡·马苏德说:“若女性是奴隶,她的后代亦是如此。”

    从1981年起,毛里塔尼亚曾三次试图废除奴隶制度,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但均以失败告终。尽管2007年该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拥有奴隶者将被判处10年监禁;宣传奴隶制度的,将被判处两年监禁——但在现实生活中,奴隶依然随处可见。

    看看该国“国际反奴隶行动组织”主席布巴尔卡·马苏德的遭遇吧,他也曾是一名奴隶。

    1952年的一天,7岁的马苏德头上顶着一个西瓜,朝毛里塔尼亚南部城镇罗斯走去。在一条河边,他看到一群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排成一排。那群孩子在报名上学,这时马苏德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上学这回事。

    马苏德的父母都是奴隶,他自然也成了奴隶,从五六岁起便在主人的田里干活。

    在带着孩子来报名的父母当中,马苏德看到了主人的表兄,便央求他也替自己报名。“不行!如果我这样做了,你的主人会说什么呢?”对方坚决拒绝了马苏德的请求。马苏德放下西瓜,痛哭起来。

    学校的校长是个法国人,他看到瘦小的马苏德在哭,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听了马苏德的诉说,这位有正义感的校长破例让马苏德到他的学校读书。马苏德幸运地成为他的家族中第一个上学读书的人。

    时至今日,马苏德仍记得身为奴隶时做过的事情。“我得下地干活、播种、割树胶、筑篱笆……即使上学了,我也得在放学后帮忙做这些事情。”由于来自低种姓,他时常被班上一些调皮的同学欺负。

    “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生存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马苏德说。

    不过上学后也有快乐,除去有书可读外,他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下河捉鱼。

    后来,靠着争取到的奖学金以及开肉铺的叔叔的资助,马苏德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建筑师。1995年,马苏德成立了反奴隶制度组织“SOS奴隶”,和在巴黎一家画廊工作的阿卜杜勒·纳瑟尔一起,致力于营救奴隶的行动。

    马苏德的“SOS奴隶”组织除了发动宣传攻势,进行合法斗争外,还组织秘密的营救行动,比如让已经获得自由的奴隶打入毛里塔尼亚最边远地区的游牧部落,发动那里的奴隶反抗或逃跑。

    2004年,20岁的奴隶马塔拉在为主人放牧骆驼时,遇到一群士兵。“士兵首领问我想不想离开,我说想。我告诉士兵,主人虐待我,殴打我的兄弟姐妹。我说,‘我情愿你们开枪打死我,也不愿留在这里。’”马塔拉对美联社记者说。

    在主人眼里,马塔拉就是一头会说话的家畜,从不给他吃早饭和午饭,晚上只给他残羹冷炙。马塔拉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还展示了他身上的累累伤痕。“这些伤疤都是主人的子女留下的,因为我丢了一只家禽。”

    后来,主人试图从军方那里要回马塔拉,但在“SOS奴隶”的运作下,马塔拉最终获得了自由,“SOS奴隶”还把马塔拉的主人告上了法庭。

    在毛里塔尼亚这样一个奴隶制盛行的国度里,“SOS奴隶”组织解救奴隶的行动势单力孤,成立后没几年,毛里塔尼亚政府便禁止该组织在境内活动。既便如此,该组织仍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施压,要求加强废除奴隶制的措施。

    1981年颁布法令废止奴隶制度后,毛里塔尼亚政府便宣称:那些自称是奴隶的人实际上已经获得了自由。对此,马苏德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一眼看到沙子,可你不能一眼就分辨出谁是奴隶。”

    联合国废奴顾问谢赫·萨阿德·布赫·卡马拉说:“毛里塔尼亚当然有很多奴隶,那里的部落很喜欢蓄奴,虽然他们不会被用铁链锁起来,但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被主人视为私有财产。”

    卡马拉和马苏德都曾在1998年被毛里塔尼亚政府逮捕,因为他们接受了外国记者的采访。政府称,二人在采访中“故意挑拨毛里塔尼亚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虽然被打压,但马苏德依然“我行我素”。在卡马拉获得自由后,他们打电话、发邮件、传真给国内外媒体,向他们通报这一事情。“我们只做我们能够做到的。”马苏德说。

    民间的呼声最终起了作用。2007年8月8日,毛里塔尼亚议会以全票通过了新的反奴隶法案。法案规定,拥有奴隶的人将被判处10年监禁,将被处以一定数额的罚金,必须向受害者提供高额赔偿。

    不过,这一法案没能根除毛里塔尼亚的奴隶制度。时至今日,蓄奴依然在该国盛行。

    马苏德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政府不愿正视问题、执法人员执法不力、传统的影响太过深远外,与奴隶自身的不觉醒也有很大关系。

    马苏德的搭档纳瑟尔说,很多奴隶不敢反抗不公的制度,一些人害怕逃跑会导致肉体惩罚,更多的人被种姓制度限制在原地。“当一个奴隶逃跑后,他就失去了他的根——奴隶身份就是他们的现实根基。”纳瑟尔说。

    按照马苏德的说法,毛里塔尼亚有些奴隶主对奴隶很好,如同家人;一些奴隶主搬到城里后主动把奴隶遣散;也有一些奴隶主,像对待动物一样对待奴隶。因为没有谋生手段,奴隶被遣散后不得不回到主人身边,他们的子女也被主人随意处置。

    奴隶制度不仅在毛里塔尼亚存在,在非洲其他一些国家也曾广泛存在,如苏丹、尼日尔等国。

    在苏丹,从古埃及时代起就有奴隶贸易。后来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并溯尼罗河南下,袭击苏丹境内的黑人村庄,杀死成年男子,抢掠女人和儿童为奴,开启了苏丹延续至今的奴隶制度。

    苏丹摆脱殖民统治后曾试图废除奴隶制度,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爆发第二次内战后,喀土穆政府要依靠阿拉伯游牧部落作战,因此默许了他们劫掠女性和儿童为奴的行为,奴隶贸易在苏丹死灰复燃。

    联合国人权事务官员199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1988年的苏丹奴隶市场上,一支自动步枪可换六七个少年奴隶;1989年,尼罗河畔,一个女性或儿童奴隶标价90美元;1990年,由于劫掠奴隶的事件频发发生,供大于求,每个奴隶的价格跌至15美元。为防“亏本”,奴隶贩子把一些儿童运到利比亚等国贩卖。

    尼日尔的奴隶制度由来已久,在这里,买卖奴隶的传统已经持续了上千年。法国人在19世纪进入尼日尔后,曾承诺废除这里的奴隶制,后来却沮丧地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大奴隶主拥有很大的权力,没有他们的合作,无法废除奴隶制度。2003年,尼日尔政府通过法令,禁止奴隶主无端惩罚奴隶,这一法令最终成了一纸空文。

* 为了您能有更好的浏览体验和浏览安全性,我们已经不支持 IE6、IE7、IE8 浏览器,请您升级浏览器。

2. 不是低版本浏览器为何还看到这个页面?

* 开启了“兼容模式”,比如:一些浏览器如360浏览器或一些双核浏览器内置了谷歌浏览器内核和 IE 浏览器内核,某些情况会开启“兼容模式”,当开启兼容模式时,会使用 IE 浏览器内核,我们会认为他是低版本的浏览器,所以出现此页面。

解决办法:点击地址栏右侧的小图标,一般为 IE 图标或者闪电标志的图标,选择“急速模式”或者“chrome 内核”。(每个浏览器的叫法略有不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去非洲都是做什工作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