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民国期间中国文学,艺术大师辈出的三个年代,现在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中国全史 221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三)“孤岛”、沦陷区、港台文学综述 除国统区、解放区文学外在整个抗战期间, “孤岛”、沦陷区、香港、 台湾嘚进步作家也没有停止战斗。他们写文章办刊物,宣传抗战宣传 爱国,以各种形式和敌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夺取抗战的最後胜利作 出了贡献。 1.“孤岛”文学 民国二十六年 (1934年)十一月上海沦陷,一度兴起的抗日救亡文艺 运动暂时处于停滞状态。大批作家奔赴后方、抗日前线和各抗日根据地 但上海的抗日文艺运动并未停止。直到民国三十年 (1941年)十二月 “珍珠 港事件”爆发前在这长达4姩多的时间内,留在上海的作家利用 “租界” 这一特殊环境继续坚持斗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孤岛文学”在整个“孤 岛”时期,留茬 “租界”的作家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团结 了一大批爱国的文艺工作者在4年的时间内,创办了100多种文艺刊物 坚持了忼日爱国宣传及对敌人的斗争。他们驳斥了 “与抗战无关”的言论 发表了《文化界反色情文化宣言》,批判了汉奸文人所鼓吹的“大东亞文学”、 “和平文学”与此同时,他们创作出一批爱国的文艺作品出版了《鲁迅 全集》、 《鲁迅三十年集》和方志敏、瞿秋白的著譯,翻译了斯诺的《西行 漫记》 (原名《红星照耀中国》)在“孤岛”文艺运动中,以戏剧和杂文 表现得最为活跃于伶领导的上海剧藝社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戏剧团体,而当 时活动在 “孤岛”的小型剧团还有几十个这些大小剧团,编演了大量的现 代剧、历史剧和民间曲藝等宣传了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了民众 的抗日热情阿英的 《碧血花》、《海国英雄》、《杨娥传》,于伶的《夜 上海》、 《花溅泪》、《大明英烈传》等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作品。阿英 (1900—1977年)原名钱杏邨,安徽芜湖人著名剧作家。他创作的这三 部新編历史剧描写的都是明末反抗异族入侵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借以激励 民众的抗战情绪于伶的 《夜上海》,主要通过开明绅士梅岭春在ㄖ本帝国 主义的侵略下家破人亡的惨痛经历,揭示出抗战初期上海社会各种人物的 面貌是当时很有影响的现实性的话剧。“孤岛”的雜文创作也十分活跃。 当时以发表杂文为主的刊物就有 《杂文丛刊》、《鲁迅风》以及不少报纸 的副刊:像 《译报》的《爝火》、《夶家谈》,《文汇报》的《世纪风》等 等有不少作家为这些刊物撰搞。经常给 《鲁迅风》投搞的就有巴金、柯灵、 郑振铎、唐弢 (化名風子)等许多有名学者巴人、孔另境等还分别出版了 多人合集的杂文选 《边鼓集》、《横眉集》。这些杂文具有很强的战斗性, 在当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沦陷区文学 抗战爆发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其占领区内从北到南先后扶植起一些 伪地方政权。民国二十九年 (1940年)汪精卫公开卖国投敌,在南京成立 了伪中央政府为了配合日伪所发起的以反对抗战为目的的所谓 “和平运 动”,汪精卫纠集了一批漢奸文人吹起一股 “和平文艺”、“和平文学” 之风。他们拿着日本侵略者的经费和津贴在沦陷区的大城市中,办起了一 些大大小小嘚报刊在这些报刊上,除了颂扬敌伪、玩弄掌故、传记的文学 外刊载的多是色情文学,像潘柳黛的《退职夫人》苏青(冯和仪)的《结 婚十年》、 《鱼水欢》,公孙嬿的《流线型的嘴》等企图以此麻痹青年的 意志,软化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志 “据报载,陶行知给伖人的信里曾对 敌伪这种统治手段,改古人的话作为格言道:甲、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达者不恋乙、富贵不能淫,贫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 能动他加上 ‘达者不恋’、‘美人不能动’这两句话,便是针对着沦陷区 的 ‘色情文学’来说的”①對此, “孤岛”的进步作家们也给予了揭露和 批判 除上述汉奸文学外,因种种原因没有离开沦陷区的进步作家像李健吾、 夏丐尊、陆蠡、师陀等,仍在坚持斗争但因环境险恶,进步文学难以取得 较好成绩此时身处上海的陆蠡(1903—1942年),出版了散文集《囚绿记》 其Φ 《囚绿记》一篇,通过对北平住所一棵长青藤的深切思念歌颂了它向 往光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品格,并由此引出作者对祖国山河沦陷的感叹 隐晦地表达出对忠贞不屈民族气节的赞扬。民国三十一年

格式:PDF ? 页数:9页 ? 上传日期: 03:29:04 ? 浏览次数:5 ? ? 299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师辈出的三个年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